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义犬情深》:文本与电影中的生态的价值型分

2015-07-31 1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人类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自然界的掠夺与获取之上,这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大气变暖、物种危机、生态受损。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人们开始反思自己对大自然曾经的观念与行为,并对重返山林、倚木而居、与禽为邻的生活寄予了一种精神追求。动物小说便是这一诉求的文学表现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文学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且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生长点。动物文学的这种‘上升’态势,是与其独特的价值及其这种价值在当今世界所彰显出来的重要性分不开的。”①早在20世纪,迪斯尼公司就曾以动物小说为蓝本,拍摄了多部“动物电影”。影片揭示人类与动物之间不平等的二元关系,披露人类的龌龊行径,彰显厚德载物、天人和谐的仁道之境。影片《义犬情深》(Big Red)便是其中之一。
  《义犬情深》(Big Red)是美国著名动物小说作家吉姆·凯尔高1945年的作品,1962年迪斯尼公司将其拍摄成同名电影。尽管同名,名义上也是由小说改编而成,但两者呈现给大众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故事。小说版《义犬情深》讲述的是十七岁少年丹尼与爱尔兰猎犬大红狗的森林冒险故事。丹尼对大红狗一见倾心,梦想成为它的主人。富有的海根先生带着冠军种子大红狗到纽约参加犬类比赛,并在丹尼的帮助下凯旋而归,丹尼也因此获得了大红狗的训练权。丹尼立志将大红狗培养成捕鸟犬,并带着它多次森林冒险,并最终打败了森林里称霸一时的老魔王大黑熊。而电影版《义犬情深》讲述的是法国孤儿瑞尼与大红狗的故事。瑞尼与名犬大红情投意合,然而他与大红的感情直接影响到大红对主人海根先生的顺从,并危及迫在眉睫的犬类比赛,于是海根先生下令禁止瑞尼与大红见面。在比赛的头天晚上,瑞尼按捺不住,偷偷探望大红,而大红性急之下,破窗而出,锋利的玻璃使它遍体鳞伤,无法参加比赛。海根先生下令处死大红,而瑞尼却偷偷地将它抱回林间小屋。康复后的大红回到原主人身边,并找到了伴侣莫里。海根还是决定将两条狗卖掉,然而在运输途中,两条狗逃到荒野,在丛林里哺育后代。瑞尼闻讯前来,与大红一家幸福生活。而海根先生因挂念瑞尼安危,骑马独闯丛林,不幸坠入山谷,最终被瑞尼与大红救下。
  尽管人物安排不同,故事情节迥异,小说作者与电影编剧(以下简称“作者”)所要传递的生态关怀却是大同小异,表达了现代人对动物惯有的扭曲与误读以及作者对动物陪伴、亲近自然的美好诉求。
  一、动物形象的原始还原
  在经历漫长的斗争之后,人类获得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而动物作为自然的一部分,成了人类控制和奴役的对象:或被驯化,成了人类生活的“仆人”;或被关进动物园或竞技场,供人类消遣娱乐。《义犬情深》中不断提到的“威斯敏斯特全犬种大赛”便是人类用自己的评判标准给犬类打分,对动物进行主观评判的突出表现。“威斯敏斯特全犬种大赛”每年举行一次,赛制两天,1877年5月,在纽约的麦迪逊大街举行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犬展,赛事一直延续至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②然而,无论是文本还是电影,都表达了对这一国际赛事的批评与颠覆,并通过破坏大红的外貌体型、夺取它的参赛资格而还原其原始的动物形象。
  大红是海根先生花巨资买来的参赛狗。它毛发深红,如丝绸般柔软光滑;身材匀称,如完美雕像般耐看。“人们只需看一眼就能明白,这条狗身上具备一条狗所应有的全部出色品质。”③然而,海根先生对它的评价却是:“这种狗不能用来干活。曾经这种狗是很好的猎手,但是它们太漂亮了,以至于它们猎狗的特性在人工饲养中消除了。你可以说它们丧失了最重要的特性,责任感。”④也就是说,在人类眼中,几近完美的大红只是供一时消遣的玩物,而这对生性机灵的大红来说,却是绝对的误读。作为动物的它机智勇敢、善解人意、能力非凡。当丹尼被雄鹿扑倒在地、昏迷不醒的时候,是大红陪他度过漫漫长夜;当丹尼的父亲被大雪掩埋的时候,是大红在荒野中闻到了他的气息;而当丹尼只身前往深林捕杀大黑熊的时候,是大红给他保驾护航。影片中的大红同样善解人意、勇于承担。为了与瑞尼相见,机智的它借助工具打破门玻璃;为了照顾莫里和孩子,它叼着腊肉跑出好几里地送回森林的洞穴里;而为了救原主人,它不顾安危,拼死与豹子厮杀。以上种种,正是大红对人类既定思维的挑战:身材匀称、体型完美的它并非人类世界的“花瓶”,而是生物链上优秀的一分子。它拥有祖先遗传下来的种种优秀品质,并在危急时刻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
  伴随大红原始形象还原的却是人类比赛梦的破灭。野外生活的残酷势必让注重形体的演出狗损失惨重,而外表的少许瑕疵便会给比赛成绩带来严重后果。小说与影片中的大红都因外表受损而无缘参加犬赛,而这正是作者生态关怀的表现。为聚光灯下的动物脱去人为虚荣的外衣,还原动物的原始角色,成为生物链上贡献卓越的一分子,又何尝不是人类应该做的呢?
  二、人的降格
  从笛卡儿开始,人的自我意识就空前膨胀,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更使人如虎添翼。人将自己捧上了神坛,支配人类活动的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然而,动物小说的出现体现了扭转乾坤的势态。它试图将人从世界霸主的地位拉回原始丛林,由万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来决定人类命运。同时,在面对同样的自然环境时,人类又表现出了体能、感觉和力量上的不足。人往往会输给动物,而人类的命运会因为一个动物的出现而命悬一线,也会因为一个动物的出现而峰回路转。这就是人的降格。《义犬情深》同样体现了这一生态主题。
 小说中丹尼的父亲罗斯本是一个森林老手。他整日以打猎捕鱼为生,熟悉丛林法则、懂得林间秘语、掌握自然地形、熟悉动物习性,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森林人。然而他是人,就免不了在自然中接受命运的洗礼。在捕猎季节的最后一天,他独自外出打猎,不幸遇上雪崩,被埋在冰天雪地里生命垂危。在皑皑白雪中找到一个埋在里面的人可谓大海捞针,单凭人类是望尘莫及,然而,当丹尼带着大红来到深林,找到了埋在雪中的罗斯。在这里,动物凭借特殊的感觉系统体现了高人一等的技能,也从侧面衬托 出人类的无能与不足。
  电影中海根先生的遭遇更具代表性,经历了从人间“超人”到丛林平凡生命、再到动物施救对象三个层面的转变,人的形象不断被降格,而作者的生态关怀也得以凸显。海根先生是人类社会的精英:成功的事业、豪华的住宅、顺从的家佣,更有值得夸口的一群名犬。开场时他教导瑞尼说:“听着,孩子,狗是动物,它由条件反射支配。狗不是人类。它们没有人类的反应。控制它们的惟一方式就是厉声训斥和严格引导。”⑤海根的言谈举止正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典型代表。然而当这个“超人”被抛入原始荒野,却显得那么软弱无力:当海根骑马独闯丛林的时候,他所有人类的头衔与地位都随之而去。在这里,他自然霸主的身份被抹去,被降格成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分子,屈从于强者生存的不变法则。丛林里的他被拉到了与动物平起平坐的地位,只有手里的枪能让他在搏斗中略胜一筹。然而作者并没到此为止,而是让他从马上坠下悬崖,滚来的巨石将他困在地上,枪也被甩了出去。就在这时,一只豹子出现在海根先生的正上方,虎视眈眈地看着上天赐予的猎物。这时的海根又从自主掌握命运的自然人再次降格,成为动物猎捕的对象。也就在这时,路过的大红闻讯赶来,与豹子展开殊死搏斗,从而让跌宕起伏的情节终于有了转机:大红与瑞尼一起打败豹子,救下海根先生。
  人类身份的降格是动物文学所呈现的主题,而这也表明了作者推翻人类霸主地位、颠覆传统二元关系,抬高动物形象的生态主义关怀。
  三、和谐的生态观
  一个少年与一只狗似乎是吉姆·凯尔高作品中的黄金搭档,而电影尽管改变了故事情节,却保留了这样的搭配,从而传递了作者天人和谐的生态观。纵观凯尔高的创作历程,里面的人都离不开动物的陪伴,动物的身边也都少不了人。当然,这里主要的动物角色都是狗。借丹尼之口,凯尔高表达了他的自然观: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来,取得成功,单靠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单靠动物也不行,而需要人与动物力量的紧密结合。因而,小说《迈克传奇》中顽皮的迈克得到了丹尼的训练,《雪地狂奔》中奇里在面对回归原野还是重返人类社会时,毅然选择了主人林克,而《荒野奇缘》中的肖恩同样在故事结束时找到了贝利的保护。《义犬情深》同样表达了作者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
  无论是小说中的大红与丹尼还是电影中的大红与瑞尼,都是情投意合、相互协作,而他们的相互配合也让丛林里险象环生的生活变得轻松起来。小说中,丹尼与大红共同打败狼獾的故事可谓人犬并肩作战的凯歌。当狼獾通过烟囱进入屋内,丹尼的生命受到威胁时,“这条大猎犬又猛扑上去,紧紧咬住狼獾脖子的一侧,使劲往后拖拽。”而丹尼则捡起狐狸夹子,“当他听到狼獾跳下来时,他就把两个夹子放在了壁炉的旁边。”⑥丹尼与大红一起努力,将狼獾置于死地。这正体现了人与动物协作生存的生态观。
  电影虽然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改编,但这种和谐的生态观却保留了下来,并体现在了瑞尼与大红共同打败豹子的场景中。大红看着原主人受到森林野兽的潜在攻击,不顾自我安危,跑上去与豹子展开殊死搏斗,而闻声赶来的瑞尼也立即加入战斗,并漂亮地将豹子击中。人与狗的完美结合使这场原本势均力敌、不相上下的斗争一下子明朗起来,而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人与动物二元关系的理解与阐释。动物的陪伴可以让人类克服生理上感官迟钝的缺陷,而人类的陪伴可以让动物凭借人类的智慧在势力悬殊的斗争中获胜。人与动物的相互协作才是在丛林中生存下来的有效途径。
  四、结 语
  电影《义犬情深》虽说由小说改编而成,但情节迥异,相去甚远。然而,通过电影与文本的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共同传递的生态关怀,包括对狗形象的原始还原,对人形象的不断降格以及对人与动物协作生存的美好诉求。在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今天,重读经典,挖掘里面蕴藏的警示,了解作者传递的生态信息,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注释:
  ① 王泉根:《动物文学的精神担当与多位建构》,《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2期。
  ② 《威斯敏斯特全犬种大赛介绍》,http://www.hisports.com/2012/0904/2348.html。
  ③⑥ 吉姆·凯尔特:《义犬情深》,光阑、赵坤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第28页,第203页。
  ④⑤ 迪斯尼公司拍摄的电影《义犬情深》,1962。
  [参考文献]
  [1] 吉姆·凯尔特.迈克传奇[M].丁素萍,张鹏鹏,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吉姆·凯尔特.雪地狂奔[M].舒伟,徐亚男,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 吉姆·凯尔特.义犬情深[M].光阑,赵坤,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4] 孙悦.动物小说基本面貌勾勒[J].小说评论,2009(01).
  [5] 王泉根.动物文学的精神担当与多位建构[J].贵州社会科学,2011(12).
  [作者简介] 程淑娟(1978—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