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城市居住空间模式及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城市居住空间模式及研究的论文

你想继续缴纳

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常常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未经深入设计的环境效果难免不尽人意。如今,居住区的景观环境愈来愈受房地产发展商和居民的重视,同时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一、居住区景观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绿化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也注意绿化的维护和保养。所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道路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按使用功能划分,居住区道路一般分为车行道和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等。居住区道路尤其是宅间路,其往往和路牙、路边的块石、休闲坐椅、植物配置、灯具等,共同构成居住区最基本的景观线。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我们有必要对道路的平曲线、竖曲线、宽窄和分幅、铺装材质、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如区内干路可能较为顺直,由混凝土、沥青等耐压材料铺装;而宅间路则富于变化,由石板、装饰混凝土、卵石等自然和类自然材料铺装而成。驳岸河道驳岸起到防洪泻洪,防护堤岸的作用。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如能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做文章,通过河道的宽窄和形态控制水流速度,制造急流、缓流、静水,形成动静结合、错落有致,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栏杆等装饰,则可形成区内多视线、全天候的标志景观。如苏州“世纪花园”河道卵石加块石河堤边竖立一尊青铜雕“饮水母子马”,景象和谐而静谧。铺地广场铺地在居住区中是人们通过和逗留的场所,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它的地坪高差、材质、颜色、肌理、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路面和场地景观。目前在居住区中铺地材料有几种,如:广场砖、石材、混凝土砌块、装饰混凝土、卵石、木材等等。优秀的硬地铺装往往别具匠心,极富装饰美感。如某小区中的装饰混凝土广场中嵌入孩童脚印,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和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现代园林中源于日本的“枯山水”手法,用石英砂、鹅卵石、块石等营造类似溪水的形象,颇具写意韵味,是一种较新的铺装手法。小品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1)雕塑小品。雕塑小品又可分为抽象雕塑和具象雕塑,使用的材料有石雕、钢雕、铜雕、木雕、玻璃钢雕。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风格主题相协调,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气氛的功效。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广为使用的“情景雕塑”,表现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动人的一瞬,耐人寻味。苏州“名都花园”活动广场中设计的三块屏风钢板,上面镂刻着百家姓,太阳光影的作用在地面映射出黑白字迹,宛如一幅书法作品,孩童在大人带领下寻找自己的姓氏,雕塑小品发挥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又如苏州安居工程“新升新苑”入口“年年有余”抽象雕塑,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安康生活的美好心愿,贴切“安居乐业”的主题。(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典园林中,芭蕉、太湖石、花窗、石桌椅、楹联、曲径小桥等,是古典园艺的构成元素。当今的居住区园艺绿化中,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一堵景墙、一座小亭、一片旱池、一处花架、一堆块石、一个花盆、一张充满现代韵味的座椅,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其中有的是供观赏的装饰品,有的则是供休闲使用的“小区家具”。(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如路灯、指示牌、信报箱、垃圾桶、公告栏、单元牌、电话亭、自行车棚等等。比如居住区灯具就有路灯、广场灯、草坪灯、门灯、泛射灯、建筑轮廓灯、广告霓虹灯等,仅路灯又有主干道灯和庭院灯之分。这些灯具的造型日趋美观精致,还可和悬挂花篮以及旗帜结合成为居住区精美的点缀品。上述小品如经过精心设计也能成为居住区环境中的闪光点,体现出“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设计。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新趋势近年来,房地产经营理念发生变化,概念地产(主题地产)开始出现,如景观主题地产、环保主题地产、文化主题地产、休闲主题地产、智能主题地产等,房地产营销从单纯的卖楼盘转向更多地关注环境和文化,倡导社区新的生活方式。纵观楼市的风云变幻,我们发现景观是永恒的主题。与传统相比,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这是住房商品化的特征,应使每套住房都获得良好的景观环境效果,首先要强调居住区环境资源的均好和共享,在规划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能均匀享受这些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强、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安全安静的院落空间,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温馨、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崇尚历史、崇尚文化是近来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开发商和设计师开始不再机械地割裂居住建筑和环境景观,开始在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居住区的规划和策划,通过建筑与环境艺术来表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如杭州的“白荡海人家”、“江南山水”,苏州“锦华苑”、“佳安别院”等居住区无一不是在传统文化中深入挖掘,从而开发出兼具历史感和时尚感的纯正的中国风格的作品。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90年代以前,“欧陆风格”影响到居住区的设计与建设时,曾盛行过欧陆风情式的环境景观,如大面积的观赏草坪、模纹花坛、规则对称的路网、罗马柱廊、欧式线脚、喷泉、欧式雕像等。90年代以后,居住区环境景观开始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审美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提倡简约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同时环境景观更加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三、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探析规划设计过程为了创造出具有高品质和丰富美学内涵的居住区景观,在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时,硬软景观要注意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统一。值得指出的是,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景观基本上是建筑设计领域的事,又往往由园林绿化的设计师来完成绿化植物的配景,这种模式虽然能发挥专业化的优势,但若得不到沟通就会割裂建筑、景观、园艺的密切关系,带来建筑与景观设计上的不协调。美国设计纽约中央公园的“景观之父”阿姆斯德(Flederic Law Olmstead)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这些年,境外事务所参与居住区规划设计时也带来这一概念。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之中,景观设计师、建筑工程师、开发商要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设计的风格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因此景观设计应是发展商、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和城市居民四方互动的过程。规划设计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路面的铺砌、照明设计、小品的设计、公共设施的处理等等,这些方面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空间组织立意原则景观设计必须呼应居住区设计整体风格的主题,硬质景观要同绿化等软质景观相协调。不同居住区设计风格将产生不同的景观配置效果,现代风格的住宅适宜采用现代景观造园手法,地方风格的住宅则适宜采用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语言的造园思路和手法。当然,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的一般规律诸如对景、轴线、节点、路径、视觉走廊、空间的开合等,都是通用的。同时,景观设计要根据空间的开放度和私密性组织空间。如公共空间为居住区居民服务,景观设计要追求开阔、大方、闲适的效果;私密空间为居住在一定区域的住户服务,景观设计则须体现幽静、浪漫、温馨的意旨。2.体现地方特征原则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区域和文化地域的特征相去甚远,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把握这些特点,营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如青岛,“碧水蓝天白墙红瓦”体现了滨海城市的特色;海口“椰风海韵”则是一派南国风情;重庆,错落有致那应是山地城市的特点;而苏州,“小桥流水”则是江南水乡的韵致了。同时居住区景观还应充分利用区内的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景观空间。3.使用现代材料原则材料的选用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应尽量使用当地较为常见的材料,体现当地的自然特色。在材料的使用上有几种趋势,(1)非标制成品材料的使用,(2)复合材料的使用,(3)特殊材料的使用,如玻璃、萤光漆、PVC材料,(4)注意发挥材料的特性和本色,(5)重视色彩的表现,(6)DIY(Do It Youself)材料的使用,如可组合的儿童游戏材料等。当然,特定地段的需要和业主的需求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环境景观的设计还必须注意运行维护的方便。常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好的设计在建成后因维护不方便而逐渐遭到破坏,因此,设计中要考虑维护的方便易行,才能保证高品质的环境日久弥新。4.点线面相结合原则环境景观中的点,是整个环境设计中的精彩所在,这些点元素经过相互交织的道路、河道等线性元素贯穿起来,点线景观元素使得居住区的空间变得有序。在居住区的入口或中心等地区,线与线的交织与碰撞又形成面的概念,面是全居住区中景观汇集的高潮。点线面结合的景观系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在现代居住区规划中,传统空间布局手法已很难形成有创意的景观空间,必须将人与景观有机融合,从而构筑全新的空间网络:(1)亲地空间,增加居民接触地面的机会,创造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室外场地和各种形式的屋顶花园等等。(2)亲水空间,居住区硬质景观要充分挖掘水的内涵,体现东方理水文化,营造出人们亲水、观水、听水、戏水的场所。(3)亲绿空间,硬软景观应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车库、台地、坡地、宅前屋后构造充满活力和自然情调的绿色环境。(4)亲子空间,居住区中要充分考虑儿童活动的场地和设施,培养儿童友爱、合作、冒险的精神。四、结语居住区硬质景观设计是一项较新的专业领域,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与建筑设计、园艺设计等密不可分。在居住区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环境景观的设计也愈受重视,其设计原则、理念、手法等,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研究。

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一体论 论文 摘要: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当前,城市设计已成为规划界、建筑界的热点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可谓百家争鸣,呈现出从未有过的繁荣局面; 在实践上,从南到北,全国上下,各种各样的“城市设计”项目如雨后春笋,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竞赛、招标项目,更是把“城市设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使 “城市设计”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城市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又由于城市设计自身兼有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双重属性,并在长期的探索中形成了一定理论与方法,因此,城市设计“独立”的呼声日渐高涨。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类似“城市设计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说法,在学科体系中把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并列等同; 同时,大量以“X X X城市设计”命名的工程项目及设计成果不断涌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说明重视城市设计的思想正日益深人人心,这对提高我国城市规划设计质量、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然而另一方面,如果缺乏深人的思考和研究,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独立于城市规划之外,不但不利城市规划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完善,还可能导致城市设计流于表面化和形式化,反而不利城市设计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必须明确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理顺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指导城市建设的目的。 应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直都有着难舍难分的渊源关系。 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前及其早期的很多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就是城市设计活动,可见,对于那一时期而言,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同一行为的不同表述而已;即使是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也与城市规划难分你我。现代城市设计论的倡导者沙里宁最初建议:“。,。…为了分析中避免引起误解,谈到城市的三维空间概念时,就避免使用‘规划’改用‘设计’这个名词……一,在不涉及到所讨论的问题时,同意接受‘规划’这个通称。” 由此可知,城市设计最初是承担了城市规划中某一领域(三维空间)或某一部分的工作,并为了把该部分工作加以强调而作的用词上的规定,目的是为了提起人们对该部分工作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分工,引起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削弱,导致城市空间整体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人们为克服这一弊端,提出了城市设计的概念,使城市设计工作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965年美国建筑师协会出版的《城市设计—城镇建筑》一书中也提到,今日我们不得不使用城市设计(UrbanDesign)这个词汇, (与传统的城市设计Civ-ic Design相区别—笔者注),但“城市设计概念的建立,并非要去创造一个新的分离的领域,而是要防止这一基本的环境问题被忽视或丢弃。”可见,城市设计概念的提出,不是为了创建一个全新的学科,而是为了唤祝人们对环谙问颗的羊汁,为了恢复城市规划本身具有却被长期忽视的塑造、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的职能,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好、更全面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上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也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 城市三维空间景观的塑造与城市平面布局是一种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关系。城市规划在涉及城市的用地布局、路网结构、市政设施等诸方面的同时,必然包含了对城市空间特征塑造的思考,没有“纯二维”的规划,而且规划的思想观念和意图也必须最终投映在土地和空间中才能得以实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所要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们所处的城市,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它们都以创造一种良好的、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目的,都要综合协调各项城市功能,安排城市各项用地,组织好交通和安排好各类工程设施,都要研究城市的社会发展,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等。 可见,它们之间交叉、重叠的领域涵盖了城市建设系统各个方面,两者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规划过程之中。规划的平面布局图,也是城市设计进行城市三维空间环境塑造的基础依据和前提; 另一方面,对城市空问的塑造与安排,又可反馈回来对平面布局进行完善、补充和调整,从而使两者都趋于更加合理化。反之,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脱节,其交又的部分必不能取得统一,出现设计和规划之间改动很大的现象,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多方面的浪费;如果不进行改动,两个不同的方案对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地块而言在实际中根本无法操作实施,规划设计的方案只能落个“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果。当前很多地方都是在还没有进行规划之前,就委托进行“城市设计”,这种没有规划原则指导的“城市设计”最终也只能停留在漂亮的模型和图纸上,很难说有多少现实意义。 另外,从我国的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也一直是融合在一起、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可概括为: 本世纪初学欧美,50年代学前苏联,80年代以来学欧美与建构我国城市规划理论并存(60^-70年代断层,无规划)。无论哪个时期,在规划程序上始终以总体规划设计(含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设计进行阶段划分,如果“设计”观念不在全过程体现就无法达到整体效果上的完美。而且,在我国以往的规划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注重物质形态规划、对可行性分析、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的问题。对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是认为图纸画得越漂亮,设计水平就越高;我国现行的规划教育体制仍未能突破形态规划的传统,使得学生对“形体”、“造型”的设计产生偏爱,而缺乏对理论研究的关注和热情。 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无论从实践发展,还是从对规划的认识、规划的过程以及教育体制上,在对形体方面的关注不是提得不够,而是提得过多了,这与西方国家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识之士早就开始呼吁:“超越形态规划”、“少些表现、多些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片面强调城市设计的独立性,很可能是为形体规划论打起了一把保护伞,使我们又回到只注重物质形态规划的老路上去,这一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城市规划设计”一词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历程,规划和设计相结合,反映了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和实际。对城市功能结构的合理安排布局与对城市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密不可分的指导城市建设的两个方面,若人为地将其分开,必然产生众多的、难以解决的矛盾。 城市设计只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走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充分发挥其空间景观环境塑造的职能,才能真正实现设计价值观从以规划师为主体向以使用者为主体的转变。城市规划应将城市设计作为自己学科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将城市设计纳人统一的城市规划过程,不仅因为它们所处理的内容和对象相接近或者衔接得非常紧密而无法明确划分开来,而且还完善了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整体的把握,同时也符合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实际。 即使在西方,60 年代以后城市设计的发展也并不是废弃了城市规划,而恰恰是城市规划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向两个方向转移:一个是以Zoning为代表的法规文本体系的制定和执行,另一个就是以人为中心,通过城市空间环境塑造提高人们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城市设计。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设计才有可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完整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紧密结合的两个方面,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辅相承,共同为城市建设服务。只有走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一体化的道路,才能兼顾各方面的效益,使城市建设大系统达到最优化。

青岛近代城市居住建筑研究论文

找了篇论文,请参考青岛城市发展史上的三次飞跃_兼论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来源: 城市规划汇刊 作者: 李东泉[摘要]纵观一百多年的城市发展史,青岛在完成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的蜕变过程中有三次质的飞跃。从中可以验证城市发展潜力转换为城市发展动力的规律性特点,也可以发现涉及区域分析、选址、资源利用、城市空间布局等城市规划领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对这三次飞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果的分析,对今后城市发展的决策提供借鉴,并进而对城市规划如何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有所启示。自1891年建置至今,青岛从胶州湾畔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为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市区人口从1897年的约14,000人,发展到今天的2,310,000人。从城市发展角度看,在百年历程中,有三次质的飞跃使青岛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它们分别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德国在青岛的殖民统治期间,通过城市选址、港口和胶济铁路的建设,为青岛城市的形成及此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物质基础;1931-1937年沈鸿烈任青岛市市长期间实施的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市区与乡区兼筹并进的城市发展政策,迎来青岛第一次全面发展的高潮,并使青岛走向现代化城市的自我成长之路;而1992年开始实施的开发东部的战略决策,则为大青岛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格局,为青岛走向国际性大城市提供了保障。城市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应使人们认识到,没有对过去的认识和理解,就不能有效地规划未来。通过对青岛城市发展史上这三次飞跃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结果的分析,可以为今后城市的发展决策提供借鉴,而此过程中反映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将对城市规划如何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有所启示。2.从渔村到城市——港口和铁路是青岛城市发展的基础德国选择青岛作为殖民地基于胶州湾的区位优势和建港条件。德国人对胶州湾的兴趣最早始于李希霍芬的调查报告(3)。在1868-1872年间,德国近代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爵士对中国进行了7次考察,包括调查山东的农产和矿产。回国后出版了《中国》、《山东及其门户——胶州湾》等书。他认为胶州湾具有“未来的重要性”,“此地的港口符合一个伸展到华北的铁路网的海岸据点的条件,将替华北的棉花、铁和其他产品创造一个便利的出口,并使进口货便宜地通往一些重要地区。”(4)总之,“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 德国在决定派兵占领胶州湾之前又花了很长时间进行调查研究,作了充分的区域分析和城市选址方面的论证工作。 1896年8月,德国政府命令远东舰队司令提尔皮茨调查胶州湾和山东半岛的军事形势与经济情况,从而确认胶州湾是最适宜的港口。1897年正式入侵前夕,德国政府又专门派遣海军部建筑顾问、海港工程督办、著名海河工程专家佛朗求斯对胶州湾重点调查。8月,佛朗求斯对胶州湾的位置、地势、港口、面积、岛屿、气候、风位、潮汐差度、地质、饮水、居民、商业、工业、交通、渔业、农业、道路、航路、房舍、建筑材料、车站地点、海水盐分、动植物分布、水深之增减、海岸高低、泊锚地等近30项内容作了极其详细的调查记录和研究(5)。从中可以看出,青岛在确定城市选址及建设之前是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这种从区域角度入手,由宏观到微观经过逐步深入的分析论证之后的决策,不仅决定了此后青岛的命运,而且对整个山东省的经济地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岛虽有区位优势,但这种潜力要转换为城市发展的动力,首先需要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其次是连接港口与内地的交通线。这是德国人在占领青岛之初就已明确的规划。从城市发展的基础来说,青岛在19世纪末还只是一偏僻渔村,本无优势可言。鸦片战争后,商贸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与近代中国其它的沿江沿海城市相比,当时的青岛既非传统的商贸或军事重镇,又非政治中心,与后来青岛的现代化城市形象更是没有丝毫相似之处。决定日后青岛的城市性质与区域地位的两项重要建设内容就是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由于有城市发展的明确的指导思想,事先又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德国人在占领青岛后便立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建港筑路活动。德国人于1898年开始首先在青岛建港口,到1908年,花费10年时间,投资29,302,000马克(7),共建成小港、大港4座码头和船渠港及4000米长的防波堤,6条专用铁路线,一个现代化的港口终于成形。青岛港进出口货物在1900年仅为万吨,到1911年时,已增长到万吨(6)。而青岛港的贸易总值在1900年为3,957,150海关两,到1913年发展至59,168,880海关两,13年中增长了15倍,其增长速度之快,是全国所有其他通商口岸不能企及的(1)。相比之下,烟台虽比青岛早开埠近40年(1862年烟台开放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商埠),但到1907年,青岛的进口额已超过烟台,至1909年,青岛的出口额也超过烟台,自此,青岛取代烟台成为山东的经济贸易中心(7)。这一变化,胶济铁路的功绩也不可忽视。胶济铁路于1899年动工,1904年全线通车,包括青岛至济南的干线和博山支线,全线长公里,并很快发展成为山东省的交通要道。胶济铁路在通车后的第二年(1905年),货运量为31万吨,客运量为803,527人次。到1913年时,货运量达万吨,客运量则达1,317,438人次(8)。胶济铁路兴建之前,济南以及山东西部地区与天津的联系比较密切,济南以东地区则以烟台为进出口基地(1),胶济铁路开通以后,山东境内的进出口货物则主要通过青岛转口。1900年德国人在港口与铁路的位置确定之后,为青岛制定了第一个市区规划。青岛城市与港口和铁路的关系由此可见一斑。现代很多城市的形成基于港口和铁路的建设,而青岛能够后来居上,优势在于一是港口设施的先进性,二是港口、铁路、城市三位一体的紧密关系。与德国在非洲及南洋的殖民地不同的是,青岛一直由德国海军部直接管辖,而不是德国的帝国殖民部。而“德国海军当局为了显示其经营殖民地的能力并不亚于他们的宿敌大不列颠,决心把该地建设成为德国永久的模范殖民地。德国人在青岛的一切政策设施都是围绕上述总方针加以精心规划和实施的。”(1)青岛港作为最大最重要的建设项目,其所有设施都是按照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设计建设的,建成后即被誉为东亚第一良港,使东亚大多数主要港口,如香港、上海、天津、长崎和神户在某些方面都相形见绌。港口位置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铁路的位置则相对有较多的灵活性。青岛的另一优势就在于铁路线直接铺到港口内的码头上,使货物运输非常方便。同时铁路线沿城市边缘从港口和市区之间穿过,以尽端的方式深入市区内部,一方面方便港口对货物运输和城市客流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沿城市边缘布置,将对外交通对市区的干扰降到最小,从而使铁路、港口与城市达到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又不互相干扰的理想状态。总之,现代化的青岛港的建设和胶济铁路的开通,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山东贸易的发展,加强了山东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另一方面使青岛作为一个现代化城市迅速崛起。这两项建设相辅相成,不仅使青岛走上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之路,同时带动了山东省城镇体系格局的变化,并影响至今。3.从市区到乡区——青岛市全面发展的第一次高潮虽然青岛从一开始就是按现代化城市的模式进行建设,但特殊的历史原因使青岛一直处于一种畸形的发展状态之中。作为德国的殖民地之后,青岛又被日本占领8年(1914-1922年的第一次日占时期),因此基本上是在德日统治下形成的城市。殖民者投资建设城市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利益,而不是真正想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因此,多年来外来的投资与建设主要集中于市区,而且以能产生效益的物质设施建设为主。在1922年青岛从日本人手中收回时,虽然市区已俨然一现代都市,但广大的乡间还是一幅落后愚昧的景象,一切风俗习惯还保留着中国传统农村的形式,甚至女孩依然从小缠足,男人还保留着发辫。这是“教育不能普及,思想过于闭塞”(9)的原因造成的。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1922-1929),也曾颁发禁止缠足蓄发、普及教育之类的法令,以促进青岛的现代化建设,但由于政局实在太不稳定,以至收效不大。(北洋政府统治青岛期间更换了11位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接收青岛以后,到1931年沈鸿烈当市长之前,也已更换了5位市长。)这种状态直到沈鸿烈就任青岛市市长后,才有根本突破,并迎来青岛历史上全面发展的第一次高潮。沈鸿烈是湖北天门人,秀才出身,后被清廷选派到日本就读海军学校。回国后曾协助张学良筹办东北海军,并任副总司令,1931年12月由渤海舰队司令兼任青岛市市长。虽然是军人出身,但不同于一般的军阀,而是具有现代化的、比较进步民主的思想观念,而且由于自1927年起就统帅渤海舰队驻军青岛,沈鸿烈对青岛有深入全面的了解 ,因此对青岛的建设发展有长远整体的观点、通盘的筹划及具体的实施步骤。沈鸿烈深知青岛市“不但为本国重要商港,且为国际都市,非努力物质建设,不足以应国内国外之需要,同时青岛以向日之渔村,多年被外人管理,自无本国文化可言,故文化建设,亦非常重要。更进一步言市内多数平民,常处于艰难困苦,及不知不识之中,故物质文化之初步建设,与此辈尤为重要,此其一。又青岛虽名为都市,实则乡区面积什倍于市区,故乡区之物质建设文化建设,与市区同属紧要,此其二。此两者,均为下层重要工作,未可忽视。”(10)沈鸿烈就任青岛市长后,即针对青岛的现实颁布了10条施政纲要,其中包括“励行自治,充实民力;禁绝恶习,改良风俗;建设乡村,施惠平民;普及教育,以求实用;力图建设,输入文明” (11)等要务,开始逐步实施物质文化、市区乡区兼筹并进的施政思想。最初几年,更将工作重点放在乡区。因为市区建设已有相当基础,属于“虽有新物质,而无新精神”(12),但乡区却几乎是一片空白,既无新物质,也无新精神。当时城乡的差距,以农民的收入为例:根据1932年的统计,青岛共有农民、渔民万人,39386户,约占当时青岛市总人口的二分之一,每户平均年收入为元,平均每年支出为元。按平均每户5口人计,则每人每年平均收入13元,支出9元(13),而当时市区内一个学徒工的月工资为8-15元。为有效地实施乡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特将原来的乡区划分为若干个区(相当于现在的镇域规模),每区设立一个乡区建设办事处,由市府及各局台所各派职员一人组织,直接在乡区服务。所有进行步骤,均有详细指示。乡区建设首先从修筑道路开始,共分三级:干路、支路、村路。在1932年3月——1933年6月的极短时间内,就完成干路160,000米。到1935年,全境干路达到288,700米,已可以周游全境,另有支路和村路与干路连通;沈鸿烈在青岛6年时间,使乡区道路里程增加10倍。其次是兴建公共设施,最多的是小学,在1932——1935年期间,共建校舍42所,花费130万元,使每个大村都有小学,小村设分校,基本可以容纳全区的学童,同时颁布法令,强制入学;否则罚款1-10元,但受罚后如果遵令入学,则退还罚金。其它还有民众学校、乡村公园、新式医院、合作社、公安分局等设施。此外,通过为农民提供贷款,设立农场苗圃,实验推广优良的种子种苗,无偿分发果苗、蔬苗、菜种、麦种及牛羊猪鸡等优良种苗,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由此可见,青岛的乡区建设确是“整个的,远大的着眼,而决不是粉饰一时,仅图好看的。”(14)是从根本上改变乡区面貌。乡区物质建设的成就据当时外来参观者记载:“车过李村,也是绿林红瓦,房屋整齐,许多白壁蓝字表示的‘李村乡区建设办事处、李村中学、小学、医院、农场、憩游所、讯鸽所、公安分局、合作社、农行办事处、市集、邮局,······’新建筑,新组织,不一而足,若无四野园田,我几疑为不是村了。”(15)当时乡区的财政收入每年只有5万元,但支出须40万元,完全以市区的收入补贴乡区。但从长远看,这实际上是一种投资,这些不以获取短期利益为主要目的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的输入,为青岛以后的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教育的普及、新知识的推广、落后思想观念的改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等等。这段时期青岛得到全面发展,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并在1935、36年间达到高潮。最明显的表现是人口快速增长。1929年全市人口为362,151人,1931年为402,752人,1936年9月则达到575,110人。同时,人口统计资料显示(16),这期间青岛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多数时候是负增长,人口增加主要是外来人口。其次是在此期间民族工业有了长足地发展,在德日统治青岛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被压制,1914年青岛有5家民族企业,到1927年13年里只增加到43家。1929年以后青岛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1932年达到120家,1934年则达到150家。虽然从资本总额来看,外资还占有相当优势,但这个时期青岛的民族工业不论数量还是门类,都较此前发生显著变化(1)。城市空间相应扩张,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1935年由青岛市工务局制订了《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初稿》,这是自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制订的第二次规划之后,事隔25年的第一次、且由中国人自己为青岛制订的城市规划方案。方案中基于青岛的美好现实,对青岛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乐观,规划青岛市市区人口将从当时的20万增加到100万,并认为这是“最低之推测”(17)。方案中已具备现代化大青岛城市格局的雏形,比如市区向北延伸至沧口、李村,向东扩之辛家庄、麦岛一带,水陆空并举的立体化交通系统,并提出以市府为核心的市中心应该迁移,以适应大青岛发展的需要等等。这是前人所不能想象的,而这些设想在后来都得以实现。沈鸿烈是青岛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青岛实施的是一套长远的、整体的发展思路,认识到“都市之繁荣,实以乡村为基础,若四境不治,则市区亦决不能永保繁荣”(18)的道理。在他的任期内(1931年12月—1937年12月),青岛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外贸、港口城市,确立了它在中国现代城市中的地位,成为青岛城市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后人往往记得这个时期的一些城市建设成就,特别是直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一些大型城市公共设施,却少有人提到沈鸿烈为实现青岛市长远全面的发展所进行的乡区建设工作。虽然没有直接的数据证明乡区建设的成就在当时直接促进了市区的发展,但实际上,他推行的一系列乡区建设措施,将现代文明从城市推向乡村,是一种真正从根本上推动青岛现代化进程的做法,也是城市能够长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说青岛在德占日据时代进行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所必需的硬件基础建设,在沈鸿烈时代却是开始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所必需的软件基础建设。这种意在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大众文化素质的基础建设,为青岛走向健康正常的全面发展之路打下了基础,不仅功在当时,而且影响深远,为青岛此后的发展都提供了基础保障。1937年以后,青岛如同中国大部分地方一样,处于战争和动荡之中,城市发展受到严重干扰。但由于城市自身的基础已经完善,发展势头并没有停止。至解放前,青岛全市人口达80万,是当时全国的八大城市之一。4.从西到东——大青岛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改革开放以后,青岛又面临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早在1981年,青岛就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被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6年又成为计划单列城市。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从中央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没有使青岛产生很突出的发展变化。青岛的城市面貌也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发展似乎已达到极限。1914年德国人离开青岛时,青岛的市区人口为57578人(1913年统计数字),到1949年6月青岛解放时,市区人口已达到万人。在1960年市区人口增加到万人以后,青岛渡过了建置以来人口一直快速增长的阶段。1985年青岛市非农业人口为万人,抛开市区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统计上的差别以及区划调整等因素,可以认为1960年以后的人口增幅基本上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反映,完全不同于此前人口增长的特点。而20世纪80年代一系列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其可预期的结果之一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虽然这其中有户籍制度等因素的人为限制,但青岛多年形成的城市空间结构也是这种可能扩大的一个障碍,使青岛始终无法把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犹如被困住的蛟龙。1985年以前,青岛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低于山东省的平均增长速度。这种发展的迟滞状况直到1992年青岛实施东部开发战略后才得以根本扭转。自1910年德国人为青岛制定了市区扩张规划之后,青岛就奠定了沿胶州湾东海岸由南向北带形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青岛都没有脱离这一城市形态。城市沿轴向带形发展是工业革命后现代城市形态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动态开放的城市体系,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空间规划(19)。按照周一星教授提出的主要经济联系分析论(20),在非均质空间和近于理智的人类活动条件下,城市和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会受到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的牵引而呈现某种规律性,规律性特征之一是城市城址的变迁往往朝着它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移动。青岛是一个尽端型城市,其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很明显的是胶济铁路,青岛的带形城市布局因为符合城市发展的自然规律,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但带形城市的一个问题是当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将带来城市内部联系的不经济,因此一个城市不可能无限制的带形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这种矛盾愈发显著起来,城市用地不足,南宿北工问题突出,严重限制了青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首先于1984年开始开发建设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是不够明智的。从地理位置看,黄岛与青岛市区不相伯仲,分据胶州湾的东西两端。当年德国人在确定市区的选址时,对于选择青岛还是黄岛曾有过比较,后因青岛已有一定的城镇建设基础,才决定城区选址在青岛。八十六年以后,青岛为了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又将目光对准了胶州湾西岸的黄岛。黄岛虽然与青岛市区仅距海里(公里),且绝大部分处于老市区中心1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这是选择黄岛作为新区进行开发的理由之一(21)),但这是直线距离。实际上,由于胶州湾的阻隔,当时青岛老市区与黄岛新区的陆上距离约120公里,对于一个城市的两个组成部分来说,这显然太长了。虽开通了内海轮渡,但毕竟运量有限,而且轮渡运行受天气影响很大。在交通条件的严重阻碍下,开发黄岛的决策实际上牵制了青岛的发展。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青岛应该是向胶州湾西岸扩张,这是青岛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因为青岛南临黄海,东临崂山,城市用地只有向北向西的余地,而向北只有使青岛原本南北狭长的带形城市布局更加突出。但在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便捷的交通联系没有条件建设的时候,在空间距离还是约束城市发展的“门槛”的时候,黄岛实际上无法作为青岛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存在,因为青岛作为一个城市的集聚经济显然大于集聚不经济,还没有脱离老市区另辟新城的发展要求。其次,我国最早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是“引进急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利用外资,集中举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等三资企业,发挥技术窗口、管理窗口、知识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等四个窗口作用,以加速原有城市的技术改造和出口创汇。”(22)在黄岛与青岛的空间关系上实在很难有效地实现上述目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后,1992年5月3日,青岛市政府做出关于加快市区东部开发建设的决定,“争取两到三年在市区东部建成一个新的市级政治、经贸、文化中心,并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这是青岛市采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23)所谓东部是指青岛老市区以东崂山风景区中部以西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又紧靠市区,虽然距老市区中心也是10公里,但中间没有阻隔,从而可以“有效地实现老城人流、信息流向新城区的过渡” (24)。1935年的《青岛市施行都市计画方案初稿》中提到的市区向东扩展到辛家庄、麦岛一带,就属于此区域,1989年开始的青岛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补充规划中,已确定将此区域与黄岛分别作为青岛老市区空间扩张的东西两个组团。实际上青岛的市区,虽然是缓慢的,却一直在逐渐地向东部扩张,但直到1992年,以青岛市政府东迁为代表的城市行政中心的转移,才真正为这块土地的开发提供了动力。这一举措“将行政中心特有的政治集中能力转化为经济融合能力”,从而“成为青岛迅速走向开放之路的显著标志” (24)。在此之后,青岛的发展速度明显提高:1993年青岛提前7年完成第二个翻番,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20亿元,连续三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除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外,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第八(25),1995年达到642亿元(26),1998年则达到888亿元(27)。同是城市空间的扩张,其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却大不一样,这一点可以从投资项目中看出。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到199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940个,合同总金额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其中已批准的1069家三资企业中有275家开业投产(27)。1992年实施东部开发战略后,到1995年末,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5750个,合同利用外资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亿元。其中,位于东部到高科技工业园区,虽然1992年8月1日才正式开园,但截至1995年底,已累计批准进园各类企业2557家,项目总投资亿元,合同利用外资亿元;而经过10多年发展的黄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近百亿元的资金后,到1995年末,累计批准外引内联项目2400个,合同投资总额140亿元,合同利用外资10亿美元(28)。可以说,东部开发使青岛的城市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此后,青岛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到1998年,全市已累计批准外资项目8350个,合同利用外资11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27)。城市建设方面最明显的表现是,“青岛人突然感受到,沉寂了多时的青岛,像是一夜间从地球上拱起来似的,小青岛一下子长大了”(29)。这两次决策的结果说明,由于城市发展本身所具有的集聚作用,城市规模的扩大是不可避免的。但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发展规划方案,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反之,过于超前、不顾现实的做法不仅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还可能分散有限的城市建设资金,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5.结语纵观青岛的城市发展史,既有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青岛同其他一些沿海城市一样,经历了被列强侵略之后的被迫开放,经历了此后中国社会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直到改革开放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青岛之所以会成为今日之青岛,其100多年发展史中的这三次飞跃,有着特殊的意义。从城市建设初期将港口、铁路与城市的有机结合,到20世纪30年代前期通过推行乡区建设的全面发展,再到20世纪90年代突破城市发展瓶颈的东部开发,不仅促成了一个渔村到国际性大城市的蜕变,而且还可以从中就如何认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一些启示:①从区域的角度认识城市对城市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城市的存在与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持,鉴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合理的城市规划往往需要具有区域的眼光,从区域分析角度寻求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答案。②城市本身是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健康发展既需要物质建设领域的硬件基础,也需要非物质建设领域的软件基础。③城市的发展潜力并不等同于发展的动力,需要通过合适的媒介进行转换。而这种媒介,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因此使有关决策显得至关重要。④城市规划是人类的能动作用施于城市发展的一种体现。虽然城市规划表现的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但它本身并不能决定城市发展方向,即城市规划不是城市发展的直接动力。城市规划的作用是根据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城市自身的特有条件,发现城市发展动向,并确定合适的干预时机和手段。城市发展本身往往会为城市规划指出工作方向。当代中国的城市规划在很多方面不能尽如人意,做规划前缺乏深入而广泛的调查研究;过于看重工程技术问题,而并不十分关心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更多的将规划作为一种控制手段,规划内容过多、过死,而不是决定要解决什么问题,关于城市规划的真实性质和根本作用似乎被忽略。面对影响城市发展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青岛城市发展史中三次决定青岛命运的规划决策,或许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明确城市规划工作应努力的方向。

青岛,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不同于西安、洛阳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 而是以其在近现代历史文化上的地位而著称。青岛之遭德国侵占导致“戊戌变法”,青岛登上历史舞台并写入中国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是亚洲惟一的战场日本侵占青岛,又导致了著名的五四运动。青岛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建筑,固然是技术,也是艺术,是凝固的音乐,更是历史的载体。这一有形载体比口头与文字上的记载更具现实感,这也使得青岛的建筑有其特殊的意义。中国有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风格,欧洲大陆也有欧洲传统建筑风格。无疑,青岛有着一大批欧陆风格建筑艺术的实体,不乏著名设计师之作,许多列为中国近代优秀建筑,山东省300多处优秀历史建筑中,青岛占131处,居三分之一以上。青岛的建筑已是青岛城市的一笔财富,青岛的老市区本身就是一座国际建筑博览会。青岛是一座开放城市,具有海洋文化特征,海纳百川。青岛的早期建筑多为欧陆风格,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仍建设了一大批欧美风格建筑。小巷深如许,小楼知多少。欧陆建筑艺术形成的风景线,是青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问题多年来一直是艺术设计关注的焦点。其实,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建树。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的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建筑是一种容器。时间的体温和背影盛在里面,人类的欢愉与哀伤沉淀在里面,城市的成长秘密隐藏在里面。肃穆的教堂、风情各异的别墅、白鹤亮翅似的现代建筑、古旧而朴素的民居等,这些性格各异的建筑,因为与人发生关系,因为被人间烟火缭绕过,它才是活的,才有了较强的生命力。冲突与和谐,华丽与朴实,往昔与现代,都使用着一种语言,那就是沉默的建筑的语言。建筑如何开口表达?它是用结构,用风格,用石头或砖瓦,用阁楼上的天窗,用雕花的铁门来表达,它犹如草灰下的暗火一样,絮叨着模糊不清的前尘旧事。这种有色彩的沉默的语言,像是河面上的光一样,既闪烁其词,扑朔迷离,又言词确凿,不容置疑。建筑还是人类对自己想像世界的一种靠拢和逼近。几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满怀憧憬地想像着九霄之上的“天庭”与深海的“龙宫”,并且,在时光之浪的推涌之下,不懈地展开了对这些想像中的倒影的追逐。如果说,居民是城市的灵魂,那么,建筑是城市的血肉。那些建筑物包含着悲喜交加的情感,回响着城市成长过程中蹒跚步履声,还有许许多多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觉。是的,在城市并不广阔的版图之上,建筑是一个迷宫,对这个迷宫的穿行是一次历险,既兴奋又惆怅。 在这个斑驳陆离的城市剪影中,到底能够倾听到什么声音?感觉到什么样的文化意味?人类就像埋藏在时光里的种子。人的重量,就是时光的重量;人的荣辱,就是时光的荣辱。而石头垒成的建筑,以一种坚毅、固执的线条,喋喋不休地表达着人对空间的依赖,对恒久的梦想。虽然,这种依赖不堪一击,这种梦想满含虚妄。迎宾馆,这座位于信号山南麓的恢宏的建筑,像是一匹暮年的豹子,疲惫而怅惘地游走在怀旧的“树荫”之下。 1908年的“总督官邸”,1930年的“市长官舍”,1934年的“迎宾馆”。这种称谓的更迭,是确凿的变迁的痕迹。同时,这是一条回归之路:向建筑的本来脸庞回归,向建筑的本来心灵回归。这个游历于青岛城市建筑谱系之外的建筑物在风雨飘摇中开始了自己的独特的命运。这个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建筑物,有4个进出口,整体结构平衡而和谐。我想,当年,建筑师查鲁维茨与结构师麦克劳夫在谨慎地决定着这座建筑的性格以及未来时。那个时刻,他们之间进行的是一种默契的、心神领会的对话,这种对话,就像笛子的颤音和竖琴的和弦相互回应。所以,这座建筑恢宏而不霸气,风韵十足而不花枝招展。是特立独行的艺术品,而不是显贵达官的附庸。9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以理性的目光打量这座沧桑的建筑时,她的结构、布局以及优质的建筑材料并不能完全挽留我们的视线,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她与我们这座城市本身建立了一种什么样微妙的关系。客观地说,像水溢出容器一样,她的诞生,已经超越了建筑本身的范畴。像一根观念的绳子,牵引出许多新形态的事物粉墨登场。她午后的阴影和黄昏时庞大而清晰的剪影里,都隐藏着一种蠢蠢欲动的成长力量:酒吧、舞会、浴室、发廊、街角的咖啡店等等,这些当初的舶来品,成为结构城市功能的不可或缺的元素。1999年7月1日,迎宾馆的功能定位于历史建筑博物馆,这是一个转折。对于迎宾馆这样的建筑物来说,其起初的动因是居住功能。居住功能的淡出、终结,博物馆功能的更替,使其有了标本的意味了。对于建筑生命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就像是一只庞大、凶猛的老虎,当它走进动物园时,它就只剩下观念上的意义了,肉体意义上的老虎已经匿迹在躯体背后了,匿迹于肉眼看不到的远处了。它的存在就是“被观赏”了,而不“被生存者”了。丛林和峻岭是一个支撑原始生命的巨大的“场”,离开了这个“场”,它真正意义的生命便永久地停滞了。停滞下来的事物,其赖以生存的动力就是回忆。在古罗马有一个传说,有人用琴声便使一堆零散的建筑材料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在广场有序地排列组合成了一座宏伟、崇高的建筑。一曲终了,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永久性地凝固在这座建筑物上,并化作黄金的比例和神韵。于是便有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说。这是一种秩序的停滞,一种美的停滞,一种观念的停滞,一种沧桑的停滞。像是林中闪光的琥珀的。一个名叫卡尔维诺的意大利人,是一位洞悉世界秘密的智者。他在小说“看不见的城市”中若有所思地说:“城市存在,而且有一个简单的秘密,她只知道起航,都不知道返航。”对于像迎宾馆这样的建筑来说,她只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优美的过渡。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世界,一个是精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的和谐、平衡、统一,才能使一个人达到安详的状态。天主教堂,这个通体黄色的建筑,当它融入到这个城市的历史血肉之躯时,它只是整体的一个细微的局部。这是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建筑。从建筑学的意义上来观照,它或者沉默,或者低语,那种端庄、温润的形象,都透露出一种无言的、内敛的美。站在斜坡上,有些事物突兀在视野之内,有些事物虽然在遥远的地方,但它却像是碰着你的鼻尖一样,向你发出或冰冷、或温热的信号;有些事物虽然在你的鼻尖之下,但却像是花丛中的蝴蝶,翩跹在视觉、味觉、感觉之外,像是天堂一样遥不可及。现代艺术设计必须具有我国地方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与世界接轨需要我们自己的文化和艺术。俗话说“越是地方的越是全国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以特色著称,失去特色就会失去存在的价值。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入艺术设计中,如中国水墨文化、儒家文化等,他的许多作品使用了传统水墨与现代几何产生了新的组合。再比如,我国申奥标志“太极人”、2008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是典型的代表。传统资源怎样转换为一种当代的建筑实物存在,既需要寻找到传统建筑形式上的当代因素与材料,技术上的当代运用及拓展,又要使传统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达到与当代生活方式的契合。具体要做到以下四点:1、 形式的当代借用将乡将乡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当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这牵涉到对传统形式的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2、 与技术上的运用与拓展将乡吸收乡土建筑就地取材的优点,尽量运用采集运输便利的材料作为建筑和营造环境的原料和装饰元素。包括使设计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完成建筑的实用功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做到环保,节能,循环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同时继承乡土建筑多年积淀,业已形成的一套建筑手段与技术,因为手段与技术同材料及建筑环境的关系极为紧密,继承可以是在去粗取精的前提下进行,对原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做相应的修改,目的的为整个建筑的过程和最终效果以及现代人的生活要求服务。3、 旧有生存经验与当前生活方式的关联将乡人类的意识形态与接受尺度源自于生存经验的积累,而生存经验又来自生活经历,所接受的教育,生活习惯等的传承叠加。这注定了一定地域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传统与习性的亲切感,也就是一种血脉中的“趋向传统意识”,即有传统文化印记的设计容易感召受众的生存经验,达到接受角度的共鸣。而在当前追求高效,简洁,快速生活节奏的生存方式中,在传统积留的生存经验记忆中选取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失时尚感的情况下追溯回忆,幻想与回归久违的自然,完成一种感觉上的精神释放与安逸。4、文化保护意识与当代文化建立意义上的共存将乡要做到传统向当代的转换,前提是传统建筑环境的留存。传统的消亡使当代的建筑无从谈起。因而必须有完善的政策保障,使各处有代表性的乡土建筑不为现代建筑环境所遮蔽和破坏,保留文化资源的原貌。同时,当代建筑文化的确定也不能是对原资源的粉饰和照搬,“假古董”永远难以与当代社会需求相容。对传统乡土建筑的态度只能保持在“借鉴”上,当代创造意义是不可逃避的,最终形成的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乡土建筑与作为当代标识的当代建筑的合理共存。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由于当今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及信息交流空前广泛和迅速,建筑语言变化的速率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建筑界经历过对国际化,只要技术而不管人情的侵向造成的后果进行反思的今天,建筑师认识到大众希望从建筑环境中重新得到感情的慰藉和人性的回归,希望看到具有个性,历史感和地方特色的建筑形象。象征性利用历史性及地方性符号做装饰易为大众接受——因此,最近几年来,许多建筑师在探索用“历史主义”等方法来进行创作,而这种“历史主义”又是体现在象征或隐喻的运用一些历史的符号,通过这种“符号性的标示”来达到使建筑具有地方的,传统的意味并以次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但在具体作法上,通常不是完全复古。因为当今的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物质技术条件方面的许多条件完全不同了,复古的现实性不同;同时,人的审美心理也有着时代性,人们不会仅仅满足欣赏没有新信息的,完全照搬旧东西而得到的建筑形式,这样太直接了当,不够含蓄。用心重新设计,而又能够引起人的联想的符号作为建筑的重点装饰,则又另当别论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语言,都在特定的地方起着自己独特的作用。充分利用时代留下的文化财产对我们现今的设计有着不可衡量的潜在影响。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设计师与大众的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切入点,即地方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地方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大全

接地气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怎样写毕业论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建筑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邢莉燕,陈起俊.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2]郑少瑛,周东明,王力强.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郑少瑛,周东明,周少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4]张立新.住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案例精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5]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7]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第1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汪正荣,朱国梁.简明施工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编写组.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土建工程(GJDGZ-101-9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12]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分会.简明建筑施工机械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5]王玉龙.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计算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6]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建筑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7]四川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四川省造价工程师协会.建设工程劳动定额装饰工程.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18]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汇编(修订版).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9]荆莉燕,王坚,梁振辉.工程估价.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20]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办法.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1]刘柏茹.导线测量的精度控制探讨[J].硅谷,2009,(05).

[2]郭宗河,郑进凤,贺可强.全站仪导线测量若干问题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2).

[3]陈正耀.导线测量的计算与应用[J].北方交通,2009,(05).

[4]姜华根.双点导线测量[J].科技资讯,2009,(15).

[5]王汉存.全站仪导线测量平差方法浅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9,(11).

[6]焦建新,沈荣林,闫玮.全站仪测量导线中的错误分析和处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

[7]王海明.全站仪坐标导线测量的平差方法[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09,(09).

[8]孟令涛.城市导线测量一体化程序设计[J].现代测绘,2009,(04).

[9]黄艳立,高怡.全站仪导线测量数字化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09,(04).

[10]张小诺,李彦阳.导线测量严密平差定权方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4).

[11]熊法堂.导线测量粗差浅析[J].人民长江,2000,(05)

[12]景德广.导线测量中错误或粗差的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03,(02)

[13]尚海旺,王水林.导线测量检验粗差的有效方法[J].科技信息,2010,(01)

[14]吴家乃.导线测量中粗差的查找[J].工程勘察,1981,(02)

[15]陈章明.检查导线测量错误的方法[J].引进与咨询,2000,(04)

[16]黄林.论导线测量粗差的判断[J].地矿测绘,1996,(02)

[17]蔡群.关于粗差含义及其多样性的探讨[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01)

[18]宁卫远,焦利伟,刘艳玲.导线测量粗差判定方法的探讨[J].中州煤炭,2004,(06)

[19]陈玉平,胡奎.井下大压力巷道导线测量方法探讨[J].矿山测量,1998,(02)

[20].斯列涅夫斯基,.卡拜斯基,刘志源.导线测量中的坐标连测问题[J].矿山测量,1980,(03)

[1]王楠,邵毅明,周娜娜,阎宏涛.道路交通安全中的视错觉现象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0,(07)

[2](美)JR布洛克.奇妙的视错觉——欣赏与应用[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2.

[3]杨阿联.格式心理学与建筑设计[N].中国旅游报,2008.

[4]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146.

[5]贺俊杰.透视与错觉[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98.

[6]随艳金敏丽.视错觉在公共空间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院校风采,2010.

[7]刘跃国.浅谈视错觉在建筑立面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8](英)查尔斯麦基.可怕的错觉:人人都会犯的致命错误[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

[9]马连弟刘运符.透视学原理[N].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38

[10]熊圣.视错觉在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

[11]李蔚.神奇的空间魔术——谈视错觉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上海建材,2011(2)

[12]张引良.浅谈符号学与电影海报的视觉符号[J].中国-东盟博览,2012

[13]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3:1.

[14],[M]苏茂生,台北:大陆书店,1975:11.

[15]周东梅.视错觉在环境空间中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东华大学,2006:7.

[16]熊兴福,刘金萍.析视觉负后像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7(08):1.

[17]蔡从.浅谈视错觉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艺术广角,2011(04):58.

[18]康波,万铮.中国古典园林.2010:10.

[19]朴哲龙.人眼光学结构的研究[D]吉林延吉:延边大学,2007:6.

[20]贡布里希.贡布里希文集:艺术与错觉[M]杨成凯,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12:5.

[1]宁龙梅.武汉市湿地功能评价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

[2]马健 章.关注正在消失的湿地[J].大自然,2012,(5).

[3]李益敏,李卓卿.国内外湿地研究进展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3,(1):36-43.

[4]陈求稳.我国湿地保护立法的科学支撑[C].2005年全国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2005.

[5]HOLLANDCC,HONEAJE,[J].Wetlands,1995(15):336-345.

[6]崔保山,杨志峰,李英华等.城市拓展中湿地的综合保护与发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4,19(4):462-471.

[7]肖清风.有机设计——中国古代的设计特征之一[J].设计艺术研究,2013,3(6):83-88.[8]朱建宁.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规划⑴.建设科技,2009,(3):51-59.[9]孙广友,王海霞,于少鹏.城市湿地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迸展,2004,23(5):94-99.

[10]吴丰林,周德民,胡金明.基于景观格局演变的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途径[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368-372

[11]王建华,吕宪国.城市湿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国城市湿地保护[J].生态学杂志,2007,26(4):555-560.

[12]温亚利,李小勇,谢屹.北京城市湿地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13]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4]张冠增.西方城市建设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15]宋言奇.生态城市理念:系统环境观的阐释[J].城市生态与环境,2004,11(2):71-74.

[16]李明.融通的智慧:唐君毅.论中国哲学的有机肖然观[J].宜宾学院学报,2013,(1)81

[17]杜洁,车代弟.依托青山碧海,建设山水城市[J].北方园艺,2005,(2):40-41.

[18]李昊,孙倩.文化·生态·景观——中国“山水城市”理念的历史内涵与.当代诠释[J].建筑与文化,2013,(8):18-22.

[19]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0]张巍巍.城市湿地公园开发模式研究——以唐山南湖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附 :建筑学毕业论文选题

1、室内外气温对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太阳能的影响

2、鲁西南地区门墩石造型、纹样初探

3、室外气温和保温层位置对间断供暖房间能耗特征的影响

4、极少主义室内光环境设计研究

5、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6、老年人建筑的自然光环境设计初探

7、杨凌城市色彩景观规划研究

8、襄城县古城墙遗址保护公园规划设计

9、光导管照明系统的配光及应用研究

10、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建设阶段的应用

11、民营建筑企业项目团队核心利益相关者冲突管理研究

12、市政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13、长春七天酒店(火车站店)装饰工程的成本管理研究

14、国学中心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

15、黑龙江移动枢纽楼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研究

16、呼和浩特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

17、包头市A装饰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18、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续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9、国有施工单位材料采购管理研究

20、基于互联网+的PMIS的运维管理研究

21、建发集团观澜丽景二期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22、俄侨文化影响下的中东铁路建筑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23、建筑艺术表现在房地产经营销售策略中的应用研究

24、吉林鼎鑫路桥建设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25、湘黔古镇聚居文化和建筑空间形态研究

26、“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税负影响分析

27、BIM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8、基于FIDIC合同条件的承包商索赔研究

29、基于分项计量的空调系统能耗诊断的实用研究

30、基于VE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研究与应用

31、建筑施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32、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在独立式住宅中的应用研究

33、青岛地区农村钢结构住宅热桥的热工分析

34、英谈村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

35、我国建筑业营改增相关问题研究

36、延长油田中心化验室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37、低气压下噪声环境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机理的研究

38、青岛市住宅建筑室内热环境的实测与研究

39、晋鲁地区民居烟囱的建构技术与文化意义研究

40、挣值法在中铁一局二公司项目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41、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对策研究

42、冯坪办公楼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

43、ZHGY集团管道安装项目预算控制研究

44、延长石油南区采油厂办公楼建设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5、NK集团土地整理项目的成本管理优化研究

46、延长油田崖里坪住房小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47、基于公司战略的建筑企业多项目管理研究

48、注册造价工程师诚信评价体系研究

49、HCE集团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50、K公司固定资产质量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

51、基于BIM的框架结构参数化设计研究

52、智能型太阳能LED路灯控制器的研究

53、青岛里院建筑保护与改造模式研究

54、基于博弈分析的绿色住宅发展研究

55、青岛市大型公建能耗现状评估与预测研究

56、符合被动式围护结构热工标准的“抬梁式”农村住宅构造方法研究

57、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58、基于可操作性目标的城市色彩设计方法研究

59、基于BIM的规则建立在建筑设计阶段应用研究

60、建设工程网上招投标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61、工程招投标中违规行为分析与监督机制完善

62、BIM技术在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63、商品房住宅项目成本管控的研究

64、以“美居购”网为例探析家居软装电子商务经营

65、建筑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66、“营改增”对建筑业税负影响分析及对策

67、北方寒冷地区农村住宅保温结构一体化设计研究

68、北戴河新区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创建研究

69、河北省建材产业物流指数研究

70、挣值法用于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研究

71、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72、绿色建筑运营阶段隐性成本估算模型研究

7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工程项目人工成本优化研究

74、工程项目供应链材料采购成本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75、高温影响的舒适度模型研制及在我国南方城市的应用

76、唐华清宫景区气候适宜性空间格局初探

77、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

78、基于热管置入式墙体的小型建筑能耗数值分析

79、中铁咨询集团公司财务与资本运营子战略研究

80、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研究

81、ZH公司CM科技园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82、风险理论在工程安全监理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83、某研发中心与产业基地可行性研究

84、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85、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研究

86、某市建筑节能检测平台建立与运行维护研究

87、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性能辅助商品房定价

88、建筑企业隐性知识转移影响机制研究

89、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90、现代建筑空间与水要素研究

91、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92、政府项目代建制合同管理体系研究

93、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探讨

94、建筑供应链环境下的材料联合库存优化研究

95、建筑材料“暴露”手法在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96、虚实相生对空间意境营造的作用机制研究

97、基于Matlab对DEA工程建设项目评标模型的应用研究

98、西方文艺复兴绘画名作中建筑图景及其历史价值研究

99、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研究

100、建设工程合同信用对合同管理绩效的影响研究

附:建筑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摘要:在今天的企业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效率性,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合理地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条约,加大监督的管理力度,将工程的质量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保证了建筑本体的安全性,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缺乏的相关法律条例、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以及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差异过大进行讨论,根据此情况对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督能力、加强施工单位的监督作用以及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也希望政府能够大力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使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根治。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难题;管理方式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迅猛,刺激了城市化进度的加深,作为城市化标志之一,建筑工程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质量监督方面的问题。对此,国家与建筑业相关部门开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进行深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各方面的尽力配合,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使得建筑工程的一些管理模式得到优化,也成功解决了一部分难题,但是对于日益增多的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这些措施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我们保持关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在工程进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归纳,总结出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安全性,也对建筑工程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难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是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去制约建筑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而一部分的法律政策太过片面,监督力度明显不足以约束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所以,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时,如果施工方不遵守规定,在施工质量上大打折扣,那么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一个专门细致的惩处管理条例。为了改善这种不良环境,我国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相应措施,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法律,政府在宏观上加大对工程的监督力度,一个官方的、完整的约束条例对于建筑工程的需要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建筑企业质量监督的态度浅薄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之所以疏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负责监督的企业专员对待质量监督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缺乏监督的意识,这样一种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了极坏的影响,相关的工作无法进行。同时,企业部门对于这种消极的影响也放任不管,一个工程项目的整体都缺少相关的监督措施,导致监督体制最终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形态,使得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力度越来越小,也就无法保证工程的效率。

(三)监督人员的素质差异过大

从某个方面来讲,负责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也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能否有效开展。在今天,一些工程项目中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进行质量监督,但是这些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有高有低,在面对质量问题时,一些人会严把大关,另一些人可能会有所放松,这种情况使得政府的监督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果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人员素质过低,不仅难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使得政府的监督力度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方式

(一)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

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的实行,能够大大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力度,对于工程的正确实施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在大体方向上监督的同时,也要加强建筑工程监理制的规划,使得建筑工程监理制得以健全自己的形势内容,而且把监理制合法化,加强负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者的认真态度,使这些工作者负责的工程项目与法律挂钩,一旦玩忽职守就意味着违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理的专门人员要进行精挑细选,这些人在工作时一定要遵守工程项目的监理机制,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对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监督力度

建筑工程里许多的组合因素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建筑工程在正式开工前,对于设计人员的来历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对于指派他的企业或者组织要进行深刻的调查,确保人员的选择没有问题。然后,对于设计人员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多次检查其合格性,一旦发现任何不妥之处立刻要求其做出修改,保证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完整性,对建筑工程起到决定的作用。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相关的工作者综合素质必须要高,对于工程质量要时刻进行监督,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针得到有效实行。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重点放在怎样获取较高的经济利润上,忽视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得建筑工程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措施,其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在未来更加难以解决。所以,企业在挑选管理人员时要制定相应的选拔规则与制度,对于施工人员也要仔细选择,确保每一个工作位置都要有任务、有效率地进展,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人员定期开展相关知识方面的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质量监督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通过以上几大方面可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着较多的阻碍因素,这些因素分散于各个施工单位或者个人,如何集中这些因素并进行妥善处理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一大难点。所以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者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重心,对于工程项目中实行的监督管理监制要大力提倡并严格执行,政府在宏观调控的同时,对于单位及个体要及时加大监督力度,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将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良好的监督作风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建筑物才能够被安全地放入市场中,人们对于建筑成品的使用才能感到放心如意。

参考文献:

[1]彭淑芬.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J].山西建筑,2011,02(03):210-211.

[2]林星友.新时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创新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11,10(19):86.

[3]鞠录平.试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7(06):129-130.

[4]宋献博.关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工程质量,2014,11S2:144-146.

室内设计居住空间论文

你提的东西正是我最近要写的东西。你要发布到哪一个平台上?需要查什么?

室内设计是人类为了创造并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活动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室内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与人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 经验 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 教育 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____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 市场调查 。

2.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2)用色彩界定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室内设计工程

室内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工程的基本理论;再到“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旨在阐述“新中式风格”设计工程与“中式风格”设计工程的区别,对各自的思想、审美、手法做了清晰阐述。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思想 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传统中式风格概念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即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空间高、进深大、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空间井然而有序,造型以对称为主,装饰材料以木材、竹材为主,装饰图案多以梅、兰、菊、龙、凤、麒麟、龟、狮等,透雕、 浮雕 ,栩栩如生。

二、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儒学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 文化 中,对中国的思想、精神、体质、审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使国家、社会,都在严格的秩序、等级统治下,有章可循。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多种类型,内涵多种形制的建筑,如皇宫、宗庙、陵墓、坛等。在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的的具体设计中,其开间、形制、色彩、用料、纹样、脊饰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中国的明式家具,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设计的典范,其造型洗练、端庄,体现刚正不阿、谦虚内敛;其优美的曲线,上好的用材、细致的工艺,体现独特的审美气息。另外,明式家具所使用的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其造型、质地、光泽都给人以玉的感觉;水润、坚韧、无暇。儒家美学尚玉,荀子曾说“天玉,君子比德焉”,玉象征高尚的品格。家具中的屏风,体现了奉上蔽下的“孝弟德行”,“孝弟”就是儒学的“仁”的体现。

道家则是崇尚自然,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中国的园林,就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完美体现。

佛教则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追寻超凡脱俗,静气凝神。在中式风格的空间中,时常会运用佛像、佛教壁画、佛教绘画等作品。

三、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主流审美是以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思想为基础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审美的根源。例如:“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审美也体现于道家以生气、自然、无、妙、淡、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寂灭、涅盘 、死亡,以及涅盘的象征――光明圆相为美。

四、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手法

中国人在最基本的基础审美观上,在室内设计中, 设计手法注重表现对称完整性、含蓄性和情节性。

①在中式风格空间中,运用屏、碧纱橱、博古架、落地罩、风、、帷幕等

划分空间层次,形成“断而不断,隔似未隔”的空间感。

②在室内装饰上采用含蓄的手法,即是象征、谐音、隐喻。例如: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鹿”和“禄”同音,蝙蝠的“蝠”和“福”同音,“鱼”和“余”同音,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求福求禄求功名的思想愿望。又例如:在室内的各种窗户和门栏中多引用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等的图案。喻指主人的优良品质。

③室内的空间体现有序性、完整性。中国的建筑空间外形和内形主要是规则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多边形、菱形等。因此,中国的院落也大多是以四合院的空间形式为主,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区别下,有一些差异。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意识。

五、当代中式风格概念

基于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是一个全新的,当代的概念,它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正是这种模糊,才让设计师们为之着迷;“新中式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特别的文化与思想倾向;是平面、空间、服装等多种中领域设计师的新的探索,它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也是在现代的经济、文化、思想、潮流发展下,人们对“传统中式风格”的全新的解读,是全新的思想 方法 。

从广义角度,“新中式风格”运用延伸于多个领域,如建筑、视觉传达、室内设计、服装、工业设计等。新中式风格,基于传统中式风格,但同时又拥有与传统中式风格”不同的思想与手法、审美。

新中式风格的设计思想可以与传统思想结合。新中式风格来源于传统中式

风格,新中式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传统思想,并且大胆融合现代思想。例如:传统儒学的“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现代的家居户型中,不可能完全体现如此缜密的等级关系,可是设计师,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区别设计来体现“异”,将家庭成员的不同年龄、 爱好 、生理、心理、情感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设计,用区别的个性化设计来体现“异”。

道家思想核心体现“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现代人已经条件实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新中式风格”又如何帮助现代人在空间中得到相对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呢?可以通过清雅的中式元素(如:青花瓷器、提炼后的中式图案、水墨、扎染等);隽永优美的明式家具;环保自然地装饰材料(竹、篙、芦苇、编制等);植物等,来给人清新自然的慰藉。

现代人对于佛教有了更深的个人理解,也许不会痴迷、笃信,可是佛教的“普渡众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思想,可以让身处激烈竞争的现代人的内心得到一定解脱与释然。在“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中,可以适当运用佛教元素,例如:佛教艺术元素;或者营造出适当的“净空”空间氛围。

六、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审美是人类事物认知的感受形式,人类的审美感受极其广泛,包含:文学、建筑、室内空间、园林景观、雕塑、服装、绘画、工业产品等等。审美本身不仅涉及多重领域,人类对于某种事物的审美,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

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的审美具有包容性,拥有广博的情怀,因此,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变幻万千,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设计表现雍容华贵的空间气质。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宫廷设计元素为主导,进行设计表达;或者表现现代小资气质,将孤芳自赏与中式相结合;亦或表现某种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将佛教色彩、佛教艺术元素,运用于空间设计中;中国的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都可以作为设计审美的主题,在新中式风格空间中尽情的表现,甚至,还可以包容西方的“哥特”“巴洛克”“洛可可”“野兽派”等等。“新中式风格”运用于餐饮空间设计时,就需要与具体的餐饮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去尝试不同的佳肴,甚至让消费者,把来到某“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品尝佳肴、会友,当做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升华与享受。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01]张绮曼. 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02]孔智光. 中西古典美学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03]张爱波. 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 蒲松龄研究. 2002.

[04]钟虹滨. 论室内艺术性观赏陈设的视觉构景[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李茹冰. 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分析[J]. 重庆建筑. 2003.

[06]谢菲. 重传统“语境”现代室内设计初探[D]. 湖南大学. 2003.

[07]白晨曦. 天人合一. 从哲学到建筑[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推荐:

1.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

2. 室内设计实践报告范文

3.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范本

5. 室内设计师述职报告范文

6. 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7. 室内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8. 有关室内设计研究论文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2.室内色彩的组成 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4.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 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高祥生,韩巍.室内设计师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朱小平.室内设计[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2.室内色彩的组成 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4.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 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论文

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摘要: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仅供参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色彩主体色彩陪衬色彩点缀色彩 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空间、工作环境和各类活动场所的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科技发展也为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了条件,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充分运用各种色彩与材料来创造个性化的室内空问。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小同的色彩给人以小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1.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色彩是室内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既有审美作用,还有表现和调节室内空间与气氛的作用,它能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应的心理影响和生理影响。室内色彩运用得是否恰当,能左右人们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因此色彩的完美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色彩设计在室内设计中有如下作用: (1)调节空间感。运用色彩的物理效应能够改变室内空间的面积或体积的视觉感,改善空间实体的不良形象的尺度。例如一个狭长的空间如果顶棚采用强烈的暖色调,两边墙体采用明亮的冷色调,就会弥补这种狭长的感觉。 (2)体现个性。色彩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一般来讲,性格开朗、热情的人,室内选择的应是暖色调;性格内向、平静的人,选择冷色调。喜欢浅色调的人多半直率开朗;喜欢暗色调、灰色调的人多半深沉含蓄。 (3)调节心理。色彩是一种信息刺激,若过多高纯度的色相对比,会使人感到过分刺激,容易烦躁,而过少的色彩对比,会使人感到空虚、无聊,过于冷清。因此,室内色彩要根据使用者的性格、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社会阅历等,设计出各自适合的色彩,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上的需求,还要根据各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合理配色,以调整心理的平衡。 (4)调节室内温感。气候温度的感觉随着不同颜色搭配方式而不同。色彩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色彩方案主要是为了改变人对室内温度的感受。比如寒冷地区的色彩方案应选择红、黄等颜色,明度可以略低,但彩度必须相对变高;温暖地区可以选择蓝绿、蓝、蓝紫等颜色使其明度升高,降低它相对的彩度。但是,季节和地域的气候是循环变化的,因此要因地制宜根据所在地区的常态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 (5)调节室内光线。室内色彩可以调节室内光线的强弱。因为各种色彩都有不同的反射率,如白色的反射率为70%~90%,灰色在10%~70%之间,黑色在10%以下,根据不同房间的采光要求,适当的选用反射率低的色彩或反射率高的色彩来调节进光量。 2.室内色彩的组成 主体色彩 主体色彩是室内设计中面积最大、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一般占室内面积的60%~70%。它给人以整体印象,如暖色调、冷色调等。使人产生喜庆、温暖、冷静、严肃等不同的心理感受。主体色彩通常是指室内的天花板、墙壁、门窗、地板等大面积的建筑色彩。如果将这些大面积色彩统一起来,使用某一变化微小的色调,如采用低纯度高明度的明快色彩,会使人产生和谐而自然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家居装饰和私人空间中;而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则会使人产生激动和兴奋的感觉,这一手法通常使用在商业空间和公共空间中。主体色彩是陪衬色彩和点缀色彩的基础,因而它的选择是室内色彩设计的关键。如白色一直被认为是理想的主体色彩,这是因为白色是一种中性色彩,它能够与各种色彩相调和。现在的室内装饰一般都以白色为基础,略加色相的变化,从而产生高明度的灰色系列作为主体色彩,如粉红色、浅黄色、淡绿色、浅灰色等。此外,高纯度或低明度的色彩作为主体色的室内设计,配以淡雅的对比色来进行点缀,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种室内色彩设计相比,前者能够产生平和淡雅的效果,后者能够产生活泼激烈的效果。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具体的环境和室内使用功能,扬长避短,灵活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陪衬色彩 陪衬色彩在室内设计中是以主体色彩为依据进行选择的。如果主体色彩是红色系列,陪衬色彩可选用明度变化,比如采用略深或略浅的红色进行陪衬;也可选择色相变化,如使用偏黄或偏蓝的红色进行陪衬。陪衬色彩是构成室内环境色彩的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因素。在主体色彩和陪衬色彩的映照下,室内色彩会产生一种统一而有变化的整体效果。如果只有一种主体色调而没有陪衬色调的搭配,整体上就会显得空洞和单调。一般来讲陪衬色彩应占室内空间面积的20%~30%。在室内占有一定面积的家具也应考虑陪衬色对其的影响。各类不同品种、规格、形式和材料的家具,如橱柜、梳妆台、床、桌、椅、沙发等,它们是室内陈设的主体,是表现室内风格及个性的重要因素,它们的造型应与室内设计的风格一致,其色彩也应与陪衬色彩基本一致,从而控制室内色彩的总体效果。此外。室内装饰中的织物色彩也是配色的主角,尤其是窗帘、帷幔、床罩、台布、地毯及沙发、坐椅上的大块蒙面织物等,它们的材质、色彩、图案千姿百态,与人的关系也更为密切,一般选择多数色彩与陪衬色彩相统一,少量的色彩可作为点缀色。 点缀色彩 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环境中最醒目,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它一般是室内设计中的视觉中心,应占室内面积的5%~10%;如形象墙,小景点,壁挂,靠垫,摆设品,花草等陈设的色彩。点缀色彩往往采用主体色和陪衬色的对比色或纯度较高的强烈色彩,使室内空间中的色彩既有统一又有对比,产生既变化又和谐的整体效果。 由此可见,室内环境的色彩效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陈设物的色彩决定的。对室内色彩的处理一般应进行总体的控制和把握,即室内空间的色彩应统一协调。当然,过分统一又会使空间显得呆板、乏味,过分的色彩对比会使室内空间杂乱无章。如果正确应用陈设品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就能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使室内环境的色彩生动活泼起来。但切忌为了丰富色彩而选用过多的点缀色,那样会使室内显得凌乱无序,应考虑在主体色协调下的适当点缀。3.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使用目的不同而不同 由于空间具有不同的使用目的,所以在满足色彩不同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性格的体现,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如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医院等,由于它们的使用目的各不相同,对色彩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办公空间应选择偏冷的色彩以表现其严肃而统一的特点;商业空间可根据所经营商品的特点来选择丰富多彩的暖色;医院则可选择肃穆、恬静、明度偏高的色彩。 色彩的运用应因空间的大小、形式而变化 大的空间多采用深一些的色调,以增加室内的重量感;反之,应采用浅一些的色调来增加空间感。例如居室空间过高时,可选用饱和度较高的色彩,以减弱空旷感,提高亲切感;墙面过大时,宜采用明度偏低的色彩;柱子过细时,宜用浅色增加体积感;柱子过粗时,宜用深色减弱粗笨感。 色彩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的方位而定 不同方位在自然光线作用下的色彩是不同的,冷暖感也有差别,因此,可利用色彩来进行调整。如朝北的房间常有阴暗沉闷之感,可采用明朗的暖色,使室内光线转趋明快,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朝南的房间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可采用中性色或冷色;朝向东西方向的房间有上下午光线的强烈变化,且光线的温度较高,所以迎光面应涂刷明度偏低的冷色,以便综合自然光线对它的影响,整个房间以冷色调为宜。 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到空间使用者的类别 男女老幼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喜好有很大差别,所以色彩的选择应适合居住者的爱好。如女孩子的房间可大量运用粉红系列的色彩,像白雪公主一样天真、浪漫;男孩子的房间可选用天蓝色系列的色彩,使他们可以幻想自己像水手或飞行员,有蓝天和大海一样的胸襟;青年人和中老年人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不同,对审美的需求也不一样,青年人喜欢鲜艳的色彩,老年人则喜欢沉稳大方的颜色。因此对空间色彩的选择要有针对性,了解使用者的喜好,才能与之产生共鸣。 色彩的设计应注意空间的使用时间 学校的教室、工业生产的车间、商业经营的场所,这些不同的活动与工作空间,要求必须有不同的视觉条件与之相适应,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安全舒适的目的;如过去医生和护士的服装统一为白色,由于色彩的单一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而人们的眼睛需要交替观看不同的颜色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视觉疲劳的产生,因而现在医院员工的服装有粉红、浅蓝、淡绿、白色等颜色;同样,房间的色彩因其对视觉产生作用的时间较长,比服装对视觉的影响要强得多。所以,要根据空间使用时间的长短,利用色彩进行必要的调节,使在其间活动的人感到舒适而不致产生视觉疲劳。 色彩的选择应注意使用者的偏好 一般来说,在符合色彩搭配原则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使用者的爱好和个性。这种爱好和个性是因人而异的,是受民族、地域、性别、年龄、知识结构等影响的;比如说有的人偏爱红色,但红色不能在室内大面积使用,因为红色太过刺激,长时间待在红色环境中会使人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但红色可以作为点缀色和别的颜色搭配使用,这样会更加突出红色的魅力;对于色彩偏爱者来讲。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满足其要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的方法选用一些类似色和陪衬色进行合理搭配,并用一些对比色进行点缀。 4.结束语 总之,室内是人们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色彩环境室内。空间的色彩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 合性问题,多空间、多变化、多组合的色彩设计,受色彩对比及调和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也受使用功能的支配,还有室内、光线、材料、家具、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把握好这些,才能形成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出既高雅又富有情趣的人性化空间,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喻悦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室内设计是人类为了创造并美化自身的生存环境而进行的活动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室内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室内设计原理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方兴未艾,室内设计已经越来越与人民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

现代社会中,色彩设计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从城市建筑到日常生活,色彩的参与无处不在,色彩是影响感官的第一要素,人们观察物体时,视觉神经对色彩反应最快,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感觉器官及大脑的活动,从而产生综合性的知觉和意识。色彩悄无声息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因此,正确地进行色彩设计在很多领域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人们使用色彩时,不仅要依据客观的科学知识,而且要结合印象、记忆、联想、象征、 经验 和传统习惯等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效应。而这些客观知识以外的主观感受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色彩影响生理功能

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的不同生理反应。匈牙利科学家曾经做过实验,他们把蒙住双眼的受试者分别引进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房间,结果受试者在房间内睁开双眼后,脉博跳动的速率分别呈现“偏快、正常、偏慢”的状态。大家知道,色彩体系大致可分为冷暖两个色系,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给人以温暖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给人以寒冷的感觉。冷色与暖色除了给人在温度上的不同感觉外,还会带给人们一些其他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进退感等。色彩使人产生的生理反应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情况,而是与人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二、色彩影响心理功能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阐述:“一般说来,色彩直接地影响着精神。色彩好比琴键,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它有目的地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色彩方面的视觉经验,当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产生呼应时,就会引发人心理上的某种情绪,这就是色彩的感性倾向。不同的色彩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比如,红色给人以热情、危险、活力、喜庆、愤怒等感觉;蓝色则让人感觉平静、悠久、理智、清新。

三、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

既然色彩能够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那么不同的色彩必然有着不同的情感表现,应用时一定要根据情况来认真考虑、谨慎选择。比如,红色是中国的传统色彩,它具有吉祥幸福、热烈欢乐的寓意,因此,婚庆典礼、节日盛宴等喜庆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忌用黑色、青色等肃穆的色彩。新娘的结婚礼服的颜色中西方都喜用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大红色的传统礼服在中国的婚礼上也是常见的服饰;而丧葬场所的室内设计色彩正好相反,红色等暖色系的明亮色调绝对不会出现,否则就是大不敬。色彩的情感表现功能具体表现如下:

1.不同人群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在进行室内空间的色彩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目标人群的年龄、职业、 教育 背景、喜好等具体情况,念故去的人而佩戴黑色的袖标,灵堂一般也是以白花黑纱布置的。另外,不同的宗教,其颜色的象征意义也不同,以黄色为例,在佛教中,黄色有谦卑、超脱俗世之意;而在____中,黄色曾是犹大衣服的颜色,因此有着卑劣及背叛的象征寓意。在室内设计时,应尊重空间使用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在色彩运用方面做好充分的 市场调查 。

2.不同的地域与环境对色彩的不同情感需求

不同的地区,因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人们所普遍认可接受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比如,热带地区的人们比较喜欢强烈多变的色彩,寒带地区的人们偏爱柔和沉着的色彩。在农村,人们对纯粹的、能够产生鲜明对比的色彩情有独钟,而在城市,人们则更欣赏协调雅致的色彩。就居室而言,因其坐落的方向不同,室内色调的选择也应该有所差异。一般地说,如果居室门窗南向,充足的阳光使室内色调易呈暖色,这样的居室色彩就应该以偏冷的色调来平衡温度的感觉;反之,门窗北向者的房间,居室色彩应以偏暖色的色彩来增加室内的温度色彩可以改变人们对已知空间的视觉认识,也可以在空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室内空间设计时,我们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1)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室内色彩设计切忌“姹紫嫣红”“群芳争艳”,色彩未经统一规划而各行其是,势必会导致室内色彩的紊乱。在进行室内设计时,首先,应确定室内色彩的主色调,然后确定使用同一色系、对比色系还是互补色系的色调。只有在主色调确定后,才能根据色系的不同来确定相应的辅助色调。主色调一般不宜采用大面积的鲜艳的颜色,辅助色调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大胆选用小面积的较高明度或纯度的色彩,便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其次,室内色彩的均衡感也很重要,色彩的明暗和面积最能影响整体色彩的均衡感,一般来说,明度高的色彩在上、明度低的色彩在下容易获得色彩均衡。比如,天花板要比地板颜色浅,否则容易产生压迫感。另外,在设计时可以考虑背景色比主体色轻浅;彩度高、暖色的面积应小于彩度低、冷色的面积等。总之,整体空间的色彩应该是上轻下重、淡妆浓饰,统一中有对比,和谐中有律动,稳重中又不乏变化。

(2)用色彩界定空间

以色彩来划分室内不同的功能区域既省时省力、经济快捷又效果明显。但是有一点应该注意,那就是各区域的色调一定要和室内整体的空间色彩,也就是主色调相协调。另外,应发挥不同色彩的情感倾向,辅助室内功能更好地实施。比如,在餐饮区域的用色中,黑色或纯度太低的颜色都是不恰当的选择,因为大面积的黑色会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而过于混浊的色彩会给人以不洁净的感觉。故餐室的色彩应以暖色为主,黄色系中的橘黄、乳黄最能增加食欲,其次是柠檬黄;而学习和办公的区域要求人们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因此,不应采用明度和纯度较高的过于跳跃的色彩,而应以明度和纯度较低的柔和舒缓的色彩为主,比如选用灰色系、蓝色系、绿色系等纯度较低的或者偏冷调的色彩;卧室是家庭住宅中私密性要求最高的场所,其色调选择以私密和安静为前提,艳丽明亮的色彩使人觉得兴奋,不利于休息,因此,纯度和明度相对较低的淡雅平稳的色彩是卧室色彩的最佳选择;卫生间最重要的要求是清洁卫生,故装饰它的色调以白色、浅绿色、浅蓝色等冷色为宜,使之有清洁干净的感觉。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1](英)杰克·特里锡德.象征之旅.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月

[2](俄)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朱介英.色彩学——色彩设计与配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月

室内设计工程

室内设计论文摘要

【摘要】本论文针对“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工程的基本理论;再到“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基本理论,旨在阐述“新中式风格”设计工程与“中式风格”设计工程的区别,对各自的思想、审美、手法做了清晰阐述。

室内设计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思想 手法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传统中式风格概念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即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恢弘、壮丽华贵、空间高、进深大、雕梁画栋、金壁辉煌,空间井然而有序,造型以对称为主,装饰材料以木材、竹材为主,装饰图案多以梅、兰、菊、龙、凤、麒麟、龟、狮等,透雕、 浮雕 ,栩栩如生。

二、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思想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受到“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儒学在中华5000年的历史 文化 中,对中国的思想、精神、体质、审美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儒家的思想“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使国家、社会,都在严格的秩序、等级统治下,有章可循。在此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多种类型,内涵多种形制的建筑,如皇宫、宗庙、陵墓、坛等。在建筑以及室内空间的的具体设计中,其开间、形制、色彩、用料、纹样、脊饰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制僭越。

中国的明式家具,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设计的典范,其造型洗练、端庄,体现刚正不阿、谦虚内敛;其优美的曲线,上好的用材、细致的工艺,体现独特的审美气息。另外,明式家具所使用的紫檀、黄花梨等硬木,其造型、质地、光泽都给人以玉的感觉;水润、坚韧、无暇。儒家美学尚玉,荀子曾说“天玉,君子比德焉”,玉象征高尚的品格。家具中的屏风,体现了奉上蔽下的“孝弟德行”,“孝弟”就是儒学的“仁”的体现。

道家则是崇尚自然,让人师法道德和品质,中国的园林,就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完美体现。

佛教则是让人的心灵“普渡众生”,追寻超凡脱俗,静气凝神。在中式风格的空间中,时常会运用佛像、佛教壁画、佛教绘画等作品。

三、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主流审美是以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思想为基础的,“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审美的根源。例如:“以味为美、以意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构成了中国古代美本质观的整体特色。中式风格室内设计的审美也体现于道家以生气、自然、无、妙、淡、柔和适性为美,佛家以寂灭、涅盘 、死亡,以及涅盘的象征――光明圆相为美。

四、中式风格室内设计手法

中国人在最基本的基础审美观上,在室内设计中, 设计手法注重表现对称完整性、含蓄性和情节性。

①在中式风格空间中,运用屏、碧纱橱、博古架、落地罩、风、、帷幕等

划分空间层次,形成“断而不断,隔似未隔”的空间感。

②在室内装饰上采用含蓄的手法,即是象征、谐音、隐喻。例如:蝙蝠、鹿、鱼、鹊、梅等图案。“鹿”和“禄”同音,蝙蝠的“蝠”和“福”同音,“鱼”和“余”同音,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求福求禄求功名的思想愿望。又例如:在室内的各种窗户和门栏中多引用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等的图案。喻指主人的优良品质。

③室内的空间体现有序性、完整性。中国的建筑空间外形和内形主要是规则的形状。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多边形、菱形等。因此,中国的院落也大多是以四合院的空间形式为主,在不同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区别下,有一些差异。这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意识。

五、当代中式风格概念

基于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是一个全新的,当代的概念,它的界定似乎有些模糊,正是这种模糊,才让设计师们为之着迷;“新中式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特别的文化与思想倾向;是平面、空间、服装等多种中领域设计师的新的探索,它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也是在现代的经济、文化、思想、潮流发展下,人们对“传统中式风格”的全新的解读,是全新的思想 方法 。

从广义角度,“新中式风格”运用延伸于多个领域,如建筑、视觉传达、室内设计、服装、工业设计等。新中式风格,基于传统中式风格,但同时又拥有与传统中式风格”不同的思想与手法、审美。

新中式风格的设计思想可以与传统思想结合。新中式风格来源于传统中式

风格,新中式用自己的感知去理解传统思想,并且大胆融合现代思想。例如:传统儒学的“礼治”的核心含义为“异”,主要体现在长幼、尊卑、贵贱、亲疏,都各有其礼,各尊崇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在我们现代的家居户型中,不可能完全体现如此缜密的等级关系,可是设计师,通过更加人性化的区别设计来体现“异”,将家庭成员的不同年龄、 爱好 、生理、心理、情感等多种因素进行研究设计,用区别的个性化设计来体现“异”。

道家思想核心体现“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现代人已经条件实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新中式风格”又如何帮助现代人在空间中得到相对的“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呢?可以通过清雅的中式元素(如:青花瓷器、提炼后的中式图案、水墨、扎染等);隽永优美的明式家具;环保自然地装饰材料(竹、篙、芦苇、编制等);植物等,来给人清新自然的慰藉。

现代人对于佛教有了更深的个人理解,也许不会痴迷、笃信,可是佛教的“普渡众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思想,可以让身处激烈竞争的现代人的内心得到一定解脱与释然。在“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中,可以适当运用佛教元素,例如:佛教艺术元素;或者营造出适当的“净空”空间氛围。

六、新中式风格室内设计审美

审美是人类事物认知的感受形式,人类的审美感受极其广泛,包含:文学、建筑、室内空间、园林景观、雕塑、服装、绘画、工业产品等等。审美本身不仅涉及多重领域,人类对于某种事物的审美,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

新中式风格空间设计的审美具有包容性,拥有广博的情怀,因此,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变幻万千,扮演多姿多彩的角色。新中式风格空间可以设计表现雍容华贵的空间气质。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宫廷设计元素为主导,进行设计表达;或者表现现代小资气质,将孤芳自赏与中式相结合;亦或表现某种宗教信仰,以佛教为主,将佛教色彩、佛教艺术元素,运用于空间设计中;中国的绘画、戏曲、音乐等艺术,都可以作为设计审美的主题,在新中式风格空间中尽情的表现,甚至,还可以包容西方的“哥特”“巴洛克”“洛可可”“野兽派”等等。“新中式风格”运用于餐饮空间设计时,就需要与具体的餐饮文化相结合,进一步吸引消费者去尝试不同的佳肴,甚至让消费者,把来到某“新中式风格”餐饮空间,品尝佳肴、会友,当做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升华与享受。在思想、情感、心理得到极大满足。

室内设计论文文献

[01]张绮曼. 室内设计的风格样式与流派[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02]孔智光. 中西古典美学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2.

[03]张爱波. 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 蒲松龄研究. 2002.

[04]钟虹滨. 论室内艺术性观赏陈设的视觉构景[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5]李茹冰. 传统山地建筑视觉造型分析[J]. 重庆建筑. 2003.

[06]谢菲. 重传统“语境”现代室内设计初探[D]. 湖南大学. 2003.

[07]白晨曦. 天人合一. 从哲学到建筑[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推荐:

1. 室内设计论文范文

2. 室内设计实践报告范文

3.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4. 有关室内设计论文范本

5. 室内设计师述职报告范文

6. 室内设计调研报告范文

7. 室内设计实训报告范文

8. 有关室内设计研究论文

从运用者的角度考虑室内设计2承受理论 承受理论的源头包括:以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方式主义、詹·穆卡洛夫斯基为代表的布拉格构造主义、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为代表的解释学理论以及以罗曼·英伽登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这四种思潮对它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承受理论的研讨中心是从读者承受的角度动身强调文学与社会理想的联络,强调作者与读者的互相关系,把读者的位置和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承受理论的代表为姚斯和伊泽尔。 2,1汉斯·罗伯特·姚斯:等待视野 姚斯首先从文学理论研讨的角度提出了“文学史悖论”,从社会历史与文学承受史的互相关系角度来研讨读者的承受情况,把读者参加到了文学史开展的层面中,进而他把理论研讨的重心转移到读者承受过程上来。姚斯提出本人的文学史观,以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承受为中心,突出强调读者的位置和作用。他指出,“假如没有读者的积极参与活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和位置都是不可思议的。” 详细来说,姚斯的文学史观是经过阐述“等待视界”及其转变这个中心概念展开的。“等待视界”,是指由读者以往的观赏经历、观赏兴趣以及个人素质构成的观赏等待,它随时存在且在详细文学承受活动中作为希冀形式表现出来。简单说来,各个阶级的承受者不管是在年龄、职业、生活情况,还是在文化素养、世界观、生活经历等方面上都存在着差别,而这种“等待视界”实践上构成了承受者的一种“先知形式”,因此不同的人关于同一部作品所赋予的等待和观赏感受不尽相同。 2,2沃尔夫冈·伊泽尔:空白 伊泽尔响应美学的中心是“本文一读者互相作用”,即读者阅读、了解和体验本文的全过程,即“读者”与“本文”的互动、交流与协作。在伊泽尔看来,“读者”与“本文”间的交流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读者接触作品,使作品价值得以表现: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实践上又能够认识到本人的潜在想象和认识才能,从中得到快乐、审美感受和满足,两者互相作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读者在阅读时实践上把本人所带来的‘先构造’或‘轮廓’外化到了作品之中,然后,当他最终认识到作品的意义时,他又认识到了本人。” 伊泽尔提出“空白”的概念,所谓“空白”,即作品有意留出不肯定的局部,让读者积极加以填补,“空白”是推进“本文一读者互相作用”的基本动力。 伊泽尔以为,“空白”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经过把文学本文的内容成分布置到一个违背实践、四分五裂的叙说系列之中,从而激起读者的想象力,迫使他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填补“空白”,结构想象客体;2、经过障碍读者把零散的内容成分联想成为一体,自身转化成推进读者想象的动力,使读者在想象中系统展现和体验被文学本文否认的方面:3、在“本文一读者互相作用”的详细过程中,不只能够使“视野”联络起来,为“游移视点”提供参考,且由于读者不时填补“空白”,所以“空白”自身就勾勒出“游移视点”行进的轨迹,从而限制读者阅读和了解文学本文的过程。” 总之,在伊泽尔的观念中,读者与作品这两个极决不是各占一半,而是读者承受这一极占主导位置,没有读者的参与,作品不会存在,存在的只是一个待人开掘的宝藏。 3基于承受理论的考虑 在信息技术飞速开展的今天,室内设计曾经成为社会文化及艺术设计的重要方面。室内设计是对建筑设计的补充和完善,是完善空间和发明美的艺术。转换观念考虑,基于运用者的角度认识和考虑设计并完成运用者与“作者”的互动,应当成为室内设计的根本方式。 3,1转换设计观念和设计考虑方式 运用者的需求曾经被社会人们所关注,传统的设计观念显然已不顺应社会的开展。依据承受理论的观念,笔者以为,当今的室内设计应转向注重运用者的身心社会需求层面,注重运用者的体验,注重设计师与运用者的互动。简单来说,室内设计师赋予作品的设计企图与情感能否被运用者所感知、了解、诠释并进一步升华,需求从运用者对室内设计的承受心理过程来加以认识。 安藤忠雄在一篇题为“身体与空间”的文章中,把用户看作是“观众”、“参与者”,而不只仅是一个“占有者”和“运用者”,同时,他更多地把他设计的住宅看成是可感知的设备,而非纯功用性的遮盖物。他曾说,“我愿意成为用户与建筑深层对话的一个中介,…”可见他对运用者体验感知的注重。在他的六甲汇合住宅的设计起初,也是在与业主交流的过程中,业主的一句话激起了他灵感的火花。 在设计中,设计师应注重运用者的承受心理。承受理论使我们认识到,可引导运用者参与空间设计及空间环境的生成,参与设计创作的过程,使运用者兼具“读者”与“作者”的双重身份。在作品设计中,试图探究设计师与运用者之间亲密协作的设计建造方式,力图使我们的设计反映人的多样性与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当运用者积极的参与设计时,设计计划将显得愈加灵敏多变。例如,能够让运用者自在的选择和变卦本人房间的尺寸、外形、窗户等,而这也将会满足运用者对空间形态的自在、变化丰厚等多样化的生活请求。注重经由人身心体验的空间序列组织,注重由人们参与而取得最终质量的完成。 注重运用者的“等待视界” 室内设计发明和承受的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只能经过运用者的个体解读来完成。解读开端时,运用者心理上已有一定的解读“先知”构造,即“等待视界”。所谓的“等待视界”也就是指在承受活动中,承受者原先已有的经历、素养、审美兴趣等综合构成的对室内环境的一种审美和功用上的需求,即“先知”经历构成对作品的一种潜在的审美希冀。 在室内设计范畴,承受者的专业学问程度、文化、年龄、性别、审美趣好等构成了等待视野。例如在室内装修中,现代的年轻人都喜欢田园作风的开敞式的厨房,觉得美观大方:而大局部中年家庭主妇则更偏好相对封锁的厨房空间,她们以为开放式在烹饪时会弄得家里油烟瘴气。如一个设计作品不为运用者所承受,那么其设 计毫无疑问是失败的。因此,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应依据不同运用者的定向性等待、实践需求,多与运用者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使设计师的设计程度得以进步,进而引导运用者对设计作品停止富于个性颜色的解读与填空,交流与对话。做出更令运用者称心的作品,从而使设计师的设计计划得到更为有意的阐释。当然,作为受过专业锻炼的设计师,经过对运用者停止一定的引导,促使其“等待视界”不时提升。 发明“空白” 室内设计追求空间的美感,留白的手法自身也是美在空间上的表现。依据伊泽尔的观念,笔者以为一部优秀的设计作品在其意象构造中总是存在着许多“不肯定点”和“空白”,促使运用者参与对设计作品的再发明,从而构成一种潜在的“召唤构造”,等待运用者的参与发明,促使其依据本人的人生经历、审美理想等将其确认、补充和丰厚。 Abstract: Rohlin's Lemma which was originally (cf [18]) proved for bi-measurable aperiodic automorphisms T of a Polish space X is a basic tool in ergodic theory. It states that for an automorphism of the above type which is invariant with respect to a Borel probability measure /& any r~ c N+ and any e > O, one can find a measurable set R ( a so called (r;,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of A TER。 。TERremainder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ince the classical proof (cf [11]) quoted in the standard textbooks on ergodic theory (e. g., [7], [9], [17]) uses a Kakutani tower type construction and thus needs forward measurability, we feel obliged to provide an elementary proof which doesn't rely on this assumption. Moreover, the setting is generalised from Polish space to separable space. Here we improve ...............在设计中,有意地将设计思绪反转,给读者以非普通的感受,从而激起读者去考虑。如著名的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的设计中,设计师独具匠心肠推翻了既定建筑物的“性格”和内与外的关系规则,将诸如钢柱、电梯等构造暴露在外,“开膛破肚”,引发读者对建筑意义、作者企图等停止联想和考虑。 再如,坂茂设计的赤裸住宅(Naked House),一切工作都是从业主的一句话开端的:“希望每个房间都不是封锁的,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家庭共有……”住宅的内部是一个整体大空间,其中有4个带有角轮可供运用者自在挪动的轻质方盒子。当住户觉得热时,能够将小房间挪动到空调处,当住户想要欣赏景色时,能够将小房间移到窗边;也能够把它们衔接在一同,孩子在盒子上面游玩……总之,运用者依据需求发挥本身的能动性取得了快乐和满足。 寻觅设计作品的意义,设计作品的意义和永久的魅力正是在这种本文与承受者的互动中呈现、构成的。当下,一些设计师提出了“弱设计”观念,即设计师成心留一些空白让运用者去完成。譬如在卧室设计中,设计师让住户先提出本人的想法,设计师在此根底上加以完成。再如,设计师在设计中成心留下未完成局部,如软装饰等,让住户依据本人的兴味喜好等,将其补充丰厚,停止审美再发明。 4结语 承受理论通知我们,文学作品不是从作者动身,而是从运用者动身,“才取得了其意义规则。”室内设计从运用者的角度动身,多与运用者交流互动,在不时进步设计师的程度的同时激起运用者的参与乐趣,促使设计师全方面、多角度的考虑设计,从而做出更为人性化的设计。借用伊塔罗·卡尔维诺的话,我们能够说今天的设计师与过去的设计师不同,他们必需用一种完整不同的办法诠释设计,用另一种观念、另一种逻辑、其他调研及查证的办法。进而带动这一时期的齿轮持续、快速行进。“等待视界”“空白”即是另一种观念、另一种逻辑。

写作思路:可以从室内装饰;环保材料;优势;应用;经验这几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论点要突出等等。

正文: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室内居住装饰环境的要求逐渐增强。装修设计不仅仅要舒服还要环保,有利于住户的身体健康。所以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环保材料的使用逐渐加强。本文针对室内装饰中环保材料的使用进行分析,并为环保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供给了可靠性的提议。

可以从建筑工程的室内装饰工作十分重要,这样工作直接影响了居住者的享受体验。室内装饰材料的种类繁多,价位也各不相同。传统的装修材料的选择上,重视美感和价格,可是此刻人们装修过程中,更注重装饰材料的环保性能,环保材料成为室内装饰设计中的首选。

环保材料的使用不仅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还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文章针对室内装饰设计中对环保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一般情景下,新房的环境不好,会对居住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不利于改善居住者的生活条件。可是,很多住户对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新装修的房屋对人的身体造成的危害完全是危言耸听,觉得只要自我身体好,经常锻炼,生活环境就不会对自我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实际上,“装修病”会在人的身体里面进行渐变,装修材料的有害物质积累到必须程度才会令人感到不适,长此以往,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伤。与此同时,很多人在装修过程中,对自我盲目自信,认为自我买的材料便是最好最环保的,觉得自我买的材料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且装修过程中只重视整体感觉和视觉感受,并没有构成必须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装修过程中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开始购买绿色装饰材料,其实,市面上所谓的“绿色材料”并不等同于环保材料,只是在原有的劣质材料的基础上,打上“绿色材料”的标签。

很多人没有选择环保材料的经验,就会受到不法商家的欺,花了高价钱却买不到好材料,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环保效果,还会对自我和家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选择装饰材料时,应当尽量擦亮眼睛,不要被所谓的“绿色材料”蒙蔽双眼,以至于不能买到真正的环保材料。

目前,室内装饰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绿色环保材料,其实,绿色材料并不等同于绿色装修。很多绿色材料只是质量较比普通的装饰材料好一点可是并不是真正的无害。绿色材料对人身体的影响只是比普通的装饰材料少一些。所以,很多人在购买绿色材料之后,就认为自我的装修是绿色的,对身体没有危害的。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一些环保材料中也是包包含毒物质和有毒气体的,只是这些有毒物质和有毒气体被控制在相应的标准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可是,这些有毒气体和有害物质也会进行堆积,一旦堆积过多,也就会对居住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般情景下,在室内装饰过程中,能够选择环保板材进行装饰。板材主要分为胶合板、密度板、细木工板和薄膜板几种类型。其中,细木工板具有较高的防潮效果,相应的价格也比较高,可是这种类型的板材不能直接刷漆。

而薄膜板是一种十分薄的板材,这种板材的材质与实木相类似,有很多种类,价格也比较高,通常用在高档装修中。密度板在现代装饰中被经常使用,将其应用在橱柜的制作上,经济实惠,也有必须的环保效果,且这种板材的平整度比较高,不易受潮,适合使用。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壁纸是一道画龙点睛之笔,其丰富的色彩和柔滑的质地,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绿色环保壁纸采用环保材料制成,不仅仅甲醛含量较少,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还具有较强的耐磨性和抗污染性。

可是,居住者在购买壁纸时,应当购买同一批产品,避免出现色产,对全屋的装修效果造成影响。在壁纸的使用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壁纸的裱糊面积比较大,且一般壁纸的环保性能都比较低,需要选择高环保性能的壁纸,仅有这样,才能够既提高室内装饰的美观性,也能够有效保证居住者的身体健康。

在室内装饰过程中,涂料是被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材料。涂料主要是一种固体材料,其能够涂在物体表面,进而对物体构成必须的保护作用。在环保涂料的选择上,一般的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只是不一样品牌的涂料的耐擦洗性和成膜性和开关效果有些不一样。

此刻市场上,立邦涂料的使用比较普遍,且具有必须的环保性能。在国产品牌中,紫金花等品牌的环保性能也不错,住户能够根据自我的喜好进行选择,尽可能选择环保性能较强的涂料品牌。

室内装饰中,对地板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情景下,地面材料的种类有实木地板、天然石材、纤维纺织材料和复合地板。实木地板的导热快,适合使用在有地暖的地方,且实木地板的稳定性比较好,不容易变形。

同时,实木地板具有较强的环保性,价格也比较合理,所以,一般装修者都选用实木地板作为地面材料;复合地板的价格比较便宜,且比实木地板要美观,有着良好的抗静电和抗冲击的本事,可是这种地板一旦被水泡后,就不可修复,且脚感比较差。

有些人装修时,喜欢在地面铺上天然石材,这种材料耐磨损且价格比较便宜,可是没有较强的弹性,且辐射性强,室内装饰中,使用频率比较少。

为了加强室内装饰的环保型,需要加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使用。目前,装修者的需求越来越朝着产品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使得生态的环保装饰材料在市场上受到了青睐。在贴合绿色环保标准的情景下,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装饰材料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能够避免装修工程队人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所以,应当加强室内装饰中对绿色建材的普及。

为了促进室内装饰设计的环保化,不仅仅要加强对环保材料的使用,还能够用用一些绿色植物来缓解装饰材料的影响。在室内装饰过后,能够放一些绿色植物,这样不仅仅能为房间增添升级,还能够有效净化空气。

同时,研究到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选择具有艺术价值的植物摆设,这样就能够加强室内环境的协调和统一,也加强了家具与装饰环境之间的结合,提高了室内装饰的环保性,也就提高了居住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室内装饰设计工作对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应当在室内装饰设计中选择相应的环保材料,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选择绿色环保的装饰材料,进而为自我供给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

新中式居住空间设计论文答辩

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定义室内设计是指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对现有的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深加工的增值准备工作。目的是为了让具体的物质材料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在可行性的有限条件下形成能够成为合格产品的准备工作。需要工程技术上的知识,也需要艺术上的理论和技能。室内设计是从建筑设计中的装饰部分演变出来的。他是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再创造。室内设计可以分为公共建筑空间和居家两大类别。当我们提到室内设计时,会提到的还有动线、空间、色彩、照明、功能等等相关的重要术语。室内设计泛指能够实际在室内建立的任何相关物件:包括:墙、窗户、窗帘、门、表面处理、材质、灯光、空调、水电、环境控制系统、视听设备、家具与装饰品的规划.特点对室内设计含义的理解,以及它与建筑设计的关系,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重点来分析,许多学者都有不少具有深刻见解、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借鉴的观点,例如: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是室内空间和环境的再创造”。认为室内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是人与环境的联系,是人类艺术与物质文明的结合”。 我国前辈建筑师戴念慈先生认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内涵的建筑空间,把空间效果作为建筑艺术追求的目标,而界面、门窗是构成空间必要的从属部分。从属部分是构成空间的物质基础,并对内涵空间使用的观感起决定性作用,然而毕竟是从属部分。至于外形只是构成内涵空间的必然结果”。 建筑大师普拉特纳() 则认为室内设计“比设计包容这些内部空间的建筑物要困难得多",这是因为在室内"你必须更多地同人打交道,研究人们的心理因素,以及如何能使他们感到舒适、兴奋。经验证明,这比同结构、建筑体系打交道要费心得多,也要求有更加专门的训练"。 美国前室内设计师协会主席亚当() 指出"室内设计涉及的工作比单纯的装饰广泛得多,他们关心的范围已扩展到生活的每一方面,例如:住宅、办公、旅馆、餐厅的设计,提高劳动生产 室内设计率,无障碍设计,编制防火规范和节能指标,提高医院、图书馆、学校和其它公共设施的使用率。总之一句话,给予各种处在室内环境中的人以舒适和安全"。 白俄罗斯建筑师Eo巴诺玛列娃(EoPonomaleva) 认为,室内设计是设计"具有视觉限定的人工环境,以满足生理和精神上的要求,保障生活、生产活动的需求”,室内设计也是“功能、空间形体、工程技术和艺术的相互依存和紧密结合"。编辑本段研究对象室内设计研究的对象简单的说就是研究建筑内部空间的围合面及内含物。通常习惯把室内设计按以下几种标准进行划分: 按设计深度[1]分:室内方案设计、室内初步设计、室内施工图设计。 按设计内容分:室内装修设计、室内物理设计(声学设计、光学设计)、室内设备设计(室内给排水设计、 室内供暖、通风、空调设计、电气、通讯设计)、室内软装设计(窗帘设计、饰品选配)、室内风水等。 按设计空间性质分:居住建筑空间设计、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工业建筑空间设计、农业建筑空间设计。 最常见的分类即公装(公共建筑空间设计)、家装(居住建筑空间设计)。编辑本段分类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室内设计作了如下分类: 1、居住建筑室内设计 主要涉及住宅、公寓和宿舍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前室、起居室、餐厅、书房、工作室、卧室、厨房和浴厕设计。 2、公共建筑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1)文教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幼儿园、学校、图书馆、科研楼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门厅、过厅、中庭、教室、活动室、阅览室、实验室、机房等室内设计。 2)医疗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医院、社区诊所、疗养院的建筑室内设计,具体包括门诊室、检查室、手术室和病房的室内设计。 3)办公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行政办公楼和商业办公楼内部的办公室、会议室以及报告厅的室内设计。 4)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商场、便利店、餐饮建筑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营业厅、专卖店、酒吧、茶室、餐厅的室内设计。 5)展览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各种美术馆、展览馆和博物馆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展厅和展廊的室内设计。 6)娱乐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各种舞厅、歌厅、KTV、游艺厅的建筑室内设计。 7)体育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各种类型的体育馆、游泳馆的室内设计,具体包括用于不同体育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及配套的辅助用房的设计。 8)交通建筑室内设计。主要涉及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的车站、候机楼、码头建筑,具体包括候机厅、候车室、候船厅、售票厅等的室内设计。 3、工业建筑室内设计 主要涉及各类厂房的车间和生活间及辅助用房的室内设计。 4、农业建筑室内设计 主要涉及各类农业生产用房,如种植暖房、饲养房的室内设计。编辑本段历史起源及发展简述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 室内设计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已存在。 自建筑的开始,室内的发展即同时产生,所以研究室内设计史就是研究建筑史。中国建筑简史按梁思成《中国建筑史》的观点大致分为:上古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六个时期。也有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封建社会中期(隋唐、五代、宋、辽、金、西夏),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五个时期。世界建筑简史史前建筑,古代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式建筑、罗曼建筑、伊斯兰建筑、罗马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洛可可式建筑),工业革命建筑(即现代主义建筑)。编辑本段研究及学习方法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考虑他们不同的要求:空间设计;需要注意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不同的空间给人不同的感受。 二、加强整体环境观 室内设计设计的立意、构思、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环境的整体、文化特征以及建筑功能特点等多方面考虑。 宏观环境;(自然环境)天空,大气;山川森林,平原草地;气候地理特征,自然景色, 当地材料。 中观环境;(城乡,街坊及室外环境)城镇及乡村环境;社区街坊建筑物及室外 室内设计环境; 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建筑功能特点,形体,风格; 微观环境;(室内环境)各类建筑的室内环境;室内功能特点,空间组织特点,风格。 三、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现代设计的又一个基本点,是在室内设计环境中高度重视科学性、艺术性及其相互之间的结合。 科学性;包括新型材料、结构构成、施工工艺,良好的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以及设计手段的变化(电脑设计) 艺术性:在重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重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 力的室内空间形象,具有视觉愉悦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 科学性与艺术性;遇到不同的类型和功能特点的室内环境可能有所侧重,但从宏观整体的设计观念出发,仍需二者结合。总之要达到—— 生理要求与心理要求的平衡和综合。 四、时代感与历史文脉并重 历史文脉:并不能简单地从形式、符号来理解,而是广义地涉及规划思想、平面布局、空 间组织特征,设计中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五、动态和可持续性的发展观 室内设计动态发展观点: 1),市场经济、竞争机制。2),购物行为和经营方式的变化。3),新型装饰材料,高效照明,空调设备推出。4),防火规范,建筑标准的修改。都将促使现代室内设计在空间组织、平面布局、装修构造设施安装等方面都留有更新、改造的余地。 可持续性发展:各类人为活动应重视有利于今后在生态、环境、能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编辑本段设计流程如何设计理想家居 面对自己将来的新居,心中会有许多的设计构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想法完完全全的付诸于实际,就算好不容易画出脑中的设计图,却也不敢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因此,您若不是建筑师的话,就最好求助于专业设计师来帮您做一个最适合你新居的设计方案。可是您若一定相信自己也有构思能力,要体现自己设计意图者可参考下面提供的信息。 2、怎样看设计图纸 怎样看住宅建筑的平面图?住宅建筑平面图,是购房者了解住宅平面形状、方位、朝向和住宅内部房间、楼梯、走道、门窗、固定设备的空间位置的重要依据。人们在购买或选择住房时往往出现 室内设计这种情况,即欲购买的住房还没有竣工,人们只得依据住宅的平面图以及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表现图和住宅模型来了解住宅的基本情况。此外,住宅建筑各层的平面图都一样,就可以用一幅平面图来显示。对于购房者来说,住宅建筑平面图是很重要的,必须会识、会看。 住宅建筑平面图是按一定比例绘制的住宅建筑的水平剖面图。住宅的建筑平面图一般比较详细,通常采用较大的比例,如1:100、1:50,并标出实际的详细尺寸,但有的小比例住宅平面图并不用专门的符号标出内部附置设备,这种图是供设计建设施工人员使用的。一些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企业为了使购房者更全面地了解住宅基本情况,往往在平面图上还描绘室内应配置家具的尺寸和空间位置,有的还用颜色加以区分显示,而对家具的标识,并没有统一的符号,但画法上比较直观,便于人们联想和识别。注意:平面图上窗的开启方式以及水、暖、煤气立管的位置一般不表示。 怎样看住宅建筑的立面图?住宅建筑立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绘制的住宅建筑物的正面、背面和侧面的形状图,它表示的是住宅建筑物的外部形式,说明建筑物的长、宽、高的尺寸,地面标高,层顶的形式,阳台位置和形式,门窗洞口的位置和形式,外墙装饰的设计形式,材料及施工方法等等。在绘制方法上一般用线条白墙,也可添加明暗以示一定的立体感。 怎样看住宅建筑的剖面图?住宅建筑剖面图,是指按一定比例绘制的建筑物竖直(纵向)的剖视图。即用一个假想的平面将住宅建筑物沿垂直方面像劈木柴一样纵向切开,切后的部分用图线和符号来表示住宅楼层的数量,室内立面的布置、楼板、地面、墙身等的位置和尺寸,有的还配有家具的纵剖面图示符号。怎样看住宅建筑的透视图和表现图?住宅建筑的透视图,表示建筑物内部空间或外部形体与实际所能看到的住宅建筑本身的相类似的主体图像,它具有强烈的三度空间透视感,非常直观地表现了住宅的造型、体量、空间布置、色彩和外部环境。一般都是在住宅设计和住宅销售时使用。从高处俯视的透视图又叫做“鸟瞰图”或“俯视图”。住宅透视图一般要严格地按比例绘制,出于某种需要和测绘计算上的困难,有些透视图不一定严格按比例绘制,并进行绘制上的艺术加工,这种图通常被称为住宅建筑的表现图。一幅绘制精美的住宅建筑表现图,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目前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制的效果图,其特点是透视效果真实。风格分法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一种典型风格的形式,通常是和当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需有创作中的构思和造型的特点。形成风格的外在和内在因素。风格虽然表现于形式,但风格具有艺术、文化、社会发展等深刻的内涵;从这一深层含义来说,风格又不停留或等同于形式。 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及混合型风格等。传统风格室内的传统风格,是指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室内风格。一般相对现代主义主义而言。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人文特色的延续。传统风格即一般常说的中式风格,欧式风格,伊斯兰风格,地中海风格等。同一种传统风格在不同的时期、地区其特点也不完全相同。如欧式风格也分为:哥特风格,巴洛克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法国巴洛克,英国巴洛克等;明清风格,隋唐风格,徽派风格,川西风格等。现代风格现代风格[3] 现代风格 - 中银大厦[4]即现代主义风格。现代风格起源于 1919 年成立的鲍豪斯 (Bauhaus) 学派, 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重视实际的工艺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混合型风格也称为混搭风格。即传统与现代风格的组合搭配。也可以是不同传统风格的组合。如:中西结合等。编辑本段室内设计流派室内设计流派主要是指现代主义室内设计的艺术派别。高技派高技派或称重技派,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表现,有几个明显的特征:首先是喜欢使用最新的材料,尤其是不锈钢、铝塑板或合金材料,作为室内装饰及家具设计的主要材料;其次是对于结 室内设计构或机械组织的暴露,如把室内水管、风管暴露在外,或使用透明的、裸露机械零件的家用电器;在功能上强调现代居室的视听功能或自动化设施,家用电器为主要陈设,构件节点精致、细巧,室内艺术品均为抽象艺术风格。高技派典型的实例为法国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与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光亮派光亮派也称银色派,室内设计中夸耀新型材料及现代加工工艺的精密细致及光亮效果,往往在室内大量采用镜面及平曲面玻璃、不锈钢,磨光的花岗石和大理石等作为装饰面材,在室内环境的照明方面,常使用投射,折射等各类新型光源和灯具,在金属和镜面材料的烘托下,形成光彩照人、绚丽夺目的室内环境。白色派白色派 巴塞罗那现代艺术馆[5] 作品以白色为主,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派和明显的非天然效果,被称为当代建筑中的“阳春白雪”。埃森曼(Peter Eisenman)、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格瓦斯梅(Charles Graves)、赫迪尤克(John Hedjuk)、和迈耶(Richard Meier)纽约五人组为代表。他们的设计思想和理论原则深受风格派和柯布西耶的影响,对纯净的建筑空间、体量和阳光下的立体主义构图、光影变化十分偏爱,故又被称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复兴主义。风格派本世纪初以荷兰为中心的现代艺术流派,严格地说,它是立体主义画派的一个分支,认为艺术应消除与任何自然物体的联系,只有点、线、面等最小视觉元素和原色是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艺术主题。其室内设计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木工出身的里特威尔德,他将风格派的思想充分表达在家具、艺术品陈设等各个方面,风格派的出现使包豪斯的艺术思潮发生了转折,它所创造的绝对抽象的视觉语言及其代表人物的设计作品对于现代艺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极简主义也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60年代所兴起的一个艺术派系,又可称为“Minimal Art”,作为对抽象表现主义的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原初的物自身或形式展示于观者面 室内设计前为表现方式,意图消弥作者借着作品对观者意识的压迫性,极少化作品作为文本或符号形式出现时的暴力感,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像空间,让观者自主参与对作品的建构,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装饰艺术(英文:Art Deco)是一种重装饰的艺术风格,同时影响了建筑设计的风格,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及国际装饰艺术及现代工艺博览会(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ts Dé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当其在1920年代初成为欧洲主要的艺术风格时并未在美国流行,大约1928年,快到现代主义流行的1930年代前才在美国流行。Art Deco这个词虽然在1925年的博览会创造,但直到1960年代对其再评估时才被广泛使用,其实践者并没有像风格统一的设计群落那样合作。它被认为是折衷的,被各式各样的资源而影响,还被起了很多名字。后现代风格各个理论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认为仅仅指某种设计风格,有些认为是现代主义之后整个时代的名称。在这个名称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筑理论界都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和认识。笼统的划分,可以说40年代到60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风格垄断的时期,70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 60年代末期,经历了30年的国际主义垄断建筑,产品和平面设计的时期,世界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日渐呆板,单调,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建筑界出现了一批青年建筑家试图改变国际主义面貌 室内设计,引发了建筑界的大革命。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后现代主义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柱式和断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糅大众和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和室内环境。对后现代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受过形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迪斯尼音乐厅[6] 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后现代主义的表现之一。新现代主义一种从20世纪末期到21世纪初的建筑风格,最早在1965年出现。新现代建筑透过新的简约而平民化的设计而对后现代建筑的复杂建筑结构及折衷主义的回应。有评论指,这种对现行建筑风格的反思精神,“正是当代中国建筑所缺乏的”,从而“导致建筑师们以模仿代替创作、以平庸代替创新”。“新现代建筑”这个名词亦被用于泛指现时的建筑。编辑本段室内设计基本观点现代室内设计原理,从创造出满足现代功能、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出发,强调需要确立下述的一些基本观点 : 一、以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为核心 “为人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设计者始终需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由于设计的过程中矛盾错综复杂,问题干头万绪,设计者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为确保人们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满足人和人际活动的需要作为设计的核心.为人服务这一平凡的真理,在设计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因从多项局部因素考虑而被忽视.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涉及材料、设备、定额法规以及与施工管理的协调等诸多问题.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从为人服务这一“功能的基石”出发,需要设计者细致入微、设身处地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的室内环境。因此,现代室内设计特别重视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用以科学地、探入地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 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耸的室内空间具有神秘感,会议厅规正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惰悦的心理感受.我们应该充分运用现时可行的物质技术手段和相应的经济条件,创造出首先是为了满足人和人际活动所需的室内人工环境 。 二、加强环境整体观 现代室内设计的立意、构思,室内风格和环境氛围的创造,需要着眼于对环境整体、文化特征以及建筑物的功能特点等多方面的考虑。现代室内设计,从整体观念上来理解,应该看成是环境设计系列中的“链中一环” 。 室内设计的‘里”,和室外环境的“外” ( 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特征、所在位置等 ) ,可以说是一对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矛盾,正是为了更深入地做好室内设计,就愈加需要对环境整体有足够的了解和分析,着手于室内,但着眼于“室外”。当前室内设计的弊病之一——相互类同,很少有创新和个性,对环境整体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研究,从而使设计的依据流于一般,设计构思局限封闭。看来,忽视环境与室内设计关系的分析,也是重要的原因一。 现代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这里的“环境”着重有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室内环境是指包括室内空间环境、视觉环境、空气质量环境、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等许多方面,在室内设计时固然需要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 ( 不然也就不是室内设计 ) ,但是不应局限于视觉环境,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空气质量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等因素也应极为重视,因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是否舒适的感受,总是综合的.一个闷热、噪声背景很高的室内,即使看上去很漂亮,待在其间也很难给人愉悦的感受.一些涉外宾馆中投诉意见比较集中的,往往是晚间电梯、锅炉房的低频噪声和盥洗室中洁具管道的噪声,影响休息.不少宾馆的大堂,单纯从视觉感受出发,过量地选用光亮硬质的装饰材料,从地面到墙面,从楼梯、走马廊的栏板到服务台的台面、柜面,使大堂内的混响时间过长,说话时清晰度很差,当然造价也很高,美国室内设计师费歇尔来访上诲时,对落脚的一家宾馆就有类似上述的评价。 另一层含义是,把室内设计看成自然环境一一城乡环境 ( 包括历史文脉 ) ——社区街坊、建筑室外环境——室内环境,这一环境系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链中一环”,它们相互之间有许多前因后果,或相互制约和提示的因素存在。室内设计原则1、功能性原则:包括满足与保证使用的要求,保护主体结构不受损害和对建筑的立面、室内空间等进行装饰这三个方面; 2、安全性原则:无论是墙面、地面或顶棚,其构造都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刚度,符合计算要求,特别是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的节点,更要安全可靠。 3、可行性原则:之所以进行设计,是要通过施工把设计变成现实,因此,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一定要具有可行性,力求施工方便,易于操作。 4、经济性原则:要根据建筑的实际性质不同和及用途确定设计标准,不要盲目提高标准,单纯追求艺术效果,造成资金浪费,也不要片面降低标准而影响效果,重要的是在同样造价下,通过巧妙地构造设计达到良好的实用与艺术效果。

答辩一般都会根据你的设计论文和展板内容问。最通常的就是询问你的设计想法是什么。让后让你讲解你做的设计的设计风格和手段用的是哪种?设计特点体现在哪里。当然这些都是泛泛的话,最关键的是老师会找到一些你在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来问你。有可能回答的出来,也有可能回答不出来,不管哪种,你都需要冷静一些,学会自圆其说,但是不能跟老师犟嘴,知道自己错的前提下尽量回答的圆满,把主要矛盾会比过去。参加答辩的老师也能是一些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不用担心什么,他们基本上不会为难你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