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语境在语义中的研究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语境在语义中的研究分析论文

什么是语境?语境是言语环境或使用语言的环境的简称,也指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环境,也叫“交际场”.“语境”从字面意义来看,就是“语言环境”.但现在人们已经把一些非语言因素纳入了语境的范畴,由此语境产生了狭义和广义两个含义.狭义的语境专指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语言单位的音位、语素、词、短语、句子与言语作品——话语所出现或处在的环境.广义的语境指所要考察的事件(非语言的)所出现的环境.我们可以称前者为“小语境”或,称后者为“大语境”.总的来说,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如作品的上下文或说话的前言后语等,还包括非语言因素如交际的时间、地点、场合、时代、交际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自然环境、语体环境等.本文是从言语交际的角度来谈语境的影响作用,所引用的是广义的语境也即“大语境”.二、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影响语境影响着言语交际行为.从言语表达和言语接受的两方面来看,语境对言语交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制约和解释两种功能上.言语交际的环境是由表达者、接受者、(旁听者)和交际时的客观环境组成的.从言语表达方面说,语境限定、制约着表达者的言语内容和使用的语言形式,表达者只有运用适合语境的语言,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而从言语接受方面来说,语境语言形式和语言接受者都有解释的作用,语境能使语言形式与某个特定意义联系起来,语言形式的意义因语境而明确;接受者只有把话语放置到特定语境中来解码,才能较准确地把握表达者的会话含义.本文主要探讨语境对言语交际的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三、语境对言语表达的制约功能作为表达者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使接受者能准确地理解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表达式的意思,从而获得最佳交际效果.这样,表达者必须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表达式.在交际过程中,表达者如果能选择符合语境的语言表达式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那就可以使表达更恰当、得体.常言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一句话百样说”说的都是表达者要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具体的语境对言语的表达制约功能.(一)同一句话,表达不同的含义“下雨了”这句话,从字面上看,它反映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如果一个人看到外边滴着雨,说声:“下雨了”,可能是在自言自语或者告诉他人一种客观事实;如果是外边晾着衣服,这句话是在提醒自己或者他人收衣服;如果这时小孩要去上学,这句话则是提醒小孩带雨具.(二)不同的话,表达同一个意思一对倾心相爱的恋人,女方对男方撒娇地说“我恨死你了”和“我爱死你了”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还有“你真好”和“你真坏”同是表达女方对男方的喜爱和赞美.(三)残缺的话,表达完整的意思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根据言语经济的原则,会根据对话者所共知的背景情况而省略一些成分.因此,在言语交际中,有些句子是残缺的,但是这并不妨碍表达者圆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接受者也能获得完整的信息,原因就在于语境在此提供了潜在的信息.如:在兰州的公共汽车上,乘客买车票说“两个兰大”,很显然这“两个兰”是一种残缺的省略的语言形式,但售票员都能理解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我要买两张到兰州大学的汽车票.”(四)说的是一个意思,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在交际活动中,有时候,说话人表面上陈述的是这一意思,实际上要表达的是另一个意思.只要结合一下交际的场合和背景知识,就可以理解表达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有这么一段情节描写:有一次,贾宝玉和林黛玉发生口角,后来贾宝玉千不是万不是地向林黛玉道歉.两个人和好之后,被凤姐拉到贾母那儿看戏,碰见了薛宝钗.贾宝玉在说话时无意中奚落了薛宝钗,黛玉非常得意,并问:“宝姐姐,你听了两出什么戏?”宝钗笑道:“我看的是李逵骂了宋江,后来又赔不是.”宝玉便笑道:“姐姐博古通今,样样都知道,怎么连一出戏的名字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串子,这叫《负荆请罪》.”宝钗笑道:“原来这叫《负荆请罪》.你们博古通今,才知道‘负荆请罪’,我们不知道什么是‘负荆请罪’.”一句话没说完,宝玉黛玉二人心里有病,听了这话,早把脸羞红了.四、语境对言语理解的解释功能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不仅需要表达者把握好表达要义,适合语境,而且需要接受者把话语放置到特定语境中来解码,联系表达者的特定语境,才能达到较好的交际效果.语境对言语理解的解释功能主要表现在它能排除任何语言中的歧义现象.语境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句子都不可能突然出现或孤立存在,而总是以一定的时间、场合、目的、方式等为其条件的.所以可以说,只要有歧义的话语进入到具体的语境中,歧义就自然排除了,人们对言语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了.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分为:字词的多义、句子结构的歧义、语境的歧义.(一)多义的字词在一定的语境下意义单一多义词、多义字在汉语中普遍存在,一个字、词有多种含义,很多是只要放在一定的语句中就能分辨其意义,但也有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明确其具体的意思的词语.比如,“他是背着包袱离开家的.”“包袱”的歧义仅靠其所在的句子是无法消除的.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他背着一包东西离开了家”;也可以说“他带着思想负担离开了家”,在这里词语“包袱”的歧义并没有消除,只有借助特定的语境才能确定其真正含义.(二)句子结构上的歧义在语境里消失例如“这是快乐的开始”.这里“快乐”就有两种词性,可以把它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形容词.当“快乐”充当名词时,这句话可以解释为“这是快乐开始了”;而当“快乐”充当形容词时,这句话的意义就是“这样的开始是种快乐的开始”.可见,一句原本充满歧义的话,放到一定的语境里原来的歧义就不存在了.(三)语境的歧义靠语境来消除语境是指通常语境下并无歧义的句子在某种特殊语境的作用下产生了歧义.这种歧义产生于表达者或接受者使用语言时所依赖的某种特殊语境.如有一则阿凡提的故事,说的是阿凡提当理发师时牧师常来理发,却从不给钱,于是阿凡提想惩罚他.有一次,牧师又来理发,阿凡提给他剃光了头,刮脸时问他:“牧师,是否要眉毛?”“这还用问,眉毛岂能不要?”牧师说.“好,你要我就给你!”说着,嗖嗖几刀,就把牧师的眉毛刮下来递到他手里.牧师气得说不出话来,谁叫自己说要呢.“牧师,胡子要吗?”阿凡提又问.“不要,不要!”牧师连忙说.“好,你不要就不要.”嗖嗖几刀就把牧师的胡子刮下来.这种语境所制造的歧义,达到了意想不到的交际效果.综上所述,在言语交际中,语境制约表达者的话语组织和语义表达,同时也制约着接受者对话语的表达.所以,表达者必须根据语境来建构话语和调节话语;接受者也必须根据语境来理解话语,根据语境的变化来完善对话语信息的准确把握.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是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境决定了义位,也就是说语境不同,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语境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括狭义语境外,还包括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气氛、背景等,因而又称为大语境。伦敦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词义的运用、理解与交际的环境,说听双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而交际的语言环境则可以使词语具有比较确切的意义。具体的说,语境就是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释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语境不仅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止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来共同探讨一下:(一)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肯定有所不同。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不同,才能更好解词义,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例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消息吗?”方:“什么消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杀人!”显然方没联系到1927年社会革命形势的变化,就不明白“开刀”两字究竟指什么,要别人做进一步的解释。(2)语用社会环境词的“组合意义”的研究就是在语用社会环境影响下词义的若干变异意义,即交位变体,是受整个社会语言内部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一个义位受近邻或远邻的义位“语义溢出”作用而获得的新义。例如:A.这小东西,真可爱!B.这是些什么东西!同样的“东西”,但由于说话人的语气,声调不同,而使两者的基本义和附加义有所不同。“东西”《现代词典》中有这样的义项: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但在第一句话中的“东西”,特指说话者喜爱的小动物或小孩子,使基本义缩小,并且具有了喜爱的情感附加义。第二句话中“东西”指让说话者厌恶的事物,具有了厌恶的情感附加义。(二)上下文语境决定词义(1)词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语言义是指作为语言的一个词汇单位,或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也就是词的基义或概念义。“言语义”是指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的词,实际上指什么,现代语义学称为组合义,也就是义位处在言语组合中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称这种义位变体为词的“涵义”而不是“意义”。词典上所列的义项,都是词的语言义,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言语义即义位变体都列上。例如:A.场景:手术室门外,焦急地守候着正在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病人家属,门开了,医生出来。病人家属问:“切了吗?”医生答:“切了。”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切了”的一问一答是指“肌瘤切除”。B.场景:一年后,这位医生来到一群老太太中锻炼。大伙问:“切了吗?”医生答:“切了。大家都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谁还能例外?”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办理离退休手续只能按年龄“一刀切”。C.场景:锻炼完,医生回家。见女儿在看书,记起出门时要她把排骨切好。医生问:“切了吗?”女儿答:“早就切好啦。”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切排骨。看,“切”“了”“吗”这三个语词符号本来是从交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在词典里都有全民共同理解的确定词义即语言义,其组词成句的方式也是符合高度抽象的汉语语法规律的。但经组成“切了吗?”“切了”这两个非主谓句进入不同交际场景后,无论是充当疑问句或陈述句,其话语含义并不一样,却又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医院和家里的对话,话语含义和字面意义一致,但“切”的具体对象不同,这是交际场景使抽象的语义具体化;而在锻炼时的对话,明显含有超越字面意义的寓义了。这是交际场景赋予话语的寓义。“切”这个词在辞典中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增加“退休”这个义项。这就是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2)篇张语境的延伸——具体语境很多的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同样的话,两个人处境不同,可能会作截然相反的理解。例如:《智取威虎山》剧中:坐山雕拿到杨子荣献上的联络图狂喜,杨子荣压着怒火,对行将覆灭的众匪说:“联络图一到手,牡丹江一带就是我们的了。”这里的“我们”在这种语境中,具有“包容”和“排除”两个相反的义项。匪徒听了这话认为“我们”一词包括他们在内,可是杨子荣说的“我们”一词则排除匪徒之外,这语言中的奥妙,观众一听就明白。幽默,含蓄的语言,会使观众心情松缓舒适,但如果不是这个语境,而是杨子荣面对战友说这话,“我们”就只能有一种义项。(3)语义范围的改变——组合义在交际过程中,上下文语境随时给词义以强烈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改变词义所表示的范围,以适应交际的广泛需要,例如:“菜”,孤立起来看,“菜”的词义是“蔬菜,可做副食用的植物。”一旦进入上下文语境,义位间,义位内部的变化都有可能。“买菜”“吃菜”两个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扩大为泛指包括“蛋品、肉类、蔬菜”在内的副食品,由此可见“菜”的义位由于组合发生了广化。“摘菜”“泡菜”“渍菜”通过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不同程度缩小,限于白菜,萝卜等。“摘菜”有两个意思:一是摘好可做菜的植物果实或叶子。二是去掉黄烂的叶子。这实际上也从另一角度限制了“菜”的范围,由此可见,这三个组合使“菜”义位发生了狭化。(三)情景语境决定词义(1)隐含语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同样的词语组合,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如“我等你半天了。”这样一个词语组合,出自不同人之口,表达的意义就很不一样。如是恋人之间说这样一句话,则往往含有一种撒娇意思,如是一般关系的两人见面时说这样一句话,则可能是一般陈述和埋怨,而如果是公安人员对犯罪分子说,则带有一种震慑罪犯的作用。又如在开着车窗的汽车上,甲对坐在车窗边的乙说:“今天真冷。”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只是陈述一种自然现象,但如结合具体情景来理解,甲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可能是让乙把车窗关上。再如,周末孩子对父母亲说:“明天星期天。”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可能是要提醒父母亲别忘了带他去玩或者作别的事情。(2)情景语义唐代朱庆馀和张籍的两首对答诗可以很好说明这个问题。朱庆馀的诗《闺意献张水部》是:“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的答诗《酬朱庆馀》是:“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光从字面上看,全是关于闺秀装扮、姿色的对答,但实际上是一方在应举前借献诗向主考官请教,另一方给予满意答复的一场有趣对答。这两首诗对答得珠联璧合,委婉含蓄之中对答双方对诗句的言外之意都心领神会。由此可见,情景语境往往使词语产生言外之意,读者往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效果。由于情景语境常常能使言语产生言外之意,因此,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殊表达效果,往往保留一些言语空白,如婉转的告诫、含蓄的情感表达、辛辣的讽刺等把一部分言外之意留给听者自己去补充、理解。(3)临时语义词义在特殊情景语境作用下,往往会发生多种转变,最常见的是使词语意义向相反方向转变产生临时语义,而这其中又以词语感情色彩的转变为最常见。如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妻子等人去寻丈夫不着归来时的心情:“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在这里“狠心贼”成了几个女人对自己丈夫的昵称。再如“冤家”这个词,本指具有深仇大恨的人,但在我国许多古典戏文中却往往成为妇女对亲爱的男子的昵称。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语言中的反语等大都是利用词语的词义转变形成的。情景语境使语义发生转变,并不总是向反义方向转变,在有些语境中,语义也会发生其它转变,使词语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临时意义。如“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个俗语,这里的“天”和“人”都不再是原有的意义,不是实指某处的天空和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增加了一层新义:“天”指更高的境界,“人”指更有能力的人物。(四)个人语境决定词义我们不能忽略个人语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文章中,说话人本身的处境以及他的性格气质学识水平思维习惯对词义的影响。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学生说是去听课。同理,大夫说“我去看病”,与病人说“我去看病”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话语由于人的地位、处境的不同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理解。欢乐聚会上,有人惊呼:“火”!这时,成人的是骤然惊恐。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经历过火灾,产生了对“失火”时许多可怕的心理联想,然而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一个未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火灾”的人,对“火”的语义理解是完全不同的。“牛”这个词,所指意义对一般人可能是相同的,但联想意义则不同。中国人联想到的是勤劳,印度人联想到的是神圣,欧美人联想到的是肉和奶的奉献者。汉语的“醋”常使人联想起“嫉妒”的内涵,与其对应的词“vinegar”却与“不愉快的,尖酸的,坏脾气”联系在一起。这都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而造成的。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义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词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词义在语境之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语境以直接或间接,显现或隐藏等多样方式影响着语言的活动,制约着词义的显现。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有利于词汇语义学中进一步研究语言运用的课题,从而也有利于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提高交际的水平。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一些高三学生常常感到语文学习见效慢,也找不准突破口。我建议学生可以从语义、语境、语感入手,通过抓“三语”提高语文解题能力。掌握“语义”,做好三项“工程”。语义即词语、句子的含义,为了积累足够的词语和句子,我建议学生:高中教材后附录表中的词语、成语里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要牢记,高中各册教材课文下的词语注释要理解(起码要有印象);选择一两种高考辅导书阅读并练习相关部分,如《高考语文总复习——海淀本》等;同语文教师齐心协力做好以往高考语文试题,弄清楚每一个相关考点得、失分原因,勤查字、词典,主动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相关问题。事实证明:认真做了以上三项“工程”的学生,高考语文成绩在100—130分之间(包括不少原来学习语文有困难、多次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通过分析“语境”,确定“语义”。语境即具体的句子、段落,是某一词语的“语义”所处的语言环境。某词语的语义往往不止一个,即一词多义;有的词语还可活用,尤其是一些文言实词。目前的高考语文试题,往往把考查某词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语义作为一个热点。例如200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的第3题: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 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成路高10万倍。A.由于甚至所以 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 D.虽然也许然而要解答好此题,必须从语境方面去考虑,才容易找到正确答案(C)。再比如:“为”、“若”、“因”、“乎”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不放在具体的语境里就说不准;某句话里具体的省略成分是什么,也只能放在相应的语境中去才能确定。提高“语境”能力首先要把语境当回事,对语义的理解必然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还要重视学习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完成一定的相关练习,从而形成一看见辨析语义、分析文言词语的活用等试题就联系语境的思维习惯。用心阅读,增强“语感”。语感是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感悟能力决不等同甚至不能成正比,前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较“死”,后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较“活”,应试能力往往比前者强,怎样形成较强的语感呢?我的学生们的切身体会是:第一、多读精短散文、议论文和科技说明文,留心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关键语句,如指代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过渡性词语、动词以及总括句、观点句、描绘句、注释句等,结合语境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久而久之,必生语感。第二、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激活自己的联想,甚至是大胆地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自己设计一些阅读问题。第三、完成高考阅读试题和相关练习后,务必找出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差距及其原因,决不能照抄了事 。

词义与语境研究论文

中学生在英语阅读训练和测试中常常一遇到生词就有读不下去的感觉,存在着一种“生词恐惧心理”,造成了英语阅读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那么阅读理解时遇到大量生词该怎么办? 平时的学习中查词典当然是排除词义障碍的一种方法,但是频繁地查词典既影响阅读速度又易破坏学生阅读的思路和兴趣。而且,词典不一定能够给单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的具体或确切的含义。事实上,阅读材料中的每个词与它前后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段落有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推测和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即利用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或短语和上下文中已知部分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推理。 一、根据定义和解释推测词义 在许多情况下,作者估计到某个词一般读者不熟悉,就在文章中给出该词的定义或用另一种方式进行解释。通过阅读定义或解释部分,读者便可理解该词的意义。表示定义解释关系的词有be、 mean、 (be)called、which means、 refer to、 stand for、 or、 similarly、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namely等。例如: 1. Ventilation, as you know, is a system or means of providing fresh air.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此句中is后面是对生词Ventilation的明确定义:“提供新鲜空气的系统或手段”,由此可推断 “ventilation”是“通风”的意思。 2. They are vertebrates, that is, animals that have backbones. 此句中that is(即,也就是)后面是对生词vertebrates的明确解释“脊椎动物”。 3. Perhaps they will spend their days gollocking to make new spundels, or struggling with their ballalators through the cribe. These words, which I have just made up, have to stand for things and ideas that we simply can"t think of.…(NMET2000) Spundels and ballalators are used in the text to refer to _________. A.tools used in farming B.ideas about modern life C.unknown things in the future D.hunting skills in the Stone Age 解析:“stand for”是一个定义关键词。根据作者的解释,划线部分是作者“杜撰的表现未来人类的事物和思想的词”,因此答案选C。 二、利用比较和同义推测词义 比较是描述说明事物的常用方式,比较关系表示意义上的相似关系。在生词所出现的上下文中,有时会出现与之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或结构,这时可从熟悉的词语中推测生词的词义。只要我们认出其中一个或几个词或短语,即可以确定同等关系中生词的词性、作用和大概的意思。常见的表示比较和同义关系的词和短语有like、likewise、 in the same way、 similarly、just as、 besides、also、and、or等。例如: 1. The new tax law supersedes, or replaces, the law that was in effect last year. 此句中,用or引出“supersede”的同义词“replace”,根据“replace”一词的词义能很容易地推断出“supersede”一词的大概意思,即“取代,接替”。 2. Doctors believe that smoking cigarettes is detrimental to your health. They also regard drinking as harmful. 句中detrimental是个生词,但判断出harmful替代detrimental后,不难推断出其词义为“不利的,有害的”。 3. First put forward by the French mathematician Pierre de Ferma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theorem(定理) had baffled and beaten the finest mathematical minds, including a French woman scientists who made a major advance in working out the problem, and who had to dress like a man in order to be able to study at the Ecole Polytechnique. (2003全国卷C篇)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baffle" as it is used in the text? A. To encourage people to raise questions. B. To caus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C. To provide a person with an explanation. D. To limit people"s imagination. 解析: 由句中不难看出这一定理使得最具数学头脑的科学家绞尽脑汁(beat),并且句中 and 连接得的beaten和baffled两词在词义上是接近的,根据这一关系可以推出baffle表示“使困惑、难倒、难以理解”的意思,因此答案选B。 三、根据对比和转折推测词义 当作者强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对立时,往往用对比的手法,在一个生词的前后有时会出现它的反义词或常用来对比的词语,我们从而可以推知该生词的意思。在表示这种对比关系时,作者通常会用一些信号词来表明另一个词语与前面的词语互为反义。这些信号词无疑为读者理解和推测生词词义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线索。常用来表示对比或转折的连词、副词或短语:but、 yet、 however、 while、 whereas、 otherwise、 in spite of、 despite、 even though、 although、 though、 unlike、 instead(of)、rather than、 never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by contrast、 on the contrary、 compared to等。例如: 1. My son likes to take part in all kinds of social activities and make friends,while my daughter is introverted. 第一个分句中说儿子喜欢交际,属于外向型性格。作为对比,while(而)连接的第二个分句则说女儿正相反,那么introverted就是“内向的”。 2. In the past the world seemed to run in an orderly way. Now, however, everything seems to be in a state of turmoil. 此句中,以信号词however为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把现在的事情与过去相比.过去是“in an orderly way”,而现在是“in a state of turmoil”,过去是秩序井然,那么现在则是相反,那就是一片混乱。 3. However obvious these facts may appear at first glance, they are actually not so obvious as they seem except when we take special pains to think about the subject. (2005年全国高考―北京卷D篇) “take special pains” probably means “_____”. A. try very hard B. take our time C. are very unhappy D. feel especially painful 解析:由However从句当中的at first glance(乍一眼看上去),与下文中的take special pains进行对比,既然不是一眼就看出那么简单,那么自然要费力去想了。由此可以推断出A项为最佳选项。 四、利用例证推测词义 为了说明或证实,文章中经常会举例。读者可以根据文章中所举的例子,运用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法猜出生词的意思。举例时,常常会用一些连接性的词,如:such as、 like、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ay等。例如: 1. Some artists plan their paintings around geometric forms like squares,circles and triangles. 从like引出的几个例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可以通过归纳法概括出geometric forms的意思是“几何图形”。 2. After a day of hunting, Harold is ravenous. Yesterday, for example, he ate two bowls of soup, salad, a large chicken, and a piece of chocolate cake before he was finally satisfied.从for example 引出的一大堆食物可以推测出ravenous 是极其的饿 “extremely hungry”。 五、借助标点符号推测词义 标点符号具有文字的功能,一个符号对应某种意义。如冒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括号表示注解或说明,破折号表示解释或列举等。阅读短文生词后面的逗号、冒号、破折号、括号等标点符号引出的短语或句子很多时候也是重要的语境。例如: man has worked in Taiwan for a decade(ten years)since he graduated in 1992.“decade”是生词,从括号中的ten years可知该词的含义是:10年。 largest player-Shanghai Bashi Tourism Car Rental Center offers a wide variety of choices-deluxe sedans, minivans, station wagons, coaches. Santana sedans are the big favorite. (2001年全国高考卷A篇) The words “deluxe sedans,” “minivans” and “station wagons” used in the text refer to ____. A. cars in the making B. car rental firms C. cars for rent D. car makers 解析:文中第一个破折号用来解释,第二个破折号表示列举,相当于such as。列举对象deluxe sedans, minivans, station wagons, coaches属并列结构。再加上“桑塔纳是最受欢迎的车型”的诠释,可以推断deluxe sedans, minivans and station wagons是出租汽车公司提供的几种车型,故答案选C。 除了利用以上常见的猜词技巧来推测词义外,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构词法推测词义。另外,对于一些不妨碍我们整体理解文章的生词如人名、地名、组织机构和一些不重要的形容词、副词、功能词等,我们可以稍加理会或不用理会而跳过去。 综上所述,利用各种已知信息推测、判断词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巧。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灵活、综合运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技巧,顺利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解决阅读中的词汇障碍,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责任编辑:李雪虹)

毕业论文题目1.现代汉语语音研究2.汉语新词语研究3.汉语外来词语研究4.汉语字母词研究5.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6.汉语修辞研究7.汉语多音字研究8.汉语复活词研究9.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10.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11.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12.汉语惯用语研究13.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14.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1.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2.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3.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4.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5.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6.给病句一个理由1.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2.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3.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4.“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5.“同志”的尴尬6.文学语言研究7.汉语语气词研究8.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9.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0.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11.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3.汉语动物名称研究14.汉语植物名称研究15.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16.“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17.说“秀”(英show)18.汉语象声词研究19.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20.汉语感叹词研究21.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22.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23.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24.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25.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1.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2.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3.褒义词考查分析4.同义词辨析与运用5.贬义词考查分析6.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7.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8.新闻语言研究9.广告用语研究10.法律、商贸语言研究11.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12.词类区分研究13.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14.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15.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16.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1.现代汉语语法2.汉语应答句研究3.标题语法研究4.标题语用研究5.标题语义研究6.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7.东北官话语音研究8.东北官话词汇研究9.东北官话语法研究10.东北官话语用研究11.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12.现代汉语修辞研究1.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2.现代汉语补语研究3.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4.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5.“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6.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7.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8.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9.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10.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11.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12.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1.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2. 报刊语言研究3.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4.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5.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6. 法律语言研究7.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8.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9.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10.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11.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2.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13.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14.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15.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16. 谈“俗话”17.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18.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19.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20.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21.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1.对外汉语语音教学2.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3.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4.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5.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6.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7.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8.“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9.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10.实验语音学11.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12.语音史研究13.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1.《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2.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4.对外汉语词汇教学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6.对外汉语汉字教学1.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2.汉语中介语研究3.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4.对外汉语教材分析5.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6.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7.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1.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2.语言课的文化教学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4.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5.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6.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7.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8.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9.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1.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2.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3.对外汉语写作教学4.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5.对外汉语虚词教学6.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7.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8.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9.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成语在汉语里的意义研究论文

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摘要:本文分析了典故成语的特点和它隐合的比喻意义。同时阐述了它与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由于目的语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为了使翻译的交际目的成功实现,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优于异化。关键词:典故成语 文化翻译文化空缺 归化 异化 引言习语足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它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至今为止,国内外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英汉习语(idoms)的文章,但就汉语典故成语(idiom with allusion)的英译来说,还没有学者单独地谈论过它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汉语中的典故成语, 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一、典故成语1.定义和特点典故成语是习语中比较特殊的语言群体, 是固定的四字结构,它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意义深远,如“东施效颦” “名落孙山” “叶公好龙” “邯郸学步”等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习惯性地把英语习语(idom)和汉语成语联系起来。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它与中图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它是“熟语” 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2.隐含的比喻意义典故成语的定义使我们知道,在使用中我们通常注重的足它的比喻意义,而不是从字面上看出的意思。例如:水落石出(苏轼 后赤壁赋》)字面含义是水落F去,水底的 头就露出来了。在具体使用时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现在,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现在比喻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要想确切地弄清楚典故成语的这种比喻义,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二、文化和翻译1.定义英罔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 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在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虽然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典故成语英译时有很大困难,但不是说中两方人无法互相沟通,翻译架起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对翻译作了如下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terms of mean ingand secondly in term s of style.”(Eugene A 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 而且涉及到两种文化, 它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和源本语文化(Source Culture)的桥梁, 足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际的媒介。他 时强调“翻译中,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次之,对应的形式会丢失源文本(the source text)的文化意义,这是源文本的交际特点, 这样会阻碍跨文化交流”(Nid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1996)。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为了使人们互相沟通,源文本的意义应该被清楚地传达,翻译主要是释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应是最主要的策略。2.异化、归化所谓异化、归化是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言,前者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即“异化”提倡泽文 。1尽量去适 、照顾源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训用字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日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3.文化空缺“语言词汇足最 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训’『L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许多方血存在着不对 现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 为每一种语吉都仃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_I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 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两种语言之问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一种语 中的训 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浏,所以 英洋典故成语时必须改变它的结构形式。4.举例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典故成语英泽时,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洋方法孰优孰劣。(1)东施效颦(((红楼梦 第3 4章)译文.“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Yang)洋文 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tutiful Xi—Shi’S uglyneighbour,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David Hawkes)译文.山EJ《红楼梦》,在处理含有文化特色的 故成语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异化的洋法,把“东施”译成了“Tung Shih”,一个两方文化中 缺的人物形象,因此这样的泽文对J:曲方读者来说足毫无意义的。 霍克斯采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外 读者看来町是妙不可苦。(2)愚公移山(《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泽文.“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mountains.”(异化)译文 “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 and the couragrto surmount every dificulty”(归化)(3)请君入瓮(《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译文l"Will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jar?”(异化)译文2“Make a person suffer from his own scheme.”(归化)在例(2)中, 洋文采用l芹化的译法把“愚公” 洋成了“The Foolish Old Man”这样一个贬义的短语,严重误解了成语本身的内涵。例(3)的徉文同样用异化译法无法传达出成语本身所表达的J下确意思。而 例中的译文 都用归化译法翻洋山“愚公移山”和“请君入瓮”这两个成语的比喻意义。使口的语读 理解了原语意义,实现了翻泽的口的。三、结束语翻译的本质目的是沟通,足让译语读者理解懂得原文的意思。这就好比把一个人说的话翻译成哑语,再怎么“说”都没有用, 只有把蜕的话转换或日“归化”成用手势表示的哑语,才能让聋哑人明白。因此,翻译的本质目的决定了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是更好的方法。但同时, 归化法也并不排斥异化法, 而是两者互为补充。总之,在翻译时, 采取归化占主导,异化从属的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O01.[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刘玉杰,钱莲生.汉语成语英译词典[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 999.[4] 其昌.汉英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5]工襦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OO0.[6]许建平[M].“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 翻译,2002, (5).[7] 治奄.人学汉英翻洋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8]许 钧. 代美 翻译理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9]夏征农.辞海[z].北京:中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0]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H]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2]Baker,Mona,In Other Words:Translat/on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3]Hawkes,David,The StOng of the Stone[Z].Penguin Books, 1980.[14]Yang,Xianyi&Gladys,A Dream of Mansions[Z].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I5]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R,The Theory817d Prac 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II,I969.[16]Nida EugeneA.。Language, , 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成语中的军事文化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汉语成语的结构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个字组成,结构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和成分;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通常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整体意义。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最富于表现力的短语经过反复引用或加工,逐渐趋于定型,凝固为成语流传下来。在汉语中,有许多出自远古时代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例如,“发号施令”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国源于古代的成语有不少是在军事活动中产生的。1996年1月,长征出版社出版了佟玉斌编写的《军事成语》,收词7500条,这是迄今为至收录军事成语词数最多的一部辞典。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不但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库,而且因其富于稳定性的结构,使军事历史文化得以浓缩其中,成为军事历史文化的“语言化石”。汉语中源于军事活动的成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反映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的军事思想源远流长。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中国古代军队和战争已经出现,古代军事思想也逐步形成。比如,关于“知难而退”、“有德不可攻”、“先人有夺人之心”等方面论述,已出现在《左传·军志》中。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军事思想开始蓬勃发展,大量军事著作应运而生。从公元前3世纪末至清代,中国经历了十多个封建王朝,其间,军事思想不断发展,军事理论著作层出不穷。据统计,从先秦到清代前期,中国先后有2300多部兵书问世,这些军事理论的文字成品不但记载了丰富的古代军事思想资料,也为军事成语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基础。从沿用至今的汉语成语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其中不少反映了古代军事思想。比如,“以奇用兵”,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老聃提出的作战指导原则之一,语见《老子》,原意为用兵作战不要拘泥于常规,要以巧妙的方法和兵力部署来克敌制胜;“攻坚则轫”、“乘瑕则神”,是春秋时齐相管仲提出的作战指导思想,语见《管子·制分》,原意为进攻敌人的强处会遇到困难,而进攻敌人的弱处则容易获得成功;“上兵伐谋”,是春秋时著名军事家孙武提出的军事原则,语见《孙子·谋攻篇》,原意为运用计谋使敌人屈服是最好的用兵方法;“兵不厌诈”,也是孙武提出的军事思想,他认为用兵打仗必须运用诡计达到目的;“可见而进”、“知难而退”,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吴子·料敌第二》,原意为在于我不利的战略情况下,不能与敌人交战;“富国强兵”,是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提出的战略思想,语见《孙膑兵法·强兵》,原意为国家富强才能使军队强大;“刚柔相济”,是先秦军事著作《军攕》中提出的谋略思想,原意为在军事行动中果敢和智谋应当因事制宜地巧妙配合;“因势破之”,是汉代军事著作《黄石公三略》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应当顺应形势去破击敌军;“胜败无常”,是明代军事著作《投笔肤谈》中提出的军事思想,原意为战争中的胜败不是固定的,可以互相转化。这些成语都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精炼表述。 (二)概括古代战计兵法 汉语成语有不少出自古代作战计策和兵法。比如,出自春秋军事著作《孙子》的成语有:首尾相应、以逸待劳、避实击虚、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避其锐气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吴子》的成语有:先声夺人、以众击寡、因形用权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司马法》的成语有:示众示寡、徒以坐固、因其不避、从奔勿息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孙膑兵法》的成语有:营而离之、规而离之、以异为奇、客倍主半、居生击死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尉缭子》的成语有:示无示有、阵密锋疏、背水一战等等;出自战国军事著作《六韬》的成语有:外乱内整、高垒伏锐、挠而攻之、反败为胜、分进合击等等。明代军事著作《三十六计》更为典型,几乎每一计策的名称都进入了汉语成语的宝库,例如:瞒天过海、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偷梁换柱、指桑骂槐、上层抽梯、反客为主等。这些成语早已为人们所耳熟能详。 (三)浓缩古代著名战例 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中收录了许多著名的战例,这些战例的名称或采用的主要战法被凝固为四字格式记载下来,久而久之,演变为成语而沿用至今。比如,“围魏救赵”这一成语源自战国时期的桂陵之战。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将军庞涓率兵8万攻打赵国都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领兵8万救赵国。孙膑采用了围攻魏国都城大梁来解救赵国的策略,使魏军不得不撤离邯郸,回救本国,赵国因此而解围。此后,人们就把围攻来犯之敌的后方据点,迫使其撤回兵力的军事策略称作“围魏救赵”。又如,“假途灭虢”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晋国攻虢、虞两国的战争。据《左传·僖五年》记载,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向虞国要求借路,让晋国军队过境攻打虢国,虞国答应了这个要求。结果晋国战胜了虢国之后,在回师途中又把虞国灭了。后来人们就用“假途灭虢”这个成语泛指托借路之名,行灭亡该国之实的计策。再如,源自春秋前期齐鲁长勺之战的“辙乱旗靡”、源自春秋初期楚伐绞之战的“城下之盟”、源自春秋中期晋楚城濮之战的“退避三舍”、源自战国时期齐魏马陵之战的“减灶诱敌”、源自汉初刘邦歼楚垓下之战的“四面楚歌”、源自汉初汉赵井陉之战的“拔旗易帜”、源自东汉末年刘、孙合击曹操赤壁之战的“赤壁鏖兵”、源自东晋时期秦晋淝水之战的“风声鹤唳”等等,都是浓缩古代著名战例的成语。 (四)描述古代军事活动 在汉语军事成语中,有许多源自对古代军事活动的生动描述。比如:描述军队阵势的成语有:白旄黄钺、壁垒森严、风樯阵马、金城汤地、千军万马、投鞭断流、严阵以待等等;描述作战态势的成语有:腹背受敌、首当其冲、四面受敌、背水一战、短兵相接、背城借一、步步为营、长驱直入、摧枯拉朽、按兵不动、弹尽援绝、反戈一击、横扫千军、鸣金收兵等等;描述战乱景观的成语有:狼烟四起、烽火连天、枪林弹雨、兵慌马乱、兵连祸结、穷兵黩武等等;描述军人行动的成语有: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单枪匹马、坚甲利兵、厉兵秣马等等;描述军事技术的成语有:百步穿杨、百发百中、弹无虚发、箭不虚发、运斤成风等等;描述战胜之师的成语有:百战百胜、兵不血刃、得胜回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克敌制胜、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所向无前、追亡逐北、横扫千军、天下无敌、旗开得胜、百战不殆、席卷天下等等;描述战败之师的成语有:不堪一击、败军之将、残兵败将、溃不成军、弃甲曳兵、全军覆没、散兵游勇、损兵折将、一败如水、一败涂地、一触即溃、土崩瓦解、如鸟兽散、望风披靡、落荒而逃等等;描述军人武德的成语有:师出有名、师直为壮、先礼后兵、匕鬯不惊、箪食壶浆、秋毫无犯、马革裹尸、身先士卒、视死如归、誓死不二、威武不屈等等。 【军】 军令如山 孤军奋战 孤军深入 千军万马 全军覆没 异军突起 横扫千军 溃不成军 勇冠三军 【枪】 枪林弹雨 单枪匹马 荷枪实弹 唇枪舌剑 临阵磨枪 【弹】 弹尽粮绝 弹丸之地 枪林弹雨 明珠弹雀 荷枪实弹 【刀】 刀光剑影 刀山火海 牛刀小试 大刀阔斧 心如刀割 【剑】 剑拔弩张 刀光剑影 口蜜腹剑 唇枪舌剑 【车】 前车之鉴 怀水车薪 丢卒保车 螳臂挡车 学富五车 闭门造车 【旗】 旗开得胜 旗鼓相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顺风扯旗 【鼓】 一鼓作气 胶柱鼓瑟 欢欣鼓舞 打退堂鼓 偃旗息鼓 重装旗鼓 【弓】 惊弓之鸟 杯弓蛇影 鸟尽弓藏 左右开弓 【阵】 临阵脱逃 严阵以待 临阵磨枪 冲锋陷阵 【战】 百战百胜 三战三北 速战速决 转战千里 背水一战 决一死战 南征北战 能征惯战 身经百战 浴血奋战

浅谈汉语典故成语的翻译 代写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典故成语的特点和它隐合的比喻意义。同时阐述了它与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由于目的语中存在文化空缺现象,为了使翻译的交际目的成功实现,从跨文化角度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优于异化。关键词:典故成语 文化翻译文化空缺 归化 异化 引言习语足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它包含成语、谚语、歇后语、典故等。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都包含着大量的习语。至今为止,国内外的外语类学刊发表了不少有关英汉习语(idoms)的文章,但就汉语典故成语(idiom with allusion)的英译来说,还没有学者单独地谈论过它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从跨文化的角度来探讨翻译汉语中的典故成语, 归化和异化孰优孰劣的问题。一、典故成语1.定义和特点典故成语是习语中比较特殊的语言群体, 是固定的四字结构,它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趣味横生、意义深远,如“东施效颦” “名落孙山” “叶公好龙” “邯郸学步”等等,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习惯性地把英语习语(idom)和汉语成语联系起来。成语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它与中图文化传统紧密相连, 它是“熟语” 的一种,是习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2.隐含的比喻意义典故成语的定义使我们知道,在使用中我们通常注重的足它的比喻意义,而不是从字面上看出的意思。例如:水落石出(苏轼 后赤壁赋》)字面含义是水落F去,水底的 头就露出来了。在具体使用时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现在, “望洋兴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四面楚歌”现在比喻孤立无援, 四面受敌的处境。要想确切地弄清楚典故成语的这种比喻义,译者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二、文化和翻译1.定义英罔人类文化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 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集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以及其在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虽然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有很大不同,在典故成语英译时有很大困难,但不是说中两方人无法互相沟通,翻译架起了跨文化交际的桥梁。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Nida),对翻译作了如下定义: “Translation consists in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first in"terms of mean ingand secondly in term s of style.”(Eugene A Nida,Charles R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1969)翻译过程不仅涉及两种语言, 而且涉及到两种文化, 它是通过语言机制的转换连接或沟通目的语文化(Target Culture)和源本语文化(Source Culture)的桥梁, 足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交际的媒介。他 时强调“翻译中,意义是最重要的, 形式次之,对应的形式会丢失源文本(the source text)的文化意义,这是源文本的交际特点, 这样会阻碍跨文化交流”(Nida,The Sociolinguistics of InterlingualCommunication,1996)。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为了使人们互相沟通,源文本的意义应该被清楚地传达,翻译主要是释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应是最主要的策略。2.异化、归化所谓异化、归化是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言,前者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i.e.culture oriented)。即“异化”提倡泽文 。1尽量去适 、照顾源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训用字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译文应尽量适应、照顾日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3.文化空缺“语言词汇足最 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训’『L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许多方血存在着不对 现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它的产生是 为每一种语吉都仃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_I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 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两种语言之问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一种语 中的训 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浏,所以 英洋典故成语时必须改变它的结构形式。4.举例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分析典故成语英泽时,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洋方法孰优孰劣。(1)东施效颦(((红楼梦 第3 4章)译文.“Tung Shih imitating Hsi Shih”(Yang)洋文 Zhungzi’S story of the beatutiful Xi—Shi’S uglyneighbour,whose endeavours to imitate the hideous thatpeople ran from her in terror.(David Hawkes)译文.山EJ《红楼梦》,在处理含有文化特色的 故成语时,杨宪益先生采用了异化的洋法,把“东施”译成了“Tung Shih”,一个两方文化中 缺的人物形象,因此这样的泽文对J:曲方读者来说足毫无意义的。 霍克斯采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法, 外 读者看来町是妙不可苦。(2)愚公移山(《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泽文.“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mountains.”(异化)译文 “the determination to win victory and the couragrto surmount every dificulty”(归化)(3)请君入瓮(《A Dictionary of Chinese Idioms inEnglish)),Northern Art Printing Company)译文l"Will you kindly step into the jar?”(异化)译文2“Make a person suffer from his own scheme.”(归化)在例(2)中, 洋文采用l芹化的译法把“愚公” 洋成了“The Foolish Old Man”这样一个贬义的短语,严重误解了成语本身的内涵。例(3)的徉文同样用异化译法无法传达出成语本身所表达的J下确意思。而 例中的译文 都用归化译法翻洋山“愚公移山”和“请君入瓮”这两个成语的比喻意义。使口的语读 理解了原语意义,实现了翻泽的口的。三、结束语翻译的本质目的是沟通,足让译语读者理解懂得原文的意思。这就好比把一个人说的话翻译成哑语,再怎么“说”都没有用, 只有把蜕的话转换或日“归化”成用手势表示的哑语,才能让聋哑人明白。因此,翻译的本质目的决定了翻译典故成语时,归化是更好的方法。但同时, 归化法也并不排斥异化法, 而是两者互为补充。总之,在翻译时, 采取归化占主导,异化从属的方法,使两者相得益彰。参考文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O01.[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3]刘玉杰,钱莲生.汉语成语英译词典[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 999.[4] 其昌.汉英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5]工襦祥.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OO0.[6]许建平[M].“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 翻译,2002, (5).[7] 治奄.人学汉英翻洋教程[M].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8]许 钧. 代美 翻译理论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9]夏征农.辞海[z].北京:中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10]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H]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2]Baker,Mona,In Other Words:Translat/on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3]Hawkes,David,The StOng of the Stone[Z].Penguin Books, 1980.[14]Yang,Xianyi&Gladys,A Dream of Mansions[Z].Bei 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94.[I5]Nida Eugene A.&Taber CharlesR,The Theory817d Prac 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J.BriII,I969.[16]Nida EugeneA.。Language, , 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谈汉语中成语的独特性及成语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成语独特性教学方法语义融合力论文摘要: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短语形式。成语语义形象感鲜明,将“象、言、意”完美融合,将其用于创作,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高作品的层次和人们的审美情趣。成语教学是 语文 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就目前 语文 教学中成语教学部分的教学方式,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1 汉语成语的确定及其范围 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短语,是具有特定内涵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对于它的界定,至今学术界仍众说纷纭,尚无明确定论。主要分歧在于成语和惯用语之间的划定。刘叔新先生认为凭借“表意的双层性”可以区分成语和惯用语,并认为 “穿小鞋”、 “碰一鼻子灰”和“三长两短” 、“七上八下”、“甚嚣尘上”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而目前国内有学者则认为它们属于惯用语范畴,周荐认为,“穿小鞋”等之类常被人们视为惯用语的单位实际上应属于词,而“三长两短”、“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等俗语单位为惯用语。 2 成语是汉语的独特的组成部分 成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是没有成语的。汉语是世界上独有的表意性语言,而成语又是汉语中最璀璨的明珠。它浓缩了历史,融进了文化,经过了千百年的演变而形成丰富。可以说,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都包涵在浩瀚的成语之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的独特性在于: 第一,成语展现了汉语表达巨大而丰富内涵的能力和语义融合能力。短短几个汉字,往往包涵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典故、一个道理、一个哲理,它在历史的演变中自然形成。每一个成语几乎都有它的来历。各朝各代的文化和历史保存在成语之中,这使成语具有各朝各代鲜明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熟知成语典故之人,一读到成语,那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就鲜活生动的再现眼前;对历史不太熟悉之人,也会明白成语中引申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给人的教育启迪,通过成语这种方式,就把它的精神实质流传了下来。 第二,成语用它强烈的情感、价值观和鲜明的形象感向人们传递细腻而准确的信息。成语中有褒有贬,扬善抑恶的价值取向十分明显。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语言很难描绘,但一个普普通通的成语,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准确的表达出来,这是成语特有的魅力。比如“哀声叹气、哀哀欲绝、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觉 栩 栩 如生的描绘出来; “目中无人、昂首向天、昂首阔步”就把一个人的骄傲自大活灵活现的刻画了出来;“三顾茅庐”表达了刘备的求贤若渴;“鞠躬尽瘁”表达了诸葛亮为国操劳的精神。仁、义、礼、智、信等这些具有重要内涵的概念,在成语中都有形象和生动的表述。成语是包罗万象的,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成语准确的表达出来。 3 汉语成语产生的原因 语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明、就没有智慧和创造,就没有一切。成语的产生形成,和汉语的特点有直接关系。古汉 语文 字洗炼、惜墨如金、高度提炼,这是成语产生的原因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欢作诗,习惯用诗歌这种艺术形式言志抒情,而诗歌创作有着很严格的韵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炼,在严格的韵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内涵,因此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如“煮豆燃箕”、“老骥伏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成语,都来源于诗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神传文化。释、道、儒三教交相辉映,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语中都有大量的反映,是成语的主要来源。中华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读书人也称儒生。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语是最多的,体现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语俯拾皆是,数不胜数。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语也很多,如“大彻大悟”、“三生有幸”、“顽石点头”、“天女散花”、“回头是岸”、“明心见性”、“慈悲为怀”、“指点迷津”等成语,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语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静无为”、“鲲鹏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萧”、“上善若水”等等。三教思想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沉淀,大大丰富了成语宝库。 4 对汉语成语教学方法的一点新建议 可以说,成语是汉语的灵魂,是成语赋予了汉语的生命。如果没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成语,汉语又是多么的苍白贫乏。学习汉语必须了解成语。教师在成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读准成语的字音、不写错别字等基础常规教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典故等背景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能提升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汉语成语家族中不少是来源于古代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和古代诗文,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就必须知道成语的来源或典故。尤其是针对单看字义难以理解其含义的成语,背景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记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朝三暮四”,现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成语是比喻反复无常,其意义与“朝秦暮楚”一样。实际上,“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里面记载说有个养猴子的人拿橡子喂猴子,他对猴子说,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了。他又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了。这个成语原来是比喻用诈术欺人。如果不了解此成语的出处,就不能理解它的原来的意义。 其次,使成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配合。教师可以利用写作教学中教恰当的引用成语,让学生感受成语所起到的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两者教学完美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一举两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中国古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是用典大师,他的词作几乎句句用典,既然古代先贤们可以引用典籍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绝世华章,为什么我们不能在写作教学中教学生使用成语来使学生文章添辉加彩呢? 再次,提倡学生大声朗读,增强学生语感,把握词性,强化学生记忆的同时,教师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及时纠正学生误用的成语,培养学生养成自觉留心使用成语、不滥用成语的好的言语交际习惯。

英语语境的研究论文

关于英语情景对话教学初探论文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曾经说过:“教好外语的首要条件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和运用外语。学外语就象学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里面去,并感到得其所哉;这样他最后才能够象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了。”从中可知,学生只有通过实际运用英语才能获得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学好英语。而情景对话的教学,对学生学好英语来说意义重大。

一、对英语情景对话的理解

口语受情景的影响,情景对口语起支配作用。根据不同场合和学习内容,需要组织不同的题材进行情景对话。如教Shopping时,我准备了很好多实物,如学习用品:pen, pencil, eraser, pencil-box, knife,books;吃的东西:bread, eggs, cakes,bananans,apples,oranges等。把它们摆放在讲台桌上,布置得像小卖部一样,让学生知道,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会用英语讲怎样购物,而且这些东西都将低价出售,请同学们准备好人民币,买你所想买的东西。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很高,而且每个人都想有机会买到东西且渴望老师教他们讲。在教会学生怎样买、卖东西后,就让他们扮演角色,尤其对表演售货员的同学进行嘉奖。这节英语课几乎全班同学都参与,他们甚至忘记了是在课堂上,而是在商店里购物,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强烈求知欲中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英语情景对话教学的几个步骤

1.确立话题,创设情景。教师利用本课的相关话题,利用语言介绍,或以音乐情景导入、图片情景导入、模拟活动情景导入、游戏竞赛情景导入等形式导入话题,来介绍对话课内容的背景。这样导入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进行多种训练。在学习句型时,跟学生进行对话演练,先让学生熟悉对话模式,然后让学生小组练习,通过重复、模仿、转换角色等多种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句型。如:“How are you?”“Fine,thank you./I am fine,thank you.”教师先介绍句子的意思及用法,然后创造情境跟学生对话,让学生熟悉该句型的用法,然后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2.重复交流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用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如介绍情境活动,在路上遇见一位朋友,跟他打招呼,一人演一个角色,练习对话。“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Fine,thank you.”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将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相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也培养学生养成多讲英语的良好习惯。

3.展示对话,呈现语言,并点评。(英语教学论文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展示情景,呈现对话内容,让学生听或跟读,教师结合对话情景讲授新的语言点,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跟读,或者说出本单元所学句型。

4.融入情景,反复操练。引导学生进入情景角色中,去掌握语言知识,并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这是一个机械性的操练、模仿、重复、套用句型等的环节。先由教师引导学生读,再分角色读,再进行角色扮演,从而体会不同角色、不同语境的语音、语调以及语言表达习惯,为下一步交际操练奠定基础。

5.拓展情景,演绎对话。老师拓展交际对话情景,努力创造接近生活的轻松的课堂环境,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演绎得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语言的学以致用得以充分体现,且夯实了学生的英语基础。实践证明,英语情景对话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参加交际活动的情景,能使学生在较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知识,很好地锻炼交际对话能力,提高学生英语的交流水平,这无疑是一个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6.在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方面加强口语练习。在教学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各种表现,把侧重点放在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身上,鼓励、引导他们,在一些较容易的对话中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使他们对自己建立信心。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及时纠正学生对话中的错误。在对话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全面关注学生,认真、仔细、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以免他们养成习惯,难以改口。

对话练习是学生提升口语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练习的方式方法,通过不断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养成自主练习的习惯,鼓励他们大胆开口,引导他们进行交流活动,不断提高。

三、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形成与措施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不仅在于教而在于学;英语课成功与否,关键不仅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而更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语言技能。强调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经常性开展有意义的`口语活动,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能力,而对话表演正是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在对话表演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老师只是帮手、导演或组织者,而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指导者与表演者的关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敢于开口,进而能灵活运用语言基本技能。

语音和语调是语言重大要素之一,也是进行对话的条件之一,一个学生不能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连一个句子,或一小段话也听不懂,说不出,当然更谈不上口语能力的培养。语音、重音、语调、语气都是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一切都将通过各种对话得到充分实践。

四、注意事项

1.持之以恒。坚持每堂课进行各种对话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2.学用结合。随着对话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把句型操练、语法学习与口语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彼此相辅相成,学用结合。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基础上扩充词汇量,巩固语法,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实践证明,从各种对话入手,进行口语训练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它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听说能力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各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发展,学习的潜力进一步得到发展,学生在锻炼了说英语的同时,听、读、写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独立运用英语的能力大大地增强。这样,由于口语训练促进了英语学习进入良性循环之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和班级的实际特点,灵活安排,熟练驾驭,创设优美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情”和“境”的教学中得以强化,使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意义的活动。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下中英语篇差异论文

语言能够帮助人们交流,但是,语言并非是简单的词组堆砌组合,除了自身所能直接传达的意义之外,语言的功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它存在的环境。所以,要学习另一种语言,不仅需要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还要意识到不同背景的文化对于语言交流的影响。

1.高低语境文化理论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于1976年在其著作《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出了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他从交际和文化的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思维和语言表达方式,通过对人际交流、人际联系、人际空间距离、时间意识等文化变量的测量,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大致分为两大模式:以日本、中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高语境文化,和以瑞士、美国等国家文化为代表的低语境文化。也就是说,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接收者需要充分理解信息发出者所处的环境,包括场景、氛围、肢体语言等,交流过程中语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低语境文化中的交际者对语境的依赖较小,环境因素和交流尽量分离,语言的作用凸显无遗。吴为善、严慧仙(2009)这样总结道:高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的传达更多地依靠语境和读者的意会,作者不需要把什么都说出来,把什么都说的很清楚”。在低语境交际文化中,“意义主要由语码来负载,作者自然要求承担较多的责任,把该说的意思说明白,开门见山,一以贯之。”[2]本文将以高低语境文化理论为框架,阐明高低语境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上的体现。

2.高低语境下中英语篇的差异

在语境文化不同的视角下,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中美两国作为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的代表,其语篇必然也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衔接和连贯手段上的差异是汉英语篇的.主要差异之一。中国作为高语境文化的国家,汉语较多地依赖隐性的衔接方式,注重意义的连贯,即“意合”;而较低语境下的英语则既重视意义上的连贯,也重视语法形式,就是所说的“形合”。如:

(1)中国队打败美国队

(2)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3)TheChineseteamhasbeatentheAmericanbyagreatmargin.从所表达的意义上来说,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就句1和句2来说,二者表面结构一致,所用动词的本意完全相反,句1是“打败”,句2是“大胜”,意义却完全一致,这是因为中国人在理解这两句的意义时并不是依靠句法结构的,而是根据自然语序通过主观分析将句1中的“败”理解为“使……败”,而在理解句2则不理解为“使……胜”,而是理解为“战胜……”。运用高低语境理论来说,汉语运用的更多是内隐含蓄的暗码信息,信息接收者,即读者,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到底是中国队获胜还是美国队获胜。而在句3中,无论是用动词beat,defeat,或者是win都有严格的语法形式,读者只要通过语态和时态就可以判断出哪一队获胜,无需再借助语境或是其他信息。也就是说,在低语境文化中,语言交流更多的是依赖语言本身,语境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3.结语

高低语境文化理论拓展了跨文化研究的视野,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语篇上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可以通过文化和语境等因素来解释。由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在学习时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相匹配的真实语境,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发生负迁移,从而产生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

语言学的语义研究论文

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用语言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

[摘要]EQS是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应用软件之一,它能同时分析多变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非正态分布和缺失值,具有多重拟合指标。近年来,EQS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应用较少。文章简要归纳了国内外应用语言学中运用EQS的情况,并介绍了EQS的基本操作原理及建模步骤,此外,运用EQS对中学生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相关性这一实例进行了建模研究,以期为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结构方程模型;EQS;应用语言学;学习策略

引言

结构方程模型(SEM,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是综合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路径分析(PathAnalysis)来探索研究变数和因子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模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变量的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来同时分析多种变量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即利用各潜在的观测因子来探讨因果关系的隐含结构,而传统的线性回归分析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以及回避了因共线性而导致出现单项指标与总体出现负相关等无法解释的数据分析结果。结构方程模型最初起源于心理学,后被广泛应用到其他研究领域,例如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分析、应用语言学等。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SEM软件有AMOS、LISREL、EzPATH、EQS等。

一、EQS综述

EQS(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oftware)是1986年由Peter M。Bentler开发的一种统计软件。其基本思路为:基于专业理论知识,构建一个关于一组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假设理论模型。自变量数值通过测量所得,并形成一个自变量协方差矩阵,即样本矩阵。EQS对样本矩阵与假设理论矩阵进行拟合度的检测,若能较好地满足拟合度标准,则说明此假设模型成立;否则,就需要对该假设理论模型反复调整修正以提高拟合度,直至获得较理想的模型为止;若拟合度仍然未达到理想状态,则该否定此假设理论模型。

国外将EQS应用于语言学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者个体因素研究以及语言测试研究等,前者如Sasaki和Noels分别探讨了二语水平、外语学能及智力间的关系和学习者目标与教师交际能力问的相关性:后者主要有Purpura测试了西班牙语测试因素结构,Stevens探寻了认知及元认知策略与二语测试的关系。此外,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有Lee研究了英语写作的有利及不利因素;Gorsuch还将EQS应用在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中。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侧重于语言测试。刘宝权、郭晓群较为系统地介绍了EQS在语言评估中的应用。邹申、孙海洋等利用EQS分别对TEM8人文知识部分和职前中学英语教师口语考试进行构念效度验证。彭康洲、李清华应用项目反应理论借助EQS分析2007年TEM4听力理解项目的质量。侯艳萍借助EQS探讨了可能对TEM4阅读理解任务难度产生影响的阅读任务特征变量,其中包括变量的种类、数量、它们的内部因子构念和测量属性以及各个因子贡献率大小。

纵观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研究者多使用LISREL和AMOS,EQS还未全面吸引国内应用语言学研究者的视线。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相对于前两种传统软件而言,EQS灵活性更高,允许自变量有测量误差,变量间可存在协方差;对原始数据可进行直接加工;此外还可分析非多元正态分布,它能更准确地处理更大容量模型,这将为研究者带来更大的便捷。

二、EQS基本概念

包含有两类变量,两种模型和两种路径。两类变量指潜在变量(Latent Variable)和观测变量(Observed Variable)前者为不可直接测量的非观测变量(Unobserved Variable),又称因子,它通常通过多个外显或可观测指标间接推算;后者是通过测量、观测可直接获得的原始数据,又称指标。在EQS路径图中圆形表示潜在变量或因子,长方形表示观测变量或指标。

两种模型即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测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指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间的关系模型,即指标和因子间的关系模型。结构模型(Structural Model)指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不是所有的实际应用中都同时存在两种模型,例如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可能只出现包含观测变量和潜在变量的测量模型。

两种路径为自变量(Independent Variable)和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之间的路径,以及因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路径。在EQS描绘的路径图中,单向箭头表示一个变量直接影响另一个变量,如潜在变量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因子负荷,直接指向指标的单向箭头表示潜在变量的误差;双向弧形箭头表示两个变量可能相关;潜在自变量不应有箭头指向,所有指向潜在因变量的箭头来自潜在自变量或其他潜在因变量。

三、EQS的建模步骤

根据Bollen和Long的研究,结构方程建模具有五个步骤:(1)模型构建(Model Specification)、(2)模型识别(ModelIdentification)、(3)模型估算(Model Estimation)、(4)模型拟合(Testing Model Fit)、(5)模型重构(Model Re-Specification)。

1.模型构建

在该步骤,研究者要在已有的理论和专业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模型,通过EQS模型图和方程来表达该模型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变量对模型的路径参数进行模型估算,查看并评估各因子、潜在变量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数据检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 2.模型识别

Kunnan认为在模型识别阶段会时会出现三种情况:(1)模型不可识别(Under-identified),即不能从协方差矩阵中估算出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情况;(2)模型正好识别(Just-identified),可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3)模型超识别(Over-identified),可有不止一种方法估算出所有参数的情况。因参数估算计值不稳定,模型识别不足的情况不能信赖。只有增加制约参数,才可达到正好识别或超识别这两种可以接受的模型。

3.模型估计

根据自变量的方差协方差模型估算所有参数的估计值,使模型再生矩阵与样本协方差矩阵间的差异渐进最吻合状态。目前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是最大似然法,要求数据等距且多变量正态分布。EQS系统有个强韧选项(Robust Option)生成Satorra-Benfle卡方值,可获得一个比其他统计量更接近的分布。即使分布假设不能满足,出现非多元正态分布,强韧标准误在大样本中也可接受。EQS为所有变量、因子及变量因子间的误差设定了标准,从而固定了参数,获得新的估算值。

4.模型拟合

模型拟合是检测假设模型矩阵与样本矩阵在多大程度上的拟合,即检测模型的拟合度。因其中一个重要统计指标卡方值较敏感,容易受到样本大小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得考虑样本数据大小对模型拟合度所产生的影响。根据以往的研究经验,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如表1。

5.模型重构

若模型拟合度与各标准量范围差异较大或个别指标不理想,则该模型构建有误,需重构。重构时需检验两组估计值:第一组为具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将没有显著意义的参数估计值设为0,但需在足够的专业理论基础上才可进行。第二组为残余值矩阵,若个别变量残余值较大,如大于或等于,则该变量未设定好;若较多变量残余值都较大,则该模型整体构建有误。在此过程中EQS系统的LM-检验和W-检验功能可对模型重构提供进一步的帮助信息。但每个参数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密切,任何一处的改动都可能对总体模型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每个参数的调整都需重新估算,得出新的模型拟合指数,直至获得最终的理想模型为止。

四、EQS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应用实例

笔者曾运用EQS研究了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下文将予以展示。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中学109名高二被试者进行测试。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Oxford设计的《英语学习策略量表》,它由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社会策略等6个要素50个项目组成;第二部分是Horwitz设计的《语言学习观念调查表》,包含外语学能、语言学习难度、语言学习性质、学习与交际策略、动机观念等5个要素34个项目;第三部分是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和Jerusalem设计的《自我效能量表》,包含1个要素10个项目。

收集了调查数据后,我们运用EQS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打开EQS界面,新建一个原始数据库文件,设定应变量名称及数目,输入原始数据。三个量表所测量的12个要素为自变量,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学习效能不可直接测量,需通过各量表12个要素间接测量,则为潜在变量。其次,对EQS作包括描述性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误差分析在内的描述性统计,以观察样本整体情况。然后对EQS作验证性统计,即因子模型统计分析。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构建初始模型如图1。

EQS运行后所得各拟合指数结果见表2。

按理想模型拟合度的参照标准,该模型并未达到可接受的理想模型程度。根据二语习得中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及自我效能的有关理论和最大标准化残差(Largest Standardized Residuals)所提供的修正指数(参见表3),通过设定自由参数和在模型的多组误差间增添多条双向箭头的路径以建立相应误差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反复修正之后得到较理想的模型(如图2)。修正模型拟合效果指标如表4,该模型拟合度较高,可接受。

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各自的路径强度却有所区别。相对于自我效能而言,学习观念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更大(>)。学习策略、观念及效能的各个因素相互之间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既要在整体上注意对学习策略的选择、加强对学习观念的引导,注重对自我效能的提高,又要对具体的学习策略如补偿策略、记忆策略、认知策略以及语言难度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充分的认知,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习者的英语学习。

五、结语

本文介绍了EQS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原理及步骤,并通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观念及自我效能间相关性的模型构建、拟合、重构、修正等过程,最终创建出满足各项指标的修正模型。结果发现学习策略、学习观念和自我效能之间高度相关,但相关强度有差异。学习者较多使用补偿、认知、记忆策略,较少使用社会策略。观念的学能和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较大。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中,EQS更易操作,灵活性更高,能更准确地处理大容量多维度变量模型,尤其在处理非正态分布和有缺失值数据中效果良好,且允许变量测量误差和协方差的存在。EQS评估模型拟合指标的多重性可以为应用语言学中多因素间多维量化提供更准确、科学、直观的信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综述

【摘要】1960年开始,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和语言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语言学除了涉及语言教学外,还涉及结合语言和心理学、自然和社会等学科。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我国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方式较为生疏,与量化研究相比要落后。因此,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应用语言学,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发展

在应用语言学中,量化与质化问的差别在于它们主、客观的不同,以及文字和数字的不同等。这种差异间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知识本质和本质问理解与信念的不同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占据着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地位。随着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质化研究方式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例如:日记和传记研究、访谈和课堂互动分析等。新世纪的到来使应用语言学研究偏向量与质方式的融合和巩固。

一、应用语言学

19世纪初,语言理论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研究开始分化。19世纪叶末,.博杜恩·德·库尔德内提出了应用语言学这个概念,但没有得到广泛的注意。20世纪以后,语言科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应用范围空前扩大,语言应用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方面的研究明确地区分开来,应用语言学这个名词开始广泛运用,并促成了应用语言学和理论语言学的分化。

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将语言学的知识在其它学科领域问题解决中得以应用。换句话来说,就是跨学科实现问题的解决。

从狭义的角度来分析,应用语言学主要是专门的语言教学,尤其是外语和第二语言的教学。其应用的知识有:语言理论与描述、相关语言学科,以及相关语言教学学科。主要涉及语言的模式,描绘语音和语法、语义和语用,及词汇等,在语言学边缘的学科,以及一些不是语言学,但与语言学教育学紧密联系的学科。

二、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遇到的问题

时代的发展必然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有着不断扩大与变换的影响。由于应用语言学具有跨科学性和实验性,以及开放性,因此,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所遇到的问题更具挑战性。

其一,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由于相关学科知识的缺乏,使语言学质化研究受到严重的阻碍。例如:很多从事英汉语言教学的工作者和教师,常常因为自己对英、汉知识的缺乏,而放弃该领域的发展,因而影响到语言学科的发展。标准语的建立和规范化,文字的创制和改革。建立通用于各方言区的标准语是很重要的。应用语言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好这种标准语的基础方言和标准音。为无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时,基础方言和标准音更是重要的依据。文字改革包括文字系统(字母表、正词法和标点符号)的部分改进和彻底更换。标准语的建立只是语言规范化的开始。为了确定语音、语法、词汇规范,需要编出相应的正音词典、规范语法和各种类型的词典。

其二,应用语言学作为新的学科,它在理论基础上还不够完善,使质化研究的任务更为艰巨。尽管我国许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质化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但是应用语言学是否加大理论范式的建构,任然需要以多学科做后盾的理论研究。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新义不断涌现。及时、准确地把这些新词新义固定在词典中,指导人们如何运用,这是辞书对语言规范化最有效的影响。

三、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及重点方向

1、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

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方式中,主要有:语篇分析和个人叙述、人种志和专题陈述,以及互动分析等。其中,语篇分析和个种志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

其一,语篇分析。语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真实口语语篇进行考察的一种研究,始于社会学,例如:在第二语言习得和口语测试,及技巧等教学方面研究中都有展现。语篇分析者是种处于兴趣的社交行为,而语言学者是以研究语言本身为重点的行为。语篇分析者认为语言是与语用结合的系统,它将语法和词汇等都作为可操纵的资源。总的来说,其语篇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在交际中有秩序、有组织的交谈,确保社交行为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视为站在交际者的角度,将社交行为进行发现和描述。突出内在机制。一般来说,语篇分析主要是利用语篇样本中的示例,描述和追踪交际的优势、分析和理解,已达成共识。其质化思想:交际中的秩序与以往的主导观点和研究的方向与目的完全相反;交际的过程真实语料誉写和分析不可缺少;分析的方式必须有实证资料的理论。

在以往应用语言质化语篇分析发展的最初阶段,只能通过录音的方式记录下口语语言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语语言资料开始有图片和视频,以及非语言式的交际资料。根据语篇分析研究表明,语言学界开始对非语言线索的详细记录产生了争执。尤其是技术的发展与语篇分析的结合,技术的不断影响着语篇分析研究。

其二,人种志。人种志主要是对某文化群体的行为和语言,以及互动等进行的深度研究,属于人类学,并与自然学紧密联系,例如:深入发现人们的实际所做与应该做之间存在的矛盾等。在研究前详细描绘了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必须与群体保持一定的认知距离,为了更准确的获取客观性。同时研究者必须反思自身所存在不同假想,以保持客观研究的态度。在自然背景下对群体的形体和表述进行研究,并深入群体,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研究的资料进行采集、实验。其研究资料来源于非结构式的访谈。涉及的研究规模较小,数据分析通常涉及研究人员研究对象本身各自的行为意义的理解和解释。

2、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的重点方向在于对教学方式与教师认知的研究。前者教师对交际教学观念和方法层见叠出,但结果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在听、说、读、写等教学方面研究中质化的应用也很普遍。在写作上,进行访谈和记录、日志和观察等采集的方式。听力上,以听力策略和技巧为主,融合了量与质。例如:Markee通过小组方式巧妙进行了非任务交谈,并且顺利进行任务与非任务交谈之间的变换。后者,由于教师是思考和积极的决策者,教学主要建立在实际导向和背景等不同思想和知识上的研究。

其认知研究内容一般为:教师认知和教育、认知和课堂教学,以及认知和语言学习等。虽然研究方式,出现了问卷为主的量化研究,但是绝大多教师认知都是利用质化研究。在教师认知研究中,量化和质化间主要出现争议的问题,量化研究多依靠问卷的方式来认知,并没通过实际考察因此受到批评。而质化研究利用回忆解说和启发式回顾、书面形式,以及课堂观察和访谈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为抓住到隐形的认知过程,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总而言之,在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中,我国在提倡科学超越经验研究的同时,还要重视实证主义存在的缺陷,将质化研究进行规范,避免出现对学术范式的影响。虽然应用语言学质化研究在我国地位并不牢固,但是,在国外的研究中,已经占有牢固的地位。因此,就针对我国外语的语言质化研究来说,在掌握实践和质化方式的前提下,对混合方式的思考和时间应用,将对我国应用语言质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 英语 文化 学习的不断深入,随着英语重要地位的不断确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工作也越来越深入。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 范文 参考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1 浅探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幽默是指在人类交际的过程中,能够引人发笑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其内容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例幽默话语、幽默动作、幽默音乐等等。因为人们的交际活动多依赖于语言,所以幽默也多来源于话语当中。 一、英语语言学中的幽默话语 在繁忙的生活中,幽默是一剂强力润滑剂。幽默话语是借助于语言手段来表述幽默的。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特定的情境下,以轻松诙谐的语调,机智、风趣、戏谑的话语风格,通过讽刺、夸张、映射、双关等手法,来表达话语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受话者不知不觉地接受,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和境界。幽默话语往往带有一些意味深长的色彩,对揭露生活中的丑恶或不公平现象,还可以起到发人深省的作用。而对于受话者来说,要把话语和当时具体的语境线索结合起来,利用自己既有的语言知识和社会认知,去发现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和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才能真正的理解幽默,并从中获得愉悦。 例如,“Mr Zhou have a sharp tongue,look out,it doesn’t cut your throat.”这句话看起来是像是在说舌头,但是,我们把这句话放到语境中,就可以想到,这里的“a sharp tongue”并不是什么锋利的舌头,而是牙尖嘴利、毒舌的意思,是发话者幽默、含蓄、间接的表达方式。 二、幽默话语与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胡范畴认为,所谓幽默话语是语言的各要素通过变异和创造而出来的。而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则认为,幽默话语的作用是为了确保交际活动顺利进行。Grice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交际的双方(发话者和受话者)还要遵守一些先决条件和原则,例如使用双方都能熟练运用的语言、交谈内容是双方都熟悉的话题,还有最重要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CP)。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即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在合作原则下,要求发话者和受话者者要端正态度,在谈话中做到“一唱一和”,避免造成“鸡同鸭讲”“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况。 (二)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关系 如果说要遵循“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的合作原则是一位西装革履、步态稳健的中年人,那么幽默话语就是一位穿着休闲时尚、语态随意轻松的新新人类。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的结合,就是传统沉稳美与时尚活力没的结合,在这种结合中,传统的合作原则难免要接受新的挑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以下,本文以数量准则和质量准则为例,对合作原则与幽默话语进行举例分析。 (1)幽默话语与数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交谈的内容要包含适当的信息量。但是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我们常常需要打破这一数量原则,来起到幽默话语的喜剧效果。例如: Jack:I saw Mr Green having lunch with a woma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Eason:Oh my god!Is she beautiful? Jack:Yes,she is not only beautiful,but also young. Eason:Dose Mrs Green know about it? Jack:Of was the young and beautiful woman. 在这段对话中,Eason理解的和Mr Green共进午餐的年轻貌美的女人应该是除了Mrs Green以外的其他女人,同时也不是Mr Green家里的其他女性亲戚。而Jack如果不想引起误会的话,应该直接说他前天看到Mr Green和Mrs Green共进午餐,但是为了引起Eason的好奇心,促使他进一步追问,就在第一句话中只说看到Mr Green与一位女性共进午餐,这虽然是违反了数量准则的,但也就此产生体现了幽默话语的有趣、逗乐原则。而Eason心理期待与实际情况之间的落差导致其认知的突然重构,给交谈双方带来乐趣,达到愉悦和反讽的效果。 (2)幽默话语与质量准则 合作原则之质量准则要求说话者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无稽之谈,但是在幽默话语中,说话者经常会采用诸如反语、夸张的休息手法。这样虽然会打破“质量准则”,但是带来的幽默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在上世纪90年代即被引入中国并风靡十几年的美国NBC情景剧《老友记》中就存在很多这样的例子。例如: Phoebe:You do not want to wine the lottery? Rose:Uh surely I do,and I want to be the king of my own country. 通过思考并分析这段对话,我们得出Phoebe问Rose,你是否对有意买彩票,有没有兴趣去试一下自己的运气,通过片中的特点情景和人物关系,我们可以看出Rose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她没有直接了当的说“没兴趣”,而是采用了幽默话语说“想啊,我当然想,我还想当国家元首呢。”因为一个平民是几乎没有可能成为国家元首的,所以Rose的话语是违背了质量准则的。但是,这种“有意违背”和“夸大其词”正是这段对话的笑点所在。 三、幽默话语与指称语 指称语(indexicals)就是具有指称功能的语言结构形式,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发话人与受话人,在共同的知识环境、语言环境下,可以彼此理解的,映射出话语的,潜在的指称义和指称关系。当指称语所指示的信息不明确或者出现谬误,发话人的意思就是变得令人费解,幽默话语很可能就此产生。同时,指称语还受到人文背景、社会文化、交际距离、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指称语可以分为人称指称语、时间指称语、地点指称语等等,其中以人称指称语最为常见。我本文就以人称指称语为例,幽默话语和指称语之间的关系。 人称指称语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是对话参与者角色关系的客观体现。第一人称是发话人、第二人称是受话人、第三人称是话语谈及的对象。在话语中,如果这种规则被打破,就会出现人称指称语不相对应的现象,可能会起到幽默效果。例如: Jim was down the local pub with his mate Mark. Jim:Do you know,Mark,I never kissed my wife before we were about you?” Mark:I don’t know,What was her maiden name?” 这段对话是Jim与Mark之间的酒后之言。Jim的提问,真正的意思是“Have you ever kissed your wife before you were married?” 在指称语中,第二人称是针对受话人而言的,谈及的是隐私或伤痛,所以受话人Mark就采用了幽默话语来回避问题,轻描淡写地将这一问题带过去了,其机智幽默值得我们参照和学习。 四、关联理论与幽默话语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受话者会故意曲解发话者的意图,到处与发话者截然相反的信息,产生意外的幽默效果。例如: Teacher:Tom,there were three peaches,ate one,how many would you have? Tom:Three,tow outside and one inside. Tom作为孩子,其对事物的思考方式不同于成人,因为无法认清老师出题的意图,而给出出人意料的答案,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结语: 从上述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语境中,人们会对对话意义、指称语、 语言意义等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者错位。幽默话语具有深层次的、含蓄的、深沉的、巧妙的作用,避免交际中的尴尬或难堪,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可以起到愉悦交流、点缀生活的作用。 关于英语语言学论文范文参考篇2 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21 世纪 教育 的基点是终身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的专业界限面向真实复杂任务的学习。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认为英语语言学这门课更加的枯燥,无味和吃力。英语语言学课程涉及面广、内容多、概念多、理论多,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同时英语语言学课时少,而语言学的发展引起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暴露出和教学时数有限之间日益严重的矛盾。因而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过程,必须用一种更好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和老师尽快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倡导以“学”为中心的理念。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引入到英语语言学教学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 在 学习 方法 上建构主义提倡的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在学习环境上要求是开放的、充满意义解释和建构性的,理想的学习环境主要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意味着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要把为学生创设建构意义的情境问题看作是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的录像、录音、参与 社会实践 、向学生提供网络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等等,凡是有助于学习者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境,都属于情境创设的范畴。”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协商的意思。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地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推进学习进程。在会话的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 ,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 建构主义环境下对英语语言学教学启示 强调以学为中心的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师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知识的管理者,是学生的学术顾问。因此,教师要从前台退到幕后,从“演员”转变为“导演”。在建构主义的语言学教学中,学习环境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来说,英语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应该激发教学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注重教学环境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重心便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这里的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场所。学习环境的设计应围绕支持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学习来创设支持条件。它主要包括基于问题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真实情境的设计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例如,在讲授语言的任意性时,不少学生对于语言中音和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一属性存在疑惑,原因是在语言中的确存在一些音和义有一定联系的语言现象,如拟声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在深入讲解之前,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让他们课前收集英语中的拟声词,并让其与汉语中对应的拟声词相比较,然后以 报告 的形式在课上做出来,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监督、组织的作用,在学生做完报告后,教师做出归纳 总结 。 教学任务的适合性和针对性 语言教学中任务的设置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任务太困难或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选择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时,应适当减少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所选课堂教学内容如下:语言、语言学、语音学、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二语习得、语言与文化。明确学习任务,选择训练方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进行练习。教师应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积极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应及时地对正确回答问题,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进行表扬。如:Well done!Very good!Good job! Excel lent!这些词语看似简单,却能给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同时,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多指导,少批评少责备。 3 建构主义的教学评价 建构主义评价观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诊断性和 反思 性是建构主义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学习者必须从事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以诊断和判断他们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设置的目标。其次,建构主义评价观认为评价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心理建构过程,评价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因此,建构主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再次,建构主义认为,评价是学习者活动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而不是教学后的评价,它是一个持续性和实时性的镶嵌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强调过程性评价,倡导“质性”的方法。所谓过程性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可见,建构主义评价观提倡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4 结束语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 教学方法 。这些方面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莉.社会建构主义与外语教学[J].外语论坛, 2003(1). [2]胡壮麟.对中国英语教育的若干思考[J].外语研究, 2002(3). [3]盛群力、__强.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