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贯穿于哲学的始终?研究哲学有没有一个客观的共同遵循的“哲学法则”?用它做为哲学的参照和指导,使得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有据可查。透过种种的哲学现象,发现与提出研究哲学应该遵循的“哲学法则”~~“知人识象”。目的是在研究哲学的时候能够达到条理清晰、有的放矢与不再迷茫,为哲学的创造奠定基础。
我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面对浩如烟海的的哲学书籍与不同的哲学流派时,我如何的取舍和把握它们。我有限的生命同所要思考的众多的哲学是矛盾的,哲学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决定哲学的因素是什么?研究哲学在客观上有没有要遵循的“哲学法则”?如果有它是什么?……。
这些问题一直让我纠结着、苦恼着、酝酿着、追寻着,如果找到这个“哲学法则”,它必然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不再迷茫,而是有法可依、有路可循、有据可查。通过一切哲学现象,滤过哲学的所有历史的“尘埃”,我把它归纳概括为:“知人识象”。不识象者怎知易;要知哲学先识人。这是我研究哲学的体会,我称之为“哲学法则”或者是“哲学心诀”。它是演绎一切哲学之法又是创造哲学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我探讨“知人识象”的理由。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对一个问题达到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曙光来临。人生让我欣喜若狂的是:我非常荣幸的遇到了恩师高清海先生,可谓是哲学奇缘。我们从陌生到相识相知,彼此观点相同心性相通,创造哲学是我们共同的执着信念。恩师的哲学思想,尤其是他的哲学观~~“人是哲学的奥秘,哲学是人自我反思的理论”让我忽然顿悟,如同一个长期在沙漠里独行的僧侣看到了生命的绿洲、希望的彼岸。
“人是哲学的奥秘”,说明一切哲学与哲学中的一切流派的奥秘是“人”。只要弄明白“人”的奥秘,就能弄清楚哲学的奥秘,同时也能够正确的回答研究哲学所要遵循的“哲学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人”的奥秘?“人”的奥秘就是人生命的奥秘。顺着这样的逻辑推理下去,我的思维会定格写真在哪里?借用恩师的“双重生命”观来阐述“人”的生命,人有“双重生命”:一个是与动物相同的“本能生命”(肉体生命);另一个是人独有的“意义生命”(精神生命)。虽然“本能生命”也是人要探索的生命奥秘,对于哲学自身而言,“本能生命”只是一种基础和手段,借用它去实现人的“意义生命”。从这层意义上说:人的生命的奥秘就是“意义生命”的奥秘。什么是“意义生命”?“意义生命”是人创造的生命。如:《红楼梦》是曹雪芹的“意义生命”;《西游记》是吴承恩的“意义生命”;《论语》是孔子的“意义生命”……获得“意义生命”的唯一途径就是创造;唯有创造才能实现“意义生命”。
从对“意义生命”的解读中发现了“创造本性”,我是否可以这样的理解:人的“创造本性”是哲学的奥秘;哲学的奥秘即“创造本性”。问题的逐渐清晰化同明朗化,使得思维能够聚焦一点,全神贯注高效破译。由此可见,破解“创造”之秘就是破解哲学之秘,它成为了重中之重。能否破解创造就决定了能否破解哲学,这一点非常关键。什么是创造?创造就是无中生有、有中寻无;借想而生、由灵而成。它的特性是:独有、唯一与无法复制。人的无所不能的想象力与灵感的“吻合”是实现创造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创造的明显标记。“创造本性”是“意义生命”的共有本性,一切真正的哲学同哲学中的一切真正的流派都是“创造本性”所为,哲学只不过是人的“创造本性”的外化与投影罢了。“知人”是研究哲学所要遵循的共性的“哲学法则”,这在客观上是有人的“创造本性”所决定。
研究中国哲学,需要找到那个典型的代表。如果说《周易》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东方摇篮,那么乾坤二卦就是“摇篮的摇篮”。它是《周易》的胚胎与缩影,中国的一切科学文化都或多或少的有它的“基因痕迹”,我只要弄明白乾坤二卦的真谛就能够破解中国哲学之谜。《易》是什么?“易者象也”。这是对《易》的定义,一个“象”字准确恰当。乾坤的本质是什么?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表现二者的方式是“圆方之象”。由此可见:破解中国哲学之谜就是破解“乾坤之象”的奥秘。首先需要知道“象”是什么?《易》为何只用一个“象”字?一切玄机就潜藏在“象”之中,“象”是《易》的基础与核心。为了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象”的玄妙,我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周易全解》,特别是对“象”同“乾坤”的感悟。
“象”是双重之象、借象达象、寓魂于象、意靠象立、无在有中、混沦的、流变的、全息的、表达中国哲学的独有悟觉之“境界象”。它是生活中常见的、无形的、具体的事物之象,中国哲人却在这看似简单平凡的现象中能动的创造的赋予它“意象”、“寓象”、“无象”、“神象”、“心象”的灵性奥义。因此,《易》中的“象”是两重的、一语相关的、多维多义的、灵活全息的,你不能被它的表象、具体之象所困惑,错误的认为《易》是生活平常现象的素描、算卦之说、轻描淡写的感受直白,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形而上”的理性思辨。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只能说明你对《易》是无知的,你还没有触摸到它的“内心世界”。从寓言故事、生活中的“捉迷藏”、《三十六计》里面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孔明的“草船借箭”、“空城计”……也许能够帮助你对“象”的理解有所启示。《易》中的“象”是含蓄的、委婉的、迂回的、羞涩的、微笑的、绵里藏针的,它的本质、玄妙、奥秘、魅力与“形而上”的理性就潜藏其中,需要有心人的开辟与挖掘。前一个“象”只是手段,它只是表象、有形之象,我们的思维不能在此永久的停留,需要超越它们达到“意象”、“灵象”、“神象”、“无形之象”,这才是我们的目的所在。
“乾坤之象”是“胚胎之象”、“生生之象”、“原象”、“酵母之象”,六十四卦以及天地万物都有它演绎化生。乾坤的本质是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表现它们的对应之象是“圆方”。你如果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圆方”的表象之上,认为它无非是个图形的符号而已,这就背离了《易》囊括万物的本性。需要联想、超越、创造、拓展与延伸,这些因素很重要,它取决于一个人深厚的生活根基与心性磨砺的自我成熟。“圆”让我们自律自强、善始善终、无所畏惧、不断超越……;“方”使我们胸怀宽广、海纳百川、水滴石穿、追求极致……。“意”是“象”的目的和终极,也是《易》的“龙筋”。我从上述的分析中得出结论:“象”即《易》魂,也就是中国哲学之魂。它是研究中国哲学应该遵循的“哲学法则”,不识象者怎知易。
现在让我的思维回到问题的开始,那些曾经缠绕我、纠结我、困惑我的哲学疑问如冰见日,一切都融化了。在一切哲学与哲学的一切流变中,无论你是什么主题还是用什么方式去表现你的主题,“人”是他们共同的关注与最终的指向,同时又是贯穿哲学始终的“龙筋”。“创造本性”是决定人的“意义生命”的主宰,是哲学永恒发展的“原动力”、“神力酵母”。哲学中的那一切“怪异”的思想、行为和语言都可以从“创造本性”中获得启示与破解,从这层意义上说:“创造本性”是哲学的奥秘。创造的特性是:叛逆性、无惧性、颠覆性与前卫性,这使得本来就抽象难懂的哲学又增加了一定的理解难度。哲学的难懂不等于不能懂,它的奥秘就在于虽然你是生活在现实的世界里,但要求你离开它、超越它“切换”到精神世界里,自由自觉的联想、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无所不能的想、想了又想的想、与灵感“接吻”的想,直到豁然洞明、茅塞顿开与发现“新生”,然后带着你的“新生”(朦胧的创造;创造的朦胧)回到现实的世界,在现实的世界里祛除朦胧使之清晰,这便是“创造轨迹”。始于现实世界,超越现实世界,终于现实世界,这是“创造本性”的共有逻辑,虽然也存在着创造的个性差异。我努力地对“创造本性”的剖析,目的是更有效的创造哲学。“人是哲学的奥秘”,“知人”就是对研究哲学所要遵循的“共性原则”的概括。
“识象”是对研究中国哲学“个性原则”的升华。做为中国哲学典型代表的《周易》,它的灵魂就是“象”。《易》是问天及人、借象达象、天人一体、贵时守中、整体流变、混沦全息、始终为人的生命感悟的哲学。“象”的“两重性”让《易》变得扑朔迷离、灵活善变与高深莫测。“立象尽意”;“得意忘象”。立象只是手段;得意是其目的。只要悟透“意象”、空于我心,《易》就会在我的手掌落定。“知人识象”是我在研究哲学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哲学法则”,最后,我用一首诗歌来表达我对“知人识象”的感悟,题目是《哲学心诀》:色彩斑斓万千,“创造本性”根源。人是哲学奥秘,“象”即中国之先。纵有无限身姿,囊括无遗包揽。想象创造幽深,层出不穷相伴。心乃哲学酵母,滤过现象尘埃。不被变脸迷惑,云去月印万川。入血直面人心,必懂佳人红颜。知人贵在灵魂,识象就在象间。知人识象心诀,拈花一笑悟禅。
作者:高向阳 来源:魅力中国 2016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