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情绪与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发布时间:

情绪与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

912114685 引流和推广,需要可以+的.不折叠量大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一 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三 前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摘要: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 考研 ,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决方法 一 挫折与困惑的概念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 职场 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 措施 ,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三 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的大脑一边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上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四 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全书》朱月龙山东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李大卫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积极心态的力量》邱小亮译东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边书

写作思路: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

正文:

一、不良情绪带给我们的思考

非洲草原上的牧民们经常会毫不费力地收获到野马肉,这是一种毫不起眼的小动物所赠。这种动物叫做吸血蝙蝠,它的身体非常小,依靠吸食动物的血来生存,并因此而得名。就是这种不引人注目的小动物,恰恰是野马的天敌。

它在攻击野马的时候,经常附在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十分敏捷地刺破野马的腿,然后开始用尖尖的嘴去吸血。受到这种外来袭击后,野马立刻就开始狂蹦乱跳跳,一路飞奔起来,可是这种吸血蝙蝠却能从容地吸附在它的身上,或者落在它的头上,让它始终无法摆脱,直到吸饱喝足献血后才满意的离开。而野马却往往在暴怒、狂奔和流血中死去。

对于这种现象,动物学家感到非常诧异。他们一致认为这种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远不会让野马丧命,那到底是什么造成野马死亡的呢?其实,造成野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野马暴怒的情绪。

二、怎样调控自己的情绪

大致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情绪调控:

1、发展正确的需要

需要是个体及社会生活必需的各项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情绪,情感发生的基础,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发肯定的情绪体验,相反,那些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说与人的需要相抵触,相矛盾的事物,则可能诱发否定的情绪和情感,往往具有正确的倾向性,而不正确的需要则会把情绪和情感引入歧途。

例如,求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会令人热爱学习,追求真理,力争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产生理智感,不合理的物质欲望则会让人玩物丧志,只是一味的追求吃、喝、玩、乐等享受。

2、提高认知水平

人在认知外部世界各种对象和事物的时候,会先对刺激情境做出判断和评估,确定何种事物符合自身的需要,何种事物不符合自身的需要。这种判断和评估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为基础。情绪过程必须建立在认知过程的基础上,认知过程也往往在情绪过程伴随产生。

由于过去的知识经验约束着人们对当前事务的认知和评估,因此,要想培养健康的情绪,必须使自己获得正确的认知,提高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提高之后,才可以用理智来控制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带来的不良后果。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无论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挫折来影响我们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境遇,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成为一门我们一生来学习和修炼的课程。好情绪是一剂良药,它可以让我们用理智的思维去面对眼前出现的种种际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目标主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中,对该课程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其次,要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那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

那么,如何对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 措施 与方案。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掌握心理素质相应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 方法 ,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健康情绪论文2000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与此不对称的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远远做得不够。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长期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当前中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方面,厌学、考试焦虑普遍。其次,还表现在人际关系、青春期等方面。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包括:更新教师观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室;加强心理教育研究等。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心理素质、素质教育

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促使人全面发展的前提。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败。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被长期忽视,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为此,我们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足够重视。

1、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1)学习方面: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有精神萎靡不振,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不高等。

①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可以说“厌学心理”在中学生中已经有一定的普遍性。

②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分好班、差班,考试排名次,张榜,搞题海战术,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等,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2)人际关系方面:

①与老师的关系不和谐产生对抗心理。在中学时期,老师仍然是学生心目中的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理解与爱护。如果老师对学生缺乏理解,缺乏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就会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影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②同学间的关系不够融洽。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同学之间也缺少了交流和沟通。如果老师疏于引导,同学之间就会产生隔膜,缺乏应有的同窗情。

③与父母的关系不够亲密。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能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而专制式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会造成这样的家庭中的学生孤僻、专横的性格。加上“单亲”家庭等问题的存在,使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或制造了痛苦,会因此憎恨父母、家庭。

(3)青春期方面:

①自卑情绪严重

青少年时期处于由幼稚的童年期向成熟的成人期过渡的阶段,认知特点是天真、浪漫、理想化的成分多,现实性的成分少,正如“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旦将他们的主观想象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理想是如此的脆弱。天真想象的破灭,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有自卑倾向的人就会难以忍受,把失败归因于自己无能,因而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使自卑的心理深入内心。

导致中学生形成自卑的直接因素有:成绩落后、交往受挫、生理原因、家庭背景等因素。

②逆反心理普遍

。中学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在许多问题的认知上,都对家长和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可是,他们的潜意识里将自己看作大人,迫切要求独立。但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眼里,他们还是个孩子,还很幼稚,惟恐他们上当吃亏,于是对他们关爱有加,喜欢过多干涉他们的生活。

另外,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父为子纲”的观念对人们的影响十分深远。于是许多家长和教师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求中学生接受他们的观点,这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反感。于是,部分中学生就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家长和老师的观点无论对错一律拒绝。以免家长和老师对自己进行干涉,这样就形成了较强的逆反心理。

③性困扰频繁。

性早熟的女生因为发育较快,在班上找不到交往的对象,性晚熟的男生因为较同龄人发育缓慢,在班上也找不到交往的对象。这两种人在班上好象被孤立起来了,于是,他们很痛苦,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性冲动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这是自然的东西,可是,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不得不服从于社会性。如果中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势必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

2、加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师的观念。

尽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错误认识严重阻滞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有些学校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左右下,视心理健康教育为无关紧要的事情,有些学校简单地以思想政治工作取而代之,甚至采取简单粗暴的手段压服了事。因此,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处于发展期的人。给予学生应有的人文关怀,在解决了他们精神上的困惑和痛苦之后,再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本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的。

(2)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一部分是开展心理健康调节训练。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3)开设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老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等原则,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在进行心理治疗时,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

(4)深化学生心理教育研究。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量的实践问题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教材、研究资料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欠缺;心理素质与其他素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等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学一线教师应结合实践,深入研究,推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2000字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有些大一新生对大学环境容易出现种种不适应,对此,高校应重视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对高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摘要:从目前高校对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出发,本文试图构建一个较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结合新生的心理特点,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创造美好人生。

关键词:大学新生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大学新生从中学过渡到大学,是他们一生的重大转折点。在陌生的环境里,他们面临着生活方式、自我管理、学习方法、思想观念、人生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改变,心理将发生急剧的变化,稍有不慎,大学新生就会陷入心理困惑的泥潭,无法自拔。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乎其一生的生活质量,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目前,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也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各高校对入学新生都曾做过心理普查等测试,并提出了新生心理问题的各方面表现。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而神经症、人格问题等是不同社会体制、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的大学生都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荷妮曾提出“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神经症产生的根源”。国内有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适应能力高度相关,适应能力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就会提高。而产生休学以及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大部分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学者将此称为“新生综合症”。

结合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可以总结新生主要心理问题有:第一,强迫症状。如对任何事情不经反复确认不放心。第二,人际关系障碍。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在乎别人的视线等。第三,情绪性格问题。主要症状为思想不集中、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缺乏决断能力、情绪易被破坏、情绪起伏较大、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等。

在我国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新生此前较少受到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普及,过多接收了强化的智力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同时,心理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为防微杜渐,做好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应该是大学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工作:

1 课程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对学分和学时进行合理设置。在第一学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必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最根本的心理健康基础知识、心理保健知识和心理危机预防知识。在后续的学期开设系列相关的选修课程,提高心理健康的知识水平。系列相关的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大学生自我规划、大学生人格发展、大学生情绪管理、大学生人际交往、大学生性心理以及恋爱心理、大学生压力挫折与危机处理和大学生生命教育等。

根据大学新生心理发展的特殊性,可以在每年9-10月或3-4月开展心理健康各方面主题教育活动,给大学新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帮助他们顺利转换角色,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顺利实现大学生“第一个过渡”。活动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心理健康日活动、心理话剧展演活动等。活动内容强调要“抓落实、重实效”,以其安然度过心理危机高发期。

2 心理危机干预与人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分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着重于干预心理危机学生,而对大部分普通学生,缺少发展心理学的积极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采用分级形式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在开展新生入学资格审查时,对大学新生的家庭背景、身心健康状况进行逐一摸底,结合心理普查数据,为各类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以及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心理危机预警学生,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校级、院(系)级、班级和宿舍的“四位一体”网络,明确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施办法,建立心理危机一级和二级预警学生档案。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成员的作用,指导学生进行朋辈心理互助。

3 师资建设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增强队伍的技能力量

要提高大学新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应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起符合科学发展的教育氛围,建立统一协调并且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营造美好氛围。成立以主管校领导为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每个院(系)设置心理工作站,在各级学生会设立心理发展部,学生社团中设立相关协会,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专职教师普遍偏少,多数学校未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中明确规定的“要按照师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比1:3000-5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标准,也因此而无法开设各项心理健康课程。可以鼓励获得相应资格的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加入教学队伍。并保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时接受专业培训和专业督导;提供专业设备和资料,如心理健康教育软件系统和音像教学资料等;配备必须的教学场所,如个案咨询室、减压放松室、心理图书阅览区等;开展教育工作的同时,进行更加深入专业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启先等.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37-238.

[2]姜伏莲.地方高校新生UPI调查结果的比较与分析[J].心理科学,2004,27(2):483-486.

[3](美)卡伦・荷妮著,陈收等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5.

[4]钟向阳,张莉.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高教探索,2009,(4).

作者简介:刘小丽(1978-),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问题应对,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学工处,湖北武汉 430025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2 人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 自我评价 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3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所以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学与健康论文1000字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一 类自从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自己的健康.特别是当今社会处于多变革、快节奏、高信息、强竞争的情况下,重视心理健康,提高全民族的心理素质,不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学会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掌握心理调适 方法 ,优化心理健康途径,预防心理疾病,纠正不良心理,促进身心健康与人格完善,都是大学生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重要课题。 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心理品质锻炼,学会自我心理调适,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学习和工作,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基本条件。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处于人的心理现象的更高层次,是个体主导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的灵魂和准则。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趋向定型时期,正确的人生观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南和保证,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丧失信心和追求,不会在身处逆境、遭遇挫折而一蹶不振或导致心理困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能科学地对待社会、人生与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才能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环境有适度的心理反应,防止心理反应失常,促进心理健康,使自己处于一种乐观奋发的精神状态之中,乐观地工作学习和生活,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总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持心理健康,战胜一切心理动荡和不安的最基本条件。 二、增强心理品质锻炼 1.善于认识自我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确立合理的自我评价体系,找准自我评价的标准,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以自己之长而骄傲,也不因自己之短而自卑;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自信而不自负,谦虚而不自卑,乐观而不盲目,克己而不过分;勇于承认错误,善于自我批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意志品质坚强 意志是一个人支配自己行为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在人的行为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犹如汽车上的方向盘,主导着人的行为,又如制动器在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刹车或减速。在生活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遭遇各种挫折,能否始终不愉地坚持目标,战胜困难和挫折,最后成就事业,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所以养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对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构建完美的个性。只有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3.有丰富的 心理 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素质的培养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学习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阅读有关心理学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并借助心理学书籍来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觉地有意识地改变自己那些不健康的观念、想法,用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武装自己。注意自己的性情修养和心理保健,使自己的精神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不受或少受那些不良刺激和影响。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 文化 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000字篇三 前言: 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长,在人的一生中充满着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等矛盾。而人生挫折与困惑则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征途中所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基本课题。适度的挫折与困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困惑可以让我们在感到迷茫时静下来思考,找寻解决的方法,寻觅人生的真谛。适当的挫折亦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增强我们的意志与责任心,促使人奋进。挫折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英国哲学家帕克森说过:“超越自然的奇迹多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遇到困惑与挫折并不可怕,谁的人生又会是一帆风顺的呢。关键的问题是应该我们遇到挫折与困惑时怎样去应对。 摘要:对于我们,虽然身份还是大学生,但是从年龄上来讲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离开父母的襁褓,离开了家里的温室环境,离开了象牙塔的保护,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婚姻,就业,创业,工作等琐事,但是对于那些第一次离开父母的人凭借着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最是觉得自己是最棒的,自然眼高手低,但是在实际的学习, 考研 ,恋爱等问题上却又屡遭坎坷,第一次经历人生的低谷和逆境,对谁都是那一接受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到底该如何面对这些挫折和坎坷?这是一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困惑 挫折 解决方法 一 挫折与困惑的概念 所谓人生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所要达到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和由此在个人内心深处引起的痛苦体验,通俗的说,人生挫折也就是人们常见的逆境状态与不幸感受. 人生挫折,本质上是人生实践与人理想的矛盾冲突,,现实的实践未能达到理想所企盼的目标,使理想未能变成现实.这一理想的落空,在人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从而造成人生毁灭感或努力改变现状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自身条件限制使目标无法实现的境况是显而易见的,诸如个人的相貌,身体素质,经济状况,智能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使个人的需要难以满足而形成挫折感.个人认识的偏差造成理想失落的景象则往往是隐形的. 个人对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失当或追求的理想与奋斗途径方法相背离,都会使奋斗目标无法实现或达到的现实目标与心中企盼的理想目标产生距离,引起内心的失落与不平衡感。 人们在社会中生存,就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与挫折。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的活动与交互关系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复杂。这一变化在激发人们多种多样的动机和目标的同时,也增加了个体人生挫折的概率。对此我们不能消极地忍耐或回避而应直面正视人生挫折,积极寻求克服和战胜挫折的有效途径,抚平伤痕,向人生的成功目标奋斗。 对于我们遇到困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能力与期望值存在差距等。另外还包括心理冲突的因素。比如,一个大学生很想专心攻读硕士学位,可又处于热恋之中;读书与恋爱如鱼与熊掌,他希望兼而兼得之,但对他来说最佳做法是只选其一,这就是一种“双趋冲突”。又如,一对正谈恋爱的男女,接触几次后就觉得该谈的都谈了,再也没什么可谈的了,俩人只能你看我,我瞧你,显得十分尴尬,可一个人会更觉寂寞。这就叫“双避冲突”人在遭遇困惑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那么,人在遭受挫折与困惑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试并加以客服呢?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上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对于刚刚成为大学生的我们, 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包括周围的同学。这会使很多学生刻意的去回避与陌生事物打交道。 就我而言,真不知道,我该何去何从.我本身就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加之枯燥的高中生活,使我变成了一个非常内向的学生。对这一性格缺点我深有体会,因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去表达自己,去主动沟通,是很难适 应新环境,并建立属于自己的新的人际关系的。 于是,抱着锻炼性格的态度,我加入了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并且,在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可避免的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可以说经过与不同人的接触,大一的这半年,我的性格有了可观的变化,同陌生人在一起,通过沟通的方式我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完全的表达出来。并且,由于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效果,我同周围同学的关系非常融洽。其实,人总会长大,终会脱离父母的襁褓去面对未来属于你的世界。 无论新接触的环境如何陌生, 要学会去面对他们,去接受他们。刚刚开始新生活的或许还不适应自己的改变,但时间久了你就会发现,原先的墨守陈规让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妙的东西。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突破自己的性格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对挫折与困惑的方法 不同的人遇到困惑与挫折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对困惑与挫折的反应也不会一样。一般说,人们面对困惑与挫折时表现的不同反应是由其对目标的理解、心理承受力、情绪调控力三个因素所制约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不同的,目标的重要性往往与反应强度成正比。面对困惑与挫折产生不同的反应,还与个人心理素质有关。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在身处逆境、面对挫折时,能够做到处变不惊,表现出较强的承受能力。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与人的性格、阅历、教育程度等因素直接关联,青年人之所以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走极端,与其人生的社会经历比较简单、缺乏生活的磨练和体验是有必然联系的。人们面对折的反应,首先表露于情绪,能否恰当调控情绪,是一个人自我意识水平的重要反映。有的人之所以在别人看来总是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他们不曾有挫折,不曾有困惑烦恼,而是他们有较强的调控能力,能够从消极的挫折反应中尽快摆脱出来,正视现实,重新认定目标。反之,长时间地被挫折的困惑所缠绕、不能自拔,则可能引致更大的挫折,造成恶性循环。那么面对生活中的困惑与挫折是的具体的应对方法又是什么呢? 1首先摆正心态,正确认识困惑与挫折。困惑与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可以说没有挫折就没有成长。因此,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庆幸,因为这是上天给予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需要的不是畏惧而是感激,进而摆正心态,从容的面对挫折。 2适当的宣泄。有时候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非自身的能力问题,而是这个社会残酷的现实,例如 职场 上常见的裙带关系,因为这样的原因而遭受到挫折很多人都会觉得委屈,心中会存在一股闷气,此时我们就需要把这股闷气宣泄出来,如果任其堆积对我们的健康也没好处,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宣泄要适度。 3向家人或朋友倾诉。果你不会自我宣泄的话,向他人倾诉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效果或许比自我宣泄更好,很多时候家人或朋友的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令自己信心倍增,那些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自然会烟消云散。 4客观和冷静的分析。虽然产生的挫折可能是由于现实的不公,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该客观的和冷静的分析产生这次挫折的原因,是能力,是信心,或者是关系。只有正确的认识了产生挫折的原因,才能寻求解决之道,进而避免下次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承受同样的挫折。 5寻求解决之道。找到原因之后我们就需要方法战胜由此原因所产生的挫折。例如同等能力的情况下而被淘汰所产生的挫折,此时我们不应该埋怨而是应该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优越的能力战胜这个原因可能会带来的挫折,这也正是挫折能使我们成长的原因。 6学会宣泄,摆脱压力。面对挫折与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人惆怅,有人犹豫,此时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理解你的人,把心里的话全部倾吐出来。 从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宣泄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可以减轻精神疲劳;同时,宣泄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 措施 ,它能使不良情绪得到淡化和减轻。 7学会幽默,自我解嘲。“幽默”和“自嘲”是宣泄积郁、平衡心态、制造乐的良。当你遭受挫折时,不妨采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比如“吃亏是福”、“破财免灾”、“有失有得”等等来调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或者“难得糊涂”,冷静看待挫折,用幽默的方法调整心态。 三 认识自我 对于我自己从小成长在一个和谐的村子里,父母不是白领,不是企业家,更不是名门望族,他们都是老老实实的农民,我从没有因为自己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而感到卑微,因为我是幸福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曾像现在这样彻彻底底完完全全离开他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争取,现在正是我经历生活的洗礼,成长磨练的机会,自从高三起,也许是为了备战高考,真的,自己都能感觉到自己变化很多,不再去和别人去计较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有些事不用去与人讲道理,因为你和他根本没法讲道理。 对于美好的未来我充满了无尽美好的憧憬,随让我知道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的,但只要我不懈的努力,与梦想的距离也会一步一步的接近,虽然对未来还是有点惧但我能够认清自己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需要什么,不该碰什么,,,,我想在未来大学三年生活里学习必要的专业知识,,取得应该获得的荣誉,用知识丰富我还未开的大脑一边在步入社会这个激烈的战场上得以坚强的生存下去。 四 总结 人的一生总有坎坷与挫折,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但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是何种困难,我们都不要失去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只要我们用自己百分百的努力去获得自己百分百的汗水,即使结果并不如人意,但人生的命运仍旧会给你以幸福的微笑。 参考文献 [1]《心理健康全书》朱月龙山东人民出版社 [2]《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李大卫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3]《积极心态的力量》邱小亮译东方出版社 [4]《心理健康枕边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 人际交往 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 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家里独生子女的户数越来越多,父母 对子 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承担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学校里考试的竞争, 毕业 找工作的竞争,在工作单位实习的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 职业规划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第一,首要目标——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现在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轻者整日消极怠慢,无所事事,重者伤人伤己。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如今,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而且,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都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等人生中各种重要的选择,因此,难免会有压力和窘迫,如果有的学生抗压能力低,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焦虑,慌张,焦躁等等问题。通过心理调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改善不好的习惯,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有充分地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心态决定是否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全面调动内心的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全面地开展进行,不仅要开展理论课,还要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地全面学习中;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意识到只有那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等,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分类性原则在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样,如果对每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那么其效果一定不会很好,便达不到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时,要有所准备,招收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大概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彻底地、全面地去解决掉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不太接受心理教育的同学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对接受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采用一般和专业化结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接受效果良好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培训,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在聘用心理咨询老师的时候,应该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考核制度,一定要接收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碍。 第三,调动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进行单一的老师辅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是低下的。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心理咨询给自身带来的轻松和舒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小游戏,让学生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轻松自在地面对和克服,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建立了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便会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工作便会非常顺利在学生中展开,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结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格建立,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樊富珉,陈启芳,何镜炜.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 教育 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将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观念的更新和 经验 方法 的改善。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心理健康是我们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是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我们求知和成长,实际上是一种持续不断地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综合素质提高很多程度上是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其次,心理健康是推动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部仅能够引导一个的发展,而且使人格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发挥人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当代社会中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例如:无端苦闷,懒惰不思进取,自卑,没有了嗜好,反应迟钝,不愿与人交流,多疑,长期失眠等等,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一些症状。

就我而言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生活方式,空余时间增多等多方面的变化,进入社会后出现了目标不明确,学习松懈,变得懒惰甚至不思进取,缺少生活兴趣,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据我个人看来,压力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存在,假如社会上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竞争,没有了竞争也就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动力。社会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甚至是倒退。所以压力是社会进步的产物,是不可避免的存在的一种形式。既然我们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去改变它,那我们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它,懂得合理地运用它。这样才能更好地生活。

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下面我 总结 了几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到老,学到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己的融入知识的海洋,拼命地吸取新的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2 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息和希望。

3 多看些心理书籍,正确引导自己的心理发展方向。

4 充分发挥学习的心理咨询作用,如果认识到自己有什么心理问题不能够解决,应该多寻求帮助,多与朋友沟通,谈心,直到彻底解决心理障碍。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视任何小的错误,往往会导致不可收拾的残局。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们应该好好地去学习,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多的帮助,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很大影响的。

心理课让我认识了以前一直没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渐渐地我认识到自己应该客观评价和接纳自己,认识自己能拓宽我们的人生道路,帮助我们更好地、更实际的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确地评估 个人的价值。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因为只有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 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做到自知,正视现实,积极进取,摆好心态。在素质教育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已俨然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门课,不仅利于己,其实也利于社会的建设,毕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摘要:

大学生群体,一个看似轻松,事实上却承担巨大压力的群体,学业、生活、情感、就业多重大山的压迫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告急。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在不断警示我们,要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 文化 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诱惑,这些诱惑往往会给你的心理带来些许的波动,诱惑贯穿每个人的一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调整心态,以正确的方式对付,以合理的方式解决,我们才能成长,成熟。

关键字:心理、健康、调整、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被受关注的话题,如今对于以踏入大学生活的我们来说,如何正确的树立一个好的人生观,培养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人生也许可以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心理都有着不同的转变。 心理健康是一种想法上的、观念上的健康。在这里我对大学生活的 人际交往 问题以及大学生恋爱心理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大学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记得上课时老师讲过“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从一个私有的小空间,逐步的向社会这个大的空间融入,如何可以更好的融入这张大的人际关系网成我们前进的潜在问题。正因如此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我们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我们正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人在交往中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认知、情绪及人格因素,都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一旦在这一过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或因企图对抗而陷入困境,并由此产生心理问题。

如何在大学中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呢?首先在大学人际交往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注重自身人格塑造和能力的培养。

人们喜欢真诚、热情、友好的人,讨厌虚伪、自私、冷酷的人。在同学中选择朋友,首先考虑的是个性品质,与成熟、热情、坦率、有责任感的人多交往。所以,若想要增强人际吸引力,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就应充分健全自己的品格,表现自己的特长,使自己的品格、能力、才华不断提高。

2、要宽宏豁达,学会体察对方心理,做到以诚相待。

我们在交往中要学会做个有心人,善于体察别人的心境,主动关心他人,使他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和温暖。以同宿舍的室友为例,每个人都要注意观察,尽量满足他人的需要,如经常打水、扫地,为生病或有事的同学打饭、补习功课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换诚,才能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

3、掌握一定的社交技巧。

交往中的技巧犹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可以帮助人们在交往活动中增进彼此的沟通和了解,缩短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心理、心理能量。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异性的求知、接近、进行恋爱、追求爱情等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

长久以来恋爱心理问题就是是困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站在一个理性的角度来说,恋爱所带来并不一定是快乐和幸福,往往有些人体会到的是烦恼和苦涩。对这样的人来说,还需进一步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否则匆忙进入恋爱,很可能弊多利少。大学阶段的学习很紧张,时间很有限,如果为了处理恋爱中的矛盾、烦恼而花去很多时间、精力,影响学习和全面发展,无疑是于己于国都不利的,也是违背恋爱心理健康的。人格不成熟的大学生匆忙涉足恋爱容易导致不成熟的恋爱,容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如果恋爱双方都不成熟,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更大,或者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看,恋爱中的矛盾纠纷多产生于他们不成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我看来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要存在的现状。

1、自卑现象

总感到自己缺乏被爱的吸引力常有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只好用回避与异性接触的办法保护自尊心,并极力掩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失落。

对于有这种心理困境的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闪光点,并学着变换一下 思维方式 ,用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去对比,以增强自信。

2、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

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对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科学认识的缺乏更证实了他们的性心理发育的确滞后于性生理的成熟。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3、“试婚”现象

“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大学生应该正确的恋爱观将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结束语:

通过大学里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性和不可或缺性,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适应快节奏的生活,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和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让大学充满健康,充满快乐和温馨的气息,远离心理问题。

虽然这个学期的心理学课程已经结束了,他能给我的也很有限,但是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自己去领悟,去体会。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非浅,他给我的生活带了很多改变。在此,我要真诚的感谢陪我走过这一学期的心理学,更要感谢我们的心理学老师的精彩讲授,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

>>>下一页更多精彩“大学心理健康论文”

性心理与健康论文1000字

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议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对策》

【摘 要】大学阶段是人们性生理成熟的决定阶段,也是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中国传统性封闭观念和传统道德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仍旧是谈“性”色变,很少有人来引导大学生在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为此,文章主要介绍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特点,以便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健康性心理的对策,最终形成对性心理的正确认识。

【关键词】健康性心理;培养对策;心理咨询

一、性心理理论及其发展

性心理是指在个体性生理成熟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与性征、性欲、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过程,包括异性交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状态。根据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来看大学生都处于性意识成熟时期,他们的心理能量主要投注于形成友谊、生涯准备、示爱以及结婚等活动中,已完成生儿育女的终极目标,使成熟的性本能得到满足。每个阶段都有它特定的社会化的任务,如果社会化过程出现障碍(如中断、缩短、变异),以后将可能是导致人格障碍的一切心理疾病的病根。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一)性器官和性生理迅速发展与性心理尚未成熟的矛盾。大学生大都已年满18岁,在性生理方面发育已走向成熟,对异性的爱慕还具有生理的本能性和朦胧性特点;在对性冲动的自制性、对性的审美情趣,性爱的技巧等方面还存在着知识的盲区。

(二)对恋爱的渴望与对异性心理了解不深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对恋爱的渴望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异性心理的了解并不深,不能理解对方的心理需求,在恋爱期间,双方常争吵、生气、发生矛盾,乃至轻生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三)性的身心需求与社会规范和道德责任的矛盾。从性成熟到形成合法婚姻,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此段时间即所谓的“性饥渴期”、“性等待期”。恋爱中的男女青年独处时常会产生强烈的相互吸引,相互爱抚、接吻甚至是性交等性行为,而这些都与传统教育、社会舆论和道德责任相违背,在内心可能会引发道德焦虑。

(四)开放的性观念与表现上文饰性的矛盾。当大学生常处于理智与感情矛盾的漩涡中,在理性认识上认为自身应该保持贞操或希望对方要遵守传统理论道德,但在爱的激情下,又不愿受传统观念束缚,压抑自己的性欲。

(五)情感依赖较重,心理承受能力薄弱。当前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恋爱期间常常显示出依赖心理,特别是女性在恋爱中更为依赖男性,一旦男性一方出现什么变化,这位女性将是痛苦不堪,有的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大学生常见的性心理困惑

(一)性生理困扰。(1)性体像的困扰。自我对身体形态发育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不能以科学的眼光正视自己生理方面的发育情况。(2)遗精或月经的困扰。部分女性伴随痛经现象,这不仅使得女性身体不舒服,影响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还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影响。男性由于体质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遗精的次数和频率是不一样的,部分遗精现象频率多的男性认为自己不洁,思想里都是些杂念,有的甚至自己看不起自己。

(二)性心理困惑。其中性别认同困惑是一种心理疾病,在我们大学生中也存在类似的人群,特别是变性人更易于抑郁、焦虑、自杀,这种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对工作、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都会产生严重影响。

(三)性心理障碍。性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性神经病、性别认同紊乱、攻击性性变态、隐匿性性变态。

四、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培养

(一)树立科学的性心理意识,学会获取科学性知识的技巧和方法。首先,科学性知识获取的渠道千万不能只是那些色情片中的部分夸张手法所宣传的知识,学生可以从一些权威发布的科教片或理论著作中获取知识,家长或者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导和推荐属于科普类的知识读本给学生。其次,从儿童期就要教育孩子学会认可自己的性别,要教育孩子个体的心理行为如何与自身的性生理发展状况、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保持一种和谐状态。

(二)塑造高尚的性人格。高尚的性人格是性心理健康的保证,首先要欣赏自己的性别角色;其次要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最后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在性面前我们必须要树立高尚的性人格,才不会既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

(三)积极调控自我,恢复心理平衡。首先,将性冲动转化为精神追求,如提高学习成绩、参加社团活动。另外就是转移性冲动,可以参加必要的体育锻炼。其次,学生要消除对月经和遗精的焦虑。生理期保持舒畅的心情,家长、教师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再次,正确对待性幻想、性梦和手淫。特别是手淫,并不是病态。最后,调节与异性交往的不适,注意区分好感、喜欢与爱情,交往时把握好尺度。

(四)避免性骚扰的侵害。首先,应当维护自立、自强的自我形象,做到举止大方、行为得体。一身透视装可能成为部分意志力薄弱男性犯罪的导火索。其次,大学生要学会一些自我防卫的技巧和方法。

(五)寻求心理咨询。一女生小姜暗恋一位年轻男教师,小姜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诉说自己的心事,只能把对青年教师的爱恋之情深埋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该女生出现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发呆的现象,学习成绩下降,严重地影向了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过分沉溺于性幻想之中,也可能会导致性心理和行为的异常,给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出现这类情况时,可以求助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倾诉压抑的情感,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树立健康的性爱观念,缓解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 沈弈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 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译.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3]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 赵树勤.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洁(1985- ),女,四川人,玉溪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性心理健康论文

一、心理健康及其衡量标准健康的概念古而有之。最初,人们所说的健康是指身体健康,强调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深刻地意识到人体是生理与心理的统一体,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心理健康被界定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这个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与其他人比较,符合同年龄阶段大多数人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就是健康的,反之就是不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许多论述,由于每位学者研究的出发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各执一词,使心理健康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要注意两点:第一,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是一回事。前者侧重描述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侧重人,后者侧重描述一个人就某事而言的情况,是侧重事。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与否是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短暂的、偶尔的现象。第二,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既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心理健康的状态与其说是正确与异常这种类型上的差异,不如说是程度上的差异。如何才能知道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由于心理健康缺少像生理健康那样较准确的指标,所以关于标准问题在心理学界还存在很大分歧。将已有的中西方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界说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在重视生存标准的同时,还倡导发展标准。所谓生存标准是立足于个体生命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存与延长生物学寿命,故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顺从文化主流;而发展标准则着眼于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希望最有价值地创造生活,强调主动地适应和改造环境,通过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尊严、自豪的人。这两种标准,在我们确定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身心特点看,发展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有些表面上看来属于适应的问题,实际是发展受阻的一种变态反应。另一方面,它能够对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实践加以正确引导,顺应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一个弱智学生是无从谈心理健康的。正常的智力使人在认识世界、认识环境、认识自我时持客观的态度,正确地看待各种事物,不会“自我中心”;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他人的内心活动有较敏锐的观察力,不会经常误解他人的言行;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2、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积极情绪,对生活中所遭受的冲突和挫折具有必要的忍耐力,对不良情绪能适度宣泄,既不会逆来顺受压抑情绪,也不会为所欲为放纵情绪。尤其对中学生来讲,情绪处于激荡期,更有必要提高情绪的控制力。3、能够悦纳自我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能现实地评价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会过分掩饰自己,不会刻意取悦于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别人的评价与议论。4、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人合作,有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宽以待人而不失其独立人格,人际关系范围广而稳定,有知心朋友,有亲密家人。5、有较强的自制力自制力是人能动性的体现。心理健康的人学习工作目标明确,自觉性高,能主动克服困难,有毅力。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包括人格各个结构要素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创造性,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观。7、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者对现实环境不会单纯抱怨,束手无策,而是能动地适应与改造,对周围现状有较准确的认知,很快调整自己的行为。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它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也越来越得到证实。为此,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三点认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核心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础是健康教育,其中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毛泽东早年曾写过一篇文章,强调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把身体比喻为“载智之舟”和“寓德之舍”,进而得出结论:“无体即无德智也。”由此引申开来,我们有理由认为“无心既无德智也”。如果一个人心理不健康,再好的德性,再高的智慧,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生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重,心理问题凸显出来。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人们收入差距的扩大,离婚率的上升造成单亲家庭子女的增多,升学、择业的竞争造成了心理负担过重,使得青少年特别是高中生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诸如自卑、孤独、紧张、恐惧、猜疑、忧郁、嫉妒、报复等不良心理状态,造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甚至出现离家出走、杀人、自杀等恶性事件。实践证明,解决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可以完全奏效的,需要加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教育,重点是增强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以一种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境、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的结合点。过去,德育与智育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德育工作者曾经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收效甚微。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既有德育心理又有智育心理,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互为条件,互相补充,辩证统一,相得益彰。智力活动的过程是观察、注意、记忆、想像、思维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伴以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乃至理想、信念、价值观。前者是智力因素,后者是非智力因素,二者的结合才是心理活动的全过程。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发展。可以认为,德育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对智力的发展虽然有关系,但不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则对智力的发展具有完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与智育最好的结合点。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咨询的特征及内涵咨询在国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的概念。涉及职业指导、教育辅导、心理健康咨询、婚姻家庭咨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各样的咨询虽不尽相同,但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共同的特征之一是咨询体现着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人际关系。咨询过程是建立在咨询与来访者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的。经过专业训练的咨询者利用其专业技能及所创造的良好咨询气氛,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为有效的方式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和生活中的难题。许多咨询工作者认为,定义心理咨询必须涉及与来访者的关系,这与在咨询中使来访者产生变化是同样不可缺少的。他们认为咨询中最根本的核心条件就是共情、理解和尊重来访者。他们所关注的不仅是咨询者的技能,同样也注意咨询者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或对他人关心的能力。共同的特征之二是咨询是一系列心理活动的过程。从咨询者的角度看,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更有效地生活,其中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在内。咨询过程中,咨询者所运用的有关理论与技术,也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从来访者的角度看,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需要接收新的信息,学习新的行为,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及作出某种决定,这也涉及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咨询的第三个共同特征是它属于一个特殊的服务领域。在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可以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确定目标,作出决定,解决难题。特殊的咨询,还可提供有关职业、学业、疾病的康复、心理卫生、婚姻家庭、性问题、宗教和价值观的选择,事业的发展,以及其他一些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在一些发达国家,咨询心理学家活跃进中小学、大学、医院、诊所、康复中心、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各个社区之中,以帮助人们在个人、社会、教育、职业等方面达到更有效地发展及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了解了咨询所具有的上述特征之后,我们又重新面对咨询的定义问题。我国的阮芳赋先生曾推荐里斯曼1963年对咨询所下的定义:“咨询乃是通过人际关系而达到的一种帮助过程、教育过程和增长过程”。这一定义基本表达了咨询的实质内容。以此定义为基础,结合我们前面所谈到的咨询的几种特征,在这里,我们可以给咨询作如下定义: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这是我们根据对咨询的实质的理解作出的定义。这一定义涉及到了我们对咨询特征的认识,(1)咨询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2)咨询是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指导下的活动;(3)咨询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活动过程。此外,这一定义还涉及到咨询的根本目的;(4)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这一目标着眼于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咨询,能提高应付挫折和各种不幸事件的能力,使之能够自己面对和处理自己人生中的问题,即使其能够自强自立。在这里,帮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和使来访者产生某种转变,促使他们成长的过程。(二)心理治疗一种极有影响的观点是沃尔培格1967年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一位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细虑的态度与来访者建立起一种业务性的联系,用以消除、矫正或缓和现有的症状,调解异常行为方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一种合作努力的行为,是一种伙伴关系;治疗是关于人格和行为的改变过程。美籍华裔学者曾文星、徐静认为,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理学的方法来治疗病人的心理问题。其目的在于:通过治疗者与病人建立的关系,善用病人求愈的愿望与潜力,改善病人的心理与适应方式,以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并帮助病人,促进其人格的成熟。从上述的几种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或多或少都涉及了下述几个方面,即:(1)治疗是一个过程;(2)是治疗与来访者的关系;(3)治疗者运用有关的心理治疗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帮助;(4)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存在的问题或心理障碍,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这几个方面,的确反映了心理治疗的工作特点及主要目的。在综合考察了上述几种观点的基础上,我们提出的心理治疗定义如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同异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确有许多重要之处相互重叠,令人感到难解难分。相似之处有:(1)二者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常常是一致的。例如:咨询心理学家对来访者采用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与方法或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和心理治疗家采用的对同种理论与技术别无二致。(2)二者进行工作的对象常常是相似的。例如:心理咨询人员与心理治疗工作者可能都会面对来访者的婚姻问题。(3)在强调帮助来访者成长和改变方面,二者是相似的。咨询与心理治疗都希望通过帮助者和求助者之间的互动,达到使求助者改变或增长的目的。(4)二者都注意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有上述相似之处,尽管一些咨询工作者也做了一些心理治疗工作,一些心理治疗家也在做咨询工作,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不同点的。结合一些文献中的看法,我们认为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1)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病人。心理治疗则主要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的。(2)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问题有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选择方面的问题,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婚姻家庭中的问题等等。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某些神经症、某些性变态、心理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康复中的精神病人等。(3)心理咨询用时较短,一般咨询次数为1次至几次;而心理治疗费时较长,治疗由几次到几十次不等,甚至次数更多,经年累月才可完成。(4)心理咨询在意识层次进行,更重视其教育性、支持性、指导性工作,焦点在于找出已经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并使之得到发展;或在对现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供改进意见。心理治疗的某些学派,主要针对无意识领域进行工作,并且其工作具有对峙性,重点在于重建病人的人格。(5)心理咨询工作是更为直接地针对某些有限的具体的目标而进行的;心理治疗的目的则比较模糊,其目标是使人产生改变和进步。

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中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作者(吕 敏),请您在阅读本文时尊重作者版权。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应正视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种种存在问题,采取多种性心理健康理念的教育形式,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科学有效的策略。[关键词]性心理健康理念 和谐建构 问题 策略随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不断深入以及青春期逐渐提前的大学生们自身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加剧了当代大学生对建构健康的性心理理念的渴望,却又苦于无处可问或难以启齿,长期处于困惑与焦虑之中。因此,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的和谐建构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一、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存在问题1.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弱化。我国学校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是在具有近代意义的学校建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1920年潘公展编译美国Bigelow著Sex Education一书,以《巴哥罗底两性心理健康教育观》,在《教育杂志》分三期全文发表,这是我国最早全册编译的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专著。1922年4月美国节育专家山格夫人(Mrs. Margaret. Sangert)到华,应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邀请,在北大三院作节育讲演,这是我国最早关于生育、性、避孕等的公开讲演,也是我国学校公开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讲演之始。1922年11月我国新学制公布实施,学者们在报刊纷纷著文,大声疾呼确立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在新学制课程设置中的位置。与此相比,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学校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却弱化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也尚未达到应有的重视程度。2.时代呼唤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面对大量外来的性文学、影视、艺术的性知识、性价值观、性行为等的传入,很多人处于错综复杂与迷茫之中。缺乏性知识,特别是缺少与时俱进的性知识和性学修养、对国外性学动态缺乏了解等是突出的原因。中国要融入于世界大家庭,必须形成健康的性价值观和行为。至今,我国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一,大学生的性知识水平也参差不齐。2003年发表的北京等38所高校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的性认知、性行为等方面,与时代要求相差很大。3.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刻不容缓。对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及时给予青春期生理心理的性健康知识及性道德教育,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将对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由于性心理健康理念知识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学生中时有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阴道炎等疾病的出现。而且,不洁的婚前性行为的发生还导致了大学生感染性传播疾病,有研究发现,非婚性行为可以使性病艾滋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外,由于性心理健康理念知识的缺乏,很多大学生在手淫或性行为后出现恐惧,同样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困扰 ,导致心理疾患的发生。因此,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刻不容缓。二、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存在问题的对策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方面既要站到较高的视角,学习世界科学先进的教学理论,又要结合国情,正视地区发展差别,选择进行,以免得不偿失。因此,应从以下几种教育形式及其综合运用的效果进行探索和比较,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的基本方法、有效模式和基本规律。1.以教师讲课为主的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公开、坦诚、彻底地与大学生谈情论性。可采用理论课、观看影碟等多种方法。2.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互动式教学。提倡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和同伴教育,以举办班会、小组讨论、讲故事及知识竞赛等参与性强的教学形式,探讨性与生殖健康问题。3.采用目标教学法。以教学目标为主线,在单位时间内,经教与学的积极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确定目标在教与学过程中具有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4.采用双向评估方法。在教学前后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以对培训内容及教师培训能力进行评估。5.发挥大众媒体作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传统媒体的作用。通过建设好宣传教育网站,电视讲座、健康热线、宣传册、宣传报、健康教育处方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掌握性知识,对性病艾滋病的预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6.开展性心理咨询。对于已存在性心理障碍的大学生,可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改善认知,克服不良行为习惯,消除性心理困惑,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三、结论与探索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塑成了人们的性学观,改革开放后还在发生大裂变,但与世界进程相比,其变化仍滞后于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的需要。因此,应正视当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和谐建构的种种存在问题,采取多种性心理健康理念的教育形式,进行探索和比较,寻求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理念教育科学有效的策略。

心理健康1000字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一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本文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对促进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建议,主张在大学开展心理调查和咨询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所谓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它是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个体在心理上具有比较强的调解和平衡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显突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等等因素,都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是学习知识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矛盾无法排解。尤其是到了大学时期,迫于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的压力,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种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一些在个人成长过程存在的心理问题,统统表现出来。不少大学生患有明显的、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与疾病,且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要领导者和建设者,他们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社会的走向和发展状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而且对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一、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整,健全人格。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发挥学生潜能 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一个心理健康、心态良好的人,更能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增强内在自信,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人际关系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有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一些人本身在中学的成长阶段就没有培育起与人交往的能力,进入大学后问题就突显出来,有的人孤傲离群,有的人畏首畏尾,有的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则因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问题,很难与人深交或缺乏知心朋友;有的则因人格因素,带来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与此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易引发猜疑、嫉妒等。 2、情绪管理方面 一个人,能否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相当关键的事,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世界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人的一生都在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中。有些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抑郁、焦虑和恐惧,整日不安;有人感情用事,喜怒无常,有人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这些表现已经表明这些人在心理上已经处于不健康状态。如果他们对自己的不良情绪不了解或缺乏控制的能力,使得这种不良情绪不断加强,形成强烈的负面情绪,就可能成为某些极端校园事件的制造者,比如:现今发生的大学生投毒事件,或因恋爱受挫后自杀、他杀的恶性事件。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多数人为自己的冲动是后悔不已。 3、学习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 进入大学以后,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是人生目标的确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和增强过程,对于学习的态度和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究竟是知识的进一步更新学习,向高峰攀登,还是取的一个文凭作为就业的敲门砖,有多少人在进行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因此,各种心态与思潮在大学汇聚。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交织、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都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佼佼者优势不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局面,一些学生为不挂课而学,对未来陷入迷茫;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 方法 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使的紧张的心态得不到及时的调整,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 三、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问题 在自身成长过程中本身就已经形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并不被家人和自己所了解,导致上大学后,遇到问题,不能妥善处理,并因此引起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2、因为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一年级新生往往不适应新的校园生活的变化,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当班集体和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个难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另外,周围的同学大都来自不同地区,同学间需要重新建立熟悉关系,这也是一个心理发展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大学生在自我管理的同时,还要学习参与社会活动,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对有些同学来讲,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不知如何去适应社会,感到压力大,造成新的心理缺失。 3、情感依赖性与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 由于自我认知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大多盲目自满、自我陶醉与失望感并存。或生活单一,会在情感上产生依赖,比如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情感矛盾和情绪不安,这方面的恶性事件发生很多,在学业上的不良竞争而导致的事件,或内心的受挫,转而产生对社会以及人生的错误认识,使自己陷入心理的不健康状态中。 四、开展健康教育,成就幸福人生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 学院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学生心理咨询和辅导。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理忧难,开发身心潜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 2、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调查是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可以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目前一些高校已经在实行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对学生的心理帮助、优化在校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开设的各个科目中,其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的中,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在深入挖掘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把自己历史形成的知识、 经验 、技能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开设心理教育课 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5、在校园文化中加深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格局的动荡,地球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要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新观念,悦纳自我,翱翔自如,走向成熟,迎接人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心理咨询师[M].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12. [2]Jerry・M・Burge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吕建国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从现代心理学角度分析,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最近几次心理健康调查表明,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因此,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同时这也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的素质的提高,一项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教育中,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所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当代大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生活中遇到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大学生进人大学后,面对的是新的学习、生活、组织环境,新的 人际交往 环境等。这些环境给人生经验不足、情感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面对这些压力,一时较难适应新环境,不能及时调节,从而导致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势必产生心理障碍。 2、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一些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宠爱。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一大诱因。而这些问题往往源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溺爱,缺乏集体合作精神。而这些习性则成为诱发心理疾病的原因,使人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3、对网络的依赖。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有些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有的甚至染上网瘾,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这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还可能导致人格分裂,不利于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塑造。 4、生活与学习上的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另外,课程负担过重, 学习方法 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生活的压力主要在于学生不善于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还有生活贫困所造成的心理压力。 5、失恋。大学生正值青年期,渴望得到异性的友谊和爱情,恋爱现象逐年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比较低。有许多大学生经受过恋爱挫折,有过失恋的心理体验。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有的学生出现了失恋后情绪低沉,精神萎靡不振,丧失自信,产生自卑及强烈的失败感和挫折感。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6、就业压力。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找工作或找比较理想的工作越来越困难。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 措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组织学生学习心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健康人格的塑造。如在在教师和辅导员中选拔了心理教育信息员,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相互沟通。 2、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好的校风会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带来比较积极的情绪,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3、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 自我评价 、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这样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篇三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家里独生子女的户数越来越多,父母 对子 女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承担的压力在逐渐升高。在学校里考试的竞争, 毕业 找工作的竞争,在工作单位实习的竞争等等。巨大的压力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 职业规划 。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让每位大学生都了解和掌握 心理 健康知识 ,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自行减压,达到舒缓身心的作用,让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为今后顺利融入社会做准备。 第一,首要目标——治疗心理疾病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是治疗心理上的疾病。现在大学生承担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期望,他们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心理上的压力要远远大于生理上的压力。因此,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轻者整日消极怠慢,无所事事,重者伤人伤己。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咨询和治疗,可大大减少这些问题的产生,以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从而正常学习和成长[1]。 第二,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如今,在各大高校都有专门设立自己的心理咨询研究中心,而且,在大学生的选修课程都有心理咨询课程,大部分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学习、考试、恋爱、实习、找工作等等人生中各种重要的选择,因此,难免会有压力和窘迫,如果有的学生抗压能力低,则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出现焦虑,慌张,焦躁等等问题。通过心理调节,可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抗压能力,完善自身的性格,改善不好的习惯,懂得欣赏生活,热爱生活,有充分地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第三,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发展心态决定是否成功,性格决定命运。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要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中,会面临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因此,培养一个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人今后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应该把握机会充分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充分体验生活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热爱社会,热爱自然,全面调动内心的潜力,迎接各种挑战。 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 第一,全面性原则现阶段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成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之路,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时首先要考虑到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大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全面地开展进行,不仅要开展理论课,还要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地全面学习中; 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对象的全面性。我们可能只意识到只有那些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学生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实不然,我们需要全面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平均水平[2];第三个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等等,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工作。 第二,分类性原则在大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定的分类,因为每个对象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一样,如果对每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教育,那么其效果一定不会很好,便达不到我们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大学设置心理健康中心时,要有所准备,招收不同专业方向的心理咨询老师。大概分为学习、生活、恋爱、人际交往、工作等等几个方面,彻底地、全面地去解决掉每位前来咨询的学生。对不太接受心理教育的同学进行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对接受效果不是很好的学生采用一般和专业化结合的心理教育课程,对接受效果良好的学生进行一般的心理培训,这样一来也大大提高了心理咨询的工作效率。 在聘用心理咨询老师的时候,应该秉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严格控制考核制度,一定要接收专业、负责的心理老师,这样会大大减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阻碍。 第三,调动学生主动性原则在进行心理培训的过程中,不要只进行单一的老师辅导,这样学生的接受效果是低下的。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心理咨询给自身带来的轻松和舒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咨询的各种测试和小游戏,让学生主动说出内心感受和想法。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在遇到困难时,轻松自在地面对和克服,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目的。 一旦学生建立了主动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便会进行口碑宣传,这样心理咨询工作便会非常顺利在学生中展开,从而大大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进展。结论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构建良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而且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格建立,培养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 参考文献: [1]马建青,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10年研究得失探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4-9.? [2]樊富珉,陈启芳,何镜炜.香港高校学生辅导[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7-11.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2. 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4. 大学生心理健康3000字论文 5.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的目标主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来实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运作过程中,对该课程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而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但是当代社会大学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

其次,要说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那就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 其它 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使其能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

那么,如何对大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教育呢?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 措施 与方案。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掌握心理素质相应知识,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 方法 ,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5、加强校园 文化 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为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

特别是对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而言,每一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目标还是社会期望,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得人们尤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预防心理疾病,消除心理障碍,而且有利于大学生的良好品质的发展。

有两位来自农村的孩子双双考上了重点大学,在所有人都期望他们能有所作为时,却惊闻其中的一位已退学,为什么呢?原来林同学入校后,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际,因自己来自农村深感自卑,在自我、父母的压力下日渐消沉。最终,精神恍惚,成绩快速下降。在某次考试中,竟有三门功课未及格。于是他不得不向父母提出要求退学。而另一位呢?辰同学性格开朗,待人大方,并且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就低人一等,而是奋发努力,不但考试成绩科科优秀,而且还荣获了国家奖学金二等奖,成了同学、父母眼中的骄子。同样的出身,同样的环境,为何二人的境况会截然相反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两同学的心理差异造成的。林同学由于内心自卑,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而不知化解,积压心头,于是造成他精神恍惚,注意力分散,使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最终走向了退学,可见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健康的、幸福的、成功的。谁不期望有坚强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态呢?然而,健康、幸福绝不是仅靠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的丰富、科学的饮食,甚至体育煅练就能完全做到的,健康更多的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心灵世界。现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中,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人的心理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焦虑,困惑也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也凸显出来,所以每个大学生要想取得成功,获得幸福,就必须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

大学生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生活,无数事实主明,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拥有更多成功的机会,拥有更多的幸福。心理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最幸福,最成功,然而没有健康,这一切都只能幻想。所以,健康是幸福的前提,大学生一定要正视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心态。

况且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铸造美丽人生!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

当我们有新的感受启发的时候,把它写出来,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心理健康心得体会1000字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作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对自己不会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与要求;对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实际,因而对自己总是满意的;同时,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

即使对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则缺乏自知之明,并且总是对自己不满意;由于所定目标和理想不切实际,主观和客观的距离相差太远而总是自责、自怨、自卑;由于总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却又总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于是就总是同自己过不去;结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状态永远无法平衡,也无法摆脱自己感到将已面临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

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

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

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

通过上了这么多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

生健康成长、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与标准,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因素,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与原则,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比较正确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与健康的个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

我们都是从高中升到大学,面对新的环境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例如烦躁、压抑、苦闷等,当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千万不要独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钻牛角尖,要积极主动调试自己的心理,知道适应环境;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学会改变学习方式,使学习轻松愉快,然后确定一个切乎实际的目标;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学会从心里去接受现实中的一切,既来之,则安之,使自己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人际关系的处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大学生更要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要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三、恋爱中的矛盾问题

在现代大学生中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学生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恋爱中应遵循:以爱为基础,以高尚情趣为恋爱发展的动力,在恋爱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自由与权利以及人格,同时信守责任,忠贞专一,以诚相待。要以理解为前提,以奉献为内容,以被爱为结果。大学生要避免恋爱的消极影响,学会运用爱的技巧要学会澄清爱情价值观,做出爱的决定,注重爱的交流,并履行爱的责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可以阅读相关的心理辅导书籍,有需要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好自己的时间,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我们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才深刻的感觉到,人的心理,其实是个真真实实存在的东西,而心理健康这门课程使我们能更好地去观察,去了解并且及时的调节。它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着生活。它解释了很多东西,也在不经意间,让人明白了很多道理。

印象很深的一节课是那节用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来表示自己的课,通过那节课,我才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一无二的品质着,并为之不断为的发扬和为之奋斗。只是这样的一个小测试,就能让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深处。不得不说,这就是心理意识的神秘之处。它总是让你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体现,让你了解真实的自己。

心理课让我了解了很多,了解自己,了解身边的人。每个人都会以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而在上心理课的时候,老师只是用一些小小的测试,就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甚至是一些自己都摸不清道不明的想法,这样的一些想法,被挖掘出来,会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测试,也会让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性格的挖掘,也会让自己可以更淡然更理智的去面对很多事情。要看的起自己,看得清自己,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在心理课上 我不仅学会了要做一个冷静面对自己的现实主义者,更是学会了调整自己面对的负面情绪,调节压力。心理课上,老师讲了很多控制自己的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在很多时候想起来,也是非常有用的。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深呼吸,也可以是个很不错的方法。谁又会想到,有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呼吸也可能是成功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像看热闹一样,不经意间学会的东西,可能会影响到以后的一生。心理课,在不经意间,教会了我太多太多。

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心理课对我的个性,我为人处世的方式,甚至是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一些感触,给我进步的动力和方向,引起了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比如时间管理的那一节课,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的启发,而恋爱的话题也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学习了心理课,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去审视自己。并且在很多时候,我开始学会去观察别人的一些情绪,更好的了解别人的心理。这样也可以看出别人的需要。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需要爱人。要爱自己,也要去学会爱别人。心理学不仅仅是让人学会面对自己,也让人学会了去与别人相处。从而让我更好的与人沟通和交流。当然,不仅仅是现在,我想,这些在课堂上学到了种种,也会继续的深远的影响到我的未来。

虽然心理课已经快要结束了,虽然十多节的课带给我们的东西是有限的,但却也留下了更多的东西让我们去挖掘和学习。通过这半学期的学习。我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又再次上了一个档次,这门课给我展示了一个越来越充满活力的世界。未来的日子里我一定会继续去了解,去学习,学会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科目,我相信它会带给人们一生的财富。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情绪状态、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评价、完整的个性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择业心理,应该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对环境有适应能力。倘若具备了以上素质,则我们的心理健康不成问题,则一定能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一)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自我潜能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核心在于自我观念问题。在团体情境中,成员之间通过个体的自我分享,会意识到原来别人的许多问题与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是相似的,这样就会减轻心理负担,改变不当的自我评价,建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此外,团体中每个人为寻求改变而付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步,对于其他成员都是一种鼓励,可以增强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激发自我潜能。在团体中形成新的自我观念,在团体活动结束后也会促进个体更好地与所在群体的互动和协调。

(二)纠正心理偏差,促进心理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团体心理辅导的积极目的在于发展的功能,这是咨询心理学遵循发展模式的直接体现。通过团体活动可以改善成员的不成熟的偏差及行为,促进其良好的心理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尤其是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能给予正常学生以启发与引导。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可以创造一种安全、温暖、可信任的气氛,这种气氛会促使成员自我表露,在团体中将与自己有关的事情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团体中的分享,可以促使成员多角度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团组成员的相似境遇使得团体成员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和另类,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满足一定的心理需要,消除一些心理压抑感,合理宣泄情感,在互动中成长。

(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基本形式。人际交往的体验如何,是影响个人社会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心理学家丁瓒曾说,所有心理问题都是由人际关系的不适应造成的。有关资料显示,人际交往困惑是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每一个人都需要培养人际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团体训练中,成员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交往,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做决定,怎样表达自己的意见等。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作用的体验,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对团队的理解和洞察,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的技能。

(四)增强团体凝聚力,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团体凝聚力是指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团体凝聚力的强弱对组织的管理有重要影响。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增强团体凝聚力,在团体中,成员通过分享经验或竞争,彼此之间达成共识,增进理解,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从而增加成员对团体的认同。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近些年来许多人已经进行了很好的研究,辅导方向上也由最初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向心理品质的各个方面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也由治疗团体开始转向了发展性团体,这些都是积极变化。

另外,有研究者把心理辅导从即时影响转向了辅导后的长效影响,这为大学生今后良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团体心理辅导日益成为我们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安全教育心得听了某某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报告,我感到内容很精彩,讲的很全面,所举案例让人心情沉重,看后感触很深。使我感受到“学校安全重于泰山”。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

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