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梭罗瓦尔登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梭罗瓦尔登湖毕业论文

我们久久生活在世俗的繁乱之中,时间久了自然就会产生厌倦感,可是生活在大自然中就不一样,大自然永远是我们最忠实的伙伴!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就是一个鄙弃功名,讨厌上流社会,追求自然的人。因此他独自在瓦尔登湖待了5年,开始了神仙般的生活。

他在这里固然贫穷,可他每天耕种很快乐。虽然没有人与他交谈,但是它有许多的动物伙伴。他虽然要拼命地种庄稼,但他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他可以在上午种田,在下午看书或去勘测山川与河流,还可以采摘山中的野果,与小动物亲密接触。这种无人打扰的生活是多么的令人向往啊!没有城市的灯红酒绿,没有上流社会的腐臭味,这儿的空气都弥漫着自由的气息。我们仅仅在匆匆的生活着,为了什么?为了钱?可在森林中根本不需要钱。我们有时甚至忽视了很多美好的东西,可我们却将它贱卖了,它们变得一文不值。

与此同时,我发现作者梭罗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活得很真实,不畏强权,他会在任何场合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感受。遇到那些攀附他的人,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回绝他们,令他们难堪。

其实,我倒是十分欣赏他的性格,那么的桀骜不驯,那样的真实。恐怕现在没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了。

他热爱自然,热爱故乡的一草一木胜过爱自己的生命。

美丽的自然,我们只有真正远离喧嚣,才能走近她,感受她的气息与活力。不过,现在或许我们永远都感受不到了。难道还有哪一片森林是完整的吗?由于人类的介入,她变得残缺不全甚至是狼藉斑斑。我们,是我们,都是人类毁坏了她的容颜,使她变得“喜怒无常”。是了,我们永远也无法贴近她了,是了……

轻叩一本名着,细细地与梭罗促膝谈心;翻开一卷墨香,轻轻地聆听瓦尔登湖弹奏的梵歌。

回归自然的纯洁,回归淡泊的境界。我,作为一名浮躁的都市人,有幸拜读这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瓦尔登湖》,为我除去那躁动的灰尘,披上那自然的清新。

白居易曾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能心虚即我师。”这恰似这坐落在康科德的小木屋,梭罗就是在这里进行了两年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生活。他记录从春到冬的这一轮的风景,他的超验主义实践建立了一种与现代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对立的简朴方式,还原生活的原始状态。

真的很难想象,梭罗是如何生活下去,他将自己放在一个杳无人烟的地方,他拥有的只有一个简陋的小木屋,一张小小的床,一张普通的书桌和一些零落的稿纸,仅仅只有简单的陈设,仅仅只是他执着的信念,仅仅凭借着人对自然的欲望和热爱,他,完成了这伟大的实践,完成了这对自然的追求,完成了这本杰作,这不得不让后人称他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

淡泊是人生的一种至高的境界。当时正处于工业时代,物质的优越并没有让梭罗迷失,随波逐流,他曾在《经济》中写到:

“……人最美好的部分,不久也会被梨入土壤,化作粪肥……”

将所谓的经济与自然对立,当人们奢侈地享受生活时,却忘记这浮华世界背后的陷阱,难道就不怕醒来之后会是一场噩梦?似乎从原始时代开始,那些可以被称得上是“智慧”的东西早已被这社会的.发展所抛弃,人们对于自然只剩下贪婪,总是渴望获得什么,有时像是一个无底深渊,永无止境。

梭罗总爱引用,记忆中影响最深的就是罗利的英译对句:

“既然人人乐道肉身本具顽石性,慈善心肠何能不将烦恼痛苦忍。”

带着讽刺去批判着人类的盲目,带着幽默去痛斥人类的无为。对于人,他的信仰除了所谓的上帝就是那些所谓的统治阶级,这对生活在基层的人民而言,生来位卑,他们活着就像一部机器,为了不让自己在劳动市场上贬值,抛弃了气概,抛弃了自尊。是的,他们的劳动力升值了,可悲哀的是他们的智慧却在贬值,难道这就是“安逸者”?这正如梭罗所言:“你刚走出了失望之城,又走进绝望之乡。”

上帝没有赋予任何人任何权力,自然自有它的公道。你,生来未带一草一木,死后又不带走一缕一线。奴隶的生涯终究是由失望垒成的城堡,有的甚至是由绝望筑成的荒墓,与其这样,为何不摒弃这些浮躁,还灵魂一份通透,回归自然的宁静呢?设想一下,当你面对这博大的自然,它给予你的是新鲜的空气,甜美的果实,突然间,你是否感觉自己成为了天真浪漫的孩童,不知疲惫地奔逐在它的怀抱里。

这些如水晶般的思想,梭罗还记录了很多很多,终点就是起点,四季的轮回正是生命的苏醒沉睡,这些文字就像是一杯温水,让人沉浸,心灵正被一点一点洗涤,灵魂正被一点一点安静。

淡泊是智者的动力,像是一把折扇,送来徐徐清风,拂去一片焦虑;又像是一面镜子,照清娇容的面貌,看清人性的本质;还像是一首诗词,念时如痴如醉,回味时百感交集。

月下共饮,湖边共赏。邀君在这片湖水前共冥,邀君在这份淡泊中共寻那份静谧!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阅读《瓦尔登湖》你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主要讲述了作者对自然节的不同感受,那么关于《瓦尔登湖》 读后感 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心得800字_读《瓦尔登湖》有感8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一)

“一个人物质生活的丰富并不能带来心灵的纯洁和净化,只有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尚才能丰富人的内心。”“为生活做减法,为思想做加法。”读罢美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梭罗伟大的著作《瓦尔登湖》,作者这两句精辟的言辞一直在我脑海中停留。

1845年春天,心傲孤远、风华正茂的梭罗,借来一柄斧头独自一人走进瓦尔登湖畔的森林深处,几乎不借助任何现代文明的帮助,完全依靠着自力更生和原始交换生活了2年9个月。他虽 毕业 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但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地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的阅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努力的写作,终于完成了《瓦尔登湖》。梭罗的 文章 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内容,在美国19世纪 散文 中独树一帜。他的思想对英国工党、印度的甘地与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等人都有很大的影响。阅读《瓦尔登湖》,我们时刻感受到作者对湖光山色景物的细致描写;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和小动物的怜爱。由于他对东方哲学思想的深刻研究,作品中还不时闪烁着东方哲学的智慧,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和“德不孤,必有邻”等。

当然,他给予我们最大的震撼是书中对生命、对理想、对自由的向往和推崇,启发我们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意义。“当你最富有之时,却是你最贫穷之日。喜欢吹毛求疵的人,哪怕是在天堂也能找到错误。你纵然是贫穷,也要喜欢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拥有喜悦、开心、荣幸的时光。黄昏的霞光照耀在济贫院的窗台上,如同照在富人家窗户一样耀眼夺目。”这样的语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你对财富观有更深的理解。曾经有一个私企的老板问我,“曾经我以为拥有了足够的金钱就能够幸福了,可如今我已经拥有很大一笔财富,可为什么我一点都没感觉出来幸福呢?”其实,金钱和幸福不是相等的,因为幸福是一种从心底发出的满足感,金钱虽然能满足你的需要但它不是支撑我们幸福的原因。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一项研究发现,快乐不是银行中的巨额存款、高速跑车和品牌服装,而是家庭、朋友和大自然的美丽。当被问及最重要的快乐是什么时,2000名受访者中有22%的人选择了欢笑,紧随其后的是与知心朋友共进美食(占总人数的21%),拥抱以19%的比例名列第三。其他名列前10位的快乐还有:太阳照在脸上的感觉、读一本好书、沿海难漫步和盖干净的床单入睡,以及看日落、翻阅老照片追忆往昔和闻到刚修剪过的青草的气息。是的,温暖的阳光与自由的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共有的、平等的,也许是最大的财富。就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述的那样:“门前那早春的积雪同在消融。我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译者徐迟先生这样评价《瓦尔登湖》。朋友,如果你还在为找不到生活的真谛还在追求幸福,不妨在夜深人静时捧着它,像梭罗那样寻找简单的快乐,你的人生会因为简单而快乐!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二)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可以活得很简单,很从容,不必为了那物质财富而丧失了人是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的道理。作者在《瓦尔登湖》中以瓦尔登湖为中心,辐射到周围众多地方,描写了他“以禽兽为邻”,在“豆田”耕作,与“村子”中的人交往等诸多生活细节。最后作者又以“春天”结尾,给我们奏响了新的生活乐章,并且他在“结束语”一篇中,这样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看!这是一位超凡脱俗、与世无争的自然主义者,多么令人羡慕。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三)

当我读完《瓦尔登湖》这篇文章时,我的心犹如大海般不能平静。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 经验 ,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四)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我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在想,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因此,斑斓的VCD节目和浓酽的咖啡之外,读一读《瓦尔登湖》,让心沾染一点湖水的静谧清凉,多一分恬淡与洒脱,少一分浮躁,其实不是时髦,而是必需。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 魔方 已经从正面翻转到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嘲弄企图称霸地球的人类了。

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我想,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五)

一百六十多年前的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这天,一个哈佛大学的28岁的毕业生亨利?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搭一间小木屋,自食其力,开始了他隐居山林的简朴生活。他自己劳作耕种,不于外界发生任何关系,除了必须的劳动,他的剩余时间就用来观察自然,思考问题,分析生活,评断价值,批判习俗,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后,他回到文明世界,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瓦尔登湖》。

选择在一个寂寞的黄昏,独自一人,翻开《瓦尔登湖》。时光如一江春水,在窗下翻书的沙沙声里流过,流入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我们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处处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美丽。他记录了观察与体验大自然的详细情况,为其赋予了通俗的哲学意义,这正是梭罗超越众人所拥有的一切所在。反观如今,充斥着追名逐利、物质要求的时代,恐怕难以找到如此沉淀,专心体味生活意义的仙露琼浆了,让人们的心灵从沉重的物质中解脱出来,回归瓦尔登湖畔那种恬淡、宁静的状态,呼吸自由的空气,体味什么是真正的生活,那些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旧梦。

读罢此书,我脑海中隐隐出现了一个头戴草帽、短褐穿结、带月荷锄的人——陶潜

梭罗和元亮兄竟真有些相似,两人都因厌恶世俗的追名逐利,厌恶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而隐居,都好自然、乐山水、爱流年,梭罗也曾在瓦尔登湖畔“种豆南山下”,两人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隐居时间了,梭罗只隐了两年多,而陶渊明却是藏了半辈子。

其实不在于时间,时间只是人们想象与虚构的产物罢了。重要的是心,隐居只是一种方式,而在心中留一片“瓦尔登”才是最具意义的。

《瓦尔登湖》读后感心得800字相关文章: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5篇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6篇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7篇

★ 读瓦尔登湖心得5篇800字

★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800字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1000字5篇

★ 瓦尔登湖读后感800字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7篇

★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感想范文5篇

★ 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5篇

1.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他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瓦尔登湖很美,梭罗乐此不疲重复着单一的事情,钓鱼、烘焙蛋糕、接受访客;一天虔诚劳动休憩、阅读。瓦尔登湖很美,晨昏下变幻的树林,四季迥异的湖面,沼泽上低飞的鹰隼。那是青春女神赫柏经过的伊甸园,即使经历凛冽、炎热,仍不变春天漫溯的蹁跹。“若至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在纤尘不染的美中,我们开始“省察”文明人需要铅色冰冷的物质世界。

“文明人走过的足迹,只留下一片荒凉。”原始与文明,隔了时间,隔了人本质的迁途。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人们敬畏它,爱护它;但在这个日日笙歌的年代,人类挑衅它、剥削它!这是一张在私欲中暴露的人类狰狞的面孔!“你侮辱着大地,居然还敢议论天堂。”梭罗愤懑地说,但尽管如此,瓦尔登湖仍在生长着,如同大自然宽恕了我们无节制的打击,以强者的姿态,漠视了我们可笑的癫狂。

大自然的美是一种本返璞归真后的自由。李太白懂这个道理,仕途失意流连祖国山河,一壶酒饮尽蜀道庐山白帝城;陶潜懂这个道理,傲骨不为三斗米折腰,隐居“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周庄懂这个道理,论鱼梦蝶逍遥游,不争世俗与天共生与物为一。

孟子曰:“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家中的长者说“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自然的馈赠,是古人珍惜的,乃我们践踏的,我们视如草芥的,将来人们视如珍宝。

大自然是贫匮而风雅的智者,安之若素走过颠沛流离的岁月,被战火、硝烟泯灭了模样,却依旧笑傲人间。而我们,要做仁者,仁慈宽厚对待环境,才能永存。

2.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3.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梭罗生活的地方是瓦尔登湖及其周围地区,但他细腻精致的笔调,却把我们带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谈“瓦尔登湖周围的鸟、树、草、虫子”,更谈“更高的规律”。他认为,从一种特殊的意义上说,渔夫、猎人,及其他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他从个人的劳作中提升到更高的人类法则,令我们视野开阔、高屋建瓴。在《瓦尔登湖》中,许多段落值得一品再品,让人陶醉。他在描写“倍克田庄”时,这样写到:便是德罗依德也要放弃他的橡树林而跑到它们下面来顶礼膜拜了。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多么的令人神往。

在整部《瓦尔登湖》中,自然一直是主要背景,以大地为席,以苍穹为盖。梭罗在广阔的天地中像农夫一样耕种、收获,他很高兴,他说:古老的诗歌和神话至少表明,农事是一门神圣的艺术。在从事农耕的过程中,他也不忘“阅读”。即使在19世纪梭罗也感慨道:他们深信一本《圣经》的智慧就足够了,余生便在简易读物里荒废天赋单调地生活。在商品大潮的汹涌翻滚下,现代人的心灵像扁舟入海,漂浮不定。物质的丰裕,精神的贫穷。我们的身体一再扩充,而精神的领地却时时荒芜着。听听梭罗的忠告:多余的财富只能买到多余的东西。灵魂的必需品,金钱一样也买不到。这样的忠告如梵音,对于我们无异于醍醐灌顶。

徐迟说:“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让我们追随着梭罗的足迹,抛弃那物质所带来的烦闷苦恼,感受那恬静美,聆听大师的哲音。

4.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豆类和住房建设,烤面包,并享受城市最文明的人,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方便和先进的城市生活的今天,还有那些谁渴望呢?在越来越紧张,收缩自然环境今天的土地上,人们可以有这样的梦想在哪里做呢?

看完后,我不能完全明白梭罗的行为,他的书有关的思想和行动不能去更多的认可。在夏天的夜晚多年后,我在海湾走在沙滩上,突然你面对自然公园的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我意识到,梭罗和他的著作“秋登湖”与被列入的富人和隐士有巨大的相同之处。

最后,我明白了:无论多么卑微你的生活,你一定要显露在脸上,不要逃避。即使你是非常差的,而且你的生活的热爱。即使在逆境,你仍然也有快乐和幸福,骄傲的时刻。

5.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我走进文字,不由自主就走入了那片比桃花源更美好而生动的世界中了。春夏秋冬,稀疏的人来车往,几个偶尔拜访的客人,小木屋外各种被作者细心用文字照料到的珍木花草和各处栖居的小生灵……

当然,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就是那潭湖水,倒映着碧蓝的天空,通往无限的湖底,我永远都会记得,冬天,那湖水会结成碧蓝的,翡翠一样的冰,里面还有各种形状的小气泡……

作者说,瓦尔登湖是大地的眼睛,湖岸上的树木花草是它的睫毛,周围的山脉则是眉毛。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应当是水,是这万物之源啊!

我想,瓦尔登湖不仅仅是地球上的一个坐标,更应该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一片广阔而深远的地方,清澈,明亮,包容所有,润泽万物。

“至于未来或者前景,我们应该抱着开放的态度,顺其自然,别明确限定我们将来应该是什么模样,至于过去或者从前,那就像我们的影子,无非是表明我们还在阳光下活着而已,应该将其抛在脑后。”

当然,我也并不是完全的认同书中提倡物质极简的朴素主义,因为在现代社会里,那些凡事自给自足的情况已经相去甚远,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成为某种产业链所连接的共同体。

重要的是,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外界所困,要让内心时刻保持独立,清醒地期待每一天的晨光。

6.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压缩了地理和疆域,喧哗浮躁的风沙早已弥盖了心灵的沉静。梭罗挣脱时空的藩篱,将身心远离尘嚣,追求在自然的安谧中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找寻一种更诗意的生活方式。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在长达两年的里,他以自然为友,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晨兴理荒*,戴月荷锄归。他崇尚自然,乐于湖水、和飞鸟,闲来或在船上吹笛,或在湖边垂钓。

《瓦尔登湖》已出版一百六十多年,而今时代巨变,社会发展迅速,人类世界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繁华发达无所不在。然而,瓦尔登湖在仍未被人们所遗忘。初读时不知其中诗意的添补,正如徐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读它,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直到黄昏,渐渐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之时,就更为之神往了。梭罗是一棵,超脱人世,却在瓦尔登湖的夕阳下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都要去找寻并坚守内心深处所热爱的生活,终有一天,你历遍的山河会全然化作尘埃,当尘埃已铺满你的目光之外,再也看不见海,愿你也停不下来,心里那泓湖水还在,那里风清月朗,湖光十色,那里日暮温柔。

7.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梭罗竭力描述了瓦尔登湖不同于世俗的美丽,歌颂那一种与世隔绝的安宁。他试图让大家相信,瓦尔登湖正是他想要的宁静和温暖。实验开始了,我们先不急动手,因为如果别的小组成功了,我们就有经验了。男生们都很“让”着女生,女生也“让”着男生,只听见:“成功了!”原来有一组试验成功了,紧接着就听到“砰”的一声,只见那组同学被吓得跳了起来,我们仅有的勇气又在爆炸中消失了。

然而,我作为一个读者,却明显地感觉到文字背面的另一种真实,那就是:他的心灵并没有真正安放在这片深邃的蓝色里。这儿不是他的家,而是一个躲风避雨的凉亭。瓦尔登湖的水融化了洁白的雪花和金色的阳光,却并没有化开这颗对现实世界充满了愤怒和失望的心。

梭罗和他的思想,是瓦尔登湖来自远方的真挚的朋友。瓦尔登湖于梭罗而言,是一种深刻的思索,无奈的超脱。正如一个企业家从高空跌落时,离开家而躲进了月亮湖。睡不着觉的时候,躺在草地上数星星,一颗,两颗……

而梭罗则数着第一块冰下面的气泡,一个,两个。

虽然瓦尔登湖的每一滴水,都被梭罗细细地研究过了。但,我看见的,却依然是一个没有家的孩子,他试图尽自己的全力皈依瓦尔登湖。

只有瓦尔登湖的儿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的心。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那宁静、欢畅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体里的血液。

8.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觉得生活是矛盾的,它的确很卑微,但我却不知道哪些地方卑微。小时侯,生活的卑微就是困苦的家庭还有父母劳累的双肩,但这种日复一日的卑微却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儿女长成、又添了新房,这是一种崇高吧!

体验、了解崇高的生活,就必须以卑微的方式去进行,也就是说,没有卑微就没有崇高。

《瓦尔登湖》里有一句话:“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或者说,指明了他最终的归宿。”

生活中有这么一部分人,可悲的是对自己没有什么看法,就象一片树叶,任凭风将它吹向哪里,一度的我也是这样的一片树叶,孤零零随风飘落,有时我想回到温暖坚实的大地,但风却不止。越是想按照自己的意思走,越被伤害的严重。我想做一棵树,这就是我对自己的看法,宁可做树而不愿做树叶。

做为女人我如此悲伤,生活对于我是卑微的。做为妻子我是卑微的,做为母亲我也是卑微的。在家庭里、在工作单位,我就如一只卑微的蚂蚁,忙忙碌碌毫不引人注意,这就是我的生活,但蚂蚁的崇高在于,它在不停地思想、不停地做事。

9.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梭罗是崇尚自由的。当他从瓦尔登湖到村镇中修鞋却被捕时,可以发现他向往的是美利坚的和平与自由。“什么也不能正当地迫使单纯而勇敢的人产生庸俗的伤感”。梭罗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勇敢地面对生活和一切他要正视的东西。并仍能保持自己单纯的、自然的、美好的伟大心灵。并且他有着同样并且他有着同样生活简单,在世人看来卑微而粗俗的人作为访客,这些访客在梭罗看来是渊博的、谨慎而智慧的。

读完后,我对梭罗的行为感到不能理解,对他书里的思想和行动更不能去认同。而在多年之后的一次初夏的夜里,我在海湾沙滩上漫步的时候,我却突然地体验到了自然田园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并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梭罗以及他的《瓦尔登湖》所包容的的丰富而伟大的田园意蕴。

最后,我明白了:不管你的生命多么卑微,你要勇敢地面对它生活;不用逃避。你纵然很贫穷,也要喜爱你的生活。即使是在济贫院里,你依然还拥有喜悦、开心、荣幸时光。

梭罗亲眼目睹,一个心静知足的人,在那里生活得宛若在皇宫里一样,生活得如此开心又如此心满意足。

10.关于《瓦尔登湖》读后感600字

“我独自漫步在这久违人间的瓦尔登湖,海天一色,沙鸥翔集,白光点点。这里并没有尘世间的喧嚣,更没有心灵中的浮躁,是一片世外的净土,精神宁静之所……”一点一滴对于瓦尔登湖的描写,让人们从平华无实的语言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和伟大,这片不为人知的世外净土其实是另有所指。在当时那个乌烟瘴气的浑浊的社会,梭罗在这一方,更能寻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和目标,找到前进的价值,不去混淆那浑浊的社会,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选择。

审视现在的社会,心中颇有感慨,有些现代的作家,写文章并不讲求质量,只是一味的追求效率和速度,甚至三天就能出一本书,一个月能出五六本书!而梭罗,为了写这本举世闻名的瓦尔登湖,在那里安静想一的生活了整整五年,才用一颗沉着淡定的心,在宁静之中做出了这部旷世之作!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精神的震撼,更是美景在平凡中的伟大和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细细的品读梭罗的《瓦尔登湖》,脑海中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感觉。望着海天一色的天气,有几朵白色的云彩在那里无虑的飘荡着,沉静的海面如同一块蓝色的宝石。也如同欧洲人深蓝色的眼睛,静静地注视着这个心灵宁静的一方净土。在这个地方生活,没有喧嚣,也没有任何的浮躁,只能静静地拿起笔,用内心的情感来静静地写出人与自然相依相偎的美好感情……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中文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涨了见识呵呵

前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前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013年的盛夏,我的研究生读得索然无味,课题进展缓慢,已经达到毕业条件,可是离再进一步,还差那么一点点,此时的心已满是颓废,全然忘记了2011年刚入学时发誓要搞一个大新闻的豪言壮语,每天躺在学校边租来的小屋的床上,无所事事。

心里想着老板说的,还可以再尝试一次的合成路线,但是想想做了也不一定有结果,还许多条件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实现,心里又不想麻烦别人。于是全身就在这样一种情绪之中被拖延肆意地蔓延,那时候我还安慰自己,拖延也未必全是坏事,发一篇一区文章,也不会改变太多我的命运。

于是,我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来,先习惯性地想一下老板给安排的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然后再规划规划自己的学位论文,然后打开手机看看当时的综艺节目,到中午去楼下吃一碗面,然后回去继续发呆,觉得负罪感上来了,就翻看一下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资料,假装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虽然连报名都没有报。一直熬到半夜,下楼吃一份麻辣烫,看着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等着夜晚渐渐加深,然后那种毕业后害怕失业,流落街头的恐惧感开始慢慢爬上心头,折磨着自己无法入睡。

于是,我就用绝命毒师来把自己催眠,每集老白绝望的眼神看得我虽然撕心裂肺,但是想想自己再不济也不会落到那个地步,便睡着了。日复一日,我在那个时期几乎看完了所有可以看的连续剧和综艺节目,顺带着看完了一直看不进去的《瓦尔登湖》,我发现每一夜先看一章高等有机合成,然后马上翻看一章瓦尔登湖,之前看得备受煎熬的两本书就全都看得进去了。

虽然,已经研三的我,对于再把高等有机合成看得更懂也没什么意义,但是这却成了我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穷得连买房东一个月六十块的网费都没有了,那六十块我得留着买面吃。

后来,招聘季慢慢开始到来,我每天早上起来,奔赴招聘会现场,然后只要可以的,我全部都投一遍,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我坐下,然后年轻的HR看着我的简历,先把我华工的本科文凭批判一番,然后还未等我开口,再把我这个年轻人浮躁,不会干实事的本性揭露一下,然后再说你觉得我们公司很不错吧,可是你看起来差一点,然后我起身准备走,年轻的HR再喊一句,哎!别走啊,一个月四千块干不干?已经很高了。我挥挥手说,留给将来你的儿子干吧!

照例回去,买一份麻辣烫,我租住的城中村有一个搬啤酒的扎着小辫子的壮年小伙,每晚都会和我同一个时间去那里吃麻辣烫,每次他都坐我前面,闷头就吃,从不抬头,一直到吃完为止,看着他吃得那么香,我忽然觉得这十块钱一碗的麻辣烫就是价值不菲的神户牛肉大餐。

直到有一天,他吃得兴起的时候,前面的电视里播了一个搞笑的综艺节目的片段,他抬头看了一眼,这个时候,盘旋在他头上的一只黑色大蝴蝶忽然就被墙上的电风扇打到了,径直落在了他的碗里,等他再低头吃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幕,然后他愣了一下,把筷子扔到了碗里,起身走了。以后他再也没来过,也许他爱上吃砂锅粥了呢?谁知道呢,也许哪一天砂锅粥里发现了苍蝇,说不定他又回来了呢?一切都不可知。

十一月初的一天,我网申的一家外企居然破天荒让我去总部面试,我照例奔赴过去,做好了再被批判一番的准备,群面还未开始,就发现了一群刚下飞机的从英国回来的硕士,和面试官津津有味地谈论英国文化,面试官顺势问了我一句,你在英国哪个郡?我说,我在开曼群岛。那是我的母校被讽刺得最深刻的一次。

回城中村的路上,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你会测核磁吗?我说会啊,他说,你来我这里,帮我打几个谱,再解几个谱呗!百无聊赖的我,去了那哥们的学校,帮他打了二十个氢谱,写了点分析报告,然后他的老板给了我一千块钱,还说,以后没活儿干可以去他那里,月结日结都可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有点像著名的三和大神!

于是,回到住处,我又有钱交了网费,继续看绝命毒师最后一季,看老白带着没用的钱住进了深山里,生无可恋。第二天,那个朋友又叫我去他们组带老板的读大二的侄子做个试验,说是为了出国攒科研背景,于是,我就给他做了一个不对称催化,一个减压蒸馏,顺带给他过了个小柱子,走的时候又拿了五百块钱。晚上的麻辣烫,多加了两个鱼蛋。真牛逼!

那个时期,我看完了老白最后的绝唱,也写完了自己的学位论文,准备答辩毕业。我忽然想明白了,其实一份所谓好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精装的打工仔,和工厂的工人并无两样,都为了赚点钱,然后吃饱饭后干点想干的事儿,运气好了,可以存点钱,买个房子,运气不好了,那竭尽一生也不见得买的了二环西城区的房子。

月薪超越两万的人又有多少呢?当你没那个能力去争取到那个位置时,又何必强求呢。属于你的那个位置,你白天干活,晚上睡觉,没几天就会走到,就像你目标是徒手建一座木屋,一天几个木板,一年后终有木屋。如果你手无挖掘机,又想盖摩天大楼,那就只能投湖自尽了。

于是,之后找工作的日子,我心态变了许多,除了能做什么就全部都投简历以外,我会很坦诚和平静地跟HR谈,我能干什么,我需要什么,当他压迫我时,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就像手握三套金融城住房的人一样有底气,他们可以说老子一个月收的房租都比你丫工资多,老子可以不干!

我心里可以说,我一天十块钱就饿不死了,我怕什么。

于是,这种流浪者的心态伴随着我走了这么多年,只要每天都在获得自己期望的能力,总有办法慢慢走下去,让自己和社会加给自己的焦虑都飞走吧,虽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除了努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你还能多做些什么呢?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提纲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前言一般写于文章的开头。

前言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说明本文章所要解决的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手段、方式、方法。明确研究工作的界限和规模。

前言和摘要是不一样的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材料组织好了,还需要根据中心和材料进行精心的设计,这就是要编写提纲。有了提纲,作文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可以避免顾此失彼,使文章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结构完整。如果不编写提纲,拿起笔来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不容易把文章写好。编写提纲的过程,也是一次分析作文材料的过程。

请你比较一下,下面两个作文提纲哪个好,作文的题目是《祭扫烈士墓》。

提纲(一)第一段:到达烈士陵园。

第二段:扫墓经过。

第三段:扫烈士墓的感受。

提纲(二)中心思想:怀念革命先烈,决心继续遗志,为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

第一段:来到烈士陵园。交待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和活动的目的。(略写)

第二段:扫墓经过。(有详有略)第1层:进入烈士陵园所见所闻。(略写)第2层: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举行扫墓仪式:献花圈,念悼词;在举行仪式时师生的神态和肃穆气氛。(详写)第3层:扫墓时自己的感受。(略写)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提纲(二)比提纲(一)要好。原因是:一方面是提纲中写出了这篇作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了中心思想,在选材和组材时,就能紧紧围绕中心,不会离题和偏题了。再一方面是,这个提纲比较具体,写文章时就有了凭借,不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在提纲中标明了什么地方该详写,什么地方该略写,写起文章就有详有略,文章中心就明确了。

第一步,简明写出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就是文章中写的事件所反映的意义,也就是这篇文章所要说明的问题。因此,中心一定要明确,要切合题意,简明扼要。

总之,编写提纲要经过周密的思考。提纲要写得明确、简洁、切实可行。

五年制语文第八册从“基础训练3”到“基础训练8”的作文要求中,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的文章都要求“列好提纲再动笔”(具体要求详见课本)。

那么,怎样指导小学生编写作文提纲呢? 一、了解作文提纲的内容 作文课上,知道一篇文章的题目后,先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再想好选择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然后把选择的材料按一定顺序列出来,这就是作文的提纲。一篇作文的提纲大体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作文题目 2、文章中心 3、材料安排 二、区别作文提纲的类型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以记叙文为主,写作提纲的类型,通常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按时间先后顺序。

同学们都知道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季,一月中有上、中、下旬,一天中有早、中、晚时。写作时,时间在前的先写,时间在后的后写。

下面这份提纲就属于这一类。 作文题目:记一次春游活动 文章中心:通过春游活动经过的记叙,抒发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材料安排: (--)早上八点出发(交代时、地、人、事) 国上午九点多到达目的地,组织活动 1、观看美丽景色 2、采集植物标本 3、做游戏 国中午回来(谈感想或抒情) 第二种按地点转换顺序。

我们写作文时,在审题、确立文章中心以及围绕中心选取材料以后,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安排材料了,组织安排材料就是安排结构层次,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讨论讨论怎样编写作文提纲吧。

我就先谈编写作文提纲的意义。

我们写作文,往往对想写的材料不作全面安排,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如俗话所说,“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是哪里。”这种随想随写,随写随想的情况,就容易造成条理不清,层次混乱,或遗漏了某些主要内容,或者颠倒了材料的次序,或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或发生详略不当的毛病……

有的时候甚至有时还刹不了尾,或者写不下去,卡了“壳”。

生活中是常有这种情况,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时要少走弯路,不绕弯子,避免或减少我方才所说种种毛病,我们在习作中,必须重视学会编写作文提纲。

什么是作文提纲呢?提纲就是文章的提要,就是简明扼要的写作计划。作文前要有提纲,就像盖房屋先要有设计图一样,非常重要。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说过“尽管我们只要写二、三千字,也须先写个提纲,……有了提纲,心里就有了底,写起来就顺理成章了;先麻烦点,后来可省事。”这段话虽然是对工人讲的,但对我们也适用,写作文提纲是提高结构文章能力的有效方法。

盖房子先要有设计图,然后按图打地基,立支架,砌砖上墙,铺瓦,装门窗,如果不先画好设计图,然后再按图施工,想到哪里盖到哪里,就一定会出问题,弄不好,还得全部返工。

我说写提纲的几个要点吧:第一:作文提纲的要点和中心。第二:作文提纲要体现出层次。写提纲时把握段落层次考虑周严、细密,动笔作文时才能得心应手,成文才能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条理清楚。第三:作文提纲要体现出重点,一篇文章的材料,对表达中心来说,作用有重有轻,在编写提纲安排材料只有体现出重点来,作文时才能做到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对文章中详写的地方还应再分出小层次,这样才能脉络清楚,重点突出。

习作时,我们不要匆忙应付,我提出这些要求:⒈读题,审题;把作文题目的意思弄清楚,明确要求。⒉确定内容,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作文内容;⒊确立中心,根据题目要求和作文内容,明确写作目的,确立中心;⒋选择材料、根据作文中心,对作文材料进行选择。

在列提纲阶段,主要是明确怎么写,为将要写出的文章作一番精心的设计,对材料作出安排,这是最主要的一步。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理清思路,一个是突出详略。提纲写出后,我们要仔细检查,看看材料与中心是否符合,材料有没有遗漏或重复,条理是不是清楚,重点是不是突出。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修改。

题目中心思想内容梗概(就是每自然段段意)结尾提纲是作文构思阶段的产物。

构思是从整体上对作文的设计,以抽象思维为主。没有构思就没有作文,只不过有的构思因为时间短暂而不容易看出(有的构思需要成年累月呢)。

文字符号表达的构思就是提纲。对作文来说,提纲既重要又必要。

但是,笔者目力所及却没有见到比较完整而又详实的提纲编写方法。特作下文,以供参考指正。

首先需要谈谈如何对待提纲。一是文学性作文(即记叙文及其基础上的散文)应当编写简要的提纲,但不必严格按照提纲来起草。

这种提纲不是逻辑关系的显示,而是主题、情节、形象和重点的展现,是心理图表,因而更多的是模糊性和情感性。妥当的办法是,经过构思,写出一个简明提纲,接着丢开提纲,自由发挥,任意起草。

其实,这样起草时仍然有提纲起着观照的作用。仅仅在写不下去的时候,再参看提纲以便接续思路。

二是科学性作文(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都要编写细致的提纲。只要不断充实,提纲就成为初稿。

提纲编写程序如下: 一、拟制标题。 (一)标题和主题 关系十分密切,但是它服务于主题;标题可以更换,主题不能随意更换。

考试作文主导命题思想,都要避免以前的命题及其固定套路,建立在基础性和实用性上,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试题会有时代气息,切合考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

这样的命题,适应面广泛,力求考生都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 考试作文大都是命题作文,也有不少规定条件、提供材料后让考生自己命题,这就一定要慎重而又缓慢地审题(自己命题也要审)。

古人审题常用抓题眼的办法,如《陋室铭》的题眼是“陋”字。古人将完整的题目分为题身、题神和题眼,如《依依惜别的深情》,题身是“惜别”,即主要内容,题神是“依依”,即程度色彩,而题眼就是“深情”,即核心关键。

再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题身是“中国社会各阶级”,题眼是“分析”。古代审题方法,给今天的审题以启示。

今天的审题,同样是审核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抓住关键,以使作文切题。审题是作文成败的要害。

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题目和主题及内容的关系,分析每个限制词语,把握题眼及重点。题目中心词的修饰成份显示了限制范围。

如《一位英雄的事迹鼓舞了我》,限制词语是“一位”和“英雄”。标题成份还限制了作文的文体、内容、主题、人称等。

如《知识就是力量》,限制写议论文。而《一件应该忘记的事》,限制了写记叙文。

1.对标出取材范围和内容重点的标题,分析每个词的含义,再综合并把握题眼。如《给我教益的一件事》:“给我”,是指与自己有关;“教益”,要在作文中表明事件的教育意义,是题眼或重点,作文应以此为中心内容和基本线索。

如《我的一个好习惯》,重点在“好”字。 2.对深层含义的标题,要由此及彼,联系现实和自身,小中见大。

如《窗口》,关键是从眼前的窗口联想到人生或社会。再如《攀登》、《我愿做只小蜜蜂》等。

3.对提供线索的标题,要围绕线索确定作文的范围和重点。如《我在实践着一条格言》,线索是“格言”,要围绕它联想,特别要联想到现实生活和自身。

不能离开“格言”的含义。再如《压岁钱》等。

4.对提供具体材料的标题,要求自己命题。这是半命题作文。

要分析把握材料的重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题目:

转变(记叙文)

二. 主题句(深刻,简明):

也许就是我们生活细节中的一个小的改变是我们的生活也变得不一样了。是态度上的转变让我更加积极向上,快乐与幸福。就如同从新的起点出发一样,让我非常期盼。

三.内容概括:

首先开头部分来阐述对于转变这个过程以及影响,引出下文来叙述事件。自从小学四年级的这个过渡期开始以来,我的学习成绩下降,而且还老是乱发脾气。但是通过老师对我的教育,以及我自身性格上的多种转变,使我在学习与生活中更加积极乐观与努力了,也更加地自信了。这个巨大的转变无疑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起点,我也十分珍惜这个转变。

四.正文:

【开头】到底什么才叫转变,一个人的转变来源于各个方面,而且它也需要很长时间的磨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说实话,很少经历过什么大灾大难,所以有人说我们是温室里的花朵。可是我想即使是温室里的花朵也许要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吧,因为我们需要的正是对于自身的调试,“新陈代谢”吧。

【事件】时间:小学四年级暑假 地点:学校里,班级中 人物:我和数学老师

起因:四年级之前,我是一个没有主见,没有心思而且对什么事情都不在乎的人,这是我认为这种乖乖女的称号根本不属于我,我也十分厌倦,这让我有了改变自己的想法。

心理活动:由心中的不高兴-----下定决心-----豁然开朗

经过:于是我便找同学聊天,因为我实在是很难受,为什么我会有这些烦恼呢?但是却一无所获。然后,我又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在宋老师的劝慰与暗示下,我终于找到了改变自己性格的和学习方法的出路,于是心中豁然开朗。

结果: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变得逐渐有主见,有个人的思想,并且拥有目标了。这使我十分开心,也同时很感谢老师对我的指点与培育。

【结尾】我终于懂得了转变的含义-----那就是快乐与幸福出现的地方。

提纲 (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

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

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

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三、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

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

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

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

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下面再简单阐述一下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的方法: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4.大的项目安排妥当之后,再逐个考虑每个项目的下位论点,直到段一级,写出段的论点句(即段旨);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在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时还要注意: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

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

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

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

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

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

1.标题式提纲

这种标题类似一个版块的概括.相当于写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它的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很难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2.要点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3.编写提纲的要求

1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

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作文提纲

4.提纲格式

叙事类作文:

一.提纲

1.起因

2.经过

3.结果

二.主要内容

三.中心

例子

《爸爸睡着了》(记叙文) 第一段:写爸爸要和我们一家人去公园玩

第二段:写爸爸是一个风趣、不顾家、工作上不要命的人.(全文重点、详写)

第三段:写爸爸在公园睡着了.

《骄傲使人落后》(议论文)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用古今中外的事例去论证论点.

第三段:进一步举例说明论点.

作文提纲,相当于房屋的设计图。编好作文提纲再写作文,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围绕中心写作,不会造成“开无轨电车”,这样就能保证作文的质量。

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纲”原指网上的总绳;“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古人认为: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些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

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下面就是一则比较优秀、实用的作文提纲: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结构安排: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热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第三,一定要先列提纲后作文。制定作文提纲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是为自己写好这篇文章服务的。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的同学对列提纲的目的认识不清,认为提纲可有可无,甚至觉得老师要求列提纲是“多事”,于是,为了应付老师,竟然先写作文后“补写”作文提纲。这实在是本末倒置、自欺欺人之举。

第四,务必要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常见一些同学作文之前不列提纲,见到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行文,写写想想,想想写写,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有的甚至都已写了一半又撕掉重写。结果,既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这其中的主要缘故就是没有养成认真构思、布局的习惯,尤其没有养成“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反之就会层次不清,详略不当,丢三落四。因此,列提纲是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提示同学们:要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平时要这样,考试或参加作文竞赛更要这样。要重视从五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练习不打草稿、依照作文提纲直接成文。

简单点:

题目:难忘的一件事

主要内容:我的脚扭伤,周丽照顾我.

中心思想:关心同学、急人所急.

一、在练习跳绳时,我扭伤了脚.(略)

二、周丽同学细心照顾我.(重点段)

1.周丽把我扶到她的家.(次详)

2.周丽给我洗脚,喷“好得快”.(详)

3.我好了一些,周丽又小心地搀我回家.(次详)

三、我十分感动,至今记忆犹新.(略,点题)

(一)命题作文:请以“独自面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审题提示:没有任何材料的命题作文,字数越少,限制越小,字数越多,限制越多.要确切理解题目中每一个词的含义,要保证每一个词都在作文中都得到体现.本题要扣住“独自”来写“面对”.

1、独自面对

开头 : 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热闹固然美好.可是,面对困难,独自思考的人生也必不可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合作固然重要,可是,独自面对,依靠自己的力量也不容忽视.

段一:独自面对,是一种直面困难的姿态.(引用埃及的一句古话;李时珍独自面对撰写《本草纲目》的困难;简·古多尔独自面对对大猩猩的深入了解;圣女贞德独自面对残暴英军的烈火焚烧;)

段二:独自面对,是一种思考人生的姿态.(孔子独自面对黄河的感慨;梭罗独自面对瓦尔登湖思考人生;陈子昂“前不见古人”的感慨;杜甫独自面对泰山,“会当凌绝顶”的思考.)

段三:独自面对,是一种步入成熟的姿态.(中国独自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逐步成熟;鳄鱼妈妈让宝宝独自面对世界,自力更生;“超女、快男”独自面对,一步步走到最后;引用国外的成熟的古训.)

结尾: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细雨,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冷雨敲窗,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天明……,让我们的生命学会一种独自面对的姿态吧,那么,勇敢、睿智、成熟将会成为你的本钱.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题目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题目大全论文的题目是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是提纲挈领的综述概要。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国文学 毕业 论文题目大全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一)1. 《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2. 论《浮士德》思想体系的矛盾3. 论卢梭《忏悔录》的自审意识与超俗意识4. 济慈及其《夜莺颂》的美学魅力5. 欧洲社会的讽刺画卷——《唐璜》浅析6. 论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7. 《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原则8. 论《红与黑》中于连的形象9. 论司汤达小说心理描写的艺术10. 司汤达在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11. 成功与幻灭——拉斯蒂涅(《高老头》)与吕西安(《红与白》)之比较12. 巴尔扎克小说的现代 文化 意蕴13. 论《包法利夫人》14. 19世纪英国女小说家研究15. 《傲慢与偏见》的戏剧叙述16. 夏洛蒂·勃朗笔下的女性形象系统17. 《呼啸山庄》的叙述技巧与结构艺术18. 试析《简·爱》和《呼啸山庄》的情感模式19. 《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20. 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21. 《茶花女》的悲剧艺术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二)1. 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2. 从蒙太里尼形象看《牛虻》的反宗教主题3. 论哈代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4.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艺术风格之比较5. 论威尔斯的科学幻想小说6. 论《恶之花》的历史地位与意义7. 略论马克·吐温的艺术风格8. 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形象9. 易卜生有肖伯纳的“社会问题剧”的异同论10. 19世纪俄国文学中“多余人”的形象11. 俄罗斯文学中的妇女形象12. 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3. 屠格涅夫笔下的女性形象14. 屠格涅夫的抒情手法15. 屠格涅夫与郁达夫比较研究16.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17. 谈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18. 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现代派文学19. “现代性”历史文化语境中的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英国文学毕业论文题目大全(三)1. 古希腊神话 传说 中的文化精神2.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荷马史诗主要史诗主要形象论析3. 论《俄狄浦斯王》的冲突艺术美4. 论《美狄亚》在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5. 从古希腊到18世纪西方文学中人的观念6. 《埃涅阿斯纪》主题的原型意义7. 试论__伦理在西方文学中的演变8. 但丁与__文化9. 哥特式小说的原理与发展10. 中国武侠小说与骑士文学的比较11. 《堂吉诃德》的多重意义12. 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13. 试论《威尼斯商人》的冲突艺术14. 《奥瑟罗》悲剧冲突艺术15. 论《李尔王》的人文主义思想16. 论《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形象17. 《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抒情艺术之比较18.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风格19. 莎士比亚悲剧风格的特殊性及其历史意义20. 论《汤姆·琼斯》人物刻画的美学原则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12. 女性作家的共性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17. 流派研究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19. 超现实主义20. 魔幻现实主义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猜你喜欢: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前言用在论文的开头。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前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生存制造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与奴役自然,称霸自然。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轻轻地从正面翻转到了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笑傲称霸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和欲求,少一些索取,又怎会遭受这些戏剧性的嘲弄与惩罚呢?有一句公益广告词说:保护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在想,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什么真理?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亨利·戴给·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富勒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在受全家资助读完哈佛大学后,梭罗没有醉心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事业,而是开始了一个大地漫游者的漂泊生涯。1845年到1847年间,他独自一个幽居在瓦尔登湖畔的自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哈丁(Walter Harding)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正因为此,它也是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论文的题目不仅能准确反映论文特定的核心内容,也是读者最先映入眼帘的内容。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一)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二) 1、《红字》中海丝特白兰不理智的一面 2、《董贝父子》中的矛盾冲突 3、论文化不同对联想意义及翻译的影响 4、美国教育的衰弱 5、世纪欧洲移民对美国工业化的积极影响 6、朱丽叶之人物分析 7、主述理论在文学中的运用 8、语用学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9、英语语音简析及对提高初学者口语的指导 10、比较两种对于哈姆雷特复仇的评论 11、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 12、英语的学与教 13、由美国年总统选举所想到的 14、论腐朽世界中的纯洁品质——关于《雾都孤儿》的赏析 15、论理智与情感之关系——对《理智与情感》的人物分析 16、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挑战 17、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18、史蒂芬?克拉申的听读假设和二语习得 19、艾巴辛格——犹太文化的守护者 20、二十世纪年代美国妇女运动的派别 美国文学论文选题目录(三) 1. 中印关系新纪元 2. 希兹克利夫的复仇 3. 弗洛伊德理论对美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4. 论萨姆一家人之“变形” 5. 亚伯拉罕林肯的民主思想初探 6. 评析《傲慢与偏见》的男主人公达西 7. 《简爱》的圣经情书 8. 库区三角浮出水面——万州、开县、云阳经济宏图 9. 会话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10. 浅析海明威笔下圣地亚哥与其它主人公之异同 11. 对嘉尔曼的偏见 12. 简爱——关于简爱的性格评论 13. 《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希斯克力夫之间的苦痛恋情 14. 简评妥协——研究《傲慢与偏见》 15.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面面观 16. 试论简奥斯汀生活对其小说的影响 17. “真实的诺言”与传统文化的碰撞——简析“真人秀”的实质和本地化过程 1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 19. 《傲慢与偏见》的生命力 20. 平凡中的不平凡——《傲慢与偏见》 21. 萨皮尔沃夫理论 猜你喜欢: 1.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2.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3. 英美文学论文范文 4. 浅谈英美文学论文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瓦尔登湖毕业论文任务书

《瓦尔登湖》的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作品主题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

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你有过独居的经历吗?想象一个人住在湖边是怎样的光景,没有人和你聊天,什么都要靠自己……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瓦尔登湖读后感2000字左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完《瓦尔登湖》,我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膨胀的欲望与必需品: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如果遥想当年人类文明的起点处人们所拥有的简朴得有些鄙陋的生活,再与今日繁复的、“现代化”的生活相比较,巨大的差距当下即现。是什么改造了世界,让人类的生活从刀耕火种到农机隆隆,从结绳记事到信息爆炸?科学技术毋庸置疑地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从而逐渐将人类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使得人类有时间与精力去创造更多的文明成果,取得更大的进步。

众所周知的是,我们的物质生活正在日趋丰富。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不断被应用于生产生活中,人们由此积蓄了物质财富,然而物质财富的丰富带来的后果是,一些人成了物质的奴隶,梭罗这样描写他们:“这种人看来阔绰,实际却是所有阶层中最贫困可怕的,他们固然已积蓄了一些闲钱,却不懂得如何利用它,也不懂得如何摆脱它,因此他们给自己铸造了一副金银的镣铐。”

人们追求财富的累积,追求所谓的生活的舒适,追求那些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而出现的奢侈品,这个过程让众多的人陷入了物欲之中,物欲发展为贪欲,便导致了良知和理性的缺失。正如梭罗在书中所写,“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关于奢侈与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

在人类的生活资料中,相对于奢侈品的概念是必需品,梭罗认为,人类应该认识到什么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主张人们体验相对原始而朴素的生活方式,从而对必需品有基本的认识。梭罗这样界定人类生活中的必需品:“所谓生活必需品,在我的意思中,是指一切人用了自己的精力收获得来的那种物品:或是它开始就显得很重要,或是由于长久的习惯,因此对于人生具有了这样的重要性,即使有人尝试着不要它,其人数也寥寥无几,他们或者是由于野蛮,或是出于穷困,或者只是为了一种哲学的缘故,才这么做的。”

然而多数人终究没有去领悟生活必需品的概念,于是在广厦华服、珍馐美味的享受中,生命的高贵被抛弃,诗意的栖居被忘记,物化的生命中只剩下物欲横流,而这样的生命中,没有丝毫人性的尊严与美感可言。

原本为了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而产生的科学技术与文明,却在某种程度上把人们带入了一个对物质倾心的时代,一个精神需求被忽视的时代,一个拜金主义的时代。而学术界也未能幸免,梭罗写道,“近来是哲学教授满天飞,哲学家一个没有。”潜心钻研真理的人日渐稀少,科研成了谋取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手段。

在梭罗看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并没有为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带来多少推力,他写道,“我发现,无论双腿怎样努力,都无法让两颗心靠得更近。”以及:“我相信如果人们都生活得像我一样简单,那么抢劫、盗窃案的发生一定会减少很多。”

这无疑是一种对科技进步的反思,科学技术的发展演进,固然让人们更加接近真理,诸多科学发现,使得人们可以更透彻地认识世界,不少技术成果,使得人们可以更充分地改造世界,但科技进步是否也在另一个层面上引人堕落?

行文至此,不禁想到,在这个日益浮躁和物质化的今天,快餐文化大行其道,已经没有几个人愿意静静坐在灯前捧读这一本沉静如秋水的《瓦尔登湖》,与自己的灵魂对视。

二、自然之美的遗失

除了对物质的疯狂追求之外,现代社会的人们还有不少失去了对自然美感的体验。他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中,陶醉于荧屏上的画面与各种乐器制造出的声音,每每忽视了自然的美丽。全身心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梭罗,用恬淡优美的笔触描绘着自然的美丽,而一些语句又看似不经意般地流露出他的深思与批判。

梭罗这样描写湖水:“它们是液体,且水量充裕,永远地泽被我们的子孙后代,而我们却漠视它们,去追求科依诺尔的钻石。它们如此纯洁,珍贵无价;它们不含任何污秽。它们比我们的生命不知美了多少,比我们的性格不知剔透了多少。”人们被物欲迷蒙了双眼、污浊了心灵,却忽视了自然的美丽与纯净。

三、发展:不可逆的过程

我们被绑在岁月的车轮上前进,被时代的潮流裹挟着漂流,即使有极少数人可以逆时而动,即使有极少数人可以遗世独立,整个人类却无法回到过去的某一个时代。

电子邮件大行其道的今天,有人怀念一纸素笺上秀丽的字迹透出的芬芳,诚然一封手写的情书往往更能博得芳心,然而假如弃用电子邮件,全面回归传统投递,将有无数需要及时完成的事项无法进行;有人怀念工业革命前优美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向往南北战争前南方浪漫悠闲的庄园生活,然而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无法满足现在人口的需要,同时他们怀念的也只是贵族们的优雅生活方式,而未曾考虑过奴隶们的悲惨境地;甚至梭罗自给自足的恬淡生活,也只能是个别人的选择,假如在人口空前膨胀的当下,人人都隐居入湖畔,想必有无数人将面临失业的困境,何况手工业时代的生产效率无法养活这地球上的数十亿人口。

四、梭罗存在的意义与我们的任务

既然发展的过程无法逆转,我们所能做的,是什么呢?

需要阐明的是,梭罗并不是对文明持以否认与反动的观点,他只是如挑剔与嘲讽之神摩摩斯一般,遗世独立,冷眼看着世俗花花世界里的万千红紫。他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思索告诉我们,人只有从物欲的泥淖中抽身出来,才不至于自我,才能够追寻生命的本真,得到灵魂的安宁与平静,以及精神的满足与幸福。时代需要这样的守望者,来填补物质发展给人心灵留下的空缺,来提醒人们在物欲的潮流中关注灵魂、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同时也为文明的发展纠正着航线。

梭罗已经证明,物质财富的单纯增加并不一定给人带来幸福感。一个人的基本权益受到保护和尊重,心灵得到平静与满足,能够尽量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这些在很多时候都远比物质财富的累积来得更重要。

快速过了一遍,触发的可能是和这本书没太大关系的理解。

有仙气是比较直接的第一感受,你可以体会到一种神圣感,在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叙述中。

我似乎可以说作者理解的神圣就是天人合一,而天就是大自然母亲。在他的理解中人对自然世界有着合适的处理方式,而这反应在日常的生活,也就是在瓦尔登湖中他所过的生活。也就是说有着作者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而这在作者理解下来就是不自然,不能够天人合一的。

是否有一种真正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对自然的限定应该是让人觉得舒适,特别是对于其个人觉得舒适的生活就是自然的。且因为他是人,而我们也具有他一样的天性本能,那么可以说让他觉得舒适、神圣的生活,我们也可以理解和体验到,而这就是这本书仙气的来源。

而我要说的自然,这种范围就大到涵盖一切生活方式。

这要从科学理解的世界说起,世界的底层规律是随机论还是决定论,这在目前来说是未知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是可以解释为人无法控制的真随机,还是背后有某种制约定律的伪随机这目前无法知道。而且是决定论还更容易被人类利用,如果真随机,那么只能概率性的利用。

那么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理解来说,不管随机论或决定论,一切都在世界的运行都受着底层规律的制约。那么可以说一切生活方式,人的心理、身理都是在规律的运行中生成的,所以不存在一种生活方式比另一种生活方式更自然,同样也不存在一种事件比另一种事件更神圣。

的确,如果一个人恰好在作者讨厌的生活方式中怡然自得,甚至感受到了作者体验到的神圣、天人合一,那么作者可以说对方的生活是不自然的吗?

作为同一物种,存在很多的相似性,这也是法律、道德等规范来源的合理性。但在细节部分就不可能一样,所以说我觉得神圣可以在任何一个人觉得舒适的时候感受到。

这里说的是单单书中描述的生活的理解,还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真实的生活,然后与书中文字做对比来理解作者的思想。而因为历史久远,那么所谓的真实就会打上问号,作文所以,这只能得出概率性的结论。我是不相信什么为艺术而艺术,为文学而文学,为哲学而哲学,一个作品怎么可能与作者的生活没有关系?这就好比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没有与自己相似的基因一样滑稽。当然,对于这种比较方式,我现在暂时没太大兴趣。

这里也就说了人的倾向性,我很欣赏作者书中描述遵从自己的倾向生活,并在这样的天命中过上了怡然自得的生活。但我要说明的是,人各不同,所以发现、明确自己的倾向就是每个人需要做的,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资源、能力等力所能及的满足自己的倾向,这就是人要做的事。

再说关于神圣,人描述任何东西,都是对于我怎样,语言、意识的结构就显然肯定了“我”的重要性,而我所在乎的事物,也就相应具有重要性。而我在我认为重要的场所做重要的事情,最后我的生活就是这样重要,那么这就是神圣的来源。

就在人打算理解他和他所过的生活时,在信念系统、意识结构中就已经有现成的神圣、重要的指向。在我谈论意义、价值的时候,意义、价值就已经依附在触发这种谈论的场所以及我所过的生活中。人天生就有倾向,就会重视某事某物,那么去肯定这种倾向也就具有意义、价值、神圣性。

从纯粹自然主义来看,万事皆允,万事皆虚,一切都是无意义的,自我和自由意志是不存在的,这个视角是超越的,显然不是人可以有的,因为人就是有倾向性,且在意识中就已经包含了肯定意识,肯定生命,肯定世界的机制。

所以,我说人要过一种像本书作者一样寻得自己天命的生活,去知道自己最重要的倾向,过上一种“神圣”的生活,尽管这一切都是无意义的。

或许可以这样说,本质上没有什么更神圣更自然的生活,只不过恰好人要选择不让自己痛苦的生活方式,而这应该成为神圣性的来源,而不是被各种虚拟的规范束缚。所以,满足自己的倾向本身就具有神圣性,且是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

而过于执着于外界事物符合自己的预期也是一种陷阱,毕竟求而不得是人力微薄的宿命,于是,就像某些人强调的中庸一样,人要尽可能的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也要在求而不得的情境中怡然自得,甚至如随遇而安、从心所欲所描述的一样,在任何一种必须遭遇的令人痛苦的情境中保持一份安稳舒适的心境,这大抵是人对无法避免的痛苦的最终反抗,当然,在可以的情况下,求有所得是最好不过的了。

倾向是可以被操控的,也就是说自己的意志可以被各种广告、信息、基因等各种身理心理方面操控,且从更底层的规律来理解,这一切都是被决定的,所以说到底什么样的意志才是人需要去满足的这又是一个难搞的问题。综上考虑,所谓的从心所欲也只是在一种恰好、有所保留、值得怀疑的状况中,生活方式也应该处于某种认真与不认真的变幻中,这或许就是智慧的迷惑之处吧。

还记得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初中,那时候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一章节便无可救药的被吸引了。他的文字似乎有种独立于世的清醇香气,散发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书中的景物描写很美很纯粹,让人心驰神往。想必这个人跟别人很不相同吧。果然,当老师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时印证了我的猜测,梭罗,真的很不一般。作者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但是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谱、原始的生活。我们不难注意到,梭罗在创作《瓦尔登湖》的时候正是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竟能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样特立独行,怀着一颗质朴纯真之心踏上了这样一段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勇气和魄力令人无比钦佩,而在梭罗心中能存有这样的不带有一丝一毫受世俗之气污染的纯净思想更是让我肃然!

如今再读梭罗的《瓦尔登湖》,再一次感受到了初读时的心动,我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捧着它,像是在寻找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瓦尔登湖》以春天开始,经历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这本书分为经济篇,补充诗篇,穷困的托词,我生活的地方;我为何生活,阅读,声音,寂寞,访客,种豆,村子,湖,贝克田庄,更高的规律,禽兽为邻,室内的取暖,旧居民:冬天的访客,冬天的禽兽,冬天的湖,春天,结束语,一共二十个章节。书的开篇中就提到:“当我写后面那些篇页,或者后面那一大堆文字的时候,我是在孤独的生活着。”孤独一人时,更容易思考,更容易体味生存的意义。书中不止一次的探讨到寂寞孤独。“大部分时间内,我觉得寂寞是有益于健康的。有了伴儿,即使是最好的伴儿,不久也要厌倦,弄得很糟糕。我爱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还有“我并不比湖中高声大笑的潜水鸟更孤独,我并不比瓦尔登湖更寂寞。我倒要问问这孤独的湖有谁作伴?然而在它的蔚蓝的水波上,却有着不是蓝色的魔鬼,而是蓝色的天使呢。太阳是寂寞的,除非乌云满天,有时候就好像有两个太阳,但那一个是假的。上帝是孤独的,——可是魔鬼就绝不孤独;他看到许多伙伴;他是要结成帮的。我并不比一朵毛蕊花或牧场上的一朵蒲公英寂寞,我不比一张豆叶,一枝酢酱草,或一只马蝇,或一只大黄蜂更孤独。我不比密尔溪,或一只风信鸡,或北极星,或南风更寂寞,我不比四月的雨或正月的溶雪,或新屋中的第一只蜘蛛更孤独。”也许只有将自己置身于寂寞的梭罗才有权利去谈论寂寞的滋味和益处。梭罗的《瓦尔登湖》看上去是分离的一篇一篇,每篇里又琐碎的讲了许多生活的细节、感悟。但是实际上这些琐碎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生活。它们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阅读、禽兽、湖、冬天、春天、室内取暖、种植等等。第一篇,经济篇,我从没看到过关于经济的文字可以写成这样的诗意和哲理。很奇怪的是,虽然作者的思想和时代相悖,但文字读来并没有半分消极和孤独,有的只是作者不断向上的不屈精神和勇气,以及那种自给自足的安静从容和坦然。将眼光收回来,当今社会里的人们,似乎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世界中迷失了。穷尽他们的一生去追逐身外之物,钱财。殊不知生活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他们不停的用钱财的累积的多少来区别、彰显自己的身份。他们用极尽奢华的物品来装饰他们的房屋和外表。殊不知劳力士和几块钱的电子手表是一个用途,价钱的悬殊却改变不了本质的用途。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人们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中渐渐遗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放弃了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对心灵丰富的向往。

第十二篇和第十五篇都是讲瓦尔登湖的动物。翻阅了大半本的《瓦尔登湖》,老实说好多段落都看不太懂,唯讲动物那些章节显得尤为妙趣横生,让人读来颇觉新鲜。第一个引人注意的动物是公鸡,那最平常不过的家禽在作者的笔下忽然神气而可怜的不得了。作者梭罗是这样形容它们的:公鸡,原本是野鸡,他们的啼叫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胜过一切其他动物,可惜大多时候填补它们声音空白的是它们的太太——母鸡们的聒噪,这也就难怪它们最终只能是家禽了,更不要说鸡腿鸡蛋什么的了。这些话忍不住让人拼命想回忆起公鸡晨鸣的乐音,结果竟是茫然,只除了来自书面的机械的“喔喔”声。至于母鸡,也只记得它们每次下完蛋后倒是“咯咯”地欢叫个不停的。

瓦尔登湖怎么可以有那么多野生动物呢?似乎作者每天都和它们随便打着招呼。熟悉的有蚂蚁,可是那里的蚂蚁又是多么地象战士啊,那一场蚂蚁大战让人读了真是不敢小瞧那微小生物了。可爱的让人怜的鹧鸪幼雏,它们只服从母亲和自己的本能哦,它们的长着丰满小羽毛的身子和落叶枯枝融为一体,可以保持同一个姿势呆在那里一动不动,当一个生人拿起它或踏着它时,它依然那样呆着一动不动,或者拿纯洁的眼睛看着你。最最搞怪的当然是潜水鸟了,它总是发出狂笑,当它从湖面的这头潜到那头,把猎者或观察者大大戏弄了一番后。那是怎样的鸟啊,可以深入到湖底鱼儿中去的鸟。

说到底人类也是动物啊,高级动物罢了。作者预言,人类进步的结果必然是放弃肉食,正如野蛮人向文明靠近后,放弃了人吃人的恶习一样。我不知道人类是不是终有一天会放弃肉食,只是很好奇兔子的叫声。作者在书中说:兔子到了末路,呼喊得真象一个小孩。关于兔子,最深刻的印象是一只野兔撞到了树干,却并没有见着我们的文字记载过一只被追捕的可怜兔子。

这个暑假因为有瓦尔登湖的陪伴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我真想亲眼去看看梭罗笔下的那一片净土。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瓦尔登湖》讲的是从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69周年这一天,28岁的作者----亨利·大卫·梭罗离开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瓦尔登湖湖畔的一片森林中。在这个森林中将近10年间他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梭罗在书中以其个人的独立精神,对自由的追寻和对现代工业文明与商业社会的批判,开始了身体力行地亲近自然,探索自然,使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独特生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