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有关毛姆论文研究角度

发布时间:

有关毛姆论文研究角度

写实、冷静、讽刺。

--1--1874年1月25日,在英国驻法国大使馆二楼的一间产房里,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鲜活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 这个皮肤白皙,头发金黄,有着棕色大眼睛的男宝宝就是之后享誉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为了扩充军力,法国政府立法强迫在法国出生的外国男孩加入法国国籍,以便将来对其征兵。 为了逃避这条法律,英国驻法国大使馆在使馆二楼设立了一间产房,让那些大法官、和与法庭有直接关系的人的太太在英国领土上生孩子。 毛姆的父亲罗伯特.奥蒙德.毛姆是声名显赫的律师,是英国大使馆的半官方法律顾问,自然享受这一特殊待遇。 毛姆是家中的第四个孩子,前面的三个哥哥都被送到英国读书,只有过节才回来。所以毛姆从出生就过着被娇纵溺爱的独子生活。 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心爱的母亲完全属于他一个人,身边有照顾他的法国女佣,香榭丽舍大道是他童年的游乐场,这样的生活要多嗨皮,就有多嗨皮! 然而,快乐止于1882年1月31日。 这一天, 8岁的毛姆失去了他深爱的母亲,41岁的伊迪斯患肺结核过逝,这成了他一生镂心刻骨的伤疼,直到垂垂老矣,都让他难以释怀。 毛姆一辈子都将母亲的照片放在床头,还有她的一缕长发,成了他一生最珍贵的两份财产。 《人性的枷锁》开篇第一章毛姆打开记忆的闸门,追溯了他无法接受失去母亲的痛苦: 当他走进死去的母亲的房间,打开衣柜,用幼小的双臂拥抱母亲穿过的衣服,嗅着那上面尚存的温馨气息,感觉母亲并未走远,仿佛她的吻还在唇边。 书中关于菲利普童年细致入微的描写,基于毛姆真实的经历。 或许上天嫉妒他之前太幸福,两年后,上帝将他的父亲也带去了天堂。 10岁的毛姆成了孤儿。 他被牧师叔叔收养,像一叶扁舟漂洋过海来到了陌生的英国。 没有了父母,溺爱、欢乐、温暖、奢华的生活都成了过去式。 之后的童年,再无晴天,像雨打浮萍,孤苦无依。 母亲生前常陪毛姆喝下午茶,带他参加各种社交活动。那时,他是一个开朗自信的小男孩,常给客人们背诵诗歌,表演节目。 与巴黎生活天壤之别,黑马厩镇叔叔家的生活单调无趣。 因为缺少爱,毛姆变得孤僻、自卑,甚至患上了口吃的毛病。这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耻辱。 毛姆童年的不幸,大多要归咎于自私的叔叔。 在叔叔家,他每个星期可以吃到一枚鸡蛋上切下来的一小片蛋尖,剩下的则由叔叔独自享用。 来到英国九个月后,叔叔把毛姆送到了坎特伯雷国王学校,任侄子在寄宿学校里自生自灭。毛姆在同学们的嘲笑与奚落中坚强成长,虽不快乐,可幸好有书籍为伴。 他在孤独中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这为他筑起了一个避难所,他在阅读中舔舐伤口,独自消化对母亲的思念。 坎特伯雷国王学校对毛姆一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他的性取向埋下了伏笔。 多年后他和朋友在俱乐部吃饭,他指着一个正用餐的体面绅士说:“我在国王学校时和那个人上过床。”--2— 1890年,16岁的毛姆离开了坎特伯雷国王学校,成绩优异的他放弃了读剑桥大学的机会,远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开启了留学生涯。 毛姆天资聪慧,然而他的成功靠的却是后天的勤奋与努力。 除了日常课业,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读书、写作。在坎特伯雷国王学校时就曾获得奖学金和穿黑色短礼服的特权。 俗话说:自古牛人皆自律。 毛姆不但自律,还是一个自学狂。 他精通多国语言,阅读量惊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宗教哲学、小说散文,无不涉猎。 “人类存在的原因未知,自由意志是一种错觉,来世不存在”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理论,给了毛姆极大的启发。 对哲学产生浓厚兴趣的他,不再信奉宗教。 留学期间,毛姆认识了貌似才华横溢,实则装腔作势的男人布鲁克斯,并把处男之身献给了他。 蒋勋先生曾经说过,他会把身边讨厌的人写进小说里,然后找各种理由原谅他。毛姆亦是如此,可要刻薄许多。《人性枷锁》里肤浅造作的海沃德,原型就是布鲁克斯。 所以,千万不要得罪会写小说的人,因为他会添油加醋把你写进小说里。 很快,毛姆看透了布鲁克斯,把他当成废物从心中摒弃。 哲学不能烤面包,谈梦想请先吃饱饭, 有人说,优秀的人从不给自己留后路,这话对,但不绝对。 毛姆就是一个既会给自己留后路,又会全力以赴的人。 这或许和他童年的不安全感有关。 在德国呆了一年多的毛姆重新回到英国。1892年,18岁的毛姆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攻读医学。尽管他对医学兴趣不大,五年制的学期又太漫长,但毕业时毛姆还是同时拿到了内、外两科的行医执照,还有妇产科医师提供的职位。 毛姆就是这么牛叉! 五年间他从未放弃过写作。 他说:“我写作是因为忍不住。” 他还说:“不读书,就像我不抽烟那样难受。” 他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不愿虚度每一寸光阴。 毛姆不光阅读量惊人,阅读速度也让人叹为观之。他可以短时间内通读莎士比亚、易卜生、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许多名家经典作品,并抄写熟记部分内容。 福楼拜曾经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想说的是什么,真正能表现他的句子只有一句。” 毛姆受福楼拜的影响深远,简单贯穿了他一生写作的脉络。 在创作初期,他还特别崇拜莫泊桑。 众所周知,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写得精妙绝伦,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的作品设计巧妙,叙事清晰,有很强的现实主义意义。 毛姆的处女作,《兰贝斯的丽莎》就是模仿莫泊桑的写作风格。当时毛姆还是医学院的学生。既要完成专业课考试,还要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作。 有人会觉得毛姆这样的生活简直太乏味了吧? 大写的NO! 毛姆的一生与乏味无缘,绚丽的情感生活是他快乐的兴奋剂。他这样描述自己:“我几乎不停地恋爱,从15岁到50岁。” 毛姆第一次和女人上床就是在医学院时,他去斯特兰德大街招妓,结果毫无悬念,染上了淋病,不得不偷偷去看医生。不过,他还是很高兴,原来他功能“正常”。 20岁时,毛姆就清楚自己是个双性恋者,他尽量说服自己:“我四分之三正常,只有四分之一是同性恋。”可事实正好相反。 1895年4月奥斯卡.王尔德因鸡奸罚被判劳役两年。 这个案子使毛姆更加坚定了保护隐私的决心,并对自己同性恋的秘密讳莫如深。 但这并未妨碍毛姆表达自己旺盛的性欲,他行为谨慎,文人的含蓄疏离给他披了一层很好保护色。--3— 1897年9 月,《兰贝斯的丽莎》一经出版,便收获了大量关注。同年10月毛姆从医学院毕业,第一本书的成功使他决定弃医从文。 然而,《兰贝斯的丽莎》只给毛姆赚到了二十英镑的版税。 他像大多以写作为生的人一样,初期不得不与贫穷抗争。 一次,毛姆参加文学沙龙,他发现身边坐着一个年迈的的公爵。 “你喜欢雪茄吗?”公爵一边问他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大雪茄盒。 “我很喜欢。”几乎买不起雪茄的毛姆说。 “我也很喜欢。”公爵挑出一根雪茄,仔细端详着,说,“赴晚宴时我总是会自带雪茄。说着,他“啪”一声关上盒子,把雪茄又揣回兜里,“我建议你也这么做。” 贫穷带来的屈辱感深深刺痛了毛姆。 一心想要扬名立万的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创作力井喷式的爆发。他可以在八个月内写完一本游记、四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 要知道,这可是纯手写呀! “我天生富有洞察力,拥有写对话的诀窍……写作对我来说像呼吸一样自然。” 可是毛姆没有想到,真正的成功还要等上九年。 最终使他名利双收的也不是小说,而是戏剧。 这期间,他经历了无数次挫折,吃闭门羹是家常便饭,是钢铁般的意志让他挺了过来。 1907年10月26日,喜剧《弗雷德里克夫人》被搬上舞台,毛姆一夜成名,被冠以英格兰剧作家的称号。 “我的成功是壮观的、始料不及。”毛姆这样回忆道。 他终于不用为钱发愁了,不用为钱和情敌争风吃醋了。 有许多时髦的女主人追逐他,还有许多他喜欢的帅哥满足他的欲望。 毛姆成了票房保障,几乎写一部火一部,他成了与和萧伯纳齐名的大人物。 然而,成功并没有改变毛姆,他仍然勤奋、仍然自律、一个月写一部戏对毛姆来说很轻松。 十年磨一剑,让他对成就的本质看得很清楚。 改变最大的是毛姆成了大富翁。 有才有颜还有钱,必然会招来嫉妒。尤其毛姆喜欢将身边的人写进书里。有人将他告诉上法庭,有人说他剽窃…… 毛姆可不是好惹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有一次,怪人克劳利因为毛姆把他写进了《魔法师》,列了一个单子说毛姆剽窃,这个做法让毛姆厌恶不已。 毛姆的朋友凯利曾给克劳利画过一张像,他建议凯里把这张画像送给皇家艺术学院,并在上面注上标题:“婊子养的”。 …… 毛姆的毒舌可见一斑。 其实,他的叔叔、婶婶、哥哥、还有他爱的男人和女人们,包括弗吉尼亚.伍尔夫、高更等许多名人都可以在他的小说里寻到踪影。 连丘吉尔都和他签订君子协议:“如里你保证永远不取笑我,我也保证永远不取笑你。” 这个丘吉尔就是日后的英国首相。 当时丘吉尔任内阁大臣,有一天深夜大家在斯托克庄园喝酒聊天,毛姆突然插了一句话,吓了丘吉尔一跳:一个自以为是的年轻人正从作家的角度满嘴胡说。 丘吉尔立刻默了声,大家放声大笑。--4— 毛姆从来没有写过王尔德,这个主题太危险。 王尔德公开宣称,任何人都无权谴责他人的行为,每个人都应该走自己的路,去他想去的地方,按照他自己选择的方式生活。 毛姆十分认同。 这话放到今天,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当时的英国同性恋并不合法。 王尔德同性恋曝光后,名利尽失,出狱没几年就死了。 男人对男人的爱是“没法说出口的爱。” 毛姆对王尔德的社会圈子很感兴趣,比如王尔德的第一任男情人,和王尔德交往过的女人,还有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 当年王尔德正是因为与昆斯贝理侯爵的儿子道格拉斯相恋,被侯爵公然揭穿了同性恋的身份,锒铛入狱。 毛姆尽可能在这些人的身上了解死去的王而德。 他和王尔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毛姆要幸运得多。他巧妙的避免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 毛姆一生从不缺少男性情人,但他真正爱过很多年的女人只有一个,她的名字叫埃塞尔温.西尔维娅.琼斯,大家都叫她苏。 这个金发碧眼,散发母性光辉的姑娘,可把毛姆迷住了。 两人第一次发生关系后,苏问毛姆:“你觉得这段关系能持续多久?” 毛姆玩笑的说:“六个星期。” 可事实持续了八年。 1913年12月,毛姆向苏求婚被拒,两周后,苏嫁给了伯爵之子。 失去苏,毛姆备受打击。他把她写进了《寻欢作乐》里,那个栩栩如生的罗西,原型就是苏。 不久,毛姆邂逅了西里尔。 这次艳遇是毁灭性的。 西里尔是有夫之妇,正和丈夫分居,毛姆只是她众多情人中的一个。也是她最满意的一个。 毛姆富有、时髦、又是单身一枚,他成了西里尔眼有的猎物。直到西里尔想方设法怀上了他的孩子,毛姆才意识到中了这个女人的圈套。 1917年5月26日,女儿丽莎两岁,毛姆被迫娶了西里尔。 无爱的婚姻简直是场灾难。 西里尔市侩、虚荣、爱钱如命,她曾把毛姆从中国买给她的翡翠项链偷偷卖掉,又向保险公司索赔。 更奇葩的是,她把家里当作展览厅,出售毛姆用过的家具。毛姆常常发现前一天坐过的沙发不见了,用过的桌子也不见了。 他们不停的争吵,和西里尔上床毛姆需要充分调动想象力,有一阶段他甚至想要自杀。 这场纠缠维持了十二年,离婚时西里尔狠狠敲了毛姆一笔。 “她把我的生活变成了十足的地狱……她不停从我要钱,她的嘴像妓院的门一样敞开着。” 瞧瞧,人家毛姆连骂人都比喻得这么恰当! 牛掰呀! 精彩远不止这些。 毛姆还曾与俄国的亚历山德拉.克鲁泡特金公主有过短暂的恋情。连哥哥都惊讶他居然把一个真正的公主弄上了床。--5— 毛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 1914年8月,第一次大战打响,毛姆向红十字会申请做一名志愿者奔赴前线。 他爱国,爱冒险,不爱墨守成规。 战争是残酷的,毛姆抬着担架,穿梭在炮火连天的战场,看死尸堆成小山,看伤兵哭喊震天。 也是在这场战争中,他和来自美国红十字会的志愿者,22岁的帅哥杰拉德.哈克斯顿一见钟情。 哈克斯顿以秘书的身份陪伴了毛姆三十年。 毛姆离婚后,两人定居在法国玛莱斯科别墅。 玛菜斯科别墅位置绝佳,面朝大海,背对阿尔卑斯山,西边是尼斯和戛纳,东边是意大利的里维埃拉,美得不可方物,你能想到的所有奢华都在这里。 关于毛姆一生最深爱的这个男人,外界褒贬不一。 有人说,杰拉德长着一张不知检点的脸。 还有人说他是个。 杰拉德时常充当皮条客,给毛姆介绍年青美貌的男子,他自己在外面也风流不断。 而毛姆在和杰拉德相恋时,暗地里又和英国18岁的男孩艾伦搞在一起。 这个艾伦,就是后来搞得毛姆和女儿决裂的那个小人。 这是后话。 总之,毛姆和杰拉德的关系令人难以琢磨,爱得复杂。 再说毛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迫切希望从事与战争有关的工作。于是他受雇英国情报局,当起了间谍。 别看毛姆是个业余间谍,却是一群职业间谍的头目。 他以作家身份作掩护到中立国瑞士,收集德国发过来的情报。 1917年8月,毛姆又被派到俄国,游说当时的总理克伦斯坚持做战。毛姆第一次见克伦斯就觉得他不值得协约国的支持:“他看起来很不健康,像个筋疲力尽的男人。” 正如毛姆所料,这次行动失败了。 但毛姆的表现,还是受到了英国当局的高度肯定。 后来,毛姆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英国特工阿申登》。 虽然这本书大受读者欢迎,但评论界并不待见它。《纽约时报》甚至评论:“这是萨默塞特.毛姆'挂二档'写出的样品。” 有趣的是,这本间谍小说被英国军情处当作了工作手册。还启发了苏联军情部门对英国间谍小说的研究。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毛姆这个间谍又当起了英国宣传员。这期间他通过催眠治疗,在公众场合讲话已经完全不结巴了。 毛姆利用自己在法国和美国的影响力四处演讲、写文章,上广播节目,接受访谈,目的只有一个:帮英国拉同盟。 战争结束不久,毛姆又致力于慈善。 他设立了“毛姆文学奖”,资助文学创作者旅行。还为国家大剧院筹建出钱出力,1951年,他一次性捐出了80幅藏画。 意外的是,毛姆还为母校坎特伯雷国王学校捐款建图书馆、修网球场、盖楼,还捐赠了大量的书籍和家具,并要求死要葬在这里。 要知道,当年毛姆在国王学校读书时,过得并不愉快。 看来,时间能冲一切,伤口终会愈合。 功成名就的毛姆,还经常去给叔叔婶婶扫墓。--6— 毛姆有旅行癖。 咱们旅行花钱,人家毛姆旅行挣钱。 ……欸,别误会,毛姆当过医生、当过作家,做过间谍,可没做过导游! 他曾在给一个年轻学生的信中说:“作家不能等经历来找他,他必须出去找经历。” 毛姆是个现实主义者,他的想象力要以事实为基础。 所以,他热衷在旅行中找灵感,积累素材。 每到一处毛姆至少写一本书,有时候写个三五本都不成问题。 好吧,人家毛姆不但牛叉、牛掰、还牛出了天界! 1916年,毛姆和男秘杰拉德去了法国波利尼西亚的塔希提岛。据说15年前身患淋毒的高更死在这里。 高更为了感谢当时照顾他的一个农民,在三扇玻璃门上画了画。毛姆找到这个农民,可惜,其中两扇玻璃门已经破损,只剩一扇保存尚好。 毛姆立刻提出要买下这扇门,主人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只要价钱够换扇新门就行。 就这样,毛姆仅花了二百法郎就买下了大画家高更的画。 高更的画现今价值几亿美元,真想为那个土著人的无知流泪! 后来,毛姆取材高更创作了《月亮与六便士》。 南太平洋的这次旅行,毛姆还创作出了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 1919年,毛姆到访中国写出了三部作品:《苏伊士之东》、《面纱》、《在中国的屏风上》。 毛姆对中国很有好感,他说,“北京是世界上安度余生最惬意的城市之一。” 中国之行,著名学者辜鸿铭给毛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家说着一口流行的英语,在牛津和剑桥读过书,做过晚清大臣张之洞的秘书。 当毛姆热情谈到中西关系时,辜鸿铭大声训斥道:“你们将你们邪恶的发明强加给我们,可是你们知道我们是一个对机械有天赋的民族吗?当黄种人也可以制造出同样精良的枪炮并迎面向你们开火时,你们白种人还剩下什么优势呢?” 毛姆把老先生的慷慨陈词记在了本子上,后来原封不动用在了《苏伊士之东》的李泰成身上。 为辜鸿铭点赞,有骨气! 隔年,毛姆又去了新加坡、曼谷、文莱……他走到哪儿故事就写到哪儿,一生携情人足迹遍布了半个地球。--7—毛姆一生风花雪月,可只有丽莎一个女儿,还是被西里尔暗算生下的。 十分富有的毛姆很疼爱这个女儿,他给丽莎买车买房,还资助四个外孙。他本打算死后把全部财产都留给丽莎,可是架不住情人的枕边风。 毛姆70岁时,情人杰拉德病逝,毛姆痛彻心扉。 30年间,毛姆对小自己16岁的杰拉德宠爱有加,送他豪车、游艇,设立信托基金让杰拉德后半生衣食无忧。 毛姆对情人那叫一个慷慨啊! 杰拉德死后艾伦成功上位。 这时,34岁的艾伦早没了当年秀气的外表,变成了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大叔。尽管如此,毛姆还是很愿意艾伦陪在身边。 毛姆有个侄子叫罗宾,也是同性恋。 毛姆对这个侄子视如己出,资助他完成学业,也为他设立了信托基金。罗宾一心想成为作家,毛姆虽然觉得他没有天赋,还是尽力在文坛帮他一把。 可惜罗宾太不争气,他酗酒、乱花钱、品行不端,在毛姆死后不久就开始兜售叔叔的隐私,告诉全世界毛姆是同性恋。 罗宾和艾伦的关系十分要好。 正应了那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艾伦单纯可爱的嘴脸全是装出来的,他伪善的面孔下隐藏着篡夺毛姆财产的野心。 可叹,毛姆一生阅人无数,老年竟遭艾伦算计。 尽管毛姆对艾伦的感情没有杰拉德炙热,但却同样慷慨。 毛姆给艾伦的赠予,足够他这辈子挥霍的了。 既便如此,艾伦仍不满意。 玛莱斯科别墅里有九件藏画是毛姆以女儿的名字购买的,其中,还有毕加索的一幅画。 事实上,这时的毛姆已经立好遗嘱,将所有的钱和别墅里的东西,还有版权,都留给女儿和四个外孙。 毛姆常在女儿来访时谈论他的遗嘱,并将巨额遗产的细节交代得清清楚楚,“我想让你知道你将非常富有,”他告诉丽莎:“你将是一个极其有钱的女人。” 可见丽莎在毛姆心中的地位。 1960年,由于担心被盗,毛姆决定将所有藏画进行拍卖,包括高更画在门玻璃上的那幅画。 艾伦借机,挑拨离间,说丽莎只对毛姆的钱感兴趣,并抓住毛姆对前妻的怨恨,让毛姆相信丽莎并非他亲生女儿。 随后,又想方设法阻止丽莎和父亲见面,并威胁丽莎让她放弃卖画的钱。 年近90岁的毛姆,头脑已经昏聩,他被艾伦操控了,这直接导致了丽莎和父亲对簿公堂。 最后,丽莎只得到了那九幅画50%的拍卖款,和玛莱斯科别墅的所有权。 1965年12月16日凌晨,毛姆病世。 艾伦如愿以偿成了大富翁。 但是,伟大的毛姆还是留了一手,鉴于自己的遗产巨大,艾伦根本花不完。 所以,毛姆在遗嘱中注明艾伦死后剩下的钱都捐给伦敦皇家基金,用来救济贫困作家。 哈哈……毛姆不愧是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 他的一生远比故事精彩多了。森林沐雨 本文参考书目: 安徽文艺出版社 赵文伟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叶尊 译 时代文艺出版社 苏福忠译 重庆出版社 阮景林 译

他的文字,初看非常平淡,但是越读越有味道,流畅、聪明,毫不乏味。去CNKI上面搜吧,有研究他创作风格的论文。============================毛尖老师写的毛姆:必须是个情人关于毛姆,有许多真真假假的传说,有些是他自己在有生之年制造的,比如,19世纪末年轻女子求偶的唯一条件是,对方喜欢毛姆的作品;有些是书商、剧场和好莱坞炮制的,比如,1908年,看到他的戏同时在伦敦四家剧院上演,萧伯纳身心抓狂;有些呢,是他的狂热读者投票的,1956年,BBC调查谁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渴望见到的人,毛姆!不过,真也好,假也好,发生在毛姆身上的事情够他再活十个世纪,尽管皇家宴会上,连女王都想躲着他吃饭,知道他写不出好话来,除非你是小男童。哎呀,毛姆真是欢喜小男童,他老婆因为他身边的小混蛋杰拉尔德丢了夫人席位,而小杰的后任艾伦则忌妒从仰光一路到海防的那些小混蛋,说毛姆把他的心撒在远东了。且慢,艾伦的醋言倒是恰到好处地说出了《客厅里的绅士》的好。说此书是毛姆的游记,那绝对不会错,而且他自己也证实,“它是一册穿越缅甸、掸邦、暹罗与印度支那的旅行记。”不过呢,如果把毛姆视为“在路上”的先驱作家进行阅读,把他那既精神又物质、既灵魂又肉身的路线纳入英美文学地图看,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在当代依然引起我们强烈八卦兴趣的作家,掩藏在游记中的这些个毛姆分身,随着时间流逝,似乎开启出了越来越广阔的传记空间和文本价值。呵呵,让我们数一数《客厅里的绅士》中,出现了多少个男童,而在《西班牙主题变奏》中,他又是如此罕见正面切入了同性恋问题,就能感觉得到,这个老男人情不自禁的时候实在有看头啊!当然,如果只在同性恋问题上纠缠毛姆,那是王八看绿豆,虽然我也不特别愿意用“想象的异邦”这样的后现代理论来理解他笔下的远东和西班牙,但当艾伦凄凉地说出,毛姆把他的心撒在远东了,我们完全可以把欧洲客厅看成远东卧室的一个镜像。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家,很多出入两个世界,也描写两个世界,比如亨利·詹姆斯,但毛姆明确表示看不上大作家詹姆斯,认为他是“连土语和客厅用语都分不清的拙劣写字匠”。对詹姆斯的评价我们不能完全同意,但毛姆对“土语 ”和“客厅用语”的区分显然出自他的意识形态,而从这种区分出发,他对景栋对暹罗的感情,的确是由衷的表白:“令我有兴趣形诸文字的,不是事物的外表,而是它们予我的感情。”这种感情,在《西班牙主题变奏》的尾声,几乎就是激情的最高级表达:在西班牙,人就是诗歌,是绘画,是建筑。人就是这个国家的哲学。《西班牙主题变奏》像是一部艺术史和文学史的示范之作,毛姆悠游小说林,出入大剧院,上得厅堂,入得厨房,阳春白雪到九个高音C,然后笔锋一转回到肉菜饭、烤乳猪,完全是眼下时髦的文化研究写法,但又完全没有文化研究的习气,因为毛姆笔底有人。而当他用人的笔墨描述欧洲男和远东女的故事时,我简直想掩住这些章节不让李银河看到,因为故事主人公会赤裸地撞在现代枪口上。故事很简单,驻缅甸的一个英国男人爱上了一个缅甸女子,男人非常爱女人,女人爱不爱男人,我们不是很清楚,反正女人要求和男人结婚,但是男人不愿意,因为娶她的话,他就得在缅甸呆一辈子。他还是想回英国,回老家,想埋在英国的教堂墓地。书中有这样一段:“我想脚下踩着英国乡镇的灰色人行道,我想可以走去跟屠户吵一架,我想逛逛旧书店。我想小时候就认识我的人在街上跟我打招呼。”看到这里,真是有保护毛姆的冲动,如此政治不正确的感情太经不起女权经不起殖民理论的体检,但我保证,如果我们光顾着当批评家,那小说最深处的精神意义就会和我们擦肩而过。1941年,衣修午德遇到毛姆,后来在给福斯特的信中,他说,毛姆让他想到贴满标签的旅行箱,只有上帝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很显然,虽然衣修午德搞不清他的旅行箱里是什么,但作为上帝的读者很清楚:要理解爱情必须是个情人。于是,毛姆毫不犹豫地上路,他的风格既是极简派,又很巴洛克,而两者又彼此说明互相拆解。反正,对于聪明绝顶的毛姆而言,关于写作,根本没有灵感这回事,你必须上路,必须是个情人,这个,也可算他对读者的要求。-

国外对毛姆的研究英文论文

1、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姓名,专业,学历等。提问的方式有:请你用1分钟时间简单介绍你自己;或者请你用2-3分钟时间介绍你的大学生活等。一般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安排的面试比较集中,很多时候面试官问这样的问题是了解基本情况,或者趁应聘者介绍的时候快速浏览简历,以便根据应聘者的情况。进一步提问,同时看看应聘者的表达能力。这部分内容可以提前准备好,针对应聘的岗位和自己的亮点要组织得有条理有重点。2、根据简历和介绍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提问。主要内容涉及学习成绩,社会活动,打工实习等内容。并且可能会要求举出实际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应聘者谈到的活动或能力。面试官主要希望从应聘者的过往经历和表达中发现应聘者的优缺点,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等基本素质等。应聘者在回答时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前后一致,逻辑严密,表达清晰。3、求职目标及对所应聘公司和职位的了解情况。面试官问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希望了解应聘者希望工作的岗位、地点,应聘原因,对所应聘公司和岗位熟悉程度。应聘者提前做好充分地准备是需要的,对所应聘的公司和职位了解地越多越深入越好,这样如果录用工作的适应越强。4、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一般公司到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是希望培养一些后备骨干,希望他们有比较长远工作和发展的打算。应聘者对自己三五年之后做什么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有一个比较长远的职业规划。5、对薪酬的期望。在面试的后半部分或第二、三次面试时,很可能会问到这个问题。面试官通过这个问题想了解应聘的薪酬期望是否与公司可提供的标准吻合,另一方面也想了解应聘者对自己的定位和对所应聘岗位的了解程度。应聘者没有什么不好意思,也不必过于谦虚,最好根据当地市场行情来回答,如果自己足够优秀,可以比市场行情略高一些。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生于律师家庭。父母早死,由伯父接回英国抚养。原来学医,后转而致力写作。他的作品常以冷静、客观乃至挑剔的态度审视人生,基调超然,带讽刺和怜悯意味,在国内外拥有大量读者。著名的有戏剧《圈子》,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说集《叶的震颤》、《卡苏里那树》、《阿金》等。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在巴黎。父亲是律师,当时在英国驻法使馆供职。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大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时还遭到冬烘学究的无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灵上投下了痛苦的阴影,养成他孤僻、敏感、内向的性格。幼年的经历对他的世界观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92年初,他去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了一年。在那儿,他接触到德国哲学史家昆诺·费希尔的哲学思想和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新戏剧潮流。同年返回英国,在伦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了六个星期的练习生,随后即进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为期五年的习医生涯,不仅使他有机会了解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而且使他学会用解剖刀一样冷峻、犀利的目光来剖视人生和社会。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正是根据他作为贝可医生在贫民区为产妇接生时的见闻用自由主义写法写成的。 1903-1933年,他创作了近30部剧本,深受观众欢迎。1908年,伦敦有4家剧院同时演出他的4部剧作,在英国形成空前盛况。他的喜剧受五尔德的影响较深,一般以家庭、婚姻、爱情中的波折为主题,其中最著名的剧本《圈子》(1921)。 他的主要成就是小说创作。 毛姆的作品除在英美畅销外,还译成多种外文。1952年,牛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54年,英王授予他“荣誉侍从”的称号。作家这个身份之外,他还从事过间谍活动. 萨默塞特·毛姆最重要的间谍活动��曾在瑞士当英国军情六处的间谍,试图扶持克伦斯基临时政府,阻止俄国革命;“二战”期间毛姆重新出山,在英国情报处新处长威廉·斯蒂文森麾下效力。��萨默塞特·毛姆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脍炙人口的作品像他的名字一样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不用版本的传记作品也屡见不鲜。而他生于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曾经替军情六处工作的历史,却鲜为人知。��英国军事情报第六局第六处(代号M16),亦称秘密情报处,设立于1909年,它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开展海外谍报活动。 1965年12月16日在法国病逝。

你可以去google的scholar网站上搜索,或者去万方数据库上搜索,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和研究状况.

关于毛姆的论文外文文献

搜索下毛姆相关的资料,还有就是去百度文库看下。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小说家威廉· 萨默赛特·毛姆创作的长篇小说。毛姆通过一个熟人第一视角的交流和道听途说来描写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跟随艺术感召而奔波流浪的后半生。正如书名所象征的,作者通过对比斯特里克兰前半生的世俗无趣和后半生的奇幻经历引起人们对于选择追求理想还是屈从现实的讨论。斯特里克兰原本是别人眼中毫无艺术气质但家庭美满、事业有成的股票经纪人。可突然有天他抛妻弃子,扔下所有身外之物去学画,最终在塔希提岛完成毕生之作却又将它付之一炬。客观地说,斯特里克兰是一个奇怪的伟人,他热烈地追求美和艺术却对人类及其冷漠,他探寻人类的真理却同时蔑视着人性。可即便是这样,世人最终还是被他的作品所折服。与多数艺术家一样,斯特里克兰在死后才受到人们的追捧和膜拜。

如果你要写一篇关于呼啸山庄的文献,那么首先应该起一个题目,然后写明白你为什么要研究呼啸山庄,研究了之后得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结论,最后你参考了什么文献写到上边。

论文研究文学有哪些角度

文学欣赏的角度:作家在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时,总是会用到多种修饰方式,包括语言修辞的运用、语言句式的变化等。正是由于文学作品中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才赋予了文学作品不同的情感表达。

在进行文学作品赏析时,也要尝试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只有透过字里行间的"表象",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文学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和更深层次的意境,进而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感受文学作品所带来的熏陶和感染。

文学欣赏对作品语言符号的解读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满足,分为感知、体味、领悟三个阶段,具有差异性和一致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文学欣赏的过程中,作为文学欣赏主体的欣赏者,自始至终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思想、文化方面的修养以及生活经验等各个方面的储备,并借助于联想、想象等形象形象思维方法,由此展开对文学作品的欣赏。

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并非被动依赖于文学作品的既有现实,毫无作为地兼收并蓄,而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能力,对文学作品中的人、事进行艺术再创造。

但欣赏者的审美绝不能离开作品为其提供的客观基础,不能歪曲文学作品的基本性质、作品形象的性格特征等。文学欣赏是这种强烈的主观性与欣赏客体对主观性的制约相统一的过程。

欣赏就是再创作 一个文学作品艺术容量,不仅仅是作者本人对该作品所理解的艺术容量。 形象大于思维。一个人先看到事物的表象,然后才能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探索事物的本质,观者(作者)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存在误差或偏离的,但观者(作者)可以贴切、形象地描写出事物的表象,对事物表象的认识有可能由读者(批评家)来完成,也就是读者对作品的批评来完成。以完全理解作者的本意为欣赏作品的标准,对读者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没必要。对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它是作者对某些现象或事物的描写、思考和感受等,而作为读者没有必须完全遵循作者的本意去理解这部作品,可以按照作者所描述的表象来对作品进行解读,读者完全可能通过这部作品读出作者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甚至是相反的东西。 艺术是相通的,这种现象在音乐中表现比较明显,一首音乐有它固定的旋律,它可以以乐谱的形式表现在纸张上,对于此乐谱,不同的演奏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而不同的听者也可能听出不同的内涵,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也可能演奏(听)出不同的内涵。对于原创者而言,其它的演奏者对原创音乐进行了再创作,而听者又对演奏者的演奏进行了再创作。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矛盾包容性。多角度地对作品进行理解、欣赏是很正常的现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这样,对于文学作品也是这样,怎么看待、理解、分析一部作品,与读者所处的环境、读者所具有的文学修养、读者的情趣爱好等都有很大的关系。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是复杂变化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中的哈姆雷特与作者莎士比亚心中哈姆雷特的形象并不完全相同,这是很普遍也很正常的现象,不能以作者心中的形象来判断对文学作品欣赏的优劣。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有人以此来强调“知作者”在欣赏作品中的必要性,孟子于此文中的本意是谈交友,并不涉及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而从文学作品的欣赏角度来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我认为是可以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佚名的作品,《诗经》和《乐府诗》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不知道作者并不影响这两部诗集的艺术成就。不知道作者有可能对该作品的本意理解出现偏差,但从艺术赏析角度来说并不存在很大的影响。 还有一种普遍现象,人品与文品有时是分离的,人性也是变化的,从人品看作品或从作品来看人品,是不现实也是不科学的,是存在误差和偏离的可能,从《金瓶梅》的文品来看作者的人品可以吗?从宋之问的人品来看他的作品可以吗?现在的电影中又有多少龌龊的导演或演员创作出艺术表现力很高的电影?文品与人品多少存在一些相互表现的,但完全以此为依据是不对的。 如何理解和欣赏一部作品,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读者完全可以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以我为主来欣赏。文学鉴赏不是考古,一般的读者完全可以就文论文,从文章本身中读出意境,读出感受,感受艺术美。作为文学批评家来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就不能这么随意了,应该全方位对作品进行细致的研究解析,包括对作者的研究,这就涉及到了学术严肃性。不过,一般的读者没有必要象批评家一样对作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来理解、欣赏,我认为能感受艺术美来就可以了。 对文艺作品的欣赏程度、欣赏角度与欣赏者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人生阅历和个人喜好等有很大关系,对于欣赏者来说也应在这些方面注意,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

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情感、回味等心理活动,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须遵循以下要求。 一、 综合活动,审美主导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审美活动。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读歌德的《浮士德》、读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我们会情不自禁地为其中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陶醉,获得沁人心脾的美感享受。 当然,文学作品鉴赏不是纯粹的审美活动,它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主、包括实现其他价值在内的综合活动。“艺术具有一种二重特征;它既是一个摆脱经验现实及其社会效果联系而超乎其上的独立物,然而它同时又落入经验的现实中,落入社会的种种效果联系中。于是显示出这种审美现象,它是双重的,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现象的(faitssociaux)。”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除实现审美价值外,还有许多价值成分,诸如认识价值,道德伦理教育价值,政治价值等等。 例如,在认识价值方面,恩格斯就曾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还称赞读《人间喜剧》比从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 例如《复活》中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道德上的自我完善表现出的伦理道德教育价值,《最后一课》表现出反对外族侵略的政治价值等等。 文学作品鉴赏活动是以实现审美价值为核心而融汇了其他价值的有机活动,其中融汇的认识价值、政治价值、教育价值等等同审美价值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而且,其他价值的实现,都是在审美价值的实现中实现的。 所以,“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 二、 关注局部,顾及整体 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有机单元。朱光潜先生把一篇作品的整体布局比作兵家所谓的“常山蛇阵”。它的特点是: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腹则首尾俱应。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各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整体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 比如“我来迟了”,作为一句完整的话来看,无所谓优劣。日常生活中,它表述的是言说者的一种行为,没有什么更深的含义。但同样的话置于《红楼梦》中,让它由王熙凤的口中说出,其含义就不一样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在这里,“我来迟了”就不仅是王熙凤的一个简单的行为动作。联系上下文,考虑王熙凤在整个贾府中的身份和地位,我们知道,这句普普通通的话语背后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我们既可以从中感觉到王熙凤风风火火、泼泼辣辣的性格,也可以体会到王熙凤在贾府中非同一般的地位和身份,还可以领略到王熙凤放肆的语气中所包含的炫耀和盛气凌人的气势,认识到王熙凤“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独特气质。在那种场合,这样的语言只能从王熙凤的口中说出。 再比如“绿”、“过”、“到”、“入”、“满”这些字,从语义的角度来比较,我们很难说哪一个字更好一些。但在作者感情的参与之下,经过作者的巧妙安排,毫无感情的文字就传达出了作者非同一般的审美感受。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容斋随笔》卷八云:“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为什么“绿”好呢?从科学的角度讲,风一般只能以听觉、触觉来感知,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现在诗人用“绿”去描写它,化不易传达的听觉、触觉而为触目成色的视觉,既见春风的到来,又惊异于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形象生动,一举两得,这就是诗歌创作中通感的妙用。就整首诗而言,“绿”字与其它几个字相比,更能强化诗意:青山绿水,碧野春风、明月孤舟,多么富有诗意的画图啊! 孤立地来看,下面的这段语言是非常罗唆的: ┅┅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还没有来。 当鲁迅把它放在《社戏》中,用来表现“我”盼望小叫天出场的急切心情的时候,它却是传“情”妙笔。 在文学作品中,某些场面、情节、细节孤立地来看可能是丑陋的、恶俗的、不健康的,但从整体来看,它们有时却是作品的必需。鲁迅先生早就批评过那种不顾整体,单纯寻章摘句的鉴赏方式,“还有一样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附合,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干,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惝恍。” 所以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只有顾及全篇,把部分放在整体中去品味、去鉴赏,才是正确的鉴赏方法。 三、 联想想象,虚实相间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文本留有许多空白。接受美学把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称为“文本”,只有经过读者阅读,把文本中的符号、概念变成具体的形象的时候,文本才成为作品。那么如何填补文本留下的空白?如何使一般的语言符号变为生动的形象呢?接受美学认为:必须用联想和想象。接受美学的这种观点对我们谈论文学鉴赏的要求很有启发。文学作品对艺术形象的描述都是虚实相间、留有很多空白的,这些虚的空白的地方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去填补,否则,文学鉴赏就无法进行。我们看两段描写: 三仙姑却和大家不同,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 ┅┅寡妇出现了,网纱做的便帽下面,露出一圈歪歪斜斜的假头发,懒洋洋的趿着愁眉苦脸的软鞋。她的憔悴而多肉的脸,中央耸起一个鹦鹉般的鼻子,滚圆的小手,像教堂的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膨脝饱满而颠颠耸耸的乳房,一切都跟这寒酸十足而暗里蹲着冒险家的饭厅调和。她闻着室内暖烘烘的臭味,一点不觉得难受。她的面貌像秋季初霜一样新鲜,眼睛四周布满皱纹,表情可以从舞女那样的满面笑容,一变而为债主那样的竖起眉毛,板起脸孔。总之她整个的人品足以说明公寓的内容,正如公寓可以暗无示她的人品。┅┅罩裙底下露出毛线编成的衬裙,罩裙又是用旧衣衫改的,棉絮从开裂的布缝中钻出来;这些衣衫就是客室,饭厅,和小园的缩影,同时也泄露了厨房的内客与房客的流品。她一出场,舞台面就完全了。50岁左右的伏盖太太跟一切经过忧患的女人一样。无精打采的眼睛,假惺惺的神气像一个会假装恼怒,以便敲竹杠的媒婆,而且她也存心不择手段的讨便宜┅┅。 第一段见于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第二段见于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第一段的空白是作家采用白描的缘故,第二段描写,作家采用的是细描,两段都有诸多空白。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幅憔悴而多肉的脸,但脸的形状呢?脸的黑白呢?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着一个像耗子一般胖胖的身材,但到底有多胖呢?通过描写我们知道了伏盖太太有一双四周布满皱纹、无精打采的眼睛,但眼睛的大小呢?是豹子眼还是丹凤眼呢?眉毛呢?是浓浓的八字眉还是细细的柳叶眉?……总之,仅靠这些实的描写,不能够构成一个可以用视觉感知的完整图像,这就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形象进行补充和想象。只有这样,作品中的人物、景物、场面才可能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脑海中,从而使我们得到艺术的享受。因此,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不去调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根本无法鉴赏文学作品。夏丏尊、叶圣陶说:“文章是无形的东西,只是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了这白纸上的黑字,所以会感到悲欢觉得人物如画者,全是想象的结果。作者把经验或想象所得的具体的事物翻译成白纸上的黑字,我们读者都要倒翻过去,把白纸上的黑字再依旧翻译为具体的事物。这工作完全要靠想象来帮助。譬如说吧,‘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好句子,但这八个字的所以好,并非白纸上写着的这八个字特有好处,乃是它所表托的景色好的缘故。我们读这八个字的时候,如果同时不在头脑里描出它所表托的景色,就根本不会感到它的好处了。” 四、 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文学创作需要感情的投入,文学鉴赏一样需要感情的入乎其内,进入角色,与作品描绘的对象融为一体。文学鉴赏者不是无动于衷的旁观者, 而应当把自己化入作品中,想人物之所想,急人物之所急,爱人物之所爱,怒人物之所怒,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地理解作品,获得审美愉悦。否则就无法感受到其中的魅力。《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有这样一段描写: 这里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的,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到:“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到:“你在幽闰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这段描写说明,在文学鉴赏中感情专注与浮光掠影所获得的审美效果是不一样的。林黛玉开始由于“未留心去听”,所以偶尔听到一句两句,她只感到“倒也十分感慨缠绵”。当她被戏里的妙词所吸引而侧耳细听的时候,她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先是“不觉点头自叹”,继而“不觉心动神摇”,后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随着她感情投入程度的加深,她所受到的感染也越来越强,获得的审美愉悦也越来越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文学鉴赏既需要鉴赏者入乎其内,也要鉴赏者能出乎其外。如果鉴赏者一直沉浸在作品所描写的世界里出不来,就不可能对作品作出客观的深刻的分析和评介。应当说,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不能说读了李后主的词就闲愁万种,读了琼瑶的小说就想入非非,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某一人物。读了《少年维特之烦恼》就要自杀,看了《少林寺》就想出家……我们看一下吴俊忠先生对崔颢《黄鹤楼》诗的鉴赏和分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已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鉴赏者初读这首被誉为‘绝唱’的七言律诗,很自然地会被诗中所表现的那种旅思乡愁,以及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情绪所感染,甚至会驱动自身的人生和情感体验,或遗憾‘空有大志,人生无成’,或感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渐入诗中之境而流连忘返。但鉴赏者不能沉湎于此‘诗境’,必须反复吟诵,调整视点,跳出境外,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诗的意蕴和内涵。读着、读着,鉴赏者把此诗放到当下的文化视野中来‘解读’,若有所悟,忽生新感:自然万物均在变与不变之中,有其自身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触景生情,见物思事,乃人之常情,然而生何种情,思哪些事,乃取决于人的精神境界和情绪心境,与其感叹山河不变人事非,倒不如睹物思人,更上层楼。黄鹤楼巍然屹立,白云悠悠缭绕,并不因黄鹤已去而失色,阳光下树木葱郁,青草碧绿,江上烟波迷茫,好一派自然风光,即使因天晚而望不到故乡,有此自然美景,足以慰思乡之情,又何必触景生愁。山河不变人事变,有志者当珍惜时光,努力奋发,不应在无为的忧愁中虚掷时光。” 这样分析,就跳出了诗外,而不至于使自己沉迷在诗歌的愁绪中。空灵的艺术需要空灵的心境去领会其中的美好,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需要鉴赏者的慧眼。 五、 逐层深入,体味深意 优秀的作品一般都有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弦外之音。文字传达给读者的字面意义几乎没有差别,为什么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作品会有着不同的理解呢,原因是不同的鉴赏者面对文字叙述有着不同的心理体验。林兴宅先生把文艺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为三层:①各种形式因素唤起的意象;②意象所指示的历史内容;③象证意蕴。 其意思就是说,文学作品的意义是相当复杂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的意义上。比如《蝇子透窗偈》这首诗: 为爱寻光纸上钻,不能透处几多般。 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 表面上看,它是写蝇子从来路钻出窗外的事,没有什么意思。而实事上并非如此,这首诗的象征意义在于:通过蝇子钻窗的过程,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若用眼而不用心,就会被假象所误导,也就是说,眼看不如心悟。很多读者在阅读叙事性作品的时候,总是追求情节的生动性、趣味性,对作品所表现的时代色彩、社会意义、作家意图、文化意蕴……视而不见,岂不知这些才是作家的真正用心和作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因此,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不仅要用眼,而且更要用心,只有这样深入体会,才会领悟到作品的题外之旨、弦外之音

西语论文研究角度有哪些

要是我没有室友都不懂,这就说话是不一样,没有花都会统一完成。

英语文学论文可以写一些比较独特的视角,自己比较爱好的视角,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一、研究角度的含义研究角度是研究者主体意识介入研究客体的一条途径。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角度,由于角度不同,同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面对相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者常常会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这取决于研究者的研究经验、生活感触、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等要素,而不同的研究角度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不同的。针对同一个选题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为了使研究有新意,就需要尽量寻找与选择与众不同的研究角度,在多元角度中寻求突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需要有研究的“视角”或研究的框架。出色的研究往往显示或隐含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成为一个出色的研究者意味着成为一个视角主义者。即便采用“质的研究”,也需要有研究视角。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一些“没有理论我们就看不到”的东西,它能帮助我们预见和理解事实。研究的视角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理论视角。它是从某个“学科”或“学派”的角度去研究事物。二是思维视角(或关系视角、分类视角)。它是分类或关系判断的某种思维形式。三是批判视角。它是研究者对新观点或新材料、新方法(或新工具)的选择。三者之中,最常用的是理论视角。扩展资料:举例:为了阐述研究角度,举实例来说明,以“超级女声”为例,我们可以从这些些角度来进行研究:研究角度一:"超级女声”受众调查:如果你擅长问卷调查,那么,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访问,根据数据分析“超级女声”的受众群的特征,节目受欢迎的原因、受众对节目的评价等。研究角度二:从平民选秀热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为湖南卫视带来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内其他的电视台纷纷效仿,推出各种平民选秀节目,很多节目是对“超级女声”的模仿,研究者可以透过这个现象思考分析电视娱乐节目的同质化和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研究角度三:从“超女挨批”说“媒介批评的权威批评”。文化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兼教科文卫体主任刘忠德批评"超女”,引起世人关注,政协常委批评“超级女声"是属于典型的“媒介批评的权威批评”。其批评主体的权威性是否带来批评内容的权威性,研究者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论述。研究角度四:论述“超级女声”的运作模式。“超级女声”的海选、晋级、评委点评、短信支持、现场PK等节目运作本身在国内具有创新意义,分析其运作模式有利于剖析节目受欢迎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总结经验,促使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研究角度五:"超级女声”的社会效应分析。“超级女声”是否真的导致电视节目的品位下降、媚俗和低速、道德滑坡、促使青少年欲望膨胀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等,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是否存在负面效应?论述这个问题有利于这类电视节目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研究角度六:话语规则权力-另眼相看《2005超级女声》蔡骐教授用话语、规则和权力三个词来概括“超级女声”的成功因素,对这个节目进行深度的剖析。“超级女声”背后隐含着参与、潜能和成功的话语,“超级女声”有着一套独特的淘汰与晋级规则,在这个节目中,明星的权力被消解,谁是明星,观众说了算,权力在观众那里。研究角度七:透过“超级女声”看电视娱乐节目如何克服“审美疲劳”。电视娱乐节目一直以来有个固定的模式:明星+主持人,或者主持人+节目参与者,娱乐的范式是“明星娱乐大众”,这个模式很是风行了一阵子,可是,观众日复一日都在观看同一个类型的娱乐节目,没有新意,自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超级女声正是改变了一种娱乐范式-从明星娱乐大众变为大众自媒自乐,这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这个研究角度有利于总结节目成功经验,有利于媒介今后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角度八:"超级女声”的产业链分析。“超级女声”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这不仅在于节目带来的广告收入,同时还有短信收入、唱左收入等一系列与之有关的文化产业,另外还有“超女”品牌这个无形资产。社科院发布的“文化蓝皮书"追踪了超女的整个产业链,并估算出这个节自客利签置接总收益约7.66亿元。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超女,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至少达几千亿元,可见,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角度。

语用学的论文角度有合作原则,跨文化交际,修辞。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得知,语用学的论文角度有合作原则,跨文化交际,修辞,这是大学语语文自修课的课本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点外,还能举一反三的借用文学作品去推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