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饮食医学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饮食医学杂志官网

一个新兴的行业得以兴起与发展,必然跟相应的社会需求紧密相关。中国无糖食品行业也不例外,它的发生与发展,与我国最近十几年来糖尿病的肆虐有着直接的关系。10年前,我们王胎保健刚涉足这个行业时,官方公布全国的糖尿病人 群大概是3000多万,当时感觉那已经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敏锐的厂家和商家意识并捕捉到了这个商机,以满足糖尿病人特殊饮食需求的无糖食品(当时多称“糖尿病食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尽管品种为数不多,口感也十分粗糙,令正常人难以下咽,但是却解决了糖尿病人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的生活难题。 理所当然地受到了糖尿病人群的欢迎。客观地说,无糖食品(或糖尿病食品)行业关注到了糖尿病人这个已经非常不幸的群体,并从他们的基本饮食需求开始做起,为社会已然陷入不幸的弱势群体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由此,我们有理由对最初倾注巨大精力和财力开发无糖食品市场的、孤独的无糖界先行者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十年过去了, 官方公布的糖尿病患者由原来的3000多万飙升为现在的9200多万,使我国一跃成了 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期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这意味着中国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其中男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此外还有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公众健康和社会道德的大滑坡作为代价 ,到底是决策者的智慧还是疏忽?面对这样的数字和现实,也不知道相关部门作何感想?­国家垄断的医疗机构和资源因病患人群的汹涌而至显得更加生意兴隆,医疗精英们真的忙得不亦乐乎!巨大的利益驱使让公共卫生部门不屑于、也无暇关注费时费力的预防医学,更不去监管食品安全。 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长驱直入大众肠胃,致使各种慢性病呈疯狂蔓延之势。 ­民众健康忧患的急剧上升,近亿糖尿病患者的刚性需求,是近年来无糖食品市场份额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 社会的关注度开始聚焦于无糖食品这个关键词。一个行业在默默无闻时,谁也不在乎它的存在。而一旦它的市场份额放大,就会引来众说纷纭,有时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攻击。“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来,无糖食品行业在沉寂十几年后,突然爆发的市场冲击力 开始让部分相关人士产生不安。­一个本不是问题的问题被人反复提出,那就是无糖食品行业的标准缺失。大量的文章以此为由质疑或诋毁无糖食品 ,将这个应市场之需而生的新兴行业贬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似乎缺少了国家的相关标准,无糖食品行业就不应该在市场上出现。但是我们只要认真查阅一下相关资料,就不难发现无糖食品并非没有行业标准。“我国现行的无糖食品标准见于2004年5月国家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中。其中,对无糖食品规定为100克或l00毫升的固体或液体食品中糖(指所有的单糖和双糖)的含量不高于克。”姑且不论这个标准是否科学合理,绝大多数生产企业是否能达标,但以标准缺失为由而唱衰无糖食品行业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广东凉茶,同样没有国家行业标准,但似乎并不妨碍“王老吉”红遍大江南北,市场的实际需求先于国家和行业标准接受了它。­客观地说,按照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都应该是先有市场需求而后才有行业标准。没有谁会对一个毫无市场需求的行业先立一个所谓的标准放在那里­,然后再根据这个标准去寻找和发展市场。不经过市场的检验最后形成真正的需求,任何行业标准都毫无意义。无糖食品正是根据这一规律,在发现和满足某种社会需求的过程中逐步的发展起来。虽然也存在诸多不尽完善之处,部分厂家的产品质量也不尽如人意,但整个行业逐步走向规范却是毋庸置疑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一出现就是十全十美、完美无缺,浴火的凤凰必须经过洗礼才能达致涅槃!糖尿病患者因控制血糖的需要,不能再吃含有蔗糖和葡萄糖的食品,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无糖食品之所以适合糖尿病人,就是因为没有添加蔗糖和葡萄糖。但是,无糖食品也含有淀粉,经过消化以后也会部分地转化为葡萄糖。一些“专家”就以此为由,“告诫”糖尿病人不能相信无糖食品。更有一些“医学界人士”舞文弄墨,对无糖食品口诛笔伐,称之为“无糖陷阱”。言下之意好像糖尿病人不应该吃无糖食品,而应该吃有糖食品?!其实,整个医学界对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也是束手无策,医学精英们除了给患者开大量的西药就是简单的注射胰岛素。医德大滑坡致使他们根本不去考虑那样做所导致的后遗症,这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糖尿病患者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情况下都不愿意去医院,不愿意面对那些自视清高、冷血无情的“白衣天使”!中国的国情就是不一样,糖尿病治疗与控制,国际通行的“五驾马车”在我们的医院只剩下最简单的胰岛素注射!而最基本的饮食控制和营养平衡也被他们悉数抛弃,据说是注射了胰岛素之后什么都可以吃,所以无糖食品在他们看来完全可以消失。最近又赫然在网络上见到有“专家”撰文称“无糖饮料比有糖饮料更容易让人发福”,如此逻辑混乱的东西也好意思发表出来!正如江平教授所说:我们绝对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们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你要乱说话,那只是自毁形象。不过,中国医疗系统及其专家的形象早已经被他们自己炮制的层层医疗黑幕毁得差不多了,乏善可陈。遭到如此众多的诋毁和攻轩,中国无糖食品行业仍然在众多糖尿病病友的大力支持下飞速发展。他们的需求是实际存在的,他们也知道什么适合他们,什么不适合他们。专家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现在这年头,谁会在乎专家说什么呢?生活要继续,就算患了糖尿病,生活也仍然要继续。无糖食品,仅仅作为糖尿病人的一点口福之需,似乎也不应该因为专家们不高兴不乐意而被剥夺。中国无糖行业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社会的需求来决定,所有不负责任的信口雌黄都只能让人产生厌恶。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了解更多医学类期刊,论文发表可在线QQ咨询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饮食医学杂志

医学食疗与健康是国家级期刊,《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7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医学综合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5249,国内统一刊号CN:43-1545/R。由中国医师协会和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共同主办,月刊、大16开、语种:中文,英文名:MedicalDietandHealth。本刊为中国医师协会系列期刊,办刊宗旨为:反映国内外医学与食疗的研究成果,促进医学与食疗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传播健康饮食方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由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医学食疗与健康设置栏目:院士/专家报道、论著、临床研究、护理研究、医学食疗研究、中医中药、影像学、检验与临床、医学与护理教育、医院管理、个案报道、综述、经验交流、特色专题等。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医学杂志》美国ISSN:0002-9343,1910年创刊,全年1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研究原始论文和初见病例报告、评论。兼及临床病理学高级学术会议探讨医学、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文章和编辑部短评。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美国预防医学杂志》美国ISSN:0749-3797,1984年创刊,全年8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预防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论文。涉及的学科包括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学、毒理学和社会科学;应用的领域包括卫生管理、传染病防治、职业医学、环境卫生、航空航天医学、老年病、母婴保健、计划生育等。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ery《美国外科学杂志》美国ISSN:0002-9610,1890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历史悠久的著名外科权威专业性学术期刊,由美国六家主要外科医学会合办,专载普通外科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介绍手术技术、外科手术、步骤、设备和器械。主要栏目有论著、方法探讨、外科教育、简短报告、评论等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老年医学与老年病学集刊》爱尔兰ISSN:0167-4943,1982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实验老年医学和临床老年病学以及老年社会研究等方面的论述。Archives of Medical Research《医学研究档案》墨西哥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14ISSN:0188-4409,1970年创刊,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4年起由Instituto Mexicano del Seguro Social, Oficina de Bibliotecas y Divulgacion,MEXICO 出版,发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原始论文和报道。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生物医学与药物疗法》法国ISSN:0753-3322,1947年创刊,全年10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浙江工业大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编 Elsevier Science 出版社期刊投稿指南 21年影响因子。刊载生物医学和药物疗法,包括与之相关的生化、内科、药学、外科、生物物理、免疫、血液、神经与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评论和札记。Clinica Chimica Acta《临床化学学报》荷兰ISSN: 0009-8981, 1956年创刊,全年2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刊载临床化学和医学生物化学,包括化学、生物化学、免疫化学技术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简报、技术札记,以及学术动态报道。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欧洲放射学杂志》爱尔兰ISSN:0720-048X,198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SCI 2005年影响因子,2005年EI收录245篇。刊载研究放射及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与实践方面的论文、评论、病例报告,涉及X射线、CT、磁共振、超声波及其它先进影像技术和设备。Integrative Medicine《综合医学》美国ISSN:1096-2190,1998年创刊,全年4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主要刊载营养补充剂、植物药、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论文ITBM-RBM News《欧洲生物医学技术杂志-新闻》法国ISSN:1297-9570,全年6期,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2000年前刊名RBM-News,为刊载世界生物医学界学术活动及其新闻报道。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1、中华医学杂志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6、解放军医学杂志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2、复旦学报.医学版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广东医学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上海医学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江苏医药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7、实用医学杂志28、山东医药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30、重庆医学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32、天津医药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公共卫生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卫生研究5、营养学报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8、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环境与健康杂志10、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中国卫生统计12、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中国职业医学14、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6、中国卫生经济17、毒理学杂志18、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中国妇幼保健23、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草药2、中国中药杂志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4、中国针灸5、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7、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中药药理与临床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4、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5、辽宁中医杂志16、时珍国医国药17、中医杂志18、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3、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4、解剖学报5、中国免疫学杂志6、免疫学杂志7、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8、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解剖学杂志1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2、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3、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生理科学进展15、中华病理学杂志16、神经解剖学杂志17、现代免疫学18、病毒学报19、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3、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5、基础医学与临床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1、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中国医学影像技术3、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中华检验医学杂志5、中国超声医学杂志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8、中华护理杂志9、临床检验杂志1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2、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7、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1、护士进修杂志内科学类核心期刊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中华内科杂志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中华血液学杂志6、中华肝脏病杂志7、中华消化杂志8、中国地方病学杂志9、中华肾脏病杂志10、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3、中华传染病杂志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6、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中国循环杂志18、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病杂志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中国内镜杂志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饮食保健》杂志是省级期刊。《饮食保健》杂志中国医促会协办的专业性部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促会会刊。《饮食保健》杂志已被《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饮食保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饮食保健养生研究会协办、中国医促会学术指导、内蒙古大学主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主办,公开发行的中华系列专业性学术期刊。《饮食保健》杂志是医学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美国医学杂志饮食

酮饮食,简称“生酮”,包括吃大量的脂肪,适量的蛋白质和很少的碳水化合物,甚至水果也不在餐桌上。与任何流行的饮食一样,坚持者鼓吹减肥、增加能量和提高精神清晰度是其中的好处。但是,酮饮食就是人们所说的那样吗?”营养学家和营养师说:

并不确切。像酮这样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确实会导致一些短期的体重下降,但它们并没有比任何其他商业或自助饮食更有效。他们似乎没有提高运动成绩。俄勒冈州立大学营养学教授梅琳达·马诺尔说,[饮食和减肥:最佳饮食方式]

“取决于你的方法,[酮饮食]可以有助于显著的瘦体质量减轻和脂肪减少。(通常,节食者只想减掉脂肪,而不想减掉包括肌肉在内的瘦体重)和其他流行饮食一样,人们通常在节食后体重会恢复。

的原因至今还不完全清楚,以酮类为主要燃料的身体可以减少癫痫发作。然而,随着抗癫痫药物的发展,现在很少有癫痫患者依赖生酮饮食,根据2008年发表在《神经内科当前治疗方案》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但是一些对药物没有反应的患者仍然可以受益。

减肥,今天的酮类饮食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后代,像阿特金斯饮食,在21世纪初达到了流行的顶峰。这两种饮食都拒绝碳水化合物,而喜欢肉食。酮饮食没有单一的蓝图,但计划通常要求每天摄入少于50克的碳水化合物。(据美国农业部称,小麦面包每盎司含有约16克碳水化合物)名人的饮食拥护者包括哈莉·贝里和考特尼·卡戴珊。

一种酮饮食强迫身体进入一种称为酮症的状态,这意味着身体的细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酮类来获取能量。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临床营养学教授、美国心脏协会(AHA)营养委员会主席Jo Ann Carson说,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为什么会导致体重下降,但酮症似乎会抑制食欲,并可能影响胰岛素等调节饥饿的激素。卡森在接受《生活科学》杂志采访时说,脂肪和蛋白质也可能使人比碳水化合物更丰满,从而导致总体热量摄入降低。

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并没有把它们描绘成一种特别革命性的光。当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对品牌饮食进行正面调查时,他们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饮食,无论是低碳水化合物还是低脂肪,都是胜利者。《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2014年发表的

一对一比较中,研究人员分析了48个独立的饮食实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几种流行饮食中的一种。这些饮食包括低碳水化合物阿特金斯饮食、南部海滩饮食和区域饮食,以及低脂肪饮食,如欧尼斯饮食和部分控制饮食,如珍妮克雷格和体重观察者。

他们发现,任何饮食都比六个月后完全不节食导致更多的体重下降。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几乎无法区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者平均减掉19磅(公斤),低脂肪饮食者平均减掉磅(公斤),两者都是与非节食者相比。在12个月时,两种饮食的益处都有稳定的迹象,低脂肪和低钙研究人员总结说,rb节食者平均比非节食者轻16磅(公斤)。

“个体命名饮食的减肥差异很小。”这支持了推荐患者为了减肥而坚持的任何饮食的做法。”

2015年4月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的另一项对流行饮食的分析发现,阿特金斯饮食比单纯地教育人们控制食量更能减肥,但也注意到,大多数的这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研究涉及注册营养师帮助参与者做出食物选择,而不是大多数人选择食物的自我指导过程。研究人员指出,许多饮食研究都是如此,因此研究结果看起来可能比现实世界中的减肥效果要好。

最后,在2月份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低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的直接比较发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体重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下降。Brigham and Women's Center for Metabolic and Barriatric Surgery的营养师梅丽莎·马朱姆达尔(Melissa Majumdar)说,低脂节食者平均减掉了磅(公斤),低碳水化合物节食者平均减掉了13磅(6公斤),

酮饮食“可以帮助我们减肥,但与其他饮食策略相比,它们没有多大帮助,以及营养与营养学学院的发言人。Majumdar告诉《生活科学》杂志说,在酮饮食的最初阶段,大部分体重都是水的重量,因为体内储存的碳水化合物携带着水分子。卡森说,这可以使体重秤最初达到令人兴奋的水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重的下降不可避免地会减慢。

不幸的是,酮饮食可能比其他许多饮食更容易以体重恢复结束,因为从长远来看,它们很难坚持下去。她说,酮症发作数周以上可能对整体健康不利。她说,[安全减肥的最佳方法]

更重要的是,“人们担心饮食中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水平”。其中一些是由基因决定的:饮食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血液中胆固醇水平的增加(与心脏病有关)是个体的,卡森说,

“如果你想尝试一些生酮饮食,可能特别重要的是要真正检查一下卡森说:“你的医生会做一些实验室工作,以确保你不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生酮饮食也会导致更多的钙在尿液中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导致骨密度的降低,并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另一个总体问题是,当你遵循生酮饮食时,你可能不会像心脏健康饮食模式那样经常吃水果和蔬菜,卡森说: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人们食用各种水果、蔬菜、全谷类食品、低脂奶制品、去皮家禽和非油炸鱼、坚果和豆类,并限制红肉、饱和脂肪和甜食作为心脏健康饮食。

“我不提倡患者的生酮饮食,因为这通常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任何时候我们把整个食物组去掉,我们都会失去全部的营养,”Majumdar说。在酮饮食的情况下,把kibosh放在水果,许多蔬菜和全谷类意味着人们最终不会消耗太多的纤维。

美国心脏协会还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适度运动,以保持心脏健康。卡森说,减肥和维持可能需要更多的锻炼,这对那些生酮饮食的人来说可能是个问题。

把酮类作为燃料,卡森说,“有精力去锻炼身体更难。”

是关于生命科学的原始文章。

美国在2015年之前的《膳食指南》中建议,每人每日应摄入少于300毫克的膳食胆固醇,而1颗鸡蛋的胆固醇含量约186毫克,所以一天食用1颗蛋,基本上是不会造成身体过量的负担。不过,在最新版的美国饮食指南则取消了这一限制。该指南还加入每周鸡蛋食用量作为健康饮食的内容。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团队日前进行了一项胆固醇的研究,针对6项其他团队研究的29615名美国人和其它族裔成人的资料汇整数据,进行了长达31年的随访,其间诊断出5400例心血管病例和6132例死亡案例。

研究结果发现,相较于不吃鸡蛋的人,一个人每天摄入300毫克的膳食胆固醇(相当于1颗半鸡蛋),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了17%,导致全因死亡的风险更增加了18%,结果显示,食用更多鸡蛋和胆固醇高膳食的成年人,其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都显著增加。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站上。

该研究结果还指出,一个人每周吃3到4颗鸡蛋会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6%,死亡风险增加8%。

主持研究的西北大学费因伯格医学院预防医学副教授诺里娜·艾伦(Norrina Allen)表示:「这实际上与胆固醇有关,胆固醇在鸡蛋,尤其是蛋黄中的含量很高。作为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人们需要摄入较少量的胆固醇,胆固醇含量较低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较低。」

过去的相关研究结果都认为吃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艾伦认为,这些研究通常样本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调整其他部分饮食的能力有限。她表示「我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两个人的饮食内容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就是鸡蛋的话,那么你可以直接测量鸡蛋消费对心脏病的影响,我们发现胆固醇与心脏病风险增加有关」,「所以我们想提醒人们,鸡蛋中有胆固醇,特别是蛋黄,这会产生有害影响,我们应该适量地吃它们。」

研究团队认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是主张要完全消除鸡蛋与其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而是适量减少饮食中蛋或红肉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来减少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取量。例如可以选择吃蛋白而非全蛋,或是适量吃全蛋。

但这项研究结果随即也遭到其他学者的质疑,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布鲁斯·李就表示,营养学研究往往不牢靠,因为它们有赖于人们回忆自己的饮食,但有关饮食的回忆可能极不可靠。他认为这项新研究只是提供了观察数据,但没有显示鸡蛋和胆固醇造成了心脏病与死亡。

而主持这项研究的艾伦也承,该研究并未将参与研究者长期饮食模式纳入评估,,煮鸡蛋、荷包蛋与油煎蛋等不同的烹调方式,对健康风险的影响程度也可能有所不同。

医学大数据统计表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达数亿,心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已跃居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约占总死亡人数的四成),而心脑血管疾病绝大多数与血管相关,如血管弹性变差,血管堵死等。血管弹性变差一般为自然老化状态,难以人为防治,而血管堵死则相对可控。今天大家就随笔者一起去看看,防止血管被堵死该怎么做。

血管被堵的可能原因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泛指动脉壁增厚(血管堵死)、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疾病。有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是因为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沉积于血管内,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堵死血管从而诱导发病,故而饮食摄入的高胆固醇等物质为血管堵死可能的最大的元凶。

少碰3物

1.酒

酒导致血管堵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饮酒带来脂肪摄入增多:1克酒精相当于7卡路里,几乎喝纯脂肪差不多,酒精会成为身体首选的热量来源,抑制脂肪的燃烧,而同时美酒佳肴,酒精刺激了胃口,当酒精进入胃内,我们大脑内的具体位置在下丘脑里的一种叫AGRP的神经元会更加活跃,功能强化从而促进食欲。因此酒精抑制脂肪的消耗,加上刺激食欲,边喝酒边进食时,将佐餐的美食,妥妥变成了脂肪!而过多脂肪无疑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诱发因素,最终导致血管被堵。

2. 高盐份食物

很多人重口味,喜欢咸菜,这样存在一个弊端,就是食欲增加又导致总体食量超标,总量摄入超标又导致肥胖,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或复发的诱因。同时摄盐多又会导致高血压、胃癌、肾结石等风险增加。

3.高脂饮食

高脂饮食公认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危险因素。注意除了大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少吃外,动物脑也应对尽量避免,因为它是世界上胆固醇含量最高的食品,猪脑的胆固醇含量是鸡蛋的五倍。

禁忌2黄

1.香烟

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危因素,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戒烟是不容置疑的,也不必慢慢戒烟,而是立即戒烟,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心血管损伤,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2.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热量高,甚至往往添加较多糖分,以达到口感好的效果,但高热量和高糖无疑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

饮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权威刊物《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从研究中发现,与不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群相比,饮食中富含植物和橄榄油、肉类和少量甜食的参与者(坚持“地中海饮食”的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可降低四分之一。希腊的研究人员通过对50个不同研究(涉及50万人)分析比对后得出的结论同样印证了“地中海饮食”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地中海饮食”指的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饮食方式,主要食材包括橄榄油、蔬果、鱼、家禽、豆类及红酒等。

导读: 现如今,癌症已经“盯上”了许多中青年,因此,日常我们都该做好抗癌措施,那么呢?吃什么抗癌?下面我推荐6个天然的抗癌食物,和15个超有效的防癌方法!

的食物

癌症 多吃6天然防癌

1、海藻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海带、紫菜及裙带菜等海藻类食品都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研究发现,癌症患者的血液多呈酸性,而海带含钙量较高,能调节和平衡血液的酸碱度,起到防癌的作用;同时,它所含有的纤维纱不易被消化,吃后能增加大便量,促进肠内某些致癌物的排泄,有助人体防癌。

2、苹果

近年研究发现,苹果中含的维生素C在体内可阻碍致癌物质亚硝胺的生成,破坏癌细胞增生时产生的某种酶活性,甚至可使已生成的癌细胞转化为正常细胞。

3、海蜇:

科学家们从海蜇中提取出的水母素,具有特殊生理作用,在抗菌、抗毒和抗癌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药理效应。

4、带鱼: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带鱼银色粉末状的细鳞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无机盐和油脂,经酸处理后可制取盐酸鸟嘌呤,而盐酸鸟嘌呤是合成抗癌药品六硫鸟嘌呤的主要原料,是治疗等癌症的有效药物。

5、蜂乳:

据近年来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报道,在蜂乳中,新发现一种特殊的蜂乳酸,具有明显的防治癌症效果。

猴头菇防癌

6、猴头菇:

猴头菇已由中国药学界制成猴菇菌片,用于预防和治疗胃癌、食道癌等,有效率为,显效率为15%。

癌症 该如何戒备

近几年来,我国癌症的呈现趋势,面对来势汹汹的癌症,年轻人应该如何与之对决?

现在人们普遍有一个共识: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1/3的癌症可预防。癌症年轻化的因素有很多,现如今,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饮食也不规律等等一些因素都可能让癌症找上你,要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癌症年轻化的两大主因:

1. 生活压力大,生活的不规律

妇科门诊接待过一名25岁的卵巢癌患者,消化科门诊接受了一名26岁的胃癌的患者,这些人发都有一些预兆,但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就诊的时候,不仅救治有难度,对生命都已经产生了严重威胁。这些患者的工作性质都比较紧张,精神压力较大,生活非常不规律,饮食习惯也不健康,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了癌症。

2. 饮食不健康,营养很缺乏

一位年仅20岁的乳腺癌患者由于工作的原因,常常不能按时吃饭,平时经常在外吃点麻辣烫和烧烤,有时候就干脆用方便面充饥。最多时候,一个月里面,有20天都是吃这些食物的。,目前,乳癌的发病原因还值得进一步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均衡的营养,可以说是主要的因素之一。

远离癌症从点点滴滴做起:

养成好习惯

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耐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自己健康打下坚持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专家建议,爸爸妈妈们应该少买快餐,尽量在家为孩子烹制营养可口的饭菜。

一家人应该坐下来享用,避免让孩子单独坐在电脑前面啃薯片。家长可以创造一些家庭活动,一起做游戏,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总之,健康的生活习惯最好让儿童及早养成,越早越好,受益终生。而我们自己更要拘束自己,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要时刻记住,只要健康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健康也就没有了快乐。

定期体检

能否抽出5至做做健身操,在外应酬喝酒吃肉是不得已,在家的时候能否多吃些和水果,快节奏工作的压力大,每年能否定期去给自己做个体检。这些小细节花不了多长时间,有些甚至是随手可得,忽略它们其实很可惜,通过小小的细节也能够让健康常在。

15个健康有趣的防癌新招

目前的研究显示,至少7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指出,研究发现,一些细微甚至有趣的方法也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试一试,让癌症离我们更远!

你的生活方式健康么?注意!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肯定的回答将帮助你预防癌症。目前的研究显示,至少7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最新一期美国医学杂志指出,研究发现,一些细微甚至有趣的方法也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试一试,让癌症离我们更远!

1、烤肉前先腌制。

滋滋作响的烤肉令人垂涎,但它却含有高温烧烤时产生的致癌物杂环胺导致食管癌,因此,应尽量少吃烧烤。如果实在想吃,最好将肉用柠檬汁、酱汁等腌制至少1小时,这样可以减少八成的杂环胺,预防食管癌。

2、饮用过滤自来水。

这个方法可以帮你避免一些致癌物或者环境激素。很多人认为瓶装水更洁净、更健康,其实不然,美国总统癌症研究小组建议人们选择过滤自来水,而非瓶装水,因为后者的塑料材质,可能使其中的有害污染物如双酚A渗透到水中。

3、衣服尽量少干洗。

美国环保署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传统干洗过程中用到一种名为全氯乙烯的溶剂,可能引发肝癌、肾癌和白血病。专家建议用温和的洗衣液手洗衣物,并自然晾干。

4、选择干净的食物。

远离那些含有抗生素和添加激素的肉类,因为它们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甚至癌症。尽量选择不含农药的水果,因为农药中含有已知的40种致癌物,并采用浸泡、刷洗的方法彻底清洗。含农药最多的蔬果有:芹菜、桃、草莓、苹果及蓝莓。

5、远离乳癌。

要想让乳癌离自己更远,就坚持适度吧。每周快走2小时,可以让乳癌风险降低18%。坚持有规律的,能帮助你燃烧脂肪,如果脂肪太多,其产生的雌激素也可能导致乳癌发生。

6、每天喝点咖啡。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周喝5杯或更多咖啡的人,其患脑癌的风险比喝得少的人低40%。此外,每周5杯咖啡还可同等程度地降低口腔癌和咽喉癌。

7、减掉10斤体重。

在因癌症去世的人群中,20%的女性及14%的男性是因为超重和肥胖而引起的。30岁以后,对女性而言,减掉多余的脂肪就意味着减小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8、选择更绿的。

叶绿素给予绿叶蔬菜勃勃的生机,同样会帮助人体对抗癌症,其中含有的镁已经被研究证实可以减少女性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每天吃约130克熟菠菜,可提供身体所需镁元素的20%。

9、有疼痛要注意。

当你感到腹部臃肿、骨盆疼痛、尿急时,应该尽快就医,这些症状可能与卵巢癌有关,尤其当症状剧烈又频繁时。如果能及早发现,在癌细胞扩散到卵巢外之前接受治疗,其5年生存率将达到90%—95%。

10、更多全谷物食品。

全谷物比白面包更有利身体健康。哈佛医学院针对万名女性所作的调查显示,吃掉含有高糖分的食物,会让血糖迅速升高,从而增加了患大肠癌的风险。这些问题食品主要是:白面包、精米及含糖糕点。

11、蓝色衣服能。

西班牙科学家发现,蓝色和红色的衣服比白色和黄色的衣服更。当然,头部和颈部的防护也,因此出门别忘了戴帽子

12、补充叶酸和钙质。

叶酸对于想要宝宝及已经怀孕的女性非常重要,不过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吃过多的叶酸合成剂(非食物中的天然叶酸)可能会增加直肠癌、肺癌以及的风险。对于暂时不考虑要宝宝的女性,一般每天补充400毫克的叶酸补充剂即可。

13、减少手机的威胁。

尽量让手机通话简短,或者使用耳机以避免手机贴近头部,此外,频繁使用收音机时也应该远离头部。尽管手机辐射是否会增加脑癌风险尚无定论,但是防患于未然总是上策。如果需要长期通话,最好使用座机。

14、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检查。

CT扫瞄是确诊的有效工具,但是它的辐射很大,而且容易被滥用,大约1/3的扫瞄完全可以避免。接受大量辐射可能引发白血病,因此,不要进行重复扫瞄,或者采取其他替代方式如超声波或。

15、每天补充8杯水。

充足的水分(水或者其他液体)能稀释尿液中致癌物质的浓度,并使之更快地通过膀胱排泄出去,从而起到降低膀胱癌风险的效果。美国癌症协会建议每天至少喝8杯水或者饮品。

总结: 防癌从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小细节做起,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以上介绍的方法去做,多吃那些防癌美食,让癌症远离我们吧。

医学杂志健康饮食

点击关注不迷路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以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 健康 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乳制品被推广为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强健骨骼。但乳制品真的对 健康 有益吗?来看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综述怎么说。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 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孕中期、孕晚期及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一杯牛奶(200ml)中含有200~350毫克的钙(具体取决于品牌以及牛奶的类型)且含有(或额外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质量。

乳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预防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男性每天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每天摄入55克蛋白质。 一杯牛奶(200ml)中大约含有克蛋白质。

但是 乳制品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也可以从其它食物中摄取 。如,吃100g小白菜,就可以摄入117毫克钙、克蛋白质。吃一个鸡蛋就可以摄入克蛋白质、毫克钙。其他食物来源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各种肉类等。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能不是必须。 一个人的最佳乳制品摄入量取决于整体的饮食质量 : 如果饮食质量低,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食用乳制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 如果本身饮食质量高,那么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不太可能带来实质性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的关键。这些氨基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浓度,从而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而亮氨酸会特异性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靶标,从而促进细胞复制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人体身高对 健康 的影响是复杂的,高大的身材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与许多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较高风险相关。

血压,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牛奶中钾的含量相对较高、钠的含量较低,这提示增加牛奶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且随机试验显示,在降低血压方面结果不一致,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均未明确与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相关。因为试验中如果用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牛奶代替坚果、豆类或整个水果,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认为,牛奶蛋白和胰岛细胞之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队列研究表明,摄入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适度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牛奶(乳糖耐受性)与糖尿病风险无关。且食用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食用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但 喝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喝咖啡的人 。

先前的研究表明,乳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牛奶的摄入对血浆IGF-I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风险相关性最高。此外,乳制品的总摄入量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与乳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

但还有研究表明, 食用牛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 ,其原因可能是钙含量高。但现有文献中几乎所有研究都在中年或以上的人群中展开,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起作用。此外,在一项针对青少年饮食的研究中发现, 牛奶的摄入可能与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关。

过敏和不耐受

约有4%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并引起相当多的营养问题。有报告表明, 牛奶的摄入可能会使婴儿更容易患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接受牛奶的婴儿 相比,被随机分配接受水解蛋白配方的婴儿,发生任何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更低。还有研究证明,儿童食用豆浆时症状也会减轻。

总死亡率

总体来说,牛奶的摄入量(总脂肪,高脂和低脂)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未下结论。但是乳制品优于加工红肉或者含糖饮料,但不如坚果等植物蛋白。同时,目前尚未证明低脂乳制品明确优于全乳制品。

牛奶中含有的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可促进人体 健康 ,但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对于成年人而言, 总体证据并不支持大量食用乳制品可以减少骨折 。此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系。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会降低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者目前 建议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结合实际营养状况,无需刻意大量增加 。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 健康 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近日,《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及《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刊登了一项来自日本福冈大学与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合作的研究成果。 该研究显示,将稻米油和芝麻油混着吃,有助于高血压、中轻度糖尿病患者降血压血糖。这种混合油降血压、血糖的功效就在于它含有天然抗氧化剂: 如稻米油中含有丰富的谷维素、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 芝麻油中含有芝麻素、芝麻酚、芝麻酚林 。同时,这两种植物油都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脏健康。此研究一出,引起了各国医学界和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关注。 上图:《美国医学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以降血糖。 下图:《美国临床血脂期刊》刊登临床研究,稻米油混合油可降血压。 该项为期8周的研究,由日本福冈大学征集了600名患者(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300名中轻度高血压患者)和20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研究者们把这800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糖尿病患者组成的测试组,第二类是高血压患者组成的测试组,针对这两类人进行不同的饮食干预。 第一类: 300名糖尿病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糖尿病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糖尿病服药组(100人):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4.糖尿病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格列本脲类降糖药物。                        第二类:300名高血压患者+100名健康志愿者 1.健康组(100人): 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2.高血压混合油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 3.高血压服药组(100人):服用硝苯地平(抗高血压钙通道阻滞药物); 4.高血压混合油+服药组(100人):食用稻米油混合油的同时,服用硝苯地平。 日本福冈大学的研究者们要求其中的6组志愿者在日常饮食中,包括炒菜和凉拌菜时,加入约盎司(约35克)的稻米油混合油,比例约为80%的精炼稻米油和20%的非精炼芝麻油。在第8周时,研究者通过身体测量和生物指标测定后发现: 第一类糖尿病类变化情况: 糖尿病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4周与第8周,经稻米油混合油干预组(2组)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26毫克/分升和53毫克/分升,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干预组(4组)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水平进一步下降,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分别下降了46毫克/分升和27毫克/分升,“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而血糖正常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两项指标并未有显著改变。 第二类高血压类数据变化情况: 高血压患者在试验开始后的第15、30、45和60天,经稻米油混和油干预组(2组)的高血压患者,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水平与基线值相比,均显著降低(P<)。经稻米油混合油+药物组(4组)干预的高血压患者,SBP、DBP和MAP下降效果比仅服用药物组的效果更明显。而血压正常者的对照组(1组)测试者的相关参数没有出现显著降低(P<)。 通过8周跟踪测试,研究者发现: 1.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健康人的血压、血糖不会产生显著变化; 2.食用稻米油混合油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显著:数据显示,测试者血糖、血压水平都有明显下降;如果患者在服用相应药物的同时食用稻米油混合油,他们的血糖、血压下降水平比只服用药物的患者高出两倍多。 3.研究者还发现,稻米油混合油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含量。而只吃药物的患者在胆固醇水平方面并没有改善。 近年来,受生活水平提高、老龄化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糖尿病、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发布《全球糖尿病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约有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成年人总数的1/10,预计将在2040年增至亿人;约有5亿中国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呈现“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三低”即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服药率。在服药人群中,盲目服药、擅自间断服药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如果能找到一种科学的食疗方法,能辅助患者安全、有效地降血压、降血脂,对广大患者来说再好不过了。《美国医学期刊》发表的稻米油混着吃能辅助降血压、降血脂的研究成果则刚好给出了解决方案。但需要强调的是,稻米油混合油无法替代药物。(注:以上研究内容引自《美国医学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美国临床血脂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上发表的相关文章。) 稻米油更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 稻米油作为健康功能性食用油,富含谷维素、植物甾醇、天然维生素E等多种活性营养素,尤其符合亚洲人膳食需求,在日本、泰国、印度和西方国家备受推崇。稻米油的功效,除了近期《美国医学期刊》和《美国临床血脂期刊》上刊登的能辅助降血压、血糖外,早在2013年,国内也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苏宜香教授和朱惠莲教授,专门针对谷维素含量不同的稻米油,进行了小鼠睡眠剥夺实验。研究结果发现,稻米油具有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稻米油起源日本,日本人食用稻米油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那时的稻米油多用于药用。日本真正将稻米油转向食用方向,是从昭和8年(1933年)开始的。那一年,维生素B1发现者、日本科学家铃木梅太郎指出“日本人饮食生活中缺乏维生素B1”,从而开启了从米糠中提取谷维素及食用稻米油的新时代。日本是个极其重视食育的国家,在膳食搭配、健康饮食习惯以及疾病预防上,有一整套健全的体系。也正因此,由于稻米油含有谷维素等丰富的营养素,在日本,它被指定为中小学生营养午餐用油。现在,日本的薯片、蛋黄酱、风味调料和很多食品都在使用稻米油,日本也是将谷维素作为日常膳食补充剂和食品添加的国家。 稻米油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并不影响中国稻米油技术的发展。据了解,国内的食用油品牌金龙鱼,很早就预见了未来家庭对功能性食用油健康消费升级的巨大需求,10年前就投入研发,在借鉴日本稻米油萃取工艺基础上不断创新,所生产的稻米油脂肪酸比例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黄金比例”。 稻米油成油不易,主要从稻谷的米皮米胚(米糠)中提取,稻米胚只占到稻谷的5%,却含有64%的稻谷营养精华。 也正因此,稻米胚被联合国称为“未被有效开发的天然营养源”,如果能积极开发利用, 稻米油和谷维素将为改善中国人的膳食健康、国民体质,尤其是预防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第一多运动,第二多吃高蛋白的食品,第三保持心情良好,第四拥有良好的社交,第五对待工作积极努力。

没有一种食物能够提供我们营养所需全部营养和能量。多年来,研究表明 健康 的饮食模式可以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如DASH(停止高血压的饮食方法)饮食和大部分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节后,已经显示出显著的 健康 益处和慢性疾病的减少。

然而,有一些食物可以被挑选出来进行特别的认可。这些“超级食物”提供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为你的膳食和零食提供能量,并进一步增强 健康 的饮食模式。

一、浆果

浆果类富含纤维,它们丰富诱人的颜色意味着它们富含抗氧化剂和抗病营养素。

不在时令的浆果以及买冷冻的也一样 健康 。将其添加到酸奶、谷类食品和冰沙中,或者作为零食简单食用,都非常美味,而且富含营养。

二、海鲜

海鲜,尤其是鱼类是蛋白质和ω-3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有助于预防心脏病。

Ω-3脂肪酸是人类从食物中摄取的一种 健康 脂肪酸。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在饮食中摄入更多的Ω-3脂肪酸有益的,特别是通过海鲜产品摄取。

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数据后发现,在海产品中发现的长链omega-3的血液含量较高——但大多数不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从实验模型来看omega-3含量最高的那一组每周比最低一组多吃一份鱼。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omega-3的含量会受到饮食和新陈代谢的影响,所以有些遗传因素会起作用;其次,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研究人员不能说多吃海鲜能让人更 健康 地延缓衰老。 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的一篇社论警告说,不要使用这些报告来作为“告知公共卫生政策或营养指南”。

三、绿叶蔬菜

深色绿叶蔬菜是维生素A、维生素C和钙以及几种植物化学物质(由植物制成的对你 健康 有积极影响的化学物质)的良好来源。他们还在饮食中添加纤维。

如何包含它们:尝试各种蔬菜,如菠菜、瑞士甜菜、羽衣甘蓝、羽衣甘蓝或芥菜。把它们扔进沙拉里,或者用少许橄榄油炒一下。你也可以在汤和炖菜中加入蔬菜。

四、坚果

榛子、核桃、杏仁、山核桃——坚果是植物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它们还含有单不饱和脂肪,这可能是降低心脏病风险的一个因素。

在燕麦片或酸奶中加入一把坚果,或者作为零食食用。但请记住,它们的热量很高,所以只限于一小撮。尝试各种坚果黄油,如花生、杏仁或腰果。坚果也是烹饪蔬菜或沙拉的绝佳搭配。

五、橄榄油

橄榄油是维生素E、多酚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良好来源,所有这些都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橄榄油可以直接吃、还可以拌凉菜、做沙拉,或者涂抹面包、烹饪菜品。用橄榄油涂抹面包时,先将它倒入小碗中,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后,直接涂抹在面包上吃,这样既不会让人感受到油腻,又能吸收橄榄油中的营养。

六、全谷物

谷物籽粒由胚乳、胚芽和皮层三部分组成,其中胚乳主要由淀粉等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组成;胚芽含有很多矿物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E、抗氧化组分及脂质等;皮层包裹在种子外层,富含微量营养素和膳食纤维。它们被证明可以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脏病和糖尿病。

我国传统饮食习惯中作为主食的稻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黑米、高粱、青稞、黄米、小米、粟米、荞麦、薏米等,如果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而且,全谷物并不等于以前我们认识的粗杂粮,这些粗杂粮如果经过精细加工,也不能叫做全谷物。

至于全谷物食品,实际上我国并没有相关规定,但如果食品原料是100%的全谷物,那么由它们加工烹调而成的就属于全谷物食品。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小麦、玉米、稻米等全谷物食品及高粱、谷子和荞麦等杂粮全谷物食品,产品种类有全麦面条、全麦面粉、全麦片、全麦馒头、全麦素饺子、全麦饼干、玉米面包、玉米面条、燕麦片、糙米、荞麦面条、高粱面、高粱煎饼、高粱馒头等。

七、酸奶

酸奶是钙和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还含有称为益生菌的活培养物。这些“好细菌”可以保护身体免受其他更有害的细菌的侵害。

酸奶最好不要空腹喝,早餐可以佐以饼干、鸡蛋等,晚上睡觉前喝最好,帮助睡眠,但对牙齿不好,所以要记得漱口或者刷牙。

八、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包括类别很广:

白菜类: 小白菜、菜心、大白菜、紫菜薹、红菜薹等;

甘蓝类 :椰菜、椰菜花、芥蓝、青花菜、球茎甘蓝等;

芥菜类: 叶芥菜、茎芥菜(头菜)、根芥菜(大头菜)、榨菜等;

萝卜类; 水生蔬菜类。

油菜和白菜有许多变种,如塌菜、乌菜之类都属于这一族,它们颜色深绿,炒食后味道浓香,大致与油菜的营养价值相近,是优质蔬菜。它们是纤维、维生素和植物化学物质的极好来源,包括吲哚、硫氰酸盐和腈。

九、豆类

这一大类包括芸豆、黑豆、红豆和鹰嘴豆,以及大豆和豌豆。豆类是纤维、叶酸和植物蛋白的极好来源。研究表明,它们可以帮助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根据豆类营养素种类和数量可将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大豆为代表的高蛋白质、高脂肪豆类。另一种豆类则以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为特征,如绿豆、赤豆。烹饪时通常用鲜豆及豆制品,不但可做菜肴的主料及辅料,而且还可以作为调味品的原料。

十、西红柿

西红柿到底是生吃营养价值高,还是熟吃更科学呢? 与一般的蔬菜相比,西红柿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除了维生素C外,还含有番茄红素。 与食用生西红柿相比,人们食用加工后的西红柿,更能提高血中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浓度。这是因为高温破坏了番茄细胞的细胞壁,从而增加了番茄红素等抗氧化剂的释放。

此外,西红柿在烹调的过程中,常会用到花生油、色拉油等植物油,而这些油脂将帮助西红柿将番茄红素等脂溶性抗氧化剂自然释放出来,充分发挥抗氧化作用。

当然,凡事有利必有弊,加热后,西红柿中的维生素C会受到损失,但是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和其他抗氧化剂含量却明显上升。因此,熟吃西红柿比生吃西红柿的总体营养价值要高。

医学杂志饮食保健

点击关注不迷路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200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以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 健康 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乳制品被推广为富含钙和蛋白质,有助于儿童成长、强健骨骼。但乳制品真的对 健康 有益吗?来看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综述怎么说。

牛奶、酸奶、和奶酪等乳制品是钙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并降低骨折的风 险。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1000毫克的钙;孕中期、孕晚期及乳母每天需要1200毫克的钙。一杯牛奶(200ml)中含有200~350毫克的钙(具体取决于品牌以及牛奶的类型)且含有(或额外添加)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骼质量。

乳制品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有助于维持正常组织细胞的生长、预防老年人的肌肉减少等。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推荐18岁以上男性每天摄入65克蛋白质、女性每天摄入55克蛋白质。 一杯牛奶(200ml)中大约含有克蛋白质。

但是 乳制品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也可以从其它食物中摄取 。如,吃100g小白菜,就可以摄入117毫克钙、克蛋白质。吃一个鸡蛋就可以摄入克蛋白质、毫克钙。其他食物来源如羽衣甘蓝、西兰花、豆腐、坚果、各种肉类等。

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增加乳制品的摄入可能不是必须。 一个人的最佳乳制品摄入量取决于整体的饮食质量 : 如果饮食质量低,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儿童,食用乳制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但 如果本身饮食质量高,那么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不太可能带来实质性好处,还有可能造成危害 。

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它们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的关键。这些氨基酸会增加人体血液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的浓度,从而介导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而亮氨酸会特异性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途径的靶标,从而促进细胞复制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人体身高对 健康 的影响是复杂的,高大的身材与较低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但与许多癌症、髋部骨折、和肺栓塞的较高风险相关。

血压,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牛奶中钾的含量相对较高、钠的含量较低,这提示增加牛奶摄入可以降低血压,但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而且随机试验显示,在降低血压方面结果不一致,全脂牛奶和低脂牛奶均未明确与冠心病或中风的发生率或死亡率相关。因为试验中如果用牛奶代替含糖饮料或其他精制碳水化合物,结果可能是有益的;但如果牛奶代替坚果、豆类或整个水果,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

有研究认为,牛奶蛋白和胰岛细胞之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可能被认为是1型糖尿病的病因,但目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队列研究表明,摄入乳制品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适度降低有关;也有研究证明,摄入更多牛奶(乳糖耐受性)与糖尿病风险无关。且食用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比食用含糖饮料或果汁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低,但 喝牛奶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要高于喝咖啡的人 。

先前的研究表明,乳制品的摄入与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牛奶的摄入对血浆IGF-I的影响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的患病风险,且风险相关性最高。此外,乳制品的总摄入量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在未接受激素治疗的绝经后女性中,可能与乳制品中的性激素含量有关。

但还有研究表明, 食用牛奶可能与结直肠癌的风险成反比 ,其原因可能是钙含量高。但现有文献中几乎所有研究都在中年或以上的人群中展开,许多癌症的危险因素在儿童期或成年早期起作用。此外,在一项针对青少年饮食的研究中发现, 牛奶的摄入可能与未来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无关。

过敏和不耐受

约有4%的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 并引起相当多的营养问题。有报告表明, 牛奶的摄入可能会使婴儿更容易患哮喘、湿疹和食物过敏 。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与接受牛奶的婴儿 相比,被随机分配接受水解蛋白配方的婴儿,发生任何过敏性疾病和湿疹的风险更低。还有研究证明,儿童食用豆浆时症状也会减轻。

总死亡率

总体来说,牛奶的摄入量(总脂肪,高脂和低脂)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还未下结论。但是乳制品优于加工红肉或者含糖饮料,但不如坚果等植物蛋白。同时,目前尚未证明低脂乳制品明确优于全乳制品。

牛奶中含有的常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可促进人体 健康 ,但这些营养素都可以从其他食物中获得。对于成年人而言, 总体证据并不支持大量食用乳制品可以减少骨折 。此外,乳制品总摄入量与体重控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没有明显关系。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会增加前列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但会降低大肠癌的风险。研究者目前 建议乳制品的摄入量需要结合实际营养状况,无需刻意大量增加 。

注:本文旨在介绍医药 健康 研究进展,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对细胞中很多失控的分子通路有调节作用,而这些通路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和形成有关。使用食物活性成分作为癌症预防物质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即使长期使用它们也基本不呈现任何副作用,而很多癌症治疗药物长期使用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食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成为癌症化学预防的最佳搭档。植物化合物是存在于水果、蔬菜、谷物或其它植物部分中除了营养素以外的生活活性化合物。比如大蒜中的大蒜素、生姜中的姜辣素、绿茶中的多酚、西兰花中的萝卜硫素、番茄中的番茄红素、葡萄皮中的白藜芦醇、姜黄中的姜黄素就是植物化学物质。经常吃这些食物,能够降低癌症发生风险,是癌症化学预防的一种方式。

1、注意饮食保健,可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豆类、蘑菇类、百合、莲子、银耳等食物,可吃猪肉、鸭肉、鸽子肉。不要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茴香、香菜、辣椒、胡椒、芥末、孜然等辛辣食物,不要吃生冷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2、抗癌果蔬排行18强人民网2006年05月22日梨:能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由于梨所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等都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所以梨还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服食。猕猴桃:含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含量之高是橘子的4—12倍,是苹果的30倍、葡萄的60倍。通过近年的研究证实,猕猴桃中含有一种具有阻断人体内致癌的亚硝胺生成的活性物质,因而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杏:适宜多种癌症患者食用。据研究,杏是维生素B17含量最丰富的果品,而维生素B17是极为有效的抗癌物质,对癌细胞具有杀灭作用。山楂:能活血化瘀、化滞消积、开胃消食,同时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中医认为,癌瘤为实性肿块,往往具有气滞血瘀征象,由于山楂能活血化淤、善消肉积,又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所以适宜多种癌瘤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对消化道和妇女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兼有食欲不振时更为适宜。橘子:凡芳香科柑橘属的一类水果,诸如柑子、橘子、柚子、橙、柠檬、金橘等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是一种防癌的屏障,可以阻止强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尤其适宜食道癌、胃癌、肺癌、喉癌患者食用。大红枣:能补脾胃、益气血,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P及胡萝卜素等,尤其是维生素C、P的含量特别多,均居百果之冠。国外学者分析出大枣中含有一组三萜类化合物,为抗癌的有效成分; 也有研究认为,大枣中含有丰富的环磷酸腺苷,具有抗癌作用。所以,大枣又是一种抗癌果品。在民间,不少肿瘤患者手术、放疗或化疗后,常食大枣粥,或用黄芪煨大枣,每日用大枣10颗、生黄芪30克,共煨煮。这对提高免疫功能,增强体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均有裨益。香蕉:性寒、味甘,能清热、通便,对大肠癌患者尤为适宜。据现代医学研究,香蕉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镁,而镁有预防癌症的作用。草莓:适宜鼻咽癌、扁桃体癌、喉癌、肺癌患者以及这些癌症患者在放疗期间食用,可以收到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利咽润喉的效果,对缓解放疗反应、减轻病症、帮助康复也有益处。无花果:能消肿解毒,适宜大肠癌、食道癌、膀胱癌、胃癌、肺癌、肝癌、乳腺癌、白血病、淋巴肉瘤等多种癌症患者食用,是一种广谱抗癌果品。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无花果的确有良好的抗癌功效。苹果:据现代科学研究认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经常食用,可以使肠道内胆固醇含量减少,粪便量增多,减少直肠癌的发生。同时,苹果中因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能破坏致癌污染物——放射性气体,从而减少癌症的形成。罗汉果:适宜鼻咽癌、喉癌、肺癌患者开水冲泡代茶饮,有清肺止咳、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利咽开音的作用,对这几种癌症患者放疗后出现的咽干、烦渴、干咳、低热亦有缓解效果。菱角:据1967年日本《医学中央杂志》报道: 发现菱角对抑制癌细胞的变性及组织增生均有效果,在以腹水肝癌AH—13及艾氏腹水癌作体内抗癌的筛选试验中,发现菱角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用菱角同粳米煮粥食用,也可用菱角加薏苡仁一同煮粥,适宜食道癌、胃癌、直肠癌、幽门癌、宫颈癌、乳腺癌患者经常食用。百合: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功能,还含有一种特殊的有效成分——秋水仙碱,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对多种癌症有效。适宜肺癌、鼻咽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食用。同时也适宜这些癌症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出现体虚乏力、干咳少痰或咯血、心烦口干、体有低烧、心悸失眠时服食,可以收到止咳、止血、安神、增强体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缓解放疗反应的效果。也可以制成百合粥,或为百合羹,或煎百合汤均为适宜。核桃:又称胡桃,它既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滋补强身食品,同时也是一味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通便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所含的锌、镁及维生素A、B1、B2、C、E等,皆可防癌抗癌。无论是健康人,或是癌症患者以及放疗化疗或手术后,经常食之,都可强壮身体,防癌抗癌,益寿延年。荸荠:性寒、味甘,能清热、生津、化痰、,由于荸荠含抗癌物质,所以,有的医家用来作为癌症患者的佐食,这对缓解病情、改善症状都有益处。莲子:性平、味甘,有养心、益肾、健脾作用。肺癌患者低热、干咳以及放疗化疗后体弱者,民间喜用莲子同百合、山药、银耳、冰糖煮食。薜荔果:俗称凉粉果、木馒头。性平、味甘酸,有活血、消肿、解毒、利湿、通乳的功能。近代药理表明,它所含的B—谷留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薜荔果对宫颈癌、乳腺癌、大肠癌、食道癌、恶性淋巴瘤等患者尤为适宜,可用薜荔果焙干研末,每日2次,每次9克冲服。民间有用薜荔果2个,同猪蹄1只,同煮食用并喝汤。葵花籽:它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优良蛋白质,以及镁、磷、钙、铁、钾、和维生素P、E、B1、A等。葵花籽仁中所含的氯原酸,经动物实验表明,对大鼠肝癌癌前病变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因此,葵花籽既是一种营养食品,又是一种抗癌防癌食物。

《饮食保健》杂志是省级期刊。《饮食保健》杂志中国医促会协办的专业性部级医学学术期刊、中国医促会会刊。《饮食保健》杂志已被《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权威数据库全文收录。《饮食保健》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饮食保健养生研究会协办、中国医促会学术指导、内蒙古大学主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主办,公开发行的中华系列专业性学术期刊。《饮食保健》杂志是医学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园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平台。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