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csc博士联培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csc博士联培毕业论文

csc联合培养博士是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主要是一个非攻读学位的项目,旨在为在读博士生提供6-24个月的国外交流机会,提高国内博士生的培养水平。

联合培养博士生(Joint Training )的说法主要是面向国内(准确来说就是CSC)。在国外,这类学生通常被称为受政府资助的访问学生(Visiting Student sponsored by Government),每个学校可能会有具体不同的叫法。

材料补充:联合培养博士利弊。科研:可能接触到较高水平的研究,感受先进国家的科研氛围,扩展个人视野,提高英语能力等;就业:拥有出国留学经历,有利于就业;费用:国家资助,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甚至会有结余;时间:可能会耽误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导致延期毕业;移民问题:必须回国服务2年。

本系列适合对象。适合国内博士生,想申请访问学者的老师可能不能完全适用;适合文科专业,特别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同学;适合计划申请美国院校的同学。

写。联合培养博士写两篇毕业论文,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论文也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申请csc的研究计划和博士论文可以不同。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等,总称为学术论文。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联培博士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3)需融高校学科优势、企业需求内涵于一体;

(4)需融新技术、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内涵于一体。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等之间的融合,为研究生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料,以共同研发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为契机,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共赢。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研发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气动布局、结构、制备和全尺寸测试。气动布局直接关系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风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叶片安全运行20年的保证;叶片效能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难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与实现、制备控制与效率等,稍有不慎,整个叶片制备失败或质量差下,动辄就是百万级别的经济损失;制备完成后,在国际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的监视下,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考核,才能获得市场准人资格。

国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备和大型构件全尺寸测试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时代新材资金、场地和人力,共同研发了、低风速型、超长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相关产品巳在国内外50多个风场装机运行,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笔者)全程参与了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和全尺寸测试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学、流变学、热力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以超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为研究背景,针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发表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支撑了2项科技鉴定成果。高校一企业一学生三方共赢,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通常是两段式,即课程学习阶段在高校进行,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培养阶段在企业进行,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阶段,如果没有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困难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问题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突出。博士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往往是单枪匹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难以给博士生配备助手,而很多论文的实验研究是必须有帮手才能完成。比如,我们采用光学测试系统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需要十几个助手才能完成,在企业往往一个助手都没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类实验就无法完成。此外,材料学科开展研究通常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谁出,如果没有明确,学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学生只能通过高校购买平台进行购买,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假设企业出资,如果需要层层审批和控制,以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协调。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深度合作,解决博士生资金和资金使用问题,是保证其论文课题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双导师制是校企联合培养成功的保障

校企联合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由校方导师与企方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企方导师为副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课题论文阶段在企业完成,这种双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导师随时指导、监督和协调的难题,可以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

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校企双方导师及时交流,共同解决在创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导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双方导师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及时指导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科研实际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以亲身经历而言,两导师的分工,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导师的精力首先是以企业为主,负责企业的各种任务,目前令人尴尬的情况是:企方导师根本无暇顾及指导,更别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初审。因此,笔者认为,校方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还要负责工作安排。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导师了?答案是当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应该是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开展。人、财、物的协调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企方导师来说,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完全可以做到积极主动,这样校方导师综合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双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人。

三、完备的创新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可行的前提条件

有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双导师制度的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一个重要条件一一完备的创新平台。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时代新材拥有一个新材料检测中心,该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研究所需的多数检测设备和系统,即便是需要搭建平台,该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笔者博士论文涉及的实验和检测,几乎都是在该中心完成。假设时代新材没有该检测中心,即使是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给论文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时间还会剩多少?因此,一个开展论文课题研究所需的创新平台,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没有,笔者建议不要轻易提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和导师要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才能实现高校一企业一研究生的共赢。

写。联合培养博士写两篇毕业论文,论文就是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论文也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

csc博士可以回国写毕业论文

你好,请问你想要说的方案,是下面这个吗?1,博士期间,走CSC先交流1年,回国呆1年(准备毕业论文及答辩事宜),在申请博后出去。2,等博士毕业,在申请博后出去。备注:本人目前博士三年级在读,以达到毕业条件。想去美国读博后,并有意如果有机会的话,一直留在国外。之前一直没走CSC,主要是考虑到还得回国呆够时间后才能在申请出去。但是据说国内土博士如果想直接申请美国的博后还是比较困难的,更别说好学校的博后职位了。如果走CSC的话,申请好学校就相对容易很多,那么先在国外交流一年,在回国答辩毕业,在申请博后,这样是不能相对好申请到学校。但是好像走CSC的话,束缚还挺多的。因为之前看到相关帖子,一位虫友走CSC,中途毁约,除了如数把国家资助的钱还回去后,自己还搭了好多钱。求各位有经验的虫友们赐教,这两个方案哪个更妥当一些,前提是有意一直留在国外。 在我看来,第一个更加妥当,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csc联合培养博士是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CSC)的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主要是一个非攻读学位的项目,旨在为在读博士生提供6-24个月的国外交流机会,提高国内博士生的培养水平。

联合培养博士生(Joint Training )的说法主要是面向国内(准确来说就是CSC)。在国外,这类学生通常被称为受政府资助的访问学生(Visiting Student sponsored by Government),每个学校可能会有具体不同的叫法。

材料补充:联合培养博士利弊。科研:可能接触到较高水平的研究,感受先进国家的科研氛围,扩展个人视野,提高英语能力等;就业:拥有出国留学经历,有利于就业;费用:国家资助,能够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甚至会有结余;时间:可能会耽误毕业论文撰写进度,导致延期毕业;移民问题:必须回国服务2年。

本系列适合对象。适合国内博士生,想申请访问学者的老师可能不能完全适用;适合文科专业,特别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同学;适合计划申请美国院校的同学。

这个可以的 首先这个问题你应该找老师商量,而不是上BAIDU来问毕业论文你可以叫同学帮忙打印和装订,通过EMAIL发给他们就是了最后的学位证是可以寄回国内的,走的时候在学校系统里把国内地址填完整就OK了

csc博士奖学金交上毕业论文

一样。“对申请国内博士的影响”作者署名对于国内博士的申请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国内老师的课题组招博士首先看的是你科研水平是否达标,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对文章的贡献是有明显的区别的,需要你有能力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可能会更加吸引申请导师的目光。所以,对于国内博士申请而言是具有一定的影响的。“对申请国外博士的影响”相对于国内博士的申请,发表文章的多少对于申请国外博士的影响较小,在国外的博士申请中文章的数量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还有课程成绩、英语水平、套磁信、研究计划是否完善等等,所以对于申请国外博士来说,没有必要和导师解释自己文章署名的一些问题,导师可能只是知道你在硕士阶段有过相关的研究就可以了,相比于文章的数量,博士阶段你的研究计划或许更重要。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小伙伴们想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CSC),那对于文章也是有要求的,后期会有关于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申请流程和注意事项的文章推送,大家记得点击关注公众号关注!

CSC奖学金是中国政府奖学金。

奖学金内容、标准

(一)全额奖学金

1、 免交注册费、学费、基本教材费、住宿费;

2、 提供与中国学生同等的公费医疗服务;

3、 按月发给奖学金生活费,标准为(人民币/月):

a、本科生: 800元

b、汉语进修生: 800元(大学二年级以上在校生或具有相当于大学本科毕业以上学力者为1,100元)

c、硕士研究生、普通进修生: 1,100元。

d、博士研究生、高级进修生: 1,400元。

4、来华时发给一次性安置补助费,标准为:

a、来华学习期限为6个月以内者:300元。

b、来华学习期限为1学年以上者:600元。

(二)部分奖学金:为全额奖学金中的一项或几项内容。

申请材料

申请人必须如实填写和提交以下申请材料:

1、《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表》(由留学基金委统一印制)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用中文或英文填写;

2、经过公证的最高学历证明;如申请人为在校学生或已就业,需另外提交本人就读学校出具的在学证明或就业单位出具的在职证明;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3、经过公证的高中会考成绩单(申请读本科者)或学习成绩单(其他类别学生);中英文以外文本需附中文或英文的译文;

4、学习、研究计划(本科生不少于200字,进修生不少于400字,研究生不少于500字);用中文或英文书写;

5、申请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者和申请作为高级进修生来华学习者,须提交两名教授或副教授的推荐信;用中文或英文书写;在中国境内申请硕士、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者,须出具拟就读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6、申请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须提交本人作品的盒式录音带1盘;申请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须提供本人作品的彩色照片6张(2张素描画,2张色彩画,2张其他作品);

7、《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由中国卫生检疫部门统一印制)复印件;用英文填写;

申请人须严格按照《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中要求的项目进行检查。缺项、未贴有本人照片或照片上未盖骑缝章的《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无效。鉴于检查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请申请人据此确定本人进行体检的时间。

上述申请材料由负责办理招生事务的中国驻派遣国大使馆或派遣国驻中国大使馆于2002年4月30日前送达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委不受理个人的申请。

以上内容参考: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办法

CSC是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对于想要出国读博士的小伙伴专门设立的奖学金。CSC奖学金更通俗的说法叫:“公派留学”。申请到CSC奖学金意味着,你博士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2年。如果你毕业后想留在国外工作,可以绕道了。CSC奖学金共有两种,一种是联合培养博士,针对国内在读博士,有交换生的意思;一种是自费去国外攻读博士的学生,重点了解第二种。CSC申请难度比申请学校教授的奖学金来说要简单一点,理科生比较容易get,排名高的大学offer也容易get,研究项目对国家发展有利的也容易get,比如航空航天等。

博士申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英国博士学位含金量很高,有很多学生想要申请,那么申请英国博士需要哪些条件呢?英国博士有哪些奖学金?跟着来看看吧! 一、英国博士申请条件 雅思 理科:总分不低于,单项不低于; 工科:总分不低于,单项不低于; 文科:总分不低于,单项不低于。 专业成绩 国内:本科85分以上; 英国:本科2:1以上; 其他国家:等同于国内平均分85%及以上。 毕业院校 国内:如果学生无论文发表,申请人本科或研究生期间就读院校至少985/211; 英国:毕业院校排名至少英国top50; 其他国家:国内985/211同等。 科研成果 工科:毕业设计优秀或至少有一个相关的项目成果; 文科:在本科或研究生期间至少有一篇期刊文章或者会议文章发表。 核心环节 研究计划:撰写研究计划是博士申请的主要环节之一,也就最重要的文件材料;研究计划的字数通常在1500-2000字,需要对自己将要研究的计划做出概要性的介绍、阐明研究方向、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计划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师的意见。 套磁:建议大家在递交申请材料之前先和导师进行套磁,确定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否和自己的课题匹配,明确自己的目标、表达自己新颖的观点也可以让导师印象深刻哦。 面试:申请英国博士几乎都需要进行面试,可以通过Skype进行。 二、英国博士奖学金 CSC奖学金 CSC是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对于想要出国读博士的小伙伴专门设立的奖学金。 CSC奖学金更通俗的说法叫:“公派留学”。 申请到CSC奖学金意味着,你博士毕业后必须回国工作2年。如果你毕业后想留在英国工作,可以绕道了。 企业、机构赞助奖学金 除了上述覆盖范围比较广的中国留学生奖学金,还有一些面向中国留学生的企业、机构赞助的奖学金。 中国留学生奖学金 这是一个面向电影、电视、游戏相关专业的中国赴英留学生设立的奖学金。由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BAFTA提供,可用于支付最高£10,000学费外加£5,000的生活费。 这类奖学金在申请时,要多和导师交流,他们的推荐和意见,在奖学金的发放上很重要。 2.学校设立的奖学金 有些英国大学为了吸引中国人才,会设立单独的博士奖学金,如: 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奖学金COSF 这是为在英国牛津大学的中国学生设立的奖学金,主要包括以下奖学金: China Oxford Award – £4,000 to £6,000。 Hoare Family Award – Up to £5,000. 倾向社会科学学生。 Hon China Scholarship – Up to £20,000. 倾向法律、政治、国际关系学生。 Tang Oxford Award – Up to £18,000。 Brian Keelan Award – Up to £18,000. 倾向文史哲相关专业学生。 Oxford China Simon Li Scholarship – £5,000. 倾向教育、语言、社会科学学生。 Wei Oxford Award – Up to £5,000。 Winkler Oxford Award – Up to £5,000. 倾向医学、心理学学生。 China Oxford Honorary Award – £1,000。 3.导师资助 一些理工科研究专业,其导师可能有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会从学生里招research assistant,给你的奖学金是一起来帮助做研究的,金额一般不算太低。 三、英国博士留学优势 培养体系 英国博士重视思维的培养,是授人以渔。英国的教育体系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的是一种思维模式,而中国或者美国博士只是授人以鱼,只是简单机械的按照导师规划好的路线,完成自己的任务,没有培养思维模式。 英国博士时间安排自由,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英国读博时间安排比较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另外英国靠近欧洲,文化底蕴浓厚,可以在空余时间去欧洲旅游,增长见识,提升综合能力。 经费预算 申请英国博士有大量奖学金可以选择,可以实现经济独立。随着英国和中国关系日益密切,英国政府和很多高校和中国有着广泛的项目合作,为在英华人博士提供了大量的奖学金可以申请。此外,英国读博期间还可以参与教职工作,时薪在15-20英镑。 专业选择 英国博士专业限制少,可以就读敏感专业。中美贸易战,美国的敏感专业如高科技专业,军工相关专业等对华人有限制,即使申请成功,签证也经常被卡,导致之前的申请白费。即使签证成功也是一年一签,如果第二年无法下签,则第1年作废。而英国几乎所有专业都对华人没有限制,可以任意就读敏感专业。 学位认可度 英国博士具有高的全球竞争力,特别是英联邦国家认可度很高。英国的博士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普遍认可,为以后在全球别的国家就业,移民提供保障。

联合培养硕士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又称之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是指高校与企业联合各自优势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素质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校企联合培养的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19世纪前半叶),20世纪中叶开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发展至今,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有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以及法国的“学徒培训中心”培养模式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音养模式。

校企联合培养依托行业发展,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通过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零距离”实践教学体系、与市场“零距离”接轨的教材体系和基于就业需求的“零距离”素质拓展培养体系,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行业人才。问世以来,不仅对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通过借鉴国外成功模式,我国高校与企业积极探索和发展了多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例如:大学科技园、校办企业、国家产学研工程、“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和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等,联合培养本科人才、工程硕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

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航天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国防科大)与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时代新材)合作建立了湖南省复合材料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探索联合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全日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在高校,课题研究在企业)、合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模式和方法。笔者正是该创新基地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现作为教员,对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的探索和实践,有些微体会。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是校企联合培养共赢的基础

校企联合培养追求“高校一企业一学生”共赢的目标。理论上,共赢目标的愿景无限美好,但实际上国内外不断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共赢”必须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基础。深度融合,则“共赢”枝繁叶茂;不然,则空空如也。

根据邢素丽等人的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应包括:

(1)需融学科和产业、学问和技术、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内涵于一体;

(2)需融高校科研、企业课题、国家和省课题内涵于一体;

(3)需融高校学科优势、企业需求内涵于一体;

(4)需融新技术、新需求、新理论、新应用内涵于一体。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以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为平台,发挥校企各自优势,促进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不同层次等之间的融合,为研究生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水平、增强创新能力。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料,以共同研发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为契机,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现共赢。兆瓦级复合材料叶片研发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气动布局、结构、制备和全尺寸测试。气动布局直接关系叶片捕捉风能的效率和风能的利用率;合理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叶片安全运行20年的保证;叶片效能的最终实现,关键在于如何制备出质量稳定的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难点包括模具设计与制备、工艺设计与实现、制备控制与效率等,稍有不慎,整个叶片制备失败或质量差下,动辄就是百万级别的经济损失;制备完成后,在国际认证机构(例如船级社)的监视下,完成全尺寸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考核,才能获得市场准人资格。

国防科大充分利用自己气动设计、结构设计、大尺寸复合材料整体成型制备和大型构件全尺寸测试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结合时代新材资金、场地和人力,共同研发了、低风速型、超长型、海上超大型等多款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并实现产业化,目前相关产品巳在国内外50多个风场装机运行,为国家新能源战略计划做出了重大贡献。该项目校企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笔者)全程参与了兆瓦级复合材料风电叶片气动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制备和全尺寸测试的.所有工作,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流体力学、复合材料学、流变学、热力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同时以超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为研究背景,针对结构设计和成型制备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机制,发表10余篇(其中SCI源刊8篇,EI源刊6篇),申请国家发明1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顺利完成博士毕业论文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支撑了2项科技鉴定成果。高校一企业一学生三方共赢,其根本原因就是校企合一,深度融合!

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通常是两段式,即课程学习阶段在高校进行,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培养阶段在企业进行,参与企业科研项目,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阶段,如果没有产学研深度融合,博士生难以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困难主要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问题,此问题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尤为突出。博士生在企业进行课题研究,往往是单枪匹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难以给博士生配备助手,而很多论文的实验研究是必须有帮手才能完成。比如,我们采用光学测试系统监测大型风电叶片极限载荷下的变形,需要十几个助手才能完成,在企业往往一个助手都没有,如果不是深度合作,此类实验就无法完成。此外,材料学科开展研究通常需要购买大量的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资金谁出,如果没有明确,学生就不知所然,如果高校出,学生只能通过高校购买平台进行购买,来回奔波,疲于奔命,浪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假设企业出资,如果需要层层审批和控制,以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协调。因此,校企联合培养,深度合作,解决博士生资金和资金使用问题,是保证其论文课题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双导师制是校企联合培养成功的保障

校企联合培养,采取双导师制培养方式,即由校方导师与企方导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研究生。校方导师为主导师,企方导师为副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课题论文阶段在企业完成,这种双导师制,很好地解决了导师随时指导、监督和协调的难题,可以确保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顺利完成论文研究。

开展综合性基础医学实验 提高中医药专业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创浅议发挥开放性实验室在医学研究生实验教学中浅谈研究生科技论文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方法浅谈打造自主探究式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统计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探析研究生文献阅读研讨课教学评价体系浅谈以发展的视角看研究生教材出版研究生英文文献导读课程教学探析

题目及培养人才的需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校企双方导师及时交流,共同解决在创新基地研究生的科研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每月按时向校企双方导师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双方导师填写《指导情况记录表》,及时指导学生。这样,既保证了研究生培养要求,又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加强科研实际训练,提高研究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以亲身经历而言,两导师的分工,笔者有不同的看法。企方导师的精力首先是以企业为主,负责企业的各种任务,目前令人尴尬的情况是:企方导师根本无暇顾及指导,更别谈负责工作安排、现场学术指导和学位论文的初审。因此,笔者认为,校方导师不仅要负责研究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学术指导、论文审阅与组织论文答辩等工作,还要负责工作安排。这肯定有人会问,如果这样是不是就不需要企方导师了?答案是当然需要,而且非常必要,只是角色定位应该是负责人、财、物的协调,保证学生论文的顺利开展。人、财、物的协调对于学生开展论文工作至关重要,而且对于企方导师来说,往往易如反掌。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通常都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每周或每月定期向校方导师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完全可以做到积极主动,这样校方导师综合研究的学术和应用价值,与学生一起讨论制定研究方案、工作安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且高效可行。

双导师制是一种很好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但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工,才能保障校企联合培养的成功,否则,就是纸上谈兵,空谈误人。

三、完备的创新平台是校企联合培养可行的前提条件

有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双导师制度的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是否可行,还取决于一个重要条件一一完备的创新平台。

国防科大与时代新材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之所以行之有效,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时代新材拥有一个新材料检测中心,该中心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研究所需的多数检测设备和系统,即便是需要搭建平台,该中心也能快速完成。笔者博士论文涉及的实验和检测,几乎都是在该中心完成。假设时代新材没有该检测中心,即使是简单的力学性能测试都需要在高校完成,那么学生必然疲于奔波,留给论文研究和项目开发的时间还会剩多少?因此,一个开展论文课题研究所需的创新平台,对于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实在是太必要了!如果没有,笔者建议不要轻易提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和导师要慎之又慎,以免误人子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只有建立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双导师制给予保障,企业拥有开展论文课题研究的创新平台,才能实现高校一企业一研究生的共赢。

哪家单位出版面费就把哪家单位挂在前面,至于另外两家,按照时间排序,研究生单位肯定在本科单位之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