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1万字

发布时间:

经济管理学毕业论文1万字

1.毕业论文是你大学的最后一门课程,十分重要。论文的方向是自己的专业方向,比较前瞻的观点加以论述,求证。相信你的论文观点已经确定,下一步就是搜集相关资料,尽可能的丰富你的观点,一般文科类的毕业本科论文在1W字左右 理科的少一些 2. 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及要求: 题目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并能恰当、准确的反映本论文的研究内容。题目不超过25个字,除非确有必要,一般不设副标题。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论文的创新见解、主要论点及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词条。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正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等部分。 绪论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目的与实际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本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文献综述;有时也简单介绍研究方法、材料的依据等。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本研究内容的设计原理及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本研究内容的各部分的(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计算;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及分析;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阐述本课题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和建议。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结论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的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成果,或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000字以内。致谢对指导教师或协助完成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引用的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近期发表的与设计(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文献。所它反映毕业设计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列入主要的文献在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 附录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直接反映完成工作的成果内容。如图纸﹑实验数据﹑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毕业设计之后,附录所包含的材料是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3 书写规定 设计(论文)书写设计(论文)必须由本人手抄或在计算机上输入,用A4纸编排。论文摘要用中英文两种文字给出,编排上中文在前,英文摘要另起一页。 摘要摘要的字数一般为5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的内容阐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完全一致,在英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 目录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中、英文)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三级标题,即□.□.□ )致谢参考文献 论文正文 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参见表1的格式。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个层次视需要而定。 引用文献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及引文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人工智能方法[ 1 ]”,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名词术语科技名词术语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

一般的本科毕业论文是8000字有的学校要求万字有的2万字,不过最一般的是1万字左右就ok了。(我们这里都是发的纸让写的,写满即可)

好的,给的, 做的,;来的,吧

据学术堂了解,每个学校对于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是不一样的,本科毕业论文最起码要几千字,有些高校要求字数需达到一万字以上,不同的学校标准都是不一样的。

经济论文1万

本科论文的话10000左右就可以了。

一般3000——6000字上下。跟据论述体材而定。格式:1,提出论点,提出的原因。2,论证论据,国内的,国外的。现代的,古代的。等,理由。3,结论。 我们这里8000字

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中文核心(8000字以上)版面费一般在2000-3000元,论文均价在1万元左右!这还要具体看影响因子的高低和是几核心!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以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3、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 比喻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⑵分析论证过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4、议论文的结构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①并列式②总分总式③总分式④分总式⑤递进式。6、驳论文的阅读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原意。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1

题目有什么要求吗

城市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发展两型农业的激励机制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农户利益的视角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评价分析城市森林净化大气功能评价与分析林改后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这是我的题目,之前写文章也是感觉很痛苦,还是同学给发的莫文网,相当专业啊文章主要是采用机会成本法核算出退耕还林工程2002~2004年林草消耗水资源价值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扣除退耕还林工程投入成本和林草消耗水资源的生态成本,吴起县2002~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绿 色GDP分别为 亿元、亿元,亿元,分别比当年GDP增加了43%、42%、31%。参考下吧

可以写《地区稻谷产业链发展研究》,我就是这个题目,当时也是痛苦啊,还是莫文 网帮忙做的,很专业思路是:在三江平原稻谷产业链的竞争力分析中,利用SWOT框架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基础、要素禀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按照前述研究工作的结论,依照循环经济的原则,本文认为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的定位应该是打造成具有区域主导能力、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粳稻种植、加工、贸易、研发“四个中心”。参考下吧

供应链管理论文1万字

论文最好自己写,被老师看出是抄的话,不及格就麻烦了,因为论文没有补考的机会。不过我给你几个课题,你自己选一个写吧:1. 企业供应链管理策略研究 2. 网络时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研究 3. 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4. 构建我国企业间供应链的对策初探 5. 供应链管理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 6.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管理模式比较 7. 企业内部供应链流程中的时间分析 8. 某商品供应链各环节的时间分析 9. 供应链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10. 供应链运作对企业的影响研究 11.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共享问题研究 12.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及运行机制探讨 13. 供应链企业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14.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运输问题研究 15.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研究 16. 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17.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18.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9. 采购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20. 国内ERP应用状况分析 21. 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案例分析 22. RFID应用案例研究 23. EPC应用案例研究 24. 某企业ERP实施方案分析 25. 电子产品代码(EPC)在物流中的应用 26. 物流技术的经济性研究 27. 货物运输方案优化研究 28. 物流配送中货物装载问题研究 29. 货物运输系统优化分析 最后祝你写出一篇好东西!!!

论我国企业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摘要:在分析我国物流运输业现状的基础上,着力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基础设施、管理部门、物流观念、专业人才等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物流运输效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物流;运输;效率;因素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系统的支柱,物流运输效率的提高是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的主要途径。目前,我国的物流运输市场刚刚走出萌芽阶段,但物流运输效率低下仍属于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找出影响运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弥补其不足之处,对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一、我国物流运输业的现状1.物流运输成本高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占较大的比例。即便是在欧洲发达国家,运输成本一般也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我国的物流运输成本更是一直居高不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4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的统计核算,200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9 114亿元,物流总费用相当于GDP的21.3% ,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中运输费用为16 558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6.9%。目前,我国很多的商业企业要比美国的商业企业多花费高达40% ~50%的成本用于物流运输。2007年,意大利调查机构“亚洲观察家”组织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是世界物流运输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每年用在物流运输上的资金高达2 000亿美元,是美国的两倍。2.物流运输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用在物流上的时间约占90% 。而生产只占10%左右。运输时间较长导致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较低,我国流动资金周转率分布从国有工业企业的1.2到国有商业企业的2.3不等,美国平均为15~20,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可以实现30。3.物流运输企业运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物流运输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在管理水平、技术力量及服务范围上尚没有质的提高,此外,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规模小,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单一、运作经验不足、信息化程度低、高素质人才缺乏等现象,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较低,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运输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成本高、效率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对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二、影响我国物流运输效率的因素1.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并且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的交通运输方面。目前我国最普遍的运输方式是公路,再次是铁路、海运、空运。公路运输成本一般高于铁路运输、海路运输,但公路运输仍然是很多企业优先考虑的运输方式。这是因为公路运输可以控制发运时间及弹性,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货物的运送状态。当前,我国已经投入了上百亿美元用于升级公路运输网络,截至200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345.70万公里,全国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 334公里,主要的经济区域和四个经济中心省份已经连接起来,并将实现沿海岸线和长江的公路线,实现从兰州到连云港,北京至广州的公路线。但是,我国公路运输存在着超载运输,服务质量差,预防性维护不足,质量控制空缺,以及价格协议不合理,空载率高等诸多问题,从而导致我国物流运输业每年的损失高达80亿美元。铁路运输在1997年以前担负着我国绝大部分物资的运输工作,但在1997年以后,尤其是在近几年,随着公路运输的不断发展,零担货物基本上由公路运输代替,但是对于谷物、煤炭及大型的超重超长的设备等物资来说,采用铁路运输仍是一种最经济的运输方式。现如今铁路运输方式很少被优先考虑,除了铁路运输经常存在着大量的货运能力短缺和服务质量等问题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铁路建设不够完善。这不单是我国物流运输业存在的问题,埃森哲公司研究报告表明,铁路货物运输大约存在25% ~30%的短缺,因为世界上大约2 000个城市没有铁路。这些问题归结于一点就是缺少铁路线路的铺设。举个例子,港口和工厂通常缺少联合运输的连接口和铁路支线,没有联合运输,集装箱不能从火车上直接转载到货车上,没有铁路支线,货物必须在装运点和卸货点进行两次操作,增加了破损的几率,这就使选择铁路运输变得不可行。目前,海运运输是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但是海运不适合时间敏感性货物和成品货物的运输,它适合大宗货物、需长距离运输的货物,但这仍然需要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否则这种方式很难高效地发挥作用。空运运输成本比较高,但时间短,适合有较短时效的物品、急需使用的商用或救灾物品的运输。目前的航空货运行为依然存在以下的问题:高价位、线路少、发货人和航空公司之间信息阻滞、航线的网络分布不均衡、航线凌乱、规划性差。2.物流管理部门我国物流管理部门各自为政,物流运输合力难以形成,例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资源,分别直属铁道部、交通部、航空总局等管辖,各部门从上到下一统到底,都有自己的物流体系、物流设施和资源,各部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难以形成物流合力,不能做出物流运输整体发展的战略考虑。物流管理和资源的分散使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阻碍了物流运输业的发展,难以形成社会性的物流配送体系。这种条块管理体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纵向隶属和管理格局,严重制约着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地对物流运输进行整体统筹和规划,阻碍了物流运输的社会化进程,不能发挥物流运输的整体效率。3.物流运输观念在一些物流运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中,目前仍有三种意识在他们的思想中占据着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这三种陈旧的观念导致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第一,“重利轻义”。在与客户进行方案议定时,总是从成本、价格方面考虑,而不从服务质量方面考虑,交易的一次性现象较多,缺乏稳定的客户关系。第二,“闭关自守”。一些物流企业将业务信息看做是企业的机密、盈利的源泉,不轻易泄漏,也不进行信息共享。这种意识将导致有的物流企业因为运输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暂时储存待运货物,而另一些物流企业则闲置大量的设备、人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第三,“各自为政”。目前,物流运输业中“单打独斗”现象比较严重,企业之间联合运输的思想非常薄弱,而往往正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才能发挥联合运输的最大效用。4.物流专业人才在过去,人们由于过分注重生产制造过程中价值的增长,而忽视了由于物流运输的高效所带来的丰厚利润,从而致使国内有关物流方面的研究和教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物流方面的人才还比较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当中拥有大学学历的仅占2l% ,高中及中专、中职学历的占了50% 以上。事实上,我国最缺的不是具体从事物流运输操作的人员,而是具有比较扎实的物流、运输理论基础,又懂得管理和经营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基金项目包括: 国家级基金5项,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1025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0772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70202006,2007年后评估为“特优,成果简介收录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度报告》基金巡礼中);2009年度NSFC-JSPS协议项目;2003-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才计划项目2项,分别为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其他省部级项目6项,包括辽宁省社会发展攻关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和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4项,分别用于邀请美国、加拿大专家来华合作研究和到德国学术交流。(1)基于外部动力和内部资源系统观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0772085);(2)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生态设计模型与方法研究(2003年1月-2005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70202006),后评估为“特优”(2007年7月20日),收录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年度报告》基金巡礼中;(3)中日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扩散模型实证研究(2009年4月1日-2011年12月31日),2009年度NSFC-JSPS协议项目;(4)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机制与绩效提升实现机理研究(2009年1月-2011年12月),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082)(5)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战略规划与对策研究(2003年7月-2005年6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3CJY001);(6)基于博弈论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2004年3月4日-2007年3月3日),霍英东教育基金第九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91082);(7)供应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研究(2007年1-2008年12月),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06JHQYB0025);(8)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综合研究(2006年1月-2008年12月),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052180);(9)资源环境与辽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2008年1月-2009年6月),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07CJL026);(10)绿色采购提高企业绩效的方法与应用研究(2002年1月-2004年12月),省博士启动基金(2002102090);(11)面向国际竞争的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型及应用研究(2004年1月-12月),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3]406号);(12)绿色供应链管理动力模型研究(2008年5月15日-6月1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810107002);(13)绿色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发展(2006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610107033);(14)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产品生态设计(2005年9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510107030);(15)工业园可持续管理研讨会(2004年10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70410207028);承担的其他项目:(1)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生态规划(2008年5-12月),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高速公路建设生态成本核算研究(2008年5-12月),山东省交通厅公路局;(3)中-日环境管理比较研究(2008年1-6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4)大连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6年9-12月),大连市纵向课题(大发改投字[2006]588号,大财指建[2006]784号);(5)中国制造企业环境管理效率研究(2004年1-12月),日本绩优中心计划——环境管理和国际合作社会能力,日方负责单位为广岛大学国际开发与合作研究学院;(6)绿色供应链管理教材和教科书开发(2003年3-8月),CIDA Tier 1(加拿大国际发展署重大项目资助,S-61562)子课题;(7)大连高新技术园区七贤岭生态规划(2006年4-12月),副组长;(8)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2005年3-12月),执行负责人;(9)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5年5月-2006年5月),执行负责人;(10)大连双D港生态工业园规划(2004年4月-2004年8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管理规划和生态产业链规划;(11)天津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2002年5月-2003年4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一体化固体废物资源管理规划、企业生态设计指南和政策规划;(12)烟台开发区生态规划(2002年1月-6月),副组长,主要负责企业绿色供应链规划与设计;(13)绿色供应链评估方法研究(2000年10月-2001年4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14)绿色供应链的建立、评估与管理(2000年9月-2001年8月),本校小额资助;(15)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产品生态设计评估方法研究(2001年9月-2002年8月),管理学院小额资助;(16)大连-香港环保人员环保意识比较研究(2000年6月-12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17)大连-香港企业领导环保意识比较研究(2000年4月-9月),香港理工大学资助,第二负责人,主要负责大连市企业经理环境意识研究;(18)生态工业园运营管理模式研究(2000年7月-2001年6月),大连市科委项目,第二负责人。作为主要参加者参加的项目主要有:(1)基于GIS的大连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连市留学回国启动基金(2005J22JH015),第二参与人;(2)碧流河流域GIS数字化管理中心示范工程(2005年7月-2007年6月),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第三参与人;(3)中国沿海社区生态规划与环境管理,CIDA Tier1(加拿大国际发展署重大项目,S-61562)(2002-2007),申请者为主要参加者,研究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等,总经费40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2600万元);(4)大连保税区生态规划(2005年6-12月);(5)黑龙江省甘南县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规划(2005年3-12月);(6)营口港A港池生态规划(2005年3-12月);(7)营口港仙人岛港区生态规划(2005年6月-2006年12月),排名第三;(8)大连开发区生态工业园规划(2002年3月-2003年1月),副组长,主要负责案例搜集、翻译和加入WTO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规划。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1)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2)企业环境管理(3)统计分析与实证研究(4)博弈论应用研究作为第一参加人(合作单位负责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71033004)。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者副组长承担完成国际合作、政府委托和横向咨询课题18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各类课题8项。 国外学术期刊: (1)朱庆华,柳卿,‘Eco-design planning in a Chines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ompany: Benchmarking its parent company’, Benchmark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录用);(2)朱庆华,耿涌,Fujita Tsuyoshi,Shizuka Hashimoto (2010),‘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leading manufacturers: Case studies in Japanese large companies’,Management Research News,33(4),April 2010;(3)耿涌,朱庆华, Brent Doberstein,and Tsuyoshi Fujita (2009), ‘Implementing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Concept at the Regional Level: a review of progress in Dalia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9,996-1002,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EI检索,Available online 19 September 2008;(4)朱庆华, Jo Crotty and Joseph Sarkis(2008),‘A Cross-Country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Environment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Asian Business & Management journal,7(4):467-488,SSCI检索;(5)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ize in the adoption of GSCM practices in Chin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5(6):322-337,Published Online: 14 Feb 2008.(6)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Confirmation of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GSCM implement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11:261-273,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SSCI检索(检索号:260AK)、EI检索(检索号:075211002346),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2008-LN0164;(7)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2008), ‘Firm level predictors of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Omeg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Volume 36, Issue 4, August 2008, Pages 577-591,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SSCI检索(检索号228OY);(8)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8),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Closing the Loop’,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Vol 44/1 pp 1-18,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1)、SSCI检索(检索号:231GG);(9)朱庆华, Joseph Sarkis(2007),‘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on emergent green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45(18-19):4333-4355,SCI检索(2006年影响因子,2007年,检索号216DD)、SSCI检索(检索号:216DD)、EI检索(检索号073610804393,September,2007;(10)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2007), ‘Initiatives and outcomes of GSCM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85(1):179-189,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SSCI检索(检索号:205UF);(11)耿勇,Murray Height,朱庆华(2007).‘Empirical Analysis of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Sustainable Development,15,121-133,SSCI检索(检索号170NV);(12)朱庆华, Joseph Sarkis and Kee-hung Lai (2007),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within the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5(11-12):1041-1052,SCI(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检索号165FD)、SSCI检索、EI检索(检索号071110486724);(13)耿勇,朱庆华,Murray Height(2007),‘Planning for Integrated Solid Waste Management at the Industrial Park Level: A Case of Tianjin, China’, Waste Management,27(1):141-150,SCI检索(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检索号115UZ)、EI检索(检索号064610234691),2008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2008-LN0022;(14)朱庆华, E. Lowe, Yuan-an Wei, Donald Barnes(2007), ‘Industrial Symbiosis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1(1):31-42,SCI(2007年,检索号139LP)和EI双检索(检索号070710426813);(15)朱庆华,Joseph Sarkis(2006), ‘An inter-sectoral comparison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Drivers and practice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4(5):472-486, SCI(影响因子2005年,2006年,2007年,检索号015ZE)、SSCI检索和EI双检索(检索号06049662063),2007年大连市自然科学奖(论文类)二等奖(证书编号:2007-133);(16)朱庆华,Joseph Sarkis, 耿勇(2005),‘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China: pressures,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25(5):449-468, SSCI检索(检索号946EC),影响因子2006年;(17)朱庆华,耿勇(2005)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relations between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mo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Forum(in German), 13 (1): 65-70;(18)朱庆华,Raymond Cote (2004). ‘Integrating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o an embryonic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Guitang Group’,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2 (8-10): 1025-1035,SCI检索(2004年影响因子;2005年影响因子)、EI检索;(19)朱庆华,Joseph Sarkis (2004).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rational practices and performance among early adopters of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2(3):265-289,SCI检索(影响因子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EI检索,2004年期刊最优秀三篇论文之一;(20)朱庆华,J. Sarkis (2004). ‘The link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firms of differing size: An analysis of different siz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Management ,13(3): 53-64;(21)朱庆华,耿勇(2002).’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ssues into supplier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 and Practice,2002年8月发表,Issue 35,PP27-40.发表录用中文期刊文章52篇。编著 (1)朱庆华、耿勇,《工业生态设计》(万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月;(2)朱庆华,《绿色供应链管理》(万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 2004年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三篇最优论文之一(2005年8月),Elsevier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undation of APICS,2005年8月,JOM 2004 Finalist Paper Award。2007年获得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8年获得辽宁省2005-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一等)。2009年获得AOM(Academy of Management)美国管理学会年会最优论文。参与项目曾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法学毕业论文1万字

不同学校要求不同,我本科10000,硕士30000字

你的法律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一般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最好不要太泛,越具体越好,而且老师希望学生能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不知道你是否确定了选题,确定选题了接下来你需要根据选题去查阅前辈们的相关论文,看看人家是怎么规划论文整体框架的;其次就是需要自己动手收集资料了,进而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论文框架;最后就是按照框架去组织论文了。你如果需要什么参考资料和范文我可以提供给你。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 一、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 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 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二、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 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 论文题目地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 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 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一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 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 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 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 所发现,这是搞科学研究的人时常会碰到的情形。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 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 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 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 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 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 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 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 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 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 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5000字法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希望你从中有所收获:范文题目:试析习惯对法制建设的影响摘要: 本文在习惯这一词语的基础上,仔细阅读了英、德、日、传统中国法制度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习惯在对各国法制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试提出对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习惯对于中国法制建设是良好的,有传统基础的;习惯汇编是实现习惯对中国法制建设影响的重要条件之一。关键词习惯法制建设影响启示造成一国之拙本,形成一国之国风,即习惯也。故此如有无视该民族之习惯,而规定各种法令,则不能期待于行政之完全者明矣。习惯是无论何种法律文化背景下都存在的一种法的渊源,法律中有不少规则就直接来自于习惯。一、习惯对英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一)习惯对属人主义产生影响的背景属人主义指的是法律适用于一个族群,民族,而这个民族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拥有了该法律,无论身处何处,均适用这法律。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中》分析了日耳曼法属人主义产生的原因,他认为环境的因素影响日耳曼人的居住方式,他们喜欢分开居住,分开居住造成了各个群体产生各自的生活习惯和各自处理问题的方法,当日耳曼的各个群体相聚一起时,他们自然的按照各自已有的习惯去处理问题,这就是孟德斯鸠所理解的属人主义的由来。(二)属人主义对英格兰及其殖民地的影响日耳曼人的这种属人主义思想深刻影响着世界法学的发展方向,英格兰王国威廉一世原来是法国诺曼底公爵,他在征服英格兰后,并没有把自己领地原有的一套法律体系灌输于英格兰,而是在尊重当地英格兰民众原有的习惯习俗来进行断案,这样有效地缓和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矛盾,巩固他在英格兰的统治。后来的亨利二世继续在英格兰的实施属人主义,进行了一系列司法改革,他定期派巡回审判的专员到各地,这些专员在办案时,除依据国王诏书敕令外,主要是依据日耳曼人的习惯法和地方习惯。凡是他们认为正确、合理,并与国王的立法不相抵触的习惯和惯例,便被确认为判决的依据。他们经常聚集在中央所在地威斯敏斯特交换意见,彼此认可各自的判决。这样,一些被引为依据的习惯便成了以判例法形式出现的普通法。总之,英国的“普通法大部分是以接受和一般化全国的或广泛流行的习惯为基础的;英国的普通的,一般的习惯变成了普通法”。通过该措施,中央的司法权力得到统一,地方领主的司法权力得到削弱。这一习惯很好的贯彻到后来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当中,当时英国人统治香港时,也并没有将英国的法律直接适用于华人群体中去,只是当双方或者单方是英国人是才适用英国法,由此得出英国人在殖民地中的统治实施属人主义。当地的华人群体援用的仍然是大清律例,只有当他们的法律严重违反人权价值时,港英立法机关才会干预。这样就出现这这么一种现象,一个政府,两个司法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华人接受和认同了英国法的价值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主动放弃大清律例作为法律适用的依据,由原来的属人主义最终演变为属地主义。大清律例已经不再适用,但里面的一些规定,以习惯的方式存在于华人群体中去。詹宁斯指出,统治乃是一种合作的功能,而法律规则不能单独地促成合作的行动。惯例有助于民主制度的运转,能促使国家机构更加协调,否则,就会产生摩擦。这就是属人主义所带来的优点,它是一种缓和方式促进司法统一,它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统治,促进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属人主义就像用文火熬成的汤,汤的营养价值得到很好的保存。英格兰和香港都一样,当地民众的优秀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这些都是有利于本土法学文化的继续传承。二、习惯对德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一)萨维尼思想对德国成文立法的影响萨维尼在其《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使命》中阐述了他反对在全德立即制定包括民法典、刑法典、诉讼法在内的成文法典,他的主要观点为:“法律首先产生于习俗和人民的信仰,其次是假手于法学——职是之故,法律完全是由沉潜于内,默默无言而孜孜~~的伟力,而非法律制定者的专断意志所孕就的。”进而可以得出这样结论:本国的法律应该随着时间自然形成,立法机关的制定过于急进地制定法律必然使得法理的讨论不甚充分,从而使得有法律则无实施。民众不能充分理解其法理,则其实施的效果不大。因此,萨维尼非常重视习惯的作用,在笔者看来这个习惯不止是日耳曼习惯,也包括罗马法习惯。(二)萨维尼的研究方法中止所产生的影响1896年德意志帝国制定了民法典,并规定1900年1月1日施行,当今的联邦德国还是在适用该民法典。民法典的制定客观上确实促进了国家的政治统一,社会秩序的稳定,但是民法典的颁布,确实将罗马法以及日耳曼法送进了历史里面去了,人们的研究再也不是民族传统习惯,而是专注于法典理论的研究,怎么样使得法典的逻辑结构能够更加完善,这样做确实能使得法典体系更加的完备。此时的我,不禁想起这么一个问题,萨维尼的研究方法,为什么德国成文法的出现就会嘎然终止呢?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德国人出现了像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的大家,他们最为有名的是哲学理论,哲学使得人们变得有思辨,变得严密,变得具有逻辑性,他们觉得逻辑性的东西能够自我完善,因此制定一部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民法典是德国人的首要选择;第二,当时政治、经济的需要。德国的统一,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德国人的统一,由于教会的力量阻拦,再加上,英法等国不希望欧洲中部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来破坏其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因此,德国人民希望尽快制定成文法典来维护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增强国家统一意识,实现民族复兴。第三,法国大革命不止冲垮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不止为欧洲其他国家带来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而且也为其他国家带来了法典化的思想。因此,德国人自然受到法国法典化的思潮。但是过于注重法典本身难以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法典是具有滞后性的,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法典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传统民族所遗留下来的习惯和民族精神此时将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三、习惯对日本法制建设的影响(一)从日本文化中的启发有一位学者说日本的文化是一种“洋葱”文化,把他一片一片地洋葱拨开之后,我们发现其是没有核心。日本文化的包容性实在领人值得深思。当深入了解日本,你会发现相扑运动,人们还是十分的喜爱,你会发现日本人民喜爱橄榄球。你会发现日本的时装还是让人着迷,你会发现和服是那样的端庄。所有这一切,引起我们对日本的法制现代化产生更加深入的思考。(二)习惯在日本法制近代化中的体现日本的法制现代化自倒幕运动开始,倒幕运动的成功,使得天皇的统治的模式得以重新确立。为下一步中央集权奠定十分深刻的基础。以大久保利通为首的内阁实行一系列集权政策:(1)废藩置县,版籍奉还;(2)废除士、农、工、商身份,实行新的身份,建立崭新的户籍制度;(3)文化教育上,实行全面的义务的国民教育(4)实行殖产兴业政策,集中以国家的力量进行经济建设(5)法制建设上,翻译照搬法国的法典。通过一系列这些政策,日本的近代化速度加快,大久保等人想进一步地脱亚入欧,对日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结果是因改革过于激烈,改革过于去习惯化,大久保被暗杀。新上任的伊藤博文对此进一步的思考,改革的力度不仅要强,而且改革应该要更加注重习惯。为此,伊藤博文为此到了与日本国情更加相似的德国进行考察,以德国《普鲁士普通法》为蓝本对日本的宪法的蓝图进行勾画,天皇就像是人的脑袋,政府就像是人的心脏,上下两院如同人的左右两臂,海陆军就像人的拳头,政府各部门、司法部门组成人的躯体,民众是人的两条腿脚。基于此,伊藤博文基于日本国民所习惯的自然理念设置日本的宪政,天皇于1889年基于上述的构想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此后日本对六法在仿照德国法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制定了适合日本国情的六法体系,日本的法制近代化基本完成。比如日本民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因特定行为选定假住址,关于其行为视为住址。”假住址制,是日本结合本国习惯所采用的制度。德国民法中不采用此原则,因为德国用数个住址主义,故不必有假住址。四、习惯对传统中国法建设的影响在传统中国,基层存在着许多婚姻的缔结、解除,家庭财产继承等各种各样的民事纠纷。在当时,统治者重刑轻民,民事方面的法制不发达。民众在解决民事纠纷中往往是依据当地的习惯,并且在当地的社会中,这种解决方式得到大家的遵循。这些习惯被当时的基层长官以及他的法律助手们所认真的关注。实际上,基层的长官们并不一定要按照习惯对案件进行判决,他们可以依照当时律令等进行判决。但是,这些当地习惯之所以被他们娴熟地运用,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这些判决应该要得到当地民众的接受以及使得这些判决符合礼的规定,从而起到教化的目的。上级政府在收集习惯上的不遗余力有助于规范其行政。以清朝为例,地方的习惯经过按察使以及布政使的整理被编入省级资料库中,他们在法律布告中引用这些习惯用以纠正基层不良的民风民俗。除此之外,各地的有代表性的惯例,经过筛选被纳入到国家正式法典当中。最为有名的例子:“承继两房宗祧”的做法于1775年被编入到大清律例第78条第5条例中。其中规定了:“如可继之人,亦系独子,而情属同父母亲,两相情愿者,取其阖族甘结,亦准其承继两房宗祧”。“承继两房宗祧”这样一个民间习惯关系到当时整个清帝国的利益,民间的继承秩序得到明确修正,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稳定以及财产安全。如今,“承继两房宗祧”这种制度虽然已经没有在成文法中规定,但是这样一种习惯仍然在农村社会普遍存在,正如刘作翔所说,习惯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遗存下来,成为人们的心理积淀或意识表现,在社会生活中以隐文化形态发挥功用。五、启示通过上面的分析,笔者以为有两点启示应引起我们的关注。一是重视习惯在法制建设中的良好作用。从英、德、日法制建设中可以看出尊重习惯并不是保守的表现,相反,在各国法制的改革中尊重习惯可以使得法制改革变得更加平稳。对于一个成文法的国家来说,尊重习惯也是有利于克服成文法典的僵化性以及滞后性。苏力指出,国内民商法极少强调尊从民商事习惯和惯例。2500件法律文件中。没有任何法律明确提出“依习惯”,只有一件强调了依据商事习惯。而另一方面,《民法通则》明确规定,“法律没有规定,应当遵守国家政策。”而在同样的2500件制定法中,竟然有1015件(2412条)以不同方式提及了各种类型的“政策”。政策能否解决一切问题呢?答案是否定的。传统中国法有着深厚地尊重习惯和惯例的传统,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该继承这些有益习惯,在这种基础上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法律制度。只有这样,民众对法才能比较容易接受,法律的执行效果才能更好,更充分。二是重视习惯的整理汇编。或许有人认为这项工作意义不大,因为现在人口流动频繁或者习惯的适用很不方便等各种原因。但笔者认为建立完整的习惯汇编应该说还是必要。首先,我们要清楚中国人有“同乡”以及“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同乡借钱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外打工的人们工作多年还是会回老家定居的情况也不少。建立习惯汇编有利于同籍同地的人们解决各种各样的纠纷。其次,习惯汇编也是中国法文化的宝贵资产。习惯的整理汇编促进法理、法史的理论发展,尤其是民商法的理论发展,进而得出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民商法典的制定应该更加注重本民族的习惯。最后,各省在收集习惯时,应该归纳总结一些相同的习惯和惯例以方便人们使用,进而总结各省通用习惯来充实我国的成文法典。

一般为到万字。毕业论文一般为—万字,学院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提出具体要求。关于论文的书写要求:1、摘要:摘要的字数(以汉字计)一般为500字左右,以能将规定内容闻述清楚为原则。摘要页不需写出论文题目,题头“摘要_应居中,加黑2号宋体,然后隔行打印摘要的正文部分,为小4号宋体。英文摘要在中文摘要后另起一页书写。关键词(小4号黑体)空一格,关键词如需转行应同第一个关键词对齐(空4格)。2、目录:题头“目录”应居中,加黑2号宋体,然后隔行打印目录的内容。目录中各一级题序及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3、论文书写:毕业论文一律要求在计算机输入、以Word格式编排打印。要求正文中文用宋体,标题中文用黑体,英文及阿拉伯数字为TimesNewRoman。毕业论文开本为B5。页边距设置:上下分别为,左侧为右侧为2。正文每页32行,每行35个字符,页码在版芯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摘要目录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编排。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