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汉语言瓦尔登湖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汉语言瓦尔登湖论文答辩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外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中汲以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瓦尔登湖》的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作品主题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

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人文感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

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论文答辩

2013年的盛夏,我的研究生读得索然无味,课题进展缓慢,已经达到毕业条件,可是离再进一步,还差那么一点点,此时的心已满是颓废,全然忘记了2011年刚入学时发誓要搞一个大新闻的豪言壮语,每天躺在学校边租来的小屋的床上,无所事事。

心里想着老板说的,还可以再尝试一次的合成路线,但是想想做了也不一定有结果,还许多条件需要借助别人的帮助才能实现,心里又不想麻烦别人。于是全身就在这样一种情绪之中被拖延肆意地蔓延,那时候我还安慰自己,拖延也未必全是坏事,发一篇一区文章,也不会改变太多我的命运。

于是,我那个时候的生活状态就是早上睡到自然醒来,先习惯性地想一下老板给安排的下一步的实验方案,然后再规划规划自己的学位论文,然后打开手机看看当时的综艺节目,到中午去楼下吃一碗面,然后回去继续发呆,觉得负罪感上来了,就翻看一下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的资料,假装给自己规划好了一条路,虽然连报名都没有报。一直熬到半夜,下楼吃一份麻辣烫,看着四川卫视的两天一夜等着夜晚渐渐加深,然后那种毕业后害怕失业,流落街头的恐惧感开始慢慢爬上心头,折磨着自己无法入睡。

于是,我就用绝命毒师来把自己催眠,每集老白绝望的眼神看得我虽然撕心裂肺,但是想想自己再不济也不会落到那个地步,便睡着了。日复一日,我在那个时期几乎看完了所有可以看的连续剧和综艺节目,顺带着看完了一直看不进去的《瓦尔登湖》,我发现每一夜先看一章高等有机合成,然后马上翻看一章瓦尔登湖,之前看得备受煎熬的两本书就全都看得进去了。

虽然,已经研三的我,对于再把高等有机合成看得更懂也没什么意义,但是这却成了我打发时间的唯一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穷得连买房东一个月六十块的网费都没有了,那六十块我得留着买面吃。

后来,招聘季慢慢开始到来,我每天早上起来,奔赴招聘会现场,然后只要可以的,我全部都投一遍,于是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我坐下,然后年轻的HR看着我的简历,先把我华工的本科文凭批判一番,然后还未等我开口,再把我这个年轻人浮躁,不会干实事的本性揭露一下,然后再说你觉得我们公司很不错吧,可是你看起来差一点,然后我起身准备走,年轻的HR再喊一句,哎!别走啊,一个月四千块干不干?已经很高了。我挥挥手说,留给将来你的儿子干吧!

照例回去,买一份麻辣烫,我租住的城中村有一个搬啤酒的扎着小辫子的壮年小伙,每晚都会和我同一个时间去那里吃麻辣烫,每次他都坐我前面,闷头就吃,从不抬头,一直到吃完为止,看着他吃得那么香,我忽然觉得这十块钱一碗的麻辣烫就是价值不菲的神户牛肉大餐。

直到有一天,他吃得兴起的时候,前面的电视里播了一个搞笑的综艺节目的片段,他抬头看了一眼,这个时候,盘旋在他头上的一只黑色大蝴蝶忽然就被墙上的电风扇打到了,径直落在了他的碗里,等他再低头吃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一幕,然后他愣了一下,把筷子扔到了碗里,起身走了。以后他再也没来过,也许他爱上吃砂锅粥了呢?谁知道呢,也许哪一天砂锅粥里发现了苍蝇,说不定他又回来了呢?一切都不可知。

十一月初的一天,我网申的一家外企居然破天荒让我去总部面试,我照例奔赴过去,做好了再被批判一番的准备,群面还未开始,就发现了一群刚下飞机的从英国回来的硕士,和面试官津津有味地谈论英国文化,面试官顺势问了我一句,你在英国哪个郡?我说,我在开曼群岛。那是我的母校被讽刺得最深刻的一次。

回城中村的路上,一个朋友打电话说,你会测核磁吗?我说会啊,他说,你来我这里,帮我打几个谱,再解几个谱呗!百无聊赖的我,去了那哥们的学校,帮他打了二十个氢谱,写了点分析报告,然后他的老板给了我一千块钱,还说,以后没活儿干可以去他那里,月结日结都可以。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有点像著名的 三和大神 !

于是,回到住处,我又有钱交了网费,继续看绝命毒师最后一季,看老白带着没用的钱住进了深山里,生无可恋。第二天,那个朋友又叫我去他们组带老板的读大二的侄子做个试验,说是为了出国攒科研背景,于是,我就给他做了一个不对称催化,一个减压蒸馏,顺带给他过了个小柱子,走的时候又拿了五百块钱。晚上的麻辣烫,多加了两个鱼蛋。真牛逼!

那个时期,我看完了老白最后的绝唱,也写完了自己的学位论文,准备答辩毕业。我忽然想明白了,其实一份所谓好的工作只不过是一个精装的打工仔,和工厂的工人并无两样,都为了赚点钱,然后吃饱饭后干点想干的事儿,运气好了,可以存点钱,买个房子,运气不好了,那竭尽一生也不见得买的了二环西城区的房子。

月薪超越两万的人又有多少呢?当你没那个能力去争取到那个位置时,又何必强求呢。属于你的那个位置,你白天干活,晚上睡觉,没几天就会走到,就像你目标是徒手建一座木屋,一天几个木板,一年后终有木屋。如果你手无挖掘机,又想盖摩天大楼,那就只能投湖自尽了。

于是,之后找工作的日子,我心态变了许多,除了能做什么就全部都投简历以外,我会很坦诚和平静地跟HR谈,我能干什么,我需要什么,当他压迫我时,我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就像手握三套金融城住房的人一样有底气,他们可以说老子一个月收的房租都比你丫工资多,老子可以不干!

我心里可以说,我一天十块钱就饿不死了,我怕什么。

于是,这种流浪者的心态伴随着我走了这么多年,只要每天都在获得自己期望的能力,总有办法慢慢走下去,让自己和社会加给自己的焦虑都飞走吧,虽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但是,除了努力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你还能多做些什么呢?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瓦尔登湖》的内容简介: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作品主题

梭罗自己在瓦尔登湖的实践和他的作品中都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张,那就是回归自然。他在作品中不断地指出,我们大多数现代人都被家庭、工作和各种物质需求所困,失去了精神追求,过着物欲的生活。这样的情形今天依然存在,并且愈发严重。

我们有许多人几乎很少去关注在那些琐碎的个人利益和活动之外的事物。许多人的精神活动过于局限,只关心物质生活和感官享受,而用梭罗的话来说,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称为“真正的生活”。

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它只适合在“寂寞和恬静”时阅读,静静地读,读得静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尔登湖》是属于心灵的。 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幅耐人寻味的图片:两行向远方延伸的铁轨中间,立着无数挺拔的大树。这是否是本书在以一种含蓄的方式暗示着我们别的一点什么?梭罗说:“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经过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在现实的世界里,现代文明改造和穿越自然环境之前,是否也该多一些自省与自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瓦尔登湖》又是属于现时代的。 由此,《瓦尔登湖》在阅读空间中占有两个起点和终点,那就是心灵和现时代。 梭罗原是个要在人世有所作为而不是个出世的人,然而在两年多的湖边生活后,他看破了“红尘”,感到人世扰扰,荣华富贵,不过是一个人的贪婪,他要对之心平气和,一无所求。当然,一个人从对人世有所求到无所求,这是一场艰难的心路历程。今天,我们观照梭罗的这条起伏的心灵历程,不知能否多一份理解和感悟。在这个丰富多彩的时代里,要一个人对生活无所求,那是苛刻,但对“所求”多一些节制,则是理性。我们无法也无需戒绝自己对生活的“所求”,但同时是否也该有些出世的精神来面对这个不复简单的世界?在越来越考究的生活中,心灵的罗盘仍固执地指向简单和质朴。 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的今天,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 现代生活给人生存制造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的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与奴役自然,称霸自然。然而,笑容还没来得及绽放,历史这块魔方已经轻轻地从正面翻转到了反面:水土在流失,大地在沙漠化,物种在减少,人间变成污染的烟尘世界,自然又在笑傲称霸人类了。 如果我们少一些贪婪和欲求,少一些索取,又怎会遭受这些戏剧性的嘲弄与惩罚呢?有一句公益广告词说:保护绿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我在想,人间多一处瓦尔登湖,人类就会多一条后路。这该是《瓦尔登湖》的一句隐语吧。梭罗在书中这样表述:“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给“我”什么真理?这真理该是:热爱自然,创造生活。 亨利·戴给·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在19世纪美国文化巨匠中,堪称一位“异人”。他和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富勒宗师,他们提倡回归本心、亲近自然。这种思想不仅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也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清新长风。 在受全家资助读完哈佛大学后,梭罗没有醉心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事业,而是开始了一个大地漫游者的漂泊生涯。1845年到1847年间,他独自一个幽居在瓦尔登湖畔的自筑木屋中,渔猎、耕耘、沉思、写作、由此产生了意义深远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与《圣经》诸书一同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它是读者最多的散文经典。 哈丁(Walter Harding)曾说,《瓦尔登湖》内容丰厚、意义深远,它是简单生活的权威指南,是对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钱社会的讨伐檄文,是传世久远的文学名著,是一部圣书。正因为此,它也是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瓦尔登湖的论文题目

论文的题目是一篇论文的灵魂,好的题目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从《在路上》看五六十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 2. 评希思克利夫被扭曲的心路历程 3. 试论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的幽默特色 4. 惠特曼的死亡哲学 5. 论《呼啸山庄》--原始古朴与文明理性的交错色彩 6.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手法的运用 7. 透过小说《威廉·威尔逊》和《黑猫》看艾伦·坡的善恶观 8. 从《飘》看内战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9. 论《美国丽人》一片中人物的两面性 10.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 11. 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颜色》 12. 女性作家的共性 13. 《倾城之恋》与《飘》的女权意识比较研究 14. 《失乐园》 与《圣经》中撒旦形象的对比 15. 《老人与海》与《鲁宾逊漂流记》的比较研究 16. 哥特式风格在《弗兰克斯坦》中的体现 17. 浅议反讽手法在《蝇王》中的运用 18. 分析麦尔维尔《白鲸》中的象征主义 19. 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20. 《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 从《简爱 》看早期女权主义的理想和追求 2. 十九世 纪英国小说家笔下的真、善、美 3. 英国十 八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 4. Romanticism in Mark Twin's works 5. 批评方法之我见 段燕 6. 浅谈泰戈尔的生命 段燕 7. 浅谈《红字》中珠儿形象的作用 8. 论《 红字》中的道德主题 9. 论海丝特·白兰的性 格发展 10.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1. 论霍桑《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 12. 象征意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 13.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艺术特点 14. 伍尔夫创作中的女权主义立场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思想 16. 伍尔夫女 性视角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17. 流派研究 18. 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 19. 超现实主义 20. 魔幻现实主义 21. Jane as a narrator and as a character 22. Character Analysis of Nancy, the “criminal” in Oliver Twist 23. Virginia Woolf and Modern Feminine Independence 24. An Analysis of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 美国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 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 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 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 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 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 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 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 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 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 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 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 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 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16、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心理冲突 17、浅析中西方喜剧文化---以《武林外传》和《老友记》为例 18、从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19、《瓦尔登湖》中自然主义的现实意义 20、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猜你喜欢: 1. 英美文学方向毕业论文 2.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3. 英美文学方向论文 4.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 5. 美国文化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外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中汲以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人文感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

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论文文献综述

你好,《瓦尔登湖》是梭罗的作品哦~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论文题目 从生态主义视角分析《瓦尔登湖》对现代人的启示Analy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Walden to modern people from 研究目的亨利·大卫·梭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超验主义者、作家、哲学家、以及自然主义者之一。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深刻体现了他对客观生态观和精神生态观的理解,并成为20世纪众多文学家和自然主义者的研究文本。本文试图从生态主义视角出发,从《瓦尔登湖》中得到一些对现代人的启示。让大家有自然的保护意识,理解,自然的内在价值---美学价值和娱乐价值;和尊重荒野的思想;呼吁简单生活,批判物质欲望;孤独的生活---在精神上实现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处的途径。研究意义在《瓦尔登湖》中,梭罗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他谴责类大肆砍伐林木破坏环境,反对猎杀野生动物,甚至反对人们吃肉,他认为人应该给予自然“因为人们们与自然有某种温柔的关系。他反对人类对其他生物生存环境的工业建设,主张维护自然以及自然的野性是一件比道德规范更具约束力的即他所说的“更高的规律”。梭罗认为生命是与野性相伴而存在的,最有活力的东西是最野性的东西,它没有被人所征服,它的存在能使人恢复清新的精神;他认为脱离自然的文明是没有前途的文明;他认为未来和希望不是存在于人工种植的草坪和庄稼地里在城镇里,而是存在于不可穿越的、令人震撼的沼泽地里。梭罗还对追求物质享受的美国式生存方式提出了严厉批判这个国家及其所有所谓的内部的改进全是物质性和表上的改进,全是不实用和过度发展的建构,到处乱糟糟地堆满各种设备,被自己设置的种种障碍绊倒,毁于奢侈华贵和愚蠢挥霍,毁于缺乏长远打算和有价值的目标……,对于这个国家和的人民来说,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厉行节约,厉行比斯巴更为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同时提升生活目标。”在梭罗看来,所谓价值和高尚的生除了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就是精神生活的丰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关于梭罗的学术研究,其一是梭罗的文献资料与传记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哈丁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梭罗的一生》,此外他与Michael Meyer合写了一本文献目录参考《A new Thoreau Handbook》还有罗伯特米尔德于1980年发表的《重塑梭罗》一书,集中阐述了梭罗在他的作品中调整个人社会心理的过程。其二是从文学作品研究视角。其二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梭罗的思想。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自然经济体系生态思想史》中详细介绍了梭罗生活经历和生态学思想,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编写了《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中谈到了梭罗和他对后来生态伦理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近几年来梭罗研究学会的会员及梭罗思想的爱好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梭罗思想进行了深度的挖掘。梭罗成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美国文学史上第一自然阐述者,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圣徒”。世界很多评论家开始注意这为生态主义文学家Raymond Adam LA Henry Thoreaus Literary Theories and Criticism为题写了一篇评价梭罗的文字,接下来在1941年哈佛大学的著名学者. Matthiessen出版了 American Renaissance: Art and Expression in the Age of Emerson and Whitman在这本书中,梭罗的《瓦尔登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新批评家们开始重视梭罗所倡导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使梭罗及《瓦尔登湖》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梭罗的传记层出不穷,最著名的是 Paul sherman1958年出版的 The Shore of america: Thoreau’ s InwardExploration. Paul强调,那是一部精神传记,在传记中他强调说明梭罗的作品不仅仅是他的人生,他认为梭罗在追求着种在自然中的自我实现。Paul也使公众开始理解梭罗的生活目的。这些学者的研究使得人们对于梭罗所提倡的那种简单、自然、原生态、环保的生活得到了现代文明时代的认可。下面我们从梭罗对于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来解读一下其对于人们生命的启示。国内研究现状 包庆德,宋凌晨(2017)指出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19世纪的梭罗是寻找人类生存意义的哲学家,是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曹丽红(2018)指出《瓦尔登湖》被誉为超验主义的圣经,书中凝聚了梭罗对自然和人生的哲学思考,其中蕴含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思想。这启示当代人要重视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的生态模式,也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注重精神诉求。阚常娟(2018)指出《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智慧和哲理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倪铭英(2018)指出卢凌发表的《崇尚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的审美价值》一文从创作理念、深邃思想和问题风格来揭示《瓦尔登湖》这本书的魅力。苏贤贵(2018)的《梭罗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文章着重介绍了梭罗对环境运动的影响,揭示了梭罗的生态自然观和其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虽然在我国生态伦理研究史上,都提到了梭罗,都看到了梭罗在生态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但很少系统提到梭罗的生态主义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个视角进行了尝试。1.引言2.文献综述3.梭罗生态主义的起源社会根源理论根源4.《瓦尔登湖》中的生态思想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与伙伴共生共存5.对当代人的启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简单生活,解放心灵6.结语参考文献:[1]Ashton Nichols. Thoreau and urbanature: from Walden to ecocriticism[J]. Neohelicon,2009,36(2). [2]Jian LI,Kunming YAO. Life Inspiration of Walden[J].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2).[3]Kent Curtis. the virtue of thoreau: bi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IN WALDEN WOODS[J]. Environmental History,2010,15(1).[4]Lin Lin Zhang. The Environmental View of Thoreau’s Wald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4,3547.[5]包庆德,宋凌晨.梭罗及其《瓦尔登湖》生态主义思想评析——纪念亨利·戴维·梭罗200周年诞辰[J].鄱阳湖学刊,2017(06):12-23+125.[6]曹丽红.浅析《瓦尔登湖》蕴含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人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09):190-191+194.[7]阚常娟.梭罗的自然思想和生活哲学——重读《瓦尔登湖》[J].黑河学刊,2018(06):55-56.[8]倪铭英.《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03):29-35.[9]翁欣馨.最美好的相处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人文主义与生态主义视角下的《瓦尔登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9,40(02):87-90.[10]夏蓓洁.《鲁滨逊漂流记》与《瓦尔登湖》自然状态观对比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06):69-74.[11]许瑞芳.《瓦尔登湖》:自然生态与文学创作之精神桥梁[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7):74-76.[12]徐芯蕾,郭思远.浅析《瓦尔登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J].艺术科技,2019,32(01):288-289.[13]武佳琦,封佳潇.论瓦尔登湖生态思想[J].大众文艺,2017(14):25.[14]周宇.在批评话语下分析《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J].海外英语,2017(11):142-143.[15]张志强.《瓦尔登湖》的生态主义思想考察[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05):年9月9日至9月13日撰写开题报告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4日至9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15日至9月22日撰写开题报告三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9月23日至9月24日,开题答辩。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一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第二稿。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反馈。年3月1日至3月25日,学生提交毕业论文第三稿。指导教师进行修改并进行反馈。年3月26日至3月31日(第四周),进行本科论文中期检查,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项目表》(纸质版和电子版、纸质版要加盖系章)。9. 2020年3月21日至4月8日,学生根据教师意见,修改、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稿。10. 2020年4月9日至15日(第七周),接受学院“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的重复率检测。11. 2020年4月16日至22日(第八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评阅。评阅工作由系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指导教师和专家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评阅,并分别填写《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审表》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专家评审表》。12. 2020年4月23日至29日(第九周),组织系级毕业论文答辩。13. 2020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十周),根据答辩小组意见,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完成毕业论文各种相关文档;确定本科毕业论文的最终评定,完成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审工作。14. 2020年5月7日至17日,进行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分析,将有关材料报送教务处实践科;完成相关材料的存档工作。条件:1.利用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 2.在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及文献。 3.指导老师对本研究领域的熟悉掌握。 方法:1.文献法 2.例证法 3.综述法 措施:1.根据个人兴趣选取研究的领域及方向,进而确定论文题目。 2.利用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以及资料室查阅相关文献,归纳总结,拟定提纲。 3.撰写开题报告。 4.撰写论文,认真听从指导老师的建议,进而修改完善。

看了后使人觉得天人一体,心灵的平静和大自然的宁静合为一个整体,远离世事纷争,人间喧嚣,我的感觉是世界上大自然是最伟大的,我欣赏它所创造的一切。

瓦尔登湖生态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人文感情: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创作的散文集。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瓦尔登湖》共由18篇散文组成,在四季循环更替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以及调整过后再次渴望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几经循环,直到最终实现为止。

表明了作者用它来挑战他个人的、甚至是整个人类的界限。但这种挑战不是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无限希望,而是伤后复原的无限力量。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由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转型的初始阶段。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脚步,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蓬勃发展的工业和商业造成了社会大众当时普遍流行的拜金主义思想和享乐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

人们疯狂、贪婪、过度的拉取、霸占有限的自然资源,开垦荒地的同时,大面积的森林也随之消失,大机器的轰鸣声随处可闻,而鸟儿的歌声却很难寻觅。人们无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后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导致森林覆盖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减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而且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变得岌岌可危。

从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罗独自生活在瓦尔登湖边,差不多正好两年零两个月。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之后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尔登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尔登湖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单的家具。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遁世的隐士生活,而是在这里进行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

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后,重新回到了城市。此后他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1854年,《瓦尔登湖》问世。梭罗生前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其后声誉与日俱增,被誉为“美国环境运动的思想先驱”。而瓦尔登湖这个平凡的林中小湖,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魅力,慕名而来的朝拜者络绎不绝。近年,美国又开始了新一轮评读梭罗的热潮。本书的中文译本颇多,我们推荐的是林志豪的译本。

《瓦尔登湖》是梭罗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情理并茂,引人入胜。书中详尽地记录了梭罗独自一人在瓦尔登湖畔一片再生林中自食其力,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以一种原始简朴但又诗意盎然的生活方式度过两年零两个月,他在那里种豆、捕鱼、打猎、劈柴、读书,也在那里观察、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感写成笔记,从中研究分析大自然所给予他的启示。其中,对工业文明的反省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该书完整地发挥了他的回归自然、简朴主义、抗拒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

瓦尔登湖风光本书是梭罗细致观察、发现和感知的结晶。梭罗反对通过人为活动改变大自然的物性,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全书思想清新、健康、引人积极向上,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作者主张人们应当过一种自然宁静的生活,而只有在人与自然接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书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之处,观点精辟,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梭罗是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的光辉思想和热爱大自然的行为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人们所钦羡和赞叹。

《瓦尔登湖》中所阐发的许多爱护大自然的观点近年在西方世界获得极度的重视,严重的污染使人们又开始向往瓦尔登湖和山林的清新空气。这部著作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归大地的人。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这种体会:梭罗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他记录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这种提高是为自己,是为当时的人,也是为后来的人。

《瓦尔登湖》是美国大自然文学散文的名著,1985年曾被《美国遗产》杂志列为“十本构成美国人性的书”之一,与《圣经》等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在当代美国,本书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散文经典。

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人类没有那么强劲发达的肢体,所以得设法缩小自己的领域,用墙圈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安身之所。

最初人们赤身生活在户外,白天在平静温和的天气里,这不失为一种舒适的生活。可遇到雨季、冬季,且不说炎炎烈日,若还不赶紧穿件衣服、躲进房屋,人类或许早在抽芽吐蕊阶段就被摧残致死了。传说,亚当和夏娃在没有衣服穿之前,以枝叶蔽体。人类想有一个家,一个温暖的、舒适的地方,首先是肉体的温暖,其次才是精神的慰藉。

…………

然而,一个人要想建造一座房屋,他得有北方佬的精明,否则事后会发现自己住在囚犯厂房里、没有出路的迷宫里、监狱里或辉煌的墓穴里。首先考虑把住所做得很灵便是完全有必要的。

我见过潘诺勃斯各特河上的印第安人,他们就在这个镇上,住在很薄的棉布帐篷里,周围的积雪堆了近一尺深,我想他们会很高兴让雪再深一些,好给他们挡风。

如何真诚地生活,自由地获得正当的追求?这个曾困扰过我的问题不像原来那样令我苦恼了,不幸的是,我变得有些麻木不仁了。我经常在路边看到一个大箱子,六尺长,三尺宽。晚上,工人们把工具锁在里面。这让我想到,每个生活艰难的人可以花一美元买个这样的箱子,在上面打几个孔,至少要让里面进一些空气。夜晚或雨天钻进去,盖上盖子,这样就能“让自由在爱中成长,让灵魂在自由中释放”。

这似乎不坏,也并没有什么可鄙夷的。你可以随便熬夜,想多晚睡都可以。每次外出时,也不会有什么房主、房东逼着你讨房租。多少人被那更大更豪华的箱子的租金烦得要死,而住在这样的箱子里也不至于冻死啊!

我绝不是在开玩笑。经济问题,你可以忽视,但无法这样去解决它。一个野蛮而勇猛的民族,几乎一直生活在户外,他们曾在这儿建造了一座舒适的房子,用的都是天然材料。

马萨诸塞州的印第安殖民区的领事戈金,曾在1674年写道:“他们最好的房子是用树皮覆顶的,建造得整洁、牢固而温暖。这些树皮是在树液干枯的季节从树身脱落的,趁着还绿时,人们用重木把它们挤压成巨大的薄片……

稍差一些的房子是用灯芯草编成的席子做顶的,同样也温暖、牢固,但不像前一种那样好……

我看到有些房子60或100英尺长,30英尺宽……我经常借宿在他们的棚屋里,发现它们的温暖丝毫不亚于英国最好的房屋。”

他又补充说,房内经常铺设着编有精美花样的垫子,各种器皿,一应俱全。印第安人已经进步到把席垫覆盖在屋顶的洞口,用绳子拉拽席垫来调节通风。

首先应该看到,建一所这样的房子最多只需一两天,且几个小时就可以拆掉。每家都有这样一座房子或一个小房间。

在未开化的阶段,每一家都有个这么好的栖身之处,足以满足他们粗陋而简单的需求。但是,我想我这样说还是很有分寸的:鸟有巢,狐有穴,野蛮人有棚窝,而现代文明社会中却有一半的家庭没有居所。

…………

可为什么常常会是这样:享受着这么多东西的人被称为可怜的文明人,而野蛮人没有这些,却被说成是何其富有?

如果说文明真的改善了人类的状况——我想是这样的,尽管只有智者能改善他们的不利条件——这必定说明,不用提高造价,就能建造更好的住所。所谓物价,是指用以交换物品所需的那部分人生,可即刻或以后支付。

梭罗是一位性格迥异的天才,对于一般的农民来说,他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勘测者,甚至比他们更了解森林、草地和树木,但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美国作家、思想家爱默生《瓦尔登湖》激励了无数自然主义者和倡导返回大地的人们。

——(美)《环境主义者书架》《瓦尔登湖》一书有五种读法:①作为一部自然与人的心灵探索之书;②作为一部自力更生过简单生活的指南;③作为批评现代生活的一部讽刺作品;④作为一部纯文学名著;⑤作为一本神圣的书。

——美国梭罗研究专家哈丁

——我的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摘  要 《瓦尔登湖》的作者是作家亨利·大卫·梭罗,他是十九世纪美国超然主义的先驱,他是当代环境主义运动的先行者。其代表作《瓦尔登湖》中,梭罗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独自生活的两年零两个月中,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以及产生的自然与人类的一系列深刻思考。本文着重对梭罗在瓦尔登湖两年的自然生活经历进行描述及分析,旨在发现其对正处于环境与精神危机的现代人以及现代文明的思想启示。最后得出结论: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是和谐和共存的;自然既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又是人类心灵的归宿。梭罗生活简朴但其内心有着一颗丰富的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态度是现代人生活和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 瓦尔登湖 梭罗 哲学 超然主义 和谐 2目  录 《瓦尔登湖》中梭罗的自然观I 摘  要 (序言)2 Origin of Thoreau’s View of Nature(作者梭罗的介绍)3 ’s living environment(梭罗的成长背景)3 Indian Culture(作品的文化孕育)3 philosophy(成书的哲学思想)4 Thoreau’s View of Nature in Walden(瓦尔登湖的生活及全景记录)5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5 Reverence of nature(入之凡尘 勤耕劳作)5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四季轮回 向阳而生)6 Life of simplicity and spirit of diversity(极简生活 安得自然)6 and civilization(自然与现代文明)7 Rejec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重塑工业文明)7 Approach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倡导生态文明)9     1. Introduction(序言) 很早之前读过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记得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读的感觉是晦涩难懂的,因此没有仔细阅读和深入地去体会。时隔多年,或是出于年岁地增长觉得知识浅薄需要汲取新的知识和补充更多的能量;或是生活在这个喧嚣的世界想要焦虑少一些,以求内心的平静。而当我再次有幸读到这本书时,学得它是那样的适合我。 虽然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的散文著作,但在文学界的评价一直极高。 此书描述的是作者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的点滴记录,描绘其所见,所为,所感,所思。他的是一位自然主义者,本书所写意在于自然的安逸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活状态,录求一种更加诗意的生活。文字质朴,文静恬淡,引人深思。而当我完完整整的读完这本书的时候,真的发现它有一种让人沉静,让整个眼前的世界变美好的力量。 或许,当某一日,因为某一些事使你我的心境随之变化,默默对这生活感到些许无聊,对这浮生感觉几分厌倦之时,心中的那片瓦尔登湖以及有关瓦尔登湖周围的一切终将在某一刻为你,为我,为他带来心灵的平静和短暂的休憩。 正  文 2. The Origin of Thoreau’s View of Nature(作者梭罗的介绍) Thoreau’s living environment(梭罗的成长背景) 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罗马·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一个小店主家庭。康科德是一个风景秀丽,草长莺飞的地方。在他幼年时期,家乡环境并没有受到太多工业革命的影响,他的家人也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热爱自然的情怀,常常带着孩子们去远足,野炊。家乡的蓝天净土以及家庭独特的教育后来养成了梭罗对自然敏感的洞察力和敏锐细腻的个性。 在梭罗四岁第一次见到瓦尔登湖时,便对其印象深刻,喜爱至极。他10岁时就写出了“季节”这一文章,通过他对一年四季的景色和天气的变化进行细节的描写,不难看出梭罗对于自然后的热爱和关注。在梭罗的笔下,家乡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似乎都被赋予了灵性,仿佛他们散发着一阵喜悦的生命状态。 1933年,梭罗来到哈佛大学读书,学习希腊语、自然哲学,历史等学科,在此期间,他常常到坎布里奇的田野查尔斯河畔去观察这一带的野生动物。 1937年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了唐科德,他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亲近这片熟悉的大自然。他的足迹遍布了康科德的每一个角落,并用日记记录了他所观察到的自然景象:花开之时,鸟鸣之刻。梭罗对于自然的热情在常人眼里显得极为奇怪:当邻居们都在虔诚地去教堂做礼拜时,他会路过齐肩的湖水去观察水里的生物;当村民们忙于耕作时,他却爬上了最高的松树去找鸟窝、松球和欣赏风景。这片美丽富饶的山水环境给梭罗带来了亲人间的亲近关系,还有丰富的创作灵感 。 在1845年1847年两年两个月的时间里,梭罗在瓦尔登湖畔过着极其简朴和贴近自然的生活,用大部分时间来观察、体验和创作,后来完成了著名的《瓦尔登湖》。这其中充满了对家乡自然的热爱情节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终极关怀。 American Indian Culture(作品的文化孕育) 《瓦尔登湖》成书与1854年,书中的故事发生在1845-1847两年间。不过要追述其背景,还要从美国政治独立、人民的身份认同意识觉醒说起。经美国史了解,美国在1776年建国后立即与英展开了七年的战争,随后它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民众在文化认同上仍然和宗主国保持联系,亲英势力依然存在。随后又有美英间又爆发的几次战争激发了美国人民的国家意识,促进了心理上的独立。这一趋势于1841年哈里森总统去世达到高潮。他是最后一位出生于殖民时期的总统。此时的美国,大部分民众出生于独立之后,因此大英帝国不再是其国民身份认同的要素了。 随着政治的独立,美国文学也逐渐走向成熟和独立,这个时期的确也有不少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比如伴随战争与政治独立斗争而诞生的《独立宣言》和《常识》等,以及纯文学作品《纽约外史》、《见闻礼记》等。不过这些作品都在模仿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风格。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很多美国作家都在探索到底什么才是“美国”的文学?1837年,美国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发表了题为”美国学者”的演讲,宣布美国文学已经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并且告诫美国学者不要盲目追随传统和刻意模仿。这个时期诞生了真正的美国文学,比如麦尔维尔的《白鲸》,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等。在这些闪耀的群星中,最引人注目、最耀眼的还是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以至于爱默生称他为“美利坚的雄狮”。 Oriental philosophy(成书的哲学思想) 提到梭罗,就不得不连系爱默生,而提到爱默生,则又不得不联系到“超验主义”。这是他的哲学理念,而哲学,也许会领导起一个人的行为。 在美国文学走向成熟与独立的路上,有一种思潮始终与之相伴,它就是“超验主义”。超然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它是指“人可以超越经验和科学,直接获得真理”,正如爱默生所说“相信你自己,相信你内心深处认为对你适合的东西对于一切人都适合”。 “超验主义”即是一套哲学体系,也是一种文学流派。从文学的角度上讲,超验主义是浪漫主义的延伸,它认为词语是自然现象的表像,而自然现象又是灵性的表像。自然界万物都有象征意义,它是精神世界的体现。超然主义主张人们要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在精神上不断完善。作为超验主义的代表作,《瓦尔登湖》里有大量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描写,致使在阅读时在体会作者观察自然的同时,也在完善自身的“灵性”——通过感悟获得至上的真理。 梭罗在大学期间最喜欢的书就是爱默生的《论自然》。超验主义产生于美国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波士顿地区,是具有广泛影响的一股浪漫主义思潮,其基本精神是挑战传统的理性主义和怀疑论哲学,特别是挑战作为清教主义理论基础的加尔文教思想。超验主义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认为世界和上帝同在统一体中,虽然上帝本身是超验的,但他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这样,世间万物就具备了“内在神性”,人与人之间从根本上说就应是平等的,他们与“超灵”沟通的权利与可能性也是平等的,应受到同样的承认与尊重。所以超验主义在强调人人都能通过内省发现自己心中那份神性的同时,表达了对一切宗教和世俗权威的怀疑,这形成美国“个人主义”的理论基础。 3. On Thoreau’s View of Nature in Walden(瓦尔登湖的生活及全景记录)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everence of nature(入之凡尘 勤耕劳作) 我们知道,梭罗受到爱默生和他倡导的超验主义的深刻影响,但爱默生的自然观是抽象的,纯精神性的,柏拉图式的,对认识自然之后该怎么做他并未作出回答,自然在他那里只具有一种启蒙式的意义。而梭罗则不一样,他显然是个实践家,他不但实践着爱默生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擦出了许多的思想火花,所以他“每天都对自然界有些新的认识”“很少有人象他这样深知大自然的秘密与天才”。 1984年3月底,梭罗开始在瓦尔登湖的附近伐木建屋,“那是一个透过松树可以看见湖的地方。4月1日那天清晨,雾很大,一只离群的孤雁咯咯地叫,仿佛是误入的幽灵“。他一连几天的伐木,一边唱歌,一边劈木头;一日三餐便用带来的面包的黄油烤成面包来食;”“午间坐在砍成的松枝上面看用来包面的报纸,手上还能闻见松树的芳香;有时遇到了来林中漫步的人,便会聊起天来”……梭罗的房屋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搭建起来了,到了7月4日,木板铺好,梭就住进这座徒手搭建的小屋。 在打好烟囱和地基之前,梭罗一大早是在露天的地上做饭,如若面包没烤好时遇到暴风雨,就用几块木权档在火的上面,他坐在下面照看着面包,这样的生活使他度过了最美好的时光。而那段时光是忙碌的,任何的纸片都能给他带来乐趣。“如果人用双手建造房屋,又用简朴而正当的手段提供食物养活自己和家人,是不是诗歌会得到普遍的发展,就像鸟儿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普遍都在欢唱一样。” 他还亲自实践了儒家典籍中“日日新”的教诲,每日下瓦尔登湖洗浴,为的是以崭新的精神开始新的一天。由亲身实践体验到的自然当然会比想象的更实在、更具体,也更影响感染人。 所以梭罗的自然观比爱默生的更切近生活,对他人、社会更具有启发性和可行性。为了领会生活的本质,学到生活要教育给人类的东西,富于激情和勇气的他跑到瓦尔登湖边住了两年,但这并不是去过隐逸的生活,而是为了“要生活得深深地把生命的精髓都吸到”。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四季轮回 向阳而生) 梭罗眼中的瓦尔登湖,一年四季在轮回,在流逝,但生机却从未改变。夏日,万物郁郁;秋日,树林的馈赠绝不拖欠;冬日,静谧中,总有人与动物踏雪而至,冰与雪将世界点缀得纯粹;还有春日,那个万物生长的季节,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 “清晨,向我们讴歌生命的华美。黎明,在无限期待中到来,希望,从款款从容中生长。何必喧闹,何必匆忙!生活带来的反复如此又怎能缓解?既然生活将我们禁锢在这小小的一隅,何不在夜里捧一卷书,让想象力带上你的心去往不同的世界,然后,进入平静祥和的梦乡,洗涤日复一日的疲倦。那些细小的恐惧和欢乐,它他只不过是时光中匆匆一现的昙花,正视他们,拥抱他们,但不要为他们所束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剑物欲而清自身精华,则生活可期,生命可期。” 四季,它们从未跟着时光改变,也从未因着更替变得无聊。 或许,我们偶尔也会想能够拥有那么一段时间,可以过和花儿,鸟儿一样的诗意的生活,淡然处之,从容行之。不受世间的焦虑束缚,让生活本身成为我的消遣。看五月繁花盛放,看十月落叶凋零。看夏日树荫茂密,看冬日白雪皑皑。从晨光熹微到夜色如刀,就让我怀着简单的心,听风从一片树叶撞向另一片树叶,在平静的心湖撩起动人的欢歌。 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的生活。那么我们的心又怎能再向着日复一日的机械而生?让想象带着我们走向新生吧,就算身体是禁锢的,心也是自由的。 此刻,己是深夜,而明日,又是一次新的轮回。时光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却无法改变这亘古的交替。如今正值冬季,但你知道吗?春天已经按捺不住,开始向世界飞奔而来。春天来临的时候,希望不要忘记,生命如春火般蔓延,而我们的余生,也应将在这个春天开始绽放。 Life of simplicity and spirit of diversity(极简生活 安得自然) “任何人都需要养成严谨的商业习惯,运用广博的知识,和仔细的测定怎样去面对生活。” 梭罗在他房屋的周围种了一些东西,有扁豆,豌豆,土豆和玉米,萝卜,还有松树和山核桃。第一年的收成不错,第2年更是颇丰。在两年之中,梭罗共费在房屋,农场,伙食和杂费共计美元,而农产品和一些零工带来的收益是美元,差额正在他的开始资金。但这期间,他得到了别人不曾拥有的闲暇,独立和健康。并且,还另外拥有了一所房子。 如果,人只考虑必需的东西,便会自由得多。“人们在购买衣物时更多的是为了爱好新奇和他人的看法,而不是真正处于穿着需要。”“文明国家里们是以衣取人的,很多人宁愿腿断了,一瘸一拐也不愿脱下高跟鞋和穿补丁裤子,因为他们关心的,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东西,而是受到人尊敬的东西。” “如果有人打算造一间小屋,必须考虑房屋的绝对必要性。”“帐篷和大箱子”在梭罗看来是不坏的,房屋只不地是更奢华的箱子而己,价钱可以不去节俭,但你不能无视合理性。 “出于野蛮状态的人,每一有都有用其遮身处所和满足他们简陋的需要。如今,就只剩不到一半的家庭拥有遮身的房屋,人们耗费大把的生命挣钱,每年付房租以获得繁荣。当农人拥有了房子,不见得富了,因为,反而是这房子拥有了他,这个笨重的财产将人们囚禁在其中,而就算大多数人拥有了自己的房子,而处于其中的人也并没有改进。如果他的大半生只是用在获得生活的必须品和安适,那要这样的房又有何用呢。” “这个世界贫富依然是分化的,落魄的穷人仍然住着简陋的棚屋,他们的身体是寒冷和苦难的,受到抑制,这就是所谓的文明。”多数人并不知道房子意味着什么,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应该跟大多数人一样,也必须拥有这么一个东西,因为,这是一个追随的世界。 何为节俭?直面生之必需的,不是退华之深层山洞,披身兽皮,而是让身外之物和生活充满美和乐趣,就如同贝类动物的壳一样,浑然天成,不去过份修饰。节俭是为了让生命不受到物语的禁锢。 的确,人们获得必需的食物十分容易,但人类经常到了挨饿的地步,这不是因为缺少必需品,而是因为缺少奢侈品。 Nature and civilization(自然与现代文明) Rejection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重塑工业文明) 梭罗自然观的另一方面是他对荒野的关注。由于人类与大自然的血脉相连的关系,而人类文明又努力想挣脱大自然的束缚,对大自然特别是荒野采取远离、排斥甚至破坏的态度,从而越来越显示出文明自身无法填补的缺陷,这使梭罗敏锐地把目光投向荒野,想从荒野中寻找新的价值和生命,在亲身投入荒野的过程中,梭罗第一次认识到了荒野的价值,这一点使他超越了爱默生以及同时代的超然主义作家。他认为荒野具有文明不具备的充满生气和活力的野性,能给高度发达而趋向衰退的文明带来新的希望和前途。 梭罗呼吁人们保护荒野和走向荒野,而不是去开发和摧残荒野,要学会吸取荒野的生命和灵性,给人类精神增添更多真善美,使人类重新充满进取和冒险精神。令梭罗失望的是,通常将人们带进荒野的动机是卑鄙粗俗的,木材勘探者和伐木工是为了获得报酬,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杀死麋这类“上帝自己的马,可怜胆小的心灵以及其他野生动物。”他质问道:“难道除了干这些事外一个人来到荒凉的广阔荒野里度过几周或几年就不能干其它的事吗?――干些极为甜蜜、清白和高尚的事?” 他说印第安人的种族这么快灭绝的原因是对大自然的利用太粗俗,太不完善,“有一个人带着铅笔来这里素描或唱歌,就有一千个人带着斧子或枪来的。”要象诗人一样懂得爱护自然,他不会用斧子抚弄松树,用锯子钜它,诗人不用在松树上砍进去就知道树心是不是虚的”,诗人爱松树就象爱他自己在空中的影子,而且不会把松树砍倒。他认为松树的最高用途不是树皮和松脂,而是活的精神。 “生活炙烤着我们,这炙热几乎要把我们灼伤,回首岁月,几乎还未开始的璀璨人生,似乎己经可以看到终点的伤感。” 人生苦短,如若每天醒来时等待的是无尽的痛苦的循环,如若每日总是挣扎在边缘,何不扪心自问:我之意欲何为,我心意欲何方?如何舍,又如何得? 我们从出生时,就刻上了这物欲世俗的枷锁烙印。这浮燥不安的世界,以它的常规、常识,将我们从一无所知时就纳入了框架束缚之中,如此成长的我们,当有一日恍惚惊醒,是否还有勇气抛弃金钱、名誉和陈腐美德,是否还有勇气去直面内心,接纳自我?我们扣问自己,又可否有所得,乃至可否有所为?不得而知。 如若真是如此,倒不如长醉不醒,倒不如无知前行。不,不,瓦尔登湖畔警钟己敲响,我们何不逃离!何不挣脱! Approach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倡导生态文明) 梭罗认为自然是我们世界里未被损坏的一边,是光明的一边。大自然永远是春天,即便长满青苔、腐烂的树也并不衰老,“似乎享有永久的青春,极乐无忧”,纯真无辜的大自然就像一个安祥的婴儿,只有罪恶的人才会去伤害它。 或许,见惯了高楼鳞次栉比,见惯了大雾层层弥漫,我们的心就像扎根的树木一般,如命运似的渴望着天空,渴慕着自然。多希望可以像梭罗一样,向着唱歌的云雀,身着将消未消的湖泊,身着那林间的精灵,成为大自然一名诚挚的过客。然而今日己非昨日,逃离己是更为艰难。即便如此,我们可以尝试让生活慢一点,用心去看待事物的真善美,是不是温暖的阳光、纷飞的落叶、哪怕是小区的绿化带间徐徐的清风,也一样的可以带来幸福的慰藉?心的休憩,从来不是需要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它的宽广,足以创造一个自由的王国。 梭罗关心的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人类文明的未来。他担忧的是文明对自然的侵犯和过度开发,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虽然现代文明使人类的生活更为舒适和稳定,但“空中充满了不可见的箭矢。除了你自己的道路之外,条条路都是宿命的道路”,人类最终会成为自己劳动成果的奴隶和受害者。 对于处在后工业社会的当代文明人来说,这些深情、痛切的呼吁就象鞭子一样抽在人们心上,让人们去重新认识大自然、认识荒野,重新和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或许无法遗世独立,无法寂静求空。但我们有权痛快呼吸,尽情宣泄。用真挚的心做简单的事吧,时间流失的那样快,仔仔细细的经历才算活过呀。小心翼翼的做事情,真真切切地过生活,这是我们可以给自己,给他们,给世界的最高礼节。 4. Conclusion 《瓦尔登湖》中梭罗关于自然的灵性描绘也是对工业革命的一种反思,以及他对文明的远见卓识,成了后来美国兴起的荒野保护运动和建立国家公园的重要思想基础。 他在文章中甚至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如他认为每个城镇都应有一个公园,每一处原始森林要有500到1000英亩大小,不能砍里面的一根树枝做柴火,而应永远作为一块公地,用作教育和娱乐。 梭罗的自然观也在当今的环境生态思潮中得到了体现。他的生态中心论思想强调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独立价值,他发掘出自然的审美意义与精神意义,极力批判导致物欲横流和拜金主义的社会流俗,倡导文明和自然应有机联系起来并保持平衡。这些观点都得到了当代环境运动,特别是生态伦理学的响应。在20世纪环境运动兴起之后,梭罗关于自然的思想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寓意,且成了非人类中心环境伦理的象征和标志。一贯受冷落的梭罗研究也热起来,生前寂寞的梭罗理所当然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成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当之无愧的先驱。梭罗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主要的自然阐释者,是美国环境主义的第一位圣徒。 “梭罗对现代环境运动的吸引力是多方面的,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洞察,他对自然的精神意义和审美意义的强调,以及他对那个时代所流行的物质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都为生态的伦理提供了独特的灵感和支持。”象爱默生一样,梭罗总是坚信,在大自然中能寻觅得到无穷无尽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读完梭罗的散文后,心灵也会有一种升华的感觉,对大自然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领悟到自然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宁静,美的陶冶。3参考文献: (1)《瓦尔登湖》徐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美的透视》爱默生著,湖南文艺出版社; (3)《梭罗的自然观思想及其生态伦理意蕴》,北大学报2002•2; (4)《寻归荒野》程虹; (5)《瓦尔登湖之读后感》,十点读书APP。

瓦尔登湖(Walden)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美国的19世纪是个辉煌的时代,一大批作家都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主活在这一时代的梭罗也不例外。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梭罗对超验主义更是身体力行,《瓦尔登湖》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它是一部蕴含了深刻哲理的散文。细细读过《瓦尔登湖》的人都有体会;他是在探求怎样实实在在的生活,怎样体验与经历有意义的生活,为自己,也为他的市民同胞,还有当时与后来的读者们。本书以春天开始,历经了夏天、秋天和冬天,又以春天结束,这正是一个生命的轮回,终点又是起点,生命开始复苏。《瓦尔登湖》的伟大之外就在于梭罗能够通过艺术来实现自己决意要做的事业。通过创造一个有机的形式,他使自己的决定获得了新生:通过有意识的努力,他重新获得了一种成熟的恬静,如果说那不是黄金年龄的清纯狂喜的话。整个《瓦尔登湖》记录着自我在微观宇宙历程中的经历。如果梭罗仅仅给我们留下一部一个男人在林中生活的记载,或者说他仅仅退隐到森林之中,在那儿记载着他对社会的抱怨。甚至说,如果他想把这两者都合到一本书里,那么《瓦尔登湖》就不会有这一百年的生命。正像一切所进展的一样,梭罗记下了人跟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然的关系,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人希望提高自我精神的习性,连他自己恐怕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他一会儿为自我辩护,一会儿充满了喜悦、自由、奔放、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煎蛋卷,让人们在饥饿的一天不断从中汲以营养。《瓦尔登湖》是最早一盘充满维生素的菜肴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