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景观湖水学位论文

发布时间:

景观湖水学位论文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摘 要:直接数字合成(DDS)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变换快优点,在雷达及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一种高性能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此芯片设计一种频率在0—50kHz内变化、相位正交的信号源,给出了AD9850芯片和MCS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流程。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信号源 AD9850芯片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度大动态范围数字/模拟(D,A)转换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用数字控制方法从一个标准参考频率源产生多个频率信号的技术,即直接数字合成(DDS)异军突起。其主要优点有:(1)频率转换快:DDS频率转换时间短,一般在纳秒级;(2)分辨率高:大多数DDS可提供的频率分辨率在1 Hz数量级,许多可达0.001 Hz;(3)频率合成范围宽;(4)相位噪声低,信号纯度高;(5)可控制相位:DDS可方便地控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在频率变换时也能保持相位联系;(6)生成的正弦/余弦信号正交特性好等。因此,利用DDS技术特别容易产生频率快速转换、分辨率高、相位可控的信号,这在电子测量、雷达系统、调频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1.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图为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框图。它主要包括主振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和指示电压表等。(1)主振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具有输出波形失真小、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和频率可调范围宽等特点,故被普遍应用于低频信号发生器主振器中。主振器产生与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一致的低频正弦信号。文氏桥式振荡器每个波段的频率覆盖系数(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比)为10,因此,要覆盖1Hz~1MHz的频率范围,至少需要五个波段。为了在不分波段的情况下得到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有时采用差频式低频振荡器,图为其组成框图。假设f2=,f1可调范围为~,则振荡器输出差频信号频率范围为300Hz ()~( MHz)。 差频式振荡器的缺点是对两个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要求很高,两个振荡器应远离整流管、功率管等发热元件,彼此分开,并良好屏蔽。(2)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兼有缓冲与电压放大的作用。缓冲是为了使后级电路不影响主振器的工作,一般采用射极跟随器或运放组成的电压跟随器。放大是为了使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达到预定技术指标。为了使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变化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较高。为了在调节输出衰减器时,不影响电压放大器,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低,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为了适应信号发生器宽频带等的要求,电压放大器应具有宽的频带、小的谐波失真和稳定的工作性能。(3)输出衰减器输出衰减器用于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或功率,分为连续调节和步进调节。连续调节由电位器实现,步进调节由步进衰减器实现。图为常用输出衰减器原理图,图中电位器RP为连续调节器(细调),电阻R1~R8与开关S构成步进衰减器,开关S为步进调节器(粗调)。调节RP或变换开关S的挡(4) 功率放大器及阻抗变换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衰减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信号发生器达到额定功率输出。为了能实现与不同负载匹配,功率放大器之后与阻抗变换器相接,这样可以得到失真小的波形和最大的功率输出。阻抗变换器只有在要求功率输出时才使用,电压输出时只需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即匹配输出变压器,输出频率为5Hz~5kHz时使用低频匹配变压器,以减少低频损耗,输出频率为5kHz~1MHz时使用高频匹配变压器。输出阻抗利用波段开关改变输出变压器次级圈数来改变。2. 工作原理及结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由施密特电路产生方波,然后经变换得到三角波和正弦波形;第二种是先产生正弦波再得到方波和三角波;第三种是先产生三角波再变换为方波和正弦波。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方法,即脉冲式函数信号发生器3.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目前,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如下:①频率范围 一般为20Hz~1MHz,且连续可调。②频率准确度 ±(1~3)%。③频率稳定度 一般为(~)%/小时。④输出电压 0~10V连续可调。⑤输出功率 ~5W连续可调。⑥非线性失真范围 (~1)%。⑦输出阻抗 50Ω、75Ω、150Ω、600Ω、5kΩ等几种。⑧输出形式 平衡输出与不平衡输出。4.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型号很多,但它们的使用方法基本类似(1)了解面板结构使用仪器之前,应结合面板文字符号及技术说明书对各开关旋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了解,切忌盲目猜测。信号发生器面板上有关部分通常按其功能分区布置,一般包括:波形选择开关、输出频率调谐部分(包括波段、粗调、微调等)、幅度调节旋钮(包括粗调、细调)、阻抗变换开关、指示电压表及其量程选择、电源开关及电源指示、输出接线柱等。5. AD9850 芯片介绍 AD9850是AD公司生产的最高时钟为125 MHz、采用先进的CMOS技术的直接频率合成器,主要由可编程DDS系统、高性能模数变换器(DAC)和高速比较器3部分构成,能实现全数字编程控制的频率合成,并具有时钟产生功能。AD9850的DDS系统包括相位累加器和正弦查找表,其中相位累加器由一个加法器和一个32位相位寄存器组成,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外部相位控制字(5位)相加后作为正弦查找表的地址。正弦查找表实际上是一个相位/幅度转换表,它包含一个正弦波周期的数字幅度信息,每一个地址对应正弦波中0。一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查找表把输入地址的相位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然后驱动10bit的DA变换器,输出2个互补的电流,其幅度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调节。AD9850还包括—个高速比较器,将DA变换器的输出经外部低通滤波器后接到此比较器上即可产生一个抖动很小的方波,这使得AD9850可以方便地用作时钟发生器。AD9850包含40位频率/相位控制字,可通过并行或串行方式送人器件:并行方式指连续输入5次,每次同时输入8位(1个字节);串行方式则是在—个管脚完成40位串行数据流的输入。这40位控制字中有32位用于频率控制,5位用于相位控制,1位用于掉电(powerdown)控制,2位用于选择工作方式。在并行输入方式下,通过8位总线D0一D7将外部控制字输入到寄存器,在W—CLK(字输入时钟)的上升沿装入第一个字节,并把指针指向下一个输入寄存器,连续5个W—CLK的上升沿读入5个字节数据到输入寄存器后,W—CLK的边沿就不再起作用。然后在rQ—UD(频率更新时钟)上升沿到来时将这40位数据从输入寄存器装入到频率/相位寄存器,这时DDS输出频率和相位更新一次,同时把地址指针复位到第一个输入寄存器以等待下一次的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入。6 硬件设计要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由外部控制的正弦信号,必须通过单片机编程来完成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3个字节)与DDS38芯片(AD9850)内部频率相位控制字(5个字节)间的转换。单片机8051与AD9850芯片的接口既可采用并行方式,也可采用串行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8位并行接口方式。由于需要产生VQ两路正弦信号,因此使用了2片AD9850芯片,这两路的频率相同,相位差90。。单片机8051的P1口(P1.0一P1.7脚)用作外部控制字输入,通过中断1和中断0读入外部频率数据,连续读3次,对应频率值的二进制数;单片机的P0口(P0.0一P0.7脚)用作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出,通过8位缓冲器74LS244作数据缓冲后加到2片AD9850芯片的8位控制字输入端(DO—D7脚),同时产生相应的DDS时序控制信号(一路复位reset1、二路复位reset2、一路字输入时钟W1、二路字输入时钟W2、一路频率更新时钟FU1、二路频率更新时钟FU2)加到AD9850芯片的对应管脚。AD9850的外部参考时钟信号(dk4Om)频率为40 MHz,由晶体振荡器产生。单片机8051的复位信号(reset)、中断0和中断1控制信号(intO、int1)由外部控制系统给出,从而实现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该DDS信号源的硬件接口电路如图1所 图1 DDS信号源硬件接口电路7. 软件控制此程序的功能就是要将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按照一定协议和算法变换成DDS芯片(AD9850)所能接受的格式,并送出相应的频率相位控制信号,从而使AD9850能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下面给出程序设计输入、输出、变换算法。(1) 输入数据同步:上升沿时读人1个字节的频率数据,作为intl中断输入;数据写入:上升沿时频率更新1次,作为intO中断输入;8位数据:输入的频率字节。分3次输入,如图2所示。 (2)输出单片机控制程序将产生下述输出信号加到DDS芯片(AD9850)的对应脚:reset1:一路DDS复位(一路AD9850第22脚);reset7.:二路DDS复位(-路AD9850第22脚);w1:一路数据同步(一路AD9850第7脚);w2:二路数据同步(二路AD9850第7脚);ful:一路数据写入(一路AD9850第8脚);fu2:二路数据写入(二路AD9850第8脚);P0口(P0.0一P0.7):8位频率/相位数据输出(AD9850的DO—D7脚)。(3)算法:程序中单片机输入频率数据F(3个字节)与输出频率数据△P(4个字节)间的变换算法见式(2) 其中CLKIN为外部参考时钟(40 M Hz)。(4)程序流程:整个程序由主程序、中断0子程序、中断1子程序三部分构成。流程图略。8 结论对设计的信号源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波形进行了测试,结果完全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而且AD9850工作可靠,对参考时钟波形要求不高,输出信号稳定且信噪比高,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芯片,正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跳频通信、雷达系统等领域。9 致谢通过对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句话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而且通过对此课程的设计,我不但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巩固了以前知道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谛。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做好这个课程设计的原因。他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设计到电路的焊接以及调试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调试部分是最难的,因为你理论计算的值在实际当中并不一定是最佳参数,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效果来改变参数的数值以期达到最好。而参数的调试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经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完成的,而这个可能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加以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参考文献:【1】高卫东.等.AD9850 DDS芯片信号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2】石雄.等.DDS芯片AD9850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5).(上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4、预期成果 实施这1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1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

刘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一、湖湘水文化概述

《管子·度地》:“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泄,因大川而注焉。”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水文化与城市交通关系很大,人类文明起源于水,人与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人顺应了水势,获得生命的基本条件和生活的便利、安全,水通灵了人性,承载了人的思想、艺术和精神,构造成水文化的基石。

潇湘是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我们将隶属于长江水系的湖南洞庭湖以及湘、资、澧、沅四大水系所孕育出来的文化称潇湘文化,亦即湖湘文化。潇湘文化是自春秋时期长江中游最早发展的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朝诗人杜甫《去蜀》诗云:“五载客蜀鄙,一年居梓州;如何关塞阻,转作潇湘游?”宋朝诗人陆游用“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的诗句来称赞潇湘地区人杰地灵、如诗如画的美景。

潇湘水文化主要集中城市为岳阳、武昌、长沙、永州、常德等地。所谓水文化,即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关于如何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爱护水、欣赏水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历史的长河中,潇湘文化结合当地不同的经济人文、风俗民情形成不同类型的水文化。潇湘地区是一片文化艺术的热土,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文荟萃。有古代战国时期汨罗河投江殉国的士大夫屈原,更有当代挥斥方遒的建国领袖毛泽东;有“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江畔岳麓山下千古文化流传的岳麓书院,更有让范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中国四大名楼之一岳阳楼……

二、湖湘水文化之景观篇

(一)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之说,起于唐宋之际。其最早的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所谓“八景”,即“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分布于湘江流域的中、下段。“江天暮雪”是描述长沙市橘子洲冬天的景致。

在历代文学家、书画家的艺术浸染中,在漫漫历史长河的积淀中,潇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而更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概念。古今中外,无数的潇湘画卷均可谓“画中有诗”,而浩繁的潇湘诗作也同样“诗中有画”。先人的诗句触发了后人的丹青灵感,古人的画作熏陶着今人的诗情文心。对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来说,“潇湘八景”已成为他们表达心境的手段和寄寓情感的依托。而诗画合一、物我交融的“潇湘八景”也不再是具体的八道风景,更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符号,一个能够唤起人们无尽审美感动的触媒,一个可以引发人们无数玄思妙想的契机。

八种景致就如同岁月冲刷之下淘沥出来的八粒金砂,凝聚着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的心血与灵性。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东京大学教授芳贺彻将中国古人对八景的选定过程称为“风景的洗练”过程,指出“‘潇湘八景’作为画题具有诗的观念性和包容性,因此能够跨越时代和文化的变动而生存下来”。

如今有些部门为了发展旅游业,将八景指定为回雁峰、清凉寺、昭山等景点,以吸引人们“到此一游”。这无疑违背了古人的初衷,也助长了经济对艺术的冲击。实际上,正因为“潇湘八景”的八个命题本身缺少确指性和限定性,才为艺术家的自由想象准备了广阔的空间,也为他们的多种诠释提供了充足的余地。

(二)“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洞庭湖地区吸纳沅、湘、资、澧四水及其他中小河流共九条于其上,自古以来即为肥沃的低洼之地。宋朝范致明在《岳阳风土记》中引《山海经》言:“洞庭,沅澧之交,潇湘之渊,是为九江之门。”《战国策》云:“秦与荆战,大破之,取洞庭五渚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读史方舆纪要》说其“横亘七八百里”,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引《巴陵旧志》)说其“横亘七百余里”,诸说皆志其大。时至今日,仍承“八百里洞庭”之说。

洞庭湖吞吐壮盛之貌与横无津涯之势,亦波撼着历代文章题咏。该地区远古湖湘先民拥有卓绝智慧并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对于喜借外物以抒己意的庄子,这片地区简直就是启发其哲学智慧的源头:“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洞庭湖地区许许多多的山川、地名和草木鸟兽等物产,成为人们体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自然载体。湖湘先民的文明智慧甚至启动了国内南北文化交流扩散。而洞庭湖畔,最为著名的便是岳阳楼了。位于湖南省岳阳市的岳阳楼,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除了范公登岳阳楼游览洞庭湖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怀外,唐朝的孟浩然用“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将洞庭湖波澜壮阔描绘得淋漓尽致(《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感叹“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不禁“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刘长卿亦是愁,“楼前归客怨秋梦,湖上美人疑夜歌。”“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岳阳楼》);李白则“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从而“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展露诗人自己豪爽快意之态(《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三、湖湘水文化之人文篇

(一)毛泽东——橘子洲头咏叹调

生在芙蓉国湘江流域的毛泽东,他的童年到青年时代是喝湘江水度过的,绿水青山培养了他的艺术天性、悟性和灵性,春看细雨,夏品涛洪,秋展满江,冬赏冰雪。水,成了毛泽东作品中十分重要的意象。毛泽东诗词中描述的水很广泛,从江河海水写到雾雪冰凌。咏江有“万里长江横渡”、“漫江碧透”、“龟蛇锁大江”;咏河有“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咏海有“饮茶粤海未能忘”、“白浪滔天”、“颠连直接东溟”;咏湖有“洞庭波涌连天雪”;咏雨有“红雨随心翻作浪”;咏雪有“万里霜天红烂漫”;咏雪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咏冰有“千里冰封”、“已是悬崖百丈冰”,等等。他是当之无愧的写水的杰出人物、咏水诗词的巨匠。

位于湘江长沙段江心的橘子洲,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大型自然内河沙洲,宛如彩带,风貌独特。此地四季风光各异,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芳草萋萋;夏日,浓荫蔽日,杨柳依依,河风习习;秋至,清香一片,红橘满枝,层林尽染;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别有韵致。1925年的寒秋时节,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长沙》,橘子洲更是声名大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曾经给我们这一代人以极大的人格感召。他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者,毛泽东不但爱国爱家乡爱人民,同时他的宏大气魄以及他多姿多彩的人生改变了中国的命运。1961年他曾经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朝云薜荔村。”“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并感叹这种境界为妙哉,妙哉!体现了他对潇湘大地的垂爱。他在《七律·答友人》的诗中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斑竹意指湘妃湘夫人,在毛泽东的笔下,湘江水、洞庭波,令人如此倾醉,不由在橘子洲头咏叹自己的旷世情怀。

(二)沈从文——沅水江畔的流水叮咚

在湖南的现代作家中,特别擅长于书写江水美景的最杰出的代表便是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是从湘西大山里走出的作家,离开家乡多年最令他想念的是山中那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和像河水一样明净清纯轻灵活泼的山中女孩翠翠和那些同样心地善良淳朴如山中溪水的山中百姓。

湘西拥有那样美丽的风光:清莹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乱的碎石;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轻响;乳白色的雾霭腼腆地在薄暮的夜色里飘浮……景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似林泉深处悠然飘出的牧歌。《边城》里的人情亦如水,却不是如水样淡薄,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纯净。

沈从文善于写“水”,善于表现“水”,无论是显性还是隐性的“水”在其作品中都随处可见,他笔下的水是有灵性的,“水”作为其文学作品的精神文化原型,渗透着作者孤独情结的生命体验,并从中可探寻潇湘文化在湘西这片土地上对沈从文影响的传承性,有着超现实的价值意义和审美取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湘西水域独到的“水文化”给他的创作带来了不可小视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多的文人骚客有这样的理想情怀,心胸气概,自然之水一旦被文人笔墨渲染,其就有了审美的意味、有了思想与灵魂,自然之水便成为了审美之水、文化之水。

四、结语

水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湖湘文化的核心要素。湖湘地区作为水乡泽国、鱼米之乡,河湖密布,水域发达,千百年来人们与水建立起了不同寻常的关系,人文地理也因水发源,社会经济因水而兴。湖湘水文化作为我国区域水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湖湘的水文化就是潇湘人民长期与水共生共荣中的一部历史画卷,是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开拓创新、勇于拼搏治水精神的体现,也是潇湘作为文化之邦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吴玉英.“诗意栖居”的美学之思(硕士学位论文).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郦道元撰;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4]严遵撰;王德有译.老子指归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常璩.华阳国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李宗新.水文化文稿:对中华水文化的求索.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

[7]汪德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文化思想.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8]靳怀春.中华文化与水(上,下).武汉:长江出版社,2005

[9]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10]徐成志.锦绣河山尽风流:中华山水文化解读.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11]任仲伦.中国山水审美文化:游山玩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12]李文初,蒋述卓,刘绍瑾,等.中国山水文化.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13]陈明松.中华风景名胜集称文化与荷花文化景名初探.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14]郑连第.人水和谐:构建生态之美.中国建设报,2005(6)

景观水体水质研究毕业论文

题目可以是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 ,这个题目比较小··容易答辩·资料也很多·给你点资料吧·我也是做这个的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如图一)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图二)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图一:泰安市政广场喷泉图二:泰安市乐园小区中心铺装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 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1]。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解决对策一般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如图三)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最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结局。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营建水景做一些探讨。 宜“小”不宜“大”原则图三:泰安市高新区旁大水体图四:圣•荷塞广场公园旱喷泉水景此处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如图三)。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如图四)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宜“曲”不宜“直”原则图五: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一图六: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二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图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如图六),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宜“下”不宜“上”原则图七:东京湾喜来登大饭店宾馆入口水景图八:芝加哥标准石油大厦旁水景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如图七),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如图八),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宜“虚”不宜“实”原则图九: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图十:在缺水地区用石块营造的水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如图九)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如图十)。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关注野草之美,反对草坪热图十一: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中野草之美图十二:中山岐江公园中野草之美前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兴建大草坪的热潮,不管是身处海南,还是位于大连,你都能感受到这股热潮的猛烈侵袭。到处是让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处是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处是需要园林工人经常浇灌、修剪的大草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对于人们所真正需求的环境却并没有多大的改观。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强的野草的消亡;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正因为这股浪潮,最后终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野草的美丽(如图十一、十二)。因此,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该重视乡土草的应用。三、结语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新中国成立以后, 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促进了水利科技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水利科技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资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的稳定性和对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操作智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机械液压;水利科技

1.我国水电站对过速保护系统的使用历史

我国在发展基础工业的初期阶段,绝大多数的技术和机器都来自前苏联。水力发电从解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全套引进得前苏联水轮发电机组设计技术,并且同步使用JSX型机械转速讯号器作为水轮发电机组的过速保护监控。但由于当时技术的局限性,该型机械转速讯号器只能发出过速保护讯号,而不能根据讯号作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也就是说只有报警而机械不能相应的执行保护操作;另一局限性表现在该型机械转速讯号器在长时间的工作后会出现误传讯号或者作业失灵的现象。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研究者针对前者只报告讯号不操作的局限性,增加了带执行操作部分的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但该由于当时电子资讯科技尚不完善,在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读卡不成功导致拒绝执行操作现象。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的产品和技术被引进到国内,有几种国外厂商提供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被一些水电站使用,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国外的纯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水轮发电机大轴连线的卡环设计有瑕疵,在安装的时候还需要增加一道在水轮机大轴上加工齿口的工序之后,才能保证该装置不在水轮机大轴上做轴向位移,即才能保证装置在轴上的稳固性。我们知道轴承的材质和大小、粗细、长短的规格,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在水轮机大轴上再加工齿口必然会对大轴的强度产生影响,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经济建设来说,拿货时间、购买预算、花费的人力、物力,以及对国外产品技术的掌握和其产品的售后维修服务都在重点考虑之列,故使用国产的、效能可靠地、能解决上述局限性的过速保护系统装置是势在必行。

2.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势

通过技术知识的积累和以往现场作业反馈给我们的经验可以了解到: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优点就在于获得的转速讯号不是来自于机组的转速测量装置,而是由于装置本身的离心探测器通过机组转速上升而增大的离心力带动柱塞作径向位移而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完全是同一机组上的另外一套测速方法和感应、操作的装置,避免了因为电器测速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可能发生的机器损坏和飞逸事故的发生,可以确保水轮发电机组的安全执行。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国内就已经拥有极高的技术力量去生产,机器维护简单方便,相对于昂贵的国外产品,可靠性高、经济预算少、适合国情,对于关系到国家大中小城市、村镇的水电站作业可以达到广泛应用。

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技术要点和设想

在调速器失灵的情况下,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能实现“零时间”无缝连结,直接启动事故配压阀操作液压回路来关闭的导水机构,从而实现紧急安全关机。

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与电子调速器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完成了两套过速保护装置系统的安装,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本质上是一套在电器测速系统发生故障、电源系统和调速器同时失控的情况下的备用保护装置,完善了过速保护装置的工作系统。

鉴于机械运动必然产生的高温和轴承的变形,以及在作业的应用范围,比如应用到水电站的地下深层取水,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地下深层取油过程中,必然要遇到高温和高压的问题,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必须要克服高压和高温德难关。。

标准液压元件已经在水电市场的大量应用,将标准液压元件应用于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不仅能大量节省制造时间,提高水电辅机产品的标准化程度,并且降低了操作难度和维护的难度。

3.装置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

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为两级控制的切换阀。离心探测器由两个半法兰圆环、弹簧以及配重块组成。法兰环安装在大轴承上,当轴承旋转的时候,法兰环也随之旋转,而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则由探测器中弹簧产生的弹力作用在轴承柱塞上消除力的作用,使其保持径向的相对静止状态,而法兰圆环上配置的配重块,则加强了两个半法兰圆环运动的平稳性。而当机组处于过速状态且其他过速保护装置不能正常控制速度时,当机组转速达到了设定的上限时,则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产生的离心力大于弹簧的弹力,从而使柱塞产生径向位移,离心力增大产生的径向位移直接的结果就是增大了柱塞的旋转半径,径向位移增加到一定的值时,则柱塞可以直接撞击到切换阀的撞块,使得切换阀开始动作,通过与其串联的电磁先导阀作用于事故配压阀,然后通过压力油推动事故配压阀来切换油路,从而实现快速关机的操作。同时电气接点导通,发出事故停机警报。

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机组正常执行时,过速保护装置内的切换阀处于开的状态,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不动作,此时事故配压阀只作为主配压阀操作导叶接力器管路中的一个通道,使得压力油经过主配压阀和事故配压阀通道进入导叶接力器。当机组过速运转且调速器调速失灵,急停电磁换向阀和事故配压阀上的电磁先导阀等过速保护装置未能正常启动时,一旦达到设定的临界值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得离心探测器中的柱塞旋转半径加大撞击到切换阀撞块,使得切换阀进入动作程式,使得事故配压阀左侧油汇入到漏油箱,而排出油,其另一侧压力油则导致了两侧管道的压力差,由于右侧油压力产生的压强,右侧的压力油便将事故配压阀活塞向左推动,使得压力油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直接进入到导叶接力器的关腔,并同时切断经过主配压阀的压力油回路,并通过导叶接力器关闭电气阀门。在此执行过程中压力油不经主配压阀而直接通过事故配压阀的内腔操作来关闭导叶接力器,缩短了压力油的作用路线,既缩短了导叶操作的反应时间,也减少了油耗。还有一点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启动紧急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机组进口快速闸门的时候,也同时启动了事故停机流程来关闭导叶,双管齐下保证了停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在水电站作业中的可用机组型别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由标准化耐高油压事故配压阀为主体构成的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符合各项大工业时代对机械产品的需求:标准化程度高、耐高油压、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经济实用。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在水电站作业中可用于额定转速为2500r/min以内,轴承直径在100mm~2500mm内的轴流式、混流式、贯流式、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在国内大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水电站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并且在运作中已经避免了数起事故的发生,反响极佳。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为了配合新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装置的使用,水电站需要在引水管道上加装一道检修闸门,以方便水轮机的使用和维护,此项装置需要增加一笔费用,不过其总体费用与传统过速保护装置所需要的总体费用相比仍然较少,符合经济实用的需求。

5.结束语

随着资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对机械自动化的推广和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机械的稳定性和对操作的安全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机械操作智慧化已经是大势所趋。机械液压过速保护系统目前在电气测速系统发生故障或者电源和调速器调速同时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已经成为过速保护的最后一套保障装置,能基本满足生产的需要,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研究人员还要顺应生产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技术革新,设计出更安全的甚至是完全智慧化的过速保护装置。

参考文献

1、2005年江西省水利科技人才预测与规划陈云翔江西水利科技2000-09-30

2、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农村水利科技发展趋势与研究重点刘钰,许迪,吴景社水利水电技术2001-01-20

摘要: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淮安水利;科技

1多措并举、精心组织,水利科技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搭建各类水利科技服务平台,为创新水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增加了对农水科研试验站的投入。淮安市有涟水、淮阴、盱眙三个水利科学试验站,其中涟水试验站是水利部批准确立的全国100所农水科研重点试验站之一,共有职工15人,试验用地123亩,兴建了试验基础、试验大棚以及水土保持测试示范区,为进一步研究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与应用创造了条件。二是搭建创新技术服务新平台。淮安市水利局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签订水利科技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著淮安市科技兴水、提高科技贡献率进入到一个新层次。三是建立了雄厚的技术人才。淮安市水利系统除了局机关及相关直属机构外,还有甲级设计单位1个,一级施工企业1个,二级施工企业6个,水利系统职工总数约4000人。其中技术人才总量占在岗职工队伍总数约50%,为淮安市水利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撑。

2投入不足、人员结构老化,水利科技工作仍有问题

“十一五”以来,水利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就从水利当前发展的力量上分析,水利发展还没有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目前水利科技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

科技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随着水利服务领域的拓宽,科研成本的提高,当前的科技经费投入仍不能满足水利科技发展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需求。未设定专项科研基金和奖励基金。

水利前期工作中必要的研究工作开展不够

主要体现在工程规划设计中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内在动力,设计方案及技术支援储备上准备不足,尤其农村水利工程面广量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没有跟得上。

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研究需进一步加强

淮安市水体允许纳污量、地下水回灌技术、水环境管理模式等研究进度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尤其水花生打捞处置一体化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研究有待创新突破。

智慧水利发展提出的新问题

在全球物联网技术发展前提下,淮安市水利资讯化建设中各系统资讯交换编码体系和技术规范、中心资料库动态维护、主要应用系统实现智慧功能等要求,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大挑战。

水利科研基础设施老化

三个水利科研站长期资金缺乏,配套设施没有及时到位,加之装置在执行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维修更新,在长期的执行中严重老化,加之资料采集手段原始,精度难保证。

水利科研人员结构老化

人员年龄偏大、学业偏低、专业人员偏少。

各县区发展很不平衡

少数县区和单位对水利科技工作重视不够,技术创新和推广意识淡薄,科技优先发展的措施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

3构建体系、建立机制,让水利工作插上科技翅膀

“十三五”期间,将针对工作的热点、难点开展一批专案研究;引进、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水利科技成果,建设一批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成水利科技知识普及基地;建立和完善以 *** 为主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水利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和机制,不断提高投入强度。

完善四个推广体系

科技推广是一项促进水利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水利行业科技进步,为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服务的一项重点科技工作,必须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具体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勘测设计技术推广,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推广成熟的技术产品、优化工程布局和结构型式等工作;二是以水建公司为代表的水利施工企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推广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施工效率;三是三个水利科研试验站,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水利科学试验站,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先进的装置开展水利基础技术推广工作;四是以乡镇水利站为基础的水利科技推广体系,包括村组水管员,在工程日常执行、维护等工作推广成熟的科学技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建立四项研究机制

科技研究平台,在水利科技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紧紧围绕淮安市水利发展大局,深入开展水利现代化、水利发展体制机制、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护等课题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提升淮安市水利建设与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全面小康社会、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的能力。一是合作机制,在淮安水利系统内广泛开展与扬州大学、河海大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合作,由这些单位每年提供3~5个科研课题,与市县水利局进行对接,开展课题研究。二是奖惩机制,建立水利科技奖励基金,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设立水利课题配套研究基金,对部、省立项的专案给予经费配套;设立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获得上级奖励的专案,按获得奖金的不同比例给予配套奖励;设立水利学术论文奖励基金,年底组织优秀论文评比,主要作者在水利初、中级职称评审中给予加分。三是引进机制。与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省水利厅密切联络,争取在推介的技术指南中优先安排最新的水利科技成果在淮安水利工作中推广应用,引进推广“948”专案等。四是创新机制。针对水利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和激励系统部门单位大胆运用新思路、新举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重点、化解难题、提升效能、激发活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推动水利创新创优工作上层次、出精品。

建立多个科普平台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积极开展水利科学知识普及工作,重点抓好五个交流平台,并以樱花园等一批区域内水利工程为基础,探索建立淮安市水利科普教育基地;在“淮安水利”网站上设立专栏,办好网上水利科普园地,让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能在水利建设、农村水利、城市水利等各方面参与交流;建立QQ交流群,为淮安水利科技工作者建立的一个即时通讯平台,能够实现科技资讯共享,广泛快速传递水利科技资讯,解决在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拍摄制作水利科普宣传片;办好《淮安水利》杂志,编发水利科普读物,加大科普宣传工作。

4精心挑选、科学布局,积极推进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水利科技示范区是将水利科技成果进行试验示范,整合配套,发挥推广示范效应的水利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区域。能够充分发挥水利科技成果在开发、转化、推广、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促进水利科技发展和技术进步,推动区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着重开展了以下水利科技示范区建设。

科学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示范区

紧紧围绕水利工程生态化、科学用水节约化、配套工程标准化、科学设计人性化、建筑形象景观化、用水排程科学化、工程管理资讯化、管理队伍组织化等八个方面积极推广科技知识,建设现代化灌区,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节水高效的管道灌溉示范区

结合专案区实际情况,运用管道节水灌溉技术对专案区进行节水改造,充分发挥其作用,管道工程可大量节约用水、减少输水渠道占用耕地面积、降低提水费用、节约灌溉用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减少灌溉矛盾等方面。

生态河道建设示范区

对农村面广量大的河道进行生态治理,实施活水、净水、洁水等工程,从而使河道在满足防洪除涝、灌溉供水、通航等要求的同时,能与周围的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协同发展,保持河道生态平衡,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

长藤结瓜式现代化灌区示范区

在盱眙县,结合灌区改造工程,打造长藤结瓜式的现代化灌区。通过对渠首泵站、输水、配水渠道系统称之为藤和灌区内部的小型水库和池塘称之为瓜进行科学改造,利用科学手段对蓄水、调水、提水、引水等方案进行优化,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管理,使灌区使用效益、效率最大化。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在盱眙县和市废黄河两岸沿线,打造水土保持示范教育基地。市樱花园已建立成全国第三批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形成了完整的平原沙土区城市河道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起到了城市水土保持示范、引导和辐射的作用。

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区

按照构建“水畅、水活、水清、水景”的城市水利治水方针,努力打造生态水城。水畅,即建成流的进、排的出的安全水系统;水活,即建成相互补充、相互流动的动态水系统;水清,即建成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生态水系统;水景,即建成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景观水系统。

水利资讯化示范区

用资讯化技术提升水利工程执行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如3G技术在防汛指挥系统视觉化会商中的应用,推出“防汛快e通”产品,并在全市防汛系统加以应用,有力提高了淮安市防汛指挥系统应急指挥能力,是全省乃至全国资讯化示范专案。

水源地保护示范区

采取在地表饮用水源地和工业集中取水水源地设立保护区,在一级、二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设定明确的地理界标和明显的警示标志及防护设施和禁止任何污染水体或者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各类活动,运用现代科学手段进行监视监测,确保水源地安全。水利科技工作是水利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和基础,我们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工作举措,切实加大水利科技工作力度,以水利的科技进步推动淮安水利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2000年我国水利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李向东,季山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12-30

2、科技进步对水利经济增长速度贡献率的测算王博;严冬;吴巨集伟;江焱生;陈真林;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7-15

滨水景观论文开题报告

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生态系统本就相当脆弱的滨水区域。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有效缓解水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城市排水问题,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基于此,对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海绵城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现代

引言:

城市的功能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要保证其长期正常运转,就必须确保各项功能都顺利维持运行。实际上都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地应用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当中,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有强大的吸水性,能够吸收大量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植被数量不断减少,城市的储水能力也越来越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理念,通过配置相应的设施,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净化,再储蓄剩余的水资源。与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是基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最低的破坏来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适应[1]。我国近10年来不断在尝试将海绵城市理论、自然、新技术等进行结合,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厦门五缘湾环湾景观整治以及秦皇岛汤和公园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海绵型城市。如我国江苏连云港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流经连云港城区的很多水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放,河堤上被丢弃大量垃圾,水面污染严重,甚至有些河道散发出轻微异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水系网格格局,促进水系统生态安全。同时,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风景园林、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政部门等多个单位的协作,同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

2、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效益

滨水区的生态价值较高,主要由于其在城市内陆与水域之间充当连接纽带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通过增强已经受损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进而杜绝污染源到达水源的终端。城市污水一般都是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滨水区,然后才能到达自然水域[2]。因此,对滨水区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从而促进滨水区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城市滨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首先,可以控制污染源,一般情况下,通过生物滞留技术、下沉式绿地等方式来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具有非常强的滤污净化能力,能够有效保护城市水体环境。其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通过对受损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来构建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最后,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自然水利用率,通过蓄存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源,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

社会效益

城市滨水区是居民开放空间需求的一部分,在其生态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植物品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另外,滨水区的优化建设,能够改善城市文化形象,使其符合国家发展趋势,还能提升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从而促使人们参与到其中,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3、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

防洪原则

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特点,不能忽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海滨的防洪功能。当强雨季来临的时候,一定的洪水防御能力才能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使其不会被雨水破坏。

因地制宜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内容复杂多样,而且海绵城市有许多特色水面景观,施工前,必须科学分析城市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使得水域景观的设计和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相对平衡。

生态性和完整性原则

在开展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将生态理念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3]。在设计滨水区景观时,要科学合理规划,如用点和线合理创建河滨区域,营造出科学整合的城市和水生环境,确保滨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4、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海绵体设计

在进行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首先是道路铺设设计,在道路路面和停车场路面应主要铺装具有透水性的混凝土和沥青,而道路旁边的人行道,应铺设透水砖。其次,植物绿化配置中,要注意植物规划不能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以免影响行车安全,应着重对道路一侧的植物进行设计,并且在车位之间选用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栾树、国槐、洋槐等,以改善停车区域的生态环境[4]。再次,雨水收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停车区域设置地下蓄水池、设计雨水花园,从而实现科学净化水源的目的。并且净化后的水资源还可以再次利用,可用来清洗车辆或者灌溉绿植等,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廊道设计

生态廊道可以有效隔离或者联系滨水区多个不同的生态板块。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很多配套设施,要将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结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施工的总工程量,进而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大幅度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生态廊道设计,可以将雨水设施划分为蓄水坑塘、季节性湿地、小型沟渠雨水等多个部分,并设定对应的管理权限,从而有效判断不同区域的雨水拦蓄能力。另外,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能够实现拦蓄径流的目的,大大提升雨水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有效减轻外围河道的排水压力。

5、湿地设计中海绵体理念的应用

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净化降水以及储存降水,既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可以为滨水景观提供水源。湿地主要由水塘和河流组成,其进出水口很容易被水流侵蚀,所以要设置消能坎等设备,以及铺设一些碎石[5]。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通过建设湿地前置塘等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处理雨水径流。湿地和沼泽都可以净化雨水,沼泽有深浅不同的区域,浅泽区的水深不到,深泽区水深,可在沼泽区适当设置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在湿地中设置出水池,水池深度要求在,以调节水温,防止水面存在漂浮物。湿地景观的科学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一起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促进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还能够为生物生存及迁徙创造良好的条件。

广场海绵体设计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在铺设广场道路时选取较硬的材料,导致路面吸水性较差,难以渗透雨水。海绵体城市理念的应用,要求在规划广场时合理选取透水性较高的材料,以提高路面的吸水能力。

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雨水花园一般设置在具有较大高度差异的场所,这样能够保障雨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以减少对灌溉用水的消耗,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雨水,在雨水花园中应种植大量湿生植物,从而吸收足够的水分,并且科学储蓄剩余的雨水,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的效率。另外,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人工湿地建设中,人工湿地实际上就是将小池塘集合在一起,将小池塘的水提供给住户使用,也可以在夏季蒸发水分,以降低温度,使环境更加舒适。人工湿地还可以促进生物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滨水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规划人工湿地建设。

6、结语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规范标准。通过道路海绵体设计、生态廊道设计、湿地设计、广场海绵体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可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收稿:2021-06-07)

参考文献:

[1]张梦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策略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34):17-19.

[2]晁晨,刘振山.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6-7.

[3]原振华,段汉明,谢培琦.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6):47-51.

[4]张天眷,罗媛媛,张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16):208-209.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2年第1期

就围绕主题命题!写主题!

题目可以是浅析景观设计中的水景设计 ,这个题目比较小··容易答辩·资料也很多·给你点资料吧·我也是做这个的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可是,现在的水景现状却令人勘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大喷泉(如图一)却静静的躺在水里而不喷水,到处是被污染的河流、小溪,还有那笔直高深的蓄洪大坝,更不用说那些早已干涸的水池了……,(如图二)这是一种很普遍的水景现象,这是一种很可悲的水景现象!图一:泰安市政广场喷泉图二:泰安市乐园小区中心铺装人固然有着亲水的本性,而设计师们也在努力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这本身是件好事,可是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近日,有关媒体刊发了一则“缺水城市滥刮圈水造景之风” 的消息。该文指出:在水资源紧缺的华北、西北一些城市,近年来出现大造城市景观水之风。有的城市“拦河筑坝”,把河水“圈”在城内;有的城市耗巨资“挖地造湖”,人为制造水域景观。据调查,目前黄河流域正在打造水域景观的大中城市已有16个,仅郑州、西安、咸阳三市计划投入的相关“圈水”资金就达40多亿元[1]。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如何去营造宜人的水景,如何去满足人们亲水的这种需求,成为摆在我们设计师面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二、解决对策一般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在设计水景时大都在采用借鉴的原则。国外及国内的很多大城市大都是用大喷泉、大水体(如图三)来形成壮观美丽的水景,于是各地的中小城市也都不顾自身的条件,争着去模仿这种很体面的景观,最后就出现了上述的结局。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在此,我想就如何在水资源缺乏地区营建水景做一些探讨。 宜“小”不宜“大”原则图三:泰安市高新区旁大水体图四:圣•荷塞广场公园旱喷泉水景此处所谓的宜“小”不宜“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水体时,多考虑设计小的水体,而不是那种漫无边际、毫无趣味可言的大水体(如图三)。之所以现在出现了那么多的大水体可能与人们“好大喜功”的心理因素影响有关,也许大水体会让人更能感觉到水的存在,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可是建成后的大水体往往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大水体的养护之困难可能是设计师在设计之初所没有考虑到的;大水体往往让人有种敬而远之的感觉,而没有想亲近的感觉,因为往往在水体旁边都会有警示性的牌子:此处水深,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等语句;大水体一般是靠人工挖出来的,因此大都是“死水”,一旦发生水体污染问题,那将是致命的。而小水体容易营建,这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小水体(如图四)更易于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更能调动人们参与的积极性,更何况在后期养护管理中,小水体便于更好的养护,并且在水体发生污染的情况下,小水体更易于治理。 宜“曲”不宜“直”原则图五: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一图六:横滨市美术馆前广场水景二所谓宜“曲”不宜“直”原则指的是水体最好设计成曲的。我们古典园林营建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师法自然”,即在设计中要遵循大自然中的规律,我们可以看一下我们大自然中的河流、小溪,它们大都是蜿蜒曲折的,因为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形成变幻的效果。尤其是在居住区中更易于设计成仿自然的曲水(如图五)!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则将水体设计的成笔直的(如图六),也许他们是想体现人工美、人工征服自然的能力吧! 宜“下”不宜“上”原则图七:东京湾喜来登大饭店宾馆入口水景图八:芝加哥标准石油大厦旁水景此处的“下”与“上”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宜“下”不宜“上”指的是设计的水景尽可能与自然中的万有引力相符合(如图七),不要设计太多的大喷泉(如图八),他们大多是向上喷的,是需要能量来支持它们抵消重力影响的,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因此,在现实中我们最好能充分利用重力的作用,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来形成尽可能美的景观。这是需要考验设计师创新能力的。 宜“虚”不宜“实”原则图九:加州情景雕塑园中水景图十:在缺水地区用石块营造的水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虚的水景(如图九)也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此处的虚的水景是相对于实际水体而言的,它是一种意向性的水景,是用具有地域特征的造园要素如石块、沙粒、野草等仿照大自然中自然水体的形状而成的(如图十)。这样的水景对于严重缺水地区水景的营建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这样的水景更易于带给人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体验。这也许是真实水景所无法比拟的,因为真实的水景往往只能带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满足、一种很肤浅的体验。 关注野草之美,反对草坪热图十一: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中野草之美图十二:中山岐江公园中野草之美前几年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兴建大草坪的热潮,不管是身处海南,还是位于大连,你都能感受到这股热潮的猛烈侵袭。到处是让游人止步的大草坪,到处是被践踏的一片狼藉的大草坪,到处是需要园林工人经常浇灌、修剪的大草坪,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面貌”,但是对于人们所真正需求的环境却并没有多大的改观。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具有地域特征、生命力强的野草的消亡;正因为这股浪潮,加速了水资源的日益短缺;正因为这股浪潮,最后终于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野草的美丽(如图十一、十二)。因此,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更应该重视乡土草的应用。三、结语水资源日益缺乏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在缺水的今天去营建美好、宜人的水景是我们每一个景观设计师的责任,正如约翰•O•西蒙兹先生所言:“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 [2](注:文中图片八载自孙成仁先生著的《城市景观设计》,图片四、五、六、七、九载自王晓俊先生的《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图片十载自《世界建筑》(2005,06),图十一引自土人景观网,图十二引自土人景观网,其余图片均为自己拍摄。)参考文献:[1] 载自景观中国网站[2](美)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M],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你好,来给你辅导如何写你的开题报告,不是难的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论文

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生态系统本就相当脆弱的滨水区域。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有效缓解水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城市排水问题,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基于此,对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海绵城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现代

引言:

城市的功能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要保证其长期正常运转,就必须确保各项功能都顺利维持运行。实际上都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地应用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当中,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有强大的吸水性,能够吸收大量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植被数量不断减少,城市的储水能力也越来越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理念,通过配置相应的设施,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净化,再储蓄剩余的水资源。与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是基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最低的破坏来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适应[1]。我国近10年来不断在尝试将海绵城市理论、自然、新技术等进行结合,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厦门五缘湾环湾景观整治以及秦皇岛汤和公园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海绵型城市。如我国江苏连云港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流经连云港城区的很多水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放,河堤上被丢弃大量垃圾,水面污染严重,甚至有些河道散发出轻微异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水系网格格局,促进水系统生态安全。同时,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风景园林、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政部门等多个单位的协作,同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

2、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效益

滨水区的生态价值较高,主要由于其在城市内陆与水域之间充当连接纽带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通过增强已经受损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进而杜绝污染源到达水源的终端。城市污水一般都是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滨水区,然后才能到达自然水域[2]。因此,对滨水区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从而促进滨水区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城市滨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首先,可以控制污染源,一般情况下,通过生物滞留技术、下沉式绿地等方式来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具有非常强的滤污净化能力,能够有效保护城市水体环境。其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通过对受损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来构建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最后,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自然水利用率,通过蓄存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源,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

社会效益

城市滨水区是居民开放空间需求的一部分,在其生态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植物品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另外,滨水区的优化建设,能够改善城市文化形象,使其符合国家发展趋势,还能提升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从而促使人们参与到其中,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3、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

防洪原则

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特点,不能忽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海滨的防洪功能。当强雨季来临的时候,一定的洪水防御能力才能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使其不会被雨水破坏。

因地制宜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内容复杂多样,而且海绵城市有许多特色水面景观,施工前,必须科学分析城市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使得水域景观的设计和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相对平衡。

生态性和完整性原则

在开展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将生态理念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3]。在设计滨水区景观时,要科学合理规划,如用点和线合理创建河滨区域,营造出科学整合的城市和水生环境,确保滨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4、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海绵体设计

在进行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首先是道路铺设设计,在道路路面和停车场路面应主要铺装具有透水性的混凝土和沥青,而道路旁边的人行道,应铺设透水砖。其次,植物绿化配置中,要注意植物规划不能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以免影响行车安全,应着重对道路一侧的植物进行设计,并且在车位之间选用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栾树、国槐、洋槐等,以改善停车区域的生态环境[4]。再次,雨水收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停车区域设置地下蓄水池、设计雨水花园,从而实现科学净化水源的目的。并且净化后的水资源还可以再次利用,可用来清洗车辆或者灌溉绿植等,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廊道设计

生态廊道可以有效隔离或者联系滨水区多个不同的生态板块。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很多配套设施,要将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结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施工的总工程量,进而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大幅度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生态廊道设计,可以将雨水设施划分为蓄水坑塘、季节性湿地、小型沟渠雨水等多个部分,并设定对应的管理权限,从而有效判断不同区域的雨水拦蓄能力。另外,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能够实现拦蓄径流的目的,大大提升雨水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有效减轻外围河道的排水压力。

5、湿地设计中海绵体理念的应用

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净化降水以及储存降水,既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可以为滨水景观提供水源。湿地主要由水塘和河流组成,其进出水口很容易被水流侵蚀,所以要设置消能坎等设备,以及铺设一些碎石[5]。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通过建设湿地前置塘等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处理雨水径流。湿地和沼泽都可以净化雨水,沼泽有深浅不同的区域,浅泽区的水深不到,深泽区水深,可在沼泽区适当设置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在湿地中设置出水池,水池深度要求在,以调节水温,防止水面存在漂浮物。湿地景观的科学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一起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促进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还能够为生物生存及迁徙创造良好的条件。

广场海绵体设计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在铺设广场道路时选取较硬的材料,导致路面吸水性较差,难以渗透雨水。海绵体城市理念的应用,要求在规划广场时合理选取透水性较高的材料,以提高路面的吸水能力。

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雨水花园一般设置在具有较大高度差异的场所,这样能够保障雨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以减少对灌溉用水的消耗,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雨水,在雨水花园中应种植大量湿生植物,从而吸收足够的水分,并且科学储蓄剩余的雨水,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的效率。另外,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人工湿地建设中,人工湿地实际上就是将小池塘集合在一起,将小池塘的水提供给住户使用,也可以在夏季蒸发水分,以降低温度,使环境更加舒适。人工湿地还可以促进生物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滨水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规划人工湿地建设。

6、结语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规范标准。通过道路海绵体设计、生态廊道设计、湿地设计、广场海绵体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可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收稿:2021-06-07)

参考文献:

[1]张梦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策略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34):17-19.

[2]晁晨,刘振山.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6-7.

[3]原振华,段汉明,谢培琦.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6):47-51.

[4]张天眷,罗媛媛,张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16):208-209.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2年第1期

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的建设与保护(论文)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福州为了改善城市园林绿化面貌和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最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在城市的滨水区域,建成大量的公共绿地。这些绿地来看各有特色,服务对象不同,已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不尽相同。回顾这些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现状,颇有收益。(1)为住宅小区居民服务的滨水供给绿地,往往紧。邻城市住宅新村,绿地宽度小。如白马河公园滨水绿地,宽度一般只有几十米、二十几米,最多也只有30~40m,沿着河岸建设,地势平坦。建成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辅以一些景观小品,景观特色多小巧玲珑;再如1990年建成的福州白马河公园,面积㎡,紧邻黎明新村、上海新村;1991年建成的福州晋安河公园,面积㎡,紧邻洋下新村、浦下新村、王庄新村。这些新村与滨河公园,只隔着宽七八米马路,使用起来非常便捷,其服务对象是新村居民。这类绿地面积㎡,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2)城市滨河道路绿地,一般都跟随城市道路而延伸,绿地宽窄不一,或宽不足10m,或宽40~50mk,滨水绿地环境多是城市河边荒地、杂居地。经改建的滨水开放空间景观,也都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且都注意使用景观小品。例如1988年建成的福州仓前公园,面积㎡;1996~1997年建成江滨大道的公共绿地,沿路长26km,宽度8~15~20m不等,面积近28h㎡,作为街头开放性道路公共绿地,空间景观以植物造景为主。这类绿地面积㎡,约占滨水公共绿地的%。(3)滨水区域大面积拆迁危旧房,建成公园绿地。近年福州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对沿江几万平方米的违章搭盖及破旧危房进行拆迁。新建成的滨水区域,如闽江公园,北岸线长,河岸绿地宽100~200m,面积㎡;南岸线长7km,河岸绿地宽150m左右,面积达万㎡,使福州滨水城市空间景观得道改造提高,美化了城市景观形象。(4)利用滨水滩涂自然绿地,建成可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这类绿地的沿岸植物生长茁壮,绿化景观良好,并能较好地保护自然生态景观原貌。例如,现在正在建设的福州金山公园,位于福州金山新区南部,三环路一期东侧,东邻城市旧防洪堤――建新南堤,西界规划道路。公园建设基地,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大树成荫,物种丰富。还有很多体现福州榕城地方特色的古榕树,白鹭纷飞。河湾水面宽阔稳定,宽达100~200m,公园景观具有浓郁的村野湿地自然生态风貌。(5)把滨水的采矿迹地建成滨水观光风景游览区。这类公共绿地沿江河两岸透迤而下,原地貌荒凉破败,经整治后,迅速改变了滨水区域开放空间景观,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如长乐市沿闽江口金刚褪附近3km的江岸,原是采掘花岗岩石材的坛口迹地,开采了几十年,岩壁陡峭,植被残缺,土壤流失,自然生态被破坏。经过长乐市近两年的整改,利用了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的人文景观与自然地理资源,使滨水采矿坛口迹地得到再生利用,建成为优美的旅游观光风景名胜地。(6)利用原有湿地地貌建成湿地保护区。例如,在闽江口,还未被人为严重破坏的自然湿地,就有鳗鱼洲湿地、道庆洲湿地,还有在福州金山新区堤外建成的湿地公园,它们都是利用滩涂沙地植被与水滨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形成保护自然生态景观板块、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廊道。以上6种市域滨水区域,有效地提高了滨水绿地生态空间景观水平,改善了群众居住、休闲、娱乐、健身等环境。2.滨水绿地设计创意理念及形成空间景观效果 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处在城市居民新村附近的内河滨水开放空间,规划设计考虑为新村居民服务。这类滨水绿地的服务半径在500m之内,要求创建优美的滨水人居环境景观,提出“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意理念,并通过各种设计措施来达到目的。在滨水公共绿地空间中,设计按照人体行为工程学原理,安排多种健身设施与器具,创造舒适休闲建身空间环境。游步道宽~,以便两个人相向步行,能宽松地通过在林荫下漫步。路面铺装应平坦,尽量在临水面安排铺装广场,设置较舒适的坐椅,让人近水观赏,游赏水景。 追求园林植物群体美景观,发挥大自然生态群落效应园林植物群体美,是现代风景园林美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通过相近植物与同种植物按园林艺术美的韵律节奏与比例协调关系的组合布局,表现植物群体规模,以体现景观的气势雄伟,并且表现组合植物景观美。园林植物按生态规律布局,最大限度发挥植物自然生态群落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并为城市输送大量氧气,成为“城市绿肺”,最大限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如晋安河公园、光明港公园的绿化。现着重论述晋安公园植物群体景观。晋安河公园位于晋安河两岸,开辟出宽20~30m的带状滨水开放公共绿地,长约7km。公园岸边有丰富的观赏立面,林冠线起伏变化,色彩与季相变化丰富,最主要的是晋安河公园追求壮观的园林植物群落,体现群体美的景观特色,从南到北,有葵林景区,南洋杉景区(爱乡园),椰林春月景区。葵林景区位于晋安河公园王庄新村河岸段,沿河长200多m的滨水绿地。疏密相间,自然群植高3~8m的大蒲葵林。设计布局三五成丛,数丛成群,株间距4~8m,并安排3块200~300㎡的林间疏林草坪。葵林边缘及河岸边还配置有成丛的美丽针葵、七姐妹、南迎春、扶桑、九里香球等灌木花卉,为葵林景区增添了色彩变化,丰富了层次与季相的变化。昂扬挺立的蒲葵林,令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情怀,其葱绿茂密的蒲葵林纯林之景观,充满了浓郁的亚热带南国风光。爱乡园景区位于福马路北晋安河东岸200多m的河岸绿地。自然群植有92株高几十米的南洋杉林,主要树种是塔形南洋杉、肯氏南洋杉和毕氏南洋杉,形成开放式滨水公共绿地空间景观。岸边及绿地边缘植有马樱丹、南迎春、榕树球、扶桑及红花羊蹄甲等植物,形成南洋杉林。柔和的水平线与南洋杉的雄伟垂直线形成鲜明对比,在水中呈现出优美的垂直倒影。椰林春月景区,在晋安河桥北、晋安河西岸近长1km的河岸开放式绿地。设计种植棕榈科混交林,植有蒲葵、华盛顿蒲葵、美丽针葵可、假槟榔、皇后葵、丛生鱼尾葵、长穗鱼尾葵、大王椰子、散尾葵、棕竹等棕榈科植物30多种,还有黄金叶、小蜡球、红刺林投、象腿丝兰、南迎春等植物。大量的乔灌地被草坪植物组合,形成自然群落,成为城市生态廊道,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另外,具有滨水带状绿地群体美的植物景观,还有光明港的蒲葵混交林、羊蹄甲混交林带。 充分利用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展现滨水开放空间景观特色结合地形改造,发掘利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历史人文景观。这一设计理念,是福州滨水开放绿地空间又一景观特色。例如,长乐闽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明朝郑和7下西洋船队候风与补给驻泊地。长乐市为了开发建设闽江出海口风景旅游观光带,建成长3km的滨水开放公共绿地空间。为了纪念郑和7下西洋的伟大航海壮举600周年,把其中一段以前曾是闽江船运码头滨水的长800m的绿地景区,开辟为“郑和广场”,面积近㎡。充分利用郑和船队7下西洋,以长乐为出发驻泊地的历史,建成祭海誓师台、三宝亭、了望台、郑和兵营、亲水船平台、郑和史迹纪念馆以及郑和雕像,配置各种树木、花卉、草坪。对过去的采石坛口、砂石地,覆土~,并清理岩壁,种植各种榕树、芒果、棕榈科乔木,以及垂直攀援植物和时令花卉,形成优美的滨水公共绿地。开放之后,游人络绎不绝。再如,两年前建成的闽江北园闽风园,面积㎡。在防洪堤外侧,利用当地原有造船厂遗址,突出展现福州2000多年的古城历史文化与船政文化景观。精美的“闽都春秋”巨型浮雕,向人们述说福州的许多壮阔伟业,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并成为中外游人的必到之处。 根据亲水性的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亲水是人类的特性;水是园林的灵魂。因此,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设计理念。江滨公园闽水园,面积㎡。以闽江文化为主线,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技法,表达“闽水长闽江清”的设计理念,体现人与水之间共生互利的情感关系。“闽水谣”“浮雕”,叙述了闽江两岸风土人情和闽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水文化景观。“闽水魂”雕塑,体现闽都儿女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升华人与水相依共存的造园思想。临水是形成滨江水公园空间最大的特点,要把壮阔的闽江风光组织到公园临江风景的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地让游人观赏透视中。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游人观赏闽江风光,并满足群众晨练及傍晚的休闲活动,江滨各个公园景区都安排大面积的临水铺装广场。如台江江滨公园规划了近8000㎡的铺装广场;在仓前公园也辟有3700㎡的铺装广场;在缤纷园、闽水园、闽风园等景区,都把广场延伸到水边,做各种标高的平台,让游人能与水亲密接触,满足人们对亲水性的要求。而在金沙园、西河园,则把踏步平台改为一望无垠的沙滩,让游人能在3万多㎡的沙滩,尽情嬉戏,在金沙碧水之间,沐浴阳光,享受大自然赐予的闲适放飞心情。而在福州长乐郑和广场,由于闽江出海口风浪较大,在其临水船形平台,加栏杆、坐凳,让人感受郑和船队万船竟发的壮观气势,也是一种绝妙的亲水性做法。 利用自然地理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在滨水开放空间中,有的地段对自然地理生态资源是可资利用、充分发掘,为风景旅游光事业服务。例如在长乐闽江出海口的金刚腿景区。金刚腿原是半山上的巨岩,延伸到闽江水岸边,形成大条岩,形如天生的金刚大腿。腿弯之下空悬,如一座拱桥,脚如穿靴,脚尖翘起,自古以来就被俗称为“金刚腿”。腿上方,半山岩壁,有中国海军宿将萨镇冰题的“金刚濯足”4字石刻。在日本《福州考》一书中,把金刚腿称为仙人脚。金刚腿和闽江口五虎礁、南北龟、皇帝井等,并称为“闽江口七景”。据历年水文测定,金刚腿靴底标高,腿踝标高。而60年以来,福州马尾平均水位标高仅,最高水位仅。历来无论闽江大水,还是海潮大潮,都不会淹过金刚腿的腿踝。所以俗语有“大水淹不到金刚腿”。建成的金刚腿公园,专门在滨水岸边勒石,记述金刚腿采石坛口开拓为公园的事迹简介,以及金刚腿的历史、自然地貌传说。在金刚腿景区,还有一个自然地貌景观,即金刚腿刚好处于闽江入海口谈水和海水的分界线上。故腿股内外,水有咸淡之分。闽江上游的漂木和浮物,由于海潮顶托作用,也都在金刚腿附近水面打转。2002年,金刚腿公园特在此辟建海水、淡水分界碑,以此体现金刚腿自然地理景观。上述的滨水自然地貌景观,都是自然历史遗留和演替形成的,经过人为加工整理、再生利用,形成著名自然地貌景观。还有一类滨水自然地貌景观,是大自然赋予的,要加以保护,才能永续利用——即滨水自然湿地景观。目前,福州市区域闽江滨水自然湿地,有多类近城滨水区域已进行开发保护。如金山湿地公园只是在清理原有自然地貌的基础上,种植各种乔灌木,利于自然湿地的保护。还有一类是面积较大的湿地,自然原生地貌离城稍远,人为扰动较少。此类湿地要依法严加保护,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严禁开发利用。如道庆洲自然湿地景观、鳗鱼洲自然湿地景观等,只有严加保护,才能成为永久的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斑块。这类湿地一经开发,则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道庆洲湿地面积约㎡,距离市区不足10km,是最靠近福州城区的大型湿地,位于闽江、五龙江、白龙江3条江汇合处。涨潮时几乎看不见,退潮时才能见道洲地。目前,道庆洲湿地自然条件好,各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85种。附近水域有鱼类39种,各种浮游生物多达110种。在宽阔的潮间带滩涂,还有丰富的鱼虾,特别是甲壳类和双壳贝类等,这些都是鸟类的主要食物。由于条件适宜,在不同季节还吸引了白鹭、苍鹭为主的30多种水禽群体,到那里栖息、觅食和繁衍,曾一度成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道庆洲湿地景观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的再生利用、保护,目前已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民间资金及组织,参与了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根据规划设计理念建设充满寓意的滨水造型景观一般园林设计者,通过各种设计思维活动创立理念,运用各种园林植物、园林景观小品和构筑物,及各种规划构图等,建成隐含各种意念的造型景观,即意象景观。“九洲方圆”是为纪念第三十一回旅日福建同乡访华恳亲团在榕举行,而规划设计的。位于晋安河公园中段爱乡园内,南有南洋杉草坪,北有樱花园,主景点是20m x 20m方圆叠加的花坛平台。底层方形平台上的花坛,种有梅花、樱花、腊梅各9株,以及反映榕城乡土特色的榕树球、茉莉花;上层圆形平台中心,是高的“环球同凉热”不锈钢雕塑,雕塑基座呈九角形,磨光花岗岩贴面,圆形平台地面划分9个弧形地块,按图案铺及火烧板与磨光花岗岩板。精雕细琢9个梅花浮雕图案,象征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下两层平台踏步9级,“九洲方圆”,寓意中日两国人民传统以友谊如日中天,如梅花一样高洁,如樱花一样灿烂好。闽江公园的望龙园景区大门口,是望龙造型是全园标志性景观,是根据福州唐末闽王王延钧在江滨钩白龙,飞舞上天的历史传说设计的。巨龙昂首远望、腾飞起舞。能容纳2500人的露天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为缤纷园景区的主景物,围绕演歌台有五彩缤纷、变幻无穷的水景,还有螺旋式、错落式的看台和5组帆形钢架造型,宛如江中乘风破浪的白帆,蔚为壮观。在长乐闽江口风景旅游观光区,有一个“吉祥公园”景区。根据吉祥长乐的主题,按照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进行石刻浮雕组景,其主题是“万象更新”雕塑。在榕树、竹林丛中,小路蜿蜒向前,设立组雕巨石景观序列;一帆丰顺、四海升平、八卦太极、万象更新等,表达了和平幸福、吉祥安康的美好意愿。当然,福州市域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有的住宅新村紧挨内河边,绿化带很少;有的大江边的滩涂沙洲湿地,正逐步被改造成生活居住地。因此,开发与保护滨水区域的矛盾还很严重。滨水区域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利用,还是一项艰巨的历史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

1、课题背景介绍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2、课题拟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实验方案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00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3、相关文献综述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4、预期成果 实施这1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1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范文

范文一:

各位老师好!我叫王爱国,来自山东聊城,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实物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评估应用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王雪青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结构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目的和意义上,本文研究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过程之中,目的在于完善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项目的评估方法和体系,通过完善评估手段,使轨道交通项目价值能够被更准确地计算和评估,进而帮助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方进行科学决策。

当前,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评价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成果可作为以投资者为主体,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理论的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为决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在结构内容上,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征并回顾传统方法在处理项目投资决策问题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特性以及期权特征,并构建基于推迟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投资决策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此章节中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于此次研究提出了其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通过文献综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实物期权等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现状,并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投资决策方法两方面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其中轨道交通项目阐述包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简介、分类及特征,重点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特征和投资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在投资决策方法综述中,重点分析和对比了传统项目评价方法及实物期权方法。首先是对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的阐述,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后,对实物期权方法做了系统介绍,最后总结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文第三章着手于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的期权特征,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 推迟期权模型,指出了该模型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四章中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前面两章的模型构建和验证,初步总结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结论,并指出本次研究中未能考量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将来进行完善和开拓研究方向。

最后,在不足之处上,关于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如下:

1、 模型参数的确定较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增长率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以客流量增长率近似代替。实际上,决定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的因素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增加、沉没价值计算等都将影响项目价值。另外,价值增长率的方差难以直接获得,利用类似项目历史年数据近似代替的手段无法考量项目未来年的不确定性。因此,模型参数的确定仍需有更准确的测算方法。

2、 在构建推迟期权定价模型中,未能准确得到推迟期权的时间,并将其量化为公式进行计算,给项目确定决策操作时机带来较多不便,而这正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所决定的。

3、 未能考虑存在其他竞争对手情况下的博弈模型。本文构建推迟期权定价模型以及案例验证均以仅有一个投资者的条件为基本假设,但实际当中往往有多个投资者进行竞争,因此需进一步对其博弈特性及模型进行构建和验证。

另外,仍有一些其他因素未能加以考虑,如同时存在的不同期权间的相互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范文二:

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叫李俊妮,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我的论文题目为《区域景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滨水区控制要素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为例》,论文从确立选题、搜集资料、构思提纲到撰写、修改及定稿,我的导师朱 捷教授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请允许我向导师表示真心的感谢,同时向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中直接或间接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所有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就本论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选题背景、研究框架、主要内容及研究缺陷等方面进行简要陈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本论文的选题原因、意义及选题背景。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稀缺的公共资源,是最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其不仅有美化城市、修复河流生态等效果,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满足了人亲近自然、亲近水的要求,体现了河流与城市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也是社会、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良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活力的集中表现和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承载网络,同时也是提升文化氛围、展示形象的城市重要场所。

由于部分地区对滨水景观的打造还处于较为片面的认识中,一些城市在打造滨水区景观时侧重于防洪、水运、灌溉等价值,将滨水区环境作为工程实体看待,单一的对其中某一段进行分别设计;“滨水中央公园”、“滨水景观大道”等描绘“城市名片”的词语频频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滨水区的空间品质,但是由于设计繁琐、各种设计手法堆砌、仅注重局部等倾向,往往导致景观破碎、形象缺失、可达性差等令人遗憾的局面。例如中外驰名的京杭大运河,在滨水区更新过程中,两岸景观变得五花八门,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设计元素统统往上堆叠,有的河道出现了“左岸历史、右岸未来”的景观设计,有的甚至将“欧洲小镇”搬到了大运河边上。面对这些问题,排除经济、社会和政 治因素,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滨水区缺乏整体的规划控制。

传统意义上的滨水区景观规划主要是针对物质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种以“蓝图式”的成果为最终导向的实践行为,但随着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与拓展计划千差万别,原本的终极蓝图往往只能搁置于规划阶段,无法在场地设计和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使理想与实践出现了巨大落差。对大尺度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来说,由于设计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中间环节多,过程变数大,因而不能靠“蓝图式”的设计图纸一成不变地指导下位规划设计和实践。

基于以上情况,客观上需要为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易于操作的规则和平衡机制,就像城市设计承担的任务一样,城市滨水区规划也需要这样一种以控制和引导为实施手段,通过规划编制一系列的“约定”的方式--达到控制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应对多变的市场因素。当然,在制度层面进行优化探索固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受城市规划体制背景和法规背景的限制,这种探索任重道远,而着眼于技术层面,将视线集中于设计控制要素,在目前具有更现实的操作意义。控制要素在规划设计的运作中扮演了桥梁和媒介的角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可以通过控制要素对未来项目的空间形态、使用状况进行清晰的预测和控制。

从功能角度出发,城市滨水区包括生态型、商务型、娱乐休闲型、居住型等,城市滨水区可以由以上功能单一组成,也可以是多种功能复合而成,多种功能的混合带来了复杂的景观要素,如空间的开放性、环境的生态性、绿地系统的完整性、绿色廊道、驳岸形式、天际轮廓线、交通设施、防汛设施等等。如此众多的要素使得设计显得千头万绪,因此在滨水区景观规划中,针对设计对这些要素进行选取、分类和策略探讨是进行详细设计以前最重要的前期工作。

目前对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研究在设计方法、视觉形象方面和景观生态领域对景观结构及其生态问题的探讨方面已经做了极为详尽的研究,而将城市滨水区作为区域景观规划的工作展开整体性探索,以及相关控制要素如何筛选、规划成果如何指导下一步设计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的规划实践中开始得到重视,也有了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

笔者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区域景观规划实际项目的参与,从区域景观规划的视角出发,采用区域景观规划的.方法途径,综合城市滨水区的特性、问题研究,结合一个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践案例,及以这一案例为上位规划指导落实的详细设计案例,着重探索控制要素的组成、筛选及图文导则对下位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的意义在于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为今后的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纵观城市河流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①前工业化时代-以自然发展为主-逐水而居 依水筑城:

“水”最基本功能是灌溉、生活供水及排水、航运功能。这一时期,许多城市选址都在江、河、海等水陆交汇处,并成为当时人口集聚及商品交易中心,同时在长距离贸易、对外贸易体系中占据举重要地位。11世纪到 14世纪,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性贸易集市以及港口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这些滨水区最初通常是一种自发的发展态势--港口与城市生活混合,同时是贸易枢纽和军事要塞,并拥有港口、公共空间的功能。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码头和仓库成为标志性景观-业盛水污:

这一时期“水”的首要作用转变为交通运输、工业供水和排水功能。城市滨水区的首要职能是产业空间,工业区向滨水区聚集,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控制处于主导地位,滨水生活功能受到排斥。港口成为实现货物快速集散的中转地,迅速发展起来的内河运输、铁路运输也主要为大城市港口区服务。城市滨水区成生产、交通核心,大量的资本要素在滨水地带聚集,带动城市进入工业化时代,同时工业废水、废气以及垃圾的排放也使这一时期的城市滨水区出现严重污染。

③后工业化时代-游憩和景观成为首要功能 -人工治水,水清城兴: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城市滨水区经历了逆工业化的过程。资源枯竭、轮船吨位提高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使得港口和其附属产业从城市中心地段加速外迁(从城市迁移到郊区或迁往发展中国家),此时旧港区衰败,土地闲置。

到 20 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复兴运动的发展,许多城市重新发现了旧港区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与土地价值,开始对滨水区进行改造。同时在这一时期,劳动方式改变带来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市民的闲暇时间增多,因此追求回归大自然、对滨水区生态环境、旅游和休闲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前提之下,最先对城市滨水区进行再生改造成功的是北美地区(如巴尔的摩内港),此后,这种滨水区改造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65年以来美国就有上千个城市滨水开发案例,仅 1993年日本就有 63 个记录在册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案例)。

其次,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本文试图从区域景观规划的视角出发,从更宏观的层面进行统筹,对控制要素的选取、图文导则的构建、控制策略对下位规划设计的指导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合“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以及这一案例指导下实施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对景观控制要素在实际案例中的操作流程进行实例研究,对“控制要素”在规划设计中扮演的“桥梁”和“媒介”角色进行验证, 以期对今后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结构遵从“提出问题--分析与借鉴--解决方法与策略探索--实际案例验证”的纵向逻辑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主要为基础研究与共性问题归纳整合,明确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相关概念,归纳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特性,提出目前滨水区景观规划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首先明确了区域景观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复合系统和操作流程,同时对三个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案例进行了剖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城市滨水区景观规的研究框架,结合景观设计的中心议题研究,提出影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生态、功能、形象、文化相关要素,并对其控制策略、实施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

第四部分为第五章、第六章,通过《两江新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明晰景观控制要素选取、图文导则在设计中的运用,并以《两江新区御临河(影视城段)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对控制要素对下位规划设计的引导进行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论文的主要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和陈述。

第三,本论文的研究缺陷。

在三年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跟随导师完成的实际项目是促成论文方向的主要原因,三年的学习经历中导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令我受益匪浅,但是由于笔者自身在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上的欠缺,整个研究过程和论文逻辑难免存在一些纰漏与有待商榷之处,在研究的深度上也有所不足。论文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工作框架的逻辑建构方面、方法的抽象描述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改善。

对于论文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将不断完善。

最后再一次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论文并参加今天答辩会的各位老师,我的陈述完毕,谢谢!

滨水景观规划毕业论文

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持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生态系统本就相当脆弱的滨水区域。因此,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的概念,可以有效缓解水生态环境污染,改善城市排水问题,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基于此,对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

海绵城市;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用现代

引言:

城市的功能体系虽然已经较为完善,但要保证其长期正常运转,就必须确保各项功能都顺利维持运行。实际上都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科学地应用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当中,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海绵城市相关概述

海绵城市就像海绵一样有强大的吸水性,能够吸收大量的水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植被数量不断减少,城市的储水能力也越来越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应用海绵理念,通过配置相应的设施,实现对城市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净化,再储蓄剩余的水资源。与传统的城市开发模式不同,海绵城市建设是基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最低的破坏来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障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适应[1]。我国近10年来不断在尝试将海绵城市理论、自然、新技术等进行结合,如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厦门五缘湾环湾景观整治以及秦皇岛汤和公园等,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海绵型城市。如我国江苏连云港市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也面临较大的挑战。流经连云港城区的很多水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生活污水大多直接排放,河堤上被丢弃大量垃圾,水面污染严重,甚至有些河道散发出轻微异味,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构建城市水系网格格局,促进水系统生态安全。同时,连云港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需要风景园林、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市政部门等多个单位的协作,同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

2、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效益

滨水区的生态价值较高,主要由于其在城市内陆与水域之间充当连接纽带的作用。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通过增强已经受损生态系统的防御能力,进而杜绝污染源到达水源的终端。城市污水一般都是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滨水区,然后才能到达自然水域[2]。因此,对滨水区进行优化设计,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防止污染源进入水体,从而促进滨水区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在城市滨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首先,可以控制污染源,一般情况下,通过生物滞留技术、下沉式绿地等方式来处理受污染的地表径流,具有非常强的滤污净化能力,能够有效保护城市水体环境。其次,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水平,通过对受损水生态环境的恢复来构建健康的滨水生态系统。最后,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有效提升自然水利用率,通过蓄存地表径流,补充地下水源,可以大大减轻水资源供给压力。

社会效益

城市滨水区是居民开放空间需求的一部分,在其生态建设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可以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丰富植物品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另外,滨水区的优化建设,能够改善城市文化形象,使其符合国家发展趋势,还能提升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的认知,从而促使人们参与到其中,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

3、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需遵循的原则

防洪原则

在进行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滨水区的特点,不能忽略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同时,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重视海滨的防洪功能。当强雨季来临的时候,一定的洪水防御能力才能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使其不会被雨水破坏。

因地制宜原则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非常大的工作量,内容复杂多样,而且海绵城市有许多特色水面景观,施工前,必须科学分析城市各个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使得水域景观的设计和城市土地利用情况相对平衡。

生态性和完整性原则

在开展滨水区景观设计时,将生态理念切实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3]。在设计滨水区景观时,要科学合理规划,如用点和线合理创建河滨区域,营造出科学整合的城市和水生环境,确保滨水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4、海绵城市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道路海绵体设计

在进行滨水区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道路景观海绵体的设计。首先是道路铺设设计,在道路路面和停车场路面应主要铺装具有透水性的混凝土和沥青,而道路旁边的人行道,应铺设透水砖。其次,植物绿化配置中,要注意植物规划不能遮挡驾驶员的视线,以免影响行车安全,应着重对道路一侧的植物进行设计,并且在车位之间选用具有净化功能的植物,如栾树、国槐、洋槐等,以改善停车区域的生态环境[4]。再次,雨水收集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在停车区域设置地下蓄水池、设计雨水花园,从而实现科学净化水源的目的。并且净化后的水资源还可以再次利用,可用来清洗车辆或者灌溉绿植等,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生态廊道设计

生态廊道可以有效隔离或者联系滨水区多个不同的生态板块。在城市滨水景观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到很多配套设施,要将其与周边的生态环境充分结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施工的总工程量,进而大大降低建设成本,大幅度提升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到生态廊道设计,可以将雨水设施划分为蓄水坑塘、季节性湿地、小型沟渠雨水等多个部分,并设定对应的管理权限,从而有效判断不同区域的雨水拦蓄能力。另外,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能够实现拦蓄径流的目的,大大提升雨水的综合利用率,从而有效减轻外围河道的排水压力。

5、湿地设计中海绵体理念的应用

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净化降水以及储存降水,既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内涝的问题,还可以为滨水景观提供水源。湿地主要由水塘和河流组成,其进出水口很容易被水流侵蚀,所以要设置消能坎等设备,以及铺设一些碎石[5]。在降雨量较大的季节,通过建设湿地前置塘等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处理雨水径流。湿地和沼泽都可以净化雨水,沼泽有深浅不同的区域,浅泽区的水深不到,深泽区水深,可在沼泽区适当设置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在湿地中设置出水池,水池深度要求在,以调节水温,防止水面存在漂浮物。湿地景观的科学设计能够与生态环境一起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促进水系统的循环利用,还能够为生物生存及迁徙创造良好的条件。

广场海绵体设计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广场的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在铺设广场道路时选取较硬的材料,导致路面吸水性较差,难以渗透雨水。海绵体城市理念的应用,要求在规划广场时合理选取透水性较高的材料,以提高路面的吸水能力。

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

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雨水花园的建设中,雨水花园一般设置在具有较大高度差异的场所,这样能够保障雨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以减少对灌溉用水的消耗,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为了充分合理利用雨水,在雨水花园中应种植大量湿生植物,从而吸收足够的水分,并且科学储蓄剩余的雨水,提高雨水综合利用的效率。另外,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滨水城市景观设计中还体现在人工湿地建设中,人工湿地实际上就是将小池塘集合在一起,将小池塘的水提供给住户使用,也可以在夏季蒸发水分,以降低温度,使环境更加舒适。人工湿地还可以促进生物的可持续发展。要充分考虑到滨水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科学规划人工湿地建设。

6、结语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城市水资源污染的情况。现阶段,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体系,缺乏规范标准。通过道路海绵体设计、生态廊道设计、湿地设计、广场海绵体设计、雨水收集系统中海绵体设计,可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收稿:2021-06-07)

参考文献:

[1]张梦娜.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策略分析[J].产业科技创新,2020(34):17-19.

[2]晁晨,刘振山.海绵城市概念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8(11):6-7.

[3]原振华,段汉明,谢培琦.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06):47-51.

[4]张天眷,罗媛媛,张梁.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7(16):208-209.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2年第1期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范文

范文一:

各位老师好!我叫王爱国,来自山东聊城,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实物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财务评估应用研究》。在这里,请允许我向王雪青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论文的目的、结构内容、不足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目的和意义上,本文研究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过程之中,目的在于完善轨道交通建设投资项目的评估方法和体系,通过完善评估手段,使轨道交通项目价值能够被更准确地计算和评估,进而帮助轨道交通项目建设方进行科学决策。

当前,将实物期权理论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评价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成果可作为以投资者为主体,评价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理论的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为决策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其次,在结构内容上,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特征并回顾传统方法在处理项目投资决策问题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特性以及期权特征,并构建基于推迟期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实例对投资决策模型进行了验证。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章是论文的绪论部分,此章节中首先对城市轨道交通等相关研究背景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于此次研究提出了其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通过文献综述,系统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对于实物期权等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现状,并最后提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第二章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投资决策方法两方面分别做了系统阐述。其中轨道交通项目阐述包含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简介、分类及特征,重点对轨道交通项目的经济特征和投资特征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在投资决策方法综述中,重点分析和对比了传统项目评价方法及实物期权方法。首先是对传统项目评价方法的阐述,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后,对实物期权方法做了系统介绍,最后总结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本文第三章着手于分析轨道交通项目的期权特征,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 推迟期权模型,指出了该模型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四章中并运用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和量化的计算,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通过前面两章的模型构建和验证,初步总结将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结论,并指出本次研究中未能考量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指出将来进行完善和开拓研究方向。

最后,在不足之处上,关于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总结如下:

1、 模型参数的确定较难。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价值增长率的数据难以获得,本文以客流量增长率近似代替。实际上,决定轨道交通项目价值的因素较为复杂,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增加、沉没价值计算等都将影响项目价值。另外,价值增长率的方差难以直接获得,利用类似项目历史年数据近似代替的手段无法考量项目未来年的不确定性。因此,模型参数的确定仍需有更准确的测算方法。

2、 在构建推迟期权定价模型中,未能准确得到推迟期权的时间,并将其量化为公式进行计算,给项目确定决策操作时机带来较多不便,而这正是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特征所决定的。

3、 未能考虑存在其他竞争对手情况下的博弈模型。本文构建推迟期权定价模型以及案例验证均以仅有一个投资者的条件为基本假设,但实际当中往往有多个投资者进行竞争,因此需进一步对其博弈特性及模型进行构建和验证。

另外,仍有一些其他因素未能加以考虑,如同时存在的不同期权间的相互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等等,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范文二:

答辩委员会主席、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我叫李俊妮,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建筑。我的论文题目为《区域景观规划视角下的城市滨水区控制要素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为例》,论文从确立选题、搜集资料、构思提纲到撰写、修改及定稿,我的导师朱 捷教授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请允许我向导师表示真心的感谢,同时向在我硕士研究生学习生涯中直接或间接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所有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就本论文的选题原因及意义、选题背景、研究框架、主要内容及研究缺陷等方面进行简要陈述,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首先,本论文的选题原因、意义及选题背景。

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稀缺的公共资源,是最具有开放性和吸引力的自然、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其不仅有美化城市、修复河流生态等效果,同时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满足了人亲近自然、亲近水的要求,体现了河流与城市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也是社会、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良好的城市滨水区景观是城市活力的集中表现和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承载网络,同时也是提升文化氛围、展示形象的城市重要场所。

由于部分地区对滨水景观的打造还处于较为片面的认识中,一些城市在打造滨水区景观时侧重于防洪、水运、灌溉等价值,将滨水区环境作为工程实体看待,单一的对其中某一段进行分别设计;“滨水中央公园”、“滨水景观大道”等描绘“城市名片”的词语频频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滨水区的空间品质,但是由于设计繁琐、各种设计手法堆砌、仅注重局部等倾向,往往导致景观破碎、形象缺失、可达性差等令人遗憾的局面。例如中外驰名的京杭大运河,在滨水区更新过程中,两岸景观变得五花八门,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设计元素统统往上堆叠,有的河道出现了“左岸历史、右岸未来”的景观设计,有的甚至将“欧洲小镇”搬到了大运河边上。面对这些问题,排除经济、社会和政 治因素,最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城市滨水区缺乏整体的规划控制。

传统意义上的滨水区景观规划主要是针对物质空间环境的塑造,是一种以“蓝图式”的成果为最终导向的实践行为,但随着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开发商的融资能力与拓展计划千差万别,原本的终极蓝图往往只能搁置于规划阶段,无法在场地设计和空间规划中予以落实,使理想与实践出现了巨大落差。对大尺度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来说,由于设计面积大,建设周期长,中间环节多,过程变数大,因而不能靠“蓝图式”的设计图纸一成不变地指导下位规划设计和实践。

基于以上情况,客观上需要为随时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易于操作的规则和平衡机制,就像城市设计承担的任务一样,城市滨水区规划也需要这样一种以控制和引导为实施手段,通过规划编制一系列的“约定”的方式--达到控制效果的同时也可以应对多变的市场因素。当然,在制度层面进行优化探索固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但是受城市规划体制背景和法规背景的限制,这种探索任重道远,而着眼于技术层面,将视线集中于设计控制要素,在目前具有更现实的操作意义。控制要素在规划设计的运作中扮演了桥梁和媒介的角色,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可以通过控制要素对未来项目的空间形态、使用状况进行清晰的预测和控制。

从功能角度出发,城市滨水区包括生态型、商务型、娱乐休闲型、居住型等,城市滨水区可以由以上功能单一组成,也可以是多种功能复合而成,多种功能的混合带来了复杂的景观要素,如空间的开放性、环境的生态性、绿地系统的完整性、绿色廊道、驳岸形式、天际轮廓线、交通设施、防汛设施等等。如此众多的要素使得设计显得千头万绪,因此在滨水区景观规划中,针对设计对这些要素进行选取、分类和策略探讨是进行详细设计以前最重要的前期工作。

目前对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研究在设计方法、视觉形象方面和景观生态领域对景观结构及其生态问题的探讨方面已经做了极为详尽的研究,而将城市滨水区作为区域景观规划的工作展开整体性探索,以及相关控制要素如何筛选、规划成果如何指导下一步设计方面的研究在近几年的规划实践中开始得到重视,也有了一些相关的实践案例。

笔者通过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以及区域景观规划实际项目的参与,从区域景观规划的视角出发,采用区域景观规划的.方法途径,综合城市滨水区的特性、问题研究,结合一个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实践案例,及以这一案例为上位规划指导落实的详细设计案例,着重探索控制要素的组成、筛选及图文导则对下位规划设计的指导作用。研究的意义在于从中总结出普遍的规律,为今后的项目提供一定参考。

纵观城市河流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①前工业化时代-以自然发展为主-逐水而居 依水筑城:

“水”最基本功能是灌溉、生活供水及排水、航运功能。这一时期,许多城市选址都在江、河、海等水陆交汇处,并成为当时人口集聚及商品交易中心,同时在长距离贸易、对外贸易体系中占据举重要地位。11世纪到 14世纪,城市滨水区的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性贸易集市以及港口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这些滨水区最初通常是一种自发的发展态势--港口与城市生活混合,同时是贸易枢纽和军事要塞,并拥有港口、公共空间的功能。

②工业化时代-工厂、码头和仓库成为标志性景观-业盛水污:

这一时期“水”的首要作用转变为交通运输、工业供水和排水功能。城市滨水区的首要职能是产业空间,工业区向滨水区聚集,产业资本对滨水空间的控制处于主导地位,滨水生活功能受到排斥。港口成为实现货物快速集散的中转地,迅速发展起来的内河运输、铁路运输也主要为大城市港口区服务。城市滨水区成生产、交通核心,大量的资本要素在滨水地带聚集,带动城市进入工业化时代,同时工业废水、废气以及垃圾的排放也使这一时期的城市滨水区出现严重污染。

③后工业化时代-游憩和景观成为首要功能 -人工治水,水清城兴: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伴随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的城市滨水区经历了逆工业化的过程。资源枯竭、轮船吨位提高以及集装箱运输的发展,使得港口和其附属产业从城市中心地段加速外迁(从城市迁移到郊区或迁往发展中国家),此时旧港区衰败,土地闲置。

到 20 世纪 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复兴运动的发展,许多城市重新发现了旧港区处于城市中心区的区位与土地价值,开始对滨水区进行改造。同时在这一时期,劳动方式改变带来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崛起,市民的闲暇时间增多,因此追求回归大自然、对滨水区生态环境、旅游和休闲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一前提之下,最先对城市滨水区进行再生改造成功的是北美地区(如巴尔的摩内港),此后,这种滨水区改造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65年以来美国就有上千个城市滨水开发案例,仅 1993年日本就有 63 个记录在册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案例)。

其次,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及主要内容。

本文试图从区域景观规划的视角出发,从更宏观的层面进行统筹,对控制要素的选取、图文导则的构建、控制策略对下位规划设计的指导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合“重庆市两江新区龙盛片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以及这一案例指导下实施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对景观控制要素在实际案例中的操作流程进行实例研究,对“控制要素”在规划设计中扮演的“桥梁”和“媒介”角色进行验证, 以期对今后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项目提供一定的参考。

论文结构遵从“提出问题--分析与借鉴--解决方法与策略探索--实际案例验证”的纵向逻辑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章,主要为基础研究与共性问题归纳整合,明确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相关概念,归纳城市滨水区景观的特性,提出目前滨水区景观规划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为第三章,首先明确了区域景观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复合系统和操作流程,同时对三个国内外成功的城市滨水区开发案例进行了剖析,为下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

第三部分为第四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城市滨水区景观规的研究框架,结合景观设计的中心议题研究,提出影响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生态、功能、形象、文化相关要素,并对其控制策略、实施方式进行了总结归纳。

第四部分为第五章、第六章,通过《两江新区御临河沿岸景观概念规划》明晰景观控制要素选取、图文导则在设计中的运用,并以《两江新区御临河(影视城段)滨河绿地景观设计》对控制要素对下位规划设计的引导进行分析,最后在结论部分对论文的主要成果与不足之处进行讨论和陈述。

第三,本论文的研究缺陷。

在三年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跟随导师完成的实际项目是促成论文方向的主要原因,三年的学习经历中导师传授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令我受益匪浅,但是由于笔者自身在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论文写作能力上的欠缺,整个研究过程和论文逻辑难免存在一些纰漏与有待商榷之处,在研究的深度上也有所不足。论文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工作框架的逻辑建构方面、方法的抽象描述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只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改善。

对于论文存在的这些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我将不断完善。

最后再一次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论文并参加今天答辩会的各位老师,我的陈述完毕,谢谢!

这么晚了论文还没写完?是不是不想毕业了?

就围绕主题命题!写主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