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医院要求注册急救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

医院要求注册急救医学杂志

为临床类别科室。

临床类别医师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眼耳鼻咽喉科专业;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精神卫生专业;职业病专业;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医学检验、病理专业;全科医学专业;急救医学专业;康复医学专业;预防保健专业;特种医学与军事医学专业;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专业;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专业。

医师进行执业注册的类别必须以取得医师资格的类别为依据。医师依法取得两个或两个类别以上医师资格的,除以下两款情况之外,只能选择一个类别及其中一个相应的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从事执业活动。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他专业的执业活动。

扩展资料:

医师执业注册的相关要求规定:

1、接受同一类别其他专业的系统培训两年或者专业进修满两年或系统培训和专业进修合计满两年,并持有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业务考核机构出具的考核合格证明,经所在执业机构同意,拟从事所受培训专业的。

2、医师注册中医专业或中西医结合专业、蒙医专业、藏医专业、维医专业、傣医专业等作为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气功活动,必须依据《医疗气功管理暂行规定 》取得《医疗气功技能合格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华医学杂志

百度百科—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让他人用自己信息帮忙注册或者用杂志社提供的账号。不能注册的话应该不是杂志的问题,是自己的手机或者网络等方面的问题,可以让别人帮忙注册,但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资料详细真实,实在不行杂志社官网提供了一个账号,可用来投稿。《实用医学杂志》是由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广东省医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旨在传播医学新理论,交流医学新技术,面向临床,重在实用。本刊读者对象为各级临床医护人员。报道的内容为全国各地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实践和实用性较强的新技术、新方法。设有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专题报道、临床新进展、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药物与临床、医学检查与临床诊断、调查研究、中医中药、循证医学、临床护理、综述、医院管理、临床经验、病例报告及临床病例讨论等栏目。其中指南解读、述评、专家论坛、专题笔谈及专题报道栏目稿件为约稿,其他栏目为自由投稿。

为什么注册急救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是北大中文的核心期刊而且还是科技统计源的核心期刊,评职称是管用的,刊名: 中国急救医学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主办: 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2-1949CN: 23-1201/R邮发代号: 14-7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中国急救医学创刊时间:198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因为这本期刊的影响力与级别的关系对于文章的要求比较高,如果您的文章质量很好可以投稿,如果您的文章质量不是很好的话投稿的话几本上很难中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领域高级医学科技枯井,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的学术指标正在逐年升高,在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最新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的影响因子在基础医学、医学综合类排第二位,并连续5年排前三位;在清华大学最新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中,《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影响因子在临床医学综合类排第一位。

综合性学术期刊,就是普通的,没有针对性的。相反的是专刊,比如护理专刊:只收录护理相关文章,不收临床相关文章。此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中国急救医学》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的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杂志之一,是...是目前我国急救医学界办刊最早且较具权威性的学术期刊。 ...

小儿急救医学杂志怎么注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是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所在地中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是我国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四大儿科系之一,现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建立新生儿及儿科两大急救中心(卫生部和联合国基金会于我国首批建立的急救中心之一),1986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被辽宁省教委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精品课程,2008年成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现有3为博士后合作导师)。自成立以来,几代学科带头人的不断奋斗及全体儿科人的共同努力,使儿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长期处于东北地区儿科领域之首,部分项目及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儿科学是辽宁省重点学科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小儿内科、小儿外科及儿童保健医学的诊疗中心,附设卫生部重点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儿科自成立以来,几代学科带头人的不断奋斗及全体儿科人的共同努力,不仅完善了儿科的专业类别,扩大、丰富和发展了医疗诊治范畴,加大了对医疗、教学和科研投入力度,强化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使儿科的整体实力和学术水平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其中部分科研项目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拥 有合理的人才梯队,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讲师25人。拥有博士生导师15名,硕士生导师30名。小儿内科以新生儿科、呼吸急救及神经、消化、泌尿、循环等专业为重点。几代学科带头人连续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常委,中华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新生儿学组组长、副组长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总编辑等。自199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肺功能在新生儿的临床应用,首次得出的中国早产儿及足月儿出生早期的正常肺功能值,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自2001年,在国内最早开始从事高氧致早产儿慢性肺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目前有关高氧致早产儿CLD的病理过程、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的系列研究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自2004年,受全国新生儿学组的委托,主持并制定的“新生儿常频机械通气常规”已成为目前国内同行唯一被公认的呼吸机应用指南。自MRI技术应用以来,不仅保持儿科影像学检测技术在国内的领军地位,并带动了国内同行发展和壮大,同时为围产期各种脑损伤的早期诊断、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治和先天遗传代谢脑病的筛查提供具有及其珍贵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此外,长期以来多专业共同协作完成的脓毒血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逐步完善了小儿胃肠粘膜屏障损伤及保护作用、心肌损伤及保护机制等系列研究,并推动和开展了新的诊疗技术,如血液净化技术,肾脏及肝脏活检技术等。拥有较大规模的门、急诊,年门诊量60余万人次,10个儿内科专业病房、NICU及PICU各1个,病床总数320余张。小儿外科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泌尿系畸形和四肢、脊柱畸形为重点,几代学科带头人连续担任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全国小儿肛肠外科学组组长、副组长和《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等,是辽宁省小儿外科主任委员单位。目前已形成以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肾积水和脊柱四肢畸形四个方向为主攻的科研领域,四个研究方向均有国家攻关或自然基金课题做支撑,每年均有SCI文章发表、并每年有30余篇文章发表在国内一类杂志。科研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研究,已获得国家自然基金6项,获得资金资助已超过200万元,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临床方面小儿外科分为小儿普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外科和新生儿外科,目前能开展所有小儿外科手术,一些手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如经肛巨结肠根治术、肛门直肠畸形、脊柱侧弯等,并积极开展小儿腔镜外科手术。4个儿外科专业病房,病床总数100余张。发育儿科(原儿童保健科)由我国著名儿科教授李助萱创建于1982年,现设有儿童保健、儿童营养、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心理和儿童遗传五大专业。系全国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健康教育中心,辽宁省学习困难诊治中心,辽宁省科学育儿咨询中心,辽宁省遗传性疾病产前诊断中心。近十年来开展了社会小儿适应能力、注意力、感觉统合功能、个性特点、儿童行为和情绪等心理测试。针对目前学龄期儿童经常出现的学习困难、注意力问题、抽动障碍、遗尿症等疾病开展了共患病分析、行为分析、脑功能测定以及治疗效果探讨和易感基因的研究。学术带头人麻宏伟教授对骨骼发育障碍合并矮小的患者进行了系列基因筛查和基因诊断,率先在国内基因水平诊断了软骨发育不全、X-连锁脊柱骨骺发育不全等,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本学科拥有较大规模的门急诊(包括小儿内科、发育儿科、小儿外科),年门急诊量60余万人次,10个儿内科专业病房(9个专业),4个儿外科专业病房,病床总数420余张,病例来源充足,有足够的条件和能力满足课间及生产实习学生对病种及病人数量的需求,使每位学生管床数不少于6张,拥有台式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笔记本电脑、电脑投影仪、数码摄像及照相机等基础设施,有60平米实习教室2间,配有整套电视直播系统,有60平米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另外订阅了20余种中外文相关杂志,供实习教学使用。自行设计了配套的实践教材,使用效果良好。多年来,本学科始终严格地按照国家课程建设与评价体系的有关细则来进行教学各方面的建设和安排,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与医疗、科研同等重要的地位。承担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等8个系,五年制、七年制、留学生班等多频道,以及成人教育、网络学院等部门的儿科学教学任务。先后主编了七年制及八年制的《儿科学》教材,参编了第5-7版的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及第1至4版的儿科学专业《儿科学》教材,此外,还主编、参编了10余部适用于不同层次人群儿科学教学配套和辅助教材等统编教材,主编了《新生儿急救学》、《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小儿骨科学》、《先天畸形学》、《实用小儿外科学》等近30部学术专著。教学成果获省级一等奖1项,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儿科学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充实,教学手段日趋多样,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使儿科学成为临床专业基础课的主干课程之一。本学科拥有全国知名的老一辈儿科学家及儿科教育学家如李助宣、项全申、李永昶、张家骧、梁雅珍、韩玉昆、魏克伦、吉士俊等,为我们学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儿科医生和儿科教育工作者。本学科现拥有博士后合作导师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0人,学科带头人分别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围产学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健康儿童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小儿肛肠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组长、顾问,急救学组副组长及多个专业组的委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主编,《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副主编。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宋庆龄儿科医学奖2项,辽宁省卫生厅鉴定国际先进水平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并获得多项沈阳市科技进步奖项。本学科在临床上秉承“经验源于循证,新知籍以前沿”,在科研上强调“细化研究方向,重视实验基础”;在教学上遵循“精英出精品,精品育精英”的理念。全体儿科人志存高远,携手同行,始终坚持以中提发展为目标,以优势专业为特色,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丰富和充实学科建设的内涵与实质,力争使儿科早日机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新生儿科成立于1983年1月1日,是省内第一家也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新生儿科之一,是卫生部最早命名的“全国新生儿专业医师培训基地”,是我院的重点专科。创始人为全国著名新生儿学专家陈自励教授,在全国和湖北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多年来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医学会全国围产学会等学术组织的成员单位。199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003年又率先成立了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ets)。新生儿科已经成为医院集临床医疗 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重点学科。经过二十七年的建设,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已发展成为具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实验室的完整的专业体系。该科现已成为规模全省最大、设备全国一流。技术力量雄厚的新生儿科。2009年以来新生儿科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扩大规模,新开一层重症监护病区,重新调整病房格局,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医疗、护理规范模式。临床业务继续稳步增长,医疗、服务质量大幅提高。由新生儿急救运转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i、nicu-ii)病区、早产儿病区、母婴同室病房、危重儿出院后随访、新生儿实验室、新生儿门诊七大部分组成。现科内业务用房面积2600平方米,编制床位120张,年收治病人4800余人次,年门诊量2万余人。年抢救病人2800人次,抢救成功率在98%以上。09年7月份由省科技厅组织评审通过,“湖北省新生儿急救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正式立项,使该科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平台,集临床、科研、教学、保健于一体;肩负着发展我省新生儿急救医学的重任。优秀的团队:主任医师6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学位2名,在读博士1名,医学硕士8名,新生儿实验室技术人员4名,副主任技师1名。护理人员7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配备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各种临床诊疗设备,包括:各种进口婴儿、新生儿专用呼吸机 (5台);高频振荡呼吸机(3台); 进口复苏器4台,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系统;进口及国产婴儿培养箱(55台); 进口中央监护仪4台,床边多功能生理监护仪(30台);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10台);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1台);经皮胆红素监测仪(2台);无创血压监测仪(3台);血气生化分析仪(2台);微量血糖测定计(4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仪、空氧混合器、氧浓度测定仪,输液泵、微量推注泵(60台);床边b型超声诊断仪(1台);可移动x光摄片机(1台);远红外线抢救台(9台);蓝光治疗仪(20台);移动自然光照射治疗系统(2台); (2套)等。输液泵、血气分析仪、微量血清胆红素、血糖、血电解质测定仪、床旁x线光机、床旁b超机等,用于新生儿急救转运。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经验丰富,每年2000人左右的危重抢救病人,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治愈率90%以上。尤其对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呼吸循环衰竭患儿的抢救更是有独到之处。科内建立了各种疾病诊疗护理常规。已成功抢救近10名26~28周、体重770~1000g的患有严重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早产儿。完善而先进的呼吸支持技术:该科自上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人工呼吸机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天都有多台常频或高频呼吸机、cpap机用于抢救危重患儿。于2002年率先在省内将一氧化氮(no)吸入疗法用于抢救肺动脉高压患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丰富了抢救方法,肺出血和呼吸衰竭的患儿死亡率极低,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得到了全国新生儿学组专家的高度肯定。全自动外周动静脉快速同步换血术:该方法是治疗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症的有效方法。该科于2001年对原来换血方法改良后率先使用,此方法临床效果好,安全系数高,操作更简便,已成功为100余例患儿进行换血,全部治愈,有效降低了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该方法能迅速缓解部分早产儿因肺发育不成熟而引起的严重临床表现,副作用少。该科一线医护人员均能独立开展该项技术。新生儿科自2007年开展picc技术,至今已成功穿刺60余例且无一例感染,此技术明显减少了极低早产儿的侵入性操作,消除了高渗刺激性药物渗漏引起皮肤坏死的现象,促进了他们的康复,提高了护理水平,减少了医疗纠纷,在全省新生儿picc技术中率先填补了这项空白,成为成功抢救极低、超低体重儿的一项利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bna):我们不仅关注患儿的存活率,也十分重视患儿的生存质量。专门安排一名主任医师做高危儿出院后的随访,给出院患儿及时正确的指导,同时利用abr及nbna对患儿的听力及神经发育的近远期预后作出科学而恰当的评判,并给予及时的干预。规范的早产儿管理及支持护理:早产儿支持护理是关系到早产儿治愈率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该科每年收治约800个孕周27~34周的早产儿,为此我院新生儿科专门开辟了早产婴室,进口早产儿专用暖箱,并用肌肤抚触、被动运动操、视觉听觉刺激、鸟巢、非营养性吸吮等个性化护理手段等促进发育,picc技术支持的胃肠外营养;严密的消毒隔离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保证了早产儿的护理质量。人性化的关怀:对病情较轻者或恢复期患儿,该科特地开辟一层楼的母婴同室病房,病房环境优美,设备齐全,十分有利于母子之间的交流和身心健康,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在全省仅此一家。每天安排专门医务人员与家长沟通交流,减轻了家长的担忧。每位管床医生配有工作电话便于家长与管床医生直接交流。每周一次安排医务人员给家长讲课,传授育儿经验,普及医学知识。建科至今,主编或参编专著2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近200篇,在省儿科学会、省围产学会、省儿保学会及8家医学杂志编委会中均占有席位,“九五”以来共承担及参与湖北省科技厅、卫生厅科研立项资助课题及国家攻关协作项目等共10余项,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为新生儿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新生儿病房为连续多年被评为省“青年文明号”和市“十佳巾帼建功文明岗”,平均每年培训来自湖北、湖南、河南、广东、新疆等省、自治区的进修医生护士50余名。 2002年举办了湖北省新生儿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2003年举办了新生儿急救与转运学习班,2006年举办了全省新生儿急救转运与新技术学习班。2007年举办学习班,2008年5月我科成功举办了湖北省新生儿科主任高级培训班及湖北省新生儿危急重症学习班,不仅给全省新生儿学界带来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而且更促进了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举办学习班。在院领导支持下,举办了三次大型新生儿专业理论学习班。其中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美国新生儿复苏教程高级师资培训班》规模空前,与会人数达236人,邀请了国外著名学者来武汉讲学,努力使新生儿科的学术水平跟国际接轨。同时,利用新生儿转运网络推广新理论、新技术,使整个湖北省新生儿科的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放射科专为该中心配备200毫安床边x光机及数字成像系统,双排螺旋ct及数字胃肠机,b超室有多台二维或三维彩色超声多普勒仪,于2008年专为nicu配备一台床边b超机,检验科有全自动生化仪等先进设备,能满足新生儿科开展医疗工作。全国超声医师培训基地、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省遗传医学中心均设在我院。目前,新生儿危重症救治水平及nicu规模、设备都得到国内同行公认属国内一流行列。新生儿危重症转运网络覆盖整个湖北地区。学科在华中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内也具有较大影响。曾多次接待国内、国际同行来参观,专科负责人及一些主要技术骨干多次应邀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上作有关重症新生儿救治方面的学术讲座;nicu和新生儿科每年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生30余人。专业技术队伍中有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委员,《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儿科药学杂志》、《中国实用儿科学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等7种杂志的编委;1人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学组副主任委员。

建议给孩子看看中医。或者采取食疗的办法。北京的宽街中医院还不错,你要是在北京或者离北京不远可以去看看。

免疫力差,老感冒,这应该是大部分孩子的常见现象,家长不必如此紧张.加强锻炼,补充营养,久而久之,应该就会改善的.

当代医学杂志注册要求

热忱欢迎从事医学、药学、医院管理以及相关工作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生、护士)、医药技术和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国家卫生部门的决策管理人员投寄稿件或推荐作品。

当代医学杂志,所有来稿均经编委部严格审核,审核通过、确定录用之后,才需要缴纳一定的版面费。具体版面费的数额,请到当代医学杂志官网(cmed)咨询。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在初审阶段,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改稿费等其他费用。还有,当代医学药物杂志的编辑部北京,未在其他任何城市和地区设有分部和代投稿渠道,请大家投稿的时候,务必选择正确的渠道投稿,以防。

不是的吧。这个是季刊。CN:11-4449/R;ISSN:1009-4393。

中国药学杂志注册要求

应该是的吧,只有注册了才能进系统投稿,就比如临床医学进展这本期刊

每个作者都是要进行注册的,这是有关部门严明规定的,并且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

题名 要简明、切题,不用副标题,一般20字,最好不超过30字。避免用“……的研究”、“……的观察”等非特定词,除公知公用者外,不用缩写符号和代号。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署名列于题名下方,不得超过7个。外国作者姓名不必译成中文。工作单位应列出全称至科、室,并注明所在单位的城市名和邮政编码,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多单位时按作者署名的先后次序排列,不分栏。不同单位以连续的阿拉伯数序号标注于作者姓名的右上角和单位名称的左上角,单位之间用“;”号隔开。摘要 高度概括全文内容,不分段。应写成“结构式摘要”,分为4部分:“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摘要”两字顶格,后空一格写内容。关键词 顶格写上“关键词”3个字后空1格,列出关键词3-8个,以利标引。应标注能反映论文特征内容、通用性较强的术语为关键词,尽可能用医学词表上的规范词。各关键词间用“;”隔开并空1格,最末1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符号。脚注 在首页底,用横线(3cm)与正文分开。脚注主要说明:①课题基金来源与编号;②国家攻关项目的名称与编号;③获奖名称、级别、等级与编号等;④某些作者(如研究生、进修生、学员等)的身份、单位与地址变更情况等。计量单位 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书写。如浓度单位mol·L-1?不应写成M,放射性活度单位用Bq,而不用Ci(1 Ci=37 GBq=×1010Bq)等。血压单位本刊实行mmHg后加括号注明kPa表示方法。名词术语 应注意全稿统一:①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名词。外文新名词尚无统一译名时,可自译并在第1次引用时用括号注出原文。中草药一律加注学名(需排印斜体字的在字下加划一道曲线)。②名词术语(包括机构名称)应用全名,不可随意缩写,如把“白细胞计数分类”写成“白分”。如所用名词过长而文中又需多次采用时,则在第一次引用时在全名后加括号注明缩写名,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标点符号 应正确使用并书写清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4-19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标点符号用法为准。化学符号、核素符号、公式符号 均须书写端正,并注意大小写和左右上下角注等。如He,Ca,CO2,14N2,64Gd,Na+,PO43-或(PO4)3-,110Agm等。其中希腊文应框出,并在页旁用铅笔注明“希”字,以免排错。数字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为准。(1)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2)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3)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规则:①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②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必须用阿拉伯数字;③小数点前或后若超过4位数(含4位),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出1/4个字距,不用千分撇“,”;④纯小数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⑤数值的增加可用倍数表示,减少只能用分数或%表示,例如增加1倍,减少1/4或减少25%。(4)任何一个数值只允许最后1位有误差,因此,必须正确地表达有效数字。在1组数据x±s中,通常以s的1/3来定位数,例如(±)mm,它的s/3= mm,达小数点后第2位,故平均数也应写到小数点后第2位,即写成(±027)mm。又如(4 ±)g,s/3超过100 g,平均数波动在百位数,故应写成(±)kg。数值的修约应执行国家标准GB3101-93附录B的规定,其简明口诀为“4舍6入5看齐,奇进偶不进”。(5)参数与偏差范围:①数值范围:五至十写成5~10;3×103~8×103可写成(3~8)×103,但不能写成3~8×103;②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30±5)%不能写成30±5%;③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 mA不必写成~ mA;④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 ℃。国际代号与缩写 没有单复数之分。如1秒1 s,2分钟2 min,3小时3 h,第3小时h3,4天4 d,第4天d 4,5星期5 wk,第5星期wk 5,6个月6 mo,第6个月mo 6,7年7a,第7年a 7,8岁8 a,实验动物雌性♀,雄性,国际单位U,离心率用r·min-1(不用rpm),概率P(不是P),平均数x,常用对数log,紫外UV,质量m,容积V,百分比%。尽量把1×10-3g与5×10-7g之类改成1 mg与 μg。hr改成h。国际代号不用于无数字的文句中,例如每天不写每d,但每天8mg可写成8 mg·d-1。在一个组合单位符号内不用斜线,改用负幂次方表示,例如不能写成mg/kg/d或mg/(kg·d),应写成mg·kg-1·d-1。静脉注射为iv,肌肉注射为im,腹腔注射为ip,皮下注射为sc,脑室注射为icv,动脉注射为ia,口服为po,灌胃为ig。年龄和体重 须用实际测得的平均数±标准差(x±s),剂量若按体重一律以“·kg-1”表示。药品 药名以《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及“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为准。首次出现时,注上英文名。药名较长时,可用缩写,但需在首次出现时注明,少用代号。可注商品名,写明生产厂商、批号、规格等。表和图 凡用文字已能说明问题的则不用表和图。如用表和图应少而精,而且要设计正确、合理,具有自明性。论著类稿件,表和图均应有中英文对照的完整题目,表和图中的栏目及各种标注均用英文。表和图要有序号。表格左右两端开口,采用三(横)线式,不用纵线,栏头左上角不用斜线,除栏头外,表身中不用或少用横线,表内尽量不用或少用标点符号。

综述、科研简报。可以在综述、科研简报(附全文)、科技园地、药学史等报刊获得消息。药学专业(Pharmacy)是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