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毕业论文固定资产投资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 理和核算工作却是大同小异。下面,将着重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出 相应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 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 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 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 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 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 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 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 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 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 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 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 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 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 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 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 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 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 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 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 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 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 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 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 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 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 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 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 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 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 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 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 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 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 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 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 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 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 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 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 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 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 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 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 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 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 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 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 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 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 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 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企业各级 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 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 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 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 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 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 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 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 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 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 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 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 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 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 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 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 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 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 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 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00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 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 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 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 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 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 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 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 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 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 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 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 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 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 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 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 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 废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 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 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 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 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 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 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 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 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 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 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 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 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 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 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 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 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 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 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 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 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 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 险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五是上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和“固定资产盘点表”,同 时对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分别做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 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账务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注意做好上述分析事 项,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马凤莲. 不同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比较[J]. 河南科技 , 2005,(09) [2] 滕艳莉.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的探讨[J]. 统计与咨询 , 2001,(06) [3] 邵成开. 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关问题的思考[J]. 齐鲁珠坛 , 2005,(04) [4] 霍龙. 固定资产设备更新为什么迟缓?![J]. 科学管理研究 , 1992,(01) [5] 吴寿仁. 企业如何用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国务院“60条”系列解读之四[J]. 华东科技 , 2006,(11) [6] 刘彪. 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1993,(05) [7] 臧二伟. 谈如何做好电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8) [8] 孙梅华. 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水文 , 1992,(S1) [9] 姜阿丽. 怎样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9) [10] 陈云贤. 科技进步·无形损耗·折旧政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1986,(10)

固定资产的减少因多种原因引起,其去向有所差异,在检查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出售固定资产主要舞弊的查证出售固定资产主要舞弊集中在隐瞒收入、压价变卖和以售称废等方面。 1.隐瞒收入 隐瞒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大多发生在机器设备方面。这种舞弊大多属集体舞弊,由领导授意,各有关部门(设备管理、财务等部门)配合完成。通常,单个人要从车间搬设备必须办理一定手续,要从厂区运走设备也要获得出门证等,即便是收到银行转账的价款,也必须与企业财务部门串通;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属;多个方面联合舞弊,检查工作复杂程度趋大,需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对串通起来隐瞒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的舞弊进行查证,应从以下方面人手:①盘点固定资产存量,观察所发现的固定资产盘亏(尤其是机器设备的盘亏)原因,最好通过询问车间使用人、设备管理部门以及财会部门管理固定资产账的人员,查询周定资产的去向;②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收款记录进行分析;重点观察非销货业务所引起的收入账项中有无属于变卖固定资产的收入。当然;如果收入了现金,检查工作便只能借助内部人员举报提供线索,这无疑使查证工作陷入被动。2.压价变卖 企业有关人员在变卖固定资产时,采用事先不公开信息的方法,私下低价将其卖给关系户、亲友等,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办人个人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如果企业在处理、变卖固定资产时,能够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则可以保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履行检查手续时,应先统计出所有变卖的固定资产,并分别原始价值、净值、变卖价等项目予以反映,当发现变卖价与净值相比过低、差距较大的情况,应作为疑点进行调查询证:①请车间的使用者、设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评价该机器设备的新旧程度,借以判断变卖价的合理性;②考察、了解出售设备的经办人与购买方之间的关系,对关系特殊或甚密者,可进一步查明有无串通作弊。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压价将机器设备变卖给有密切关系者,是舞弊无疑,但当事人巧辩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属于疏忽,两种责任极难分辨。 3.以售称废在一些企业中,明明是将可以使用的机器设备变卖,但却在整个手续办理与会计处理上作为报废处理,企业将所谓"废品"变卖所得私分或隐瞒,或者仅将一部分价款象征性入账,大部分价款在收取现金后归入小钱柜管理。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欺诈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查证以售称废行为,重点应检查所谓"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因何而报废,如果机器设备已达到使用寿命,这种报废属于正常报废;如果机器设备的使用时间离规定的使用寿命相差较远,这种报废就有疑点,可以查阅机器设备报废的技术鉴定事,报废的审批手续等。同时,检查所谓"报废"机器设备的处理情况:第一是查变卖"废品"是否取得了较高的价格,如果价格高,可能有舞弊;第二是查"废品"卖给了谁,显然应卖给回收废品的单位,如果卖给了一个可以使用同类机器设备的单位(可以查付款单位名称据以判断),则可能是设备并未真正报废,可向该单位函询或进行实地调查。在检查中,应考虑在疑点上有所突破,从矛盾的现象中寻求合理的解释,以查出舞弊。(二)固定资产报废与毁损业务中主要舞弊的查证配固定资产的报废分提前报废、按时报废和延期使用后的推后报废,而毁损引起的报废是属于提前报废。提前报废固定资产中隐含着大量弊端,主要有:掩盖事故、以丢报损、隐瞒残值、多列费用以及以售抵废等;1.掩盖事故 某些企业在发生因责任事故引起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因责任人与企业领导等方面的私人关系或幕后交易,造成了不予追究行政、经济责任的结局。这意味着责任人所造成的损 失可以不予赔偿,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同类事故。对掩盖责任事故舞弊的查证,可查阅"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检查报废原因,判断其是否与责任事故有关。如果是按使用期限已达到规定寿命或接近规定寿命,可以视为正常报废,毋需再分析是否属责任事故引起的报废。对远未达到规定寿命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应追查具体原因;在有关资料并未将此认定为责任事故引起的报废时,仍应通过采访原使用部门知情者(最好不要询证原使用者)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2.以亏充废某些企业在发生固定资产盘亏时,为了掩盖管理漏洞,将被盗、丢失或因管理不善引起的固定资产毁损等固定资产损失;作为普通的正常报废处理。这种做法可以避免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责难经营当局,但因对管理的隐患未加消除,可能带来更多的固定资产流失。 对以亏充废的查证,重点应关注企业报废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尤其是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应当检查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因,对原因不能自圆其说、前后内容矛盾的报废说明,应通过广泛调查确认实际原因。在一般情况下,以亏充废的固定资产可能是多项,如果是一项,则价值比较昂贵,否则,可能性就变得很小。基于此种判断,检查人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次办理大批或多项固定资产报废的业务或凭证上,最好是深入使用部门现场面询进行取证,以寻找线索并取得突破。3.隐瞒残值由于固定资产一般在报废时都可能产生一些废料,或部分被拆除时仍有一定使用价值(如可作零配件使用),因而,按规定可计残值收入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5%考虑,在一个企业,这笔收入如能变现,则是+笔不菲的收入。一些企业常常将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不入账,导致企业收入流失,检查人员不应忽视对隐瞒残值收入的查证。可采用的检查方法有:①审阅"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账户,重点观察有无未记残值收入的情况;如果是一类多项固定资产同时报废时,可测算残值收入的预计值是否偏低;如果是一项固定资产报废,也应该测算有无有意少计残值收入的问题;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追踪检查先预计的残值收入在相应的废旧实物变卖后的收款情况。一些企业的报废固定资产较多,如果未及时处置,废旧实物堆在一起,可能使这种追踪检查难以实施。 4.多列费用 固定资产报废时,因拆卸、搬运等方面的要求,一般需发生清理费用。一些企业可能将实际应列支数提高,或采用"搭车"形式,将非法开支也计入费用,引起固定资产损益不实。对多列费用舞弊的查证应考虑:一方面应请教相关专家,了解同类固定资产清理业务的费用预算数或常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费用有无多列;对于付给个人的款项,可采用询证的方法予以核实。另一方面,应注意对票据本身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以及形式的规范性等进行审阅,寻找疑点,找出突破口。 (三)固定资产投资转出业务中主要舞弊查证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是企业固定资产流出的一种表现,由于单位之间的交接涉及到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问题,可能发生低估固定资产价值使企业资产发生流失;另外,投资可带来收益,一些企业有意隐瞒收益,不仅影响上缴所得税,而且可能化公为私,发生舞弊。对固定资产投资转出业务的审查,主要应查证有意压价、隐瞒收益和虚报损失等舞弊。 1.有意压价企业负责对外投资人员,授权中介机构在对将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有意压低评估值,其目的可能是:第一,从对方企业中得到一些好处,不顾本企业的经济利益;第二,可能将固定资产投入由本企业职工入股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失变相增加本企业职工个人的权益。对有意压价舞弊的查证,可以通过对比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评估价的差异来实现:如果后者低于前者许多,则具有有意压价的可能性。为了核实情况,可以选择两种途径查证:一是找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对投资转出时该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工作效能进行评价;二是在可能的条件下,由检查人员组织专家对接受投资方现在使用的该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查看是查存在其现在的评估价值比投资转入时的评估价值更高的异常情况。一旦有意压价的舞弊存在,应将原评估价值变更,视其为违法事项,在此努力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应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2.隐瞒收益 固定资产投资以获得收益为目的,但在一些企业,可能发现两种情况:将固定资产投资不予反映,进而隐瞒投资收益以化公为私;虽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了反映,但以投资无收益为理由,长期未见登记投资的收益,如作深入调查,可能发现企业隐瞒收益不报,借以谋私的舞弊。(1)对因隐瞒固定资产投资而导致的蓄意隐瞒投资收益,可采用以下方法查证:①询证企业主管投资的员工,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并由其代编一份详细的投资状况调查表,以此与企业会计账簿上登记的投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如前者大于后者,则存在漏记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能性;这时,一是询问有关人员发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二是询证接受投资方以掌握具体情况。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尤其是对机器设备成新率较高、生产能力存在过剩的那些种类进行详细盘查,以确定盈亏情况。如存在较多盘亏,则可能固投资转出所致,可询问使用车间相关人员固定资产转出的原因,或由设备管理部门作出相关的说明。以上两方面的测试,可以提供查证的线索,宜在此基础上追踪查询。 对虽在账簿上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投资,但对相应投资收益隐匿不报的舞弊,可采用的查证方法是:①对周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统计,认为有必要时,可询证核实。同时,与"长期投资"账簿明细记录进行核对,检查有无漏记情况。②在确认无漏记固定资产投资时,再逐项核实投资收益的记录情况。对已记获得投资收益的项目,应测算所获收益的正确性,可依据协议或公司章程等文件检查有无少记等问题;对未获投资收益的项目,可采用向接受投资方查询或同时向其他一起投资的单位查询的方法予以证实。在从外部取得存在投资收益的证据后,应借助查询银行对账单的方法,找出究竟是漏记收益(指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企业的分类账簿未记)还是企业将投资收益转移到其他账户。3.虚报损失一批固定资产投资出去后数年不见收益,后来又以整个接受投资企业亏空或资不抵债为理由,对原来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以损失为由给予核销,这类事件不胜枚举。这类事件 中潜伏的舞弊可能有:以国有企业资产为厂长经理个人作投资;隐瞒投资收益;因企业经营者与对方合谋而暂时未划转收益;或者冒充投资失误以侵吞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等。此处,只对最后一种情况的查证予以介绍。 确认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关键是应查看有关证明文件。如无任何文件,此项损失的确认从形式上看无法成立,可以采取内外广泛询证的方法来查实,从不同方面提供的信息中捕捉疑点,并一查到底;对于投资损失的证实,最好的办法是深入接受投资方内部进行调查,如果证明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文稿系企业某个负责人拟写并授权核销原记投资额,则此人与对方有合谋的嫌疑。有时,以企业文件形式授权核销投资额,也可能源于得到某种经济利益的企业经营者的操纵。由于出自企业内部的这些证明并不十分可信,检查人员应考虑以外调受资方的形式来弥补,最好是取得受资方破产清算的书面文件或法院等权威机构所出具的证明。大量此类案例中,常见企业的经营者自行做主核销国有资产投资的现象;因绝大多数职工难以知情,无人敢于追究或无证据追究大多数核销既成事实,内部检查也不了了之。对于此类案例的检查,应深查细挖,以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毕业论文固定资产问题

固定资产的减少因多种原因引起,其去向有所差异,在检查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一)出售固定资产主要舞弊的查证出售固定资产主要舞弊集中在隐瞒收入、压价变卖和以售称废等方面。 1.隐瞒收入 隐瞒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大多发生在机器设备方面。这种舞弊大多属集体舞弊,由领导授意,各有关部门(设备管理、财务等部门)配合完成。通常,单个人要从车间搬设备必须办理一定手续,要从厂区运走设备也要获得出门证等,即便是收到银行转账的价款,也必须与企业财务部门串通;难度可想而知。如果属;多个方面联合舞弊,检查工作复杂程度趋大,需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对串通起来隐瞒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的舞弊进行查证,应从以下方面人手:①盘点固定资产存量,观察所发现的固定资产盘亏(尤其是机器设备的盘亏)原因,最好通过询问车间使用人、设备管理部门以及财会部门管理固定资产账的人员,查询周定资产的去向;②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收款记录进行分析;重点观察非销货业务所引起的收入账项中有无属于变卖固定资产的收入。当然;如果收入了现金,检查工作便只能借助内部人员举报提供线索,这无疑使查证工作陷入被动。2.压价变卖 企业有关人员在变卖固定资产时,采用事先不公开信息的方法,私下低价将其卖给关系户、亲友等,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办人个人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如果企业在处理、变卖固定资产时,能够采用公开招标形式,则可以保证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在履行检查手续时,应先统计出所有变卖的固定资产,并分别原始价值、净值、变卖价等项目予以反映,当发现变卖价与净值相比过低、差距较大的情况,应作为疑点进行调查询证:①请车间的使用者、设备管理部门有关人员评价该机器设备的新旧程度,借以判断变卖价的合理性;②考察、了解出售设备的经办人与购买方之间的关系,对关系特殊或甚密者,可进一步查明有无串通作弊。在这里,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注意:压价将机器设备变卖给有密切关系者,是舞弊无疑,但当事人巧辩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属于疏忽,两种责任极难分辨。 3.以售称废在一些企业中,明明是将可以使用的机器设备变卖,但却在整个手续办理与会计处理上作为报废处理,企业将所谓"废品"变卖所得私分或隐瞒,或者仅将一部分价款象征性入账,大部分价款在收取现金后归入小钱柜管理。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的欺诈性,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查证以售称废行为,重点应检查所谓"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因何而报废,如果机器设备已达到使用寿命,这种报废属于正常报废;如果机器设备的使用时间离规定的使用寿命相差较远,这种报废就有疑点,可以查阅机器设备报废的技术鉴定事,报废的审批手续等。同时,检查所谓"报废"机器设备的处理情况:第一是查变卖"废品"是否取得了较高的价格,如果价格高,可能有舞弊;第二是查"废品"卖给了谁,显然应卖给回收废品的单位,如果卖给了一个可以使用同类机器设备的单位(可以查付款单位名称据以判断),则可能是设备并未真正报废,可向该单位函询或进行实地调查。在检查中,应考虑在疑点上有所突破,从矛盾的现象中寻求合理的解释,以查出舞弊。(二)固定资产报废与毁损业务中主要舞弊的查证配固定资产的报废分提前报废、按时报废和延期使用后的推后报废,而毁损引起的报废是属于提前报废。提前报废固定资产中隐含着大量弊端,主要有:掩盖事故、以丢报损、隐瞒残值、多列费用以及以售抵废等;1.掩盖事故 某些企业在发生因责任事故引起的固定资产报废时,因责任人与企业领导等方面的私人关系或幕后交易,造成了不予追究行政、经济责任的结局。这意味着责任人所造成的损 失可以不予赔偿,还可能出现更多的同类事故。对掩盖责任事故舞弊的查证,可查阅"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检查报废原因,判断其是否与责任事故有关。如果是按使用期限已达到规定寿命或接近规定寿命,可以视为正常报废,毋需再分析是否属责任事故引起的报废。对远未达到规定寿命的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应追查具体原因;在有关资料并未将此认定为责任事故引起的报废时,仍应通过采访原使用部门知情者(最好不要询证原使用者)的方式了解真实情况。2.以亏充废某些企业在发生固定资产盘亏时,为了掩盖管理漏洞,将被盗、丢失或因管理不善引起的固定资产毁损等固定资产损失;作为普通的正常报废处理。这种做法可以避免企业资产的所有者责难经营当局,但因对管理的隐患未加消除,可能带来更多的固定资产流失。 对以亏充废的查证,重点应关注企业报废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尤其是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具体情况。应当检查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原因,对原因不能自圆其说、前后内容矛盾的报废说明,应通过广泛调查确认实际原因。在一般情况下,以亏充废的固定资产可能是多项,如果是一项,则价值比较昂贵,否则,可能性就变得很小。基于此种判断,检查人员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一次办理大批或多项固定资产报废的业务或凭证上,最好是深入使用部门现场面询进行取证,以寻找线索并取得突破。3.隐瞒残值由于固定资产一般在报废时都可能产生一些废料,或部分被拆除时仍有一定使用价值(如可作零配件使用),因而,按规定可计残值收入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5%考虑,在一个企业,这笔收入如能变现,则是+笔不菲的收入。一些企业常常将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不入账,导致企业收入流失,检查人员不应忽视对隐瞒残值收入的查证。可采用的检查方法有:①审阅"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账户,重点观察有无未记残值收入的情况;如果是一类多项固定资产同时报废时,可测算残值收入的预计值是否偏低;如果是一项固定资产报废,也应该测算有无有意少计残值收入的问题;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追踪检查先预计的残值收入在相应的废旧实物变卖后的收款情况。一些企业的报废固定资产较多,如果未及时处置,废旧实物堆在一起,可能使这种追踪检查难以实施。 4.多列费用 固定资产报废时,因拆卸、搬运等方面的要求,一般需发生清理费用。一些企业可能将实际应列支数提高,或采用"搭车"形式,将非法开支也计入费用,引起固定资产损益不实。对多列费用舞弊的查证应考虑:一方面应请教相关专家,了解同类固定资产清理业务的费用预算数或常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判断费用有无多列;对于付给个人的款项,可采用询证的方法予以核实。另一方面,应注意对票据本身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以及形式的规范性等进行审阅,寻找疑点,找出突破口。 (三)固定资产投资转出业务中主要舞弊查证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是企业固定资产流出的一种表现,由于单位之间的交接涉及到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评估问题,可能发生低估固定资产价值使企业资产发生流失;另外,投资可带来收益,一些企业有意隐瞒收益,不仅影响上缴所得税,而且可能化公为私,发生舞弊。对固定资产投资转出业务的审查,主要应查证有意压价、隐瞒收益和虚报损失等舞弊。 1.有意压价企业负责对外投资人员,授权中介机构在对将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时,有意压低评估值,其目的可能是:第一,从对方企业中得到一些好处,不顾本企业的经济利益;第二,可能将固定资产投入由本企业职工入股的股份制企业,通过国有资产的流失变相增加本企业职工个人的权益。对有意压价舞弊的查证,可以通过对比投资转出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与评估价的差异来实现:如果后者低于前者许多,则具有有意压价的可能性。为了核实情况,可以选择两种途径查证:一是找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对投资转出时该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工作效能进行评价;二是在可能的条件下,由检查人员组织专家对接受投资方现在使用的该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查看是查存在其现在的评估价值比投资转入时的评估价值更高的异常情况。一旦有意压价的舞弊存在,应将原评估价值变更,视其为违法事项,在此努力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应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2.隐瞒收益 固定资产投资以获得收益为目的,但在一些企业,可能发现两种情况:将固定资产投资不予反映,进而隐瞒投资收益以化公为私;虽将固定资产投资作了反映,但以投资无收益为理由,长期未见登记投资的收益,如作深入调查,可能发现企业隐瞒收益不报,借以谋私的舞弊。(1)对因隐瞒固定资产投资而导致的蓄意隐瞒投资收益,可采用以下方法查证:①询证企业主管投资的员工,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投资情况,并由其代编一份详细的投资状况调查表,以此与企业会计账簿上登记的投资固定资产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如前者大于后者,则存在漏记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能性;这时,一是询问有关人员发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二是询证接受投资方以掌握具体情况。②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尤其是对机器设备成新率较高、生产能力存在过剩的那些种类进行详细盘查,以确定盈亏情况。如存在较多盘亏,则可能固投资转出所致,可询问使用车间相关人员固定资产转出的原因,或由设备管理部门作出相关的说明。以上两方面的测试,可以提供查证的线索,宜在此基础上追踪查询。 对虽在账簿上反映了固定资产的投资,但对相应投资收益隐匿不报的舞弊,可采用的查证方法是:①对周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统计,认为有必要时,可询证核实。同时,与"长期投资"账簿明细记录进行核对,检查有无漏记情况。②在确认无漏记固定资产投资时,再逐项核实投资收益的记录情况。对已记获得投资收益的项目,应测算所获收益的正确性,可依据协议或公司章程等文件检查有无少记等问题;对未获投资收益的项目,可采用向接受投资方查询或同时向其他一起投资的单位查询的方法予以证实。在从外部取得存在投资收益的证据后,应借助查询银行对账单的方法,找出究竟是漏记收益(指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企业的分类账簿未记)还是企业将投资收益转移到其他账户。3.虚报损失一批固定资产投资出去后数年不见收益,后来又以整个接受投资企业亏空或资不抵债为理由,对原来作为投资的固定资产以损失为由给予核销,这类事件不胜枚举。这类事件 中潜伏的舞弊可能有:以国有企业资产为厂长经理个人作投资;隐瞒投资收益;因企业经营者与对方合谋而暂时未划转收益;或者冒充投资失误以侵吞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等。此处,只对最后一种情况的查证予以介绍。 确认投资转出的固定资产发生损失,关键是应查看有关证明文件。如无任何文件,此项损失的确认从形式上看无法成立,可以采取内外广泛询证的方法来查实,从不同方面提供的信息中捕捉疑点,并一查到底;对于投资损失的证实,最好的办法是深入接受投资方内部进行调查,如果证明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文稿系企业某个负责人拟写并授权核销原记投资额,则此人与对方有合谋的嫌疑。有时,以企业文件形式授权核销投资额,也可能源于得到某种经济利益的企业经营者的操纵。由于出自企业内部的这些证明并不十分可信,检查人员应考虑以外调受资方的形式来弥补,最好是取得受资方破产清算的书面文件或法院等权威机构所出具的证明。大量此类案例中,常见企业的经营者自行做主核销国有资产投资的现象;因绝大多数职工难以知情,无人敢于追究或无证据追究大多数核销既成事实,内部检查也不了了之。对于此类案例的检查,应深查细挖,以防止企业资产流失。

由总到分的分析,先分析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化,再分析固定资产各大类的变化,如办公家具、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的变化。关注固定资产变化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联系。

折旧计算的方法 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 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直线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开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

固定资产毕业论文专科

在我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协调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本科 教育 的国际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专会计论文 范文 一:会计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会计人员的个人工作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会计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强.提高会计人员的基本财务知识和专业 会计知识 是当前我国会计教育需要加强的重要的部分,丰富会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水平,以及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是会计教育的主要目的.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时代的发展对培养所需要的会计人才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新的要求,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体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我国会计教育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的发展进行展望,期望为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会计教育;现状;发展

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带动了很多产业的发展,同时行业所需要的人才的水平也越来越高,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是如此.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相关的教育理念不够明确,学习体制不够完善和目标的脱离现实等都让我国会计教育的水平相对而言比较低下,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等都不满足社会的要求.我们想要提高我国的会计人员的水平就必须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完善会计教育的体制、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才能够拉近我国与世界会计人员的水平,促进会计教育的发展.

1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

实践与理论分离

现如今我国的会计教育大都是直接向学生们灌输会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枯燥,学生们不仅没有对会计知识产生足够的认识也丧失了对会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为了拿到一个会计资格证书,不注重会计知识的学习和会计的实践体会.其中重要的两个原因如下:其一是会计教育的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不当,学生们所学到的会计知识与实际生活不符,不能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故而很多的会计方面的知识都是学过就忘,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够合理的进行应用,当遇到相关的问题时又临时去学习,不仅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并且再次学习的效率也不高,仅仅从书面知识上了解大概不能够仔细的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在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对人才的培养都是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同时各种行业的知识也都有涉猎,不再仅追求术业有专攻反而向着全方位发展的人才方向前进[1].我国在进行会计教育的过程中,该专业的学生的课程设计比较单一,除了一些必要的政治课程和数学课程之外大都是相关的会计课程,并没有设立一些其他的人文、科技等课程.这种课程安排让学生的视野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其他知识方面处于弱势,尤其是计算机方面.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基础技能,所以会计教育的课程安排不能够合理,不能够为我国提供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其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践过少,不能够熟练的做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一般都是生活在校园的环境中,很少接触到市场和经济环境,对很多的企业的知识不够了解.并且会计教育的课程中只包含一些基础的理论课程和大范围上面的理论知识,对于很多的企业的会计知识的细节不够详细,老师们不能够对企业中的很多细节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只能够靠背的方式学习会计知识,在 毕业 之后不能够符合企业的人才要求,导致大学生的就业比较困难,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教育的目标不够明确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向社会输送能够从事相关职业的人才,期望弥补我国在会计行业上面的人员缺失.在刚改革开放时,这种会计教育的目的能够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大量的会计人员.不过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会计教育的层次、深度和制度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提高我国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这一改变的必然结果.同时,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多端和会计教育课程上课程变化都没有对会计教育的目标进行明确的定义,也模糊了会计教育的培养目的.

教育体系不够完善

会计教育的体系和体制不够完善让其为社会输送的会计人才的效果打了折扣,不能够发挥其真实的作用.其一是会计教育的专业设置不符合时代对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课程的确定和排位上,领导们时常对专业的安排上比较随意,合并和增减专业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长远的会计人才培养和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没有贯彻执行.我国的会计教育课程上,出了一些有用的相关专业外还设置了其他一些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没有很大实用价值,是一些可有可无的专业,与实际生活的相关性不强,不能够锻炼到学生的能力和开拓视野的效果,浪费了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段.会计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只对会计方面的知识有很浅显的了解,既不能够满足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不符合新时代对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计划,并且大学生的就业困难和专业技能低下等都是我国会计教育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后果.会计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分类也符合课程的内涵,造成专业的设置和分类等设定不符合时代要求.其二是课程的设置不合理,专业课程的教学课时比较少而且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等都让会计教育的课程设定不符合人才计划的要求.很多公开的课程都添加到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中,很多科技、社会和一些会计课程都被忽略了,培养的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有限,不能够符合企业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会计知识的范围面比较窄,其他行业的知识又不了解严重的阻碍了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工作中可能受到很大的打击.其三是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没有与时俱进也不够完整.我国的会计教育方面关于会计知识的教学大纲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内容也存在着异议,让高校在进行会计教育中难以抉择,教学内容一般都是集合大部分教学标准的共同部分,并且没有及时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很多年都沿用同一会计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所接受的会计知识系统没有与时俱进不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的要求.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的专业课程的知识上面存在重复的内容,浪费同学和老师的时间也没有取得更好的学习效率,如会计教育中的成本控制内容在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上都有讲述.

教育理念不明确

我国会计教育中的教育理念的不明确是我国会计教育落后的根本原因,这种理念的不明确让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到教学的主次,学生们也相应的不能够取得较好的会计能力,学习能力不满足社会的需求[2].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比较注重对人才的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提升;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等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等的要求比较严格,让学生形成了一种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的意识,不关注其他方面技能和知识的锻炼和积累,在学习过程中也比较重视那些重点的科目,在很多综合性的素质培养的课堂上做其他事情,个人的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会受到很多的影响.其二是对专业技能的重视超过了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定.会计是一个对企业的财务有着很大影响的职位,做好会计的工作与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法规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现如今有很多会计人员没有遵循法律的要求而贪污受贿等给企业造成了很大损失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加强会计教育中法律法规内容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要让会计人员在心中设定一杆秤,衡量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其三是在会计教育中看中学生对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程度而不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会计是一项管理经济的工作,需要我们在理论中思考,在实践中学习,在思考中理解和融会贯通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去.老师们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思考并且运用到工作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对今后学生在工作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3].不过从我国的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我国的会计教育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在利用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和分析,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比较的枯燥无味,仅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而已,没有引发学生对这一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

教育层次分层不清晰

我国的会计教育的层次分层不清晰,比较偏向于会计学历方面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会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更加倾向于会计学历层次的教育,很多的专门的会计教育机构都相继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如果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会计行业的人才的严重缺失.我国会计教育在层次上分层不清晰的问题虽然还没有显现出来,但是还是能够从会计教育的结构上可以发现,并且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早晚都会给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我国如何对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来为企业输送更加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以及增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和个人竞争力等都是现如今所面临的亟待解决会计教育行业中的问题.我国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针对会计教育这一方面进行改革,根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环境的多方面考虑,不断地完善会计教育的专业和课程的体制,以及会计教育的层次分类等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素质,为我国经济事业的正常发展提供一份保障[4].

2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前景展望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很多的问题,这既是我国会计教育的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当我国的会计教育跨过这一道阻碍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会计教育前景十分好,需要我们能够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实现我国会计教育的更进一步的发展.我国会计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国际水平,向着国际化的水平发展是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想要更快更好地实现目标需要我们对会计教育的教师、学科等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其中教师方面的国际化发展就是在会计教育中要首先培养或者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只有在这一方面上的资源足够丰富才能够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水平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基石.我们在组建更加靠近国际化的会计教师队伍的过程中,要注重会计教师的自身的会计知识的储备和更新,增加会计教师的来源通道,保证会计教育中教师自身会计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为保证培养出更加贴近实际生活中的会计人才奠定基础.另外还要建立一个相关的会计知识的交流会,并对会计教育的老师们进行分类和分层,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毕竟老师资源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的必备资源之一、老师们的影响对学生们对会计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以及是否会进一步的探究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对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老师水平的国际化也需要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这是会计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另一方面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的国际化.我国在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教育的观念逐渐向国际的教育观念靠拢,迟早只看重学历而不注重自身的工作能力的观念将会逐渐被企业淘汰,符合时代要求的全方面发展的工作能力强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会计教育向着会计学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5].对会计教育的课程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最佳的促进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将会计教育的教学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到相关的会计知识也要对其他学科有所涉猎,拓宽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一些可有可无的课程也可以酌情删减,为快速培养人才提供所必须的时间.其次是对老师们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向着学生们更加喜欢、老师们更加轻松的方向进行,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培养学生更强的工作能力做出贡献.

3 总结

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会计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会计教育的发展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克服困难,向着更加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教育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冠军,张亚连.会计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财会通讯,2011(12):26-28.

〔2〕李震.我国大学环境会计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浅析[J].会计之友,2011(18):120-121.

〔3〕王秀芬.河南省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71-174.

〔4〕吴平.我国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2(03):112-114+120.

〔5〕__斌.国外会计伦理教育:现状与启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3(03):50-56.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分析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国有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会计集中核算被广泛的应用。会计集中核算是一种有效的会计管理方式,采用这一核算方式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其经济效益。本文将对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策略

一、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更加高效地对下属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和管理,增强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贪污和资金的闲置及浪费。会计集中核算是随着国有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是一种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现状的会计核算方式,适应了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管理,落实和全面实行会计管理政策,合理的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有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全面的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及时发现下属单位的财务问题,以及会计集中核算中遇到的障碍,从而解决问题,使企业规避风险,顺利运行。此外,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了下属单位自行管理资金的管理模式,避免其出现资金管理混乱和资金短缺的现象,使企业更加灵活、自由地运用资金,优化资金配置。

二、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实物资产管理相分离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核算中心对企业各下级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核算,但是下级单位的实物资产还是由各单位自行管理,这必然会出现下级单位的账务信息与实物资产不符的情况。事实上,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是侧重于账面价值的核算,却忽视了对各单位实际资产状况的管理,造成会计集中核算与各单位实物资产管理相分离的情况,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下级单位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变化,账实核对不及时,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

(二)会计核算与其他部门配合度不高

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人员缺少配合,这影响到企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以及财务工作效果。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建立的时间还不长,制度尚不完善,未能明确核算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和相互监督,造成企业整体的运行效率较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核算中心人员的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也会加大,因而无暇顾及其他部门的业务情况,缺少相应的配合工作,有时还会出现财务问题混乱等情况。

(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会计集中核算实施之后,集中核算中心会把重心放在对下级单位资金状况的监督上,监督其资金的使用情况,但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过分重视监督职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会计的基础职能,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把控和稽核并不严谨,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一些国有企业处理不好集权与放权的关系,过于集权就会对下级单位管的过严,使下级单位失去积极性,而过于放权又会出现管理过于松散的情况。

(四)会计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集中核算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会计人员和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许多会计人员对基本业务非常熟练,但是对会计软件的应用却不大精通。实际工作中,集中核算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懂得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还要精通会计电算化,懂得如何运用财务软件等。会计人员缺乏对电算化和财务软件的了解,这会大大降低其工作效率。

三、加强国有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策略

(一)加强企业内控管理和实物资产管理

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不仅要着重核实账面信息,还要注重对下级公司实物资产的管理,而下级公司也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认真的核对账面信息与实物资产,定期与集团公司核对资产情况。此外,企业与下级单位都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提高财务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能力。对于遵守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表现好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

会计集中核算部门要与其他部门紧密配合,明确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 方法 ,便于下级单位经济业务的开展与会计核算。一方面,要增强各部门对本职工作的熟悉程度,从制度上强化其在业务上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会计核算部门要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共同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等的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下级单位也要配合集团企业会计审核的清查工作,加强财务会计的监督管理,以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三)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方法

国有企业要转变管理观念,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方式,严格执行操作程序,提高管理效率。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具体而言,在企业会计集中核算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将责任明确到人,建立明细分类账目,及时掌握各个环节的资产流动情况并予以记录。同时,要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的关系,采用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方法。核算中心要完善内部审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会计业务质量。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使会计核算与监督有机结合在一起,保证国有企业的资产保值与增值。

(四)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电算化技能

国有企业要逐步招聘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会计人员,择优录取,并定期的对会计核算人员的会计知识和操作能力进行考核。同时,要给在职的会计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使他们提高会计专业素质,尤其是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以及财务软件的应用,以提高其工作效率。此外,还要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财务会计知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对出现的会计业务问题和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处理,避免企业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企业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的有效性,为企业做好 财务管理 工作打下基础。企业要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就应加强内控管理和实物资产的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会计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春雷.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会计师,2012

[2]许国平.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主管部门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J].现代经济信息,2011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参考相关 文章 :

1.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财务会计大专论文范文

3. 大专生论文范文

4. 2016财会专科论文范文3篇

5.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大全

6. 大专会计论文范文

会计行业的发展使得会计优秀人才的短缺,因此大专会计 教育 培养的学生,应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专会计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范文 篇一:《试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我们特别针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进行 总结 ,与现实当中的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进行分析,详细研究了事业单位当中会计核算存在的部分问题和造成此问题的原因,并且根据这种原因进行几点建议的提出,这样有利于指导当前的事业单位在对会计工作进行总结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核算问题;核算现状 前言 近几年当中,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会计审核与管理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调整,事业单位逐渐走向企业化。市场的经济步伐加快,使得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的问题上面漏洞百出,合算过程当中出现的缺陷也是越来越大,已经跟不上新的政策形势。随着事业单位在改革深入当中,对于会计的审核计算计量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当前的会计审核过程当中,审核计算工作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与缺陷,核算行为不规范、核算信息丢失等多种原因。事业单位是独立自主的也是可控的,事业单位可以行使国家的权利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在对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当中,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决定了特殊的审核方式,在会计管理和核算方面上有不同寻常的特殊要求,所以在对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核算问题进行一定范围的讨论对现实具有很深的意义。 一、会计核算审核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审核难以确定其真实性 在对企业会计单位进行审核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会计信息难以确定其真实性、会计账本信息不全面、不规范等情况时有发生。在不少的事业单位当中会计在进行 报告 总结的时候并不能全部的按照实情进行展现出来,甚至是有的收入不能全部的展出,或者是重要的会计事项在规定的报表中也无法表达。同时事业单位各项支出、收入、资产等多没有经过严密谨慎的核实,这也就表明了不少事业单位当中存在着偷报漏报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现象在各事业单位当中都又发生而且也是屡禁不止。同时会计信息不规范导致 财务管理 当中存在着许多的随意性,体现不出财务在事业单位当中的重要位置甚至有的不按照 规章制度 办事导致了企业资产流失等事情时有发生[1]。 (二)会计自身能力差 在会计进行单位经济事务进行核算中,由于各方面的报账员都不能进行及时的报账,只会通过月测算的手段进行报表资料的提供,使得事业单位领导与报账员不能对本单位的各种债务财务方面进行及时的掌握,这不仅给会计审核计算当中带来了不便的麻烦,而且还使单位的会计账目混乱不堪。通常在原始的凭证方面体现为规定内容填写不实,审核计算不认真等现象。同时在对账目进行登记的时候对账目处理研究不科学,记账资料填写的过于敷衍,特别是部分单位党总存在着的企业单位观念法制素质淡薄,或因自身原因对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等。 (三)监管制度不健全 在受到我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下,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工作效率低下。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给各种监管与管理当中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在一些事业单位当中,即便是明面上面都贴着制度条例,但是这只是一个摆设,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按照规章制度去办事。甚至有的事业单位当中都没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财务审核计算存在缺少科学的管理、严谨的态度,往往会成为一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给财务的核算当中带来了许多的困难。同时监督机制缺少专人进行管理,对于资金人员的管理手段不够完善不够严格,对于违纪违规违法的那个问题处理力度不够。使得有些问题甚至长期的存在着。 二、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改善的几点建议 (一)对会计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会计个人素质 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体制的逐渐完善,社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完善,所以对于当前会计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也要加快完善的脚步。在进行探讨与研究当中我们就会发现,想要解决会计在事业单位当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加强会计的基础素质,提高会计个人能力。加强会计兴业的管理和考试模式的建设,提高企业的监管力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中的会计都要对工作落实下去不能仅仅的流于表面[2]。 (二)全面提高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制度 财务会计在进行计算审核总结的时候由于疏忽监管经常出现各种的行为漏洞,在对于做好财务会计工作的时候,外部与会计内部的制作方面有许多的重要性质。在事业单位当中财务制度具有很大的意义,财务管理制度应该分为四个小部分,第一部分是规章性制度、第二部分是程序性制度、第三部分是标准性制度和第四部分的复合性制度。只有做到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同时在事业单位当中应该从内进行严格的进行管理,明确个方位的 岗位职责 ,在对内部管理上要按照科学的管理方式,做到严格可控的内部管理工作[3]。 (三)全面提高财政财务的监管力度 事业单位若是想搞好财务工作首先就要加强政府部分对预算单位的日唱管理和审核工作,然后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相结合的条件下进行管理,促进个领导班子领导人员贯彻落实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对财政方面的监管力度。提高财务管理当中的个人职责,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统计与报告。对于事业单位当中的开支标准要做到准确无误,严格规范其工作经费的使用途径,严格按照现有的会计法进行财务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个人责任制度。加强社会透明度,确保资金用在有用的途径当中,保障每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到刀刃上。 三、总结 在我国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和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在对于国家的财产是否能够准确的发挥其所在的作用有着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在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会计审核作业当中应该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进行办事,不断地对内部的管理监管工作进行完善,努力推动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审核与改革工作单中的地位发展。在实践当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总结。使事业单位当中的发展朝着良好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向天苾.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3,07:222-223. [2]张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变化探析[J].财会研究,2013,06:35-37. [3]郭俊平.浅谈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和改进 措施 [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12:169+171.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浅谈企业会计核算税务筹划影响》 摘要: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税收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企业的最终收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税务筹划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会计决策来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从而获得最理想的收益。鉴于此,本文主要对税务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经营;税收;会计核算;税务筹划 税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就企业而言,从税收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可谓税务筹划的发展体现着一个企业的进步。因此,在国家税收的严格监管下,企业必须做好税务筹划,找出这一环节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实现生产成本与税收成本的有效减少,并且探讨税务筹划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1企业税务筹划与会计核算的基本分析 基本定义 所谓税务筹划,是指在遵循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或个体纳税人提供的纳税义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合理的经济行为安排来实现税务的一定减免,降低经济压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而“会计核算”也被称作“会计反映”,以货币为计量尺度,实现对会计主体资金活动的反映,即是对其进行的核算,包括记账、算账以及报账[1]。 两者间的关系 税务筹划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联系。一方面,政府对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会计核算,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会计信息,直接对应着不同的利益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最终影响国家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政府以会计准则来对企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以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实现政府获取企业财富的目的,却也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税务筹划可以称之为会计核算的一种经济动因。企业要想实现税收的最小化与利益最大化,则需要选择税负最小的会计核算模式。所以,对于企业而言,要实现税务筹划,会计核算是一种必要的手段。 2企业税务筹划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分析 企业税收筹划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企业存货计价 方法 方面、企业销售结算方面、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企业 广告 费与招待费方面、企业广告费与招待费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固定资产是企业成本很重要的一部分,站在会计核算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方法较多,比如双倍余额递减法、年限平均法以及工作量法等。而站在税法的角度,折扣额是可以进行税前扣除的。所以,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不同,使得企业成本也不尽相同,税前利润也是不一样的,计算得出的企业所得税自然也不一样。而在税收优惠期间,企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在增加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基础上,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就会减少,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减轻负担,这是对资金时间价值进行充分利用的结果。所以,企业采取不一样的折旧法,对相应税负进行科学测算,可以最终决定最恰当的会计核算模式[2]。 企业存货计价方法方面 企业存货方面的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以及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而企业若确定了会计核算方法,就不可以再随意对其进行更改,否则需要在下一个纳税年度开始之前就向税务机关报告,并获得批准。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存货计价应该根据实际成本来计算。所以,企业应该站在存货的角度上,对外界各种情况进行充分考虑,比如企业内外部环境、外界市场物价波动、国内的宏观调控政策等。而企业若要避免因成本波动而引起的利润不均,可以采用两种计价方法,一种是加权平均法,另一种是移动加权平均法,从而避免税收引起的异常波动。而若是物价预计趋势是持续地降低,则企业应该采用先进先出这一计价方法,能够起到递延纳税的效果。 企业销售结算方面 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方面,可以采用的计算法有很多,比如赊销、委托代销以及分期付款。销售模式不一样,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不一样,从而使企业的纳税期限也不一样。所以,企业可以按照其销售期间及其对应策略来决定合适的销售模式,从而对收入确认时间进行控制,以起到递延纳税的效用[3]。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 根据有关规定,企业需要定期全面检查内部各项资产,并对相应的各项损失进行合理的预计测算,做好每项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企业可以采取备抵法来对坏账损失进行核算,可增加当期的扣除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实现所得税上交数额的减少,实现所得税缴纳期限的递延效果,为企业减轻经济负担,增加流动资金。 企业广告费与招待费方面 国家税法规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应该以60%的比重扣除出去,但以当年销售收入的5%为下限,不得超过。而在另有规定情况外,企业广告宣传费用的扣除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若是超过,则可以将这一部分放在下一个年度进行扣除。所以,这是国家税法与企业会计核算之间存在的一个差异化问题,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时间价值来作为实现税务筹划的一种手段。因此,企业可以通过专门销售公司对外销售,从而多一项销售收入,在企业利润体系总额不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上升,那么就有更多的扣除金额来实现企业税务的优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4]。 3企业税务筹划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注意要点 笔者在上文探讨了税务筹划对会计核算带来的影响,那么反过来考虑,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来实现合理的税收筹划呢?首先,企业在会计核算中需要注意时间延续性。国内会计法规要求会计核算的有关政策通常是不能出现中间变更情况的,所以,企业应该注意税收筹划以及会计核算促进经济利益发展时需要有时间延续性,这才能走得更远。其次,企业在选取税务筹划方法时,不能忽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进行全方位的因素分析,明确税法中关于兼营与混合经营的相关特征,从而清晰地确定自身的主营业务方向,进而决定适合的会计核算标准,要充分考虑不同税务筹划对另一种不同税务筹划带来的相应影响,以各项不同税务筹划之和的最优化来获取企业最理想的整体经济效益。最后,企业不应该只是为了筹划而筹划,而应该合理地实施税务筹划。税务筹划只是一种可以适当减轻企业负担的手段,不可能全部减免税负。企业如果认不清这一问题,就会投入过多精力来进行税务筹划,导致资源、人力与资金的浪费,甚至忽略了经济经营活动,得不偿失。另外,企业要清晰地区别税务筹划与违反税法规定的漏税和偷税行为[5],为企业进行节税的行为是在税法的允许下而进行的,企业应该采取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会计核算方式来进行税务筹划,合法地节税。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国内纳税筹划初始运行时间比较迟,尚有诸多缺陷等待我们去更加深入地探讨,税务筹划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中,虽然还不足够成熟,但是却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务必要合理地减轻税负,增加流动资金,同时也要重视会计核算对税务筹划带来的影响,遵循其各项原则,以实现合理的、符合税法规定的税务筹划,促进企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兵.企业合并的会计、税务处理及税务筹划[D].东北财经大学,2006. [2]刘咏梅.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核算、税务筹划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04). [3]黄鑫.税务筹划行为的负面影响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01). [4]周艳丽.构建企业绿色税务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4. [5]金少勇.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中纳税筹划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18). 大专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试论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一、建筑会计行业的特点 建筑会计行业从属于会计行业,因此它有着会计行业的许多特点,但是建筑业又有自己的特殊性,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所需核算时间长。核算时间长是建筑会计行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第一个特性,他不像其他行业的经济活动,通常以一个季度或一年为生产、销售及核算的周期,在建筑行业中有些工程的建设周期远远不止一年,例如大型公共场所、交通建设等,这就直接决定了这一行业核算时间长的特点。 (二)核算的阶段性。核算的阶段性是由建筑行业的阶段性决定的,它不像零食、医药等行业,随着四季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相应变化,因而这些行业的核算具有季节性。建筑行业则不同,它的基础设计建设需要根据工程完成度的阶段性,进行不同阶段的会计核算。 (三)需要大量会计人员。由于建筑会计行业具有核算时间长及阶段性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工程都需要会计去进行核算,而且每个阶段的核算需要一定的时期,一个会计人员不可能同时进行几个阶段的核算。 二、建筑会计管理的现状分析 随着建筑会计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会计行业的从业人数不断的增多,工作内容也更加的具体化,如建筑工程的原料、资金、人员的薪资和施工所需的一切资源的费用等进行核算,建筑会计的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该在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配备会计,以更好的完成相应的工作。而目前在大部分的建筑企业中多数的会计工作者是无证上岗,甚至有的不是专业出身,使得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工作效果。 由于建筑会计自身的特点,导致建筑会计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建筑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没有认清建筑会计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作用。其次,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有限,导致在工程造价的具体工作中效率偏低,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技术来支撑。第三是在建筑企业中缺乏完整的监督体系,对会计部门的监督审查工作做得不到位还有建筑会计的管理方法缺少科学指导,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对会计缺乏管理意识。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建筑会计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三、影响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的因素 关于企业内部的原因。首先,建筑会计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方法并不科学,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的改进会计管理的体制和方法,同时也要制定好管理目标和责任制度。其次,会计部门的管理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需制定科学有效的会计制度,加强执行力度,更要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 四、完善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建筑会计管理体制,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很重要,完善的建筑会计管理体制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工程造价管理就是对建筑投资成本的有效控制,不断调整工程造价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能作用,以满足市场的要求,要全面的掌握市场价格信息的变化,保证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要做好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工作,做好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接,定期做好会计相关知识和工作流程的培训,避免部门交接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在会计操作过程中要积极的运用先进的会计技术,充分发挥会计软件的作用,让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建筑会计管理工作服务,进而提高建筑工程造价的质量。 (二)提高建筑 企业管理 者综合能力,改进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理念 要想使工程造价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离不开建筑会计的良吐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建设中,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有把控全局的能力,能够认清建筑会计与工程造价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善工程造价管理的理念,不要被所谓的利益蒙蔽,要本着对工程、对社会负责的态度,遵循科学的理念,开展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改进对工程造价管理的看法,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三)培养优秀的建筑会计人才,加强监督、监管力度 建筑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优秀的建筑会计人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建筑企业应积极开展建筑人才的培养工作,包括对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经常对会计人员做一些相关法律规范的培训,了解市场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在选拔会计人才时要做好全面的考察工作,为企业输送优质的会计人才。在整个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也应及时有效的掌握市场信息,为工程造价管理做好铺垫工作,积极实行监管制度,加强对工程造价的过程控制,加强对企业财务能力的监管,保证工程造价的编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而提高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的实效性。 五、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建筑会计管理体系对工程造价的编制提供了保障,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建筑会计工程造价的控制和管理是建筑企业在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1. 会计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本科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3. 关于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您好!关于选题参考:一、会计部分 1、试论会计的监督职能 2、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决策 3、论会计与经济效益 4、财会人员的素质 5、公开财务信息与保护商业秘密 6、西方财务会计体制浅见 7、我国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研究 8、财务的本质、职能研究 9、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10、对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评价 11、对建立会计报表体系的探讨 1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成因及治理对策 13、关于成本核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4、对降低产品成本途径问题的研究 15、关于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的探讨 16、间接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研究 17、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和研究 18、试论成本的计算原则 19、对成本开支范围的再认识 20、实行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21、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22、如何确定资产价值的研究 23、论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 24、原始凭证失真及解决办法 25、对商品购进和销售入账时间的研究 26、关于企业的或有负债 27、对商品销售成本结转方法的探讨 28、关于股份制企业的账务处理 29、谈谈加速折旧的原理及其方法 30、浅谈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31、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主体界定及其方法探讨 32、股票股利及其会计处理 33、债务重组会计研究 3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研究 35、租赁会计研究 36、投资会计研究 37、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38、期货会计探讨 39、减值会计研究 40、试论成本决策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41、经济订货批量分析在工业企业中的运用 42、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问题的研究 43、成本—销售量—利润相关分析 44、责任会计与经济责任制 45、对责任成本的认识 46、论制造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和联系 47、浅谈目标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48、加强成本项目变动分析,降低产品成本 49、试述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0、论本、量、利分析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51、试论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及其建立的必要性 52、浅谈差量分析法在生产决策中的应用 53、试论安全边际率分析法的应用 54、机会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 55、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56、如何加强非商品流动资金的管理 57、企业财务结构比较分析 58、论资金利用效果的分析与考核 59、关于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率计算 60、试论企业亏损的内因分析与治理对策 61、对无形资产管理的探讨 62、试论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意义 二、财管部分 63、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4、加速企业资金周转的途径与措施 65、遵循资金运动规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66、试论利润预测与计划 67、论筹资风险与对策 68、论无形资产投资预测与计划 69、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向 70、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71、加速流动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72、谈企业的风险投资管理 73、论企业资金紧缺问题 74、网络会计研究 75、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6、普及和推广会计电算化策略 77、强化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78、论审计风险与审计责任 79、试论应收账款审计的要点与方法 80、降低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诌议 81、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82、关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83、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内部审计 101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102 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现金流量的识别 103 成本管理观念的更新与成本控制新思路 104 企业赊销活动财务管理对策 105 财务目标的滚动控制和弹性控制 106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07 浅论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重叠关系 108 约束机制形成的理论探讨 109 企业直接融资效率分析 110 企业投资经营定位研究 111 出资人与企业财务监控 112 浅析折算风险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113 债务重组中财务分析的应用 114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无形资产管理 115 浅谈财务杠杆的应用 116 试论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 117 出资者和经营者的投资风险比较分析 118 浅析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119 浅析上市公司的财务欺诈 120 浅谈财务管理中如何体现谨慎性原则 121 期权原理及其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122 企业失败的财务理由探索 123 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24 财务管理的经营风险分析 125 浅谈互连网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126 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 127 浅谈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目标 128 人力培训的成本分析 129 净利润与现金流量差异原因分析 130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 131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132 对知识经济时代投资融资管理问题的思考 133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134 营销财务分析 135 浅议会计报表附注对于财务分析的影响 136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137 电子商务冲击企业现金管理 138 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方式的影响 139 集团公司的投资控制策略 140 谈流动比率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141 浅淡股票股利与股票分割 142 浅淡企业股利政策 143 浅议价值评估体系 144 价值评估体系计算思考 145 价值评估体系指标评价 146 价值评估体系运用浅析 147 负债结构的优化之道 148 “市盈率”在投资中的价值分析 149 风险投资价值评估的柔性分析 150 企业购并的成本效应分析 151 企业资产潜力分析 152 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分析 153 论作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 154 应用权变法则处理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155 建立预算资金行业财务管理中心及其模式探索 156 浅论财务管理在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作用 157 浅析上市改组企业的并账与分账 158 试论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 159 论控制的内涵、形式与会计学价值 160 试论年金 161 试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法律性限制 162 企业投资评价探索 三、审计部分 163 探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过程的弊端 164 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165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审计对策浅析 166 探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 167 如何提高审计效率 168 论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69 试析我国国家审计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70 浅谈审计风险的综合控制 171 政府审计机关如何应对挑战的探讨 172 当前财政审计制度的缺陷及策略分析 173 浅析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及其对策 174 浅议审计人员辨别财务报表的不实 175 浅谈审计判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176 谈期后事项审核 177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浅析 178 我国民间审计的现状与对策的分析 179 如何进行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 180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研究 181 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 182 独立审计责任研究 183 独立审计民事责任研究 184 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研究 185 国有企业经营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评价方法研究 186 审计风险的研究 187 民间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188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189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90 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191 证券市场会计信息披露及独立审计研究 192 审计专业判断研究 193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 194 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问题研究 195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 196 舞弊性财务报告及其审计研究 197 审计职业判断业绩评价 198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低透明度的独立审计研究 199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200 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分析 201 合并会计报表审计初探 202 证券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民事责任探讨 四、会计电算化部分 203 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 204 会计电算化报表子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205 普及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6 中小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研究 207 会计电算化犯罪的防治研究 208 解决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的对策 209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质量控制研究 210 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控制初探 211 协调会计信息系统中各模块之间关系的研究 212 如何实现存货系统中数量控制与成本控制的协调 213 关于账套初始化的研究 214 硬件发展对会计电算化的促进研究 215 企业规模与会计电算化研究 216 ERP与会计电算化 217 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研究 218 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分析 219 浅谈知识经济与会计电算化人员培训 220 企业会计电算化验收程序研究 221 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制度分析 222 谈会计电算化培训目标和效果的统一 223 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224 会计核算电算化与会计管理电算化之比较 225 科技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促进探索 226 浅谈商业性会计软件 227 手工会计与会计信息系统之比较 228 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29 制约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230 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231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 232 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 233 会计电算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234 浅谈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风险与对策 235 会计电算化对行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研究 236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制度的影响研究

【摘要】降低税负、提高竞争力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资产中占有相当比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税负,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出现不同的利润结果,因而应纳税额会有差异。本文阐述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企业纳税的影响,着重于折旧方法的运用和节税效果的分析,结合实例加以论证。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纳税筹划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概述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生损耗,其价值随之逐渐转移到有关产品的成本费用中去,并从产品的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资产损耗的价值转移,就成为折旧。折旧作为成本的重要组成…… 学位论文网xwlunwen专业的老牌论文网站,强大的博士写手团,论文代写范围广,论文内容原创,丰富,信誉保证,质量第一!

固定资产分析的毕业论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论文

摘要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行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资源,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很多企业都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条例,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基于现有的会计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列出了固定资产问题的表现,具体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为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期望这些对策能够帮助问题企业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遵循固定资产的基本原则,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1.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利用效率

不少企业因为缺乏一整套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造成执行人员的管理方法模糊,固定资产闲置情况严重,不能做到物尽其用,长安福特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就有其优势,长安福特公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程序办事,一方面盘点旧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状况对新增固定资产部署好投入生产经营的准备工作,充分使用固定资产。时时关注企业下一时期的发展,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的准备工作。管理人员明确按照程序执行工作任务,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执行实物负责条例,管理工作更流畅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实物管理按哪个部门使用,就有哪个部门管理的原则进行分工,保管员及时报告物资存储情况,入库固定资产必须按照类别,按固定位置摆放。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出入库单记账联及时交给财务部,便于财务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会计账簿。工作过程中将固定资产按本身的分类口径和具体内容以及分布特点,依照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职能部门的具体划分,随时按照固定资产的变化实行分级管理和归口管理。

3.及时更新固定资产,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任何固定资产都有使用年限的规定,但不是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能使用到最后,固定资产会存在减值、损毁、报废等情况。如果企业更新了生产技术,但现有设备落后或陈旧,就要更新固定资产,不然就会造成企业经济利益的直接损失。又或者固定资产在某一时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的降低,也要更新固定资产。总而言之,在固定资产的黄金时期要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而到了规定的使用年限要及时更新。

(二)固定资产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的良性发展,固定资产的总量会逐步上升。固定资产在财务报表的列示中,它的价值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而后众多的投资、合并都与固定资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固定资产的本身价值是另一方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因素,到底适不适合投资或兼并我方企业?一旦成功,固定资产为企业创造新的收益。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增加了获得更多经济收益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企业形象。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很多企业对其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都不是很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重视与了解。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条例,但仍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做出具有主观色彩的管理决策,使之前制定的条例失去了相应的效果。管理层制定决策会以一段时期内的销售报告单作为直接材料,而并不关注与之相辅的其他材料。因为销售业绩能够直接反映经济效益的好坏,主观上能够直接做出判断。而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成本费用的影响需要专业的财会人员客观分析得出,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间接的,就造成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三者相符是最基本的原则。但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账目与实物不相符的情况,例如,实物已经支出,会计处理仍然保持原样,导致资产存量不清这就是有实无账。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未核销就是有账无物的表现。一些企业的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没有记载实物资产数量及其价值明细是账实不对应的表现。这些表现产生的`原因如下归纳分析。

1.固定资产信息共享性程度不高

最大的源头在于职能部门之间不衔接的工作,不仅存在着管理上的断裂带,还存在着多部门之间共同管理同一实物的现象。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尤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问题突出,这就容易造成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衔接性,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更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后相互推诿的现象,结果使账目与实物不符的问题出现在固定资产管理当中。

2.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混乱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分为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一系列过程是基于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有的企业中计划,采购,验收是同属于采购部门,没有专门设立验收部门,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从购置环节的流失与闲置。然而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又都属于资产管理部门,不设立资产使用部门。这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部门信息滞后,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账务情况。最终固定资产不仅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而且会吞噬企业的经济效益。

3.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不及时

原本企业设立清查制度是为了发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一方面有的企业的管理人员拘泥于传统的定期清查,出现了“到时再查,不到不查”的现象,一旦企业的固定资产出现经济损失,相关的监管工作人员逃避责任,导致账目与实物有所出入。另一方面有的企业的定期清查制度形同虚设,更有甚者就算检查过后也没有及时向财务部门上报,导致信息不同步更新,当然会出现实物与账目不符。

(三)企业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有多种表现形式,企业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考评不真实,虚增企业的运营成本,还有一些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转售固定资产,使企业财务审计不合格,造成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阶段的工作并不到位。一些固定资产“带病”工作,增加了企业的维修成本,从而使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实现应有的价值,固定资产人为流失事件频发。于是分析得出是以下原因造成固定资产不正常流失。

1.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包括计划、采购、验收、使用、修理、维护、保管、处置、报废这九个环节。然而有的环节企业没有做出明确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在掌控范围内。再加上由于企业规模的限制和自身经费的问题,没有设立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门部门,管理制度也因此缺失这一方面的制定,于是就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或者流失问题严重。

2.不能合理配置人员,岗位责任划分不具体

固定资产一旦投入使用,也是管理人员工作最难的一部分,不少企业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在这个环节第一要求是企业合理配置人员。但有些企业的后勤部门定期维护与检修固定资产人员少,不可能记住每一台设备检修时间,使用部门不能及时处理,造成机器无法正常运转。财务部门人员只能进行财务核算,不深入对机器进行了解,已经计提过折旧了,还是按照原有的公允价值计价,导致企业成本升高。管理部门不止要管理固定资产,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部门人员会因为事务繁杂做不到定期盘点与清查,造成了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三、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1.引入奖惩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素养

企业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养,增强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与道德素质。根据各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分工不同,要有针对性地培训管理人员。以明确规范的制度落实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位管理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退出制定统一标准,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从行动上,拟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考核办法,组织专门小组监督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确认为工作任务完成优秀,给予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者或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者,给予相应的批评和教育,直至改正。

2.加强企业管理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管理文化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管理层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理念,才能促进企业员工更好地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有效避免有些问题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员要结合社会文化,企业实际制定企业管理文化,形成一种独有的企业管理文化氛围,更好地开展固定资产管理。

(二)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动态监控固定资产

1.部门之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数据连接,实现信息共享

建立以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观念作为依据,形成高度整合化的信息系统。使该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达到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它主要对固定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做到一物一卡,帮助企业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同时财务部门能够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并与实物信息进行电算化比对,帮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做出正确决策,实现全方位监控。

2.划分管理层的管理范围,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复杂烦琐,需要清楚的划分管理范围,下设多个部门,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那么建立体系的三字经:“进,出,用”。“进”指固定资产的采购要严格,全方位控制年度预算,每年的预算要慎重考虑,细致审批。“出”指固定资产的处置,无论是固定资产的报废还是转售,都必须有严格的程序处理与文档资料。“用”最重要的点在于每一项固定资产都要有相应的管理责任者。

3.监督部门要及时监督清查工作,并进行评分考核

清查工作要及时完整,需要清查人员与监督人员的共同协作,对于报废,损坏,查明不清的固定资产做出详细的记录,两部门之间需要比对记录材料,以防数量不符,造成以后账目的问题。监督部门要给清查人员在清查工作中的表现打分,分为认真程度,材料填写是否规范,实物数量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程度是否符合实际四个部分。

(三)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人员配置方面改善固定资产的不正常流失

1.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之更加规范化

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得以完整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需要改善固定的资产盘点制度,划分盘点人员、盘点方式、盘点地点、盘点时间及盘点记录人员。将任务分配给各个部门,各个部门明确划分给各个岗位,做到人尽其责,物尽其用。企业固定资产应严格核算,合理选取折旧方法,使固定资产账目与实物紧密联系。此外,对于先进的管理方法也要渗透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

2.合理配置人员,具体划分岗位职责

企业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对于管理人员要求有相应的职责。在管理规范上具体写出岗位需要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哪一时间段做哪一个工作,这样严格按照规范会减少固定资产的人为流失。将固定资产的日常检修与保养部门人数加多,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固定资产购置成本,也就降低了固定资产闲置与流失的频率,也优化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2(04):56-59.

[2]顾淑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北电业,2014(01):54-55.

[3]徐继军.高速公路经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198.

[4]孟和图雅.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05):43-46.

[5]高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22.

[6]姜楠.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10):102-107.

[7]李红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75.

[8]孙军.刍议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现状及创新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22-23.

[9]齐艳霞.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经济,2016(11):77.

折旧计算的方法 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 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直线法 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年度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年度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年度收入的不确定性。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开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

由总到分的分析,先分析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化,再分析固定资产各大类的变化,如办公家具、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的变化。关注固定资产变化与企业经营活动的联系。

固定资产的分类毕业论文

固定资产可以按其经济用途、使用情况、产权归属、实物形态和使用期限进行分类核算。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仓库、销售场所、运输车辆等。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医务室、图书馆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2.按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类。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由于季节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门以备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和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不需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3.按产权归属分为自有、接受投资和租入三类。4.按实物形态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五大类。

5.按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分为5年、10年、20年。最短使用期为5年的如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为10年的如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最短使用期为20年的如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分类时,不能将不同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划为一类,以免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 理和核算工作却是大同小异。下面,将着重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出 相应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 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 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 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 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 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 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 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 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 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 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 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 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 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 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 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 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 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 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 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 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 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 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 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 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 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 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 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 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 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 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 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 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 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 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 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 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 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 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 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 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 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 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 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 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 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等项管理工作; ———负责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 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资产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3)办公室: ———负责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生活用具和文体设施等固定资产 购置计划的审定、编报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 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非生产经营 用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4)各资产使用部门: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固定资产,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确 保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借用、调拨、转移、变卖固定资产; ———积极协助、配合财务、资产管理和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与固 定资产盘点工作,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接受财务、资产管理部门和办公室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 面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3.各级领导提高认识,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关键企业各级 领导应当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注重对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工作,克服和改变“重生产经营、轻管理核算”的思想,充分认识固定资 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 它的增值保值指标,也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检查考核内容,应积极支持 和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这是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的关键所在。 二、固定资产在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不统一,资产分类不统一。企业会计制度已 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然而有些企业却将符合固定资产确 认标准的一些检验仪器、通信工具和文体设施等未做固定资产入账处 理;还有的企业在固定资产分类核算方面存在不规范问题,如有的单 位将检测仪器仪表、通信工具和生活用具都放在机器设备类别中,还 有的企业不使用统一分类名称,自行进行设置分类名称,从而造成固 定资产分类混乱;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确定不统一。主要表现在对机器设备、办公 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通信工具(如移动电话)、生活用具(如电视 机、空调、炊具)等资产计提折旧年限的确定,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 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3.固定资产盘点流于形式,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 到处理。一些单位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企业必须进行的固定资产清查盘 点工作意义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盘点工作走过场等情况,因此就不 能做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真实完整情况,致使前面所述,由于固定资 产管理与核算不规范,造成的账实不符问题和待报废资产长期得不到 处理。 针对上述问题,从核算方面应当注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 要包括以下三点: 1.明确固定资产包括的范畴、确认标准,统一资产分类和折旧年 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 器、机械、运输工具等生产经营用设备、器具、工具和单位价值在2000 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非生产经营用设备物品,都应作为 企业的固定资产入账管理。 关于固定资产分类和确定折旧年限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企业会 计制度的规定,由财务和资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参加,制定统一的固定 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 旧方法等,将其编制成册,并按管理权限,经过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 准,报送有关部门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备查。上述经批准实施 的有关内容,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当按照上述程 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根据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议固定资产按以下类别进行分类(仅供参 考): (1)房屋建筑物 (2)交通运输设备 (3)机器机械设备 (4)自空设备及仪器仪表 (5)通信设备 (6)办公设备 (7)生活、文体设施 (8)其他 2.合理设置帐卡,正确核算资产价值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 应当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 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据此,各单位财务应当设置总 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核算。固定 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应当按固定资产类别分设,它可以反映 每项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情况,每类账簿前 面几页应当设置分类资产汇总账页;固定资产卡片除明细账反映的情 况外,还可以比较详细的反映该项资产存放地点、使用部门、附属那些 设备、资产调拨及增减变动情况,应当至少一式三份,财务、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办公室)、资产使用部门各一份。 3.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 废资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 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 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董事会或经理会议批准后,在期末 结账前处理完毕(行业会计制度规定经主管财政机关批准后予以处 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 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正确 掌握和熟练应用这一方法十分有必要。这项工作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 持和参与下,由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 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具体做法和步骤如下: 一是由财务部门根据财务账簿记录,逐项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 中的有关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账面数量、原值、净值、存放地点(使用 部门)等项内容。 二是各部门参加盘点人员依据上表反映的有关内容,对资产实际 存在情况进行实地盘点。盘点过程中,凡是实物的规格型号、存放地点 与账面反映情况不符的,都应当由资产管理部门(办公室)负责查实后 予以纠正;凡是查无实物的,都作为盘亏处理,反之有实物存在,而且 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账面未做反映的资产,都要做盘盈处理,同时 对盘盈资产的新旧程度予以鉴定和确认。盈亏原因应由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查明,并要求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 三是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盘点过程中发现的毁损和无使用价 值的待报废资产进行技术鉴定,确认后,在盘点表中予以标注,其报废 原因要在“备注”栏做简要标注,如有必要应做单独说明;负责根据同 类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值确认盘盈资产的原值。 四是财务部门负责协助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固定资产重置完全价 值,并根据固定资产新旧程度确认净值;负责对该盘点表盘盈、盘亏和 待报废资产的原值和净值进行汇总。据此,编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 包括4项内容:1.说明盘点依据、范围、时间、参加部门和人员;2.说明 盘点结果,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金额;3.着重分别说明账实不符和 报废资产形成的原因;4.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说明有无过失人和保 险公司赔偿责任,同时应对固定资产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五是上报主管部门“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和“固定资产盘点表”,同 时对盘盈、盘亏和待报废资产分别做相应的“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 资产清理”和“固定资产”会计科目的增加、减少账务处理。 综上所述,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注意做好上述分析事 项,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中所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 马凤莲. 不同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比较[J]. 河南科技 , 2005,(09) [2] 滕艳莉.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统计工作的探讨[J]. 统计与咨询 , 2001,(06) [3] 邵成开. 对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关问题的思考[J]. 齐鲁珠坛 , 2005,(04) [4] 霍龙. 固定资产设备更新为什么迟缓?![J]. 科学管理研究 , 1992,(01) [5] 吴寿仁. 企业如何用好“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国务院“60条”系列解读之四[J]. 华东科技 , 2006,(11) [6] 刘彪. 沉淀资金与企业融资[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 1993,(05) [7] 臧二伟. 谈如何做好电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8) [8] 孙梅华. 事业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水文 , 1992,(S1) [9] 姜阿丽. 怎样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 科技信息(学术版) , 2006,(09) [10] 陈云贤. 科技进步·无形损耗·折旧政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 , 1986,(1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