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你有没有
bu zhid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终端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时,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 三、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技术。其原理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这个过程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一样,因而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有三个基本过程,即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 (一)接力切换的测量过程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的测量过程和要求是相同的,即需要终端进行信号强度、质量和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存,因此接力切换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测量参数,不会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多的负担。 移动台需要计算和保存的参数为:本小区与邻近小区引导信道的功率差△P和来自各邻近小区基站的信号与来自本小区基站信号的时延差△t。 这就是接力切换的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可见,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过程,也不需要特别的控制或信令过程,而是在测量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测量过程中一旦发现本小区和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信号质量等满足一定条件,则通过测量上报触发切换判决过程。移动台的测量上报可以是周期性地进行,也可以由事件触发进行测量 (二)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由RNC完成。RNC收到移动台的测量结果报告后,按照一定的判决准则(例如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判决准则)形成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通过接纳判决算法等流程确定要切换的目标小区,最后发出切换命令(例如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与传统的切换判决准则基本相同。判决准则可以利用现有切换技术中的各种准则,同时可以结合TD-SCDMA系统特有的智能天线定位技术对目标小区列表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三)接力切换的执行过程 移动台要切换的目标小区确定后,RNC在发出切换命令之前,还应当对目标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当RNC收到目标小区的无线链路建立完成消息之后,将向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同时发送业务数据承载,同时RNC向移动台发送切换命令。此命令应附上的在目标小区建立通信需要的各项基本数据,具体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标称每码道的发射功率及此业务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和发射的Midamble及偏移。 移动台接收到接力切换命令后,继续在原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业务数据和信令,同时,利用事先获取的本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功率差值△P和时间差值△t,通过开环同步和开环功率控制,在目标小区发射上行的承载业务和信令。此分别收发的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将接收来自目标小区的下行数据,实现闭环功率和同步控制,中断和原小区的通信,完成切换过程。 在切换命令发出后,如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成功消息,则删除原小区的通信链路;如果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失败消息,则删除目标小区新建的通信链路。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比如终端突然掉电或进入深衰落地区),网络端没有收到终端的任何信息,则RNC将主动回收为该终端配置的所有信道资源。 在接力切换的过程中,同频小区之间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都将接收同一个终端的信号,并对其定位,将确定可能切换区域的定位结果向基站控制器报告,完成向目标基站的切换,克服了“软切换”浪费信道资源的缺点。 四、三种技术优劣比较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时其上下行链路是分别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一个移动终端长时间与多个基站保持链路,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下行链路干扰提高等缺点。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 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 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 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 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 方向和目标.论文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 ;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一,引言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终端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时,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 三、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技术。其原理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这个过程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一样,因而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有三个基本过程,即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 (一)接力切换的测量过程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的测量过程和要求是相同的,即需要终端进行信号强度、质量和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存,因此接力切换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测量参数,不会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多的负担。 移动台需要计算和保存的参数为:本小区与邻近小区引导信道的功率差△P和来自各邻近小区基站的信号与来自本小区基站信号的时延差△t。 这就是接力切换的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可见,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过程,也不需要特别的控制或信令过程,而是在测量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测量过程中一旦发现本小区和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信号质量等满足一定条件,则通过测量上报触发切换判决过程。移动台的测量上报可以是周期性地进行,也可以由事件触发进行测量 (二)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由RNC完成。RNC收到移动台的测量结果报告后,按照一定的判决准则(例如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判决准则)形成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通过接纳判决算法等流程确定要切换的目标小区,最后发出切换命令(例如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与传统的切换判决准则基本相同。判决准则可以利用现有切换技术中的各种准则,同时可以结合TD-SCDMA系统特有的智能天线定位技术对目标小区列表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三)接力切换的执行过程 移动台要切换的目标小区确定后,RNC在发出切换命令之前,还应当对目标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当RNC收到目标小区的无线链路建立完成消息之后,将向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同时发送业务数据承载,同时RNC向移动台发送切换命令。此命令应附上的在目标小区建立通信需要的各项基本数据,具体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标称每码道的发射功率及此业务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和发射的Midamble及偏移。 移动台接收到接力切换命令后,继续在原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业务数据和信令,同时,利用事先获取的本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功率差值△P和时间差值△t,通过开环同步和开环功率控制,在目标小区发射上行的承载业务和信令。此分别收发的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将接收来自目标小区的下行数据,实现闭环功率和同步控制,中断和原小区的通信,完成切换过程。 在切换命令发出后,如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成功消息,则删除原小区的通信链路;如果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失败消息,则删除目标小区新建的通信链路。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比如终端突然掉电或进入深衰落地区),网络端没有收到终端的任何信息,则RNC将主动回收为该终端配置的所有信道资源。 在接力切换的过程中,同频小区之间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都将接收同一个终端的信号,并对其定位,将确定可能切换区域的定位结果向基站控制器报告,完成向目标基站的切换,克服了“软切换”浪费信道资源的缺点。 四、三种技术优劣比较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时其上下行链路是分别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一个移动终端长时间与多个基站保持链路,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下行链路干扰提高等缺点。
矩阵通信论坛移动通信在线国内 通信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信息学报国外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数字通信世界》、《中国移动通信》、《通信技术》、《通信市场》、《互联网周刊》、《通信学报》等通信期刊不是很多,因为专业局限性比较强,也可以到国内的知名通信论坛上多看看,行业新闻和技术资料也非常的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1989年9月~1993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检测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1993年9月~1996年4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9月~200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获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6月至今,任教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先后承担和参与了10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国家863重大课题(宽度无线IP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链路技术研究、Beyond 3G系统研究开发、新型接入网络结构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基础研究)、973课题(新型移动通信高性能处理软件的研究)、与企业合作课题(3G系统开发、B3G系统开发、无线通信新技术研究等)等。曾获奖励:1997,光华教育基金会奖学金;1999,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2004,中科大校友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05,中科大优秀青年教职工津贴;2011,杨亚校友基金教育奖;支持计划:200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中科大国家杰青后备人选培养计划;研究方向主要 包括:(1)绿色通信技术: 以降低系统及网络能耗为目标的优化技术;(2)卫星移动通信技术: 将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的传输及协议技术;(3)水声通信技术:解决远距离、高速率的水下传输; 已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3本。[1]Zhou Wuyang ,Xia Pengfei, Zhu Jinkang. M-ary MC-CDMA using quadrature spreading cod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ource: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 May 2000, p 249-253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 00095307791)[2]Zhou Wuyang, Lu Xiaowen, Zhu Jinkang. M-ary MC-CDMA system for 4G. Source: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 Oct. 2001, p 2234-2238(EI收录:Accession Number: 01536789199)[3]周武旸,朱近康. 一种新的正交多载波CDMA系统. 电子与信息学报, , , 2001, p1396-1402.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 02116886329)[4]周武旸,朱近康. Ricean衰落信道下一种正交多载波CDMA系统的性能. 电子学报, , , 2000, p8-11. (EI收录:Accession Number: 01396665629)[5]周武旸,夏鹏飞,朱近康. 用复合正交扩频码进行调制的M-ary MC-CDMA方法. 通信学报, Vol. 22, No. 10, 2001年10月, p116~122
简报就是简要的调查报告,简要的情况报告,简要的工作报告,简要的消息报道等。它具有简、精、快、新、实、活和连续性等特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移动通信技术的内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无线通信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新的技术的同时,又在不断地与其他技术进行综合,从而不断地涌现出一系列的通信方式,在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需求同时,自身也得到完善和发展。 从无线电通信发展全过程来看,不难看出,无线通信大致可分为3个重要发展阶段:20年代~30年代的短波通信,50年代~70年代的微波接力通信(含卫星通信),80年代~现在的移动通信。 现仅就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系统最为复杂,而又是热门话题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叙述。 截止20xx年7月,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量已经突破50亿户,预计今年该数字将突破60亿。 移动通信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其不受任何时间、地点限制地实现了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设备组网的角度看,移动通信网络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 无线部分提供移动用户终端的接入,其包括数据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大部分网络功能的实现还是通过固定网络来实现的。 1.移动通信发展史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根据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 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并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也即是第一代移动电话网,采用的是蜂窝组网技术。 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电话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因为传输技术条件的等的限制,第一代可移动电话用户不能实现长途漫游,也就是说移动电话用户只能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实现移动通信,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存在着诸如系统容量不足、系统间互不兼容、通信质量不好、保密性不强、不能提供数据传送业务等致命的弱点,因此,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最终被第二代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所替代。 但在该组网技术仍在下一代系统中得以应用。 2)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的各种缺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代表技术是欧洲的GSM和美国的CDM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G(即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主要采用的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或者是窄带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技术。 TDMA系列最有代表的是泛欧GSM、美国D-AMPS和日本PDC;窄带码分多址(N-CDMA)系列主要是以高通公司为首研制的基于IS-95的N-CDMA(窄带CDMA),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应用技术标准叫做IS-95,是美国在1993年发布的N-CDMA标准,现在已成为常用的国际标准。 2.移动通信的特点 移动通信是基于终端用户处于移动状态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如下有别于有线通信的特点: 1)由于用户位置的不确定性,它跟通信中的基站必须使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 由于电波是沿直线传播的,受移动台不断移动、障碍物遮挡、地形和地物的影响会使电波多径传播而造成多径衰落和阴影效应等影响,严重干扰了移动通信的质量。 2)移动通信是在强干扰的环境下工作的,主要干扰包括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和同频干扰等; 3)通信容量有限。 频率作为一种资源必须合理安排和分配,为缓和用户数量大和资源有限的矛盾,除开发新频段之外,还采取了有效利用频率的各种措施,加压缩频带、缩小波道间隔、多波道共享等,即采用频谱和无线频道有效利用技术; 4)通信系统比固定网复杂得多。 因为用户随时移动位置等原因,通信系统需要具备根据信号的强弱来进行通信信道的切换、频率和功率控制、地址登记、越区切换及漫游存取等跟踪技术。 这就使得移动通信系统的信令的设计要比固定网要复杂得多。 在入网和计费方式上也有特殊的要求; 5)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移动台长期处于不固定位置,外界的影响很难预料,这要求移动台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求性能稳定可靠、携带方便、小型、低功耗及能耐高、低温等。 同时,要尽量使用户操作方便,适应新业务、新技术的发展,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 这给移动台的设计和制造带来很大的困难。 3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技术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移动通信无论是技术上还是业务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变化也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如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等等,人们对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尽管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完善,但随着用户数量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在这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下,频率资源已经成为瓶颈,通话质量不尽人意,传输速率不高,达不到真正意义上满足移动多媒体和物联网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们大致可以预见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将沿着以下几个大的方向改善:1)随着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程度的提高,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 2)为了解决频率枯竭的问题,移动通信将应用于更高的频段,频率利用率也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随着人们个性化需求的不断提高,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网络设备的智能化和小型化也将成为必然; 4)在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大融合的背景下,移动网和固定网、移动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已成必然,网络和业务的融合将成为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将成必然; 5)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提高,视频移动业务将越来越普及,高速率、高质量和低费用是下一步市场对移动业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世界上大多还在沿用着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也在逐步推广当中,但源于更多的需求,人们早已提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设想。 4G标准比要比上一代具有更强的功能。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数字通信系统(3G)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移动通信技术,能同时提供语音数据综合服务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的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为了在移动通信领域适应高速数据和图像电信业务的发展,并企望在第三代系统中统一标准,国际电联(ITU)进行了多方面努力。 于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3G标准,并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电信计划》(简称IMT-2000),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2]。 与前两代移动通信相比,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是一种能够覆盖全球的多媒体移动通信。 它具有别于上两代移动通信的两个主要特点是: 1)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也就是说,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个人通信号码,无论该用户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人们都可以找到你,而反过来,你走到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很方便地与国内用户或他国用户通信,与在国内通信时毫无分别; 2)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宽带多媒体服务。 也就是说,用第三代手机除了可以进行普通的寻呼和通话外,还可以上网读报纸,查信息、下载文件和图片;由于带宽的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还可以传输图像,提供可视电话业务。 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终端手机设备的智能化发展,使得3G业务越来越多的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如WAP业务,多媒体消息业务,定位服务业务,OTA下载业务等新兴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3G牌照已经花落三家,分别是:TD—SCDMA中国移动(中国技术)、WCDMA中国联通(欧洲技术)、CDMA2000中国电信(美国技术)。 随着运营商竞争压力的加剧,可以预见的是我们消费者将享受到更好的新兴3G业务服务和更多的资费优惠。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尽管历经多年的研究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在实际应用中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因此人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到了提前出现的第四代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技术还只是较多地停留于概念性的设想上,人们可以称之为广带(Broadband)接入和分布网络,也可无线互联网技术或后3G技术,在4G的定义上,人们还无法就其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给出一个标准。 但其大致的轮廓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共识。 展望未来,我们可以大致看到4G通信将具有如下的特征: 1)信息传输速率更快 人们研究4G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移动终端快速访问互联网的问题,变为现实的4G在应用上应具备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4G最大的数据传输速率超过100Mbps,而3G网络只有2Mbps。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4G网络中所需要带宽要比3G网络高出许多,估计达每个信道的带宽会达100MHz,是3G20倍。 3)容量更大 据估计,10年后,人们每天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今天至少高3-4个数量级,而3G的容量将远无法满足这种增长的业务量需求,所以,在4G里将采用新的网络技术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容量,如SDMA(空分多址)技术等,来满足未来大信息量的需求。 4)兼容性强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4G应考虑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 因此4G将采用大区域覆盖、多种网络相互兼容、终端及网络升级过渡容易等特点。 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球漫游。 5)智能性更高 4G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更高。 在网络系统功能方面,能够做到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处理变化的业务流和适应不同的信道环境;在其用户终端的设计和操作也将更具智能化,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手机,它可以被当成手提电视,能够综合各方面因素来提醒它的主人此刻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 它将能够实现许多现在人们无法想象的功能。 6)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现有3G多媒体通信存在的品质不良,数据传输速率不高的不足,为各种多媒体流的高速高质量传送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7)通信资费更加便宜 由于兼容性问题的解决和平滑性过渡的实现,4G的通信部署相比其他技术将显得容易和迅速得多。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竞争的白日化将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便宜通信资费。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但技术的发展将使4G通信变成现实。 实现3G未能实现的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 4结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移动通信带来的便利。 可以设想不需要多少年,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宽带域、多功能、可以随时随地满足人们多角度、全方位需求的通信方式。 参考文献 [1]王文博.移动通信原理与应用[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2]常永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谢显忠,等.基于TDD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亿户,普及率为。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意大利为,卢森堡为;当时,中国为。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务信道分集的作用,加强了抗衰落的能力,因而不可能产生“掉话”。即使当移动终端进入了切换区而一时不能得到新基站的链路时,也进入了等待切换的队列,从而减少了系统的阻塞率。因此也可以说,软切换是实现了“无缝”的切换。 三、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是介于硬切换和软切换之间的一种新的切换技术。其原理是在切换测量期间,使用上行预同步的技术,提前获取切换后的上行信道发送时间、功率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切换时间,提高切换成功率、降低切换掉话率的目的。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终端从源小区接收下行数据,向目标小区发送上行数据,即上下行通信链路先后转移到目标小区,这个过程就像是田径比赛中的接力赛一样,因而形象地称之为“接力切换”。 接力切换有三个基本过程,即测量过程、判决过程和执行过程。 (一)接力切换的测量过程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的测量过程和要求是相同的,即需要终端进行信号强度、质量和符合切换条件的相邻小区的同步时间参数进行测量、计算和保存,因此接力切换并不需要额外增加新的测量参数,不会给终端设备带来更多的负担。 移动台需要计算和保存的参数为:本小区与邻近小区引导信道的功率差△P和来自各邻近小区基站的信号与来自本小区基站信号的时延差△t。 这就是接力切换的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可见,上行预同步及保持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过程,也不需要特别的控制或信令过程,而是在测量过程中同时进行的。 测量过程中一旦发现本小区和邻小区的导频强度、信号质量等满足一定条件,则通过测量上报触发切换判决过程。移动台的测量上报可以是周期性地进行,也可以由事件触发进行测量 (二)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由RNC完成。RNC收到移动台的测量结果报告后,按照一定的判决准则(例如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判决准则)形成目标小区列表,然后通过接纳判决算法等流程确定要切换的目标小区,最后发出切换命令(例如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 接力切换的判决过程与传统的切换判决准则基本相同。判决准则可以利用现有切换技术中的各种准则,同时可以结合TD-SCDMA系统特有的智能天线定位技术对目标小区列表进行优化,从而提高切换的成功率。 (三)接力切换的执行过程 移动台要切换的目标小区确定后,RNC在发出切换命令之前,还应当对目标小区发送无线链路建立请求。当RNC收到目标小区的无线链路建立完成消息之后,将向原小区和目标小区同时发送业务数据承载,同时RNC向移动台发送切换命令。此命令应附上的在目标小区建立通信需要的各项基本数据,具体包括:小区ID;载波频率;标称每码道的发射功率及此业务所需的接收电平;接收和发射的Midamble及偏移。 移动台接收到接力切换命令后,继续在原小区的下行链路接收业务数据和信令,同时,利用事先获取的本小区和邻小区之间的功率差值△P和时间差值△t,通过开环同步和开环功率控制,在目标小区发射上行的承载业务和信令。此分别收发的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将接收来自目标小区的下行数据,实现闭环功率和同步控制,中断和原小区的通信,完成切换过程。 在切换命令发出后,如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成功消息,则删除原小区的通信链路;如果RNC收到来自移动台的切换失败消息,则删除目标小区新建的通信链路。如果由于特殊原因(比如终端突然掉电或进入深衰落地区),网络端没有收到终端的任何信息,则RNC将主动回收为该终端配置的所有信道资源。 在接力切换的过程中,同频小区之间的两个小区的基站都将接收同一个终端的信号,并对其定位,将确定可能切换区域的定位结果向基站控制器报告,完成向目标基站的切换,克服了“软切换”浪费信道资源的缺点。 四、三种技术优劣比较 接力切换与硬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为简单算法以及系统相对较轻的信令负荷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断开原基站和与目标基站建立通信链路时其上下行链路是分别进行的,因而克服了传统硬切换掉话率较高、切换成功率较低的缺点。 接力切换与软切换相比,两者都具有较高的切换成功率和较低的掉话率等优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接力切换并不需要一个移动终端长时间与多个基站保持链路,因而克服了软切换需要占用的信道资源较多、信令复杂导致系统负荷加重、下行链路干扰提高等缺点。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亿户,普及率为。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意大利为,卢森堡为;当时,中国为。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历史发展的新机遇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答案补充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按NGN演进发展的思路,拿出快速应对3G或3G演进发展业务及所谓全业务竞争的有效务实对策,并以市场需求驱动为导向,通过细分市场开发对用户更有吸引力的应用。一旦发放新牌照,市场格局必将重新划分,几大运营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必会因建设新网络而掀起新的投资高潮,设备制造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答案补充一旦3G启动,整个通信行业的产业链会高速旋转起来,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将由此实现第三次突破。具体说来,3G将改变现有的运营市场布局,改变市场结构,促进中国通信产业发展。从产业链其他环节的角度看,3G有利于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IT企业。从宏观层面上看,3G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机遇。3G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的核心,通信产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领军力量,也是未来国与国之间经济竞争的重要部分。3G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抓住3G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拥有全球最大移动通信市场的中国,应抓住这一契机,提升我国通信产业的国际竞争力。3G的来临,正是移动通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现在无法想像的科技产品会飞快地出现在我们身边,那时,手机不会再仅仅是你的个人通讯工具,相信它会成为你可靠的工作助手(上网、记事、制定工作计划、照相、录音、互动学习、电子商务、移动银行、)和有趣的娱乐伙伴(游戏、听MP3、音乐、看电影、体育赛事),而它的形状也会有各种各样(手表、头戴式、分离式、笔式)以适应不同人群的要求,让我们共同期待移动通信创造的美好未来吧!
给 肯定是没有的 不过可以代劳的 如果你只是代劳的话 也就几百吧 如果是带写带发 950高定
通信概论的论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所谓通信,最简单的理解,也是最基本的理解,就是人与人沟通的方法。无论是现在的电话,还是网络,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实际还是人与人的沟通。现代通信技术,就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如何采用最新的技术来不断优化通信的各种方式,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为便捷,有效。这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目前炙手可热的3G就是其中的重要课题。通信实际上是由一地向另一地的传送含有信息的消息。通信中所含有的消息。所有不同的形式。例如符号,文字,语言,图像,数据等。因而根据所传送的不同消息的类别,在通信不同的业务中分为电话电报、数据传输及可视电话。数据通信是以“数据”为业务的通信系统,数据是预先约定好的具有某种含义的数字、字母或符号以及它们的组合。数据通信是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渗透与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它是计算机和通信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与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生,它实现了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计算机与终端之间的传递。由于不同业务需求的变化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数据通信经过了不同的发展历程。通信技术专业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通信系统领域所涉及的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必备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强,适应面广,基本素质好,能够实际操作检测、维护管理通信设备及系统正常运行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是掌握通信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型、具有通信系统的运行维护与管理能力,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故障排除能力,通信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能熟练掌握通信设备及相关设备的维护应用、安装、调试和维修人员。主要面向通信和电子、信息等行业的运营商、生产型企业从事通信设备、电子设备、系统和网络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营和技术管理以及通信设备的营销、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对于通信技术专业有计算机网络基础、电路基础、通信系统原理、交换技术、无线技术、计算机通信网、通信电子线路、数字电子技术、光纤通信等。现代通信重要的移动通信,对于我们了解非常重要,因此我对移动通信有以下认识。学习的主要知识:通信网基础、程控交换技术、CDMA 移动通信原理、GSM插秧机原理与维修、电话机、传真机原理与维修、光纤通信原理与设备、基站设备(天线)、移动智能网培养从事移动通信运营和移动通信制造行业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能够从事通信技术安装、调试、设备管理与维护以及移动通信相关产品、检修、测试、营销。随着通信技术应用日趋广泛,移动通信必将深入现代社会的各个层次,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本专业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应用开发平台,培养具备从事移动通信行业相关管理、维护、应用及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光纤通信产业体系,涵盖了光纤、光传输设备、光源与探测器件、光模块器件等领域。中国光通信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FTTX建设密不可分,中国FTTX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地成长,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合中国移动等三大运营商均相继启动大规模铺设部署,除此之外,进入2010年,三网融合也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广电系双向改造合NGB网络又为设备商合器件商提供了新的商机,中国光通信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10年来,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科研、设备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国产移动通信设备一交换系统、基站和手机等都已经投入生产,并陆续投放市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研究也正与世界同步。可见,中国无线通信在运营业与制造业上已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现代通信--网络作为快捷的通讯方式,越来越让人接受。像邮箱,只要轻点鼠标,几秒钟之内好友就会收到你发的邮件。又如像QQ、MSN这些聊天工具,也被人接受,同时存在因为以需礼数字传递为基础造成这种传递方式漏洞百出越高新越容易信息崩溃,即使常备份也抵不住数据外溢黑客攻击,同时因为其传递速度快捷也容易使错误的不安分的信息快速传播。现在一般所指的通信,指的是电通信也就是由电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现代通信技术,一般是指电信,国际上称为远程通信。 随着电信业务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转移,交换技术也相应地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逐步转向给予分株的数据交换和宽带交换,以及适应下一代网络基于IP的业务综合特点的软交换方向发展。 信息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光纤通信,数字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以及图像通信。纵观通信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语言和文字通信阶段。在这一阶段,通信方式简单,内容单一。第二阶段是电通信阶段。第三阶段是电子信息通信阶段。从总体上看,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技术。通信系统是指点对点通所需的全部设施,而通信网是由许多通信系统组成的多点之间能相互通信的全部设施。而现代的主要通信技术有数字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信息传输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据通信与数据网,ISDN与ATM技术,宽带IP技术,接入网与接入技术。纵观通信技术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初的人工转接到后来的电路转接,以及到现在的程控交换和分组交换,还有可以作为未来分组化核心网用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由当初只是单一的固定电话到现在的卫星电话,移动电话,IP电话等等,以及由通信和计算机结合的各种其他业务,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即将上市,以及以后的第四代通信,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