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百科 > 正文

人文地理审稿流程图

2023-12-09 18:34: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文地理审稿流程图

可以的,关于重复率,绝大多数期刊没有绝对的限额,但应该把重复率控制在最低水平,最好是不要有任何重复(除了在总结结论时重复引言中的相关部分)。另外要注意的是,很多期刊对不同类型的文章有非常严格的字数限制,重复会减少有效字数,从而可能影响编辑和审稿人理解主要观点。最好还是避免任何重复。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框架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450~5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5 个。(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5)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且不少于15个。(6)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人文地理》期刊,或参考网站稿件修改说明。投稿约定(1)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两年内所投稿件将不被受理。(2)以下几种情况的稿件,同等条件下不予接收。①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的稿件,全文已纳入会议论文集,并有一定传播范围,或在网络数据平台可检索并下载到全文。会议组织者与本刊有事先约定的除外。②从已完成的学位论文中摘编出来的、未加入新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的稿件。③已经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布的稿件。④对本刊已明确作出退稿处理的稿件,请不要修改后再投本刊。(3)文责自负。对论文有实质贡献者都通过署名或致谢方式表明其贡献且不存在著作权争议;对所引用观点、资料等均已标注清楚,不存在抄袭、剽窃行为;自引情况严重者,一经核实,编辑部将建议作者撤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稿件,本刊将协助权利人追究侵权责任,并保留追究其侵权行为对本刊造成损失的权利。(4)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投稿一个月后作者可咨询初审结果)。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得到初审、外审意见以及决定录用稿件后,将及时通知作者。(5)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周期为15日,即收到编辑部修改意见后15日内修回。如遇特殊情况,须向责任编辑说明;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并未及时需向编辑部说明情况,作自动撤稿处理。(6)在不伤害稿件本意的情况下,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如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方可进行。(7)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具体约定参照网站版权协议)。本刊所刊登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使用。(8)本期刊对拟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应付作者稿酬将在版面费中扣除,或以样刊形式抵消。

不容易的,因为上面的好些稿件是专家学者的论文、成果。审查手续流程比较严格,编委会均为学术界的权威、并且还与国际地理联合会相连。周期,不好说。因为论文研究内容不确定。不过假如你的作品足够好,也没有必要多余担心。

人文地理审稿流程

格式是不同的,各个杂志是各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是五号字体,题目和标题是黑体。投稿差不多的格式就好,等杂志给你回复了你再改也行,到时人家有具体的要求。

不是。是复审结束,意见已回到编辑部,但是还等待编辑的下一步操作。退稿的话就会标明“建议另投他刊”。编辑考虑审稿意见时间一般会在1周内。审稿人意见返回编辑部后,如果2-3个审稿人意见统一,编辑的结论就好下,如果不统一,编辑就有权做出决定,如果编辑决定不了,可能还要再找审稿人仲裁,这样的审稿时间就会长了许多。应对原稿质量和能否采用,作出最后决定。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框架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450~5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5 个。(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5)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且不少于15个。(6)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人文地理》期刊,或参考网站稿件修改说明。投稿约定(1)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两年内所投稿件将不被受理。(2)以下几种情况的稿件,同等条件下不予接收。①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的稿件,全文已纳入会议论文集,并有一定传播范围,或在网络数据平台可检索并下载到全文。会议组织者与本刊有事先约定的除外。②从已完成的学位论文中摘编出来的、未加入新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的稿件。③已经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布的稿件。④对本刊已明确作出退稿处理的稿件,请不要修改后再投本刊。(3)文责自负。对论文有实质贡献者都通过署名或致谢方式表明其贡献且不存在著作权争议;对所引用观点、资料等均已标注清楚,不存在抄袭、剽窃行为;自引情况严重者,一经核实,编辑部将建议作者撤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稿件,本刊将协助权利人追究侵权责任,并保留追究其侵权行为对本刊造成损失的权利。(4)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投稿一个月后作者可咨询初审结果)。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得到初审、外审意见以及决定录用稿件后,将及时通知作者。(5)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周期为15日,即收到编辑部修改意见后15日内修回。如遇特殊情况,须向责任编辑说明;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并未及时需向编辑部说明情况,作自动撤稿处理。(6)在不伤害稿件本意的情况下,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如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方可进行。(7)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具体约定参照网站版权协议)。本刊所刊登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使用。(8)本期刊对拟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应付作者稿酬将在版面费中扣除,或以样刊形式抵消。

热带地理期刊审稿流程图

刊物很好,气象 地理 的专业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很高,对文章质量要求也高刊名: 热带地理 Tropical Geography主办: 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周期: 双月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1-5221CN: 44-1209/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热带地理创刊时间:1980复合影响因子:043 综合影响因子:631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您好,该杂志之前是核心期刊,14年之后没有评审上核心期刊,但是影响力还是很高的,简介如下:《热带地理》是由广州地理研究所主办、华南地区唯一的区域性综合地理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80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热带亚热带地区地域特色明显的具有知识增量意义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包括地理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相邻或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研究论文,特别欢迎反映现代地理学发展方向的优秀综述性论文,研究简报,地理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学术、科研动态及开放实验室介绍等。不拒绝全国尺度、国际尺度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但不接收在研究地域上具有明显偏离的来稿。

现有教职工48人(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3人,博士3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0余人。截止2015年6月在校本科生为919人,在校研究生为118人。学院已形成了“热带亚热带自然资源耦合利用”等7个特色研究方向,近5年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为地方服务的项目多项,在研科研经费300多万元,科研实力和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学院力求学科定位准确,特色特长鲜明,教学科研并进,成为华南地区地理与资源学科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中,地理学一级学科为广州市重点扶持学科,“地理科学”专业为广州市首批名牌专业、广州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广州大学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为广州大学“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教学团队1个。院长吴志峰教授: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 主管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师资和经费。党委书记林媚珍教授:主持学院党委工作;主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人事、工会、计生、综合治理、统战工作;兼管学院机关工作。副院长 林漳平教授:主管全院科研工作、科技活动、科研实验室建设,以及科技服务及其创收。副院长 杨木壮教授:主管本科教育、教学实验室建设,以及继续教育及其创收。吴志峰,男,1969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学、环境遥感与GIS应用科研与教学工作。200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纵向科研课题10余项;担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IALE-China)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资源与生态保育学会秘书长、中国生态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遥感与GIS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会副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2000年以来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核心期刊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和图件著作权各1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受聘为广东省国土资源厅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中国-欧盟土壤与土地工作委员会(SEPLS)委员,担任《生态环境学报》、《热带地理》、《亚热带水土保持》编委,以及《地理学报》、《生态学报》、《自然资源学报》、《地理研究》、EMAS、IJGIS等十多个国内、外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培养毕业博士生8人(第一导师5人,副导师3人)、硕士生10余人。林媚珍,女,1963年4月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全国生物地理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之千重点培养对象。主要从事植被生态、环境生态和旅游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已在《地理研究》、《植物生态学报》、《经济地理》、《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热带地理》等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35 篇,其中有 9 篇论文分别获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广州市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以及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以及市校级科研项目10多项。主讲《世界自然地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植物地理学》、《导游业务与技巧》、《物业管理概论》等课程,曾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二等两次。1994年被广东省高教厅评为“南粤教坛新秀”、1994年和1997年两次被评为广州市系统优秀党员、1999年被广州市政府评为“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曾9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荣誉称号。杨木壮,男, 1965 年 4 月生,九三学社社员,籍贯广东,博士,自然地理学和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生导师,资源规划管理系主任,国土与城镇规划研究所所长,现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土地规划与土地利用变化、 海洋资源与环境。2002 年12 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博士学位,1994 年获深圳大学《房地产管理》、《商业企业管理》结业证书,1990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学士学位。已主持或合作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多项,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4 部。曾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 次,广东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次。曾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青年优秀人才、广州大学优秀教师、广州大学教学优秀奖、广州大学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目前主讲的本科课程有《土地管理学总论》、《地质学基础》、《灾害地理学》等,研究生课程有《土地资源管理学》、《全球变化导论》和《自然灾害防治工程》等。

人文地理外审2后流程图显示还是外审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框架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450~5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5 个。(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5)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且不少于15个。(6)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人文地理》期刊,或参考网站稿件修改说明。投稿约定(1)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两年内所投稿件将不被受理。(2)以下几种情况的稿件,同等条件下不予接收。①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的稿件,全文已纳入会议论文集,并有一定传播范围,或在网络数据平台可检索并下载到全文。会议组织者与本刊有事先约定的除外。②从已完成的学位论文中摘编出来的、未加入新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的稿件。③已经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布的稿件。④对本刊已明确作出退稿处理的稿件,请不要修改后再投本刊。(3)文责自负。对论文有实质贡献者都通过署名或致谢方式表明其贡献且不存在著作权争议;对所引用观点、资料等均已标注清楚,不存在抄袭、剽窃行为;自引情况严重者,一经核实,编辑部将建议作者撤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稿件,本刊将协助权利人追究侵权责任,并保留追究其侵权行为对本刊造成损失的权利。(4)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投稿一个月后作者可咨询初审结果)。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得到初审、外审意见以及决定录用稿件后,将及时通知作者。(5)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周期为15日,即收到编辑部修改意见后15日内修回。如遇特殊情况,须向责任编辑说明;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并未及时需向编辑部说明情况,作自动撤稿处理。(6)在不伤害稿件本意的情况下,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如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方可进行。(7)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具体约定参照网站版权协议)。本刊所刊登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使用。(8)本期刊对拟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应付作者稿酬将在版面费中扣除,或以样刊形式抵消。

是的,慢慢等着吧。当然要看编辑的处理情况,如果被邀请审稿人不想审,就会decline,编辑会重新邀请别的审稿人。 再往后是审稿结束,意见上传,然后等编辑决定。优助医学服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关注

人文地理投稿流程

格式是不同的,各个杂志是各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是五号字体,题目和标题是黑体。投稿差不多的格式就好,等杂志给你回复了你再改也行,到时人家有具体的要求。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来稿应框架完整、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6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可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 E-mail 地址。(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中文摘要字数一般在 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450~5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关键词的个数为 3~5 个。(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5)参考文献格式规范,且不少于15个。(6)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人文地理》期刊,或参考网站稿件修改说明。投稿约定(1)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作者本人两年内所投稿件将不被受理。(2)以下几种情况的稿件,同等条件下不予接收。①参与学术会议交流的稿件,全文已纳入会议论文集,并有一定传播范围,或在网络数据平台可检索并下载到全文。会议组织者与本刊有事先约定的除外。②从已完成的学位论文中摘编出来的、未加入新数据资料进行深加工的稿件。③已经在博客、论坛等网络媒介上发布的稿件。④对本刊已明确作出退稿处理的稿件,请不要修改后再投本刊。(3)文责自负。对论文有实质贡献者都通过署名或致谢方式表明其贡献且不存在著作权争议;对所引用观点、资料等均已标注清楚,不存在抄袭、剽窃行为;自引情况严重者,一经核实,编辑部将建议作者撤稿;如发生侵犯他人著作权的稿件,本刊将协助权利人追究侵权责任,并保留追究其侵权行为对本刊造成损失的权利。(4)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在此其间,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投稿一个月后作者可咨询初审结果)。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编辑部得到初审、外审意见以及决定录用稿件后,将及时通知作者。(5)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修改周期为15日,即收到编辑部修改意见后15日内修回。如遇特殊情况,须向责任编辑说明;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并未及时需向编辑部说明情况,作自动撤稿处理。(6)在不伤害稿件本意的情况下,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如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需要征得作者同意方可进行。(7)论文发表后,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具体约定参照网站版权协议)。本刊所刊登论文的数字化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及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给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使用。(8)本期刊对拟录用稿件收取版面费,应付作者稿酬将在版面费中扣除,或以样刊形式抵消。

《人文地理》投稿的审核顺序: 编辑部审核,主编初审,外审,编辑部审核, 主编复审。所需时间约3个月,然后退修或退稿,退修以后可能还要二次退修等等,复审,终审。 编辑复审主要是审查语句是否通顺,字、标点是否正确。图幅配置是否正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