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论文综述范文如下:

摘要: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以计量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应用为着探讨点通过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背景意义、最终提出启示与展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研究。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二、国内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经济研究》近间刊载的计量经济学文章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对这期间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过程有一个粗略的归纳,同时也能够初步探索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转换与研究技术规范的转变,本文则通过计量经济学论文在《经济研究》刊文中的变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学内在的技术规范的形成历程。

近些年我国主要经济学期刊发表的计量经济学文章主要以应用研究型文章仍然占主导地位,数量远远大于理论研究。例“经济转轨中的企业很出机制”采用了Cox比例死亡模型和条件概率方法[1]:“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用到了二元选择的1oait模型[2]而就相同的问题也可采用回归模型和协整分析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已经用到了现代很多复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曾经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方法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是研究一般问题的首选方法:如“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3]。

参考文献:

[1]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xx,(10)

[2]刘莉亚,任若恩.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xx,(10)

[3]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xx,(10)

论文综述的注意事项

论文综述的是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的一种学术功课。综述不仅是实现学习、论文撰写的必修环节,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论文综述以及其重要性。

在进行论文综述之前,需要拟定好研究方向、题目和关键词。之后,开始检索和筛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需要来自于可靠、权威、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例如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等。筛选文献时应关注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关、探究深入、论述完整的文献。

确定了合适的文献后,接下来需要撰写综述。综述应包括文献的简介、研究内容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献来源的引证、叙述的逻辑性、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撰写综述时,可以根据对文献的分析和评价,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综述的重要性在于为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形成对目标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帮助更好地理解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综述还可以引导和指导论文撰写,为研究提供参考、激励和促进作用。

总之,论文综述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学术练习,以其严谨的方法论和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对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推动学术研究的进程、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学术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stata

你能去百度文库看看,我帮你搜到两个都不错~,而且分析到位,有数据,看你喜欢哪个。人民币汇率研究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亲还有保存stata的计量经济学论?ghy

你好,能否给我一个邮箱(hi我或者百度消息),我这边刚好有15篇相关论文,有13篇都是在万方和知网下载的,百度搜不到的放心,可以发送给你,希望还能帮得上你的忙!——百度知道 举手之劳团队 队长:晓斌11蓝猫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写论文,做设计才能顺利的毕业 ⑶ 在这里我给出方法,以及相关资料寻找的网址,请认真阅读 ⑷ 否则,真的可能导致预想不到的后果! ====================================================================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创论文!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至于翻译,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顺就可以了! 【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满意请采纳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百科

本科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那么,本科计量经济学如何教学呢?

一、目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计量经济学是集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理论基础、实践操作和统计软件运用三者的有机结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大多数教师在计量经济学试验教学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指导书,不利于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而且,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进步,计量经济学研究的是现实经济问题,因此必须以对经济现象的深入认识为基础,必须在经济理论下进行。但是,目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层次不明确,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当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体系学习、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通病。教师在授课中对数学推导和数学知识讲授较多,而实验课程相对简单,且理论方法教学与经济问题实例分析、软件教学相分离。因此,计量经济学的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方法教学内容的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安排、实验项目设计、软件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试验教学环节严重脱节。有些学校由于教学条件和设施较差,特别是缺少经验丰富的试验师资力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只进行理论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时间衔接方面经常脱节。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导致理论和实验成为独立而不易协调的两个教学过程,学生运用软件的实际操作训练相对薄弱,达不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目的。由于计量经济学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通常被人们分为理论计量经济学与应用计量经济学,并根据内容深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现在各层次教学的分工与衔接往往存在问题。实验教学常常被当成理论教学的附属品,试验方法与实例的结合不够。在计量经济学的教材和课程讲授中,结合实例分析和应用较少,许多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之后,不知道如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很快就将所学习的内容遗忘了。

(二)理论教学层次模糊,没有实验教学层次感无论是面对专业知识较为薄弱的本科生,还是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研究生,计量经济实验教学均采用相似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即任课教师先讲理论和方法,最后留点时间来讲案例解析和软件使用,或者根本就不讲软件,也不进行上机操作,或者直接放羊式地让学生上机操作。这样就很难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去发现新问题,得到新启示。这样的'实验教学也很难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实验教学层次感没有得到体现,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脱离,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所学知识。

(三)实验课程设计机制不完善自主性试验方案的设计,试验材料的准备,试验进程和实验时间的自主安排是实验课程设置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目前我们要求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是结合教材上已有案例为基础,没有把撰写试验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也没有将课程考核方式改为课堂测试、上机操作、论文写作三者形式相结合,并分别赋予70%、10%、20%的权重进行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再加之实验教学报告,导致学生只需简单的模仿,甚至是抄袭,完全背离了最初的实验教学目的。

二、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安排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即原理验证性实验与研究设计性实验相结合。开放式实验不仅使学生通过自己具体实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习、巩固书本知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更重要的是试验中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开放式实验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发展学生创造精神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能丰富理论教学课堂内容,吸引学生参与积极性。计量经济学的试验教学为现实中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完整的分析工具。开放式实验可以群策群力,结合教材和教学研制教具、学具与仪器,密切教材与教学实际,适合教材多变性,是解决仪器不足的有效途径。因此,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在于通过实验教学使得教师能够:

(1)编制好试验教学计划和软件使用说明书,为学生进行自主开放式试验操作创造条件。

(2)将学生进行分组,形成多个研究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每组制定一个负责人负责小组日常的学习管理,查找资料,上机时间安排以及撰写试验报告等,使得学生形成团队精神,相互帮组和启迪,更好地来解决实际问题。

(3)详细安排好每次试验内容。一般给每个小组指定一个与所讲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往往是现实的社会热点经济问题,可以引起他们研究的兴趣,让学生参阅已有的实际建模报告和分析报告,使学生受到启发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课程。

通过教师试验教学,学生可以受益并能够:

(1)熟练使用各种软件,比如EViews、SPSS、SAS或者Statistics等。

(2)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构建各因素之间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了解和掌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的过程和要求。

(3)掌握利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参数估计和检验,培养学生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认真完成模型的参数估计和各类检验,建立完整的计量经济模型。开放式试验教学模式不同于普通的试验教学模式,它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重点介绍计量经济方法、计算结果的统计与经济意义分析,详细介绍计算机软件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结果,学会计算操作。教师要认真编写好试验教学大纲、试验教学计划和软件指导说明书。计量经济学实验是将计量经济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教师在讲授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的素质。

(二)高效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选择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际出发,对计量经济学试验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和选择,必须以理论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统计软件为工具,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结合统计软件学习过程的阶段性特点,合理制定实验内容。一般来说,分为选做和必做两类。其中,实验内容必做对应经济学各专业本科《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即必须进行的实验项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师最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应本校学生的试验指导书。指导书内容不求内容的深度和全面,适用最好。对某些已经先期开设了统计软件基础课程的专业,实验项目的作用在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因此确定为“选做”项目。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对试验内容实现变革式的改编,进行适当的割舍和学时上的调整。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与考核方式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在教学时间安排上,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应统筹规划,由任课教师自主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来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程讲授的先后顺序,优化课程结构,并按照“少而精”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我们的经验,试验课程安排在每一章节理论课程授完之后马上进行,结合理论课程给出设计性的试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分析能力。即每章的理论教学完成之后,紧接一次实验教学,由教师结合例题讲授和演示理论方法的软件实现,安排学生完成布置的案例分析。而教师则对各个单项的操作练习进行即时的现场讲解和点评。这种实践型试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开放式实验教学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实验考勤、实验操作抽查三部分构成。评价成绩具体由实验报告来体现,学生在完成每一个实验后根据上机操作结果写出相应的实验报告。教师可根据每个小组日常的实验工作量和实验报告质量,评定实验报告成绩。每个小组要选择一个针对理论教学的研究课题。这些研究课题往往是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最终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上机实验考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上机操作是对教师指定的案例进行操作和分析,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对研究过程进行阐述,并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提问。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考查学生对计量经济理论、方法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采用这种考核方式学生不易作弊,从而能够较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论

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在发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索性。开放式试验教学这种不局限于“计量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主,是培养跨学科、宽口径的实践型、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实验教学的实施,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运用计量模型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习惯或能力。通过开放式试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建立培养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机制,能有效提高本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开放式试验教学模式既可以保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知识,并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开放式试验教学能够建立专门机制支持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定量分析动手能力的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量经济学通常通过经济哲学、数学和统计推理的工具来检验经济学的奇点。还在学习如何撰写论文的同学必须理解这篇论文不仅仅是研究和写作。由于计量经济学是高度技术性的学科,关于这个主题的论文将要求同学使用图表,也可以通过引用、图片等来完成。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1、引言

这部分内容应该说服读者关于论文主题的重要性。引言的最后一段应该简要概括同学将在论文的其余部分做些什么。

2、理论模型

同学应该在这一部分简要概述理论模型,思考哪个变量是因变量,以及解释变量应该是什么。

3、数据

这部分应该描述同学所使用的数据(例如,数据是分类排列数据还是时间序列数据,数据在哪个时间段或样本中可用)。同学需要为所使用的因变量和解释变量提供一个描述性统计表,可能还需要提供一些图形。

4、经验模型

同学应该讨论自己将使用什么函数形式。同时还应该讨论理论模型中每个变量的经验测度,例如,人力资本模型表明,教育水平影响收入。

5、实证结果

同学应该提供一个表格,简明扼要地总结得到的实证结果。

6、结论

同学可以简单描述一下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例如:实证工作是否为理论提供了支持?根据同学对计量经济学知识和计量经济学文献的了解,这些结果看起来是否合理?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同学会做哪些额外的工作?

论文综述范文如下:

摘要: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定量化是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以计量经济学分支学科的应用为着探讨点通过分析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现状分析与背景意义、最终提出启示与展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研究。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二十多年来,计量经济学作为中国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数学化和定量化作为经济学迅速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数学模型的应用仅仅是一种工具,不能作为研究经济学理论的本质。要实现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科学化的这一目标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正是一个具体体现。

二、国内计量经济学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通过对《经济研究》近间刊载的计量经济学文章统计分析,目的在于对这期间计量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过程有一个粗略的归纳,同时也能够初步探索中国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转换与研究技术规范的转变,本文则通过计量经济学论文在《经济研究》刊文中的变动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学内在的技术规范的形成历程。

近些年我国主要经济学期刊发表的计量经济学文章主要以应用研究型文章仍然占主导地位,数量远远大于理论研究。例“经济转轨中的企业很出机制”采用了Cox比例死亡模型和条件概率方法[1]:“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用到了二元选择的1oait模型[2]而就相同的问题也可采用回归模型和协整分析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已经用到了现代很多复杂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同时我们要注意到曾经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方法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是研究一般问题的首选方法:如“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3]。

参考文献:

[1]刘金全,张鹤.经济增长风险的冲击传导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溢出效应”.经济研究,20xx,(10)

[2]刘莉亚,任若恩.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共生性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xx,(10)

[3]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xx,(10)

论文综述的注意事项

论文综述的是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的一种学术功课。综述不仅是实现学习、论文撰写的必修环节,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本文将讨论如何进行论文综述以及其重要性。

在进行论文综述之前,需要拟定好研究方向、题目和关键词。之后,开始检索和筛选与主题相关的文献。这些文献需要来自于可靠、权威、高质量的学术资源,例如学术期刊、数据库和学术搜索引擎等。筛选文献时应关注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结论等方面,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关、探究深入、论述完整的文献。

确定了合适的文献后,接下来需要撰写综述。综述应包括文献的简介、研究内容的梳理、分析和评价,此外还需要注意文献来源的引证、叙述的逻辑性、内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在撰写综述时,可以根据对文献的分析和评价,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综述的重要性在于为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提供了基础和支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形成对目标研究领域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帮助更好地理解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综述还可以引导和指导论文撰写,为研究提供参考、激励和促进作用。

总之,论文综述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学术练习,以其严谨的方法论和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对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推动学术研究的进程、提升个人和团队的学术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 方法 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

就逻辑结构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 教学方法 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 毕业 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多媒体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和兰卡斯特() 总结 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 其它 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显然,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足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显然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满足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足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逻辑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希望以上网站内容能帮到你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第 1 页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实证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单纯依靠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并不能让学生领悟应用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此,李子奈(2010)主张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涵盖“模型设定、数据诊断、模型估计、模型应用”全过程,将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理论和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和诊断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体系中,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所以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教学除了使用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外,还需要在教学阶段引入研究式的教学方法,课程论文就是一种可选的教学手段[4]。2课程论文设计的问题计量经济学教学引入课程论文是可行的,因为高校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一般是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已经具备对本专业经济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对课程论文的选题是可以自主完成的。大一大二的文献检索课程也使得学生掌握了文献搜索的技巧和途径,对课程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数据资料也可独立进行搜索。另外,在大三学习阶段,有些高校还会专门通过课程论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为大四毕业论文的撰写打好基础。计量经济学课程在本科大三阶段引入课程论文的教学手段,正好契合这个学习阶段的教学要求,既培养了学生撰写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能力,又促使学生对之前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虽然从教师的角度看,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但在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效果可能不甚理想,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网络抄袭严重。使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学术论文在论文数据库和网络上比比皆是,学生很容易从这些网络渠道获取计量经济学的范文。如果缺乏有效的课程论文验收和考核方式,有些学生会从网上或数据库中下载资料简单拼凑成课程论文,有些干脆直接从网上下载论文交差[5]。二是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部分论文虽然不是通过网络抄袭而由某些学生自主完成,但其他同学也会引用相同的选题,在研究内容、分析思路、软件操作等方面完全一致,论文并没有实质性差异,这是抄袭的另一种形式。如果学生的课程论文是通过抄袭而非自己的动手实践完成,那课程论文的教学模式就失去了意义,非但没有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反而造就了恶劣的研究习惯。所以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论文需要适当的设计,以避免教学形式和目的相背离现象的发生。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教学设计思路课时设计课程论文主要是通过学生课下的自我实践完成,单纯通过课堂是很难完成课程论文的教学任务的。一方面因为论文的写作周期很长,课堂的氛围和时限并不适合进行严肃且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的写作,另一方面课堂也不具备文件检索、数据搜索等论文写作需要的条件。所以,本文认为计量经济学要进行课程论文教学,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是在课下而非课上,没有必要设立成单独的实践课课程,而应融入到计量经济学的主课程和实验课教学当中,根据教学进度在适当时点引入课程论文教学,通过课上指导和课下实践的结合达到应用性教学的目的。一般高校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主课程的课时安排是32~64学时,另外可能还有2~6学时不等的实验课。在这种课时安排下,本文建议课程论文教学的课堂可安排4或5个课时,分别在课程的中期和后期进行:第1个课时主要用以讲解课程论文的规范和写作要求,可安排在主课程对基本的方法理论讲解完了之后,在主课程的中期进行;另外2~3个课时则安排在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之后,用于教师对学生的课程论文初稿统一进行答疑、审阅和指正,学生再对论文进行修改完善。这部分课时根据学生人数和课时量灵活设置,学生多和课时安排充足的可设置3个课时,学生少和课时有限的可设置2个课时,可以安排在主课程的中后期课时,也可以与实验课后期课时结合进行,如果是要求把课程论文的内容当作操作实践的部分内容,则最好与实验课课时结合;最后还有1个课时是用于对课程论文的写作进行总结、点评和分析,可安排在主课程的后期。选题设计本科阶段学生一般还很难在学术上有所创新,课程论文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方法和掌握学术规范而非进行学术研究,所以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选题的设计不必要求有多大的学术创新性,而应注重方法应用的实战性,在选题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比较成熟的领域。但如果选题都集中在某一成熟的领域,在该领域已经有数量较多的计量经济学研究文献,又容易出现上述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所以选题的设计上应有所控制,不能给予学生太大的自由选择空间。但如果实行纯命题作文的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布置一个明确的论文题目,则学生体会不到用计量经济学做应用研究时选题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可以应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在选题时应该对选题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如何选取适宜用计量经济学做实证分析的研究视角、这个研究视角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研究问题是否有理论基础、如何确定研究变量、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和量化、样本量是否满足计量经济学方法应用的要求,这些都是在确定选题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如果把题目直接给定,学生就难以切身体会到研究中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在计量经济学选题设计上,不宜太自由,也不应太过死板,应该在灵活性和控制性中找好平衡点。建议用如下方法进行选题设计:按照学号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限定在一个研究领域选题,学生在该领域内自由选取研究角度,并且题目和内容不能完全相同。研究领域的确定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既要考虑到选择的多样性,也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同时还应兼顾学生的可操作性。本科计量经济学课堂讲解的内容一般只能讲到经典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模型部分,所以研究领域应该选取应用经典的计量模型(多元线性回归、虚拟变量模型、滞后变量模型、联系方程模型等)能够解决的。由于课程论文重点不在学术创新,研究领域可以选取研究较为成熟的经济领域,如消费和收入、投入和产出、利率和储蓄、价格和增长、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等方面。这些研究成熟的领域一般都有充足的数据保证,在同时具备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条件下,教师可以在研究领域基础上对研究的样本区间进一步细分,如规定该组内哪些学生研究哪一年份的问题,哪些学生研究哪些地区的问题,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研究的重复,进一步控制了同质化现象。内容设计选题设计好了之后,虽然教师已经给每位学生安排了具有一定选择自由度的研究领域,并规定了可研究的样本范围,但由于选取的是成熟的领域,相关主题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文献,还是有可能会出现网络抄袭现象。为了保证课程论文是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完成的,还需要对课程论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设计,可行的一种方法是在课程论文中体现个性化的研究内容和操作过程。但如果一篇课程论文把全部个性化的操作过程和结果都写在正文中,文章会显得冗余并且不合规范,学生也模糊了实证分析学术论文的写法,反而起不到培养学术规范的目的。所以可采用如下的内容设计:把个性化的操作内容放在附录当中。正文还是按照标准的实证分析论文的要求去写,正文完后要求添加附录。附录内容包括学生搜集的变量样本数据(附上数据来源说明),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和检验的操作过程,以及每一个操作过程利用计量软件得到的结果(要求学生把软件操作结果的界面进行电脑截图)。通过这样的内容设计后,学生直接进行网络抄袭的可能性就小了,因为一般的学术论文是不会把全部数据和软件操作的每一个结果原汁原味的附上的,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动手搜集数据和进行软件操作,才能提交这些个性化的操作内容,这就避免了网络抄袭行为。辅助教学手段设计论文选题和内容设计好之后,还需辅予一定的教学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有:一是论文考核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激发学生写作课程论文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如果考核机制设计不合理,学生是否完成论文、完成论文质量如何对最终成绩影响不大,很多学生会因为课程论文的强度和难度大而选择敷衍了事,消极对待,课程论文就流于形式起不到教学的目的。为此需要从两个方面对论文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设计:首先要提高课程论文成绩占比权重。如果是考试课可以把课程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评定依据,成绩占比提高到50%,与期末考试成绩等重;如果是考察课可以直接以课程论文作为课程考核的最终形式。通过提高课程论文的成绩权重,学生才会重视课程论文写作,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设计合理明确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把重点放在应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上,如规定高分的标准是:数据搜集的充分性、方法选取的适当性、方法应用的正确性、论文写作的规范性以及研究内容的独创性,对于有拼凑和模仿痕迹的论文要相应减分,有明显抄袭无自主研究内容的论文则直接判定不及格。评分标准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学生写作努力的方向,对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至关重要。二是实证分析范文讲解。大三本科生一般还没有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对于实证分析的论文如何撰写可能还不甚了解,如果不加以指导,学生将无从下笔,上交的论文也会五花八门参差不齐,所以在课程论文写作前用1个课时进行论文规范指导是必要的。可以选取一两篇经典的计量经济分析范文,给学生展示和讲解。除了讲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格式外,更重要的是讲解计量经济论文的写作规范,如做实证分析的目的、实证的理论依据或模型构建、数据来源和变量选取的解释、实证方法的应用说明、实证结果的展示和分析等。学生在写实证分析的论文时最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实证结果不加处理就简单把全部信息附在论文中,所以在讲解中要强调,对于检验结果应该如何把重要信息进行重新编排,恰如其分地在文章当中给读者显示想要分析的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简洁性。学生通过对范文讲解的直观认识,了解了学术规范,再进行论文写作就不至于无所适从了。三是结合实验课重点指导。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的写作会遇到许多操作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课堂上案例分析所没遇到过的。一般的上机实验课也主要是验证性的操作实践,学生只需要依据给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学会操作的内容。但现实研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操作,而是反复对变量进行选取、样本区间进行选择、模型函数形这个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应该主要是考察学生基本的计量知识和stata的基本应用,如果这样的话,我觉得还是挺简单的!先来说说模型的问题吧,课程论文我觉得选个一般的多元回归模型就可以,如果再复杂一点可以选个固定效应或者随件效应模型。这个模型的选择,在网上找篇论文看看就可以了。然后计量模型的基础是数据,所以建议大家选择模型时可以考虑中国统计年鉴里面的数据,主要还是容易获取。下面我就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你就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的选择固定效应。那你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就定下来了,GDP增长率和老龄化率,然后再考虑一些统计年鉴可以找到数据的控制变量,如城镇化率、年末人口数,出生死亡率以及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这模型就基本确定了。下面的话就是掌握一些固定效应回归的stata命令,这个网上都已找到,我就不在这里阐述了,想了解的可以私信我。最后就是仿照别人文章的分析,进行实证结果的分析了。相信这样应该符合期末论文的要求了,如果大家stata掌握比较好,那就可以多做几个回归,如分组回归,分地区回归,稳健性检验之类,这样文章的内容也就丰富起来了。好了,就介绍这些吧!如果大家想很好的完成期末论文,并且希望有机会能发出去,那建议通过下面的小卡片找辅导老师来一对一指导你论文写作!

计量经济学论文可以研究的问题有多种,期中比较简单的就是根据数据,建立方程,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计量经济学的初等知识和Eviews软件,思路、要求和注意事项我觉得这么说对你的帮助不大,所以给你一篇我的论文做参考,也许对你有帮助,如果你觉得看的不是很明白的话,可以再留言给我,我把什么思路等告诉你。计量经济学期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大中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姓 名:学 号:班 级: ()级统计学系()班指导教师:时 间:(上面是论文封皮)2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题目)一、 经济理论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二、 有关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集中出台,原有的体制被打破,而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目前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教育体制对居民个人支出的压力较大,而且基本上都是硬性支出,支出的不确定性也很大,导致居民目前对未来支出预期的上升。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改革开放20多年来,城乡居民经过了一个中档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阶段后,目前老百姓的收入消费还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以高档产品为内容的主导性消费热点,如轿车、住房等还远不能纳入大多数人的消费主流,居民现有的购买力不能形成推动主导消费品升级的动力。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因为从居民的消费心理上看,买涨不买降是居民购物的习惯心理。由于居民对物价有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因此往往推迟消费,不利于居民消费的增长。另外,从统计上分析,由于物价的下降,名义消费增长往往低于实际消费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消费增长幅度的提高。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三、 相关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3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表格)地区 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 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 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人均消费支出(元)北京 天津 石家庄 太原 呼和浩特 沈阳 大连 长春 哈尔滨 上海 南京 杭州 宁波 合肥 福州 厦门 南昌 济南 青岛 郑州 武汉 长沙 广州 四、 模型的建立根据数据,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模型为:其中:——人均消费支出——常数项——回归方程的参数——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数——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随即误差项五、实验过程(一)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根据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首先利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OLS估计,得样本回归方程。利用Eviews输出结果如下: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0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关于Eviews输出结果可以得到参数的估计值为: , , , ,从而初步得到的回归方程为:Se= () () () () ()T= () () () () ()F= df=18模型检验:由于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所以变量不显著,说明模型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等问题,进而对模型进行修正。(二)处理多重共线性我们采用逐步回归法对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进行检验和处理:X1: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9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1032515.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29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0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由得出的数据可以看出, 的调整的判定系数最大,因此首先把 引入调整的方程中,然后在分别引入变量 、 、 进行OLS得:X1、X3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2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X3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3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4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由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引入X4时方程的调整判定系数最大,且解释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再分别引入X1、X2进行分析。X1、X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7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X3、X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38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在 的水平下,解释变量 、 的检验的P值都大于,解释变量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模型中只能引入X3、X4两个变量。则调整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Se= () () ()T= () () ()F= df=20(三).异方差性的检验对模型 进行怀特检验: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F-statistic Probability *R-squared Probability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1/07 Time: 16:53Sample: 1 23Included observations: 23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Mean dependent var R-squared . dependent var .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 squared resid Schwarz criterion likelihood F-statistic stat Prob(F-statistic) 由检验结果可知, ,由White检验知,在 时,查 分布表,得临界值 (20)=,因为 < (5)= ,所以模型中不存在异方差。(四).自相关的检验由模型的输出结果可知,估计结果都比较满意,无论是回归方程检验,还是参数显著性检验的检验概率,都显著小于,D-W值为,显著性水平 =下查Durbin-Watson表,其中n=23,解释变量的个数为2,得到下限临界值 ,上限临界值 , =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题目

下面,给到一些题目,你觉得对你简单的就可以写。

1.杨海文:空间计量模型的选择、估计及其应用江西财经大学,2015。

2.何煜辉:我国企业合并商誉会计计量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5。

3.陈天约: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华东理工大学,2015。

4.张春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应用的实证研究武汉科技大学,2014。

5.陈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4。

6.张甜: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研究厦门大学,2014。

7.赵轶:金融集聚、空间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西南财经大学,2014。

8.李蓉:自创商誉的计量及其应用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4。

9.杨友焱: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及财务影响研究重庆大学,2013。

10.胡庭清:非活跃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湖南大学,2012。

当然,最好是结合题目的同时,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创新。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论文 范文 一:多媒体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 方法 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

就逻辑结构而言,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 教学方法 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 毕业 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多媒体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研究框架:教学的次优原理

(一)次优原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

构成西方主流经济理论框架的经济哲学基础。经过数代人的努力,西方微观经济学理论给出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形式化证明:以利己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第一福利经济学定理。然而,现实经济中更普遍的情况是,经济环境与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完全不一样。此时,结果还会是帕累托最优吗?1950年代之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执行微观经济政策尽可能弥补现实经济和完全竞争模型的假设条件之间的差距,因而能使经济达到或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195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次优理论”(TheoryofSecondBest)证明,在不能全部满足完全竞争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即使微观经济政策成功地弥补了现实和假设条件之间的差异,政策的执行也不能保证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实现。1956年,经济学家李普西()和兰卡斯特() 总结 前人的理论分析,创立了次优理论。简单地说,次优理论包含的内容是:“如果在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 其它 所有帕累托最优条件得到满足,结果也未见得是令人满意的,换句话说,假设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一系列条件中有某些条件没有得到满足,那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在清除了所有这些得不到满足的条件之后才能达到。”次优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图形来说明。曲线PP表示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曲线Ⅰ、Ⅱ表示社会无差异曲线。如果经济是完全经济市场,则福利最大化均衡点在E点。假定经济系统中存在一个约束条件(由直线AB表示),使得经济难以达到直线AB右上方的商品组合,最优点E也无法取得。因此,社会最优化问题是在AB线的约束下争取(由无差异曲线表示的)福利最大化。显然,约束条件下最优点在F点,即无差异曲线Ⅰ代表的效用水平。从最初均衡点E点满足的条件程度来看,A、B两点都优于F———前两点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生产是有效的。但是,点F明显地比技术上有效的点A与B更优。这显然否定了这样的论点,即如果帕累托最优的所有条件不能全部满足,则满足某一部分就是最好的政策。次优理论的一般意义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所讲的一个比喻来说明。设想一个人,他想登上群山的最高点。在朝着最高点行进的途中,他将不得不先爬上一些较低的山峰,然后再下山。因此,下面的说法并不正确,即为了达到最高点,这个人应该始终向山上爬。再者,由于最高的那座山被不同高度的群山环绕着,因此,当他爬到一座山后,很可能要攀登的是另一座较低的山。所以,任何朝着最高点移动,一定都会把这个人带到更高的位置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最优均衡结果的条件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那么结果和最优之间的差距并非与条件满足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因此,如果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那么最优化问题将是不同于原来的另一个问题,需要重新求解,而不是原来问题的“简化”。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理论分析

本研究的目标定位为:以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背景,研究针对非计量经济学理论专业学生的教学目的及其规律,最终在教学内容比重和方法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研究的思路遵循经济理论中的“次优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从方法论上进行整理,重点在于区分计量经济学逻辑框架中的原理部分和应用部分,并主要以例证的方式论证理论应用和理论原理的发展采取专业化与分工形式更具有效率;第二部分将采用实证方法分析非计量经济理论专业研究人员应用计量经济学进行分析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论知识,调查具备计量分析能力学生和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获得的方式;第三部分在前面两部分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基于“次优”思路,对现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提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思路。研究的主要观点是:当“最优”的某些条件不具备时,其他条件同样必须按照“次优”标准取值,而不能继续采取“最优”结果所要求的标准,否则效率会更差。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三)计量经济学教学次优原理

当学生不可能在一定的学时内完全掌握基本原理并熟练应用时,应该以应用能力为基本目标,对以数学推导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原理做语言介绍。换个角度讲就是将计量分析能力获取的真正方式(即模仿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其更有效率。

二、实证分析: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关于计量经济学教学目标的设定

通常会有理论和应用之争。任何一门学科,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在充分理解原理的来龙去脉基础上熟练运用并进行发展。但是,理论的证明和发展往往需要坚实的理论根基,研究者个体需要很长时间的专门训练。在现代科学高度分工化的背景下,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着明确的分工。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此,对于本科经济学专业学生来讲,其学科基础结构以及学时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理论学习。因此,应该以熟练的应用为首要目标。尽管从逻辑结构来看,现代科学理论都是在基本原理正确的情况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即原理是应用的基础,但从人类认知的一般规律来看,熟练的认知和运用对于学习和掌握一套理论工具的原理更有帮助,反过来却更为困难一些。因此,在本科阶段,经济学专业学生应该在操作层次上掌握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思想层次上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优劣排序就逻辑结构而言

计量经济学课程可以分为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经济学原理、数理统计原理等基本部分。为了达到按照次优原理制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对上述学习和教学当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排序。计量经济分析对计算工具的依赖性很强,在某种程度上,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及其发展都依赖于计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计算机的产生与升级,使得计量经济分析基本上采取各种专业软件完成,比如AMOS,AUTOBOX,DATADESK,SPSS,EVIEWS,MATLAB,GAUSS,STATVIEW等。因此,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必须依赖其中一种软件进行。国内大部分教科书都以EVIEWS作为演示逻辑过程的软件,其界面操作是教学过程必须包括的内容。但是,利用软件操作的计量经济分析过程的基本框架是建立在计量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之上的。无论是经典还是现代计量经济学,基本的计算步骤都包括回归方法、统计检验、计量检验及修正四部分。因此,基本方法的教学应该是首要的内容,依据它进行软件的应用,一方面练习基本步骤,另一方面掌握分析的基本技能。计量经济学不是统计学,因此上述两方面的纯技术内容需要在经济学原理的规定下实施。任何参数都要符合经济学原理和常识。与此同时,经济学原理的学习可以通过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教学,参数的经济学意义可以通过很短时间的介绍使学生掌握。因此,经济原理需要放在前面两项内容之后,学生可以在更高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学习。数理统计原理是整个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性“技术基础”,进行复杂计量经济分析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必须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本科阶段,没有必要进行全面严格的数理统计知识训练。计量经济学现行教学方式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上述内容没有做出恰当的选择和排序,而是按照尽量满足“最优条件”的方式,对于数理统计原理过于强调,往往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结果在每一个阶段学生都不能掌握基本的内容,往往是重复学习基本方法、软件应用等,效果很差。因此,对于上述内容必须按照“次优原理”做出排序,并在不同阶段选择教学重点。基本的排序应该是,首先是基本方法,务必使学生能熟记(例如各种条件、参数范围等),其次是软件的应用,接下来依次是经济学原理和数理统计原理。本科阶段一定要解决基本方法和软件的使用问题,避免重复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其他经管类课程类似

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讲授、实验和课程论文三个部分。理论讲授应该着重解决分析方法的问题,以介绍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分析的数理统计原理;实验对应软件的应用,通过大量的软件操作和结果分析,使学生对于实际的分析步骤能够熟练进行;课程论文则对应经济学原理部分,通过对实际经济现象的数量分析,训练学生针对具体经济现象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具有对计量结果进行经济学解释的能力。课程阶段的时间有限,应该以学生掌握工具使用为目标,至于其经济学内涵以及分析技巧,应该放在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研究计划之中安排。因此,课程阶段内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前两者为主,课程论文方式可以放在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阶段实施。

(四)教学手段计算机技术的进步

使得多媒体和案例教学已经成为目前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当中,应该更有针对性地使内容与教学手段对应。计量经济学中存在不少数学推导,例题演示,讲解时需要大量的数据及其处理的演示。如果采取原始的黑板书写,则必然浪费课堂时间,因而多媒体教学应该在计量经济学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由于省略了实际的操作过程,尽管有利于教师提高逻辑推进速度,但也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强度和负担,导致学生无法及时理解教学内容,减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印象。因此,多媒体教学更适宜介绍性的内容,比如上述数理统计原理等。案例教学被很多学者作为提高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分析手段的掌握,而不是分析技巧的培养。因此,案例教学的中心应该放在分析过程,而不是建模和经济分析阶段———尽管这两者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效果突出。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计量经济学知识体系庞大和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根据“次优原理”,应该在内容和目标上做出恰当的定位和选择。基本的分析方法(步骤)和软件操作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和内容,本科阶段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否则就会导致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层次课程都必须重复操作的训练。至于经济学原理,应该作为综合训练部分在学生的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之中进行。而作为计量经济学科学基础的数理统计原理,应该是复杂计量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中解决的问题,对于此层次课程来讲,适宜采用语言或演示方式进行介绍性教学。

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关于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计量分析

关于司机年龄与发生车祸次数关系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变化因素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影响

关于GDP与其他经济因素关系的计量分析

吉尼系数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我国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

试探交通运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我国1978-1997年的财政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计量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

投资额与生产总值和物价指1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新中国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股价指数的因素分析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

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波动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消费计量分析

对上市公司利用新四项计提进行盈余管理的实证研

对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诸因素的计量分析

餐饮业区域市场潜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

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多因素分析

关于影响我国南方几省市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关于国内旅游需求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报告

如何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分析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设计与分析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外资利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我国采矿业龙头企业利润因素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出生活1978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