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王琦海德堡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

王琦海德堡医学论文

中医养生主要是通过各种 方法 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疗活动,那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该怎么写呢?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1000字中医养生论文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

一、养生之要,首当养心

中医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神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虽然出之于脑,实赖心脏所主宰。心者,君火也,人身之活动生机,气机运行的推动力无不凭借心火的温煦推动。我此处所讲的心,主要指一个人的思维、心态、乃至于智慧。一个能够自觉保有长久健康的人必然是一个不乏智慧的人,这不光指他掌握保健养生的知识,更在于其为人处世,其品格、涵养、胸怀,都必然同时具备了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素质。内经上说,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正气存内,邪安从来?而一个人,若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其实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对于人生的得失荣辱都能够正确看待,拿得起更放得下。能够认识到生命的真实要义,分得清生命中的轻重缓急,并具备良好的情绪掌控的能力,或者说,思想深处闪烁着理性的光辉。

能使得心如寒潭鹤影,事来心随现,事去心随空,不会让心理活动超越自身可以承受的限度,甚至于 发展成为挥之不去妨碍心理健康的阴影。中医说,怒则气逆,伤肝,喜则气缓,伤心,思则气结,伤脾,悲则气消,伤肺,惊恐则气下,伤肾。总之,情志的变化超过正常的度,都可以转化为危害健康的致病因子。而要获得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的定力,谈何容易。医生经常在临床工作中告诫病人条畅情志、心态平和等等,往往会被病人一笑置之。因为在很多人的认识里边,叫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人,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可以通过提升个人的涵养,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可以改善自己的性情,从而对自己的健康有所贡献。养心,不光是预防心理疾病, 现代心身医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躯体上慢性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的心理失衡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二、善以后天养先天

父母媾精,生而为人。其禀赋体质厚薄坚脆各不相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先天体质薄弱者,后天若能够善加调摄,也可以尽其天年,长保健康。先天体质强盛,后天若恣意挥霍,不加珍惜,未必不会中途夭亡。 内经上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圣人济世之心,诚可谓今时养生至圭臬也。中医认为,后天之本为脾胃,属土,土爰稼穑,生命赖以生存之气血精微无不经由脾胃的运化而生。养脾胃,首先是节饮食,饮食 规律,寒温适当,饥饱适宜,营养均衡全面,不偏食挑食,避免垃圾食品、不洁食品、变质食品对于脾胃的损伤,这都是无需赘言的常识。此外,脾主肌肉四肢,脾的运化功能健旺,气血充沛,则肌肉健美,肢体运动灵活,反应敏捷。反之亦然。同时,肢体少于运动,气血运行迟滞,脾脏的功能也不能正常发挥,或内生痰湿,形体肥胖,或气血乏源,肌肉萎弱,形体日衰。这即是肢体常运反作用于脾胃的要义。古人讲养生,务令手足躯体常作导引欠伸,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并创立了诸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有效的传统养生功法,运动健身配合调息内养之法,不惟外练筋骨,尤且内强五脏,实在是中华医学给予人类摄生保健之瑰宝也。后天脾胃之疾患,与人情绪之状态,关系亦甚大。五行学说认为,木能克土,肝脏属木,暴怒急躁,抑郁寡欢,肝木失于疏泄,脾土运化不健,则诸类消化系统疾患所由来也。临床所见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几乎都可因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能不慎乎?

三、明辨体质,慎用药物

如今市场 经济的大势所趋,各种抗衰老养生保健药品琳琅满目。作为商家的宣传,夸大效果,夸大适用范围,包治百病,种种不实甚或欺性的 广告 手段皆是习以为常。而消费者就务必需要具备理性的鉴别眼光,即便自己不具备医学的常识,也应该知道该去咨询专业的医师药师得到正确的指导,否则,本为促进健康不吝资财,反贻其害,岂不冤哉!人之体质按照王琦教授的九分法,常人皆易于掌握者也。平日饮食起居皆有所根据,确是能造福一般民众的真学问。至于疾病之寒热虚实,又非良医所不能明。不少慢性病的患者,本为康复疗疾的初衷,轻信药品广告的蛊惑,甲药试服不效,乙药接踵而至,接二连三,病情愈治愈坏,原本单纯之病机,反为棘手之难题,诚可悲可叹哉!常有患者咨询于我。某某药好是不好?何以答之?唯一言以蔽之,对症者良药也,不对症者,鸩毒也。除外药物,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也有寒温之别。譬如,牛羊肉、鸽子鹌鹑、葱姜桂椒之性热,莲藕、蕹苋笋蒿之性凉,人所共知。但多数人却知而不能行,口腹之欲,其大如斯耶。

四、其他

传统医学中尤关注房中阴阳之术,古籍中言之颇细颇多。总括之,精华糟粕并见,以简单之理论之,欲不可早、欲不可纵、欲不可禁,最为中肯。其余林林总总养生观点,尽可以中庸之道而约言之,凡事皆适可而止,勿令不及,勿令太过。总之,鄙人的观点,但凡大道理,可便于实行者,简单最好。如果把一个养生的问题说得纷繁艰涩,便失去了实际的价值。当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健康四大基石,简明易记,一望便知,所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讲得很好!

鄙人,从事中医临床者也,实际工作中所见,感受颇多,今试言养生,不免浅薄。然从辩证唯物之思维观之,余所言,应该符合生命健康之本质规律,人所易于理解,易于实行也。诚如是践行,养生之事不难,且非但利于一己之身心,尤且利益社会。国人之身心全面健康,素质之全面提高,社会之和谐安宁,吾一届小中医之愿也!

【摘 要】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要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重视起居保健养生等。

【关键词】中医养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非常宝贵的,健康长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保健、病症预防。养生,含有保养生命之意。中医养生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各种方法颐养生命、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中医养生就是遵循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人的身体进行科学调养,减少疾病、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养生对人体健康长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坚持中医养生,减少疾病,使我们始终精力充沛,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对社会、对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因此,有必要对中医养生进行研究和探讨。

1 中医养生保健贵在养德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明确提出养生要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这是颐养生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最重要条件。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保健也提出同样的观点:善良、忠诚、爱心、友好、仁慈、同情助人是做人的美德。无论是古代医学,还是道家理论都论述了中华传统美德于个人于社会都是有益的。实践证明,也只有拥有这些美德的人,才会享受到生活中的快乐,促进身心健康。

2 中医养生保健重在有规律的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传统的运动养生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养生实践中 总结 出来的宝贵 经验 。运动可以促进人体气血流通,舒筋活血,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人的气血畅通无阻才会促使新陈代谢旺盛,从而起到身体保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作用。因此,平时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更应该坚持运动,不仅防病治病,又可以强筋骨、利关节、促进消化、增强意志、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运动的形式要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 体育运动 方式,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 武术 、 太极拳 、太级剑、五禽戏、八段锦和适宜的群体运动等。

3 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健康

人有七情六欲,而人的七情六欲与人的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舒畅的心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强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精神极端、心理波动,情感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健康不利。根据中医原理,我们知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中医的这些情绪与健康的观点多年来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因过度悲伤或者极度愤怒导致一病不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有很多病例都可以证明愤怒、忧郁、悲伤、惊恐对人身体的影响和危害是最大的,不但影响人的健康,而且制约着人的寿命。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控喜怒,求平和,杜绝忧悲,节思虑,防惊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心志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增进健康。

4 合理饮食,平衡的饮食有益于健康

中医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对人的饮食进行科学的调整,注意饮食宜忌,平衡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帮助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的养生方法。饮食养生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平衡饮食、均衡营养、合理调配、科学滋养,避免饮食不当,造成营养不良,或者营养过剩而影响健康。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才能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气血充足、机体的器官功能旺盛,新陈代谢功能才会活跃,人体适应自然能力增强,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强,达到强身健体、抗衰延寿的功效。

“民以食为天”,饮食的首要目的是吃饱,其次是吃好,也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人所共知的。但具体说来还有许多讲究。饮食养生的作用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合理饮食既强身又防病

合理的安排饮食,要了解食物对人体的滋养作用,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供给,调整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合理的安排饮食不但保证机体健康,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疾病。例如:食用动物肝脏可以养肝,又可以预防夜盲症;食用海带可以补充碘及维生素,又可预防甲状腺肿;食用水果和新鲜蔬菜,既可补充营养又可预防坏血病;食用大蒜可以预防流感;喝绿豆汤可以预防中暑;食用葱白生姜可以预防伤风感冒等,都是通过饮食来预防疾病的案例。

合理饮食既益寿又防衰

历代中医都认为合理饮食有助于抗衰防老、益寿延年。中医认为:“精生于先天,而养于后天,精藏于肾而养于五脏,精气足则胃气盛,肾气充则体健神旺,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因此,在进食时选用具有补精益气、滋肾强身作用的食品。做到谷类、肉类、蔬菜、果品科学调配,软食、硬食、饮料、菜肴、点心合理搭配,例如:芝麻、桑椹、枸杞子、龙眼肉、胡桃、蜂皇浆、山药、人乳、牛奶、甲鱼等,都含有抗衰老的物质成分,长期合理食用有利于抗衰延寿。此外,饮食调养要合理配膳,不挑食,不偏食,全面营养;饮食要有节制,要定量、定时。饥饱适中,过饥或过饱,都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不利。养成按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都是大有好处的。

5 注重起居保健养生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有节奏的生活起居也是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关键环节。生命本身就是一种有节奏的物质运动形式,因此,我们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和人体本身的节奏,根据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条件的不同情况,因人制宜,来安排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安排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劳作的宜忌、房事的宜忌、睡眠的宜忌等。

参考文献

[1]王大海.漫谈合理饮食[M].中国健康卫生出版社,2010.

[2]史考利.运用中医理论保养生命的研究[J].健康 教育 ,.

[3]郭芙德.浅谈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J].中国健康大视野,.

1.马成云,李波,李文君,寇长贵.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 李波,韩宏志,李善玉,史杰萍,何海涛,孔宁,刘娅.亚甲基四氢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J].疾病控制杂志,2005,9(6):. 唐爽,李波* ,郝艳会,杨立娟,赵庆华,于秀平.吉妮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与副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227-3230.(* 通讯作者)4.. 彭丹冰,于光艳,李波*.甲醛对小鼠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5,34(6):755.(* 通讯作者)5. 李波,宁宇,寇长贵,李秀娟,张福玲,刘娅.护士在医疗场所遭受暴力侵害的现况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12):. 李波,乔凤,方丽,刘桂华,王韶,刘键,刘娅.PCR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154—. 韩宏志,李波*,孔宁,李善玉,史杰萍,宁宇,方芳,姚燕.GPRA基因rs324396位点单核苷酸 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J].疾病控制杂志,2006,10(4):321-323.(* 通讯作 者)8.寇长贵,李波*,宁宇,王韶,敬燕燕,张福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 公共卫生,2006,22(8):964-965.(王韶,刘桂华,乔凤 史杰萍,方丽李波* 通讯作者)9.王韶,刘桂华,乔凤,史杰萍,方丽,李波*.食品中金黄色葡球菌的PCR检测[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933-935. 10.李波,宁宇,杨明堂,王志,杨平,刘娅.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5):.李波,韩宏志,石莹,孔宁,宁宇,史杰萍,姚燕,方芳,刘娅.GPRA基因rs32437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33(3):. 李为群,李波,程冬燕,长春市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住院费用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16(1):.王丽萍,孙逊,邹亚彬,张俊阁,李波*,曹阳.DNA修复酶MGMT及Ki-67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30):549-551. (* 通讯作者)14. 寇长贵,李波,刘雅文,俞琼,于雅琴.流行病学疾病爆发模拟现场实习课教学研究[J].吉林教育,2007,10:.宁宇,李波,李善玉,史杰萍,韩宏志,方芳,姚燕,张志强,刘娅.GP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联性[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4):645-648. 16.李波,张志强,邸琳,仝岚,刘新宇,李平,徐雅娟.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3):. 李波,徐雅娟,张志强,仝岚,邸琳,刘新宇,李平,田丽君,刘娅.蒺藜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的Bcl-2、Bax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8,12(4):.李波,刘娅,方芳,宁宇,姚燕,张志强,崔巍巍,田丽君,徐学纯.吉林省查干湖水中金属与稀土元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5):919-920.19.宁宇,李波,方芳,田丽君,王雪,高远,刘娅.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健康及疾病问题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李为群,李波* ,梁晓峰,王华庆,周华,鲍和平,于亚波,聂绍发.不同剂量重组乙肝疫苗效果的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4(6):1050-1053. (* 通讯作者)21.李波,谢丽波,于婷,张桂英,杨雪玲,方芳,刘娅,徐学纯.吉林省西部草原小尾寒羊的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的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1):.江敏,李长福,郜红梅,李波.4种类型医院感染的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5)(*通讯作者)23.邱柏红,李波,张新刚,李紫璇,郭伟.吉林省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及性行为调查[J].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9,15(6):.方芳,王志成,姚燕,李波,刘娅.奎硫平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安全性的 Meta分析[J].2010,36(1):169-174.(* 通讯作者)25.方芳,杨雪玲,张志强,李波,刘娅.月亮泡水体营养状况评价[J].中国地方病杂志,2010,25(1):27-29.(* 通讯作者)26.“中国老龄人口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刘娅,王胜今,姜波,李波,田丽君,高远,王雪,崔巍巍).吉林省四平地区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探析[J].人口学刊,2010,2:.李波,刘娅,姚燕,方芳,张志强,徐学纯.吉林省西部地区大气干湿沉降元素通量及来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40(1):.尹宝萍,冯琳琳,王欣,李波.长春市某医院儿童全血6种矿物质含量的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6):935-937. (* 通讯作者)29.冯琳琳,王欣,尹宝萍,李波.长春市儿童全血钙铁磷铅含量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79-1481. (* 通讯作者)30.孟锐,李波,石益海,李丽,赵丽,郑东庆,孙启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成年人和青少年哮喘疗效和副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12):38-41.(通讯作者)31.李波,王驰,姚燕.艾滋病防治在吉林省多部门合作的新思路[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王驰, 孟向东,杨海峰,李波.倡导开发领导干部对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分析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1,12(1).杨雪玲,丁艳华,李青梅,徐姗姗,徐秀芝,杨思嘉,张雪岩,李波,刘娅.中国北方汉族人群HLA-DRB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脑血管病的关系[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5)867-87234.徐珊珊,杨雪玲,王琦,丁艳华,宋艳玲,杨思嘉,潘阳,朱颖杰,李波.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病的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25-729(通讯作者)35.姚燕,杨芳,王丽娟,郭蔚莹,张天一,李波,袁晓洁,修明.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730-73(通讯作者)36.刘淑香,李波,刘丽影,单志军,张金勇.吉林省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及比较[J].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8(4)800-804(通讯作者)37.李波,王胜今,葛艳萍,刘娅,季慧范 健康老龄化与卫生服务利用探析[J],人口学刊,2012,3:23-30.

清朝医学教科书很多,比较出名的著作有:1、《医宗金鉴》公元1739年,清朝乾隆皇帝诏令太医院右院判吴谦主持编纂一套大型的医学丛书,吴谦征集了全国的各种新旧医书,并挑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70多位官员共同编修,共历时三年,终于编辑完成。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医宗金鉴》书名由乾隆皇帝钦定。后来,该书被《四库全书》收入,并逐步成为中国医学教与学的必读书2、《目经大成》为清代眼科名著之一,黄庭镜(1704~?)著,于乾隆六年〔1741〕草成此书,此后四易其稿,但未付梓。弟子邓学礼(赞夫)得悉此书后于嘉庆十年刊行,更名为《目科正宗》,刊行九年后被黄庭镜之孙得见,遂以家藏旧本相校后刊印,悉还原貌。嘉庆二十三年(1818)问世,全书共23万余字,居历代眼科专著之魁3、《医学源流论》徐大椿撰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此书堪称为“徐大椿医学论文集”,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则治法、书论(并各科)、古今。纵横捭阖,触及之处,每有新见,发前人之未发,言常人所不敢言,尤针砭时弊甚多,论述道理深湛,中医史上正缺如此大手笔之评论家也,大椿实古今第一人4、《本草纲目拾遗》十卷,赵学敏初撰于乾隆三十年(1765),又续加补订而毕于嘉庆八年(1803),至赵学敏死后,于同治三年(1864)方得初刊。以后则有多次重刊5、《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征引古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每病先列《内经》、《金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如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诸家之说,同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发表议论,但大抵不外折衷成综合诸家观点,无多创见。不过,整体医学思想,比较与薛己、张介宾相近,并阐发“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甚力。自中风至婴儿共分十六门,每门又分子目,体例实取法于王肯堂《证治准绳》,而选辑更为精审。后四卷论方,共分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并有方解。6、《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类书 于康熙中期,诚亲王胤祉命进士陈梦雷编《古今图书汇编》历十余年而成,康熙帝命改名《古今图书集成》,其部六千有余,其卷一万,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集经史诸子百家之大成。原隶此书“博物汇编、艺术典”下之“医部汇考”,共520卷,分类辑录自《内经》至清初120余种医学文献,有古典医籍的注释,各种疾病的辨证论治,医学艺术,记事及医家传略等,记述系统,分门别类明确,各科证治有论有方,引证材科均一一详注出处,标明书目、篇目和作者,便于查对原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医学文献参考书。7、《外科证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五维德整理祖传秘术及生平经验而成《外科全生集》。此书后经清末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评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王氏书先总述痈疽病因、证候、诊法并列症29种。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外科病证治疗,并兼以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计外科效方75首,杂病验方48首。另介绍200余种外科常用药之性能及其他炮制,复附有作者治验之案,甚便于临床施用8、《本草崇原》三卷,约始撰于康熙十三年(1674),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继而王琦访得副本,校刊后刻入《医林指月》丛书,时已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以后续有翻刻。此书摘录《本草纲目》中本经药233味,(另有附品56种),作“崇原”之论,自序云“诠释《本经》阐明药性,端本五运六气之理,解释详备,”有探讨药性理论之意,药分上中下三品,从药物性味、生成、阴阳五行属性、形色等入手,结合主治疾病之机理,阐明功效,崇本求原思想,对徐大椿、陈修园等影响颇大。9、《证治汇补》八卷,康熙二十六年(1687)刊,李用粹(字修之,号惺庵,十七世纪浙江鄞县人)撰。此书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陶隔、腹胁、腰膝以及下窍八类,已与过去诸书不同,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复见集中。介绍八十余种较常见疾病病证,每症列为一章,每章又分数节,先引《内经》,后选诸家并注明出于何书,分析原因、外候、辨证、脉象、治法、用药、附证、方剂等,均为详而不繁,备而不见。深为临床医家使用所称便。10、《本草备要》8卷,汪昂撰,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刊,本书可视为临床药物手册,亦为医学门径书。主要取材于《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卷首为药性总义,统论药物性味,归经及炮制大要:卷一草部药191种,卷二木部药83种,卷三果部药31种,卷四谷菜部药40种,卷五金石水木部药58种,卷六禽兽部药25种,卷七鳞介鱼虫部药41种,卷八人部药9种,共计478种。每药先辨其气、味、形、色,次述所八经络、功用、主治,并根据药物所属之“十剂”,分记于该药之首。后世刊本又增附药图400余幅,更臻完善。此书刊本亦多,流传甚广。另外,清代还有许多医学著作传世,如张志聪的《素问集注》以及王昂的《素问灵柩类纂约注》等著作都是比较著名的医学名作,为后世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琦医学论文集

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分子设计与分子热力学研究所所长。1983年,浙江大学,学士;1986年,浙江大学,硕士;1990年,浙江大学-美国Purdue大学,博士;1998年,日本大阪大学,博士后。1992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博士生导师。2000年,台湾科技大学,访问教授。 主要从事分子模拟与分子设计、分子热力学、低温微量热学、薄膜成长与微电子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Biomaterials,Soft Matter, Phys. Rev. B,J. Phys. Chem. Lett., J. Chem. Phys., J. Phys. Chem. B., Langmuir, Chem. Phys. Lett., Biopolymers., J. Chem. Eng. Data.及国内核心刊物(SCI、E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愈80篇,其中15篇SCI影响因子在3以上,另有8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级鉴定。曾获“业绩显著的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亿利达优秀教师奖”,多次评为“浙江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指导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完成数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学位论文。代表性学生:陈曲,康玉,沈嘉炜,张志森,梁立军,孔哲,张丽,陈欣,刘迎春,石慧等。

王琦1943年出生江苏高邮,著名的国医大师、中医体质学创始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琦从小就非常热爱学习,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就拜当地名中医江韵樵先生为师,开始学习中医。江韵樵为人十分严谨,对徒弟要求非常严格,在几年的时间里,王琦识药辨病、出诊理症,精研中医典籍,积累了扎实的中医和中药学知识,很快就可以独立坐诊行医。上世纪70年代末,王琦成为了文革后第一批中医研究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偶然发现《黄帝内经》提到了阴阳二十五人内容,这立即引起了他的兴趣。 《黄帝内经》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把人分成五种类型,五种类型的人又产生五种亚型,于是就有二十五种类型。但是,后面的中医典籍中再没有关于类似的研究,只有一些典籍中有零散的描述,都没有系统的记录。于是,他打算以人的体质研究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 不过,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老师第一个提出质疑。老师说:“中医体质学自古以来都没有。你弄这个东西,弄不好会搞得自己毕不了业。”不过,王琦经过深思熟虑后,认为是可以进行深入研究的,所以一心决定走下去。看到王琦的执着,老师后来一直支持他。。后来,他的《论中医体质学说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意义》的论文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顺利毕业后留校任教。毕业后,王琦没有放弃对中医体质学的研究,他认为可以继续进行深入研究,于是他开始了艰难的 探索 。 创建一个新理论,是一个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必须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同时要实践支持。王琦对此下了大功夫,在教学和出诊的同时,他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从西苑医院赶到学校的图书馆,对浩如烟海的中医古籍文献进行研究和整理。管理员说,你一个老师怎么比学生还勤奋呢? 累了的时候,王琦就到大街上或公交车站观察人群,在他们的身上验证自己的心得。经过深入研究,王琦与盛增秀合作撰写《略论祖国医学的体质学说》一文发表,“中医体质学说”的概念第一次公布于世。此后几十年,他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中医临床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2 年,德国科隆市副市长汉妮特特意来体验中医诊疗。搭脉之后,王琦告诉汉妮特,她是属于阳虚体质,平时消化功能不好,比较怕冷。汉妮特听后,睁大了眼睛直呼“不可思议,太神奇了”。她说:“我特意没有讲胃部不舒服和手脚发冷的老毛病,没想到被王教授的‘火眼金睛’看穿了。” 由于是独创的理论,加上不走寻常路的精神,很多人称他为“京城怪医”。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因此他的诊室都是一些疑难杂症病人。有的盛夏穿棉衣还说冷,有的三九寒冬却大汗淋漓,有的抱怨自己喝凉水都长肉,等等。王琦根据自己的体质理论,一一为他们解决痛苦。 每次诊治,王琦都一一记录下来,包括病人的行为、性状、体态、年龄、开方、疗效等资料,然后进行系统分析,然后逐渐将思维角度从看病调整到分析人的类型,从而慢慢发现了某些体质和疾病的关联性。比如,气虚体质的人容易脏器下垂,也容易感冒;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得痤疮和湿疹;过敏体质的人容易得过敏性疾病,等等。 为了更好地读懂人的身体,王琦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调查。在二十年的时间里,他和学生们在全国范围内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几十万人进行了调查。在发现一种体质类型后,就针对性进行调查,尽量用证据和数据来说话。经过多年的调研和整理,王琦陆续总结出了平和体质、阴虚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等七种体质,中医体质学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后来,他又根据临床经验,总结出了特禀体质和气郁体质两种类型,最终确定为九种体质,至此,中医体质学说正式创立。 王琦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说》。从此,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全国以中医体质学为对象的学术论文多达1300 多篇。而王琦也先后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等继承人88 名。 《中医体质学说》这本书不仅对于中医治病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于个体的体质调理也非常有帮助。它浅显易懂,容易对症,看过之后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的体质类型,对于日常 养生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男科王琦的论文

。 1994年7月毕业后于长宁区同仁医院工作至今,长期从事肾内科临床工作,师从于仁济医院肾内科倪兆慧教授、曙光医院肾内科何立群教授。发表省市级期刊论文9篇,完成院级课题1项,参与院级课题2项,参与2008年长宁区卫生局局级课题1项,2009年长宁区卫生局局级课题“eGFR在早期慢性肾脏病筛查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的价值”的第一负责人。每年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就肾内科发展进行交流和研讨。荣获2010-2013年“同仁英才”称号。

王琦,男,1943年出生,江苏高邮人。著名中医学家,中医男科学创始人、奠基者之一。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500名著名老中医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中医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

王琦教授是一位饮誉中外的名医,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我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疏肝益阳胶囊”和治疗男性不育新药“黄精赞育胶囊”,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王琦,男,1943年2月,江苏高邮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医体质与生殖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遴选的全国第二、三批五百名著名老中医之一。 王琦教授还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医师协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主任委员,国际体质研究会主席,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性科学》副主编等职。 作为男科学的创始人、学科带头人,王琦教授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男科系统专著《中医男科学》,将男科分化成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此后又主编出版了在男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华中医男性学丛书》、《王琦男科学》等多部专著。由他创立的“阳痿从肝论治”等理论,带来了男科疾病诊治的重大变革。王琦教授是一位饮誉中外的名医,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前列腺疾病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研制了我国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国家新药“疏肝益阳胶囊”和治疗男性不育新药“黄精赞育胶囊”,获得两项发明专利。 王琦教授还创建了中医体质学,主编出版了第一部中医体质学专著《中医体质学说》,对过敏体质与肥胖体质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由王琦教授主持的研究中医腹诊的卫生部课题,挽救了我国濒临失传的宝贵诊疗方法--腹诊,在中日医学界产生巨大影响。其有关男科、体质、腹诊的研究成果均被载入新中国40年及5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王琦教授还确立了中医藏象学这一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学术地位。 先后获各种奖项16项,主编《中医男科学》、《王琦男科学》、《中医体质学》、《中国腹诊》、《中医藏象学》等医学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500余篇,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学术经验继承人共23名。多次应邀赴亚、欧、美洲等国家、地区讲学。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海内外50多家新闻媒体对其作了报道。 参考资料:

宁夏医科大学外科王琦论文

不一定就会被植入心脏更好一些,但是效率会更高一些

201300373 宁夏医科大学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LC+LCBDE 与ERCP/EST+LC 治疗胆囊结石合 并胆总管结石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Retrospective study of LC+LCBDE vs ERCP/EST+LC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 Disease 学 位 申 请 人: 南 洋 指 导 教 师: 赵国忠 教授 申请学位门类级别: 医 学 专 业 名 称: 外科学 研 究 方 向: 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 所 在 学 院: 临床医学院 论 文 完 成 日 期: 二〇一六年三月 宁夏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万方数据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Thesis for Application of Master’s Specialized Degree Retrospective study of LC+LCBDE vs ERCP/EST+LC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 Disease Student’s Name: Nan Yang Supervisor : Guozhong Subject Category: Medical Science Major: Surgery Specialty: Minimally Invasive of biliary disease College: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Completion Date: March 20 16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宁夏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LC+LCBDE 与ERCP/EST+L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 回顾性对照研究 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LC+LCBDE 与ERCP/EST

张作衡,男,通渭县陇川乡人,1971年8月生,1987-1991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博士,现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流体包裹体与成矿模拟实验室副主任,所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委员 。姚檀栋:男,1954年7月生,甘肃通渭人,1970-1972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中共党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博士学位。2007年入选中科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孙睿,男,1970年生,通渭襄南人,1985-1988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高中,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原资源与环境科学系)遥感与GIS研究中心,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王 鉴教授 王鉴,男,1968年生,通渭碧玉人,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姚君喜,男,1968年生,通渭县李店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首届“晨星”青年学者奖励计划SMC奖励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视觉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专家。王耀东,男,汉族, 1957年1月出生,甘肃通渭人,198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9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1990年起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党政干部处副处级组织员、副处长、正处级组织员、处长,2000年7月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地级组织员、部务委员,2002年1月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9月任中共甘肃省平凉市委书记,2006年4月任国家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自立,男,1954年11月出生,甘肃省通渭县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宁夏医学院临床医学系1982年毕业,1999年赴新加坡中央医院进行脊柱外科奖学金留学。2000年破格晋升为骨科主任医师。现担任宁夏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副主任、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1999年任命为自治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13人才),2001年获银川市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中国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所带领的科室为省级重点学科。何钰,字金如,号华川芳草堂主。文博专业副研究员,现为为定西市文史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曾任担任通渭县文化馆馆长、定西地区博物馆馆长,中国长城学会定西地区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甘肃省钱币学会理事、陇中画院荣誉画师,是一名集文、史、书画、于一身的陇中知名文化专家。陈守忠,男,汉族,字子贞,号醒吾。1921年出生,甘肃省通渭县常河镇高庄村人,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共党员,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李廷栋(1927-),甘肃省通渭县义岗镇人。兰州大学俄语系及哈尔滨外语学院毕业。曾任北京大学俄语系副教授、公共俄语教研室主任,兼北京经贸外语培训学校校长(民办)、俄语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家协会北京分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学委会成员。张济世 ,通渭榜罗人,1963年2月出生,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授,博士,中国水利学会会员。张友良,通渭平襄镇人,1947年6月至1951年9月在通渭中学初中部学习,西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天水一中特级教师。路志宵,通渭县北城铺乡新合村人,1923年12月生,大学文化,副教授,解放前就读于通渭中学,西北师范学院毕业,1949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任兰州师范学校教师,省计委文教处副科长,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选教研室主任、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所长,1981年9月任甘肃诗词学会学术顾问。马骅周,通渭平襄镇人,曾任甘肃省卫生厅人事处副处长、处长,甘肃省卫生厅纪检书记。牛犁,甘肃通渭人,1971年8月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毕业,学士学位,2000年7月进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工作,现任处长,高级经济师。孙建业,通渭襄南人,1969年5月生,1990年7月从通渭县第一中学考入北京大学,199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及法律学系法律专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政策研究室处长。孙敏,1988年7月毕业于通渭县第一中学,1992年、1995年、2000年分别获得中南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6月起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2002年7月起留校任教,2004年6月至2005年12月先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基尔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合作科研工作,现在在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辛景高,通渭马营人,中共党员,副教授,1946年至1951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西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曾任兰州铁道学院子弟中学校长,后在兰州铁道学院工作。安荣邦,1968年9月出生于通渭县陇阳人,1985年至1988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199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现就职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任高级集团经理。曹翰,通渭平襄人,1963年出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2001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陈维翰,通渭常河镇人,1947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西北农学院毕业,曾任青海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崔炳荣,通渭李店人,中共党员,1947年9月至1950年7月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高中部,曾任甘肃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崔振乾,通渭李店人,党校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曾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先后任定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兰州气象学校校长、党委书记,2000年2月任甘肃气象局党组成员、纪检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副厅级)。董蔚华,1956年至1962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中共党员,曾任中共甘肃省机关党委组织部部长,擅长书画。焦如兰,通渭文树人,1959年至1960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初、高中部,兰州大学毕业,曾任甘肃省电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秉彦,中共党员,1949年至1951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西北大学民族系毕业,曾任清华大学第一分校党办、校办主任,中央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党总支书记。李自强,1955年至1956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大专文化,从事玻璃印绘设计、油画、展览设计,1973年后在地毯行业工作至今,曾先后设计完成人民大会堂《敦煌蔓草》地毯设计,1979年出席全国艺代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刘克明,通渭平襄人,中共党员,1948年至1953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大专文化,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编教材《公差与检测》(机械工业出版社)。郜育华,1940年至1942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1949年至1950年任同为中学教师,其后任秦安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农林部主任,陕西咸阳机器制造学校高级讲师。姜贯一,通渭平襄人,大学文化,教授,中共党员,1942年至1948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初、高中部,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青海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青海实验中学副校长,青海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青海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等职。李济民,通渭陇阳人,1942年1月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1957年至1963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1964年考入西北财经学院统计系学习,历任新疆塔城县东方红公社副主任、县委副书记、书记,塔城市委书记。1986年任塔城地区行署副专员,1991年任塔城地委副书记,1997年12月后,先后任自治区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总经理,自治区政委委员会委员,高级经济师。李庆霖,通渭平襄人,1949年至1954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兰州大学物理系毕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现任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光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马经国,甘谷县甘远人,中共党员,1949年至1951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毕业,南京自动化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田玉,通渭马营人,1934年生,字迎宾,曾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徐国珍秘书。曾在天安门城楼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历任兰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秘书、二科副科长、一科正科长(正团职)、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兰州军区政委冼恒汉秘书,1974年后任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副部长,1993年因病去世。王海珠,通渭平襄人,1935年生,1948至1954年就读于通渭县第一中学,兰州大学化学系毕业,曾为西安石油学院讲师,民盟兰州市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兰州炼油厂支部主任委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化工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甘肃省情报学会会员,《兰炼研究与开发》杂志副主编 。

10月26日,记者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了解到,患者柳永来自内蒙古,术前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膜重度返流,多年饱受心脏病痛折磨,心力衰竭进入终末期,生命处于临危状态,常规治疗已无法维持患者正常功能活动,且有很大的猝死风险,这些都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但心脏移植等待合适供体的时间长,危急状况下,院方与患者家属紧急沟通,征得同意后决定为其植入左心室机械辅助系统,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

王联德的医学论文

宋朝比较明智一些,懂得学习医学的重要性,这个时候人们比以前懂得多一些了。

因为宋朝帝王他们都怕生病,所以爱学医,预防太医不在身边。

主要是因为宋朝的皇帝特别害怕生病,而且也不太信任太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