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给思想政治课教师带来了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思想政治课的存在价值与课程发展。面对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自觉的自我提升意识: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命力;培养问题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辨力;加强理论修养,提升知识纵横迁移的甄别力;着力魅力修炼,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
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在进行试点基础上,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到 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1]。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必然带来中学教育的变革,也对思想政治课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思想政治课的存在价值与课程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自觉的自我提升意识,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这是面对新高考挑战的应然选择。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新高考改革坚持这一方向,坚持育人为本,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希望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课本应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一些政治教师简单、机械地为考试而教,理论与生活、学生实际脱节,现实教学与学生的精神世界脱节,教学的枯燥乏味导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学生兴趣的丧失。为切实改变这一现状,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研究新高考改革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抓住改革的契机,顺应改革的潮流,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努力更新教育理念,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价值,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从知识本位转向育人本位。思想政治课重视育人功能,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课就不需要传授知识,但是不能把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再把智慧转化为德行,以达到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当然,我们也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知识的传授而追求所谓“纯粹”的育人,这会导致思想政治课落入“假大空”的俗套。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本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公民社会,成熟的公民社会离不开自觉的公民意识。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为其终身健康、和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念一变天地宽。思想政治课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将对思想政治课程生命力的提升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增强问题意识,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辨力
新高考改革强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善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自己要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求真的精神。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经常性的教学反思能够促使教师的教学从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从自发转变为自觉。如同样的教学,在不同的两个班级为什么教学效果不同?教师经过观察、反思,就能发现问题的症结,做到因材施教。又如,上课机械地传授知识、考试时则让学生套用现成的模式为什么效果不好?从表面上看,这反映了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但在其背后则凸显教师“问题意识”的缺失。所以,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能够激疑诱思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思辨与讨论,把思想政治课真正变成学生思维的训练场。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敢于挑战权威,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教育的成规陈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行动研究的倡导人斯腾浩斯认为,“教师应成为批判地、系统地考察自己实践的研究者,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课堂和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 [2]。批判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每提出一个批判性的问题,我们的思维就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问题意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原动力。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如果对其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就能发现其中存在的不正常、需要改变的东西。思想政治课教师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无疑对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辨力大有好处。
三、加强理论修养,提升知识纵横迁移的甄别力
新高考背景下,高校在招生时不再唯分数论,而是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此,试点省市的一些学校进行了有益探索。一些学校为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了众多的校本选修课程。高质量、有品位的校本选修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将会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校本政治课程的编写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有深厚的理论修养,具备知识纵横迁移的甄别力。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做到持续、深入地读书。由于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的面很广,这就要求政治教师的读书不仅要多,还要杂,天文地理,“经史子集”,都要有所涉猎;特别在新高考背景下,各校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有一部分内容涉及乡土,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必须认真学习乡土知识,熟悉乡情,做好乡土素材的搜集与归纳、整理。政治教师的读书还要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从而具备指导学生在实践层面上对知识进行运用的能力。书读得多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就深厚了,就能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就能做到对知识运用的驾轻就熟,编写校本课程也就相对容易。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修养要既“博”又“专”。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在新高考背景下,不同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不同。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研究高考,也要研究高校对学生的特殊知识要求,储备相应的知识,对有志于报考特定高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甄别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吸取精华,去除糟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育人功能。当然,教师在对信息进行甄别时,要不断提高自己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的能力,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应该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
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自我成长的职业。政治教师更需要加强理论修养,以提升知识纵横迁移的甄别力,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新高考。
四、着力魅力修炼,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增强,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暨选考科目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科目中自主选择。这种高考方式打破了以前“大文科、大理科”的格局,赋予了学生较大的选择自主权,但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师带来了危机感。有没有学生选择政治,政治课教师会不会失业,一方面与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和高校专业招生条件等外部因素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政治教师自身的魅力。政治教师要着力魅力修炼,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首先,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炼。教师的魅力与其自身的人格、形象以及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密切相关,严谨治学的能力、认真敬业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人格魅力。某校一名地理教师业务功底深厚,上课生动,颇有影响力,结果学生在选课时,一个年级有近一半的学生要选他的课。地理与政治一样,往往被视为“弱势学科”,但这个时候,谁敢说地理是弱势的?当然,人格修炼可从基本的个人形象做起,衣着得体,形象清新,保持年轻的心态,易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性。语言幽默、说话风趣的教师总是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心情轻松。多变的课堂,“善变”的教师,同样令学生喜爱。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切实改变教学的程式化、模式化、标准化,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还可以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涵,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高课堂的观赏性,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魅力,才会有吸引力。新高考改革形势下,提升自身的魅力,已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必修课。
总之,面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思想政治课教师唯有自觉“激发和唤起生命的自主性,追求崇高,提升品位” [3],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永葆生机和活力。
作者:朱小闯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