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鼻炎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鼻炎毕业论文

告诉你扣号是398开头的,中间是089,结尾是779。顶级服务体验,等你参与!2011-10-26

扣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他们做这个服务的

真心的劝你自己写吧,自己努力过才学到东西才发现到问题,否则你答辩的时候也狠难通过。

要是你现在还想找,去找国涛期刊,我在他们家写过,挺靠谱的 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论文文献

慢性过敏性鼻炎讲述了病因的形成,还有中西方治疗法及药方。以及平时如何护理。慢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热。据统计,变应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临床上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型。又依鼻粘膜接触过敏原后病理过程的不同,分为速发型过敏反应(I型)和迟发型过敏反应家中最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霉菌、宠物和昆虫等。在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床上用品、内衣上,尘螨及其排泄物较多;室内霉菌易在潮湿、温暖、通气不良的环境中生长;多种昆虫,包括蟋蟀、苍蝇、飞蛾,特别是蟑螂的排泄物都是一定的过敏原。户外过敏原在春、夏、秋、冬都可能存在。包括:香樟、核桃树、榛子树、杜松子树、杨树、桦树和橡树等。另外,近年来随着车辆的增加,柴油废气中的芳香烃颗粒还有家庭装修造成的甲醛等,它们虽然不是过敏原,却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强刺激物。

我的爱人就是过敏性鼻炎,他每晚服一次鼻炎康,已好几年,能控制住.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幼婴时期,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是一个常见病,国内外文献报道,多达10%的儿童和20%的少年罹患常年性鼻炎,其中大多为变态反应性。约75%的哮喘儿童也有本病,由于鼻堵患者不得不用口呼吸,因此从口腔直接吸入的变应原较多,从而使哮喘加重。变应性鼻炎在发病上没有性别差异。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变应原的暴露有关。喷嚏、鼻痒、流涕和鼻堵是最常见的四大症状。喷嚏以清晨和睡醒最重要,较大儿童每次在5个以上。鼻堵严重时张口呼吸,由于夜里鼻涕流向鼻咽部引发反复咳嗽就清嗓。鼻堵常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如左侧卧则左鼻堵而右鼻通,右侧卧则右鼻堵而左鼻通鼻祥是鼻炎的特征性表现,可见小儿不断用手指或手掌擦鼻前部,该动作称“变态反应性仪容”。有少儿童因鼻痒常做歪口、耸鼻等奇异动作。较大儿童自诉嗅觉有表失。鼻涕清水样,亦可因鼻堵或继发感染而变稠。儿童还可见眼眶下有灰蓝色环形暗影和皱折,称“变态反应性着色”或“Dennie—Mergan眶下皱折”,这是由于眼眶周围水肿和静脉淤积所致,也是特应性儿童眼鼻过敏的一个特征性表现,合并眼症状包括眼痒多见于动物变应原和季节性花粉所致者,患儿常有变态反应家族史。鼻腔内部检查显示鼻甲水肿,常称荃白或紫色,上盖有一薄层水样粘液。严重病例肿胀的鼻甲可完全堵塞鼻通道。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另有一型由非特异性的刺激所诱发、无特异性变应原参加、不是免疫反应过程,但临床表现与上述两型变应性鼻炎相似,称血管运动性鼻炎或称神经反射性鼻炎,刺激可来自体外(物理、化学方面),或来自体内(内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即是变应性鼻炎,但因在机体内不存在抗原-抗体反应,所以脱敏疗法、激素或免疫疗法均无效。表现症状:①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②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③鼻腔不通气,耳闷④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⑤眼眶下黑眼圈(经常揉眼所致)⑥经口呼吸⑦嗅觉下降或者消失⑧头昏,头痛⑨儿童可由于揉鼻子出现过敏性敬礼征(allergic salute)。[常见的合并症状]①失眠②鼻窦炎,即鼻窦的感染③中耳炎,即中耳受到感染④鼻出血。上述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典型症状,每个人出现的症状可能有不同,常年性发作型鼻炎的病人亦可同时出现季节性的发作。部分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可能同时伴有鼻息肉,哮喘,打鼾等症状。

过敏性的鼻炎就是随着季节性的变化,那么就会形成一种炎症,然后就会特别的严重,平时没有季节交替的话是不犯病的,急慢性鼻炎是常年的会有炎症,而且有的时候还出现酸痛感,这就是两者的区别。

中医关于鼻炎毕业论文

眼下正是季节交替之时,身边很多朋友跟我反应说孩子鼻炎又犯了,问我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聊一下鼻炎的预防及治疗。

鼻炎的早期症状一般是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西医认为,其发病原因多为外界的刺激,如细菌、病菌、花粉、粉尘、气候交替、鱼肉蛋奶等等。治疗手段多以清洗和鼻内给药为主。

外部原因真的是导致的鼻炎的元凶吗?为啥同样的环境,有的人没事,有的人就涕泪横流呢?清洗、给药,往往只能减轻或缓解症状,并不能真正根治鼻炎。

在中医看来,鼻炎初起,涕泪交加,是寒邪入侵,身体正气尚足,奋力抗邪,努力排邪的表现。这时,宜采取扶正阳气,驱赶外邪的方法。

下面给大家介绍如何用艾灸、按揉和服气的方法祛除外邪。

方法一,艾灸或按揉上星、印堂。

上星穴为督脉的第23个穴位。其位置在发际正中直上一寸。另外一种取穴方法是:眉中(即印堂)到百会距离共五寸。上星在三寸处。

上星、印堂皆属督脉穴位,不管是针灸、按揉,只要刺激量足够,都能起到温暖鼻腔,从而达到驱邪扶正的目的。临床上,如初期有清鼻涕,扎上星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方法二,艾灸或按揉迎香和攒竹穴。

艾灸迎香,攒竹能温煦鼻腔,促进面部鼻腔周围的气血循环,及时代谢废物垃圾,保持鼻腔的通畅。

方法三,在鼻腔通畅的情况下服气。

宜用些辛温芳香的香料药,如白芷、辛夷等。辛味入肝,芳香的药物,能提振肝气,帮助抵御外邪。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打个喷嚏就感觉身体轻松不少就好了。其实是寒邪通过打喷嚏的形式被排出体外的原因。

另外,中医认为芳香之物多能燥湿。多闻些芳香之气,有利于醒脾化湿。

方法四,摩腹或艾灸中脘。

临床发现,很多鼻炎的根源在于食寒饮冷,伤及脾胃,体内痰湿痰饮过重。鼻炎只是痰浊上犯鼻窍的显现。

这时候仅仅温通局部已效力不足,化解腹部的痰湿痰饮才是关键。

这里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几个穴位,不必每个都灸。选择一个患者觉得最舒适的穴位即可。

另外,艾灸面部穴位时,严禁戴隐形眼镜。若有不适,立即停灸。

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上工治未病。能提前预防,好过事后补救。那么如何能预防鼻炎呢?

其实预防鼻炎的关键就在于平时保护自身正气,使外邪难以入侵。

首先,做好日常保暖防风工作。

孩子一般运动量大,运动出汗后,皮肤腠理张开,门户大开,此时吹风贪凉极易导致外邪长驱直入。

从人体结构上看,脑后、脖颈、手腕、脚腕,皆为骨骼关节接缝处,相对较为脆弱,最易受虚邪贼风,在这些地方要更加注重防风保暖。

当下流行的露脚脖子的穿法,在中医看来实属不智。是以损害 健康 为代价的“美”。

其次,避免易造成寒邪入侵的运动。

比如说游泳。游泳在中医看来非常不利于身体 健康 。泳池水温一般低于人体体温。游泳时,人体长期浸泡于低温环境,能量热量大量散失。同时,人在运动状态时,会产生热量,为散热也为呼吸,皮肤孔窍处于张开状态。水性属阴,阴性且低于体温的水,随着毛孔进入身体,从而造成寒邪水湿入侵。

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体会,游泳无需多时,就会感到浑身发冷,嘴唇发紫,禁不住的打寒颤。这是其实身体出于本能,通过自发颤抖,激发身体潜能,从而达到提升阳气保护自身的目的。

若非要游泳不可。建议在出水后,用干毛巾快速揉搓身体,直至皮肤发热变红为止。或出水后,在保暖的情况下喝一大杯姜红茶暖身驱邪。同时注意及时吹干头发。

再次,注意日常饮食。

少食或不吃生冷粘滑之物。

中医认为,生冷粘滑之物,需要身体花费大量的气血消化,且会耗伤脾胃。长此以往,脾胃功能下降,蠕动不利,水谷精微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形成“半成品”的精,也就是痰湿痰饮堆积体内。

一、症状体征: 鼻炎症状有很多种,依据鼻炎的种类不同,鼻炎症状也有所不同,鼻炎症状主要有鼻塞、流涕、打喷嚏。 鼻炎类型头痛、头昏等,鼻塞特点为间歇性。在白天、天热、劳动或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鼻塞的另一特点为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气良好。由于鼻塞,间或嗅觉减退,头痛、头昏,说话呈闭塞性鼻音等症状。 二、临床的各种鼻炎: 1、急性鼻炎: 常见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为病毒感染,并常继发细菌感染。主要症状为鼻堵塞和分泌物增多,早期为清水样涕,后变为粘液脓性鼻涕,病人可有低热和全身不适。检查见鼻粘膜充血肿胀。 2、慢性鼻炎: 是常见的多发病,由急性鼻炎发展而来。与合并细菌继发感染、治疗不彻底和反复发作有关。 慢性单纯性鼻炎: 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鼻涕常为粘液性或粘脓性,偶呈脓性。嗅觉可有不同程度的减退,说话呈闭塞性鼻音。 慢性肥厚性鼻炎: 由慢性单纯性鼻炎而来,是长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现增生所致。此时粘膜增厚、组织弹性下降、鼻腔通气能力差,从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慢性干燥性鼻炎: 鼻内发干,鼻腔分泌物减少,发痒、灼热感,常诱使患者挖鼻,引起小量鼻出血,嗅觉一般不减退。 3、过敏性鼻炎: 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眼眶下黑眼圈(经常揉眼所致);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等。 季节性鼻炎:发病有显著季节性是季节性鼻炎的临床特点。患者每到花粉播散季节便开始发病。发病时眼痒,结膜充血,严重者水肿,以致误诊为常见的结膜炎。 常年性鼻炎: 患者常年发病,症状与季节性鼻炎相同,但总的程度不如季节性鼻炎重。患者眼部症状较轻或无,主要是发作性喷嚏、鼻塞和流涕。 4、干燥性鼻炎: 干燥性鼻炎的发生与气候和职业因素等有密切的关系。系鼻粘膜长期受刺激而发生粘液腺体萎缩、分泌减少引起,粘膜因而干燥甚至有浅表糜烂。 5、萎缩性鼻炎: 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缩;由于鼻组织萎缩,虽然鼻腔比较宽大,但鼻粘膜却丧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内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气不畅。当有细菌感染时,其毒素及排泄物等产生恶臭气味。 6、干酪性鼻炎: 是一种罕见的鼻病。临床特征为鼻内干酪样物积聚,有恶臭,日久侵蚀软组织和骨质,发生鼻内、外畸形。在干酪样物质中发现有脱落上皮、坏死组织、化脓细胞、胆固醇结晶及霉菌样微生物。 7、药物性鼻炎: 是不恰当的鼻腔用药长期持续作用损害鼻粘膜纤毛的结构,从而影响鼻粘膜的生理功能,产生临床病症。 8、血管运动性鼻炎: 鼻部症状每天累计超过1小时,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排除其他鼻炎者。鼻粘膜组织学改变表现为杯状细胞增多,血管扩张,腺体增生和组织水肿。 9、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态反应性鼻炎: 无变态反应依据的鼻分泌物嗜酸细胞增多,表现有高反应性鼻病症状,即可诊断本病。 10、过强反射性鼻炎: 症状发作来去迅速,以喷嚏为主,可有轻度鼻塞;鼻塞为间断性,持续时间短;少有鼻溢;变应原皮肤试验和鼻分泌物细胞学检查皆属阴性;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疗效不明显;整个病程常呈阶段性,间歇期较发病期长。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再加上外感风寒,邪气侵袭鼻窍而致。此病往往缠绵难愈,一则是正虚而邪恋,二则是外邪久客,化火灼津而痰浊阻塞鼻窍。因此五脏六腑功能失调为本,主要包括肺、脾、肾之虚损。脾属土,为肺之母,脾虚则肺之生源化绝而肺虚;肾属水,金水互生,且肺纳气归于肾,二者互相影响。因此,治疗鼻炎先需治本,重点是温补肺气、健脾益气、温补肾阳。正气是祛邪的基础,扶正即所以祛邪,治鼻炎如此,治疗其他大病亦如此。正气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正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客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鼻炎是外邪客于肺脏,因肺气不足,无力祛邪,导致邪气久客。邪客愈久,其病越是缠绵。正愈虚而邪愈盛,且变症百出,渐而成难治痼疾。其本全在正虚,而标不过是鼻炎所出现的各种相关症状。 (1)风寒实证: 1. 主要症状鼻塞,鼻涕,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无汗,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清稀,或头痛,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等。 【治则与选方】辛温通窍,发散风寒。可选用麻黄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2)风寒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鼻涕,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汗出,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清稀,或头痛,或记忆力减退,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辛温通窍,益气散寒。可选用桂枝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3)风热型: 1. 主要症状鼻塞,鼻干,或鼻痒。 2. 辨证要点鼻涕黄稠,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或脉无变化。 3. 可能伴随的症状头痛,或咽痛,或汗出,或无汗,或发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辛凉通窍,疏散风热。可选用麻杏石甘汤与玉屏芎芷汤合方。 (4)肺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咳嗽痰稀,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涕黏稠色白,或胸闷,或汗出,或气短,或恶寒,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补益肺气,辛温通窍。可选用桂枝加黄芪汤与四君子汤合方。 (5)脾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饮食不佳,鼻涕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面色萎黄,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喷嚏,或语声重浊,或大便溏泄。 (6)肾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耳鸣,或鼻涕清稀或黏稠色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3. 可能伴随的症状腰酸,或头晕,或汗出,或气短,或头昏,或记忆力减退,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补益肾气,芳香通窍。可选用肾气丸与苍耳子散合方。 (7)肝郁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痒。 2. 辨证要点急躁易怒,鼻涕清稀或黏稠色黄,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细。 3. 可能伴随的症状情绪低落,或不欲言语,或头痛,或喷嚏,或语声重浊。 【治则与选方】疏肝理气,辛温通窍。可选用四逆散与苍耳子散合方。 (8)阴虚证 1. 主要症状鼻塞时轻时重,嗅觉减退,或鼻燥。 2. 辨证要点五心烦热,鼻分泌物呈块状,舌红少苔,脉细或数。 3. 可能伴随的症状鼻腔管筒状脓痂,不易擤出,或有少量鼻出血,呼气恶臭(臭鼻症),头痛,头昏。 【治则与选方】滋阴润燥,通达鼻窍。可选用百合地黄汤、麦门冬汤与苍耳子散合方。

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性疾病是由于过敏体质造成的。过敏体质的外在表现都是由于其气虚卫表不固,血热易于风动,易受风邪侵袭的内在本质造成的。因此,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平时饮食应清淡、均衡之外,还应多食用些具有补脾肺之气、清热凉血等功能的食物,如百合、山药、大枣,桂圆、莲子等。还要积极参加各种 体育 锻炼,避免情绪紧张。老中医李可曾说: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肺主呼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脾气虚,腠理不固,卫外不固,阳虚温化水液不足,寒水上犯清窍。所以会喷嚏频发,清涕长流,遇寒加重,夜晚还有鼻塞的症状。这都被西医认为是过敏性鼻炎。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有三个原因: (1)肺脾虚弱 即鼻窍失于充养,易被风寒异所侵袭,邪正相争,所以鼻眼发痒,喷嚏频发,遇风即发。气虚不能输布津液,则上犯鼻窍以致津液外溢。所以清涕量多。 治疗原则,补益脾肺,袪风利窍。 方药:补中益气丸加减。 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防风:用于益气健脾。升麻、柴胡:用于升举阳气,上达鼻窍。辛夷、细辛:用于温胃祛风,散寒通窍;五味子、诃子:用于补肺、敛气、摄津;当归用于理气养血。全方补益脾肺,敛气升阳,袪风通窍。 (2)肺肾虚弱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散寒通窍 方药:右归丸加减 大怀熟地,山药(炒),山茱萸(微炒),枸杞(微炒),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制),杜仲(姜汤炒),当归(便溏勿用),肉桂(渐可加至四两),制附子(渐可加至五六两)。 上先将熟地蒸烂杵膏,加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余丸,食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或丸如弹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滚白汤送下。 (3)肺经伏热 这个一般好治疗,表现为鼻黏膜充血,干燥,有黄色、或黄绿分泌物。 治疗原则,以清热为主,有成药,比如辛芹颗粒,辛芳鼻炎胶囊,鼻渊通窍颗粒,千柏鼻炎片,鼻炎康,博科喷鼻剂等。 它们的基本成份均为:蒲公英、黄芩、麻黄、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石昌蒲。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过敏鼻炎的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调养过敏鼻炎与哮喘重在旺盛肾气以强五脏。 另一个重点是健脾,脾为土,土生金,肺为金。脾胃正常,肺的功能才好。中医称为“培土生金法”。 但是现在人们治疗过敏性鼻炎,头痛医头,正好李可老中医所说的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不仅病没治好,还耽误病情,不仅花钱,而且越治越不得法。有的人过敏性鼻炎治疗了20年之久。 最后讲一下哮喘。有过敏性鼻炎的人,如果治疗不及时,大多1到3年就会犯哮喘。 中医上讲:“哮喘专主于痰”,“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变生的病理产物,既可因病而生,也可停积致病。痰的产生,在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化精微,肾不能蒸化水液,于是津液凝聚成痰。藏于肺,久之成喘。 其实,古人早有精辟概括:肾为生痰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形象说明了肺、脾、肾的关系。而脾肾阳虚,特别是肾阳虚是本病的主要病因。 “其标在肺,其本在脾肾”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治本。健脾化痰,温养肾气,肾气充足,脾胃健运,过敏自愈。

文献综述针灸鼻炎论文

慢性鼻炎大多是感冒治疗不彻底慢慢转化而来的,已经不单单是炎症了,与人体的体质有关,只是消炎或者手术治疗并不能改善人体的体质,属于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愈慢性鼻炎必须改善人体的体质才行。建议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鼻炎是以调节人体的体质为主,通过改善人体的体质而从根本上治愈慢性鼻炎的。祝您早日摆脱鼻炎。

慢性鼻炎针灸效果很好,齐河县阳光门诊针灸科治疗了五十余名急慢性鼻炎患者,急性鼻炎平均六天治好。慢性鼻炎一年以内的两个疗程约二十天左右治好,不会复发。

常规针灸治疗对鼻炎有一定效果,但配穴复杂,疗程较长,患者不易坚持。最近,有一个取名为“新吾穴”的穴位,因其对鼻、咽炎、耳聋、颈椎、头痛、等疾病具有的独特疗效。 “新吾穴”(蝶腭神经节穴)新吾穴”(蝶腭神经节穴)是一个古人没有记载的穴位,发现者是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李新吾主任医师。他在20世纪60年代,按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及方法,发现了这个治疗鼻病的独特穴位,所以这个穴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也称“蝶腭穴”)。他在数十年对超过13万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发现:针刺此穴对于鼻部疾病患者疗效很好:慢性鼻炎有效率为90%,变应性鼻炎为%,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为%。北京同仁医院针灸科在向李新吾主任学习了这种独特方法并将之应用到临床以后,发现不仅对于鼻部疾病,而且对于干眼症、咽痛及哮喘等病,针刺该穴都有不错的效果。其中,对泪液分泌的改善更为明显,并且可以有效地保护泪膜、防止泪膜蒸发、减轻干眼症状,对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憋气症状也能改善。 独针“新吾穴”治疗慢性鼻炎此法为选取60mm左右的毫针,刺向位于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具有简便、效显、价廉、安全等优势。 简便:治疗方法仅是一针一穴,针刺到位取得针感后一般不留针,全部治疗过程只需几分钟; 效显:不少患者仅针一次就感到鼻塞及流涕症状减轻。部分患者治疗5~8次,症状明显缓解; 价廉:治疗过程简单,疗程短,单次和总体收费低廉; 安全:虽然针刺部位解剖位置复杂,针刺又较深,但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什么针灸“新吾穴”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这与“新吾穴”这个地方有个蝶腭神经节有关。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慢性鼻炎的原理是:将中医针灸传统疗法与现代医学的解剖部位相结合,使用长针刺激隐藏在面颊深部的蝶腭神经节。 蝶腭神经节内包含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上、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和鼻咽顶等部位。交感神经有促使血管收缩的功能,因而能使鼻黏膜及海绵体内血流量变小、腺体分泌物减少;而副交感神经则有扩张血管的功能,能使海绵体内充血、鼻黏膜膨大、腺体分泌物大量增加。蝶腭神经节含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就必然具有这两种神经纤维所起的完全相反的作用。在正常状态下,它们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以维护两者间的平衡,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就是阴阳相互平衡、阴阳互为消长。当某种致病因素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调节紊乱,阴阳平衡即被打破,相关的症状就会表现出来。如,鼻部、眼、咽喉等处炎症会导致局部血管充血,分泌物增多,即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而交感神经受到抑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中的寒证,也就是阴盛阳虚;有些病变也可引发这些部位局部血管缺血,分泌物过少的症状,类似于中医中的热证,此为阳盛阴虚,即交感神经处于强势,而副交感神经处于弱势。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神经调节紊乱长期存在,炎症就会迁延不愈。针刺蝶腭神经节,能够调节紊乱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使过盛或过衰的阴与阳趋于平衡,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这种良性的双向调节的作用,正如《黄帝内经》所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针灸蝶腭穴,该穴位6周一疗程,针刺蝶腭穴治疗鼻炎,具有无药物副作用,可重复进行,治疗简单、方便等优点。一般六周一疗程,每周针灸一次,每次一分钟左右。治疗对象有鼻炎、眼干、头痛、颈椎病都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如果拖延时间过长,或断断续续治疗,停停扎扎,会逐渐丧失敏感性,效果不佳甚至失效。像过敏性鼻炎最好在发作期治疗,见效更明显。

用中医调理比较好,一方面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另外一方面消除症状也很好。可以去当地中医院找中医治疗,我也可以帮忙。

鼻窦炎的相关研究论文

真心的劝你自己写吧,自己努力过才学到东西才发现到问题,否则你答辩的时候也狠难通过。

告诉你扣号是398开头的,中间是089,结尾是779。顶级服务体验,等你参与!2011-10-26

扣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他们做这个服务的

;12:;174:429–;49(1):;54(4):;171(6):;63(4):;169(5):—acureatwhatlengths?;9:;47,1:;80(2):;61:131–;47(9):;22(4):;6(7):(Engl).1999;112(6):.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王文婧,姚一建.甲真菌病患者分离真菌多样性分析[J].菌物学报,2014,03:.黄芩,李东明,孙婷婷,尚盼盼,葛杰,付又刚.艾滋病并发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4,9(2):.李东明,黄芩.皮肤细菌感染及其诊疗对策[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3):.蒋丽潇,黄芩,尚盼盼,孙婷婷,李东明.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药敏试验研究及文献回顾[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6):.李东明,董绍辉,黄芩,蒋丽潇,卢险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剥脱性皮炎并类白血病反应一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23):.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及其诊疗对策[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尚盼盼,冯小菊,李东明.聚多曲霉引起甲真菌病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5):.吴婧,李东明,,姚一建.病原性丝状真菌的菌种保藏方法[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1,6(05):.房高丽,张秋航,朱丽,李东明.暗色真菌致侵袭性鼻窦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304(20):.李东明,蒋丽潇.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3):.李东明,房高丽,王丽,马芙蓉.鼻-眼眶-脑真菌感染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10):.李东明,姚宏伟,侯纯升,张同琳.疑难病例析评第172例腹腔积脓-肺粟粒状阴影-脑膜刺激征[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6):.李东明,伦立德,尤艳明,陈学荣.Fournier坏疽3例及治疗转归[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1):.李东明,周劲松,李连翠,陈学荣.急性阴囊溃疡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11):.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及其诊疗对策[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9):.李东明,修典荣,李若瑜,陈学荣,王端礼.我国首例肌曲霉病及其试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193-195,.李东明,陈学荣.饲养遗弃猫致泛发性体癣1例报告[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4):.李东明,朱学骏.警惕“食肉细菌”感染[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0):.李东明,冯小菊.鸡禽小孢子菌致泛发性体癣1例[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2(3):.伦立德,李东明,张波,周平.疑难病例析评——第125例闭经-胸腔积液-肺肾梗死-皮肤结节[J].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9):.李东明.泳衣传染尖锐湿疣及真菌性阴道炎1例[J].社区医学杂志,2006,4(10S):.伦立德,张波,李东明,黄志芳,刘东,高卓.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的肺损害[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3):167-168,.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喆,马圣清,王端礼.甄氏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7(2):.李若瑜,李东明,余进,刘伟,冀朝辉,王端礼.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真菌鉴定和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李东明,伦立德,陈学荣.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5):.李东明,徐敏丽,陈学荣.泻痢停与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3):.李东明,李若瑜,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王端礼.棘状外瓶霉核糖体基因的初步研究[J].菌物研究,2004,2(1):.李东明,陈庆江,陈学荣,周劲松,许炽熛,NawaYParonD,李世荫.疑难病例析评第46例发热-匐行疹-上臂水肿性疼痛性红斑块[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4):.李东明,陈学荣,刘惠焕,王云,李世荫.中毒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皮炎外瓶霉分子鉴定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5):.赵艳霞,李东明,王云,陈学荣.胰激肽原酶致重症多形红斑药疹[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5(1):.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陈学荣,马圣清.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2(1):.刘慧焕,陈学荣,李东明,王云.非典型麻疹综合征误诊为药疹[J].临床误诊误治,2003,16(3):.李若瑜,李东明,等.真菌与真菌病研究近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李东明,孔繁荣,等.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3):.李东明,张秋玲,陈学荣,周劲松,张娟,葛堪忆,王双元,李林峰.坏死性筋膜炎合并多器官衰竭一例抢救体会[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8):.陈学荣,李东明,王云,刘慧瑛.银屑敌致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李东明,尤艳明,刘惠焕,陈学荣.第7例—发热6天,出疹5天[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2,4(5):.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17(1):.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马圣清.甄氏外瓶霉的PCR-RFLP分型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0,29(1):.李东明.外瓶霉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2000,23(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致病性外瓶霉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9,32(5):.蒋丽潇,肖秀美,孙婷婷,尚盼盼,李东明.非典型皮肤细菌感染病原细菌多样性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39161.李东明.鼻-眶-脑真菌病病例系列及文献综述研究[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77-7862.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感染14个目29个属真菌多样性及与国外文献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558-55963.吴婧,李东明,尚盼盼,孙婷婷,姚一建.甲真菌病病原真菌多样性分析[A].中国菌物学会.2012年中国菌物学会学术年会会议摘要[C].中国菌物学会:,2012:9364.李东明,尚盼盼,李若瑜,田欣,姚宏伟,修典荣,徐敏丽,GSdeHoog.少见及严重的侵袭性真菌感染[A].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感染症学分会、中国菌物学会医学真菌专业委员会:2007:13165.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孔繁荣,马圣清.丛梗孢外瓶霉的基因与表型对比分析研究[A].中国菌物学会.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中国菌物学会:,2003:361-362-363-364-365-366-367-36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