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颈椎病属于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打针、吃药、按摩、理疗等是无法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因此,建议采用中医穴位外敷的方法治疗颈椎病,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可直达病灶,用于疏通经络,打通血脉。促进血液循环和局部的代谢机能,改善病灶周围的组织营养 ,修复病变组织。达到缓解和康复目的。 这种方式安全无副作用,缓解或康复后也不易复发。请注意:止疼、消炎类药物(口服、针剂)副作用大,会伤及胃肠道、肝脏等,并可引起骨质疏松症。长期服用甚至会出现消化道溃疡和穿孔。 我知道有个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的药,是个外敷喷剂,用起来非常方便。治疗颈椎病、颈椎椎间盘突出、颈椎增生等引发的各种症状的效果非常好!尤其是止疼痛、止麻木、缓解眩晕不适、温经通络、驱寒除湿的效果——非常非常棒!!!初次使用头晕、颈椎疼痛、僵硬,手麻木等症状会得到非常明显的缓解,只要再用上几次(病情严重可适当增加用药次数),病痛基本就会消除的。我本人从事与电脑相关的工作,患有比较严重的颈椎病。头痛、头晕、脖子肩膀疼痛、胳膊手指酸胀麻木,感觉非常痛苦。今年年初首次接触到此药,没想到治疗效果会这么好,用药大概四五次症状就基本消失了,真是不错。由于我自己亲身感受过此药的治疗效果,所以才敢在这里无愧于心的给您推荐。您考虑一下,对照自己的病症,要是觉得我所介绍的对您的病情康复有帮助,就可试试。发病时,在病患处喷一喷即刻缓解病痛。说真的,治疗效果这么好的药实在是难得也绝对值得一试。相信用后您的病症一定会大大好转,并能尽早康复。用谷歌搜‘ LI 力 fu 肤 ye 叶 ’应该能够找到。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即将中草药加工成药泥、药丸、药粉、药膏等不同制剂,贴敷在选定的穴位上,靠穴位的刺激作用和药物的吸收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简单易行,安全而无副作用,且治疗各科疾病确有良好的效果,故临床应用较广。报道最多还是支气管哮喘的穴敷治疗,疗效喜人。肾脏疾病发病跟支气管哮喘一样,与免疫机制关系密切。理论推证,加之临床实践证明,穴位贴敷疗法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疗法,扶正祛邪、燮理阴阳、调整气血、疏通气机
李先生眼周微暗,鼻头微微发红脱皮,进诊间甫坐下就开口问:「医师!我有鼻过敏的问题,曾使用西药治疗,仍然反反复覆,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
我回答他:「台湾有25~40%的民众和您一样,饱受鼻过敏之苦,常见喷嚏连连,或是一早忙着用卫生纸包鼻涕,严重者还会并发气喘,呼吸伴随哮鸣声,经治疗后若效果不佳,可能得考虑气候变化、生冷或 *** 性饮食、环境等因素,另外,作息不正常、熬夜、长期劳倦或个性易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过敏的症状,使得很多病患的生活品质和学习状况受到影响。」
(推荐阅读:抗过敏,完美4大招!)
李先生问:「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体质,对抗过敏?」
我回答他:「有喔!举凡中药、针灸、药浴、敷贴、导引……都是中医用来对抗过敏的方法,过几天就是三伏天了,您也可以考虑用三伏贴来治疗您的鼻过敏。」
看到李先生面露疑惑,我赶紧补充: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患,大多与身体的寒热失调有关,有部分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或是蕴藏过多寒气,造成虚寒或实寒的体质,随着四季气候的转换,天气变冷时尤易引动体内的寒气,造成过敏症状。」
中医理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概念,春夏是顺时养护阳气的好时机,其中三伏天是一年气候最为炎热、天地间阳气最旺的时节,古历法用天干、地支去计算年、月、日、时,三伏指的就是阳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 庚日属金,对应到五脏的肺,此日火气益炽、金气潜伏,可作为治疗肺疾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节,体内阳气容易向外耗散,皮肤腠理容易开通,若使用中药敷贴穴位,外用膏药容易被人体吸收,可用来祛除体内寒气、调整体质。 」
这种借由夏日阳气来治疗冬天好发过敏疾患的方法,称为冬病夏治,此方法在中医古籍记载甚多,现今多是参考清朝《张氏医通》的内容记载,使用具有辛热性味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姜汁等,制成药饼,敷贴在可连通至肺的穴位上,例如:肺俞、定喘等穴,让药物的热力透入体内,改善呼吸道功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李先生接着问道:「请问三伏贴的效果如何呢?」
我回答:「随着时代演变,传统医学不仅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也须经得起实证医学的检验,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三伏贴可以使用在过敏性鼻炎与气喘。」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敷贴疗程后,喷嚏、鼻痒、整体健康状况、活力都会获得进步。若使用敷贴治疗气喘患者,咳嗽、哮鸣、呼吸短促、胸闷、肺活量甚至吐气速度等都可改善,一般来说一年贴3次,连续敷贴3年以上,更可有效缓解症状。
(推荐阅读:中医师的抗过敏药膳)
李先生听完我的解释,跃跃欲试,我请他趴在治疗床上,先用红外线灯照射背部,然后在与肺系相通的风门穴、肺俞穴、定喘穴,和依个人体质选用的肾俞穴、脾俞穴上进行拔罐,取罐后,再将医院特制药饼敷贴于穴位。
「李先生,敷贴处的皮肤可能会感到微热、微痒,如果会感到刺痛,请先提早拔除,少数病患会因为药物 *** 皮肤而留下色素沉淀的痕迹,但大部分都可在1个月内自行消除,不需担心。敷贴时,要避免太阳曝晒而造成毛孔大开,使得药物 *** 皮肤的效果太强,治疗期间应减少烤、炸、辣、生、冷的食物以及虾蟹芒果等,以免影响疗效。」
李先生又问:「我的小孩有过敏的问题,也可以贴三伏贴吗?」
我回答:「每个人体质不同,选用的穴位会有不同,可以带您的小孩来让医师评估后,再行穴位敷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黄明正)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忙于防暑,当然,夏季防暑是第一要务。但对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人,尤其是患上老寒腿或者哮喘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都会听说过“冬病夏治”这个词。那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又有哪些“冬病”需要“夏治”呢?
我们来听一听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三科副主任霍永利,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蔡春江怎么说。
驱除寒气调节阴阳
“冬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或在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2、病邪伏留。
“夏治”是在夏天、长夏炎热时期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法医术给予预防性治疗。所以说“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 。
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
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
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这三大误区要知道
误区一: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事实上,冬病夏治是无法治疗一切疾病的,而且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同一类型的疾病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一般哮喘治疗中,只有寒痰犯肺类型的咳喘,才是适合通过冬病夏治的办法来治疗的。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身体内部的阳气过重,所以一定要先进行温补,不然是不利于治疗的,反而会使身体形成新的危害。
误区二:“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性的中医手法的调理方法,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通常要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到达冬天才能够感觉到。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误区三: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夏治只是基本保健,不可过于依赖
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贴敷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冬病夏治尤以穴位贴敷备受推崇,夏季的穴位贴敷习称“三伏贴”。三伏贴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夏季,三伏天期间贴才能见效,可以起到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贴敷前后,需要我们注意几点:
1.一次需要贴2~6个小时,有些容易过敏的病人,建议贴2个小时就可以,最长6个小时。
2.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深色的宽松衣服。防止中药药液外渗染衣,紧身上衣和连体服不利于颈、背部贴药,还会摩擦局部皮肤。
3.贴完不要让冷风直吹,冷风吹到颈、背、腰,整个脊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贴敷的这一天,一定不要直冲着电扇、空调吹,空调温度也要适当的升高。
小时揭掉后就可以洗澡了,洗澡时需要注意水温,不能贪凉。
5.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忌烟、酒、生冷、甜食、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别吃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烧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
6.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属正常皮肤反应,不必担忧。若出现严重的皮肤灼伤反应及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三伏贴,清水冲洗,及时就医。
7.不要游泳,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过多,药膏脱落。
8.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辩证施用。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三伏贴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宜,几类人群最好不要尝试:
1.怕热、咳黄痰、发热、肺部感染者暂不适用此法。
2.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法。
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中药过敏、皮肤过敏、皮肤有外伤者禁用此法。
4.小孩3岁以内的不适宜贴敷;穴位贴敷所用药物严禁内服。
5.如果刚好在三伏天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则不能贴药。
贴敷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试试“三伏贴”:
1.阳气不足、虚寒体质。即俗话说的“没有火力”的人适宜三伏贴。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平时易感冒、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神倦易困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3.妇科疾病。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量少、经期提前、经期头痛、经期腹泻、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手脚冰凉、不孕症等,非常适宜三伏贴的治疗方法。
4.一些小儿疾病,如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
5.特异性疾病,如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
6.脾胃疾病,养阳气,温脾胃,散寒湿。主要用于在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慢性腹泻、厌食等。
7.关节类疾病,如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
8.心脑疾病类,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还是有很多的,但是中医治疗比较慢。
颈椎病属于无菌性炎症,一般情况下吃药、打针、理疗、按摩等是无法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因此,治疗颈椎病最理想的方法应该当属中医外敷药,穴位贴覆。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可直达病灶,用于祛寒除湿、温经通络。通过刺激神经,来促进血液循环,对局部发生的病变及时的进行修复,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康复目的。这种方式既方便、快捷、又安全且无副作用,缓解或康复后也不易复发。 我患有颈椎病、头晕、恶心,脖子、肩膀还有背部、酸胀、僵硬、疼痛,手部胀麻,经好友推荐用了个叫‘力肤液’的产品,没想到用药后的效果还真好,用了没几次症状就基本没有了。说实话,治疗效果这么好的药实在是难得也绝对值得一试。建议您试试,相信用药后您的病症也会大大好转,并能尽早康复。但愿我的回答能给您带来一点的帮助。
中医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与手法治疗。在药物方面,可以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也可使用外敷的药物改善症状。配合中医的手法治疗以及针灸、牵引、小针刀、拔罐等治疗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中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疾病经中医治疗都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颈椎病是当下社会一种高发的疾病,对健康有很大危害。在发生颈椎病之后,许多患者会选择采用中医的方式治疗。那么,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是怎样的呢?一、中医对颈椎病的治疗1、药物治疗患了颈椎病,可以口服一些有舒经通络、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汤剂治疗,也可直接服用颈复康颗粒等中成药,还可以使用外用的中药膏剂贴敷于颈部,可以缓解颈部肌肉酸胀、疼痛的症状。此外,中药的熏、蒸等方法来治疗颈椎病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从而起到缓解症状的目的。2、手法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中医的手法正畸治疗对于颈椎病也有不错的效果,可以减轻颈椎病引起的症状,此外还可以配合针灸、拔罐、小针刀以及牵引治疗促进颈椎病症状的恢复。二、颈椎病日常如何护理1、注意保暖寒冷的刺激可加重颈椎病的病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颈部的保暖,比如在空调房内要避免空调直吹,必要时可在颈部加一条丝巾。冬季外出时也应戴好围巾,避免受凉。2、注意正确的姿势颈椎病的发生与人们日常不良的姿势有关,比如长期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等等,除了积极治疗颈椎病,同时也要纠正这些不良的姿势,否则后期颈椎病可反复发作。在伏案工作30~40分钟时,可以适当活动一下颈椎和四肢。3、积极锻炼颈椎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以治疗结束后,即使症状消失,也不能掉以轻心。平时可通过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保养颈椎,避免病情的复发。
颈椎病跟你平常作息有关如果不严重的话不需要药物调整下生活规律就行了。建议你换个枕头使用记忆枕,还有平时工作或者玩电脑颈椎长时间没有运动导致越发严重,建议适当做下颈椎康复操颈椎病自我康复操的步骤:1 准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2 双掌擦颈:十指交叉贴于后颈部,左右来回摩擦100次。3 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4 前后点头: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5 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6 翘首望月:头用力左旋、并尽量后仰,眼看左上方5秒钟,复原后,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钟。7 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8 放眼观景: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劳宫穴相叠,虚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钟,收操。
在中药学毕业论文中,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既要概括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要简炼,有吸引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 1. 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制度与中药专利保护 3. 中药薰洗结合运动手法、针灸理疗对颈肩腰腿痛治疗的临床体会 4. 从ADR报告谈中药注射剂的问题及对策 5. 用《组合中药学》的理论开发新型中药***英文*** 6. 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研究探讨 7. 复方中药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8. 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作用研究 9. 中药治疗硬皮病文献分析 10. 中药产业化的关键问题及其对策 11. 中药外敷治疗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12. 中药电泳指纹图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3. 加入WTO条件下中药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14. 中药电汇入对关节影响的实验研究 15. 中药安全性问题探悉 16. 论中药的专利保护 17. 论中药的双向调节 ***二***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3. 中药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肿胀118例临床疗效探讨 4. 中药企业创新路径选择——以香港维特健灵和培力为借鉴 5. 浅谈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 6. 面向新版GMP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7. 薄层扫描色谱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研究 8. 中药鉴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9. 补肾中药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10. 中药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11. 中药外敷及口服扶他林联合微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 12. 2007~2008年国内期刊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回顾性研究 13.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的分析 14. 中药骨康对破骨细胞活性及凋亡的影响 15. 中药对LPS诱导单核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差异蛋白质分析 16. 中药四性的研究***Ⅰ*** 17.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8. 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中药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研究进展 ***三*** 1. 中药来源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的筛选 2. 直肠滴入疗法与中药外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分析 3. 中药炮制和用法对药物作用的影响研究 4. 中药 *** 配合微波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 5. 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预防 6. 手法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8例 7. 中药调剂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8.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9. 中药专利保护制度研究 10. 研究中药注射液临床效果的方法 11.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2. 一种基于全电性离子色谱的中药药性蛋白质分子标记研究的新方法 13. 抗肿瘤中药有效部位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4. 推拿配合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30例观察 15. 不同性味中药复方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及病理变化的影响 16. 当前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17. 扫描电镜应用于植物类中药鉴定的研究进展
颈椎病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 方法 多种多样,包括保守治疗(手法推拿、牵引、中西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而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颈椎病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逐渐升高的发病率和向年轻化发展,使得青年人就开始出现了颈椎病的症状,如果不加以注意,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控制,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危害,其病程长,疗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椎病;中医;临床护理
1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属中医学"痹证"范畴。
2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恶心、呕吐、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瘫痪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3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
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4 颈椎病的中医临床护理
情志护理 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尤其是对长期患病或有心理恐惧的患者,要让其放下思想包袱,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饮食调护 加强营养,适当食用甲鱼,猪腰及核桃,腰果等坚果类食物。按照中医证型配合中药饮食调理食膳。气滞血瘀证:症见头颈部不能俯仰转侧,压痛拒按,或痛连肩背、胀痛,或痛有定处,日轻夜重,痛如针刺,舌质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治宜活血行气,通络止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新鲜蔬菜瓜果等还可食田七青蛙汤,木耳,金针菇,蒸瘦肉;寒湿证:食温热祛风寒食品,瘦肉,猪牛蹄筋,羊肉炖生姜,当归等;湿热证: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口渴不欲饮,溲赤,头晕头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宜清热利湿,通经活络,食清淡食品,如薏仁,冬瓜粥,卧床休息期间防止腹胀和便秘,以免加重病痛。寒湿痹阻型: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遇冷痛增,得热痛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宜温经散寒,祛湿通络。阴虚型:食绿豆,百合,沙参,冰糖炖银耳或海参,白鸽,甲鱼,蜂房等滋阴补肾,强筋壮骨。肾虚痰瘀痹阻,症见颈部关节或肌肉僵硬、疼痛,难以屈伸,伴腰膝酸软,舌质暗淡,苔白腻,脉细弱或细涩,治宜补肾化痰,活血通络,食海带,淡菜,猪肾等补肾化痰。
功能锻炼 各型颈椎病症状基本缓解或呈慢性状态时,可开始做医疗 体操 以促进症状的进一步消除及巩固疗效。症状急性发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运动刺激。有较明显或进行性脊髓受压症状时禁忌运动,特别是颈椎后仰运动应禁忌。椎动脉型颈椎病颈部旋转运动宜轻柔缓慢,幅度要适当控制。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患者耐受为宜。
左右旋转 取坐位或是站位。双手叉腰,头轮流向左、右旋转。动作要缓慢。当旋转到最大限度时,停留3~5min。使肌肉和韧带等组织受到充分的牵拉,左右各旋转10次。
提颈缩颈 取站位,肩部自然向上提,同时颈部向下缩,停留3~5s,再自行放松,重复10次。
环绕颈项 取站位,颈放松,呼吸自然,缓慢转动头部,顺时针与逆进针方向交替进行重复10次。患者站位,两手叉腰,头部向左侧偏,再向右侧偏,动作要缓慢,幅度勿过大,重复20次。
前后活动颈部 取站位,两手叉腰,头尽量向前屈,低头看地。在仰头看天,头尽量后仰,动作缓慢
体操方法 双手侧平举,像钟表指向9点15分一样,然后两臂向上抬,举到10点10分处,连续做100~200次。注意全身挺拔、双臂像飞鸟的翅膀一样上下扇动,手臂尽量向后贴每天做一组。
用药指导 中药汤剂宜温服1剂/d,分2次口服,间隔4~6h,服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随时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康复指导
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或低头玩手机。
饮食宜补益肝肾,气血之品,如:黄芪煲鸡汤,参芪龙眼粥,参枣粥等,忌食生冷瓜果之品,中药汤剂宜温服。
按摩颈肩疼痛部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空闲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心态,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
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劳动或走路时要避免挫伤,避免急刹车时头颈受伤,避免跌倒。
自我治疗及预防
摇动上肢: 肩部放松,左肩画圈摆动、右肩也画圈摆动。次数一般为20次。
抓空练指: 两手臂向前平伸,双手五指做屈伸作用,次数可50次。
提揉两耳: 用手提拉耳朵,然后进行按摩、揉搓,直至耳部发热。
局部按摩: 在颈部、大椎骨、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对这些部位进行按揉。 颈部运动: 颈部运动主要包括头部前仰、后仰、左倾、右倾,四个方向慢慢的转动颈部。颈部转动,可在短时间内缓解颈部的酸痛。
远道点穴: 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然后对其进行按揉。
掐捏踝筋: 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
预防 措施
告知患者卧低枕休息,侧卧时颈部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尽量减少颈部活动。
戒烟限酒,避免风寒潮湿。避免在入睡前洗头,或午夜、凌晨洗澡。避免头发未干就入睡,否则会使潮湿入侵颈部,诱发颈部疾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对颈部保暖,温暖的颈部环境对防止颈椎病复发很重要。
避免头颈部负重及过度疲劳,减少刺激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保持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开朗乐观,正确对待颈椎病。
纠正生活中不良姿势,生活中的坐、卧,看电视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当工作或其他劳动需要持续低头或仰头1~2h的时候,一定要抽空适度活动颈部,以放松颈部肌肉,减轻肌肉的持续紧张度和颈椎的疲劳。避免做颈部过伸或过屈活动。
选择合适的枕头。人一生1/3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挑选适合自己的枕头,对防止颈椎病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枕头高度以一拳为宜。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的调节,多摄取一些强筋壮骨的食物。如深绿色蔬菜、西兰花、牛奶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营养。大蒜、洋葱、芦笋和鸡蛋等食品中都含有丰富的硫,硫有助于骨骼、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修补和重建。
5 结论
我科根据中医辨证原理采用中药熏蒸,微波,隔物灸,氦氖激光等物理治疗,可以达到舒筋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通过中药的渗透作用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的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情志护理,合理指导饮食,正确的功能锻炼,缓解患者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持之以恒,还能够强健筋骨,使疾病长期得以缓解,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夏治平.中国推拿全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罗平,马建,余好.中医辨证施膳在颈椎病患者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指南,(33):164-165.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 总结 其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等综合护理。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护理方式对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颈椎病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8-1879(2012)12-0267-02
颈椎病是颈椎的一种劳损退变疾患,与长期的屈颈动作有关[1]。主要包括颈椎骨性关节炎、颈神经根综合征和增生性颈椎炎以及颈椎间盘脱出症等。近年来颈椎病的患病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2]。颈椎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压迫神经根导致臂至指尖的酸麻痹痛或眩晕,有的颈椎病甚至会压迫神经中枢-脊髓。临床研究表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多是由于颈椎过度劳损,骨质增生以及韧带增厚所引发,有的甚至是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颈椎骨折,导致颈椎脊髓、神经根以及椎动脉受到压迫所致,从而引发多种功能障碍[3]。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牵引,物理治疗以及针灸等,为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对患者尽心更有效的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治疗风险,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为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在颈椎病综合康复的应用,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颈椎病患者100例,年龄38-63岁,平均年龄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龄在38-63岁,平均年龄为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在39-62岁,平均年龄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的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照在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注重观察注意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脉搏等,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以及诱发因素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在无相关禁忌证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心理护理:颈椎病属心身疾病范畴,本病病程长,症状复杂,诱发闲素多,难以根治,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将心理护理贯穿患者在院期间各项治疗及护理操作的始终,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是患者的首选。入院时因为身体的不适、接触陌生的人和环境,患者易发生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发生角色缺失。护理人员应做到主动热情地接诊患者,妥善安置好患者的床位。详细介绍病区的环境及主管医生、护士等人员配备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有关注意事项,使其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全面仔细地了解、评估患者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顾虑等,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并对其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举已经成功治愈的病例,使其放松心情,消除恐惧心理。同时与家属、单位等社会支持系统进行协调,避免患者因为治疗费用产生压力。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从各方面使患者增加安全感,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2)饮食护理: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机体的营养供应,使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抗病能力增强。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胆固醇饮食,进食宜清淡、易消化、不食油炸食物以及溶氧仪引起腹胀的食物,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和水果。
(3)康复指导,指导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可以使颈部相应的神经肌肉得到有规律的牵拉,有助于恢复颈部功能。锻炼颈部肌肉功能时,先长收缩练习,增加肌肉力量,再进行颈 保健操 练习,做操时要全身放松,循序渐进;出院后可以适当进行 太极拳 等运动以调和气血,修身养性。
(4)加强宣传 教育 应积极教育和指导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教育患者对自身疼痛的判断和描述以利于了解病情情况。通过提高患者对颈椎病的认识,有利于治疗时提高患者的顺应性。
疗效评价标准。为评价护理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进行分类,依此评价不同护理方法在颈椎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统计学处理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满意15例,基本满意20例,不满意15例,满意度为70%。观察组满意20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0%。经X2检验,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下表。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护理人员应更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5]。综合护理已经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任科梅.颈椎病病人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2(8):382-383
[2]施子珍.综合性护理对颈椎病手术患者的影响观察与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18):119-120
[3]赵晓萍,宋玉萍.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综合护理[J].河北中医,2010,8(32):1249-1250
[4]姜淑波.颈椎病的康复指导及护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7(19):332-333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踝关节扭伤尤其是以内翻损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或断裂的多见。当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足外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可引起踝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还可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 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 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处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二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为了稳定关节可以让病人坐于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绷带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外翻。医生用三条4cm宽胶布,依次重叠一半由内踝上方绕过足跖面经外踝往上,贴于腓骨小头下方,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制动数日。固定制动应以矫枉过正为度,即将伤肢向受伤力量相反方向翻转,内翻位受伤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伤内翻位固定。必要时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急性期过后可用热敷,并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内翻动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摇转踝关节、跖屈内翻、背伸外翻并按揉患处。韧带完全撕裂可做修补手术。少数病人愈后容易再次发生扭伤。 踝关节扭伤为什么会造成长期足痛?� 踝关节扭伤后经合理治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也有一些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后遗留足外侧疼痛,长期不愈,甚至可达数十年,影响行走和劳动。通常是由于跗骨窦内软组织同时损伤而造成的。跗骨窦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窦口位于外踝前下方,窦内有骨间跟距韧带、脂肪垫和跟距关节滑膜及滑囊。踝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跗骨窦内韧带、脂肪垫及滑膜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损伤愈合后可出现瘢痕挛缩及韧带紧张,产生足背外侧疼痛及跗骨窦口处压痛,有时还可向足趾放射。软组织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小腿及足部感觉异常,发冷,沉紧无力、不自主发抖。 用局部封闭窦内后疼痛可立即消失。应注意在踝关节扭伤后注意休息,局部理疗治疗,封闭治疗都可以采用。治疗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疗无效,疼痛顽固者,可用手术切除跗骨窦内软组织,用明胶海绵塞入跗骨窦内止血和消灭死腔。 踝关节扭伤的防治 1.引起踝关节扭伤原因和原理。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球类运动技术复杂,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篮球运动中的抢篮板球,排球运动中的跳起扣球,学生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2.症状。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淤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3.踝关节扭伤的现场处理。伤后立刻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伤药。 4.按摩治疗。3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腱之间)1min;(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min;(3)按摩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后缘)1min;(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小头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5.伤后练习。肿痛减轻后,即应在粘膏支持带固定下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跃练习,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6.加强预防措施。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预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练习时应戴好保护支持带。 踝关节扭伤为什么常出现于外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步行逛街,公园漫步,稍不留意时踏空了梯级,碰撞了砖石树墩等,都容易扭伤踝关节。但凡有扭伤,大部分出现于外侧踝下部,而内侧较少见,其中原因何在呢? 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要长一些,于是支撑住了踝关节外侧,同时,内踝部分有一组坚强的韧带,称为“胫侧副韧带”(又叫“三角韧带”),呈扇形自内踝伸展到足骨上,紧紧地拉住了踝关节内侧。两者同时发生作用,当踝关节扭动时防止踝关节向外翻,而是经常地令踝关节过度向内翻,这时就使比较薄弱的腓侧副韧带发生撕裂损伤。这就是踝关节扭伤多见于外侧(也即是腓骨侧)的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小腿内侧支配足部的肌肉群如胫前肌、胫后肌均较强大有力,可以稳定住踝关节内侧,不使其外翻移位;相反,小腿外侧支配足部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相对比较薄弱,一遇扭伤时,它不能紧紧地控制踝外侧稳定不动,而是被迫拉伸而令踝关节过度内翻扭伤踝的外侧。 踝关节外侧扭伤时,由于腓侧副韧带的撕裂出血,使外踝下方连及足背部出现血肿、皮下瘀斑,局部有明显压痛,检查时如将足部被动向内翻,则因牵扯伤处而感剧痛,如向扭伤的外侧翻,则疼痛不明显。 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必须排除常常合并存在的腓骨髁骨折。如有骨折可疑,需要拍X光片来确定。 治疗以对症为主。新鲜扭伤可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喷射冷冻剂,以抑制出血肿胀,并妥贴包扎固定。新鲜扭伤忌按摩、被动运动、立即行走活动,这样做都会加重局部损伤及出血。1~2天后可局部热敷,照射红外线灯,使用短波透热疗法。2~3天后可练习步行活动,局部轻柔按摩或辅以被动活动。1~2周左右可趋痊愈,严重的韧带撕裂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如不加注意还可能再次扭伤。 认真对待踝关节的扭伤 差不多每天都有万美国人扭伤踝关节,但却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引起注意.当脚部扭转不当就会造成踝外部韧带的过度伸展和弯曲. 加利福尼亚的整形外科专家Glenn Pfeffer称,人们要依靠踝关节运动和工作.如果踝关节的扭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关节不稳定并发症,如关节疼痛或反复出现扭伤的情况. 据说,治疗踝关节扭伤最好的办法是休息,冰冻,压迫,抬升踝关节.如果情况严重,就要用绷带缠住关节,病人也要做适当的运动以防关节僵硬. 当然,最好是预防出现扭伤的情况.在进行排球和网球运动时要做准备活动,用绷带缠住关节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穿气垫运动鞋踝关节易受伤《文汇报》 2001年3月29日 据英国《泰晤士报》27日报道,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穿上气垫运动鞋在运动的时候更加容易使踝部关节受伤。 报道说,研究人员对约1万名篮球运动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穿气垫鞋的和不穿气垫鞋的运动员相比,受伤的几率为四比一。他们大部分是在跳高落地时弄伤踝部的。该结果一经公布,便在体育界和商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气垫运动鞋制造商耐克公司的发言人迅即发表讲话称,该公司对报告非常重视。 【疾病】踝关节扭伤 【简介】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伤等因素,使踝部的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而致。 常见症状为,踝部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肿。 按摩方法一 按摩方法二 生活调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点揉丘墟、太溪、昆仑、申脉,阳陵泉,力量由轻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钟。 (2)家长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鱼际着力,在踝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缓和的揉摩,时间为2~5分钟。 (3)家长一手握住足跖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按在伤处,两手稍用力向下牵引,同时进行轻度内翻和外翻。时间为1~3分钟。 (4)家长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跖部,同时用力,在拔伸的同时将踝关节尽量背伸,然后做环转运动。时间为1~3分钟。 (5)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自上向下,反复中揉1~3分钟,然后两手掌相对用力。横搓下肢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大鱼际轻擦损伤部,以透热为度。 (2)以拇指指腹,在损伤的局部用轻柔的按揉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3分钟。 (3)患儿坐位,家长一手由外侧握住足跟,用拇指压于韧带所伤之处,另一手握住跖部,用摇法1分钟。 (4)家长双手握往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足跖屈,再背屈同时,以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按压韧带损伤部位,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5)家长双手掌相对用力,自膝关节向下,反复搓揉至踝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时间为2~5分钟。 生活调理 (1)对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应到医院拍调X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如发现骨折应立即请医生处理。 (2)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手法要轻柔和缓,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同时不要热敷。 (3)在恢复期,手法适当加重,同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或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洗,常能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4)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 (5)在扭伤早期,较重者宜制动,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固定,1~2周后解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一、解剖概要、损伤原因及病理 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前者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体上面组成,后者由距骨下面与跟骨组成。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使踝关节相当稳定。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和腓距前、后韧带,此韧带比较薄弱,作用为限制足的内翻活动。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遗失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外侧韧带断裂 内侧韧带断裂 外侧韧带撕脱骨折 内侧韧带撕脱骨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内翻位摄片时,胫中蒫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X线检查可见撕脱骨片。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纺织品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三、治疗 踝部内侧韧带损伤,轻型,胶布固定、绷带包扎于矫枉过正位 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能和减少出血、肿胀。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物,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护踝部(如穿高统靴等)。如损伤较重,可用5-7条宽约厘米的胶布从小腿内侧下1/3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胶布外用绷带包扎。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韧带松驰,以利愈合,固定约3周。如为内侧韧带损伤,包扎固定位置相反。 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踝部韧带损伤,重型,短腿石膏固定,足底加橡皮垫 陈旧性外侧韧带断裂或反复扭伤致外侧韧带过度松驰造成关节不稳者,可考虑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如何治疗踝关节扭伤 1、对于轻度的踝关节扭伤,在扭伤的即刻就应行冷敷。以减少血肿的形成。同时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样可以使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一般10—14天就可痊愈。 2、踝关节损伤较重、引起韧带较重损伤时,应该到医院就诊。这时要用宽胶布条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 3、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引起韧带断裂或踝关节半脱位者,要用石膏固定伤足于90o位及外翻位。一般固定4—6周,去石膏后积极锻炼踝关节的活动。 踝关节损伤的自我诊疗 我朋友几天前不慎在下楼时将踝关节扭伤,请问专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踝关节损伤应如何自我诊疗? 读者 刘尧明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因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楼时,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旋转,重力失衡所致。日常生活中,受伤病人习惯用热水或热毛巾烫洗患处,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人则认为是小毛病,坚持行走、作业,这样不仅会使症状加重,而且还会延误治疗时机。 踝关节损伤后,首先应自我判断,是软组织扭伤还是骨折?扭伤者,受伤后即觉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强走路,随之踝关节肿胀;若伤后踝部淤肿疼痛,内外踝部压痛明显,可闻及骨擦音,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畸形,则是踝关节骨折。 在治疗方面,对扭伤者,要避免继续负重或作业,应采用自我舒筋理筋手法,先将踝关节缓缓拔伸,片刻后做背伸、内翻和外翻动作,但切忌用局部手法揉按;局部肿胀明显,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3分钟更换1次,持续30分钟,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退热、镇痛的作用。对急性扭伤,施行冷敷越早越好,扭伤24小时后,宜改用热敷疗法,用温热水或热醋浸透毛巾放于伤部,30分钟即可,每天1~2次,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的吸收。 对于骨折者,应立刻到医院骨科进行检查、拍片,以便诊断和正确治疗。市中心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智良 [ 概述 ] 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 [ 症状体症 ] 1.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使足向健侧翻转者,患侧痛加剧。 [ 诊断依据 ] 1.有明显的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线摄片,可见有踝关节半脱位表现,或伴有骨折。 [ 治疗原则 ] 1.不全断裂行局部制动,对症治疗。 2.完全断裂,或合并有撕脱骨折,踝关节半脱位者,早期手术治疗。 [ 疗效评价 ] 1.治愈:无痛、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活动多有轻度肿痛,关节稳定,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仍有肿痛,关节不稳,功能受限。 [ 专家提示 ] 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可合并有骨折和踝关节半脱位。同时韧带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日后反复扭伤。因此踝关节扭伤,应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诊治、彻底治疗。以免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 听说踝关节扭伤可以和骨折一样严重,是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的。“扭伤”通常指韧带扯伤或者撕裂,踝关节损伤则可轻可重,取决于哪些韧带遭受损伤。 位于踝骨前外侧的韧带(前踝韧带)受伤,一般只是轻度扭伤。症状为不太剧烈的疼痛、触痛和青肿,踝关节仍可屈曲。轻度扭伤的治疗比较简单: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尔后用绷带扎紧,尽可能休息几天。完全复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韧带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韧带损伤,通常会造成严重扭伤。踝关节承受体重,这些韧带起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伤处肿胀疼痛更加厉害,而且可能踝关节前后均肿胀疼痛,以致走路或踝关节的任何活动都非常困难。 实际上,严重扭伤完全可能像骨折—样,剥夺伤者的活动能力,伤处往往必须上石膏以利痊愈。拆除石膏后,应该立即开始渐进的锻炼计划,做伸展运动和恢复活动范围的运动,这是重要的。最后还应做增强体力的运动,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并帮助防止再受损伤。 有些人自言有一个“靠不住的踝关节”,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指连系踝骨的韧带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受伤,通常是由于以往的韧带损伤没彻底治愈。用绷带绑扎踝关节,有助于预防再次扭伤;穿鞋跟较较粗的鞋子,也有助于减少扭歪踝关节以致受伤的可能。 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 运动时场地不平,负重行走或下楼梯、走斜坡突然失脚而使外踝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后局部渗出物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称为踝关节损伤。中医认为踝关节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故而引起肿胀疼痛。 多数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扭伤史,踝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发青或青紫,关节运动障碍,步行困难。如局部有尖锐疼痛,伴踝关节畸形或异常活动时,应考虑骨折,尽快到医院就诊。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病,运用推拿疗法可以简便、快捷地缓解疼痛和恢复行走功能,为自己或家人、朋友解除痛苦。 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在踝部施行按揉,先从患部到周围,接着自外踝,经小腿外侧至阳陵泉,重点在丘墟、绝骨、阳陵泉三穴。然后用拇指推患部,也是从局部向周围推,以活血散瘀。 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局部会有发热的感觉且疼痛减轻,接着可以进行关键手法:拔伸踝关节并作小幅度内外旋。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在本病中的操作是:一手握住脚掌,固定踝关节的一端,另一只手适度按住患部,慢慢进行牵引并同时做小幅度旋转,动作要缓和,忌用爆发力。之后再按丘墟和阳陵泉穴以酸胀为度,然后施以擦法自足背经踝部至小腿部,患部配合湿热敷。 操作和护理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对于局部出现大块青紫斑者,不宜立刻施用手法和热敷,应先行冷敷,在24小时后才能进行手法治疗; 2、治疗手法宜轻柔; 3、患部适当固定,防止足部保持背曲内翻姿势; 4、局部保暖; 5、休息时踝部放置要高于臀位,利于肿胀消退。 如何护理踝关节扭伤的病人? 1、通常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可用凉水或酒精冷敷,以促进止血,减少血肿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 2、扭伤踝关节后,不要过早下地及持重,避免妨碍其功能的康复。一般要待7~10天扭伤基本好转后,才可逐渐开始步行。睡眠时,患脚可用枕头垫高,以减少肿胀。 3、行走时要注意路面的高低,光线不好时更应小心,下坡下楼时,脚的跖屈角度不要过大,防止发生扭伤
颈椎病能针灸。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方法,在颈椎病的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根据中医的理论,颈椎病是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合,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主要是应用其能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颈椎病的针灸治疗目前常用绝骨、后溪穴这两个部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两个穴位对于颈项部有疏通经络,调理血气,舒泾止痛的作用。同时根据中医局部取穴,邻近取穴的原则,同时还可以辅以颈椎夹脊,风府,大椎,魄户,天桂等穴位,治疗颈肩部僵硬,颈肩背部疼痛等症状。
颈夹脊穴在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寸处。
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哑门(督脉)旁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之外侧取穴。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根据颈椎病临证分型,督脉、足太阳经证可配伍风府穴、昆仑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小海穴、少泽穴;手阳明经证可配伍肩髃穴、曲池穴、合谷穴。风寒痹阻可配伍风门、大椎;劳伤血瘀可配伍膈俞穴、合谷穴;肝肾亏虚可配伍肝俞穴、肾俞穴。兼有头晕头痛症状的可配伍百会穴、风池穴;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则可配伍中脘穴、内关穴;伴有耳鸣、耳聋症状者可以配伍听宫、外关穴。
1、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2、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3、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损伤之后血流不止的人,都不适宜针刺法。
4、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颈椎病的治疗有很多种的方法,其中有不少患有该疾病的人都想要了解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很多人对于中医都是情有独钟的,而且中医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下面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治疗颈椎病的针灸法。 方法/步骤常规选穴:主穴:颈夹脊、大椎、肩 、曲池、足三里、悬钟。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等。 温针灸。进针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针法,针柄套1~2cm长的艾条,施以温针灸。选穴:上述主穴3~4个,配穴2~3个,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2~3疗程。 艾炷隔物灸。临床选穴多以颈夹脊为主,采用隔姜灸或隔蒜灸。 温灸器灸。选穴:风池、颈夹背,手指麻木加合谷;头晕头痛加百会、太阳、后溪;多汗加复溜、肺俞。方法:选用药艾条,点燃、置于湿灸器内,外层温度控制在50~60O为佳,熨按上述诸穴,每穴3~5分钟,灸毕可行推拿手法整复椎体。注意事项
脖子酸胀僵硬是现代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一去医院检查就诊断为“颈椎病”。可是,总说颈椎病,那么颈椎病到底有什么表现呢?同样是颈椎病为什么有的人表现出来是手麻,有的表现出来是头晕、头痛?
都说针灸是治疗颈椎病的最好方法,那么不同类型的颈椎病都是同一种扎法吗?还是应该区别处理?接下来就看看针灸治疗不同类型颈椎病的精华部分吧!
颈型颈椎病又称肌型颈椎病,只是以颈部肌肉僵硬酸痛为主要表现,X可见颈椎椎体骨质增生。
针灸治疗取穴主要 以颈部夹脊穴为主, 或以“靳三针”的 “颈三针” 为主穴,即 天柱、百劳、大杼 为主穴。如果伴有肩部及肩胛区的疼痛,可加用完骨穴和肩井穴。主要以舒缓颈部肌肉为主要目的,多采用泻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大多是由于椎间盘突出导致,是以一侧或者双侧上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当将头偏向一侧时症状加重,麻木、疼痛多呈放射性,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
这种颈椎病的针刺需要以解决麻木疼痛为主,所以针刺选穴需要在 颈部夹脊穴 的基础上,加上相应部位穴位的选择,特别 肩髃穴、曲池穴、少海穴、外关穴、后溪穴以及合谷穴 需要酌情加减,远端多用泻法。其中肩髃穴需要深刺、直刺才能发挥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椎动脉迂曲或者狭窄导致,以头晕、头昏为主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颈部酸痛,发作时头晕较重,在旋转颈部时症状可加重。
这类颈椎病在以夹脊穴为主的基础上,须着重重视 天牖穴 的应用。天牖穴位于颈部,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在胸锁乳突肌止部后缘。此穴横平第4颈椎横突,是椎动脉最容易发生曲折的地方。此穴须轻柔进针,切莫过快,进针可~2寸,直刺,不可过急地提插。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比较重的一种,主要原因和神经根型颈椎病一致,大多是由椎间盘突出引起,当然此类型多是后中央型突出,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中老年人是由于椎管狭窄引起。主要表现多以四肢无力、肌肉萎缩,或胸部束带感,或者踩棉花感为主要表现。
根据X线表现大多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少部分轻微症状的患者,或者需要保守治疗的患者可以使用针灸治疗。
此时根据患者症状,需要在颈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用督脉穴位,如风府穴,患者头晕可加用百会、四神聪,四肢无力加用四肢穴位,以解决症状为主。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X线片颈椎有失稳或退变。
此时的治疗以缓解交感神经症状为主,需要加用鬼门十三穴安神定志。头晕加用风府穴,眼花加用太阳穴,耳鸣听宫、翳风、完骨等。
混合型颈椎病是指合并有以上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类型,多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相应的穴位,需根据症状予以选用。
颈椎病是很让人痛苦的疾病,一旦椎间盘突出了就没有办法再恢复原样,所以需要在症状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去预防才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多多锻炼,勤于保养才是真正的会生活。
#颈椎病##针灸##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