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俄语研究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

俄语研究现状论文

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地位却一落千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俄语的兴衰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俄语地位的下滑,近年来一直十分关注俄语发展问题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声疾呼:“俄语正处于危难之中。”俄专家同时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俄语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真实描述。俄最高领导人已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该问题,并把“俄语地位问题”列为俄高层需重视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纵观俄语在我国的发展,俄语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曲折过程。一、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翰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俄罗斯人两次较大规模地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语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19世纪俄沙皇决定要在中国建一条联系俄国远东地区和内地的铁路。根据1896 年6 月3 日满清大臣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福特签订的《中俄密约》,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东省铁路)在哈尔滨修筑。这条铁路于1897-1903年筑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哈尔滨从一个渔村逐渐兴起,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东北。沙俄政府倚仗这条铁路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并将其纳入俄国版图,建立“黄俄罗斯”。因此,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特别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沙俄贵族、资产阶级、富农、旧军官和知识分子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俄国侨民遍及哈尔滨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宗教、饮食、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迅速地俄化,俄侨势力超过中国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居民,是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有“俄侨首都”之称。到1928年,“哈尔滨的俄侨已占哈埠居民总数的65%以上”。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间。工农革命的胜利使反动的资产阶级失去了一切,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外逃,同时将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裹胁到中国,后来逐渐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解放以前哈尔滨不过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在这里却居住有“俄语人口约十万”。1930年时,中国东北计有俄侨111584人。可见其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也就不难估计俄语在该地区的影响。

简析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怎样分析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内容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意义以及角度。

[关键词]汉俄语言对比研究意义现状角度

对比语言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而国内主要是从70年代后期随着吕叔湘等先生的相关论文的发表,才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三十年的耕耘,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总的看来“对比语法成果相对薄弱”。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俄汉语言对比的状况相对于英汉、韩汉来说,的确不够活跃,不仅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而且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亟待加强。这种情况对汉俄对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还有这么肥沃的一片科研沃土供我们开垦,说它是挑战是因为这项研究可供借鉴参考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一项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限于篇幅,关于研究现状只能就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层面作一简略的概述,不能展开述评。希望通过我们的大致梳理,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角度有所借鉴。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以及现代语言类型学派,它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发掘语言的共性规律。这就需要明晰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语言共性和个性的发掘是建立在语言的对比基础之上的,而这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具体语言的对比研究。要搞清汉语和俄语的异同点,就要进行对比。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点和特殊之点。”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语法是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现代语言学界的共识。赵元任先生很重视语言的对比研究,他被聘去美国任教之后,论著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深入地阐明中国语言的特点,比较中西语言的异同。吕叔湘先生对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更是重视,不仅提倡和外语对比,而且主张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马庆株先生倡导的语义功能语法也提出要“共性个性并重”,沈家煊先生也主张将汉语纳入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考察。

搞对比研究符合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语言学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使得“语言对比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科的重要增长点,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分支学科。……有助于发现一般汉语语法学者难以发现的语言共性和有关语言的个性”。

关于语言对比包括俄汉对比的意义,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点:一是理论价值,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对目前已有语言理论进行检验、补充或修正,也是新的语言学理论提出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二是实用价值,可以促进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通过语言对比,揭示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不恰当的语际类推所造成的语际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另外对机器翻译也有好处。三是社会意义,语言对比研究不仅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课题,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世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各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在新的世纪使我们的汉语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密切同各国的交往,加强语言的对比研究也越来越迫切。语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的多样化符合中国的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所以加强汉俄语言的对比具有政治意义。

二、汉俄语法对比研究的现状

虽然总体上看汉俄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相对而言还显得薄弱,但近十年来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比的层面越来越广,对比研究的层面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诸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对比,还扩展到语言体系之外,进行篇章对比、修辞对比、语言文化的对比,尤其是后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为语言学的对比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二是相关的科研论文和专著越来越多。三是对比研讨学术会议的增多。

通过汉俄对比能够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贡献的文章极少,但是并不是没有。比如马庆株(2002)通过对汉语、俄语、德语、英语等词缀情况的对比,不仅指出汉语词缀可以是成词的,意义也不一定虚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比根据词缀的来源提出了一个新的语言分类角度——词缀是自源性的语言(如汉语)、他源性的语言(如英语)、自源他源并重的语言(如俄语、德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实际研究经验,而且还需要很高的理论素养,同时中外语言还都要精通。

语音、语调是汉俄对比中涉及最早的层面,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发音部位、音节的组配及结构、语调类型、重音、节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描写,就其对比角度而言主要是从生理方面(比如发音部位)、物理方面(音高、音强等)和社会方面(如心理学、民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诸葛萍等(2001)的《汉俄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该书采用了仪器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口耳之学的弊端,得出的结论也更可信、更客观、更科学。另外赵爱国、姜雅明(2003)的《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一书是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来探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交际、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互关系等。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是以俄汉比照来写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还尝试从文化价值角度对汉俄语音、语法、词汇对比等作了诠释。

语法对比涉及的面最广,既包括构词、词法、句法,也涉及到词序等方面的对比研究。

构词对比包括构词的形态、类型、手段、方式,以及两种语言前缀、后缀的对比;另外还涉及到缩略词语的构成对比。从称名和语义层面对俄汉语进行对比角度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陈曦(2007)就俄汉义称名对比、俄汉词称名对比、俄汉语称名对比和称名的其他范畴四个方面对俄汉称名进行了研究分析,具体包括积极型词语描写、隐喻义称名、义称名与词义特点、语义造词、准固定语、通义词语与专义词语等。

请输入关键字搜索俄语在我国的发展和俄语的价值作者 : 王婷【摘要】曾几何时,俄语经历了作为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的全民通用语、官方语和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曾为全球第二大语言,到2001年普京签署总统令,要求纯洁俄语,以“确保俄语作为国语的最重要地位”曲折的历程,这种鲜有的语言变迁值得我们语言工作者去研究。本文从俄语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和俄语的未来价值角度,探讨俄语的未来发展前景。【关键词】俄语;发展;价值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地位却一落千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俄语的兴衰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俄语地位的下滑,近年来一直十分关注俄语发展问题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声疾呼:“俄语正处于危难之中。”俄专家同时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俄语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真实描述。俄最高领导人已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该问题,并把“俄语地位问题”列为俄高层需重视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纵观俄语在我国的发展,俄语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曲折过程。一、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翰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俄罗斯人两次较大规模地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语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19世纪俄沙皇决定要在中国建一条联系俄国远东地区和内地的铁路。根据1896 年6 月3 日满清大臣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福特签订的《中俄密约》,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东省铁路)在哈尔滨修筑。这条铁路于1897-1903年筑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哈尔滨从一个渔村逐渐兴起,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东北。沙俄政府倚仗这条铁路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并将其纳入俄国版图,建立“黄俄罗斯”。因此,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特别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沙俄贵族、资产阶级、富农、旧军官和知识分子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俄国侨民遍及哈尔滨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宗教、饮食、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迅速地俄化,俄侨势力超过中国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居民,是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有“俄侨首都”之称。到1928年,“哈尔滨的俄侨已占哈埠居民总数的65%以上”。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间。工农革命的胜利使反动的资产阶级失去了一切,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外逃,同时将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裹胁到中国,后来逐渐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解放以前哈尔滨不过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在这里却居住有“俄语人口约十万”。1930年时,中国东北计有俄侨111584人。可见其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也就不难估计俄语在该地区的影响。1.俄语的繁荣时期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列主义。“五四”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将大量的马列主义著作由俄文翻译成汉语,中国大批革命青年赴苏联寻找救国真理。莫斯科东方大学和莫斯科中山大学,曾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的文化交流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一方面苏联先后向中国派遣专家总计超过18000人次。另一方面,中国也向苏联派出14500余名留学生。当时,两国文化界人士频繁互访。据苏联方面统计,在中国解放初期的七八年间,中国派往苏联的文化代表团多达134个,而苏联来华访问的文化团体也多达112个。从中可以看出,50年代中苏两国文化交流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19世纪俄罗斯文学以及十月革命后的无产阶级文学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俄苏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翻译成汉语,一些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脍炙人口的典故,在中国革命青年读者中间很受欢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大出版社更是将俄苏著名作家的作品列为出版重点,掀起了50年代的俄苏文学作品出版高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等都是当年的畅销书。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1949-1952年间,在中国销售累计高达207万册。这些文学作品,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追求。俄苏文学在当时的中国成了外国文学的代名词。外语教育方面,俄语教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708年,俄罗斯文化馆在北京创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外语学校,该校专门培养从事俄语翻译的中国译员。俄罗斯文馆经办达154年之久,直到1860年,才结束了单一语种的教学,开始增设其他外语。现代俄语教学与马列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密不可分,与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密不可分。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近半个世纪内,中国共产党始终大力提倡和支持俄语教学。上海外国语学社是1920年我党开办的第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上海大学是1921年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它们的主要外语课程都是俄语。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延安时期,俄语教学在革命根据地蓬勃展开,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外国语学校的主要外语语种都是俄语。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也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俄语热”,除了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的正规俄语教学以外,群众性的俄语教学遍及解放区各城市。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外语教学更是一边倒向俄语教学,俄语几乎成为当时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唯一语种。在解放初期的10年里,“俄语热”在中国的教育界乃至各行各业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几乎可以说是“全国学俄语,全民学俄语”。当时,毛泽东曾大声疾呼“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向苏联学习。……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正是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大力提倡和号召下,新中国成立伊始,一个学习俄语、学习苏联的群众性运动迅速爆发,并很快发展成席卷神州大地的热潮。 2.俄语的低谷期、复苏期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蜜月期的结束,俄语热也在中国迅速降温,全国各类院校极大地压缩甚至取消了俄语专业的设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俄语教育在经历曲折后又迎来健康发展的新时期。但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综合国力的相对下降,国内学习俄语的人数锐减。尤其是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同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日渐频繁,学习英语和其他语种的学生逐年递增,俄语学习也是表现出相对衰退的迹象。这是俄语在我国的低潮期。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逐步全面展开,与独联体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等也不断发展,俄语学习在中国又悄然升温。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在中俄两国政府的共同推动下,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往迅速扩大与深入,我国俄语教育也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各层次的俄语教育都取得了较大发展。无论是从师生数量、教学规模,还是教育水平,相比以前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俄语学习在中国又悄然升温,影响力又逐步上升到语种中的主要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10所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拥有了俄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方向涉及语言学及修辞学、文学、文化国情学等诸多领域。这更加奠定了俄语在中国的地位和价值影响力。二、俄语的价值与前景俄语在我国的传播和世界的传播,主要取决于它的特定的职能和客观的价值,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怎样看待俄语的价值呢?1.俄语是获取现今世界先进的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作者柯布逊(. Jakobson)在《为何要学俄语?》书中写道:“假如说我们或许想忘掉国际政治的压力,那么我们不能够忘记,俄语是各个历史时期最伟大的文学之一的体现。同样,既然目前世界上28%以上的科学产品出自苏联学者之手,俄语就越来越多地体现着极端重要的技术情报。奥地利的一位教授施密德(сhmid)写道:“对我们来讲,俄语是获取技术情报的可靠助手,因为用俄语出版大量文献。”2.俄语作为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西方一些国家对俄语越来越重视,他们认为掌握俄语主要是为了搜集科技情报资料,开展政治、外交、意识形态斗争,掌握经济动态、开展贸易活动。3.一个国家的语言是否能在世界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其经济实力。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这是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普京曾经提出的经济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战略宗旨是“强国富民”。目前,俄罗斯政府也已逐步实现了他们的战略目标的发展模式和政策措施。俄罗斯素有“科教兴国”和“专家治国”历史传统,其国家的科研项目储备位居世界前列。4.俄罗斯是我国的北方近邻,对于我国来讲,这个大国无论从任何意义上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个国家在选择外语语种时,除首先选择世界性语言作为自己的主要外语以外,还要考虑学习自己最重要邻国的语言。5.我国和俄罗斯的贸易越来越密切,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在增加。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正好互补,我国进口俄罗斯的军工产品和石油等,俄罗斯进口我国轻工产品。俄罗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东北与俄罗斯的工业结构类似,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适用于东北,而且,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刚开始复苏,技术引进成本相对西方国家较低,更适合中国国情。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双方科技合作达到鼎盛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了一些大型的合作项目,如共建田湾核电站,在山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开始建设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6.现在,一些早期与俄罗斯进行科技合作的企业开始尝到甜头,并在不断扩大与俄罗斯科技合作的力度。他们带动更多的企业关注俄罗斯,由此带来了新一轮对俄语人才的需求。三、结语根据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球仍有亿人视俄语为母语。俄政府为进一步把俄语打造成国际交流语言,普京在2007年亲自发起了世界“俄语年”活动,时任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亲自承担“俄语年”活动组委会主席。仅在2007年一年内,俄政府在“俄语年”框架内就组织了800多项活动,活动涉及独联体各国及欧、亚、非、南北美洲的65个国家。梅德韦杰夫当时对该活动意义的评价是:“我们会在推广俄语的同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在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协作中提高经济和文化实力。”自1996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中俄两国从2006年、2007年中俄互办“国家年”,到2009年、2010年中俄互办“语言年”,再到2012年、2013年中俄互办“旅游年”,不但进一步深化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对推进两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唤起了中国民众对俄罗斯的新认识。当前中国人对俄罗斯的认识可划出两类,一是现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一种“苏联情结”,对俄罗斯有一定的认同感,对俄罗斯的新变化更感兴趣,认知上也更客观。而另一类是二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他们对俄罗斯相对比较冷淡。年轻的中国人对俄罗斯的战略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俄罗斯文化传统、教育水平也重视不够。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可以让中国人民更加了解俄罗斯,特别是年轻人对俄罗斯的兴趣,增进他们对俄罗斯的了解。 以前中俄之间的战略合作过去多表现在国际事务中,双边合作的内容显得比较空虚。更为严重的是,除了最高政治层面之外,双方民间的了解,还停留在前苏联时代彼此留下的印象。因此,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框架,还需要不断增加诸如“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之类的新内容。笔者认为,从“国家年”、“语言年”到“旅游年”这都是继两国“国家年”之后为推进中俄世代友好、促进战略协作的又一大型国家性活动。而2009年中俄“语言年”的举办证明,确实是在进一步巩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夯实中俄友谊的民间基础,尤其是将促进俄语和汉语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推广与传播,为中国的俄语教育事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俄罗斯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友好的国家,再次激发许多国人学习俄语的热情。相反,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后,俄罗斯对中国人好感度提高了20%。随着中俄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领域交往的不断深入, 两国“国家核心利益”的需要,都为俄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这无疑为俄语在中国发展和增值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今有的大学已不再把俄语当作“小语种”,因为,语言是为国家服务的,为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利益服务的。这是国家利益的需要,这是国际政治形势、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客观的需要。而且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以及国际方面有很多共同利益,两国的友好合作具有客观的必要性和坚实的基础,也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预见,中俄在政治、经贸、能源、投资、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将蓬勃展开,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将更加密切,我国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合作领域必将会不断地拓宽,交流也会日趋频繁,社会对各类俄语人才的需求必将持续增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让更多的人通过学习俄语加深对俄罗斯的了解, 将中俄国家间的合作与信任关系,由政府而扩展到民间,从而充实两国关系的内涵,巩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参考文献】[1]鲍里索夫等:《苏中关系1945-1980》[M].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2]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年版[3]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版[4]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论文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热门文章克格勃轰动世界的三大海外追杀行动请拔下玫瑰上的刺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农民工“临时夫妻”现象探析于光远与孙历生的悲怆婚姻漫谈潘玉良裸体画的精神层面心理测试在企业招聘中的应用历史录音的回味:潘寅林与《红色小提琴》贪官黄瑶“最省心情妇”:巨额分手费典当了儿子前途洪学智将军的夫人――张文传奇不伦孽情,13岁少女爱上继父从将军到扶贫引路人相关文章浅谈俄语专业四级水平考试与俄语教学高中俄语阅读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视阈下的俄语教育教学研究浅议中等职业学校俄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俄语先例文本的解读与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外籍教师俄语教学现状分析俄语翻译专业教学中教师的专业能力研究“俄语+英语”双语教学在高校外语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中俄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俄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河北省商务俄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研究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探究我国花卉产业现状和发展刍议道家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启示我国新区的战略任务和发展思路探究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中的应用分析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优化和发展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和不足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方式和发展途径我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发展困境和路径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应用探析唢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分析热门文章女儿看到爸爸洗澡后……昆虫备忘录《疯狂约会美丽都》老年女性形象分析我的单亲妈妈好美世界一流企业的八个特征说起“一二·九”不能“漏掉”和“遗忘”李常青贵州织金“万人签名留县长”的背后午夜家庭'性爱'剧场单亲母子也快乐80后集体登政坛:我们不是“官二代”“昆仑女神”的故事原公安部长王芳话沧桑QQ空间新浪微博

1)导师命题,自主选题。2)自己选题,向导师申请。喜欢文学选文学!喜欢语法选语法!喜欢社会论题选民族习惯之类的!论文很自由,关键是要有亮点。比如说我的论文是:《俄罗斯外来词辨析》。

俄语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俄语曾是世界第二大语言,联合国6大工作语言之一,被普希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但随着苏联解体和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俄语地位却一落千丈。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又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角度讲,俄语的兴衰与俄罗斯在其国内外的战略利益休戚相关,对于俄语地位的下滑,近年来一直十分关注俄语发展问题的普京夫人柳德米拉曾痛心地大声疾呼:“俄语正处于危难之中。”俄专家同时也指出,柳德米拉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对俄语面临的残酷现实的真实描述。俄最高领导人已开始从战略高度审视该问题,并把“俄语地位问题”列为俄高层需重视和关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纵观俄语在我国的发展,俄语经历了一个从繁荣到低谷然后渐渐回暖的曲折过程。一、俄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俄关系有悠久的历史和几百年的传统。最早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13-14世纪的元朝。那时就已经有一批俄罗斯人居住在中国境内,据《元史》记载:至顺三年(1332年)“诸王章吉献翰罗思百七十人,酬以银七十二铤,钞五千锭”。俄罗斯人两次较大规模地迁入我国东北地区对俄语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是由于中东铁路的修建。19世纪俄沙皇决定要在中国建一条联系俄国远东地区和内地的铁路。根据1896 年6 月3 日满清大臣李鸿章与沙俄财政大臣福特签订的《中俄密约》,东清铁路(又称中东铁路,东省铁路)在哈尔滨修筑。这条铁路于1897-1903年筑成,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随着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哈尔滨从一个渔村逐渐兴起,大批俄罗斯人迁入东北。沙俄政府倚仗这条铁路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并将其纳入俄国版图,建立“黄俄罗斯”。因此,沙皇俄国以派遣护路军和输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的名义,向哈尔滨大量移民。特别是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和国内战争时期,大批不满苏维埃政权的沙俄贵族、资产阶级、富农、旧军官和知识分子来到哈尔滨,俄国侨民人数骤增。俄国侨民遍及哈尔滨社会的各个领域。城市的宗教、饮食、服饰、生活习惯、建筑风格迅速地俄化,俄侨势力超过中国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居民,是中国最大的俄侨聚居中心,有“俄侨首都”之称。到1928年,“哈尔滨的俄侨已占哈埠居民总数的65%以上”。第二次移入是十月革命期间。工农革命的胜利使反动的资产阶级失去了一切,他们不甘心失败纷纷外逃,同时将大批不明真相的群众裹胁到中国,后来逐渐集中在以哈尔滨为中心的我国东北地区。解放以前哈尔滨不过是几十万人口的城市,但在这里却居住有“俄语人口约十万”。1930年时,中国东北计有俄侨111584人。可见其人数之多,比例之大。这也就不难估计俄语在该地区的影响。

都是广告,都不要相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俄语科学语体在科学技术情报和学术交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苏联的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在书面上都是用俄语科学语体表达的。所以,掌握好俄语科学语体是获取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俄汉语修辞格数量相差悬殊之原因浅析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教学创新研究3、语料库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08):、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5、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创新研究6、俄语电影汉俄双语字幕在俄语学习中的作用7、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8、汉俄网络广告中的语用预设浅析9、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10、大学公共俄语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11、汉俄职业委婉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分析12、俄语战争话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13、如何在俄语课堂中融入学科素养14、基于词汇联想的词块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俄语专业毕业论文最好写中俄对比之类的,好的题目就是成功了一半。最开始我也没计划不知道写啥,还是上届同学给的莫文网,有人帮助轻松好多试论俄语成语中的先例现象刍议中国俄语教学的发展俄语语用学的基本问题俄语语料库的新发展俄语在中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新时期高校俄语专业现状调查及专业改革发展方向苏联解体后的俄语(Ⅰ)黑龙江省高校俄语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调研报告山东省高校俄语教育情况调研报告全国大学俄语教学情况调查俄语专业大学生学习情感障碍的原因及对策从онлайн的使用看俄语外来词的发展趋势当代俄语中的英俄复合词构词模式及俄化方式浅析俄语语言对比研究新景观关于俄语教学改革的思考质量、效益、特色——谈俄语语言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再论俄语专业教学改革——兼谈俄罗斯学的建设俄语教学与互联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俄语课堂焦虑状况研究俄语成语语义分类及语义中心研究

现代俄语研究的现状和预测论文

1)导师命题,自主选题。2)自己选题,向导师申请。喜欢文学选文学!喜欢语法选语法!喜欢社会论题选民族习惯之类的!论文很自由,关键是要有亮点。比如说我的论文是:《俄罗斯外来词辨析》。

俄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俄语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科研、管理工作。也可以选择毕业后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来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是事业单位的录用考试。由于两国的关系较好,中俄贸易状况逐年加强,每年留学毕业的人才也是在逐年增加。随着过些年两国的合作增多,俄语专业方面的人才一定会出现缺口,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现在外贸方面对俄语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很少有人能把商务俄语学习的特别精通,不管是做翻译,还是对外贸易,学好俄语都是先决条件。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简析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怎样分析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内容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汉俄语言对比研究的现状、意义以及角度。

[关键词]汉俄语言对比研究意义现状角度

对比语言学是上个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门独立的语言学学科,而国内主要是从70年代后期随着吕叔湘等先生的相关论文的发表,才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三十年的耕耘,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总的看来“对比语法成果相对薄弱”。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国内俄汉语言对比的状况相对于英汉、韩汉来说,的确不够活跃,不仅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而且研究深度和广度也亟待加强。这种情况对汉俄对比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它是机遇是因为还有这么肥沃的一片科研沃土供我们开垦,说它是挑战是因为这项研究可供借鉴参考的前人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是一项具有尝试性和探索性的工作,难度比较大。但是,这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工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限于篇幅,关于研究现状只能就所涉及的研究范围和层面作一简略的概述,不能展开述评。希望通过我们的大致梳理,能够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角度有所借鉴。

一、语言对比研究的意义

当代语言学不管是生成语法学派,还是认知语言学派,以及现代语言类型学派,它们的研究目标就是要发掘语言的共性规律。这就需要明晰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语言共性和个性的发掘是建立在语言的对比基础之上的,而这都离不开实实在在的具体语言的对比研究。要搞清汉语和俄语的异同点,就要进行对比。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点和特殊之点。”

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语法是我国老一辈语言学家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现代语言学界的共识。赵元任先生很重视语言的对比研究,他被聘去美国任教之后,论著多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中之一便是越来越深入地阐明中国语言的特点,比较中西语言的异同。吕叔湘先生对通过对比研究语法更是重视,不仅提倡和外语对比,而且主张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要认识汉语的特点,就要跟非汉语比较;要认识现代汉语的特点,就要跟古代汉语比较;要认识普通话的特点,就要跟方言比较。”马庆株先生倡导的语义功能语法也提出要“共性个性并重”,沈家煊先生也主张将汉语纳入世界语言变异的范围内来考察。

搞对比研究符合现代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比语言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语言学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使得“语言对比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科的重要增长点,是大有发展前景的分支学科。……有助于发现一般汉语语法学者难以发现的语言共性和有关语言的个性”。

关于语言对比包括俄汉对比的意义,归结起来大致有三点:一是理论价值,对比可以帮助我们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语言之间的共性和个性,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对目前已有语言理论进行检验、补充或修正,也是新的语言学理论提出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赵元任先生说:“所谓语言学理论,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二是实用价值,可以促进本体研究和第二语言教学。母语干扰是第二语言学习的一大障碍。通过语言对比,揭示语言之间的异同,可以减少或避免由于不恰当的语际类推所造成的语际错误,从而提高学生第二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另外对机器翻译也有好处。三是社会意义,语言对比研究不仅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意义的课题,同时它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世界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各国、各组织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上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为了在新的世纪使我们的汉语更好地走向世界,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密切同各国的交往,加强语言的对比研究也越来越迫切。语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的多样化符合中国的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战略,所以加强汉俄语言的对比具有政治意义。

二、汉俄语法对比研究的现状

虽然总体上看汉俄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相对而言还显得薄弱,但近十年来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比的层面越来越广,对比研究的层面不再局限于语言系统内部,诸如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对比,还扩展到语言体系之外,进行篇章对比、修辞对比、语言文化的对比,尤其是后者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为语言学的对比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而且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二是相关的科研论文和专著越来越多。三是对比研讨学术会议的增多。

通过汉俄对比能够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做出贡献的文章极少,但是并不是没有。比如马庆株(2002)通过对汉语、俄语、德语、英语等词缀情况的对比,不仅指出汉语词缀可以是成词的,意义也不一定虚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比根据词缀的来源提出了一个新的语言分类角度——词缀是自源性的语言(如汉语)、他源性的语言(如英语)、自源他源并重的语言(如俄语、德语)。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实际研究经验,而且还需要很高的理论素养,同时中外语言还都要精通。

语音、语调是汉俄对比中涉及最早的层面,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发音部位、音节的组配及结构、语调类型、重音、节律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描写,就其对比角度而言主要是从生理方面(比如发音部位)、物理方面(音高、音强等)和社会方面(如心理学、民族文化)。值得一提的是诸葛萍等(2001)的《汉俄语音对比实验研究》,该书采用了仪器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的研究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口耳之学的弊端,得出的结论也更可信、更客观、更科学。另外赵爱国、姜雅明(2003)的《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一书是从语言文化学的视角来探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语言与交际、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相互关系等。书中的很多章节都是以俄汉比照来写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者还尝试从文化价值角度对汉俄语音、语法、词汇对比等作了诠释。

语法对比涉及的面最广,既包括构词、词法、句法,也涉及到词序等方面的对比研究。

构词对比包括构词的形态、类型、手段、方式,以及两种语言前缀、后缀的对比;另外还涉及到缩略词语的构成对比。从称名和语义层面对俄汉语进行对比角度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这方面的代表作是陈曦(2007)就俄汉义称名对比、俄汉词称名对比、俄汉语称名对比和称名的其他范畴四个方面对俄汉称名进行了研究分析,具体包括积极型词语描写、隐喻义称名、义称名与词义特点、语义造词、准固定语、通义词语与专义词语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俄语科学语体在科学技术情报和学术交流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苏联的一些最新的科学技术在书面上都是用俄语科学语体表达的。所以,掌握好俄语科学语体是获取世界上先进科学与技术的可靠手段之一。下面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好写的俄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俄汉语修辞格数量相差悬殊之原因浅析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俄语教学创新研究3、语料库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风,2020(08):、杨柳青木版年画核心术语俄译研究5、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的旅游俄语课程教学创新研究6、俄语电影汉俄双语字幕在俄语学习中的作用7、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在前苏联的翻译及传播8、汉俄网络广告中的语用预设浅析9、俄罗斯文学影视作品名的汉译问题10、大学公共俄语学习现状及策略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为例11、汉俄职业委婉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对比分析12、俄语战争话语的特点与功能分析13、如何在俄语课堂中融入学科素养14、基于词汇联想的词块学习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5、新时代我国俄语语言与文化研究:问题与趋势

俄语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咋写啊

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国内外研究现状是什么,其实通俗来说,就是国内和国外对于一个研究对象目前的研究现状,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也可以是权威学者,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

所以很明确,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两种写法,要不就是从相关部门对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或者就是从学者对于相关研究现状的研究来写。

正常来说,国内外研究现状都需要大家去阅读大量的文献,然后总结学者的主要观点,这里给大家一个小技巧,可以直接从一篇文章的摘要看出来,一个学者的研究观点主要集中在哪些,这样的话,即便你不完整的阅读文章,也能知道文章的主要观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直接从硕士论文里面去摘抄,大家可以找一些和自己题目一样,或者是关键词一样的硕士论文,我们在里面摘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将这个话改成自己的意思,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

但是注意标注引用的时候,一定要找到最根本的文章,而不是你参考的这篇硕士论文。找文献去哪里,中文的话我们可以从百度学术或者是知网里面直接观看,主要就是看一篇文章的摘要,因为主要观点都在摘要里。

英文的话,之前有提过从谷歌学术去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很多的国外文献,这里要注意,查找国外文献的关键词,一定要翻译成英文,如果是中文的话,是没办法识别的,然后只需要把相关的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再去进行总结就可以了。

国内外研究现状写法技巧如下:

第一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时候首先需要具备的是研究国内的现状,需要举出一系列的数据,同时这些数据必须是来源于正规的数据平台,这样的平台国家已经很多,比如中国知网是一个全国比较大家的数据库大家可以在这里查找,这个方法大家要记住。

第二大家写国外研究的时候,需要明白的是国外的整体情况,需要了解具体国家的整体数据,同时对这个国家的文化要有了解,这样才可以引述正确。这些资料可以各大国际知名网站查找,美国的很多大学网站对外开放一部分,可以去那里研究一下。

数据的来源需要注明,这点十分重要,同时在做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比的时候要明晰的说明的整体对比和结论,要写明国内外相互的关系,相互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这样才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介绍:

研究学位的时候,尤其是大学生,都需要研究一些具体的课题和具体的研究方向,这样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大学生都需要面临这样的课题,同时还要写一篇针对性的论文,这样才可以大学毕业,合格的研究性论文,并不是很好写,需要很多技巧。

很多论文的提出大多是要有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个内容,这样的情况下写论文的难度是很高的,严格的教育才可以出人才,严谨的学习才可以做好事业,所以论文的难度正是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其他人员需要挑战的事情。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写法:

在撰写之前,要先把从网络上和图书馆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找出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

在写毕业论文时,简写课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和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 最重要的是对一些现行的研究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并指明具有代表 性的作者和其发表观点的年份。

再者简单撰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研究的不足之处,可分技术不足和研究不足。即还有哪方面没有涉及,是否有研究空白;或者研究不深入; 还有哪些理论或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在研究方法上还有什么缺陷等等,最后简略介绍发展趋势。

注意写的是把研究现状,而不是写课题物本身现状,重要体现研究。例如,写算法的可视化研究现状,应该写有哪些专著或论文、哪位作者、有什么观点等;而不是大量算法的可视化研究何时产生、有哪些交易品种、如何演变,此只需一笔带过,也是对研究的一种把握。

要写最新研究成果和历史意义重大的研究成功,主要写最新成果。

不要写得太少或写的太多。如果写的少,说明你查阅的材料少;如果太多则说明你没有归纳,只是机械的罗列。一般2-3 页A4 纸即可。

如果没有与毕业论文选题直接相关的文献,就选择一些与毕业论文选题比较靠近的内容来写。多从网络上找资料,学习和练习。

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意义: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考察学生对自己课题目前研究范围和深度的理解与把握,间接考察学生是否阅读了一定的参考文献。这不仅是毕业论文 撰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而且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前沿,从而开拓思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避免研究重复。

论语论文研究现状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

对于孔子思想,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论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也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不同性格。

再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共西华曰:“由也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由于询问者的情况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2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谈到“启发式教学”,许多人都会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产婆术”著称的启发教育,但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育,而且“启发”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的。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其内涵要比苏格拉底更丰富、更为深刻。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与孔子的启发教学作一下比较。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都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奴役等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坏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朋友。”苏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自己的士兵说援兵马上就到,从而鼓舞了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答:“应该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了下去,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结论。

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宋人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未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明白时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路,这就叫“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一种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二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是学生印象深刻,但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恐怕难以深入。

而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第二种矛盾且暂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教学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3 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求知应先端正态度,求知应先求实。一个有智慧的人贵在自知,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知,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他对当时人们对历史上不确凿的事任意牵强附会大为不满,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对待历史不确凿的作法就是存疑。存疑,并不是有疑问不提出来而有所保存。恰恰相反,他是指在自己实事求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对自己认为不确凿的问题提出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恰恰就需要这种思想,要鼓力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要敢于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唯书本马首是瞻,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否则,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失去,在学习上就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论语》者《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根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五四运动以后,《论语》作为封建文化的象征被列为批判否定的对象,而后虽有新儒学的研究与萌生,但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大背景下,儒家文化在中国并未形成新的气候。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前进,不能不使人们重新选择新生的思想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诞生与发展然而,严峻的事实是,一个新型的社会,特别是当它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时候,不能不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是任何一个社会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所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重新探索。这使我想到人类的共性与个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民族文化的辩证否定本性。同时,也使我感到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事实上,当我们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并用它剖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中的精华,《论语》便是其中之一。不可否认,《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兄弟排行第二,故也有人称为孔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南岸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编辑本段]《论语》《杂谈》(一)“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班超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辨命论注》引《傅子》也说:“昔仲尼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1)“论语”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宋.无名氏 《论语》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钱穆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全书20篇,498章,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孔子少时贫贱,做过管仓库和放牧的小吏,30岁开始创立了中国第一所私学,一生主要活动是从事教育,传说有弟子3000人,其中优秀的有72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追记孔子的言行思想编纂而成,全书20篇,498章,是儒家思想和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籍。 孔子的思想,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他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认为治国要以道德教化为基础;为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恢复社会安定,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道德思想体系,并致力于道德教育。 提出了孝、梯、忠、信、恭、宽、敏、勇、直等一系列道德规范;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颜渊》),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 他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仁”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大同”的理想难以实现,孔子退而提出“小康”社会的理想这对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很有帮助的 义利问题是中国古代道德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对国家、政治、经济、伦理及社会风尚都具有十分重创要的作用。孔子提出了"重义轻利"孔子提出了"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就社会而言,孔子并不否认功利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论语?子路》里,孔子在进入卫国时,曾和冉有说过一段在"庶"(人口兴旺)、"富"(生活富裕)、之后进行"教"(教育)。由此可见,孔子肯定了实际功利对于社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 另一方面,在义利关系上,孔子又明显表现出以义制利,先义后利的思想,孔子说"见利思义"(《论语?宪问》)。符合道义,取之无妨,这叫做“义然后取’(《论语?宪问》。在孔子在与子贡谈论食、兵、信、三者孰为重时,孔子以信为第一,认为“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和足兵体现了功利追求,而民信则属于道德追求的范围,这段话是子贡以非此即彼的极端形式,要求孔子在义利之间做出选择。在这种对立下,孔子将道德追求置于优先于利的地位 一言以蔽,我们不难发现"重义轻利"是适合我们现在社会的义利观。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道德和金钱的关系问题明显的凹现出来了。正确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到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孔子所说的"见利思义",有助于启迪社会成员在这方面做出正确的道德取向。 尽人皆知,当今社会"拜金主义"蔚然成风,"物欲横流"势不可挡。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应是去规范,也就是如何让它'理性'。而我们完全可以鉴借孔子的"重义轻利"来近行调节。对于义我的基本观点是: 1. 义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而且这个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改变的。 2.须由知来得到义,且因为知有所增加改变,义也会随之改变。 3.合于义的利一定当取,但不合于义的利虽贫不取。 4.义和利之间并不是谁轻谁重的问题。义乃是君子对于一切天下事物的行事衡量标准。义对利而言,是衡量在这个时间点上,应不应该取这样的利的标准。二者是根本无法比较的。 孔子非常推崇周室的礼教,在春秋战乱之时,孔子在鲁国从小就对礼感兴趣,也对礼深有研究。礼本来是祭祀的规矩、程序等,但经过孔子的重新解释,它在思想意义上的价值就被凸现出来,思想的指导性很广泛,但孔子直接将指导性从外在的礼引向内在的心性范畴——仁,就是将礼与人的心性相联系起来,礼应当从人的本性出发,而不再是向鬼神表示敬意,儒家礼教从外在的表象转而以内在的心性为根本,这一转变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儒家认为社会普遍的伦理准则就是礼,人的一生就要对礼进行学习,去革除人的本能的感官欲望,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人不学习礼乐文明,就如同禽兽一样只是一种本能的存在,所以学礼是立世之本,它为了在社会关系中有自己的恰当的位置,个我对礼的遵从便就是仁,礼是在社会关系中体现的一种和谐的规则,仁是在这种社会关系中体现出个我内心的和谐的状态,它是个我遵从礼的崇高品质。仁就是立人之本,它是人的本性,人的自我修养就是培养仁,让仁显露出来,所谓仁者就是爱人,孔子是通过忠、恕、孝、信等范畴加以表述的。正因为孔子提出人的本性就是爱人,所以后世的孟子便从此点出发提出性善论,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既然人性是善的,那么心性修养的方法也是相通的,孔子说“克已复礼,天下归仁”。 正是孔子提倡的“礼”,中国才被誉为是礼仪之邦。 论语里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上。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这里可知,孔子的思想顺序:孝为一切仁之根本,孝敬自己的父母才会去爱他人。儒家的道是求本,本立而道上。儒家没有先验,孔子不谈鬼神。儒家的本就在天地自然的合理性。人言儒家关注人的社会性并企划规范社会秩序;老庄侧重于生命与心性的自然和谐。其实,儒家追求的社会性其理论依据仍然是自然性,几千年,儒家怎么也打不倒的原因,就在于它所求的本,也是自然朴素颠扑不破的。孔子在论语都是在说要孝敬尊长、对社会上的人施以爱心,以及求学的道理。像论语中有提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又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都是在说要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宽恕别人,同时要利用多余的心力去求学,如果能做到这样,就算他从来没上过学,孔子也会当他是个通达事理,而且有学问的人。孝在中国古代占有很中要的地位,无论是平民布衣,抑或是王孙贵族几千年来都恪守孝道。这形成了中国不同于他国的家庭文化,对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很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