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编外国文艺杂志

发布时间:

编外国文艺杂志

江苏苏州人。1950年毕业于华东军区外语大学俄语专业。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解放军华东防空司令部俄语译员,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苏联语文学及亚非拉文学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俄苏文学编辑兼西葡拉美文美术评论编辑,编审。195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任溶溶(1923--):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我国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参加文字改革工作。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后从事编辑工作,长期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1941年翻译第一篇苏联小说。1945年翻译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从此,他以儿童文学为终身事业。上海解放不久。他负责编辑《苏联儿童文学丛刊》。195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他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出版了许多好书。六十年代起,经任溶溶等倡导,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系统地介绍国外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出版重要作家的选集。“文革|以后,任溶溶任上海泽文出版社编审,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普希金童话诗,叶尔肖夫童话诗《小驼马》,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6�1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 。人们从任溶溶的译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作家、作品,得到了可贵的借鉴。任溶溶从事翻译的态度严肃、认真。他翻译的作品都经过慎重的挑选和周密的考虑。它们或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或在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对小读者有益,而且也能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起促进作用。任溶溶十分注意在译作的文字上下功夫。他的译文通畅易懂,既忠于原作的精神风格,又注意汉语的规范化。他在儿童诗的翻译方面,更有造诣,十分传神,不仅保留了原诗的内容、结构、意境,而且力求切合中国儿童的特点和理解水平,并尽量使翻译过来的诗句也有格律,以便读之上口,为小读者所乐于接受。他翻译的诗歌,对我国儿童诗的发展,不论在题材上或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1923年生,广东省高鹤县人。1945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建国后曾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新时期以来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编辑《外国文艺》杂志。用俄、英、意、日等多国语言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我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任溶溶作品选》。

还写过《没头脑和不高兴》

任溶溶【男】,本名任以奇,原名任以鎏[liu]。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上海少儿社编辑部副主任,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辑。著名儿童翻译家,作家。

编外国文艺杂志是哪一年

译文,原来是指把一段文字从一种语言经过翻译转变为另一种语言。“译”是指这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把甲语转换成乙语,在译成当地语言的文字中,进而明白乙语的含义。二者构成了一般意义上的翻译,让更多人了解其他语言的含义。

译文也指一种书刊名。月刊。主办单位是世纪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1934年的9月,鲁迅和茅盾发起创刊,鲁迅编辑了前三期,后面由黄源负责编辑,上海生活书店发行。当时,鲁迅先生对他的这本书刊有这样的说明:“原料没有限制、门类也没有固定”。

旧刊为29期,汇聚了当时最有名的作家译者,1937年6月停刊。

新刊2008年6月停刊,亦名品层出。

扩展资料

自2001年创刊以来,在读者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译文》也充分考虑到这个群体休闲阅读及文化充电的需要,在视野的选择上也是十分驳杂的,杂志定位在城市文化、城市文学方面,涵盖广泛,对各国文化现象及音乐、影视、旅游、美术等各类文化现象都有所涉及。

新版的《译文》除了“译”,还有“文”,不论是“译”的选择,还是“文”的点评,都体现了刊物“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的办刊宗旨。 我们的刊物宗旨是“优美而有情趣的译文与述,关注人文思想,追求格调人生,开拓心智的视野。”我们迫切地想把国外当代的、城市的文学、文化介绍给国内的读者,因此我们竭诚欢迎同样有志于此的志士同仁,尤其是年轻学者源源赐稿。

它汇集了海内外一大批中青年名流学者和翻译家,如董鼎山、陆谷孙、罗新璋、钱满素、陈良廷等,特别强调翻译的严谨及行文的优雅,为读者提供更新颖、更全面的文化信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译文

任溶溶,中国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广东鹤山古劳下六旺宅村人,早年曾参加文字改革工作。曾用俄、英、意、日等多种文字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翻译作品有《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希金童话诗》、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创作有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我妈妈的故事》等。1923年生于上海。4岁返广州读私塾和小学。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后从事编辑工作,长期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1941年翻译第一篇苏联小说。1945年翻译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从此,他以儿童文学为终身事业。上海解放不久。他负责编辑《苏联儿童文学丛刊》。1946年毕业于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195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他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出版了许多好书。六十年代起,经任溶溶等倡导,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系统地介绍国外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出版重要作家的选集。“文革|以后,任溶溶任上海泽文出版社编审,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任溶溶 - 主要作品任溶溶 一、童话著作《“没头脑”和“不高兴”》童话集《小孩子懂大事情》儿童诗集《给巨人的书》儿童诗集《我妈妈的故事》儿童诗集《爸爸的老师》《没有不好玩的时候》二、翻译作品《安徒生童话全集》《普希金童话诗》《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童话《假话国历险记》意大利童话《彼得·潘》英国童话《柳树间的风》英国童话《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英国童话《长袜子皮皮》瑞典童话《小飞人》瑞典童话《华尔·狄斯耐作品选集》,6分册,任溶溶译。上海朝华出版社民国37年10月(即1948年)初版。这6本书除了《小飞象》在1981年再版,其余5册均未再版。《小鹿斑比》改编自奥地利童话名作,描写森林中一只小鹿半生的经历,从弱小的麋鹿经过各种苦难和锻炼,终于变成森林中的王子一切动物的领袖。《小熊邦果》这是美国大作家辛克莱·路易士的童话,写一只马戏班小熊逃出牢笼之后,在陌生的森林中到处碰壁,吃过许多苦头以后,终于学会了大自然的生活习惯,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幸福。《小飞象》小象钝波因为长了一双大耳朵,到处受人欺侮和凌辱,最后他因了自己的努力,靠着那双为人讥笑的大耳朵高飞起来。于是他成了名。《小兔顿拍》小兔顿拍之名为顿拍,因为他一双脚处处顿拍,事事顿拍,闹得大家心烦意乱,被目为“捣乱分子”。这故事叙述他如何遇到猎人,他那顿脚声居然变成警报,救了整个森林中生物的性命。《快乐谷》快乐谷有一座会唱歌的竖琴,大家随着歌声工作,劳动成了一种乐趣。可是有一天竖琴被天上的巨人偷去解闷了,大家顿时像失了空气一般不习惯。最后米老鼠和唐老鸭、果菲三人上天救回竖琴,并将寂寞自私的巨人带下人间,共享集体快乐的生活。《彼得和狼》这集子共收两个民间故事:根据苏联音乐家普罗柯菲耶夫音乐故事写的“彼得和狼”,和英国民间故事改编的“小小鸡”,两种风格,却是同样有趣。《柳树间的风》华尔·狄斯耐作品选集,K·格莱汉作(今译肯尼思.格雷厄姆),上海朝华出版社民国38年1月(即1949年)初版。此书为名作《杨柳风》的简写本,任溶溶译。《木偶奇遇记》华尔·狄斯耐作品选集,上海朝华出版社民国38年1月(即1949年)初版。同为简写本,任溶溶译。《亚美尼亚民间故事》苏联哈恰特良茨编著,上海时代出版社1949年4月初版。 民间故事集,内收《跛脚的人、没有胡子的人和独眼的人》、《聪明的亚罗》、《会讲话的鱼》、《主人和工人》、《魔戒指》等16篇民间故事。《阿尔明尼亚民间故事》苏联哈恰特良茨编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5初版。 应为《亚美尼亚民间故事》再版。《神奇的颜料—三幕童话剧》 苏联亚历山大·古林斯基、尼古拉·伊凡诺夫著,立化出版社1949年3月初版。同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1955年儿童读物出版社再版,邢舜田插图。《小哥儿俩》苏联阿·托尔斯泰著,时代出版社1949年6月初版。1953年再版。195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易名为《小哥儿俩探险记》出版。《密斯脱特威斯脱》苏联马尔夏克著,时代出版社1949年9月初版。长诗。《列宁的故事》苏联柯诺诺夫著,时代出版社1949年12月初版。《参覌列宁博物馆》苏联谢·米哈尔柯夫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0年9月初版。摄影配图诗集。《好医生》苏联柯·楚科夫斯基著,少年儿童出版社1950年10月初版。 童话诗,改编自《杜立特医生》。

任溶溶(1923--):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我国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广东鹤山人,1923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参加文字改革工作。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后从事编辑工作,长期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1941年翻译第一篇苏联小说。1945年翻译第一篇儿童文学作品。从此,他以儿童文学为终身事业。上海解放不久。他负责编辑《苏联儿童文学丛刊》。1952年,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后,他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出版了许多好书。六十年代起,经任溶溶等倡导,少年儿童出版社开始系统地介绍国外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出版重要作家的选集。“文革|以后,任溶溶任上海泽文出版社编审,编辑《外国文艺》杂志。任溶溶能用俄、英、意、日四种语言进行翻译。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如普希金童话诗,叶尔肖夫童话诗《小驼马》,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英国童话《彼得�6�1潘》、《柳树间的风》、《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瑞典童话《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等等 。人们从任溶溶的译作中了解到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儿童作家、作品,得到了可贵的借鉴。任溶溶从事翻译的态度严肃、认真。他翻译的作品都经过慎重的挑选和周密的考虑。它们或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结合得比较完美,或在创作上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对小读者有益,而且也能对我国儿童文学创作起促进作用。任溶溶十分注意在译作的文字上下功夫。他的译文通畅易懂,既忠于原作的精神风格,又注意汉语的规范化。他在儿童诗的翻译方面,更有造诣,十分传神,不仅保留了原诗的内容、结构、意境,而且力求切合中国儿童的特点和理解水平,并尽量使翻译过来的诗句也有格律,以便读之上口,为小读者所乐于接受。他翻译的诗歌,对我国儿童诗的发展,不论在题材上或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影响。任溶溶,原名任根鎏,又名任以奇。1923年生,广东省高鹤县人。1945年在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从事文学翻译工作。建国后曾在少年儿童出版社主管外国文学编辑工作。新时期以来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编辑《外国文艺》杂志。用俄、英、意、日等多国语言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名著,同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有儿童诗集《小孩子懂大事情》《给巨人的书》《我妈妈的故事》,童话集《“没头脑”和“不高兴”》和《任溶溶作品选》。

任溶溶太多了,加一点定语

中国外资杂志编辑部

正规。中国商务出版社是正规出版社,该社现有职工百余人。设有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网络信息部、总编室、图书编辑一室、图书编辑二室、图书编辑三室、图书审读质检室、图书印制管理部、图书发行管理部、图书销售部、经贸书店、广告部、《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社、《中国外资》杂志社和《国际贸易》杂志社。中国商务出版社(原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所属的中央级出版社,是集图书和期刊出版为一体的出版社,该社成立于1980年1月,原称“对外贸易出版社”,1983年4月更名为“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9月改为“中国商务出版社”。

网络上有很多假的联系方式的来,你要注意的,,如果要找杂志社的联系方式的话,,可以去 杂志云 问下,里面有很多杂志入驻,应该有联系方式的。

你到 杂志云 看下,上面有介绍的,搜索中国外资就出来了

建议打114查询,肯定正确。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编辑部

《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由中央教科所、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国儿童中心和全国校外教育联席会联合主办,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一级纯教育类核心刊物(杂志封面左上部分醒目标注“全国综合教育核心期刊”),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及“双效期刊”,教育部“2+1”项目教材专刊,是具有国际国内双刊号的学术性权威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1--3173/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8502国内邮发代号:80-609国外邮发代号:M4078。杂志为正本大16开,168页码。 栏目设置:校外纵横、德育研究、素质培养、名家专栏、管理纵横、特别策划、教改前沿、教研探索、智力开发、技能训练、教学方法、教师成长、科学自然、体育与艺术、特殊教育、职教幼教、学科教育、网络探究、教师随笔、名校采风等。 本刊社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中国儿童中心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理论版)编辑部 邮 编:100035 投稿信箱: 编务:陆秀萍 咨询电话: 在线QQ投稿:309325897

中国校外教育;属于国家级;G4教育期刊;S1/S2属于增刊,每年刊物都会有2本增刊;作者不要发增刊;一定确保发表在正刊1-12期正刊;稿件投递正规编辑部chinacnqikan 圈a 163 com、言职;

指的是增刊,Supplement,S1指第一期增刊,S2指第二期增刊 具体联系方式你可以在网页输入WWW 投稿网的拼音加上.NET 然后进去页面搜索中国校外教育 就看到了 有在线咨询的 也有QQ 自己跟他聊聊 望满意~

应该上给稿费给你吧,怎么会收你钱?

艺术垃圾杂志手帐来源国外

文 / 格半大家好呀,我是格半。 我们在学习一个新领域的时候,都会经历从领域名词到领域历史的过程,所以在写完手帐词典后,就产生了要写手帐编年史的念头。 “手帐”这个词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但是手帐真正的起源却在欧洲。如果你不了解手帐的历史,可能永远都不会想的到。历史总是带给人惊喜,当站在历史的角度去看待手帐的发展时,我们对手帐的认知便会在无形中提升了一个高度。 手帐虽然已经发展壮大,但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官方系统的梳理或者权威的认证,很多手帐书依然归类于手工或艺术类。可我相信,除了手帐的艺术性,手帐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功能性的体验,以及启发人们对人生的哲思。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和你一起,了解手帐的前世今生。代表人物:达·芬奇() 达·芬奇的一生都在做各种研究,在多个领域都有着杰出贡献,保存下来的手稿就有6000多页。里面包括了生物学手稿、机械图、工程设计、建筑方案、数学构想、科学观察、画稿等等,一页草稿里有科学上的畅想,也有日常的个人记事,他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至今仍有人在尝试。 这样的包容万象的海量笔记,可以视为“万物皆可手帐”的起源。 代表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建立十三条道德原则的初衷是:希望任何时候,不犯任何错误地生活;想克服天性、习惯或伙伴可以给自己造成的一切缺点。这十三条道德分别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勉、真诚、公正、中庸、清洁、镇定、贞节、谦虚。为了监督自己践行原则,于是他在自己的本子上单独设计了自己的十三条道德表,安排自己的时间表,检查自己的日常行为。 这样强化功能性的册子,可以视为“手帐功能性”的起源。 福泽谕吉是日本的思想家、教育家,1862年他随同幕府派遣的访欧使节团出海考察,经过法国巴黎时,买下了一本手帐,并将它带回国内使用。那时欧洲已有用本子记事的习惯,他将这样的文化带回了日本,成为了日本手帐史的开端。当时的手帐本较为朴素,多为空白页,记录内容都是人们自行思考、整理的。 明治十二年,由大藏省印刷局发行的怀中日记,模仿法国人在1878年制作的新日记薄,将内页按日期分割,方便人们记录琐事。在其总览部分还包含年龄计算、度量、印花税等参考资料。这样的内页变化,使怀中日记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手帐的雏形。 日本的军队手牒相较于怀中日记,目的性更强,功能也更加聚焦。首页印刷了明治天皇颁布的军人敕谕,用来规范军人的思想和行为。内页记载了军人的个人信息、军队编制、任务信息、作战信息等等,来帮助军人更好的执行任务。能看出来手帐文化在日本得到了非常有效的应用。年玉手帐,是由公司每年年初/年末分发给内部员工使用的本子。里面汇总了对公司业务有帮助的信息,还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记录业务目标、安排日程等。自从年玉手帐开始逐年下发,日本的手帐文化开始正式兴起,手帐带给员工的强大执行力和归属感,也为日本经济的崛起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1949年,在日本能率协会理事长大野岩的启发下,日本第一本时刻表手帐诞生。能率手帐1958年全面向全国发售,使用了记录周时的页面排版和清晰的时间刻度,将一周的行程划分为7栏,从而进行量化管理。时间轴手帐的普及推进了手帐文化的历史高潮,并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一形式的手帐,至今仍深受用户的喜爱。也带动了日本手帐业的快速发展,手帐品牌和各类文具开始层出不穷。 2013年,能率手账被赋予新的品牌名称NOLTY。标志着能率手帐从单纯的时间管理,进一步成长为全方位支持用户人生的工具。 80年代,意大利Filofax手帐引进日本,活页系统手帐在日本掀起了一阵热潮,在商务人士中尤其受欢迎,手帐的使用方法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市场上开始涌现很多研究手帐用法的书刊。 进入21世纪以后,手帐的习惯被全球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热捧,手帐成为了提高效率、自我管理的贴身工具。手帐也开始慢慢成为文具业中重要的席位之一,连带周边产品也一并发展起来。互联网上开始出现各种手帐社区、手帐经验合集、手帐头部账号、手帐软件、手帐课程等等。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商业领域。关于手帐过去的历史,到这里,已经讲完了。 为什么明明没有完善的官方历史材料,却依然有不少人/组织试图把手帐的历史梳理出来。 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当我们把一件事物的全貌尽收眼底,便会发现它的共性与趋势,触摸本质也就变得更容易些。 从手帐的历史中,也许你已经发现了:虽然手帐现在处于“百花齐放”甚至有些“争奇斗艳”的时期,但是 手帐这几百年的发展始终都围绕着它的【功能性】在迭代,它始终都在辅佐我们的人生、成就我们的人生。这是它从诞生到存在的真正意义。 现在的诱惑越来越多,信息看似磅礴有时却更加闭塞。都我们使用手帐的初心,经常会偏离手帐存在的本意。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但,也不应该被遗忘。 这份简版的千字历史,简单却实在,愿我们都不忘手帐存在的真正意义。 一起谱写,手帐,未来的历史~ 参考资料: [1] 列奥纳多·达·芬奇著,郑勤砚译.达·芬奇手稿.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富兰克林著.王正林等译.富兰克林自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3] 王潇.时间看得见.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4] 陈丝路.手账文化兴起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借鉴意义[J].科教文汇,2017 [5] 邓珏.手帐文化与生活[J].艺术科技,2016- E N D -

于废物利用,将没用的东西变成一件件好看的事物,这就是它的由来。艺术垃圾手帐是流行于欧美的创意手作介于手帐和手工之间。名字很恰当地解释了其功能作用,就是把废旧物品拼凑起来做成日记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