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儿科护理学研究新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

儿科护理学研究新进展论文

儿科护理论文选题参考如下:

1、浅谈儿科护理

2、浅谈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

3、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几点体会

4、儿科护理临床带教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5、儿科护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处理对策

6、儿科护理学

7、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探讨

8、儿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9、儿科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改革体会

10、以间题为中心的儿科护理临床教学改革

11、儿科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儿科临床护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13、临床见习儿科护理学教学方法中的体会

14、如何做好儿科临床护理教学

15、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

16、儿科临床护理中安全用药管理的体会

17、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

18、预防和处理儿科临床护理纠纷的思考

当前,人们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尤其对儿科护理而言,因儿科患者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工作的多元化、护理操作的专业化等各种原因,决定了儿科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及难度性。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内科护理最新研究进展论文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2],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为了更好地配合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现将近年来护理同行在此临床护理方面进行的研究和取得的经验综述如下。 1 术前访视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作为新的治疗手段,与其相关的医学知识还未在广大患者及健康人群中普及,许多患者对于这种新技术新疗法存在着疑虑、焦虑甚至恐惧心理,部分患者术前会产生心理负担。因此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其有效应对,对术后的康复起到重要作用。故予以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的必要性 基于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要[3],帮助手术患者调整心理应激,是护理模式转变后对护士的要求,也是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中的一项需求。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引起生命体征及情绪变化,甚至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4]。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术前访视的重要性 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开展给许多这类患者带来福音。但它作为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是十分重要的。我院曾有1例患者因术前家属考虑经济问题未与患者沟通,以致术后患者一度出现烦躁、拒绝进食、甚至胡言乱语等一系列精神症状,否认装有起搏器。这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因此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认识,缓解了恐惧心理,做好必要的身心准备,才能尽快地完成角色转换,处于接受手术的心理和生理状态[5]。自广泛开展整体护理以来,人作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身心健康不容忽视的要点之一[6]。术前责任护士应让患者“心知肚明”,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简要说明手术过程及预后展望,从而减轻患者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情绪。 2 术前常规护理 (1)多次描记心电图以备案,记录患者的心率、心律,密切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及QRS波和时限。观察并记录,备齐各种急救药品,核对除颤器的性能及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备齐术后监护仪等设备。 (2)导管室要提前消毒。 (3)植入起搏器过程中,台下有护士巡视,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4)术前1天术区备皮,做好药物的过敏试验,并做好记录。 (5)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 3 术后常规护理 心电监护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过去认为安装起搏器后是安全的,不需心电监护,有时仅给予间断心电监护。随着对起搏器并发症的重视,现术后常规进行心电监护。监护时间各家报道不一,依病情一般1~3天,最多达7天。监测心率及心律[7],术后3天内每6h描记1次心电图,观察起搏心电图波形有无改变,有无脉冲信号及脉冲信号与QRS综合波的关系,如果只有脉冲信号而其后无宽大畸形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型的波型,则提示:阈值升高、电极移位及起搏导管内阻抗增加[8]。应即刻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保证安全。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检测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和起搏等各项参数,如电流、电阻、能量、阈值等。 体位护理 送回病室,患者要平放于床上,让患者平卧或轻度左侧位,一般平卧24h,以后取左侧卧位、半卧位,严禁右侧卧位,勿剧烈改变体位,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予镇咳药,做好生活护理[9]以防电极脱位。72h后可在床边活动,据报道有下床后出现头晕的感觉,均是70岁以上的老人[10],可能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体位变化引起一过性脑缺血所致。根据患者活动后是否出现胸闷、气促等不适来指导患者的活动量及时间。同时注意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准确记录24h尿量,严格交接班制度。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术后每6h测1次体温,一般4天可有低热,体温℃~℃。于3~4天体温均恢复正常,体温正常后改为每12~24h测1次,脉搏与心率每30min测1次,术后正常情况下,脉搏与起搏频率是一致的,若出现不一致时,即刻描记心电图,据报道[10]心电图提示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两种类型,应及时报告医生,脉搏与心律平稳后则每2h测1次,测14次后改为2次/d,每小时测血压1次。正常时第2天改为每8h测1次。 饮食与排便的护理 嘱患者用高蛋白、低脂、易消化的粗纤维食品,目的是使患者术后营养得到充分保证,且防止便秘,为此凡是平日大便较干燥的患者均在术后饮用适量番泻叶水汁,据报道[10]13%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便秘,其中50%患者应用药物才缓解。 4 并发症的观察 出血与感染 起搏器安置术后的血肿和感染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术中止血不佳、组织损伤严重、没有消灭死腔及伤口部位处理不当等是引发出血的主要原因[11],所以医生缝合完毕之后,要迅速包扎伤口并用沙袋压迫8~12h,每天换药1次,期间要严密观察是否有渗血现象及感染情况,如发热明显或持续时间长且伤口疼痛,则考虑局部感染。在切口护理中必须保证无菌操作,据报道切口出血、血肿及血气胸通过引流、加强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均无严重后果发生[11]。因而为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敷料碰湿或脱落应及时更换。应用圈式棉垫可降低起搏器安置术后血肿发生率[12],严格的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永久性起搏器围手术期囊袋感染的决定性因素[13]。 电极脱位 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报道90%的电极脱位发生于安装术后1周内[14]。电极脱位表现为起搏失灵,多伴有感知不足。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严重的起搏器依赖患者可能会重新出现黑蒙、眩晕等症状。信号间断出现,心电图表现为无脉冲信号也无心室激动波,仅有低于起搏频率的自搏心律或有脉冲信号而无有效起搏波[15]。也有报道在心电监测中发现平卧位起搏感知功能良好,唯左侧卧位或左肩前上移动立刻发生晕厥,心电图示完全房室传导阻滞,有起搏信号而无夺获起搏的少见远期电极脱位的表现[16]。因此,应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处理,心脏起搏器运用于临床早期采用平直的柱状电极,因不易嵌顿在肌小梁内,故脱位的发生率甚高。近年来采用心室翼状电极和心房丁型电极预防电极脱位,因翼状电极尖端植入右心室不能稳固地嵌入肌小梁,心房电极易定位于右心耳部减少了电极脱位的发生率[14]。遇有心内膜病变严重或高龄患者,心肌小梁间隙大者,经反复多次电极定位不牢固者,可采用螺旋电极或心外膜电极,以防脱位[17],术后1周内使患者处于起搏状态,如果患者自主心律较快,超过起搏心律则把起搏电律调至超过自主心律,使其完全起搏,有利于电极端刺激心内膜产生炎症水肿,水肿消失后形成纤维化,牢牢包裹着电极,避免脱位[18]。护理上选择正确卧位,预防电极脱位,卧位对于手术的成功特别重要,因心内膜电极头插在右心室的肌小梁内,结合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导管电极端金属重力和克服血流浮力的影响,患者取平卧或左侧卧位最适宜,有取右侧卧位出现电极脱位,患者出现头晕、胸闷不适,心电图示有脉冲信号而无心室激动波,心率减慢,迅速恢复左侧卧位后好转的报道[15],一般24h内限于平卧或左侧卧位,此时心内膜组织水肿消失,细胞及纤维蛋白渗液逐渐形成纤维包裹,此时电极嵌顿具有稳定性,再过于制动弊多利少。通常让患者术后绝对卧床3~7天[19],长时间卧床对患者来说会给患者增加不同程度的痛苦,患者感觉腰背酸痛,难以忍受,有的不习惯卧床大小便,致腹部胀气,腹痛便秘,食欲减退并产生烦躁心理[20]。为此施雁等[21]报道采用固定手术侧肩关节的方法,患者术后6h可取半卧位,24h下床活动,减轻因生活习惯改变而引起的不适,也未出现电极脱位现象。 起搏器综合征的观察 起搏器综合征表现为起搏器功能正常,但患者出现心悸、头晕、头胀、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血管搏动等不适。术后护理中应仔细观察,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况及适当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现在随着起搏器不断改进,发生率随之减少。 下肢静脉血栓 护士对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整体状态,如面色、意识、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呼吸状况等,以判断有无血栓形成。若有心脏基础疾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因心肌明显扩张,心肌收缩无力,心室腔残余血量增多,易诱发心室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动脉栓塞甚至猝死。据报道[22]有11%~13%并发血栓栓塞,如出现偏瘫、失语考虑为脑栓塞,出现腰痛、肉眼血尿时警惕肾栓塞,突然出现胸闷、气促、紫绀或咳暗红色黏稠血痰注意是否为肺动脉栓塞,出现肢体剧烈疼痛、苍白、温度降低、脉搏消失可考虑肢体动脉栓塞,如发现有栓塞现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及肝功能,观察有无鼻衄、血尿等症状,防止外伤。 其他并发症 该项技术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法,过去术后多数患者因长时间强迫卧位,肩关节不能活动,易造成肩关节粘连、肩部麻木肿胀、上肢抬举活动受限等症状,常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对此,目前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宋氏等提倡[23]术后24h开始,待血压、心率、呼吸平稳在心电监护仪监测下,由主管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肘、肩关节被动训练,具体方法为: (1)患者取平卧位,操作者一手按压患者术侧上臂,另一手握患者手腕处进行肘关节伸展运动,4次/d,5~10min/次; (2)患者平卧,操作者2人,1人站在患者的非手术侧,左手自患者腋下紧贴胸壁向内、向上轻轻托起,限制手术部位皮肤牵拉,另1人站在患者术侧一手轻扶患者肩部,另一手持术侧前臂向前抬上肢,进行肩关节外展被动运动,活动幅度超过20°,4次/d,5~10min/次; (3)术后48h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操作者床边示范,协助患者分别做肘、肩关节的伸屈、外展动作,活动幅度不超过30°,4次/d,5~10min/次; (4)术后72h允许患者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肘、肩关节的伸屈、内旋及轻度的提肩动作。训练过程均由主管护士陪伴,以患者自主活动为主,必要时予以辅助。临床实践证明,常规护理方法要求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过度约束肢体活动,易增加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韧带粘连、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影响正常的肢体功能[24],使患者康复时限延长,而采取肩功能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其肩功能恢复良好,同时有效地调整患者心理,增强了重返社会的信心。因此,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和提高患者康复后的生活质量,对患者今后合理科学地安排生活有很大影响。 尿潴留 多因术后须卧床休息所致,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不适应。护士首先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卧床休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表示同情和理解,不要责怪患者,同时指导患者放松思想,并创造自己的个人空间,让同病室的患者和其他陪护尽量回避一下,同时予以按摩下腹部,或让患者听流水声,必要时给予保留导尿。5 出院指导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患者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有的并发症是可以通过加强自我防护来避免的。因而,应让患者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可以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另一方面,即使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患者也可以基本辨识,从而争取治疗时间。 做好生活调整,告知患者出院后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避免激动,戒烟酒,适当参加体育锻炼,防止受凉。教会患者每天起床数脉搏,触摸脉搏是最简单的系统监护方法之一,检查自己的脉搏就可以间接地检查起搏器的功能。监测脉搏应坚持,尤其是在安置初期及电池寿命将至时[25]。初期探测脉搏可了解起搏器情况,末期探测可及早发现电池剩余能量。禁止在起搏器部位用力搓擦、按摩。避免尖锐物体碰撞起搏器等,尽量少用移动电话,必须用时电话置于起搏器的对侧。患者出院时,护士赠送每名患者一张精制的“安装起搏器卡片”[10],让患者外出时一定放在衣袋里,尤其是电池将要耗竭的患者,更要注意这一点,一旦出现意外,身边的行人便于及时拨打120。嘱咐患者绝对禁止进强磁场、高电压、电视电台发射站、雷达地区等场所,不做各种电疗,不做核磁共振等。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应逐渐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除了一些重体力劳动均可正常参加。为做好患者出院后期评估,要求患者定时回院复查,遵医嘱坚持服药,在起搏器植入术后1、3、6个月各返院复查1次,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定期做心电图检查,了解起搏器的起搏、感知功能。 【参考文献】1 陈新,华伟.ACC/AHA/NASPE2002年植入型心脏起搏器和抗心律失常器械临床应用指南公布.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6):361-362. 2 王方正,华伟,张澍,等.全国心脏起搏器2000-2001年临床应用调查.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3):189-191. 3 王玲,王伟智.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3-54. 4 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研究.中华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80. 5 杜爱华,顾秀芳.术前访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3,9(11):877. 6 袁剑云,金乔.系统化整体护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9. 7 游群芬,朱玲玲,叶月娥.ICD安置术后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10. 8 陈丽芬,郭燕梅.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12. 9 赵俊萍,李雪.安装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01. 10 腾艳霞.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56例.实用护理杂志,2005,21(5):38. 11 郑芳,郑敏.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1303例.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34. 12 来鸣,陈丽华,杨明丽.圈式棉垫在起搏器安置术后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06-507. 13 卢才义,王士雯,胡桃红,等.抗生素液冲洗起搏器囊袋对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2):100-102. 14 杨鼎颐,黄治焯.人工心脏起搏和临床心脏电生理学.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5,101,223. 15 梅静,李淑荣,李育红,等.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21. 16 赵庆华.起搏器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处理.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2. 17 黄晓萍,郭吟,来秀霞.人工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监护及处理.黑龙江医学,2000,29(11):27. 18 周白丽.160例永久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处理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01,31(7):6. 19 林菊英,金乔.中华护理全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00. 20 周娟华,吴巧元,程晓涛.安装多腔心脏起搏器的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26. 21 施雁,龚梅芳,王永其.心脏起搏器安装术后卧床时间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1998,33(5):254. 22 刘利泽.心力衰竭猝死的时间性.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540. 23 宋葆云,杨巧芳.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学杂志,2005,20(7):59. 24 朱晓毓,黄素英.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的家庭防护.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0):795. 25 王方正,张澍,曹克将,等.关于心脏起搏器担保年限的建议.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1):2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由21~80mmHg降至0~26mmHg,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流出道增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护士应了解PTSMA的治疗方法,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强调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尤其是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监测,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护理 Nursing care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WANG Li'YANG Care Unit'Wuhan Asia Heart Hospital'Wuhan 43002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the nursing of the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41 cases of PTSMA for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 (HOCM) was 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gradient (LVOTG) decreased from 21~80mmHg to 0~ revealed IVS thickness became thin and LOVT becam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life quality were The nurse should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of strengthen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nursing 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经左冠状动脉间隔支内注入无水乙醇,导致与左室流出道(LVOT)梗阻有关的室间隔肥厚部分局限性心肌梗死,削减间隔心肌质量,从而减轻LVOT梗阻,是近年来治疗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一种新方法[1]。我院自2000年开始至今共为43例HOCM患者实施该手术,效果理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龄14~66岁。均有反复胸闷、胸痛伴晕厥史,曾在外院服用过倍他乐克、合心爽等药物,症状无明显缓解。入院时查体: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提示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室间隔~,静息时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21~80mmHg,激发时LVOTG 62~118mmHg,心功能评估平均级。 方法 介入治疗过程是先置入临时起搏器,行冠状动脉造影,将球囊导管导入间隔支,扩张堵塞该血管,经球囊中心的指引导丝通道注入超声造影剂1~2ml,结合心肌显影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靶血管,最后经球囊注射无水酒精,闭塞靶血管,消融肥厚心肌造成间隔心肌局限的治疗性心肌梗死,复查超声心动图并行导管测压,了解术后即刻效果,再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靶血管是否闭塞。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复查心脏彩超示室间隔~,LVOTG降至0~26mmHg,左室流出道狭窄情况得到改善。心功能级提高到术后级。随访2周~5年,患者活动能力明显提高,临床症状、心脏超声指标有持续改善趋势。 2 术前护理 加强心理护理 由于PTSMA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患者对此缺乏了解。责任护士应针对不同的心理表现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方法、原理及过程,使患者对治疗有全面的了解,在良好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血尿粪三大常规、凝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型、传染病筛选、心脏彩超、心脏二位片等。 术前准备 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前1日做好碘过敏试验,青霉素皮试及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禁食6h,禁饮2h。术日晨安定10mg肌内注射,并在左下肢建立静脉通路。 3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导管床上,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及术中注意事项,吸氧,连接心电监护。将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及设施处于备用状态。同时备好临时起搏器、心电、压力监测系统、高压注射器、造影导管、指引导管、导丝和球囊等手术物品。将各种常用药物(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地塞米松、肝素、吗啡)抽于注射器内并标识清楚,放在便于取用的地方,做到抢救中分秒必争,准确无误。 4 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待患者回CCU后行持续、动态的监测心电及血压72h,30~60min巡视并记录,防止并发症。增加饮水量,以利造影剂的排出。 伤口的护理 术后15~30min观察并记录伤口有无渗血,周围有无淤斑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如果足背动脉搏动突然减弱,可能有下肢动脉栓塞;如发现肢体肿胀,但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考虑可能有静脉栓塞,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鞘管的护理 密切观察股动脉及股静脉鞘管处有无渗血,防止鞘管的扭曲或断裂。在鞘管拔出前,穿刺处肢体伸直,不可弯曲。动脉内鞘管术后4h测APTT 60~80s即可拔管。拔管后砂袋压迫伤口8h,患肢制动至临时起搏器电极拔除后12h。 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胸痛 由于PTSMA是人为地造成间隔心肌局限的治疗性心肌梗死,所以患者术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短暂胸痛及胸闷症状。本组患者回CCU后均有轻微的胸部闷痛症状,向患者解释PTSMA的治疗原理,告诉患者这是正常的现象,无需做特殊处理于手术次日症状即可消失,必要时可给予吗啡3mg皮下注射。术后每6h查心肌酶谱1次,至酶峰下降后改为每日1次。 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束支阻滞[2,3] 患者有可能出现暂时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所以在术中常规安置临时起搏器,术后平卧,不宜翻动,妥善固定脉冲发生器,防止电极的脱出。并且严密观察起搏功能和感知信号,观察有无心包填塞,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立即告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术后3天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即可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和股静脉内鞘管,伤口砂袋压迫6h,患肢制动12h。临时起搏器参数设置为:起搏频率50次/min,输出电压5V,灵敏度2mV。本组病例中有6例术中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在5min内自行消失。5例术后出现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均在48h内自行消失。有13例患者出现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未给予特殊处理。 其他 偶可并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包积液、股静脉栓塞等。本组中2例患者发生房颤,静脉推注胺碘酮50mg后以300μ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后转为窦性心律。5例患者术中发生短暂阵发性室速,自行消失。 术后健康教育及随访 术后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饮食,维持出入量基本平衡。给予强的松60mg口服每日1次,5天后停药,以减少局部炎症和水肿反应。并在医生指导下继续服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后每年定期门诊复查。 5 小结 PTSMA可降低HOCM患者LVOTG,减轻LVOT梗阻,缓解症状,侵害性小,是治疗HOCM患者的一种新的非手术疗法,具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本组43例患者的研究,笔者认为PTSMA治疗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术前积极宣传PTSMA的治疗方法,做好心理指导,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情绪,消除其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2)操作者确定靶血管,注意无水酒精的注入量及速度,并在术中应用心肌声学造影定位,增加消融的准确性,减少对心肌不必要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3)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尽早发现有无心律失常,积极配合医生处理。 (4)术后做好临时起搏器的护理。(5)休息和活动。由于目前国内此项技术开展尚少,大量的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平,程清梅,朱国英.经皮腔内室间隔消融术治疗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研究进展.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3(17):141. 2 Faber L'Seggewiss H'Gleichmann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in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Results with respect to intrapocedural myocardial contrast '1998'98(22):2415-2421. 3 Nagueh SF'Lakkis NM'He ZX'et of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during nonsurgical septal reduction therapy for 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Am Coll Cardial'1998'32(1):225-229.

心内科护理论文研究方向如下:1、心律失常的护理进展。2、高血压病人的健康教育。3、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护理研究。4、PTCA的临床路径。5、PTCA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汉斯的《护理学》这本期刊的领域有这些,你可以看看

儿科护理学的研究进展论文

去论文数据库找相关的,比如知网 万方,自己不会搜的可参照我百度空间里关于网络找论文的方法和步骤

新形势下,社会对儿科护理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儿科护理学论文 范文 ,欢迎浏览。

《 儿科护理学 》

【摘要】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一项最基本但又最重要的基本功,儿科护士在平时的护理 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 经验 ,善于 总结 工作 方法 ,注意小儿的 心理护理。

【关键词】头皮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按压方法;心理护理Shallowly discussed how carries on 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Abstract】The young child scalp venous transfusion i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s an item to be most basic but the most important basic skills, the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e in usual nurses in the work, not only must have full warm, the selfless compassion and the intens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moreover also must have the exquisite technology, the rich experience, is good at summarizing the method of work, pays attention to young child’s psychology to nurse.

【Key words】 Scalp venipuncture; Venipuncture; Holds back the method; The psychology nurses1头皮静脉穿刺的基本方法

血管选择:小儿从出生~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静脉清晰表浅,呈网状分布,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回流,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3~12岁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不利于头皮静脉的穿刺。从解剖位置方面讲,额正中静脉固定表浅,血管中粗,易穿刺,但输液过程容易渗漏,主要用于药物刺激性小,短时间内输液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输液时不易渗透漏;颞前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光线的强弱:光线的明亮及照射角度,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光线太强瞳孔缩小,光线太弱瞳孔增大,明亮的 自然 光线是最理想的光线,静脉显得清晰,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光线不好时,我科选用2 根30W日光灯,灯管在操作者前上方,距穿刺静脉在50cm左右,以保证充分的照明条件。

针头的选择:对于出生到3岁的小儿,一般选用412~512号大小的头皮针,用2~5m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并与头皮针连接。

进针手法:进针时针头与皮肤成10~15°夹角,针头斜面向上,右手持针,左手绷紧皮肤,直接通过皮肤刺入静脉,见回血后不宜再进,直接固定。如未见回血,右手抽注射器针栓,如穿刺成功,即可回血。

针头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柄,用3~4条胶布固定,头皮针小辫绕圈后用1条短胶布固定于耳廓上,头皮针小辫绕圈范围不宜过大,以免在输液过程中被牵拉或碰掉,要特别提出在穿刺前要剃掉穿刺点周围毛发,以利于胶布固定。如遇到有患儿因哭闹或 应用退热药物引起头部多汗而影响胶布固定时,可用头围固定法。长35~45cm,宽2~3cm的松紧带两端连接,套入头部,固定于穿刺点所粘胶布之上,可避免因出汗胶布脱落,拔针时不粘头发。

肥胖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肥胖小儿头皮静脉不清晰,头皮脂肪厚,进针深浅不易握,我们掌握运用以下3点来进行操作:

肥胖小儿头皮边缘常有静脉显露,但管腔细回血慢。穿刺时要求持针稳,进针慢,感觉针头进入血管后,回抽注射器针栓,可见回血,证明穿刺成功。

根据静脉解剖位置,在额正中静脉,颞前静脉,耳后静脉等血管的相应部位,用手指横向触摸时,可触及“沟痕”感,触摸“沟痕”时可感觉静脉的走向及深浅,穿刺时进针角度15~20°,进针速度宜慢,有时进入静脉会有落空感,见回血时,穿刺成功。

小儿头颅沿额缝、冠缝、矢状缝、人字缝均有静脉走行。穿刺时摸清骨缝,进针角度45~60°,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平行向前刺入,见回血,即可固定。

2静脉穿刺及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在配药及穿刺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

穿刺时从静脉一端开始穿刺,逆行顺行均可,而不应从血管中段开始穿刺,以防穿刺失败,形成皮下瘀血,致整段血管模糊不清,无法再穿刺。

固定胶布要牢固:固定时针头不能漂浮在皮肤上,以致针头移位,穿出血管,造成局部肿胀。

注意按压方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将消毒棉球放在穿刺部位,左手拇指沿血管方向纵向压住棉球,迅速拔出针头,这样可将进皮针眼及进血管针眼同时压住,以防皮下瘀血。

因血小板及其他凝血物质形成的“生理性止血”需1~3min,加之小儿在拔针时因疼痛及恐惧而哭闹时头皮血管内压力增高。固需按压3~5min。切忌边压边柔,揉搓可使已凝血的进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发生皮下瘀血。

做好宣教 工作:告知患儿家长在进行静脉穿刺前不要喂奶喂水,以免在穿刺过程中患儿因哭闹引起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发生意外。进行穿刺操作前告诉家长协助约束患儿头及腿部的方法,可采取一人约束头部,一人约束膝部的方法,穿刺成功后可采用喂奶的姿势抱患儿,并适当约束患儿双手,以免患儿拔掉针头。

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回观察以及时发现患儿面色,神志变化,及固定胶布的松动,针头移位,局部的肿胀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 措施 ,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3 心理护理

环境及氛围:我科护士均着淡粉色工作衣,头戴淡粉色燕帽,床单及窗帘为淡粉色碎花样,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以温馨、愉快之感。

利用小儿注意力易被转移及喜欢表扬鼓励等特点,穿刺前安抚及逗引患儿,语调柔切、 语言温柔、耐心和蔼,消除其陌生和恐惧感,尽量减轻他们的痛苦,以减轻哭闹。小儿哭闹时尽可轻轻拍一拍,摸一摸他们的脸颊、四肢等。并亲切、温柔的安抚他们,用爱心体贴和爱护他们受伤的小心灵。

4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提高自身修养,理解家属心情:患儿哭闹时,患儿家长心情紧张,心疼孩子,遇事易冲动,激动的 情绪会干扰护士的操作,因此,做为护士,要理解家长的心情,用自己博大的爱心和宽容心,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过分语言及行为,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

克服急躁情绪,提高应变能力:护士在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集中精力,沉着镇静,从容不迫,排除干扰,工作忙而不乱,尽力做到1次穿刺成功。

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建立高度的责任感有利于护士在工作中加强学习, 总结 经验,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有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5总结

小儿静脉输液是 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护士自身的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不仅可以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以改善医患关系。

《 浅析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

【摘要】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 儿童 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 报告 。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 教学方法 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 教育 ,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玲,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2007

有关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推荐

1.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2.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3.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4. 儿科护理学论文

5. 浅谈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7. 儿科护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嗯,去知网 万方 维普 墨客等网站搜

儿科护理新进展论文

医疗护理承担的风险现已越来越大,尤其在新生儿护理的过程中,面对的都是有着家庭重托不会言语的小生命,新生儿科护士肩负着孩子们的康复和孩子家庭的幸福和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生儿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护理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如何以新的医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小儿保健,防治小儿疾病,促进我国 儿童 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未来,所以做好新生儿的护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医院,每年出生儿童约800名左右,新生儿体重千克。其中男婴约占新生儿的55,4%,女婴约占新生儿的。新生儿脱离母体而独立生存,所处的内外环境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其适应能力尚不完善。因此,提高新生儿保健水平和护理质量,减少新生儿疾病和死亡,就成为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我们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些 经验 ,现 总结 如下,和大家共同探讨。

1 保 暖

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保暖,产房温度应以22℃左右为宜。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不成熟,环境温度低时,其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的调节功能差,使体温降低。且新生儿躯体小,总液体含量少,体内储存热量少,对失热的耐受能力差,寒冷时即使有少量热量丢失,体温便可降低。所以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用预热的毛巾擦干皮肤,并采取各种保暖 措施 ,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可用预热的被毯包裹;也可放置于红外线保温台上或暖箱中数小时】。

2 喂 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喂养,保证充足的热量供应。新生儿喂养主要依赖母乳,母乳是最佳的天然食品,母乳中所含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分等,含量适中,比例适当,质地优良,最易于新生儿消化吸收。母乳中还含有多种抗感染因子,如分泌型IgA;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各种细胞成分,可明显减少婴儿腹泻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采用母乳喂养是最经济;简便;安全的 方法 ,同时通过喂奶的过程可增进母子感情,密切母婴关系,良好的感觉刺激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育。而且应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乳汁的产生是泌乳激素和泌乳反射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鼓励母亲让婴儿勤吸吮,哺乳时不要限定间隔时间和次数。婴儿哭闹;母亲感到奶胀;母亲认为孩子需要时均可喂哺,新生儿胃容量小,胃排空时间短,应按需喂哺,一般每天不少于8次。因各种原因母乳分泌不足时,每次应先喂母乳,将乳房吸空,不足部分用其他乳品替代和补充。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有统一规格的专用小勺,奶粉勺宜加入温开水30ml(水温约60℃),调配奶粉时一定要注意做好奶具的消毒。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刚出生的婴儿嘴里常常会有一些粘液,而且常常伴有恶心的症状发生,那是因为在母体里或分娩时吸入羊水所至。所以应把新生儿头略偏向一侧,随时擦去新生儿吐出的粘液。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可出现反流。而且新生儿的胃处于水平位,韧带松弛,易折叠,大脑皮层控制呕吐反射的能力又不完善,故易发生漾奶。此外,如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时,婴儿往往也会发生溢乳。因此每次喂奶后,将婴儿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轻拍背,等吞入空气排出后再将新生儿放在床上,【俗称拍嗝】。

4 预防感染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皮肤薄,吞噬细胞少,抗体水平低,造成新生儿易患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而且局部感染易扩散。如脐炎;尿布疹;牙龈炎;皮肤小脓疱。处理不妥当,会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为预防感染,每次接触婴儿前均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也应注意无菌,指导妈妈每次喂奶前不但要洗手,还要用温水洗乳房,以免病从口入。

5 护 理

皮肤护理 保护皮肤,使皮肤清洁,经常洗澡,在脐带脱落前,不要把新生儿全身浸在水中洗,以免脐带被浸湿后污染,也可用防水脐贴来保护脐部,洗澡水不宜过热,一般在38℃-42℃。洗澡前准备好替换的衣物,可选用专用的婴儿皂和浴液,忌用刺激性肥皂。洗脸部时应用干净棉球清洗眼部和鼻腔,洗身体时应注意洗净皱褶处,尤其是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

臀部清洁尤为重要,大便后用温水将臀部洗干净,要遵循从前向后的顺序即从会阴到肛门的顺序,以预防来自肛门的细菌污染会阴部引起感染。替换的衣物和尿布应选用质地柔软,吸水性强,透气性好的纯棉制品,化纤类织物对新生儿是不适宜的。给婴儿洗澡,动作要快;轻柔。洗后立即擦干,穿好衣服,以免受凉。洗澡时间不可安排在婴儿吃奶或要睡觉时,可在婴儿吃奶后1小时,婴儿觉醒时为宜。婴儿排便后及时清洗臀部,以免因尿便刺激而发生臀红和尿布疹。

脐部护理 脐部护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脐带未脱落之前,此时脐带残端是一个创面,脐带内血管尚未完全闭合,有时还会渗血容易发生脐炎并导致败血症。脐炎可表现为脐部周围皮肤红肿,脐部有渗出物,严重时新生儿可表现为精神弱;吃奶差,甚至发热等全身症状。因此这一阶段,脐部护理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脐部干燥,经常检查脐部是否有红肿,渗出。可用碘伏擦拭脐带残端和脐轮周围,保证脐部清洁干燥。如有结痂者,对结痂下有无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更要关注和清洁处理。并且每天更换脐部保护带,如脐部保护带被新生儿尿液及粪便污染,应及时更换。脐带脱落之后,仍会有少量分泌物,每日用碘伏棉棒擦拭,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即可。

眼部护理 新生儿要有专用的脸盆和毛巾给婴儿洗脸,洗脸时用干净的棉球沾水清洁眼部。应由内眦擦向外眦。有时新生儿两眼红肿,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睁不开眼,临床上用小乐敦滴眼液效果较好。在做眼部护理前必须注意洗手。

口腔护理 口腔黏膜不宜擦洗,在新生儿的牙龈上常客看到白色的小圆点,一般高出牙龈,像小米粒一样习俗称它为“马牙”实际上它是角化的上皮细胞团,不用处理会自行脱落,但老人们常常用黑布去擦它,这样做往往损伤了新生儿娇嫩的口腔黏膜造成感染,重者可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我们要加强健康 教育 ,向年轻的父母讲清危害。在新生儿的口腔还经常可以看见白色斑点状或泡状膜样东西样子像奶块,但基底部潮红,不易擦去,在医学上叫“鹅口疮”多半是由于喂奶时不注意卫生,也可能是宝宝服用抗菌素造成的。鹅口疮会令会令宝宝感到很疼影响吃奶。

妈妈要注意卫生喂奶前要洗净双手,还要勤换内衣。

衣物及尿布的选择 新生儿的衣着应选纯棉制品,宜宽大质地柔软,不用纽扣,无接缝,清洁舒适即可。尿布的选择尤为重要。新生儿吃的都是液体食物经常会尿湿尿布,如更换不及时新生儿会出现臀红和尿布疹。它就是由于尿布更换不及时,大小便污染尿布后刺激皮肤而形成的。

当尿布不透气,尿布用洗衣粉洗后未漂净,残留较多碱性药物均可发生。开始仅为臀部,外阴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使皮肤糜烂,溃疡。应选择柔软透气好的纯棉制品,颜色以浅色为主。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嫩,对一些重色或化纤类的衣物会产生过敏反应,还易受空气中的杂质等外界刺激,导致在脸部,前胸,后背等部位经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如红斑较重时,临床上用百多邦脓泡膏效果较好,轻者无需处理会自行消退。

新生儿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宝宝出生后2-3天皮肤会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一般出生后7-10天会自然消退。吃母乳的宝宝黄疸持续时间可能会长一些,早产儿的黄疸比足月的要重一些,消退的会慢一些。如果黄疸出现的早,黄的厉害,排除病理性黄疸后,用茵栀黄口服液效果不错。

新生儿抚触 婴儿的抚触是指在科学指导下有技巧的对婴儿全身进行抚摸。婴儿有被爱的需求,新生儿的健康成长除了有喂养和睡眠这些生物性需求外,更有情感上的需求,需要有人对他讲话,经常给予肌肤上触摸和抚爱以满足肌肤饥渴。早期婴儿抚触密切了亲子交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最关键的要素,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抚触让大量良好,温和,适度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达到婴儿大脑,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利于婴儿生长发育减弱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应答,提高免疫力,增进亲子交流,亲子互动,减少哭闹改善睡眠。做抚触时婴儿应处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清醒、半空腹、沐浴后为最佳时间。

抚触时应先洗手,用婴儿润肤油或爽身粉擦于手掌侧,边和孩子说话或放些轻柔的音乐边做抚触。手法要轻柔,逐渐增加力度。抚触按照头、胸、腹、四肢、背部、臀部的顺序进行,每个部位4-6次。每日1-2次,时间5-15分钟。抚触时应注意婴儿的反应,一旦孩子觉得足够了,或者哭闹不配合时需停止操作。

预防接种 ①卡介苗:新生儿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采用皮内注射法,如因特殊原因未及时接种者应于产后三个月内接种,超过三个月未接种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确诊未感染结合才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接种后两到三天局部发红,2-3周形成红肿硬块,中间逐步软化形成小浓疱,破溃后留有疤痕,个别婴儿会有邻近淋巴结肿大、化脓、破溃可请医生帮助处理。②乙肝疫苗:生后第1天、1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1次,第一次的乙肝疫苗大的越早,新生儿产生抗体也就越早。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婴儿出生后应立即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疾病筛查 新生儿应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目前开展的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新生儿出生72小时-7天内吃足8次奶就可以采血了,如因特殊情况未及时采血者,最迟不超过20天);及听力筛查。

【摘 要】“新生儿期”是胎儿从母亲子宫内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适应期,由于这段时期新生儿的身体系统各个脏器功能的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一些问题,因而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护理特点

新生儿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1]。近年来,我国的新生儿数量有所提高,但其死亡率及病死率却大幅度的降低。这一结果的出现是与护理意识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是不可分割的。只有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才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发育基础[2]。根据多年来对新生儿科工作的经验,有关新生儿的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1 注意室温、体温及光线

新生儿是胎儿的继续,胎儿脱离母体以后就会独立生存,他所处的环境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可以说新生儿对外界温差的变化有些不适应,因此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适宜的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8℃[3],盛夏要适当降温,而冬天则需要保暖,但均应注意通风时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左右时,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4]。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而室内的光线[5]不能太暗或太亮,有些家长认为新生儿感光较弱,害怕刺激眼睛,常常喜欢挂上厚重的窗帘,其实这是不宜的,应让宝宝在自然的室内光线里学会适应,而避免阳光直射眼部。

2 注意皮肤护理

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损伤,因而接触动作要轻柔,衣着要宽松,质地要柔软,不宜钉扣子或用别针。要用温水擦洗皮肤皱折处,每次大小便后清洗,并用毛巾擦干。新生儿洗澡时不需要肥皂。肥皂是一种脱脂剂,而婴儿的皮肤很娇嫩。他需要保留所有的天然油脂,所以6个星期前只用水洗。你也许想要试试一种特别的液体肥皂,这种肥皂只需加到洗澡水里就行,无须冲洗。一定要用沾有肥皂的手指好好地擦洗过所有的褶皱,然后再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潮湿的褶皱部分非常容易导致发炎[6]。

3 注意脐带护理

婴儿一出生脐带就会被夹住并立刻剪断,只留下5-8厘米的根部。过几天,脐带就干枯了,然后它会脱落。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75%乙醇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洗澡后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脐部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带有恶臭味,脐窝周围皮肤发红时,称之为新生儿脐炎。由于脐炎可引起腹壁蜂窝组织炎、腹膜炎、败血症、肝脓肿等严重疾病,所以,预防脐部发炎显得更为重要。如已经发炎时,应及时用双氧水清洗脐部,再用75%酒精消毒处理(也可使用“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进行脐部的处理,避免酒精带来的皮肤刺激),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7]。

4 注意喂养

目前,居多研究表明出生后母乳喂养越早越好,一般为出生后半小时左右。然而刚出生完毕的产妇来说,其母乳量可能不能满足婴儿的应用需求,为此可以在初期对婴儿进行适当剂量的糖水喂养。也要尽量让新生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分泌,并增进母婴的感情。同时,对婴儿的母乳喂养基本上来说不需要定时定量,以婴儿的实际需求为主,每次喂养并不是越多越好,应适当而增加喂养频率为宜。人工喂养时奶嘴洞大小应适中并注意温度,奶嘴喂奶时尽量不要让婴儿吸进空气,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后可轻拍宝宝背部,以免积气。此外要对奶瓶、奶嘴严格煮沸消毒。

5 正确看待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现象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出现 其它 不良症状时,则应去医院检查[2]。

6 注意预防感染

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卫生,在每次护理前均应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细菌带到新生儿细嫩的皮肤上面发生感染,如护理人员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带菌者则不能接触新生儿,以防新生儿受染。如新生儿发生传染病时,必须严格隔离治疗,接触者隔离观察。对新生儿居住的室内进行及时的通风和换气,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且尽量避免流动性人员对婴儿进行密集的探视,以减少新生儿受感染的机会[8]。

总而言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生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可见新生儿护理是极其重要的。相关的护理人员在进行新生儿护理之前,应对有关新生儿护理的基本常识进行掌握,避免任何唯心的护理意识和护理活动。新生儿出生不久,不能马上适应外部的环境,而且,其生理功能和体质都比较薄弱,因此,新生儿护理是新生儿时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生儿保健工作的重要部分,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水平,就等于给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护理起来应需细心、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M]. 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彭田红.浅谈新生儿护理的体会[J].华章,2013,2:359

[3] 陈琴.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03-08

[4] 陈清霞,付伟.新生儿体温测量研究现状[J].健康研究. 2013-04-15

[5] 田继敏,胥素平. 医院新生儿室环境卫生学监测[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08-07-15

[6] 李自美. 新生儿皮肤护理体会[J].世界中医药.2012-03-16

[7] 何小仁,廖凯明. 新生儿脐带护理浅析[J]. 中外妇儿健康. 2011-05-15

[8] 张凤梅,王成贤,张静. 新生儿护理及新生儿疾病的预防[J].职业与健康.2005,21(6):956~957

浅谈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新生儿护理论文范文

2. 浅谈婴幼儿护理论文

3. 儿科护理学论文范文

4.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

5. 浅谈妇产科护理论文范文

6. 儿科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儿科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儿科论文 范文 一: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及评价构建

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专家课程设计及评价体系构建问题。 方法 :采用专家调查法,选取的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结果: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为重要,意见较统一。结论: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 报告 如下:

1对象与方法

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 经验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 教育 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 健康知识 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 儿童 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J].Nurseleader,2009,8(6):34-43.

[3]查丽玲,王建宁,江榕.江西省三级甲等医院ICU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3,28(17):10-12.

儿科论文范文二: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儿科患者接受临床用药安全护理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将其定为实验组,对患儿及其家属实施护理干预。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用药护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 用药知识 掌握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充分的调查,并做好记录工作。结果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结论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化,并进行日常的培训,进行系统化和责任化的管理,将合理用药安全护理干预正确应用到患儿上,可以促进患儿及其家属对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取得较好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临床用药;用药安全;儿科;护理干预

将合理的药物治疗实施在患儿身上,这是儿科护理工作的一项重点。针对临床上所使用的药物,一方面要确保具有实际的疗效,另一方面还需要确保合理性和安全性所在,因为这些因素与患儿的健康密切相关。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来看,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以得到治愈。这也就成为了药物治疗成为儿科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患儿疾病的康复有赖于正确的用药。确保药物的安全性,是保证患儿健康安全的一大保障,如果在临床上出现用药不当的行为,那么就会对患儿的健康构成威胁。合理用药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合理用药则会产生治病害人的不良影响。当前实施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就是护士,因此,护理要做到足够的细心,对每一个细节都要认真对待,严密谨慎。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与患儿药物治疗效果产生挂钩关系,护士始终系整个过程中的第一线地位。本文就儿科临床用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分析,现将实验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4年4一12月所收治的关于药物治疗儿科患者1200例,列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患儿687例,女性患儿513例;l岁以内的患儿有478例,l一5岁患儿有450例,5一12患儿有272例,平均年龄为岁。并将同期所收治的另外1200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将护理干预实施在患儿及其家属身上,做好调查和记录工作,了解其对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情况。

加强患儿及其家属关于用药知识的普及

对患儿群体特点和常见小儿疾病进行 总结 ,可以适当在病房的一些位置贴上小海报,这些小海报主要涉及儿科常用药物、药物用法和用量、用药常识和禁忌的食物等,鉴于儿科患者的缘故,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和一些卡通人物在海报上。每天责任护士一定要对工作负责,在每次给药之前,都需要向患儿及其家属耐心地讲解药物的基本信息,要求是易懂、通俗和避免复杂化。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可以结合具体的疾病,对患儿及其家属细分为不同的群体,再对每一个群体实施集中的讲解,实现短时多效的目的,让患儿及其家属尽量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的知识。除此之外,护士还应当在给药的时候,特别强调服药的时间,叮嘱患儿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服药,这是因为,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家长都存在给药时间越长越好的错误观点,这与正确的给药方法是有偏差的。药效的发挥和用药的安全性与用药时间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并不是用药时间越长越好。

强化学习,适应当前临床工作

临床工作的第一线就是护士,而护士在药学方面的学习则与患儿的安全用药和护理工作密切相关,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强化护理对各种药物的适用性的认识。当前儿科临床用药品种不断在增加,用法和用量除了要依据 说明书 以外,还需要遵医嘱。儿科患儿通常都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在用药方面,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再加上药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护士原有的药学知识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临床工作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护士加强自身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的知识,关注新药物的用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确保儿科用药的安全性。如果护士对于某些药物的用法含糊的话,就需要咨询相关的医师,避免影响患者健康的问题出现。

3结果

在患儿及其家属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都比对照组占有明显的优势。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完全掌握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8233%(988/1200);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对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的情况为100%,对照组则为92%(1104/1200)。

4讨论

相当一部分患儿的病情比较轻微,因此只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便可得到治愈。因此出于患儿健康的考虑,在选用药物的时候,除了要确保一定的疗效外,还需要兼顾安全性和合理性。合理用药可以解决患儿疾病问题,但是不合理用药则会威胁到患儿的健康。随着当今新药种类不断推出,药品也在不断更新,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进行系统化管理,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培训,可以减少患儿受到伤害的现象出现,让疗效更佳明显。综上所述,对护士加强责任心和安全意识的培养,不断更新其知识体系,接受定期的培训,让知识有足够多的储备,在规范化管理下,才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利于患儿用药的安全,让疗效充分体现出来,还有利于解决医患矛盾,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参考文献:

[1]段桂仙.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风险管理[J].儿科药学杂志,2015(06).

[2]李继红.护理干预在儿科呼吸道疾病吸入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

[3]杨红红,胡雁,周英凤.住院患儿用药差错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8).

儿科论文范文相关 文章 :

1. 儿童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2. 免费护理论文范文下载

3.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4. 本科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儿科护士述职报告范文3篇

脑病护理研究新进展论文

护理学毕业论文 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脑病,系指CO中毒患者未经或经抢救治疗缓解,在数天至数周表现正常的“假愈期”[1]后,再次出现痴呆、肢体僵直、震颤、失语、二便失禁、昏迷等一组神经精神症状。具有起病急、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2]。1980~1997年我院收治CO中毒迟发脑病患者60例,采用大剂量烟酸治疗;加强心理护理;保证充分营养及防治各种并发症,使患者渡过危险期,总有效率95%。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50岁55例,最大74岁。56例因煤炉取暖所致,2例因化工厂煤气管道漏气,2例煤气热水器漏气所致。临床诊断痴呆类综合征54例,表现少语、胡言乱语,计算、定向、记忆、理解力减弱或丧失,反应迟钝、缄默、呆滞,情绪不稳,二便失禁,拒食、拒药,不认家属,打人毁物。类帕金森氏综合征36例,其中有的患者同时具有两类综合征表现,表现四肢强直,震颤,强握摸索,张口、吞咽困难,类木僵状态。 2护理要点 痴呆综合征的护理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生活所需,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拟订详细的活动时间表。注意个人卫生及保暖,及时更衣;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边做边讲,从简单动作开始,如训练识别自己的亲人、房间,正确入厕,穿衣系扣,定时排便,正确表达要求等,反复训练,增强其记忆力与注意力。最大限度培养患者自理能力。 当病情相对稳定时,可行走的患者常无目的的出走,不识归途,故应在患者衣服上做好明确标志并严格陪护,防止走失。我科1例患者曾走失7日后找回,应吸取教训。 患者因行为异常、痴呆,心理负担重,怕受人讥笑,担心愈后或发生精神错乱,表现为不配合治疗、打人损物,并发生强笑强哭等。护士要安慰关心患者,耐心指导其生活锻炼,对恢复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做好同室患者及家属的工作,对其异常行为举止不要歧视,做患者的知心朋友,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保证充足营养,做好饮食护理。①对病情重、不能经口进食、拒食者,应尽量给予鼻饲,以保证其营养。②护士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糖、低脂肪易消化饮食。对进食被动者,要督促其进食,必要时给予慢速喂食,注意食物温度不要过热,每日进食量不要过多,以免噎食或烫伤,进食后给予漱口,清洁口腔,防止食物残留口中致呛咳窒息。③患者因多汗,每日进食水量应在2 000 ml,有发热及感染时应多喂水,每日摄入量应达到3 000 ml。 类帕金森氏综合征的护理 卧床者应勤翻身、拍背,1/2 h;肌体强直,消瘦,大汗者,予翻身,1/h,并随时更换床单,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骨突出压红处禁止按摩,用2%碘酊液涂擦,3~4/d,可有效防止发生褥疮;挛缩上肢不可压在胸部,置于体侧,应垫以软布,以免影响血运;做好皮肤护理,防止继发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操作中注意动作轻柔、保暖。 保持气道通畅,头颈躯干应放置一直线上,有痰时及时吸出,痰粘稠时应配合雾化吸入,4/d,坚持叩背排痰;进食或鼻饲时将患者床头抬高约45°,防止呛咳致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及霉菌感染。 注意各关节保持功能位,定时做床上被动锻炼,应适度、循序渐进。对已发生肌肉挛缩及疼痛明显的患者给予安慰,消除顾虑,使之合作,行局部按摩,减轻疼痛,严禁动作粗暴,强搬、强压引起骨折。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在外院治疗无效转入我院,发生严重足下垂、足外翻,给康复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应注意从发病早期开始加强护理及宣教,有效预防足下垂、足外翻,为恢复至正常行走打好基础。 做好二便护理。①认真观察,保证患者便秘不超过3 d,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给予通便措施。②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避免盲目导尿,引起泌尿系感染。有尿潴留患者,从留置导尿开始,即实行定时放尿,平时关闭尿管。嘱病人多饮水,对膀胱行生理性冲洗。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以免引起感染。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治疗持续有效完成。 参考文献 1党雷,冯周琴.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智能障碍及治疗.中原医刊,2顾仁骖,卢红,孙素珍等.急性CO中毒迟发脑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炎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 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功能锻炼 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仰卧位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2)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3)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 min。 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 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突然发病及其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功能障碍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出院指导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护理人员就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乐观,生活有规律;饮食宜低脂、高蛋白、富含纤维素;加强肢体或语言训练;家属要鼓励和督促患者服药,控制血压,以防复发。 3护理体会 脑出血作为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神经系统常见病,造成的后遗症有肢体瘫痪、失语、心理障碍等。以上43例患者经过我科医生的积极治疗,护士的系统护理,患者及家属的密切配合,患者肢体肌力、语言功能、大小便功能及心理状态均有明显好转。有32例患者生活能自理,8例患者能重返工作岗位,3例患者需协助生活,无一例伴有并发症而出院。疾病的愈合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只能取得一定的疗效,而系统的护理往往对疾病的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和疾病的康复有较理想的改善作用。

护理专业的论文怎么写?大专护理专业的论文又怎么写?我来告诉你,下面是我找了一篇大专护理专业毕业总结的论文范文,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摘要

目的 :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体会。

结果 :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

结论 :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观察和护理,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抢救 护理 大专护理毕业论文

Observation on Rescue and Nursing About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raw conclusions about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for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Method: Review and analyze the treatment of 106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Result: Successrate for the treatment has been obviously death rate has been succeed in avoiding patients’bleeding again and complicating disease. Conclusion: With the good work of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n the cases,

we can find out immediately any changes in the patients’condition so we can offer them prompt aresult,time of hospitalization can be can get well quickly because of improvements in treatment.

Key words: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rescue; Observation; Nursing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大多为中等动脉出血,不易自止,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如不积极抢救和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笔者参与抢救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6例,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18~82岁,平均5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56例,肝硬化20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20例,胃癌4例,胆道出血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 抢救处理

在抢救患者时,护士必须保持冷静,头脑清醒,动作敏捷、熟练,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分夺秒。

迅速补充血容量:快速建立1~2条静脉通道,选择大号针头,血管宜避开关节,不易滑动,以利快速补液输血。

遵医嘱立即为患者作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做好输血准备。

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血细胞比容;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适当用镇静剂,以免因患者紧张,引起更大量的出血。

积极止血:根据医嘱应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①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

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②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③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1%polidocanoL(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激光。

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1〕。

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 加强观察

正确估计失血量:一般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每日出血量在5~10ml;柏油样大便提示出血量在50~80ml;胃内积血量250~300ml可引起呕血;一般失血量在400ml以上时,才有循环系统失代偿的现象。

因此可根据症状、脉搏、血压、血红蛋白浓度等估计出血的程度。

轻度出血:患者有头晕、乏力。

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10%以下(小于400 ml);中度出血:病人有面包苍白、烦躁、心悸、口渴、尿少等症状,脉搏100次/min左右,收缩压降至90~100mmHg,血红蛋白70~100g/L,估计出血量约占总血容量20%(1000ml左右);重度出血:患者除有面色、口唇苍白外,还有休克症状,脉搏细速、出冷汗、甚至无尿等。

脉搏大于120次/min,收缩低于80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估计出血量占总血容量30%(大于1500ml)〔2〕。

排除非上消化道出血的因素:①口咽、鼻腔部位的出血,如鼻出血、拔牙而咽下血液引起的呕血与黑便。

②呼吸、循环系统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等导致的出血。

③进食动物血引起黑便。

④口服含铋剂或炭粉、中药等均可出现黑便,但一般为灰黑色,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

病情观察:①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大出血应用升压药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出血量、血压等,一般15~30min测量生命体征1次,根据血压情况,调节补液及升压药的'速度,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吸氧。

②注意观察患者休克状态有无改善,如患者面色逐渐转为红润,皮肤温暖,出汗停止,血压上升,则提示好转。

③注意观察尿量,出现少尿或无尿者,则高度提示周围循环不足或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故要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有休克时留置尿管,测量每小时尿量,应保持尿量>30ml/h。

④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大便潜血试验,以了解贫血情况,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⑤应结合患者的原发病进行全面的病情观察,如因胃粘膜病变引起上消化道出血者,应观察是否伴有腹痛,有无胃穿孔等。

⑥注意观察呕吐物,大便的性质、颜色、量、次数等,做好记录及床边、书面交班。

出血是否停止或再出血的评估:患者出血后黑便持续时间受排便次数的影响,因此根据患者一般情况,排便状况,测量血压,心率等综合判断出血是否停止。

下列情况提示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治疗。

①反复呕血,甚至呕血转为鲜红色,或胃管抽吸液持续为血性。

②黑便持续存在,或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至变成暗红色,伴肠鸣音活跃。

③经补充血容量后,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无明显改善,或暂时好转又恶化。

下列患者易出现再出血现象,应密切观察①本次出血量大。

②有多次大量出血史。

③24h内反复大量出血。

④呕血患者的再出血比单有黑便机会多。

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⑥有明显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⑦病变处有隆起的小血管或红色小斑点等。

一般认为一次出血后48h以上未再出血者,再出血的机会明显降低。

4 护理

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按常规护理。

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床上大小便,防止晕倒、摔伤及因活动而加大出血。

出血量大时,取休克卧位或下肢抬高30度,呕血时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同时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物,要做到“三及时”,即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处理及时,以便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心理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突然呕血及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所以特别要加强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并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治疗措施,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治疗。

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的护理:对需使用三腔二囊管的患者,使用前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做耐心的解释工作,安定患者情绪,以取得配合。

①插管前认真检查是否通畅,胃囊及食管囊有无漏气及气囊注气后膨胀是否均匀,并做好标记。

②测试两个气囊的注气量,一般胃气囊充气150~200ml,压力在40~50mmHg,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压力在30~40mmHg。

③注意插管后,注气时先胃囊,后食道囊,放气时先食道囊,后胃囊。

④管子末端系上的重物,利用滑轮作重力牵引,固定要牢固,防止滑入胃内达不到止血的效果,对燥动不安的患者,应严防自行拔管,如遇管子滑出,立即将气放出,以防气囊进入食道,喉部引起窒息。

⑤置管后让患者取侧卧位,口腔内的分泌物应随时吐出,不宜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定时测量气囊压力,压力不足时应及时补充。

⑥从胃管内抽吸胃内物,亦可注入药物,再用生理盐水少许冲洗胃管,以保持通畅。

⑦出血停止24h后可经胃管注入少许流质饮食,充气6~12h放气30min,以改善局部受压粘膜的血液循环,避免发生压迫性溃疡。

⑧一般置管72h,如出血不止可适当延长,如出血停止可放气,继续观察24h,确无出血可拔管,拔管前嘱患者少量饮水或口服石腊油20ml以润滑食道壁,并将气囊内气体全部抽出,轻轻将管拔出。

饮食护理:对出血量少,又无呕吐,临床表现无明显活动出血者,可选用温凉、清淡、无刺激性流食,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患者。

而对急性大出血,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者应暂禁食。

急性大出血停止后改为流食,半流质饮食逐渐改为软食。

开始少量多餐,以后改为普食。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后1~2d即可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流食,限制钠和蛋白质摄入。

以避免诱发和加重肝腹水与肝性脑病。

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的蔬菜、刺激性食物和饮料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道及胃粘膜而再次出血。

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随时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洁,消除口腔异味,避免口腔细菌繁殖,防止口腔内残留物或气味再次引起恶心、呕吐。

应协助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护理时应避免刺激舌、咽喉、上腭等而诱发恶心、呕吐,协助患者用温水轻擦肛门部位,做好皮肤护理,迅速处理带血的呕吐物,便血或被污染的衣物,防止被患者看见,产生不安。

健康指导: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出现呕血或黑便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应暂禁食,并告知禁食的重要性。

②讲解需要执行的治疗措施和辅助检查的配合,留置胃管,急诊胃镜检查或止血等相应措施执行的时机,操作过程及术后的注意事项等。

如急诊胃镜止血后,至少24h禁食,且不宜进食刺激性食物,否则易导致再次出血。

③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紧张、恐惧心理,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酒戒烟。

④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以免诱发出血。

定期复查。

5 结果

本组106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无1例死亡,全部康复出院。

6 讨论

抢救和处理及时:上消化道出血因出血量大、不易自止,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止血措施和抗休克治疗,是十分关键的。

观察和正确的判断:首先要明确出血原因和部位,还要正确地估计出血量,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患者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输液和输血的速度,同时注意观察呕吐物和大便的次数、性质和量,以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是有再次出血,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可以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以作出相应的处理。

请参照以下范文,注意摘抄,希望对你有用 医学论文书写格式 正文是医学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致谢五部分。 一、 引言 引言(前言、导言、绪言、序言)是正文的引子,相当于演说中的开场白。国内刊物引言部分不需另立标题。引言应当对正文起到提纲挈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在写引言之前首先应明确几个基本问题:你想通过本文说明什么问题?它是否值得说明?本文将在什么杂志发表或本文的读者是什么人?在写引言乃至整篇论文时都应注意这几个问题。 引言在内容上应包括: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立题的理论或实践依据是什么?拟创新点何在?理论与(或)实践意义是什么?告诉读者你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是引言的主要内容和目的,这其中也包括说明这项研究的理论和(或)实践意义。 语句要简洁、开门见山,如“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着重探讨用双侧侧脑室穿剌交替引流尿激酶溶解血凝块冲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的方法治疗重型继发性脑室出血”。有时我们研究的项目是别人从未开展过的,这时创新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左旋咪唑所至脑病患者的临床与CT表现国内陆续有报道,但未见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所研究的项目是前人开展过的,这时说明你的研究与别人的研究的本质区别和创新点是至关重要的,如“已有数项研究探讨了阿斯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但这些研究均是小规模、非双盲对照的。本研究则采用双盲对照的方法,样本大、观察时间长”。在引言中对与本文相关的研究作一简要的回顾是十分必要的。在研究开始以前就应该对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作一系统的回顾,在引言中可以将回顾的结果作简要的概括。 引言的写作在包括上述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内容切忌空泛,篇幅不宜过长。回顾历史择其要点,背景动态只要概括几句即可,引用参考文献不宜过多。根据以往的经验,一篇3000~5000字的论文引言字数在150~250字较为恰当。②不必强调过去的工作成就。回顾作者以往的工作只是为了交待此次写作的基础和动机,而不是写总结。评价论文的价值要恰如其分,实事求是,慎用“首创”、“首次发现”、“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等提法。因为首创必须有确切的资料。对此,可以用相对较委婉的说法表达,如“就所查文献,未见报道”等。③不要重复教科书或众所周知的内容。如在讨论维生素D是否能预防骨质疏松的文章中,没有必要再说明什么是维生素D,什么是骨质疏松。④引言只起引导作用,可以说明研究的设计,但不要涉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和结论,少与提要和正文重复。结果是通过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而结论是在结果的基础上逻辑推理提升的见解。在引言中即对结论加以肯定或否定是不合逻辑的。⑤引言一般不另列序号及标题。 二、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主要是说明研究所用的材料、方法和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回答“怎样做”的问题,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材料是表现研究主题的实物依据,方法是指完成研究主题的手段。材料与方法是科技论文的基础,是判断论文科学性、先进性的主要依据。它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别人重复此项研究提供资料。 材料与方法的标题因研究的类型不同而略有差别,调查研究常改为“对象与方法”,临床试验则用“病例与方法”。不同类型研究的材料与方法的写作也不完全一样。实验研究要交待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①实验条件包括实验动物的来源、种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况、选择标准、分组方法、麻醉与手术方法、标本制备过程以及实验环境和饲养条件等。②实验方法包括所用仪器设备及规格、试剂、操作方法。③试剂如系常规试剂,则说明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即可;如系新试剂,还要写出分子式和结构式;若需配制,则应交待配方和制备方法。④操作方法如属前人用过的,众所周知的,只要交待名称即可;如系较新的方法,则应说明出处并提供参考文献;对某方法进行了改进,则要交待修改的根据和内容;对创新的方法,要注意不要将新方法的介绍和运用该方法研究的新问题混在一篇论文中,若论文系报道新方法,则应详细的介绍试剂的配置和操作的具体步骤,以便他人学习和推广。 临床研究的对象是病人,应说明来自住院或门诊,同时必须将病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因、病程、病理诊断依据、分组标准、疾病的诊断分型标准、病情和疗效判断依据、观察方法及指标等情况作简要说明。上述内容可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加以选择说明,并突出重点。①对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注意交代受试对象是否包括了各类不同患者(病情轻重、有无合并症、诊疗经过等),受试对象及对照者的来源(如不同级别的医院某病患病率及就诊率可能不同),正常值如何规定,该诊断方法如何具体进行等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及预后的论文,要注意说明病人是在病程的哪一阶段接受治疗,病人的转诊情况,是否制定了观察疾病结果的客观标准。③病因学研究论文则要交代所用研究设计方法(如临床随机试验、队列研究等),是否做剂量-效应观察。④对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来说,主要说明病例选择标准,病例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等),分组原则与样本分配方法(配对、配伍或完全随机),疗效观察指标和疗效标准。⑤治疗方法如系手术,应注明手术名称、术式、麻醉方法等;如系药物治疗则应注明药物的名称(一般用学名而不用商品名)、来源(包括批号)、剂量、施加途径与手段、疗程,中草药还应注明产地与制剂方法。 在材料与方法中,还应简要的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何种统计处理方法与显著性标准,必要时应说明计算手段和软件名称。 三、 结果 将实验或临床观察所得数据或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再对其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统计学处理就可以得出研究的结果。结果是科研论文的核心部分,科研的成败与否是根据结果来判断的,结论与推论亦由结果导出。结果部分最能体现论文的学术水平和理论与实用价值。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写作要特别重视。结果部分的写作要做到指标明确可靠,数据准确无误,文字描述言简意赅,图表设计正确合理。 结果的具体内容取决于文章的主体。结果的内容包括记录实验或临床观察的客观事实、测定的数据、导出的公式、典型病例、取得的图像等等,但不同类型文章结果的内容应有不同的侧重点。①如研究新诊断方法的论文,要特别注意交代试验结果是否与公认的金标准进行独立的“盲法”比较,其符合程度如何,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各多少等。②研究疾病临床经过的论文,要特别交代是否对所有病例进行了随访,随访率有多高(一般应大于80%),对影响预后的外加因素有无进行调整,结果如何等。③病因学研究的文章要特别注意交代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结果的差异程度,所得结果是否出现于暴露之后等等。 未经统计学处理的实验观察记录叫原始数据。统计学处理的目的是使难以理解的原始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并从原始数据的偶然性中揭示某种必然规律。因此,实验结果的表达一般使用统计量而不使用原始数据,也不必将原始数据全部端出。计数资料可用相对数如百分率,但当样本数小于100时,则应在百分率后加括弧,在括弧内标明反应数/样本数,如(37/68)。计量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应用均值+标准差(或标准误),如呈偏态分布,一般采用中位数和全距表示。如进行前后或组间比较,应说明统计检验的值(如t、u、F等)和P值。关于统计学处理的具体操作详见统计学专著,这里不作详解。关于统计名词及符号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358-82有关“统计名词及符号”的规定。 结果的表达通常通过文字、图、表相互结合来完成。下列情况可用文字表达为主或仅用文字表达:①结果中数据较少,能作同类比较的观测项目不多者。②以观察形态特征为主的论文一般不用表格,而以文字描述为主配合形态学图片。能用文字表达的内容不用列表、绘图。已用图表说明了的内容,不必再用文字详述,只要强调或概括重点。文字表达主要是陈述本文取得的结果,不必强调过程,也不要重复“材料与方法”等项交待的资料,更不要将结果提升为理论上的结论,所以一般不引用文献。 表与图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合理,简明清晰。“自明性”(self-explanatoriness)是衡量表图的重要标志。所谓“自明性”是指仅通过表与图就能大体了解研究的内容和结果。 表是简明的、规范化的科学用语。一般主张采用三线式表,即表由顶线、标目线、和底线这三条横线组成框架,两侧应是开口的。顶线与标目之间为栏头,标目与底线之间为表身。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但栏头允许在设一条至数条横线。一般表的行头标示组别,栏头标示反应指标。但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的,著者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表的下方还可以加脚注。 图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它可以直观的表达研究的结果。通常我们用柱图的高度表达非连续性资料的大小,用线图、直方图或散点图表达连续性或计量资料的变化,用点图表示双变量的关系。图的标题应在图的下方,注释可放在柱或线附近。 对于既可用图也可以用表的资料,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表达形式。一般的说,主要是表示变化趋势的资料,尤其是连续的动态资料,宜采用图的形式;需表示确切统计量的资料,宜采用表的形式。 结果的写作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遵守全面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实验结果无论是成功或失败,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价值的。切不可对实验数据任意增删、篡改,以符合“正常”结果。这不利于我们全面认识事物和发现新问题。 临床疗效的论文往往在描述大体结果后附以典型病例,可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前认为,对于某些新发现的疾病(如艾滋病)或罕见病的疗效研究,附以典型病例是必要的。但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则不必例举典型病例。但同样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是介绍新疗法和技术时则要附典型病例。典型病例要选有代表性的,例如说某药治疗某病有效,典型病例最好选单独使用该药治疗显效的病例,而不要选用合并使用了其他可能也有疗效的药物的病例。 四、 讨论 讨论是论文的精华部分,是对引言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将研究结果表象的感性认识升华为本质的理性认识。在讨论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结果的思考、理论分析和科学推论,阐明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丰富和提高对研究结果的认识。讨论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理论水平、学术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深、广度。讨论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简要的概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近况,以及本研究的结论和结果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居于什么地位。②根据研究的目的阐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③着重说明本文创新点所在,以及本研究结果从哪些方面支持创新点。④对本研究的限度、缺点、疑点等加以分析和解释,说明偶然性和必然性。⑤说明本文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与问题。并不是每篇论文都必须包括以上内容,应从论文的研究目的出发,突出重点,紧扣论题。 讨论是最能体现论文水平的部分,也是写作难度较高的部分。对于初写着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讨论是作者阐明自己的学术观点,但并不等于是自由论坛,不能泛泛而谈。讨论的内容要从论文的研究结果出发,围绕创新点与结论展开,要做到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不要在次要问题浪费笔墨冲淡主题。与文献一致处可一笔带过,重点讨论不一致处;引证必要的文献,切忌作文献综述。②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价,不乱下结论,切忌推理过分外延。医学中尚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所以推理应非常谨慎,通常冠以“可能”等。③任何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如国内的研究结果有待国外验证;体外试验有待于体内试验验证。因此,讨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对于与他人研究结果不一致处要认真分析原因,要抱有虚心追求真理的态度与其他作者商摧,切勿持“唯我正确”的态度。④并非每篇论文都要有讨论,有的短篇可不写。若结果与讨论关系密切则可放在一起写,合称结果与分析等。 五、 致谢 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在正文的最后应向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的人致以谢意。致谢的对象包括:对研究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者,论文审阅者,资料提供者,技术协作者,帮助统计者,为本文绘制图表者,提供样品、材料、设备以及其他方便者。 致谢必须实事求是,应防止剽窃掠美之嫌,也勿强加于人,如未经允许写上专家、教授的名字,以示审阅来抬高自己。致谢一般要说明被谢者的工作的内容,如“技术指导”、“收集资料”、“提供资料”等。 参考文献是论文中某些观点、数据、资料和方法的出处,应于文章的最后一一列出,以便读者参阅、查找有关文献。它表明了论文的科学依据和历史背景,提示了本文是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的创新,即表示了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又反映了论文起点的高低。 著录文献总的原则是准确、完备、规范、便于检索。对于著录文献的要求有:①一定是作者亲自阅读过全文的文献。如阅读的只是摘要,则不应列为参考文献。②参考文献的数量要适度。参考文献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有所选择。一般来说,课题提出的根据,主要实验方法,提示支持本文的资料和不支持本文的资料,均应列出参考文献。关于参考文献的数目,各杂志要求不一,一般论文的参考文献篇数为10篇左右,综述为20篇左右。③参考文献应尽量引用最新的,因为新文献必然包括老文献,以近1~2年以内的为好,少用旧的、年限长的文献。教科书的内容亦不宜列为参考文献,因为它的内容已是众所周知的。④引用的参考文献应以已发表的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转载和内部资料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未发表,但以被刊物通知采用者,可以引用,但英在刊名后注明“待发表”。《国外医学》所刊内容都是经人加工的二手资料,一般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同样,综述性文章不宜作为参考文献,但是如果综述中介绍了尚未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的最新观点时,也可列为参考文献。⑤被引用的中医经典著作,不列入参考文献,而是在正文所引段落尾注明出处。 关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目前有两种标准。一种是国际通用的温哥华式,另一种是国家标准GB7714-87关于《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但不同杂志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要求,在附参考文献时可参照以上两种标准和各杂志的要求。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都采取了顺序编码制,即参考文献的著录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弧内。引文写出原著者,序号标在著者的右上角,如×××等[4];如未写著者姓名,则序号应方在引文之后;如果参考文献序号作为句子的组成部分,则不作角码,如……参照文献[6];引用多篇文献时,将每篇文献的序号列出,中间以逗号相隔,如××[1,4,5];若序号连续,则只标注起止序号,中间加“~”。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中各条文献的序号不加括弧,也不加“.”,只空1个字符。 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温哥华式)大致上是一致的,本文主要介绍一下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温哥华式的写作要求。 期刊的著录格式一般为: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次(期次):起止页.。作者在6人或6人以内者全部列出姓名,相互之间加一逗号;6人以上者仅列前3位,后加“等”或“et al”。(国内一般只列前3位作者。) 例:陈治.多发行肌炎与皮肌炎.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2,5:117-119. 书籍与专著的著录格式为: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例:吴恩惠主编.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0-16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