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发布时间: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不是,安庆师范大学是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安庆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全国首批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入选第二期“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试点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据2019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龙山、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2844亩,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81个本科专业,拥有11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共有教职工1200余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

扩展资料:

安庆师范大学科研成果:

2011年-2016年,学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3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6项;获得各类科研奖励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22项。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被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并同时获得“安徽省优秀期刊”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庆师范大学

建国初期国家古籍文献保护研究建国后,各地纷纷搜集古籍文献,避免其散落、遗失。如:1956年7月内蒙古人民委员会颁发了蒙文社梁字第160号《关于征...

靳靖【摘 要】建国后在解放区继续开展的土改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大有不同,它继承了先前的经验教训使土改开展的更加具体化、科学化。【关键词】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研究我们研究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如今学者们对土地改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本综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一、文献史料汇编的参考价值土地改革结束后陆续出版了相关的史料汇编,其中包括全国性史料及各地区性史料,全国性土改史料汇编有《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本书收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时期有关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政策、法令、条例、指示、决议、总结等文献史料463件”[1],其中建国初期共计100余篇。《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3]汇集政府会议文件百篇。《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4]收录了1949年至1957年农业相关文件。除此之外,华东、西南、中南、西北各解放地区的资料汇编也有不少,但主要是省级文件较多,本论文研究的赣南土改所属区域是中南区,就中南区来看史料有《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5]、《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6],本书分上下两册,收录了中南各省的政策、法令、方针等,集中性较强。《法令汇编1951》[7]汇集中南区民政、土改、司法、检察、人事、财政、粮食、税务、工业、农林、水利交通、文化、卫生的相关法令。《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8]收集了江西省土地改革的方针、要领、程序、机构等。《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9],收录了江西土改相关政策同时把江西的土地改革过程描写的比较详细,值得借鉴。这些珍贵的史料汇编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宏观上的参考价值。二、从传统范式角度看土改对于土改研究最多的就是对中国土地改革的全国性、总体性评价,基于传统革命性和政治性研究范式,内容主要包括土改过程、土地政策、经验总结等。例如:胡伊默《土地改革论》[10]共分为十五章讲述了不同国家特殊时期的土地改革历程,例如英国圈地运动、法国大革命的土地改革等等,同时提出土地改革与农民间的问题以及中国目前的土地改革问题与基本任务。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11]阐述了旧中国的农村现状、土地改革的历程和基本经验。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12]分为四大部分,探讨了中国土地改革的社会依据,对建国前期和建国后期分别各用一大章节详细的阐述了相关政策、方针、问题及成就,以及中国土改的基本经验。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13]先后对中国土改前后进行论述,其中对土地改革老解放区论述的较为详细,建国后期的论述较为简单。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14]对中国建党到建国初期各阶段的土地改革分章节阐述,宏观把握了土地改革的全局。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中国农村》[15]用12个部分描绘了土改后中国农村从政策制度、生产、生活、思想、教育等方面的新气象新面貌。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6]通过阐述阶级的划分及土地法的变更,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扭转,提供了机遇。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7]阐述了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的新政策调整,特别关注富农政策、财产分配政策等的实行及遇到的阻碍如何顺利排除,大大提升了劳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都是对中国土改的宏观把握,重点阐述中国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都较细致的描绘了建国初期的土改改革运动,强调土改的政治性以及土改对中国未来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三、从区域性研究角度看土改有不少学者把研究土地改革的目光转移到某个省、某个县甚至于某个乡,在书籍、期刊和论文中都有不少相关研究。马英庆《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18]以恒台县抗日战争胜利后至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斗争作为历史背景,通过描绘恒台各镇土改运动中的人物事件反映出土改制度给人们带来的成果和经济发展。沈彭主《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探讨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如何实践的以及相关论文集。“前半部分讨论了当前广东各地农村宅基地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对策;后半部分主要讨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现状、对策。从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中,读者可以看到广东农村土改的历史轨迹和出路。” [19]杜景川、邵文臣、徐波《山东的土地改革》一书中“清晰的梳理了山东省从土改到彻底完成的历史进程,并对土地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介绍。” [20]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21]通过对其土地占有关系的研究及阶级划分、总结历史经验,有益于深入研究华侨史及制定侨务政策。美国作家写的《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22]一书中描绘了华北某个村庄的土地改革历程及乡村变迁。除此之外,还有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23],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24],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25],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26],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27],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28],以及研讨城市郊区的区域性文章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29],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30]等等。总结以上区域性研究文章,大部分学者乐于研究较发达的省市区,大多集中在河南、湖北、广东、福建、北京、上海、台湾等地。而研究欠发达地区如江西省的文章屈指可数,研究赣南区域土地改革论文就更少了。目前研究赣南地区的只有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31],探讨了以沙洲坝县为研究对象的土改历程,分为土改前、土改中及改革后期的一系列内容及影响。研究中南区及江西的有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以中南区为典型,从中南区农村的客观情况和地方领导人主观思想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的执行情况。”[32]还有江光亮《抗美援朝运动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影响初探--以江西省为例》,刘诗古《国家、农民、与“工商业兼地主”—南昌县土改中的“清算”斗争》,程莎莎《解放初期南昌市郊区土地改革研究》,黄伟英《社会动员与乡村变迁:1927-1953年的赣南社会》,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33]四、从多元化角度看土地研究近几年出现了不少多元化角度的土改论文,突破了以往的革命及政治范式,而侧重现代化范式下的社会史、经济史、历史学、传播学等角度进行剖析,涉及主要人物、民众心理、思想教育、知识分子、群众动员等不同视角探讨。如尹进的《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从社会史角度出发阐述了桂林地区因土改给乡村社会带来的政治、经济、教育等的变化。佘君《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试从现代化的角度重新解读建国初土地改革运动,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史是中国百年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由土改到合作化是中国现代化模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是现代化范式的《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作者是美国作家弗里曼,“该书考察了1935年至1960年华北平原农民的生活。研究了华北平原的社会状况,重点放在一些家庭、村民和当地干部是如何置身于带来生存机遇的、新产生的社会主义之中的。”[34]以相关重要人物为研究对象的土改论文有秦宏毅的《论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评论了邓子恢的土地改革思想具有一定的正确性,为其农村发展意义重大。郑群、刘子健的《叶剑英在土改中保护华侨》阐述了在土改斗争中叶剑英坚持“团结广大人民”的思想如何来保护华侨。何薇、马先睿的《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的思想主张及其历史作用》分析了他的思想主张及“这些思想主张为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理论。”任芳葳《论建国初期土改运动对现代新儒家的影响——以冯友兰、梁漱溟、贺麟为例》通过对三位新儒家重要任务的分张阐述,表明“土改是现代新儒家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是思想改造的实践平台”,探讨的角度比较新颖,较少人涉及此内容。张鸣《动员结构与动员模式——华北地区土地改革的政治运作(1946-1949)》从群众动员角度强调了土改的动员机制。王懿凡《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视角下的土地改革》“从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的视角探讨了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土地改革期间农民们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与行为选择,并分别在村庄共同体的意义上、以及生存伦理与理性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改革时期出现的生存小农与理性小农的选择差异”。角度比较新颖。崔晓麟《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论述了土地改革与知识分子间的密切关系及相互作用,角度比较新颖。刘一帆《传播学视阈下的东北土地改革舆论动员》“基于传播学的视角,发现中国共产党对东北农民所进行的舆论动员工作途径包括通过启蒙阶级意识实现农民政治身份符号的构建,通过诉苦斗争谋求翻身的形式达到情感上的动员,通过吸纳积极分子入党并成立基层党组织的方式完成组织上的高度整合等。”马润凡《1947-1949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政治社会学分析》“借助政治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来透视这一特定时段的土地改革问题的新特质,从而更真实地揭示出中国共产党成功获得农民认同的历史轨迹。”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揭示了“农民大众的心态、行为及其与土地改革的互动关系。”综合上述,国内学者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研究内容比较丰富,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对于区域性的土改研究一直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范围,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史料挖掘有待学者继续考究,特别是江西县市区的土改也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国外学者未真正经历过中国的土改阶段,对当时的现状未能完全阐述透彻,也存在一些缺陷。这些成果为笔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对于赣南土地改革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不多,只能通过上级文件史料汇编及当地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卷宗材料、地方志及相关年份的报纸来还原当时土地改革的原貌,通过这些珍贵原始档案来丰富赣南地区的土改历史。【参考文献】[1] 《中国的土地改革》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及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史组编.《中国土地改革史料选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2]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1册 1949年10月至12月 第一次至第十三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4.[3]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会议文件汇编 第5册 1951年7月至12月 第九十二次至第一百一十七次会议》[M].北京: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195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 《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 1949-1957 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5]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上》[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6] 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编.《土地改革重要文献与经验汇编 下》[M].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1951.[7]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法令汇编1951》[M]. 中南军政委员会办公厅,1951.[8] 江西省政府.《江西省土地改革方案》[M]. 江西省政府,1949.[9]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党史资料 第31辑 江西土地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10] 胡伊默.《土地改革论》[M]. 中华大学经济学会,1949.[11] 张永泉、赵泉钧.《中国土地改革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12] 杜润生.《中国的土地改革》[M].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3] 罗平汉.《土地改革运动史》[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14] 董志凯、陈延煊.《土地改革史话》[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5] 陈榕甫《土地改革后的农村》[M]. 文化出版社,1950.[16] 迟文.《浅论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当代旅游,2017(21).[17] 李良玉.《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8] 马英庆. 《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M].淄博县新闻出版局,1996.[19] 沈彭主. 《广东农村土地改革实践与理论》[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20] 杜景川、邵文臣、徐波. 《山东的土地改革》[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21] 赵增延.《建国初期侨乡的土地改革》[J]. 中共党史研究,1990(4).[22] . 《翻身 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23] 张学强.《乡村变迁与农民记忆 山东老区莒南县土地改革研究:1941-195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4] 洪鉴、徐学初.《建国初期四川的土地改革与乡村社会变动——当代四川农村现代化变革之个案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25] 吴健.《建国初期合肥农村地区土地改革述论》[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 范连生《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中党的民族政策的推行——以西南民族地区为中心》[J].怀化学院学报,2016(6).[27] 杨峻岭、刘剑《基于建国初黔东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研究》[J].长江丛刊,2018(15).[28] 王洁、张舵.《台湾土地改革及其经济绩效》[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9).[29] 冯绍霆.《解放初期上海郊区土地改革实证研究》[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30] 罗忠敏.《北京郊区土改运动纪略》[J].党校教学,1988(2).[31] 万婷婷.《瑞金沙洲坝土地改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32] 尤国珍.《新中国土地改革中中南区保存富农经济政策法执行情况解析》[J].兰州学刊,2009(6).[33] 刘诗古《征粮、“春荒”与减租退租:对土地改革的再认识——以1949-1951年中南区为中心》[J].学术界,2013(6).[34] 弗里曼.《中国乡村,社会主义国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安庆师范学院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是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是刊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10月。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也评“澶渊之盟”历史教学 1984/022.宋代榷酤发达原因初探 西北师院学报 1985年增刊3.榷酤与北宋边防 西北师院学报 1986年增刊4.南宋抗金名将刘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025.试论西夏经营河西 兰州学刊1987/056.庆州兵变与王安石变法 甘肃社会科学1989/047.北宋仁宗时期联蕃制夏政策述论 河北学刊1989/068.宋代榷曲、特许酒户和万户酒制度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039.宋代蕃兵设置时间考 中国史研究 1990(4)10.中国烧酒起始的论争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90(8)11.宋代榷酒制度中的买扑形式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0112.宋代酿酒业简述 中国史研究 1991/313.试论宋代酒价及酒的利润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1/314.宋代非商品酒的生产和管理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0315.论宋夏争夺西北少数民族的斗争 西北民族研究1991/0216.论金朝经营陕西 甘肃社会科学1992/0217.关于《青苗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0318.中国烧酒起始探微 历史研究 1993/519.宋代酒课的征收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1993/0221.宋代画市场初探 美术史论 1993/122.论宋初的西部边疆政策 西北史地 1993/123.宋代酒课征收的方法析论 河北学刊 1993/224.宋金太原之战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0625.论宋代酒业产销的管理体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0326.关于宋代政治史的分期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1994/0227.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了吗?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328.关于宋代酒课的几个问题——与杨师群同志商榷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4/0229.两宋改革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0430.宋代酒的销售简论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331.北宋抗金名将王禀事迹述评 中州学刊1995/0232.宋初黄老思想三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33.On the Origin of Alcohol in China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5/0434.读漆侠、乔幼梅先生《辽夏金经济史》书后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0435.宋初统治思想略论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0636.元朝人不修西夏史刍议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337.宋代建元与政治 中国史研究1996/0438.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0439.对《〈宋代经济史〉质疑》一文的驳议(续) 李华瑞等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0140.贸易与西夏侵宋的关系 宁夏社会科学1997/0341.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0442.西夏酿酒业初探 见:首届国际西夏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99843.关于宋初先南后北统一方针讨论中的几个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0444.北宋末期及南宋与西夏的关系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0345.论西夏联辽、联吐蕃抗宋 固原师专学报1998/0546.论宋哲宗元祐时期对西夏的政策 中州学刊1998/0647.论宋夏战争 河北学刊1999/0248.论北宋政治变革时期的文化 文献1999/0249.试论宋代工商业税收中的祖额 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0250.《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评介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251.论北宋与河湟吐蕃的关系河北 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52.宋史研究的新视点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653.“国际宋史研讨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会议综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154.唐末五代宋初的食人现象──兼说中国古代食人现象与文化陋俗的关系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155.从《续资治通鉴长编》注文看李焘对王安石及新法的态度 文史 2001/0256.四库馆臣对王安石及其法的评议 韩国宋辽金元史研究 2001/0557.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 史学月刊2001/0258.《武士的悲哀——北宋崇文抑武现象透析》评介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0559.论李焘对《王安石日录》的取舍 抚州师专学报2001/0260.评《明清高利贷资本》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1/0261.漆侠先生访谈录 史学史研究2001/0362.南宋理学家对王安石新学的批判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163.南宋时期新学与理学的消长 史林 2002/世纪王安石及其变法研究回顾和瞻望(1900-1949)(日本)中国史学 2002/1265.也评朱熹论王安石见:漆侠先生纪念文集 200266.西夏纪念综考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2年西夏研究专号67.评邓广铭、漆侠五十年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研究 河北学刊2003/0368.20世纪中日“唐宋变革”观研究述评史学理论研究2003/0469林希与《林希野史》见:李埏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 200370.《西夏经济史》评介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0471.宋史研究现状与前瞻见: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72.略论南宋政治上的“法祖宗倾向”韩国宋辽金元研究,2003(8)73.宋代妇女地位与宋代社会史研究 见邓小南主编 唐宋女性与社会 上海辞书出版社74.朱胜非与南宋和战文史 2004/0175.宋代思想的新诠释见:岳飞研究第五辑 中华书局,200476.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上) 河北学刊 2004/0277.2003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综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4/0278.九百年来社会变迁与王安石历史地位的沉浮(下) 河北学刊 2004/0479.朱熹禳弭救荒思想述论 中国农史2004/0380.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年增刊81.《金宋史论丛》读后 史学集刊 2004/0382.宋代的酒文史知识 2004/0283.一桩难以了结的公案 北京日报 2005-3-7理论版84.论宋代乡村客户的社会流动 见:唐研究,2005年11卷(专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5.2004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5/0286.《宋史》论赞评析 史学集刊 2005/0387.历史学视野中的政治 文化读书 2005/1088.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 2005/S189.靖康之变 文史知识 2005/1190.北宋治河管理机制述论 中韩辽宋金元史研讨会论文,世纪西夏党项拓跋部族源及西夏国名研究见:20世纪西夏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92.从矿冶业看宋代经济光明日报2006-1-2893.论儒学与佛教在西夏文化中的地位见:10-13世纪北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94.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史学集刊 2006/0195.西夏巡检简论 中国史研究 2006/0196.广知邃密求贯通——李华瑞教授访谈录 历史教学 2006/0397.2005年辽宋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6/0298.关于唐宋变革的两点思考 见:唐宋变革论 黄山出版社,200699.宋代历史小说中的王安石形象 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商务印书馆,2007100.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与发展 历史教学 2007101.北宋黄河河防中的官员奖惩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102.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04103.2006年辽宋西夏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7/02104.北宋黄河河防中官员奖惩机制(与郭志安合作),河北大学学报,2007105.北宋治河与防边 见澶渊之盟新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06.宋神宗与王安石共定“国是”考辩 文史哲 2008/01107.2007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2108.北宋治理黄河的技术和费用 见: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新探索与新动向 三秦出版社,2008109.论宋代祭龙祈雨习俗的嬗变见:基调与变奏—七至二十世纪的中国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日本中国史学会等,2008110.文天祥与南宋末年宰执之关系考 见: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11.宋代放生池考 见纪念邓广铭教授100周年诞辰国际宋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书局,2008112.王安石变法的再思考 河北学刊2008/05113.黑水城出土文献与西夏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2008/04114.论题:王安石历史地位沉浮透视 历史教学问题 2009/01115.近三十年来国内宋史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取向分析与思考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06116.唐宋变革论对国内宋史研究的影响中国史研究 2010/01117.劝分与宋代救荒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01118.改革开放以来宋史研究若干问题评述 史学月刊 2010/03119.西夏历史与文化 文史知识 2010/05120.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2010/04121.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2010/05122.北宋荒政的发展与变化 文史哲 2010/0612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变法 2011/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2125.宋代救荒中的检田制度李华瑞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5126.宋代的捕蝗与祭蝗李华瑞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127.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128.跟随漆侠师学宋史李华瑞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1129.“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李华瑞 文史知识 2012/年辽宋西夏金元经济史研究述评李华瑞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12/03注:更详细内容可参看李华瑞《宋夏关系史》附录五 作者论著目录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35页。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平台如下:(省部级、校级)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 丁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2 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世华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3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陆林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4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钱广荣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5 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魏先文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 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伦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7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聂刘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8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席贻龙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9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焦华富 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心源 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分站 11 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5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守恒 教育厅批准 12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清 省电教馆批准 13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 2001年 教育科学学院 张克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14 美育研究所 2002年 美术学院 巫俊 学校批准 15 数学研究所 1982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宋卫东 学校批准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998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章昭辉 学校批准 17 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崔执凤 校级重点实验室 18 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3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魏先文 校级重点实验室 19 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年 生命科学学院 聂刘旺 校级重点实验室 2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2001年 国土资源旅游学院 查良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21 分析测试中心 1986年 环境科学学院 赵广超 学校批准 22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1987年 环境科学学院 吴孝兵 学校批准 23 女性研究会 2006年 教育工会 俞晓红 学校批准 截至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 华 颂》原文:有人问 哪里是你的家

我回答 向东方走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

那是一方灵秀的土地

盘古开天留下了久远的神话

黄河水在那里孕育了黄皮肤的儿女

时代巨人缔造出社会主义国家

四大文明 有我中华

四大发明 始于华夏

星汉灿烂 筑起了多少璀璨的灯塔

紫气东来 点染出江山如画

翘首强汉 你能听到金戈铁马

回眸盛唐 你会看到威仪天下

可强汉盛唐只是先辈的潇洒

青春中国 才是真正的风流年华

是啊,改革开放

一次大手笔的抒发

宏大的谜面

要用宏大的篇幅才能解答

春天的故事

唱响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港澳回归

把屈辱的历史洗刷

百年奥运

是中国精神的升华

嘹亮的国歌

仿佛还回响在北京的盛夏

神七飞天

留下了一段动人的佳话

太空里的一面红旗

你映红了地球上的万朵云霞

也许

那之前 你还看到了一场大灾难

但大难之中你才真正了解我的中华

就是那一刻

全天下的龙族儿女成为了一家

亿万人的牵手

创造了一个感天动地的神话

这就是我的中华

五千年的史诗随你妙笔生花

这就是我的华夏

新时代的画卷任你挥洒勾画

其实 复兴的谜底不难解答

和谐社会

一定能让中华民族繁荣强大

我的中华

你是世界民族之林的 喜玛拉雅

我的中华

你是炎黄子孙心底里

永远的牵挂

薪尽火传

不要问我们忠诚是什么

一声召唤

龙族血脉都将会排列在你的旗帜下

有人问 哪里是你的家

我回答 向东方走

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中华

记住了 中华是我的家

中华是我们的家

李慧敏介绍: 博士 讲师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毕业

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法研究、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论著

1、参与撰写商务印书馆对外汉语本科系列教材《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中《语音》一章,拟于2012年出版;

2、主编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跟马小跳学汉语"教材第一册,拟于2012年4月出版;

3、参与撰写《合肥方言》中《语法》一章,拟于2012年出版。

论文

1、空间隐喻与位移事件结构"去VP"中的"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2、从英汉"龙"文化差异看跨文化交际,《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4)

3、《对话语境与副词"可"的交互主观性》,《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年(2)

4、《儿童语言中"了"字句语用功能的发展》,《中国语言学报》2008年卷

5、《乔姆斯基的简单性原则思想》,《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6、合肥话的"K-VP?"疑问句,《滁州学院学报》,2008(1)

7、江淮官话的归属与特征研究概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安徽师范大学2022年分数线是462。

安徽师范大学(Anhui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安师大(AHNU),位于长江流域区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安徽省芜湖市,是安徽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与民国时期著名的国立安徽大学一脉相承。

安师大是省部共建的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具有接受公费来华留学生资格的高校、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高校、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学校具有副教授自审权和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也是安徽省优先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四所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88个本科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3个),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57个),1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2318人,专任教师1478人。

安徽师范大学学术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

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万余册。

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平台如下:(省部级、校级)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 丁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2 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世华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3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陆林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4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钱广荣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5 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魏先文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 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伦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7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聂刘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8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席贻龙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9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焦华富 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心源 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分站 11 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5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守恒 教育厅批准 12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清 省电教馆批准 13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 2001年 教育科学学院 张克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14 美育研究所 2002年 美术学院 巫俊 学校批准 15 数学研究所 1982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宋卫东 学校批准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998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章昭辉 学校批准 17 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崔执凤 校级重点实验室 18 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3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魏先文 校级重点实验室 19 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年 生命科学学院 聂刘旺 校级重点实验室 2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2001年 国土资源旅游学院 查良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21 分析测试中心 1986年 环境科学学院 赵广超 学校批准 22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1987年 环境科学学院 吴孝兵 学校批准 23 女性研究会 2006年 教育工会 俞晓红 学校批准 截至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和,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

安庆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010年科研成果作者 发表刊物 级别 成果名称 期(时间) 三大机构检索情况 江善和 控制工程 D 均匀设计在粒子群算法参数设定中的应用 2010年第2期 章礼华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D 基于量子费希尔信息的纠缠判据 2010年第10期 郑江云 计算机工程 D 基于感觉容量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 2010年第8期 黄忠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D 基于中剖面kd-树的光线跟踪加速算法 2010年第28期 余春日 中国科学G辑 D Ne-HF散射的非弹性分波截面 2009年第2期 余春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D HF+He密耦散射的半经典研究 2010年第6期 余春日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 HF-He振转相互作用势及其散射动力学 2010年第6期 尤建村 光子学报 D 不同泵浦光下Nd:GdVO4晶体输出特性 2010年第10期 张平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 辨识lorenz混沌系统所有参数的一种新方法 2010年第4期 尹训昌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D 正方形晶格上反铁磁Gauss模型的相变 2010年第5期 张朝龙 电子技术应用 D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LSSVM入侵检测模型 2010年第10期 刘万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D 耗散腔中两二能级原子态的自旋压缩,量子Fisher信息和最大自旋涨落 2010年第6期 江善和 Proceedings of the world congress on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WCICA2010) EI Two Sub-Swarms Evolutionary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Team Progress Learning 2010年7月 李彦梅 实验流体力学 EI 上游弯头对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2010年第1期 李彦梅 仪器仪表学报 EI 上游双弯头对内锥流量计的性能影响 2009年第11期 江巨浪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2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Image and Signal Processing EI Fast Algorithm for Texture Synthesis on Surfaces 2009年11月 吴磊 计算物理 EI 外伸梁差分离散系统的模态反问题 2010年第5期 吴磊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非匀质简支梁在反对称模态下振动的反问题 2010年第10期 章礼华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 SCI SCHEME FOR ENTANGLEMENT CONCENTRATION OF UNKNOWN W CLASS STATES IN BAD CAVITIES 2010年6月 SCI四区 马业万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 Optical Properties of Plasmon Resonances with Ag/SiO2/Ag Multi-Layer Composite Nanoparticles 2010年2月 SCI四区 马业万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 Theoretical studies of optical propertie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2010年第2期 SCI四区 陈春霞 Physica B SCI elastic anomalies in the perovskite manganite 2010年第6期 SCI四区 刘万芳 Int J Theor Phys SCI Quantum Fisher Information in the GeneralizedOne-axis Twisting Model 2010年第49卷 SCI四区 刘万芳 Int J Theor Phys SCI Quantum Fisher Information in Two-Qubit Pure States 2010年第49卷 SCI四区 江善和 软件导刊 其他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2009年第12期 郑江云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其他 基于信噪比的自适应双彩色图像水印算法 2010年第2期 何敏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无阻尼情况下Duffing方程解的研究 2010年第4期 李彦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Matlab在《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0年第2期 李彦梅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扰流对大口径内锥流量计性能影响的仿真研究 2010年第3期 郭玉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Proteus在《单片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第16期 江贵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雷德利克-邝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2010年第1期 吴文进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Matlab辅助教学 2010年3月 张平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其他 基于混沌系统反同步辨识系统所有参数 2010年第4期 张平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利用低维混沌系统广义同步实现高保密通讯 2010年第1期 王其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振动中的轴对称膜的差分离散模型及其验证 2010年第1期 刘万芳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其他 类氢离子中电子瞬时动能与势能关系的讨论 2010年第4期 江伟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其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的模式选择 2010年第2期 査长礼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其他 小型造纸厂节能电控系统改造设计 2010年第3期

一般是三天。在安庆师范大学学报投稿后,初审审稿的时间为3至10天。如果当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稀少的话当天可能就初审通过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是由安庆师范学院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期刊,分为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是刊登科学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82年10月,1985年公开发行。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季刊,是刊登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2年10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分为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原名《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是由原交通部主管、原重庆交通学院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2007年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1年,是学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季刊。

这个属于省级刊物,只能算重要,不是核心。而且需要交版面费,但会给你点稿费,很少的。不知楼主这么急着问,是否准备寄版面费呢?如果楼主是硕士生,建议还是发了吧,因为这个版面费还不是太贵,其他的会更高。如果文章更牛,直接投核心吧。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一

论文题目:并行工程在中石化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探讨

论文语种: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是否有数据处理要求:否

您的国家:中国

您的学校背景:国内一流重点大学

要求字数:32000+3000开题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Degree

是否需要盲审(博士或硕士生有这个需要):是

补充要求和说明:1.需要开题报告3000字

2.英文资料翻译约5000字

3.反抄袭20%

4.论文正文32000字

并行工程在中石化管道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探讨

一、研究背景

并行工程是世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各国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赢得竞争优势,纷纷采用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来改善自己的产品开发模式。在CAD和CIMS技术基础上,制造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着企业传统的串行作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并行工程的理念应运而生。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参考文献

[1]徐莉,赖一飞,程鸿群.项目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2]白庆华,何玉林.CIMS中的系统集成和信息集成[M].北京:电子工业部出版社,1997.

[3]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王要武.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李晓东,张德群,孙立新.建设工程信息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张笑珠.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建筑,2011(01)

[7]王东,首天成,李红军.基于并行工程理念的产品设计方法研究[A]全国先进制造技术高层论坛暨第八届制造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8]张丹丹,黄承锋.公路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朱顺应,王红,刘伟,张建旭,潘艳荣.公路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弹性分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03)

[10]李平.渝长高速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S1)

[11]张保华.拓宽渠道完善山西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12]林卿,王庆.京福高速公路建设与三明区域经济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5(04)

[13]王丽.高速公路拓宽填砂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湖南交通科技,2008(01)

[14]徐万红,牟瑞,马世骁,高春山.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15]谢强,周秀汉,丁红林,孙琴梅,朱顺应.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委托制初探[J].公路,2006(10)

[16]刘南,周庆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定量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05)

[17]郝亚琳,徐广.基于并行工程的地铁项目组织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9(07)

[18]徐万红,牟瑞,马世骁,高春山.并行工程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19]陈守科,韦灼彬.基于并行工程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01)

[20]马世骁,牟瑞,高春山.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并行工程理念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1]钟建安,戴惠良,赵建峰.面向并行工程的施工项目管理[J].建筑经济,2008(S1)

[22]韩向东,何仁.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S1)

[23]谈凤奎.基于并行工程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2003(05)

[24]武海靖.对当前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思考[J].陕西建筑,2006(07)

[25]郭玉兰,杨圣武,靳敏超.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模式调整的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1)

[26]郝亚琳,毛鹏,徐广.基于并行工程信息流的多项目群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08(06)

[27]王春雷.高速公路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企业导报,2009(07)

[28]董华,付光辉,邓玉勇.基于并行工程的新产品开发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29]曾晓文,陈振,谢雄标.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模糊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0(06)

[30]赵利,毕向林,鹿吉祥,陈洪军.并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1(01)

[31]唐军,吴勇华.集成制造环境下航空转包生产管理[J].航空制造技术,2010(07)

[32]杨伟波,王淑雨,王刚.PMC模式中集成管理思想应用研究[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06)

[33]王刚,王志臣.我国工程项目PMC集成化管理模式探讨[J].铁道建筑,2008(04)

[34]韩向东,何仁.基于并行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1(S1)

[35]韩向东.并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中的计划和控制方法研究[J].技术经济,2001(10)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六、研究方案

物流方面的开题报告二

一、 论文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电子商务是随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的普遍应用,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商务运作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通过全球性的联网作业,简化贸易流程,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企业的业务重组,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物流管理的内涵不断扩大,逆向物流发展起来。而在逆向物流管理中,退货管理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产品退回,尤其是在线退货事件趋于增多。有数据表明,2000年到2004年间,在线退货增加了两倍之多。退货量的增加无形中提高了退货成本,从而降低了电子商务运用所带来的利润。根据市场调查公司Harris Interactive 的最新调查显示,方便的退货政策十分有利于网上零售开展。90%的消费者称,网站方便的退货政策和退货程序对于他们做出购买决定起着重要作用;85% 的消费者认为,如果退货条款不方便的话,他们可能不会到该店购物;而81%的消费者表示,当他们选择购物商店的时候,都会把退货的方便与否纳入考虑因素中。这些因素使得退货管理成为网上零售商不得不高度关注的问题。深入研究逆向物流,建立完善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体系,将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良性发展,增强发展动力。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有必要认真研究逆向物流现象,重视退货管理,积极建设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管理体系。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ors和Tibben Lembke 1999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1997年约为350亿美元;美国1/3以上的企业关心自己产品的最后处置问题。特别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和目录销售等行业,实施逆向物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逆向物流通过再制造而节约的资源和原材料为企业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利益。

全新的资源环境观和经济观的演变,导致逆向物流进入了突破性发展阶段。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绿色物流”“环保物流”美誉的逆向物流,对优秀企业而言,还承载着另外一项重要职责——显示公司竞争力和领先优势的利器。于是,通用汽车、西尔斯、3M以及许多在线零售商等,都将逆向物流从后台的'阴影下推向了高层会议的焦点议程中,因为它们清楚地知道,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和流程将使退货返回库存,在清理中心出售,或被拆卸为零件以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而我国关于逆向物流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逆向物流的市场是巨大的,同时更是开放的。国内对这一领域的专业开发无论是服务或软件系统都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和潜在空间,对于产品企业而言,拥有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将使它们减压增劲,巩固实力;对于第三方物流,软件开发商等服务提供商而言,逆向物流这桌丰盛和美味的大餐才刚刚开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很少。

三、论文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查阅了与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相关的书籍、文献、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分析,针对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总结概括了退货产生的原因和发展障碍,并对退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现今电子商务中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了案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先概述了电子商务和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在分析其含义、特点的基础上,与正向物流进行比较,总结了逆向物流退货管理的必要性。

2) 分析了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逆向物流发展障碍,传统的退货管理方式和缺陷,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管理模式,现今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

3) 总结概括了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一些策略和技巧,对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且指出要突破瓶颈获得发展的方向和解决发方案

4)重点介绍电子商务中退货逆向物流管理策略,具体讨论起点管理、流程管理和后续管理的方法和要求。同时,逆向物流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障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笔者在学习和总结了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后给出了一些相关应对策略;

5)飞利浦退货管理策略的实例解读,通过分析和研究此案例,进一步理解文章中所讨论的各种退货管理策略。

四、论文研究方案

深入阅读相关理论基础书籍以及期刊、报告等文献资料。吸取已有研究成果,掌握相关研究的现状,了解研究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充实理论,夯实基础。

广泛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资料。

通过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并通过案例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五、工作进度计划

六、论文大纲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电子商务与退货逆向物流概述

电子商务及逆向物流的概念

电子环境下的逆向物流

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比较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产生的原因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退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三章 电子商务下的退货逆向物流现状

产品退货现状

退货管理实施障碍

外部障碍

内部障碍

第四章 电子商务下的逆向物流退货管理中的关键要素和物流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退货物流管理关键要素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退货逆向物流模式

退货逆向物流的三种模式

带有第三方退货管理中心的退货管理模式

退货逆向物流应对策略研究

制定科学的逆向物流退货标准

ABC分类管理法

退货时间管理

退货费用管理

再制造管理

第五章 案例分析-----飞利浦公司的退货管理策略解读

追本溯源:从内部改革开始

大盘点

合纵连横:吧零售商、服务商拉进战团

让零售商看到好处

让服务商看到利润

结语

5. 主要参考文献:

[1]逆向物流建设亟待关注的几个问题[J].流物技术,2004

[2]许亮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物流,2004

[3丁静,杜习英.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管理中的退货管理【J1.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f9).

[4冯晖.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研究【J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

[5杨育谋.退货:把危机变成商机[J].营销学苑.

[6熊焰.基于电子商务的逆向物流优化模型及其应用策略『J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05,(9).

[7]冯晖.电子商务逆向物流的研究【JJ.现代管理科学,2004,(23).

[8]赵宁.逆向物流对应策略及解决方案研究fJJ.商场现代化,2007,(4).

[9]朱道立, 崔益明, 等.逆向物流系统和技术[ J] .复旦大学学报, 2003,( 5)

[10 。

[11 高凤民. 电子商务下企业物流模式探析[J]. 物流科技, 2003(12):36- 37.

[12 陈宇, 唐春勇. 逆向物流的有效管理策略分析[J]. 软科学, 2004(1):30- 32.

[13 A. I. Kokkinaki R. Dekker M. B. M. de Koster C. Pappis W. Verbeke. E - commerc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

Contributions and Challenges[J]. Computer Society, 2002(6):292- 299.

[14 董兴林. 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04(6):114- 117.

[15 刘振滨.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分析与设计[J]. 经济管理, 2006(1):84- 86.

[16 诊断师物流研究会. 物流成本的分析与控制[M]. 宋华, 曹莉,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整体是二本,只是在13个省招一本生源,其他省为二本,但二本分数也接近一本,一定要看本省定位几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