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力学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力学学报主编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 四川大学校长。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科协主席、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 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 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 论文专著: 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 科研成果: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 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 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 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 四川大学校长。

中国近代和现代天文学双奠基人张钰哲(),福州闽侯人,(1923年),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在该校叶凯士天文台做纬度测定工作。 [随后在叶凯士天文台 观测研究工作。1929年,以论文《关于双星轨道极轴指向在空间的分布》获芝加哥大学天文学博士学位。 同年,张钰哲归回报效祖国。誉满国际天文学界,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科学研究涉及小行星、彗星、日食、恒星天文、航天和中国天文学史等方面, 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近代和现代中国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梁守槃(1916年4月13日~2009年9月5日),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重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17岁),受当时“科学救国”、“工程救国”热潮影响,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航空组,从此走上“航空救国”之路。1938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工程;193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45年到杭州浙江大学航空系任教授;1949年任浙江大学航空系系主任。中国导弹之初,梁守槃被任命为总体设计师,于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液体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从而揭开了中国导弹事业的序幕。闯过了航天事业初创时期一系列技术难关。1956年梁守槃(40岁),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守槃成为首批科技工作者,为“两弹一星”工程正式奠基。主持和组织研制成功亚音速、超音速、小型固体三个系列岸对舰、舰对舰、空对舰多种海防导弹,C801超音速固体反舰导弹,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东风一号,东风2号导弹,鹰击8号等一糸列导弹。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美国国际空间大学创办者协会初始会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科委一等功勋、中国科学院学部一等功勋等荣誉。获一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中国航天事业五十年最高荣誉奖。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宗师,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奠基者之一。林同骥,(1918——1993),空气动力学家以及流体力学家 1918年12月12日生于北京,籍贯福建福州。世界空气动力学及流体力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中国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在飞机制造、人造卫星回收、洲际导弹 研制方面卓著功勋。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力学学报》主编。1942年林同骥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在重庆市南川第二飞机制造厂工作,他跟随他哥哥林同骅设计制造了我国第一架“C—1010”运输机并同他哥哥林同骅一起充当试飞员,完成了从重庆飞往成都的处女航。1945年进入伦敦大学航空工程系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1948年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赴美,先后在华盛顿大学、加州大学、布朗大学应用数学系从事研究工作;1955年,为了建设新中国,林同骥偕同夫人张斌和尚未满月的女儿回国。他是一位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空气动力学家。力学所研究员吴应湘跟着林同骥学习工作了12年,是恢复学位制后林同骥的第一批硕士生,也是第一个博士生。“他的水平很高,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对他的学术成就作出完整评价。”吴应湘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谈及恩师,他数次哽咽、眼泛泪光。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暂冲式超声速风洞和气源系统;提出的端头热应力匹配问题和相应研究,为中国第一代洲际导弹弹头防热材料的选择和结构方案的确定提供了依据烧蚀图像的研究为中国洲际导弹的防热设计,这一设备后来所提供的大量实验数据、方法与经验,为中国航空、航天以及兵器工业开创时期的设计与研制作出突出的贡献。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U型振荡水槽,采用抽吸式空气活塞激振以及对水槽弯段的精心设计,以较低的成本达到了很好的试验段流场品质。他向国家提出开发海洋的建议,推动中国海洋工程力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发展。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教委联合开展的“八五”海洋工程力学方面的重大科研项目,在他领导和组织推动下,取得了丰硕研究的成果。 林同骥一生著作,主要有《高速声速空气动力学》、《双曲型翼截面柱体的圣维朗扭转问题》、《曲线叶栅的绕流问题》、《吉林陨石烧蚀图象分析》、《有序熔楔和转捩》、《矩形截面直管中的振荡流动》、《现代力学的发展》、《海洋工程流体力学》、《烧蚀图象与流动模型》等。中国近代和现代空气动力学创立者,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沈元()福建福州人,空气动力学家和航空工程学家,中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事业开拓者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1年,清华大学成立航空工程学院,沈元被任命为院长。1952年,中国将8个大学的航空系合并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沈元参加组建工作并任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在培养航空航天科技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在空气动力学方面有卓越建树。1956年,他参与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预见到宇航事业和火箭、导弹工业需要人才的紧迫性,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创建了火箭、导弹等方面的一整套新专业,这些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如今已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栋梁之才。 沈元早年在福州英华中学任教,其间教过的学生中有后来成为著名数学家的陈景润,他是陈景润开始对“哥德巴赫猜想”产生浓厚兴趣的启蒙老师。60年来他一直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他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实际及长远发展需要出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获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荣誉奖,获航空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称号荣誉奖,获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获1993年世界杰出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金质证章。北航最高荣誉奖叫“沈元奖章” 。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四川大学校长。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学术兼职: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研究领域: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论文专著: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科研成果: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声学学报主编

1、 主编高等院校教改教材《机械制造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年出版。获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著作类)二等奖。2、主编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机械制造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4年第二版3、《刀具设计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出版在研课题:1 、微机数控模块化加工中心的研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单激励型压电微马达的研制。河南省教育厅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基金项目。3 、超声波振动精密小孔磨削加工研究。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4、基于嵌入式技术的高精度数控内圆磨床的研制主要发表论文1、 new side clamped ultrasonic vibration cutting system with two-e amplification. Int J. of Machine Tool & 、具有1/4波长宝塔式变幅杆的超声波振动切削系统。声学学报。19903、超声波振动切削系统中阶梯式弯曲刀杆的变幅功能。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19934、Study on the resonance of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cutting system. Ih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WESTPAC Ⅲ ,19885、外圆表面超声波振动挤压加工的研究。机械科技。19946、超声波振动磨削系统的振子设计研究。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987、振子自由中置式超声波振动切削系统的研究。机械工艺师。19998、振子自由中置式超声波振动切削系统的二级变幅特性研究。中国机械工程。19999、超声波振动挤压加工中刀具的磨损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199910、超声波振动挤压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实验研究。现代制造工程。200311、超声波振动挤压加工系统的优化设计。工具技术。199912、超声波振动切削系统中振子与弯曲振动刀杆的耦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13、新型单激励椭圆超声振动切削系统研究。中国机械工程 200514、磁致伸缩致动器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 200515、双弯曲型单激励椭圆超声振动系统研究。 压电与声光,2005

1 Ouang Te-Tchao(汪德昭).Sur la numération des particules en suspension dans l’air.Comptes Rendus 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6,203:855—857.2 Ouang Te-Tchao.Sur la grosseur des particules de fumée mises en sus-pension dans l’air.C.R.de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7,204:852—854.3 Ouang TeTchaoet André Langevin.Sur l’état d’équilibre entre grosions et petits ions dans un gaz.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 7,205:1049—1951.4 Ouang Te-Tchao.Sur le spectre de mobilités des gros ions.C.R.de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8,206:239.5 Ouang TeTchao et Anne Marie Moulin.Sur l’état d’equilibre entre grosions et ionsproduits par les rayons X dans un gaz.C.R.del’Academiedes Sciences,1938,205:1464—1466.6 Ouang TeTchao et Le Boiteux.Sur la loi de répartition des mobilitésdes gros ions.Le Journal de Physique et le Radium,1938,9:501—504.7 Ouang Te-Tchao.Surla formation des gros ions dans les gaz en fonctionde la grosseur des particules en suspension.C.R.de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9,208:271273.8 Ouang Te-Tchao et Le Boiteux.Sur le coefficient d’absorption des particules en suspension dans l’air par les petisions.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39,209:1288—1230.9 Ouang TeTchao et Odette Thellier.Sur l’équilibre ionique dansl’atmosphére.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0,211:799801.10 Ouang Te-Tchao.Sur l’électrisation des particules en suspension dansles gaz au moyen des ions produits par les rayons X ou par des corps ra-dioactifs.Annales de Physique,1941,16:102—206.11 Ouang TeTchao et J.Surugue.L’influence des ultrasons sur la diffrac-tion des quartz par les rayons X.Cahier de Physics,1943,8:55.12 Ouang TeTchao,Jean Surugue et Tsien San-Tsiang(钱三强).Intensiteabsolue des electrons de conversion de RaD.C.R.de l’Academie desSciences.1943,217:535—537.13 Ouang Te-Tchao et Jean Surugue.Sur le rayonnement γ de faible energie du radioactinium.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4,218:591593.14 Ouang TeTchao,J.Surugue et Perey.Sur l’intensite absolue des raiesde conversion interne du radioactinium.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4,218:591.15 Ouang TeTchao et J.Surugue.Sur la diffraction des quartz en vibrationultrasonores par les rayons X.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6,222:1156—1157.16 Ouang TeTchao.Sur la dispersion des ultrasons dans ie sulure de car-bone.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6,222:1165—1166.17 Ouang Te-Tchao.Sur l’absorption des ondes u1trasonores par lesu1furede carbone.C.R.del’Academie des Sciences.1946,222:1215—1216.18 Ouang Te-Tchao.Sur la photophoresenégative.C.R.de l’Academiedes Sciences.1950,230:1518—1520.19 E.Montel et Ouang TeTchao.Sur l’Analyseur de Paul Langevin pourl’etude des mobilites des ions gazeux.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51,232:1543—1545.20 Ouang Te-Tchao.Experiences et remarques sur la photophorése.C.R.de l’Academie des Sciences,1952,234:1542—1544.21 Ouang Te-Tchao et E.Monte1.Action des rayons β de 204Tl et de 90Srsur les films photographiquesor dinaires.C.R.de l’Academies des Sci-ences,1953,237:800—802.22 Ouang Te-Tchao,E.Montel et P.Pannetier.Sur un electrometremonofilaire de grande sensibilité.Le Journal de Physique et le Radium,1953,14:627—629.23 Ouang Te-Tchao.Sur la mesure de la vitesse des ultrasons dans les liq-uides par des indicaeurs radioactifs.Le Journal de Physique et le Radium,1954,15:697.24 E.Hontelet Ouang Te-Tchao.Sur la mobilité des ions dans l’air.leJournal de Physique et le Radium,1954,15:586—587.25 Ouang TeTchao.Technique du fil de Wollaston.Chapitre Ⅳ,Techniques du Laboratoire,C.N.R.S.1955.26 Ouang TeTchao.Sur la mesure d’épaisseur des feuilles par l’absorptiondes rayons βemis par 60Co,90Sr et 106Ru.Le Journal de Physique etle Radium,1956,17:1019.27 汪德昭.我国水声装备最佳频率。南海水声考察,1960,6:23—28.28 Ouang TeTchao,Shang Er-chang(尚尔昌),Gao Tian-fu(高天赋).Sound fluctuation and internal waves in sha11ow water.10thI.C.A.Sydney.1980,H13.2;声学学报,1981,4:209—217.29 汪德昭,尚尔昌合著.水声学(现代物理学丛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L30 汪德昭主编.英汉声学词汇.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31 Wang Te-Tchao(汪德昭),Shang Erchang(尚尔昌),Zhou Jixun(周纪浔),Li Bingchun(李秉春),Luo Ensheng(罗恩生),Zhang Yin(张寅).The spatial filtering of theacoustical normal mode in shallowwater.llthl.C.A.Paris,1983:351—354.32 Bao Xiaoqi(鲍小琪),Xu Qichang(徐其昌),Wang Dezhao(汪德昭).Vibration and acoustic radiation of piezoelec trictransducers.ScientiaSinica(Series A),1983,26:1285—1294.33 郑肇本,黄曾旸,汪德昭.用极点方法识别水下目标.物理学报,1984,33:546.34 汪德昭,赵克勇,关定华.法汉水声学词典.海洋出版社,1986.35 Bao Xiaoqi(鲍小琪),Xu Qichang(徐其昌),Wang Dezhao(汪德昭).An analysis of acoustical scattering from elastic obstacles by finite andboundary element combination approach.Acta Oceanologica Sinica,1987,6:620—629.36 章力明,徐其昌,汪德昭.光纤偏振型声传感器.仪器仪表学报,1988,9:1—8.

马一鹰/文【导言】清朝时期,长鄄龙公房后裔外迁四川隆昌;子孙兴旺,繁荣昌盛,繁衍出马家糖房马寿皋支脉。尤其是他的孙子马远良,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概况】马远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代航空吊放声呐装备;中国水中兵器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他培养出中国第一位水中兵器学科的博士生;他创立的任意结构形状传感器阵列优化设计方法,成功运用于研制水下正交体积及其信号处理系统;他创立的多种水下自导自适应技术,显著改善声自导系统的性能;他在水声和水中兵器领域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余人;他为学科发展和水声学领域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补充:一、马寿皋之孙、马绍明(马永光)之子。祖籍长鄄,1938年出生于四川隆昌。1958年在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水声专业插班学习。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1981-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拉夫堡大学 [10] 电子工程系进修。二、1960年11月15日,贺龙元帅视察哈军工,查看马远良的学习笔记。】马晓川:马远良之子。籍贯四川隆昌。1969年出生于西安。1991年、1994年在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学院获得飞行器控制、自导与仿真专业学士、硕士学位,199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得信息与信号处理专业博士学位,1997年至1999年在中科院声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9年至2002年在IBM中国研究中心任Staff Research Member,2003年任中科院声学所数字系统集成技术部主任、研究员,2006年任中科院声学所所长助理,2009年任中科院声学所副所长;兼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会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水中兵器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从事过飞行器容错控制、语音信号处理、基于网络中间件的人机交换、汉字的手写识别、多媒体数据编码等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兴趣是传感器阵列优化技术、海洋混响及海洋环境的声学感知、高性能信号处理机、水下航行器设计等。担任过国家某重点工程研制任务的副总师,主持过多项国家、中科院重大项目,获得过汪德昭青年学术奖、IBM实验室技术进步奖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如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IEEE Trans、Letters及Elsevier系列期刊、声学学报等)发表论文50多篇。马康健:马绍明(马永光)孙女、马远华之女。1971年出生于四川隆昌。现工作于四川轻化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学术办公室。丈夫李慎新是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马康红:马绍明(马永光)之孙、马远国长子。1972年出生于四川隆昌,现居绵阳市。199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6-2001年工作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航空电子室,参与歼十战斗机设计,为歼-10战斗机首飞成功作出了贡献;1998-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读研,获工学硕士学位;2001年至今,就职于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事军事电子设备预先研究工作。重要成果、业绩、贡献:一、承担纵向课题包括歼-20的XXX项目、2968、2950、287-1、309、155Mbps宽带无线光接入系统等国防项目,以及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CNGI星陆双基农田示范、农田远程监控等省部级基金项目,获得拨款累计达2840万元;二、2011年“全球鹰对抗方案”,个人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四部表彰,奖励等级为二等奖;三、2018年获得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网络电子局聘为“网电作战资料情报咨询专家”;四、“155 Mbps宽带光无线通信接入系统”获得四川省科技厅省级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个人排名第四;五、作为共同发明人,申报专利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六、主持制定了《光纤周界安防系统技术条件(Q/)》企业标准制定;七、曾获九洲集团厂级“优秀共产党员”、百亿突岀贡献三等奖、公司保密先进涉密人员等荣誉。马忠杰:马康红之子。2001年出生于四川绵阳市。2019年9月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实验班)。2020年2月就开始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编辑出版的化学教育类刊物《大学化学》上发表论文《立体角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1935年重修,于右任 [13] 槽门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参考资料[1] 2009年3月《长鄄马氏族史概要》。顾问:马仲和、马忠善(浡善);主编:马远平;副主编:马铁凡、马康彤;编委:长鄄/马永定、马永凤、马远享、马克俭、马胜元、马胜芳、马康贵、马飞丰,邵阳/马少侨、马铁鹰,重庆/马忠诚、马卫,四川/马公廉,贵州/马河春,广西/马永全、马忠诚、马启芳,岩口/马立曙,辰溪/马文肃。[2]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湖南马氏龙虎豹宗亲联谊会编辑、2011年12月印刷的《马氏龙虎豹文化研究 · 创刊号》。会长:马轶麟,主编:马忠善(浡善),组稿:马康贵、马铁凡、马友蠡、马孝珍、马定富、马重润,编审:马仲和、马远平、马铁鹰、马康彤,校对:马凤璋、马彦荣,印务/发放:马乐华、马克俭,摄影:欧阳征初。[3] 桂西北马氏族谱编委会编辑、2007年8月出版印刷的《桂西北马氏族谱》。主编:马仲和,顾问:马世桥、马启贤,副编:马琼玖、马永胜、马寿松、马启兴、马启芳、马永俊、马仲庭、马仲碧、马仲获、马仲侯。补充资料[4] 明清科举,有三级(秀才、举人、进士)四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A、院试——考秀才: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分岁试和科试;县府试过关的童生通过岁试就是生员(庠生、秀才),生员分为廪生、增生、附生(统称诸生),岁试成绩优良的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参加乡试。B、乡试——考举人: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C、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5]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6]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7]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比日本历史更悠久、比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还早,创建者为日本一万元的纸币人物、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8]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声望和影响力超过东京帝国大学,日本皇族、华族多数就读于此,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有六人曾担任内阁首相;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也毕业于此,如蔡锷、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程潜、许崇智、蒋百里、汤恩伯等。[9] 普渡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美国一级国家大学、美国十大联盟创始成员。其工程学院属于世界顶尖行列,造就过13位诺贝尔奖得主。在航空航天领域被誉为“美国航空航天之母”,农学院、科技学院、药剂学院、商学院等均位于美国顶尖行列。主要奖项: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美国工程院戈登奖、美国技术和创新奖。[10] 拉夫堡大学是一所仅次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曾荣获QS组织“世界五星+”大学殊荣(全球仅十五所大学获此荣誉),共获七次英国大学最高荣誉奖——英国女王年度奖(获奖次数仅次于牛津大学)。[11] 楚屏中学:是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全免费的全日制学校,在当时以一家之力来兴办,可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的邓世隆,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的舒维岳,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樊国植,湖南大学的米西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王元(辉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的刘魁杰担任军事教员;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的田茹担任音乐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米庆轩,田成上分别担任教导主任和校长;进步人士肖洪量,南新社员、中华国学会会员、著名诗人田名瑜分别担任总务主任和副校长。[12] 陆军大学的前身是中国近代唯一的一所最高级别的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它自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创立于保定,历经44年之久,是近代中国(中华民国时期)军事院校中存在时间较长的一所。这里“陆军大学”是广义的,包括1903年2月至1923年8月办的保定军官学校,而1927年到1949国民政府在南京的陆军大学实际上是由广州的黄埔军校搬迁而来,与保定军校并无关系。它的存在对于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乃至中国近代军事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陆军大学主要培养团以上指挥军官和师以上司令部参谋军官,重点培养学员的联合与合同作战能力、运用军事政策的能力和战略能力。[13] 于右任: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民国开国元勋、同盟会骨干、南社重要成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达34年;同时,他还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并担任复旦大学校董。

化学学报主编

1.《大学化学》双月刊高等学校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化学会 主办邮发代号:82-314主编:常文保地址:北京大学化学楼W202邮政编码:100871电话: 2.《中学化学》月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邮发代号:14-102主编:徐恒泳 崔凌飞Email:mailto: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邮政编码:150080电话: 3.《化学世界》月刊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 邮发代号:4-19主编:高滋通信地址:邮政编码:200020电话: 4.《化学教育》月刊中国化学会主办邮发代号:2-106主编:朱文祥Email:mailto:通信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邮政编码:100875电话号码: 5.《化学教育》月刊 全国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华东师范大学主办邮发代号 4-324Email:mailto:通信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邮政编码:200062电话: 6.《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月刊 全车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陕西师范大学主办 邮发代号:52-32主编:通信地址: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编辑部邮政编码:710062电话:

【生平】sheng ping朱自清(1899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海州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海州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程度!”但是,在漫长曲折的人生旅途上,儿时毕竟是首发的"驿站"。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风物宜人,曾使多少诗人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欧阳修等流连于此,寻幽探胜,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章。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深远的。1916年中学毕业后,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毛泽东曾赞扬过朱自清的骨气,说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北京解放前夕,患胃病辞世。朱自清走上文学道路,最初以诗出名,发表过长诗《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致力于散文创作,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和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先以缜密流丽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继以《背影》、《儿女》、《给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作为学者,他在诗歌理论、古典文学、新文学史和语文教育诸方面研究上都有实绩。论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经典常谈》、《国文教学》(与叶圣陶合著)和讲义《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等。著述收入《朱自清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字佩弦,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与上述绚丽禾农艳的比喻相比,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文中用平易的文字描写了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于滑稽、笨拙的动作中,传达出父子间的真情。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著作】zhu zuo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虽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但是,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著作书目】zhu zuo shu mu《雪朝》(诗集)1922年,商务《踪迹》(诗与散文)1924年,亚东图书馆《背影》(散文集)1928年,开明《欧游杂记》(散文集)1934年,开明《你我》(散文集)1936年,商务《伦敦杂记》(散文集)1943年,开明《国文教学》(论文集)1945年,开明《经典常谈》(论文集)1946年,文光《诗言志辨》(诗论) 1947年,开明《新诗杂话》(诗论)1947年,作家书屋《标准与尺度》(杂文集)1948年,文光《语文拾零》(论文集)1948年,名山书屋《论雅俗共赏》(杂文集)1948年,观察社《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三联《朱自清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朱自清全集》(1-3卷)1988年,江苏教育(未出齐) --朱自清散文集:1、 《匆匆》2、 《歌声》3、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4、 《温州的踪迹》5、 《背影》6、 《航船的文明》7、 《荷塘月色》8、 《女人》9、 《<梅花>后记》10、《白种人——上帝的骄子》11、《怀魏握青君》12、《阿河》13、《儿女》14、《哀韦杰三君》15、《旅行杂记》16、《飘零》17、《说梦》18、《白采》19、《海行杂记》20、《一封信》21、《序》22、《春》23、《绿》【名家论佩弦】ming jia lun pei xuan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叶圣陶 :每回重读佩弦兄的散文,我就回想起倾听他的闲谈的乐趣,古今中外,海阔天空,不故作高深而情趣盎然。我常常想,他这样的经验,她这样的想头,不是我也有过的吗?在我只不过一闪而逝,他却紧紧抓住了。他还能表达得恰如其分,或淡或浓,味道极正而且醇厚。”【佩弦逸事】pei xuan yi shi函请接济家父芦沟桥事变发生之后,朱自清先生转往大后方,他写信给当时在上海教书的李健吾,请他就近接济自己住在扬州的老父亲,李健吾自然不会让老师失望。那么,朱自清先生何以有信心如此重托他人呢?原来,这二人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1925年暑假过后,朱自清先生应聘来到清华大学担任了中国文学系的教授。李健吾这时刚好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考取了清华大学中文系。上第一堂课,朱自清先生点名,点到李健吾时,问道:“李健吾,这个名字怪熟的,是不是常在报纸上写文章的那个李健吾?”李健吾回答:“不敢瞒老师,是我。”确实是在师大附中读书时,李健吾就和蹇先艾等组织了爝火社,从事新文学活动了。“那我早认识你啦!”朱先生高兴地说。下课后,朱自清先生劝李健吾:“你是要学创作的,念中文系不相宜,还是转到外文系去吧。”当时中文系只念古书,所以朱自清先生这么说。李健吾听了朱自清先生的话,第二年就转到外文系去了。师生虽不在一个系,但李健吾写了作品,都先送给朱先生看,始终把朱自清先生当作导师。朱自清先生也每次都字斟句酌地帮李健吾定稿。多年互动,使他们真挚的师生情笃定终生。不领美国面粉bu ling mei guo mian fen由于长期的困苦生活和工作劳累,朱自清先生患了严重的胃病。1948年初,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他的病情也加重了,然而他顾不得疗养,倒是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斗争中去。此时的朱自清先生,已经重病缠身而且无钱医治,但他毫不犹豫地在写着“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的宣言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立即让孩子把面粉配给证退了回去。8月上旬,朱自清先生病情恶化,入院治疗无效,不幸于12日逝世,终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先生以微弱的声音谆谆叮嘱家人:“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这让我们看出了他热爱民族的伟大精神!吴 晗“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99页)我对这件事特别感到亲切、悲愤。事隔十几年了,现在读到这几句话,当时情景还历历在目。所谓“救济粮”是这么一回事:1948年6月间,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法币像大江东下一样,时时刻刻在贬值,买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的薪水月月在涨,但法币贬值更快,物价涨得更快,原来生活比较优越的教授们,此时也和广大人民一样难以生活下去。特别是家口众多的人,生活更为困难。国民党政府也知道人民的怨恨,特别是高等学校知识分子,他们更是对这种情况忍受不下去。于是便耍了一个手法,发了一种配购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也正当这个时候,美国政府积极扶助日本,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发出诬蔑和侮辱的叫嚣。一面是廉价收买,一面是扶植日本,侮辱中国人民。我们一些人商量了一下,要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声明是这样的: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也和往常一样,决定每人负责联系若干人,年纪大一点的教授多半是归我跑腿的。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当时,他的胃病已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吃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于此,也应该交代一笔,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也有不签的时候,原因是文字的火气大了一些。这次,我也曾找了另外一些教授,都是平时比较熟的,或是住在附近的,大多数签了名,但也碰过钉子。有个教授只有三个孩子,但他的答复很乾脆:“不!我还要活!”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家里人口多,要他养活。在昆明的后期,有人算过帐,我们这类人的薪水折合战前的银元仅约十几元钱。 朱自清对政治是关心的,但不大发表意见,可说是温文尔雅,没有火气。抗战时期,消息被国民党封锁了,对于国民党对日本帝国主义消极抗战,对共产党却积极摩擦,掀起几次反共高潮的真实情况,大后方的人们是不清楚的。他认为只要抵抗,生活过得苦一些也应该,少发牢骚。昆明的许多政治活动,他虽然同情,但很少参加。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闻一多,他感到极大愤慨。复员回到北平以后,又看到美帝国主义帮助国民党发动内战,大打特打,他的态度变了,在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除了很少几次的例外,他参加到我们的行列里来了。有几件事值得提出,一件是他对编纂《闻一多全集》的努力,我在全集的跋文中曾指出:佩弦先生是一多十几年来的老友和同事,为了这部书,他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搜集遗文,编缀校正。拟定了目录……一句话,没有佩 弦先生的努力,这集子是不可能编辑的。在当时,编印一多全集这一举动,就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抗议和谴责。相反,和有些人相比,这些人曾经是一多的同班或者旧时同学,有二三十年的交谊,但在一多死后,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件事,也没有写一篇纪念的文字。另一件是他对青年学生的爱护。举一个例子,有一回他系里的两个学生打架,一个是民主青年同盟的,一个是国民党三青团的。打架的原因当然是政治性的,两人都到老师面前告状。自清先生怕民青这位同学吃亏,背地里劝他让一点。我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便写一封信提出意见,请他要考虑政治上谁对谁不对,大概措辞的口气尖锐了一些。第二天他就到我家里来了,非常认真严肃地说明他的用意,春秋责备贤者,他说了进步的学生几句,目的是为了保护他,免遭三青团的报复,同时,他也同意我的意见是正确的。事后我把这情况告诉了民青的同学,这个同学也很感动。他对国民党特务统治的反对,虽然没有大声疾呼,却也可以从我亲身接触的一件事看出来。这时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挽救濒于死亡的命运,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特务控制。为了抗议,我写了一篇学术论文《明初的学校》,说的是明初,骂的是国民党反动派,送给学校刊物《清华学报》发表。学报的编辑有些是国民党员,他们当然不肯发表,认为这不算学术性文章。我和自清先生谈起,他也是学报的编辑委员,写信给主编,极力主张发表,终于发表了这篇文章。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由于他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但他也明白天快亮了,乌云就要过去了,好日子要来到了。他感到欣慰,在自己的书桌上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是从唐人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套来翻案的。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他当时的心情。7月23日,在清华大学工字厅举行“知识分子今天的任务”的座谈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参加的政治活动。我亲自到他家请他,和他一起漫步从北院走到工字厅。他走一会儿,停一会儿,断断续续地对我说:“你们是对的,道路走对了。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不大习惯,要教育我们,得慢慢地来。这样就跟上你们了。”开会时他也发了言,主要一段话也还是这个意思,他说:“知识分子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帮凶帮闲,向上爬的,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有这种人。一条是向下的。知识分子是可上可下的,所以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阶级。要许多知识分子都丢开既得利益,是不容易的事。现在我们过群众生活还过不来。这也不是理性上不愿意接受,理性是知道应该接受的,是习惯上变不过来。”自清先生在理性上知道要丢开既得利益,要过群众生活,他又进了一步了,这是大踏步前进的一步。他拒绝购买美援面粉,在签了名以后,这天的日记记了这件事: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决心。不止如此,在逝世前一天,他还告诉他夫人:“有一件事得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自清先生是旧时代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人物,他曾经是自由主义者,他不大喜欢参加政治活动,特别是比较激烈、斗争性较强的政治活动。但是,他具有正义感,随着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奴役、压迫的加强,和向中国人民的武装挑衅、屠杀、镇压,他毕竟忍受不住了。他说话了,行动了,通过文化生活、朗诵诗歌和扭秧歌,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坚决不走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当时有人要他参加国民党办的中间路线刊物《新路》,他坚决地拒绝了。但是他却带病参加了我们的座谈会。他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在衰病的晚年,终于有了明确的立场,抬起头来,挺起脊梁,宁肯饿死,坚决拒绝敌人的“救济”,这种品德,这种气节,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毛泽东选集》第4卷,1499页)毛泽东同志赞扬了闻一多、朱自清的骨气,说“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这是我们未死者,特别是一多先生和自清先生生前战友的责任。这种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颂歌,还有待于未来。这一篇文字,只能算是重读《别了,司 徒雷登》一文所引起的一些回忆罢了。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具有真、善、美的品格。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教。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有《化学教育》、《化学教与学》、《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化学学报》等。

1、《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化学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8年9月《化学教育》编辑部官网显示,《化学教育》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编委有57人,顾问1人。

据2018年9月18日中国知网显示,《化学教育》共出版文献10946篇、总被下载2067668次、总被引38653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据2018年9月1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化学教育》载文量为5914篇,被引量为22920次,下载量为491432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化学教育》影响因子为。

2、《化学教与学》

《化学教与学》为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化学教育教学类期刊。设置教育理论与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资源等栏目。

3、《中学化学》

《中学化学》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的期刊。本刊已被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网络媒体收录。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四月以后收录。

4、《化学教学》

《化学教学》是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中等教育类期刊。主要介绍各地化学教学实践经验,为探讨中等化学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专业和教学水平服务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刊登中学化学教学中各种中学教师感兴趣的化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学教师交流提供平台。

5、《化学学报》

《化学学报》是1933年创办的中文学术期刊,曾用名《中国化学会会志》,月刊,中国化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主管。

学报刊载化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始性、首创性成果,涉及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等。

根据2018年3月《化学学报》官网显示,学报编委会拥有1位主编、9位副主编、64位编辑部成员、45位咨询委员会委员。

根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化学学报》总下载次数2160755次、总被引次数95761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与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学化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教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学报

指经过评审、修改和审核后,经过期刊主编最后审阅和通过的文章。只有经过主编终审的文章才能发表在期刊上,主编终审是确保发表文章质量的最终步骤。主编终审的最终目的是确保发表的文章是准确、完整、科学合理的,从而保证期刊质量。

光学学报主编

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光学学报主编,《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Chinese Physics》等编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全国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应用物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1987年受李政道教授聘任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世界实验室)首届特别成员。1997年被选为美国光学学会成员,2000年起担任国际量子电子学理事会理事。他现被国家科技部聘任为《国家攀登计划》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即国家973计划)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01年5月受聘为中山大学教授。

蔡铁权,男,1948年7月生,浙江省诸暨市人。中共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被派往西藏民族学院。1983年至今在浙江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先后在《光学学报》、《中国激光》、《Proc.SPIE》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光全息与光信息处理方面学术论文40余篇。包括:《彩色彩虹像面全息图记录的一种新方法》;《Visualization of real-time Color-debugging pseudocolor-encoded phase variation with a photoelectronic,processing technique; Controlling the color of Lippmann holograms recorded in DC-GPVA》;《聚乙烯酸掺入重铬酸盐明胶对全息材料性能的影响》;《Recording methodof true-color hologram by spatial frequency separating color sand monochromatic laser》;《线性三色采样叶形光栅的制作和应用》等。在《高等教育研究》、《学科教育》等杂志发表物理教育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中国物理教育史》等。获得省科协优秀论文奖、省教委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共5项。现为浙江省重点扶植学科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负责人。

1.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物理学家。江苏常州人。1930年10月15日出生。1948年江苏省常州高级中校毕业。1952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物理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64年参加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建工作。在光学设计方面,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 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70年代领导完成了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在这项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理论、技术及工艺问题。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光学设计理论基础》等。 物理学家。江苏常州人。1952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在光学设计方面,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领导研制成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70年代领导完成了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在这项工作中解决了一系列理论、技术及工艺问题。关于某些激光重大应用对亮度要求的判断,使工作避免了盲目性,对于中国激光科学技术起了积极作用。倡议和具体领导了中国“七五”攻关中激光浓缩铀项目。对中国光信息处理和光计算起了倡导作用。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王之江院士专长于光学设计、成像和像质评价、光学仪器、光学信息处理、激光器和激光物理与激光应用。他在光学设计与光学仪器方面发展了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理论,发表有高水平专著,完成了一批光学系统设计,有多种属世界先进水平。在激光科学技术方面:在激光发明一年后,中国第一台激光器在他领导下完成,并在技术和原理上有所创新。七十年代,他领导完成的高能量高亮度钕玻璃激光系统至今仍是这类器件的最高水平,其中解决的一系列理论及工艺问题,对我国激光科学技术起到了开拓作用。八十年代又领导成功建成我国第一台拉曼自由电子激光器,并领导国家重大项目激光同位素分离的研究任务,建成大型激光-光学链系统。 太阳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能源,它送到地球的光功率就有12万TW。与此相比,现在人类社会的总能耗约13TW,全世界发电装机容量不到4TW,都比太阳送到地球的光功率小得多。地球上的所有石油资源相应的能量,只相当太阳在一天半时间内供应给地球的光能。再者,由于能源危机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忧虑,一些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投资于工业开发太阳能。上世纪七十年代,全世界投入太阳能热电CSP(ConcentratingSolarPower)研究开发的经费规模约有五亿美元,多种方案的太阳能实验热电站从而在各国建成。其中,从1984到1990年,美国在加州莫哈夫沙漠(MajaveDesert)地区相继建成九个槽式太阳能热电站(Trough,“SEGS1…1X”)。其发电功率分别为14MW、6×30MW和2×80MW。这组总功率354MW的电站建成后,一直向加州电网供电至今,累计供电12TWh,其中新装置的电效率已达30%。通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开发实践,在国际间现在已有一些共识,即太阳能热电站(CSP),尤其槽式太阳能热电站(Trough),是最便宜的太阳能。一些科技会议和项目计划对有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王之江特提出如下建议:(1)借鉴TRAN-CSP,中国应制定一个针对各种能源的近期与长远发展目标。(2)国家应鼓励可持续能源(RenewableEnergy)优先发展并进行相应立法。(3)及早建设中国大型太阳能热电厂。扶植Trough部件加工工业,进一步降低其成本,提高我国参与相关行业国际竞争的能力。极紫外光刻技术(EHVL)是以波长11-14纳米的软X射线为曝光光源的微电子光刻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王之江院士指出,根据目前光刻技术的发展形势,EUVL将是大批量生产特征尺寸为70纳米及更细线宽集成电路的主流技术。2001年国际半导体工业协会发布的半导体技术发展蓝图预测,特征线宽为70纳米的半导体器件将于2006年开始进入批量生产,而且根据以往的发展经验看,这个技术节点的实现会比预计的要提前。国外EUVL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2002年3月美国桑地亚国家实验室宣布,它们研制的EUVL工程测试样机己完成性能测试。欧盟计划于2003年末或2004年初研制成功EUVL原型样机。为了能够在未来的光刻设备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我国应该尽快开展EUVL的研究。根据我们目前的财力和技术条件,可以选择其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通过5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在EUVL成为半导体光刻技术的主流时,使我国在EUVL方面有某几种单元技术具备相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王之江院士建议:我国应尽快开展EUVL技术研究。根据目前国内己具备的相关技术基础,至少选择如下几个关键技术进行攻关:1)EUVL光源研究。我国在激光等离子物理研究方面具有坚实的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工程化研究可以获得EUVL所需要的光源。2)全反射式离轴非球面缩倍投影光刻物镜研究。与目前的光学光刻不同,对极紫外光已无透射材料,因为在该波段所有材料的折射率都接近于1,必须采用反射式光学系统。3)高精度离轴非球面反射镜加工、检测技术研究。EUVL光学系统中的反射面要求具有接近理想的面形和亚纳米量级的表面粗糙度。4)极紫外多层高反射率光学薄膜制备技术研究。EUVL的反射式光学系统的反射面必须在镀制了高反射率光学薄膜后才能正常工作,反射率越高,则生产效率越高。 三项成果获1979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专著、红宝石激光器、高能钕玻璃激光器);1:1光刻机获上海市科学进步一等奖(1986);拉曼自由电子激光器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1亚微米物镜获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激光打印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际组织任职情况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1980~1992)光学学报主编(1985~1990)中国激光主编(1980~1990)国际量子电子学会议和国际激光与光电子会议(IQEC和CLEO)中国节目委员会主席(1983~1986)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OpticalLetters海外编委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王之江的光学设计讲义光学设计课程目录1.光学设计和光学仪器的发展史2.对光学系统的基本要求、指标3.高斯光学光学表面对光线偏折,光路计算,近轴光线,像差,物像关系,薄透镜,拉氏不变量,光管,传输耦合的基本条件,近轴光路计算,ABCD矩阵,光焦度和主平面。4.像差理论球面的球差,球差零点,球差与折射率,初级球差,正弦条件,彗差,透镜弯曲,主光线,主光线光路像差,畸变,像散,像面弯曲,初级像差理论,像差与光阑移动,像差与物面移动,色差,光学玻璃和晶体,二级光谱,薄透镜组,非球面,校正像面弯曲的措施,可能校正的像差与不可能校正的像差,轴对称与非轴对称。5.为何有多种不同结构的光学系统:望远镜、显微镜、照相物镜、目镜、光刻物镜。6.成像质量衍射,点扩散函数和像差,能量集中度,分辨能力,伪分辨,光学传递函数,星点检验,杂光,降低杂光的措施,鬼像。7.光学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成像质量的计算和分析:光学系统结构数据输入,孔径,视场,波长,表面模型,玻璃表,玻璃模型,光阑,望远镜系统,Analysis包含的项目计算,像差量级不同时要用不同方法分析。*结构优化(Optimization):变量选择,优化目标函数选择,内定目标函数调出,限制边界条件,Tools和Solves的作用,如何改变优化过程。GlobalOptimization。*公差计算,内定的公差初值,初值修改,公差计算,根据各变量的灵敏度修改公差,放宽公差的可能性,公差和成本,机械固定和装校的原则,美国标准,ISO8.设计的例子单透镜:焦距控制,视场选择,目标选择。

力学学报编辑从飞

丛飞目录[隐藏]个人资料丛飞困境丛飞童年桥洞歌手深圳演唱渐走渐红义工生涯丛飞大事年表精神富足物质贫乏负债累累热心公益去世前捐献角膜 丛飞好事 丛飞的颁奖词 丛飞墓个人资料丛飞困境丛飞童年桥洞歌手深圳演唱渐走渐红义工生涯丛飞大事年表精神富足物质贫乏负债累累热心公益去世前捐献角膜 丛飞好事 丛飞的颁奖词 丛飞墓[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他已经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2005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 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 [编辑本段]丛飞困境 身患胃癌丛飞倒下 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切开病人胃部后叹了一口气。据医生讲,他们看到他的胃部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这说明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原封不动地缝住了伤口。走廊尽头,保安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着平静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静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他不信,曾经偷偷去翻病例,但我们准备了两份”。至今丛飞也仅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已经扩散,动手术后,他以为切除了。 “现在能讲出话来了”,但说话比较费劲。36岁的丛飞,刚做完第三疗程化疗,病情影响到声带。精神好的时候,他喜欢在病房和门口转悠,用眼神和别人交流,只有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他说,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做不了歌手,他还可以演哑剧。 贫困孩子家长催学费 据丛飞已经怀孕5个月的妻子邢丹讲,与刚入院时比他已经好多了,那时她不仅要操心医药费的问题,还要为丛飞上火担心。因为,一些山区受资助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学费的事情,这事很让丛飞上火。有家长在电话中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暂时没法寄钱了。”“什么时候病能治好?”对于这个问题,丛飞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邢丹说,丛飞曾和她讲:他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了。现在他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 助学,已滚不动的雪球 “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曾经给丛飞安排商业演出、已年过六旬的李氏兄弟告诉记者,丛飞会唱歌,又能模仿各种领导人,常常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所以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都小有名气,每场演出能拿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十几万元,对健康的丛飞来说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完全可以承担。2003年非典事件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而他坚持演出前不吃饭(怕影响演出效果)的习惯也让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终致胃出血。后来,他的演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连给孩子交学费的资金也出现周转不灵。 “有次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他用录像机来抵押,向我借了1000元钱,到现在我用的这个录像机还是他的。”以前和丛飞一起表演的李雄说,丛飞为孩子学费问题的确伤过脑筋。曾和丛飞一起去湖南表演的魔术师讲,那次他看到丛飞把2万元出场费当场捐给别人了,所以“他应该赚得不少,可他兜里好像总是没有什么钱”。 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跟了他去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现在力不从心。” [编辑本段]丛飞童年 爱唱歌的张家“大崇” 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乡亲们都说他唱得好。 李彩凤讲,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这项爱好并没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后来,丛飞在当地银行某了个职,并且点钞点得“特溜”。但最终,他还是想考音乐学院。“孩子不容易”,后来丛飞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学习,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 [编辑本段]桥洞歌手 闯广州睡桥洞捡剩饭 据丛飞的家人讲,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要来南方闯。李彩凤说,“我不同意他来,但他一定要过来”。在广州两年的经历,朋友都是听丛飞自己描述的,“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母亲听了非常心疼,“我也是后来才听他说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我常想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 但那时,对于爱唱歌的丛飞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顿,而是没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据丛飞的一个朋友讲,丛飞在广州时,有一个人发现丛飞能唱能表演,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最后,那个人带丛飞到深圳进行一次大型演出,一下子赚了不少钱,但那个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再次陷入身无分文的地步,生活重新陷入困顿,有次他曾从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真正演出的机会。 [编辑本段]深圳演唱渐走渐红 据李氏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长得不太好看,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但这个年轻人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惊叹,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据李氏兄弟讲,在大剧院搞的一次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当时他唱得很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80元,后来渐渐涨到几百元。李氏兄弟称,一些演出机会是他们帮丛飞联系的,由于当时丛飞已经开始钻研模仿名人,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后来,丛飞的演出越来越多,但大多不在深圳。据他演艺圈的朋友介绍,并不是深圳人不认同丛飞的艺术,而是一些小的演出,演出费用一共才1万元,而丛飞当时的出场费就是1万元。因此,丛飞在深圳真正的商业演出并不多。 [编辑本段]义工生涯 捐助从一次义演开始 丛飞从事义工活动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受丛飞病情影响,记者一时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从一次重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开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使丛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他掏出了身上2400元钱,帮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从那以后,丛飞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并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义演,收养孤儿。 悄悄资助贫困山区孩子 “丛飞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魔术师左先生曾和丛飞一起跑场子演出,“有时候大家听得都有些腻烦了,但当时丛飞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已开始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了”。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丛飞做事不爱张扬。 丛飞的妻子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个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说到这里,邢丹低头略一沉吟,用左手揉着腰部,似乎因为隆起的腹部有些劳累,然后抬头一笑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能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花就可以了。” 不过,邢丹说,她已经很久没有和丈夫一起进电影院了。丛飞喜欢看电影,尤其爱看首场,以前每个月都要拉着邢丹去看好莱坞大片,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丛飞已经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出入公共场合了。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 [编辑本段]丛飞大事年表 1969年10月29日清晨,丛飞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一面街村,原名张崇。 1984年,年仅15岁的丛飞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外出打工。 1986年春,丛飞考取大洼县文化馆的业余艺术学校。 同年夏,丛飞第一次登台声乐比赛。后到银行工作一段时间。 1990年,丛飞考取沈阳音乐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丛飞回到了原来的大洼县银行工作。 1992年11月,丛飞离家独自一人来到广州。 1993年8月28日,丛飞给自己起了艺名——丛飞。 1993年初冬,丛飞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等几家单位共同举办业余歌手大赛,获优秀歌手奖。 1994年2月初,丛飞到成都。在成都,他将带的2400元全部捐给成都市失学儿童。从此,丛飞开始将演出收入大部分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慈善事业。 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83名贫困儿童。 1994年9月,丛飞离开广州决定到深圳去开拓自己的事业。 1995年夏,丛飞第一次到湖南省某县参加救助失学儿童的义演。 1997年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担任艺术团团长。多次在募捐现场放声高歌,并多次去市劳教所、收教汗所、戒毒所进行帮教演出,为误入歧途的人们带去生活的希望,帮助他们迷途知返。 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在深圳团市委组织下,丛飞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沙头角等地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募捐丛飞义演晚会”,将万元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给了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 1998年3月,丛飞到湖南省汉寿县演出,在这里丛飞碰到了瘫痪的胡诗词。为帮助胡诗词摆脱流落四方、沿街乞讨的悲惨命运,丛飞当场慷慨解囊赠资数万元,激励他去实现自己的文学梦。 1998年8月19日,正在长沙演出的丛飞听说深圳要举行“奉献爱心,情系灾区”义演,立即推掉了几场商业演出,自己掏钱坐飞机赶回参加演出,并将湖南演出的全部收入2万元捐献给灾区。 1998年8月至10月,丛飞为抗洪救灾义演十余场,并作为特邀嘉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抗洪抢险模范慰问演出。 1998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 1999年夏天,丛飞第一次来贵州织金县义演,成了丛飞在贵州省大规模资助贫困学生的开始。从那时一直到2005年病倒,丛飞先后6次到贵州安顺市和织金县扶贫助学。 1999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2000年7月,丛飞获邀参加香港庆回归3周年晚会,受到香港观众热烈欢迎。 2000年秋天,正在江苏泰州演出的丛飞接到布吉镇举办“金秋慈善义演”的通知,立即推迟在江苏的演出,自己负担机票回深圳参加义演。 2001年1月,丛飞随深圳市义工联前往贵州织金县义演,资助了10个苗族、青族、土家族的贫困小学生。 2002年4月,丛飞参加每周三举办的恒浩公民道德建设表演,仅1年时间就为宣传公民道德义务演出48场。 2002年8月,丛飞带着6万元和大批衣物,千里迢迢赶到贵州贫困的黔南地区看望他的上百名孩子。 2003年2月26日,湖南省汉寿县正式成立了“丛飞爱心助学基金会”。基金会是丛飞在资助了多名当地贫困学生后,捐资91000多元成立的。 2003年3月,丛飞随团深圳市委前往贵州两所手拉手小学进行回访,在安顺市龙宫镇中心小学、独山县深黔塘香手拉手小学,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资助给了吴红翠、吴玉林等4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布依族小学生。 2003年春,非典肆虐。丛飞应邀赴小汤山为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举行慰问义演,一切费用自理。 2003年年底,丛飞和邢丹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2003年12月,丛飞被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义工联评为五星级义工。同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七届文明市民标兵”。 2004年2月,被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义工联推荐参评“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 同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 2004年6月30日,丛飞前往贵州省织金县慰问,7月1日举行义演。 2005年1月26日,丛飞远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的“女儿”晏语轻轻来到了深圳“爸爸”身边。13岁的孤儿晏语轻轻在丛飞资助下已读初二,寒假来临,丛飞把无依无靠的轻轻接来过春节。 2005年1月,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丛飞强忍剧痛,多次积极参加东南亚海啸赈灾义演。 2005年3月,36岁的丛飞被癌症击倒。因无钱治病,陷入困境。 2005年4月12日,《深圳特区报》隆重推出徐华采写的第一篇有关丛飞事迹的报道《有点伤心,但不后悔》,全文长达4000余字,并配发大幅照片。 2005年4月13日,《深圳特区报》又推出长篇后续报道:《本报昨日关于爱心歌手丛飞陷入困境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绝不能让好人伤心”》。 此后,丛飞的事迹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有关报道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新浪》、《搜狐》大量转载,并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纷纷派记者来深圳采访丛飞,中央电视台就先后派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经济半小时》、《艺术人生》、《面对面》、《文化访谈》等12个节目组采访报道。 2005年5月12日,医院的活检报告显示:丛飞胃部患有恶性程度很高的低分化腺癌并已经扩散。 2005年5月20日,共青团深圳市委作出“向和谐深圳爱心楷模丛飞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共青团员、义工组织和青年向爱心大使丛飞学习。 2005年5月27日上午,丛飞在病房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 2005年6月17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受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委托,前来看望丛飞。 2005年6月21日上午,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副书记李意珍、秘书长戴北方等几位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前来探望丛飞。 2005年7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批示,丛飞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其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应大力宣传丛飞事迹,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弘扬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 7月7日,受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委托,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前往深圳人民医院看望丛飞,代表团中央、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丛飞颁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证书,并称赞丛飞是当代青年楷模。 2005年7月14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在京召开向丛飞同志学习座谈会。 2005年8月4日,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采访丛飞。 2005年,丛飞被评为该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治疗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 11年来,丛飞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务服务时间累计3600小时,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先后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的贫困儿童183名。 晨报讯 昨天下午,丛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丛飞同志生前作为一名普通的歌手,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义演300多场,将主要收入捐给很多贫困的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累计金额超过300万元。多听众听到丛飞的事迹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编辑本段]精神富足物质贫乏 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当地媒体的同行描述说:廉价的防盗门上的铁皮已经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门锁彻底失灵,每天只能虚掩着。狭小的厨房除了安装炉灶的地方,只能进去一个人。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货,惟一有些档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 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虽为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但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他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商业演出。据丛飞身边的朋友们讲,他常常是收到一笔演出费后,马上就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要不就是给了残疾人和孤儿,自己根本存不下钱。其经济状况也因此时常捉襟见肘。 [编辑本段]负债累累热心公益 丛飞有“爱心大使”之称,他热心公益,义演300多场,义工服务超过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是,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至2004年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先后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 丛飞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 2005年初,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却将用于治病的万元钱捐了出去。2005年5月,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从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中拿出 2万元捎到贫困山区。 [编辑本段]去世前捐献角膜 爱心大使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在去世的10天前,丛飞和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丛飞说:“我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他还提出,去世后捐出眼角膜。丛飞捐献的眼角膜使5名眼疾患者受益。 [编辑本段]丛飞好事 36岁的知名歌手丛飞,近十年来,认养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地区等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和孤儿183人,他为孩子至少捐献了300万元的善款,5月12日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令人震惊的是,他却根本拿不出治病的钱,在他那50多平米的简陋家里,没有任何值钱家当,衣柜里的衣服都是三五十元的便宜货,唯一有些档次的是他常穿的白色演出服. 丛飞的颁奖词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丛飞墓 丛飞现安葬在深圳市吉田墓园常青园。

个人资料丛飞原名张崇,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2005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 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身患胃癌丛飞倒下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医生切开病人胃部后叹了一口气。据医生讲,他们看到他的胃部肿瘤已经与胰腺粘连。“这说明胃癌已经扩散”,紧急会诊后,医生原封不动地缝住了伤口。走廊尽头,保安站岗,屏风后的房间里,病人躺在床上。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斑驳的树影搅动着平静的房间,穿绿色条格病服的丛飞,静静地看着书。手术后,他曾向医生询问病情,但医生和家人都没有如实告之,“他不信,曾经偷偷去翻病例,但我们准备了两份”。至今丛飞也仅仅知道自己患了胃癌,但并不知道已经扩散,动手术后,他以为切除了。 “现在能讲出话来了”,但说话比较费劲。36岁的丛飞,刚做完第三疗程化疗,病情影响到声带。精神好的时候,他喜欢在病房和门口转悠,用眼神和别人交流,只有到非说不可的时候才开口。他说,如果嗓子恢复不了,做不了歌手,他还可以演哑剧。贫困孩子家长催学费据丛飞已经怀孕5个月的妻子邢丹讲,与刚入院时比他已经好多了,那时她不仅要操心医药费的问题,还要为丛飞上火担心。因为,一些山区受资助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学费的事情,这事很让丛飞上火。有家长在电话中说:“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这不是坑人吗?” “我病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演出,暂时没法寄钱了。”“什么时候病能治好?”对于这个问题,丛飞也答不上来,因为自从住进医院,大夫就没有和他谈过出院的事情。邢丹说,丛飞曾和她讲:他将自己送上了天梯,上去后却下不来了。现在他是无力再往上走,但也没有下梯之路。助学,已滚不动的雪球“本来以丛飞的实力,资助那么多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曾经给丛飞安排商业演出、已年过六旬的李氏兄弟告诉记者,丛飞会唱歌,又能模仿各种领导人,常常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所以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丛飞都小有名气,每场演出能拿一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收入十几万元,对健康的丛飞来说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完全可以承担。2003年非典事件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而他坚持演出前不吃饭(怕影响演出效果)的习惯也让他的胃病越来越厉害,终致胃出血。后来,他的演出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少,连给孩子交学费的资金也出现周转不灵。 “有次为了给孩子们交学费,他用录像机来抵押,向我借了1000元钱,到现在我用的这个录像机还是他的。”以前和丛飞一起表演的李雄说,丛飞为孩子学费问题的确伤过脑筋。曾和丛飞一起去湖南表演的魔术师讲,那次他看到丛飞把2万元出场费当场捐给别人了,所以“他应该赚得不少,可他兜里好像总是没有什么钱”。邢丹说:“事实上,只要去贫困山区看过的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程度所震撼,我也是跟了他去一次后才理解他的所作所为的,每个人都会被那里的贫困震撼,都会伸出援手。丛飞没有什么特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每年都会去那边,每年都会看到新的失学儿童,所以每年都会被新的资助对象所打动。这就像滚雪球,不知不觉越滚越大,以致现在力不从心。”爱唱歌的张家“大崇”据丛飞的母亲李彩凤讲,现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的许多乡亲还记得当年张家爱唱歌的“大崇”(丛飞的昵称)。“有时回家,我似乎还看到我们家的土炕上坐满了人,大崇拿着扫帚当麦克风唱歌呢。”李彩凤坐在医院的开水间里对记者说,“丛飞从小就喜欢唱”,但他和爱唱东北二人转的父亲不一样,他爱学电视连续剧的插曲。《霍元甲》、《上海滩》他听一两遍就能记住,乡亲们都说他唱得好。李彩凤讲,他们两口子对儿子的这项爱好并没太在意,“我们希望他能搞点别的,找个正式工作”。后来,丛飞在当地银行某了个职,并且点钞点得“特溜”。但最终,他还是想考音乐学院。“孩子不容易”,后来丛飞经过一段时间艰苦学习,考上了沈阳音乐学院。闯广州睡桥洞捡剩饭据丛飞的家人讲,丛飞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要来南方闯。李彩凤说,“我不同意他来,但他一定要过来”。在广州两年的经历,朋友都是听丛飞自己描述的,“睡在桥洞里,吃人家剩下的盒饭”。这让母亲听了非常心疼,“我也是后来才听他说的”,丛飞刚来广州的前半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我常想是不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情”。 但那时,对于爱唱歌的丛飞来说最痛苦的不是生活上的困顿,而是没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据丛飞的一个朋友讲,丛飞在广州时,有一个人发现丛飞能唱能表演,就带着丛飞搞演出赚钱。最后,那个人带丛飞到深圳进行一次大型演出,一下子赚了不少钱,但那个人拿着钱溜了。丛飞再次陷入身无分文的地步,生活重新陷入困顿,有次他曾从宝安机场徒步走回市区。“但丛飞说他一点都不恨那个人”,他认为那个人给了他第一次真正演出的机会。[编辑本段]深圳演唱渐走渐红据李氏兄弟称,丛飞到深圳后不久,就认识了他俩。“当时他长得不太好看,很黑也很瘦,颧骨高高的”,但这个年轻人的表演能力与歌唱天赋,让他俩惊叹,当即决定和他联合搞演出。据李氏兄弟讲,在大剧院搞的一次沙龙上,他们帮丛飞开了个人专场。“当时他唱得很好”,此后丛飞开始出入各种歌厅进行表演,从最初演唱一首歌80元,后来渐渐涨到几百元。李氏兄弟称,一些演出机会是他们帮丛飞联系的,由于当时丛飞已经开始钻研模仿名人,常逗得观众笑个不停,现场气氛好,丛飞的节目常被放到下半场压轴。 后来,丛飞的演出越来越多,但大多不在深圳。据他演艺圈的朋友介绍,并不是深圳人不认同丛飞的艺术,而是一些小的演出,演出费用一共才1万元,而丛飞当时的出场费就是1万元。因此,丛飞在深圳真正的商业演出并不多。捐助从一次义演开始丛飞从事义工活动具体开始于哪一年,已经很难考证,各种版本的说法都有,因为受丛飞病情影响,记者一时也无法向他本人求证,但比较公认的是1994年,从一次重庆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开始。正是在那次演出中,观众席上是几百名因家贫辍学的孩子,使丛飞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时他掏出了身上2400元钱,帮20个孩子完成两年的学业。从那以后,丛飞就开始不断地资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并先后20多次赴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义演,收养孤儿。 悄悄资助贫困山区孩子 “丛飞太认真,有时也絮叨。几个兄弟一起吃饭,他总是叨叨这顿饭能换多少贫困儿童的学费,我们都笑他。”魔术师左先生曾和丛飞一起跑场子演出,“有时候大家听得都有些腻烦了,但当时丛飞并没有告诉我们,他已开始资助贫困山区孩子了”。我们也是后来才知道的”,丛飞做事不爱张扬。丛飞的妻子邢丹说:“他超出自己能力的资助,在旁人看来十分夸张,在我看来,却很自然,他性格就是这样,看不得旁人受苦,又经不起别人的哀求。别说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就是普通朋友,只要软语相求,开口要他帮忙,不管是钱是事,他都会当个事情去解决,不太懂得拒绝别人。这是他的优点,但也是他的弱点。”说到这里,邢丹低头略一沉吟,用左手揉着腰部,似乎因为隆起的腹部有些劳累,然后抬头一笑说:“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反正开心就好,至于钱财这东西,反正家境也没到吃不上饭的程度,能资助就资助好了,自己嘛够花就可以了。”不过,邢丹说,她已经很久没有和丈夫一起进电影院了。丛飞喜欢看电影,尤其爱看首场,以前每个月都要拉着邢丹去看好莱坞大片,几乎场场不落。但如今,丛飞已经不可能如此轻松地出入公共场合了。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1969年10月29日清晨,丛飞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一面街村,原名张崇。1984年,年仅15岁的丛飞因家庭贫困而被迫辍学,外出打工。1986年春,丛飞考取大洼县文化馆的业余艺术学校。同年夏,丛飞第一次登台声乐比赛。后到银行工作一段时间。1990年,丛飞考取沈阳音乐学院。两年的学习生活结束后,丛飞回到了原来的大洼县银行工作。1992年11月,丛飞离家独自一人来到广州。1993年8月28日,丛飞给自己起了艺名——丛飞。1993年初冬,丛飞参加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电视台等几家单位共同举办业余歌手大赛,获优秀歌手奖。1994年2月初,丛飞到成都。在成都,他将带的2400元全部捐给成都市失学儿童。从此,丛飞开始将演出收入大部分用于助学、助残、救灾等慈善事业。1994年8月应邀参加重庆举行的一次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义演,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截至目前,已经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183名贫困儿童。1994年9月,丛飞离开广州决定到深圳去开拓自己的事业。1995年夏,丛飞第一次到湖南省某县参加救助失学儿童的义演。1997年加入深圳市义工联,担任艺术团团长。多次在募捐现场放声高歌,并多次去市劳教所、收教汗所、戒毒所进行帮教演出,为误入歧途的人们带去生活的希望,帮助他们迷途知返。1998年3月10日至16日,在深圳团市委组织下,丛飞在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沙头角等地连续举办了7场“帮困助弱募捐丛飞义演晚会”,将万元的演出收入全部捐给了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1998年3月,丛飞到湖南省汉寿县演出,在这里丛飞碰到了瘫痪的胡诗词。为帮助胡诗词摆脱流落四方、沿街乞讨的悲惨命运,丛飞当场慷慨解囊赠资数万元,激励他去实现自己的文学梦。1998年8月19日,正在长沙演出的丛飞听说深圳要举行“奉献爱心,情系灾区”义演,立即推掉了几场商业演出,自己掏钱坐飞机赶回参加演出,并将湖南演出的全部收入2万元捐献给灾区。1998年8月至10月,丛飞为抗洪救灾义演十余场,并作为特邀嘉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抗洪抢险模范慰问演出。1998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1999年夏天,丛飞第一次来贵州织金县义演,成了丛飞在贵州省大规模资助贫困学生的开始。从那时一直到2005年病倒,丛飞先后6次到贵州安顺市和织金县扶贫助学。1999年,丛飞获得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颁发的“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2000年7月,丛飞获邀参加香港庆回归3周年晚会,受到香港观众热烈欢迎。2000年秋天,正在江苏泰州演出的丛飞接到布吉镇举办“金秋慈善义演”的通知,立即推迟在江苏的演出,自己负担机票回深圳参加义演。2001年1月,丛飞随深圳市义工联前往贵州织金县义演,资助了10个苗族、青族、土家族的贫困小学生。2002年4月,丛飞参加每周三举办的恒浩公民道德建设表演,仅1年时间就为宣传公民道德义务演出48场。2002年8月,丛飞带着6万元和大批衣物,千里迢迢赶到贵州贫困的黔南地区看望他的上百名孩子。2003年2月26日,湖南省汉寿县正式成立了“丛飞爱心助学基金会”。基金会是丛飞在资助了多名当地贫困学生后,捐资91000多元成立的。2003年3月,丛飞随团深圳市委前往贵州两所手拉手小学进行回访,在安顺市龙宫镇中心小学、独山县深黔塘香手拉手小学,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资助给了吴红翠、吴玉林等4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布依族小学生。2003年春,非典肆虐。丛飞应邀赴小汤山为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举行慰问义演,一切费用自理。2003年年底,丛飞和邢丹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2003年12月,丛飞被共青团深圳市委和深圳市义工联评为五星级义工。同年,被评为“深圳市第七届文明市民标兵”。2004年2月,被共青团深圳市委、深圳市义工联推荐参评“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同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2004年6月30日,丛飞前往贵州省织金县慰问,7月1日举行义演。2005年1月26日,丛飞远在贵州省织金县官寨乡的“女儿”晏语轻轻来到了深圳“爸爸”身边。13岁的孤儿晏语轻轻在丛飞资助下已读初二,寒假来临,丛飞把无依无靠的轻轻接来过春节。2005年1月,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丛飞强忍剧痛,多次积极参加东南亚海啸赈灾义演。2005年3月,36岁的丛飞被癌症击倒。因无钱治病,陷入困境。2005年4月12日,《深圳特区报》隆重推出徐华采写的第一篇有关丛飞事迹的报道《有点伤心,但不后悔》,全文长达4000余字,并配发大幅照片。2005年4月13日,《深圳特区报》又推出长篇后续报道:《本报昨日关于爱心歌手丛飞陷入困境的报道引发强烈反响——“绝不能让好人伤心”》。此后,丛飞的事迹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有关报道在《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新浪》、《搜狐》大量转载,并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纷纷派记者来深圳采访丛飞,中央电视台就先后派出《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关注》、《经济半小时》、《艺术人生》、《面对面》、《文化访谈》等12个节目组采访报道。2005年5月12日,医院的活检报告显示:丛飞胃部患有恶性程度很高的低分化腺癌并已经扩散。2005年5月20日,共青团深圳市委作出“向和谐深圳爱心楷模丛飞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市广大共青团员、义工组织和青年向爱心大使丛飞学习。2005年5月27日上午,丛飞在病房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6月17日,深圳市民政局局长刘润华受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委托,前来看望丛飞。2005年6月21日上午,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副书记李意珍、秘书长戴北方等几位市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领导,前来探望丛飞。2005年7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批示,丛飞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其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应大力宣传丛飞事迹,在广大青年中形成弘扬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7月7日,受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同志委托,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尔肯江·吐拉洪前往深圳人民医院看望丛飞,代表团中央、全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丛飞颁发“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证书,并称赞丛飞是当代青年楷模。2005年7月14日,中国文联、中国音协在京召开向丛飞同志学习座谈会。2005年8月4日,香港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吴小莉采访丛飞。2005年,丛飞被评为该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治疗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11年来,丛飞参加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务服务时间累计3600小时,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先后资助贵州、湖南、四川等贫困山区的贫困儿童183名。晨报讯 昨天下午,丛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丛飞同志生前作为一名普通的歌手,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义演300多场,将主要收入捐给很多贫困的失学儿童和残疾儿童,累计金额超过300万元。多听众听到丛飞的事迹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丛飞的家只有58平方米,当地媒体的同行描述说:廉价的防盗门上的铁皮已经破出了半尺多长的大洞,门锁彻底失灵,每天只能虚掩着。狭小的厨房除了安装炉灶的地方,只能进去一个人。屋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当,衣柜里的衣物都是些便宜货,惟一有些档次的就是那套白色的演出服。丛飞在深圳没有工作单位,虽为深圳义工联艺术团团长,但从未领过一分钱工资,他的主要收入都来源于商业演出。据丛飞身边的朋友们讲,他常常是收到一笔演出费后,马上就寄给贫困地区的孩子,要不就是给了残疾人和孤儿,自己根本存不下钱。其经济状况也因此时常捉襟见肘。[编辑本段]负债累累热心公益丛飞有“爱心大使”之称,他热心公益,义演300多场,义工服务超过6000多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认养孤儿37人,捐助金额超过300万元。但是,丛飞的家俭朴得令人难以置信,经济状况时常捉襟见肘。2003年至2004年间,为了在开学前筹齐助学款,他先后背上了17万元的债务。丛飞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2005年初,丛飞抱病参加了为东南亚海啸灾区的6场赈灾义演。那时,丛飞已经患上了胃癌,连食物都已经难以下咽了。然而,他却将用于治病的万元钱捐了出去。2005年5月,丛飞的病情迅速加重,而他却从大家捐给他治病的钱中拿出 2万元捎到贫困山区。爱心大使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履行他最后的爱心之举,为活着的人留下光明。在去世的10天前,丛飞和父亲向医院郑重提出,停止静脉补药治疗,仅保留镇痛治疗。丛飞说:“我希望能把这些费用用到其他有治疗价值的人身上。”他还提出,去世后捐出眼角膜。丛飞捐献的眼角膜使5名眼疾患者受益。36岁的知名歌手丛飞,近十年来,认养资助了贵州,湖南,四川,云南及山东地区等的贫困学生,残疾人和孤儿183人,他为孩子至少捐献了300万元的善款,5月12日被确诊为晚期胃癌.令人震惊的是,他却根本拿不出治病的钱,在他那50多平米的简陋家里,没有任何值钱家当,衣柜里的衣服都是三五十元的便宜货,唯一有些档次的是他常穿的白色演出服.丛飞的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丛飞墓丛飞现安葬在深圳市吉田墓园常青园。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