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发布时间:

中国药学杂志编委

1926年5月12日 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1949年6月 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理学院药学系。1949年-1950年 任成都标准药房药师;营业主任。任成都泽生药房药师。1950年-1952年5月 任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技师。1952年 任中国药学会药学通报编辑。1953年-1968年 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1968年-1972年 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卫生部五七干校医院中医师。1972年-1978年 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8年-1998年 中国药学会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编委、副主编、主编。1989年 中国药学会第18届理事会理事;代理副秘书长。1994年 退休。

张天禄,汉族,1926年5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简阳县龙泉镇(现划属成都市龙泉区)一个普通的农、商家庭,父亲经商,其兄务农。念初中时,一天,身体一贯康健的母亲突患腹泻病,找遍镇上名医用遍良药均不见效,拖延月余终因衰竭而亡。张天禄极为悲痛,从此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学习医药,为病患者和家人解除疾苦。1944年冬,高中毕业,因寒假各大学均不招生,他便报名参加了华西协和大学先修班学习(半年)。他学习用功,从未缺席一堂课,期终考试名列全班第二。当时,学校规定,凡先修班考试成绩前两名的学生有权选择学校的任何院系。张天禄起先自己选择了当时最为著名的医学院口腔系。后与家人商议,认为牙科学习年限较长,且无公费资助,当时家境不太好,恐难支撑常年的学、食费用,便在入学后转到惟一有公费资助的理学院药学系学习,终于实现了自己学习医药的志愿。入学后不久,抗日战争胜利,全校同学无不欢欣鼓舞,喜形于色,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并不太久,国民党便发动了内战。爱国学子无不痛恨蒋介石大逆不道,不顾人民死活,重又点燃战火,把人民拖回到水深火热之中。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校园里反饥饿、反内战的浪潮,爱国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示威,抗议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张天禄也不例外,类似这样的活动参加了3次。1949年夏大学毕业,随即于7月应聘于成都标准药房工作,任营业主任。12 月成都解放,便转入泽生药房工作,1950年5月又转到新建立的成都新药联合制药厂任技师工作。该厂生产的品种不多,只有注射用水、磺胺噻唑、维生素C、维生素B1及阿司匹林片等十几种产品。由于该厂产品质量好,故销路比一般老厂的要好,名声也较大,很快便成为成都地区有影响的药厂之一。1952年,张天禄经厂方同意外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学习的路线是北京、大连、上海。在北京除了参观数家药厂外,还拜访了当时中国药学会(以下简称药学会)的理事长孟目的老前辈及秘书魏鉴明同志。孟目的对他说学会缺人,正需要有志向的年轻人来创办刊物。并说:“学会是人才荟萃之地,专家教授云集,是年轻人学习最好的地方。另外学会要办的刊物是向广大会员、作者、读者传播药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媒体,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园地。”孟老的一席话,使爱学习的张天禄动了心,同时创办的刊物又是在北京出版,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是全国人民最热爱、最向往的地方。1952年5月,在到北京工作是无上荣光的思想驱使下,张天禄舍下多年生活的故乡成都,舍下众多老师及亲朋好友,更重要的是舍下1951年当选为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职的机会,赴北京中国药学会工作。是年11月,学会在北京召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即第13届年会),张天禄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创办两种刊物,即《药学学报》和《药学通报》。张天禄有志于刊物的编辑工作,随即与陈新谦先生等共同筹划《药学通报》的创刊和出版,并担任该刊的专职编辑,从此开始了他的编辑生涯。1953年《药学通报》正式出版发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志停刊。1968年他和学会的同志一起到卫生部江西五七干校学习和劳动,后又调到干校五七医院药房工作。再后同五七医院一起下放在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从事了近十年的中医临床工作。1978年7月《药学通报》复刊后才调回北京继续从事编辑工作。张天禄历任《药学通报》编辑、编委、编辑部主任、编审、《中国药学杂志》(药学通报易名)副主编、主编。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从事药学期刊编辑工作屈指可数的几位前辈之一。张天禄曾先后任成都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代理副秘书长,中国药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国制药企业概况》、《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药学卷》、《中国新药杂志》等书刊副主编,《新编药物学》、《医院药物手册》、《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学年鉴》、《当代中国的医药事业》等书刊的编委及常务编委。还曾担任成都药业工会、中国药学会工会、中华医学会工会副主席及主席。张天禄事迹曾被载入中宣部出版局编、陈云同志题写书名的《编辑家列传》(1986)及《中国药学杂志》药学人物栏目中(1996)。由于他工作较突出,成果显著,曾多次获奖及先进工作者称号,如获卫生部先进工作者(1959),北京新闻出版局、北京科学技术编辑学会编辑金奖(1992)等。1995年还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吴久鸿,博士,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北京306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军事医学科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药学院客座副教授。中国药学会理事;中国药学会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药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全军中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总装备部药学专业委员会主委。主持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军队“十一五”杰出人才基金,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SCI收载30余篇),主编著作两部,参编著作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 项,美国专利1项。研究成果2004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第八届“吴杨奖”;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中医药十大杰出青年”。担任《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天然药物》、《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等十二本杂志编委,《药品评价》杂志副主编。国家发改委、国家社保部、SFDA等部门评审与咨询专家。

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

,加拿大籍华人,持有国家外国专家管理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中国大陆首位荣获美国人类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注册临床性学家;美国IASHS研究院教授。美国抗衰老医学会成员;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女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女性学研发培训基地主任。美国大百科全书致癌性HPV与宫颈癌条目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级学术刊物及中国核心期刊<中国性科学杂志>杂志编委;国内国外已出版中英文专业书籍7本;曾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暨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2009至今:葆魅国际生物医学技术公司BeaumageBiomedCorporation担任执行董事2008年: 加拿大上市公司MED BIOGENE高级技术商务顾问,从事肺癌及淋巴癌个性化早期基因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2005-2008年在美国奥力构Oligos Etc. 生物制药公司担任执行副总裁; 2004-2005年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工业部环保署(Environment department, Industry Canada, Federal Governement)及加拿大国家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Federal Government)担任国际环保技术商务贸易顾问; 2003-2004年担任NEOPANGAEA VENTURE总经理。 2001-2002年担任加拿大哥伦比亚不列颠省生物技术联盟总会会长助理;荣誉及成就1.美国高级人类性学研究院临床性学教授;2.美国注册临床性学家(DACS);3.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执委兼女性学专业委员会主任;4.世界华人性学家协会女性学研发培训基地主任;5.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6.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生活方式医学证书;7.美国生物同源性荷尔蒙调衡疗法师;8.美国身心医学中心临床干预证书;9.全美联盟注册瑜伽教练。曾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温哥华总领事馆表彰为华人优秀科技人员,邀请参加胡锦涛主席访问加拿大温哥华等会议。参与过上海卫生局重点项目肝纤维化重组TIMP因子的表达研究、国家新药基地上海仁济医院胃肠道新型诊断手段项目的研发。最早在中国协助引进胃幽门螺旋菌C14呼气试验设备及技术推广。 国内外出版中英文专业书籍7本 --引用drjianchen网站1、Chen J., Liu F. and WP Ren: Progress of Laboratory Diagnosis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 Endoscopies. YL Wu (Eds.). Shanghai Science & Technology Publishers, . pp. 121-133 陈剑/见等著,“胃肠道疾病实验室诊断进展”, 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中文)。2、Chen J., Liu F. et al: Laboratory Diagnosis Guidance in Gastroenterology, MD Zheng etc (Eds.). Shanghai Science & Education Publishers, Aug., 2000, , 81-82, 87-90, 95-99,101-106 。陈剑/见等著,“临床胃肠道疾病实验室诊断指南”, 中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中文)。3、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The Potentially Cancerous STI, etc. Encyclopaedia of Human Sexuality, Wiley-Blackwell, 2014。陈见著,致癌性HPVs与宫颈癌等性医学临床条目, “世界大百科全书-性学版”,美国Wiley-Blackwell 出版社(2014)(英文)4、Sex and Women of Chinese Origin,阮芳赋主编. No. 65, BC Press, Kaoshuing,Taiwan,ISBN 978-986-89320-0-5。陈见著,阮芳赋主编,“中国妇女的性健康”,台湾BC出版社,2013,台湾高雄 (英文)。5、3D-Orgasm,阮芳赋主编 No. 66, BC Press, Kaoshuing, Taiwan,ISBN 978-986-89320-1-2。陈见著,阮芳赋主编,“三境性高潮”,台湾BC出版社,2013,台湾高雄(英文)。6、FSD & Sex Therapy 阮芳赋主编 No. 68, BC Press, Kaoshuing, Taiwan ISBN 978-986-89320-3-6,陈见著,阮芳赋主编,“女性性障碍及性治疗”,台湾BC出版社,2013,台湾高雄(英文)。 1983年入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师从其父陈贯时及卢坤峰、朱颖人、叶尚青等老师。1987年7月获浙江美术学院学士学位。1987年9月入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研究班,师从沙孟海、刘江、章祖安等先生。1990年7月获浙江美术学院书法篆刻硕士学位。1990年7月留校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教师。1992年12月赴美游学16年。在美期间,任教于加州鞍背学院及加州喜睿都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课程,并荣获加州鞍背学院颁发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9年与妻子同赴纽约艺术学院研修油画,并反复观摩了纽约各大艺术博物馆的藏品,受益良多。2003年考入王冬龄先生现代书法博士班。2005年回国被中国美术学院聘为国际教育学院教师。 1988年本科毕业作品《屋脊上的思考》发表于《新美术》。1991年硕士毕业论文《历代书法品第发微》发表于《书法研究》,后又入选《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篇》。 1995年、2001年分别在南希、洛甫画廊和加州橙县图书馆举办个展,获得好评。个人作品曾参加洛杉矶“东西方画廊”艺术拍卖会;英文《洛杉矶时报》曾有个人专访报导;个人传略入编芝加哥《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芝加哥《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对其评价在专业领域中青年美术教师中,属文化修养较为深厚,专业素养颇为全面,专业基础非常扎实,教学经验极为丰富的优秀教师。主要成就:美国加州大学客座讲师主要作品:《历代书法品第发微》《独立之梦》《屋脊上的思考》个人传略入编 芝加哥《北美华裔艺术家名人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

“置顶公众号”即刻获取最有价值行业趋势信息

医谷微信号:yigoonet

春暖花开,作为年度最性感、最有料的两性 健康 产业论坛又如期到来。

2019年4月25日-26日,由禾尔盟两性 健康 产业平台、趣创成人用品行业服务平台联合主办的“CAIF2019中国两性 健康 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华纳国际中心举行。

本次主论坛以“蓝海红海 聚力起航”为主题,围绕如何 探索 和发展两性 健康 产业,大姨妈APP COO傅勇江,KEY中国总代理、人福 健康 总经理刘小波,醉清风、伊性坊创始人老杨,Bclear品牌联合创始人吴政宪,国内首位性商导师、伴侣/性心理咨询师Rita彭瑞和春水堂、情诗酒店创始人蔺德刚6位演讲嘉宾分享了两性 健康 行业用户大盘数据、私护新市场、性安全赛道、渠道运营、消费者洞察、两性 健康 产业链角度的观察与思考。

痛点: 两低一高和四座大山

医谷曾在去年大会上报道过,随着国民思想观念开放和 健康 需求水平提高,两性 健康 行业正逐步走向阳光化、正规化。本届大会主持人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科学》杂志编委、中国性学会培训认证中心主任童立揭晓了6个与行业发展密切的数据和关键词,其中之一是“30,000,000”,即成人情趣用品电商平台醉清风、伊性坊从创办日起到目前为止,一共累计发出了3000W个包裹,可见一斑。

尽管如此,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市场相比,现阶段该行业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相对初始阶段,发展两性 健康 产业仍然一直面临着“两低一高”困境,即接受人群基数低、复购率低、获客成本高。

醉清风、伊性坊创始人老杨

醉清风、伊性坊创始人老杨以天猫成人类目的数据,分析了情趣行业流量平缓,甚至有下滑的趋势,归结因素与产品本身属性、网购红利消退、网络监管收紧和自身原因等有关。此外,情趣电商要面对广告法、知识产权、刷单、税务这四座大山。他认为,两性 健康 产业相对不是一个特别大的产业,但是肯定不会萎缩,仍然有强力的用户需求,或是好产品,或者是好的服务竞争力。其中有两个要点值得关注:“第一、行业人群要拓展,没有新的人群,无论怎么厮杀都没有未来,拓展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第二、行业内的人要有永续发展的意识,翻越一座座大山,看到更好的行业。”

KEY中国总代理、人福 健康 总经理刘小波

KEY中国总代理、人福 健康 总经理刘小波同样认为,人群基数是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他在公司四次战略转型的介绍中指出,情趣玩具单一品牌发展模式会因其是非标品,同质化,无复购,消费人群基数小等因素导致单一品牌难以做大。

痒点: 求新、求指导、求性价比

大姨妈APP COO傅勇江

那么,当下,关于两性 健康 产品,消费群体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她(他)们又有哪些新的期望?大会上,大姨妈APP COO傅勇江在演讲中表示,通过数据分析,过去两三年,女性对生理生殖 健康 的关心正在持续上升,线上消费三年间保持两位数增长,且呈年轻化趋势。对于产品的需求来说,第一,求新。喜新厌旧的消费倾向,促使产品需要不断迭代,研发新功能,亦或是新包装。第二,求指导。女性生理构造和体内敏感性以及女性在购买情趣用品时的期望比男性要高很多,所以配有详细的说明,可以帮助女性提供指导,进而促成购买决策。第三,求性价比。市场在扩大,消费在下沉,如何给到用户很强性价比的体验和感受,对于购买和转化非常有帮助。

Bclear品牌联合创始人吴政宪

Bclear品牌联合创始人吴政宪认为两性行业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性愉悦、性教育和性安全。他认为,“目前主要红海竞争在以器具类为代表的性愉悦市场,其余两个相对是蓝海。性安全的市场中,避孕套是一个年增长率15%左右的市场,我们分析,它明显是一个‘低价、高频、高效’的商品。那么性安全市场中的另外一个热点——HPV疫苗,可不可以实现类似的功用,特点和避孕套商品一样的‘低价、高频、高效’、有高成长空间呢?”Bclear私密净菌凝胶就是这样的产品。因此,他认为,性安全以及HPV市场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需求都非常值得大家深挖。

突破点: 拓展受众、优化服务、产品设计

针对两性 健康 行业这块蛋糕如何做大做强,演讲嘉宾以自己的从业经验各抒己见。

老杨和刘小波一致认为,行业整体发展的解决之道之一是扩大人群基数。古人云“食色性也”。从大 健康 的视角出发,以大众消费者更易接受的方式,重构成人情趣行业,获得更广泛的受众。老杨以内衣的拓展方式启发,做周边关联类目的拓展,如私护类目的成人拓展可吸引日化人群、情趣家具类目可争家具市场几千万的月活人群。刘小波以对于“新私护”的界定,从关注私密的既在人群入手,将传统私护产品的变革优化和升级,把消费者从病态恢复到 健康 的状态,同时,扩大传统私护品牌的外延,降低大众接受的难度,实现品类重新建构,最快速扩大人群基数。

国内首位性商导师、伴侣/性心理咨询师Rita彭瑞

国内首位性商导师、伴侣/性心理咨询师Rita彭瑞从女性在两性产业前端、终端的重要价值认为,品牌方和从业人员应该拥有良好的“性商”,了解女性用户真实的生理需求和 情感 需求才能塑造真正能打动消费者,做出真正适合人群的好产品。

春水堂、情诗酒店创始人蔺德刚

春水堂、情诗酒店创始人蔺德刚分享了在荷尔蒙产业链的视野与看法。他提出了品牌与 科技 的重要性:“我从入行到目前为止依然是渠道为王,这其实是一个小悲哀,行业依然没有靠 科技 创新,没有靠设计创新,没有靠品牌的塑造赚到钱,反而靠标品和成本赚钱。”他表示:虽然品牌生存环境很差,持续做品牌,做成本优化,做标品,做 科技 创新,做渠道,贵在坚持,守得住则未来可见。最后,他认为除品牌研发端外,深挖产业链服务端,可能比大伙玩命刷单更轻松。

文 | 医谷

今日阅读排行榜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浏览

上海交通大学 高端私立医疗EMBA硕士课程班,更多详情点击这里

医谷:拥有最全医学大 健康 产业信息来源渠道,紧跟政策风向,传播最新行业资讯;聚集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投资人,挖掘跟踪创新项目,实现项目资本快速对接;网罗大量会展信息及展后报道,聚焦热门产品技术,阐述专家大咖独到见解。

张江科学城南部核心区,城市副中心——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期待您的考察莅临,共谋发展,。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

王艺,女,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授课教授。并任《Epilepsia》中文版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审稿人,《中国循证儿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实用临床儿科杂志》、《临床儿科杂志》、《临床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编委。

1.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05年~)2. 美国心脏病学院专科会员(2005年~)3. 心律学会会员(2006年4月~)4.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2006年~)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主任委员(1999~2008)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候任主任委员(2006年6月~)7.中华医学会北京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8. 中国医师协会理事9.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2006年11月~)10.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会员主任委员11.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2.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7年7月~)13.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会长14.中华心脏电生理与起搏学会副主任委员15.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委员16.中国介入心脏病学研究会常委兼秘书17.亚太介入心脏病学学会顾问18.世界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19.北美心脏起搏电生理学会海外培训中心主任20.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21.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3.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4.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理事会理事25.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26.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27.卫生部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8.北京市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29.首都医科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30.北京医科大学教授31.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特邀顾问32.EditorBoard,JournalofClinicalElectrocardiology33.MemberoftheInternationalEditorialBoardfortheEuropeanHeartJournal34.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HolterandNoninvasiveElectrocadiology委员35.JournaloftheHongKongCollegeofCardiology杂志国际编委顾问36.Asian-PacificSocietyofInterventionalCardiology杂志编委37.JournalofInterventionalCardiacElectrophysiology编委38.《欧洲心脏病杂志》国际编委会委员39.《欧洲心脏杂志》中文版副主编40.《中国医药导刊》主编41.《中国心血管病杂志》主编42.全国高等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主编43.全国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卫生部规划教材《内科学》统编教材5、6、7版编委44.全国高等教育《内科学》统编教材副主编45.《临床荟萃杂志》常务副总编46.《中国医刊》编委会主任委员4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副总编、委员48.中国介入心脏病》副主编49.《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会顾问50.《中华医学杂志》副总编51.《美国医学会(JAMA)中文版》副总编辑,执行总编52. 《国际循环》总编辑5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副主编54.《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副主编55.《健康世界杂志》编委、副总编56.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57.《临床心电图学杂志》编委58.《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委59.《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60.国际华夏医学会顾问、《华夏医药》编委、名誉总编61.《中国医疗》杂志社名誉顾问62.《心电学杂志》第五届编委63.《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64.《中国循证医学》编委65.《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副总编66.《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副总编6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编委68.《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社编辑委员会编委69.《医学研究杂志》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70.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71.《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专家编辑委员会常务编委72.《中国药物警戒杂志》编委73.《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编委7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编委75.《家庭护士》杂志名誉总编

1. 国际肺癌学会会员2. 美国癌症学会会员3.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会员4.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5.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委员6.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7.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8.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委会委员9. 四川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10. 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主任委员11. 四川省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12. 四川省胸心外科学会委员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14. 教育部科研基金评审专家15. 科技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16. 教育部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17. 中华医学奖评审专家18. 国家食品药品审评专家19.《中华肿瘤杂志》编委20.《中华外科杂志》特邀编委21.《中国肺癌杂志》执行主编22.《中华胸心外科杂志》特邀编委23.《中国癌症杂志》编委24.《中国肿瘤杂志》编委25 《中国癌症研究杂志》编委26.《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常委编委27.《四川肿瘤防治》副主编28.《武警医学》编委29.《华西医学》编委30. 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31.《循证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32.《中德临床肿瘤学杂志》第二届编委会编委33.《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34.《肿瘤防治杂志》编委35.《中国医药卫生技术》编委36.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7.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编委

属于科技核心、CSCD期刊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核心期刊。刊号:CN 11-4529/R ISSN 1009-6639。《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及预防领域9名院士组成,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提高期刊质量及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全球健康》数据库收录。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期刊”“先进编辑部”“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

王文瑞,男,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医药卫生学科带头人。1985年8月毕业于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1988年9月至1991年8月在山西医科大学攻读流行病学硕士学位。现任内蒙古预防医学会副会长、流行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委员。《疾病监测与控制》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委、《中国生育健康杂志》编委、《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编委,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王文瑞,男,湖南湘乡。咸丰初从王鑫转战湖南,1860年加入左系湘军.太平天国败亡后,任赣南道道员,后卒于任上。

中药材杂志编辑委员会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在郑州市金水区,具体地址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号,该校是一所以中医药学科发展为特色的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

河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前身是1955年在开封创办的河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校位于省会郑州,现有4个校区,分别为龙子湖校区、东明路校区、人民路校区、东风路校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高校、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高校、教育部中医学专业“5+3”一体化招生院校、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是河南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龙头和中心。

60年来,学校已由单一的中医药学科发展为医、理、管、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涵盖本科、研究生(博士、硕士)、留学生、继续教育等多个培养层次和类别的综合性中医药大学。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康复医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研部等16个院(部)。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海外招生,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900余人,留学生164人。

学校党委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先后有14个基层党组织被授予“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43人被评为河南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党委被河南省委授予2016年“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1个党支部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团支部荣获2018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打造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现有教职工1536人,专任教师1175人。硕士生导师584人,博士生导师80人。有国医大师3人,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4人,全国名中医3人,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中原学者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0人;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1人;享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72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1人;河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名医”1人,“中原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青年拔尖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6人,河南省教学名师7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3人; 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20人;省名中医3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人; 厅级学术技术带头人92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对象15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9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各级别人才项目获得者119人。先后有20多人次获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140余人次被评为省“优秀教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劳动模范”和“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

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全面提升教学水平。现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药物制剂、预防医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生物工程、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文化产业管理、应用心理学、康复治疗学、中药资源与开发、汉语国际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软件工程、中医儿科学、中医养生学、临床医学、中医康复学、健康服务与管理学、中医骨伤科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运动康复等32个本科专业和1个应用心理学第二学位专业。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4个,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1个,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9个。有4个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7个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7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依托仲景故里资源,开办“仲景学术传承班”、“平乐正骨传承班”、“中药传承班”。积极开展仲景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并使之发扬光大。我校先后完成了《伤寒论》教学片及电影《张仲景》的拍摄,成立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传承与创新共同体、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仲景传承与创新专业委员会、河南省仲景方药现代研究重点实验室、张仲景传承创新中心,编撰完成了600万字、5卷12册的《张仲景学术研究大成》,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建立了目前国内一流的仲景学术研究论文目录数据库;举办了仲景科技文化节、百家论坛、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等系列学术活动等,彰显了学校立足河南,突出仲景的办学特色。

高度重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护理学、医学技术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公共管理、药学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下设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开放床位5300余张。年门诊量达510万余人次,年收住院病人13万余人次,医疗综合服务水平稳居全国同类医院前列。附属医院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大力加强专科专病建设,有国家级重点专科(专病)35个、省级重点专科23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8个,河南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学校有9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洛阳正骨医院、郑州市中医院、安阳市中医院、开封市中医院、濮阳市中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郑州人民医院、驻马店市中医院,其他教学实习医院55所。医疗联合体建设卓有成效,与143家兄弟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拉大了合作框架。一附院获批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仲景医院。二附院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区医院”。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现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35个,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1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5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河南省众创空间1个,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1个, 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首批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1个,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个;厅局级以上科研平台6个,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研究所(中心)和研究室60个。学校有实验动物中心,电镜中心公共科研平台2个及医学类、药学类共享平台2个。以科技部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依托,在仲景方药研究与开发、中医药治疗免疫和过敏性疾病、艾滋病的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科研团队开展了深入的科技合作。加强了对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中医方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及河南地道药材标准化、现代化研究,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建校以来我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荣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66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64项;荣获全国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项目1项,国家首批虚拟教学实验项目1项。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87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283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611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9项;主编学术专著(译著)共2466部。发表学术论文44286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896篇;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科研项目1513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级项目150项,省部级项目346项,厅局级项目1017项,累计承担科研项目计划经费万元。

学校主办有《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两种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均为教育部中国高校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教育部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期刊。《中医学报》还跻身科技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行列,被中华中医药学会评为优秀编辑部,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类一级期刊、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学报、并且成为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图书馆各类图书162万册,中外文期刊3383种,中外文数据库113种,馆藏的中医线装古籍文献尤为丰富,收藏量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近40年,目前紧紧围绕“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工作目标,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与医疗机构、企业等广泛开展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深入推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和中医药国际教育 “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马来西亚仲景学院招生、意大利锡耶那大学的护理本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相继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河南)”建设项目获得立项,并顺利通过财政部预算评审中心绩效评价验收,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展运动康复本科专业教育合作项目开始招生。服务国家外交的援外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国际合作行业的地位逐步提升。中医药医疗外派二十余名骨干医生、教师远赴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等国家进行援非医疗工作,涌现出多名“和谐医疗先进个人”,为河南省赢得了良好声誉。着力推进了中医药沿“一带一路”走出去,积极联系协调省外事服务中心在我校设立“河南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龙子湖办事大厅”,极大便利了我校师生办理出国手续;同时我校也积极探索将国外优势教育资源引进来,高效整合校内外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有力推进国际化发展,形成了显著的特色与优势。来华留学生来源渠道和人数逐年递增,层次不断提高。

学校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立“河南中医药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并成功获批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国税局联合认定的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和公益性社会团体捐赠税前扣除资格,为争取个人和企业捐赠提供了便利条件,开拓了校、政、企多方共同合作的新模式。注册河南省河南中医药大学校友会,为学校十万余名校友搭建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平台。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许昌市人民政府、洛阳市人民政府、卢氏县人民政府、洛宁县人民政府、仲景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红日集团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嵩山少林寺等签署合作协议,在卢氏、济源、西峡等地建有14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承担全省30多个、70余万亩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的技术指导任务,带动了近30万药农致富。被授予“河南省第四轮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全省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文明单位。

历经60载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承古拓新”校训和“不畏险阻、攻坚克难的精神气概,百折不挠、坚韧图成的精神品格,抢抓机遇、勇于担当的精神追求,和衷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特质”为核心表现的大学精神,孕育并形成了“立德铸魂,德术兼备”育人理念,“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特色更加凸显。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名。毕业生中涌现出了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科学家、名医大家、企业家、管理专家等。教师中涌现出了以 国医大师、“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张磊、首届“河南最美医生”李发枝、“中国好医生”徐立然、“河南最美教师”朱现民,以及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和“全国三好学生标兵”、“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为代表的感动中原、唱响全国的优秀大学生先进群体,展示了我校良好的育人成果。

学校积极发挥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以传承中医药知识、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以打造中原中医药文化品牌为目标,加大特色校园文化景观建设,拥有河南中医药博物馆、河南中药植物园、人体科学馆、中医源文化展厅、医德馆以及中原文化、中医药文化、药企文化展厅,在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的同时,面向社会开放,积极向各界宣传、展示中医药文化。近年来接待省内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中小学生等中医药爱好者5万余人。2015年6月,学校被命名为第一批“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同年9月获批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全国第一家以高校名义获此殊荣的单位。6月,成功获批“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全面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中央、省、市等新闻媒体对我校整体发展、教学改革、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师生先进事迹等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先后获“全国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医学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中原最具魅力大学”等诸多殊荣,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高校德育评估中均获优秀。顺利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获批“全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高校”、“2018年全国中医药院校微信十强”单位。

目前,在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不断进取,正以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改革创新,按照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突出中医、中原、仲景特色,以调结构为保障,以抓内涵促发展,以突出特色为优势,以求突破为工作重点,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中医药学术期刊管理,提高中医药学术交流质量,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制订本条例。第二条中医药学术期刊系指全国性或省、市、自治区中医药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主办,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获出版部门期刊登记证,并公开发行的定期学术刊物。第二章指导思想和任务第三条中医药学术期刊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宗旨,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突出中医特色,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正确处理继承与发扬,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为振兴中医、繁荣和发展中医药学术做出贡献。第四条中医药学术期刊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科研工作方针和中医政策,交流学术经验,传递国内外学术信息,促进中医药科学的发展。第三章工作机构和人员第五条中医药学术期刊应建立杂志社或编辑部,杂志社或编辑部一般为处级建制。月刊可编制12-15人;双月刊6-10人;季刊4-6人。杂志社或编辑部应设主编和副主编。第六条杂志社或编辑部的职责范围:制定期刊编辑出版计划,征集稿件,审查稿件,及时完成编辑任务,保证期刊按期出版。第七条加强编辑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是办好期刊的关键。编辑人员一般应具备大学以上或相当于大学的文化、专业程度,热爱编辑工作,既要懂得中医知识,熟悉编辑业务,又要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一定的组织与社会活动能力。第四章编辑委员会第四章编辑委员会第八条编委会由热心于期刊编辑发行工作的中医药专家和其他有关专家、管理人员组成,设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和编委若干名。第九条编委会是期刊的学术领导机构。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研究确定期刊的方向和基本任务;审定编辑大纲和编辑计划;对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实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和提供学术咨询;对重要的稿件进行审查把关。第十条编委会成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4年。换届时,应按新老交替原则,补充一定数量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第五章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第五章编辑、出版发行工作第十一条编辑工作是整个期刊工作的中心环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期刊质量标准和考核办法,保证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第十二条期刊编辑、出版发行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编辑人员的职责范围和考核办法。经有关机关批准,确定保密负责人,定期检查保密工作。第十三条负责编务、编稿、审稿、校对、发行等各个不同环节的具体工作人员,既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又要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共同保证期刊按期出版发行,并不断提高质量。第六章经费和经营管理第十四条中医药期刊的经费应列入各级科协与卫生事业计划,实行定额拨款。有一定经济收入的期刊其经费可采取差额补贴的形式加以解决。第十五条中医药期刊是传播中医药科技知识的一种智力投资性社会公益和科学文化事业。因此在经营管理上应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重视经济效益的原则。要把科学管理同有效的经营手段结合起来,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以提高社会效益和取得必要的经济效益。第七章附则第十六条各中医药学术期刊杂志社或编辑部可根据本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期刊工作细则。c27423--010203xxj

《中华中医药杂志》[1](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主要设有论著、临证经验、标准与规范、专题讲座、继续教育、述评、综述、会议述要、研究报告、临床报道、读者·作者·编者、信息窗等栏目。《中华中医药杂志》1999年获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四等奖。2000年获首届中国期刊奖。2001年获国家双奖期刊奖。在2001年中国期刊展中入选国家期刊方阵被特别展示。2007年获第三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三等奖。200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期刊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刊,以“把握前沿、探索未知”为己任,坚持“继承与发展并重、中医与中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全面反映中医药学科(含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为发展中医药学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服务。读者为广大中医药科技工作者。1.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20个汉字以内;外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2.作者:作者最多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以单位介绍信公章名称为准,具体至院系、科室,邮政编码)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法(包括具体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文后请附作者简介。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3.摘要及关键词:论著、临证经验及研究类文稿,应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正文前;关键词3-8个;英文摘要400个实词左右。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英文摘要亦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1-3名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作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et al”,英文需隔行打字,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关键词: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4.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作者未见文献报道”。5.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逻,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创刊,2005年更名)是中国科协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协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学术进展的中医药学科杂志。基本信息中文名 中华中医药杂志国内刊号 11-5334/R语言 中文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总部地址 北京市创刊时间 1986年出版周期 月刊类别 医学期刊国际刊号 1673-1727邮发代号 18-90定价 元/期;元/年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外文名称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收起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