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鼓泡塔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鼓泡塔论文参考文献

鼓泡塔是气相成气泡状的一类气液传质设备或反应设备。

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整理的浅谈西方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西方经济学是高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学好这门课程对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结合亲身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思考

一、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作为高校财经类、管理类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进入大学学习接触的最早的专业基础课,它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跟高中课程比较,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一大转折点,其理论性强,专业程度高,面对从未接触过的经济理论和大量的经济模型的大学新生,学生们普遍都产生了畏惧心理,都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广大教师的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由于西方经济学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形成的,比如,序数效用论者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来考察消费者行为就给出了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定等,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借助抽象的数学模型来解析经济现象,应用数学分析工具来经济学论题是很常用的方法。西方经济学在消费者行为、生产理论、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就业失业、货币供给、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理论为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鉴于西方经济学特殊的课程特点,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求学生端正自己的态度,转换自己的角色,从高中的灌输式教学转换为自我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探索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特点

笔者长期以来一直从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且担任过四年班主任,经过与学生接触,发现我院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普遍有以下特点:

1.数学基础薄弱。贵州民族大学商学院学生普遍具有数学基础薄弱的特点。由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相结合、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我院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该课程一般是大一下学期开设,其他专业是大二上学期开始开设。而学生大一的时候仅仅学了高等数学,概率和统计还没接触,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学生普遍不愿进行定性分析,一看到需要相关的数学知识,从心理上就产生了畏惧。

2.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我院学生对老师授课课程中关于经济学家的逸闻趣事很感兴趣,而一旦讲到图形、表格、函数公式推导等内容时则表现得较迷茫。经济学分析中的实证分析方法需要用到数学思想,理性成分相对较多。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大多处于被动状态。根据笔者教学实践经验来看,笔者在第一次课的时候会提出学习三步骤的要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习题。但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很多学生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在学习上非常被动,没有预习的同学上课大多都听不懂,由于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其理论连贯性很强,最终会产生恶性循环,一学期下来都听不懂;有些即使暂时听懂,但是没有真正理解,过后不久就会忘记;有些看着懂,但是自己不去做题,不去琢磨,就会出现“眼高手底”的现象。

三、提高教学效果的思考

针对以上我院学生特的特点,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定位要清晰,目标要明确。进入课程学习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西方经济学要达到的目标是结合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即社会需要什么人才,要求有什么知识结构能力。首先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对理论体系把握清楚,重点掌握,西方经济学成为很多学校考研的必考科目,因此要求学生学完后能达到考硕士研究生没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做到课前预习,课中跟老师思路走,课后复习思考三步骤。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一节课就应该给学生充分讲解什么是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微观经济学,该门课程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从思想上端正自己的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通过第一次课后,基本上都能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重要性,也表示要学好这么课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下足够的功夫,有信心学好西方经济学。

2.掌握方法,事半功倍。笔者多年来讲授西方经济学,与学生接触较多,学生普遍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性强,图表模型多,学习起来抽象,枯燥乏味。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要掌握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授课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多利用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重点内容老师讲解,学生讨论消化的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多结合身边新颖的、生活化的案例来阐述经济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学生的潜力。如“蛛网模型”可以利用农民生产的实例加以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PPT展示以外,还要给学生进行视频教学,给学生介绍主流经济学网站,多了解掌握经济热点问题,让他们主动进行浏览学习,拓宽视野,提升学习兴趣。我院学生与经济学大师正面接触的机会不多,除了学校邀请专家讲学作报告以外,要利用网络自己主动接触获取相关信息,就要在上课的时候由教师适当地引导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讲书上的内容。

再次,西方经济学的很多知识点具有相类似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以便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由于我校是二本,学生的基础比国内某些一流院校学生要稍微差些,尤其是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在理解问题的时候反应稍微慢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点耐心,能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尤其是某些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如无差异曲线和等产量曲线为什么都是向右下方倾斜且都是凸向原点,收入预算线与等成本线等,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最后,要求学生课后多做习题,巩固学习效果。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强,各知识点衔接紧密,且有较多的图表,需要一定地数学基础,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部分要多复习,能很好的将数学知识利用到经济学上来,用数学理论解决经济问题,如一阶倒数与边际分析方法。因此必须要求学生除了课堂认真听讲外,在课后要多做习题,教师每讲完一章要多布置习题,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另外考试方式的转变也很重要。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从笔者教学实践来看,我院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在平时上课不重视,专等老师期末划重点,然后把老师的重点一抄一背,保准能通过,这也成了学生们的考试法宝。因此要打破学生的这种依赖心理,要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首先教师在上课第一节课就要明确告诉学生期末绝不会划重点,重点就在平时上课内容中;其次考试题目多样化,除了常规习题外,还要有开放式的论述分析题,让学生利用经济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来督促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临时抱佛脚”的`突击学习法。

四、总结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强、抽象、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给予重视,端正态度,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掌握教学方法,因人施教;学生要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和学生相结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2).

[2] 陆辉.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的三点体会[J].科教文汇,2008,(1).

[3] 王彬,郑兴无.行业院校管理类专业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1,(3).

[4] 张岩.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一、经济学案例的选编

1.经济学案例要贴近生活。

许多教材在讲替代关系时常以茶叶和咖啡为例,这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没错,但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生活习性差异较大,有些地方,如广东,喝茶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咖啡根本无法代替,尤其是那些喜喝功夫茶的人更是如此。类似的例子还有大炮和黄油。该案例虽能反映稀缺资源配置的原理,但黄油离中国学生似乎有点远,而且对于普通消费者,二者既非替代也不互补。这就说明,经济学案例的选择,应该尽量从生活实际出发。

2.案例要与理论紧密结合。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经济问题。说到底,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助教学方法,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因此,选编的案例必须反映经济学原理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经济学原理的有关特征。

3.经济学案例来源要多样化。

经济学案例来源首先应该是丰富多彩的经济现实生活,尤其是热点经问题。因为这类案例能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现实生活,极大地培养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用鲜活的经济生活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使他们关注经济生活,甚至让他们养成了定时收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观察,并且关心国家的经济生活的时候,我们可以说,我们的经济学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二、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

1.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就是要在老师的主导下,利用鲜活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案例教学中,教师或在课堂当堂呈现案例,或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自己的观点。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示自己的观点。教师则由前台转向幕后,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讨论、交流,发现问题和分歧,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如果学生自己不能解决,则应选择适当时机给予解答。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除了应该把握讨论节奏,控制教学进度外,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开动脑筋,尤其应鼓励学生勇于独立思考,形成独特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能力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2.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展示这些理论,案例教学则是要通过生动可感的实例来图解,或补充说明这些理论。很明显,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是主次关系,案例教学应服务于理论教学。这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学具有独特的科学性与严谨性,理论教学中严格的理论推导过程是训练学生经济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训练过程中,学会了对经济现象的数学描述和严格的逻辑推演,掌握了一系列经济范式并试图用这些范式去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世界,形成了对现实经济世界独特的分析、判断、归纳和预测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是案例分析的基础。显而易见,没有概念和理论的讲解,仅仅从案例中得到结论,难以让学生建立起全面的理论结构,学生获得的必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知识点。因此,充分地讲解基本理论是学生学好经济学的基础。经济学不能像MBA教学那样可以以案例为主。相反,在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只能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

3.案例要服务课堂教学的需要。

尽管借助生动的案例,可以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案例教学不能因此替代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对案例的运用要紧扣课堂教学的需要,而不仅仅是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哗众取宠的工具。在课堂中,对案例的运用,一定要把握好度。为此,教师一定要做到:首先,要明确案例在课堂讲授中作用。案例在课堂理论讲授中可以是对理论的注解和延伸,可以是对理论的具体应用,也可以是为了拓展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只有当教师明了案例的作用,对案例的运用才能恰到好处。其次,引用案例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社会阅历来控制案例的难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案例,最好要向学生交代案例的背景,同时案例的引用要尽量完整精简,既不能根据个人好恶随意取舍,更不能断章取义。最后,为使案例较好地发挥作用,案例应该有鲜明的主题,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房产税改革方案的提出以及沪渝两市的试点情况,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必将迎来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工商管理对规范房地产经济发展,平衡行业内部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工商管理的特点进行了简单分析,针对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了剖析,探究了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的促进作用,以期对相关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工商管理;房地产经济;内在联系;促进作用

房地产经济发展的好坏和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关联,其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体现,也是市场环境的外在表征。工商管理是对各行各业的监督约束,通过明文规定对行业内的各种行为进行检查和规范。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通过工商管理加强其行业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对维持房地产经济持续发展和保证市场秩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工商管理特点分析

工商管理从其性质上看属于政府职能部门,但是,其和常规的职能部门又存在一定差别。工商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对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管理,以此确保各行各业经济发展科学合理。通过工商管理的定义不难看出,其只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并不具备直接干预经济活动的权力。因此,可以说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市场经济只有在工商管理的范围内才能确保良性健康的发展,一旦超出工商管理的范围,就可能导致一些违背市场规律、法律法规的行为出现,最终对市场经济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从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对于不同经济体或是不同的行业,工商管理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手段展开相关工作。但是,在这高度的灵活性当中,又有一部分维护不变的核心内容,比如我国经济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只有以我国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不变的核心,以此构建灵活多用的工商管理工作模式,才能取得最好的工作效果。工商管理从范围上看是很大的,其不仅涵盖了各行各业,在管理形式上也可以分为有形监管和无形监管两种。有形监管就是工商部门通过既定的准则、确定的流程等展开相关工作。而无形的监管主要是凭借市场准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易等对各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管,以此实现市场经济平稳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的内在联系

(一)房地产经济是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

在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下,房地产经济也表现出了强力的增长。尤其是在我国经济水平整体提高之后,普通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长,直接刺激我国房地产行业大幅进步。但是,在房地产行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也表现出了不少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规模迅速扩大之后,对应的监管制度和措施缺少,导致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一些乱象。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经济对工商管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工商管理工作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二)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可以实现互补互助

房地产经济想要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离不开工商管理的监管约束。同理,工商管理工作的进步发展也离不开房地产经济的支撑。房地产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通过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可以对其他行业的发展情况作出基本预测。而工商管理是保证市场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即工商管理工作不断发展进步,就可以促进房地产经济进步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发展进步又可以反向推动工商管理进步。所以说,房地产经济和工商管理具有互补互助的作用,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三)工商管理为房地产经济发展助力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有许多关联因素,比如市场需求、行业竞争、关联行业发展以及工商管理等。在这些众多因素中,市场需求和行业竞争等都属于房地产经济的直接关联因素,而工商管理属于外部刺激因素,这两类因素在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虽然工商管理自身也存在一定缺陷,无法全面地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起到监管作用,但是,其仍然可以通过现有的制度和政策对房地产经济发挥推动作用。尤其是在美国发生房地产泡沫之后,我国更应该加强工商管理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的监管作用,以便为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助力。

三、工商管理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规范合理

房地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少不合理的行业现象,给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不小的限制。基于此,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可以有效减少这些不合理现象。比如,拿地是房地产企业规划布局的重要环节,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但是,在某些地方,房地产企业拿地存在一些暗箱操作,或是一些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这给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扰乱了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因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作用,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对房地产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管,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操作进行严厉打击,以此逐步规范完善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经济良性发展。

(二)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

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打破原本有序的经济发展局面。加之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冲击,进一步扩大了经济发展有序局面被打破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地产经济发展出现混乱。出现混乱会导致不正当竞争加剧、消费者利益受损、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以及关联行业发展前景走弱等问题。因此,基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工商管理确保这些政策在房地产经济发展中得以落实,对恢复并维持房地产经济发展秩序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通过工商管理的强力规范作用,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房地产行业中的一些风险因素,确保房地产经济可以实现有序发展。

(三)有效的风险防控

风险防控是企业乃至整个行业发展中所必须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如何全面完善风险防控,却有待进一步研究。对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风险防控的对象因素众多,各种规章制度都会对房地产经济造成影响。风险防控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也是工商管理的重点工作,因为保证企业安全、良性的发展是工商管理的职责所在。于工商管理而言,其风险防控相关工作主要是从监督管理的层面入手,发现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风险因子,并及时提出对应的风险应对措施,或是责令企业对存在风险因素的方面进行整改。

(四)保证消费者利益

工商管理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护行业的经济发展,其还需对消费者的利益进行保证。就房地产经济发展而言,消费者利益受损的事件出现频率颇高,各类新闻中均报道过相关新闻。在房地产行业中,消费者遭遇最多的问题就是房屋质量问题。相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消费者属于弱势群体,其在利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因此,通过工商管理打击房地产经济发展中侵犯消费者利益的问题,可以较大程度保证消费者利益。

(五)指引房地产经济发展方向

工商管理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政策制度的反映,其可以体现出国家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的动向。不仅如此,工商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具体手段,可以从外部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通过工商管理指引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房地产经济的进步具有积极效用。

四、结语

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房地产市场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商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在房地产经济中加强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对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秩序、风险防控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都发挥出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童伶,明伟菊。探究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商业,2014(09)。

[2]李国瑞。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J]。商业经济,2014(08)。

[3]曾美英。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

[4]陶连辉,苗博凯。论工商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9)。

应用化学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苯-氯苯分离过程连续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一 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 :(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1. 课题的背景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对工程建设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着工业现代化的水平。工程设计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工业科研成果只有通过设计,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工业化生产力。化工设计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涉及政治、经济、技术、环保、法规等诸多方面,而且还会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和相互协调,是集体性的劳动。先进的设计思想、科学的设计方法和优秀的设计作品是工程设计人员应坚持的设计方向和追求的目标。在化工设计中,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是整个化工过程和装置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并贯穿于设计过程的始终,因此作为化工类的本科生,熟练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含可液化的气体混合物)最常用的一种单元操作,在化工、炼油、石油化工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精馏过程在能量剂的驱动下(有时加质量剂),使气、液两相多次直接接触和分离,利用液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使易挥发组分由液相向气相转移,难挥发组分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实现原料混合液中各组分的分离。该过程是同时进行传质、传热的过程。

本次设计任务为设计一定处理量的精馏塔,实现苯-氯苯的分离。鉴于设计任务的处理量不大,苯-氯苯体系比较易于分离,待处理料液清洁的特点,设计决定选用筛板塔。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过程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计算,结构设计和校核。限于作者的水平,设计中难免有不足和谬误之处,恳请老师和读者批评指正。

筛板塔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板式塔之一。板式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方便,生产能力大,塔板压降小,板效率较高等优点。其早在1832年问世,长期以来,一直被误以为操作范围狭窄,筛孔容易堵塞而收到冷遇。但是筛孔板结构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经济上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者对筛孔板塔重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造成筛板塔操作范围狭窄的原因是设计不良(主要是设计点偏低、容易漏液),而设计良好的筛板塔是具有足够宽的操作范围的。至于筛孔容易堵塞的问题,可采用大孔径筛板一得到圆满的解决。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精馏研究公司(FRI)又以工业的规模,使用不同物系,在不同操作压强下,广泛地改变了筛孔直径、开孔率、堰高等结构参数,对筛板塔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使筛板塔的设计更加完美善,其中关于大孔径筛板的设计方法属于专利。国内对大孔径筛板也做过某些研究。

FRI研究工作表明,设计良好的筛板是一种效率高、生产能力大的塔板,对筛板的推广应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筛板已发展成为应用最广的通用塔板。在我国,筛板的应用也日益普通。

可以说,筛板精馏塔是一种传统的精馏塔。早期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曾一度被工业生产所忽视。但由于计算技术的发展,设计水平的提高,筛板塔越来越受到厂家的关注和使用,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维修方便,制造成本低。

2.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气-液传质设备主要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精馏操作既可采用板式塔,也可采用填料塔,板式塔为逐级接触型气-液传质设备,其种类繁多,根据塔板上气-液接触元件的不同,可分为泡罩塔、浮阀塔、筛板塔、穿流多孔板塔、舌形塔、浮动舌形塔和浮动喷射塔等多种。板式塔在工业上最早使用的是泡罩塔(1813年)、筛板塔(1832年),其后,特别是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大批新型塔板,如S型板、浮阀塔板、多降液管筛板、舌形塔板、穿流式波纹塔板、浮动喷射塔板及角钢塔板等。目前从国内外实际使用情况看,主要的塔板类型为筛板塔、浮阀塔及泡罩塔,而前者使用尤为广泛。

筛板塔是板式塔的一种,其设计意图是一方面使汽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以减小传质阻力,另一方面是在总体上使两相保持逆流流动,而在塔板上使两相呈均匀的错流接触,以获得更大的传质推动力。其内装若干层水平塔板,板上有许多小孔,形状如筛;并装有溢流管或没有溢流管。操作时,液体由塔顶进入,经溢流管(一部分经筛孔)逐板下降,并在板上积存液层。气体(或蒸气)由塔底进入,经筛孔上升穿过液层,鼓泡而出,因而两相可以充分接触,并相互作用。泡沫式接触气液传质过程的一种形式,性能优于泡罩塔。为克服筛板安装水平要求过高的困难,发展了环流筛板;克服筛板在低负荷下出现漏液现象,设计了板下带盘的筛板;减轻筛板上雾沫夹带缩短板间距,制造出板上带挡的的筛板和突孔式筛板和用斜的增泡台代替进口堰,塔板上开设气体导向缝的林德筛板。筛板塔普遍用作H2S-H2O双温交换过程的冷、热塔,应用于蒸馏、吸收和除尘等。

筛板塔是传质过程常用的塔设备,它的主要优点有:

(1) 结构比浮阀塔更简单,易于加工,造价约为泡罩塔的60%,为浮阀塔的80%左右。

(2)处理能力大,比同塔径的泡罩塔可增加10~15%。

(3)塔板效率高,比泡罩塔高15%左右。

(4) 压降较低,每板压力比泡罩塔约低30%左右。

筛板塔的缺点是:

(1)塔板安装的水平度要求较高,否则气液接触不匀。

(2) 操作弹性较小(约2~3)。

(3)小孔筛板容易堵塞。

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林德筛板,它由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林德子公司开发 ,最早应用于要求低压降的空分装置的精馏塔 ,1963 年后开始应用于乙苯-苯乙烯等精馏装置中。20 世纪70 年代有多家公司的120余台减压蒸馏塔采用了林德筛板,其中超过 m 塔径的就有45 台,最大的塔径为 m。林德筛板在普通筛板上有2 点重要改进:一是在降液管液体出口处将塔板向上凸起,二是在塔板上增设了百叶窗导向孔(国内称之为导向筛板)。这种改进增大了有效鼓泡面积,使塔板操作由鼓泡型变为喷射型,在降低液面梯度的同时使气体分布均匀,从而使干板压降减小、雾沫夹带减少、传质效率提高。目前,国内已有10余套装置使用了中运行林德筛板。

精馏是应用最广的传质分离操作,其广泛应用促使其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是技术的成熟并不意味着今后不再需要发展而停滞不前。成熟技术的发展往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每一个进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正因为如此,蒸馏的研究仍受到广泛的重视,不断取得进展。

提高精馏过程的热力学效率、节省能耗是一贯受到重视的研究领域,分离序列的合成,在用热集成概念和夹点分析方法开发节能的分离过程和优化换热网络,在具体分离过程中合理地应用热泵、多效精馏、中间再沸器和中间冷凝器等实现节能,一直是得到广泛重视的活跃的研究领域。

对于普通精馏难以(或不能)分离的物料,开发萃取精馏和恒沸精馏的分离工艺,将精馏与反应结合开发反应精馏也是个值得重视的研究领域,这对于拓宽精馏的应用范围,提高经济效益有较大意义。

随着精细化工的发展,间歇精馏应用也更加广泛,其研究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开发各种新的操作模式,对于节省能耗和缩短操作时间有明显的效果。塔中持液量的间歇精馏膜模拟计算研究有一定进展,对于设计和指导操作有较大意义。

为开发更可靠的效率和压降等的模型,当前应强调实测数据,尤其是工业规模的测试数据,这是建立和验证模型的基础。六七十年代,美国精馏研究公司等进行了一系列工业规模试验,取得了十分有价值的实测数据,为各种模型的建立和现象认识的深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精馏的研究工作一直十分活跃,而且不断取得成果。在各种新分离方法得到不断开发和取得工业应用之际,在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医药和农产品化学等工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会改变,作为主要分离方法的地位不会动摇。正如费尔在1987年国际精馏会议上指出的:“如果混合物可以应用精馏分离,那么经济上可能有吸引力的方法是精馏。”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精馏的应用天地十分广阔,重要的通过不断努力,使其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其日趋完善。

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本设计采用连续精馏分离苯-氯苯二元混合物的方法。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操作,被分离的苯-氯苯二元混合物由连续精馏塔中部进入塔内,以一定得回流比由连续精馏塔的塔顶采出含量合格的苯,由塔底采出氯苯,其中氯苯纯度不低于。

高径比很大的设备称为塔器。塔设备是化工、炼油生产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它可使气(或汽)液或液液两相之间进行紧密接触,达到相际传质及传热的目的。常见的可在塔设备中完成的单元操作有:精馏、吸收、解吸和萃取等。此外,工业气体的冷却与回收,气体的湿法净制和干燥,以及兼有气液两相传质和传热的增湿、减湿等。

在化工或炼油厂中,塔设备的性能对于整个装置的产品产量、质量、生产能力和消耗定额,以及三废处理和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报道,塔设备的投资费用占整个工艺设备投资费用的较大比例。因此,塔设备的设计和研究,受到化工炼油等行业的`极大重视。

作为主要用于传质过程的塔设备,首先必须使气(汽)液两相充分接触,以获得较高的传质效率。此外,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塔设备还得考虑下列各项传质效率。此外,为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塔设备还得考虑下列各项要求:

(1)生产能力大。在较大的气(汽)液流速下,仍不致发生大量的雾沫夹带、拦液或液泛等破坏正常操作的现象。

(2)操作稳定、弹性大。当塔设备的气(汽)液负荷量有较大的波动时,仍能在较高的传质效率下进行稳定的操作。并且塔设备应保证能长期连续操作。

(3)流体流动的阻力小。即流体通过塔设备的压力降小。这将大大节省生产中的动力消耗,以及降低经常操作费用。对于减压蒸馏操作,较大的压力降还使系统无法维持必要的真空度。

(4)结构简单、材料耗用量小、制造和安装容易。这可以减少基建过程中的投资费用。

(5)耐腐蚀和不易堵塞,方便操作、调节和检修。

事实上,对于现有的任何一种塔型,都不可能完全满足上述所有要求,仅是在某些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根据设计任务书,此设计的塔型为筛板塔。筛板塔是很早出现的一种板式塔。五十年代起对筛板塔进行了大量工业规模的研究,逐步掌握了筛板塔的性能,并形成了较完善的设计方法。与泡罩塔相比,筛板塔具有下列优点:生产能力大20-40%,塔板效率高10-15%,压力降低30-50%,而且结构简单,塔盘造价减少40%左右,安装、维修都较容易。从而一反长期的冷落状况,获得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对筛板塔盘的研究还在发展,出现了大孔径筛板(孔径可达20-25mm),导向筛板等多种形式。

筛板塔盘上分为筛孔区、无孔区、溢流堰及降液管等几部分。工业塔常用的筛孔孔径为3-8mm,按正三角形排列,空间距与孔径的比为。近年来有大孔径(10-25mm)筛板的,它具有制造容易,不易堵塞等优点,只是漏夜点低,操作弹性小。

该课题使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加深对精馏过程基本原理的理解,熟练筛板精馏塔的工艺设计方法,培养设计能力。

该过程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具有足够操作弹性,且具有较强的工程使用价值。该过程的推广和普及,将加速我国工业生产过程节能技术的进步,带动一大批的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维钧,雷良恒,刘茂林.化工原理(下册)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64-340

[2] 陈敏恒,从德滋,方图南,齐鸣斋.化工原理(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49-104

[3] 柴诚敬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5-109

[4] 吴俊生,邵惠鹤.精馏设计、操作和控制[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7,3-4

[5] 史贤林,田恒水,张平.化工原理实验[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21-122

[6] 刘兴高.精馏过程的建模、优化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7] 林爱娇,王良恩,邱挺,黄诗煌,李南芳,邓友娥. 甲醛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计算[M]. 福州: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2月,第24卷第1期

[8]董谊仁,张剑慈.填料塔液体再分布器的设计[M].化工生产与技术,1998年第3期

[9] 张前程, 简丽.填料吸收塔中适宜液气比的确定[M].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第20卷,第1期

[10] 李忠玉,徐松. 吸收塔填料层高度的解析计算[M].化工设计,1998 年第 5 期

[11] 董谊仁,侯章德.现代填料塔技术(三)填料塔气体再分布器和其他塔内件[M].化工生产与技术,1996年第四期

[12] Torbjgrn Pettersen, Andrew Argo,Richard D. Noble, Carl A. Koval,Design of combined membrane and distillation processes[M]. Separations Technology 6 (1996) 175-187

与吹泡泡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吹泡泡比赛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大小小半空飘,数数颜色真不少。姿态万千好漂亮,伸手一接不见了。”你们猜到了吗?这就是泡泡。说到泡泡,我和小伙伴们要举行一场吹泡泡比赛。

我们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了一杯泡泡水。教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同学们各个喜开颜笑,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还情不自禁地跳起来。老师发出大家期待已久的指令:“一、二、三,开始吹!”你听,原本充满叽叽喳喳讲话声的教室,突然变得鸦雀无声。仿佛来到了一个无声世界。你瞧,大家摩拳擦掌,全神贯注,好像在应对一场决定命运的人生考验。同学们早已准备好使出浑身解数,吹出最有特色的“魅力泡泡”。而我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准备要好好露一手。

比赛开始了,大家纷纷拿起吸管,先蘸了一些肥皂水,然后慢慢吹起来,接着再轻轻一提,泡泡便从吸管上落了下来,最后拿起一把扇子,在下面轻轻地煽动。一时间,教室里泡泡漫天飞舞,它们像飞在天上的美丽仙子,不停地变幻着服装颜色,不停地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五颜六色的泡泡,红如火,绿如草,蓝如天。恍惚间我好像走进了童话世界,大大的泡泡们就像神话王国中的五彩缤纷的彩虹球,又如白雪公主手中诱惑她的苹果,更像不停飞旋的地球仪,带领我们环游世界。而小泡泡们就像童话里公主的漂亮首饰,亮晶晶的玻璃手杖,晶莹剔透的珍珠,价值连城的钻石。有的同学吹出来的泡泡是一串串的,让人很是惊喜,吃货们众说纷纭,有的说像极了葡萄,有的说像一粒粒爆米花,还有的说这不是就是一只活灵活现偷吃的米老鼠吗?吹泡泡比赛?不,我们早就把比赛抛之脑后,和泡泡们一起玩起来。

泡泡们飘呀飘,它们到底去哪里?落在了地上,沾到了天花板上,飞出了教室,啊,原来它们带着我们的童年去旅游了。

今天的天空格外蓝,我兴冲冲地来到学校。 “同学们,第二节课到多媒体教室进行吹泡泡比赛!”卢老师向我们宣布。啊?我还没学会吹泡泡,怎么办?

我如坐针毡熬了两个小时,连课都没听好。 “丁零零——”第二节课上课铃声在我耳边炸响,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多媒体教室。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们开始吹泡泡。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桌上的泡泡糖,老师一声令下,我便以风一般的速度完成了两件事:打开包装,把泡泡糖塞进嘴里。我使劲咀嚼,用力吹,就是吹不出来,只好请教高人袁阳秀。她告诉我,那层皮不要太薄,要不然会破。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反复尝试了几次,终于能够慢慢吹成了。就在这时,老师让我们停了下来。

接下来,老师要我们比赛谁吹的泡泡大。我用高手教给我的方法,一个小泡泡被我吹了出来,我高兴得手舞足蹈。 “啪”,好不容易吹出来的泡泡破了。我东张西望,发现好多同学都吹出大的泡泡了,看来我还是技不如人。

加油,加油!我们的比赛到了白热化阶段——泡泡撞击战。我们目不转睛地望着台上男生龙争虎斗:杨广像个醉酒的汉子,到处攻击,刚刚攻下陶鹏浩,又开始攻击孟广,张行也“趁火打劫”。“啪”的一声,大家的泡泡都破了,给自己的嘴巴蒙了一层“面膜”,我们笑得前俯后仰。接着是女生的才艺展示:张赣湘一个凌空冲刺,把黄玲的泡泡撞个粉碎;易慧琳和张旺军盯着对方,两人同时使出柔术,呀,两个泡泡粘在一起,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在拥抱。我们看呆了,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是“啪啪啪”的掌声。

这次比赛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下次我一定要登上表演的舞台。

星期三的作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班玩了一场有趣的吹泡泡比赛。

我们先把泡泡糖放到嘴里,泡泡糖的甜味甜的诱人。老师先让我们把泡泡糖嚼一分钟,这样吹起来泡泡会更大。

比赛开始了,各位选手都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首先上场的是1号选手蒋济鸿,他鼓足了气开始吹了,由于用力过猛,泡泡没吹出来泡泡糖便被吹出来了,逗的观众们开怀大笑。紧接着,一个个泡泡都吹起来了;有的像小苹果一样大,有的像小西瓜那么大,还有的像樱桃一样大,有的像……。这个泡泡吹起来了!那个泡泡“啪”的一声炸了,看着各位选手都吹出了可爱的泡泡,我也不甘示弱,面对着评委,我的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为了赢的这次比赛,我鼓足了勇气,使劲的吹泡泡,可万万没有想到,我像1号选手一样,吹的泡泡又小又厚,我吹的脸都红了,为了荣誉,我便申请评委要求自己再来一次,这次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轻轻的吹,吹呀!吹呀!我终于吹出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泡泡,台下的观众不停的说:“好哇!好哇!”等所有的选手都吹完了泡泡,评委们惊奇的发现,3号选手卢仁义吹的泡泡最大了,他获得了冠军。8号选手的我获得了亚军。冠军、亚军、季军和入围奖都选出来了。金灿灿的奖杯抱在怀里,我们对它爱不释手,亲个不停呢!台下的观众献出了阵阵掌声,选手们抱着奖杯高兴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心里都美滋滋的。

这次比赛,使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不要盲目的去做,要多动脑筋,要学会运用技巧与方法。

周日下午,我们在时代作文的教室里举行了一场有趣的“吹泡泡糖比赛 ”。

老师先宣布规则:谁能将泡泡吹得又大又久的为胜。

比赛办法:小组比赛:六人一组,选出一名胜者参加半决赛。二、半决赛:上台比赛,选出三名胜者参加决赛。三、决赛:三名胜者参加决赛,三名胜者比赛,选出冠军、亚军、季军。

到我们组了,老师说:“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同学们快速地剥开糖纸,将糖放进嘴巴里吧叽吧叽地嚼起来,只见他们鼓着腮帮子,用力地吹,满脸胀得通红。哇!他们都吹得好大呀!像苹果、像梨子、像……而我呢?没报什么希望,还在漫不经心地剥糖纸,我将泡泡糖放进嘴里,开始慢慢地嚼起来。我好像忘了这是在比赛,突然时间提醒了我,我反应过来。我得赶紧吹了,不然也挺丢人的!我一个接一个地吹,泡泡们似乎很听话,都长得很大,而且都保持不破!它们还真给我面子呀!我正吹得起劲时,老师一声令下“时间到”!出乎意料,我居然晋级啦!太好了,可以进入半决赛,我心里何止是激动,简直是心花怒放!

半决赛开始,现场气氛紧张起来。我更紧张,因为面对的都是高手,要进入决赛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许老师刚说“开始”,同学们就动作麻利地剥开糖纸,迅速地嚼起来。接着一个个的大泡泡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有的像个葫芦,有的像个柚子,还有的像大鸭梨……可是我却吹不出来,再怎么吹也只有樱桃般大小的泡泡,怎么也不想长大。果然,面对强大的对手,想进入决赛很难,这不,在这轮我就被淘汰了……

最后的总决赛更精彩,刘璐语从小组到决赛,乘胜追击,一路领先得了冠军,郝笛斯得了亚军,涂升亚获得了季军。

看来我得好好练习吹泡泡糖了,为下次比赛备战。

今天,赫老师走进教室,对大家说:这节课我们举行一场吹泡泡比赛,好不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好!我立马紧张起来,因为我不会吹泡泡呀!但是,师命难违,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接下来,赫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块泡泡糖。泡泡糖看起来像一块小小的香皂,发出诱人的香味。我把泡泡糖放进嘴里大嚼特嚼起来。这时,赫老师宣布:第一轮比赛开始!第一轮是全班比赛。有的同学把脸憋红了,但还是吹不出来;有的同学好不容易吹出来了,急忙向周围的人炫耀,但是在转身的时候破了;有的更搞笑,吹出来两个泡泡,就像一对双胞胎。其中我同桌最有趣,吹出了一个白色的大泡泡,就像一个又圆又大的白色气球。他自己用手指一戳,砰的一声,泡泡破了,粘在他的脸上,就像长了一圈白胡子一样。我们都捧腹大笑。

经过第一轮比赛,老师选出了几名吹泡泡高手,请他们站在讲台上,然后大声宣布:第二轮比赛开始!只见上面的选手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嚼起来,一个个泡泡就在一张张小嘴上诞生了。其中最有趣的是一个小胖子,他鼓足了气,脸蛋憋得像一个红彤彤的小苹果,就是吹不出泡泡来。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他身上,我也在默默地为他加油鼓劲。终于,他吹出了一个小泡泡,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可是那个泡泡不一会就破了,全班哄堂大笑。而那位同学也不好意思地走下讲台。

第三轮是特殊的一场比赛,是老师和家长比。坐在教室后面听课的一位家长放下包,大步流星地上了台,她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定是一位高手中的高手。比赛开始了,只见老师和那位家长同时吹出了苹果大小的泡泡,但那位家长吹得泡泡一下子破了,泡泡粘了她一脸。家长不好意思地转过身去。老师得意地摇晃着身子。第三轮比赛结束了。

很快三轮比赛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加油!加油!”是哪里传来叫喊声?哦!原来是X(X)班同学在进行吹泡泡比赛呢!

上课了,老师不紧不慢地下上讲台,手里提着什么东西。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会是什么呢?”“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来玩个吹泡泡的游戏。”

“好啊!好啊!”同学们欢叫起来。

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个都想上讲台。老师首先请刘嫣婷上台吹泡泡。只见她慢慢地走上讲台,脸上带着微笑,右手拿着吸管,左手拿着泡泡水,用吸管沾点泡泡水,用力一吹,“哇!”一个像气球一般大的泡泡“出生”了,真可惜,被调皮的彭驿翔打破了。刘嫣婷只好接二连三地吹起了大泡泡,一眨眼的工夫,教室里就像一个泡泡王宫,刘嫣婷正挥舞着魔法棒呢!

别着急,更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老师在每个组选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吹泡泡比赛。被选上的同学个个眉飞色舞,没被选上的'同学只好乖乖地坐在座位上,羡慕地看着代表们。

他们在台子上一字排开,做好了吹泡泡的准备。“预备,开始!”老师一声令下,代表们有的鼓起腮帮,使劲地吹,有的轻轻地吹,看起来一点儿也不紧张。顿时,教室里飞满了五彩缤纷的泡泡,这泡泡有大有小,大的像灯笼、西瓜……小的像眼睛、雪球……有的是“独生女”,她在天上慢悠悠地飞着飞着,越来越小,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的三个连在一起,像小仙女在天上翻腾;有的几个连在一起,像一串串紫葡萄……台下的同学更是兴奋不已,有的拿出笔当棍子,在追赶着泡泡;有的端端正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泡泡,好像呆住了;还有的手舞足蹈,竟然跳起舞来!这真比过年还热闹呢!

吹泡泡游戏真有趣,我也想成为一个小泡泡,去漫游世界!

今天,我们学习屋上了一节很特别的作文课,因为老师为了给我们寻找写作素材,在班里举行了一次吹泡泡比赛。我们所有的小朋友一共分成了两队,一个是红队,一个是蓝队。红队的队长是孙小童,队员有我、徐睿、范家豪、牛钰嘉等。蓝队的队长是刘晨宇,队员有袁博、刘春源、敖子洋、刘艺霖

比赛的规则是在两分钟之内,哪队吹的泡泡多,哪队就赢了。这时候精彩的比赛开始了,首先队长们派出了各自的队员比赛,我们队的范家豪特别有意思,蓝队的敖子洋把泡泡糖的甜味都嚼没了,可他却连泡泡糖的皮还没打开呢,还在那赖赖唧唧的说:我打不开呀。我们队长说:那你不早说。

说完队长给他打开了,还告诉他要好好表现,可别给我们队丢脸了。第二组是两个大队长比赛了,刘晨宇干吹也吹不出来,用舌头顶也顶不出来,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吹出一个泡泡,最后他就干脆坐在地上念上佛了。这时候我们队长已经吹出了20个泡泡,不用说,这一场队长对决赛,我们队已经占了上风。接下来是到我和袁博比赛了,当时我很紧张,怕他们队赢了,因为袁博是一个很强的对手,他虽然不是队长,但是他比他们队长厉害百倍。

他一口气就吹了39个,刘晨宇在旁边一个劲儿的说:好哥们,加油!他一边给他的队员加油助威,一边给我捣乱,说一些搞笑的话,来分散我的注意力。后来我们队长把刘晨宇推一边去了,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接着我们队长开始给我加油,说我太厉害了,一下子吹了38个泡泡,比她吹的还多。比赛结束后,老师给我们统计了一下,我们红队一共吹了96个,蓝队吹了47个。

经过这场激烈的比赛,最终我们红队以96个泡泡的好成绩击败蓝队,当时我们都高兴坏了。我们都很喜欢这节特别的作文课,要是每天都是作文课,那该多好啊!

今天在虾语文课堂上,叶老师带着我们举行了一个吹泡泡比赛。

上课了,田老师给我们一人发了一个泡泡糖,我们大家小声地议论着,而我开动了聪明的脑筋想:为什么要发泡泡糖呢?我想了想:哦,知道了,一定是让我们拿泡泡糖做游戏,不对不对,泡泡糖是吃的不是玩的,难道是要吃,然后再吹泡泡?对!我真聪明!

老师说我们这次比赛总共要分四组进行。叶老师说话时我们每人都竖起了小耳朵,认真地听了起来。老师说完,我就已经迫不及待了,真想一下子冲上去参加比赛。第一组比赛看谁一分钟吹的多。“开始!”叶老师大声道,只见台上的同学个个脸憋得通红,没有一个人不努力吹泡泡。“碰”李奕萱的泡泡糖掉到了地下,“哈哈……”同学们传来一阵阵的笑声,李奕萱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捡起泡泡糖拿在手上,尴尬的站在讲台上,她心里可能在想:为什么我就不会吹泡泡呢?第一次就吹掉了,也许是我太着急了吧。我从她那一双眼睛中察觉到了一丝失望,一丝泪水。

一局又一局的游戏过去了,等轮到我上台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加了加油,走上了讲台。“开始!”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赶快吹起了大泡泡,一个,两个,我吹了好几个像小苹果一样大的泡泡,可就是破不了,气死我了!终于,我吹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泡泡,刚一吹起来就破了,可惜的是张王睿涵比我先吹好,所以我只得了第二名。

四局比赛都结束了,我们兴奋的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继续开心地嚼着嘴里美味的泡泡糖,我的心里甜甜的,比泡泡糖还要甜!

“啪!啪!”一声声吹泡泡糖的声音在教室回响着。吹泡泡糖比赛,恐怕只有我们这个富有童心的李老师才能想的出来的了吧!

刚开始,教室里唯一一位男生的脸立马变成一个“囧”字,他几乎哭着说:“老师!我不会吹泡泡糖!”“很简单啊,我们教你!”陈文涵热情地说。

老师开始发泡泡糖,比赛开始了,老师是第一位选手,只见她快速地咀嚼着口香糖,舌头轻轻一顶,吹出一个很大的泡泡,“啪!”一下子就炸开了,粘在她的鼻尖上,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大家也都忙着开始试吹!正热闹的时候,李老师又改变了主意,笑着说:“我们比赛一分钟之内看谁吹的多,不计大小。”我第一反应是:“老师,你胜利!”老师笑着说:“不一定啊,要对自己有信心!我先来,刘星帮我计时,陈文涵帮我数数!”陈文涵边数边笑,最后的结果是10个!不过老师吹的都很大,要花时间吸回去,重新再嚼!

轮到我了,我已经想好了方法,一定不要吹的大,可以连吹,减少咀嚼的次数,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我自信满满地将口香糖嚼烂,一股香浓的香草味充满我的口腔!我细细地品尝着,差点忘记了这是在比赛!最后,我竟然吹了14个,真不敢相信!

我的同桌陈文涵可是高手,她说很小她就会吹了,平时还喜欢吃口香糖,没事就喜欢吹!果然吹的很大,其中一个炸开时,都把眉毛,鼻子盖住了,像一张面具!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王高晗竟然真的不会吹,小脸涨的通红,就是吹不出泡泡来!这堂课他是苦着脸度过的!

这堂课,真是令人难忘的一堂课!

“ 哇,好大、好多的泡泡呀。”咦,这是从哪传出的声音呀?哦,原来是从我们《五会作文》的课堂上。因为我们正在进行“花样吹泡泡比赛”。

吹泡泡的花样可真多呀!只听任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李尚柳拿着泡泡第一个冲了上去,她直奔空调,拿泡泡棒到泡泡桶里蘸了一下,就把泡泡棒放在空调上面,接着美丽的画面出现了:一连串的泡泡飞了起来。我们都齐声叫了起来:“哇,彩色的泡泡。”五彩缤纷的泡泡,在空中飞来飞去,漂亮极了。这方法既吹得漂亮,又省力,大家都说好。牛佳怡也不甘示弱,她表演起了魔幻泡泡。她先拿泡泡棒蘸了一下水,接着吹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然后用瓶子接住了这个泡泡,紧接着又吹了一个泡泡,又继续拿瓶子接住这个泡泡,两个泡泡连在一起,摇摇晃晃好像要倒了。只见牛佳怡不慌不忙地拿起那个泡泡棒,把泡泡往上提,正在我们担心泡泡要掉的时候,她又抡起泡泡棒搅起了泡泡,那个大泡泡就被分成无数小泡泡……大家看得目瞪口呆,老师笑着说:“快看,牛佳怡玩起了泡泡魔术!”

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展现自己的花样,教室里立刻沸腾了:有跑着吹的;有摔着吹的;有两个泡泡棒重叠在一起吹的;还有把泡泡棒举起来,转圈圈吹的,还美其名曰“我是泡泡公主”……

教室里成了泡泡的海洋。有的飞到天花板上,有的趴在在桌子,有的歇在椅子上,最有趣的是在地上安家的泡泡:有的五六个叠在一起,好像盛开的花朵;有的两个泡泡在下面,一个在上面,真像个高耸的山峰;有的挺着个大肚子活像个弥勒佛……

也不知道谁是第一,我们就这样快乐地吹着,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虽然,吹泡泡游戏已经结束,可我觉得教室里还回荡着我们的欢呼声和喝彩声……

期盼已久的吹泡泡比赛终于拉开了帷幕,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欢呼起来,选手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大显身手。

比赛分为两轮,第一轮是:比谁吹的多;第二轮是:比谁吹的大。

老师宣布比赛开始之后,第一组选手纷纷冲上讲台,拿好了吹泡泡的工具,他们一个个面带笑容,目光里透着自信。只见他们用泡泡圈在泡泡器里蘸上了一些泡泡水,开始鼓起腮帮子,嘟起嘴巴,轻轻地吹向了泡泡圈,瞬间教室里就充满了飞舞着的晶莹剔透的泡泡,观众们也dou异常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跑去抓泡泡,可是不一会那些小精灵一样的泡泡在天上转了几个圈就破了。

经过几轮比试,终于到了第二轮。老师给参赛的每人发了一个装满泡泡水的杯子,和一根吸管。大家纷纷开始练习:先用吸管平的那一头放在杯子里蘸一下,然后开始吹,吹的时候要气息平稳才能吹出更大泡泡。

比赛开始了,选手们开始吹泡泡了。我看见其中一个同学眼睛盯着手里的杯子,用吸管蘸了蘸泡泡液,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始均匀对着吸管吹了起来,那泡泡越来越大,从一颗弹珠大小慢慢变得像一个大大的水晶球了。整个赛场鸦雀无声,连观众都摒住呼吸,等着看谁能吹出最大的泡泡。但是他的泡泡爆了,因为他太贪心了。还有一个同学因为心太急吹得太用力,结果一个也没吹出来,惹得大家捧腹大笑。这时另一个同学的泡泡已经像一个苹果一样大了,她轻轻把它甩了一下吸管,将泡泡甩了下来,那个“大苹果”颤颤巍巍的,闪烁着彩色的光影,异常好看!

那一个个从吸管里跳出的透明的小小精灵,在光线的照耀下,透着彩虹般的光彩,映着我们这些小小少年阳光天真的笑容。泡泡可真美啊!

[1] 胡红忠,潜铁宇.论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J].包装工程,2004,25(6):201-202[2] 尹章伟,刘全香,马桃林等.包装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3] 张抒.字体设计与编排.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智川,徐文才,智文广,蒋磊等.包装印刷[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5] 仇琛.浅谈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6] 易忠.包装设计理论与实务[M].合肥工大.[7] 孙勇.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产品包装设计[M].山东科技[8] 夏小春.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M]. 包装工程.2004.(2):123-124[9] 张睿,张娟.《影像圣堂Photoshop CS3包装设计实战技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0]刘小玄.包装设计教学[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1]拉滋罗鲁斯.包装设计图形手册[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第二版.[12]陈港.现代纸容器[M].化学工业出版社.[13]曾景祥,肖禾.包装设计研究[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14]王金军,林升.绿色设计观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L] .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042 [15]孙勇.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通用教材产品包装设计[M].山东科技[16]夏小春.包装设计与社会文化[M]. 包装工程.2004.(2):123-124

1、借助舌头、牙齿将泡泡糖弄扁。

2、牙齿顶住糖的边缘,舌头向外顶糖的同时保证糖牢牢顶在牙上。

3、吹气,注意别漏气,轻轻吹出一个小的泡泡。

4、然后闭好嘴巴防止泡泡糖掉出,便可以用力吹了。

扩展资料:

技巧吃法

对于一个泡里面又有一个泡的那种好多个泡包在一起的,建议在口中多含几块。用泡泡糖的一小部分吹一个很小的泡泡,后用嘴唇封口(嘴里应留较多),将封口用嘴里剩余的泡泡堵平整。

在第一个泡泡暴露在空气中还未因失水而硬化或萎缩之前,小心翼翼地吹第二个泡泡……依次类推,便能吹出多层泡泡了。

注意动作要快而且轻,吹气时尽量让空气从口的中心吹出,不然会变成分开的二个泡泡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泡泡糖

花鼓戏论文参考文献

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整理的谈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民族舞蹈是舞蹈课程体系当中的一项基础课,是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对民族舞蹈的教学,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形体舞态的教学指导上,还需要深层次挖掘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真正让舞蹈教育回归本真,优化学生的文化以及艺术体验。随着艺术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打破局限,加大创新力度,引入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将文化教育和民族舞蹈教学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对民族舞蹈进行传承与发扬,让学生在舞蹈表演上获得更加优秀的表现,彰显舞蹈作品的灵魂与内在精神。

【关键词】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

民族舞蹈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舞蹈艺术,涉及到传统舞、现代土风舞等多个不同的舞蹈类别。它将富有生活气息以及本土文化特色的肢体动作语言进行艺术化加工与呈现,能够彰显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新时代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舞蹈形式,丰富多彩的民族舞蹈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体系,同时也给当前的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满足新时期舞蹈艺术发展以及舞蹈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增进学生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用教学创新推动民族舞蹈的教学改革和持续性进步。

一、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需要走上一条创新之路。相应的,通过教育途径进行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扬,必须把教学创新作为重中之重,找到教学改革创新的正确道路。为确保民族舞蹈教学创新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改变课程教学落后的局面。在开设民族舞蹈课程的过程中,不再只是将关注点放在舞蹈技巧教学和形体塑造上,还要重视学生的内在与主观情感,强化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创新的有效性。

二是提高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力度。民族舞蹈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载体,让学生学习民族舞蹈,就不能够忽视民族文化的融入与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意识,并把传统文化要素融入到民族舞蹈教学的不同环节,辅助学生理解舞蹈作品的内在情感以及文化内涵,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艺术人才。

三是坚定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决心。当前的民族舞蹈教学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没有把握教学的深层目的,再加上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导致学校的民族舞蹈教学改革缺少决心,重量不重质。所以,创新民族舞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坚定决心和信心,掌握民族舞蹈艺术特色,科学定制课程内容,保证创新成果。

四是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民族舞蹈教学既是对舞蹈艺术的传承,又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扬和保护,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与组织者,必须充分发挥个人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摆脱过去过于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之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展现出更好的艺术表现力。

二、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创新的有效方法

(一)大力创新民族舞蹈教材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动力源泉和教学根本,教材的应用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水平。所以,对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把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突破口,加大教材的创新改革力度。教材是权威机构精挑细选、同时又在教育实践当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产物,所以在教学当中备受重视。不过如今的民族舞蹈教学并没有系统性的教材,同时在教学内容上,不注意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变革进行内容的更新,导致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基于当前民族舞蹈教材建设当中存在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地域情况,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联系民族舞蹈的发展动态,选择相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合理改进,给当前的实际课程教学提供便利。考虑到民族舞蹈种类众多,不同民族的舞蹈艺术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教材的选择和优化当中,教师需要做好分类,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吸收和总结。比如,藏族舞蹈的教学要关注扶胯等经典体态内容,维吾尔族舞蹈要特别重视支字步等内容。针对各民族的舞蹈特点设计针对性强的教材,并与日常练习相配套,这样才能够让教学更加严谨,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改革民族舞蹈教学模式

新时代民族舞蹈教学任重道远,要真正完成这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保证教育改革创新的整体质量,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必须将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个重要思路,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确保改革效果。民族舞蹈涉及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同时也有很多抽象性理论以及难度较高的技术技巧,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思路,不再只用单一的示范教学方法,而是引入其他的先进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表现平台,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有更加精彩的发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用生动直观的方式把民族舞蹈对应的抽象民族文化及其发展概况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系统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进行高难度教学技巧的展示,通过视频资料演示出具体的表演细节,弥补教师单一示范的不足。例如在教授蒙古族的民族舞蹈时,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之前查找与该舞蹈有关的教学资料,然后结合图片与视频等素材,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以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基础动作与特殊动作,结合动作说明蒙古舞发展历程,并通过蒙古族服装、蒙古包等环境要素的介绍,让学生多角度了解蒙古族的优秀民族文化。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现代化教学模式的支持下,顺利掌握民族舞蹈的理论以及实践技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开展鉴赏教学,比如给学生播放经典的《红绸舞》《花鼓舞》《采茶舞》《绸舞》等作品,让学生在鉴赏学习当中提高审美水平。

(三)有效渗透民族舞蹈文化

民族舞蹈是历史文化沉淀、凝结的产物,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经历了人口变迁,也历经了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变化,所以其中包含的民族历史与风俗文化是非常丰富的,有着很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民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方法,把各种理论和技术技巧结合起来,就不能够忽视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要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之下,深入理解舞蹈作品背后的民族精神以及文化内涵,顺利把握舞蹈的艺术风格,给学生的舞蹈艺术学习增添更多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对此,教师在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时,要把民族舞蹈文化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文化知识的补充以及研究,让学生把舞蹈动作和文化结合起来。比如在傣族舞蹈当中,大象舞和孔雀舞是非常重要的类别,而这两种舞蹈的产生和本地环境以及文化密切相关。孔雀是傣族人民心中幸福吉祥的象征,大象是五谷丰登的象征,人们通过编创孔雀舞以及大象舞,表达了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这样的舞蹈形式也是本地独特文化的发展成果。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先为学生补充这些文化知识,最后让学生欣赏代表性的舞蹈,比如杨丽萍的《雀之灵》等,为课程教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当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学习傣族舞蹈有关的'文化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进行总结,思考舞蹈作品是如何融入以及表现文化的,让学生在接下来的舞蹈实践以及舞蹈创作当中,有意识地把文化和艺术结合起来,改变学生过去单一化学习的不良方式。

(四)变革民族舞蹈考核策略

素质教育强调在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环节不能够单纯关注学生的期末成绩,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在考试当中的表现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学生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没有展现出自己原本的水平,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就有失客观,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动力。只因为一次考核就确定学生的能力和层次显得非常草率,也无法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因此在民族舞蹈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把创新点放在考核模式上,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客观归纳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测验与考核,到了期末阶段,则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各个考点的表现。这样的考核方法有助于避免学生出现临阵磨枪的不良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助于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关注日常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考核标准的设置上,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对技术技巧的掌握,也要评估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促使学生调整学习思路。比如在《高原红》的藏族舞蹈考核当中,教师可以把关注点放在三个部分,分别是理论知识、舞蹈表现力以及文化理解力,让学生在舞蹈演绎当中融入情感。

三、结语

舞蹈是艺术之母,民族舞蹈是各个民族文化与精神传承的有效载体,民族舞蹈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融合变革的过程,也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新时代的民族舞蹈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创新改革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表现民族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民族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给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动力。舞蹈教师需要将创新思想贯穿教育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社会对舞蹈艺术人才的要求,以便为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

四、参考文献

[1]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8,(17):61.

[2]秦滨.关于大学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的思考-以“民族舞蹈”为例[J].智库时代,2019,(17):192+196.

[3]赖程程.新时期高校民族舞蹈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评《民族舞蹈教育读本》[J].高教探索,2019,(08):129.

[4]王琳霭.浅析海南高职院校舞蹈教育对保护黎、苗民族舞蹈的问题及对策[J].艺术评鉴,2019,(08):138-139.

摘 要: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不仅在我国安徽地区流传,在淮河一带的民间也很盛行。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民间艺术价值,挖掘和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花鼓灯进校园是花鼓灯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有助于扩大传承渠道,创新传承方式。

关键词 : 花鼓灯;校园;传承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如何将花鼓灯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这一文化瑰宝,就成为当前花鼓灯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在校园中传承这一艺术,往往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其保护,并推动其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花鼓灯的艺术特点

(一)花鼓灯与民间文化的联系

花鼓灯是我国民间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所以花鼓灯对于我国民间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安徽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就是安徽花鼓灯,以冯国佩、陈敬芝、郑九如等为代表的一批花鼓灯表演艺术家至今仍然是安徽地区花鼓灯的推动者和传播者。由于花鼓灯来源于民间,故而大多数都是群众自发参与的,广泛的群众性特点是花鼓灯不可忽略的重要特征之一。花鼓灯的演出具有一定的演出程式,但却没有固定的舞台,门前、田野、房前、屋后,只要兴之所至,随处都可以玩起花鼓灯。锣鼓是主要的伴奏乐器,表演者与锣鼓的节奏要实现对应,彼此相互制约,相互协调,才能够更好的彰显花鼓灯这一艺术形式的内涵和特色。

(二)花鼓灯的传承价值

花鼓灯作为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作为我国民间歌舞的重要表现形式,对其传承与保护乃至推动其向前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当前,花鼓灯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说明花鼓灯的艺术价值不可低估,有必要广泛传播这一优秀民间文化。

二、花鼓灯的表演结构

在花鼓灯的传承过程当中,对于舞蹈与音乐结构的把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花鼓灯最基础的舞蹈与音乐结构,才能把握花鼓灯的表演精髓,实现对花鼓灯的传播与发展。

(一)花鼓灯舞蹈

花鼓灯舞蹈是花鼓灯表演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有大花场和小花场。大花场是集体性的情绪舞蹈,场面热烈而欢快;小花场则为两三人表演的、具有一定情节性的舞蹈,舞蹈中有上盘鼓、中盘鼓和地盘鼓等技巧动作。花鼓灯演出一般需要十几个人来完成的,他们根据自己的特长,按照角色进行分工,比如擅长演唱的歌唱,擅长舞蹈的跳舞。在解放前,女角色大多数都是男子踩上“衬子”装扮而成,解放之后女角色才真正由女子扮演。

(二)花鼓灯灯歌

花鼓灯灯歌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独唱,也有对唱,诙谐幽默,即兴性较强,曲调优美,极富地方特色。灯歌作为独立的演唱形式,也可以参与花鼓灯表演中,发挥连接各环节的作用。

(三)花鼓灯锣鼓

花鼓灯的主要伴奏乐器就是锣鼓,所以也可以说锣鼓是伴随着花鼓灯成长的重要乐器。在花鼓灯的表演中,锣鼓音乐作为花鼓灯的主要音乐,无论是灯歌还是舞蹈都与锣鼓密不可分,锣鼓音乐可以说是花鼓灯表演的灵魂。一般来说锣鼓音乐不仅仅可以规制艺人在表演中的动作,还能够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带动整推动表演进程,很多时候,鼓手在整个花鼓灯的表演都发挥着指挥的作用。鼓手除了应该具有较高水平的演奏技巧,更应该对于花鼓灯的表演以及舞蹈动作烂熟于心,这样才能够在演奏中更好地配合艺人表演。

(四)花鼓灯后场小戏

所谓的花鼓灯后场小戏,实际上就是在完整的花鼓灯表演结束之后,安排的一个小节目。后场小戏与前面的歌舞表演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在前面激昂的表演已经将观众的情绪带到了高潮,而之后对于观众情绪的调控就全部交给了后场小戏。一般而言,后场小戏的取材主要来源于民间,后场小戏的表演具有浓浓的地方特色,是比较接地气的一种表演形式。但是在后续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中,后场小戏也具有一定的新特点,融入了念和唱的表演形式,与现代所讲的戏剧有一定的相似性。

三、花鼓灯在校园内的传承和发展

(一)花鼓灯的传承发展现状

1.以口传身授为主要传播方式

在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当中,大多数都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对后人进行传授的,尤其在一些花鼓灯流传较广的地区,艺人通常将学生叫到身边,进行口头的讲解和亲自的示范。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这一艺术形式的传承。把花鼓灯引入高校,作为一种地方艺术门类,编入艺术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可以弥补当前传承人匮乏的困境,也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播与推广。

2.人个办班传授技艺成为花鼓灯传承的常态

传承人进行个体办班传授花鼓灯,这在花鼓灯流行地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传承人往往缺乏相关技术的支持,办学不规范,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花鼓灯的文化传承造成消极影响。例如《蛤蟆跳井》的创作人常春利,曾在1982年开办过几期花鼓灯的培训班,也确实培养了不少优秀的鼓手和弟子。可是后来由于相应的政策没有跟上,导致很多学员外出打工谋生,从事大都与花鼓灯无关的工作,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花鼓灯的传承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缺少专门的传承机构

缺少专门的花鼓灯研究、教学机构对花鼓灯的传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花鼓灯的传承大多还停留在各自为战的松散状态,对于花鼓灯的教学也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进而造成花鼓灯的传承只能够停留在表面,无法落实到行动中。

(二)让花鼓灯通过校园传播的具体措施

学校作为一个专门的教育教学机构,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让花鼓灯走进校园,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品质。另外,学校规范严谨的办学模式,也为花鼓灯的传承提供了制度保证。

1.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除了保持原有的口传身授教学方法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学校的科技优势,通过录像、刻录光盘等方式整理、储存花鼓灯的完整资料。在花鼓灯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在授课之前为学生播放一些相关的花鼓灯表演视频,这样有利于调动起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要领,有助于学生积累感观经验。同时也要借助当前发达互联网技术,构建花鼓灯的传播平台,把花鼓灯这一传统艺术传播到全世界。

2.将优秀的传承人请进校园

让优秀的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花鼓灯的教学,更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授。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挖掘优秀的传承人资源,并把他们请进校园,支持这些传承人走上讲台,传授花鼓灯的技艺,提高花鼓灯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学生优势,实现花鼓灯的代代传承

学校是一个流动的社会,每届学生都不相同,如果能较好实现花鼓灯的校园传承,使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一古老的地方优秀文化,将更有利于花鼓灯的传承。由于学生个体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传承人以及花鼓灯的专业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与爱好,选择花鼓灯中不同的内容进行教学,比如舞蹈、灯歌、锣鼓等,因材施教,使每个人有所收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花鼓灯的表演技艺,使花鼓灯在校园扎扎实实地传承下去。

4.增加和扶持相关的部门和机构进行专项办学

地方文化部门也应该支持学校或个人办学,例如设立专门的花鼓灯艺术学校,开设锣鼓专业课程,花鼓灯舞蹈表演课程等,帮助学习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花鼓灯。为了扩大花鼓灯的社会影响力,地方文化部门应定期举办花鼓灯大赛,或者举办花鼓灯节,让全国各地的花鼓灯表演者齐聚一堂,切磋技艺,使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期重放异彩。

花鼓灯是我国汉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歌舞艺术。花鼓灯不仅在我国安徽地区流传,在淮河一带的民间也很盛行。花鼓灯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民间艺术价值,挖掘和展现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鲍晓懿.怀远派花鼓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2〕吴志鸽.凤台花鼓灯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3〕周辕.安徽花鼓灯艺术的发展轨迹与传承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4〕张婧.安徽蚌 埠 花鼓灯存在形态与传承方式[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李慧玲,丛灿日.论花鼓灯健身舞与校园体育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225-227.

〔6〕马晓.新时期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37.

〔7〕杨传中.乡村文化生态的 嬗 变与安徽花鼓灯艺术的传承保护[J].铜陵学院学报,2011,(3):86-88.

〔8〕汪法萍.豫南花鼓灯舞蹈资源在地方高师舞蹈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D].江苏师范大学,2013.

〔9〕段蓓蓓.安徽花鼓灯的体育文化开发与推广策略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凤阳花鼓又称双条鼓,流行于明清时期,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 ,鼓锣间敲。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另有一首流传深广的是“左手锣,右手鼓,手拿锣鼓来唱歌,别的歌儿我也不会唱,单会唱一支凤阳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凤阳花鼓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起了很大变化。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自娱自乐的工具。花鼓演唱在城乡更加普及,凡是遇到喜事,或接待宾客,凤阳人总要热情表演一番,以表达欢乐的心情。花鼓的打法、舞步、花势、演唱等揉进了现代歌舞的技巧,在保持浓郁的地方特色的同时,形式更加活泼多样,气氛更加热烈欢快,凤阳花鼓的名声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凤阳民间花鼓艺术团体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民间艺术表演和比赛活动,参加多部影视片的拍摄,并在全国获奖。凤阳花鼓近年还走出国门,到日本表演,获得赞誉。一直以来,凤阳县的孩子们还在节庆时跳这一地方特色的舞蹈,保持着古城的特色。凤阳花鼓的由来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是安徽省一个普普通通的县,但是,这里却有几样东西很出名。其中之一就是凤阳人的绝活——凤阳花鼓,这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都很有影响。花鼓——是我国一种民间歌舞,南宋时期就有记载,是由农民在田间插秧时击鼓演唱发展而来,表演形式是一男一女,男敲小镗锣,女打小花鼓,边歌边舞,有时增加乐器伴奏。各地花鼓的风格、曲调不同。凤阳花鼓——流行于明清时期,唱的都是民间小调,曲目有近百种。历史上凤阳地区灾荒不断,许多人家离开家园,以打花鼓唱曲为生,凤阳花鼓又成了贫穷讨饭的象征。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凤阳歌》,歌中唱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根据清代的记载,早期花鼓“音节凄婉,令人神醉”。可是,在当时凤阳年岁丰收时,仍然有人唱着凤阳花鼓出走他乡谋生,清代顾见龙绘“花鼓演唱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其实,当时的凤阳也并不是每年都闹灾荒,出走他乡据说还另有原因:在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为了要充实自己故乡凤阳的富裕,下令把江南富庶地方的苏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一带有钱人家十四万户迁移到凤阳,不准他们返回原籍。那些人家不敢违反皇帝的禁令,但又想回乡扫墓探亲,只好在冬季借口年荒,打鼓唱曲卖艺回乡,来年春季再回凤阳。随后相沿成俗,不论丰收灾荒,仍要到江南去唱一番“花鼓”。凤阳花鼓又以这种卖艺的形式走遍了四方。《凤阳花鼓》是一首皖北民歌,又称《凤阳歌》。其产生的背景有多种说法:一,说它来自民间歌舞,是安徽民间歌舞“打花鼓”中的歌曲;安徽花鼓又称为“双条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一有灾情,老百姓便四处逃荒、沿路乞讨,其乞讨的手段之一就是身背花鼓,手执小锣,边敲边舞边唱,所唱的曲子大都是当地的秧歌、小调,因这种歌舞形式最早流行于凤阳,故又称凤阳花鼓。二,说它来自明代戏曲,依据是清乾隆年间的戏曲集《缀白裘》第六集梆子腔《花鼓》中出现了这首歌(词与本首民歌基本相同,故略),并被称为《凤阳歌》;因为这段词出自明万历年间周朝俊所编传奇《红梅记》,故有人说《凤阳歌》产生于明代。但从安徽与明都南京相距很近,而且歌词中有直接讥讽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内容以及明代文字狱十分残酷这几点来看,似乎不大可能。所以,说它流行于明末清初较为妥切。至于歌舞与戏曲孰前孰后,恐怕也还应该说是歌舞在前为妥。如乾隆年间赵翼《陔余丛考,凤阳乞者》所载:“家住庐州并凤阳,凤阳原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此书叙述的流传背景和歌唱内容应该是较为可信的注脚。其曲调共四个乐句,首句中的两个句逗都以“Mi(3)”作尾音,而后面的三个乐句都结束于“Re(2)”音,形成乐句结束音“一边倒”的趋势,这在以“起承转合”为典型结构原则的汉族民歌中是较为少见的。四句共同构成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不仅“掩盖”了同音结束的“不足”,反而使之成为民歌文献中手法大胆的一个范例。另外,每唱完“正词”段落后,再一连补唱四个“冬冬冬冬呛”,并仍然结束于“Re(2)”音,既突出了花鼓的特征,又使结束音更加稳定。歌曲反复时第一、二乐句作的一些变化,是作曲家任光1935年在影片《大路》中引用原民歌时所作的改动,这一改动使原曲增加了新的光彩,也为后人所接受。

《凤阳花鼓》是一首皖北民歌,其产生的背景:历史上,由于淮河流域经常闹水灾,一有灾情,老百姓便四处逃荒、沿路乞讨,其乞讨的手段之一就是身背花鼓,手执小锣,边敲边舞边唱,所唱的曲子大都是当地的秧歌、小调,因这种歌舞形式最早流行于凤阳,故又称凤阳花鼓。

架子鼓论文参考文献

爵士鼓即架子鼓考试要分别考察基本功测试、曲目演奏能力测试和视奏能力测试等三个部分:

1. 基本功测试:基本功测试有两套试题,考生可从两套试题中选择一套参加考试。每套试题包括“必选题”和“自选题”两部分内容:

(1)必选题:“小军鼓平面节奏”和“套鼓立体节奏”的每条练习都要演奏;

(2)自选题:由“小军鼓平面节奏”和“套鼓立体节奏”中各任选一条练习进行演奏。

2. 曲目演奏能力测试:考生可任选一首乐曲参加考试,要求使用伴奏音乐。

3. 视奏能力测试:考官随机抽取一条“小军鼓视奏练习”和一条“套鼓视奏练习”进行考试。要求考生在演奏前口述一小节节拍作为起拍,并说明演奏速度,允许考生在演奏前视谱30秒至一分钟。

扩展资料:

架子鼓考级报考须知

(一)考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的《爵士鼓》考级教材或大纲科学报考,切忌盲目与虚高:

1.首次报考不能超过3级,3~7级可越1级报考,8~10级逐级报考;

2.越级报考只考本级相应考试内容,无其他加试曲目,不加收其他级别费用。

(二)考生每次考试只能报考一个级别,办理完报名手续后,恕不办理改报或退报手续。

(三)完整、准确、清晰填写或打印报名表和准考证,每人一张报名表和准考证。

(四)考生近期2吋免冠彩色照片3张(报名表、准考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证书》各一张),照片背面写上考生姓名、申报专业和申报级别。

(五)已获得其他考级机构音乐考级证书的考生,可对应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的相同级别按要求报考,须在报名表后附上已过最高级别证书复印件以供参考。

(六)考生报名后,不能按规定时间参加考试或未通过考试的,恕不办理退费手续。

(七)主办单位对音乐考级活动有研究、摄像、录像、出版、宣传及处理权。

(八)考生须按准考证所示时间、地点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纪律。无准考证或准考证与考生身份不符者,均不准进入考场。

参考资料:2018年爵士鼓考级报考简章-中国艺术考级网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我喜欢架子鼓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一直很喜欢架子鼓。去年的暑假里我还记得妈妈给我报了架子鼓班,刚开始我来到艺术中心就听到有人在打鼓。我一开门听到了一阵轰隆隆,动次打次的声音,然后老师看到了我。老师走过来问我:“你是新来的吗?”我说是!

老师说:“那我们开始吧。”我说:“好的。”我坐在凳子上,老师教我认识架子鼓,教我们打拍子。然后我就跟着节奏开始敲。我听着音乐越来越有节奏感,敲的也越来越好。从那节课后,我就深深的爱上了架子鼓。经过一个暑假我的架子鼓也敲的越来越好了!

今年过了一年,我又长了一岁,我的架子鼓也敲的更好了。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表演老师说:“要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表演开始了,我们坐在自己的鼓前,老师说z我们就举起双手的鼓棒,老师说开始,我们就开始跟着节奏敲。老师打拍子,老师的左手指代表我敲,右手指挥代表别人敲。在我们完美的配合下表演完了。接下来是我和老师我们两个表演,我很激动,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表演完了。支持人说:“这一次表演获得一等奖的是架子鼓班。”然后我们所有的队员都欢呼起来,老师也为我们骄傲!这是我第一次拿奖杯,我把奖杯举过头顶,然后拍照做留念。

回老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爷爷奶奶,他们都夸我是最棒的!我说:“我要感谢爸爸妈妈把我送到艺术中心,感谢老师教会我打鼓”我要好好学习,把架子鼓敲的更好!

此时此刻我想回到架子鼓教室去,打起我喜欢的架子鼓!

汗水和鼓棒在天空中飞扬,镲片和鼓皮在空气中震动,轻重缓急的鼓点鼓动着你的心跳!这就是我的'最爱——架子鼓!

第一次接触到架子鼓还是我六岁的时候,小小的我被它的节奏感所震撼,只觉得打鼓好帅,便莫名开启了我的架子鼓之路。

自从开始练鼓,我每天都无比兴奋,更加期待每周去鼓校的学习时间,在那里我认识了很多和我有相同兴趣的好朋友,是架子鼓让我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让曾经害羞的我变得开朗活泼!

打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也因为懒惰曾经想过放弃,可当我再一次听到架子鼓轰鸣的声音,想到挥动在空中的鼓棒时,我又一次振作起来,坚持让我有所收获,大大小小的奖项数不胜数!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小明星”啦,不论是在家里给家人们表演,还是登上舞台我都不会紧张,我享受着架子鼓带给我的乐趣,也感谢架子鼓让我变得更优秀!

就是我的爱好,它教我努力,让我进步,我爱我的架子鼓!

如果要说起现代音乐,也许我们不得不回到1913年5月29日在法国香榭里舍大街巴黎剧院的那个晚上,那也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首演的晚上,根据当时的报道,演出大厅里的观众几乎在一瞬间就分成了两派,并且这次的骚乱相比达达派所引起的混乱场面也毫不逊色。 今天的音乐评论家们相信斯特拉文斯基并非有意制造这种音乐上的分裂,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那段混合了狂欢,奢靡,强烈的破坏欲,革命,以及对未来工业世界满怀憧憬的时间里,要想在音乐理念上继续遵循古典浪漫主义的规范对于某些作曲家来说几乎是种折磨。 斯特拉文斯基最早是把《春之祭》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才把它改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其实不管什么形式,这部在节奏与和声方面完全和古典作品划清界限的作品注定了要成为现代音乐的起源之一。 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是多风格的。前期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并表现出对异乎寻常的乐器色彩、狂烈的节奏、严酷的力量与热情的偏爱。中期的音乐清澈、简洁、单纯、清晰,属于新古典主义乐派。这一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是舞剧《普尔钦奈拉》,1920年首演于巴黎歌剧院,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该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1922年作者将此剧改为同名组曲,这是作者沉迷于18世纪音乐的一部混合曲。后期他抨击过十二音体系,但由勋伯格等人创立的序列创作技巧竟又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斯特拉文斯基:Igor FeodorovichStravinsky1882-1971,美籍俄罗斯作曲家。原学法律,后跟随林姆斯基·高沙可夫业余学习音乐,终于成为现代乐派中名符其实的领袖人物。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拘一格,不断吸收各种新的表现手段。当人们正在评论他的某种风格时,他早已转向了另一种新风格。在种种风格流派的创作中都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十二音体系”的建构 和斯特拉文斯基相比,同时代的另一位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在当时并不是那么受到关注。但是实际上,勋伯格所创造的“十二音体系”从理论和技术上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十二音体系”,也被叫作“序列音乐”,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八度音的范围内,包括半音在内的十二个音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因此作曲家在创作时,大调或者小调的音阶基本可以放弃,只要将这十二个音符按照某种顺序排列成一个和几个序列。 可以想象学院派作曲家在刚接触到序列音乐时的困惑和愤怒,但是今天的音乐必须要对勋伯格表达自己的敬意,正是“十二音体系”将音乐从某种规则中解放出来,尽管那只是第一步,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一步。虽然追随勋伯格的人少之又少,但他本人和他的学生韦伯恩和贝尔格一起创立的“新维也纳乐派”对于后来的先锋音乐家们影响深远。而斯特拉文斯基在经历了一段“新古典主义”的时期后,也自然而然的转向了序列音乐的怀抱,你不能说这仅仅是个偶然的选择。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被冷落的旱其电音 另一方面,也许更早的一些时候,一些科学家对于电的使用简直到了着迷的程度,各种在当时看来不可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电器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者也很快就意识到,电波的原理实际上和声波类似,都是一种频率上的振动,通过电流振动而产生的频率出现在人耳朵可以听见的范围内就成了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般来说人们会把这种声音叫做电流噪音,看上去这种声音和音乐一点也搭不上关系,甚至大多数医生都认为电流噪音会造成人的神经损伤,使人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来。 但是还是有些人迷恋这种属于未来的声音,1876贝尔发明的电话和1877年爱迪生发明的留声机算得上是对电流的合理运用,而且通过留声机,音乐第一次找到了大众化的载体,这和坐在音乐厅里或者在家看乐谱完全是两回事。和电话与留声机相比,大约在1922年左右,一位年轻的俄国科学家雷昂·特里明发明的一款机器 却是完完全全谈不上普及,这是一种利用声场波形的变化来控制声音的机器,也就是利用演奏者的身体在两根金属天线之间的相位改变而发出相对应的声音,他将这机器命名为Thereminvox,后来被简单的用他的名字称为“特里明”。特里明先生深信电子学在未来伟大的苏维埃共产主义社会里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的想法是对的,只不过他的伟大梦想却是在美国才真正付诸实现,那是在他移民到美国之后的事情。 大概也是在1927年左右,这台机器首次被介绍给美国社会与大众流行音乐界,当时正是美国爵士乐的大发展的年代,尽管特里明立刻被RCA唱片公司买下代理权,并大量制造了五百台,但在当时这个既不用手指拨弹、敲打,也不用嘴巴吹奏的“乐器”却是困惑了许多人,尤其对于当时强调乐器吹奏技巧的爵士乐手而言,这玩意根本不在他们的眼里,许多乐手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又一个昂贵的玩具罢了,即使特里明先生在30年代就已经在卡内基音乐厅向大众展示了一场在当时极为先进的电子音乐演奏会,但是仍然在音乐界几乎没有造成什么反响。不过在电影界,特里明倒是得到了不少回应,它经常被用在后来的许多惊悚电影和间谍电影的背景音效配乐里。直到后来,特里明的价值才被电子音乐家认识,并开始被广泛地使用,甚至也许有些过于广泛了。 二战之后,技术催生的“声音”艺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撕碎的不仅仅是欧洲和整个世界的格局,也不仅仅是人们对于一个美好世界的渴望,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次战争完全摧毁了人们头脑中的一个缓慢而古老的古典田园,并且切断了未来与过去的联系。战后的世界以一种加速度向着现代社会而去,这种变化必然会在艺术和音乐中有所体现。 战后最重要的一位音乐家,也许要算是约翰·凯奇了,虽然到今天,也仍然有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即使是那些对他不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凯奇,现代音乐的面貌将很有可能会呈现出和今天完全不同的态势。和其他的音乐家比起来,凯奇更像是个演说家和哲学家,尽管他自己的作品已经非常有说服力,但是似乎他的关于音乐的演说对大众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从凯奇不同时期的演讲中,人们逐渐地发现,“音乐”这个词慢慢地被“声音”所代替,这些演讲传达了一种新的欣赏态度,“新的声音,要有新的听法。不要力求听懂,而是要注意音响的活动。”但是从古典音乐里延续下来的欣赏习惯要想在一夜之间完全改变谈何容易,尤其要让西方的听众们接受凯奇的东方式禅宗思维更是难上加难。 也许为了刺激那些对他非难的评论家和观众,凯奇在实验的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超出大众所能接受的范围,像加料的钢琴,投硬币作曲等等。也许正是因为凯奇的音乐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西方音乐传统的影响,他对这种音乐传统的冲击才会显得如此重要。 尽管凯奇在1939年就已经录制了最早的电子音乐作品之一,《想象的风景第一号》,但是这种把电子管振荡器产生的电流声音录制在七十八转胶木唱片上的方式实在是太过昂贵和复杂。一般的情况下,像瓦雷兹,鲁索罗和希林格这样的音乐家们更多的是记录下他们的想法,而真正实行起来却是另一回事。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新的录音设备的出现才得以改变。 约翰·凯奇JohnCage(1912-1992),音乐试验家,他摒弃了传统的演奏技巧和作曲技法。以“加料钢琴”的先驱者出名,“加料钢琴”就是在传统钢琴的弦上或各弦之间,放上各种不同的物体,从而改变原来的音响和音色。凯奇研究了机遇音乐、电子音乐的无音乐,最著名的作品《4分33秒》,前所未有的无声乐曲,该曲的休止符长达4分33秒,创最长休止符的世界纪录。� 磁带录音机的诞生 很明显,磁带作为音乐载体,这种媒介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乐谱和胶木唱片,它操作起来简单方便,最重要的是改变和处理录制在磁带上的声音非常地容易,因此磁带录音机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音乐家们的兴趣,这是一个媒介改变音乐的活生生的例子。 到了五十年代,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的磁带录音机彻底改变了先锋音乐的方式,这个类似于音乐革命的行为要归功于两位法国音响工程师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 四十年代,谢菲尔和皮埃尔作为同事共同为法国国家广播公司的录音室工作,不过严格地来说,他们的作品和电子音乐其实走着完全相反的两条路。那些录在磁带上的声音并不是来自于某个电子乐器,而是直接取材于真实的生活,然后音乐家们再利用磁带录音机特有的功能对这些声音做技术上的处理,像改变速度,倒转,剪切,叠加音轨等等,由于里面的声音都是现实中存在的声音,因此这种音乐被称做“具像音乐”或者“具体音乐”。 1949年,皮埃尔·谢菲尔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成功的作品《为一个人的交响乐》,从那时开始,他就一直不断地和其他的先锋音乐家合作,像瓦雷兹,梅西安,斯托克豪森等人,这些人对于后来的电子音乐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知道他们的人仍然不算多。 尽管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领导的声音研究小组小心翼翼地避开了电子音乐这个尚不成熟的领域,但是同时代的其他作曲家还是非常自然地把这两种听觉效果极其相似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也是在1949年,美国的工程师制造出了第一台Vocoder,也被叫做“人声变幻器”,这台机器随即被运到了德国波恩的语音学协会。 这台机器特殊的地方在于,它能够为自然界的声响带来一种独特的电子化效果。“人声变幻器”立刻引起了科隆电台的一位制作人罗伯特·贝耶的浓厚兴趣。随后的一年里,贝耶以这台机器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电子音乐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了德国早期电子音乐的一个重要据点,斯托克豪森就曾经在这里工作。通过这个实验室的努力,具像音乐,或者说实验音乐和先锋音乐终于开始沾上了电流的味道。 爵士乐与摇滚乐的改变 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现代音乐并不是以一种形态出现的,但是无论怎样,各种可以被称作是现代音乐的音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说对和声功能的破坏,比如说不稳定的节奏或者根本毫无节奏可言,比如说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噪音的运用,比如说对发声乐器的功能的再定义。从这些角度来看,爵士乐和摇滚乐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能够算得上是现代音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少数,也对爵士乐和摇滚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爵士乐中甚至是决定性的。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批爵士音乐家就决心对传统的爵士乐进行改革,从查理·帕克和查尔斯·明格斯开始,到欧涅·寇曼和桑·拉,爵士乐从一种在低级酒吧里演奏的黑人传统音乐变成了激进的实验音乐。这种变化确实耐人寻味,但是事实上并不突然,黑人音乐里一直有某种对规则的破坏倾向。 自从和古典音乐分道扬镳之后,先锋音乐也一直在寻找能够给自己带来生命力的音乐形式,音乐家们对于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的兴趣越来越大,他们突然发现那些简陋的自制乐器发出的声响,以及这些声响所组成的结构,完完全全地代表了音乐的现代性。 而在摇滚乐的领域,甲壳虫乐队在1967年录制的唱片《佩珀军士孤独心灵俱乐部》让这四个小伙子一下子从流行歌手转变成了严肃的音乐家。在这张唱片中,制作人乔治·马丁充分发挥了从皮埃尔·谢菲尔和皮埃尔·亨利那里流传下来的对磁带的处理技术,每一个听到这张唱片的人都会惊讶于其中的声音墙和变幻莫测的效果,要知道,那还是三分钟长度的爱情流行歌曲的时代。 当然,后来的摇滚乐手要比甲壳虫乐队走得更远,像八十年代纽约兴起的“无浪潮”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摇滚乐的基础,不过其中的科技因素不可忽视。和五十年代的实验音乐家遇到的情况一样,新的媒介的出现和普及也在改变着音乐的面貌。以前需要音乐家用剪刀和胶水仔仔细细完成的作品,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动动鼠标在电脑上就能完成,录音方式的改变造成了音乐本身改变,现代的电子音乐家们聪明地使用了前人留下的成果。 九十年代电子音乐大爆发 从九十年代中期电子音乐大爆发开始,几乎所有的音乐都带上了电子的味道,甚至世界音乐也成为了电子音乐中的一种素材而被经常地使用。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当音乐家面对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音乐就更多的是在于选择而不是创造,而这样的选择总是会伴随着某种泛滥的趋势。 其实从一开始,现代音乐就是基于一种和古典主义决裂的概念,而在这个概念之上随着科技,或者说器材的发展而跟进。并且,整个音乐的未来恐怕都和科技的变革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关系,至少从目前看来,音乐家的作曲技法的改变对音乐的未来并不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真正的关键仍然是科技。 但是,尽管科技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因素,但是真正能够打动人的作品,仍然是那些直接来自于内心,用清晰的语言表达的深刻的情感。换句话说,人性化的电子乐并不是一种奢望,也不是流行电子乐的一种宣传策略,实际上,我们应该明白,斯特拉文斯基,或者勋伯格,或者约翰·凯奇,或者那些最早使用电子设备来创作音乐的音乐家们,他们相信通过破坏音乐的结构,破坏人们习惯的听觉经验,以及通过电流产生的声音,人与人的情感是可以达到沟通的。

摘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近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由于“海派”的文化传统,上海成为中国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其次,上海外国租界的音乐生活,为中国专业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第三,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使上海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关键词:近代中国音乐;上海;地位 上海是近代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国近代新文化形成中的地位,得到了学术界普遍的关注。作为近代新文化一个方面的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上海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与上海城市独特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以及经济社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不但会使我们对近代中国音乐发展史有深入的理解,也通过一个侧面使我们对上海城市的个性有深切的体会①。 一、近代音乐传播先驱 上海,由于独特的历史因缘和独特的文化环境,成为近代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桥头堡,也成为酝酿近代中国新文化的温床。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形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近代的音乐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一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改造②。其中,尤以西洋音乐的传播和普及为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大致通过以下途径:1、基督教堂所带来的西方宗教音乐;2、新式军队中输入的西洋军乐;3、海外留学生带回来的西洋音乐;4、近代学堂对西洋音乐的普及。这四种途径先后出现,而尤其以第四种因素对中国近代音乐的面貌影响最为深远。上海在近代中国夙得风气之先,在近代西洋音乐传播中亦是如此,其主要表现则在于它成为近代新式学堂普及西洋音乐之最早试验场。 上海自五口通商以来就成为海外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大本营,因此基督教堂所带来的音乐对上海信徒的熏染尤为深远。但教会音乐对于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贡献毕竟有限,新音乐的形成更依赖于新式音乐教育的发展。由于基督新教把教育作为在华传教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大量精力和财力用于办学,而其所办学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传授西洋音乐。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传教士在华办学以上海为最早,而学堂中设置音乐教育科目也以上海为最早。例如1861年在上海创立的清心女中,在教学中已把音乐与语文、算术、圣经等科目相提并论。创办于1892年的上海中西女塾为展示平时教学成果,还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规模不仅限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还半年一次对家长们,一年一次对普通市民公开演出①。 而上海人沈心工,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从事新式音乐教育的中国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1902年到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后,在南洋公学附属小学任教,开设了中国最早的唱歌课。1904年出版了《学校唱歌集》,开创了“学堂乐歌”的形式。学堂乐歌是中国人最早用西洋音阶谱写的歌曲,成为近代音乐史的发端。上海的务本女塾、南洋中学等学校以及沪学会等团体都邀请沈心工指导唱歌。在沈心工《学校唱歌集》出版后,很多学堂开设了乐歌课,通过陆续出版的音乐教科书籍,初步的音乐知识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在此背景下,1907年公布的《奏定章程》,规定音乐课为初级小学的必修课。因此,李叔同曾推崇沈心工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②。 另一位上海人曾志忞也为中国近代西洋音乐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曾志忞是上海著名商人曾铸之子,1901年去日本留学。在日本他参加了沈心工发起的“音乐讲习会”。并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音乐教育论》,这是我国最早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1907年归国他即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创办“夏季音乐讲习会”。这是一个利用暑期传授西洋音乐的组织,其科目有乐典、和声学、风琴、洋琴、洋弦、喇叭、直笛、横笛、大鼓、小鼓等。1908年曾志忞遵照父命创办“上海贫儿院”,院中设音乐部,并成立贫儿院管弦乐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西式管弦乐队。虽然1912年音乐部就停办了,贫儿院也约于1921年左右结束③,但却成为中国人创办西式管弦乐队的最初尝试。可以说中国新式音乐教育是从上海发端,并逐渐普及到全国。 二、租界的音乐生活与近代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由于近代中国音乐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内容是西洋音乐理念、技巧的输入和传播以及根据西洋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改造,因此海外留学生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形成的最早先驱者。但是新音乐的普及和建立却依然要依靠在中国本土形成固定的消费、欣赏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涌现的本土音乐家。上海由于其在近代中国的独特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最早形成了较广泛的近代音乐的消费市场并涌现了大量的音乐人才,为近代中国音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酝酿场所。而追根溯源,又与上海租界尤其是公共租界工部局乐队有密切关系。 1.租界的音乐生活与上海近代音乐消费市场的培育 根据《南京条约》的相关规定,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当时在上海县城之外划定了一块外国商人的居留地,这成为上海租界的起源。后来,租界不断扩张,并成立了自己的市政机构,逐渐发展成了一块在中国领土上的“国中之国”,成为外国列强侵略中国的最好见证。但是,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产品——为中国大众亲身领略西洋音乐的魅力提供了场所。租界里的外国商人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逐渐形成了一些文化娱乐组织。早在1850年英国人就成立了业余剧团,演出需要音乐伴奏,于是组织了乐队。1879年逐渐发展成上海公共乐队。1881年公共乐队由英租界市政管理机构工部局接手管理,并成立工部局音乐委员会。1907年,铜管乐队扩大为管弦乐队。1919年以后乐队聘请意大利著名音乐家梅百器担任指挥,并从欧洲招聘了很多著名音乐家,迎来了它的辉煌时期,并逐渐迎来了“东方第一”管弦乐队的美誉。1922年公共乐队改名上海工部局乐团。当时工部局每年给乐队28万两的高额预算拨款。每年从10月到翌年5月为演出季节,每周的星期天都举行定期音乐会①。起初乐队主要在市政厅的音乐厅内演出,主要局限于外国观众。但是据英国学者毕可思的研究,1928年以来,上海工部局乐队逐渐注重为中国居民服务。乐队指挥的“年报”中越来越多地注意到有中国观众的出席。并开始在中文报纸上刊登演出广告。“1928年,3/4的观众是中国人,据报道,1930年中国人的兴趣甚高。1931年乐队在室内演出时,20%的观众是中国人,此后这个比例稳定上升。”以至于到1933年,在上海工部局管弦乐与吹奏乐委员会上,有人指出中国纳税人希望工部局继续资助乐队,因为它在城市中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并且,1928年后开始有中国人被吸纳进入工部局的音乐委员会②。 1930年前,上海工部局乐队一直工部局行政大楼里面演奏室内音乐会。1929年,这幢大楼卖给了开发商,上海工部局乐队搬进了上海商业和公共空间——大光明电影院,后来又搬迁到兰心大戏院。“在市政厅,上海工部局乐队似乎仅仅是工部局的一个文化附属品,只为外侨社群服务。而在整个上海娱乐界,管弦乐队成了这个城市越来越重要的文化财富。”③同时乐队的演奏也从室内走向露天,在夏天,乐队会举行露天音乐会,在兆丰公园(现中山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外滩公园(现黄浦公园)等舞台上演奏④。1928年后,随着中国人可以进入公共租界的公共娱乐场所,中国观众观赏西洋音乐的机会无疑更多了。 通过以上叙述,可以看出,虽然租界的音乐生活开始只局限于外侨社群,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观众逐渐增多,可以说逐渐在中国人形成了一批西洋音乐的消费群。这个消费群的形成和扩大,无疑为中国音乐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氛围。 2.工部局乐队对国立音乐院的影响 对于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来说,创建中国人自己的音乐学府,作为研究和培养人才的机构,无疑是重要的举措。中国第一所高级音乐研究和教育机构本来创建于北京。1916年秋,北京大学成立学生社团“北京大学音乐团”,同年冬,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8年改名“北京大学乐理研究会”。1922年以“乐理研究会”为基础成立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成为中国第一个近代音乐专业教育机构。随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等高校纷纷设立音乐系、科,似乎预示着北京将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中心。但是北洋政府统治下的北京并不是中国新音乐成长的良好土壤。1927年7月教育部长刘哲认为“音乐有碍教化,也与社会人心无关”,命令关闭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艺术专科学校中所有音乐系科,经过师生抗争,结果只有女子师范大学的音乐系被保留下来。而不久在南方的上海则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国立音乐院。 国立音乐院的创办与萧友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本来是北京音乐教育界的领导人,1927年6月南下上海。据谭抒真回忆,他辞去北京学校的音乐系工作,一方面他觉得教师水平低,又与自己的想法不合,另一方面因为上海人才多,还有外国音乐家,所以自己来上海了①。而许步曾更进一步认为国立音乐院之所以选址在上海,是由于上海工部局乐队的存在。 1927年11月27日,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国立音乐院(1929年改为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上海成立。国立音乐院的成长与工部局乐队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除归国留学生之外,国立音乐院长期从上海工部局乐队招聘老师和研究指导。初建时,10名音乐教师中,外国教师即占了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工部局乐队成员。1929年,鲍里斯·扎哈罗夫成为钢琴系主任,而长期担任乐队指挥的富华则一直是小提琴系主任。此外还有大提琴家佘甫蹉夫、难民音乐家如佛莱思克尔、沃尔持·约雅敬等也在此任教。这些外籍教师对国立音乐院教学的贡献是巨大的。比如,扎哈罗夫直到1943年去世为止,一直在上海教钢琴。以至于有学者说,在中国的第一代钢琴家、音乐家中几乎没有一人未曾跟他学过钢琴。 其次,乐队和音乐院虽然没有组织上的联系,但是两者有很密切的合作。乐队给音乐院的学生提供优惠票,和中国爱乐社合作演出音乐会,并且开始逐渐演奏中国音乐家的作品,吸收中国演奏员。1929年,乐队首次与中国独奏音乐家马思聪举行音乐会。1930年首次演奏中国人创作的交响乐作品——黄自的单乐章序曲《怀旧》。1931年上海音专的教师黄自当选为工部局音乐会员会委员。1927年工部局乐队让中国音乐家谭抒真代替休假的队员参加演出。1935年5位中国人首次作为实习生参加工部局乐队的演出。此后,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生在上海工部局乐队表演越来越频繁② 。在这期间(1934-1942),中国人继续进入乐队。1938年,谭抒真、黄贻钧、陈又新和徐威麟等4人正式成为上海工部局乐队的成员。到1941年乐队中华人达到5人③。中国独(唱)奏音乐家的演出也频繁起来,如钢琴家沈雅琴、李惟宁、吴乐懿,小提琴家王人艺,歌唱家黄友葵、胡然、赵梅伯、斯义桂等相继在1930年代与工部局乐队合作演出④。应尚能在1937年就指出:“对于上海年轻一代有抱负的音乐家来说,能与该乐队演奏或歌唱乃是他们最大的成功。”⑤正如他所说的,演出并不一定总是能带来经济效益,但它们提供了聆听、观摩和演奏的机会,这是中国其它地方所不能提供的。工部局乐队不但具有历史的功绩,就机构而言,它也是今天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3.音乐大师的聚集与中国音乐人才的培育。 上海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机缘,成为近代中国国际音乐大师聚集之地,这为中国近代音乐人才的培育提供了难得的良机。首先,工部局乐队给中国带来了像柏克、梅百器、富华这样的音乐大师,如果没有乐队他们根本不会居住在这个国家。此外,上海的国际地位使它成为难民的避难所。俄国十月革命后,大量俄国音乐家流亡上海。二战爆发后,众多犹太音乐家流亡上海。他们或者担任管弦乐队成员,或者成为私人音乐教师,或者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员,或三者兼而有之。例如,1924年之后俄侨设立的私人音乐学校就有18所之多⑥。这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从学这些大师的机会,虽然很多人并没有成为国立音乐院的教师,但是普遍存在的家教,则提供了可能。比如,从1943年直到l946年逝世,梅百器亲自教博聪,富华指导后来出任音乐院院长的戴粹伦,沃尔特·约雅敬教授司徒志文,佛莱思克尔教授丁善德、桑桐、瞿希贤等。 上海良好的音乐氛围和高水平乐队的存在,也吸引了大量著名音乐家在全球巡回演出中把上海作为一站。从20年代到30年代,世界著名音乐家相继访问上海,如小提琴家F·克莱斯勒、约瑟夫·西盖蒂、雅沙·海菲茨和丁·蒂博,钢琴家阿图尔·鲁宾斯坦、B·莫伊耶维奇等①。国际音乐家到上海的演出,无疑开拓了中国音乐家的视野。比如据记载,黎锦晖在上海听交响音乐如同“上课”一样,事前必将登载在《申报》上工部局乐队的当天音乐会节目说明认真读过,然后前往。自1920至1929年他每礼拜五去听,风雨无阻,8年无间断。对于当时来华的歌舞剧团的演出,如:米兰来的歌剧班演出的正歌剧和轻歌剧,“向·旦尼斯(Danis-Shawn)舞蹈团”演出的大型舞剧和各式舞蹈,上海俄侨演出的歌舞剧,以及从欧美、日本来华的邓肯舞蹈团、宝冢歌舞团等的演出,他更是千方百计找机会观摩,既使观摩券“每券售大洋十元,不易筹措”,也在所不惜②。 大量音乐大师聚集上海,为中国音乐家提供了亲身从教的机会,而著名音乐家的巡回演出则为中国音乐家提供观摩的可能,这些对于中国音乐家的迅速成长和提高技艺无疑是难得的良机,非当时中国其他城市所能企及。 三、都市消费生活与通俗音乐的滋生 流行音乐的先祖是发源于美国的爵士乐和摇滚乐。20世纪流行音乐在全球迅猛发展,到今日已成为全球音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近代音乐也不尽是西方高雅音乐在中国的传播和生根的过程,还包括中国近代通俗音乐的产生。在这个过程中,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高雅音乐的摇篮,更是近代通俗音乐的发祥地。音乐史研究者虽然对流行音乐的研究还不多,分期也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普遍承认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歌曲与20年代至40年代的流行歌曲有密切的联系。当时黎锦晖以“时代曲”之名创作于20年代末上海的《毛毛雨》、《特别快车》等一批迎合市民口味的歌曲,标志了20世纪中国流行音乐的产生。在该阶段产生了以黎锦晖及其“明月歌舞团”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作曲家和歌星。因此,研究者称这个流行音乐的第一阶段为“黎锦晖时代”③。而所谓“黎锦晖时代”其实亦可以称为“上海时代”,因为黎锦晖的整个活动主要是在上海,流行音乐的繁荣与上海的城市特点有密切关系,只有上海才能孕育第一个流行音乐的繁荣。 那么为什么会是上海孕育出近代的中国流行音乐呢?这要从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历史和文化个性寻找原因。有学者指出,20世纪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是20世纪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现代科技的发展、商业炒作和现代人的心理需求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这些正好在上海有很好的土壤。 首先,由于上海特殊的历史机缘和文化传统,使它在选择及接受外来文化上有非常积极和开放的态度,这种文化传统被称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具有开放、灵活、多样、宽容等特点⑤,这为上海接受、容纳通俗音乐这种新形式提供了文化心理上的基础。此外,都会的经济繁荣,促进了都市大众文化生活的兴盛,也为流行音乐提供和扩大了流行空间。当时的上海无疑是中国近代娱乐业最为兴盛的城市,繁多的饭店、酒吧、咖啡馆、夜总会等服务业及娱乐场所,为流行音乐的发展提供了生存空间。 其次,商业炒作和现代传媒的出现大大加速了流行音乐的传播速度。上海是一座商业城市,任何文化形式都避免不了商业的熏染。同时,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很多现代化的娱乐消费形式只有上海才最为普及,比如电影、唱片、电台等。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既是全国的唱片业中心,也是无线电广播的中心,又是电影业中心。这三者的交互作用,使通俗音乐广为传播。 唱片和留声机于20世纪初叶传入上海,至30年代,上海逐渐发展为中国唱片业的中心,拥有国内数量最多和实力最强的唱片企业,生产大量内容丰富的唱片。唱片开始还只是印制中国传统戏曲为主。但到了30年代,新兴的流行歌曲被市民阶层所喜爱,很快成为唱片录制的重要内容。1928年,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毛毛雨》由百代公司录制成唱片,在社会上迅速传播。一些著名的歌星由此诞生。一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争相为明星灌录唱片,从此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成为各公司的重头戏。比如,百代公司曾推出“明星锦集”,为红极一时的电影女明星们录制流行歌曲唱片,有胡蝶、陈玉梅、黎明晖、王人美、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陈燕燕、黎莉莉、严月娴等。为了争取歌星们录音,各公司专为她们“量身定做”歌曲,并不惜给予优厚的报酬,如百代公司曾给予周璇6%的版税。有些年纪尚轻的女歌星一个月的收入可达20至30元,令世人羡慕。三四十年代,各公司录制了大量的流行歌曲唱片。根据中国唱片厂1964年登记的旧唱片模板目录统计,在百代、丽歌、和声、高亭、胜利等公司灌制的流行歌曲唱片中,以周璇演唱的最多,为150余张,白虹有125张,姚莉有117张,龚秋霞有67张,王人美有62张,另有白光、李丽华、李丽莲、李香兰、欧阳飞莺、吴莺音、张露、黎莉莉、严华、梅熹等录制的唱片①。 唱片业之外,广播事业也扩大了通俗音乐的传播渠道,为其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市场。广播电台的兴盛使收音机在中产阶级市民中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收音机里欣赏通俗音乐。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业、特别是有声电影的发展更促进了流行音乐的繁荣。1931年中国第一部国产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上海首映,国产故事片在30年代的兴盛由此拉开序幕。电影需要配乐、插曲,这为流行音乐提供了新的创作和表演的市场。而电影的魅力更使穿插于其中的主题曲、插曲不胫而走、深入人心。本来流行歌曲主要以歌舞厅、酒吧、夜总会等为表演空间,有声电影则为歌星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一些原本以演唱流行歌曲、进行歌舞表演为主的歌舞团、歌唱社成员进入了电影界。如一直在黎锦晖的中华歌舞团和明月歌舞社从事表演的王人美和黎莉莉,就成为30年代联华影业公司“四大名旦”中的两位;周璇在进入电影界以前,先后辗转于明月歌舞社、新月歌剧社、新华歌剧社,早已是红极一时的名歌星。其他如白虹、白光、龚秋霞等,也都是在当红歌星的位置上走进银幕。歌星们从影后,继续维持歌唱生涯,而且往往演唱所主演影片的插曲,歌曲借电影而传播,电影亦因歌曲的流行而更加火爆。这种情况使一些原本并非歌星出身的电影明星也纷纷地开始灌录唱片,如胡蝶、陈燕燕、陈玉梅、李丽莲、夏佩珍、胡珊、谈瑛、严月娴等②。无论是电影明星出唱片,还是歌星拍电影,结果往往是其拍摄的影片与灌录的唱片同样受到崇拜者的热爱。电影这种新兴娱乐工具对通俗音乐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正如汪毓和所说,“从20年代末开始,中国城市歌舞音乐与中国电影音乐,特别是电影歌曲的发展合为一体,成为中国娱乐性通俗音乐的主体”③。足见当时电影对于通俗音乐的促进作用。 总之,由于上海浓厚的商业氛围,具备较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并受到唱片公司、无线电台、有声电影等新型娱乐媒体的强力支撑,流行歌曲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形成了近代中国通俗音乐的第一个浪潮。 其三,市民阶层的庞大为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土壤。流行音乐具有创作题材贴近现实生活、富于情趣化,格式简炼完整、演唱方式不拘一格,突出“自我感受”、演出方式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等特点①,这些都符合现代都市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类似《毛毛雨》等“家庭爱情歌曲”大都表现男女情爱,歌词内容、旋律、风格深受市民阶层的喜爱。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都市,有庞大的市民群体,这为以迎合现代都市生活口味的通俗音乐的流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其四,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很多进步的或严肃的音乐家,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上,也采取了较为积极态度。除了当时有黎锦晖、黎锦光、姚敏、严华等极负盛名的流行乐坛作曲家外,还有任光谱写的《渔光曲》、《燕燕歌》,刘雪庵谱写的《早行乐》、《何日君再来》,贺绿汀谱写的《天涯歌女》、《四季歌》、《秋水伊人》等都是30年代上海曾传颂一时的经典性的流行音乐作品②。 四、结语 近代上海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机缘,由原来的一个小县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都市,也成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上海在中国近代文化形成中的地位重要,它不但成为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窗口,也成为中国近代新文化酝酿形成的重镇。本文所述上海在近代中国音乐文化形成中的作用,只是上海对中国近代文化贡献的一个侧面。 概括地说,上海由于其滨江带海的地理位置和华洋杂处的社会形态,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文化传统,因此成为中国输入西洋音乐的最初舞台,并成为新式音乐教育的试验场;而由于外国租界的存在,尤其是工部局乐队的存在,为中国人直接体验和学习西洋音乐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大量市民阶层的存在,以及浓厚的商业氛围,现代化传媒的兴盛也酝酿滋生了中国第一代流行音乐。 当然,随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中国的音乐出现了新的内容,作为孤岛的上海虽然仍然保持了一段繁荣,但是由于脱离了民族的主战场,其音乐中心地位有所下降。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上海在音乐方面的影响又有所转折。这将成为另文考察的内容。

广州塔论文参考文献

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一) [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 [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 [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 文化 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 [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 [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 [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 [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 [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 [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 [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 [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 [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 [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 [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二)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 措施 [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三)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 [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 方法 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 [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 [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 [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 [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 [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 财经 大学,2013. [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 [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 [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猜你喜欢: 1.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2.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典型范文 3. 建筑材料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我们都知道毕业前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问题来了,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建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邢莉燕,陈起俊.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 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 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 张立新. 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03G101-1).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 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汪正荣,朱国梁. 简明施工手册.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 建筑施工手册. 第4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 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 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 王玉龙.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 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 第二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

[19] 荆莉燕,王坚,梁振辉. 工程估价.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 山东省建设厅. 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21] 惠宽堂. 土木工程英语.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

[22]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从书编审委员会.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3] Smith, Currie & Hancock LLP. Common sense construction. 2nd. New York : Ed., Wiley, 2001

[24] Business Roundtable. ‘‘Absenteeism and turnover,’’ Rep. No. C-6,Business Roundtable, New York. 1982.

[25] Hackney, J. W., ‘‘Labor productivity and labor productivity analysis.’’Chapters 12–13,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capital projects, 2nd. New York :Ed., Kenneth K. Humphreys, ed., McGraw-Hill, 1998.

[1] 徐中林.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2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3] 杨雪.员工胜任素质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04-110

[4] 许静.绩效管理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2(14):77-78

[5] 郭祥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审计人员能力素质模型构建[J].企业导报,2009(1):89-91

[6] 王倩.广东移动通信技术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培训应用[D].广州:中山大学,2010

[7] 赵岳.我国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评价与培养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

[8] 李耀荣.M 省电力公司素质能力模型及效能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

[9] 贺雅洁.浅谈企业员工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与培训体系搭建[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2):45

[10] 余伟凌.基于供电企业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3(26):80-81

[11] 郭士光.拓展训练及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以 A 公司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12] 彭剑锋.员工素质模型设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3

[13] 曹志强.基于 KPI 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4

[14] Spencer L M, 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 : 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Work : Johe Wiley&Sons,Inc,1993:2-39

[15] McClelland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2): 1-4

[1] 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范小平.高层建筑剪力墙连梁设计的探讨[J].低温建筑设计,2012 (11) :50-51

[3] 刘涛.小跨高比纤维增强钢筋混凝土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3

[4] 朱江.防屈曲支撑体系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2010(02):34-38

[5] 潘志明.高层建筑剪力墙钢组合桁架连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7

[6] 皮天祥.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小跨高比连梁抗震性能试验和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7] 韦爱凤.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连梁的设计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 (4) :29-31

[8] 张彬彬.高层建筑剪力墙连系梁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9] 闫月梅,郭凤香,等.小跨高比连梁配交叉和菱形筋的受力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6:310-313

[10] 邓志恒,潘峰,潘志明.钢连梁控制结构地震反应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07,32(2):163-166

[11] 滕军,马伯涛,李卫华,等.联肢剪力墙连梁阻尼器伪静力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12):92-100

[12] 邓志恒,林倩,胡强,潘志明,徐冬晓.新型钢桁架连梁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2,31(1):76-81

[13] T. Paulay and J. R. Binney. Diagonally Reinforced coupling beams of shear Walls[S].ACI Special Publication 42, Detroit, 1974, 2: 579-59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