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脉微细,气血衰少,阳气已虚。但欲寐,神气已虚。少阴病就是生命的本来信息,水火已耗,心肾极亏,阴阳将离绝,这一病象。医案举例9:.齐X,女,7个月。腹泻月余,今从某医院来我处,医院嘱其准备后事。患儿家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找我。虽患儿已时时昏迷、家长言已不会哭闹,予诊脉,右手尚有微弱脉在,尚有生机。处方:元丹散1份,温中散3份,黑附子散3份,上好白人参须泡茶灌饮。嘱其次日若会哭闹再来,不会哭闹另请高明。次日一早兴冲冲来告,不仅会哭闹,还主动要白人参须汤。如是调理一周许,乃愈。此孩子四岁时和父母专门来探望过我,生长发育良好。从当时此女恢复神志后要水喝水、还有当时的脉象看(脉细弱,但欲寐),已经是太阴传为少阴了。
预先矣斗副翼捎贫
刘渡舟 少阴病在三阴病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外有太阴的下利症状,内有厥阴病的手足厥冷,所以它可以代表三阴经。足少阴肾脏是水火之脏,水为阴,火为阳,所以肾是阴阳根本。中医说的先天讲阴阳,后天讲气血,前者秉自于父母,后者秉自于水谷。如果邪气客于少阴,就会出现阴阳不平衡,产生了阳虚的寒证和阴虚的热证,可能导致阴阳离决,可以有预后不良的死症。 少阴病也有原发和继发的,原发多见于老人,或者阳虚着,感寒之后直中少阴,或者误治用了凉药,伤了少阴阳气。继发的少阴病,一个是从太阴传变而来,由中焦腹泻导致下焦虚寒。太阴是三阴的屏障,突破这个屏障就会出现少阴病,厥阴病。少阴病还有可能从太阳病传变而来,膀胱和肾相互联系,这是表里传。第三种情况也有少阴本身阳虚。 少阴阳虚,不能制水,气不化津,就会出现小便不利,水气泛滥;如果阴虚阳亢,就会有心肾不交,心烦不寐的症状。从六经辨证看,少阴病重点是在阳虚阴寒,所以以脉细微,但欲寐为前提。手足温,发热,欲去衣被,是阳气复的表现;如果身倦,手足厥冷,下利,脉不至就是预后不良。 少阴治疗法则是阴寒证以扶阳为主,代表方为四逆汤;阳热证是以滋阴泻火为主,代表方是黄连阿胶汤。 胡希恕 少阴病从八纲上看,就是表阴证。开首说了一个提纲,这也是后世注家的说法,就是概括一个病的特征。 刘志杰 少阴病就是相对太阳病来说的,太阳典型症候是发热恶寒恶风,少阴则是恶寒不发热,不发热是相对的,只是不明显,也有微微发热的情况。寒偏盛,就是常说的阳虚感冒。少阴也有中风和伤寒,伤寒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类,中风就是桂枝加附子汤类,以温阳为主,也要汗解,微微有汗就可以了。少阴无汗是伤寒,有汗多汗就是中风,这是按实践说的。
少阴病是属于心肾的病,没什么精力,阳气不足,所以是但欲寐也。所以要治少阴受邪,先是咽痛,是热感。可以用 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方 脉沉细而数,手足时厥时热,咽中痛,小便难,宜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渴,爱喝水,尿的颜色是白色,心烦,下焦寒,用真武汤、朱鸟汤也可以,最符合症状的是白通汤。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饮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感冒其他症不明显,只是尿不出来或头疼,或腰痛,用 麻黄附子细辛汤, 生大黄9g 淡附子3g 细辛 玄明粉9g 姜半夏9g 生甘草3g 病了几天,用麻附辛还没治好,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甘草二两(炙)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或者, 附子汤, 附子汤专门补阳,平时手脚冷,骨头痛,也可饮用,保养用。有的孕妇也可用作保胎。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治疗少阴失眠,可以用 朱鸟汤(黄连阿胶汤)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者,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 芍药二两 阿胶三两 鸡子黄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还有一个治失眠的方是 猪苓汤, 同时还可以治久泻不愈。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汤方 猪苓一两(去皮) 茯苓一两(去皮) 阿胶一两 泽泻一两 滑石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物,取二升,去滓,纳胶烊尽,温服七合,日三服。 说到治腹泻,除了四逆汤,还有个别症状的还有加加减减的 通脉四逆汤、四逆散、白通汤、桃花汤、白通加猪胆汁汤方,真武汤。 通脉四逆汤: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呕者,加生姜二两;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四逆散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宋本) 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 右四味各十分,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四逆散方(桂本)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干姜一两半人参二两 右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匙。 咳者,去人参,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两,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匙纳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桃花汤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纳赤石脂末方寸匙,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白通汤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后,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 猪胆汁一合 右五味,以水三升 ,先煮三物,取一升,去滓,纳人尿、猪胆汁,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汁,亦可用。 真武汤 。治腹泻,也有吐,下焦寒,主要是手脚沉重。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白术二两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两;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以上是以腹泻为主,下面以咽干咽痛为主症的方。 喉咙干,不算上很痛。用 猪肤汤。 猪肤汤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分温六服。(白粉即米粉) 咽痛直接用 甘草汤与桔梗汤。 甘草汤与桔梗汤少阴病,二三日,咽中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还有一种更痛的,喉咙化脓,化白点,痛得说不出话。用 苦酒汤 苦酒汤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痛引喉旁,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纳上苦酒著鸡子壳中) 右二味,纳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如果吃了药,咽还是痛,那就试一下, 半夏散。 半夏散少阴病,咽中痛,脉反浮者,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右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纳散两方寸匙,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太阴病没治好,会进入太阴:心和肾。心为火,肾为水,在血脉系统里是相连的,心肾要通的时候是靠中间的脾胃,现在脾胃有问题了,上下没办法通利,血液循环就不是很好。病邪进入肝脏前先进入心和肾,这时候还有能力去阻止它,少阴病篇讲的就是病入心肾出现的症状及治法。 人有五道防线: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都有办法防守住,进入厥阴就很难了。 二九五.。“少阳”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中医观念:脾统血,心主血,肝藏血,这三个脏有问题时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造血系统,会贫血。 少阴证主证:脉微细,但欲寐。 常常想睡觉,寒往里跑影响到心脏,心主血脉,故脉越来越小,脉微代表气很衰弱,细脉代表血不够了,脉微细就是气血不足的状况。二九六、“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太阴证与少阴证的区别:太阴证自利不渴,少阴证自利而渴。三阴证都会下利,只是下利程度有深浅,太阴证湿盛,寒湿在上焦,所以不会渴。少阴证寒湿进入心肾,心移热小肠的常态受阻,热反逆上冲到肺,使肺的津液丧失,所以会口渴;下焦湿盛则下利,这是“虚”,故“引水自救”,想喝水。 如果小便颜色淡得跟白水一样,是少阴证,正常人的小便颜色是带点青的淡黄色。小便白,是因为“下焦虚,有寒”,里寒很甚,“不能制水”,不能让水气化。 常态:心火导入小肠火,小肠为阳火,心为阴火,小肠与心的温度一样。膀胱在小肠前面,肾臓在小肠后面,肾水不断通过输尿血进入膀胱。小肠火很热,把肾脏水气化,从督脉进入髓、脑,浊水进入膀胱,膀胱水也受小肠的热而气化,再气化一次,气化后的水气从膀胱进入肝脏(水生木),帮助肝脏清出毒素即胆汁,浊水成尿排出,不浪费一滴水。 现在心肾中间被水隔到,小肠冷掉了,肾水无法气化直接到膀胱,膀胱水也无法气化,膀胱无法膨胀。气化的水如同蒸汽,才有力量喷射小便,否则就是滴滴答答了,气化的水充满膀胱有400cc。冷水重,一点点在膀胱里就压迫膀胱,就会有尿意。 二九七、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阴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脉浮紧是太阳伤寒,全身关节痛无汗,现“ 反汗出 ”,就是亡阳。伤寒表证的浮紧脉重按时跳得更强,少阴证的紧脉重按就没了,代表里面完全虚掉了。 阴寒在中间挡到心和肾时,心阳传不不去,这个阳会往外走,会流汗。心脏不停地搏动,热还在一直产生,下不去就往上走,到喉咙就“咽痛”。中间又湿盛,湿往上走就“吐”,往下走就“利”。 少阴证必咽痛、吐、下。
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脉微细,气血衰少,阳气已虚。但欲寐,神气已虚。少阴病就是生命的本来信息,水火已耗,心肾极亏,阴阳将离绝,这一病象。医案举例9:.齐X,女,7个月。腹泻月余,今从某医院来我处,医院嘱其准备后事。患儿家长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找我。虽患儿已时时昏迷、家长言已不会哭闹,予诊脉,右手尚有微弱脉在,尚有生机。处方:元丹散1份,温中散3份,黑附子散3份,上好白人参须泡茶灌饮。嘱其次日若会哭闹再来,不会哭闹另请高明。次日一早兴冲冲来告,不仅会哭闹,还主动要白人参须汤。如是调理一周许,乃愈。此孩子四岁时和父母专门来探望过我,生长发育良好。从当时此女恢复神志后要水喝水、还有当时的脉象看(脉细弱,但欲寐),已经是太阴传为少阴了。
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伤寒论浅识#
少阴病咽痛,也有很多人质疑这个咽痛是否来源于少阴病。其实如果从脏腑辨证来说,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很少会表现为咽部症状,但是仲景在少阴病里花了大量的篇幅用于表述少阴病咽痛,而且用了五个处方,而且也可以看到这五个处方大部分是局部用药,没有涉及肾阳肾阴,除了 猪肤汤 在条文里也没有涉及少阴病的其他症状,因此我觉得这里的少阴病咽痛,大部分是指足少阴肾经经络的病变。没有涉及脏腑的问题,除了 猪肤汤以外。 这样我们就可以简单的认为邪客于经络,达于咽,有热邪,有寒湿之邪,这样整个内容就容易理解了。这五个方剂里, 猪肤、半夏散、苦酒汤 都有局部外用的意思,这在以前的方剂里很少见。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方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注:白粉即大米粉。
少阴病下利,伤阴,出现阴虚虚火上炎,心烦咽痛,应当滋阴清热利咽,猪肤就是猪皮,滋阴润肺清热,白蜜也是滋阴润燥,米粉健脾。共同来治疗咽炎。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少阴病外邪客于少阴经,出现咽痛,轻的用甘草汤,重的用桔梗汤。甘草是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桔梗辛苦,宣肺散结。这里要注意,和猪肤汤不一样,310是阴虚内热,311是外邪内犯,中少阴经,外邪可能不能直中三阴之脏,但是客于经络还是有可能的。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十四枚(洗,破如枣核)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本方用于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这样的情况也不是阴虚火旺能够解释的,一定还是外邪所致,仲景这里还是用了外治法,不过临床中我也没有试过。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
本方属于寒邪痰湿客于咽,桂枝温阳散寒,甘草这里用了炙甘草,可以缓解止痛。
作者:张仲景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
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少阴病脉紧,至七八日,自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为欲解也。虽烦下利,必自愈。
少阴病,下利,若利自止,恶寒而蜷卧,手足温者,可治。
少阴病,恶寒而蜷,时自烦,欲去衣被者可治。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少阴病,八九日,一身手足尽热者,以热在膀胱,必便血也。
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
少阴病,恶寒身蜷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
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
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死。
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蜷,脉不至,不烦而躁者,死。
少阴病,六七日,息高者,死。
少阴病,脉微细沉,但欲卧,汗出不烦,自欲吐,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卧寐者,死。
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甘热) 细辛二两(辛热)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发微汗。以二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肢汤方
黄连四两(苦寒) 黄芩一两(苦寒) 芍药二两(酸平) 鸡子黄二枚(甘温) 阿胶三两(甘温)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破八片,去皮,辛热) 茯苓三两(甘平) 人参二两(甘温) 白术四两(甘温)芍药三两(酸平)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甘温) 干姜一两(辛热) 粳米一斤(甘平)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可刺。
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甘寒)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辛甘,微温) 甘草二两(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
半夏(洗,破,如枣核大)十四枚(辛温) 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著鸡子壳中,甘微寒)
右二味,内半夏,著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辛温) 桂枝(去皮,辛热) 甘草(炙,甘平)以上各等分
以上三味,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自通汤方
葱白四茎(辛温) 干姜一两(辛热)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汤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白通加猪胆汁方
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 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人尿五合(咸寒) 猪胆汁一合(苦寒)
以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若无胆亦可用。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呕者,加生姜二两。
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利止脉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参二两。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四逆散方
甘草(炙,甘平) 枳实(破,水渍炙干,苦寒) 柴胡(苦寒) 芍药(酸微寒)
右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痢。
悸者,加桂枝五分。
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少阴病的症候特征,是脉象微细,精神萎靡、神志迷糊欲睡。
少阴病,想吐而又吐不出,心中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神志迷糊欲睡,到了五六天,出现腹泻而口渴的,是病在少阴,由于少阴阳气虚弱,不能蒸化津液,所以口渴。如果小便清亮的,那么少阴病症就确定无疑。这是因为小便清亮,是下焦虚寒、不能化气行水的确证。283、寸关尺三部脉都沉紧,紧脉主寒,病人本应当无汗,却反而汗出的,是阳气外亡的征象,这属于少阴亡阳证,应当见到呕吐,腹泻、咽喉疼痛等症。
少阴病,症见咳嗽、腹泻,如果出现谵语的,这是用火治法强迫发汗所导致的变证,病人小便一定难以解出。
少阴病,脉象沉细数,是病在里,不能用发汗法治疗。
少阴病,脉象微,为阳气虚弱,所以不能发汗。如果阳气已虚,又见尺脉弱涩的,是阴血亦亏,不仅不能发汗,也不能泻下。
腕骨:本穴即因其近于腕骨而得名。系小肠经之原穴。有增液止渴,利胆退黄作用。
少阴病,脉象紧,到了七八天,出现腹泻,脉象忽然由紧转微弱,手足反而变温暖的,这是阳复阴去、疾病将要解除的征象。此时虽然出现心烦、腹泻,势必会自行恢复。288、少阴病,腹泻,如果腹泻自行停止,手足转温暖的,虽见畏寒蜷曲而卧,也属于可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而蜷卧,时而自觉心胸烦热,想减去衣被的,这是阳气来复之兆,其病可治。
少阴感受风邪,寸部脉微尺部脉浮的,是风邪已去、阳气回复之象,疾病将要痊愈。
少阴病将要解除的时间,多在23时至5时之间。
少阴病,呕吐,腹泻,本应畏寒、手足冷,现手足不冷,反而发热的,示阳气尚在,不属死候。如果脉搏一时不至的,可以急灸少阴经穴七个艾柱以通阳复脉。
少阴病,仅见四肢厥冷和无汗,却强行发汗,势必伤经动血而引起出血,其出血部位难以预测,有的从鼻出,有的从眼睛出,这就叫做下厥上竭,是难治之证。
少阴病,怕冷身体蜷卧,腹泻,手足冰冷的,是不治之证。
少阴病,呕吐,腹泻,神昏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腹泻停止而出现头昏目眩、时而昏晕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四肢冰冷,怕冷而身体蜷卧,脉搏不来,心中不烦,手足躁扰不宁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病延六七天,呼吸表浅,呼多吸少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脉微细沉,精神萎靡不振,总欲睡眠,汗出,心中不烦,想呕吐,到了五六天,又出现腹泻,并且烦躁不能安卧的,属于死候。
少阴病,刚开始得病,既有发热等表证,又见脉沉的,是少阴阳虚兼太阳表证,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主治。
麻黄细辛附子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黄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药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既有发热等表证,又有少阴阳虚证,用麻黄附子甘草汤温阳微汗解表。因为病才二三天,尚无吐、利等里证,所以用温阳微汗解表法。
麻黄附子甘草汤
麻黄二两,去节甘草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黄煎煮一、二滚,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药物,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以上,心中烦躁不安,不能够安眠的,用黄连阿胶汤主治。
黄连阿胶汤方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鸡蛋黄二枚阿胶三两,一为三条以上五味药,用水六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至二升,去掉药渣,再加入阿胶烊化溶尽,稍稍冷却,然后加入鸡蛋黄搅拌均匀即成。每次温服七合,一天服三次。
少阴病,患病二、三天,口中不苦不燥不渴,病人背部怕冷的,当用艾灸灸少阴经穴,并用附子汤主治。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成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少阴病,身体疼痛,骨关节疼痛,手足冷,脉象沉的,用附子汤主治。
少阴虚寒证,腹泻,解脓血粘液便的,用桃花汤主治。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取一半入煎,另一半筛末冲服干姜一两粳米一斤以上三味药,加水七升煎煮,至米熟汤成,去掉药渣,每次取七合,加入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温服,一日服三次。
少阴虚寒证,得病二三天到四五天,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腹泻滑脱不尽,大便带脓血的,用桃花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解脓血便,可用针刺法治疗。
少阴虚寒证,呕吐频剧,腹泻,手足发凉,烦躁不安、心中难受的,用吴茱萸汤主治。
少阴病,腹泻,咽喉疼痛,胸部满闷,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虚虚热上扰,用猪肤汤主治。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以上一味药,加水一斗,煎煮至五升,去掉药渣,加入白蜂蜜一升,再将白米粉五合炒香,加入药汁中混匀即成,分六次温服。
少阴病,得病二三天,咽喉疼痛的,可用甘草汤;如果服药后不见好的,用桔梗汤治疗。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以上一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半,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二次温服。
少阴病,咽喉部受到创伤,发生破溃,发不出声音,不能讲话的,用苦酒汤主治。
苦酒汤方
半夏用水洗,破成枣核大小,十四枚鸡蛋一个,将鸡蛋头部开一小孔,去掉蛋黄,把米醋加入其中以上二味药,把半夏加入装有米醋及蛋清的鸡蛋壳中,混匀,把鸡蛋壳置于刀环中,再放在火上煮二三开,去掉药渣,每次取小量含咽。如果服药后不愈,可以再作三剂药服用。313、少阴病,咽喉中疼痛,可用半夏散或半夏汤主治。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用水洗桂枝去皮甘草炙以上三味药,各取等分,分别捣细筛末后,混合制成散剂,用白米汤冲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病人不能服散剂的,可以用水七升,煮七滚,加入上述散剂两方寸匕,再煮三滚,离火稍稍冷却,取少量药汁含咽。半夏有毒,不应该作散剂服。
少阴虚寒证,腹泻的,用白通汤主治。
白通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的,可用白通汤。如果服药后腹泻不停止,四肢冰冷,脉搏摸不到,干呕,心中烦躁不安的,是阴盛格阳所致,用白通加猪胆汁汤主治。服药后,脉搏突然出现的,是阴液枯竭、孤阳外脱的征象,预后不良;服药后脉搏逐渐恢复的,是阴液未竭、阳气渐复的表现,预后较好。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葱白四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以上五味药,用水三升,先加入前三味药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猪胆汁、人尿,混合即成,分两次温服。如果没有猪胆汁,也可使用。
少阴病,二三天没有好,到了四五天,出现腹中疼痛,小便不通畅,四肢沉重疼痛,自行腹泻的,这是肾阳虚弱,水气泛滥。病人还可出现咳嗽,或者小便通畅,或者腹泻更甚,或者呕吐等,用真武汤主治。
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五味药,用水八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药渣,每次温服七合,一日服三次。如果出现咳嗽的,原方加五味子半升、细辛一两、干姜一两;如果小便通畅的,去茯苓;如果腹泻较甚的,去芍药,加干姜二两;如果呕吐的,去附子,加生姜,补足上药量至半斤。
少阴病,腹泻完谷不化,手足冰冷,脉象微弱似有若无,身上反而不怕冷,病人面部发红,或者腹中疼痛,或者咽喉疼痛,或者腹泻过度而停止,脉搏摸不到,这是内真寒外假热的阴盛格阳证,用通脉四逆汤主治。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的一枚,生用,去皮,破成八片干姜三两,强壮的人可用四两以上三味药,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二合,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病人脉搏马上出现的,可望痊愈。如果出现面部发红的,加葱白九根;腹中疼痛的,去葱白,加芍药二两;呕吐的,加生姜二两;咽痛的,去芍药,加桔梗一两;腹泻过度而无物可泻、脉搏摸不到的,去桔梗,加人参二两。病症必须都与方相对应,才能服用。
少阴病,四肢冷,病人或有咳嗽,或见心悸,或见小便不通畅,或见腹中疼痛、腹泻、下痢兼后重的,是肝郁气滞所致,用四逆散主治。
四逆散方
甘草炙枳实破开,用水浸泡,炙干柴胡芍药以上四味药,各用十分,捣细筛末,用白米汤调服一方寸匕,一日服三次。如果咳嗽的,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治腹泻;心悸的,加桂枝五分;小便不通畅的,加茯苓五分;腹中疼痛的,加附子一枚,炮至裂开;腹泻或下痢后重的,先用水五升,加入薤白三升,煎煮至三升,去掉药渣,再取四逆散三方寸匕加入药汁中,煮至一升半,分两次温服。
少阴病,腹泻六七天,咳嗽,呕吐,口渴,小便不通畅,心中烦躁,不能安眠的,是阴虚水热互结,用猪苓汤主治。
少阴病,得了二三天,里实证具备而又见咽喉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病,腹泻稀水,颜色青黑,脘腹疼痛,口干燥的,应当急以攻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经过六七天,腹部胀满,大便不通的,应当急以攻下,用大承气汤。
少阴虚寒证,脉见沉的,应当急用温法治疗,适宜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饮食进口就吐,心中蕴结不适,想呕吐却又吐不出,初得病时,即见四肢冷,脉象弦迟的,这是痰实阻塞胸中,不能攻下,应当用涌吐法治疗。如果是肾阳虚弱、不能气化,寒饮停聚膈上,而致干呕的,不能用涌吐法,应当用温法治疗,可用四逆汤。
少阴病,腹泻,脉象微而涩,呕吐,汗出,为阳虚气陷兼阴血不足,势必出现大便频数,解出量反而少,应当用温灸法治疗,可灸头顶百会穴,以升阳举陷。
郑淞2021-1-12厥阴篇总结 一、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病是一个阴阳分裂的病,它跟少阴病是一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少阴病的很多问题是在于阳虚,而厥阴病是在阴阳分裂的问题厥阴病特质:寒气往底下掉,热气往上面冲(温热)部分人的舌苔厚而黄,部分人的舌头干干而没有舌苔(偏湿)一直想要喝水却并没有小便不利的状态,上焦发热口渴感觉胸口有东西顶住,又烫又热部分人胃痛是忽然之间的,胃酸上逆会烧心(伴随着呕吐,头昏,烦躁),整个胸口是烧的,痛的,灼热的,这样的一种感觉。肚子很饿,吃东西的时候,会有一种阻抗感,东西吃不下去)(乌梅丸)忽然的狂咳嗽;忽然的头痛;忽然的胁痛,胸口痛;忽然的烦躁(乌梅丸)胃酸上逆,呕吐,头昏,烦躁——吴茱萸汤。一直烦——吴茱萸汤。看似热症,结果一用清热药就下利不止——因为厥阴是寒热都有,所以只用寒药去热会寒过头。 二、 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厥阴病的脉偏弦,偏沉,有时是沉而无力,沉,塌,细细的,里症治好了脉会浮起来一点,如果脉一直沉着起不来,那就是变成厥阴体质了,很多人得厥阴病的时候,身体会有抽紧的感觉。治杂病:湿气抽筋——薏苡附子散; 血虚抽筋——加味逍遥散。 厥阴经能量最活跃的时候是晚1点~早上7点,这时候吃药病好的快。 三、厥阴病人消渴,病人的脉本来是弦而沉的,这时候开始浮起来,是病情好转的时候,开始有元气,会想喝水,这时候不要让他喝太多,喝水少好得快一点。 手脚冰凉和一向身体很虚的人不可以用下法,这里手脚冷是过手肘过膝盖的冷,可以确定身体里已经没有热了。 伤感,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四、厥热胜复:阴阳差不多的时候,达到一个平衡点,这时会比较容易恢复,这个阴阳平衡的点叫做中间少阳,病人会转到少阳病,身体会恢复很多。阴阳不平衡,热多冷少的时候,厥阴病也有可能好,但是热多了以后会上火,多余的热容易把人烧坏。可能会喉咙烂,身上长脓疮,肠道发炎,便利脓血,如果阴多阳少,寒多热少——死症 黄芩汤症——脉又洪又数,很有力且很快——太少合病。 五、厥阴便脓血——肠子发炎,真有热,需清热药——白头翁汤;少阴便脓血——太寒,肠子黏膜剥落,需温药——桃花汤。少阴——多昏睡,软绵绵的,自己生病便脓血,一副不关心的样子。 六、厥阴——好辩多言易怒,喜欢顶嘴,碎碎念,容易被激怒。手脚冰冷,然后发烧,烧到不能说话,按肚子有燥屎,按脚背趺阳脉,脉很有力——大承气汤。手脚冰冷,可是脉滑,里热郁结寒包火,应用清下法——白虎汤。
第一部分 什么是厥阴病 一、厥阴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这是厥阴提纲,也是乌梅丸主症。 二、厥阴脉象——脉弦而沉,垮,像绳索被剪断。有时是沉而无力,沉,塌,细细的,里症治好了脉会浮起来一点,如果脉一直沉着起不来,那就是变成厥阴体质了。 三、厥阴病的特色:从情志上判断——厥阴病人阴阳分裂的性格,神经病好辩多言易怒,喜欢顶嘴,碎碎念,容易被激怒;病机——阴阳脱离,火气沿身体中间往上冲。因为寒气往下掉,热气往上面冲,所以上焦都处于上火状态。(1)因为上火不一定干燥,也有可能是湿热,所以大部分人舌苔比较厚而黄,少部分人舌头干干的,没有舌苔。(2)上焦有热,所以一直处于消渴状态,一直想喝水,但不一定关系到水循环系统,所以不用观察小便。 四、厥阴病的治疗原则“厥热胜复”:身体的发热与发冷相互打架,在热胜利的瞬间握手言和——阴阳调和了,这是最好的。(肝木之气,厥阴经的气,是维系人的勾芒气,勾芒——阴跟阳能够交合在一起的现象,阴阳本来是调和的,勾芒气坏了阴阳就脱开了,相互攻打。)厥阴经能量最活跃的时候是晚1点~早上7点,这时候吃药病好的快。 五、厥阴病的常见症状 1.先发高烧,很燥热,真的热,几天之后又手脚冰冷,拉五六天肚子。冷也是真的冷。2.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身体中间感觉有东西顶上来,胸口烧,疼,有灼热感——乌梅丸。3.饥而不欲食:肚子感觉饿,但吃不下,一吃就吐,或者有饿的感觉,但是看到食物感觉胸口闷乱不舒服(因为胃热,所以容易饿,但是消化系统没有能量消化食物,会抵制进食)——乌梅丸。4.忽然烦一下,忽然头痛一下,咳嗽一下,胁痛胸口痛,都是一阵一阵的,每阴阳分裂一次就有一次症状——乌梅丸。 第二部分 厥阴方剂及临床应用一、乌梅丸1.药方:乌梅300颗,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炮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现代计量:乌梅300颗,约斤;现代计量,乌梅是细辛的十倍,其他药按比例放。现代人的体质偏寒,可以适当增加干姜,附子,半夏(温药)的计量;黄柏(寒药)适当减少。如果很烦,可以适当多放点黄连2.制作方法:(1)乌梅用陈醋泡一晚——加酸味药性易入肝,然后去核。(2)蒸之五斗米下——五碗米,和米蒸到一起,隔水蒸,蒸到米刚熟,但咬起来还有点硬硬的(千万不能加水煮)。(3)加药粉、蜂蜜混合杵匀,搓丸,可以搓大丸也可搓小丸。3.服用方法:吃的时候配饭吃感觉比较舒服——治蛔虫就先吃饭再吃药;不治蛔虫就先吃药再吃饭。 (1)乌梅丸汤剂,和乌梅丸药效差不多,但是汤剂喝起来太厉害,会有烧心的感觉,这时可加些蜂蜜服用。(2)乌梅丸剂可以让药性慢慢发挥,感觉没那么刺激。(3)禁忌:禁生冷,重口味,不易消化的发物,如糯米。4.主症:阴阳分裂,会(吐),烦躁,头痛,都是一阵一阵的,又呕又烦,吃完饭又爆吐——乌梅丸主症。5.临床应用:(1)80%~90%乌梅丸症的人舌苔厚,偏灰色或黄色;手脚忽冷忽热。(2)久利,慢性肠炎的拉肚子,手脚冰冷,嘴巴很干,上面有燥热感,下面有虚寒感,整体药性偏寒,可先用乌梅丸汤剂。(3)全身起红疹,脉不浮,肚子里痒,内脏痒,这是肝解毒出了问题——乌梅丸(保肝药)(4)精神分裂,自律神经失调,心烦意乱——乌梅丸(5)发热发痛,相火不收烧上去变成的心脏病——乌梅丸(6)神经病,易呕吐,晕眩,尺脉虚,关脉(肝脉)弦,比较有力——阴阳分裂——乌梅丸(7)处理勾芒气:植物性的药——乌梅丸;动物性的药——羚羊角(寒)+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温)羚羊角——治疗情志上造成的肝火,肝气郁结。 二、当归四逆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1.药方及用法:桂林本和宋本不同,桂林本有加味宋本没有,现代人的体质用桂林本的效果会更好。 桂林本:(1)当归四逆加人参汤:当归、桂枝、细辛、芍药、人参各三两,炙甘草、木通各二两,炮附子一枚,大枣二十五枚。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吴茱萸二升,生姜半斤,炮附子一枚,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木通各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水、清酒各六升,和煮,去渣温服。 宋本:(1)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现代计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各15,炙甘草,木通10,红枣8~10颗。三碗水煮成一碗,温服。(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三两,炙甘草,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生姜半斤,吴茱萸二升。现代计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各15,炙甘草,木通10,红枣8~10颗,生姜8片,吴茱萸15g。水、清酒各六升,和煮,去渣温服。 2.脉象:当归四逆汤的标准脉——细到几乎把不出来,快没有了。 3.当归四逆汤可以治疗的病症:厥阴的阴阳不相接,手指头阴经阳经本该通的地方要通不通的,忽冷忽热,所谓末梢虚冷,手指皮肤粗糙硬化;盲肠炎;血冷血虚痛经;心脏病,头痛,高血压,脑梗塞,坐骨神经痛,各种肠胃病,寒症的疮,乳腺炎;妇科的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时有时无的肿瘤;牙痛;男性睾丸病;拉肚子便血,淋巴结节;血路不通的五官疾病,如突然的听力视力退化;神经炎的病,过敏性荨麻疹。 4.当归四逆汤治冻疮:(1)不是很严重的直接喝汤;(2)严重的喝汤+先熏后洗:煮药的时候先用药的蒸汽熏一下手,熏暖了,待药没这么烫了再泡手,这样见效最快。 5.当归四逆汤症的下体问题,通常是侧腹闷痛,有撕扯的感觉,且有饿痛是单边的痛,会感觉下体冷,抽,好像少一块东西。 6.妇科病可以先喝当归四逆汤,再吃乌梅丸,或者买几钱蛇床子,杏仁跟白矾煮水洗下体。 7.身痛的区别:躺着不动也酸痛酸痛的——真武汤或附子汤;不动不痛,一动就扯痛——当归四逆汤。 8.冻疮,手指头发白发紫——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9.厥阴体质: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不烦——当归四逆汤;烦躁,呕吐,头痛——吴茱萸汤。 三、四逆汤1.药方:(1)宋本——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炙甘草6,干姜5,生附子15g(2)桂林本——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二两)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3.临床应用:(1)大汗,狂拉,且手脚冷,怕冷——非常缺阳气,且脱液,脱液的话要用桂林本,加人参。(人参就津液,现在党参效果不够好,用西洋参会好一点,但西洋参比较凉,所以附子也要加重)(2)手脚发冷,下利清谷,发着高烧,可是脉忽然很沉,身体这里那里抽痛——用四逆汤(回阳)。 四、瓜蒂散1.药方:瓜蒂一分(熬黄),赤小豆一分(香豉热汤合之)2.用法: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匕。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瓜蒂熬黄,上药各为散,和合。每次3克,以香豉12克煮取汁,与药散调和,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加;得快吐,乃止。3.临床应用:(1)手足厥冷,胸口不舒服,感觉有东西冲到胸口,也会饥而不能食,脉乍紧(脉很没力,忽然有力一下)——瓜蒂散。(2)瓜蒂散:病在胸中,用吐法把痰饮吸出,作用在肋膜消化轴;乌梅丸:清胸腔,作用在心脏周围。(3)如怕风,身体软不舒服,脉浮,没有头项僵痛,胸口感觉被闷住,好像被掐住不能呼吸——胸中有寒(痰饮)——用瓜蒂散吐之。 五、麻黄升麻汤1药方:宋本麻黄升麻汤是种类最多的一剂药——麻黄二两半,升麻,当归一两一分,知母黄芩,玉竹十八铢,芍药,天门冬(去心),桂枝,茯苓,炙甘草,石膏(碎,棉裹),白术,干姜各六铢。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隔两三个小时喝一次,汗出愈。3.临床应用:(1)麻黄升麻汤——肺热肠寒;干姜芩连人参汤——胃热脾寒(2)厥阴体质的上呼吸道感染,上焦热得不得了,吐痰带血丝,但下焦冷,一直拉肚子——上热下寒——麻黄升麻汤,更年期发热也可用。(3)下焦很虚,上焦咳血——麻黄升麻汤。 六、干姜芩连人参汤1.药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各三两(15g)2.用法:三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3.应用:(1)麻黄升麻汤症的上热下寒,更严重点到食入口既吐(有热的热吐)——干姜芩连汤(2)区别:有痰饮在中焦——生姜半夏止吐;上吐下泻,人很虚,太阴病——理中汤;胃有热,光吃了一点,动了胃气就呕不停——干姜芩连人参汤(3)食入口既吐,药入口也吐的话,就不用干姜,换成生姜汁。(4)喝酒太多造成的上吐下泻。 七、白头翁汤1.药方:(1)白头翁汤方——白头翁二两,黄连,黄柏,秦皮三两。(2)现代人体质偏寒,所以寒药可以适当用少点,一天的药量(现代计量)——白头翁3钱~一两,黄连黄柏一两钱,秦皮三四钱左右。2.用法: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3.主证:条文: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肝经有湿热,里急后重,大便脓血,腹中疼痛,渴欲饮水,脉沉弦而带滑。这时主要是清热,杀菌,杀原虫,并恢复厥阴区的免疫机能。下利后重之后,渴欲饮水常会出现。这是有实热的缘故——身体渴的感觉像阳明病,又拉肚子——厥阴的白头翁汤症。4.白头翁汤现代临床应用:细菌性痢疾跟阿米巴原虫痢疾的专病专方;淋巴结结核发炎、眼睛发炎,尿道炎,肝经太热走不动路,妇女乳腺炎,盆腔炎,肝炎——反正肝经有热的地方都能治到;肝的湿热下陷造成的腿脚不舒服,下阴不舒服,痔疮脱肛。5.区别:(1)热利,大便又热又臭,有点咖啡色,带点粘液,可能有点脓血——白头翁汤;(2)大便热臭,粘液不是很多,而脓血多——柏叶阿胶汤。 八、小承气汤1.药方: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炙枳实三枚,厚朴二两。2.用法:两碗水煮成一碗,去渣温服。服了以后应该会拉,如果没有反应继续服,有效果止后服。3.临床应用:(1)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2)热结旁流——大承气汤的主证之一,腹中胀痛,大便不解,下利清水,色纯青,热入阳明,消灼津液,燥屎内结于肠腑——现代医学称为肠梗阻。(3)与大承气汤差一味芒硝,芒硝的作用是从肠子里把水倒吸出来,大承气汤用芒硝,从十二指肠就开始抽水,但是燥屎在大肠直肠,大承气汤提前抽水会让拉肚子更恶化,所以肠梗阻用小承气汤。(4)有谵语症状后,要进一步腹诊确认有无燥屎。(5)小承气汤一定有口渴并且肚子胀痛的症状。 九、栀子豉汤1.药方:栀子豉汤:栀子十四枚,香豉四合(棉裹)——栀子9g,香豉8g2.用法:以水四升煮栀子,取二升,纳豉更煮取一升半,去渣,分温再服,一服得吐,止后服。3.主症:拉肚子后心中懊恼,心闷,不舒服。心烦的时候进一步确认——按胃;A胃不舒服,拒按——胃有实热——用清胃热的药;B热是在心口,按胃没什么反应,按不按都一样烦——治上焦热——栀子豉汤。 十、紫参汤1.药方:紫参汤——紫参半斤,生甘草三两,2.用法:先煮紫参5升取二升,纳甘草煮取一升半。3.应用:(1)下利,腹痛,若胸中痛者,拉肚子的时候胸口痛——紫参汤(2)紫参,又叫石见穿,破瘀通血,可治肝炎,肝硬化,肠癌,肠道淤血。(3)紫参,泽漆——中药里的抗癌药。(4)下利引起的胸腔淤血,或肺癌引起的下利——紫参汤(5)人下利到某种程度后,胸腔有血梗住——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发作——血梗住,用紫参来通血管。 十一、诃黎勒散1.药方:诃黎勒散——诃黎勒十枚(煨)2.用法: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之。烤过以后磨粉,和在粥里吞。以前的药小颗,现在比较大颗,可以少放点;一定要先烤过,不然太涩,喉咙又热又涩难入口。3.应用:(1)气利,诃黎勒散主之。气利:一边拉肚子,一边又有屁喷出来——肝气下陷造成的利——有湿气,寒气把肝郁闷住。(2)诃黎勒,又称诃子,破湿痰,让气能够通;能通气而破气,同时也是很强的收涩药;能通利津液,破胸隔结气,止水道。(3)老人家虚,流口水,尿失禁——用诃子收涩。(4)能让毛发变黑,能治脱肛,肝气刺痛的下利,能疏肝通气,通全身的气。(5)古时候认为诃子是治各种身体里不干净的东西,把它挤出来,是除邪气的保养药。(6)任何一个声音哑的方子都会用到诃子,诃子药性又燥又涩又热又干,对声带比较好。
厥阴病漫谈尺寸俱弦微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受病,已入于腑者,皆可下而已。厥阴病的特色就是阴阳脱离。 那人的这个阴跟阳能够交合在一起的这个现象称这为勾芒嘛。 这个人如果得的是厥阴病的话,那就会先发高烧,然后很燥热,那个燥热高烧的现象啊是果真如同阳明病一样的燥热,这个跟少阴病的那个真寒假热是不一样的。他是真正的热,然后呢,高烧五天之后呢,这个人接下来呢,手脚冰冷,拉肚子五六天,然后张仲景就说热几天,冷几天,热几天,冷几天,这个东西就跟少阳不一样哦。因为少阳那个冷热是同一个体质下的摆动,不像他这样子,真的热几天,真的冷几天。那这样一个厥热胜复的现象呢,因为厥就是尽头嘛,那么阴的尽头是什么?注家就会用那种有点类似中医玄学的观点说,阴尽就会生阳啊,然后就会说阴到极点就会变阳,阳到极点就变阴。用那个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这种理论来解释厥阴病。 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蚘者,宜乌梅丸。桂枝当归汤方 桂枝二两 当归三两 半夏一升 芍药三两 黄柏二两 甘草二两(炙)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三服。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厥阴病也会觉得没力没力的,五脏与情志的话,现代的人啊都很好辩,那有一个好辩的头脑,你的人生就很难脱离厥阴病,就是这样子的一个状况。下面是下利,上面是热的呕吐,那这就是厥阴类的阴阳分离。 那这个新欢是怎样的内容呢,像《黄帝内经》里头他就会讲说,厥阴病是跟这个人的性器官有关系厥阴经主治你可以看到好多疝病啦、什么小便不通啦、什么下体发炎啦这些病。经络循行图,厥阴经是连到人的头顶的,那厥阴头痛有时就是头顶那一点在痛,就是跟经络有关系。那大概这个地方抓到一下,阴阳分离的时候那个热气会冲上去,造成那个头顶的痛。盲肠炎是厥阴病,那盲肠炎他说手足发寒,脉细欲绝,其实人的厥阴经跟盲肠的这个连属,其实也就同样的连属到一个人下腹腔的免疫机能的问题。那么下腹腔的免疫机能的失调,他可以是感冒的这个邪气传到厥阴经形成的一个体质。这样的一种体质,你说把杂病的这个腹泻的篇章放进来是不是对?其实是对的。因为各种的肠子发炎,乃至于厥阴病本身的白头翁汤证之类的东西,那都是厥阴在管的,厥阴关系到下腹腔的免疫机能。 寄生虫病也会算到厥阴病的范围。这个也关系到消化轴的免疫机能。所以说这个拉肚子,或者是热气上冲造成的呕吐,这都可以算到厥阴病,寒疝病放到厥阴病。 那性器官的失常呢,这个疝气类放到厥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关于到性器官的东西呢——淋病,就是这个小便不通利的,有没有可能这个性器官的发炎是厥阴并发的。所以一部分的小便不利的病也可以归到厥阴病。 消渴病也是厥阴病,我们今天俗称糖尿病之类的。 呕吐的病,也是厥阴病 厥阴病因为牵涉到个性的部分非常的多,所以如果这个人怎么样都是想不开的人啊,那这个药的疗效还是会大打折扣啦。厥阴病是哪一脏的病?是肝病。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脉乍弦乍急、乍细乍散,宜当归附子汤主之。 当归附子汤方 当归四两 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人参三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