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教授回应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

发布时间:

教授回应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

我认为这件事不是道歉能解决的,知网侵犯了很多学者的权益,知网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仅仅是道歉。

知网擅录九旬教授论文赔偿70多万”等消息在微博上引发热议。有媒体报道称,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把中国知网给告了,原因是中国... 12月10日晚间,中国知网在其官方微信道歉称,向赵德馨教授表示诚挚的歉意。

知网侵犯了赵德馨教授的知识产权,应该受到惩罚。现在的学者普遍遭遇到了维权难的问题,很多论文被抄袭。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这样的情况,重点对知识产权网站进行监督。

首先要为自己的知识成果申请专利,其次防止文件信息泄露,然后发现自己的成果被盗用要及时维权。

知网回应擅录九旬教授论文

这么说吧,国内几乎有名的教授,以及老师等学术群体的学术文章都会被收纳,知网垄断了学术文章的市场,因此它发展才如此之快。

意味着知网已经败诉了,并且需要依法给予接受版权费,同时触犯了垄断法,之后会对内容进行整改,同时下架没有版权的论文。

假如事情是真的,那么知网也太霸道了。之前作者自己写的论文要收费才能看。现在竟然未经许可收录论文。

这样的回应意味着他们已经知道错了,并且跟对方道歉,但是我认为这样的道歉是没有诚意的,只是被逼迫而已。

百余篇论文被知网擅自收录了

南都此前报道,89岁的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擅自收录其百余篇论文获胜诉,获赔70多万元,引发公众关注。12月10日深夜,中国知网主办单位发文向赵德馨致歉,并承诺“正视问题、解决问题”。耄耋学者的坚持维权,将这个知名网络全文数据库再次推向风口浪尖。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这个诞生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为名、至今仍将其写在官网首页的公司,近年来不仅多次因涉嫌侵害著作权被文章作者起诉,还因大幅提高数据库服务价格、削减可查全文的电子期刊种类等,上过多家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布告栏。社会期待知网革新经营理念,在营利性与公益性之间重新找到平衡。众多文化机构的“刚需”数据库中国知网的建立,与1999年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的“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设项目有关,该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2004年,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之一。而中国知网门户网站背后的主办单位《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则注册于1997年;2014年,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独资)”。南都教务老师查阅《同方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报告》得知,2020年,同方知网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万元,毛利率。高营收背后,则是极高的市占率。事实上,中国知网运行多年来,形成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年鉴全文数据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等电子数据库产品,以及提供的知识资源互联网搜索、共享和网络出版服务等,早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学术读者的某种“刚需”。上市公司同方股份2020年年报中披露的同方知网营收。报告截图南都教务老师登录中国政府采购网查询发现,截至12月11日,已有多个地区的城市公共图书馆完成了下一年度中国知网数据服务的采购。如山东省潍坊市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以万元的价格,订购了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两个数据库;辽宁省营口市图书馆投入了万元,完成了2022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相关采购。此外,四川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2022年订购中国知网(CNKI)给出了25万元采购预算;江西省九江市图书馆拟用4万元采购“CNKI公众文化服务平台”,目前该采购项目已正式发出了采购征求意见公示。与地方性公共机构相比,高等学府对中国知网的需求更大。其中,复旦大学《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单一来源采购成交公告》显示,该校以万元的中标(成交)金额,向供应商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购得了“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2022)” ,要求知网除定期的系统维护外,需7×24小时在线提供该校已订购的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经济数据等内容的检索、浏览和下载服务,服务范围是复旦大学师生。从一些高校的采购结果中,也可一窥校内师生对知网数据库的倚重。如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2022年采购了26个中文数据库,中标(成交)金额合计万,其中仅对“CNKI中国知网”1个包组,就向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支付了69万元,占了总采购金额的。曾被控诉“涨价离谱、削减内容”南都教务老师了解到,在学术成果查新、学位论文查重等领域可堪大用的中国知网数据库,虽然并非没有“竞争对手”,但因享有若干独家出版协议,实际成了很多学术用户的首选。一所高校能为师生提供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权限,实现即时性的学术文献传阅,也往往被视为一种“福利”。然而,近十年间,多所高校和机构都曾发出声明,直指其“涨价过快”、“服务内容缩减”,令知网陷入了“店大欺客”的争议。12月11日,南都教务老师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目前可查的较早一则“停用抗议”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该校图书馆于2012年12月31日发公告称:“因‘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商家涨价过高,至今无法达成使用协议,从2013年1月1日起该库平台(包括期刊、报纸、会议和学位论文)将暂停使用。”2014年6月,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通知各院(部)、部门,表示图书馆与同方知网技术有限公司的合同到期,新一轮购买协议已商谈了3个月,“均因该公司涨价幅度过高和服务内容缩减而未达成一致”,但图书馆仍在努力与服务商主动沟通协商。也有的机构毫不客气,如2016年1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的一纸声明直言知网“涨价离谱”,并提供了一系列数据:2000年以来,同方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的涨幅都超过10%,特别是2012年,涨幅高达,从2010年到2016年的涨幅为,年平均涨幅。该声明写道,高校图书馆与知网公司的谈判是一场博弈:“虽然中国知网数据库的全文下载暂时暂停了,给读者带来不便,但是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广大师生的支持是图书馆的坚强后盾,请学校师生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曾因知网数据库“涨价过高”,通知读者可能停用。同年3月3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也公开发布了《“中国知网”可能中断服务通知》,社会影响更为巨大。该通知也点明,该校可能无法及时续订知网的原因是“数据库商涨价过高”,校方不愿轻易妥协,如果届时读者不能访问中国知网的系列数据库,建议选择其他同类型数据库、开放获取的数据库以及纸质资源。广州图书馆多年来向公众提供知网数据库,但在2019年3月25日,该馆也公示过知网缩减服务内容的变动。据广州图书馆的解释,2018年知网与部分期刊出版社实施了新的出版及合作模式——纸刊、网刊统一发行,期间知网将212种期刊的网络及纸质发行合并,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中剥离,至2019年增加到355种,预计2020年达到1000种。因此,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的读者,将不再能下载这些期刊的全文。这些被剥离出全文下载范围的期刊中,不乏《地理科学》《中国公共卫生》《国际新闻界》等专业领域的核心期刊,也包括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报。南都教务老师注意到,上述的“停用知网”事件,大都以不久后恢复订阅结束,但新的个案仍在涌现。在一些学术机构续订知网数据库的同时,也有高校减轻了对知网数据库的倚赖。2023年1月,集美大学图书馆发公告称,由于知网数据库资源价格不断上涨及预算原因,近期图书馆在对资源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对订购方案进行了调整。2023年度,该校将续订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年鉴数据库和经济社会大数据研究平台,新增期刊个刊、基础教育期刊、学术辑刊和精品文艺期刊,不再续订博硕士学位论文、专利和引文数据库,建议读者善用其他平台作为补充。出品:南都即时采写:南都教务老师 侯婧婧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具体情况就是知网侵犯了这位教授的合法权益,在判决了之后,知网也向这位老教授道歉。

今年4月,“中科院因近千万的续订费用不堪重负停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消息曾引发热议。除中科院外,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不少高校,也曾因高额费用与知网“闹掰”。此外,知网所涉及的版权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1年,知网曾因擅自收录百余篇论文而被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最终被判赔70多万元。

知网私自收录了老人的一些论文,老人起诉了对方最终获得了一些赔偿,但是老人不愿意拿这些赔偿,老人觉得这些东西不应该被垄断。

知网擅自录入九旬教授论文

根据我的可靠了解,首先知网擅自收录他人论文,其次没有版权。我想,在选择自媒体的时代里,每个人都知道,写文章能赚钱,拍摄视频也能赚钱吧?可能,对许多人而言,这是赚钱的方法,但是,对更多的人而言,他是一个学术资源的谈论渠道,知网可以说,是许多资源库里较大的一家,知名在国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知名曾说过,知名已经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学术资源,这对一个网站而言,是一个庞大且共享的网络渠道,但是,在这个收录的过程中,到底有多少是真正被授权或者经过作者认可的呢?近期,知网的相关问题,频繁在网络上出现,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呢?接下来,我们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

侵犯他人版权,纠纷案件,在国内越来越多,到底是为什么会导致这种问题的频繁出现呢?毋庸置疑,就是因为这个市场有需求,著名退休教授,赵德馨与知网的纠纷案件,实际上,间接性提醒了那些喜欢以身试法的网站,根据不可靠的数据显示,知网擅自收录赵德馨教授100多篇论文,其,双方没有合作前提下,且并未被允许的情况下,拿他人的作品去引流,就这个做法而言,知网做出合理的赔偿也是必然的,这已经不是钱不钱的事情了,这是个人的作品,在没有他人允许的情况下,这种的做法是不道德的,也是不被允许的。

其次,根据我的了解,知网也经常侵犯消费者的个人权益,明明就几十元的作品,为什么要几百元呢?近年来,知网的收费模式已经不被作者认可,特别是在20185月份的时候,《中药》这一部作品,在知网收费7元,实际上,作者想要购买,充值入口显示要50元,这是卸磨杀驴的做法吗?还是知网以为消费者是傻的呢?

版权,著作权。版权,知网在没经过教授同意的情况下录入其论文,侵犯了版权。著作权,在没经过本人同意情况下收费下载,侵犯了著作权。

事情的起因是教授的多篇文章在未经本人的允许,被收录到知网,阅读者需要付费下载,教授本人却没有收到过费用。

我觉得这个教授的回应是很好的,教授有着很高的素质,有着很好的思想,这些东西应该反垄断的。

知网擅自收录专家论文

这件事情给这个平台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因为这个平台存在着侵权的行为,这种行为非常的恶劣,同时也对这个教授进行了70多万元的赔偿,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还影响了这个平台的名誉和口碑,影响了之后的运营和发展。

影响了人们对这个平台的看法,影响了平台的名声,减少了人流量,降低了他们的资金,停止发展。

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以通过注册专利、保留水印、标记所属权等等方式。知网作为我国最大的论文收录网站,一直有很高的权威度和公信力,但是知网却也因为版权问题登上了热搜。最大的问题是知网在收录了一位教授的论文后,既没有主动联系该教授告知他这一情况,也没有主动给这位教授应得的版权费,因此这名教授在知道这一情况后直接将知网告上了法院,并最终获赔70万。

知网的名气是非常大的,知网当中收录了许多权威性的文章,在我国,大部分的学府都会从知网当中查询学习资料,甚至许多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也会经常性的浏览知网进行学习,甚至有许多的专家也以自己的文章能够被知网收录为荣。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权威性的网站,却被一名90岁的老教授给告上了法庭,原来知网不仅收录了他的论文而且还采用让用户付费的方式使用,知网这种利用自己的论文牟利的方法,让证明老教授感到非常的愤怒,他认为知网严重的侵犯了他的知识产权,最终法院判决知网支付这名老教授70万元的赔偿金。虽然法院已经做出了判罚,但是此事依然会给知网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1.虽然知网有着大量的用户使用,但是很多的用户早已经对知网的高额收费情况感到不满,因为很多权威性的文章只有知网才有收录,而且知网有着论文查重功能,学生如果不使用寿命话很可能因为论文重复而无法毕业,所以大部分用户也是迫不得已使用知网,此次事件曝出之后,大家只会更加的反感知网。

2.许多的专家都知道知网收录了自己的文章进行牟利,但是因为知网的强势很少有人出来抗议这种行为,但是现在证明老教授状告知网侵权并胜诉的事情将会打破这种局面,但以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状告知网,让知网狼狈不堪。

3.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每一篇论文都是他们花费无数的心血写成的,但是现在却被知网拿来牟利,知网的自己行为确实让他们感到心寒,作为一家知识性网站,但是却得不到知识分子的拥护,知网未来的路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此次证明老教授状告知网的事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知网将会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我们将拭目以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