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

发布时间:

学术写作研究生论文

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

在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写作的质量。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实验法等等,下面是我分享的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企业信用结果。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社会调查的一个研究方式。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扩展:学术论文写作的九阶段

1、思考论文雏形

在正式开始之前,花5到10分钟来沉淀心灵吧!写下任何盘旋在您脑海中的事情,无论是需要完成的差事或是所担心的事,而呈现方式则随个人喜好,条列式、树状式、或日记型式都可以(写日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脑袋在想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枝微末节的小事所困惑,所以坐下来,写下任何想到的事情,如此便能屏除那些让人分心的想法,甚至想到一些对文章有帮助的点子。无论如何,在开始写作前先把脑袋净空;在开始写作后也可以将笔记本放在旁边,随时写下那些出现脑海里零零散散的想法。

2、查询资料并且做笔记

不要只是阅读资料,要主动且专注地做笔记。做笔记最好的方法之一是1950年代被提出来的 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 。Cornell笔记页分为三个区块,右边较大的区块为笔记区,让您一边看书/听课一边写下笔记;左边的小区块则用来记录重要的主题以及相关的想法、问题等;下方小区块则用来写下简短的摘要。

3、脑力激荡与构思

您不一定会需要这个阶段。假设您已经做好文献探讨并整理好手中的笔记,那您应该十分清楚自己想论述的各个论点,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将各部份的笔记组合成一篇文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难题而被卡住,或是在一个段落里要结合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帮助我们澄清思绪、架构文章。首先进行脑力激荡,给自己五分钟时间,快速且毫不犹豫地写下任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点子,不要花时间过度思考某一个点,即使毫无章法,仍要写下任何想得到的东西。此外,在您完成论文写作前,请不要丢弃这个随手的笔记,有些想法在当下或许看似无关,但却可能在之后忽然变得极具意义。

4、以心智图构思架构

以心智图的方式呈现脑力激荡所得到的结果,藉此整合想法并建立文章架构。心智图法为Tony Buzan于19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Buzan强调图上的每一个主题都存在着关联性,由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在延长线上衍生更多新的想法。心智图能刺激您的思考,藉此激发更多想法,并帮助您厘清复杂的概念。

5、整合心智图并开始安排段落架构

在完成资料搜集和脑力激荡后,便可以开始写下一些简短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会议摘要一样,为一篇论文的基本架构。在参考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后,我们选出七个重点做为文章架构基础。在您开始撰写文章或其中一个章节前,请先浏览以下七点并各写下一个句子。

焦点:广义上的重要事实或相关故事

文献:有什么已经被研究过了?

缺口:有什么是缺少的?

迫切性:为什么这个东西现在很重要?

问题:有什么是需要被探讨的?

方法:该如何进行研究?

意涵:有什么实际上或哲学上的影响?

参考:Gerald Graff, Barbara Kamler and Pat Thomson, Karen Kelsky, Inger Mewburn

6、在简述中加入想法,并填入段落架构

如果手边有已经整理过的笔记,请直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档案,并尽快将每个笔记间不足的地方填补起来。若先前没有留下任何笔记,则尽可能地一次写下所有想说的论点。

这个阶段是利用写作来反思您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东西。在此阶段所写下的东西并非是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而仅是为了帮助自己思考。对许多人来说,要一直到这个阶段他们才能真正厘清自己的思绪、明白自己将如何架构眼前的研究论文。

例如,您可能想将某现象与理论作连结,但直到开始写作才了解此连结背后的意涵,并真正将理论与现象结合。此步骤的重要性在于,透过写作来帮助您重新整理脑海中的想法,厘清先前想不通或未曾发现的盲点。

尽可能加快此阶段写作的速度,以确认您是否已收集足够的想法和论点来写作文章。如果您能一口气将脑海中的想法写成粗略的草稿,便能立刻得知已完成的研究是否能与您所欲论述的观点或手中的写作结合,或者发现这些论点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阅读或做进一步思考。只要尽可能写下您的想法,任何形式都可以,不需要过度思考或着墨。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对自己太过严格。在您尝试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拟稿的当下,所要做的就仅是写下脑中所有的想法;此时您该做的并非花时间写下完美的草稿,而只是快速的写作,不需要回头修改任何写下的内容,因为还不是时候。在此阶段,请让您的思绪自由奔驰,不需要对写下的内容进行任何批判,也不需要反覆检查,写完就进入下一步骤。

7、开始进行写作

前面一个阶段可被视为thinking writing 阶段,接下来则是doing writing 阶段。在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后,您已经成功写下脑中的想法,也看过一遍,在这当中找到可以被论述的论点,手边也有足够的资料来发展、铺陈,接着便是时候改变写作型态了。在此阶段,写作不再是为了帮助思考,而是用来向读者展示、论述或证明您的想法及观点。检视您先前写下的每一个简短、粗糙的句子,设法把您初步的想法转变为意思清晰、明确的陈述句,使读者能直接接收您所欲传达的内容。

当进行到某一程度,或卡在某个点上的时候,您可以问问自己:我现在在做什么?是否已达成目的?想想自己在这个阶段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并写下答案。在经过不断的反思后,您将发现写下的答案都能在写作中派上用场。在写作过程中,您可能会碰上指导教授无法替您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因此得学着自己解决。

8、自我检视与检讨

在批判阶段,您开始审阅、编辑前面写好的文章内容。假设您在没有过度思考的前提下写出了大量文字,现在该做的便是提出问题,并依答案精简您写好的文章,使其更具条理及连贯性。此阶段您可以尽可能的挑剔,大胆删去不相干的内容,使段落与段落间更加紧密。

9、精简化并舍去冗文赘字

Killing your darlings被用来指称编辑时最残忍的部分,意即删除您很喜欢、但却没有实际贡献的文字。Darlings指的是过于累赘、或是因为作者个人偏好而出现的句子或段落。在小说中,这可能是指某个角色、或是一些优美但却对故事发展没有帮助的文句。在学术写作中则是指离题的段落/句子,或是某个很吸引您但却扭曲文章论点的部分。

在此阶段您可采用以下两步骤:

1、将考虑拿掉的文字先划上删除线,然后重新阅读不含删除线的文章内容,随后再确认是否正式删除划线部分文字。

2、将删除的文字另存至一个新的档案中,开一个新的.资料夹来保存在此次写作中没派上用场的文字和资料。在每次写作过程中,都会有许多未使用但却很重要的资料,当中甚至包含在文章撰写初期出现的、有价值的想法。

在处理这些文字时请保持谨慎,写作学术论文是为了清楚传达您的论点,而为了达成此目的,您必须尽可能排除任何可能模糊文章焦点的内容。

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1、实践法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时读的书很多,但是由于不注意练笔,结果眼高手低,到毕业时也写不出像样的学术论文去公开发表。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研究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分类存储以备后用。同时,注意围绕热点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写心得体会、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等文章,善于借鉴学术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2、模仿法

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选题,不知如何搜集和运用资料,不知如何搭建论文框架结构,也不知写些什么内容,总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在实践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学术大家的论文,艰深难懂,看后产生了畏惧写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线教师教研论文,觉得简单,但又不会写,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反映,论文创新太难,误认为创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写作。其实,就创新而言,不等于“全新”。创新的要点很多,包括题目的创新、结构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参考资料的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一篇文章具备的创新点越多,其创新性也就越强。我们研究生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标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类或类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做参照。可以在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而后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创新之路。

3、切块法

作为导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调研课题和书稿的撰写工作。一般而言,一个课题或一部书稿,都有明确的结题或完稿的时间限定。这种紧迫性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潜心读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不论是结项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这无形中给参与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动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或书稿的编写,原因之一就是“切块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即,当研究生在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书稿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部分,独立成篇,用于发表。由于是在接受重要任务中写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发表在比较权威的杂志上。

4、作业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方面的作业,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业时,有一种敷衍、应付的心理,东拼西凑,既糊弄了任课教师,同时也欺自己。笔者认为,研究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份课程作业,认真选题,搜集资料,按照发表的水平来撰写论文。这样的作业,如果比较成熟,可以随时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调整并投稿;如果不成熟,则实行冷处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时间,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时再及时补充到该作业(论文)之中,并逐步达到发表水平。

研究生这么做学术,这么写好科研论文:

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必须明确一篇优秀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讲,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大体是:第一,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视角独特;第二,观点是否明确,论证论据是否充分,来源是否可靠。

第三,论证的思维逻辑和科学性强还是弱;第四,文字书写是否通顺、精炼、准确;第五,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实用性。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从前期文献阅读、选题、构思,到资料的搜集与提炼,都要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

一 文献阅读

论文不是等待研究工作完成时才开始进行的,而是贯穿研究工作的全部。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整理,符合论文的要求,对于得出的结论,要及时综合,联系其他结论,为论文提供素材。当我们阅读文献时,可以采用下面六种阅读方法。

(一)有效地检索和筛选文献。

文献检索是文献分析的基础, 检索文献需要勤查勤看。为了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全面性, 应该进入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之后, 按一定的主题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 找出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文献, 这是文献分析的第一步。

同时, 要注意文献的时间和权威性,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注意文献中的矛盾点。

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找到研究中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阅读文献时, 经常会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在分析同一问题时有不同的观点, 它们甚至彼此矛盾, 互不相容。关注矛盾, 思考矛盾,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好的研究机遇。

(三)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观点的不成熟, 也可能表现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些局限性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发现这些局限性一般需要研究者有新的视角, 而解决它们则往往需要研究者有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研究手段。

(四)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每一领域在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 总会存在一些空白点, 抓住空白点进行研究, 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 在选题上保证研究的创新性。

如何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第一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未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关注那些原来研究者已经注意但由于理论或技术困难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由于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追寻课题新的生长点。

分析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寻找课题新的生长点。我们在查阅、研究文献时, 注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方向、新思路、新领域, 对深入该课题研究和拓展研究领域, 追踪研究方向与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六)加强文献的理论批判与整合。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理论批判与整合, 需要我们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 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选择合适的角度, 突破思维定势, 扩大思维空间, 引进新的理论模型。如何从研究策略上突破研究者的思维定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值得推荐。

他说, 当我们着手研究一项课题时, 先不要去看这一课题的直接文献, 而是去看与这一课题有些关系但又好像关系不密切的文献, 在阅读中就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思考, 等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点之后, 再去看那些直接的文献。

在两者的比较分析中, 就会得到新的收获, 而不迷失在文献中人云亦云。

02 确定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在选择的范围内。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

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也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内容表达方式

(一)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时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三 做好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把论文整体的思路预先想好,或者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所罗列的一点一点展开来。构思好论文,可以帮助论文不脱离表达中心点。所以,作者想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就要先做好构思。

(一)如何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构思能力

审稿人希望看到的是一篇中心论点突出的论文。而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很难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那么清晰的思路怎么来?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建议大家在写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学术论文写作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要作读者分析。

写出来的论文最终是为了给人看,用于学术交流分享,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所以读者是我们目标。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

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2 .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3 .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又要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应做好充足的论文构思,把握好论文的中心点。以便能写出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的论文来。

四 资料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文写作也一样,没有足够多的资料难以成功的完成一篇论文。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研究就必须要充分的收集、利用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

只有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方能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前人还未研究的问题。

那么在写作之前还需要收集五方面的资料。

(一)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

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二)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三)边缘学科的材料。

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

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五)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五正文写作

在构思成熟和资料收集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即可动手写作。写作是一个文字归纳整理的过程,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论题和观点,把自己在科研和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前人在这一论题上的观点、结论,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飞跃的过程。

否则,就会给人有一种抄书、拼拼凑凑,或记流水帐、工作总结的感觉,就不能叫学术论文。在正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7个方面。

(一)文章语言要流畅,表述要规范。避免错字、漏字、思维跳跃。

(二)正文章与章、节与节要有内在逻辑关系,要注意形式逻辑,不要前后矛盾。

(三)要用学术语言,不要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口语化。

(四)行文中提出的概念必须界定,不能随意下定义。

(五)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要规范统一。

(六)引用文献要有原始性、权威性、相关性、简短性、准确性。

(七)文章需要有头有尾,结尾最好有升华。

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下面是我整理的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知识

(一)学术论文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学术论文其写作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学术论文可有多种分类,按出版(发表)的形式分有:期刊论文(万字),学位论文(硕士 3~5万字,博士5~15万字),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按内容及研究性质分有:a)研究报告型,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有实验研究报告、调查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和对策研究报告等;b)开发发明型;c)议论(论证)型;d)综述评论;e)研究简报。

上述分类在实践中不是绝对的,一篇论文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二)科技(学术)论文的基本性质与要求

科技(学术)论文经过专家鉴定和(或)发表,便成为人类知识的载体――文献。一篇篇文献犹如点点知识的源泉,最终汇成知识的海洋,造福于人类。作为人类知识载体,论文必须满足以下一些要求。

1.科学性要求

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使人们能够客观地认识真理。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科技论文就必须根据科学研究的这一总任务,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客观地揭示其内部规律。因此,论文撰写者首先应该具有科学、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数据翔实,分析深刻,结论可靠。千万不能弄虚作假、主观臆造,或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和偏见。

2.创新性要求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是科技(学术)论文的灵魂。在科学研究的竞赛中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它要求文章所揭示事物的现象、属性、特点及运动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有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对于硕士论文创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可以是新的见解、新的方法、新的局部或阶段的成果,包括对已有成果新的改进等。据我们的调查,研究生论文的创新性指标得分比较低。研究生完成的研究大多只能是局部性的、阶段性的成果。因此,研究生必须对课题的来龙去脉有全面的了解,牢牢抓住研究中的创新点来撰写论文,不能模仿或重复已有的研究。本校学报编辑部曾通知一研究生论文退稿,作者觉得迷惑,表示“论文是模仿国外期刊上的论文写的,人家这样的文章可以发表,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这也许是不注意创新性要求,重复研究的典型实例了。

3.逻辑性要求

它要求论说有据、思路严密、脉络清楚、结构严谨、推断合理、自成系统,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浅显地讲,学术论文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交流平台,要充分显示和科学地组织素材,通过科学的分析、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提高到学术理论的高度。

4.其他要求

对于科技论文还要求具有重现性和有效性。所谓重现性就要使读者可以根据论文提供的方法、材料去实施同样的研究步骤,并重现论文的结果。其结果应具有理论价值和(或)实用价值。为了满足文献能提供交流和学习的要求,论文必须具有可读性,并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学术论文的评价(审)指标

论文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因此了解论文的评价指标对于构思和撰写论文具有指导意义。

1.学术期刊对论文的评价指标

不同期刊在审稿中采用的评价指标略有不同,但主要精神还是基本相同。例如,《浙江理工大学学报》审稿采用的评价指标有:选题意义(每一指标均设置 a优、b良、c及、d较差4个等级);创新性;先进性;正确性;可读性。一般来说,审稿中论文的每项评价指标的评级都不能低于c级,否则审稿难以通过。

2.硕士学位论文评审指标

其评议指标设置为一级指标有5项:选题与综述(25%)、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20%)、研究与设计能力(10%)、创新性(35%)、写作能力(10%)。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评价体系略有不同,期刊论文侧重评价研究结果,学位论文不仅重视结果,也考察研究过程和作者的知识、能力。然而,都较注重对创新性的要求。

二、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和要领

(一)关于选题

选题的重要性是不待说明的。硕士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大多由导师选定,但也有学生自己选定的。具体的选题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学术问题,在此只能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a)选题最好选择自己的强项或熟悉的领域;b)就研究生的情况,硕士论文的选题宜小,不宜大,这有利于对一个问题作深入细致的研究;c)研究涉及面不宜太宽,以避免需应付错综复杂方方面面的问题而顾此失彼,例如尽量不要选择类似“战略研究”、“对策研究”这样的综合性很强的课题;d)选题不要太生僻,以致于鲜有参考文献作参考,而造成一开始无从下手的局面。e)除了选题意义,研究生的课题最好选择新的视角、应用新方法来研究,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学术论文的`选题与研究的课题不一定一致,在此可能有3种情况:1)重合,论文选题与课题基本一致;2)收缩,论文选题只是课题研究的一部分,一般是选取最具发表价值的那部分;3)变通,有的研究课题(如某些应用研究)不宜直接作为论文的选题,需要作些变通。

学位论文改写成学术期刊投稿论文其议题可以不同,后者由于篇幅的限制议题范围可以收缩,精选有创新内容的素材。

(二)撰写前的准备

学术(学位)论文的写作标志着研究生学习阶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由广泛、分散地摄取知识转变为集中、专一地对特定领域进行深入钻研;由单向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以应用知识为主;由接受已有知识转变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思维和工作,开发新的知识信息。因此,必须在心理上、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充分的准备。

1.思想准备

撰写论文也强调正确的指导思想与理念,这是笔者受理编辑上百件研究生论文后得出的结论。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论文撰写都是非常艰辛、细致的工作,都不能太浮 躁 ,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了文凭),富有科学精神、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有“极端认真、极端负责任”以及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写出高质量论文的前提条件。

2.调研准备

牛顿把他的成就归功于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说明做好前期调研、文献利用及知识储备的重要性。要广泛、系统地进行文献检索,把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尽量收集全(对我校艺术类学生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并加以阅读、分析、疏理和利用,做到对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了如指掌。阅读一般从专著开始,然后是综述类文章,最后是原始论文。

科技类学术论文应尽量引用国际上权威专业期刊的论文,这样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研究和论文起点高,一开始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涉及该研究的前沿领域,避免重复研究。需要强调的是,文献调研和利用不能局限于导师提供的资料和手头的一些中文书刊,不仅开题前必须系统检索、系统收集,整个研究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跟踪、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吸收知识的过程。若需要深入社会作实地、实物考察的也不能轻易放弃。有些研究生论文的素材老是离不开学校的圈子,离不开书本,从而影响论文质量。

3.构思与提纲

构思酝酿论文需要较长的过程,它贯穿整个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首先根据选题来确定研究的预期的目标,将课题解剖和分析,然后构思(或实验设计)采用什么方法和途径来得到相关的论据或预期的研究结果,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归纳得到的结果,以致得出相应的结论。有不少研究生论文都在这一环节上 “翻船”。例如,研制得出了实验室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性能测试,然而没有设置参照样(对比样)的性能测试(或没有参照样的引用数据),从而难以比较和证明新研制试样的优越性,前功尽弃;探讨了某一事物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理论或数学模型,但文章最后没有对模型加以验证,专家审稿未被通过。 因此构思要尽可能地系统性,严密性。有时要考虑论文的要求来设计科学研究,有时根据科研的情况的变化调整论文构思,当科研基本完成时,论文构思也基本形成。

写提纲前,应了解一下该学科、该种论文类型通常的论文格式,它可能已原则规定最高一级的论文提纲。根据论文的中心议题,疏理一下论文的素材,根据素材的逻辑关系,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列出提纲。要注意提纲的系统性,同一级的提纲应具有并列逻辑关系,上一级提纲与它所有的下一级提纲应具有属与分的逻辑关系。

(三)写作方法与技巧

1.内容素材如何组织

在文章的内容安排上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a)递进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采用步步深入、层层展开、循序论述,如某文章为某事物建立数学模型,内容安排:引言—理论依据-各因素分析-初拟模型-各因子、系数取值-验证和修正模型—结论。其中后一步都是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环环相扣。 b)并列式,把论题分解成几个从属的、并列的子论点,分别论述,最后综合出相应的结论。c) 复合式,将递进式和并列式根据需要复合应用,实践中用得较多,如材纺、化学化工等实验研究报告大多采用这种安排。

许多学科的实验研究报告(计算机、信息科学等有例外),除引言及综述部分外,一般研究会涉及n个子实验,需介绍n组子实验方法与条件,n组子实验数据和结果,n项分析和结论,其素材是一个平面结构,而论文的叙述是线性的。实际撰写时,往往先将素材切成3块:第一块逐一介绍n组实验方法与条件(包括实验所用的材料、仪器,实验方法,实验环境等);第二块逐一显示实验数据、图片等,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图片进行介绍和分析,得出各组相关结果或结论,然后综合与分析各组实验的结果,得出并讨论总的结论;第三块显示结论作为结语(见图1)。

2.论文取材

论文取材其实是有讲究的,研究生论文中问题还真不少。

1)不要模拟教科书的模式写作,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生当作心目中的读者,用较大篇幅交代基本概念,复述基本理论和专业人员已知的内容等,都是不可取的。写论文的目的是与同行交流,“说服”审稿专家认可你的研究成果,就要让他们看新的、有吸引力的东西。要扭住文章的创新点,正确、明了、简洁而滴水不漏地表述、论证自己的成果。

2)论文既要顾及系统性又不能面面俱到,因此,要处理好重点(深入论述)与非重点(概括简述)的关系。例如论题的某一方面的问题必须涉及到,但不是本文的创新点,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原则性地描述一下,例如“对于这一问题许多学者已作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本文不再赘述。”然后引出参考文献即可。

3)在许多情况下,显示的数据并非原始数据而是经过组织和处理加工的、计算只列出关键公式与步骤,运算过程、一般的实验过程往往被省略,以尽可能地节省篇幅。

学位论文的取材与期刊论文有所不同。学位论文篇幅长,可以叙述得宽泛些、详细些。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背景可以介绍得全面、详细些;可以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些重要的研究工作及过程(以表明研究工作量),如较详细的实验步骤、数据处理工作,计算过程、调查研究工作等;研究得到的数据、图片等也可显示得较为充分、原始。撰写期刊论文往往只能精选素材的精华部分,紧紧围绕具有创新性研究结果这一部分来组织素材。

3.如何强化论述

论文以“论”为主,在“论”这方面,不少理工类、艺术类研究生尚不擅长是很正常的。首先需要了解那些内容必须展开“论”,深入地“论”,什么时候避开或简化“论”。为便于理解举一例:某文章对高校改革提出相关建议时,对几点建议每一点都是平均用力,没有强调重点,而且每一点都只顾提出建议而缺乏分析探讨:要怎么怎么做,应该如何如何做。读者看不出哪些建议是作者自己的主张,是作者新提出的,哪些是复述前人的主张,提出建议的理由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就像一篇工作报告,不像论文。因此,所谓“论”,作者不仅仅要表明自己的主张,报告自己的研究结果,还必须对作者自己提(得)出的新的观点、主张、新的结果和结论作深刻的解释、论证;复述前人的可以简化和(或)引出相关参考文献。

刚才谈到的是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论”。不同学科(问题)或不同类型论文的“论”法是不同的。论述要有系统性,对于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 (或)对策,首先必须对该领域尚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探讨,针对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主张。就自己提出的主张应作深刻的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何好处,与以往的做法有哪些改进;在解说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可从现有理论的高度来论证其合理性,从实践的角度列举最有说服力的典型实例来论证其可行性或有效性等等,总的目的是努力使读者接受自己的主张。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类论文的“论”思路相仿,但论述方法不同。在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的基础上,讨论研究 (实验或调研)方法,对实验(调查)所得结果、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析与综合,得出相应的、符合逻辑的结论,对于得出的结论与已有成果相比有何新的进展,都属于“论”的范畴。但是,要提醒的是,千万不要以为“论”可以到此结束,对研究得出的结果结论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和讨论,并将此提升到一般的、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丰富该领域的理论和知识,“论”到此可以完美谢幕。

4.如何表述本研究的先进性、创新性

学术论文不能像商业广告那样直接说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或具有哪些创新,恰如其分地论证和表述其先进性、创新性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研究的结果认准创新的亮点是什么,围绕创新亮点从论文的引言、研究结果及讨论(正文)、结论三大部分(三部曲)进行论证和表述。引言部分,在对该领域目前最前沿研究情况的简要综述的基础上(引出国内外参考文献),指出有待解决的问题,表明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达到的目的,期望得到新的结果。暗示没有重复前人的研究,或是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起点而展开新的研究,有所不同和改进,或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从表述形式上看,以国际前沿研究为起点,您的研究可能达到国际先进,瞄准国内的可能达到国内先进,为以后的创新论述作铺垫。正文部分,围绕创新点,通过一系列方案的实施,研究结果或论据的显示,重点论证如何达到预期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并与已有成果相比较展现优势。对于其中的创新点要进行必要的理论解说和讨论。第三部分“结论”简要总结和点明文章新得出的结论,即创新点。

结论中表述创新性的语句可以是:“首次进行×××研究并得到×××预期的结果”;“首次证明了×××”;“成功地将×××并得到实验(践)验证;” “研究得到的×××结果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相比更×××”;“本文得到的结果(结论)据文献检索尚未见文献报道”,等等。当然,说这些话是要有依据的。

“三部曲”中,第二部分正文是关键,但笔者提倡“三部曲”前后呼应共同来表述论文的创新性。为数不少的研究生论文由于忽略第一、第三部分的铺垫和点睛作用,使得其创新性的判断变得模糊。

在此列举一则文章审稿失败的实例,以供借鉴。一篇题为“基于批量定制的产品网上销售接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专家审稿意见如下:无论是系统设计或程序开发都是应用研究。该文对网上接单系统进行了设计、编排与开发,但既无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作对比,也缺少系统实际应用的实例加以论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无法判断,发表意义不大。

(四)语言文字的表达

研究生论文的文字表达情况总体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各学科都有自己专业术语和特有的表达方式,初学者只有多阅读一些专业文献,多查阅工具书,勤学好问来弥补该方面不足。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建议同学们在文章的勤修改上狠下工夫,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研究生这么做学术,这么写好科研论文:

要想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首先必须明确一篇优秀论文的评价标准。一般来讲,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大体是:第一,论文选题是否具有创新性,视角独特;第二,观点是否明确,论证论据是否充分,来源是否可靠。

第三,论证的思维逻辑和科学性强还是弱;第四,文字书写是否通顺、精炼、准确;第五,研究的问题是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实用性。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从前期文献阅读、选题、构思,到资料的搜集与提炼,都要围绕这一要求来进行。

一 文献阅读

论文不是等待研究工作完成时才开始进行的,而是贯穿研究工作的全部。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进行及时的整理,符合论文的要求,对于得出的结论,要及时综合,联系其他结论,为论文提供素材。当我们阅读文献时,可以采用下面六种阅读方法。

(一)有效地检索和筛选文献。

文献检索是文献分析的基础, 检索文献需要勤查勤看。为了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全面性, 应该进入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之后, 按一定的主题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类, 找出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文献, 这是文献分析的第一步。

同时, 要注意文献的时间和权威性,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走不必要的弯路。

(二)注意文献中的矛盾点。

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我们找到研究中存在的矛盾。我们在阅读文献时, 经常会发现不同的研究者在分析同一问题时有不同的观点, 它们甚至彼此矛盾, 互不相容。关注矛盾, 思考矛盾, 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一次好的研究机遇。

(三)分析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这种局限性可能是方法论的局限性、理论观点的不成熟, 也可能表现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些局限性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发现这些局限性一般需要研究者有新的视角, 而解决它们则往往需要研究者有新的知识结构或新的研究手段。

(四)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每一领域在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 总会存在一些空白点, 抓住空白点进行研究, 可以避免重复别人的研究, 在选题上保证研究的创新性。

如何寻找课题研究的空白点? 第一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未关注的问题; 第二是关注那些原来研究者已经注意但由于理论或技术困难而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关注原来的研究者由于缺乏全面的知识结构而未能解决的问题。

(五)追寻课题新的生长点。

分析课题研究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寻找课题新的生长点。我们在查阅、研究文献时, 注意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方向、新思路、新领域, 对深入该课题研究和拓展研究领域, 追踪研究方向与水平都是很有意义的。

(六)加强文献的理论批判与整合。

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理论批判与整合, 需要我们在钻研文献的基础上, 保持思维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选择合适的角度, 突破思维定势, 扩大思维空间, 引进新的理论模型。如何从研究策略上突破研究者的思维定势?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值得推荐。

他说, 当我们着手研究一项课题时, 先不要去看这一课题的直接文献, 而是去看与这一课题有些关系但又好像关系不密切的文献, 在阅读中就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思考, 等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点之后, 再去看那些直接的文献。

在两者的比较分析中, 就会得到新的收获, 而不迷失在文献中人云亦云。

02 确定选题

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是成功的选题呢?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什么呢?

(一)是指研究的目标取向。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也就是要使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研究的目标取向所反映的是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研究。因此,从选题来看就可以知道该问题研究的状况和可能发展的趋势。

如果选题没有揭示研究的目标取向,而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那么就意味着该研究不值得研究,或者说前人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在目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深入的可能了,这种选题就不在选择的范围内。

(二)是指研究的具体范围。

成功的选题应该是范围具体的,不是大而全的。也就是选题不能过大,过大的选题会使研究无法深入下去,只是如蜻蜓点水。

另一方面是题目太小,研究就会过于沉迷于琐碎的细节,从而使研究失去了价值和品位。特别是有的细节并不具有代表性,也不能真正反映事物发展的趋势,但由于研究者的视野太小,没法从细节中发现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是要对一个学术问题产生质疑,或者说要有争鸣性。

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真理更是无止境的。很多学术观点在当时是对的,或者说是真理,但时间和条件都变化了,因而其真理性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选题一定要敢于质疑,但质疑必须要有理有据,而不是随便怀疑。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的怀疑,这样的选题一定是有价值的。

总之,选题是很讲究技巧的。选题实际上是积累后的第一次思想井喷,没有积累就无法进行选题。好的选题可以使研究事半功倍,也是论文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题目的表达,即怎样把这个内容表达出来。

内容表达方式

(一)题目不宜太长。

太长表明作者缺乏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题目要求精炼、简洁,要力求达到多一个字太长、少一个字太短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不宜多,最多两个,最好一个。

核心概念超过两个,论文到底研究什么就非常难把握了,而且概念太多通篇很可能就是在解释概念,实质性的内容就被冲淡了。

(三)表达要精准。

题目如果引起歧义,或者模糊不清,那么论文在写作时很可能出现跑题现象。

三 做好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把论文整体的思路预先想好,或者罗列出来,然后根据所罗列的一点一点展开来。构思好论文,可以帮助论文不脱离表达中心点。所以,作者想写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就要先做好构思。

(一)如何提高学术论文写作构思能力

审稿人希望看到的是一篇中心论点突出的论文。而一个思维不清晰的作者很难写出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的论文来。那么清晰的思路怎么来?在于通过写作实践训练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了,构思论文的能力将随之提高。

建议大家在写论文之前,先拟制定作提纲,可以极大地帮助作者锻炼思想,提高构思能力,这一办法是被长期实践证明了是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学术论文写作构思的思路与要求

1.要作读者分析。

写出来的论文最终是为了给人看,用于学术交流分享,这是我们论文写作的根本目的,所以读者是我们目标。因此,构思时要求做“心中装着读者”,多作读者分析。有了清晰的读者对象,才能有效地展开构思,也才能顺利地确定立意、选材以及表达的角度。

因此,构思要从满足专业需要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确定取舍材料与表达深度与广度,明确论文的重点,分清主次,考虑如何由次要论题向主要论题的过渡,以能引起专业读者的兴趣。

2 .构思要围绕主题展开。

若要使论文写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必须要使全文有一条贯穿线,这就是论文的主题。主题是一篇学术论文的精髓,它是体现作者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的。因此,下笔写论文前,谋篇构思就要围绕主题,构思要为主题服务。

3 .构思论文布局,要力求结构完整统一。

在对一篇论文构思时,有时会发现需要按时间顺序编写,有时又会需要按地域位置(空间)顺序编写,但更多的还是需要按逻辑关系编写,即要求符合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又要符合科学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逻辑。但不管属于何种情形,都应保持合乎情理、连贯完整。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前应做好充足的论文构思,把握好论文的中心点。以便能写出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的论文来。

四 资料搜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论文写作也一样,没有足够多的资料难以成功的完成一篇论文。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科学研究,作为一项研究就必须要充分的收集、利用资料,在熟悉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研究。

只有当我们收集了足够多的资料,方能研究出更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研究前人还未研究的问题。

那么在写作之前还需要收集五方面的资料。

(一)第一手资料。

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

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二)他人的研究成果。

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

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三)边缘学科的材料。

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

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

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

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五)背景材料。

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五正文写作

在构思成熟和资料收集比较充分的前提下,即可动手写作。写作是一个文字归纳整理的过程,必须紧密围绕自己的论题和观点,把自己在科研和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果,以及前人在这一论题上的观点、结论,进行有机的结合,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飞跃的过程。

否则,就会给人有一种抄书、拼拼凑凑,或记流水帐、工作总结的感觉,就不能叫学术论文。在正文写作中,要注意以下7个方面。

(一)文章语言要流畅,表述要规范。避免错字、漏字、思维跳跃。

(二)正文章与章、节与节要有内在逻辑关系,要注意形式逻辑,不要前后矛盾。

(三)要用学术语言,不要把学术问题政治化、口语化。

(四)行文中提出的概念必须界定,不能随意下定义。

(五)引文必须注明出处,注释要规范统一。

(六)引用文献要有原始性、权威性、相关性、简短性、准确性。

(七)文章需要有头有尾,结尾最好有升华。

研究生论文写作技巧方法

一、研究生必备四本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一定要首先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作为研究生下面这几个 本子是必不可少的

1,实验记录本(包括试验准备本),这当然首当其冲必不可少,我就不多说了;

2,Idea记录本,每次看文献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先记下,由此产生的idea更不能放过,这可 是做研究的本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翻翻会更有想法的;

3,专业概念以及理论进展记录本,每个人不可能对自己领域的概念都了如指掌,初入门者 更是如此,这时候小小一个本子的作用就大了;

4,讲座记录本,这本本子可能有些零杂,记录听到的内容,更要记录瞬间的灵感,以及不 懂的地方,不可小视!

这四本是你必不可少的,不过作为我们这些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来说,还有一个应该具 备的本子就是英语好句记录本。 二、论文写作要点

1、选题要小,开掘要深;不要题目很大,内容却很单薄。

2、写作前要读好书、翻阅大量资料、注意学术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重利用网络, 特别是一些专业数据库

3、“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的三新原则(老板教导的) 4、“新题新做”和“小题大做 总之,一点之见即成文。

三、如何撰写实验研究论文(唐朝枢)

论文发表意识:基础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是否急于发表(创新与严谨的关系);发表的 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反映科学事实而不是反映作者水平)

论文格式:原著、快报、简报、摘要。不同于教科书、讲义,更不同于工作总结。

撰写前的准备工作:复习和准备好相关文献;再次审定实验目的(学术思想,Idea);实验资料 完整并再次审核 :

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现状及背景;以前工作基础;本工作的目的;思路(可提假说); 对象;方法;结果。在… 模型上,观察 … 指标, 以探讨 … (目的) 2. M & M

⑴ 材料的写法和意义; 伦理.

⑵ 程序与指标。操作程序:能序贯,可操作性;方法: 多指标方法的排序;引出参照 文献简述;改良之处;哪些详或简?⑶ 统计学处理 3. Results

⑴指标归类描述,忌流水帐。不分析不解释,但要体现思路 ⑵ 文字、图、表相对独立,但避免重复

⑶ 避免统计错误:对照,均衡,随即,重复。计量-计数、绝对值-相对值、专一指标 —综合指标的转换。盲判与非盲判。技术资料直接概率法与卡方检验;多组资料与两组资 料;等级相关与直线相关;多因素与单因素分析;配对资料与独立样本资料;非正态分布 资料;例数不当;平行管,混合样本;突出差异(绝对值, Δ值,变化%; 联合×、÷ 比值,分亚组等)有效位数的保留。统计学结论与专业结论。 4. Discussion

⑴ 背景材料:展开问题的提出;有关本研究的一些基本知识内容(不要离题太远)

⑵ 本实验结果分析:各指标的意义(与文献值比较),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⑶ 进一步对结果机理分析:结合文献

⑷ 本工作的意义、结语或小结,进一步提出的新问题 其它注意点:

① 引证讨论文献知识太多(不同于学位论文),掩盖了本工作的贡献 ② 分析不合逻辑,结论不当 ③ 讨论太浮浅,文献知识不熟悉 ④ 写成工作总结,缺乏学术高度

⑤ 要正确使用缩写词,尤其是组别缩写词 5. 参考文献:为什么要引文献

⑴ 立论依据的文献:新,权威性文献,不用快报或摘要 ⑵ 自己工作的自引:工作连续性

⑶ 实验结果与文献资料比较:新,可用快报, 会议及个人咨询资料 ⑷ 方法学:经典文献,注意引文准确,不要转引 6. 摘要:

问题的提出(Background);本工作目的;对象;方法(指标,分组);主要结果(数 据,统计);结论与展望

7.再推敲文章题目:不切题,过大、过小

8.投稿:按杂志稿约修定(留底).引用该杂志文章.忌一稿两投

9.致命伤:目的不明确;重复性工作无创新;方法学问题致结果不可信.临床研究:伦理;病 例和对照选择;临床关系充分分析

四、如何写好论文讨论部分: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

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比 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 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 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医学研究不可 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 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

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 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 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 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 的错误。

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临床医生 或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 ,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 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 ,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 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 毁了证据。

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 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 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我们欢迎BMJ的作者和读者发表观点,如果反映好,我们将使用结构式讨论。 五、关于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我老板平均每个毕业的博士都有6篇以上的SCI,他从来不强求学生发文章,只教如何 做研究。下面的问题,他只和我说过一次,之后我的行动与之不相符就会被骂。现在成了 习惯来这样思考,做事,发现真是事半功倍。

1.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 谓心中有沟壑。

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 不要动手做事。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

要想这样子做,就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 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 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 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六、写论文的技巧

优秀论文的要素:1、正确选题;2、合适的切入点;3、简洁明了;4、说清自己的贡献;

5、可靠的/可重现的结果;6、可重复的过程;7、好的.文章结构和逻辑流程;8、精选的参 考文献

优秀论文的误区:1、Idea越多越好;2、一味追求革命性的,突破性的成果;3、数学、理 论和公式越复杂越好——显示自己的聪明;4、追求最好,史无前例;5、显示权威性,引 文中大量引用自己的论文。

写文章的条件:1、与研究工作相关,确实有了好的想法,不是为了写而写;2、取得了有 价值的成果,对学术界有贡献;3、实验成熟,经得起检验;4、已经需要记录下来和其他 人分享

写论文的要点:1、写出3~4层的纲要反复修改多次。2、从Introduction开写,回顾已有的 工作。3、要声明文章结构,不要直接进入细节。4、声明工作的动机和基本原理,提出潜 在的问题,自己进行回答。5、讲明自己工作与前人的不同,说明自己的贡献及其实际应用 前景。6、最后写Summary和Abstract,反复斟酌后确定标题。

Reviewer Check List: 1、论文是否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或者给出了已有问题的一个新的 解决方案。2、论文的主要结果是什么?3、实验结果是否充分?4、论文技术含量如何?

5、论文是否对所提出的技术/结果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6、论文写作是否清晰, 从而令本行业内多数研究人员可读?7、论文是否适当地引用和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文献 ?8、论文是否应该给予嘉奖?

IEEE Transactions on CSVT Review form: 1、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本期刊读者的兴趣?

2、论文所使用的方法的评价?3、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4、主要结果是否正确?5、论述 是否清晰?6、是否具有一致性(前/后,论述/结果)?7、引文是否充足?8、Reviewer的 意见:(Accept / Accept after a minor revision / Reject / Reject but resubmit a fter a major revision / Submit to another journal)。 七、论文写作技巧:

1、宣传自己——说明论文的重要性。流程:a)问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 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对D进行实验,和A、B进

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解释为什么D是更优的,而其他的思路(比如E)是 不行的;h)阐述D的有效性和局限性;i)对D进一步发展的讨论。要点:j)简洁最重要; k)不犯粗心的错误,仔细验证结果和适当选择用词。

2、细心修改。步骤:a)30%的时间细心思考,70%的时间认真写作初稿;b)把写好的论文 放一段时间;c)逐字逐句地阅读论文;d)请其他人帮助阅读和修改;e)在修改的时候, 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论文(Reviewer / boss / colleagues / proof-reader);f)仔细 修改的次数 > 3;修改的总次数 > 5。要点:g)自己读自己的论文很乏味,并且不易找到 错误;h)为了论文的小的层次提升,要付出大量劳动。

3、优化英语。步骤:a)自顶向下地组织论文(大纲/逻辑/流程);b)用其他的优秀论文 (尤其是同期刊/同系列的论文,优秀书籍)作为范例;c)请别人帮满阅读和修改语法和 用词;d)记录自己用词和语法的错误,进行积累。要点:e)用词和语法固然重要,但是 结构和逻辑更加重要。 八、优秀论文结构范例:

1、Abstract——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 结果。

2、Introduction——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 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 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

3、Previous Work——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b)对 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 ,不要过于苛刻;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Work——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 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 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 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Experiments——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 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Conclusion——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 束全文。

7、References——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 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 8、Others——致谢、附录、脚注。

处理被拒:1、理解被国际权威期刊拒稿是一件正常的事情(70%以上被拒),保持良好心态 。

2、感谢编辑和Reviewer的意见和工作。3、询问副主编,自己可以怎样处理这篇论文最合 适(重投/改投/撤回)。4、继续新的研究或补充修改后改投其他杂志。

常见问题:1、是否可以一稿多投?千万不要!但是一篇会议论文经过修改以后可以再投期 刊。2、是否可以建议副主编如何处理自己的论文呢?不行,但可建议他别让某人评阅。3 、如4月都未收到副主编回复怎么办?写一封友好的询问信,别催得太紧,别找主编。4、 如和副主编意见严重不和怎么办?可以找主编,但是别经常这样做。5、如果和主编的最终 决定严重不和怎么办?没有办法了

论文写作研究学术

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

在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要运用各种方法,对于写作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容写作的质量。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实验法等等,下面是我分享的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方法,欢迎阅读!

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法的主要特点是,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方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向被调查者本人作调查,也可以向熟悉被调查者的人作调查。调查法可以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两种。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

实验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有意改变或设计的社会过程中了解研究对象的外显行为。实验法的依据是自然和社会中现象和现象之间相当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实验法有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两种。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

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定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企业管理上,定量分析法是以企业财务报表为主要数据来源,按照某种数理方式进行加工整理,得出企业信用结果。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亦称非数量分析法,主要依靠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是解决研究对象“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社会调查的一个研究方式。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获得初步印象和感性认识,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又称为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中最基本的类型,主要用来描述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及暴露因素的分布情况,目的是提出病因假设,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线索,是分析性研究的基础;还可以用来确定高危人群,评价公共卫生措施的效果等。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方法是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观点,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从整体和全局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对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得到最优化的处理与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扩展:学术论文写作的九阶段

1、思考论文雏形

在正式开始之前,花5到10分钟来沉淀心灵吧!写下任何盘旋在您脑海中的事情,无论是需要完成的差事或是所担心的事,而呈现方式则随个人喜好,条列式、树状式、或日记型式都可以(写日记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脑袋在想什么)。

有时候我们会被一些枝微末节的小事所困惑,所以坐下来,写下任何想到的事情,如此便能屏除那些让人分心的想法,甚至想到一些对文章有帮助的点子。无论如何,在开始写作前先把脑袋净空;在开始写作后也可以将笔记本放在旁边,随时写下那些出现脑海里零零散散的想法。

2、查询资料并且做笔记

不要只是阅读资料,要主动且专注地做笔记。做笔记最好的方法之一是1950年代被提出来的 Cornell Note Taking System 。Cornell笔记页分为三个区块,右边较大的区块为笔记区,让您一边看书/听课一边写下笔记;左边的小区块则用来记录重要的主题以及相关的想法、问题等;下方小区块则用来写下简短的摘要。

3、脑力激荡与构思

您不一定会需要这个阶段。假设您已经做好文献探讨并整理好手中的笔记,那您应该十分清楚自己想论述的各个论点,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将各部份的笔记组合成一篇文章。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难题而被卡住,或是在一个段落里要结合很多不同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其他方法来帮助我们澄清思绪、架构文章。首先进行脑力激荡,给自己五分钟时间,快速且毫不犹豫地写下任何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点子,不要花时间过度思考某一个点,即使毫无章法,仍要写下任何想得到的东西。此外,在您完成论文写作前,请不要丢弃这个随手的笔记,有些想法在当下或许看似无关,但却可能在之后忽然变得极具意义。

4、以心智图构思架构

以心智图的方式呈现脑力激荡所得到的结果,藉此整合想法并建立文章架构。心智图法为Tony Buzan于1970年代所提出的一种辅助思考的工具,Buzan强调图上的每一个主题都存在着关联性,由一个中心主题出发,在延长线上衍生更多新的想法。心智图能刺激您的思考,藉此激发更多想法,并帮助您厘清复杂的概念。

5、整合心智图并开始安排段落架构

在完成资料搜集和脑力激荡后,便可以开始写下一些简短的文字,这些文字就像会议摘要一样,为一篇论文的基本架构。在参考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后,我们选出七个重点做为文章架构基础。在您开始撰写文章或其中一个章节前,请先浏览以下七点并各写下一个句子。

焦点:广义上的重要事实或相关故事

文献:有什么已经被研究过了?

缺口:有什么是缺少的?

迫切性:为什么这个东西现在很重要?

问题:有什么是需要被探讨的?

方法:该如何进行研究?

意涵:有什么实际上或哲学上的影响?

参考:Gerald Graff, Barbara Kamler and Pat Thomson, Karen Kelsky, Inger Mewburn

6、在简述中加入想法,并填入段落架构

如果手边有已经整理过的笔记,请直接将它们合并成一个新的档案,并尽快将每个笔记间不足的地方填补起来。若先前没有留下任何笔记,则尽可能地一次写下所有想说的论点。

这个阶段是利用写作来反思您在研究中所获得的东西。在此阶段所写下的东西并非是要呈现给读者的内容,而仅是为了帮助自己思考。对许多人来说,要一直到这个阶段他们才能真正厘清自己的思绪、明白自己将如何架构眼前的研究论文。

例如,您可能想将某现象与理论作连结,但直到开始写作才了解此连结背后的意涵,并真正将理论与现象结合。此步骤的重要性在于,透过写作来帮助您重新整理脑海中的想法,厘清先前想不通或未曾发现的盲点。

尽可能加快此阶段写作的速度,以确认您是否已收集足够的想法和论点来写作文章。如果您能一口气将脑海中的想法写成粗略的草稿,便能立刻得知已完成的研究是否能与您所欲论述的观点或手中的写作结合,或者发现这些论点仍然不足,需要更多阅读或做进一步思考。只要尽可能写下您的想法,任何形式都可以,不需要过度思考或着墨。

在这个阶段不需要对自己太过严格。在您尝试一边思考一边写作、拟稿的当下,所要做的就仅是写下脑中所有的想法;此时您该做的并非花时间写下完美的草稿,而只是快速的写作,不需要回头修改任何写下的内容,因为还不是时候。在此阶段,请让您的思绪自由奔驰,不需要对写下的内容进行任何批判,也不需要反覆检查,写完就进入下一步骤。

7、开始进行写作

前面一个阶段可被视为thinking writing 阶段,接下来则是doing writing 阶段。在经过前面几个阶段后,您已经成功写下脑中的想法,也看过一遍,在这当中找到可以被论述的论点,手边也有足够的资料来发展、铺陈,接着便是时候改变写作型态了。在此阶段,写作不再是为了帮助思考,而是用来向读者展示、论述或证明您的想法及观点。检视您先前写下的每一个简短、粗糙的句子,设法把您初步的想法转变为意思清晰、明确的陈述句,使读者能直接接收您所欲传达的内容。

当进行到某一程度,或卡在某个点上的时候,您可以问问自己:我现在在做什么?是否已达成目的?想想自己在这个阶段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并写下答案。在经过不断的反思后,您将发现写下的答案都能在写作中派上用场。在写作过程中,您可能会碰上指导教授无法替您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因此得学着自己解决。

8、自我检视与检讨

在批判阶段,您开始审阅、编辑前面写好的文章内容。假设您在没有过度思考的前提下写出了大量文字,现在该做的便是提出问题,并依答案精简您写好的文章,使其更具条理及连贯性。此阶段您可以尽可能的挑剔,大胆删去不相干的内容,使段落与段落间更加紧密。

9、精简化并舍去冗文赘字

Killing your darlings被用来指称编辑时最残忍的部分,意即删除您很喜欢、但却没有实际贡献的文字。Darlings指的是过于累赘、或是因为作者个人偏好而出现的句子或段落。在小说中,这可能是指某个角色、或是一些优美但却对故事发展没有帮助的文句。在学术写作中则是指离题的段落/句子,或是某个很吸引您但却扭曲文章论点的部分。

在此阶段您可采用以下两步骤:

1、将考虑拿掉的文字先划上删除线,然后重新阅读不含删除线的文章内容,随后再确认是否正式删除划线部分文字。

2、将删除的文字另存至一个新的档案中,开一个新的.资料夹来保存在此次写作中没派上用场的文字和资料。在每次写作过程中,都会有许多未使用但却很重要的资料,当中甚至包含在文章撰写初期出现的、有价值的想法。

在处理这些文字时请保持谨慎,写作学术论文是为了清楚传达您的论点,而为了达成此目的,您必须尽可能排除任何可能模糊文章焦点的内容。

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

1、实践法

现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步入了一个认识误区,这也是他们临近毕业没有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重要原因。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研究生期间,读的书多了,积累的知识多了,临近毕业时,自然就会有很强的科研能力,自然也就可以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来。其实,如果研究生不加选择的、盲目性的读书,学到的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因此,研究生应有选择的读经典著作。仅此还不够,众所周知,科研的能力是需要长期锻炼和培养的,而绝非仅仅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却是“两脚书橱”,思想观念落伍,没有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研究成果,对后人也无所裨益。

就研究生而言,平时读的书很多,但是由于不注意练笔,结果眼高手低,到毕业时也写不出像样的学术论文去公开发表。这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研究生在读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分类存储以备后用。同时,注意围绕热点或自己关注的问题,写心得体会、研究综述和学术评论等文章,善于借鉴学术界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观点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2、模仿法

研究生在学术论文写作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不知如何选题,不知如何搜集和运用资料,不知如何搭建论文框架结构,也不知写些什么内容,总之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此方法特别适用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在实践中,有研究生反映,很多学术大家的论文,艰深难懂,看后产生了畏惧写作的心理,有的反映,看了一线教师教研论文,觉得简单,但又不会写,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还有的反映,论文创新太难,误认为创新就是“全新”,由此不敢写作。其实,就创新而言,不等于“全新”。创新的要点很多,包括题目的创新、结构的创新、思路的创新、观点的创新、参考资料的创新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等诸多方面,对于一篇文章具备的创新点越多,其创新性也就越强。我们研究生在写作时,不要盲目追求“全新”,先低标准要求自己,找一篇同类或类似的文章(和自己研究水平相当或略高于)做参照。可以在行文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模仿,而后逐步修改,走模仿到创新之路。

3、切块法

作为导师,要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调研课题和书稿的撰写工作。一般而言,一个课题或一部书稿,都有明确的结题或完稿的时间限定。这种紧迫性就要求参与者必须潜心读书,严格要求自己,认真撰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来。不论是结项或是著作出版,都要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和认可,这无形中给参与者增加了压力,也增加了科研的动力。之所以提倡研究生参与课题或书稿的编写,原因之一就是“切块法”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即,当研究生在搜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书稿的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部分,独立成篇,用于发表。由于是在接受重要任务中写出的文章。因此很容易发表在比较权威的杂志上。

4、作业法

目前,在读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方面的作业,一般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很多研究生在做作业时,有一种敷衍、应付的心理,东拼西凑,既糊弄了任课教师,同时也欺自己。笔者认为,研究生要认真对待每一份课程作业,认真选题,搜集资料,按照发表的水平来撰写论文。这样的作业,如果比较成熟,可以随时按照某刊物的要求修改调整并投稿;如果不成熟,则实行冷处理的方法,停放一段时间,等待有新的思考、新的资料、新的观点时再及时补充到该作业(论文)之中,并逐步达到发表水平。

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步骤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涉及到学术论文的写作领域,那么怎样写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是怎样要求的、格式如何,下面就介绍一下学术论文的写作,希望能对您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对这四方面的要求分述如下。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常见毛病是:过于笼统,题不扣文。关键问题在于题目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民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不过,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数少而影响题目对内容的恰当反映,在遇到两者确有矛时,宁可多用几个字也要力求表达明确。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和“内涵”属于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所谓外延,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而所谓内涵,则是指对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 命题时,若不考虑逻辑上有关外延和内涵的恰当运用,则有可能出现谬误,至少是不当。

4.醒目

论文题目虽然居于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题目是否醒目的问题,因为题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是相距甚远的。 有人对36种公开发行的医学科持期刊1987年发表的论文的部分标题,作过统计分析,从中筛选100条有错误的标题。在100条有错误的标题中,属于“省略不当”错误的占20%;属于“介词使用不当”错误的占12%)。在使用介词时产生的错误主要有:

①省略主语——第一人称代词不达意后,没有使用介词结构,使辅助成分误为主语;

②需要使用介词时又没有使用;

③不需要使

用介词结构时使用。属于“主事的错误”的占11%;属于“并列关系使用不当”错误的占9%;属于“用词不当”、“句子混乱”错误的各占9%,其它类型的错误,如标题冗长、文题不符、重复、歧意等亦时有发生。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

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不给化学结构式,也不要作自我评价。 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建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或主题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

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先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这些住处或词江,可以从论文标题中去找和选,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找和选。例如上例,关键词选用了6个,其中前三个就是从论文标题中选出的,而后三个却是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后三个关键词的选取,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所涉及的概念深度。需要选出,与从标题中选出的关键词一道,组成该论文的关键词组。

关键词与主题词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五)引言(Intorduction)

引言又称前言,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预期的结果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词要精炼,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

(六)正文(Main body)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自然段。每一逻辑段落可冠以适当标题(分标题或小标题)。

段落和划分,应视论文性质与内容而定。

一般常见的划分方式有:

①实验原材料和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

②理论分析/实验装置和方法/实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还可以灵活地采用其它的段落划分方案,但就一般性情况而言,大体上应包含实验部分和理论分析部分的内容。“实验结果和分析”这一部分是论文的关键部分。有人曾说:“实验的结果是论文的必脏”,这并不为过,论文的新意主要在这里体现。

不少学科的论文,还可再简化一点,例如,医学论文,常将正文部分分成两个大段落,即:“材料和方法”(或“对象和方法”),“结果和讨论”(工“结果和分析”)。

要写好“材料和方法”这一节,应给出诸如实验所用原料或材料的技术要求、数量、来源以及制备方法等诸方面的信息,有时甚至要列出所用试剂的有关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要避免使用商业名称,通常应使用通用化学名称。实验方法应介绍主要的实验过程,但不要机械地按通常以年、月的次序进行描述,而应该将各有关的方法结合起来描述。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有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按论文这一部分提供的信息,可以生复文中的试验及其结果,并即达到“再现性”或“可重复性”、“确证性”的要求。缺少论文写作经验与素养的人,容易将这一部分写成实验报告。

研究生论文写作遵守学术道德

敏超哥。。。。

直接找尤博士嘛。。。

哈哈,直接找有博士就好啦,我一百度你这贴就在第一个

不同的学校要求应该不大一样吧,可以问一下自己的导师。

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答案

语料库分析可分为在线查询和离线工具,off-line Corpus Analysis tools有AntConc和CORPUS,on-line 有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 。工具使用得当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接下来对这两款工具的使用分别进行介绍记录。

PatternBuilder是一款专门用于辅助编写正则表达式以方便词性赋码语料库检索的工具,可以很方便地编写复杂的正则表达式。         PatternBuilder是自动生成正则表达式的工具,帮助用户从词性符码语料库中提取各种语言特征。该工具可以生成简单的表达式如方位名词(\S+_NNL2\s)或较复杂的结构的表达式如被动语态(\S+ VB\w*\s(\S+ [RX]\w+\s) \S+_V\wN\s),用户可以测试并保存自己编写的表达式。具体用法可见 梁茂成词性赋码语料库的检索与正则表达式的编写pdf 。         用法示例如下图: (1)显示赋码首字母,如名词以N开头、动词以V开头。 (2)包含特定赋码首字母的各种语言特征。 (3)用户自定义的各种语言特征,如被动语态等。 (4)显示所选语言特征的正则表达式,用户也可在此编辑表达式。 (5)按正则表达式检索语料库后的索引行,用以验证表达式的正误。         同时,为了尽可能做到少有遗漏,我们在得到基本的表达式后常常需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推敲。我们可以利用 PatternBuilder 的【Get (Pattern) 】按钮,在表达式中使用一个可选的(optional)组块。

1、索引工具         单击File菜单,选择Open File(s).. 或Open Di..加载一个或多个要分析的文件,加载出来的文件会在主窗户的左边“Corpus Files”框里显示出来。         在下方Search Term下的输入框里输入搜索词,单击“start”。以“work”为例,可以看到三个语料库中检索到了973条结果。这种结果是以KWIC(Key Word in Context)模式显示的。如果需要调整检索词两边显示的字符数,可以使用"Search Window Size"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单击start重新检索)。         除了检索整个词外,还可以用通配符进行高级检索。除了检索整个词外,还可以用通配符进行高级检索。         我们还可以对检索的结果进行排序。使用Kwic Sort下的Level对检索结果排序,0是指该检索词,1L指检索词左边第一个词。2R指检索词右边第二个词。Level共有三级,可根据需要进行勾选。设置完成后单击“Sort”即可进行分类排序。

2、索引检索及定位         单击“Advanced”,勾选“Use search term(s) from list below”。就检索下面框内的单词。可以手动输入多个单词,也可以直接加载一个txt词表用来检索。注意每个单词独立成行。设置完成后单击“Apply”。         而高级设置中的“Use Context Words and Horizons”是指检索上下文词和该词出现的范围。例如,在Context Words中输入“with”,单击add添加,之后将该词出现的范围设置成“From 3L to 3R”。就可以看到work从左边数3个词到右边数3个词出现with的所有句子。

3、词丛 Clusters/N-Grams         通过Clusters这一功能,可以把检索词及其临近的词生成一个列表,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排序分析。         N元是什么呢?简单来说,N元指单词的N 元。比如,“This is a pen.”这句话中二元是”this is”, “is a”和”a pen”。三元则是”this is a”和”is a pen”。因此,一个大的文件将会产生大量的N 元。N-Grams与Clusters功能操作起来很像。

4、搭配 Collocates         搭配功能,简单来说,可以生成检索词的有序的单词列表,用来查看搭配词与检索词相关性。         由于搭配功能需在生成词单的基础上才可使用,因此会自动弹出生成词单的对话框,我们单击确定即可。

5、词单 Word List         打开AntConc,加载语料库文件后,单击“Word List”选项卡,之后单击“Start”,即可生成词单。 在界面上方可以看到形符和类符的数量。所有的单词默认按照词频来排序,包含序号(Rank)、词频(Freq)、单词(Word)的统计信息。         界面中有一列是Lemma Word Form(词型)。该功能的启用要加载词元列表(Lemma List)。在菜单栏“Tool Preferences”中的“Word List”中,可以在“Lemma List”中加载词元列表。

在菜单栏“Tool Preferences”中的“Word List”中,可以对检索单词进行过滤。例如,输入“that”和“this”,选择“Use specific words below”,在词单页面仅能查看“that”和“this”的相关结果。若选中“Use a stoplist below”,则会在词单中排除“that”和“this”的相关结果。选择“Use all words”不会对结果产生变化。

6、实际例子 1)What is the word most frequently used at the immediate left/right of 'classification'?

COCA

Antconc

参考链接 1、 2、国科大学术论文写作

mmfthjyt76680-]k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共分六章,每章三单元。每章主要围绕三条主线展开。第一条主线是论文写作的主要步骤,第二条主线是论文写作相关事项,第三条主线是论述方法。论文写作的主要步骤包括选题、材料的收集与评估、列出提纲、论文写作、编写参考文献以及摘要写作。论文写作相关事项包括学术论文的特征、流程、文章的衔接与连贯、文体特点、图表的使用、写作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以及致谢等。至于论述方法,则主要介绍定义法、因果法、比较与对照法、议论法以及记叙法等。附录包括三篇范文以及一个常用格式指南。参考答案则与各章练习相匹配,供读者参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