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首页 学术期刊知识库 问题

第十一届地球小博士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第十一届地球小博士论文题目

关于举办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和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及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促进全民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刻理解与实践,提升全社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大赛条例》,中国地理学会决定以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社会)为主题,在全国中学生中开展第十届地球小博士、在全国小学生中开展第九届环保之星地理科普知识竞赛活动;同时举办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评选活动。&;&;&; 一、竞赛主题:构建我们的和谐世界(社会)。&;&;&; 二、竞赛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 三、竞赛范围:全国中小学生自愿参加。&;&;&; 四、组织办法:&;&;&; 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联系和组织工作。各省、市、自治区地理学会可以根据要求参与组织本省市区内中小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参加;各学校也可以直接向大赛组织委员会办公室报名参赛。&;&;&; 五、奖励办法:&;&;&; 大赛设集体奖和多等级的个人奖项,其中地球小博士200人,初中、高中各100人;环保之星100人,在小学生中产生。有关地球小博士科普知识大赛具体参赛办法,详见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科普知识大赛条例和实施细则(附件一)。大赛指定网站为《中国地理学会地理科技大赛网》()和《中国地理学会网站》()。&;&;&; 六、关于优秀地理教研论文奖:&;&;&; 请参照《2016年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研论文奖评选活动申报、评选办法》申报参赛(附件二)。中国地理学会注册会员免收论文评审费。&;&;&; 七、联 系 人:任爱君&;&;&; 八、联系电话://&;&;&; 九、监督电话:(中国地理学会秘书处)&;&;&;&;&;&;&;&;&;&;&;&;&;&;&;&;&;&;&;&;&;&;&;&;&;&;&;&;&;&;&;&;&;&; 中国地理学会&;&;&;&;&;&;&;&;&;&;&;&;&;&;&;&;&;&;&;&;&;&;&;&;&;&;&;&;&;&;&; 2015年9月15日附件一: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实施细则一、根据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条例第九条制定本实施细则。二、目的:为了贯彻落实《科普法》的精神,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自觉学习科学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科技成果水平,提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三、宗旨:通过大赛宣传科学发展观,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赛宣传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人均占有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基本国情,使年轻一代人从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是具体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有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四、组织与指导:大赛设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大赛组织委员会五、竞赛时间1、报名、答题及评选时间:每年的9月至昱年6月2、表彰时间:每年7—8月。六、参赛对象参赛对象包括有创新能力的、品学兼优的中、小学在校学生,并相应分成小学段、初中段和高中段三个组进行评比。七、竞赛内容中国地理学会地球小博士地理科普知识大赛试题将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内容组成:客观题将由专家委员会依据学生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分别拟订三套不同的试题,试题采用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形式,使用答题卡答题。主观题为参赛选手完成的创作题。要求参赛选手在完成客观题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调查、体验等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题材不限)提交全国组委会参加评比。

拯救地球!学会低碳生活!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愈来愈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这都是高碳的带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提倡大家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起,控制或者注意个人的碳排量,通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做起。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至,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低碳"就在我们身边。 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长时间开着,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在冰箱内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 也可以实现 "低碳"。一般家庭都有很多废弃的盒子,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作成储物盒,可以在里面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瓶、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台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适还能改善睡眠…… 另外,将普通灯泡换成节能灯,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出行,随手拔下电器插头……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低碳生活,人人需要。精细用水,时时做到。科学用电,学问不小。巧用燃气,节能有招。垃圾分类,变废为宝。一次物品,不用为妙。禁烟制度,自觉遵照。合理用纸,替代木耗。绿色采购,时尚环保。厉行节俭,消费别高。科学饮食,定当记牢。建筑节能,积极倡导。健康出行,节油降噪。旅游休闲,低碳新潮。.低碳办公,减支增效。植树种草,碳排自少。移风易俗,高雅格调。小事做起,坚持为要。你看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总之,低碳生活,既是保护环境,也是拯救自己。

论跨流域调水工程水是万物之源。地球的表面,70%覆盖着水,但其中的97%是人类无法直接饮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仅有1/3可以供人类开发利用。即便是如此之少的淡水,在分布上也极不均衡。目前,世界有26个国家亿居民处于经常缺水的状况,还有4亿居民已面临“水危机”。缺水,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起了警钟;缺水,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发生在现代的水资源危机是人类生存又一次面临的严峻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仅凭流域内调水已难以满足经济发达地区的用水需求,迫切需要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就是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的不均或资源性的短缺而采取的水资源优化配臵工程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21世纪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与人类社会需水均衡性的客观存在使得调水成为必然。世纪50年代以后,国外提出了许多调水规划。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24个国家已建、在建或拟建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有160多项,遍布世界各个地区。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运行的决策模型与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复杂跨流域调水系统进行简化后,采用单一的数学规划模型或模拟模型进行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规划、管理运行决策研究;二是直接采用大系统优化决策模型和方法,通过先建立各种类型的大系统递阶结构模型,然后再运用多种数学规划或模拟技术(含自优化模拟技术)相结合的求解方法,进行该类工程的规划管理决策研究。近些年来,随着模糊数学、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新型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开始探索这些新的理论、方法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管理决策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如Jamieson等人从一般的跨流域调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决策过程出发,建立了跨流域调水规划的混合决策模型结构,并建议采用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优选系统结构、模拟模型设计所含工程设施的尺寸大小、动态规划方法进行系统实时决策研究等等。1工程实例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 以色列极度缺水,而且水资源南少北多。它的北水南调工程的主输水管长约300公里,管径~米,途经多座加压泵站,分支管道总长逾1万公里,年供水量14亿立方米。工程不但带动了南部经济发展,而且把大片荒漠变为绿洲,扩大了以色列的生存空间。 澳大利亚雪山工程 澳大利亚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短缺,为此修建了雪山工程。它在雪山山脉的东坡建库蓄水,将斯诺伊河的多余水量引向西坡,在调水沿途利用落差发电。雪山工程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大型水电工程之一,包括7个水电站、80公里引水管道、11条共145公里压力隧洞、 16座大坝、1座泵站、510公里高压电网等,年供水亿立方米,灌溉总面积26万公顷。在它的帮助下,西部水质也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变得更加宜人。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美国西部干旱缺水,为此先后建成十几项调水工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加州北部雨水丰沛,萨克拉门托河常常洪水肆虐;南部则是天干地裂土冒烟,却住着全州2/3的人口,水资源分配也极度不均。早在1919年,就有地质学家提出北水南调的想法。二战后,加州经济发展,缺水问题愈加严重,调水工程提上议程。为此,加州的南、北方争吵不休,媒体也推波助澜,公开号召选民反对州政府的调水计划。1960年,加州就此举行全民公决,结果51%赞成,49%反对,赞成票只比反对票多了17万张。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在大部分县投票反对的北部供水区,也有1个县的赞成票超过50%,这是因为该县居民认识到,工程确实也有利于防洪和减少损失。工程于1973年竣工,1990年达到设计输水能力。该工程至今仍在不断扩展和完善,工程发电量在2002年即已达到亿千瓦时,使以洛杉矶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受益,受益人口高达2300万。目前,加州的人口、经济实力、灌溉面积、粮食产量全部位居美国第一,洛杉矶更是发展为美国第二大城市。当年许多投票反对的居民也不得不承认,北水南调工程对加州经济起飞的贡献,确实功不可没。俄罗斯莫斯科运河工程 1930年,莫斯科的水资源开发殆尽后,前苏联开始兴建莫斯科伏尔加运河(1947年后改称莫斯科运河),不仅为首都莫斯科市提供了稳定水源,而且显著改善了莫斯科河的水质及城市景观埃及西水东调工程 埃及有96%的国土是沙漠。为了开发西奈半岛,修建了西水东调工程。主干线长262公里,设有7级提水泵站,年供水量超过40亿立方米。它为西奈半岛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促进西奈的全面发展。对埃及整体经济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2影响减少调出水地区的洪涝灾害对于水量输出区,严重的洪涝灾害可以说是最大的生态环境灾难。输水工程在水量输出区具有明显的防洪效益,其防洪作用本质上就是减轻生态环境灾难的发生。改善输水通过区气候环境、地下水和水质状况 输水工程有利于改善两岸沿线气候、环境,尤其有利于沿线地下水的补充。而输水渠道对自然生态环境更大的影响在于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许多荒原、沙漠、沿岸地带经过灌溉成为肥沃良田、菜地、林场和果园,两岸沿线地下水位普遍升高,对地下水超采地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缓解调入水地区的生态危机 调水可以使缺水地区增加水域,导致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间的垂直水气交换加强,有利于水循环,改善受水区气象条件,缓解生态缺水问题。另外,调水还可以增加受水区地表水补给和土壤含水率,形成局部湿地,有利于净化污水和空气,汇集、储存水分,补偿调节江湖水量,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不利影响输水工程同时会导致调水江河流量减少,产生河口咸水倒灌,破坏河口生态系统;引起调出水区生态环境用水不足;发生“水华”泛滥,藻类繁殖,江水腥臭变色;河道过流条件恶化;调水区下游及河口地区工农业水源枯竭,水质恶化等。3 结论我国存在着水资源诸多问题,资源性缺水、时空性缺水、污染性缺水、浪费性缺水、区域水资源短缺以及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已严重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采取跨流域调水工程,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是必要的。跨流域调水是一项改造自然的举措,牵涉到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法权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是多学科、多部门、多地区综合研究的对象。只有广泛而深入地研究论证,才能趋利避害。只有注重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研究,才能促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问题是调水工程规划设计应重视的问题,应做好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权衡利弊;工程实施前后以至工程建成运行的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应严加管理,减小污染破坏;不同的引水工程有其独特性,对环境不利影响可能不同,影响的大小也不一样,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方法很多,选用时要注意方法的综合性、灵活性和目的性,才能较准确地查出真正的影响,抓住临界的影响,评价影响的实际大小和识别总的影响。跨流域调水有其优势,而工期长、耗资多,又是其弱势,也并非解决水荒的惟一途径。节流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管理同等重要。解决水资源时空分配的不均是实施工程调水的一大前提。就水量而言,确定一个地区是否需要调水需分析调入区缺水的性质。属于资源缺水型为主的地区,调水的必要性比较容易确定;不完全属于资源型缺水的地区,调水的必要性须作充分的论证;完全不属于资源型缺水的地区,则无调水的必要。因此,地区的缺水问题,要判断其性质,并且根据经济与社会的近期与远期需求进行周密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以确定调水的合理规模。同时,跨流域调水对于调入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开源,而开源又必须在节流的前提下进行。在多数情况下,调水应是对当地水源的补充。只有实现了地区的节流,充分挖掘地区水资源潜力之后,实施调水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挖潜与节流并举的对策,既可缓解调水工程实施前的缺水压力,又能减小调水工程的规模,从而减少水量调出区的利益损失和整个工程的环境负效益。节水和治污是解决水资源合理配臵和持续利用的两大问题。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制于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而节流就是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方法。防污治污是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永恒主题,必须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特别在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的地区,不治污是没有出路的。在调水工程建设就要遵循“三先三后”原则,即“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调水水量应合理。①当地水和外调水都是可贵的水资源,要统一考虑,进行合理配臵。原则上应是在充分、合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基础上考虑外调,否则,外调愈多,浪费愈甚,污染愈剧。②生态环境用水,一定要给予满足,在耗水量计算中,植被、造林、绿化等需水量必须计入,超采的地下水必须补回,对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必须做到在长系列中维持平衡,丰水年回灌,枯水年临时超采。各河道要在一定季节维持一定流量,不使河道长期断流、萎缩、淤高和导致河口地区情况恶化。③要遵循以供定需的原则,变供水管理为需水管理,通过需水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不能让耗水产业大量无限制地发展。④在确定可调水量的过程中必然遇到调水输出区与调水输入区之间用水利益冲突,原则上应以不影响输出区现状与未来用水需要为原则,或者用补偿的办法减少对调出区的影响以保证调出区的利益。水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这要求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应起到宏观调控作用,指导和调节流域性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依法治水,防污、节流,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可持续利用。这包括:制订有关的水利政策、制订和建立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管理机构设立及行业准入等等。跨流域调水应以水权为基础。当前,水作为一种资源,已日益突显其重要性。作为一种资源,水具有地域性。从一区域引调水到另一区域,是以牺牲前者水权益为代价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受益区域应支付等价利益。在不侵犯原有水权者利益的前提下,通过水权交易,改善水资源的配臵,从而实现“双赢”。水资源使用的有偿性,要求实现水资源和水权的有偿交易,形成水交易市场,并建立起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让经济手段在水资源配臵中起重要作用。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1972年环境问题出现以来,一直都是从生产上来控制,大家都倾向在生产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排污,减少排放,但是后来发现,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人类越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 那有哪些呢?什么是低碳生活?以我自己家乡为例说明。 低碳和生活是两个词,生活指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个人生活方式依个人习惯有不同表现,个人又组合成家乡这个整体。碳来自于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好不好?不好!但是它却不可或缺,植物依靠吸收二氧化碳而进行光合作用,而且二氧化碳保持在合适范围内对保持地球温度适于人类居住非常重要,否则我们这里会冷得受不了啊!因此二氧化碳本身没有好坏,但人为排放过多,就造成温室效应,导致地表温度上升。 高碳的生活方式不改变,短期内我们就会见到严重的影响。近期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排名显示,第一位是工业能源占21%,第二位是畜牧业占18%,畜牧业主要造成甲烷的排放,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几十倍,导致气候变化更显著,第三位是交通工具占13%。我们为什么要低碳生活呢?为了尽可能在生活中减少对碳的排放和依赖。 那变暖和我们每个人,每个家乡有关系吗?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各类极端气候,旱灾、水灾、风灾、冰灾、火灾,都用形容词“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等来形容,情况严峻。大家还记得去年我国南方的冰雪灾、今年北方的旱灾吧!而最近北方炎热,比正常时间快了一个月,五月就跑步进入了夏天;比如说上海,度,136年未见。现在海平面已经在上升,淹没了部分岛国和地区,而广州的海拔高度仅有9-10米。全球变暖导致水、土、森林等资源逐渐消失和退化。 确确实实的来说,我们生产和消费、和生活是一体的,我们不能简单的(把责任)推卸出去——“你来环保吧”,不能这样的。因为你的星球需要你啊,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出努力,换一种观念,换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要改变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头脑里的概念,一个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达到低碳的目标,我们个人可以改变生活方式,从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来改变为低碳的生活方式,来帮助减缓全球暖化,应对气候变化,而其中最有效帮助减少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就是改变我们的饮食习惯,减少肉食,多素食。

第十二届地球小博士论文题目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问题-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

从学校的“小喇叭”广播里,我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只是模糊地记得,“低碳”就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使空气更清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环保。可是生活中怎样做才算“低碳”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资料,订立“低碳”生活计划,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没想到从自我做起,想“低碳”,很容易,我们离低碳生活并不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了。电脑打字、电脑设计,网上购物、网上查资料,随时随地我们都依赖于电脑帮忙。可是学校有了电脑,工作单位有了电脑,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那可就不“低碳”了。因为电脑得用电啊,发电得烧煤啊,长时间耗电就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当你估计离开电脑超过两个小时,请关闭电脑!这样你给了地球妈妈一份关心。 生活在大自然中,这么美好的一切当中,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但是,谁又知道“丰衣足食”背后的代价呢?随着人们的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但是这些对地球妈妈又是多大的打击呢?对大自然又是多大的破坏?尽管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支持低碳,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所以只有我们自己要求低一点,不用一次性的东西。那么破坏者砍下的树木就会相应减少。当你在餐厅吃饭时,服务员递来一次性的东西时,请您拒绝!这样你再一次维护了地球妈妈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做饭、洗碗、洗衣服都需要水。从前我总以为水是用不完的,你看,回家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了,源源不断啊。后来有一次突然停水了,我家又没存水,这下没法做饭了。妈妈去超市买回矿泉水、面包和脆脆肠,“对付”了一顿。晚上也不能洗脸洗脚了,这样上床睡觉还真觉得有点别扭。那天我在电视里又看到新闻报道我国西部地区总是闹旱灾,长年无雨,地里的庄稼都要枯死了。他们的生活用水也要限制,排队去井里打水是常有的事。这下我知道水的珍贵了,爸爸告诉我“水已是稀缺资源,节约用水才是低碳生活”。所以让我们共同制定一个“节水方案”:洗完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还可以冲厕所,让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给地球妈妈一丝凉爽。 记得去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我战我的家人“躲”在家里看电视。爸爸离开沙发,走到空调下,找了找空调遥控器,便“啪啪”地按了几下。之后又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我好奇的问爸爸:“爸爸,你刚才干什么的呀?”爸爸说:“没干什么!”我不信,便穿上鞋,走到空调下,拿起空调遥控器,看了一眼,呀,原来爸爸把空调调到了24摄氏度,我对于妈妈说:“妈妈,你快跟爸爸说叫他把空调关掉吧,如果我们把空调关掉,把电风扇打开,那能减少多少排碳量啊!” 又为地球妈妈节省了能源。 不仅如此,以下从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来看看低碳节能生活的好处: 衣:少购不用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取,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购一件不用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非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战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少用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降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止,人人动止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不过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的人自备购物袋,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有人说得好:社会的主体非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非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捕止。非的,要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而和谐的世界,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付诸于行动。所以,我们应该携手来,共同创造我们 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行动止来,节能减排,援救地球家园的命运,保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 所以只有让我们一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能步行上学、上班,就不坐车;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燃油汽车。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其实很简单。请记住,随时随地尽可能减少生活和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你就是“低碳一族”。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低碳环保的市民。

第二届地球不需要浓妆地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越来越美丽了,蓝宝石般的肤色使她成为太阳系中最美丽的一颗行星。她不停地转动着,她身边的一切也在不停地转变。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身边出现了一群化妆师——人类。起初,人类只是在地球的身上零星地点缀些房屋,理理地球那多年无人打理的毛发,让地球看上去更加美丽,更加精神。化妆师们认为这样给地球打扮,不妥,地球还是那个老样子,并未达到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于是,他们开始对地球进行大规模的整容行动。首先,化妆师们整治的对象还是地球那“郁郁葱葱”的毛发。他们认为头发过多会影响视觉效果,再者地球的毛发是很好的建筑材料,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那就是给地球理一个碎发,越碎越好,有可理出一个碎得不能再碎的发型——“三毛”。若是一不小心将那三根毛弄掉的话,就可能变成“濯濯童山”了。所以说,化妆师们也不知道地球是否有可能被他们理成光头。他们接受记者采访时却说:“我们的目的是让她的发型变得前卫,怎么会给她理光头呢?”为了获取大量的木材,为了让地球的发型更加前卫,他们立马破土动工。殊不知,按他们的计划发展下去,地球变成一个大光头将成为必然。于是,他们请来了很多的伐木工人和搬运工,将伐好的树木全都搬往他们已经规划好的地方进行建房大行动。当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时,地球确实变得越来越美丽,发型也变得越来越前卫了,化妆师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伟大。他们认为他们大胆的设计是成功的。于是他们让伐木工人进行掠夺性的开发,让建筑师们疯狂地建房。本来生活得悠闲自在的地球不再觉得自己活得轻松。机器们没日没夜的吼叫让地球感到心烦意乱,建筑时飞扬的尘土让地球喘不过气来。于是,地球开始悲伤,开始流泪,泪水淹没了很多的城市。但化妆师们不理会这些,他们只是一个劲地干他们的。他们不但要给地球理头发,做衣服,还要给她“涂脂抹粉”。本来碧蓝剔透的脸蛋,被他们的脂粉一弄,变得浑浊粗糙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给她抹上一层厚厚的油彩。地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打扮变得更加美丽,相反,还失去了以前的清醇。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她开始发怒,她呼啸,她流泪。当化妆师们被地球的泪水冲到老远时,他们才明白她们给地球的妆太浓了,浓得让地球快要停止呼吸。他们意识到他们不是在装扮地球,而是在折磨地球,并且他们并未使地球因他们的存在而焕发出更迷人的色彩。于是,他们开始给地球卸装,好在他们的醒悟还算太迟,卸了妆的地球又充满了朝气,洋溢着一脸的轻松。豪华落尽见真淳,地球又像以前一样悠闲自在地转动着第三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之论文写作辅导建议安徽界首一中 刘金老师大赛论文写作题目: 灾害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几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自身在不断地同大自然协调与抗争中得到发展。自然灾害可以破坏人们已有的家园,但它阻挡不了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科学发展注重的是经济、社会、人文、自然间的协调发展,主张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不以牺牲生态、资源、环境为代价,坚持的是可持续发展。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就其内容而言,减灾当属重要内容,因为减灾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保障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请以“防灾、减灾,提升自我防护和生存能力”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立意准确,言之有理。字数在600-800之间。 (注:也可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提交作品)大赛辅导之写作建议: 一、写作思路: 可主要围绕灾前防灾和灾后重建两个大的方面展开思考与论述,要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主题,即要科学防灾和重建。 参考思路:第一步,**灾害(如地震、雪灾、洪涝、干旱、台风等)之成因与危害分析;第二步,加强灾前应急预案(包括灾前准确检测预警、灾中科学调度部署、灾后及时修复与合理安置)建设的重要性;第三步,就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防灾与重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既可从宏观层面,如国家或政府在大的决策层面需……;也可从微观角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如对灾后交通、电力、通讯、农业或灾后卫生防疫与心理修复等具体方面应……;还可就这两个方面兼有论述)。最后,略作总结。 二、写作要求: 1、字数在600-800之间。2、要观点鲜明,思路明确,论证有力,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切忌罗列啰嗦。3、字迹清晰,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4、初稿请用方格纸撰写,以便修改指导(各班辅导由本班地理老师负责)。 三、参考范围: 围绕2008年1月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月12日汶川地震,重点内容是对灾害的深层次分析和今后减灾防灾的建议。具体征文范围为: (一)灾害天气过程及气候背景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 (二)灾害后对输电线路、变电设备进行抢险、加固、恢复重建方面的经验与做法,灾害后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的荷载周期、设计标准的思考,灾害后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破坏的应急机制的探讨,在输电线路、变电设备运行中采用防冰、除冰和融冰技术的探讨。 (三)灾害中的应急通信需求分析,卫星遥感与卫星导航在应急减灾中的应用,移动卫星系统及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卫星通信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四)灾害条件下铁路应急指挥和运输组织、保证铁路设备正常运行应急对策和措施,极端气候条件下铁路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及应急预防措施。 (五)公路交通灾害损失及评价,应急预案制定、实施及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公路交通防灾抗灾能力的措施建议。 (六)灾害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通用航空与防灾、减灾、救灾。 (七)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与灾害有关的土木工程技术存在问题,解决的对策建议。 (八)灾害对我国农业减灾工作的启示,农业科技在抵御灾害中的作用,农业应对灾害的措施与对策。 (九)灾害对我国林业和生态建设造成的巨大损失及评价,灾后林业与生态恢复重建。 (十)水产经济动物低温保苗促繁及养殖模式优化,水产经济动物低温性疾病防治。 (十一)灾害对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的影响及应急防控措施。 (十二)自然与社会——08 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反思。 (十三)雨雪冰冻与融化、地震引发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的成因分析;雨雪冰冻融化、地震引发崩塌、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 (十四)汶川地震与防震减灾。 (十五)抗震救灾过程中心理援助的方式与方法;如何组织开展震后受灾群众的中长期心理重建工作。 (十六)建筑抗震标准和设防;建筑设计与施工;震后设施抢修与维护;灾后重建规划与设计。 (十七)地震灾害后的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应急防控措施及对策建议;地震灾害对我国畜禽养殖业造成的损失及评价,灾区恢复畜牧生产的对策建议;灾害情况下的畜禽资源保护。 (十八)地震衍生灾害(水土流失、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预报机制研究;地震衍生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及运行机制;如何完善以县为主导的地震衍生灾害群策群防管理及预警体系;如何建立以县政府为主导的减灾防灾高效决策体系。 (十九)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二十)灾害对卫生防疫工作的挑战及其应对措施,如何做好灾后传染病防控、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等工作,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 四、论题参考: 如:1.我为汶川灾后重建进一言 2.由汶川地震看我国救援产业的发展方向 3.大灾之后加强幸存者心理修复至关重要 4.科学防灾之我见 5.科学防范**灾害之我见 6.地震来了,怎么办? 7.让灾区人民具备防灾减灾意识尤为重要 ……………………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成了中国数字测震系统,建立了大震警报系统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监测预报系统,编制了全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和震害预测图,确定了52个城市作为国家重点防震城市,对全国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区的工程建筑,实施综合性震害防御,对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的新建工程进行了抗震设防,完成了多条铁路干线、主要输油管线和多座骨干电厂、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库的抗震加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加强了对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质灾害的勘查防治工作,采取了包括工程防御体系、生物水保防御体系、管理防护体系,社会管理体系和预测及报警体系在内的综合防御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把生态建设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田还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极大地防止和减轻了地质灾害的危害和损失。全国已建立了25片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实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万多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开展了山水田林综合治理。先后确立了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淮河太湖流域防护林、珠江流域防护林、辽河流域防护林、黄河中游防护林和太行山绿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此外,还发射了“资源一号”、“资源二号”卫星,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查、防灾减灾、地质灾害监测和科学试验等领域。 二、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缺乏综合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基本是以单一灾种为主、分部门管理的模式,各涉灾管理部门自成系统,各自为战。由于没有常设的综合管理机构,各灾种之间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联动,造成了许多弊端,如缺乏综合系统的法规、技术体系政策与全局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规划;缺少系统的、连续的防灾减灾思想指导,不利于部门之间协调;缺少综合性的防灾减灾应急处置技术系统;缺少专门为灾害救援的综合型救援专家、技术型队伍;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防灾减灾科学技术体系;信息公开和交流渠道不顺畅;资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学决策评估支持系统与财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响防灾减灾实效。 2.投入不足 资金渠道单一 全国每年投入到防灾减灾科技研发和应用的经费十分有限,在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防灾工程建设、防灾减灾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主要是因为我国防灾减灾科研基本依赖于财政拨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防灾减灾科研具有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近期经济效益,很难吸引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主动投入,造成防灾减灾科技发展和技术推广滞后。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广的中间环节与适合防灾减灾工作规律的运行机制,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一些防灾减灾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率不足10%,严重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了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科技资源尚待优化配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气象、地震、地质、环保等领域,由于缺乏宏观协调管理及传统的条块分割现状,一方面各领域主要关注本领域的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研发工作主要局限于解决本领域存在的技术问题,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开发与应用水平发展很不平衡,在基础地理信息、救灾设备和队伍建设方面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另一方面,仪器、设备、资料、数据等都由部门、单位甚至个人所有,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共用,资源条件不能系统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法形成合力和整体创新优势。 4.防灾减灾科技发展缓慢 一是在不同灾种以及防灾减灾的不同环节中,科技发展与应用水平很不平衡;二是各灾种的应急研究和操作水平差别较大,低水平重复研究较多;三是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监测能力不强,短期预测预报能力还较低;四是缺乏各类灾害的科学评估模型和方法,灾害信息共享应用和评估的技术急需完善;五是对一些重大灾害的认识与防治技术,长期徘徊不前;六是现有科研结合国情实际不够密切,科技整体支撑能力有待提高等。 5. 防灾减灾高水平科技人才匮乏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专业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中,基层防灾减灾机构普遍缺少技术应用人才,与我国防灾减灾工作重点结合不密切,特别缺乏防灾减灾领域的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另外,研究经费、待遇等方面条件较差,影响我国防灾减灾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6. 科普宣教力度不够 缺乏统一的防灾减灾科普规划,没有固定的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也缺乏经常性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使防灾减灾科普缺乏系统性、连续性,致使我国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防灾减灾意识的科普教育水平较低,全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较差,最终影响我三、我国防灾减灾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 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 设置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全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 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 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 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 3. 多渠道增加对防灾减灾的科技投入 将防灾减灾发展所需投入纳入每年科技经费预算,按照一定的使用比例,支持研究开发工作、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术装备、参加国际交流等。并使防灾减灾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科技经费增长的总体水平。 建立社会防灾减灾基金,吸收企业、社会团体、公民及海外人士对防灾减灾的捐赠,按比例将部分基金用于科技投入。 用给予引导资金的方式,促进地方政府增加防灾减灾科技投入,引导技术开发机构与企业投资防灾减灾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4. 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全国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全天候运转监测网;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国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5.加强防灾减灾科技能力与科技队伍建设 通过科研体制改革和现代院所制度建设,进行课题制、首席专家负责制和科研经费预算等防灾减灾科技机构科研管理制度建设;鼓励科研与地方防灾减灾需要紧密结合,开展自然灾害综合研究和治理;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防灾减灾技术和装备,实现产业化;与管理部门合作,尝试推广先进的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方法,探索区域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模式;参与重点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试验示范区建设。 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在我国高校中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6. 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地理大赛第十一届论文题目

一、最新地理论文选题参考1、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3、中国制造业的地理集聚与形成机制4、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5、能源地理学——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6、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术贡献7、地理学: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8、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论吴传钧院士的地理学思想与学 …9、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10、产业地理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产业分布——以北京市制造业为例11、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12、地理-生态过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13、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14、集成GIS和细胞自动机模型进行地理时空过程模拟与预测的新方法15、地理和贸易16、绿洲地理特征及其气候效应17、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18、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19、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20、我国古地理学的形成、发展、问题和共识二、地理论文题目大全1、GIS环境下面向地理特征的制图概括的理论和方法2、分形理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4、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5、华北植物区系地理6、地理数据尺度转换方法研究进展7、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研究进展8、我国土壤动物生态地理研究进展9、河南农区经济发展差异地理影响的小尺度分析10、西方地理学界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研究述评11、烟粉虱不同地理种群的mtDNA COI基因序列分析及其系统发育12、新疆黄山东铜陵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测定及其地理动力学意义13、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14、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5、科学地理解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16、中国青年大肠癌的发病特点及地理分布17、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18、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选择19、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20、WebGIS中的地理关系数据库模型研究三、热门地理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北京市地理编码数据库的研究2、小熊猫种群遗传结构和地理分化3、计算机网络信息空间(Cyberspace)的人文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4、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5、地理标志的性质和保护模式选择6、伊犁野果林的生态地理特征和群落学问题7、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8、地理环境演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鄂尔多斯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地理环境演变的研究9、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10、从地图到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地理环境--试论地理学语言的演变11、我国SO_2和NO_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12、中国地理教育:继承与创新13、气候变化对中国森林生产力的影响 Ⅰ.中国森林现实生产力的特征及地理分布格局14、中国城市地理15、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16、中国城市体系的“中心—******模式”:地理与经济增长的经验研究17、中国城市地理18、湖南省森林植被的碳贮量及其地理分布规律19、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地理分布的影响及对策20、地理和贸易四、关于地理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2、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3、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4、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5、我国湿地研究进展——献给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成立40周年6、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7、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多样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8、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界定及其生态问题9、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0、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11、植物区系地理12、地理位置与优惠政策对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关贡献13、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14、关于地理学的“人-地系统”理论研究15、基础地理数据库的持续更新问题16、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17、植物区系地理18、地理科学的中国进展与国际趋势19、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20、分形理论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五、比较好写的地理论文题目1、从地理空间到地理网络空间的变化趋势--兼论西方学者关于电信对地区影响的研究2、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3、中国氨的排放强度地理分布4、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地理区划5、谈地理科学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在1991年4月6日中国地理学会...6、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7、栓皮栎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地理分布研究8、经验地理解法官的思维和行为——波斯纳《法官如何思考》译后9、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10、西南区野生狗牙根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与地理来源分析11、四川省农作物生产力的地理分布12、论地理空间形象思维——空间意象的发展13、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中国大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空间分布及环境因素分析14、产业地理集中度测度方法研究15、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16、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17、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祝贺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周年18、马氏珠母贝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子一代形态性状参数及相关性分析19、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黄、渤海3个野生地理群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DNA分析20、家蚕不同地理品种分子系统学研究

著名地理学家阿尔夫雷德.赫特纳1927年就在《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一书(商务印书馆,1983)中对大学地理教育提出警告和建议: 大学生的自学必须多样化。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地理论文的题目。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地理论文题目全文如下:

一、地理科学的系统

1、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2、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3、矿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4、县城在乡村城市中的优势分析

5、拓展地图应用范围的探索

6、农业的产业化和适度规模化发展研究

7、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8、依托大学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9、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问题

10、平原地区人口自然结构的演化特征

11、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

1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13、湿地的保护

14、沙尘暴的危害及其防治

15、城市交通问题

16、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推动作用

17、跨国公司的特点及其地区分布规律

18、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条件研究

二、区域地理

6、* * 旅游资源的评价

7、建设 * * * * 旅游名城的研究

8、* * 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9、发掘文化宝藏,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

10、* * * * 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

11、郑州古都文化遗产的保护

12、郑州扬沙天气出现的原因及其防治

13、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问题

14、西部开发中的资源合理开发问题

15、郑州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意义

16、黄河滩区发展绿色产业的可行性研究

17、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与投资环境研究

18、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煤炭工业区的复兴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启发

19、日本东京的区域经济再开发对北京市的发展启示

20、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21、欧盟兴起的地缘因素

2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反思

23、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意义

24、郑东新区地表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地理教育科学研究

1、地理教学与素质教育

2、地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原则

3、地理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4、通过中学地理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生能力

5、地理课堂教学的模式研究

6、CAIG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7、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8、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9、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0、地理教育中的美育研究

1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分类及其作用

12、启发式教学的功能及其应用要求

13、发挥地理文理兼备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14、地理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5、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

16、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

17、地理学习法研究

18、赏识教育的实践

19、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

20、培养学生的环境行为道德

2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技巧

22、论研究性学习中学习地理方法的转变

23、谈“高新技术产业”一节的教学设计

中国第一届博士论文答辩

我的第一个博士肯定是印象最深刻的,由于没有经验,其实很多时候是和博士生一起成长的,这个时候俩人会有一种平等的关系。

我觉得我带出来了第一位博士,还是非常沾沾自喜的,也以他为荣,感觉特别的骄傲自豪,很欣慰,很有成就感。

中国古代的时候,就有“学士”、“硕士”、“博士”等称谓,不过它们在过去只是一种身份和官职的象征。国家正式将上述三种称谓作为“学术称号”授予院校毕业生,还是近代以后的事情。

1915年, 民国政府曾经颁布了《特别教育纲要》,在这份纲要里面规定:学校可授予学员学士、硕士或博士的称号。

二十年后,南京国民政府也颁布了相应的学位管理办法。但是在那个时候,从未授予任何一人“博士学位”。 中国第一位博士,还要等到1982年才会出现,那时这位博士已经43岁了。

这位博士曾经是一名北京大学物理专业的研究生,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后,他第二次参加考研,选择了从前最喜欢的物理专业。

因为专业基础打得牢实,所以他很快就通过考试,进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进行“硕博连读”。按照正常的学制计划,他本应在1984年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证书。

不过,最后他被破格允许提前毕业,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马中骐。 那么,马中骐到底是怎样当上中国第一位博士的,他又为什么考了两次研究生呢?

1940年,马中骐出生于中国上海。上世纪五十年代,年仅16岁的他就考进了兰州大学。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劳动,毕业以后成了学校里面的助教。

马中骐在 24岁时考进了北大物理系,师从物理学家胡宁。不料书还没读完,物理教研室就解散了 ,于是他只能重返兰州大学任教。

马中骐白天跟着学生们一起下农村,晚上才有机会读书。出于对物理学的热爱,即便条件艰苦、前途渺茫,马骐依旧没有放弃对理论物理学知识的研究。

平时,马中骐会趁晚上钻进学校的图书馆去查阅资料,有时也会委托身在北京的朋友,帮忙找来国外新出的学术论文,用一台旧上的打印机,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

有一次,马中骐为了打印一篇论文,整整花了两个月的时间。 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一切皆是出于本身对物理这门科学的热爱,马中骐就这样坚持了十几年。

时间来到1978年,当马中骐听说国家要恢复高考时,心中又重新燃起了求学的希望。然而他当时已经 38岁,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年龄。

就在马中骐以为机会将与自己再一次失之交臂时, 临到开考前的50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有一天,他忽然看见当地报纸上刊载的一条消息,说是国家把参考人员的年龄放宽到了40岁。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马中骐才成功报名,第二次参加了考研。不过,这个时候留给马中骐准备的时间也并不多了。

不过这些年来,马中骐一直把理论物理书当成精神食粮,没日没夜地阅读,所以这场考试对他来说完全是驾轻就熟。考试之后, 他就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录取了。

话说这个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来历,是很不一般的。它原来是周总理为了推动我国物理科学的发展,指导相关部门在“原子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建立的。

创办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理论与实践同样出色的物理学人才。后来我们 中国的第一位博士马中骐,和第一位博士后陈和生,都在这个所里诞生。

话说 马中骐曾经当过一年北大研究生,但是学业没有完成 ,就回到了兰州。所以这一次他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考进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时,因此他还得先行攻读物理学的硕士课程。

读了三年之后,也就是在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才正式颁布,高能物理研究所就 是全国第一批有了颁发博士学位证的资格的单位。

那么,第一批博士学位证将在什么时候颁发呢?按照学校最初的安排,要等到1984年,第一批学员们才能毕业;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我们的第一个博士,还要再等三年才会出现。

不过这个时候有领导指出:高能物理研究所里的学员们,有一批基础牢靠,专业知识扎实的人,他们学习进步很快,现在的专业水平与外语,都已经达到了博士学位的要求。

因此应当允许他们去参加论文答辩,如果通过了,就授予博士学位。因为这个原因,马中骐在当年,就参加了博士论文答辩。

在场的七位导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全体通过了马中骐的论文。 于是这样,他成了“中国第一位博士”。

其实,马中骐当年并不是高能物理研究所里面,唯一一个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学员,而且他也不是唯一一个拿到博士学位证的人。

但是马中骐的确是第一个通过论文答辩,得到导师们一致认可的人。所以,他的博士学位证编号是“001”。

之前有网友提出疑问:博士学位证是由不同的学校分别颁发的,所以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有一个“001”,为什么说马中骐是“中国第一个博士”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因为中国的大学,取得颁发博士学位证的资格,是从1981年起。

当时第一批得到这个资格的单位,是周总理指导创办的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别的学校拿到资格的时间,或者是学员毕业的时间,始终比高能物理研究所要晚一些。

2018年,马中骐把他的001号博士学位证,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这件事也从侧面证明了,马中骐的确就是中国第一个拿到博士学位证书的人。

马中骐毕业之时,博士学位证书是由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亲手颁发的。 后来,马中骐也一直留在所里担任研究员。

一九九零年,马中骐获得了“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 前几年,马中骐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合作,在“冷原子”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

以往我们曾经提到过那位,七十年代的高考“状元”。最初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从城市去到农村参加劳动,但是他们没有像旁人一样,放弃自己从前在学校学到的书本知识。

在别人放弃回城的梦想,在当地结婚生子的时候,得过且过的时候,这些后来的“高考状元”们,几乎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不断重温过去学到手的知识。

直到1978年,国家宣布恢复高考,改变他们命运的契机就到来了。但是在那之前,没有人知道,机会将在什么时候降临;但是机会,永远都只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

导语:博士学位论文是一种很正式的场合,如果没有注意一些基本问题,很可能会导致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甚至影响到将来一个人在社会上的生存。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注意事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兼顾答辩委员会每个成员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说,并非所有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于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都非常熟悉,有的甚至可能完全不懂,这时候就要求这个博士在准备的时候应该兼顾到所有成员的理解能力。要把自己做过的东西用尽量科普的方式讲述出来,让所有人都能听懂个大概。

第二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要对自己做过的东西做总结,也要搞清楚每个细节,如果要让所有行业内外的人都能听得懂,自己肯定要先搞懂所有细节问题,否则是不可能完美通过答辩的,遇到真正的专家,迟早会漏出破绽。

第三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除了准备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准备一些答辩中可能突发的专业知识以外的意外,比如电脑问题,PPT问题,激光笔没电等,做到万无一失,也可以避免浪费别人的时间,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分数自然就不会太低了。

第四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演讲过程要流畅,有头有尾,条理清楚,不能讲一个算一个,要重点突出,所以设计PPT的时候更应该合理分配内容,重点要讲的可以详细一些,不是重点的可以少放一些内容。

第五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整体要保证系统性和完整性,就是说每一个实验也好,每一个模型也好,总是由背景和发展趋势的,要先介绍这些背景和发展趋势,也是让专家了解你专业的一个重要过程,短短时间要讲述完整也是需要很精练的语言,不能太过于冗长。当然这里的系统性还包括:实验想法的由来,实验设计,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后得到什么重要结果等。

第六个论文答辩要注意的问题是

要讲国外研究进展,也要讲国内研究进展,更要讲所在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因为博士研究生一个人的答辩,不仅反映的是个人学术的最高水平,也是反映所在课题组的发展水平和积累程度。

地球小博士论文格式范文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边的论文格式来写,可以使你的论文更加容易被读者了解,被编辑采纳。参考资料:

从学校的“小喇叭”广播里,我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生活。我只是模糊地记得,“低碳”就是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使空气更清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注重环保。可是生活中怎样做才算“低碳”呢?带着疑问,我上网查资料,订立“低碳”生活计划,养成“低碳”生活习惯,没想到从自我做起,想“低碳”,很容易,我们离低碳生活并不远。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越来越离不开电脑了。电脑打字、电脑设计,网上购物、网上查资料,随时随地我们都依赖于电脑帮忙。可是学校有了电脑,工作单位有了电脑,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脑,那可就不“低碳”了。因为电脑得用电啊,发电得烧煤啊,长时间耗电就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当你估计离开电脑超过两个小时,请关闭电脑!这样你给了地球妈妈一份关心。 生活在大自然中,这么美好的一切当中,地球妈妈慷慨的为我们提供各种无限而又有限的资源,让我们“丰衣足食”。但是,谁又知道“丰衣足食”背后的代价呢?随着人们的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把一棵棵大树砍下做成木船、一次性筷子等一切对人类有利的东西,而这些在人类的眼里总是一闪而过,但是这些对地球妈妈又是多大的打击呢?对大自然又是多大的破坏?尽管现在人们处处在宣传环保,呼吁绿色,支持低碳,但这样仍然没有阻止破坏者的脚步,一棵棵大树仍在倒下,沙漠的面积仍在扩大。所以只有我们自己要求低一点,不用一次性的东西。那么破坏者砍下的树木就会相应减少。当你在餐厅吃饭时,服务员递来一次性的东西时,请您拒绝!这样你再一次维护了地球妈妈的健康。 大家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做饭、洗碗、洗衣服都需要水。从前我总以为水是用不完的,你看,回家打开水龙头,水就哗哗流出来了,源源不断啊。后来有一次突然停水了,我家又没存水,这下没法做饭了。妈妈去超市买回矿泉水、面包和脆脆肠,“对付”了一顿。晚上也不能洗脸洗脚了,这样上床睡觉还真觉得有点别扭。那天我在电视里又看到新闻报道我国西部地区总是闹旱灾,长年无雨,地里的庄稼都要枯死了。他们的生活用水也要限制,排队去井里打水是常有的事。这下我知道水的珍贵了,爸爸告诉我“水已是稀缺资源,节约用水才是低碳生活”。所以让我们共同制定一个“节水方案”:洗完脸的水可以洗脚,洗完脚的水还可以冲厕所,让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给地球妈妈一丝凉爽。 记得去年夏天,天气非常热,我战我的家人“躲”在家里看电视。爸爸离开沙发,走到空调下,找了找空调遥控器,便“啪啪”地按了几下。之后又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我好奇的问爸爸:“爸爸,你刚才干什么的呀?”爸爸说:“没干什么!”我不信,便穿上鞋,走到空调下,拿起空调遥控器,看了一眼,呀,原来爸爸把空调调到了24摄氏度,我对于妈妈说:“妈妈,你快跟爸爸说叫他把空调关掉吧,如果我们把空调关掉,把电风扇打开,那能减少多少排碳量啊!” 又为地球妈妈节省了能源。 不仅如此,以下从我们平时的衣食住行来看看低碳节能生活的好处: 衣:少购不用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取,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购一件不用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非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战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少用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降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止,人人动止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 点点滴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样的点点滴滴,使居民区能源浪费现象显得相当突出。检查我们的行为,司空见惯的“无意识浪费”,在家庭生活中浪费掉的宝贵能源实在太多了。习惯成自然,且有很多浪费现象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习惯,又习以为常,因此在节约家庭能源方面考虑得不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改掉那些不经意的浪费“习惯”,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举手之劳。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资源日益短缺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拯救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不过在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加入到低碳生活的队伍中来了。不久前一项涉及万人的网络低碳调查显示,的人有双面使用纸张的习惯,的人自备购物袋,的人能自觉地把空调温度调到26℃,的人愿意参加环保志愿者组织的环保活动。而且,不少人会记下自己的"碳足迹",并由此督促自己减碳。有的人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减碳小妙招,而且还经常参加"旧物交换"、"绿色出行"等活动。此外,低碳房屋、低碳服饰、低碳汽车等也更多地融入到生活之中。 有人说得好:社会的主体非人,节能减排的主体也必须非人,节能减排必须从每一个来捕止。非的,要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妙而和谐的世界,我们不仅要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更要付诸于行动。所以,我们应该携手来,共同创造我们 的美好生活;让我们行动止来,节能减排,援救地球家园的命运,保护人类的一个继续生存的未来! 所以只有让我们一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能步行上学、上班,就不坐车;尽可能乘坐公交车出行,少开燃油汽车。从我们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选择低碳生活,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其实很简单。请记住,随时随地尽可能减少生活和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你就是“低碳一族”。我们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人人争当低碳环保的市民。

地理小博士论文格式

中国地理学会以“推进生态文明从自己身边做起”为主题,在全国中学生中开展第九届地球小博士科普知识大赛活动。以下是我整理的地理小博士论文格式,欢迎阅读。

1、引言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东北大学学位论文格式改编,专为我校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撰写打印论文时使用。本格式自发布日起实行。

2、学位论文主要部分

学位论文主要部分由前头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组成。

前头部分

(1)封面

(2)扉页——题名页(中、英两种)

(4)声明(独创性声明)

(3)摘要(中、英两种文字)

(5)目录

(6)插图和附表清单(只限必要时)

(7)缩略字、缩写词、符号、单位表(只限必要时)

(8)名词术语注释表(只限必要时)

主体部分

(1)绪论(前言、引言、绪言)

(2)正文

(3)讨论、结论和建议

结尾部分(只限必要时采用)

(1)参考文献

(2)致谢

(3)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获奖情况及发明专利等项。

(4)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5)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只限必要时采用)

(6)索引(只限必要时采用)

3、版式

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

正文字体字号:小4号宋体,全文统一。

每页30~35行,每行35~38字。

装订: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

一字横线修饰,如·3·或-3-。

页眉: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可用单线或双线(二等线、文武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

左端“东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东北大学研究生(博士或硕士)学位论文标准封面(双A4)。

4、体例

标题

论文正文按章、条、款、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

(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排版格式见表。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四级。再分可用(1)、(2);(a)、(b)等。

表 标题排版格式

正文

汉字字体字号:正文字体小4号宋体。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WORD系统中的Time New Roman体或相近字体。

插图

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曲线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图号编码用章序号。如“图“表示第2章第1图。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字,字体可用宋体,须全文统一。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是第2章中的第1表。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空1~2字,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公式

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式号),如:式()表示第2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右排版。

附录

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参考文献等另行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但在数码前冠以附录序码。例如:图,式()等。

计量单位

学位论文一律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论文中命名用各种量、单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标准GB3100-82,GB3101-82,GB3102/1-13-82等的规定。单位名称和符号的书写方式,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统一采用一种,不要混用。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

专著格式:

序号. 编著者. 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 作者. 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 作者. 学位论文名称[D],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

YGYH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G百度地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