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演变主要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简化字), 由繁到简,趋于规范性。
“甲金篆隶草楷行”称为“汉字七体”。[ 整体趋向是简化。]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称为古文字;隶书、楷书、行书为今文字。前者具象形性,后者具象征性。)
汉字从甲骨文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根据史实,这些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改革和自然流变。
汉字改.革是指人们有意识地、主动地治理汉字的过程,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指汉字自然的变化过程。
汉字的改革一般是非连续的、剧烈的、短期内完成的;而汉字的自然流变是连续的、缓慢的、长期的。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1. “声”是任何一种语言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遥远漫长的太古时代,人类从本能的“哭声、笑声……”或模仿大自然的“鸟鸣、虫叫、兽吼、风声、雷声、雨声……”中逐渐分化出具有一定意义、代表一定事物的“声音”。
2.“形”是语言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必要的。
在远古时代人类主要面临的是生存和种族延续问题。在与大自然和猛兽毒蛇等的斗争过程中,有时需要用“形”或“画”来表示事物。
3. “象”是创造汉字和《易》说理预事的主要方法。
“日、月”等属于象形文字,是造字的基本部件。
这些基本部件相互组合,产生各种各样的“象”,创造出更多的字。
基本部件和字还可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组合,产生用于表示各种事物、各种意念的诸多文字。
4.“数”概念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人类首先掌握的概念可能是“无”和“有”。
“数”向易符方向演变,逐渐从文字中分离,形成八卦,并在历史上的夏、商、周时期形成《易经》(《连山》、《归藏》、《周易》)。
研究“数”的加减乘除为算术。研究“数”的“象”,并且以“象”说“理”,这是演绎《易经》了。汉字中,字根重叠现象比比皆是,这是“数理”在造字中的具体表现。
5.“理”是“象、数”的扩展。
汉字外延的演变主要是通过“理”来扩大的,即相“象”的事物,“理”也相通。
例如:“明”本意是明亮,延伸出“眼睛看得清楚、心里明白、事情变得明显……”等。上述汉字演变的五个阶段“音、形、象、数、理”,本质上也是创造汉字的五种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