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是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几代干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前仆后继,出生入死,呕心沥血,克己奉公,吃苦在先,忘我奉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条件下,我们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备了时代特色,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变革中新旧思想之间的碰撞异常激烈,容易使一些干部思想迷惘,甚至一些党员干部在多种思潮和价值观面前善恶不辨,美丑不分,随波逐流,片面追求享乐、权力、地位,出现了一些跑“官”要“官”买“官”等丑恶现象。如何有效地堵塞干部队伍中这种歪门邪道,遏制用人问题上的****现象,从严治吏,匡正用人风气,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主要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坚持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公道识人,实绩选人,廉洁用人,民主议人,在建立良好的干部工作导向,形成新的选人用人机制上率先进行了的大胆尝试,在匡正用人风气上走出了一条可喜的新路子,创造了干部选任和管理工作的良好气候。
一、举之以公,努力提高选用干部的水平
识人是用人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干部选拔任用上的经验教训,把培养选拔“有头脑、有办法、有辛苦、有实绩、无私心”的“四有一无”优秀中青年干部,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注意社会公论,坚持走群众路线。一个干部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如何,有无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没有组织领导能力,政绩是否突出,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人民群众心里有杆“秤”。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因而,评价干部的德才与实绩,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非常重要。为此,就要改变以往的“伯乐相马”为“群众选马”,不定调子、不划框子,从内容到形式完善民主测评制度,既注意广泛性,又坚持经常性,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地听取群众意见,提高选人上的民主化程度。对多数群众不拥护、信任票达不到60%的干部不予提拔重用;对多数群众拥护信任的干部,一般都予以提拔重用。
第二,严格选任程序,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要确立“导向要明、风气要正、制度要严、效果要好”的“四要”工作方针,严格按照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集体研究、民主监督等程序选任干部。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工作实际,制定并执行干部待分配制度和新提拔干部试用制度,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对那些工作平庸、不负责任、群众不满意的干部,予以停职、免职或调回组织部等待分配工作。实行干部待分配制度后,领导干部职数出现下超现象。同时对新提拔的副科以上干部,一律进行为期一年的试用制,凡试用期间工作成绩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一律退回原单位,恢复原待遇。
第三,坚持德才兼备,反对论资排辈、求全责备。从长远着眼,突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坚决大胆地选择重用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干部。按照“妥善安置老的,合理稳定好的,大胆提拔新的,放手重用干的”的原则,提拔任用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在选拔年轻干部方面,要严格把关,坚持“三看”:一是看本质,就是看年轻干部有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否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是否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二是看主流,就是不苛求年轻人缺乏经验的弱点,对其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把握其主导方面,只要主流是好的,就大胆使用。三是看发展,就是看年轻干部的潜力。一般说来,年轻干部由于任职时间短,领导经验不足,处理复杂矛盾和能力不强。但只要素质比较好,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就放手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走向成熟。
第四,注重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组织部门是党委管理干部的具体部门,对干部的考察使用负有重要的责任。在考察使用干部方面,对组织部门明确提出要求:一是严格按程序办事,不图省事走捷径;二是实事求是,公道正派,不带框框,不划圈圈;三是遵守干部人事纪律,不跑风漏气,不以权谋私;四是力求从制度上,从选拔考察的方法上,从评价人才的标准上,从监督约束机制上,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选拔干部、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五是讲政治、讲党性、讲原则、讲大局,以良好的形象维护党委的权威,履行好管理党员干部的职责。
二、选之以实,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经济建设上来
小平同志讲“人民是看实际的”。我们看一个干部是否德才兼备,不仅要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什么,做出什么。不仅要看他过去做出了什么,更要看他现在做出了什么。所有这些自己吹不出来,上级也封不出来,只有靠自己扎扎实实地干,才能让党和群众信得过。因此,实绩选人,是选拔使用干部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因此,要积极倡导干部“摸实情、办实事、鼓实劲、重实效”的“四实”作用,形成以实绩论人、凭实绩取人的良好导向。
第一,加强对干部的工作实绩考核,建立健全干部考核标准。我们根据实际制订了“双文明”千分考核责任制,在农建、义务修路、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方面也都建立单项考核责任制,完善了实绩考核的方法和制度。在实绩考核中,特别注重考核的科学性和严肃性。不是简单地把经济增长数量和速度作为唯一依据,搞“唯指标论”,而是注重把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全面、具体、真实地考核实绩。对那些为追求轰动效应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现象,不但不视之为有政绩,反而作为严重问题予以批评和纠正。相反,对那些有长远打算,已经付出艰苦劳动,打下基础,现在尚未见效或初见成效,而将来会有更大发展的“潜在政绩”者,给予大力肯定和鼓励,并提拔重用。对于虚报浮夸者,实行“一票否决”不予重用。
第二,围绕中心工作,在“赛马场”上选“良驹”。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把选人用人的工作放在改革和建设的前沿,在艰苦条件下和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广泛开展了比团结、比实绩、比廉洁、比创新、比奉献的“五比”活动,摆开“百里中枢经济带”建设、义务修路、以治汾为主的农田建设、发展畜牧业和抗灾自救等大来考验干部、选拔干部。政绩突出的破格重用,有突出贡献的拖拔到主要领导岗位。
以实绩论人、凭实绩取人的干部政策导向,会激发干部想事业、干事业、创事业的积极性,把广大干部的注意力和精力引导和集中到了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上来,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进取心和创业心。
三、用之以廉,遏止任用干部中的不正之风
近些来,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存在着一种不正之风,个别领导干部把市场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搞权钱交易,严重地败坏了党的声誉;一些人跑官要官成风,整天热衷于巴结上司,不干实事。针对这种状况,县委一班人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清正廉洁,带头抵制干部问题上的任人唯亲、任人唯财、任人唯上等不良风气,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用人不正之风。
1.廉洁自律,强化自我约束力。为了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必须明确用人导向,为此我们亮出了八个基本态度:这就是支持认真工作的,亲近苦干实干的,厚爱公道正派的,培养年轻有为的,弘扬改革创新的,贬责跑官要官的,警惕胡搅捣乱的,惩治****堕落的。县委要求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完成任务尽职尽责的手段,而不是个人谋取私利的资本。要求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实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要明辨是非,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要加强自身修养,见微知着,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讲政治,讲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主要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执行党的干部制度,在提拔任用干部上,主要领导不能打招呼、写条子,不授个人意图,不搞亲疏好恶,而是按程序来,由组织部门考察、提名、推荐,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坚持少数服从多数,不搞长官意志,一人说了算,从而严格了干部任用上的权力职责。
2.加强监督,实行荐人责任制。我们重点从解决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一是强化自我监督意识,把监督的外在行为变成内在的自觉。每研究任用一批干部,都要进行“回头看”,就是在研究完干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看对提拔使用干部有什么议论,群众有什么反响,有没有使用不当、任人唯亲或者搞了权钱交易的。让大家把群众的看法和意见提出来,分析讨论,找出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会上,主要领导主动造成一种让大家勇于亮明自己观点的政治气氛,不怕有不同看法和意见,不怕揭短亮丑,在批评和争论中求得一致看法,不断警醒自己,约束自己。二是强化群众监督、责任监督和监督机关的监督,把对干部工作的监督渗透到干部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对干部的培养、考察、选拔任用都要广泛听取群众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征求纪检、监察、审计、计生、公检法等执纪执法部门的看法,主动让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干部工作。三是实行荐人责任制。上至主要领导,下至部门领导,凡推荐干部都要填卡登记,以备对被推荐人进行追踪考核和追究举荐人的责任。这一选人制度的改革,把推荐者和被推荐者紧紧捆在一起,既防止了用人的****,又加强了双方的工作责任心。截至目前,在提拔任用的干部中,还没有发现一个因推荐使用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议之以众,建立激励和淘汰机制
第一,坚持民主议人,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评议干部。在民主评议、推荐干部的实施操作上,我们首先注意充分扩大民主评议的层面。推荐和评议县级后备干部,由县五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各部门正科以上干部参加;评议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由所有副科以上领导干部和老干部代表参加;评议副科级领导干部,由各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其次,坚持民主集中制,集体决定干部任免,注意充分调动五大班子的通力协作。研究干部除党委、政府外,人大、政协也参加干部工作。我们制定了五套班子领导包乡镇、包部门、包项目责任制度,拿“乌纱帽”作抵押,既包事也包人,有权对所包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提出任免建议。纪检委更是直接参与到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工作中来,县委研究干部时,要听取纪检部门的意见,对违法违纪干部实行一票否决。再次,注意充分发挥多向评议渠道的作用。评议干部,坚持多向评议制度。一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评议的方式,由群众、老干部代表、副科干部、正科干部、副县级、正县级干部逐级评议,多层运作,多向评议。二是跨部门、行业的评议方式,对公、检、法等“热门”执纪执法单位的领导,实行群众评议、县级领导评议、主管部门评议、人大代表评议、政协委员评议等民主评议方式。
第二,坚持末位淘汰制,形成优胜劣汰机制。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对干部的工作按季、按年进行评议考核,连续两季完不成作务者,视为不称职领导干部,给予黄牌警告;连续两年被评为“末位”者,主要领导免职,并给予经济处罚。“末位淘汰制”体现了“谁对工作负责,党委就对谁负责”的原则,消除了干部队伍中不干、小干、蛮干、瞎干、平平庸庸、无所作为的现象,让一些跑官要官、写条子、打招呼、拉关系者招术不灵。“末位淘汰制”做到了“群众考核”与“组织考核”的有机统一。在全面掌握了干部民主评议结果和责任制考核排队情况基础上,各层次干部的政绩、民意一目了然。对那些位居末位者,坚决不用,一概淘汰。
第三,坚持干部标准,评议与管理并重,提高评议效能。在推选、民主评议、使用干部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努力提高干部群众对被评议对象的评价和认同程度。为此,提出了要正确评议干部的“六种意识”,确诊干部有无“六种病态”。“六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看干部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的决心坚定不坚定,政治水平高不高;二是党性意识,看干部的党性修养如何,在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正确的党性原则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群众意识,看干部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办事业;四是改革意识,看干部有无致富一方的本领,经济建设的成绩怎样;五是廉政意识,看干部廉洁奉公、勤政廉政的情况如何;六是法制意识,看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强不强。“六种病态”即:懒、软、空、拖、浮、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通过干部“六种意识”和“六种病态”情况的客观、公正评议,把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推上领导岗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我们的干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个突出要求就是适应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在政治体制上探寻和建立选用干部的有效机制,并逐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为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提供保障。此外,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在“一把手”。主要领导必须有坚强的决心,敢抓敢碰硬,不怕得罪人;同时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把手”带了头,思路明确,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就会有新气象,走出具有创造性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