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从“勤、捡、节、约”中抓好政治生态德育课堂

2016-09-17 10: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本教育,是当前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受制于传统教学观念束缚,教学流程中程式化,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瓶颈。笔者试图从“勤、捡、节、约”四个维度探寻政治生态德育课堂教学流程,建构思想政治生态德育课堂,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建构政治生态德育课堂的困境

 

  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是人,以生为本,开展生本教育是当前新课程下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根本方向。卢梭认为“教育必须顺其天性而为”,否则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自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做了积极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传统教学中“题海战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素质教育的大方向,很多教师不断转变课程理念,部分教师依然我行我素,与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高中思想政治作为一门帮助学生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让学生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1]。”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把课堂还给学生”,[2]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当前《新课程标准》下的重要理念,笔者以为,构建政治生态德育课堂,贯穿生本教育理念,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教育回归生态教育本质内在要求。

 

 从“勤、捡、节、约”中抓好政治生态德育课堂


  二、政治生态德育课堂的意义和基本价值取向

 

  党的十八大后,教育部颁布实施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譬如:依据《指导建议》《经济生活》教学中 “面对市场经济”“生活与消费”等专题的相关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中与本课程有关的重大部署,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在《生活与哲学》中课程标准中‘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等专题,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口舌,主旨在于让生态德育进课堂,进入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贯彻生态德育的必由之路。

 

  课程改革中基于“生本教育”形成生态德育课堂是一种新德育观[3]。它要求教育者从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更好地享用自然、享用生活,自觉养成爱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意识,把生态道德观教育、生态危机教育、人道主义教育、自然人道主义教育和生态道德知识教育及维护生态环境有机融为一体,力求实现政治课堂与生态德育主题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生态智慧、全面发展的人。

 

  三、因势利导,建构生态政治德育课堂

 

  构建教师引领,学生自主管理、互助约束的德育教育政治生态德育课堂,赋予政治课堂“开放、主动、多元、和谐、依存、可持续”特质,以人的生命存在为主体的生态性道德教育为支撑,做到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坚持以生为本。

 

  1.“勤”是构建政治生态道德课堂的前提

 

  宋邵雍《弄笔吟》提出:““勤能补拙”,这就要求学生在德育课堂中尽力尽责,勤奋不怠。勤是好学者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个人道德素养的集中表达。它从积极性、纪律性、责任心纬度出发,要求生态德育课堂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内在需要,从机制上养成学生勤奋的学习状态。“勤”乃开源之泉,学习者既勤奋努力,热爱劳动,又尊重生态,关心社会效益,这是勤的时代内涵。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主张在课程目标中融入生态人文理念,为学生全面创设一个与生命息息相关具有主体性、主动性和平等性的活动化教学课堂。让学生形成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信念,全面丰富完善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自由人格。

 

  2.“捡”是构建政治生态课堂的重要途径

 

  “捡”者察看;检查,《后汉书·张湛传》提出“捡阅库藏,收其珍宝”。 查漏补缺建构生态德育课堂的必要条件。“它山之石,可以功玉”。学习者在《学科指导意见》与《浙江考试》的宏观调控下,教师加以巧妙的引导,学生要依据自身的条件和主观需要自主、协作、快乐学习,注重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广泛汲取一切生态德育资源,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同时,学生学习过程中注重在合作探究中同存异兼收并蓄,尤以教学反馈为契机,善于查漏补缺,形成错题集以便厚积勃发。建构多元化的政治生态课堂。

 

  3.“节”是丰富和完善政治生态道德课堂的必要条件

 

  “节”为开源节流之意。《荀子·富国》中提出要“节其流,开其源”。要求学生在课堂中一方面要“开源”,即广泛获取资源的途径和手段,博采众长,厚积勃发,另一方面要“节流”,在学习过程中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精简重点,避免浪费过多的信息点而导致教学有效性降低。例如在《树立正确消费观》这一目中精选时政热点光盘行动,紧扣绿色消费理念,避免材料多和杂,让学生树立低炭、环保、

 

  4.“约”是丰富和发展生态德育课堂的激励机制

 

  笔者主张建立制约机制,规范约束和意义引领。在学习环节注重学生内生机制培育,从包括舆论导向、组织管理、法规制度、责任目标等方面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体进行制约、监督和保证。规范约束和意义引领是强调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追求和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对待和解决好道德本性的基本问题,用道德的本性辅助法律的规范,追求人生意义的真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具备生态教学观,关注教与学和谐,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学生严而有度,注重政治课堂的全体性、个体性、有效性、自然性、生成性、社会性和发展性,最终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统一,建设学习型社会,促使教育和谐发展。

 

  “入木三分找差距,精益求精谋发展。”从以上四个维度笔者作出了大胆的设想,旨在构建科学的生态道德教育课堂。因为生态道德教育是现代社会衡量一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克伦理学》中评价生态道德教育是品质状态,我认为生态道德更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敬畏和责任,政治生态道德课堂的研发在我国虽然走过了艰难困苦的历程,但在现代社会中依旧任重而道远。

 

  作者:沈振江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2016年6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