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人的发展与马克思人的发展观的比较

2016-09-22 14: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运动正式开启的标志之一,其中的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念至今仍然绽放着思想的光彩。当前积极心理学大行其道,而它追求全人类的幸福和自由的核心理念,和《共产党宣言》不谋而合。因此,通过《共产党宣言》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将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人的发展与马克思人的发展观的比较就十分重要。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产生于美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心理学运动。诚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旗手赛里格曼所说:“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1]它“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目标指向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完善发展,所以在它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上不可避免的涉及和研究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问题。

 

  1.二者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主观层次的积极的主观体验的研究,包括幸福感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主义、快乐和充盈,重点是对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二是个人层次的积极的个人特质的研究,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关注未来、洞察力等。它认为要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的人格特质,必须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三是群体层次上的积极的组织系统的研究。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系统,以培养公民美德、使公民具有责任感、利他主义。在这三个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都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一个关键性的核心理念是人具有完善自我的能力和诉求[2],只有不断的追求人的发展和幸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幸福。它认为人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必须首先要立足自身,利用一切手段和途径调动自身的正面情绪认知,减少负面事物或思维方式对自身的影响,从而促进个人的自我完善。当由许多具有积极特质的个人组成团体,或者占据社会的主流地位,就会促进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积极正向的力量,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提倡以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研究人内在的积极力量,认为只有人所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力量与美德是其的研究基点。追求幸福和发展既是积极心理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它所认为的人的终极价值追求。

 

  具体来讲,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它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挖掘人的潜力与创造力,激发人的活力,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坚定生活信念,从而争取美好的幸福生活。它所描述的幸福是在人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的积极正向的特质得到增长,人良好的品行美德得到充分的发扬,人得到了不受负面事物约束的全面的发展。积极心理学认为它的价值追求是和人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一致的,都是追求人的幸福和发展,它认为人拥有积极向上的特质和能力,它的目标和努力就是达成人幸福发展的愿望。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人的发展与马克思人的发展观的比较

  2.二者关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方法途径

 

  积极心理学认为要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主要是要增强自我积极的人格特质,弱化其消极情绪认知的影响。当一个人积极的人格特质占据优势地位,他就可以在未来生活中实现幸福和全面发展。

 

  为此,积极心理学针对人类的积极人格特质建立了一个抽象的概念体系,由美德、人格力量与情境主题三个层次构成[3]。目前,积极心理学在人格力量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分类列出了24种性格力量,并研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但是其他层次的研究还不多,实证化道路还有很长。

 

  没有实证,仅仅有理论支撑还很难找到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方法途径,但是积极心理学认为实际生活中有部分杰出人士是达到了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的,那以他们为样本,同样可以找出部分方式方法。

 

  3.二者的总体比较

 

  通过上述阐释,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相同点:一是二者的价值取向基本相同。都认为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积极心理学提到的 “幸福”的价值取向定义解释基本上与《共产党宣言》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致。二是二者的部分理念相似。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完善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和《共产党宣言》表达的意思十分相似。

 

  同样,二者还有一些不同:一是二者关于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侧重点不同。积极心理学更侧重人的主观体验和认知,所以它认为人自由而全面在当今社会部分杰出人物是实现了的。二是二者关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方法途径不同。积极心理学主要集中在提升个人主观幸福感体验和塑造积极人格特质上[4]。而《共产党宣言》则认为要达到一定的生产力基础,通过社会制度变革的方式来实现。

 

  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研究积极心理学,会发现它是在和平时期,面对当今社会物质技术发达,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类精神和心理受到多重负面因素影响应运而生的。所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中自然涉及了人类幸福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但是由于时代和心理学学科的局限,积极心理学只能侧重在人的情绪认知和主观体验上,不会也不可能涉及社会制度变革的方面。所以它跳不出心理学的学科框架,也跳不出当今的社会体制。

 

  但是积极心理学关于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理念、价值取向和方法途径,已经相对于传统心理学走了一大步,甚至有部分理念有些接近《共产党宣言》。这其实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共产党宣言》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多学科角度全方位的看待未来人类的目标追求,它更全面更科学更客观。

 

  4.从《共产党宣言》看积极心理学的整合

 

  积极心理学自上世纪末在美国诞生至今,其发展只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可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还很不成熟,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它还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共产党宣言》中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个人类的终极目标,可以把握积极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4.1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情绪体验方面[5],而且积极情绪体验中又以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最多,而爱、快乐、乐观主义、希望、满足、自豪等积极心理体验则研究得较少或还未涉及。即使是幸福感本身,也如迪纳所言:虽然人们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来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都很有限,远不及它所批判的消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积极心理学还有众多的领域、众多的方面需要开拓和创新。

 

  积极心理学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积极的人格特征,它被看作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必须对个体人格优势的产生机制、作用途径等有深刻的了解,而这种研究的共同要素是自我决定、自尊、自我组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洞察力、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等。这些共同特征的研究必然把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导向一个更加开阔与深刻的境界。积极心理学批判了主流心理学过分偏重个体层面研究的缺陷,注意到了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群体、文化、社会背景等外部环境的联系性。这种文化和社会背景之于个体情绪、人格、心理健康、创造力乃至心理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心理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4.2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要达到自己的研究目的就必须要和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抽象意义和符号。一方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关注普通人、普通人的生活,从中获得人类心理、行为活动的意义资源和动力源泉,建立起理解积极心理学和人、家庭、社会良性发展关系的基础。另一方面,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现实人性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有效的干预,激发每个人的潜力和积极品质,探索美好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只有在实践和应用中,积极心理学才能达到其目的并成为真正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科学。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最高理想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和物质繁荣,而是在此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当代社会人类发展的真实需要[6]。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正是这种真实需要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说,积极心理学是实现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必由之路。积极心理学带给我们的启迪,不仅仅表现在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上,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乃至和谐社会的创建上。尽管前面还有许多路要走,但积极心理学已经为我们开启了探索幸福之门。

 

  作者:邵天鹏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 2015年1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