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体育舞蹈小论文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

体育舞蹈小论文研究对象

舞蹈论文题目一:宋代乐器研究萨拉萨蒂创作演奏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古希腊音乐文献》研究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水陆法会音乐研究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新时期音乐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汉代丧仪音乐中礼、谷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宋代教坊乐制研究简论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析沟上日出夫声乐套曲《永不关闭的剧场》的创作特征拉莫一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听众的鉴赏《黄河大合唱》与清唱剧《长恨歌》之比较研究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德彪西和他的音乐世界清史稿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二: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湖南民歌及民歌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主题——动机理论——开放性的理论在“他者”与“自者”之间——先秦至魏晋乐论流变分析现代音乐中的新音响及其作品结构力先秦筝乐文化汉魏时期的筝乐艺术中日传统音乐在江文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用动机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民歌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改编现象之研究乐府史研究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兼论诗歌对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影响面向21世纪,探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西洋歌剧泳叹调的美学研究宋史乐志研究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三: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做有文化底蕴的钢琴家 ——傅聪的成长与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彦克声乐创作研究唐代音乐繁盛原因探索两宋间歌舞初探石馨形态通考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贝尔格作品中的回文结构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技巧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综述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贝多芬《欢乐颂》研究舞蹈论文题目四: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埃里克·萨蒂之《运动与娱乐》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丁善德钢琴音乐研究审美世俗化——从大陆近二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看当代审美文化转型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及其演唱方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浅论勃拉姆斯音乐的浪漫主义特性——以晚期特性钢琴小品集(作品116——119号)为例

体育舞蹈礼仪文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体育舞蹈礼仪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不尊重裁判的选手,即使是运动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本文认为,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竞争,也是礼仪文化意识的竞争。不仅直接影响着比赛的顺利进行与观赏度,更能衡量选手文明的水准。所以,透析体育舞蹈礼仪深层次的文化特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礼仪的专题研究报道较少,而对体育舞蹈礼仪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竞赛规则的理解。

关键词 :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按1986年N2011年,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查至iJ904篇关于体育舞蹈的论文,这904篇文章涉及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技术、功能、特点、作用与价值、规则与裁判法、教学与训练、调查现状、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美学、心理、学科研究、体育舞蹈与全民健身、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体育舞蹈与素质教等研究。在这些文献中,关于体育舞蹈礼仪研究的文献资料只有三篇,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段桂梅,王冬梅《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涉及体育舞蹈部分礼仪研究的文献:

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比较

(2)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3)体育舞蹈礼仪的重要性

(4)体育舞蹈礼仪的教育功能,刘芳、韦军湘等人在《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着重从锻炼价值、美育价值和终身体育的价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相关项目礼仪研究成果:

侯军2000等也从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形体舞蹈礼仪形体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中形体礼仪和修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邓惠在《竞技礼仪观刍议》中提出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并从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体育人文精神的冲击、对运动员道德思想的冲击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了要想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在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竞技礼仪制度,从而突出了礼仪在竞技中的重要性;贺泽江在《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中提出,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选修课有助于维护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体育强大的公关效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黄荔娟在《从竞争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优势》一文指出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形体训练与礼仪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并总结出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方法:掌握礼仪知识、严格形体训练,不同礼仪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体礼仪的运用。

3、对所看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体育舞蹈礼仪的社会价值:

王利红《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当代体育舞蹈教育角度: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动作舞姿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从体育舞蹈礼仪的美育角度:

在形体舞蹈、礼仪课中,教师匀称的身体、颜色协调的服装、端庄的仪表、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讲解艺术等,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以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学生在动作练奏、肢体运动的刚柔交替、平衡优美的姿态造型等,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美的氛围内,通过自身的参与而得到美的熏陶,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

从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角度:

赵美荣、余彬《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研究,显示了体育舞蹈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形态、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舞蹈,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董焱、谢欣、李琳《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的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健身舞蹈因其丰富的健身娱乐功能被广大民众所喜爱,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由于其广阔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传承性、丰富的民族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自身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究其根本来说该健身手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健身性、科学性、大众性等方面,也体现在健身舞蹈的社交性、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

4、总结

在期刊论文中由于篇幅有限,对体育舞蹈礼仪相关文章较少,由于近几年体育舞蹈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礼仪直接或间接探讨论文增多,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虽从社会价值、教学训练、审美角度探讨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重复较多,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跃华.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2]魏玉琴、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J].运动2009,(02).

[3]张艳萍、袁志华。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08,(02).

[4]赵美荣、余斌.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J].科技信息2009,(07).

竞技体育不单单是一场体育水平的较量,也是一次礼仪文化意识的竞争,是舞德的重要体现。高速发展的文明使得现在的体育舞蹈界对礼仪投入了高度重视的目光,一些运动员高傲自负,不尊重裁判和观众,为高雅的体育舞蹈抹上了一重阴影。随着世界迈向文明社会的脚步加快,礼仪在体育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的体育竞赛中,甚至将礼仪文化列入了竞赛规则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舞蹈也不例外。

一、礼仪及体育舞蹈礼仪

1.中西方礼仪含义

中国的"礼仪"有两层含义,即"礼"和"仪"。

"礼"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沿成习的行为规范,而"仪"主要指仪表、仪容。《诗经》将"礼"和"仪"首次连接起来,"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传承千年,最终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工具。到了现代,礼仪主要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双方之间表示友好和尊重的仪式。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会心的眼神、一种温和的声音都是礼仪的重要标志。

2.中西方礼仪差异比较

西方在经历残忍黑暗的中世纪后迎来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萌芽,同时也催生了礼仪文化的出现,呈现出与东方完全迥异的礼仪文化。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语言与行为的差异。中西方在称谓与称呼上的差异尤其明显,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尤其注重尊师重道,辈分小的必须对年长的一辈使用尊称,而西方除在正式场合以外,相识的人都可以不计较年龄直呼其名,以显亲密。

(2)餐饮礼仪的差异。"色香味俱全"是中国菜的主要特征。饮食方面,中国人更注重口感和形态,而西方更讲究营养与搭配,对于口感反倒没有过多的要求。另外,西方餐桌上不建议大肆饮酒,但中国餐桌却时常以酒助兴,以显出主人的热情,带动整桌活跃的气氛。

(3)服饰礼仪的差异。自旗袍、中山装淡出人们视野后,中国人也开始学习西方的服饰文化,西方的西装、晚礼服渐渐出现在中国人眼前,因此当前中西方在服饰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3.中西方礼仪文化对体育舞蹈的启示

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不同的礼仪意识,每一种礼仪背后都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特征。体育舞蹈来源于西方,带着鲜明的西方文化特征,并且这种特征会贯穿体育舞蹈始终。

而我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在接受体育舞蹈时与西方文化进行了碰撞和磨合,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差异。要想学习体育舞蹈,必须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并在学习过程长增强对外来文化的适应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舞蹈选手在比赛时拥有自信,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内涵

1.严谨的礼仪程式

体育舞蹈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式,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庄重、典雅的舞蹈风格,既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比如,舞蹈开场前,男士要手挽女士进场,并在旋转后向观众致礼,舞蹈结束后,男士在向观众致礼后要面带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对女伴完美表现的赞许。

2.优雅的风度

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美观都是首要条件,体育舞蹈也不例外,所以它对舞者的外貌、形象气质都有着较高要求,并且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比如,起舞之后男女舞伴要绕舞池中心逆时针方向行进,无论变换多少花样,舞程方向绝对不能乱,如果不小心碰到其他人要立即主动向对方道歉。

3.高尚的修养

一个人所表露出来的礼仪体现了其修养和学识。在欧洲,社交舞几乎是人人必修的功课。在宫廷舞演变成社交舞的初期,男士邀请女士跳舞时有一套既定的礼节动作,而女士接受男士的邀请时也要一套礼节动作,这些礼节动作反映出来的都是人的修养和学识,是当时的上流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礼仪流程。同时,能体现出男女舞伴高尚修养的,还有双方之间的相互礼让和包容。

(四)以体传情,形神兼备

礼仪是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进行情感互动的过程,需要施礼者和受礼者同时参与。体育舞蹈能够具有如此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男女舞伴都将情感注入每一个肢体动作中,"以体传情,形神兼备",呈现出灵魂与外壳相结合的动态美,塑造出活色生香的舞蹈形象,让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情感互动得以升华。

三、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1."对他人"方面的礼仪

人与人的接触是体育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对他人"的接触中,礼仪表现贯通舞蹈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邀舞、领舞、起舞、共舞、谢舞、让位之中。

邀舞,即当舞曲响后,男士听清楚音乐节奏后应该有礼貌地走到女士面前邀请对方跳舞。

领舞,即邀请到舞伴后带对方到舞池中去跳舞。

起舞,在音乐开始前的起势动作。

共舞,男士和舞伴随着音乐一起跳舞。

谢舞,即舞毕后男士以形体动作向舞伴表示感谢和再见的礼节。

舞蹈过程中双方难免会有身体触碰,为使比赛正常进行,就要给对手让位。

2."使物"方面的礼仪

选手一定要爱护比赛和训练所用的公共场地。个人发型、化妆、服饰是体育舞蹈中个人品味的重要体现。发型要简单精神,妆容不可过浓,不能过于妖媚,整体形象要干净利落,穿着要大方得体,但也要注意能够凸显曲线美和便于展示舞蹈风格,以及与当时舞蹈的时间、地点、目的能够遥相呼应,尽量保持一致,同时注意配饰不能够对对手有任何危险性。

3."自我行为"方面的礼仪

"自我行为"是礼仪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礼仪修养。语言是一门艺术,虽然在比赛时选手很少涉及言语,但平时训练时的交流也是反映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与人交谈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切忌口沫四溅,让对方产生厌恶之感。除了语言,礼貌体现在态度诚挚、声量适中、语调平和上,必要时还要适当使用敬语,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让。

四、体育舞蹈礼仪文化教育的发展对策

1.强化对礼仪观念的引导

教育引导是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先进、有趣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体育舞蹈教材上积极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增进师生感情,让师生能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同时,要利用先进人物事迹影响、感化学生,进一步讲述人物事迹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舞德的认识。

2.教中学、学中教,加强师资师范作用

体育舞蹈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妆容和整体气质会在无形中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舞蹈老师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首先,要高度重视"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文明语和普通话,穿着要合乎体育运动的标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保证课上课下形象气质如一;最后,要对自己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客观的掌握,要有自信,但切忌自傲,努力完善自身,尽力做到教中学、学中教。

3.完善礼仪规则制度

完善规则制度,也是对人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文明社会必须要有规则制度的存在,否则人一旦失去了约束,诸多弱点就会显现出来,甚至达到放纵的程度。就体育舞蹈来说,选手的自律能力和规则制度应相辅相成,保证体育舞蹈礼仪教育目标能够切实、有效的实现。如果我们在体育舞蹈教育中融合我国迈向文明社会的经验,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定能使体育舞蹈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

4.规范形体礼仪训练,深化选手体验

人的形体美尤其是动态形体美并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长期规范的训练形成。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形体培训。在不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最好一对一进行礼仪教学,经过培训后,学生不会再有先前的怯场和呆板,变得举止大方,行为规范,敢于在生活中展现自己,为今后在舞台发光打好基础。

总之,体育舞蹈礼仪是个人素质与修养的外在体现,它的存在使体育舞蹈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同时,给人以高雅的美的享受。体育舞蹈礼仪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形象的最直接体现。当前,我国始终坚持要将舞德放在教育系统第一位,由此我们必须注重深化学生的舞德意识,促进学生对体育舞蹈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力求让这些礼仪形式转化为精神动力,以达到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莉,傅永聚.《基于儒学的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2]黄邓军.《体育舞蹈的特点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3]王群,周建伟.《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技能与艺术表达训练结合途径的理论探索》.大家,2010(10).

[4]陈晔.《体育教学中体育礼仪文化的倡导与发展模式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

一、身体端正,文明优美

舞者在跳舞时要保证身体端正、舞姿优美。一般情况下为男士领舞,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领舞与伴舞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胸部应有30厘米左右间隔。在跳舞过程中,男女双方都要表情自然,不可凝望对方很长的时间。注意事项还有如下几项:男士注意不可把女士的手捏得太紧,不可把整个手掌全贴在女士的腰上,在跳舞时不能与女舞伴过分亲密。做旋转动作时动作要温柔,不能把女士拖来扯去。女士在跳舞时也要注意与男舞伴保持相应的距离,例如不要把双手套在男士的脖子上,更不能把头部主动俯靠在男方的肩上。

二、体育舞蹈礼仪的训练过程

(一)阐释舞蹈与礼仪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意识

首先,就是要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等。不论相貌的美丑,只要你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就会获得他人的好感。尽管有些人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是他拥有礼仪魅力,也能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举止就是不会说话的`“语言”,就是展示一个人才华和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文明礼仪的外在形态。所以,恰到好处的举止,不仅塑造了一个好形象,在关键时刻更能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在学生开始学习体育舞蹈时就要养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举止言行要以礼仪规范为标准

“亲其师,信其道”寓意着良好的师德形象。为人师表必须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以身作则,注意体育舞蹈礼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详细地说,体育舞蹈教师的日常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都要以礼仪规范为标准。为此,体育舞蹈教师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杜绝一切不健康的言行。首先,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其次,教师的服饰也要大方得体,要合乎体育舞蹈运动特点。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要精神饱满、举止大方。第三,将“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做到平等教学。教学中树立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思想。第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作示范时不仅要到位、优美、还要有感染力。只有这样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最后,教师还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还应理性认识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充电,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言谈举止实训法

1.形体训练人的形体美靠先天条件不能达到完美,一般都要通过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即使是先天条件不优秀的人,在经过后天的形体训练之后也可以达到形体美。作为年青一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大学生,更要重视形体的训练。为了学生的形体美,教师要在体育舞蹈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形体礼仪的训练。这些系统的形态礼仪训练内容包括头部、身体和四肢的姿态以及学生们站立与行走姿态等。当然,仅仅进行上述形态礼仪训练是不够的,在进行这些训练的同时还要全面配合好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和音乐旋律,基本知识除了理论之外,还有体育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等,只有形体训练与体育舞蹈完美结合,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

2.一对一模拟训练一对一模拟训练手势语成为体育舞蹈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学生可以用模拟训练的方法在体育舞蹈中相互学习礼仪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从简单的自我介绍的手势到与人见面的握手礼,从如何传递友好的眼神到微笑地面对观众等,都需要一对一地模拟练习。这种一对一模拟训练方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让学生在模拟中加深对礼仪手势语的印象。

3.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课堂上仅进行一对一的模拟训练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舞蹈礼仪素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就是有效的手段。鼓励同学们自愿上台,现场模拟体育舞蹈的礼仪知识和动作。这样的教学活动益处多多,首先,能提高表演同学的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其次,多人合作的表演方式还会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意识;再次,多组的表演竞赛还会培养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对表演的学生来看,真诚娴熟的礼仪动作的表演检验了他们的舞蹈技能和礼仪动作的配合程度,对观摩的同学来说,观看这些表演也是重温礼仪知识,查找自身不足的好机会。在长期的课堂调查和研究中,笔者整理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学生普遍赞同形体礼仪教育,在体育舞蹈课堂进行的礼仪教育效果显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授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将礼仪训练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可以说体育舞蹈和礼仪教育分别是学生的两条腿,学生们具有好的礼仪素质和体育舞蹈能力才会走得更快,才会成为体育舞蹈的栋梁之才。

关于写论文的东西,可以百度迪西欧,参考一下。

可以参考的资料。

体育舞蹈小论文题目

论文都是某某某研究

学术堂为体育生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体育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2、论体育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3、论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与选择4、论体育教学艺术5、论体育游戏的游戏性6、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7、论体育科学学术社团的改革与发展8、论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性有偿社会实践9、论体育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10、论体育报道中的民族主义情结11、论体育文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12、延边地区朝鲜族体育价值观的调查报告13、论体育营销与品牌国际化14、论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建构15、聚焦生命-论体育与青少年挫折教育16、论体育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17、论体育舞蹈的审美教育功能18、论体育课程环境19、论体育新闻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20、论体育舞蹈竞技与艺术双重取向的特征

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使用身体来完成各种优雅或高难度的动作,一般有音乐伴奏,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它一般借助音乐,也借助其他的道具。舞蹈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在人类文明起源前,舞蹈在仪式,礼仪,庆典和娱乐方面都十分重要。中国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舞蹈,它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到秦汉之际已形成一定特色。下面是学术堂最新整理的关于舞蹈的论文题目:1. “不动行不成,形成仍在动”——试论中国古典舞的动感与艺术形象2. 朝鲜族舞蹈和韩国舞蹈风格比较浅析3. 川剧艺术中舞蹈语态的挖掘与继承4.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5. 傣族舞蹈文化浅析6. 当代巴渝地区舞蹈创作中的巴渝舞文化意蕴7. 对非物质文化铜梁龙的体验式学习8. 汉代舞蹈风格研究9. 汉代袖舞的整理与研究10. 汉族秧歌队现代审美意识11. 龙舞艺术所表达的民族心理与审美意识12. 论群众舞蹈文化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3. 论文化修养和传统精神如何在舞蹈教学中渗透14. 论舞蹈教育中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作用15. 蒙古族舞蹈文化浅析16. 人类学视野中的民间舞蹈要素研究17. 试论民族舞蹈创作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8. 试论赏识教育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19.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艺术审美20. 铜梁龙舞的舞蹈语态与审美风格

很多同学在写作体育舞蹈论文的时候,都苦于不知道如何抉择论文题目,毕竟题目的选择对于整篇论文的质量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学术堂为大家整理了十五个体育舞蹈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艺术符号学视域下对体育舞蹈身体观的阐释2、国内高水平体育舞蹈运动员竞赛能量代谢特征研究3、对青少年体育舞蹈选材指标构建的研究4、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体育舞蹈运动员肌力失衡影响的实验研究5、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期间的营养补充6、陕西省第八届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调查研究7、体育舞蹈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与发展策略8、基于体育舞蹈中力学知识的认识与思考9、文化大发展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应用10、台湾台中市女性体育舞蹈休闲效益的调查研究11、"体育舞蹈圈"对体育项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启示12、体育舞蹈对普通大学生体成分和平衡力的影响13、体育舞蹈运动对青年男子体适能的影响14、体育舞蹈的商品化及经济价值研究15、体育舞蹈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研究

体育舞蹈研究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

可以开展这样的课堂,可以进行宣传。也可以在学校内展开进行教育,可以进行课堂的普及。还可以在体育课上进行教育,也可以让人们选修这样的课程,这样就可以对这样的课程进行改革,也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状态是不一样的,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不同的学校对比是不一样的,所以改革的推动情况也肯定是有区别的。

现状发展的并不是很好。因为很多人不喜欢体育,也不喜欢舞蹈。我这边可以让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人去拍几个视频,然后放到网上。

现在人们对于舞蹈的课程并不是特别的关注,必须要激发人们的兴趣,更好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利用一些现代科技培训教育。

体育舞蹈的论文研究方向

关于写论文的东西,可以百度迪西欧,参考一下。

舞蹈论文题目一:宋代乐器研究萨拉萨蒂创作演奏的风格特征及其文化分析《古希腊音乐文献》研究宋代宫廷燕乐盏制研究18世纪欧洲音乐与“中国热”“三种唱法”的文化分析水陆法会音乐研究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新时期音乐批评的理论和实践汉代丧仪音乐中礼、谷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宋代教坊乐制研究简论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的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析沟上日出夫声乐套曲《永不关闭的剧场》的创作特征拉莫一近代和声理论的奠基人古典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征及其在声乐教学上的价值三首浪漫时期钢琴叙事曲的比较分析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论音乐艺术的第三度创作——听众的鉴赏《黄河大合唱》与清唱剧《长恨歌》之比较研究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德彪西和他的音乐世界清史稿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二: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精神二元冲突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湖南民歌及民歌音调创编的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主题——动机理论——开放性的理论在“他者”与“自者”之间——先秦至魏晋乐论流变分析现代音乐中的新音响及其作品结构力先秦筝乐文化汉魏时期的筝乐艺术中日传统音乐在江文也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用动机分析方法分析中国民歌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二十世纪中国钢琴音乐改编现象之研究乐府史研究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兼论诗歌对艺术歌曲发展的重要影响面向21世纪,探析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发展趋势西洋歌剧泳叹调的美学研究宋史乐志研究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舞蹈论文题目三:论巴赫《马太受难乐》的戏剧性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席曼诺夫斯基《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学分析做有文化底蕴的钢琴家 ——傅聪的成长与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彦克声乐创作研究唐代音乐繁盛原因探索两宋间歌舞初探石馨形态通考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莎乐美》研究贝尔格作品中的回文结构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青海互助土族民歌的调查与研究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变迁老爷山花儿会调查研究河南信阳民歌的风格及演唱技巧河州少数民族宴席曲萧友梅与中国近代音乐教育二十世纪20——40年代的中国艺术歌曲我国20世纪20——4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综述论内心听觉与器乐的演奏学习贝多芬《欢乐颂》研究舞蹈论文题目四: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埃里克·萨蒂之《运动与娱乐》研究储望华钢琴音乐研究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黄自及其合唱作品研究丁善德钢琴音乐研究审美世俗化——从大陆近二十年流行音乐的发展看当代审美文化转型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及其演唱方法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个性瞿希贤音乐创作心理研究浅论勃拉姆斯音乐的浪漫主义特性——以晚期特性钢琴小品集(作品116——119号)为例

体育舞蹈礼仪文化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体育舞蹈礼仪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不尊重裁判的选手,即使是运动水平再高,也不可能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本文认为,竞技体育的竞争不仅是技术实力的竞争,也是礼仪文化意识的竞争。不仅直接影响着比赛的顺利进行与观赏度,更能衡量选手文明的水准。所以,透析体育舞蹈礼仪深层次的文化特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以及观众,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对于体育舞蹈礼仪的专题研究报道较少,而对体育舞蹈礼仪的了解仅仅局限于竞赛规则的理解。

关键词 :体育舞蹈;礼仪;文化;内涵;

1、概念界定

礼仪

“礼”字和“仪”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礼”,多指个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礼节;“仪”,则多指集体性的,像开幕式,阅兵式等,就是仪式。

文化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

2、现状研究:

本人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按1986年N2011年,以“体育舞蹈”为关键词查至iJ904篇关于体育舞蹈的论文,这904篇文章涉及到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技术、功能、特点、作用与价值、规则与裁判法、教学与训练、调查现状、运动医学、运动力学、美学、心理、学科研究、体育舞蹈与全民健身、体育舞蹈与高校课程、体育舞蹈与素质教等研究。在这些文献中,关于体育舞蹈礼仪研究的文献资料只有三篇,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段桂梅,王冬梅《礼仪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渗透》、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

涉及体育舞蹈部分礼仪研究的文献:

马玲《体育舞蹈礼仪文化透析》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比较

(2)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3)体育舞蹈礼仪的重要性

(4)体育舞蹈礼仪的教育功能,刘芳、韦军湘等人在《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中着重从锻炼价值、美育价值和终身体育的价值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形体舞蹈礼仪对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体育相关项目礼仪研究成果:

侯军2000等也从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形体训练形体舞蹈礼仪形体训练的手段与方法体育教学中形体礼仪和修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思考;邓惠在《竞技礼仪观刍议》中提出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并从体育商业化对竞技礼仪建设的负面影响、体育人文精神的冲击、对运动员道德思想的冲击三个方面予以阐述,指出了要想建立正确的竞技礼仪观,必须在弘扬人文精神、回归竞技本质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竞技礼仪制度,从而突出了礼仪在竞技中的重要性;贺泽江在《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的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中提出,体育专业开设现代礼仪学选修课有助于维护体育专业大学生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妥善地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发挥体育强大的公关效能,更好地为国家建设;黄荔娟在《从竞争视角探析高校体育教学中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优势》一文指出了高校礼仪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出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指出形体训练与礼仪有机结合具有很大的教育优势,并总结出形体与礼仪结合教学的方法:掌握礼仪知识、严格形体训练,不同礼仪运用不同的教学法,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形体礼仪的运用。

3、对所看文献对其进行分类:

体育舞蹈礼仪的社会价值:

王利红《体育舞蹈的社会价值》体育舞蹈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它集体育、音乐、舞蹈、艺术于一体。对体育舞蹈的内涵、体育舞蹈的功能、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几个方面论述。体育舞蹈具有塑造人的形体,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从当代体育舞蹈教育角度:

通过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实施礼仪教育,使学生感受形体礼仪的重要并加深对礼仪的理解,讲解课程意义,教师以身作则,言谈举止实训等方法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全面实施,系统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内涵及其在高校中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认为体育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符合当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对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优美的动作舞姿以及综合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指出了高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从体育舞蹈礼仪的美育角度:

在形体舞蹈、礼仪课中,教师匀称的身体、颜色协调的服装、端庄的仪表、自然大方的教态、饱满的精神、愉快的情绪、形象生动的讲解艺术等,都直接感染和影响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以及对审美情感的培养。而学生在动作练奏、肢体运动的刚柔交替、平衡优美的姿态造型等,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美的氛围内,通过自身的参与而得到美的熏陶,刘芳韦军湘赵忠玲《试论形体舞蹈礼仪与女大学生终身体育教》。

从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角度:

赵美荣、余彬《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本文通过对体育舞蹈的价值进行研究,显示了体育舞蹈具有提高身体素质、形成良好形态、保持心理健康的作用,引导人们参与体育舞蹈,发挥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董焱、谢欣、李琳《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的价值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体育健身舞蹈因其丰富的健身娱乐功能被广大民众所喜爱,中国体育健身舞蹈由于其广阔的地域性、悠久的历史传承性、丰富的民族性等因素造成了其自身价值也具有多元性和丰富性,但究其根本来说该健身手段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健身性、科学性、大众性等方面,也体现在健身舞蹈的社交性、娱乐性、审美性等方面。

4、总结

在期刊论文中由于篇幅有限,对体育舞蹈礼仪相关文章较少,由于近几年体育舞蹈进入各高校的课堂因此对高校体育舞蹈礼仪直接或间接探讨论文增多,研究其社会价值其次,虽从社会价值、教学训练、审美角度探讨了,但是内容还是比较浅显,重复较多,我们应该加大体育舞蹈在我国的推广力度,推动该项目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

[1]陈跃华.从全民健身角度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10,(09).

[2]魏玉琴、王怀虎.体育舞蹈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教育价值[J].运动2009,(02).

[3]张艳萍、袁志华。体育舞蹈多元化发展趋势及社会价值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学版)2008,(02).

[4]赵美荣、余斌.体育舞蹈的健身价值研究[J].科技信息2009,(07).

竞技体育不单单是一场体育水平的较量,也是一次礼仪文化意识的竞争,是舞德的重要体现。高速发展的文明使得现在的体育舞蹈界对礼仪投入了高度重视的目光,一些运动员高傲自负,不尊重裁判和观众,为高雅的体育舞蹈抹上了一重阴影。随着世界迈向文明社会的脚步加快,礼仪在体育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现在的体育竞赛中,甚至将礼仪文化列入了竞赛规则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舞蹈也不例外。

一、礼仪及体育舞蹈礼仪

1.中西方礼仪含义

中国的"礼仪"有两层含义,即"礼"和"仪"。

"礼"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相沿成习的行为规范,而"仪"主要指仪表、仪容。《诗经》将"礼"和"仪"首次连接起来,"为宾为客,献酬交错,礼仪卒度",传承千年,最终成为一种不朽的民族文化,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工具。到了现代,礼仪主要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双方之间表示友好和尊重的仪式。一个友好的微笑、一个会心的眼神、一种温和的声音都是礼仪的重要标志。

2.中西方礼仪差异比较

西方在经历残忍黑暗的中世纪后迎来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萌芽,同时也催生了礼仪文化的出现,呈现出与东方完全迥异的礼仪文化。中西方礼仪文化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语言与行为的差异。中西方在称谓与称呼上的差异尤其明显,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尤其注重尊师重道,辈分小的必须对年长的一辈使用尊称,而西方除在正式场合以外,相识的人都可以不计较年龄直呼其名,以显亲密。

(2)餐饮礼仪的差异。"色香味俱全"是中国菜的主要特征。饮食方面,中国人更注重口感和形态,而西方更讲究营养与搭配,对于口感反倒没有过多的要求。另外,西方餐桌上不建议大肆饮酒,但中国餐桌却时常以酒助兴,以显出主人的热情,带动整桌活跃的气氛。

(3)服饰礼仪的差异。自旗袍、中山装淡出人们视野后,中国人也开始学习西方的服饰文化,西方的西装、晚礼服渐渐出现在中国人眼前,因此当前中西方在服饰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3.中西方礼仪文化对体育舞蹈的启示

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不同的礼仪意识,每一种礼仪背后都有着浓厚的本土文化特征。体育舞蹈来源于西方,带着鲜明的西方文化特征,并且这种特征会贯穿体育舞蹈始终。

而我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在接受体育舞蹈时与西方文化进行了碰撞和磨合,形成了强烈的文化差异。要想学习体育舞蹈,必须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并在学习过程长增强对外来文化的适应性,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舞蹈选手在比赛时拥有自信,更好地推进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二、体育舞蹈礼仪文化的内涵

1.严谨的礼仪程式

体育舞蹈有着严格的礼仪程式,举手投足间都显示出庄重、典雅的舞蹈风格,既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回味。比如,舞蹈开场前,男士要手挽女士进场,并在旋转后向观众致礼,舞蹈结束后,男士在向观众致礼后要面带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对女伴完美表现的赞许。

2.优雅的风度

无论何种形式的艺术,美观都是首要条件,体育舞蹈也不例外,所以它对舞者的外貌、形象气质都有着较高要求,并且一举一动都要体现出对人的尊重。比如,起舞之后男女舞伴要绕舞池中心逆时针方向行进,无论变换多少花样,舞程方向绝对不能乱,如果不小心碰到其他人要立即主动向对方道歉。

3.高尚的修养

一个人所表露出来的礼仪体现了其修养和学识。在欧洲,社交舞几乎是人人必修的功课。在宫廷舞演变成社交舞的初期,男士邀请女士跳舞时有一套既定的礼节动作,而女士接受男士的邀请时也要一套礼节动作,这些礼节动作反映出来的都是人的修养和学识,是当时的上流社会中必须具备的礼仪流程。同时,能体现出男女舞伴高尚修养的,还有双方之间的相互礼让和包容。

(四)以体传情,形神兼备

礼仪是施礼者与受礼者之间进行情感互动的过程,需要施礼者和受礼者同时参与。体育舞蹈能够具有如此生动的艺术感染力,正是因为男女舞伴都将情感注入每一个肢体动作中,"以体传情,形神兼备",呈现出灵魂与外壳相结合的动态美,塑造出活色生香的舞蹈形象,让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情感互动得以升华。

三、体育舞蹈礼仪的表现形式与手段

1."对他人"方面的礼仪

人与人的接触是体育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在"对他人"的接触中,礼仪表现贯通舞蹈整个过程,主要体现在邀舞、领舞、起舞、共舞、谢舞、让位之中。

邀舞,即当舞曲响后,男士听清楚音乐节奏后应该有礼貌地走到女士面前邀请对方跳舞。

领舞,即邀请到舞伴后带对方到舞池中去跳舞。

起舞,在音乐开始前的起势动作。

共舞,男士和舞伴随着音乐一起跳舞。

谢舞,即舞毕后男士以形体动作向舞伴表示感谢和再见的礼节。

舞蹈过程中双方难免会有身体触碰,为使比赛正常进行,就要给对手让位。

2."使物"方面的礼仪

选手一定要爱护比赛和训练所用的公共场地。个人发型、化妆、服饰是体育舞蹈中个人品味的重要体现。发型要简单精神,妆容不可过浓,不能过于妖媚,整体形象要干净利落,穿着要大方得体,但也要注意能够凸显曲线美和便于展示舞蹈风格,以及与当时舞蹈的时间、地点、目的能够遥相呼应,尽量保持一致,同时注意配饰不能够对对手有任何危险性。

3."自我行为"方面的礼仪

"自我行为"是礼仪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礼仪修养。语言是一门艺术,虽然在比赛时选手很少涉及言语,但平时训练时的交流也是反映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在与人交谈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切忌口沫四溅,让对方产生厌恶之感。除了语言,礼貌体现在态度诚挚、声量适中、语调平和上,必要时还要适当使用敬语,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让。

四、体育舞蹈礼仪文化教育的发展对策

1.强化对礼仪观念的引导

教育引导是教育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先进、有趣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体育舞蹈教材上积极健康的情感去影响学生,增进师生感情,让师生能够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同时,要利用先进人物事迹影响、感化学生,进一步讲述人物事迹背后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舞德的认识。

2.教中学、学中教,加强师资师范作用

体育舞蹈教师的言行举止、服饰妆容和整体气质会在无形中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舞蹈老师必须注重提升自身的修养。首先,要高度重视"健康第一"的教育方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其次,要在教育过程中使用文明语和普通话,穿着要合乎体育运动的标准,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保证课上课下形象气质如一;最后,要对自己的知识系统有一个客观的掌握,要有自信,但切忌自傲,努力完善自身,尽力做到教中学、学中教。

3.完善礼仪规则制度

完善规则制度,也是对人的一些行为进行约束。文明社会必须要有规则制度的存在,否则人一旦失去了约束,诸多弱点就会显现出来,甚至达到放纵的程度。就体育舞蹈来说,选手的自律能力和规则制度应相辅相成,保证体育舞蹈礼仪教育目标能够切实、有效的实现。如果我们在体育舞蹈教育中融合我国迈向文明社会的经验,并把两者有机结合,定能使体育舞蹈教育有一个质的飞跃。

4.规范形体礼仪训练,深化选手体验

人的形体美尤其是动态形体美并非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长期规范的训练形成。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形体培训。在不受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最好一对一进行礼仪教学,经过培训后,学生不会再有先前的怯场和呆板,变得举止大方,行为规范,敢于在生活中展现自己,为今后在舞台发光打好基础。

总之,体育舞蹈礼仪是个人素质与修养的外在体现,它的存在使体育舞蹈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同时,给人以高雅的美的享受。体育舞蹈礼仪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是一个人、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国家形象的最直接体现。当前,我国始终坚持要将舞德放在教育系统第一位,由此我们必须注重深化学生的舞德意识,促进学生对体育舞蹈礼仪学习的积极性,力求让这些礼仪形式转化为精神动力,以达到学生更好地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曹莉,傅永聚.《基于儒学的中国当代体育礼仪文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0).

[2]黄邓军.《体育舞蹈的特点及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功能》.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0).

[3]王群,周建伟.《关于体育舞蹈运动技能与艺术表达训练结合途径的理论探索》.大家,2010(10).

[4]陈晔.《体育教学中体育礼仪文化的倡导与发展模式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

一、身体端正,文明优美

舞者在跳舞时要保证身体端正、舞姿优美。一般情况下为男士领舞,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领舞与伴舞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胸部应有30厘米左右间隔。在跳舞过程中,男女双方都要表情自然,不可凝望对方很长的时间。注意事项还有如下几项:男士注意不可把女士的手捏得太紧,不可把整个手掌全贴在女士的腰上,在跳舞时不能与女舞伴过分亲密。做旋转动作时动作要温柔,不能把女士拖来扯去。女士在跳舞时也要注意与男舞伴保持相应的距离,例如不要把双手套在男士的脖子上,更不能把头部主动俯靠在男方的肩上。

二、体育舞蹈礼仪的训练过程

(一)阐释舞蹈与礼仪的关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意识

首先,就是要注意个人的行为举止,因为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受教育的程度、能够被人信任的程度等。不论相貌的美丑,只要你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就会获得他人的好感。尽管有些人相貌一般,甚至有生理缺陷,但是他拥有礼仪魅力,也能给人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举止就是不会说话的`“语言”,就是展示一个人才华和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文明礼仪的外在形态。所以,恰到好处的举止,不仅塑造了一个好形象,在关键时刻更能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在学生开始学习体育舞蹈时就要养成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的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舞蹈水平和文明礼仪行为。

(二)教学过程中教师举止言行要以礼仪规范为标准

“亲其师,信其道”寓意着良好的师德形象。为人师表必须做好榜样的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以身作则,注意体育舞蹈礼仪,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详细地说,体育舞蹈教师的日常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都要以礼仪规范为标准。为此,体育舞蹈教师应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杜绝一切不健康的言行。首先,时时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其次,教师的服饰也要大方得体,要合乎体育舞蹈运动特点。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时要精神饱满、举止大方。第三,将“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落实到教学活动中来,要做到平等教学。教学中树立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教学思想。第四,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动作示范时不仅要到位、优美、还要有感染力。只有这样才会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最后,教师还要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概念,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受益者。还应理性认识自身知识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充电,在教学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三)言谈举止实训法

1.形体训练人的形体美靠先天条件不能达到完美,一般都要通过先天条件和后天的努力来实现。即使是先天条件不优秀的人,在经过后天的形体训练之后也可以达到形体美。作为年青一代的大学生,特别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大学生,更要重视形体的训练。为了学生的形体美,教师要在体育舞蹈的实际教学中进行一系列形体礼仪的训练。这些系统的形态礼仪训练内容包括头部、身体和四肢的姿态以及学生们站立与行走姿态等。当然,仅仅进行上述形态礼仪训练是不够的,在进行这些训练的同时还要全面配合好体育舞蹈的基本知识和音乐旋律,基本知识除了理论之外,还有体育舞蹈的基本步伐、动作等,只有形体训练与体育舞蹈完美结合,才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形体美、姿态美。

2.一对一模拟训练一对一模拟训练手势语成为体育舞蹈课堂上发挥重要作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学生可以用模拟训练的方法在体育舞蹈中相互学习礼仪手势、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从简单的自我介绍的手势到与人见面的握手礼,从如何传递友好的眼神到微笑地面对观众等,都需要一对一地模拟练习。这种一对一模拟训练方法不仅生动形象,而且能让学生在模拟中加深对礼仪手势语的印象。

3.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课堂上仅进行一对一的模拟训练是不够的,教师可以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舞蹈礼仪素质,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就是有效的手段。鼓励同学们自愿上台,现场模拟体育舞蹈的礼仪知识和动作。这样的教学活动益处多多,首先,能提高表演同学的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其次,多人合作的表演方式还会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意识;再次,多组的表演竞赛还会培养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对表演的学生来看,真诚娴熟的礼仪动作的表演检验了他们的舞蹈技能和礼仪动作的配合程度,对观摩的同学来说,观看这些表演也是重温礼仪知识,查找自身不足的好机会。在长期的课堂调查和研究中,笔者整理出一个结论:大部分学生普遍赞同形体礼仪教育,在体育舞蹈课堂进行的礼仪教育效果显著,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授舞蹈技能的同时,也要将礼仪训练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可以说体育舞蹈和礼仪教育分别是学生的两条腿,学生们具有好的礼仪素质和体育舞蹈能力才会走得更快,才会成为体育舞蹈的栋梁之才。

可以参考的资料。

以体育为研究对象论文

体育运动 越来越成为素质 教育 下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同时体育运动相关的论文也有很多。下面我整理了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供你参考。体育运动的论文 范文 篇一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 很多人在运动之后都叫苦连天,浑身酸痛,好几天都感觉很累,缓不过来。这很正常,运动量大了或者改变训练 方法 ,许多健身 爱好 者就会感觉疲劳。可是,身体累,大多数人都认为需要好好补补,但好好吃就能补回来吗?怎么才能科学的恢复过来呢?很多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疲劳是一种生理性现象,只要不是因为疾病所造成的或者是过度疲劳,一般不影响身体健康。人体生理学认为疲劳对人来说是一种保护性的机制。同时疲劳又是一种运动量的标志。对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疲劳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当然前一次疲劳没有消除而新的疲劳又紧接着产生,积累起来就会造成过度疲劳,不利于身体锻炼,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而及时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显得格外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简述运动性疲劳 (一)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自1880年莫索(Mosso)研究人类的疲劳开始,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了。许多著名学者从多种视角采用不同手段广泛研究疲劳,并先后给疲劳不同的概念。在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1982)上对疲劳的概念取得了统一认识,即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这一疲劳概念的特点是:①把疲劳时体内组织和器官的机能水平与运动能力结合起来评定疲劳的发生和疲劳程度;②有助于选择客观指标评定疲劳,如心率、血乳酸、最大吸氧量和输出功率间在某一特定水平工作时,单一指标或各指标的同时改变都可用来判断疲劳。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本身引起的机体工作能力暂时降低,经过适当时间休息和调整可以恢复的生理现象,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身体变化综合反应过程。 (二)心理疲劳与身体疲劳 疲劳一般分为心理疲劳和身体疲劳。心理疲劳是由于心理活动造成的一种疲劳状态,其主观症状有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 障碍,理解、推理困难,脑力活动迟钝、不准确。行为改变表现为动作迟缓,不灵敏,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失眠、烦躁与不安等。身体疲劳是由身体活动或肌肉活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身体疲劳分为全身的、局部的、中枢的、外周的等类型。身体疲劳常因活动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在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中,身体疲劳和心理疲劳是密切联系的,故运动性疲劳是身心的疲劳。 二、消除运动疲劳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社会科学论文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是肌肉疲劳的表现;第二方面是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是神经疲劳的表现;第三方面是内脏疲劳,其表现为;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疲劳是由于活动使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如下。 (一)、消除疲劳的途径 1.用各种方法使肌肉放松,如整理活动、水浴、蒸汽浴、桑拿浴、理疗、按摩等,能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2.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机能状态来消除疲劳。如睡眠、气功、心理恢复、放松练习、音乐疗法等。 3.通过吸氧、补充营养物质及利用某些中药来调节身体机能补充机体在运动中大量失去的物质,促进疲劳的消除。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 1、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大脑皮层抑制过程加深的结果,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睡眠时机体感觉减退,意识消失,全身肌肉处于放松状态。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非常重视睡眠。青少年和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8至9小时的睡眠,特别是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机体的疲劳能得到有效得恢复。 2、科学的整理活动 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会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回流,减少心血输出量,致使血压降低,造成暂时脑贫血,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对机能的恢复、疲劳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因此,在运动后应做适当的整理活动。做整理活动时量不宜大,动作尽量缓慢、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如进行慢跑、走或做放松操,同时进行深呼吸;也可随音乐进行放松跳动等。若活动量过大则会超量恢复,疲劳不但不会消除还有增加。 3、按摩 按摩是加速疲劳消除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机械按摩(按摩椅、带式按摩机、按摩床、滚动放松机和小型按摩器)、水力按摩、气压按摩以及人工按摩。通过按摩不仅能促进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因疲劳引起的神经调节紊乱消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加强局部血液供应,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加速疲劳的消除。 按摩的部位,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最大的部位。采用人工按摩时,肌肉部位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和扣打等手法;关节部位以揉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时用推摩和擦摩的手法,按摩可在运动结束与整理活动一并使用,也可在运动结束洗澡后或晚上临睡前进行。当运动员非常疲劳时,需休息2至3小时再按摩。 4、温水浴 运动后进行温水浴,可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肌肉放松,达到加速消除疲劳的目的。温水浴的水温为40℃士2℃,每次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5、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主要是意念活动。运动后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可消除神经紧张、心理压抑,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疲劳的消除和机能恢复。目前常用的有自我暗示和自我催眠。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暗示——“我躺在一个舒适的地方,空气新鲜;我放松了,没劲了,眼皮发沉,劲部放松,腰背放松,大、小腿放松,全身放松”。在设计暗示语时,勿须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时间为l0分钟左右。 6、药物疗法 为了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在排除兴奋剂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维生素或天然提取的专用药物。这样能有效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加速新陈代谢,补充能量;减少组织的耗氧量,减少氧债,改善循环尤其是微循环,提高生物氧化过程,补充肌肉营养;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扩张冠状动脉。日前常用的有维生素B1、B12,维生素C、维生素E,黄芪、刺五加、参三七、人参、鹿茸、冬虫草和花粉等。 另外,保持良好的心情,也能加快疲劳的恢复。 三、结论 总之,运动性疲劳虽然不是疾病,但疲劳得到累积的话,对人的身体各各机能也会有不良的反应,因此我们要及时的对运动性疲劳加以恢复。以上介绍的方法针对性强,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几种恢复法,如温水浴、按摩、心理疗法等,完全不用花费多少,就得到身体的放松和疲劳的恢复,何乐而不为呢。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二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 文化 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教材这一艺术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动作技术、技能,及时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和集体主义观念等优良品质,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1.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不但不能活动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是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任务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法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2.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 短跑 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次数,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如果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的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的泛化,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的反复练习,诱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 长跑 项目是学生的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 接力跑 ”、“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积极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4.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从而使他们在身体素质,承受运动负荷大小不同,要求不能千篇一律。 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篇三 浅谈 体操 教学中保护帮助“以人为本”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的一大特点,也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正确的运用保护和帮助,有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负担,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预防运动损伤,便于尽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掌握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因此,加强保护与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在保护和帮助中,我们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有胆大粗心的,小胆心细的;对器材有畏惧心理而不敢做动作的等等,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运用合理的保护帮助手段对其进行帮助,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1.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网络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本问题加以研究得出结论,供大家参考。 2.结论与分析 以人为本的诠释 以人为本的直接解释是以人为“根本”。 严格意义上说,以人为本是 人力资源管理 的范畴,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而我们在体操教学中,借鉴其原则,在保护和帮助中运用其原则,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分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和完成动作。 保护和帮助的重要性 在体操教学中,因思想方面的原因造成运动损伤往往比例较大。其主要表现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没有保护与帮助,麻痹大意等。出现这种情况,多因保护与帮助未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且未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包括教师自己进行和指定学生之间进行的保护与帮助。为此在体操教学中必须提高对保护与帮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和学生在实施保护与帮助时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不仅将其看做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而且要认识到这是维护和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加速掌握动作技术进程的有力措施。克服“动作简单,不必保护与帮助”的错误思想,做到耐心细致,即使没有出现危险,也不能麻痹大意,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危险,要有舍己救人的精神,不惜一切竭力救援,使练习者摆脱险境。此外,教师除了指定有关人员实施保护与帮助外,应加强课堂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严密组织好课堂教学,合理运用教法,安排好运动强度和密度,为保护和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 保护帮助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速学生对难度动作的掌握 有的体操动作难度较大,练习者难以独自完成,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如双杠的手倒立、跳马的前手翻、吊环的后摆上、自由操的后空翻等。这些较难的动作,对于一般练习者的神经系统、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有很高的要求,在练习过程中要想建立动作概念,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必须在保护帮助下完成。 消除练习者的恐惧心理 由于体操动作复杂多样,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见到,而在体操中是常见的。如回环、翻转、腾越等。人在翻转时处于腾空状态,有时甚至要连续做几个翻转,这对人的心理压力极大。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只有反复实践才行。由于人体在一些器械上处于一定的高度且有复杂的空间变化,因此有可能造成脱手碰撞等危险情况,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器械的恐惧,为了保障学习的安全,在教学中要不断地采用正确的保护帮助,使学生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不同的对象做到区别对待 对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特点,在运用保护帮助上应做到区别对待。例如,对肥胖型的学生多助力,以诱导性助力帮助方法,逐步进人正式动作的练习。 3.合理运用“以人为本”原则 保护帮助方法的“以人为本” 保护帮助方法分三种:准备活动中的保护帮助、器械上的保护帮助、他人的保护帮助。 在一般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需要强调的是,进人具体练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准备活动。如腕、颈、背等关节往往受伤比例较大一些,因此,在准备活动中根据上述部位的关节做专门的练习,注意局部负荷量,合理安排项目顺序等,是值得教师认真对待的问题。在项目和动作的调配上,支撑项目和悬垂项目,跳跃项目和技巧项目,支撑和垂悬动作等不要重复进行。 在准备活动时要采用“以人为本”,掌握学生的兴奋点,合理利用合理的活动帮助学生充分热身,为下面的课程做好准备。学生中有好动的,你让他跟你正规的做徒手操,拉柔韧,他没激情。根本就热不了身,极大影响下面的课程,那教师就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帮助去热身,比如,教师和学生互动做个游戏等,积极性起来了,也热身了,目的达到了,那么课也就能在学生积极性很高的情况下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发挥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没有保护与帮助的情况下造成受伤,除表明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严密的组织教学外,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欠缺是一个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在出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自护”。故进行保护与帮助时,要取得学生的密切配合。教师要在每个动作要领的示范讲解后,及时向学生传授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使学生在练习中能独立运用,这是不断提高保护与帮助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教会学生在出现危险情况时,顺势做曲臂、团身、滚动、下蹲等,保持全身肌肉紧张,减缓冲击地面的力量,避免头部直接触地,此外改变动作性质和身体姿势。中止练习,紧握器械等亦是自我保护的有效方法。 器械上的保护帮助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完成动作的根本。学生能否完成动作,不仅仅是靠自身的大胆和对技术的掌握来衡量,也要靠教师对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保护帮助的合理程度来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了解,能从本质上帮助学生完成动作,这是“以人为本”原则的良好体现。 保护和帮助不当亦会造成运动伤害,主要反映在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和手段上。这方面既包括了教师对所传授的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是否清楚,也包括学生对该动作的保护帮助是否理解和灵活运用。为掌握好某动作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必须根据动作技术的需要,处理好站位和观察,操作部位和操作手法,操作时机和脱保等关系。眼疾手快、步伐灵活,判断准确是保护与帮助成败的关键。首先有正确的站位和能迅速起动的身体姿势。一般是两腿自然前后或左右开立,两膝微屈,两手放于体前,上体前倾,为迅速起动做好准备。双杠支撑的动作一般站在器械的侧面,悬垂类后摆动作应站在器械后侧下方,翻转类动作则应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变化站在做动作瞬间身体重心投影点后侧方。在选择好有效位置和保持迅速起动姿势后,要冷静观察练习者完成动作的情况,对技术变化大的动作,手眼协调地作出反映。一旦发现有危险,要立即移动到练习者重心轨迹的垂直线位置,运用保护或帮助的方法,使其完成动作或中断练习。一般而言,对绕横轴翻转动作是观察其头部和身体姿势,对绕纵轴的 翻转和摆动动作是观察其肩部或躯干,而绕复合轴的动作则应观察其身体姿势的变化和完成动作的规格。 他人的保护帮助,所说“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的不明显,但也是存在的。一学生做动作,而另一学生采取保护动作时,主动保护帮助的学生要根据被保护的学生的现场情况来采取措施,这样才能保护到位,减少伤害的发生。 保护帮助手法上的“以人为本” 保护手法有直接助力、间接助力两种方法 直接助力的操作的手法包括保护手法和帮助手法。常用的保护方法有接、抱、挡和拨等,可以使练习者改变身体位置,减缓或加快动作的速度,避免剧烈摔倒和砸碰器械而获得较为安全的落地姿势。帮助手法有托、送、挡、拨、搓、扶、推、提、拉、压、扶持等。如前手翻(顶、托、扶持)具体运用时应根据动作要求和当时情况决定。 之所以有这些手法,最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好,教师就根据学生的这些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如:托、送、拨等手法,帮助学生完成动作。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间接助力主要有信号帮助、标志物帮助和障碍物帮助等手法。信号帮助:常用掌声、语言作为帮助手段。如双杠手倒立时常用收腹、前移、后移等。标志物帮助:通常用竹杆、小旗、实心球等实物。如鱼跃前滚翻时可用竹竿做高度标志、跳马可有小旗做步点标志等。障碍物帮助:常用绳子等实物。如:前空翻时可用绳子做障碍物,让学生越过这个高度。 这些辅助手法的运用,能极大的帮助学生完成动作,学生做动作时,有这些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集中注意力。这些手法的运用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采取的,也就是我们上面说的“以人为本”。 4. 结论 保护和帮助在体操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去除对体操的恐惧感,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体操课上的更好。 保护和帮助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充实与完善才能提高作用及质量。因此保护和帮助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还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加强实践环节达到教学的目的。 保护和帮助的方法和手法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依据贯彻到每节课中。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论文 2. 关于体育运动的短文 3.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4. 有关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论文 5. 体育论文范文 6. 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毕业论文范文

体育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关于对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关系分析 摘要: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与体育相关,在社科研究持续拓展,信息传播技术大力发展的新形势下,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因而很容易引发混淆。本文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分别进行了解读,阐述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提出了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体育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体育文学诞生于远古时期,对后世的体育文学具有极大的影响,而体育文学的创作又随着全球各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而得到了发展。假如说体育事业将会万古长青,那么体育文学和体育事业将会得到共同发展。在如今体育文学和体育文化共同发展的形势下,体育文学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新的变化。就体育文学作品的内涵来看,作家们已不再限于从金牌来看,而是从更为广阔的生活面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让体育价值在不同意义上显现出来。体育文学作品立足于剖析体育问题,让体育在各不相同的价值层面上表现为文化现象。因此,我们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体育作品当中的文化,而且要让体育文学从冠军文学当中摆脱出来,立足于文化,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文化发展空间。 对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的解读 体育可以说是人类文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一种运用身体运动来求得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具有竞技性、娱乐性以及教育性等特点的社会活动,而体育文化则是一种以人类的体育行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现象,是出于人对于体育之所需,在现实中对各类体育活动和活动组织形式所采取的活动规范以及设施之构成。所谓体育文化,主要是指关系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文化的综合。其主要包括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制度以及体育物质条件等。一般来说,体育文化由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以及体育观念文化三个部分构成。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体育文化不但应当满足人类自然本质之所需,而且还应当满足现代人对于体育文化之需要,所以,体育和人之间能够构成较为稳定的价值关系。假如应用文化的定义,体育文化即为人类社会活动与体育活动当中所设置起来的一整套规范化价值体系,主要用于满足人的自身需要与改造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类型。 体育文学将体育与文学进行很好的结合。体育文学随着文学与体育的形成而不断发展,而从体育文学出现之日起,人类的运动就成为了文学中的重要主题。文学可以把体育运动当中原本的辉煌切实转变成永恒的美,不但能够抒发出从自由体育运动所激发出来的情感,并且能够揭示出体育和社会之间更为深刻与复杂之联系。远古时期的体育和军事、祭礼、娱乐以及生产劳动等活动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范畴内的体育是锻炼人的身体以及增强体质的各类活动,主要有田径、体操、游泳、武术、登山、滑雪、摔跤以及自行车等多个项目。实际上,当前体育的范围已经大大超出了身体锻炼的范围。如今,还包含身体锻炼、游戏等竞争要素的各类身体运动均为体育。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相同点 1.两者产生的根源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源自于人们的体育运动。一是体育文化主要来自于体育运动。体育是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一种身体文化的样式,也是人体运动发展之后的产物。人在满足了自身的基本物质生活要求之后,身体运动已经从采集、狩猎与捕鱼等物质生活需求物的得到与生产的体力劳动当中脱离开来,摆脱了纯生物性以及物质功利性。一旦人们将身体运动视为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有目的和有选择性地挖掘人体的潜力,并且积极地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其身体运动也就具有了体育文化的含义。 2.两者的发展轨迹一致 体育文化和体育文学均伴随着体育活动之发展而得到发展,所以说发展的轨迹是一致的。体育文化之产生是在人们从动物性转化为人性过程当中各类因素进行综合演化之结果,即体育文化是人在改造自我时,从动物的本能转变为自觉行为人性时,将原始的野性和进攻性运用劳动、游戏、教育和合理竞争关系逐步加以形成的特有文化现象,这就是体育文化。体育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之中,体育文化始终是一个逐渐加以发展的漫长过程,也是人类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但是,在人和自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尚不清晰。有资料证明,人类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所造成的直接影响,还是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体育科技人员得到了大量新发现,由此而更多地从体育哲学与人文社会学视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逐渐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方向发展。虽然早期体育因为人们所生活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异,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体育形态、性质与目的大体上是一致的。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人类学会了跑、跳和攀爬等大量技能以及生产知识,并且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代代传承下来,而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逐步形成了如今绚烂多姿的体育文化。 3.两者均具备民族性 体育文化是以民族形式为基础不断发展起来的,对于民族体育之产生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各个社会生活共同体之中,语言、宗教、道德、艺术以及民族气质的稳定性等共同构建起各类传统文化,从而证明了一种传统文化迥异于另一种传统文化具备相对的独立性;各民族因传统文化之影响,在体育文化上均显示出一定的差异,而且是各自相对独立地发展的,从而表现出很强的民族性,体育文学同样如此。因为民族在产生与发展中所产生的语言、性格、民族风貌、风土人情、传统道德以及生活方式等,让各民族文学均打上了本民族的印迹,而体育文学作为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自然也就具备了民族特性。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不同点 1.两者具有不同的特征 体育文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形式:其一是健身性,也就是为了健康的身体而选择参与体育活动以增强体质;其二是竞争性。竞争为体育之灵魂,缺少竞争也就意味着没有超越,自然也就不会有创新与发展;其三是休闲娱乐性。休闲体育不但能强化人们的健康意识,而且还能让人原本高度紧张的神经有所放松,从而调节现代人的情绪与心理;其四是教育性。这是因为体育竞技场中的体育道德也是社会公德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 体育文化之特点可分成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点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两类。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非常显著的整体性思维特征,主要表现为强调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练神和练形之间的和谐统一、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意识。西方体育文化所具备的最大特点是规则清晰明确、竞争公平公正、尺度客观标准、评价合理准确,所以也被称为物理体育。西方国家的体育运动往往能让人感受到十分强劲的竞争,激发人们勇于进取,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战术来攻击对方,并且更加合理地满足人所具有的原始动力,也就是具有攻击性的宣泄,与此同时,也能造就现代人强烈的竞争意识。 体育文学具有迥然不同的特点:一是体育文学作品是作家出于直接受到源自于体育的灵感而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体育文学以体育为主要题材,包含了许多具体的体育项目。二是,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体育界人士,且着重表现人物的坚忍不拔和顽强不屈的精神。体育文学作品情节的展开和体育活动自身是息息相关的,而且作品中孕育了对体育精神的高度赞美与歌颂。体育文学作品通常会涉及某一项具体的体育运动,然而作者在创作的意图上并无十分明确的体育意识。体育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般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但是该人物的性格发展往往与作品所描述的体育运动间缺少必然联系,而且体育文学作品情节会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会更加注重在社会与人性的层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却不执意表现出某种体育精神。 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的结合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文化对于我国文学影响的不断深入,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之间从冲突走向了结合。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了每次文化交流与结合均能带来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立足于推动交流与融合,为体育文学之发展增光添彩。 1.体育文化促进了体育文学的发展 人类运用体育竞技能够持续不断地挑战自身的体能、心理以及精神之极限,这正是人类能够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从而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体育的基本精神就是让个人在精神、肉体与道义上得到整体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完善的人。作为体现人类的理想追求,体现人的心灵文学和体育精神理想是一致的。自从我国体育全面登上世界体坛以来,就在1982年的德黑兰亚运会上首获金牌榜第一名,在1984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榜第四名,让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样一来,就在当时的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体育热潮。文学始终是和时代、和生活同步的,体育热必然会很好地促进体育文化事业之发展,而同一时期的体育文学作品则紧紧地跟上了时代的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情感联系在一起。在1984年奥运会前后,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严文并、臧克家、田间、苏叔阳等就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为我国体育健儿的优秀战绩欢呼不已,比如,臧克家撰写了《欢情――女排凯旋》,冰心则在《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使我感动和鼓舞的女排“三连冠”》等。我国体育健儿的巨大成就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影响了包括作家在内的广大群众,推动他们写出了大量反映体育健儿拼搏历程的优秀体育文学作品。 2.西方现代文化思潮实现了体育文学的繁荣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加强,西方各类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大量涌进中国,一些作家开始认识到生活的视野应当不断扩大,从而提升与加强了文化方面的意识,并以清醒的理性精神来重新审视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新形势下的体育文学发展到了新的阶段。这类作品能够开阔我国作家的视野以及思路,加快了我国体育文学题材和主题等的丰富性。更为重要的是,通过20世纪80年代体育文化的促进,批判性创作理念才真正为作家们所接受与共享,促使其创作出诸多精品力作,让我国体育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比如,作家刘心武所撰写的《5・19长镜头》、作家赵瑜所撰写的《兵败汉城》就是受到西方现代思潮影响所创作出来的体育文学佳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文化与体育文学是两个差异甚大的概念,然而两者均源于体育运动,而且随着体育运动的逐步发展而得到发展。鉴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现代体育的持续发展,体育文学与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变得更加显著,也必然能够得到更快发展,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5). 【2】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童昭岗.孙麒麟.周宁.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北京: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4】董海琳.陈俊玉.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魏一峰.新时期体育兵败与报告文学【J】.成宁学院学报,2007(4). 【6】韩坤.对中西体育文化“融合论”的质疑【J】.体育学刊,2008(5). 看了“体育学术论文范文两篇”的人还看: 1. 大学体育论文范文 2. 大学体育毕业论文范文 3. 体育论文范文 4. 大学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5.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