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论文

发布时间: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论文

注意各方面的感染,同时要定期进行清理猪舍,并且要做好消毒工作,注意多通风,学会管理技巧,了解病情的因素。

预防用维生素c,复方花青素。治疗用强力霉素,复方花青素,泰勒菌素。

猪蓝耳病目录[隐藏]一、病 原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理四、临诊症状五、病理变化六、鉴别诊断七、防治八、药物防治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编辑本段]一、病 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编辑本段]二、流行病学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编辑本段]三、发病机理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编辑本段]四、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编辑本段]五、病理变化1、大体病变:无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2、病理组织学:PRRSV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PRRS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PRRS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PRRS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PRRS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PRRS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PRRS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编辑本段]六、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编辑本段]七、防治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编辑本段]八、药物防治本病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现将有效的预防程序推荐如下:1、 公猪每月或每季度预防一次: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用7天;2、 母猪妊娠70~80天,产前7天~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3、 母猪断奶当天~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4、 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5、 仔猪断奶前3天~断奶后2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6、 第18、22周龄分别使用一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7、 每周两次消毒:速洁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每月两次熏蒸:速洁1:25倍稀释带猪熏蒸,每瓶(500ml)可熏蒸1250立方米。对于已发病猪,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猪蓝耳病的中药治疗:生石膏50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银花藤20克,板蓝根15克;如有高热加水牛角30克,麦冬15克,丹参1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10分钟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毫升,3-6次/日小猪每次20-50毫升,3次/日,患猪可保基本存活。西药治疗:注射猪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打干扰素,病猪隔离淘汰,所有的猪都做治疗。若有继发症,须使用混合血清,以增强效果。注意事项:当病猪退烧并恢复食欲后,不可喂食,每日以少量清水掺以中药或西药饮之。否则,病情会反复持续发作,并不断加重。空腹使之饥饿,十余天后,肥猪渐渐变瘦,病情随之日渐缓解,或者康复。该法经试验表明,效果良好。治疗方案2猪干扰素(IFN),每40公斤体重用量1毫升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日,重症加量。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连用7天。特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同干扰素,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后,混合在一起注射。圆环菌毒杀(复方甲磺酸培氟杀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毫升肌注,连用3-5天。方解: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转移因子能增强肌体免疫机能,提高肌体抵抗力,二者协同使用效果加强。圆环菌毒杀:有效抗菌成分作用于细菌复制所必需的DNA旋转酶的A亚基和B亚基,使细菌DNA的复制受阻,达到杀菌功效;其中,特殊抗病毒成分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有效抑制病毒体内单磷酸次黄嘌呤(IMP)脱氢酶,从而阻断病毒核酸的合成,对RNA和DNA病毒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与干扰素转移因子同用,抗病毒作用加强,效果更好。本组方具有,广谱抗病毒、广谱抗菌和解热镇痛作用。对病毒性疫病,特别对蓝耳病、圆环病毒及其他细菌性混合感染,效果明显,治愈率很高。

二、 临诊情况病猪不食,精神沉郁,嗜睡、便秘、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流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外购种公猪有一头出现两耳发绀,呈黑紫色。三、 病理剖检剖检4头2-15日龄的仔猪,2头死产胎儿。死产胎儿眼观没有特征性变化,部分木乃伊胎呈棕色,腹腔有淡黄色积液,有的胎儿和死产仔出现皮下水肿,心包积液。死亡哺乳仔猪,眼观变化有眼睑水肿,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肝呈土黄色,胃粘膜、肠粘膜出血,肺淤血水肿,肺纹理增强。四、 诊断根据猪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等特征,疑似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症。随后采集34头可繁殖母猪血,分离血清。采用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RRS诊断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32头为阳性,2头阴性。阳性率达94%。同时进行了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阴性,采集肾脏做猪瘟荧光抗体检验为阴性。无菌采取心、肝、脾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无细菌生长。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进一步确诊为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综合症(PRRS)。五、 防制措施1、目前对PRRS防治仍无有效的方法。为防治本病的感染发病,应采取尽早隔离发病猪,设置病猪群和假定健康群,实行封闭式隔离饲养,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尽早断奶。育肥猪最好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消毒。2、经血清学检验确诊的病猪,实行隔离饲养,对病猪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和足够的电解质,母猪临产前混饲阿司匹林,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妊娠母猪用保胎中草药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充足的营养,使之迅速恢复健康。3、加强环境和圈舍的防疫消毒,用2%火碱溶液或双链季胺盐碘制剂交替对环境和圈舍消毒,每周2-3次,用白灰铺垫过道和墙根,搞好防护。六、 小结与体会1、该场未做过PRRS疫苗免疫,检验抗体是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北京旺尔有限公司PRRS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PRRS抗体,在34份样品中检出32份阳性,2份阴性,证明该猪场猪群感染了PRRS病毒。2、该场猪群发病后,由于诊断准确,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制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3、不要外购种猪如果需要先隔离饲养,通过血清学检测阴性再留用。4、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药物和特效疫苗防治PRRS的情况下,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对症治疗也有一定疗效。5、通过实践证明,康复的母猪可继续配种繁殖,后备母猪与感染本病的猪群短时接触能获得免疫抗体。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的论文

蓝耳病由病毒引起,造成胸腺萎缩而降低猪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力下降。通常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对蓝耳病本身是没用的。但是,药品可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所以使用药物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重保健及营养,发生过此病要做好病毒净化。具体措施和用药方法:A.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B.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C.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D.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E.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可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主要表现为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生长猪的呼吸道疾病。在中小规模养猪场,由于卫生环境差,猪舍封闭通风不良,导致该病传播速度快,对养猪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一、发病特点 在中小猪场,饲养密度高,致使断奶仔猪感染发病后死亡率上升;猪舍混养各个阶段和年龄的猪,造成发病面广;免疫程序不规范,常并发其他疾病,如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导致临床表现复杂,死亡率高;消毒措施没跟上,使病猪带毒时间长,猪群出现持续性、隐性感染;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造成免疫抑制等恶性循环。 二、临床症状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主要侵袭母猪的繁殖系统和仔猪、生长猪的呼吸系统。新生仔猪感染后精神沉郁、肌肉震颤,最后因无法吮乳而饿死。断奶仔猪感染后大多呼吸困难、消瘦,皮肤苍白,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四肢关节肿胀严重,触压有疼痛感,病中期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提起后肢可见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胀,后期有四肢划水样的中枢神经症状,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50%以上。育成猪体温升高达41℃以上,扎堆不愿起立,眼睑水肿,眼结膜发炎,双眼四周有较多分泌物,出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怀孕两个月以上的经产母猪和初产母猪多表现为高热、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耳尖发绀、频频排尿,用黄体酮治疗无效,继而流产或早产,流产率可达30%以上,死产率为80%~100%。种公猪发病时症状轻微,但精液品质下降,使母猪受胎率下降、返情率增高。 三、病理变化 肺肿胀和萎缩同时存在,两肺叶呈明显的不对称,肺部的间叶和心叶呈大理石样病变;脾脏表面有坏死灶,边缘有锯齿样变化;全身淋巴结出血、肿大严重,呈黑枣状,这三点是临床上特征性的变化。肾脏呈土黄色,如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脏器和腹腔粘连,如继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则脏器和胸腔粘连。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现象,胃底黏膜出血、溃疡,喉头充血,扁桃体出血,气管内有泡沫样液体。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做出诊断,有条件的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 五、防制措施 1. 科学免疫。免疫是预防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手段。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的免疫程序如下:商品猪在断奶后初免,在流行地区、高温季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1次;种母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每次配种前加强免疫1次;种公猪70日龄前免疫程序同商品猪,以后每隔4~6个月加强免疫1次。注意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弱毒疫苗,可接种灭活苗。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根据抗体消长规律及时补注。 2. 种源控制。减少猪群流动,发病期间停止猪只出售和引种。严禁从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坚持自繁自养,慎重引种,引种时要做好隔离饲养工作。 3. 加强饲养管理。改进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合理配制日粮。注意通风与保暖,保持猪舍干燥,饲料中可添加环丙胺啉,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每两周全场大消毒1次,每周带猪消毒1~2次。猪场应做到全进全出。 4. 严格处置病死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严格对病死猪采取“四不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食用、不出售、不乱扔,对病死猪及其粪便、垫料及时作无害化处理。 5. 积极做好药物预防。母猪分娩前、后1周喂服莱特蓝林(板青颗粒)和喘咳停(主要成分是黄芪多糖和磷酸替米考星)效果比较理想,对初生仔猪1日龄、7日龄、21日龄分别肌肉注射喘咳停毫升、毫升、1毫升。仔猪断奶前后、转群时按预防量在饲料中添加莱特蓝林、喘咳停、土霉素等抗菌药物。 六、小结 自2006年我国高致病性蓝耳病暴发流行后,我县90%的中小规模猪场每年都有该病的流行,混合感染常常使发病猪群的死亡率大幅提高,给猪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通过全体畜牧工作者的努力,狠抓防控措施的落实,现在70%的猪场能根据自身的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免疫方案,抗体水平一直稳定。因此,只要共同重视蓝耳病的临床研究,针对各猪场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疫苗,采取消毒、隔离等防控措施,完全可以控制中小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象山县畜牧兽医总站 邮编:315700)

流行形式与特点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ll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l3周龄的猪群中,-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4l摄氏度,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l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防治措施该病是-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l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地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l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发病时的措施:-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猪蓝耳病目录[隐藏]一、病 原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理四、临诊症状五、病理变化六、鉴别诊断七、防治八、药物防治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编辑本段]一、病 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编辑本段]二、流行病学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编辑本段]三、发病机理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编辑本段]四、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编辑本段]五、病理变化1、大体病变:无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2、病理组织学:PRRSV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PRRS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PRRS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PRRS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PRRS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PRRS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PRRS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编辑本段]六、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编辑本段]七、防治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编辑本段]八、药物防治本病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现将有效的预防程序推荐如下:1、 公猪每月或每季度预防一次: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用7天;2、 母猪妊娠70~80天,产前7天~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3、 母猪断奶当天~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4、 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5、 仔猪断奶前3天~断奶后2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6、 第18、22周龄分别使用一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7、 每周两次消毒:速洁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每月两次熏蒸:速洁1:25倍稀释带猪熏蒸,每瓶(500ml)可熏蒸1250立方米。对于已发病猪,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猪蓝耳病的中药治疗:生石膏50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银花藤20克,板蓝根15克;如有高热加水牛角30克,麦冬15克,丹参1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10分钟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毫升,3-6次/日小猪每次20-50毫升,3次/日,患猪可保基本存活。西药治疗:注射猪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打干扰素,病猪隔离淘汰,所有的猪都做治疗。若有继发症,须使用混合血清,以增强效果。注意事项:当病猪退烧并恢复食欲后,不可喂食,每日以少量清水掺以中药或西药饮之。否则,病情会反复持续发作,并不断加重。空腹使之饥饿,十余天后,肥猪渐渐变瘦,病情随之日渐缓解,或者康复。该法经试验表明,效果良好。治疗方案2猪干扰素(IFN),每40公斤体重用量1毫升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日,重症加量。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连用7天。特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同干扰素,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后,混合在一起注射。圆环菌毒杀(复方甲磺酸培氟杀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毫升肌注,连用3-5天。方解: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转移因子能增强肌体免疫机能,提高肌体抵抗力,二者协同使用效果加强。圆环菌毒杀:有效抗菌成分作用于细菌复制所必需的DNA旋转酶的A亚基和B亚基,使细菌DNA的复制受阻,达到杀菌功效;其中,特殊抗病毒成分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有效抑制病毒体内单磷酸次黄嘌呤(IMP)脱氢酶,从而阻断病毒核酸的合成,对RNA和DNA病毒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与干扰素转移因子同用,抗病毒作用加强,效果更好。本组方具有,广谱抗病毒、广谱抗菌和解热镇痛作用。对病毒性疫病,特别对蓝耳病、圆环病毒及其他细菌性混合感染,效果明显,治愈率很高。

猪蓝耳病的综合防治了论文

蓝耳病由病毒引起,造成胸腺萎缩而降低猪的免疫应答,使免疫力下降。通常抗生素只杀细菌不杀病毒,所以使用抗生素对蓝耳病本身是没用的。但是,药品可以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所以使用药物仍是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注重保健及营养,发生过此病要做好病毒净化。具体措施和用药方法:A.饲料中添加药物拌料,用复方花青素1000G+泰乐菌素600G+强力霉素300G/T。B.高热不退的病猪治疗:复方花青素1000克+牛磺酸2000克+阿司匹林1000克/1000公斤干净水中饮用,连续用3-5天。尽量不要给猪群注射针剂,防止应激导致心力衰竭。C.加强消毒:用含酸类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每天进行消毒,坚持使用一段时间,后期改换其它类型消毒药消毒。D.猪群疫病稳定后.建议全群接种一次猪瘟疫苗,为避免接种应激,可以分次接种注射。(如接种5头份苗,先接种2头份,过3天在接种3头份)。E.猪群稳定后,要求做好药物保健,加强营养,经常消毒(每2-3天就一次),不要乱接种疫苗。

流行形式与特点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ll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l3周龄的猪群中,-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4l摄氏度,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l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防治措施该病是-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l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地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l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发病时的措施:-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此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通风不足易导致湿度偏大,舍内空气质量差,易激发蓝耳病的发生。

1、进苗猪群以防寒健胃为主,选用姜糖水、山楂、陈皮、麦芽、神曲、黄芪、柴胡、甘草打成粉拌料,祛寒健胃提高采食量增强体质。

2、如果猪群出现拉稀的,要先控制拉稀,可使用白头翁、腹可安煲水饮用,同时及时结合多种补液(注意补液配方确保准确),饮水补液、静脉推注、腹腔补液,尽量减少脱水死亡。对于体质偏差的猪群可以考虑全群或挑出来部分猪群饲喂湿料,即是将饲料用水浸泡2小时(视气温情况)左右,呈半干湿状,提高饲料的可消化性,减少拉稀。拉稀后的猪群进行适当的调理和中西药保健,预防副猪、链球菌等,中药选用三原清2-3瓶/100斤水、鱼腥草,西药主要是选用头孢(只能饮水,尽量少用)、纽氟罗。

3、表现发病出现较多发烧的,则可使用头孢+强力+普清,全群肌注万特肺灵头,每天一次,连续注射2-3次。

4、加强病弱的运动护理,只要气温20度以上,都可以外放运动让猪只吃点泥巴、青草、晒太阳,但要注意外放后有饮水桶(适当添加葡萄糖、多维)保证猪只喝到水,同时有遮荫的地方。

5、免疫方面:进苗后合理中西药预防保健,提高猪群免疫力,蓝耳苗不宜免疫太早,一般出生50天龄免疫头份/头,如果猪群表现不稳定则相应推迟免疫,至猪群稳定后再考虑补免

猪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暴发,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病学

副猪嗜血性杆菌副嗜血杆菌主要发生在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幼猪,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该细菌寄生在鼻腔等上呼吸道内,是属于条件性细菌,可以受多种因素诱发。患猪或带菌猪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其它健康猪,其它传播途径如消化道等亦可感染。目前只有较大的化验室在做实验室检验,故一般养猪场不易及时得到正确诊断。从该病发病情况分析,主要与猪场的猪体抵抗力、环境卫生、饲养密度有极大关系,如果猪发生过蓝耳病等,抵抗力下降时,副嗜血杆菌易乘虚而入;猪群密度大,过分拥挤,舍内空气混浊,氨气味浓,转群、混群或运输时多发。猪有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肺炎、猪流感、伪狂犬病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时,副嗜血杆菌的存在可加剧它们的病情,使病情复杂化。

二、临床症状

1、急性型:往往首先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病猪发热、体温升高至℃~℃,精神沉郁、反应迟钝,食欲下降或厌食不吃,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心跳加快,体表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部分病猪出现鼻流脓液,行走缓慢或不愿站立,出现跛行或一侧性跛行、腕关节、跗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有时也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严重时母猪流产。在发生关节炎时,可见一个或几个关节肿胀、发热,初期疼痛,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起立困难,后肢不协调。

2、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皮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甚至衰竭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

解剖时可见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等多发性炎症,有纤维素性或浆液性渗出,胸水、腹水增多,肺脏肿胀、出血、淤血,有时肺脏与胸腔发生粘连,这些现象常以不同组合出现,较少单独存在。

四、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尤其是剖检病变),即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学检查。在血清学诊断方面,主要通过琼脂扩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等。本病主要与传染性胸膜肺炎鉴别: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的病变包括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腹膜炎和关节炎,呈多发性;而典型的传染性胸膜肺炎则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和心包炎,并局限于胸腔。

预防用维生素c,复方花青素。治疗用强力霉素,复方花青素,泰勒菌素。

猪蓝耳病的防治论文

流行形式与特点蓝耳病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严重疫病,在猪群中广泛存在,我国猪群中蓝耳病的感染率(包括抗体阳性和病毒阳性)非常高,几乎找不到蓝耳病阴性猪场。母猪隐性感染,持续带毒,可向外排毒达ll2天,经胎盘感染胎儿,出生后的仔猪带毒可达86天之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是引发猪高热病和呼吸道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原,造成猪只大批发病而死亡。当前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流行病学上是以持续性感染及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为特征。在临床上则是以免疫抑制及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为特征。仔猪发病多出现在5周龄~l3周龄的猪群中,-般从5周龄~6周龄开始发病,8周龄~9周龄为发病与死亡高峰,以后逐渐减少。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摄氏度~4l摄氏度,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减食、消瘦、皮肤发白、被毛粗乱、眼睑水肿,少数仔猪耳部和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为80%~l00%,断奶后仔猪发病死亡率为20%~50%,如出现多重感染其死亡率更高。当前在临床上多见蓝耳病常与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伪狂犬病或猪流感发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猪肺疫、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及仔猪副伤寒等,使症状复杂化,增大了防治的难度和死亡率,双重感染与多重感染的病例约占发病总数的83%。目前在我国猪群中流行的病毒株仍为美洲型,但近年来在全国不同的发病地区也分离到蓝耳病病毒变异毒株。免疫组织学检查发现脊髓中央管、中脑导水管、单核细胞胞质呈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强阳性反应,说明分离的变异毒株对脑组织有很强的亲嗜性。防治措施该病是-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至今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和特效药,应以综合防治为主。坚持自繁自养:胎盘传播是本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坚持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和有本病史的猪场引种是及其重要的预防措施。严格的检疫制度:确需引种时必须严格执行隔离检疫制度,并采血送到有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蓝耳病的抗体检测,抗体阳性猪绝对不能引进,抗体阴性猪也应该隔离观察,直到母猪怀孕后无繁殖障碍、所产仔猪无蓝耳病症状才可与其他猪混养。疫苗接种:目前有灭活苗和弱毒苗两种疫苗可以用。我国也已经研制出适合我国流行毒株的灭活苗,据报道免疫后20天抗体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6个月左右,可用于种猪的免疫预防,对发病的猪场应用后也能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率和仔猪的成活率。对于弱毒苗的应用-定要谨慎,如果猪场经血清学检查确实已经感染了该病,可以考虑用弱毒苗接种以缓解仔猪的呼吸道症状,降低死亡率,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减少经济损失。弱毒苗的免疫程序是:后备母猪配种前2周~3周免疫-次,确保其高效价抗体水平以有效保护怀孕期不受病毒的侵害。仔猪23日龄~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l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地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接种疫苗并不能产生l00%的保护,而仅能起到-定的预防作用,用了疫苗后还有发病的可能,尤其是弱毒苗的使用更应该慎重。发病时的措施:-旦猪场发病,要对病猪和外观健康的猪尽快隔离饲养,料糟、水槽严格分开,猪只之间不能相互接触以防传染。

猪蓝耳病目录[隐藏]一、病 原二、流行病学三、发病机理四、临诊症状五、病理变化六、鉴别诊断七、防治八、药物防治本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生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编辑本段]一、病 原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编辑本段]二、流行病学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编辑本段]三、发病机理PRRSV可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使胎猪受到感染,从而引起妊娠后期母猪流产等繁殖障碍。[编辑本段]四、临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PRRS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本病的临诊症状变化很大,且受病毒株、免疫状态及饲养管理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1、急性型:发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5~107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1月龄仔猪表现出典型的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有时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升高到40℃以上,腹泻。被毛粗乱,共济失调,渐进性消瘦,眼睑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80%~100%,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降低,日增重可下降50%~75%,死亡率升高(10%~25%)。耐过猪生长缓慢,易继发其他疾病。生长猪和育肥猪表现出轻度的临诊症状,有不同程序的呼吸系统症状,少数病例可表现出咳嗽及双耳背面、边缘、腹部及尾部皮肤出现深紫色。感染猪易发生继发感染,并出现相应症状。种公猪的发病率较低,主要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但公猪的精液品质下降,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2、慢性型: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3、亚临诊型: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编辑本段]五、病理变化1、大体病变:无继发感染的病例除有淋巴结轻度或中度水肿外,肉眼变化不明显,呼吸道的病理变化为温和到严重的间质型肺炎,有时有卡他性肺炎,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如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脑膜炎等。2、病理组织学:PRRSV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所产仔猪和胎儿很少有特征性病变,PRRS致死的胎儿病变是子宫内无菌性自溶的结果,没出现特异性;流产的胎儿血管周围出现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动脉炎、心肌炎和脑炎。脐带发生出血性扩张和坏死性动脉炎。生长猪较成年猪更常见特征性组织性病理变化,肺的组织学病变具有普遍性,有诊断意义。单纯的PRRS感染引起的肺炎以间质性肺炎伴随正常的呼吸道上皮为特征。其特点为肺泡间隔增厚,单核细胞浸润及Ⅱ型上皮细胞增生,肺泡腔内有坏死细胞碎片。PRRS和细菌、病毒混合感染时,病变应和并发感染的细菌/病毒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合并感染细菌性病原常引起复杂的PRRS肺炎,间质性肺炎常混合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或被化脓性纤维素性支气管肺炎所掩盖。有些感染病例还可见胸膜炎。鼻甲部黏膜的病变是PRRS感染后期的特征,其上皮细胞纤毛脱落,上皮内空泡形成和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淋巴结、胸腺和脾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发生肥大和增生、中心坏死、淋巴窦内有多核巨细胞浸润为特征,病早期可见脾脏白髓、扁桃体滤泡淋巴细胞坏死,后期脾核淋巴结细胞增生;另外PRRS感染引起的血管、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病变也主要表现为淋巴、巨噬细胞、浆细胞的增生和浸润。[编辑本段]六、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编辑本段]七、防治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2、规模化猪场要彻底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3、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4、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以提高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和由此造成的损失。5、做好其他疫病的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在猪繁殖一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猪场,应尽最大努力把猪瘟控制好,否则会造成猪群的高死亡率;同时应竭力推行猪气喘病疫苗的免疫接种,以减轻猪肺炎支原体对肺脏的侵害,从而提高猪群肺脏对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抵抗力。6、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一般而言,每季度监测一次,对各个阶段的猪群进行采样进行抗体监测,如果4次监测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变化,则表明该病在猪场是稳定的,相反,如果在某一季度抗体阳性率有所升高,说明猪场在管理与卫生消毒方面存在问题。应加以改正。7、对发病猪场要严密封锁;对发病猪场周围的猪场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对流产的胎衣、死胎及死猪都做好无害处理,产房彻底消毒;隔离病猪,对症治疗,改善饲喂条件等。8、关于疫苗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目前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弱毒疫苗和灭活苗,国内也有正式批准的灭活疫苗。然而,PRRS弱毒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担忧。国内外有使用弱毒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力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编辑本段]八、药物防治本病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现将有效的预防程序推荐如下:1、 公猪每月或每季度预防一次: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用7天;2、 母猪妊娠70~80天,产前7天~产后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3、 母猪断奶当天~7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4、 后备母猪配种前7~15天: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5、 仔猪断奶前3天~断奶后2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6、 第18、22周龄分别使用一周:每吨饲料添加蓝圆康泰500g+支原必净500g,连续饲喂;7、 每周两次消毒:速洁1:500倍稀释带猪喷雾。每月两次熏蒸:速洁1:25倍稀释带猪熏蒸,每瓶(500ml)可熏蒸1250立方米。对于已发病猪,可以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方法如下。猪蓝耳病的中药治疗:生石膏50克,生地黄18克,牡丹皮10克,赤芍10克,玄参15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银花藤20克,板蓝根15克;如有高热加水牛角30克,麦冬15克,丹参10克,加水2000毫升,浸泡30分钟,煎沸10分钟后,自然放凉。大猪每次100毫升,3-6次/日小猪每次20-50毫升,3次/日,患猪可保基本存活。西药治疗:注射猪血清,口服阿莫西林粉,打干扰素,病猪隔离淘汰,所有的猪都做治疗。若有继发症,须使用混合血清,以增强效果。注意事项:当病猪退烧并恢复食欲后,不可喂食,每日以少量清水掺以中药或西药饮之。否则,病情会反复持续发作,并不断加重。空腹使之饥饿,十余天后,肥猪渐渐变瘦,病情随之日渐缓解,或者康复。该法经试验表明,效果良好。治疗方案2猪干扰素(IFN),每40公斤体重用量1毫升肌注,每日一次,连用3日,重症加量。全群强力霉素与黄芪多康拌料,连用7天。特福(猪用转移因子),用法用量同干扰素,用注射用水分别稀释后,混合在一起注射。圆环菌毒杀(复方甲磺酸培氟杀星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毫升肌注,连用3-5天。方解:干扰素通过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复制,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转移因子能增强肌体免疫机能,提高肌体抵抗力,二者协同使用效果加强。圆环菌毒杀:有效抗菌成分作用于细菌复制所必需的DNA旋转酶的A亚基和B亚基,使细菌DNA的复制受阻,达到杀菌功效;其中,特殊抗病毒成分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竞争性抑制病毒合成酶,有效抑制病毒体内单磷酸次黄嘌呤(IMP)脱氢酶,从而阻断病毒核酸的合成,对RNA和DNA病毒都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与干扰素转移因子同用,抗病毒作用加强,效果更好。本组方具有,广谱抗病毒、广谱抗菌和解热镇痛作用。对病毒性疫病,特别对蓝耳病、圆环病毒及其他细菌性混合感染,效果明显,治愈率很高。

二、 临诊情况病猪不食,精神沉郁,嗜睡、便秘、妊娠母猪出现早产、流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达100%,外购种公猪有一头出现两耳发绀,呈黑紫色。三、 病理剖检剖检4头2-15日龄的仔猪,2头死产胎儿。死产胎儿眼观没有特征性变化,部分木乃伊胎呈棕色,腹腔有淡黄色积液,有的胎儿和死产仔出现皮下水肿,心包积液。死亡哺乳仔猪,眼观变化有眼睑水肿,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肝呈土黄色,胃粘膜、肠粘膜出血,肺淤血水肿,肺纹理增强。四、 诊断根据猪群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等特征,疑似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症。随后采集34头可繁殖母猪血,分离血清。采用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RRS诊断试剂盒,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其中32头为阳性,2头阴性。阳性率达94%。同时进行了布氏杆菌病试管凝集试验为阴性,采集肾脏做猪瘟荧光抗体检验为阴性。无菌采取心、肝、脾进行细菌分离培养,无细菌生长。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进一步确诊为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综合症(PRRS)。五、 防制措施1、目前对PRRS防治仍无有效的方法。为防治本病的感染发病,应采取尽早隔离发病猪,设置病猪群和假定健康群,实行封闭式隔离饲养,实行产房隔离,哺乳仔猪尽早断奶。育肥猪最好全进全出,出栏后彻底消毒。2、经血清学检验确诊的病猪,实行隔离饲养,对病猪饲喂高能量的饲料,和足够的电解质,母猪临产前混饲阿司匹林,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对妊娠母猪用保胎中草药治疗。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充足的营养,使之迅速恢复健康。3、加强环境和圈舍的防疫消毒,用2%火碱溶液或双链季胺盐碘制剂交替对环境和圈舍消毒,每周2-3次,用白灰铺垫过道和墙根,搞好防护。六、 小结与体会1、该场未做过PRRS疫苗免疫,检验抗体是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北京旺尔有限公司PRRS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PRRS抗体,在34份样品中检出32份阳性,2份阴性,证明该猪场猪群感染了PRRS病毒。2、该场猪群发病后,由于诊断准确,及时采取了有效的防制措施,很快控制了疫情。3、不要外购种猪如果需要先隔离饲养,通过血清学检测阴性再留用。4、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药物和特效疫苗防治PRRS的情况下,用抗生素、抗病毒药及中草药对症治疗也有一定疗效。5、通过实践证明,康复的母猪可继续配种繁殖,后备母猪与感染本病的猪群短时接触能获得免疫抗体。

相信养猪户们对猪蓝耳病都非常熟悉,它的传染性极高,被称作“猪艾滋病”。其中最显著的特征的就是猪身上发蓝,而猪只要感染了蓝耳病,不及时治疗的话,不仅会对感染猪造成一定的伤害,还会导致整个养猪场受到传染,对养猪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那么猪蓝耳病都有哪些症状及流行特点?该如何治疗预防?一、猪蓝耳病的症状猪蓝耳病是猪感染蓝耳病毒引起的,只感染猪,不论猪龄、品种均易感染。其中数妊娠母猪及5周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染此病。感染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便秘、呕吐、呼吸困难、腹泻、持续高热(可达42℃以上),厌食或不吃食,猪只皮肤表面出现蓝紫色斑,母猪流产、死胎、弱胎,大面积猪只快速死亡等。二、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猪蓝耳病一年四季都可感染,盛夏、秋末、冬季为多发季,此病大多数呈地方流行性特点。带病猪只是本病的注意感染源头,一旦有猪只染病,就会快速的蔓延整个猪场。本病可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工具器械等途径传染,并快速的蔓延。三、猪蓝耳病的治疗措施1、首先对染病猪及时隔离,再根据发病猪只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2、对于染病的妊娠母猪,应先用高锰酸钾溶液及蒸馏水分别给母猪清洗产道,以防止母猪流产;再用青霉素肌注治疗,同时给母猪喂些多维以促进母猪肠胃消化,恢复采食。3、对于染病的仔猪,需要补充电解质,猪射基因工程干扰素(进口),稀释用生理盐水或黄芪多糖,50斤以下的小猪打1ml,可快速治疗仔猪蓝耳病。4、针对成年染病猪,如有持续高热病症,可肌注头孢噻夫钠,再注射核糖核酸配合治疗,效果更好。5、如患病猪症状复杂,可注射抗菌增效针(有效成分:板蓝根、黄芪、牛磺酸、维生素B1/B2)+呼尔克(鱼腥草粗提液,内含30%替米考星、10%阿奇霉素、鱼腥草);拌料可用勉益力管家(有效成分:黄芪、板蓝根、天蚕素)+平喘素(替米考星预混剂),首次可加倍使用;以上为抗菌广谱类方案,能快速治愈表现为厌食不食、咳嗽、喘气、高热不退、机体功能紊乱、呕吐、腹泻、便秘等多种症状的病猪。四、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理,完善消毒制度。留意天气变化,合理调控温度。保持良好通风,维持猪舍湿度。按体况分猪舍,存栏数要合理。引进猪要慎重,饲喂营养要平衡,青绿饲料多补充。做好疫苗预防,及时治疗。

猪蓝耳病综合征论文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原体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病毒。该病病死率高,一旦猪发病,将严重影响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面对猪蓝耳病的蔓延,养猪户应探索其发病机理,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并有效控制。另外,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对症下药,先研究掌握猪的症状,最后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毒的传播,提高经济效益。

猪蓝耳病多发于高温高湿,蚊蝇孳生的夏季,且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猪蓝耳病呈地方性流行,其传染性很强。主要是借助空气、饮用水、饲料以及各种带菌体传播。 为了控制本病的发生,农户应适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进行有效预防。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要对症下药,先研究掌握猪的症状,最后找到最佳治疗方案,控制病毒的传播,提高经济效益。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引起的,病原属于动脉炎病毒科的一种病毒。这病具有很高的致死率,猪一旦患病会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收益。因此,探究病毒找寻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当猪感染蓝耳病后,该病毒会随着猪血液进入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致使猪患上严重的肺炎。蓝耳病病毒感染后的第2 天,猪的肺部便出现损伤,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大约1 周后病毒会对整个肺尖叶造成巨大的损害,呈现出多病灶。另外,蓝耳病病毒在进入猪体后,能快速大量的繁殖,使肺部的巨噬细胞被溶解裂解。巨噬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肺泡内壁增厚,淋巴组织机能丧失。与此同时,该病可使机体对其他病毒与细菌的免疫与抵抗能力大大下降。最后,病毒进入猪体后还会发生变异,破坏了猪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导致更多疫病的并发和继发,使病情更加复杂。

猪蓝耳病多发于高温高湿,蚊蝇孳生的夏季,且发病情况比较严重。猪蓝耳病呈地方性流行,其传染性很强。主要是借助空气、饮用水、饲料以及各种带菌体传播。其传播范围非常广泛,可在10km的范围内迅速扩散。另外,从感染对象来看,刚出生或刚断奶的小猪比成年猪更易感,其致死率可达80%以上。而成年猪或抵抗力较高的猪感染后死亡率不高,康复猪会停止生长发育,且终生携带病毒。

目前对猪蓝耳病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根据不同的发病症状,对症下药,以减少损失。

对症治疗

对食欲不振,精神不佳的病猪,可注射VB1与甲氧氯普胺,VB1剂量为20mL,甲氧氯普胺的浓度为1mg/kg。肌肉注射,1 次/d。如果病猪发热,感染比较严重,需注射2 次/d30%的安乃近注射液,剂量为25mL/次,另外再注射20mL的地塞米松,400万IU的青霉素以及2g链霉素。此外,对感染蓝耳病产后无乳的母猪,需要每天静脉注射含180 万U洁霉素的50%葡萄糖的注射液,每次注射量不超过100mL。

继发感染的治疗

(1) 对继发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可给猪肌肉注射15mg/kg的壮观霉素,5d为一个疗程,需治疗2个疗程。(2)对继发传染性胸膜炎,与前者一样都是采用肌肉注射,给猪注射为期3d浓度为2mg/kg的速解灵。(3)为了控制本病的发生,农户应适时接种猪蓝耳病疫苗,进行有效预防,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10%的葡萄糖溶液稀释一定量的阿莫西林和青霉素,以降低病菌继发感染的概率。

面对猪蓝耳病的传播,猪养殖农户应该对其发病机理进行探索,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选取治疗方法时,应该对症下药,首先对猪的症状进行研究把握,最终找到最佳的治疗手段,控制病毒的扩散,以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动物群的生存和健康问题,兽医专业也由此发展起来。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 毕业 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畜牧兽医管理和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的 方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保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畜牧兽医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但我国的畜牧兽医发展水平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发展。

关键词:现代 畜牧兽医行业 科学发展 信息化 产业化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追求物质生活的舒适安逸,更追求的是生活的高质量,追求的是安全与健康。因此,对肉、蛋、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禽流感在全球泛滥,口蹄疫在世界各地蔓延,甲型H1N1流感正横扫五大洲,疯牛病正在一步步入侵人们的脑细胞。除此之外,猪瘟、鸡新城疫等古老的疫病又以新的流行方式威胁着畜禽,猪的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也正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人们越来越重视畜牧兽医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适应新形势要求、信息化发展

完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网络建设,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行业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开展畜牧兽医行业信息员培训,拓宽信息 渠道 ,推广信息来源,搞好信息采集工作,建立一支自上而下、高效灵活的畜牧兽医行业信息采集、整理、发布队伍;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中的栏目,增加一些对畜牧兽医职业具有指导意义的信息栏目,例如“案例分享”、“疑难解答”等信息;最后,要加大网站的宣传、推广、普及,养殖户是畜牧兽医行业信息使用的主体,必须使他们学会在网上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使网站上的信息真正用于生产实际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也是建立网站的最终目的。

二、营造集群效应、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每个行业都概莫能外。因此,我们要积极研究畜牧兽医行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并用以指导生产和工作,加快产业配套建设,增强发展科学性,走产业化道路,实现行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要从根本上树立产业化理念,具有超前意识,由“单打独斗”向形成产业为主转变。必须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动作,才能提升全局的“战斗力”,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才能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应对疫病的发生,也只有资源共享了,才能提升全队的业务素质,这是必须也是必要的。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畜牧兽医职能的充分发挥,从而保障生畜及人身的健康安全。

其次要调整思路,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广产业链条延伸 经验 。实行“政策引导,防疫站联合,畜牧兽医主动参与”的模式,从疫病预防、种畜禽检疫、技术学习、经验推广,实现配套衔接,形成从源头到结局的完整产业链条,不仅可以实现统筹兼顾,高强度防治疫病,而且能够保证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基本趋于一致,从而根本性地保障畜禽的安全性,实现根源安全。

三、重视行业薄弱环节、提升应对能力

每个行业的自身发展都有缺陷和不足,在我国畜牧兽医体制中也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和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等问题,影响了行业长远发展和社会应对能力。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重视行业薄弱环节,可从几下几方面入手:

1.完善健全畜牧兽医行业工作体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畜牧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畜牧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畜牧兽医制度。

2.加强基层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实体。

3.加强乡镇畜牧兽医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如今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不仅承担了畜禽疾病诊治任务,还肩负着新技术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大乡镇畜牧兽医和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畜牧兽医业务综合素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质量。应该在行业中逐步推行官方畜牧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畜牧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畜牧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4.切实加强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畜牧兽医 教育 ,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畜牧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畜牧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

5.完善畜牧兽医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动物性食品的检验力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执行。不断改进检验手段,研制更先进检测仪器。参与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检验标准。扩展动物性食品的传统领域,更多地交流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同时,加快畜牧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畜牧兽医管理、执业畜牧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畜牧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畜牧兽医管理的和谐、有效、健康发展!

总之,加快推进畜牧兽医管理、发展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和广大畜牧兽医行业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科学、产业、信息、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提升素质、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本着信息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树立长远发展的目标。随着现代畜牧兽医行业向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社会对畜牧兽医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畜牧兽医的体系也必将越来越完整,畜牧兽医在中国的发展必将更加光辉灿烂。

浅谈素质教育在畜牧兽医专业实验课中的渗透

摘 要:为更好地在《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实验课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用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验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兽医药理学;实验;素质教育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在高职教学环节中,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树立“实践教学是高职特色”的思想,对传统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实验教学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

课前科学设计完整的实验,课中明确实验目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验内容是实验课的基本,其完整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药物的配伍禁忌试验包含:药理性配伍禁忌、化学性禁忌、物理性禁忌,让学生在试验中对药物之间的作用认识更全面,既培养了学生用药的技能,也让学生意识到全面看问题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试验课中的学习和操作,需要教师明确试验目的,并加以引导。如验证药物的作用时,教师应告诉学生尽可能观察到药物的作用;观察动物的急性中毒症状和特效解毒药的解毒效果时,教师要提前强调这两方面的重要性。这样既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又教会了学生做事的能力,使学生受益非浅。

提倡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客观批改学生的实验 报告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验课是学生对理论知识验证并联系实验操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不能仅以实验结果来评价学生,但应要求学生整理实验结果、书写实验报告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如实填写,试着分析失败的原因。既能培养学生诚实的优秀品质,也有利于教师进行 工作 总结 ,使教师能坦然面对学生的真实水平,做出正确的引导。如2007-2008学年的《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动物敌百虫的中毒与解救实验项目中,大部分同学做的很成功,但有一组同学的实验动物染毒20分钟后一点反应都没有,我在实验室看到后,就让他们及时的用原毒物量的1/3量继续染毒,后来做的很成功。我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分析原因,批改时对不同分析原因进行点评。有1组的实验动物解救不及时造成死亡,我在有动物死亡原因分析的学生实验报告上,针对原因进行点评。有1个同学写道“老师,我不知道什么原因,我们的解毒药没用完,动物就快速死亡了,我们的染毒量和解毒量都没有问题。”我就在他实验报告上写到“我很欣赏你的事实求实,但为什么不对照教材第九章:动物中毒病的原因、诊断、治疗和预防(Page 159~169),查找原因呢。”后来学生主动找我,我们一起分析总结实验失败的原因。后来在这个学生的带动下,他们所在组的实验做的非常好,而且实验结果分析也写的很深刻。去实习后,在实习单位化验室工作做的非常好。

提高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有自己独立的 思维方式 ,他们能从实验报告上的评语中看出教师的评价标准和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师生互容,师生平等、师生共享,既是 文化 共享,也是责任共享。教师应该客观评价和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多次实验结果来分析、探究其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从容去包容他们的幼稚,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用实事求是、善于钻研的科学态度去引导他们,直至问题解决。

2将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密切结合

我国正在向索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重视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完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顶点”,喜欢对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的 教学方法 ,则学生得不到发展,就会抑制他们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满足学生好奇、探索和创新的心理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试验的设计和准备。学生是实验的主体,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操作步骤,选择、组装和调试仪器,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全神贯注、积极热情、富有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开展灵活多样的实验教学形式,也能激发大学生实验兴趣。课外实验内容丰富,知识面宽,能拓宽学生视野,调整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兴趣。除按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好课内实验的外,各实验室应积极创造条件,因材施教地在学有余力的学生中开展一些丰富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如开放实验室,毕业(论文)设计,开设实验选修(辅修)课等,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提高。

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动手能力,保持学生的热情

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之后,充分利用大学生求知欲强、愿意动手、喜欢操作的特点,讲青霉索是怎样被发现的,以及怎样大规模应用于临床。使学生意识到,青毒索的发现虽属偶然,但如果没有科学家敏锐的观察和正确的科学思维,就不会发现青霉素。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特长和能力形成团体,进行创新试验,如参加大学生创新项目、参加挑战杯竞赛等。让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可得到充分发挥。

3结语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必须拥有伟大的追求,活力四射的学生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满腔的热情,教育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必须拥有强烈的责任感。试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专业技能与素质教育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学生形成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辉、周延州、郭永刚等.浅谈兽医药理学和动物毒理学的教学过程[J].天中学刊,2007(2):117-118.

[2]朱银红、迟国东、刘宝臣等.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高教论坛,2008(2):71-73.

浅谈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及有效应用

0 引言

河南是农牧业大省,要构建符合省情的现代农牧业,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优质畜牧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就迫切需要大量的畜牧兽医人才和技术支撑。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是教育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协作成员单位,是全国教指委动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单位。目前学校已拥有一批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其中国家级精品精品6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教指委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55门;此外,该校还成功申请了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

为了充分发挥该校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着力体现该校畜牧兽医学科的专业优势以及和行业结合紧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可以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满足在校师生和非在校人员个性化学习、自主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为河南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畜牧兽医人才,为河南畜牧业的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1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由畜牧兽医优秀教师组成教学资源开发团队,参照国家及企业的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标准和岗位技能标准,整合学校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和共享资源课,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畜牧兽医资源库主要包含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5个资源库。

专业资源库建设

参照国家相关专业技术标准,制定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畜牧兽医专业资源库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技术标准、专业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家 政策法规 等。其中专业技术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专业技术建设时应参照相应的标准进行建设;专业建设指南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表、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配备建议、实验实训配备建议、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等,具体专业在建设时应参照专业建设指南进行建设;行业信息主要包括行业政策动态、行业相关网站链接、行业专家信息、行业培训信息、行业会议信息、新工艺、新技术信息,为用户提供行业相关信息;

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家畜 饲养 工国家职业标准、家畜繁殖工国家职业标准、动物疫病防治员国家职业标准、国家疫病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乳品预处理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检验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兽医化验员国家职业标准、畜禽产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饲料厂中央控制室操作工国家职业标准、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工国家职业标准标准等,各种人才培养时应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养;国家政策法规主要包括行业法规、行业法令、管理条例、管理办法、行政许可、行政规程、行政细则、行政规定、行政方案、行政意见等方面,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法规对各个内容进行填充,以供专业建设时参考。

课程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课程资源库建设以《猪病与猪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养禽与禽病防治》、《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育种与繁殖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标准与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课程教学课件、实验实训指导书、标本图片、课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参考资料、教材、课程答疑、论坛等。

岗位资源库建设

岗位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岗位设置、岗位标准、生产文件、求职者信息和企业信息等。其中岗位设置主要提供了家畜饲养工、家禽饲养工、家畜繁殖工、家禽繁殖工、宠物美容师、宠物养护员、兽医化验员、乳品检验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营销员、饲料营销员、畜产品营销员等主要岗位及其各岗位要求的岗位核心技能;岗位标准包括岗位操作标准和 岗位职责 ;生产文件包括 安全生产 规范、操作规范、生产计划单、工作手册和作业指导书等;求职者信息包括应往届畜牧兽医毕业生的求职简历及各种求职信息等,企业可以通过求职者的信息招聘求职者;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网站链接、企业产品信息介绍、企业招聘信息等,求职者可以通过企业招聘信息找工作。

培训资源库建设

培训资源库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其中师资培训主要是专业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和企业进行校企进行校企合作,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企业 入职 培训、岗位技能强化培训、新技术培训、班组长培训等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撰写创业创新计划书及创业过程指导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是通过专业的培训辅导,帮助大学生和员工通过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和技能鉴定;技能大赛培训是通过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具备犬外科手术、鸡新城疫检测方面的技能,参加相关机构组织的畜牧兽医技能大赛,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素材资源库建设

畜牧兽医教学素材库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的过程。教学素材库按照媒体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库、视频库、图片库、图形库、教学课件、音频库、动画库、虚拟作品、虚拟仿真软件、企业案例等;教学素材库按照类别分类可以分为:猪资源库、禽资源库、牛羊资源库、水产资源库、宠物资源库、饲料资源库、兽药资源库、畜产品资源库等。

2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

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分类,全面整合,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的优势,研发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环境,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管理、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员培训过程的管理、素材资源的管理、岗位资源的管理、课程考试的管理、教师上传资源的评价管理等功能,为在校师生和非在校学员提供优质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和学习的平台,以实现自主性、主动式学习。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主要包括资源中心、学习中心、就业中心、资源检索等功能模块的建设,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框架图如图1所示。

资源中心模块

资源中心模块包括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和素材资源库五个子模块,这五个子模块分别按照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进行建设。

学习中心模块

学习中心模块包括选课模块、课程学习模块、课程考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等子模块,其中选课模块可以实现在校学生和非在学校学的选课功能;课程学习模块利用课程学习控制技术,学习途中有记录,不能跳转,只能循序渐进地去学习,不能拖拉,只有通过相应测试才能进行下一章节学习;考试模块中提供了题库,待学员学完课程以后,进入考试模块,系统会自动从系统中的题库中抽取相应题目构成试卷供学员考试,考试通过后,该课程的学习才计入成绩;互动交流模块提供在线答疑和论坛的功能,供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

就业中心模块

就业中心模块包括就业政策、企业招聘模块和求职者应聘模块等子模块。其中就业政策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相关政策进行了规定,为求职者提供帮助;企业招聘板块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招聘岗位的职位要求及职责要求等,招聘者还可以对应聘者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优秀应聘者入职;求职者应聘模块主要为求职者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供求职者填写自己的求职信息。

资源检索模块

资源检索模块包括类别树检索模块、关键字检索模块等子模块。对畜牧兽医教学资源按照专业、课程、岗位、培训、素材的结构进行分类存储,并做好关键字段的设计和确定,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并能够实现按类别树、按关键字方式进行全文检索,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有效应用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网络教学的载体

为了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师生的网络化教学,学校部署了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并出台了相关的网络教学改革方案,督促14个教学院系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了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数据统计如图2所示。全校利用平台共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总访问量469329人次,使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总数是428人,占总教师总人数的59%,使用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学生人数为10577人,占总学生人数的。平台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统计教师的各种教学活动数据并加以分析,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还可以统计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和活动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管理和考评。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是教学资源的优秀展示平台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利用平台组织了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海润杯”教学技能竞赛,46名老师参加了比赛,并利用平台上传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观摩学习;学校利用平台完成了27门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的立项工作,并利用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学校还利用平台对参加全国微课比赛的38门优秀的微课课程作品展示、选拔,全校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对微课课程进行在线学习。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教学改革,实现资源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是示范性院校展示和推广本校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平台。教学资源库建设平台以资源共建共享为目的,以创建精品资源和进行网络教学为核心,搭建由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培训资源库、素材资源库五大资源库组成的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共上传各类教学资源6TB,建立网络课程422门,“海润杯”教学竞赛优质课程46门,教改立项课程27门,微课课程38门,面向海量资源处理,集资源分布式存储、资源管理、资源评价、知识管理为一体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快速上传、检索、归档并运用到教学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人员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中的培训资源库提供了师资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创业创新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技能大赛培训等功能为畜牧兽医师资水平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员工职业职格认定、提高行业水平、加强校企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满足了教师、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学习者等人员的教学需求、职业发展需求、终身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平台的就业中心中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的各类新成立公司的信息,吸引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创建新公司18个,为150多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学校先后组织各类畜牧兽医技能培训10余次,为800多毕业学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了专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

4 结束语

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更新完善的系统工程。畜牧兽医教学资源库平台的建设,能够整合畜牧类的优质资源,突出畜牧兽医专业的优势,将优质资源共享给社会,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畜牧兽医类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