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论文文献

大自然是美丽的,鸟语花香,气象万千.但是环境已经把动物逼到了难以生存的地步.另一方面,自然界生物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谁破坏了生态平衡,谁就会受到惩罚.食物链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关系.我们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能乱捕滥杀.如果随意破坏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和草原,必然会带来严重后果.在人类历史上,由于人们违背了生态规律而受到报复的例子是很多的.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善待大自然,让大自然和我们成为朋友,而不要使我们成为大自然报复的对象.

南方干旱,北方大雪,沙尘呼啸,地震频发,如今,整个大自然的异常现象令我们人类目不暇接。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本周部分科学家及政府官员将齐聚加利福尼亚州的阿西罗马,商讨地理工程学(geoengineering)在未来是否会对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这一议题。然而,如今事实情况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人类在过去已对地球做出了许多地理改造,并且负面效应也已出现。据悉,人类的文明社会,当前社会的一切繁荣、富强、发展、进步都发生在全新世(Holocene)。全新世开始于1万年前,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不断建设水利、开垦良田、建造城市,并且形成文明。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地对地球进行了各种地理工程改造。全新世对于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人类改造地球会造成何种后果还不得而知,但科学家认为,目前全新世已不复存在,人类目前处于人类世 (Anthropocene)。这是一个新的地质纪元,在这个纪元,人类的活动正威胁着地球的自我调节能力。此外,人类此前对地球所做地理工程学改造已出现弊端。以下是《连线》评出的人类在全新世对地球做出的六项地理工程学改造。1、排水改造据悉,科学家把人类能够接触到的湖泊、河流及含水土层等淡水资源统称为“蓝水”。目前,地球上近三分之一的“蓝水”资源都已被人类开发利用。此外,地球上四分之一的流域盆地在未能达到海洋之前就已被抽干。如果仅从局部区域来看,淡水资源被排干会影响当地的气候环境。比如说,中国长江上建造的三峡大坝就使得下游山谷地区的温度出现下降,进而使得谷内降水量也跟着减少。哈萨克斯坦对咸海(Aral Sea)的开发利用也使当地夏冬两季温度变化骤然加大,降水量更是不断减少。不过,如今排水改造工程仅仅是在局部地区引发了气候变化,至于会对全球气候造成何种影响,目前科学家还未能查明。珊瑚礁减少 澳大利亚大堡礁出现白化现象。 可能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全球珊瑚礁的减少速度是所有物种当中最快的。然而,珊瑚礁实际上是海洋中的雨林、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条件。在过去的50年内,受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过度渔猎以及海洋酸化等因素所致,全球珊瑚礁覆盖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一。此外,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珊瑚种类已濒临灭绝。 从地球物理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实际上是一种能够调节营养物及能量流动的生物学机制。不过,很久以前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事件已使得海洋生态系统丧失了这种调节能力。因此,从目前来看,尽管珊瑚及伴生类动物的减少不会威胁到其他海洋鱼类的生存,但实际上海洋基础生态系统已得到破坏。塑料革命 这只信天翁在生前误食了大量塑料垃圾。塑料会对它的内分泌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人类工业创造出了各种化学物质,但这些物质能够在土壤中保留很长时间,并且还会不断污染周围环境,其中较为严重的包括农药中的化合物以及塑料包装等等。据悉,每年人们生产的各种塑料产品达到惊人的600亿吨。 动物如果误食高剂量的塑料物质,它们的内分泌系统会受到破坏,不仅会导致动物容易患上癌症,并且它们的繁殖能力也会降低。即使是少量塑料制品,同样会使生态系统受到不利影响。 据联合国统计,地球海洋当中,每平方米塑料碎片密度达到万片。此外,全球所有地区都已出现低水平的有机物污染,塑料衍生物也是随处可见。改变大气 发电厂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 人类世的发展必然会引起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悉,每年人类活动约向大气中排放400亿吨二氧化碳。它们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能源供应过程中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说,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人类改造地球地理工程最不明智之举。 目前,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已达到1500万年来的最高值。由于二氧化碳具有吸热特性,全球气温不断升高,而气候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海洋在吸收了部分二氧化碳之后,海水中氢和碳酸根离子的比例发生变化,海水酸性会增强,这将不利于海洋生物的生存。珊瑚礁、浮游生物以及甲壳类动物今后可能全部灭绝。 在未来的几个世纪,海洋的PH变化值可能达到过去3亿年来的最高水平。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疯狂的掠夺自然资源的不轨行为,已经开始报复了!2012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

一位女大学生张欣用自己兼职赚来的350元买下一只被贬卖的省级保护动物豆雁。有人问她这样做值得吗?她回答:值得,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鸟儿杀了就没有了。

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人与自然环境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系统。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自然,自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就比如说某地的居民环保意识强,不乱扔垃圾,而且每天都有人及时清扫,所以这个地方的空气非常好,让人感到特别舒服。而另一个地方的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每天丢的垃圾也不及时清理,让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垃圾场,算是臭不可闻的了!人与自然就得有个和谐,如果这个和谐被打破时,自然就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我们如果不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去破坏自然,那我们人类将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社会和谐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的惊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会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

自然灾害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吗?就比如说泥石流,就是因为人类看到当前的利益——树可以卖钱。于是,人类的贪念愈来愈热烈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树也一天天的减少?渐渐地,惟独剩下棵瘦小的小树苗了。一天,狂风大作,狂风呼呼地吹,雨无情地下着?人们的房子被水淹没,把里面的东西都给冲走了,人类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假若当时人类没有贪婪的砍树卖钱,而是让它们快乐的长大,也就不会造成如今的后果!而且树还会帮我们抵制自然灾害!所以,为了不让自然报复人类,我们就与它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多种树"来祈求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过错,取得大自然的原谅!“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做出理性的选择。拯救地球,就要从生活细节做起:(1)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好类;(2)多植树造林;(3)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来养;(4)拒食野生动物;(5)尽量做到一水多用;(6)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只有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给人类更多更多。 【篇二】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了人类她一切的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啊,她精心绘制的风光啊,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啊!鲜花就要枯萎、风光就要残缺、山河就要垮塌!这一切的壮美绝伦眼看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母亲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

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我们还能不报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我们难道不能节制一下污染的排放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我们难道不能少制造一些垃圾吗?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我们难道不能先停止对她的伤害吗?

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定会受益,自然也必将成为永恒的奇葩! 【篇三】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

森林是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那时,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

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由于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变大肆排放,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量的重金属变进入了水循环的一列中,使土壤结构破坏,饮用水不合格。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得到的“回复”。

被称作“干净的天堂”的北极,是不是未受到污染呢?不!科学家表明,在南极,收到的污染远远高于大陆。这儿,北极熊体内脂肪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大陆鸟类的几倍!地球上以无一片净土。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尚未治理的。酸雨的危害,不仅使鱼虾死亡,还使建筑物受到腐蚀。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刻就是因为酸雨的腐蚀而变的斑斑驳驳。

当然环境问题不仅是这些,还有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大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论文文献

转过来的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各国执政党面临的共性问题随着人类工业文明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矛盾不断积累,来自人口、环境、资源、生态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逐渐成为各国执政当局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环境问题实际上已经发展成社会政治问题,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与政党政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什么样的政党执政都无法回避人与环境如何相处的问题。第一,“绿色政治”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政党结构,也使环境保护问题进入主流政治。绿党是一支以保护环境、扩大民主、维护人类和平为主要目标的新兴政治力量。1972年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绿党组织 ——新西兰价值党出现。之后,绿党的势力在各国尤其是西欧迅速发展,并相继进入地方、国家及欧洲各级议会,成为重要的执政党、参政党。目前,绿党已遍及世界五大洲,全球大约有70多个绿党组织。在绿党的推动下,生态优先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在世界各国深入人心,一些主流政党也进行理论创新,德国社民党、英国工党等老牌执政党纷纷将“绿色政治”的理念写入党纲,英国保守党政府等一些右翼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新的环境保护条例。“绿色政治”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最终摆脱边缘地位,走入了主流政治。第二,环境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执政党均注重维护自己环境利益。目前来看,各国执政党公认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有四类:一是资源稀缺造成的冲突与不稳定,如石油和水是引发诸多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在中东、非洲、西亚和南亚,水资源已成为影响地缘政治格局的重要因素;二是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而引发的社会动乱,如在非洲和亚洲多个国家由于环境恶化、食物短缺产生了大量“环境难民”,并引起局部动荡和社会不稳定;三是跨界污染和危害转移引起的国际纠纷和冲突;四是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间货物与人员流动带来的生物、基因威胁,诸如疯牛病、禽流感和SARS等病毒和疫病的蔓延很难控制,往往带来全球性的恐慌。第三,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已经成为影响执政党和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美共和党政府因退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而遭到强烈批评。欧盟各国执政当局率先提出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 20%的量化目标,并迫使在气候问题上一直不甚积极的美共和党政府在G8峰会上做出一些妥协。虽然西方发达国家是输出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主要责任者,但这些国家的执政党一直都积极争取在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攻击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政策。二、各国执政当局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的主要做法第一,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瑞典、芬兰、挪威等北欧国家的执政当局最早呼吁从全球高度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问题。1972年瑞典执政当局主动承办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在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呼吁“人类业已到了必须在全世界一致行动,共同对环境问题采取更审慎处理的历史转折点”。2003年,在许多国家执政的社会党国际成员党在《圣保罗宣言》中提出了“新的发展观”,认为环境问题与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同等重要,主张把生态、经济和社会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近两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执政当局停止使用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用新的“绿色核算体系”,将自然资源的损耗和环境保护的成本也计算在内,以更加合理地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综合运用立法、行政、税收等手段对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和调控。芬兰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环保法的国家,执政当局早在1886年就制订了第一部森林法,目前其森林覆盖率已经超过70%。2000年3 月,芬兰政府开始实施新的《环境保护法》,将防止空气污染、消除噪音和环保许可证制度等有关法规汇总在一起,同时修改了节水和垃圾处理等相关法规,加强了对环境的预防性保护。近年来,印度、越南、缅甸、老挝等国执政党为保护本国森林资源也都制定了相关法律,严格限制原木出口,对木制品出口的税收也大幅上升。非洲各国执政党针对非法捕猎和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制订了严厉的惩罚措施。第三,发挥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作用,强制和鼓励双管齐下,推动企业和社会节能降耗,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多国家的执政党普遍把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作为施政的重要内容。新加坡、日本、美国等国执政党通过财政、税收、行政等手段推动节能,新加坡执政当局建立了一个2000万新元的环境可持续创新基金,鼓励企业、个人在节能、环保和资源再生利用等方面的开发创新。日本政府通过改革税制,规定企业如果达到节能标准或使用节能产品,将在一定时期内享受减免税的优惠,如果达不到节能标准又无法按期改进,将被处以100万日元的罚款。美国和德国制定了相关法规,用减免销售税的办法鼓励公众购买新能源汽车。第四,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将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转变为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新型循环经济。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执政当局迫于资源匮乏和能源危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执政当局的政策推动下,循环经济在日本已经成为企业的日常行为,松下、索尼、丰田等许多大公司都基本实现了“产业垃圾零排放”。德国的循环经济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产业,所有生产行业的垃圾被处理后重新使用的比例高达50%。其他欧盟国家也都大力提倡循环经济,并制定了回收、利用或循环使用的具体办法和目标。英国规定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要增加10%,2020年增加到20%;荷兰执政当局规定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应达到60%;法国规定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为80%。第五,重视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奥地利执政当局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环保课程,定期聘请环保专家讲授环保和垃圾回收知识,新闻媒体经常宣传环保新知识和新发明。瑞典政府将节能和环保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宣传,并积极向国外推广其节能经验,使全民对环保都有一种自豪感。美国将每年的11月15日定为“美国回收利用日 ”,环境保护局专门开设网站,宣传再生物品的知识。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宣传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节约环保为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三、几点启示纵观各国执政党近40年来在处理人与自然环境问题上的理论、政策和做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一些新思路、新举措,可以得出以下启示:第一,摈弃旧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符合时代潮流。传统的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公正和环境和谐的片面的发展观已经在一些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种种弊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第二,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盲从。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既要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但又不能在环保等问题上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不能被一些不符合国情的理念束缚住手脚。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仍必须从国情出发,以控制人口过速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和抵御自然灾害等为重点,不能盲目超前。第三,必须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作纳入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中来,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其他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避免成为政府或企业单方面的行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不仅要注重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还要考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改善社会氛围和稳定社会秩序结合起来,在改善自然环境的同时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天地人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的热门话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大、泛、而深的课题,要想简明地揭示它们的关系,只得借助于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学说……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从上世纪70年代才广泛传播开来,传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惊人的。那诱人的“生态平衡”被学者们研讨着,官员们宣传着,演员们呼喊着。生态平衡之所以诱人,那是因为人们企盼的生态系统稳定状态是美好的。尽管人们觉得它有点抽象莫测,可它又是亲切具体的。熟知生态平衡要先知生态系统。可生态系统从被西方学者提出至今,权威人士的定义有十余个,有的几百个字,有的几十个字,但无公认统一的文字表达。取其共同的实质,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与无机环境系统的特定结合。生命指植物、动物、微生物各生命类群,包括人类;无机环境指自然界的无生命成分;特定结合指不同地域创造出的多样的生物类群——即不同生态系统。陆地上各生物类群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它们总称为陆地生态系统;同样海洋生物类群形成了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就构成了整个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陆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层,这就是人的家园。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为天,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人是依赖于自然,从属于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处于什么位置呢?天地无机环境为谁效用呢?为草原、森林、庄稼——绿色世界。各类动物依赖谁而存活呢?直接间接都依赖于绿色植物。万尊的人靠什么活着呢?以吃来说,取之动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来说,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须的氧取之于大气。食、水、气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来自于天地无机界。生态学家把生态系统中的生命又分为三类,且冠以公正的名称:(一)植物——生产者;(二)动物——消费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较三类生命类群谁最有本领呢?无疑是生产者,因为它养活了自己和后二者。人在哪里呢?在动物之中了。按生态食物链排序:先是食草动物,后是一级食肉动物;二级食肉动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粮)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级”(依赖性最大的)消费者。所以,生态学家早已结论:没有植物就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 尊贵的人不要不服气,这并不否定人有灵巧的手和发达的大脑,只是说人的存在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和环境,从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 历史证明,由于人类的盲目自大,破坏了生态平衡,屡屡招来毁灭人类自己的生态灾难。破坏生态平衡的诱因归结为三类:一、破坏环境: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 中国是一个生态灾难多发的国家,中国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态灾难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变坏、洪水泛滥、库坝被淤等。近年来,我国水域污染增多:网眼小了,鱼虾少了。科学家们预言:“生态危机将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危机。”这就告诉人们,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加大,人类必须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第一部分 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今天,借中国水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的机会,谈几点认识. 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讨论在新形势下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就水利行业而言,应该如何进一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各项水利工作,我认为有必要认真回顾总结过去5年来的治水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今后水利工作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1999年3月,我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的报告,引起全行业乃至行业内外的一场大讨论.针对讨论中的不同意见,1999年11月6日,我在中国水利报社通讯报道工作会议上谈到人们对水的九个方面认识的转变时,第一次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此后,我们一方面在治水理论上不断探索,一方面在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水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特别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提出,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在国内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2002年9月,在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理论基础和体制保障"的报告,又进一步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本质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水利发展的转轨时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一种科学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并开始成为各项水利工作的指导思想.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水利部门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指导水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总结这些年治水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探索,可以清楚地看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因此,今后要坚持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作为指导各项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推动治水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正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一,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依傍大河而生:中华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孕育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开端于恒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渊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流域,而且这些大河都具有水量充沛,泥沙较多,洪水频繁等相同的特点.洪水的泛滥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灾害,另一方面也为人类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使人类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能够收获粮食,繁衍生息.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依存,开发,掠夺,和谐.在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不同,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第一个时期,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原始社会,人和自然是一种依存的关系,人依附于自然.人类一方面直接或通过简单的生产工具从大自然获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威胁.这一时期,人类被动地适应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状态.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青铜器,铁器的使用及至农业,畜牧业出现后,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改变自然,使得这种关系进入了开发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还没有对自然造成较大的破坏.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近现代大工业生产出现后,人类的自信心和对生存环境的不满足感,驱使他们去"征服自然""统治自然",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第三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掠夺性地开发资源,一方面对大自然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与惩罚.然而,人类终究是有理性的.当这种掠夺式的开发难以为继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四个时期,在哲学意义上是一种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原始社会,人依附于自然,处于"天人合一"的原始和谐状态;在掠夺阶段,主导人们的是"人定胜天",对人与自然的初级关系给予了否定;现在,我们追求"人天和谐"的境界,就是要否定"人定胜天"的思想."人天和谐"不同于"天人合一",它是人类反思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破坏造成恶果之后思想上的一次升华,是人类主动地在更高层次上同自然和谐相处. 综观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当前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充分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史,对我们在水利工作中自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去追求人天和谐的境界,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发展条件为代价来求得眼前的发展.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含义.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破解中国水问题的核心理念 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中国治水事业而言,就是要用这种理念去努力破解中国面临的水问题. 当前,水利工作面临四项任务,即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等四大水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是人对水的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在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破解中国的四大水问题,最核心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破解中国的四大水问题分别有四个核心要点. 第一,给洪水以出路.这是解决我国洪涝灾害问题的要点. 在处理人与洪水的关系上,我们有很多经验教训.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给洪水以出路. 去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集中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去年淮河流域发生大洪水,在抗洪救灾中,我们按照中央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实施政府有效的社会管理,提早部署,充分准备,利用各种先进的预测预报技术和手段,科学调度,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时运用行蓄洪区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拦,分,蓄,滞,排"合理安排,严密防守,科学抢险,使洪水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实现了对洪水的科学有效防控.精心组织,妥善安置受灾群众,防洪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尽管淮河洪水量级大于1991年,汛情重于1991年,但灾情,抗灾投入和灾害损失均小于1991年.在整个防洪调度和人员撤退中,没有死伤一个人.当然,淮河防洪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具备了必要的工程和技术手段.如果没有这些基础

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立在能源消耗较高、生态环境破坏较大的基础之上的。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如人均矿物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淡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耕地资源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据记载,我国的环境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由于长江两岸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洪水泛滥,损失巨大。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几十年来愈演愈烈,20世纪60年代出现8次,70年代13次,90年代20多次,从2000年春天起,我国西北东部、东北西南部、华北北部多次出现大风扬尘和沙尘暴天气。 2004年1月至4月,我国共出现11次沙尘天气过程,涉及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共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这些都源于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如北方一些地区过度开垦荒地,草原地带过度放牧,农灌区过度引用江河水,超采地下水,直接导致大面积的草场沙化,大量的农田被沙漠吞蚀,防风林带枯萎死亡而失去涵养水分、保护表土的功能。在资源方面,我国的过度消耗是惊人的。2003年,中国GDP占全球的4%,但消耗了全球55%的水泥,36%的钢铁,30%的煤炭,25%的铝。中国每创造1美元GDP所耗能源,是美国的 倍,是日本的倍。�同时,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3,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速度还在加剧,每年沙漠化土地达到3460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损失掉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大江大河输沙量增加,河水变浑,河床抬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我国生态建设要求更加迫切。生存环境恶化,自然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无数事实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健康和谐的社会生活,更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而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宁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存在问题,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社会的发展水平,认识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当代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相结合的理念,使我们更明确了人类的现实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出路,以弥合并化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一)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在地球上耕耘劳作,自然界的博大富饶养育了人类文明。然而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类社会开始了恶性发展。从18世纪初到20世纪末,工业革命在200多年的突飞猛进中已经达到了它的顶点,工农业的发展早已突破了增长的极限,科技的进步也基本上达到了极大放飞人类想象力的地步,但是它并没有始终给人类社会带来福音,它如同一柄“达摩克利斯利剑”正高悬在人类的头顶。[5]人类一方面竭尽全力地攫取自然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拼命地制造种类日益繁多、成分日益复杂的各种废弃物。人类的活动已经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使整个地球陷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危机。F•卡特在《表土与人类文明》中写道:“文明之所以会在孕育这些文明的故乡衰落,主要是由于人们糟蹋或者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文明的环境”。根据著名的“罗马俱乐部”预测,如果人类找不到可替代能源,并固守现有的生活方式,地球将会在21世纪中后期的某一天,耗尽最后一滴石油,经济增长将戛然而止,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6]�马克思、恩格斯是较早反思并科学认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圣者,他们一方面欢呼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把批判这个制度的腐朽性、不合理性,建立理想社会和新的文明形态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恩格斯毫不客气地抨击人类的幼稚和狂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7]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一种真正的平等、和谐的统一,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统一起来的自然观。人类发展到今天,应该而且已有能力主动调整自身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8]从深层次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看到,虽然现代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但人始终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的生存、繁衍、发展,要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与能量。人与自然应始终保持共存共荣关系。�(二)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人是生命的存在体,自然生态也是作为“生命存在体”而存在的。一方面,自然生态具有自身不断进化的生命过程;另一方面,人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员,其生命状态与自然生态的生命状态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自然生态的死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的衰竭。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应当是一种生命维系的关系。基于这种认识,著名学者施韦兹和莱昂波特创立了“生态伦理学”,他们认为生命是自然界的伟大创造,对人类和自然的生命都要给予极大尊重,那种“将生命分为价值高的(人的生命价值)和价值低的(自然生物的生命价值)的做法”是片面的。因此,应该将“善”的观念加以扩展,应当从自然界而不是局限于人类来认知人们行为的正误,把善的观念扩充到自然界中去,“凡是有助于维护生物群落的完整性、稳定性的行为,就应是正当的、善良的、美好的”[3〕233。一种伦理理论如果不包括人影响自然的行为规范,不确认人和生态是一种特别亲密、生死攸关的关系,就不能算是完善的伦理理论。因此,应当用生命的纽带把人与自然有机联系起来,把生命的完善和正常运转视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内在要求。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类应该成为这个大家庭中的善良公民。大自然中的生物,并不是人类的奴隶,不是为人类而诞生的,它们理应是大自然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只注意人类自然利益而关心生态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确立一种新型的伦理体系,建立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坚持反对“人类沙文主义”。不仅承认人的价值,而且要承认生物的和一切自然物的价值;不仅承认人类的权利,而且要承认生物的乃至一切自然物的权利。看似没有感觉的树木、花草、河流、海洋,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生存权利。它们的价值和权利不是根据对人类有用无用确定的,而是作为一种自然界的平衡链所固有的。自然生物同人的基本需要乃是相类似的,都需要水分、氧气和营养,因此,人类决不应凌驾于自然平等地位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互为依存。如果一味只想“主宰”、 “统治”自然,势必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瓦解人与自然的和谐环境,人类与生态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三)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自然是人类之本、人类之根,是人类的起点与归宿。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的发展相和谐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的本原性和谐的向往和追求。[9〕15生态文明所提供的基本观念是全球生态环境系统整体观念和系统中诸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以损害自然界的生物种群来满足人类无节制的需求,只能导致整个生态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枯竭,最终危害人类自身。因此,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新认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从自然的角度说,人与自然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更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与工业文明相比,生态文明所体现的是一种更广泛更具有深远意义的平等,即人与自然的平等、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人与自然的平等意味着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仅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必然受自然界的约束和反作用。所以人类必须摒弃过去那种“人类在自然之上”、“人类可以任意主宰自然”的观念,保护好大自然,使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当代人之间的平等、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平等就是指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是属于全人类的,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平等地享有自然界的资源和环境。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维持其经济发展。并且当代人也不能肆意挥霍资源、践踏环境,必须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也就是说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应该既关心人,又关注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携手,生物与非生物的共进,过去与现在的统一,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时间与空间的协调。在维护人类自身发展的同时,又维护自然的平衡,确保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所以,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1〕林红梅.“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5):92-93.�〔2〕杨多贵, 周志田,陈劭锋.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经济研究,2005(4):6-12.�〔3〕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侯文惠,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对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变化,并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充分认识统筹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生态文明新构架。应当说,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潮流。 一、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相对主体,人类的社会经济必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要清醒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努力做到在与自然和谐共处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类社会的新的文明——生态文明。 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同时又必须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 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体现为依赖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人对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在农业社会,从事农业劳动是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也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促使相对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或区域性的不和谐现象。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杨多贵,200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1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各类规矩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 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应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2、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主要内容 文明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程度的概念,它表征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从历史上看,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目前,人类文明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阶段。如果说以工业生产为核心的文明是工业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就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议论文5篇

“和谐社会”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好社会。用和谐的心态、和谐的生活方式,以创造出和谐的社会。那么人与自然的和谐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议论文例文,希望你喜欢。

主持人崔永元曾这样调侃道:“我最爱的节目就是《动物世界》,因为里面没有人。”

这句话让人在哑然失笑的同时也感到无比心酸,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但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为所欲为。我听见了自然的哭泣声。

或许,在许多年前,人类对自然依然是敬畏的吧?伐木工人被树虎的友爱感动,被粘在树上的树虎移送到了森林的深处,这是一种默默的保护,蕴含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但猎人们呢?为了获取昂贵的树虎的皮毛,他们利用了树虎单纯友爱的本性。从而导致了树虎的灭绝。我不知,那只粘在树上的树虎,见到同伴为了自己而落入圈套,若它有感情、有思想,它会怎么做?但它跟人不一样,只有哀呜声久久在森林中回荡,若干年后,连哀呜声也无法再听到了。

伐木工与猎人两种不同的做法引人深思,在自然面前,人与人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人心受到了利益的驱使,会变。而自然仍然是单纯的模样,而且人恰恰看准了这一点,利用自然的弱点攻击自然,长此以往,终将导致自然的毁灭,也难逃自己种下的苦果。

哲学家在面对自然的雄伟绮丽时,发出了“你真美啊,请停留一下”的感叹。值得一提的是,发出感叹的人当时已双目失明。自然之美是长驻人心的,我们目光所涉及的,皆为表面。如只看到森林背后的商机,即使双目清澈心也无比丑陋,年复一年,自然未变,可人呢?

那自然多么可贵。在自然的映衬下。人是多么的渺小。而人是聪明的,在机械与科技有快速发展下,人竟妄想占领自然,让自然为己所用,人又是愚蠢的,殊不知在自然走向毁灭的那一刻,人类世界也将保卫祖国来一场巨大的浩劫。

我渴望着会有那么一天。人们放下手中的绳索与圈套,与自然紧紧相拥,而非肆意践踏自然,人与自然,本该和谐。

隐约中我仿佛看到了活泼可爱的树虎,在森林深处嬉戏着,而猎人们,正将圈套回归至原先的模样,从容地离开了这本就属于自然的天堂。

说到“和谐”,或许你会以为这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令人难以体会到它真正意义的所在。或许你看完下面的内容,就会清楚明了的知道什么才是和谐。

弱肉强食,这或许是人类为大自然下的一个定义。的确,弱小的生物必定是强大生物的腹中之食。但是,这环环紧扣的食物链同样是大自然的一种和谐。当青蛙大量死亡,就会产生蝗灾,残食庄稼,是人类陷入了粮食危机。从而使粮价飞涨,难免还会出现金融危机。

美国佛尔顿一条叫做马尔丁的偏僻道路上,无数的车辆背堵塞。原因是要给蛇让路。原来,建这条公路时,破坏了蛇群的“通道”。那一年,不仅屡屡发生蛇伤人事件,而且佛尔顿的北部还出现了粮食歉收,老鼠泛滥成灾的现象_原因则是蛇太少!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淤泥堆积,这也是国人打破的和谐的结果。在黄河上游,水质清澈,透明见底。但在她流经黄土高原时,成堆的泥沙泄入水中,使她变得浑浊不堪。而黄土高原在数百年前,数千年前,也是一片绿色。也正是因为人类砍伐,才导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在黄河。

瞧,这难道不是典型的人类破坏了自己与自然的和谐而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的例子吗?

但,你思考过吗?为什么人类会去破坏食物链?破坏自己与自然的和谐?为什么人类会如此不顾自然的安危呢?

其一,许多人对食物链的认识不够透彻,不够了解。不真正明白什么才是食物链!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为了满足金钱的欲望,捕杀大象,残忍的用锯子锯下了象牙去买做工艺品,获取大量的金钱。当然,也有人为了享受,花重金去购买貂皮、豹皮、虎皮大衣。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许许多多的人去捕杀贩卖,像那些可爱善良的动物置之于死地。还有人却仅仅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去虐待那些娇小玲珑,对人类来说毫无反抗力的小动物。当然,也有人是为了娱乐,为了自己的闲情,而去狩猎。如此多的事例,其实就是人类那无穷无尽的欲望。

但是_人类的发展也正是因为人类有着无穷的欲望。有人因为懒于走路,而发明了电梯、汽车、火车、飞机。有人为了享受发明了按摩椅、空调等等。而促使人类快速进步的战争也同样是源于愿望_落后就要受到那些强大的、充满欲望的国家欺负。于是,不断发展、创造,建立自己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没有欲望便不会进步、发展。

在你为了满足自己欲望而发展的同时,破坏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在破坏的同时,也注意去保护自然,植树造林,放生动物,那么,这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如同当年大兴安岭的工人所说的“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户数,一手砍,一手栽”。我们也应该保护我们自己的大自然。

大自然如同一个十分严密的方程式,还似一条粗长的铁链。总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缺一不可。方程式的不完整,便会影响解题,导致结果的偏差。铁链一旦生锈,便会断开,也就失去它所能起到的作用,在关键时刻造成重大损失。所以,我们人类不应该刻意去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在破坏它的同时,我们人类的利益实际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我们更要去保护大自然,建立一个任意与自然间和谐的关系。

想必说到这里,你也一定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和谐了吧?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们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产出各种纸张。参天的大树在高科技的电锯中轰然倒下,绿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后,那些纸张却被随意丢弃,成为垃圾。它们在哭诉,哭诉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感到悲哀。

工厂一座座地兴建起来。它们把矛头指向天空,把废气排向大气;它们把矛头指向大地,把废水排进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抬头,蓝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略带灰色的云,时而还弥散着一些尘土。再看看水呢?深绿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鱼呢?它们在哪儿?答案是在饭店的餐桌上,或是永远沉没在了河底。

这样的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们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沙衣”,扬尘使人们睁不开眼。人们被迫戴上眼镜、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们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人们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着防风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们整治河流,把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成为鱼儿欢乐的家园。人们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变得澄清了,时而鸟儿们俏丽的身影又会从头顶上轻轻掠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如果人们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们的幸福也就此告终。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们在灿烂地微笑。

人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却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怀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毁坏母亲的健康,到头来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爱护,才能幸福生活。对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跳出圈子来看,也是一种行文之道。

自然是我们的母亲,创造了人类,养育了人类,她是人类的母亲,关心和爱护人类,她关心爱护宇宙间的一切,她包容人类的错误一次又一次。她希望有一天,人类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已改正。春天小草破芽而出,心中会略过一丝惊喜吧;当感受到夏风中清凉的风,心里所有的烦恼被舍去;当树叶一片一片的落下,便可以感受到一丝凄凉;当雪覆盖大地的时候,便可以感受到白雪皑皑的世界。世界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而我们呢,却因为乱砍树木,破坏自然,吃野生动物而引发的荒漠化、缺水以及新冠,无一不在警示我们人类,要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保护动植物。让环境造福人类。工厂的污水使得水源被污染,人类的生命面临着危险。各种白色污染,小鸟的家园受到了伤害。人类啊,醒醒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球只有一个,要植树造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我不想人类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自然,我希望有朝一日,大家能正视自然,自然,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互利共惠,真正将我们的家园建设的美丽。

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相互关系,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谁都离不开谁。人和自然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需要多种一棵树,多养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绿色,都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我们伤害自然,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能做的只有把这把枪用好和用少。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呼吁: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吧。

大自然,一个多么雄伟和神奇的存在。

自然是神奇的,它是万物的家园。河流里鱼翔浅底,天空中苍鹰搏击,大地上鲜花怒放,森林里鸟儿歌唱。阳春三月燕子衔泥,炎夏六月荷花满塘,金秋九月蟋蟀歌唱,严冬腊月红梅飘香,无尽的生命使地球生机勃勃,让大自然绚丽多彩。

大自然的双手总能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白云、青山、绿水,辽阔的草原、起伏的山峦、浩瀚的江海,风景秀丽,美丽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还有那气势磅礴的珠穆朗玛峰,那诗情画意的桂林山水,那神秘无垠的撒哈拉大沙漠,那轻纱薄雾般的银河,那刹间划破星空像雨点般散落的流星……

而人类呢?是大自然最慷慨以对的伙伴,它给予我们无穷的智慧,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给予我们无数神奇的朋友。但是,人类的所做所为就如同那青春叛逆少年的不计后果的玩乐,与其不同的是,人类犯下更多滔天大罪。人类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伤害自己的朋友,有些人却依旧乐在其中。人类总是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导致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每年每月甚至每时每刻都有某个物种在灭绝或濒临灭绝。对于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人类更是不知后果的挥霍。世界上80%的原始森林已经荡然无存,森林正在以每天375平方千米的速度消失。

大自然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带着对大自然的愧疚和与大自然和平相处、善待大自然地誓言,向大自然鞠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与自然议论文素材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作文--美丽的自然景观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迷人的郊外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人类和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没有了大自然,那么人类就会没有新鲜的空气。如果没有了大自然,人类就会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如果没有了大自然,那么人类就得不到丰富的营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与自然的 作文 素材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1

我常常思考。到底是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还是自然是我们的一部分?其实这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而自然只是每人世界的一部分。但是从自然的角度讲,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冰川,海洋,陆地和各种动植物。但是不管是我们在自然里,还是自然在我们的里面,我们都有义务去保护自然。

但是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与自然和平共处?大自然为人类以及各种生物定量制作了各种生物所需的东西。如果超额使用的话,超出自然的能力范围。自然也会罢工也会不给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所需的东西。

这样看来,与自然和平共处的确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清风明月与大好河山。我们祖国的文人墨客,创作出千古绝唱的诗篇。他的灵感也正来源于动人的环境。因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能让诗人来体会自己的人生。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大自然中的菊花,也给了黄巢足够的信心,面对战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也让郑板桥学习到了竹子的坚韧不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使卢梅坡知道了世间万物,各有利弊。

而现在的人类是利用大自然为人类制造的各种机器以及化学元素再来破坏自然。难道自然为人类提供完灵感?他就没有用处了吗?不是的。只要人类肯探索自然。向各种生物学习。那么人类的科技成果一定会突飞猛进。

要是人类能与自然和平共处,有节制的使用大自然的资源。那么我相信,科技成果与绿水青山,我们能够两者兼得。

现在我们的科技实力已经非常强大屈指可数。在探索自然的路上。一定不要再次破坏自然。自然不仅仅指的是地球,宇航员在登月时,宇宙飞船的船体在太空中留下的太空垃圾,对宇宙也是一种污染。我相信经过人类的不断努力。在保护地球的基础上继续研发科技。这虽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坚信通过我们大家一起的努力,一定能够达到我们所渴望的标准。我们只要利用科技的力量继续保护自然。自然也会用自己的资源来支持科技的研发。只要我们努力保护自然。自然也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资源。这样人类既能享受着纯净的自然。又能让科技研发的更加快更加有质量。只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那山清水秀的湖光山色还有水木清华一般的鸟语花香,与科技的逐步腾飞。我相信这两者经过人类与自然的和平共处,我们一定会全部兼得。让自然重新披上迷人的绿毯,让科技屹立于世界之巅。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2

这里繁华而又荒芜,与灯光璀璨相隔一条路的,是热烈粗犷的大沙漠。

这个城市,叫迪拜。

我一直向往一个地方,与高楼大厦接壤相连的是茫茫的自然,野生动物能与人类和谐相处,彼此信任,共同生活在一起,守望一个与自然融合的奇迹。但这个想法在过程中触碰到越来越多的人和动物互相伤害的事后,就被一点一点的消磨殆尽,再提不起半点余温。

直到我邂逅了迪拜的百态,才圆了梦。

我坐在一辆看起来有些旧却很结实的越野车里,在一望无垠的沙漠里横冲直撞,掀起的沙尘以及车身的剧烈的颠簸,都诠释了这个地方的狂野不羁。

一路上车里的播放器也没停过口,豪放澎湃的当地流行音乐一直响个不停,耳边隆隆响的除却音乐外,还有司机粗犷的嗓音。

下了车子,荒漠的风呼呼吹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指着远处的一只庞然大物喊道:“快看!是骆驼!”

不远处就站立着一只高大的骆驼,两个高大的驼峰,宁静祥和的神情,正眨着大大的眼睛望着我们,走近点,它竟丝毫不害怕,依旧直立原地的瞧着我,骆驼的毛色呈土黄色,颜色很纯,大片大片的绒毛耷拉下来,盖着肚子。

我注意到旁边一个当地人,高高壮壮,头上绑着一条红白格子布,打扮与长相都与刚才的司机差不多一致。他正一脸笑意的看着我,拉着骆驼身上的绳子。

我用蹩脚的英语问他:“这骆驼是你的?”他哈哈大笑,拍拍骆驼,回答我说:“不,不是我的。它,还有我,都属于这里。”话毕,他踩了踩脚下的沙。微风徐徐拂掠过一缕缕热气袅袅氤氲的大漠,无边无垠的/沙粒在阳光下闪烁着一簇簇缤纷的微芒。见我吃惊的模样,他牵牵骆驼的绳子,让它跪下来,然后爬上去坐在驼峰的椅子上。在这整个过程中,骆驼都很温顺,眼睛里似乎还有笑意。

我一下子有些诧异,在印象里,动物与人大概是不可能友好相处的,但在这个城市,真的让我又惊又喜。

他向我招招手,然后一把将我举了上去,坐在后面的椅子上,我兴奋地抚摸了一下骆驼的驼峰,有些硬,毛并不很软。骆驼回头看看我,重新站起来。我只感觉整个身子晃了一下,骆驼就缓步在软乎乎的沙子上行走了。

“对我们阿拉伯人来说,动物很多时候不只是交通工具或劳动力,它们更像我们的朋友,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接着他说了很多别的什么,我也听不大懂,只是反复地咀嚼着这句话。温顺的骆驼缓步在温暖的沙子上,每走一步便会细细地踩起一小团噗噗的沙雾,在这大漠落日的照耀下,一闪一闪的似乎腾翻成彩色的斑斓。

偶然抬头间,一只巨大的身影在空中盘旋,那风姿令我记忆犹新——鹰!他的样子是多么的自由啊,天高云阔任我游,这里是属于它的沙漠,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它倏地振翅飞去,不带一丝犹豫,干脆利落,像一抹虹似地消失在沙漠的另一端。

是吧,不论雄鹰亦或骆驼,他们都是守护这片土地的生灵,生在这里,与烈日为伴,风沙为伍。而质朴的阿拉伯人,则是他们的守护者,不伤害不索取,彼此帮助,这个誓言仿佛早就定好了,谁都不忍心打破。

那么,我希望以后的哪一天再在来到这里,誓言不变,依旧是这样的景色。

人和自然,和睦共存。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3

人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大自然的得意杰作之一,但是人类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空气、水、动植物、石油、矿藏这些自然馈赠的资源,人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自然,殊不知,生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生物书上说“在那么多生物中,只有人类能在生物圈各个圈层内活动,并能改造生物圈”。力量在人的手中,但是由于滥用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激怒自然,慈爱的自然母亲虽然可以轻易的毁灭人类,但她下不去手,去惩治胡作非为的儿女。要知道虽然人类的历史有几万年之久,但在46亿年的地球眼中,不过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娃娃而已。

“人之初,性本善”,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人说出了人性的黑暗面,有人说乌鸦羊羔也知报恩,可人不知如果自然崩溃了,人类也要灭亡。各个物种之间,互相影响,不能让生态平衡倾斜。美国曾有一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发表过《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向人们深刻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性是极其顽固而现实的,面对恶化的环境,已经有人思考,如果有一天地球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不再适合居住,人类可以乘着飞船逃离太阳系,转移到其他宜居星球,但是茫茫星海再找一个地球谈何容易,不知收敛,即便找到了也不过又一个星球被破坏,所以我倡议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低碳出行,有助于保护臭氧层,防止阳光直射南极冰山,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二是控制人口,过多的人口会加重地球的负担,人人都要吃饭,人多需求的粮食就多,土地会不堪重负,所以与其低质量繁衍,不如高质量生活;第三不要滥伐林木、猎杀动物,动植物和人类相辅相成,如果动物灭绝,人类的生活会受很大影响,加拿大曾因猎杀狼,破坏了平衡,兔子繁殖过多,草原被破坏,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进口狼去抓兔子。

人与自然,如寄生虫和宿主,宿主死了,寄生虫必死无疑,现在地球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这是自然对人类无知、贪婪的反击,人不能鼠目寸光,要早日醒悟,爱护这唯一的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4

有了自然,才会有水,空气、土壤和火的出现也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如果人类离开它,人类就会灭绝。人类依靠自然的馈赠生活,我们应该善待它,保护它。

当人类与自然维系着良好生物链的关系时,有人却妄图离间这份友情,欲撬开,破坏这条链子。

由于人类乱砍伐树木,使得地球上的树木越来越少,水土流失,更因为树木植被的减少,导致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多,温度也随之升高。因为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各类恶劣的气候,诸如超强台风、泥石流、火山喷发、山体坍塌等。

不仅如此,人们还把废弃的化工原料焚烧,将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将废渣、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形成污水,污染了清洁的水源,滋生了大量细菌,不仅让海洋生物得病,还让人类吃了患病。

反观人类的家园也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许多地方的冻土融化,年久失修的楼房倒塌,一些被封印在冻土里的远古细菌开始蠢蠢欲动。不单单是这样,人们还肆无忌惮地猎杀野生动物,个别人还去吃野味。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就是由华南海鲜市场贩卖野生动物造成的。

面对人类的破坏,大自然以‘厚礼’回报。谁是生命的主宰,是人?还是自然?由此,可见分晓。人类若破坏、阻碍自然发展规律,大自然就会以种.种行为警示,甚至惩罚人类。

树林是地球的肺,它们吸入二氧化碳,排放出氧气,供人呼吸,他们还阻挡了洪涝灾害,守护了一片又一片的土地。杜绝污染,推行垃圾分类。

人类啊,快清醒!难道你们真愿意把家园变成废墟?改过自新,保护自然!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5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是靠大自然的馈赠来生活,人类也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提供了世界上的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自然提供了人类温暖的阳光,凉爽的风,美丽的花朵,我们应该要越来越重视对大自然的保护,善待自然,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我们也应该学会和大自然和平相处,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不去爱惜大自然,一定会得到大自然疯狂的报复,台风,火山爆发,泥石流……这一切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保护大自然其实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好我们大家的衣食父母,把宁静的生活还给大自然,只有这样,才会生活的更加幸福。

大自然对人类是友好无私,它们无私奉献,从不曾向我们索取什么,偶尔大自然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有时甚至是对生命有了威胁,但是人类要坦然面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一定会有一控制住它的暴脾气的。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敬畏自然,向往子鹅鞍,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希望过恬静的生活,追求与自然和平相处,互惠互利,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我们变得更加有韧性,更加坚强,在一举一动中,我们都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轻轻弯腰绕过低垂的树枝,温柔的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生物之间的平等从一点一滴中都可以看出来,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大自然的珍惜与爱护。

大自然会对过度开采资源的人,不爱护环境乱扔垃圾的人,对他们惩罚,我们人类社会,是文明的社会,应该加强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和平相处,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大自然的一切都让我们对它产生敬畏之情,这美丽的大自然,吸引这无数人来欣赏他壮丽的风貌,我喜欢大自然的生活,美丽的天空,清澈的河水,绿油油的草坪,让我不得不感叹一句,大自然真美啊!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素材700字相关 文章 :

★ 关于人与自然话题作文素材

★ 关于人与自然的作文600字4篇

★ 人与自然的高中作文素材

★ 关于人与自然的高中作文素材

★ 人与自然高中作文800字

★ 人与自然的初中作文素材

★ 人与自然高中作文600字

★ 有关人与自然的作文3篇

★ 人与自然的作文精选三篇

★ 关于人与自然为话题的900字作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人与自然作文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路

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探索自然规律,要不畏艰辛。

名言

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妙,为人类造福。——爱迪生

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培根

我不是不爱人类,而是更爱大自然。——拜伦

大自然从来不欺我们,欺我们的永远是我们自己。——卢梭

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大自然的每一个领域都是美妙绝伦的。——亚里士多德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埃斯库罗斯

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叔本华

这自然法规我认为是最高的法规,一切法规中最具有强制性的法规。——马克·吐温

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黑格尔

我们已经背弃了大自然,她曾经那样准确地为我们指路,而我们却想用她的教导来教训她。

——佚名

自然不掺杂半丝人情。谁抵抗它,谁就被一脚踢开;谁顺从它,谁就承受其恩典。

——佚名

范文1:小鸟的祈祷

我是一只可怜的小鸟。

以前我生活在黄河上游的一片茂密的森林里,那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那里河水清澈、碧波粼粼;那里野草肥美,鲜花盛开……我和伙伴们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家园里,各种动物和睦相处,常常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时,聚集在一起举行盛大的Party,我们自由,我们欢快!

我们的家园无比美丽:春阿姨伴着欢快的舞蹈给我们送来阵阵春风;夏伯伯迎着蓝天白云为我们带来一池池碧水清泉;秋叔叔随着萧瑟的凉风给我们奉上一串串金灿灿、黄澄澄的果实;冬爷爷披上洁白冬装为我们报告着来年的希望。

我们为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园而感到自豪,感到欣慰!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随着人类领地的不断扩大,我们可爱的家园日渐遭到人类的破坏。

当我再次飞回故乡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十分诧异:

春日光临,小草妹妹从土里钻出来,不再是那么青翠欲滴;野花姐姐张开笑脸,笑容中却蒙上了一丝丝忧郁;大河哥哥脱下厚厚的冰衣,身子却变得越来越瘦小;大树爷爷的病情日益严重,刚抽出的几颗新芽,是那么缺乏生意。

漫长的夏季实在难熬,烈日暴晒在裸露的林间,动物歌星知了的歌声也显得那样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觉得意乱心烦。

秋天来到,树上的'果实稀稀落落,没有过去的红,也没有过去的大,是那样的淡然失色。

寒冬刚到,森林里的动物们都快快进入了冬眠。

啊,我们失去了原来那美丽迷人的家园。成片的树木被砍光,小草也面色枯黄;野花耷拉着脑袋;河水快断了流。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烟囱喷射浓烟。环境遭到破坏,蓝天不再蓝了,河水不再清了。我们原来的家园已变成了死气沉沉的“死亡地带”。森林里再也没有动物们的欢笑;再也没有暖烘烘的阳光;再也没有淙淙的清泉;再也没有宛转的《摇篮曲》……

亲爱的朋友——人类,快救救我们吧!我们渴望一片蓝天碧水,我们祈求一个安宁的家园。

范文2

几乎所有的鸟兽都会避开凶残的鳄鱼。但牙签鸟却同鳄鱼友好相处,鳄鱼也从不伤害这种小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鳄鱼需要牙签鸟的帮助,鳄鱼上了岸,张开大嘴,牙签鸟便会在鳄鱼嘴里跳来跳去,清除鳄鱼口中的食物残渣。这样既填饱了牙签鸟的肚子,又为鳄鱼清理了口腔,真是一举两得。有时,牙签鸟干脆在鳄鱼栖居地营巢,好“近水楼台先得月”,又好像在为鳄鱼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一哄而散,使鳄鱼做好准备。因此,它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瞧,这不是大自然中动物互帮互助,和平相处的例子吗?也许你会说,这也许只是少之又少的例子罢了!不!

犀牛鸟在犀牛又嫩又薄的皮肤皱褶之间清理一些趁虚而入的吸血蚊虫,让犀牛觉得很舒服,还帮助嗅觉,听觉迟钝的犀牛尽快发现敌人,做好防御的准备。

牙签鸟与鳄鱼,犀牛鸟和犀牛,论体型,论种类,它们可是八竿子打不着。但它们却零距离地全心全意为对方服务,与对方和平相处,是多么令人意外!连动物都能做到和平相处,何况我们呢?同学之间想请你帮个忙,借些东西,你能抛开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吗?生活中,与周围的人偶尔吵嘴,闹不愉快,你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吗?遇到需要帮助的,你能扶老携幼,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小雷锋吗?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建立起你,我,他之间的和谐桥梁。

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已成为世界性公害。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人口生活在污染严重的城市,而在洁净环境中生活的城市人口不到20%。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缺少安全用水,每天有数以万计人的死与水污染有关,食品中毒事件经常发生。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不够;三是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四是价值偏见。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由自然脱胎而来,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的自然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自然,而是到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记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人化自然”表明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密切。人与自然之间客观上形成的依存链、关联链和渗透链,必然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自觉地接受社会规律的支配,同样要自觉地接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促进自然与社会的稳定和同步进化,推动自然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特别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自发性,这种自发性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此外,由于人类改造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如果人类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然规律,恰当地把握住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就能不断地取得改造自然的成果,增强人类对自然的适应能力,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如果在对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本质联系尚未认识到,人类与自然一定层次上的某种联系尚未把握住的情况下,改造自然,其结果要么自然内部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类社会的平衡被破坏,要么人与自然的关系被破坏,因而受自然的报复也就在所难免。恩格斯曾就此告诫过人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恩格斯还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变成沙漠为例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关系,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首先必须确立大自然观。现代意义上的自然观,真正视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整体,从整体上把握住规律,并以此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其次,必须走出“人类中心”的误区,建立人与自然全面和谐共处和协调发展的关系。科学证明人类不过是众多生物种类中的一种,人类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万物的尺度,同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的认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人类的认识正确与否、能否得到完善和发展,一点也不能离开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即实践),尤其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是离不开人与自然的联系,在当今世界变革的大潮中,新出现的诸如“大科技观”、“持续发展观”、“生态价值观”等等,就是对“人类中心论”的否定。其三,必须全方位的探讨自然的价值。不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自然中获取有利于人类发展的使用价值;同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要树立大价值观念,即在评价一切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时,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而且要考虑其生态价值;不仅要考虑眼前价值,而且要考虑长远价值;不仅要考虑从自然中所得,还要考虑如何回报自然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人类与自然界研究论文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解读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也是各个时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批判传统哲学、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从而为人类正确解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一个紧迫问题。

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依据

一普遍联络的观点

整个世界系统是由人类社会和狭义的自然这两个要素所组成的,从这一点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不是主仆关系,也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更不是宰割与被宰割的关系,而是平等的朋友和伙伴的关系。唯有和谐共生、共存共荣,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马克思从唯物主义自然观出发,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曾说过“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也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络,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络,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进一步认为,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必须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和发展,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若自然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威胁。从这一点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保护自然,就是延续生命。

二发展的观点

1.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体现了发展的过程性:人与自然的发展正是经历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发展到和谐发展,从不充分和谐发展,到比较充分和谐发展,最后到高度和谐发展,简言之,人与自然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态势;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与人有关的和谐发展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等层面。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3.发展必须是和谐发展。一方面,发展是动态平衡中的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坚持好字优先,注重质量和效益。

三对立统一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它要求人类掌握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方法,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事物顺利发展。

和谐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著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矛盾同一性原理的体现。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与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是在不断斗争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四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观点

1.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为所欲为,在实践的基础上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整个自然界在其发展过程中,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因此,人类若要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将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引起生态危机,遭受自然的报复;2.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鼓励人的合理需要、正当利益,限制甚至制裁人的不合理需要,非正当利益,实现人的需要、利益与自然保护的动态平衡,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简言之,唯有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把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共荣。

五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相联络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经常起作用的必要条件;2.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3.影响和制约生产部门的分布和发展方向;4.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速度。总之,它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既然自然环境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人类就要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全面系统地再认识自然;要合理、综合、节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有效防范生态危机,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促使人、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现行生育政策,努力保持低生育水平,使人口保持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在公民中广泛地开展环境教育,增强公民的环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伦理观,使每一位公民将保护环境作为道义上的责任来承担。在国民教育内容之中应注入热爱自然、改善生态、合理利用资源等观念,加强环保宣传的力度,使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塑造出适应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的人类道德意识。要使人们明白:人的生存与发展以自然为永恒基础;人的一切行为必须限制在自然的承受能力之内;人在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同时必须维护自然;人必须为后代负责;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学原理。

二节约保护资源,发展回圈经济。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节约资源,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回圈经济。特别要重视水资源的回圈利用,因为水是生命之源。当前,我国 *** 倡导节能优先战略,提倡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大力开发可替代性、清洁的能源,如核能、风能、生物能和太阳能,并适应终端能源需求的变化趋势,实现能源结构的转变。同时,为了节约资源,要加快技术进步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有利于节约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把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统一起来,减少和避免资源浪费。

三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 指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要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既不能因为追求经济增长而污染环境,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因强调环境保护而限制发展,延缓我国现代化程序,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了代替传统落后的发展模式,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起来,把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在现阶段,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走上良性回圈的道路。此外,经济的发展带来科技的进步,我们支援和鼓励相关科学技术的研发,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来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性地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四改变旧的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受到不合理价值观的影响,物欲膨胀,盲目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应当看到,目前我国的能源供需状况已发生了逆转,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了供不应求,油价和液化气价格的上涨就是很好的例证。预计,在今后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可能接近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因此,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已经势在必行。

五加强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和谐的“地球村”。整个地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是整个人类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每个人有义务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只有国际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达成广泛的共识,消除一切影响全球合作的消极因素,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的和谐,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更强调人必须超越人与自然的紧张对立状态,从自己创造出来又捆绑住自己的绳索中解脱出来,走出自我封闭的牢笼,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更高形式的融合。可持续发展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理念,既是理想又是过程,是过程与理想的统一。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

【篇一】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因为宇宙是我们生命的起源,也是我们生命的家园还是我们生命的归宿。宇宙中活的生命或死的生命都应该互相尊重,都是平等的。都要和平相处,我们要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自己。

谁能断言那些污痕累累的湖泊,不会是人类浑浊的眼泪;谁能断言那些千疮百孔的树桩,不会是人类自创的墓碑;谁能断言那些漆黑一片的河流,不会是人类自酿的酒。

人类是大自然中非常渺小的一部分,所以人类不应该狂妄自大,如果人类挖掘宝藏,便是自掘陷阱。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所以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型见拙。大自然能创作万物,但人却不能创造一物。人类的智慧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所以人的机体只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宇宙是有生命的,并且宇宙中所有物质都是生命存在的形式。

在这,我只想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篇二】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的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得不偿失。吃子孙的饭,抢子孙的资源,危害子孙的生存环境,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

人在自然里固然不可时时为自然所征服,但也不宜于违背了自然。

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艺术的范本。

人类对大自然的最后“征服”,不在于力的征服,而在于学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从不背叛热爱它的人。

心灵只有与自然相结合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产生想象力。

大自然是一位难以接近的女神。是解决科学难题的的和最客观的老师。

大自然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能等待自然的恩赐,我们要向自然索取。

自然哺育了人类,创造了人类。自然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肥沃的土地、优质的水源、洁净的空气、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和一切对人类生存有益的物质。人类应当感谢自然,如果没有了自然,人类将会毁灭。

可我们人类在不断强大的现状下开始小瞧了大自然。对森林的过分砍伐,对动物的无情猎杀,资源的随意开采,废气废水的大量排放等造成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大家一定没有忘记98年的抗洪抢险,大家一定不会忘记非典,大家不会忘记漫天的黄沙扑面而来,大家不会忘记我们山西省是水资源最缺乏的省,大家不会忘记全国有很多地方的庄稼颗粒无收。以至于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够看到沿街乞讨的百姓。

人类需要调整好与自然界的关系,人类要与自然界相互共处。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更要保护自然,爱护和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只有地球健康了,我们人类才会因之而得福。

【篇三】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议论文

大自然十分漂亮。春天里,小溪欢快地流淌着,鸟儿们像是个吹奏的乐手,争先恐后有节奏地弹唱起来,小草探出了好奇的小脑袋,天真地打量着眼前的新世界。

夏天来了,太阳公公释放了自己的能量,知了吱吱地叫着;树荫下,成了孩子们欢快的乐园。瞧,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聊天;有的还在弹玻璃球……十分有趣。

秋天到了,农民伯伯笑弯了腰,“大丰收,大丰收……半年的辛苦没白费。”往田野里望去,一片金,一片红,可好看了。

冬天近了,天气冷,大自然依然很漂亮。大树们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动物们纷纷冬眠酣睡了,睡得可真香啊。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

当然,大自然也会发怒,引发洪水、火山爆发,召唤过龙卷风,吹起过海啸,十分可怕。

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大自然,不让它受到一点儿伤害。当“孩子”的人类可不能轻易激怒“妈妈”,否则后果不可设想。

一位女大学生张欣用自己兼职赚来的350元买下一只被贬卖的省级保护动物豆雁。有人问她这样做值得吗?她回答:值得,钱花了可以再赚,但鸟儿杀了就没有了。

我觉得我们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因为人与自然环境是存在相互作用的,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与自然系统。人类的活动会改变自然,自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就比如说某地的居民环保意识强,不乱扔垃圾,而且每天都有人及时清扫,所以这个地方的空气非常好,让人感到特别舒服。而另一个地方的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每天丢的垃圾也不及时清理,让这个地方成了一个垃圾场,算是臭不可闻的了!人与自然就得有个和谐,如果这个和谐被打破时,自然就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

我们如果不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去破坏自然,那我们人类将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社会和谐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无限制的惊夺自然,会造成资源的枯竭、森林的破坏和减少、土地的退化、荒漠化和沙漠化、水资源的减少和污染,最终会导致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恶化。

自然灾害不就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吗?就比如说泥石流,就是因为人类看到当前的利益——树可以卖钱。于是,人类的贪念愈来愈热烈了!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树也一天天的减少?渐渐地,惟独剩下棵瘦小的小树苗了。一天,狂风大作,狂风呼呼地吹,雨无情地下着?人们的房子被水淹没,把里面的东西都给冲走了,人类就这样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假若当时人类没有贪婪的砍树卖钱,而是让它们快乐的长大,也就不会造成如今的后果!而且树还会帮我们抵制自然灾害!所以,为了不让自然报复人类,我们就与它和谐相处!我们应该"多种树"来祈求当时人类对自然的过错,取得大自然的原谅!“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协调,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关系之后做出理性的选择。拯救地球,就要从生活细节做起:(1)不乱扔垃圾,将垃圾分好类;(2)多植树造林;(3)不把野生动物当宠物来养;(4)拒食野生动物;(5)尽量做到一水多用;(6)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只有珍惜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才会给人类更多更多。 【篇二】

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让人类得以欣赏如此的壮美景致。她为我们嵌上一对宝石,这是明亮的天窗,让我们用眼睛看自然;她为我们调制出奇妙的香气,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们心旷神怡;她教会鸟儿唱歌、教给溪流作曲,让我们聆听到动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连忘返;她还亲手将一颗殷红的心放入我们的胸膛,使我们能够感知自然的节奏、感受生命的跳动。

自然同时又慷慨给予了人类她一切的珍宝。她无数次涌出一股股灵动的生命之泉,她送给人类不计其数的矿产;她还叮嘱大地:疼爱人类。于是,大地母亲展现出最宽容的一面,以最宽阔的胸襟承载了万物、接纳了人类。一本本史册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动人场面与唯美境界,那段时间里,人类懂得回报,天地一片和谐,万物都生活在享受着天伦之乐。

然而,如今呢?自然为人类倾尽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给的都给了。而我们呢?

我们似乎是受宠若惊,我们似乎在她的溺爱中失去了理智,我们在她的庇护下竟开始胡作非为,将利爪伸向了自然。我们不但毫无节制地向她索取矿产、石油和水源,甚至还肆无忌惮地将有毒气体排到空中、将浑浊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开始觉得无奈、感到无助。她十分难过:为何她倾心养育的人类会这样对她!她的美丽将要毁在人类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鲜花啊,她精心绘制的风光啊,她沥尽心血雕刻成的山河啊!鲜花就要枯萎、风光就要残缺、山河就要垮塌!这一切的壮美绝伦眼看就要毁灭在人类手里!

终于,宽容的大地母亲开始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间断地用各种方式给人类以警告。

我们的心还在跳动吗?如果在,就让我们恢复良知。我们总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然而自然对我们的

恩情已远远甚于滴水!我们还能不报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即还天空以蔚蓝,我们难道不能节制一下污染的排放吗?如果我们不能立刻还大地以绿色,我们难道不能少制造一些垃圾吗?如果我们不能现在就让自然回到鸟语花香,我们难道不能先停止对她的伤害吗?

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人与自然本是一家,两者理应和谐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们人类能觉悟、能悔改、能尽自己的举手之劳,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复她从前的花容月貌。让我们在品味书香的同时,感悟自然的沧桑,引领更多人理解:人与自然的和睦,人类定会受益,自然也必将成为永恒的奇葩! 【篇三】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不是吗?从2300万年前到18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出现到现在人类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人类从未停止过向大自然索取,大自然也是“有求必应”,这更滋长了人类的贪欲。他们在地球上大肆砍伐树木,建立化工厂,排污排废……。于是,曾经山青水秀,一片蔚蓝的地球母亲望去已是满目疮痍,污烟瘴气。这怎不叫人寒心呢?

但人类依旧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举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东中国海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这何尝不是自然的报复呢?

森林是陆地上的生态系统,森林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最重要的枢纽。森林是水的保护神。江河上游良好的植被就像巨大的水库,可以调节江河径流、削减洪峰。据研究,森林对洪峰的削减量可达到50%,林地在一次连续降雨中可蓄积70毫米~270毫米的降水。滥伐森林,意味着破坏生态平衡、水土流失,而今,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世界河流含沙量的河流,黄河;还有年年以极快速度消失的森林,年年严重的土地沙漠化。地球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了20%—30%,如果再不加以保护,人类将失去这个朋友,那时,人们醒悟会不会太迟了?

说全球沙漠化似乎太遥远了,但淡水资源呢?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由于工业用水未经处理变大肆排放,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大量的重金属变进入了水循环的一列中,使土壤结构破坏,饮用水不合格。日本的水俣病,痛痛病等等无一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知而得到的“回复”。

被称作“干净的天堂”的北极,是不是未受到污染呢?不!科学家表明,在南极,收到的污染远远高于大陆。这儿,北极熊体内脂肪有毒物质的含量是大陆鸟类的几倍!地球上以无一片净土。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脊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尚未治理的。酸雨的危害,不仅使鱼虾死亡,还使建筑物受到腐蚀。我国北京故宫的汉白玉雕刻就是因为酸雨的腐蚀而变的斑斑驳驳。

当然环境问题不仅是这些,还有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等。的确,环境问题无时不刻地困绕着整个世界。然而,这一出出悲剧又是谁一手导演的呢?是人类。当灾难再度落到了人类自己身上,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报复时,人类终于觉醒了,明白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人类如果想征服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绝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先污染,后治理”是十分不明智的选择,其治理的代价很高。我们既要加速发展,摆脱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制约,又要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来保护环境。

作为一个高中生,我们无法改变一些大的问题,但我们可以从我们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造福后代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而言之,保护环境,再不能挂在嘴边,要重在实际行动。大家要用我们的双手保护我们这个美丽而又脆弱的地球。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

金属也有记忆 记忆历来被认为是生物,特别是高等生物所特有的功能。但是,材料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某些金属也有记忆功能。 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军械实验室的科研人员,用55%的镍和45%的钛制成了一种镍钛合金丝。他们将这种镍钛合金丝绕成一个螺旋形的线圈,把它加热到150℃,然后冷却、拉直。当合金丝再次被加热到95℃时,竟出现了不可思议的情景——金属丝自动卷曲成原来螺旋形线圈的形状。科研人员又一次把它冷却、拉直,谁知当加热到同样的温度后,它又恢复了原来的形状。反复实验,屡试不爽。 之后,科学家发现其他一些合金,如铜锌铝合金、铜镍铝合金、铁铂合金等,也具有这种记忆形状的功能,他们将这类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这种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可以广泛应用于卫星天线、飞机液压系统、管道铆接、医疗器械等许多领域。例如,用它们制造的天线,平时折叠起来很小,当飞船上天后,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天线会展开成直径达好几米的半球形;用它们制造的人工骨骼拉杆,可以依靠人的体温将断骨拼合固定,大大加快了骨折愈合的速度。

我国古代的光学知识 光学的起源也和力学、热学一样,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前。我国的《墨经》就记载了许多光学现象,例如投影、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等等。西方也很早就有光学知识的记载,欧几里得(Euclid,公元前约330-260)的《反射光学》(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学者阿勒·哈增(Al-Hazen ,965~1038)写过一部《光学全书》,讨论了许多光学现象。光学真正形成一门科学,应该从建立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时代算起,这两个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光的本性也是光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粒说把光看成是由微粒组成,认为这些微粒按力学规律沿直线飞行,因此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19世纪以前,微粒说比较盛行。但是,随着光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不能用直进性解释的现象,例如干涉、衍射等,用光的波动性就很容易解释,于是光的波动说又占了上风。两种学说的争论构成了光学发展史中的一根红线. 我国古代的光学知识: 1.取火的方法和对火的认识 我国古代取火的工具称为“燧”,有金燧、木燧之分。金燧取火于日,木燧取火于木。根据我国古籍的记载,古代常用“夫燧”、“阳燧”(实际上是一种凹面镜,因用金属制成成,所以统称为“金燧”)来取火。古代人们在行军或打猎时,总是随身带有取火器,《礼记》中就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记载,表明晴天时用金燧取火,阴天时用木燧取火。阳燧取火是人类利用光学仪器会聚太阳能的一个先驱。讲到取火,古代还用自制的古透镜来取火的。公元前2世纪,就有人用冰作透镜,会聚太阳光取火。《问经堂丛书》、《淮南万毕术》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我们常说,水火不兼容,但制成冰透镜来取火,真是一个奇妙的创造。用冰制成透镜是无法长期保存的,于是便出现用玻璃或玻璃来制造透镜。 2.针孔成像和影的认识 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针孔成像的实验,并给予分析和解释。《墨经》中明确地写道:“景到(倒),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这里的“午"即小孔所在处。这段文字表明小孔成的是倒像,其原因是在小孔处光线交叉的地方有一点(“端"),成像的大小,与这交点的位置无关。从这里也可以清楚看到,古人已经认识到光是直线行进的,所以常用“射"来描述光线径直向前。北宋的沉括在《梦溪笔谈》中也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 飞的方向一致。然后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飞的影子呈现在窒内的纸屏上,沉括用光的直进的道理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结果:“东则影西,西则影东"。墨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这一性质,讨论了光源、物体、投影三者的关系。《墨经》中写道:“景不徙,说在改为。"“光至,景亡。若在,尽古息。"说明影是不动的,如果影移,那是光源或物体发生移动,使原影不断消逝,新影不断生成的缘故。投影的地方,如果光一照,影子就会消失,如果影子存在,表明物体不动,只要物体不动,影子就始终存在于原处。墨家对本影、半影也作了解释。《墨经》中有这样的记载:“景二,说在重。”“景二,光夹。一,光一。光者,景也。”意思是一物有两种投影(本影、半影),说明它同时受到两个光源重复照射的结果(“说在者”,“光夹”)、一种投影,说明它只受一个光源照射,并且强调了光源与投影的联系(“光者,景也”)。与此相连,墨家还根据物和光源相对位置的变化,以及物与光源本身大小的不同来讨论影的大小及其变化。 3.对面镜的认识 墨家对凹面镜作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并在《墨经》中作了明确、详细的记载。“鉴低,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低”表示深、凹之意;放在“中之内”,得到的像是比物体大而正立的。北宋沉括对凹面镜的焦距作了测定。他用手指置于凹面镜前,观察成像情况,发现随着手指与镜面距离的远近变化,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梦溪笔谈》中作了记载:“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说明手指靠近凹面镜时,像的正立的,渐渐远移至某一处(在焦点附近),则“无所见”,表示没有像(像成在无穷远处);移过这段距离,像就倒立了。这一实验,既表述了凹面镜成像原理,同时也是测定凹面镜焦距的一种粗略方法。 墨家对凸透镜也进行了研究。《墨经》中写道:“鉴团,景一。说在刑之大。”“鉴团”即燕面镜,也称团镜。“景一”表明凸面镜成像只有一种。“刑”同形字,指物体,它总比像大。 我们的祖先,利用平面镜能反射光线的特性,将多个平面镜组合起来,取得了有趣的结果。如《庄子·天下篇》的有关注解《庄子补正》中对此作了记载:“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则重影无穷。”这样的装置,收到了“照花前后镜,花花交相映”的效果。《间经堂丛书》、《淮南万毕术》中记有“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表明很早就有人制作了最早的开管式“潜望镜”,能够隔墙观望户外的景物。中学生科学网 4.对虹的认识 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从公元6世纪开始,我国古代对虹就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唐初的孔颖达(574-648)曾概括了虹的成因,他认为“若云薄漏日,日照雨滴则虹生。”明确指出产生虹的3个条件,即云、日、“日照雨滴”。沉括对此也作过细致的研究,并作实地考察。在《梦溪笔谈选注》中写道:“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觳,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指出虹和太阳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傍晚的虹见于东方,而对着太阳是看不见虹的。地虹有了认识之后,便可以人工造虹。8世纪中叶,唐代曾有过这样的试验:“背日喷呼水成虹霓之状”,表示背向太阳喷出小水珠,便能看到类似虹霓的情景。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科学小论文欢迎大家参阅!

浅谈“最大公约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我们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课本,讲到了“最大公约数”的问题。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广泛。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要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叫“约数”。我们说,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b≠0***整除,那么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例如:12能被1、2、3、4、6、12这六个数整除,那么12就叫做这六个数的倍数,这六个数就分别叫做12的约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那么,什么是“公约数”呢?我们说,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就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是1、2、3、4、6、12;18的约数是1、2、3、6、9、18;那么12和18“公有”的约数1、2、3、6,就叫做12和18的“公约数”。这四个“公约数”中,1最小,6最大,那么1就叫做12和18的“最小公约数”,6就叫做12和18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可以看出,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它们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

二、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先分别求出每个数的“约数”,然后找出它们的“公约数”,再在“公约数”中找出最大的一个。这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质数”和“合数”。课本上的定义是: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例如:2、3、5、7、11都是“质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数”。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例如:60=6×10=2×3×2×5;28=4×7=2×2×7。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也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像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叫做“分解质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可以用“分解质因数法”和“短除法”中的任意一个。一般为了简便,常常采用“短除法”来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所谓短除法:就是先用一个能整除这几个合数的最小质数***除数***,同时去除这几个合数,得出的商如果有一个是质数,则这个除数就是这几个合数的“最大公约数”;如果得出的商都是合数,就照上面的方法继续除下去,直到得出的商有一个是质数为止,然后把各个除数相乘,就是这几个合数的“最大公约数”。

三、“最大公约数”在实际中的应用:

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举一个例子说明如下:

“一张长方形的钢板,长75厘米、宽60厘米。现在要把它切割成若干块小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边长为整厘米数,有几种切割法?如果要使切割的正方形面积最大,可以切多少块?”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求“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因为切割的正方形边长必须能同时整除75厘米和60厘米,这就是求75和60的“公约数”的问题;要使切割成的小正方形面积最大,也就是要使它的边长最大,这就是求75和60的“最大公约数”的问题。

解题:

1、用“分解质因数法”求出75和60的“公约数”:

75=3×25=3×5×5; 60=2×30=2×2×15=2×2×3×5

75和60的“公约数为:1、3、5、15,所以,有4种不同的切割方法。

2、用“短除法”求出75和60的“最大公约数”:

3|_ 75__60_

5|_25__20

5 4

所以,75和60的“最大公约数”是:3×5=15

要使切割成的小正方形面积最大,可以切割的块数是:

***75 ÷15***×***60÷15***=5×4=20***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种知识,都是和社会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要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就要从小学好各种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