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引注的,虽然很多地勘报告在查重时候查不到,甚至报告归档后,查重也查不到,但是必须引注。具体格式如下:【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这个写的方面有很多,,来我有写好的 亲
毕业论文范本是指毕业论文设计的正规格式和书写要求,中国知网免费下载论文格式范文的方法:
cnki中国知网怎么免费下载论文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搜索一下 品学论文网 上面什么专业的都有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国民经济管理 保险 金融工程 税务 信用管理 投资学 环境经济/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 管理学 酒店管理 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产品质量工程 项目管理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国际商务 物业管理/房地产 连锁经营管理 资产评估 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管理 文化产业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 航运管理 劳动关系公共安全管理/应急管理 体育产业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声学 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技术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动物植物生物技术) 动植物检疫 天文学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地球物理学 大气科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 海洋管理 军事海洋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理论与应用力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信息安全(信息科学技术) 光电子技术科学 材料物理 材料化学 环境科学 生态学资源环境科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小学教育 人文教育 科学教育 华文教育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康复与健康 农艺教育 园艺教育 林木生产教育 特用作物教育/特用动物教育 水产养殖教育 应用生物教育 农业机械教育农业建筑与环境控制教育 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 农业经营管理教育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机械维修及检测技术教育 机电技术教育(电气) 汽车维修工程教育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印刷工艺教育 食品工艺教育 纺织工艺教育 化工工艺教育 建筑工程教育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 财务会计教育 文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管理 医学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 卫生检验 妇幼保健医学 营养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眼视光学 精神医学 听力学 医学实验学医学美容技术 口腔医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藏药学 中西医临床医学 法医学 护理学 药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中药资源与开发 法学 法律/法学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社会工作 家政学 人类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国际文化交流 国际政治经济学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边防指挥 火灾勘查禁毒学 警犬技术 经济犯罪侦查 消防指挥 警卫学 公安情报学 犯罪学 公安管理学 国际经济法 历史学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文物保护技术
(2)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4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 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 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文字成果,它作为提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参考用资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编写是在综合分析各项勘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的,必须结合建筑类型和勘察阶段规定其内容和格式。各类勘察规范中虽然有编写岩土工程报告书的提纲,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灵活不可受其拘束,强求统一。
总的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切合主题;内容安排应当合乎逻辑顺序,前后呼应,整体连贯;论证有据,剖析全面,观点正确,数据可靠,结论态度鲜明,准确简练;插图、表格文字说明清晰,图文并茂。
在野外勘察工作和室内土样试验完成后,将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探孔平面布置图、钻孔记录表、原位测试记录表、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成果,连同勘察任务委托书、建筑物规划平面布置图及地形图等有关资料汇总,进行整理、检查、分析、鉴定,经确定无误后,编制正式的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任务,在于阐明勘察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件,分析存在的岩土工程问题,从而对建筑地区作出岩土工程条件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在内容结构上,一般分为:文字和图表两部分组成。
一、文字部分的内容
文字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绪论
绪论的内容主要是说明岩土工程勘察的委托单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单位;建筑场地位置;具体的勘察阶段;拟建工程名称、规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勘察方法、勘察工作布置与完成的工作量;取样的数量以及勘察时间、提交的成果。
2.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
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阐明工作地区的岩土工程条体所处的区域地质、地理环境,以明确各种自然因素(如大地构造、地势、气候等)对该区岩土工程条件形成的意义。各节的内容应当既能阐明区域性及地区性岩土工程条件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又须紧密联系工程目的,不要泛泛而论。
(1)建筑场地自然地理情况及位置、研究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运动特征;
(2)场地的地层分布、地质结构及岩土类型和岩土工程性质。主要描述各岩土层的颜色、均匀性、层厚、密度、湿度、稠度等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等指标。
(3)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质侵蚀性及当地土层冻结深度。
(4)自然地质作用和岩土工程作用形成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3.结论及建议
通过建设中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对建筑场地各层作为天然地基的稳定性与适宜性的做出评价;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等指标的确定,作为选定建筑物场址、结构形式和规模的地质依据。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性质,提出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的建议,推荐地基持力层的最佳方案,如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基,应建议采用何种加固处理方案。对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应提出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结论的内容是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具体问题作出简要而明确的回答。态度要明确,措辞要简练,评价要具体,不要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二、图表部分的内容
岩土工程报告书必须与岩土工程图一致,互相照映,互为补充,共同达到为工程服务的目的。一般岩土工程的图表包括:①勘察点平面布置图;②岩土工程剖面图;③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总表;④重大工程应制出岩土工程图或分区图;⑤地层柱状图;⑥有关试验曲线;⑦原始资料复印件。
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前3个图表的内容即可,若是重大工程,应根据需要,绘制综合岩土工程图或岩土工程分区图、钻孔柱状图或综合地质柱状图、岩土工程平切面图、岩土工程立体投影图、岩土利用、整理、改造方案的有关图表;岩土工程计算简图及计算成果表;原位测试成果图表以及土样固结试验成果e-p曲线等。
针对一些专门性问题除综合性报告外,尚应提交单项报告如原位测试报告,事故与调查分析报告;岩土改造报告;咨询报告等。
对于小型岩土工程,报告的文字说明可以简化。大型工程或专门性问题的勘察成果报告,则必须提交岩土工程研究报告。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实例
本工程实例取自广州南方岩土工程公司,位于广州南沙开发区的某安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其勘察成果报告实录如下:
广州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工程概况
受广州南沙开发区土地开发中心委托,广东省地质建设工程勘察院对广州市南沙开发区黄阁镇安置区(一期)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勘察阶段为初步勘察。
黄阁镇安置区(一期)位于番禺区黄阁镇西南约1 km南涌口村与大井村交界处,为黄阁镇城市总体规划工程的一部分。征地面积约亩(633095m2),其中南涌口村亩(85664m2),大井村亩(547431m2),拟建建筑物为3~6层。勘察场区内主要为农业用地,村道南鸿路近东西向将场地分为南北两块,北边以水稻田、菜地为主,南边为蕉林及其他经济林。
(二)目的与任务
(1)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工程特性、地下水埋藏条件;
(2)查明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规模、发展趋势,并对场地的稳定性作出评价;
(3)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初步评价;
(4)初步判定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5)结合地质地面调查、现场地质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岩、土、水试验,初步提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方案和可能的基础方案类型、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三)执行的规范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
(4)《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GJ83-91);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8)《建筑岩土工程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1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规程》(DBJ/T15-22-98);
(1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CECS98:99)。
(四)勘察点布置、工作量及技术要求
1.勘察点的布置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26个,编号ZK1~ZK26,其中:鉴别孔14个,技术孔12个。钻孔布置情况详见钻孔平面布置图(附图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
2.完成的工作量
接受委托后,我院于2003年8月30日先后组织8台XY-1型钻机进场施工,共完成钻孔26个,总进尺,完成的工作量见下表1及钻孔一览表(附表1)。
表1 工作量统计表
3.技术要求
(1)终孔条件(孔深)包括:技术孔:钻入强风化岩3~5m;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不小于5m后终孔;若直接揭示中、微风化岩,揭示厚度达到1~3m即可;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8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
鉴别孔:揭示强风化岩面即可,若强风化基岩埋藏较深,揭示全风化岩3~5m后终孔;若软土厚度较大,在穿过软土层后揭示5m较坚硬土层(中密以上砂、砾、卵石层或硬塑状粘性土层)也可终孔。
(2)取样、标贯:全部技术孔采取土样,所有钻孔均进行标贯试验,土、水等试样及标贯试验应满足以下要求:①土样采取应保证每个不同地层样品不少于6组。全风化层按一般粘性土取原状样。水样采取2组;②若技术孔因故未能取样而造成取样数量少于规定,可在邻近鉴别孔补充取样;③自地面以下开始按地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取样或分层取样,除砂土和碎石土外的各种土层均取原状土,取样间距一般为,若土层层厚大于6m取样间距可放宽至3~5m;④穿过人工填土或耕植土后开始作标准贯入试验,其间距为;⑤当锤击数已达50击,而贯入深度未达30cm时,可记录实际贯入深度并终止试验。
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一)地形地貌
场区地貌上处于河口三角洲与剥蚀残丘交界,三面环山,西部约500m为骝岗涌水道,往南汇入蕉门水道,北部、东部及南部为剥蚀残丘。
勘察场地现为耕地、菜地及经济林地,经过人工平整,地势平坦,起伏很小,地面标高一般~。
场区交通方便,东部紧邻新扩建的黄阁大道,中部的村道南鸿路东西向横贯场区,东接黄阁大道,在场区的西部边界向北联通南涌口村。
(二)岩土类型及工程性质
根据钻孔揭露资料,按地质成因类型、岩土性,将区内地层由上至下分为①人工填土、耕植土层;②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③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④第四系残积层(花岗岩风化残积层);⑤燕山三期花岗岩。现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1.人工填土( )、耕植土层( )
(1)素填土①1灰黄色、浅黄色,主要为路基、田埂填筑土,由粘性土和砂组成,略有压实,稍密状。场区内局部出露,ZK21、ZK23、ZK26揭露,层厚~,平均。
(2)耕植土①2褐灰色、褐黄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含植物根系(为淤泥硬壳层)。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一般~,平均。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
淤泥②1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质较纯,含腐殖质及少量贝壳碎片,钻进时有缩径现象。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41组,进行标贯试验141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
该层场区内均有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淤泥质土、淤泥质粉、细砂、中、粗砂、砾砂、砾石等组成,据其土性不同又细分为七个亚层,分述如下:
(1)粉质粘土③1褐黄色、花斑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土质较均匀。主要分布在场区南鸿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除ZK19、ZK21~24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13组,进行标贯试验3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淤泥质土③2灰—深灰色,饱和,流塑—软塑状,含有机质,夹薄层粉细砂,局部夹腐木,部分地段底部粘粒含量较高,过渡为粘土、粉质粘土。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除ZK4、ZK8、ZK14及ZK20外,其余钻孔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36组,进行标贯试验124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粉质粘土③3灰黄色,可塑为主,局部软塑状,土质较均匀,局部含少量粉细砂。该层分布于场区东部,钻孔ZK7、ZK9、ZK13、ZK15、ZK19 及ZK23 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3组,进行标贯试验10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4)淤泥质粉、细砂③4灰色—深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一般,含淤泥质,局部夹薄层淤泥。该层主要分布在南鸿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钻孔ZK5、ZK6、ZK11、ZK17、ZK18、ZK26 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 平均 ,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22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5)中、粗砂③5黄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为主,局部中密状,分选性一般,含粘粒,局部含淤泥质。该层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钻孔ZK5、ZK10、ZK15、ZK19、ZK20、ZK22、ZK23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8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6)砾砂③6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少量砾、卵石及粘性土。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钻孔 ZK10、ZK12、ZK16~ZK18、ZK21 及 ZK24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进行标贯试验9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7)砾石③7灰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中粗砂及粘性土。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有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顶面标高~,层厚~。
4.第四系残积层(Qel)
为燕山三期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性为砂质粘性土,根据其状态又分为可塑状及硬塑状两个亚层,分述如下:
(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④1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可塑,原岩结构已破坏,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北部、东北部钻孔ZK1、ZK3、ZK4、ZK7、ZK8、ZK13、ZK14、ZK17 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12组,进行标贯试验17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④2褐黄色、浅灰色、局部灰绿色,硬塑,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ZK1~ZK4、ZK7、ZK8、ZK11、ZK13~ZK17、ZK19及ZK20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9组,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5.燕山三期花岗岩( )
为场区下伏基岩,埋深起伏较大,总体上看呈东(北)高西(南)低之势。按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全、强、中风化三个带:
(1)全风化花岗岩带⑤1 褐黄色,黄褐色,局部灰绿色、褐红色,原岩结构可见,长石等矿物已风化成高岭土,岩心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场区内除 ZK1、ZK5、ZK6、ZK9、ZK11、ZK12、ZK18、ZK21、ZK25、ZK26缺失该层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该层取样7组,进行标贯试验26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2)强风化花岗岩带⑤2褐黄色、灰黄色,局部浅灰色、灰绿色、紫红色,岩心坚硬土柱状、半岩半土状为主,局部风化不均匀,夹碎块状。除 ZK3、ZK5、ZK6、ZK10、ZK11、ZK16、ZK18、ZK19外均有揭露。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进行标贯试验25次,统计标贯标准值击。
(3)中风化花岗岩带⑤3灰色,灰黄色,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裂隙发育,岩心块状、短柱状。本次勘察有ZK1、ZK5、ZK6及ZK17、ZK23共五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该层取岩样1组,作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平均值为。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地下水水位
勘察施工期间,在钻探完成后24h以后,对地下水位进行量测。实测钻孔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由于钻探期间施工期较短,且勘察期间雨天较多,观测的地下水位不能代表长期地下水位。
2.地下水类型
区内地下水属第四系孔隙潜水类型为主,基岩裂隙水次之,局部属微承压水。第四系海相沉积、冲积、残积的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砂质粘性土及全风化花岗岩等,属微弱透水层,含水性微弱,水量不丰富,可视为相对隔水层。粉、细砂、中、粗砂、砾砂及砾石等,属透水层,透水性较好,含水性也较好,水量较丰富,为本区地下水主要赋集地层。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强、中风化基岩中,属裂隙水弱透水层,含水性弱,水量不甚丰富。
场区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西部骝岗涌等河涌水道侧向渗透补给。地表水向附近河涌及水沟直接排泄,排泄较通畅。
3.地下水评价
本次勘察在钻孔ZK6、ZK23 各取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有关规定,场地两组水样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钢结构均具有中等腐蚀性。
(四)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
本次勘察未发现场区内有明显断裂构造迹象。
根据广东省地震局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分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区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区,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g。区内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土。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表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属Ⅲ类场地;并根据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本区地基属抗震不利地段。
三、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及选用
(一)标准贯入试验
场区内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击数统计见下表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有关规定,表中数值未进行杆长修正)。
(二)各(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成果表(附表2),指标的统计见下表3。
四、岩土工程评价与分析
(一)地基土评价
1.人工填土、耕植土层
①1素填土 场区内局部分布,厚度薄,略有压实,稍密状。
①2耕植土 场区内普遍分布,主要由粉质粘土组成,软塑状为主,局部可塑,为下卧淤泥硬壳层,厚度薄。
表2 各岩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注:淤泥、淤泥质土层中自落击按1击统计。
2.第四系全新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
②1淤泥 场区内普遍分布。该层厚度大,埋深浅,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易触变,不宜考虑作基础持力层。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
③1粉质粘土 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分布,主要分布在场区南洪路以北,场区东南部局部分布。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复合地基持力层。
③2淤泥质土 该层场区内大范围分布,仅场区东部局部地段缺失。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压缩性高,承载力低,不可作基础持力层。
③3粉质粘土 主要分布于场区东部。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
③4淤泥质粉、细砂 该层主要分布在南洪路以北场区的西部地段。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摩擦桩基础持力层。
③5中、粗砂 分布于场区西北、东南局部,顶面埋深~,平均,顶面标高~,平均,层厚~,平均。厚度薄,变化大,属不稳定层,一般不单独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③6砾砂 主要分布于场区西部、西南部,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该土层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③7砾石 场区内分布较少,仅ZK11、ZK17揭露,且厚度较薄。该层顶面埋深~,顶面标高~,层厚~。
表3 土工试验数据统计及建议标准值表
4.第四系残积层
④1可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北部、东北部分布该层。该层顶面埋深~,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考虑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④2硬塑状砂质粘性土 场区内主要分布于南鸿路以北。该层顶面埋深 ~,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5.燕山三期花岗岩( )
⑤1全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顶面埋深~,平均,揭露层厚~,平均。承载力较高,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
⑤2强风化花岗岩带 场区内大部分钻孔揭露,顶面埋深 ~,平均,揭露层厚~,平均。承载力高,为预应力管桩基础的良好持力层。
⑤3中风化花岗岩带 本次勘察仅有 5个钻孔揭露该层。该层顶面埋深 ~,平均,揭露层厚~,平均。
(二)地基(岩)土承载力
各(岩)土层建议地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变形模量、压缩模量见表4。
表4 地基承载力数据(fak、E0、Es)一览表
(三)基础方案评价与分析
拟建建筑为3~6层楼,结合现场岩土工程条件,按基础类型分述如下:
1.浅基础方案
场区内软弱土层普遍分布,且厚度大,埋深浅,若拟建物为3层以下住宅建筑物,单柱荷载相对较小,可考虑采用筏板基础,坐于淤泥的上覆硬壳层(耕植层)。
若采用筏板基础,设计时应注意按软土的强度变形沉降及其影响深度进行计算。并注意考虑深厚淤泥层的次固结变形的影响因素,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出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附图1 工程勘探点平面图
2.复合地基方案
场区内大部分地段在②1淤泥与③2淤泥质土之间分布有③1粉质粘土,该土层埋深较浅,平均,层厚平均,具一定承载力,在验算其下卧③2淤泥质土变形沉降,若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考虑采用深层搅拌桩、砂石桩、CFG桩等复合地基的基础方案。由于场地部分地段淤泥有机质含量高,若地下水有机酸含量高,pH值小于4,则采用水泥土搅拌法而不宜采用干法。
3.桩基础方案
场区北部、东部淤泥厚度相对较薄,可作为桩基础持力层的土层埋深相对较浅,当拟建筑物的单柱荷载较大时,宜考虑采用桩基础方案。这一地段可选择作为端承摩擦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持力层有③5、③6、③7的砂、砾层;第四系④1、④2砂质粘性土层及花岗岩全、强风化岩。
附图2 钻孔柱状图
附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附表2 土工试验成果表
续表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T72-2004J366-200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06-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04-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0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09-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03-18)
陈希哲.2002.《土力学地基基础》.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智毅,唐辉明.2000.《岩土工程勘察》.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2003.《简明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林宗元主编.2005.《岩土工程试验监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孟高头.1997.《土体原位测试机理、方法及其工程应用》[M].北京:地质出版社
彭承光,李运贵,李子权,王业新.1995.《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基础》
王常明.2004.《土力学》.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王钟琦,孙广忠,刘双光等.1986.《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袁灿勤,王旭东,李俊才,徐建龙,阮永平.1994.《岩土工程勘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张喜发,刘超臣,栾作田,张文殊.198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M].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咸恭,李智毅,郑达辉,李曰国.2004.《专门工程地质学》.北京:地质出版社
勘察报告怎么写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建筑施工能否安全可靠、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有关规范、规程对报告的编写也有相应的要求。下面着重谈一谈有关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且侧重于详细勘察阶段。1 报告的编制程序一项勘察任务在完成现场放点、测量、钻探、取样、原位测试、现场地质编录和实验室测试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即转入资料整理工作,并着手编写勘察报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工作应遵循一定的程序,才能前后照应,顺当进行。不然的话,常会出现现场编录与实验资料的矛盾、图表间的矛盾、文图间的矛盾,改动起来费时费力,影响效率,影响质量。 通常的编制程序是: (1)外业和实验资料的汇集、检查和统计。 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实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例如:野外定名为粘土的,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17;野外定名为细砂的,实验资料为中砂,其~颗粒含量百分比达50%以上;野外定为可塑状态粘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击;野外定为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实验出的孔隙比却<1;野外定为硬塑粘性土的,标贯击数却<18击„„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分层深度和定名不准确,或试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改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相吻合。 (3)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 (4)划分岩土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然后编制分层统计表,包括各岩土层的分布状态和埋藏条件统计表,以及原位测试和实验测试的物理力学统计表等。最后,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5)编绘工程地质剖面图和其它专门图件。 (6)编写文字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证质量。在较大的勘察场地或地质地貌条件比较复杂的场地,应分区进行勘察评价。2 报告论述的主要内容 报告应叙述工程项目、地点、类型、规模、荷载、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工程勘察的发包单位、承包单位;勘察任务和技术要求;勘察场地的位置、形状、大小;钻孔的布置者和布置原则,孔位和孔口标高的测量方法以及引测点;施工机具、仪器设备和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方法;勘察的起止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评述;勘察工作所依据的主要规范、规程;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报告应附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勘探点测量成果表和勘察工作量表。倘若勘察工作量少,可只附图而省去表。一个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地质地貌概况地质地貌决定了一个建筑工地的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勘察场地所在的构造部位;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由于勘察场地大多地处平原,应划分第四系的成因类型,论述其分布埋藏条件、土层性质和厚度变化。 (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如果场地小且地貌简单,应着重论述地形的平整程度、相对高差。 (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如在碳酸盐岩类分布区,则要叙述岩溶的发育及其分布、埋藏情况。如果勘察场地较大,地质地貌条件较复杂,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报告中应附地质地貌图或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图;如场地小且地质地貌条件简单又无不良地质现象,则在前述钻孔位置平面图上加地质地貌界线即可。当然,倘若地质地貌单一,则可免绘界线。 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这一部分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是进行工程地质评价的基础。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第一,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这种方法一目了然,但在分层太多而有的层位分布不连续时,编号太多显得冗繁;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粘土2-1、冲积粉质粘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粘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粘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第二、三种编法有了分类的概念,但由于是复合编号,故而在报告中叙述有所不便。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第一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此外,详勘和初勘,在同一场地的分层和编号应尽量一致,以便参照对比。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①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对于分布较普遍和较广泛的层位,要说明缺失的孔段;对于分布局限的层位,则要说明其分布的孔段。 ②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如场地较大,分层埋深和厚度变化较大,则应指出埋深和厚度最大、最小的孔段。③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④取样和实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尽量列表表示土工实验结果,文中可只叙述决定土层力学强度的主要指标,例如填土的压缩模量、淤泥和淤泥质土的天然含水量、粘性土的孔隙比和液性指数、粉土的孔隙比和含水量、红粘土的含水比和液塑比。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好还有最小平均值、最大平均值,以便设计部门选用。 ⑤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⑥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标准值,然后综合判定,提供承载力标准值的建议值。 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必须论及: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状况、埋深、岩性、厚度,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地下水流向、水力坡度;含水层间和含水层与附近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条件,水位季节变化,含水层渗透系数,以及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等。对于小场地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勘察场地,论述的内容可以简化。有的内容,如水位季节变化,并非在较短的工程勘察期间能够查明,可通过调查访问和搜集区域水文资料获得。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要结合场地的地质环境,根据水质分析资料判定。应列出据以判定的主要水质指标,即pH、HCO-3、SO2-4、侵蚀CO2的分析结果。 场地稳定性 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 (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 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如饱和砂土的震动液化、基坑排水量计算、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刚度的测定、桩基承载力计算、软弱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等。 结论与建议 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它不是前文已论述的重复归纳,而是简明扼要的评价和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对场地条件和地基岩土条件的评价。 (2)结合建筑物的类型及荷载要求,论述各层地基岩土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可能性和适宜性。 (3)选择持力层,建议基础形式和埋深。若采用桩基础,应建议桩型、桩径、桩长、桩周土摩擦力和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 (4)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5)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6)建筑是否作抗震设防。 (7)其它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以上7个方面的内容,并非所有的勘察报告都要面面俱到,一一罗列。由于场地和地基岩土的差异、建筑类型的不同和勘察精度的高低,不同项目的勘察报告反映的侧重点当然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3 图表编制要点 主要图件 (1)勘探点(钻孔)平面位置图。表示的主要内容:①建筑平面轮廓;②钻孔类别、编号、深度和孔口标高;应区分出技术孔、鉴别孔、抽水试验孔、取水样孔、地下水动态观测孔、专门试验孔(如孔隙水压力测试孔);③剖面线和编号:剖面线应沿建筑周边,中轴线、柱列线、建筑群布设;较大的工地,应布设纵横剖面线;④地质界线和地貌界线;⑤不良地质现象、特征性地貌点;⑥测量用的坐标点、水准点或特征地物;⑦地理方位。对于较小的场地,一般仅表示①、②、③、⑥、⑦五项内容。 标注地理方位的最大优点在于文中叙述有关位置时方便。此图一般在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上补充内容而成。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0)。 (2)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的内容主要有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顶深度、层顶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地质柱状图上,第四系与下伏基岩应表示出不整合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或1∶200。 (3)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关于剖面线的布设和地基岩土分层原则,此前已论及,不再赘述。倘若分层正确,一般来说分层线的连接就会自然平顺,而不致将产状平缓的第四系尤其是全新统的土层画成陡斜状,或出现新老层位之间的互相穿插等不合理现象。 同一层位间的相变,要用岩性渐变线表示清楚。透镜状分层和同一层位中的透镜状夹层,在不同的剖面线上要互相照应,显示其分布范围。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1∶500),纵比例尺采用(1∶100)~(1∶200)。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如标贯锤击数、分层承载力建议值)。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4)专门性图件。常见的有表层软弱土等厚线图,软弱夹层底板等深线图,基岩顶面等深线图、强风化、中风化或微风化岩顶面等深线图,硬塑或坚硬土等深线图等。不言而喻,这些图件对于地基基础设计各有用途。有的图件还可以反映隐伏的地质条件,如中风化顶面等深线图,可以反映隐伏的断层;等深线上呈线状伸展的沟部,往往是断层通过地段。专门性图件并非每一勘察报告都作,视勘察要求、反映重点而定。 主要附表、插表 (1)岩土试验成果表。按岩、土分别分层,按孔号、样号顺序编制。每一分层之后列出统计值,如区间值、一般值、平均值、最大平均值、最小平均值。(2)原位测试成果表。分层按孔号、试验深度编制,要列统计值,并查算分层承载力标准值。 (3)钻孔抽水试验成果表。按孔号、试段深度编制,列出静止水位、降深、涌水量、单位涌水量、水温和水样编号。 (4)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4 努力提高报告的编写能力 要具备牢固的地质地貌和工程理论地质基础 理论方面,主要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工程地质方面,主要是土质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分析、工程动力地质学、工程地质勘察。在丘陵山区,要注意地质构造的观察分析;在平原地区,要着重于第四系成因类型、岩性组合的分析研究。此外,要时常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的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以便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 要熟悉和掌握有关的规范规程 规范规程既是经验的总结,又是技术的指南,具有很强的勘察工作指导性。对于国家的、行业的、省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必须熟悉掌握,并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 要了解工作区的地质情况 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对于邻近地段已有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也要尽可能了解,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 要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的技术要点 只要明确了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基础施工方法,作出的工程地质评价才能有的放矢、正确客观,提出的建议才能合理适用。 要切实保证第一手资料的质量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地勘察的最终成果。一份高质量的勘察报告,必须来自于高质量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由此可知,现场勘察和实验资料的质量好坏,对报告的编写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抓好第一手资料的质量,而钻探工作又是第一手资料的重点。为此,报告的编写者,必须常到现场掌握有关的勘察情况,最好是参与现场的地质编录工作。 提高综合知识技能 除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综合知识方面的技能。如基本的数理统计知识、文字表达能力、编图技巧、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现场地质编录的综合判定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触类旁通。只要多干多学,善于思考,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提高,就能逐步地编写好每一份勘察报告。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3、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6、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8、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9、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排版各学校会有各自的不同要求,得到教务处的排版室问一下。
封面、任务书 封面、任务书上的内容用钢笔填写或打印,必须正确无误。中文摘要 (1)“摘要”二字(小二号黑体)居中,字间空一格。 (2)“摘要”二字下,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3)“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在摘要内容之后隔一行空二格编写。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数量为3-5个,与“关键词:”接排(不留空格),每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外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3)“Key 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在摘要内容之后隔一行空四个字母编写。关键词(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与“Key words:”接排(不留空格),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目录 目录按两级标题编写(如:第1章□□□□……1,□□□□……1),上下空两行,“目录”二字居中(小二号黑体),字间空一格,下为章、节及其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倍行距),一级标题加粗,目录格式为正式。章节、各间标题及层次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20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中文正文采用小四号宋体,外文正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行间距为倍行距。
我专业排版的。有很多个大学的格式要求!1528924067,我的QQ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国化工行业经营环境也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和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类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类毕业论文 范文 一:化学工程学科集群分析
一、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现象
经过调查统计,我国共有100多所高校招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该专业研究方向过多,一个专业出现87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划分有的甚至是跨学科的。如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属于工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属于理学,可应用化学居然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同属于一个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名称也是多样化的,缺乏统一标准,如安徽大学、南昌大学的绿色化学工程,上海大学就称为绿色化学与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请教了化工领域的专家,给这87个研究方向做一个归类,分为9个大的方向(表1)。由表1可以发现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是存在学科集群现象的,表现在:专业的学科建设,已经不单是化学工程的问题,而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研究的所有领域,包括应用化学、环境化工、工业催化、资源与材料工程、新能源技术、生物工程与技术、过程系统工程、油气加工及石油化工等。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力度较大,表现在:各个高校的研究方向基本上都比较多,如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其研究方向都是传统与现代并存,传统化学化工的研究方向所占比例较大,如化学工程,包含的研究方向较多。部分代表21世纪化学化工发展方向的研究方向,在很多学校都受到重视,如资源与材料工程,研究方向也比较多。
二、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
本文选择山西省高校做研究,分析其师资力量情况,以分析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创新及竞争优势。山西省作为我国化工3大生产基地,化学化工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化学化工专业是山西省高校、特别是工科院校的学科优势之一。选择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化工学院为样本(见表2),按照前文对学科集群的认识,这些学院都有9个以上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科集群规模。其中论文指该学院教师被SCI、EI、ISTP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中北大学的数据包含了CA论文。山西大学的数据不包括ISTP论文。专著指该学院教师出版的学术专著数,不包括教材。项目及奖项指该学院教师申请的省部级以上项目、经费及省部级以上奖项。发明专利指:该学院教师申请并且授权的发明专利。3所高校的化学化工学院拥有一定数量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博士学位的教师也占到了较大比例。3所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较为可观,被3大检索刊物收录的论文数量较多,出版了一定数量的专著,申请了一定数量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大攻关项目,以及“863”项目,甚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各1项。中北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承担过“973”项目,获得过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北大学和山西大学还拥有发明专利十几项。从师资力量来看,应该说学科集群让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领域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山西省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
三、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科集群的协同创新模式
山西大学至今已与国内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日本岩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单位签订协议,开展交流。在校企合作方面,与山西三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天脊集团等大型企业,在产品研发、岗位培训等多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化工研究所建立了山西省化学工程技术中心,还与山西焦化集团公司等6个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北大学安全工程系与航天一院、航天三院、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相关生产企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项目合作。从产学研合作角度来看,三所高校都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从企业合作的视角来看,在研发方面,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合作领域主要为新能源技术、环境化工、生物工程与技术。3所高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集群与山西省的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协同关系,构建了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模式,围绕着山西省的产业特色,为山西省地方经济服务。
四、我国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集群的路径
从以上3所高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在3所高校内部相关专业之间建立了学科集群,集群的方式是建立化学化工学院,统筹化学化工各个专业,从多学科、多专业、多研究方向的角度,进行学科集群。关于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3所高校都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实效。集群的方式是产学研合作,与山西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关于跨区域性学科集群,即单个高校与该高校所在地之外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之间的集群,中北大学有一定的建树,却没有进一步深入。中北大学之所以能够有一定建树的原因是该校原来是部属院校,与其他部属院校具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因此,中北大学的跨区域学科集群,仅仅局限于与兄弟院校的合作,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与其他省份企业的合作上。
五、结论
第一,我国高校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有87个研究方向,扩散性较强,涉及到了化学化工的各个领域,表明该专业的建设具有学科集群现象,并且已经以建院的形式,完成了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第二,学科集群有利于团队建设,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创新成果,与产业集群一样,使得高校学科建设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第三,学科集群与高校所在地产业集群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也就是说,学科集群首先必须与高校所在地经济发展特色密切相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第四,从学科集群的路径来看,单个高校某个学科的集群已经完成,区域性学科集群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跨区域性学科集群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当然,我们相信,在区域性学科集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走向跨区域性学科集群。
化工类毕业论文范文二:生物质化学人才培训思考
一、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分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耗快速增长,已跃居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却严重不足,石油供需约缺口1亿吨,天然气供需约缺口400亿标准立方米。而且,由于清洁利用的技术难度较大,化石能源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了诸多的环境问题。生物质能是第四大一次能源,又是唯一可存储和运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生物质能将缓解能源紧缺的现状和减少化石能源造成的环境污染。我国幅员辽阔,又是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我国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生物质能源约折合亿吨标准煤。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生物质能”。同时,随着化石资源日益枯竭,化学工业的原料也将逐步由石油等碳氢化合物向以生物质为代表的碳水化合物过渡。目前,世界各国纷纷把发展生物质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生物质资源替代化石资源,转化为能源和化工原料的研究受到普遍重视。政府、科研机构和道化学、杜邦、中石油、中石化、中粮等大型企业争相研发和储备相关技术,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四川古杉油脂化工公司和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柴油生产技术,相继建成规模超过万吨的生产线,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标准,各项性能与0#轻质柴油相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我国对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即生物基化学品)极为重视,已列入科技攻关的重点。例如,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非化石来源的绿色化工基础原料。从甘油出发生产1,2-丙二醇、1,3-丙二醇和环氧氯丙烷等大宗化工产品,已经实现或接近产业化。新兴产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浙江是经济大省和能源小省,能源资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次能源消费自给率仅为5%;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高产综合农业区,森林覆盖率达60%,生物质资源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乃至全国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和生物质化学工业的蓬勃发展,对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二、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知识结构
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未包含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之中。在《专业目录》中与之接近的是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掌握现代工业生物技术基础理论及其产业化的原理、技术 方法 、生物过程工程、工程设计和生物产品开发等知识与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生物工程专业重点关注围绕生物技术进行的工程应用,而生物质化学工程重点关注通过化学工程技术(包括生物化工技术)对生物质资源进行加工利用的工业过程。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与生物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知识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之中。生物质的组织结构与常规化石资源相似,加工利用化石资源的化学工程技术无需做大的改动,即可应用于生物质资源。但是,生物质的种类繁多,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属性,利用技术远比化石资源复杂与多样。可见,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化学工程基础,并熟悉各类生物质资源的特点、用途和转化利用方式。因此,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既能把握和解决各种化工过程的共性问题,胜任化工、医药、环保和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工艺开发、装置设计和生产管理等工作;又能将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生物质资源的转化利用和生物质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等领域,胜任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等新兴行业的工作。
三、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营造人才培养氛围
2007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与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浙江省科技厅共同主办了“浙江省生物质能源与化工论坛”。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李仁涵副局长分析了我国能源技术的发展状况,强调了发展生物质能需注意工艺过程的绿色化。浙江省科技厅寿剑刚副厅长介绍了浙江省能源消费状况和新能源技术研发动态,鼓励省内外的科技工作者为改善浙江省能源紧缺现状而努力工作。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回顾了浙江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思路。浙江工业大学的计建炳教授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的蒋福康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闵恩泽、李大东、舒兴田、岑可法、沈寅初、汪燮卿等六位院士分别从我国发展生物能源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生物质燃料(清洁汽柴油、生物柴油)利用技术、生物柴油联生产物利用技术和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化工生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精辟论述。2009年4月,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了“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论坛第84场———生产生物质燃料的原料与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马淳安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科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咨询专家组组长、浙江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建炳教授主持了学术交流与讨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闵恩泽做了题为“21世纪崛起的生物柴油产业”的 报告 ,重点阐释了我国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机遇与挑战。在两次会议上,来自石油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粮集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分别介绍了生物质原料植物的选育、生物质原料的收储运物流供应体系、生物质原料的梯级利用、生物质液体燃料的制取技术、生物柴油的生产实践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生产生物柴油的反应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会议期间,闵恩泽院士等人应邀参加了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暨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建设研讨会。闵恩泽院士指出,迈入21世纪以来,针对日趋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国家高度重视能源替代战略的发展和部署,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是大势所趋;因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根据国家发展需求调整学科设置、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也势在必行。闵恩泽院士认为,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时代背景下,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化工的产业发展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思路符合当今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近距离接触学术泰斗,聆听专业领域的前沿进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组织高水平学术会议,浙江工业大学营造了培养生物质化学工程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理论与实验课程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浙江工业大学将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模块的主干学科确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针对生物质资源加工利用过程的特点,对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分离工程和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此外,增设了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和生物质工程两门专业课程。生物质化学与工艺学重点讲授糖类、淀粉、油脂、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加工转化为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生物质工程从原料工程学、转化过程工程学和产品工程学等角度出发,为学生讲授生物质资源转化利用过程中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生产实例。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综合实验室在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的资助下,为生物质化学工程(专业)方向增设了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和生物质热解制备生物原油两个实验,并在积极筹备开设生物柴油品质测定、淀粉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的制备和易降解型纤维素-聚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等实验。
(三)实习、实践和毕业环节
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依托化学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和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7人具有海外 留学 经历。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的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化,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宁波杰森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设立了企业专项奖助学金,拓展了实习实践 渠道 ;还依托化工过程模拟基地,引入计算机模拟实习、沙盘模拟等方式,丰富了生产实习环节的教学手段。同时,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修订完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实习厂和仿真软件编写实习手册,强化对实习的质量监控与反馈,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增加“内培外引”师资的力量,加快实习指导师资队伍建设;从实习方式、实习内容、考核办法和师资队伍等多个角度出发,确保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生物质化学工程模块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招标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和企业委托开发项目数十项。从这些科研和工程开发项目中选取的毕业环节课题,更加贴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或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能够全面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其综合运用能力,全方位增强学生结合工程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依托实践教学平台,从“产品工程”的理念出发,选取若干个恰当的产品,串联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环节和课外科技活动等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顺知识体系,建立起绿色化学和节能环保的基本理念。以生物柴油为例,核心反应是酯交换反应,可以采用水力空化等技术强化反应过程;产物需要采用精馏方法分离,生产废水需要采用电渗析等方法加以分离;生产过程中还涉及流体流动和传热等问题;生物柴油这一产品可以将多个实验内容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有效降低实验原料的消耗。教学可以选取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单元设备设计进行,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车间作为化工设计的教学内容,可以选取部分内容作为学科课外科技项目或毕业环节的研究内容,还可以将生物柴油生产作为创业大赛的竞赛内容。学生可以到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进行实习,将工艺革新、过程强化和产品工程融为一体,并通过实验室规模与工业化规模的对比,强化工程意识。
你这个没法弄成完整的格式 有些信息不全 完整格式的必须具备:作者名字、论文名字[J]、出处、、年份 、月份、期号、页码。比如图片这样子的。数字,英文都必须使用Times NEW Roman格式,标点输入法使用英文输入法。还有中文使用宋体。
随着自由贸易的发展,我国所遭受的倾销越来越严重,运用反倾销 措施 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利益、保证产业安全已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化工论文,供大家参考。
化工论文 范文 一: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1]是利用化学、化工的理论与技术来解决能量的转换、储存及传输等问题,通过生产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服务于人类生活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是本专业所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质量。而目前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迈入大学,面临如此信息量大的课程感到迷茫;教师面对课时量日趋减少的趋势,而传递的信息量大的困扰,不知如何把握日常教学;另外,加上教师科研压力等方面的因素,使得其未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因此,无机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讨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例如: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 教学 方法 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 报告 并加以 总结 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图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图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 课前预习 ,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无机化学是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迈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及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本系以上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特点对无机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初探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后会继续探索无机化学其他方面的改革。
化工论文范文二:油藏化学工程研究发展趋势
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研究与我国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赶上发达国家对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脚步,我国必须大幅度提升在这一方面的开发技术,更好地促进化学工程研究大步向前发展。
1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背景
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就是能源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担忧石油问题。迄今为止,人类只开采了大约总储藏量1/3的原油,因此,油藏开发及提高效率是每一个科技工作人员的头等任务。半世纪以前,世界对石油的总需求量日益增长,工人们利用油藏工程的原理提高采收率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油藏工程原理的发展。作为石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油藏工程主要负责各类研究,在掌握动态规律与原理的同时,也辅助了钻井与采油工程的开展。
2三次采油技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石油界的精英们一直努力提高石油的采收率。一次和二次采油主要是靠自身压力和注气注水等方法,三次采油是采用之前的任何工业技术[2]。因而提高油藏采收率并没有局限在某一阶段或手段,它主要是靠原来油藏中没有的物料开采。它的定义与分类是不矛盾的。油藏化学工程是在三次采油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和化学工程学科共同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不断引进新技术,取得新成就。这一阶段也让人们认识到发展的多样性,开始探究多方面技术,涉及各种学科,主要有胶体与界面科学、化学工程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渗流力学、热力学、计算数学等多种高等学科。
3化学复合驱技术
我国油田多数是陆相沉积,分布相当不均匀,原油中的蜡含量和芳烃含量比例较大,且黏度大,导致水驱采收率只在33%左右。三次采油的研究技术表明,化学复合驱能够有效提高采收率,它是在单一化学剂驱的基础上组合两种不同的化学剂,形成多种复合体系。通过实验证明,复合驱的相互作用比单一化学驱剂效果显著的多。随着各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复合驱逐渐成为我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导技术。复合驱配方体系主要是由高浓度小段塞和低浓度大段塞2种体系组成。高浓度小段塞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使油水形成中相微乳液体系,增强原油的乳化。典型的代表有胶束.聚合物驱体系,它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在~,段塞小于,若形成微乳液,效率更大,能达到80%以上。低浓度大段塞是后期才引进的策略,它的驱油原理主要是毛管准数理论,利用碱和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这种体系应用相对广泛,高酸值和低酸值都适用。近年来,随着研究力度加强,新型产品不断出现,如梳形聚合物KYPAM,星形聚合物STARPAM,疏水缔合聚合物。这些新型耐温抗盐聚合物,有利于节约淡水资源,保护环境。也扩展了油藏水的矿化度和文档范围。
4油田堵水调剖技术
开发油田主要采用水驱开发在在这一过程中,因储存分布不均,导致注水过程中出现沿高渗透带窜流,水波效果差,油井含水快速上升,尤其当进入高含水阶段,会出现水短路的现象,加深开采工作难度。为改变这一现状,专家们提出采用“堵水调剖”这一方法。堵水调剖具有颇多优势,操作简洁、规模较小、周期短、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油田堵水调剖技术历经磨难,从单井油井堵水油井堵水到单井水井调剖,目前主要发展到调整深部调驱。直到2006年底,才开始着手整体堵水调剖示范工程,在采油研究院的带领下,全面开展现工作,有条理的分析堵水调剖工艺技术,给予独特的评价以及实地示范。为改善注水开发的现状,应做如下调整目标:将单井措施向区块整体转变;将近井剖面转向深部液流;阶段上实施一体化转变;评价上从单井向整体转变;应用上改用多种复杂油藏,不再局限在常规水驱油藏据调查,仍有多个区块可以进行整体调堵,由此看来,堵水调剖技术发展趋势将奋力往前。
5评价与改进
综上所述,虽然油藏采收率明显提高,技术也不断突破,但仍然要看清形势。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要擅于总结 经验 ,找出不足,精心解析。例如耐温抗盐聚合物产品的溶解性和长期热稳定性都还不是很乐观,在现场实施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达到施工要求,高效率的完成任务。同样地,化学驱技术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也是各方面的,需要研究者在过程中分层次去进行。只有抱着永不止步的态度去钻研,去创新,去探索,才能攻克这些技术上遇到的“疑难杂症”,才能进一步将化学驱油技术往特色道路上发展,不断为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发展做贡献。
6结束语
为推动我国油藏化学工程持续发展,还需加强工作。不停探索实验技术,顺应环境变化。掌握化学驱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还要继续研究物理化学模型,对敏感参数进行验证。油藏化学工程研究的全方位发展,有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有利于稳定我国石油市场,有利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