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支教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支教毕业论文

因为他写的论文非常的友爱,也非常的令人感动,故事非常的动人,让人感觉这个世界很有爱。

凉山小伙毕业论文写6000余字,之所以会引发热议,是因为写得十分诚恳。有一些人在毕业论文时写的都是专业知识,他用自身的经历记录自己辉煌的前半辈子,小伙子是从穷困大凉山出来。出生于贫困地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在接受了支教老师的帮助之后,有了自己的梦想,想要改变当地人现状。一直努力读书,改变了命运,那么让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吧!

一,凉山小伙毕业论文写6000余字

在小伙子的论文里面,把帮助过自己的人的名字,全部都记录了下来,这些名单让人泪目。他表示遇到了很多好老师,住的地方十分贫穷,只会说一些当地的方言,不会说汉语。第一次看到书本上的《我多想去看看》心灵受到强大震撼,由于当地十分贫穷,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支教老师来教书,在老师来临之后学会了汉语,也知道了文化的魅力。当地孩子都不上学,对于知识并不渴望,也不知道知识重要性,可是父亲却砸锅卖铁也要给他读书。

二,为何会引发网友争议?

之所以引发网友争议是因为感受到了小伙子的不容易,为小伙子身上一股身上的一股强大的韧劲所感染。小伙子在听到老师的劝解之后,心里树立了一个目标,小伙子一直得到社会关注和帮助,老师希望他学了一身本领之后,也能够手心朝下,去帮助他人。这种传递爱的方式,也让人感觉到小伙子是一位价值观相当正确的人。

总之,这样的毕业论文充满着温度,也能看出小伙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决心。希望他的人生更加坦荡,凭借个人能力完成逆袭是十分了不起,也是许多年轻人应该学习的榜样。

因为毕业论文里面的感恩板块字数太多了,遭到了网友的质疑,大家觉得是为了凑字数,降低查重率。

西部支教毕业论文

议论文嘛,漫话加说明,字数多少啊,一日我见某人问道:我被书本严重洗了脑,请帮帮我。 悬赏分:2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1 天 4 小时 只知道埋头念书,没谈恋爱,朋友也没几个,父母是很老实的穷苦农民。大学学无所成,毕业了不如民工,最可怕的是我不了解社会,不知道怎么才能生活下去?请知情的大哥大姐帮我认识社会。 提问者: 半死的读书人结尾就到底是谁在操纵着这一切,现实真是如此吗?我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俩个地方都答了哦

什么时候需要呢?我可以帮你!sssssssssssssssssss

14年来,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西部任教,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用激情和豪迈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花为何在西部这样红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青春是人生的精华、奉献是人生的至美,将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爱的真诚,理想的光芒将更加灿烂辉煌。从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开启了支教西部之路。至今,该院有近百位学子毅然赴祖国的西藏、新疆等地,扎根西部任教,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把爱和知识撒播到西部大地。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幸福追求;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到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去。2000年7月,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母校,踏上新疆的列车,奔赴且末县任教……这年的暑假正是一个酷热的季节,当时保定学院党委号召同学去西部发展,有不少同学踊跃报名,体育系王伟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王建超同学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去新疆且末县支教,周围不少人告诉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坚定不移地加入支教行列。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戈壁的红柳,在且末扎了根,潜心教书育人。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踏上支教之路……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一行2006年再次踏上了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他回忆道,当时的且末县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保定学院88届毕业生。他发自肺腑地对我说:“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且末发展。”赵文纪的话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徐建旺是保定学院2002届的学生,赴西藏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一中支教。十余年过去,他觉得自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要一辈子在西部工作。”徐建旺说得很平静,“记得当时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在土路上跋涉了七八个小时,才摇到了南木林县城。看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流截成两部分,一条街道,低矮的土坯房,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三栋两层楼的楼房。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我们被安排在河对岸的已经废弃的车队的库房里。一扇铁栅栏门,三排房子,院内蒿草有齐腰高。房间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最多五六平米,两人一间,不仅要放床铺,还要摆放炊具。这就是我到县城的第一印象。”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建旺放弃自己的选择,十几年的坚持,让他收获了爱情,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许多人问我后悔么?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去西藏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不后悔,能让藏族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成功。”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教体局工作的2002届毕业生贾振海高原红的脸上透露出坚毅,他说:“刚到这儿教学时,因为学生都是藏民,语言沟通成了很大的问题,我只好找些汉语比较好的学生,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努力学藏语,现在用藏语和他们沟通都不成问题了。”时任校团委书记、现任外语系书记的刘世斌当年将15名毕业生从保定一路送到新疆且末,看着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开启人生新征程。他说:“支教学生把保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从老师学到的爱与美播撒在西部,为孩子传递知识的力量,让师德和责任在西部升华。”百年校魂育英才“我们是保定学院2000届赴新疆且末教书的毕业生,因为热爱,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成了甜蜜的滋味;因为存在的价值,所以幸福……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自己的付出换来他们的快乐,觉得自己的心无比充实、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和幸福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赴疆任教毕业生今年1月3日给母校的家书中流露出的幸福之情。2000年以来,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赴西部支教,这些优秀毕业生群体是学校多年坚持以“百年校魂”理念育人的必然结果。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从初级师范到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几经更名才成为今天的保定学院。在110年的风雨中,她曾与长沙第一师范和晓庄师范并称全国三大师范;1932年,“七·六”爱国护校壮举,更使“红二师”(当时该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名扬天下。110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保定学院“坚持理想,献身真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察民苦、服务民众的炽热的爱民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校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饱满的爱学热情”的百年校魂。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参观一遍校史馆,观看一遍《丹心》电视纪录片,聆听一次校友的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红旗谱》。校史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百年的发展史,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说:“‘百年校魂’的核心是爱国和奉献,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人们,还是新时期去西部支教的学生,本质都是在奉献,奉献生命,奉献青春。”12年前,保定学院中文系学生李桂枝,满怀着梦想,带着一股热情和新鲜,来到了且末这个偏僻的小城。然而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着亲人的远离,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她曾彷徨过,最后她坚定了信心。她在给母校的来信中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后,渐渐地和学生成为朋友,我已把自己看作是且末的一员,正是因为这片土地贫瘠,才需要我们去改变。这里没有喧嚣的繁华,没有世俗的牵绊,坚守着一份清贫,更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宁静。简单,充实,快乐,这就是最好的自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任教,她获得了不少荣誉。2002年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坚守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美丽。保定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连利说:“她获得的荣誉不只是她的骄傲,也是保定学院的骄傲,更是保定人的骄傲。同时她也是学生身边的好榜样。”“三观”教育绽新花早期的西部支教者,不仅召唤着更多学生参与西部基层教育,也成为该校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保定学院拍摄的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是新生报道的第一课。“到西部教书去!”当年支教西部的师兄师姐呼唤学弟学妹,“选择西部,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拼搏的人生、别样的青春。欢迎到新疆,欢迎来西藏,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瘦弱的荀轶娜是保定学院2003届英语专业的学生,2000年入学教育时看了专题片,从那时起到西部去奉献青春成了她心中的理想。3年后,当她真的站在且末中学的讲台上时,她说:“我终于实现了理想,看到学生一天天的进步,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正确平和的处事心态,掌握适合有效的办事方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保定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教学理念。作为师范类院校,保定学院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将站上讲台。师德修养是从事教师职业首要素质,当一名老师要有爱心,爱学生;同时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高尚师德,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位扎根边疆的支教者,都是中文系教师刘玲娣的学生,对教育理念深有体会。“记得当年在欢送他们去西部时,作为一位教师与母亲当时充满了关爱与牵挂。教师是一项职业,职业有涯;教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事业无限。近百名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学生,用自己的火热青春,续写了并继续书写着母校百年育人历史的新篇章。”刘玲娣激动地说。“保定学院援边优秀毕业生群体的涌现,是保定学院百年传统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的必然体现。作为河北中等师范教育的起点,保定学院的创始人严修所倡导的‘启钥民智,砥砺贤才,胸怀国是,献身真理’的精神深入人心。这是学生们支援边疆的内在不竭源泉,赋予了这些莘莘学子们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定学院党委书记王军如是说。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花儿为什么这样鲜艳,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保定学院的学子在西部支教,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学识和才华、坚韧和毅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据《保定日报》报道)

有关支教的毕业论文

14年来,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选择了赴西部任教,扎根新疆、西藏等地,用激情和豪迈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花为何在西部这样红霞乃云魄魂,蜂是花精神。青春是人生的精华、奉献是人生的至美,将美丽的青春无私地奉献给爱的真诚,理想的光芒将更加灿烂辉煌。从2000年开始,保定学院的毕业生开启了支教西部之路。至今,该院有近百位学子毅然赴祖国的西藏、新疆等地,扎根西部任教,书写着无悔青春。他们像一颗颗种子,把爱和知识撒播到西部大地。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热血青年的幸福追求;2000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更多的青年学生到西部最困难的地方去。2000年7月,保定学院15名毕业生告别了家乡和母校,踏上新疆的列车,奔赴且末县任教……这年的暑假正是一个酷热的季节,当时保定学院党委号召同学去西部发展,有不少同学踊跃报名,体育系王伟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王建超同学决定响应学校号召,去新疆且末县支教,周围不少人告诉他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他们坚定不移地加入支教行列。在三面环沙,一面靠着昆仑山的且末县,黄沙肆虐、气候干燥,15个年轻人克服语言障碍,像戈壁的红柳,在且末扎了根,潜心教书育人。2003年,该校10名学生再赴新疆且末县、和静县,踏上支教之路……保定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苏宗印一行2006年再次踏上了新疆这块神奇的土地。他回忆道,当时的且末县常务副县长赵文纪,是保定学院88届毕业生。他发自肺腑地对我说:“发展靠人才,人才靠教育……欢迎更多的有志青年来且末发展。”赵文纪的话表达了县委、县政府对人才的渴望。徐建旺是保定学院2002届的学生,赴西藏极其艰苦的南木林县一中支教。十余年过去,他觉得自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我要一辈子在西部工作。”徐建旺说得很平静,“记得当时我们从日喀则市出发,在土路上跋涉了七八个小时,才摇到了南木林县城。看到整个县城被一条河流截成两部分,一条街道,低矮的土坯房,最好的建筑就是学校三栋两层楼的楼房。由于当时学校里没有宿舍,我们被安排在河对岸的已经废弃的车队的库房里。一扇铁栅栏门,三排房子,院内蒿草有齐腰高。房间是木条编扎,黄泥糊住,最多五六平米,两人一间,不仅要放床铺,还要摆放炊具。这就是我到县城的第一印象。”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徐建旺放弃自己的选择,十几年的坚持,让他收获了爱情,有了个可爱的儿子,一家三口幸福地生活。“许多人问我后悔么?如果让你重新选择你还会选择去西藏吗?我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从不后悔,能让藏族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就是我的成功。”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教体局工作的2002届毕业生贾振海高原红的脸上透露出坚毅,他说:“刚到这儿教学时,因为学生都是藏民,语言沟通成了很大的问题,我只好找些汉语比较好的学生,先教会他们,再让他们翻译给其他学生,同时自己也努力学藏语,现在用藏语和他们沟通都不成问题了。”时任校团委书记、现任外语系书记的刘世斌当年将15名毕业生从保定一路送到新疆且末,看着他们在蔚蓝的天空下开启人生新征程。他说:“支教学生把保定学院的教育理念和从老师学到的爱与美播撒在西部,为孩子传递知识的力量,让师德和责任在西部升华。”百年校魂育英才“我们是保定学院2000届赴新疆且末教书的毕业生,因为热爱,一切辛苦的付出都成了甜蜜的滋味;因为存在的价值,所以幸福……感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看着自己的付出换来他们的快乐,觉得自己的心无比充实、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最大的财富,而这些财富和幸福与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是赴疆任教毕业生今年1月3日给母校的家书中流露出的幸福之情。2000年以来,数百名学生踊跃报名赴西部支教,这些优秀毕业生群体是学校多年坚持以“百年校魂”理念育人的必然结果。创办于1904年的保定初级师范学堂,由著名教育家严修创办,从初级师范到专科学校,这所学校几经更名才成为今天的保定学院。在110年的风雨中,她曾与长沙第一师范和晓庄师范并称全国三大师范;1932年,“七·六”爱国护校壮举,更使“红二师”(当时该校名为“河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名扬天下。110年的办学历程,铸就了保定学院“坚持理想,献身真理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察民苦、服务民众的炽热的爱民情怀,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深厚的爱校传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饱满的爱学热情”的百年校魂。每年新生的入学教育都给他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参观一遍校史馆,观看一遍《丹心》电视纪录片,聆听一次校友的校史报告,瞻仰一次“七·六”烈士纪念碑,重读一遍《红旗谱》。校史让学生更加了解学校百年的发展史,指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说:“‘百年校魂’的核心是爱国和奉献,无论是战争年代牺牲的人们,还是新时期去西部支教的学生,本质都是在奉献,奉献生命,奉献青春。”12年前,保定学院中文系学生李桂枝,满怀着梦想,带着一股热情和新鲜,来到了且末这个偏僻的小城。然而日复一日的单调,枯燥的生活,面对着亲人的远离,交通的不便,经济的落后,她曾彷徨过,最后她坚定了信心。她在给母校的来信中说:“当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后,渐渐地和学生成为朋友,我已把自己看作是且末的一员,正是因为这片土地贫瘠,才需要我们去改变。这里没有喧嚣的繁华,没有世俗的牵绊,坚守着一份清贫,更固守着一方心灵的宁静。简单,充实,快乐,这就是最好的自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任教,她获得了不少荣誉。2002年被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坚守是一种责任,奉献是一种美丽。保定学院党委副书记胡连利说:“她获得的荣誉不只是她的骄傲,也是保定学院的骄傲,更是保定人的骄傲。同时她也是学生身边的好榜样。”“三观”教育绽新花早期的西部支教者,不仅召唤着更多学生参与西部基层教育,也成为该校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保定学院拍摄的专题片《到西部教书去》,是新生报道的第一课。“到西部教书去!”当年支教西部的师兄师姐呼唤学弟学妹,“选择西部,选择基层,就是选择了拼搏的人生、别样的青春。欢迎到新疆,欢迎来西藏,我们在这里等着你们!”瘦弱的荀轶娜是保定学院2003届英语专业的学生,2000年入学教育时看了专题片,从那时起到西部去奉献青春成了她心中的理想。3年后,当她真的站在且末中学的讲台上时,她说:“我终于实现了理想,看到学生一天天的进步,自己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具备正确平和的处事心态,掌握适合有效的办事方法,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是保定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的教学理念。作为师范类院校,保定学院的很多学生毕业后将站上讲台。师德修养是从事教师职业首要素质,当一名老师要有爱心,爱学生;同时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践行高尚师德,引领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多位扎根边疆的支教者,都是中文系教师刘玲娣的学生,对教育理念深有体会。“记得当年在欢送他们去西部时,作为一位教师与母亲当时充满了关爱与牵挂。教师是一项职业,职业有涯;教师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事业无限。近百名扎根边疆教书育人的学生,用自己的火热青春,续写了并继续书写着母校百年育人历史的新篇章。”刘玲娣激动地说。“保定学院援边优秀毕业生群体的涌现,是保定学院百年传统的文化积淀在新时期的必然体现。作为河北中等师范教育的起点,保定学院的创始人严修所倡导的‘启钥民智,砥砺贤才,胸怀国是,献身真理’的精神深入人心。这是学生们支援边疆的内在不竭源泉,赋予了这些莘莘学子们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定学院党委书记王军如是说。有一首歌这样唱到: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红得好像燃烧的火……花儿为什么这样鲜艳,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保定学院的学子在西部支教,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学识和才华、坚韧和毅力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据《保定日报》报道)

able career, because of their motherlan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Need for qualified personnel, did not hesitate to quit their jobs and took wes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therland. I once read an article in this way: A major cities in the work of the outstanding English teachers, to give up the excellent work of the treatment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Xinjiang to join the application, he was in town to teach junior high teams, the school had no English Teachers, so that the arrival of his school's English classes start again. Two years later, he not only decided to continue his stay here, will also receive their own family in Xinjiang. His son grow up, here is when a teacher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o as to Xinjiang to do a little of their own forces. I was full of respect for teachers in the text, he is like the Gobi Desert on poplar, where it is needed, where it will quickly take root and grow the sturdy branches. No matter wind or rain and snow encountered, regardless of drought or floods encountered, it is always so strong, unwavering.有些人认为,一定是在城市里找不着好职业的人才会去西部工作,可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大部分在西部工作的人以前都有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因为祖国的西部开发需要人才,才毫不犹豫地辞去工作,毅然西行,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 我就曾经读过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在大城市工作的优秀英语教师,放弃了优厚的工作待遇和生活条件,报名投身新疆,他被安排在镇初级中学支教,这个学校原先没有英语教师,他的到来使这个学校的英语课再次开课。两年以后,他不但决定自己继续留在这里,还将自己的家人都接到新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在这儿当了一名教师,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为新疆尽着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我非常敬佩文中的教师,他就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从不动摇。

她10岁丧母,一边读书一边种地,给3个妹妹撑起一个家。名牌大学毕业,当大家都以为她会留在城里的时候,她却选择到山区学校当老师。她就是2009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丰都县第一中学特岗教师庹蓝兰。庹蓝兰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她放弃北京月薪8000元的工作,毅然回乡支教。她将现在的生活写成一封信《寄往天堂的放心》,写给过世多年的妈妈:妈妈,今天我回来了,来到咱们重庆丰都的贫困山区当一名中学老师。我把3个妹妹也接来上学了……庹蓝兰说,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她独自带着3个妹妹,轮流在老师家里住宿,吃百家饭长大。现在她回乡支教帮助他人,是回报社会,尽管生活过得清贫,但心里感到很富足。重庆晚报记者 唐楸

支教之后毕业论文设想

热娜·库来西是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语言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专业的一名毕业生,她是参加西部志愿者来到和田开展支教的,8月初就来了,支教时间是一年。从小生长在塔城娇生惯养的她,大学毕业后,父母希望她能够自己锻炼自己。快毕业时,学校号召参加志愿都活动。她觉得参加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积极报名,结果就被分到了于田县第二小学。在给孩子们上课的时间里,她发现这里的孩子们都可爱,自己也很开心,感觉做一名人民教师自己很光荣。前段时间学校放假,热娜·库来西准备回家看望父母。在她要走的那一天中午,许多学生来到她的宿舍就问她,老师你要到哪里?是不是不来了?热娜·库来西告诉她们,自己回家,过几天还会再来,孩子们都回去了。过了一会,四年级的一个学生又跑来问她同样的问题,并说老师不要走,你要走了,我们都很想念你。看着孩子天真的眼神,她发现孩子们是多么需要她,当时让热娜·库来西特别感动,如果条件允许,自己一定留下来,当时热娜·库来西就这样想。我是幸运的巍小丽是新疆财经大学的一名毕业生,同热娜·库来西一同来到于田县第二小学任教,她们克服着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带的不便,以苦为荣,课间与孩子们玩耍,与孩子们交朋友,尽自己的力量努力给孩子们教汉语,传授新知识,用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着支教之歌。教师节第二天上课,当巍小丽走到教室时,一些学生拿着一些花儿送给她,这一点让她没有想到,做老师的光荣和温暖一下就填满了心,感觉这里的孩子聪明又可爱。令巍小丽难忘的还是教育局领导对她的关心。在学校毕业前夕,于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付世周来到新疆财经大学招聘老师,当时巍小丽的条件符合条件,但当时由于报名都较多,巍小丽没有被录用,她就报名参加西部志愿都活动来和田支教,没想到,又见到了付世周。当付世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立即向地区教育局申请,将巍小丽录用为正式教师。原来,付世周在学校招聘教师的教师没有来,空了一名教师,由于巍小丽的条件完全具备,就将她正式录用为于田县二小的一名教师。提起这件事,巍小丽就对记者说:“我是幸运的。”原创论文网yclunwen专业的论文老牌网站,多年的写作论文经验,信誉保证!

毕业论文的初步设想就是要了解写些什么东西,包括题目、内容概述、课题求解和推导过程、实验数据、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心德体会等部分构造。总之要让人家看得懂,并体现你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

论文题目由教师指定或由学生提出,经教师同意确定。均应是本专业学科发展或实践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环节,应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研究选题,查阅、评述文献,制订研究方案,设计进行科学实验或社会调查,处理数据或整理调查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并得出结论,撰写论文等项初步训练。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注意事项

1、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

2、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3、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

4、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什么时候需要呢?我可以帮你!sssssssssssssssssss

美术支教的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的选题又是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撰写的首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一环。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2. 保持儿童美术的原创性 3. 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思考 4. 谈美术教育在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 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6. 做现代中学美术教师 7. 培养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8. 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9.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10. 素质教育观下的早期美术教育浅论 11.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绘画技能的训练 12. 浅谈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常识与欣赏课的几点认识 13.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初探 14. 浅论美术课堂中轻松愉快的气氛营造 15. 试论初中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方法 16.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 17. 美术课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18. 浅谈怎样搞好中学素描教学 ***二*** 1.中国画创新的道路探索 2.浅谈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神写意” 3.浅谈素描写生 4.简论书法用笔与中国画笔墨 5.谈画好素描的窍门 6.浅谈艺术中的“目视”与“神遇” 7.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8.论水粉画写生“水”和“白粉”的运用 9.素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的魅力 10.浅析中国画的美学理念 11.中国画设色中的变色 12.重视眼、脑、手的训练 13.浅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艺术 14. 浅谈美术的功利价值早于审美价值 15. 浅谈中国山水画 16. 浅谈中国画的”形“与”神” 17. 浅谈素描创新——造型、审美、感知能力 18. 略论中国画的构图 19. 浅谈写意花鸟的赋彩 ***三*** 1.营造良好美育氛围、提高学生美术素质 2.“审美素质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应解决的问题 3.浅谈小学美育 4.中学美术教学探究--中学美术课应解决的两个问题 5.试论美术课中轻松愉快氛围的营造 6.中小学美术课应解决的问题 7.从激发兴趣入手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 8.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美术素质教育 9. 浅谈中小学美术绘画技能的训练 10.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绘画创作中增强美术素质 11. 提高中小学美术教学,塑造完美人格 12. 如何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 13. 中学美术欣赏课学习方法研究 14. 浅谈培养儿童学画 15. 谈谈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16. 怎样搞好美术特长生培养 17. 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美术教学 18. 中学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教育的关系 19. 中学美术如何渗透环境意识 20. 中学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毕业论文的题目在学术论文等文章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 论美术教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类

2、 美术课中的欣赏教学类

3、 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

4、 关心学生成长着力实施美育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

6、 丰富学生的绘画想象力

7、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8、 小学美术教育未来趋势透视

9、 《……》教学案例的启示

10、 农村初中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11、 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2、 试论美育的经济功能

13、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比较研究

14、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

15、 儿童美术创造力的培养

16、 中学美术教育基础教学方法新探

17、 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

18、 美术教学中的情意教育

19、 中学美术教学中人体艺术欣赏初探

20、 对于传统色彩学的新认识

1.中国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类

2.中国现代花鸟画或山水画、人物画艺术类

3.中国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比较或花鸟、人物

4.中国当代人物画的创新与继承或山水、花鸟

5.论唐代中国画的变革类

6.对南齐“谢赫六法”的新释

7.中国人文画论         8.禅宗对中国画的影响

9.诗境与画境

10.中国画论新鲜

11.中国画的欣赏美学

12.中国画的意境美类

13.中国诗与中国画的融通类

14.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研究类

15.论中国画的寒荒境界类

16.论中国画的线类

17.现代中国画革新的美学反思类

18.中国画的空白艺术类

19.中国画色彩问题研究类

20.中国画的提款与题跋类

1. 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再思考

2. 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

3. 艺术设计的科学性——材料、技术与功能之关系

4. 标志设计与图形艺术的结合

5. 浅论设计中的功能和审美取向

6. 色彩设计与广告宣传效果融合

7. 艺术特性在广告中的把握

8. 造型设计与空间的利用

9. 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10. 浅析家居装饰中的表现艺术

11. 色彩在景观中的应用

12. 室内设计中的绿色生态设计

13. 办公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探讨

14. 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15. 商标标志设计之我见

16. 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观

17. 包装设计中人文思想的再思考

18. 设计风格在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29. 中华元素在品牌设计中的运用

20. 浅析品牌包装设计

提供一些美术类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 解读香港设计师李永铨的海报 2、 平面设计中的形态设计 3、 版面设计中的“平面空间” 4、 产品文化性“主题”与造型依据 5、 导向21世纪的设计机构 6、 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物质 7、 突破传统的传统—平面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8、 谈平面设计中的创意 9、 数字的微笑—数字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10、 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11、非纸类材质在书籍装帧中的运用 12、“博古”与“薄古”(以古论今) 13、包装设计的价值观 14、中国广告人为什么对幽默说不 15、论“力动”与海报设计 16、电脑图标的功能与特色 17、浅谈吉祥物的造型设计 18、谈广告的图形构成 19、交错在传统与时尚间的茶眼饮包装设计 20、广告活动应强调互动性(谈“热力奥运”活动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 21、浅谈对以文字为主题的招贴的视觉感受 22、浅谈现代插图的“立体化”趋势 23、从西式符号到中国图式(寻找中国商标设计的自我理念) 24、图画的文字,汉字的图化(浅谈中国文字的视觉运用) 25、浅谈沟通在文化性广告中的重要作用 26、浅谈当今旅游食品包装的设计理念 27、旅游产品包装与区域旅游品牌关系(寻找两者见的最佳契合点及其表现方式) 28、浅谈酒包装设计中的情感互动 29、从中山陵的广告设计中浅谈设计中的文化性 30、从“福田繁雄”的作品中的矛盾空间看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求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