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6月下旬至7月底大量上市。8月份以后,市场西瓜以河南南瓜为主。9月至10月,仅有少量北方瓜进入市场,且价格较高,品质欠佳。在我省进行秋季西瓜栽培,不仅可以满足淡季市场特别是9月底至10月初国庆节期间人们对优质西瓜的需求,而且由于市场价格较高,瓜农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秋季西瓜栽培技术相对于春作难度大,特别是育苗技术瓜农一时较难掌握,现将秋季西瓜露地栽培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品种的选择:由于秋季气温高,光照强,西瓜的生育期相对缩短,而且供应期内不是大量消费的季节,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选择品种。最好选择早熟小型圆果优质礼品西瓜品种,如红小玉、黄小玉、金福、小玉红无籽等,或中熟和中早熟圆形中果型优质西瓜品种,有籽无籽西瓜品种均可,如红大、蜜红无籽、蜜黄无籽等。 2、瓜地选择宜选择排灌方便,土瓤通透性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要求水田3-5年轮作,旱地5-8年轮作。 3、培育壮苗 适时播种 以7月中旬-8月初播种为宜,这样可以保证在9月底至10月初上市,满足节日市场优质西瓜的供应。 培育壮苗:培育壮苗是秋季西瓜栽培的关健。7月中旬-8月初,正值我省高温干旱季节,育苗难度大,苗床管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烧种、烧苗或形成高脚苗,而降低幼苗抗性,且浇水易倒状。最好采用营养钵集中育苗,以便于苗床管理。播种可采用催芽播种或浸种后不催芽播种两种方法,无籽西瓜最好采用催芽播种,播种后苗床进行小拱膜覆盖,并加盖遮阳网或草帘以遮阴,防止苗床温度过高而烧种,白天床温控制在32-35℃,夜晚控制在28-30℃,白天床温超过35℃应揭开小拱膜两端通风降温。种子拱土后撤去小拱膜,以遮阳网或草帘遮阴。种子出苗后应及时“去帽”,早晚和阴天去除覆盖,晴天上午继续遮阴。在幼苗两片子叶平展时于下午5时后喷施50-100mg/1000g浓度多效唑溶液至子叶湿润而不滴水,然后进行常规管理。这样育出的瓜苗下胚轴短而粗壮,不徒长。 4、适时定植播种后7-10天,当幼苗长出一片真叶后,定植入大田。此时定植,幼苗根系范围窄,不易伤根,成活率高,定植前根据瓜地墒情,有条件的可以灌一次底水,以保证底墒充足和幼苗成活。定植宜选择阴天或睛天下午进行。定植后,每株随即淋3‰复合肥安蔸水,没有灌水的宜多浇些。第二天如发现因高温造成幼苗萎蔫,应在下午补浇水。随即进行地膜覆盖,膜宽1米。覆膜宜在午后进行,并立即破膜放苗,封窝。定植密度小果型礼品西瓜株行距为×2m,双行种植,搭架栽培,折合每667m2约1500株,中熟和早熟品种株行距×2m,单行种植,爬地栽培,折合每667m2种植660余株。 5、大田管理 合理施肥西瓜秋季栽培生长快,生育期相对缩短,对肥料的需求为速效和比较集中。为提高西瓜品质,结合整地作畦,每667m2沟施腐熟饼肥50-75kg(干饼量),腐熟猪粪或土杂肥2000kg,硫酸钾复合肥35kg,尿素5kg作基肥,并根据苗势结合灌水追肥2-3次,每次施硫酸钾复合肥5kg,当幼果鸡蛋大小时,结合灌膨瓜水施膨瓜肥,每667m2施硫酸钾15kg,硫酸钾复合肥5-10kg。果实成熟期视瓜苗长势,适当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尿素等,叶面施肥宜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后进行。 整枝打杈、铺麦杆西瓜秋作生长迅速,生长势不及春作旺。搭架栽培采用两蔓、爬地栽培采用三蔓式整枝方式,以增加功能叶片,促进幼果膨大。秋季气温高,水分蒸发快,土壤保水能力差,爬地栽培宜在畦面铺5cm厚麦杆或茅草,这样即有利于田间土壤保湿和固定瓜蔓,同时还可防止土壤板结,避免幼果高温灼伤。 人工辅助授粉,选瓜留瓜为提高秋作西瓜座果率和果实商品性,宜人工辅助授粉和选瓜留瓜。一般以主蔓第二至第三雌花或侧蔓第二雌花座果,当幼果达到拳头大小时,进行疏果留瓜。搭架小果型礼品西瓜每株留2个果,爬地栽培中果型品种每株留一个果,选择果形端正,座果节位适中,果色好的幼果留下,其余果实全部摘除。 合理灌水我省秋季为高温少雨季节,因此必须根据土壤墒情及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进行灌溉,以保证瓜苗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幼果迅速膨大期,需水量大,必须保证充足的水份.灌溉必须掌握土壤见干见湿,切忌大水漫灌,以免病害流行. 病虫害防治西瓜秋季栽培,病害一般较少,主要为病毒病,这与蚜虫的发生有关,因此防治蚜虫是防止病毒病发生最有效的方法。后期亦有炭疽病发生。可用65%代森锰锌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 虫害为害秋西瓜的害虫主要有黄守瓜、蚜虫、斜纹夜蛾和烟青虫等。在防治上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清除田间及周边杂草,同时采用投放毒饵、人工诱捕的方法,将害虫消灭在初发阶段。防治黄守瓜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瓜蚜、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2%菜虫清微乳剂1000-1500倍液交替喷雾或几种药混合喷施,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大棚小果型无籽西瓜小玉红栽培技术 小果型无籽西瓜小玉红是唯一通过国审的西瓜品种,适于早春保护地、露地、夏秋延后栽培。具有早熟、果小、皮薄、品质优、产值高等特点。下面介绍雪峰小玉红无籽大棚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一、育苗 (一) 苗床准备。苗床选在背风向阳、光线充足和易于排水的地方。采用塑料营养钵集中育苗,营养土要求肥沃疏松,不带病虫杂草。配制比例:65%稻田表土加上35%的腐熟猪牛粪,再加的三元复合肥,混合拌匀即可。营养钵装好土后紧排在苗床上待播。 (二) 种子处理。小玉红无籽西瓜同一般无籽西瓜一样,播种前一定要经过晒种、浸种消毒、破壳与催芽处理,由于种子小,用机械破壳容易破损种子,故以牙轻轻嗑开小口为宜。然后放在32-35℃较高温度下催芽。 (三) 播种适宜的最早播期为2月上旬左右,华北地区的日光温室栽培(冬暖式大棚)的播种期还可适当提早。苗床设在大棚或温室内,播种前棚、室薄膜盖严压实。在播种前一天下午用洒水壶将的托布津水溶液淋透塑料营养钵。第2天按常规播种方法播种,每钵播1粒芽,再覆上㎝厚的细土,播完种后,床面铺上1层地膜,以利增温保湿温,然后立即插上竹拱盖好农膜,并将四周盖严压实,清理好苗床和大棚四周的排水沟。 (四) 苗床管理。出苗前苗床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温、防鼠。播种后的苗床温度应调至30-35℃,同时保持适宜湿度,瓜芽顶土时及时揭去地膜,出苗70%后,在早晨种壳湿润时小心去壳“取冒”。“取冒”后立即盖上拱、棚膜保湿增温,继续促进出苗,经1-2天后第二次“取冒”。出苗后至第1片真叶出现前,应注意把床温降至20-25℃,以防高温高湿引起幼苗徒长成高脚苗。其它同一般无籽西瓜管理。 (五) 嫁接育苗。大棚西瓜连作栽培时必须采用嫁接防病措施。注意西瓜接穗真叶开始显露时为最佳嫁接时机。嫁接方法同一般无籽西瓜嫁接法,嫁接尽可能选晴天进行。 四、定植地的准备。定植用的大棚地块宜选择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力中等的地段。土壤冬前深耕20㎝以上,在定植前10-15天,再进行第2次耕翻、耕平。采用支架栽培的,按1m行距做畦,地爬栽培,行距按做畦。基肥施用量比大果型无籽西瓜略少,一般每667㎡(亩)施厩肥2000-2500㎏或土杂肥2500-3000㎏,饼肥100㎏,三元复合肥25-30㎏。在肥料与土壤掺和均匀后封沟做畦,畦高20㎝。幼苗定植前7-8天,畦面全面覆盖地膜,搭好大棚拱架并盖好大棚膜。 二、幼苗定植与栽植密度。定植前1-2天,育苗营养钵应充分灌水,在瓜畦的定植位置地膜上划1个“十“字或用打孔机打洞,单行种植,嫁接苗不能把嫁接口埋入土中。定植后每株淋的复合肥水或稀薄腐熟人粪尿水(升),再用土封穴盖严。为了克服早春低温,提高幼苗成活率,可在定植苗行上加设小拱棚覆盖。 定植密度:地爬栽培2蔓整枝时,每667㎡(亩)种植600-700株,3蔓整枝时种植500-600株。支架栽培2蔓整枝时,每667㎡(亩)种植1100-1200株。 三、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一)大棚内的温湿度管理。定植后5-7天,要密闭大棚和小拱棚,白天棚温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以促进缓苗。若白天温度高于35℃,则应设法遮光降温。若遇强冷空气,应在大棚内小拱棚上增盖草帘或纸帘。缓苗期不灌水,以防降低地温。 (二)整枝与盘蔓。在真叶5-6片时留5叶摘心,一般采用双蔓整枝法,当子蔓长至40-50㎝时,选留长短、大小差不多的2条健壮子蔓,其余子蔓及以后2条子蔓上长出的孙蔓应及时摘除,在坐果瓜节位上留10-15片叶后即可打顶。支架栽培,打杈工作要一直进行到满架时打顶。西瓜膨大后,顶部再伸出的孙蔓,应以不遮光为原则决定去留。 在地爬栽培时必须对子蔓进行盘蔓。当子蔓长至80-100㎝时,先将蔓分别引向植株根际左右斜后方,然后弯曲成半圆形,使瓜蔓龙头再回转朝向前方,蔓长的弯的弧度大些,否则弯的弧度小些,各蔓间的距离保持在15-20㎝为宜,并使生长点位置成“一“直线整齐排列,利于授粉时易看出当天授粉的雌花,减少漏花。 (三)搭架绑蔓。支架栽培时,当植株长50-60㎝时搭架,并及时进行绑蔓,每蔓一根竿或尼龙吊带。绑蔓时应采用“8“字形扣,并将瓜蔓牢固地绑在立竿上,防止脱下,同时应注意理蔓,把叶片和瓜胎合理配置,勿折断嫩蔓叶、雌花或瓜胎;后期绑蔓应注意不要碰落大瓜。绑蔓和整枝工作可结合进行。 (四)人工授粉与促进坐果。早春大棚栽培西瓜,由于棚内无风,昆虫活动很少。且此期棚内温度较低,特别是阴雨天,温度更低,授粉品种雄花散粉量少,因此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同时结合坐瓜灵喷雾或涂抹,才能确保很好坐果,达到1株多果之目的。一般在子蔓第2雌花开放时开始授粉。阴雨天坐瓜困难,可以采用雌花套纸帽方法进行遮雨授粉以提高坐果率,也可以采用“坐瓜灵”促进坐果。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8-9时进行,阴雨天气可适当延后。 (五)浇水追肥。瓜苗定植后到伸蔓前浇水量不宜过大,以利提高地温,使瓜秧健壮。开花坐果期不浇水,幼瓜长到鸡蛋大时,要小水勤灌,保持地面湿润为宜,西瓜定个后,每隔5-7天浇一次水,采收前7天停止灌水,促进西瓜转熟和提高品质。南方地区在西瓜开花期多雨,在雨天不可开棚顶通气缝。西瓜膨瓜期和定个期,在久旱遇雨和连续阴雨天气,注意利用大棚膜防雨,防止裂果。 瓜苗定植后倒蔓前淋2-3次三元复合肥水或稀薄人粪尿提苗。地爬栽培,当瓜蔓长40-50㎝时,在距瓜蔓定植穴60-70㎝处开浅沟施追肥。支架栽培,可在支架前、大棚内的小拱棚撤除后,在瓜垄两侧开浅沟追肥,每667㎡(亩)施三元复合肥20㎏,当果实鸡蛋大时,每667㎡(亩)施(结合灌水冲施)三元复合肥20㎏,促进长瓜。果实发育中后期,为防止早衰,可于晴天下午5时左右或阴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若采收二茬瓜,在第1批果快要收获、第2批果坐、住时,再追施三元复合肥15㎏/667㎡(亩),以保持第2批果实的正常生长。 四、选瓜吊瓜。应选留第2-3雌花坐的果。当瓜大如鸡蛋时,选留果柄粗而长、发育快、无损伤、不畸形、大小较一致的幼瓜,以1株坐2果为目标。在支架栽培情况下,当瓜长到碗口大、重约㎏时,应进行吊瓜。 五、病虫害防治。大棚无籽西瓜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炭疽病、疫病和枯萎病。预防枯萎病主要*选非连作地种植与嫁接栽培。其他病害的防治可选用500-800倍70%甲基托布津液,500倍50%的代森锌或西瓜植病灵,600倍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溶液等交替使用。一般晴天每隔7天,阴雨天每隔3-4天打药1次,遇雨补喷,连喷2-3次,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黄守瓜和蚜虫等,前期可用速灭杀丁、敌百虫、后期可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防治。 六、采收。当地销售的无籽西瓜,以九成至九成半熟采收为好,外运的则以八成熟采收为宜。 西瓜雌花节位高及座果难的原因与对策 据瓜农反映与实地调查,我省今年部分地区不论是有籽西瓜还是无籽西瓜均出现结瓜雌花着生节位高和座果率低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西瓜的产量和品质,挫伤了瓜农的积极性。根据多年的经验及查阅有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针对今年的气候特点对上述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广大瓜农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一、西瓜前期高温高湿会造成雌花少,雄花多,且雌花着生节位高 从生理上讲,西瓜从二片真叶后,随着叶片的展出和茎蔓的生长,在一定节位后陆续分化,发芽,并逐渐发育成雄花和雌花。而雌花形成的节位则受品种、气候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其中温度、湿度、光照、激素类药物对花器形成影响最大。一般露地西瓜,真叶达6-8片叶时,即进入结瓜雌花分化期,所以这段天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雌花的着生节位及今后的产量。 1、温度对发芽分化的影响 试验表明,温度与西瓜雄花的发育成正比而与雌花的发育成反比,也就是说,温度越高,出现的雄花越多,而雌花越少。温度较低时,有利于雌花的发育,且第一雌花着生节位低。特别是夜间温度对西瓜性型分化起决定性作用,夜间温度低,有利于雌花的发育,夜间温度高,有利于雄花的发育,昼夜高温可减少和推迟雌花的发生。当白天温度在20℃,夜间温度在13℃时,第一雌花的节位一般在9-10节,以后每隔4-5节,出现一雌花。若白天温度在27℃时,夜间温度在22℃时,第一雌花的节位就会延长到20节。雌花间隔的节位在6-7节。适宜的温度,白天应为20-22℃,晚上13-15℃。 光照对西瓜花芽分化影响不大,但短日照有利于雌花的发育,长日照有利于雄花的发育。 2、湿度对西瓜发芽分化的影响 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均对西瓜发芽分化及花器形成有一定影响。当空气湿度较高时,发芽分化形成早,且有利雄花的形成,当土壤水分过多,使根压升高,细胞原生质胶体过度膨胀而致使呼吸氧化过程加强,因而不利于开花芽分化和雌花的形成。只有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才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雌花形成。适宜的田间湿度为60%。 3、激素类药物对发芽分化的影响 激素类物质能影响植物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因而直接影响到西瓜的花芽分化,用赤霉素30-100mg/L喷施西瓜叶片或生长点,都有促进雄花的发育,抑制雌花发生的作用。乙烯类激素是一种生长理性很强的激素,一旦被作物吸收,既可抑制雄花的发育,也可抑制雌花的发育,同时也可抑制主蔓的生长。因此,在座果前期,不能使用带激素性的叶面肥料。 4、品种的特性对西瓜发芽分化的影响 一般来讲,欧美生态型品种生长势强,座果节位高,欧亚生态型品种生长势较弱,在雨水偏多,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欧美品种田间表现更为明显,笔者认为,纯北方品种,有点不适宜南方种植。因此,瓜农在购种时要特别小心,尽量使用本省审定的品种或认定的品种,大量引进栽培。必须先试验再推广。 露地西瓜一般在4月底-5月初移栽,5月中下旬正值西瓜花芽分化和花器形成的关键时期。据气象部门观测,今年邵阳5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最高为℃,最低为℃,日最高为℃,5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为℃,最高为℃,最低为℃,日最高为℃,5月的降水为194-384毫米,与往年比,雨水偏多6-76%,特别是5月5日、6日、13日、14日、15日、20日、21日、25日、26日这几天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高,如瓜农的西瓜正值5-6叶期,很可能导致西瓜花芽分化受阻,而最后出现雌花节位过高,雄花多的现象。所以,这不能怪品种有什么问题,瓜农只能从您的西瓜长势情况,当时的天气和田间管理上去分析和寻找答案了。 二、瓜苗徒长及授粉不良等也是影响西瓜座果的主要原因 1、大田氮肥施用过多,很容易引起瓜苗徒长,造成生理失调,营养生长过旺,具体表现为茎蔓伸长,叶片肥大,藤尖向上直立。雌花小而少。 2、连续阴雨,无法授粉,致使瓜苗徒长。 3、病虫害为害,也能使西瓜座不住果。 在生产过程中,炭疽病,疫病,严重危害西瓜叶片、茎蔓,致使叶片干枯死亡,严重时像火烧一样。菜青虫不但吃叶,而且吃花,像出现这样的情况,西瓜也是难以座住瓜的。 4、授粉不良。西瓜是异花授粉作物,主要*昆虫传粉,在昆虫活动少的情况下,必须进行人工授粉,但人工授粉必须掌握授粉的时间和授粉的质量。特别在温度低时,注意雄花上面是否有花粉。授粉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也是难以座瓜的。 三、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般来说,大果型西瓜品种的座果节位应在主蔓30节内,中果型西瓜品种应在主蔓25节内,小果型西瓜品种应在主蔓20节内,如超过了此节位,说明您的西瓜苗有点问题了,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损失。 1、看藤势继续授粉。如雌花开放节位离藤尖有70公分的距离,说明此瓜还可以继续授粉,并能长大。反之,西瓜难以成活或出现畸形瓜。如栽培密度稀,藤不拥挤,叶不搭叶,座果节位可以延长,可继续授粉。 2、割蔓留荪,继续长蔓座瓜。对栽培密度大,蔓特别长的瓜苗(超过30节以上),必须采取割藤留荪的办法,让其继续结瓜。具体方法是:在离蔸部30公分处,把原有茎蔓割掉,过5-7天留二条健壮的蔓,追一次速效性肥料,全面打一次药。促使瓜苗稳健生长。待雌花出现时,再进行人工授粉。这种方法比原来可能要晚收20天左右。割藤必须在晴天进行,茎叶及时带出瓜田。 3、病虫防治。病害主是是炭疽病、叶枯病等。雨后可用代森锰锌、可杀得等农药防治。虫害主要是菜青虫、蚜虫等。可用菜虫青、蚜虱净进行防治。在防治病虫时,必须注意:一是严格按药剂说明书上的配比,随配随用;二是晴天下午4-5时用药,避免高温烧苗;三是在喷药时,叶片的正面反面都要喷到;四是不能与其它农药混合使用。 4、适时适量追肥补水,促使西瓜膨大。西瓜幼果在口杯大时,此时正需大水大肥,如天气干旱、底肥不足,需及时补水补肥。一般用的复合肥水淋蔸,叶片返黄时,可用叶面肥补施。 无籽西瓜授粉坐果期管理 配置适宜的授粉品种:比例按10:1,即栽10分无籽西瓜,栽1份普通有籽西瓜。 授粉品种选择:选择花粉量足、且果型或皮色与无籽西瓜完全不同,以便识别。 授粉节位:无籽西瓜主蔓第2雌花开放时即开始授粉。 授 粉:当天无籽西瓜雌花完全开放时(晴天一般在6:30左右,阴天7:00左右),取普通有籽西瓜雄花,将雄花花果反转,露出花蕊,轻轻地将花粉均匀地涂在雌花的三瓣柱头上,注意手不可触及雌花子房与茸毛,一般一朵雄花授1-2朵雌花,整个授粉时间,晴天在9:00以前完成,阴雨天可推迟1小时,这样无籽西瓜授粉效果好,坐果率高。雨天,雌花开放前用指形纸帽先罩住雌花,摘好雄花,授粉后再罩住雌花,可提高坐果率。 膨瓜肥:当果实坐稳且有鸡蛋大小时,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0kg左右,可在每株瓜苗藤叶空隙处挖穴点或配成水液施入。 选果留瓜:当幼瓜时,选留形正、色鲜、坐果节位在主蔓第20-25节叶之间的瓜(即主蔓第3-4雌花节),每株1个果,选留主蔓第3雌花节的果实多,获得高产就有把握。 翻瓜垫瓜:在结瓜15天左右开始垫瓜、翻瓜、让整个果实充分接受阳光照射,垫瓜可用麦杆或毛草,同时可防止蚂蚁、金龟子害虫的侵害,坡度较陡地块时,用竹木棒揷入土中固定西瓜,以防果实滑下山坡。 喷施叶肥:果实发育中后期,可于晴天下午5:00左右或阴天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叶面宝等叶面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防治:此期为瓜苗发病高峰期,可用代森锰锌加甲基托布津,或代森锰锌加多菌灵,或代森锰锌加百菌清,或可杀得,或波乐多液交替喷雾防治,一般晴天每隔7天,阴天3-4天打药1次,遇雨补喷,如发现青虫较多时,可在防病的同时加入菜虫清防治青虫。 四、无籽西瓜的采收: 西瓜成熟度的鉴别: 1、计算坐瓜日数或积温数 大果型无籽西瓜一般从雌花开放到果实成熟约需32-35天,积温数为1000℃左右。 2、观察形态特征: ①当果实表面的花纹清晰,果皮富有光泽,果蒂收缩向内凹陷,与地面接触的果皮由白变黄(未经翻瓜的)为成熟瓜。 ②果柄上的表皮毛大部分脱落退净,果柄基部略有收缩,摘瓜后果柄处分泌红褐色粘液者为成熟瓜。 ③坐瓜节上卷须正常干枯为成熟果。 3、拍摸瓜面,弹听声音: ①手摸瓜皮感到光滑的为熟瓜,发涩的为生瓜。 ②用手指敲打或指弹瓜面时,发出砰砰低哑浊音的为熟瓜,而发出噔噔坚实清音的为生瓜。 一般原则:当地销售的无籽西瓜,以九成熟采收为好,外运的可在八成熟采收。
跟一般西瓜的种子比起来,无籽西瓜中的种子小且不明显,这种西瓜无法通过种子繁殖,因此自然界内不能大量自然产生,只能人工生产。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无籽西瓜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1、无籽西瓜栽培管理特点
(1)人工授粉 无籽西瓜不能形成有生育能力的花粉,不能通过自花授粉来刺激果实膨大,而要用普遍有籽西瓜的花粉来刺激才能形成无籽西瓜。因此,同时种植少量有籽西瓜并进行人工授粉,是栽培无籽西瓜的必要条件。
(2)育苗难、成苗率低 无籽西瓜种子不够饱满,贮存的养分较少,顶土能力差,容易带壳出土,如不及时去壳则不能成苗;如果播种后又遇到低温、土壤板结等不良环境,就不能顺利出土成苗。
(3)前期生长缓慢 由于无籽西瓜坯不饱满,出苗后子叶较小、生长弱,影响了前期生长速度,因此,无籽西瓜苗期生长较有籽西瓜慢,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4)耐肥能力强,需较充足的水肥条件 无籽西瓜具有杂交优势,植株生长较旺盛,根系发达,吸肥力强,也具有较强的耐肥能力。因此,栽培无籽西瓜,要供应充足的水分及养分,才会获得较高的产量。
2、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 主要依据市场来确定。嫩江县伊拉哈镇农村经济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指导大家,一般选单瓜重大,瓜型好,抗病力、适应性强的品种容易获得高产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2)选地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松肥沃、光照充足、水田3~5年旱地5-8年内没有种过瓜类作物的水田或缓坡地作栽培地,酸性过强的应施适量石灰。
(3)播种育苗
①播种期确定 地温稳定在15℃时为无籽西瓜露地种植最适播期,但地膜覆盖营养杯育苗可适当提前。春植无籽西瓜一般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其它地方春植无籽西瓜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来确定。
②催芽 先晒种2小时,用55~60℃热水浸15-20分钟(也可用托布津等杀菌剂浸30分钟),洗净后再用清水浸6-8小时,即可咬种破壳、催芽。催芽最适温度比有籽西瓜高,一般为33-35℃,约36小时后出芽,降至28-30℃,待芽长厘米即可播种。同时,用少量(每亩大田约60粒)有籽西瓜种子(如新红宝等品种)浸种催芽。
③育苗 要采用营养杯(或用瓜类作物专用育苗盘)育苗。营养土宜选用疏松、肥沃、无病菌的干塘泥或稻田表层土、老山泥,混入约20%已和磷肥堆沤腐熟的猪牛粪,拌匀、过筛后装杯。再将已催芽的种子植入杯中,喷淋托布津等杀菌药液,之后用细土(砂)盖上。春植早熟栽培可搭大棚育苗,用地热线等设施加温。低温光照不足时少淋水或不淋水(淋水时宜用温水),但要保持土壤湿润。育苗期间,为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可淋施稀人粪尿或尿素加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洒叶面。注意通风透气,子叶张开后要防止高湿条件引起的高脚苗出现。同时注意防治猝倒病等苗期病害。长出2片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
(4)整地起畦,施足基肥 我区要求深沟高畦。参考规格:畦宽~3米,畦高~米,沟宽米。起畦后,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复合肥2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磷肥25公斤。把肥料施于定植沟,并与土壤充分混匀。施足基肥,保证瓜蔓生长稳健,这是桂宝802等大果型无籽西瓜获高产的基础。
(5)定植 一般采用大畦双行种植,行距米,株距约1米,亩植400-450株。同时每亩另种30-40株普通有籽西瓜。淋足定根水,用米宽的地膜覆盖,如能采用小拱棚加地膜即双膜覆盖栽培效果更好。农(地)膜覆盖是早熟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
(6)适时追肥
①早施促苗肥定植后3-5天。即可用稀粪水或用清水50公斤加尿素、含硫复合肥公斤淋于苗周围,每隔5天淋一次,连施3-4次。
②预施壮果肥 当瓜蔓长至米长时,要开沟预施壮果肥,做法是:在畦中间开2条沟,深米,宽~米,于沟中每亩施入复合肥50公斤、沤制过的花生麸25~40公斤,以及腐熟有机肥(猪牛粪)500公斤。之后全面中耕一次,再用稻草将畦面铺上。开花期一般不施肥,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开花座果。
③追施膨果肥 授粉后幼瓜长到拳头大小时,开始追施膨果肥,可用腐熟粪水(或用沤制过的花生麸水)50公斤加尿素、含硫复合肥公斤淋施,每隔5天一次,连施4-5次。
④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授粉前3天用硼砂10克(或硼酸5克)、磷酸二氢钾50克、多效好半包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有利于座瓜;此外,还可使用三十烷醇、美国植丰素等生长调节剂,促进瓜蔓生长稳健,提高产量、品质。
⑤对幼果膨大迅速品种(如桂宝802)应特别重视授粉后的施肥和水分供应。
(7)引蔓整枝 在倒蔓后引蔓,将每条瓜蔓引向畦的另一边,并排列整齐,不能生叠排在一个位置,以利通风透光;对过长的蔓,越过畦后折回摆放。注意整枝,一般每株留主蔓和子蔓1~2条,其余去掉。
(8)人工授粉 无籽西瓜一般在第三朵雌花进行人工授粉产量最高。但如果要生产早熟西瓜,也可以在第二朵雌花开放时授粉。于每天早上6~9时,将有籽西瓜雄花摘下放入口盅等器具内,授粉时取下雄花花瓣,按1:1~2比例将花粉授到无籽西瓜的雌花柱头上。授粉后约5天,瓜已长至拳头大小,此时应及时摘除瓜蔓顶芽,并去掉多余枝芽,保证养分集中供应小瓜发育膨大。每株西瓜留一只瓜,最多可留两只瓜。
(9)病虫害综合防治
①实行轮作制;严重危害西瓜的病害以土壤为主要传播途径,因此,应严格实行轮作,最好采用水旱轮作,减轻虫害发生的机率。
②合理施肥,特别注意不偏施氮肥,不施未经堆沤腐熟的有机肥,更不能施用含有病株残体的有机肥。
③严格进行种子消毒。
④淋定根水时,可在水中加入杀菌剂,对预防病害发生效果较好。常用药剂有:甲基托布津、扑海因、瓜枯宁等。
⑤注意病虫害开始发生时的防治工作。常用杀菌剂有:可杀得2000粉剂、百菌清、瑞毒霉(雷多米尔)、托布津、多菌灵、瓜枯宁、百菌通、代森猛锌、扑海因、病毒A等。常用杀虫剂有乐果、敌敌畏、虫螨克等。
一、前期准备
1、瓜地的选择与准备 瓜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肥沃的砂壤土为宜,3-5年未种过其它瓜类。瓜地在秋冬季深翻冻垡,开好排水沟。在定植前一周左右整地起垄,亩施复合肥50kg、尿素10kg、钾肥20kg、饼肥100kg、农家肥1000-2000kg作基肥,将瓜畦整成高畦,瓜畦宽度在米间,深挖四周排水沟,多雨地区可趁墒情好覆盖好地膜待用。
2、营养土的配制与消毒 营养土要求肥沃、营养成分齐全、通透性良好、无虫、无菌、无草籽。营养土可用70%园土(未种过瓜类)加30%腐熟堆肥拌匀,每百公斤营养土加复合肥配制而成,配制好营养土用福尔马林及敌百虫进行消毒。
二、适时播种
1、播种时机与方法 江淮之间在3月中下旬播种,长江以南,以2月底至3月上旬播种为宜,为确保温度一般应采用双棚覆盖加电热线育苗。浸种时机选在冷尾暖头时进行,在浸种前一周,先应充分晒种,以提高种皮通透性,提高种子活力,并可有效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从而有效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及成苗率。浸种可用55℃温水在自然冷却下,浸种小时左右,充分洗净后(可用洗洁剂或砂子搓洗),用牙齿或钳子将种脐磕开,然后催芽。催芽时,先将种子放置在32-35℃的温度下催芽4-5个小时,促其迅速萌动,再用28-30℃的温度继续催芽,待种芽有时开始播种。播种的方法为:在播种前一天,将营养钵充分浇透底水,覆盖好地膜待用。播种时,先在营养钵中央打一深约1cm的小孔,将芽尖向下,芽一边贴土,种子平放土面,然后盖土,厚度在左右。移栽在二叶一心时进行,定植株距为:。种植无籽西瓜应按十分之一的比例栽种普通的有籽西瓜为粉源,辅以人工授粉。
2、苗床管理
(1)温度管理 从播种后到出苗前,苗床须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利快速出芽,此时温度最好保持在30℃±5℃;出土后于一叶一心前可将温度维持在20-25℃,防止高温高湿出现的徒长;一叶一心后,应逐渐由小到大进行通风降温,直至和外界环境保持一致,以利培养壮苗,并使其移栽后能适应外界条件。
(2)湿度管理 在整个苗床期,原则上不提倡补水,若因水分不足,影响幼苗正常生长,可考虑苗床补水,补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并应一次性浇透。
(3)其它管理措施:①人工脱壳(摘帽):无籽西瓜出苗时,一般带壳出土,如不及时脱壳,将影响幼苗正常生长。脱壳应在幼苗出土的第二天早晨进行。②围土:幼苗出土后,为降低苗床湿度,防止苗期病害的发生及防止幼苗倒状,可用100倍的干药土(甲基托布津)围根。
三、定植与大田前期管理 当外界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时,幼苗在二叶一心期间时,可以移栽。移栽应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方法为:先在定植部位打一孔穴,将苗放入穴中,四周围上细土,浇足定根水。定植后,覆盖好地膜。无籽西瓜在苗期生长缓慢,抗病性差,因此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对病虫害的防治,苗期发生较严重的病虫害有:疫病、炭疽病、蚜虫、地老虎等。
四、大田管理
1、肥水管理 无籽西瓜的肥水管理以前促、中控、后促为原则。定植成活后,应加强肥水供应,此时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每亩施3-4kg尿素,促其早发;在蔓伸长约30cm时,加强对肥水的控制,以控其旺长,促其早座果。在座果后7-10天,应及时追肥,每亩施尿素5-10kg,复合肥15-20kg,钾肥10kg,促其果实迅速膨大。施肥可分期分批施入,并辅以灌水。在膨果前期,每隔3-4天应灌水一次。在膨果高峰期,视天气情况考虑灌水次数。灌水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以减少空心畸形果的发生,切勿忽干忽湿。
2、整枝压蔓 当主蔓长至70cm左右时,应及时整枝压蔓。一般地,整枝采用3-4蔓整枝,在座果前严格整枝,去除多余的侧蔓及孙蔓,座果后放任生长。在生育期间,若雨水较多,可考虑在田间铺盖一层麦杆或油菜杆,以固定茎蔓,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烂蔓及病害的发生。
3、人工辅助授粉 无籽需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授粉在早晨雌花充分开放时进行。授粉时,动作应轻柔,授粉量应充足均匀,以提高座果率,减少畸形果的比例。在雨天,应采取套帽授粉。
4、疏果、垫果与翻果 无籽西瓜座果习性好,一株可座多果,但以15-30节雌花的果实为最好,离主根太近或太远的节位上座的果实一般偏小,空心、畸形现象严重,低节位座果大多数会出现较多的着色瘪籽,果实商品性差,一般不予保留。疏果可在座果5-10天时进行,每株留果2-3个,并在保留的果实下面垫一垫,以防止机械损伤和烂果。在座果后25天时,应及时翻果,以促使果实均匀成熟,色泽一致。
5、病虫害防治 对病害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为害西瓜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苗期病害、炭疽病、疫病和枯萎病,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包括种蝇、地老虎蛴螬、线虫等)、蚜虫、菜粉蝶、烟青虫等,对于苗期病害应以土壤消毒、种子消毒、降低土壤湿度及药土围根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疗。炭疽病和疫病主要发生在适温高湿的条件下,在此时应特别注意用波尔多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应立即用可杀得或绿乳铜800倍液进行治疗。枯萎病应避免重茬或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预防。发病后,应控制肥水供应,即时拔去病株,并辅以托布津、抗枯灵、瑞毒霉600倍液灌根。虫害的防治:地下害虫以土壤消毒、人工捕杀及诱杀为主;地上害虫一般采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可采用BT及灭虫灵等进行防治。药剂防治病虫害应注意经常交替使用。
五、适时采收 无籽西瓜座果后35天左右可以成熟,此时可分批分期对成熟的果实进行采收,采收时适当带一小段茎。刚采的瓜不必立即上市,而应放到通风、干燥、阴凉的地方贮存3-5天后再上市,这样不仅可以使瓜瓤颜色变得更好,而且可使瓜皮变薄,风味更好。
西瓜炭疽病,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0%的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唑菌胺酯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7-10天喷药1次,连用3-4次,轮流交替用药。
丝瓜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可不知!相对来讲,丝瓜是不容易受害病虫害侵害的蔬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病虫害的发生变得频繁,需要关注以及防治了。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种丝瓜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一、丝瓜霜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为害叶片,病叶先出现不规则淡黄色至鲜黄色病斑,后扩大为多角形黄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出现紫黑色霉层,后期病斑连成片,叶片枯死,严重减产。该病病原为古巴假霜霉真菌,病菌在病残体上越冬。低温阴雨,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田间排水不良,均有利于发病。在田间病菌借风雨传播蔓延。防治霜霉病,可选用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剂6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防治效果较好。二、丝瓜炭疽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轮纹是该病后期的主要特征,发病初期为淡黄色近圆形小斑点,后扩大变为黑褐色,且具有轮纹。干燥时病斑中央易穿孔破裂。严重时,叶片提早枯死,造成植株枯萎死亡;瓜蔓及叶柄感病,病斑为椭圆形,深褐色凹陷,湿度大时,病斑部位溢出粉红色粘液。防治炭疽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6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效果明显。三、丝瓜白粉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为害叶、叶柄和茎。叶片正背面初生圆形或不规则白粉斑后来连片,叶片变黄,叶枯。发病初期,不易发现,严重后防治困难,影响产量。该病病原为瓜类丝壳白粉菌真菌。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寄主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防治白粉病:可选用40%富星乳油8000倍液,呀特普唑粉剂1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效果较好。四、丝瓜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主要为害果实,有时茎蔓及叶也受害。果实发病多从花蒂开始,病斑凹陷,初为水渍状暗绿色,湿度大时瓜条很快软腐,并有白色霉状物。茎蔓发病主要在嫩茎或节间部位初为水渍状,扩大后整段湿腐,暗褐色。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黄褐色斑,湿度大时着生白色霉层,干燥时呈青白色,容易破碎。防治疫病:可选用58%雷多米尔粉剂500倍液喷施防治,能控制疫病的发生与蔓延。五、丝瓜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症状表现为幼叶感病后呈浅绿和深绿相间斑驳或褪色小环斑,老叶呈现黄色环斑或黄绿色相间花叶,叶片扭缩或畸形,后期产生枯死斑。果实发病后呈螺旋状畸形或细小扭曲,有褪绿病斑。该病毒除蚜虫传染外,接触摩擦也可传毒,天气干旱高温,有利于蚜虫发生,病毒病发生也重。防治病毒病:可选用20%病毒a粉剂500倍液,或植病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7天防治一次,连喷2~3次。为防止传播病毒病,及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每亩10克喷雾防治瓜蚜,对病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丝瓜会发生炭疽病的原因主要是在种子上,或者是因为和病株一起越冬的原因,越冬后的病株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源,发生炭疽病之后,对于它来说最有效的特效药就是百菌清加托布津溶液,大概要每十天使用一次,在种植的时候最好选择不带菌的抗病品种来进行栽种。丝瓜炭疽病发病原因丝瓜会发生炭疽病的原因主要是在种子上,或者是因为和病株一起越冬的原因,越冬后的病株会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为侵染源,如果气温保持在10-30度之间都会有发病的可能,平时要做好通风以及肥水管理。丝瓜炭疽病症状表现丝瓜发生炭疽病之后会有黑褐色的病斑,边缘的分界也会不明显,到了后期它的病斑会扩展成不规则的形状,而且它的叶柄以及茎蔓的病斑呈现黄褐色,果实的病斑也会有水渍状,如果湿度比较大的话,还会有粉红色的粘液。丝瓜炭疽病用什么药治疗如果发现丝瓜发生炭疽病的话需要及时治疗,首先要做好防治工作,平时要及时清理根部的杂质,而且要定时进行浇水,并且做好通风工作,发生炭疽病时要喷洒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来进行治疗,大概每七天喷洒一次。丝瓜炭疽病用什么药最特效丝瓜发生炭疽病之后,对于它来说最有效的特效药就是百菌清加托布津溶液,大概要每十天使用一次。丝瓜炭疽病治好后会恢复吗丝瓜的生命力还是比较强的,发生炭疽病之后经过治疗,它就会慢慢的恢复。丝瓜炭疽病防治方法丝瓜在种植的时候要选择不带菌的抗病品种来进行栽种,而且在种植之前要使用温水进行浸种,来灭杀一些可能携带的病菌,并且还要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在平时要加强肥水的管理工作。
近期,由于丝瓜的经济效益较好,我县陆塔乡在大棚中种植丝瓜的农户逐渐多了起来,但是因为棚室较为特殊的环境因素,多种病虫害极易流行,有时甚至造成多种病害混合发生,给病害诊断增添了难度,再加上用药的重复性和盲目性,最终导致生产效益受损。在此我就说一说丝瓜的几种常见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望菜农朋友借鉴并应用于自身实际生产当中。 一、丝瓜烂花 水烂花症状:从花瓣的边缘开始出现水烂状,严重时花瓣出现滴水的症状,有时有臭味,或有白色的霉菌。 病情分析:有臭味但不长毛的情况可能是细菌性软腐病,长白霉的可能是花腐病或绵疫病,这两种情况均为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细菌性软腐病可叶面喷洒链霉素、新植霉素、可杀得等药剂。花腐病及绵疫病可用克露、科佳、雷多米尔等药剂进行叶面喷撒,或在蘸花药中加入部分药剂。 花柱头腐烂症状:花的柱头出现黑色腐烂,伴随着花的腐烂。 病情分析:这是由于土壤中缺乏硼、钙等元素引起的病害。 防治方法:可叶面喷施含有硼、钙等元素的叶面肥,如盖中钙、硝酸钙等,同时一定要注意养根,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可以增施腐植酸、微生物肥料,也可以冲施快吸收,或用甲基托布津、恶霉灵等药剂任选一种后加入生根剂灌根,每株灌左右。 二、丝瓜炭疽病 丝瓜炭疽病为真菌性病害,病斑近圆形,直径大小不等,大的约2cm。温度、湿度不同颜色不一,温度高时颜色深褐色,温度低湿度大颜色浅褐色。 防治方法:可用25%炭疽灵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三、丝瓜疫病 丝瓜疫病同为真菌病,发病早期首先在某叶柄处失绿变成暗绿色,逐渐缢缩凹陷很快萎蔫,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稀疏白霉。严重时该病可侵染叶片、茎和瓜条。 防治方法:可用72%霜脲锰锌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和烯酰吗啉5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四、丝瓜白粉病 丝瓜白粉病也是真菌性病害。一般只危害叶片,果实受害少。初期叶片生出少量白色圆形星状小粉斑,叶的正面粉斑比叶的背面少。 防治方法:可用25%嘧菌酯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800倍液、翠贝800倍液喷雾,连续2-3次。 五、根结线虫 丝瓜生长期经常发生线虫危害,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一般症状是底部老叶首先边缘发黄,挂长得特别慢。根上长出根结,厉害时好似地瓜。 防治方法:生长期用药较难,应种植前处理土壤。若生长期出现线虫危害,用阿维菌素1000倍液喷施,也可随水冲施。相隔20d再施一次。 六、蔓枯病 丝瓜蔓枯病主要为害茎蔓,也可危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上病斑椭圆形或梭形,灰褐色,有时患部溢出琥珀色胶质物,最终致茎蔓枯死。叶片发病,叶边缘呈半圆形或“V”字形,褐色或黑褐色,微具轮纹,病斑常破裂。果实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病斑下面果肉多呈黑色干腐状。 防治方法:可用2%武夷霉素加丁香芹酚;或选用代森锰锌加甲基托布津配合使用。
黄瓜炭疽病近年来发生不断趋重,是由引进的种子带菌所造成的。春秋两季均有发生,防治难度较大,对生产影响巨大。故本文小编整理了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到菜农朋友们。黄瓜炭疽病的症状:炭疽病在苗期和成株上均可发病。子叶期发病,在子叶边缘出现黄褐色半圆形病斑,稍凹陷。成株危害时叶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并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棕褐色,外圈有一圈黄晕斑,典型病斑10~15毫米,病斑多时连片成为不规则的斑块,湿度大时病斑上长出橘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有时出现星状破裂或脱落穿孔,甚至叶片干枯死亡。叶柄或茎上的病斑常凹陷,表面有时有粉红色小点,病斑由淡黄变为褐色或灰色,病斑如蔓延至茎的一圈,茎蔓即枯死。瓜条上染病初期呈淡绿色水浸状斑点,很快变成黑褐色,并不断扩大且凹陷,中部颜色较深,上部有许多小黑点,当湿度大时,病斑呈蛙肉状,后期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常开裂,病果弯曲变形。黄瓜炭疽病发病原因:炭疽病由刺盘孢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较大,在10~30℃均可发病。病菌在8℃以下、30℃以上停止生长,24℃最适病菌生长。湿度大时发病严重,特别是在95%以上,发展迅速,湿度小于54%时不发病。炭疽病病菌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病菌也可附着在种子表面,田间架材和设施也可带菌,这些均是来年病害的初侵染源。在多湿的保护地和露地雨季发病较多,在有的地区已上升为主要病害。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方法一、种子消毒:将种子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40%醛(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小时,或用50%的代森铵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冰醋酸100倍液浸种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方法二、栽培措施:选用抗炭疽病的品种,如津研4号、夏丰1号,中农5号等;育苗时注意床土的卫生和消毒,可用多菌灵消毒床土,并用百菌清烟剂熏育苗用的温室及其农具和架材等;培育壮苗,提高幼苗的抗病性;栽培中要多施磷、钾肥,经常进行叶面施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换茬时要清除干净残茬;发病重的地块要进行3年轮作。方法三、药剂防治:可用50%适菌丹1000倍液、20%代森锌200~300倍液、70%的代森锰锌1000倍液、80%炭疽福镁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5%百菌清700倍液、50%的苯菌灵粉剂1500倍液、50%的多菌灵粉剂500倍液、双效灵300倍液,每7~10天喷洒1次,连喷3~4次,各种药剂可轮替使用。还可用2%的农抗120水剂200倍液,或2%的武夷菌素(BD-10)150~200倍液喷洒,进行生物防治。方法四、日常防治:在保护设施内可用5%的百菌清粉尘、5%的克霉灵粉尘、12%的克炭灵粉尘进行喷粉防治,效果更好;还可用45%的百菌清烟剂熏。点击查看更多黄瓜栽培技术
炭疽病发病原因是土壤内的病残体和种子带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黄瓜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l)选用抗病、无病品种。(2)播前种子处理,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l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5分钟,然后清水冲洗播种。(3)加强棚室管理,放风排湿,控温防病,-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黄瓜炭疽病的药剂防治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次250克。粉尘剂,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每亩l千克,进行喷雾。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l0%世高水分散粒剂l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混施叶面肥,使叶生长恢复正常。
黄瓜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有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炭疽病,因为通风排湿不及时导致感染,在感染之后会有3天的潜育期,在温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的时候就会发生,对于叶片的危害极大,所以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要及时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黄瓜炭疽病发病原因黄瓜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有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炭疽病,因为通风排湿不及时导致感染,在感染之后会有3天的潜育期,在温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的时候就会发生,对于叶片的危害极大。黄瓜炭疽病症状表现黄瓜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炭疽病,然后危害叶片以及茎蔓,尤其是在中后期的时候,危害最为严重,在发病的时候叶片会有褐色的圆形病斑,而且在比较严重的时候会有黑色的小点出现,直至叶片脱落。黄瓜炭疽病治疗黄瓜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效果比较不错的药物来治疗,一般会使用%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治疗效果是比较不错的。黄瓜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如果在前期及时的进行治疗是可以恢复的,如果是在发病的后期的话就不会恢复。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黄瓜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使用没有病虫害的品种,而且使用的土壤也要及时的消毒,在平时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这样就可以减少发病的几率,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要及时的使用药剂进行治疗。
黄瓜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有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炭疽病,因为通风排湿不及时导致感染,在感染之后会有3天的潜育期,在温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的时候就会发生,对于叶片的危害极大,所以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要及时的使用药物来进行治疗。黄瓜炭疽病发病原因黄瓜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有一些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炭疽病,因为通风排湿不及时导致感染,在感染之后会有3天的潜育期,在温度比较高,或者比较低的时候就会发生,对于叶片的危害极大。黄瓜炭疽病症状表现黄瓜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炭疽病,然后危害叶片以及茎蔓,尤其是在中后期的时候,危害最为严重,在发病的时候叶片会有褐色的圆形病斑,而且在比较严重的时候会有黑色的小点出现,直至叶片脱落。黄瓜炭疽病治疗黄瓜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会使用一些效果比较不错的药物来治疗,一般会使用%施保功可湿性粉剂,治疗效果是比较不错的。黄瓜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如果在前期及时的进行治疗是可以恢复的,如果是在发病的后期的话就不会恢复。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黄瓜在进行种植的时候要使用没有病虫害的品种,而且使用的土壤也要及时的消毒,在平时还要有良好的通风环境,这样就可以减少发病的几率,在发生炭疽病的时候,要及时的使用药剂进行治疗。
炭疽病发病原因是土壤内的病残体和种子带菌。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黄瓜炭疽病防治方法。黄瓜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的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黄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l)选用抗病、无病品种。(2)播前种子处理,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l5分钟。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5分钟,然后清水冲洗播种。(3)加强棚室管理,放风排湿,控温防病,-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摄氏度,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黄瓜炭疽病的药剂防治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次250克。粉尘剂,用5%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每亩l千克,进行喷雾。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再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l0%世高水分散粒剂l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同时混施叶面肥,使叶生长恢复正常。
1. Li P, Song AL, Li ZJ, Fan FL, Liang YC. 2011. Silicon ameliorates manganese toxicity by regulating manganese transport and antioxidant reaction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Plant and Soil. (Accepted)(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 Fan FL, Yang QB, Li ZJ, Wei D, Cui XA, Liang YC. 2011. Impacts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on nitrification in a cold climate soil are linked to the bacterial ammonia oxidizer community. Microbial Ecology. 62:982-99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3. Zhang B, Chu GX, Wei CZ, Ye J, Li ZQ, Liang YC. 2011. The growth and antioxidant defense responses of wheat seedlings to omethoate stres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00: 273-279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4. Su YH, Liang YC. 2011. Transport via xylem of atrazine, 2,4-dinitrotoluene, and 1,2,3-trichlorobenzene in tomato and wheat seedlings.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100: 284-288(影响因子:)5. Song AL, Li P, Li ZJ, Fan FL, Nikolic M, Liang YC. 2011. The alleviation of zinc toxicity by silicon is related to zinc transport and antioxidative reactions in rice. Plant and Soil. 344: 319-333.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6. Li ZJ, Xie XY, Zhang SQ, Liang YC. 2011. Wheat growth and photosynthesis as affected by oxytetracycline as a soil contaminant. Pedosphere. 21(2): 244–250(通讯作者)7. Sun WC, Zhang J, Fan QH, Xue GF, Li ZJ, Liang YC 2010. Silicon-enhanced resistance to rice blast is attributed to silicon-mediated defence resistance and its role as physical barrier. European Journal of Plant Pathology. 128:39-49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8. Ge GF, Li ZJ, Fan FL, Chu GX, Hou ZA, Liang YC. 2010. Soil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thei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response to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fertilizers. Plant and Soil. 326:31–44(通讯作者)(影响因子:)9. Liang YC, Zhu Y-G, Smith FA, Lambers H. 2010. Soil-plant interactions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agriculture in arid region: a crucially important topic to address. Plant and Soil. 326:1–2(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0. Wakelin SA, Chu GX, Lardner R, Liang YC, McLaughlin MJ. 2009. A single application of Cu to field soil has long-term effects on bacterial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and soil processes. Pedobiologia 53:149-158 (影响因子:)11. Wakelin SA, Chu GX, Broos K, Clarke KR, Liang YC, McLaughlin MJ. 2010.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response of soil microbiota across a Cu gradient are moderated by addition of plant substrate.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46:333-342 (影响因子:)12. Song AL, Li ZJ, Zhang J, Xue GF, Fan FL, Liang YC. 2009. Silicon-enhanced resistance to cadmium toxicity in Brassica chinensis L. is attributed to Si-suppressed cadmium uptake and transport and Si-enhanced antioxidant defense capacity.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72:74-83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3. Zhang J, Sun WC, Li ZJ, Liang YC, Song AL. 2009. Cadmium fate and tolerance in rice cultivars. Agronom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9: 483-490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4. Chen WP, Hou ZA, Wu LS, Liang YC, Wei CZ. 2009. Effects of salinity and nitrogen on cotton growth in arid environment. Plant and Soil. 326:61–73(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5. Guo B, Liang YC, Li ZJ and Han FX, 2009.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in a paddy soil amended with pig manure compost and decaying rice straw. Communications in Soil Science & Plant Analysis. 40: 2185-219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6. Ma YB, Li JM, Li XY, Tang X, Liang YC, Huang SM, Wang BR, Liu H, Yang XY. 2009.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depletion in soils in wheat-maize cropping systems: modeling and validation. Field Crops Research. 110:207-212 (影响因子:)17. Guo B, Liang YC, Zhu YG. 2009. Does salicylic acid regulate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cell death and cadmium uptake and partitioning to acquire cadmium tolerance in rice subjected to cadmium stress?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6: 20-31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8. Su YH, Zhu YG and Liang YC. 2009. Interactions of mixed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uptake by rice seedlings, Chemosphere, 74: 890-895(通讯作者)(影响因子:)19. Ge GF, Li ZJ, Zhang J, Wang LG, Xu MG, Zhang JB, Xie XL, Wang JK, Liang YC. 2009. Geographical and climatic differences in long-term effec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amendments on soil enzymatic activities and respiration in field experimental stations of China. Ecological Complexity. 6: 421-431(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0. Zhang J, Li ZJ, Ge GF, Liang YC, Wu LS. 2009. Impac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pH and exogenous copper on sorption behavior of norfloxacin in three soil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1: 632–64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1. Wang LG, Liang YC, Jiang X. 2008. Analysis of eight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resh vegetables retail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 markets of Nanjing, China. 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81(4):377-382(影响因子:)22. Liang YC, Zhu J, Li ZJ, Chu GX, Ding YF, Zhang J, Sun WC. 2008. Role of silicon in enhancing resistance to freezing stress in two contrasting winter wheat cultivar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64(3): 286-294 (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3. Sun YH, Li ZJ, Guo B, Chu GX, Wei CZ, Liang YC. 2008. Arsenic mitigates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seedlings.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64(3): 264-270(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4. Liang YC. 2008.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in higher plants. In: Plant membrane and vacuolar transporters. Jaiwal ., Singh ., and Dhankher . (eds). CAB International, Wallingford, Oxfordshire, OX10 8DE, United Kingdom. pp. . Nikolic M, Nikolic N, Liang YC, Kirkby EA, Römheld V. 2007. Germanium-68 as an adequate tracer for silicon transport in plants: Characterization of silicon uptake in different crop species. Plant Physiology, 143 (1): 495-503(前三位作者同等贡献)(影响因子:)26. Liang YC, Sun WC, Zhu YG, and Christie P. 2007. Mechanisms of silicon- mediated alleviation of abiotic stresses in higher plants: A review.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 422-428(影响因子:)(通讯作者)27. Guo B, Liang YC, Zhu YG and Zhao FJ. 2007.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alleviating oxidative damage in rice roots (Oryza sativa) subjected to cadmium str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3): 743-74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8. Guo B, Liang YC, Li ZJ, and Guo W. 2007. Role of salicylic acid in alleviating cadmium toxicity in rice roo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30(3): 427 - 439(通讯作者)(影响因子:)29. Kong WD, Zhu YG, Liang YC, Zhang J, Smith FA and Yang M. 2007. Uptake of oxytetracycline and its phytotoxicity to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7:187-193 (影响因子:)30. Guo W, Zhu YG, Liu WJ, Liang YC, Geng CN, Wang SG. 2007. Is the effect of silicon on rice uptake of arsenate (AsV) related to internal silicon concentrations, iron plaque and phosphate nutri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48: 251-257 (影响因子:)31. Liang YC, Hua H. Zhu Y-G, Zhang J, Cheng C and Römheld V. 2006. Importance of plant species and external silicon concentration to active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New Phytologist, 172(1):63-72 (影响因子:)32. Liang YC, Zhang WH, Chen Q, Liu YL and Ding RX. 2006. Effect of exogenous silicon (Si) on H+-ATPase activity, phospholipids and fluidity of plasma membrane in leave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57(3): 212-219 (影响因子:)33. Liang YC, Zhu YG , Xia Y, Li ZJ and Ma YB. 2006, Iron plaque enhances phosphorus uptake by rice (Oryza sativa) growing under varying phosphorus and iron concentrations. 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 149(3):305-312(影响因子:)(通讯作者)34. Liang YC, Si J, and Römheld V. 2005. Silicon uptake and transport is an active process in Cucumis sativus L. New Phytologist, 167(3):797-804(影响因子:)35. Liang YC, Sun WC, Si J and Römheld V. 2005. Effect of foliar- and root-applied silicon on the enhancement of induced resistance in Cucumis sativus to powdery mildew. Plant Pathology, 54:678-685(影响因子:)36. Liang YC, Si J, Nikolic M, Peng Y, Chen W and Jiang Y. 2005. Organic manure stimulates biological activity and barley growth in soil subject to secondary salinization.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7: 1185-1195.(影响因子:)37. Liang YC, Wong JWC, and Wei L. 2005. Silicon-mediated enhancement of cadmium tolerance in maize (Zea mays L.) grown in cadmium contaminated soil. Chemosphere, 58(4): 475-483. (影响因子:)38. Liang YC, Zhang WH, Chen Q and Ding RX. 2005. Effects of silicon on tonoplast H+-ATPase and H+-PPase activity,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fluidity in root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53(1): 29-37.(影响因子:)39. 姚建华,牛德奎,李兆君,梁永超,张树清,2010. 抗生素土霉素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4340. 薛高峰,梁永超,孙万春,宋阿琳,李兆君,范分良,2010. 硅对水稻生长、白叶枯病抗性及病程相关蛋白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43 (通讯作者)41. 薛高峰, 宋阿琳, 孙万春, 李兆君, 范分良, 梁永超, 2010.硅对水稻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的关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6(通讯作者)42. 杨佳佳, 李兆君, 梁永超, 张林静, 李万峰, 2009. 温度和水分对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磷形态转化的影响及机制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 (6): 1295-130243. 范琼花, 孙万春, 李兆君, 梁永超, 2009, 硅对短期低温胁迫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及其主要相关酶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544-550(通讯作者)44.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范琼花,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2009,硅对水稻病程相关蛋白活性和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诱导抗性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756-762(通讯作者)45. 孙万春,薛高峰,张杰,宋阿琳,葛高飞,李兆君,梁永超,2009,硅对水稻防御性关键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稻瘟病的关系,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1023-1028(通讯作者)46. 姚志鹏,李兆君,梁永超,张永清,姚建华,解晓瑜,2009,土壤酶活性对土壤中土霉素的动态响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5:695-700(通讯作者)47. 李兆君,徐建明,梁永超,汪海珍,马国瑞,2008,甲磺隆结合残留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生态毒理学报,3:499-50648. 李兆君,姚志鹏,张杰,梁永超,2008,兽用抗生素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及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生态毒理学报,3:15-20(通讯作者)49. 纪雄辉,梁永超,鲁艳红,廖育林,聂军,郑圣先,李兆君,2007,污染稻田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生态学报,27(9): 3930-3939(通讯作者)50. 万小羽,梁永超,李忠佩,宋阿琳,娄运生,2007.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生态学报,27(12): 5414-542051. 朱佳, 梁永超*,丁燕芳,李兆君,2006,硅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9(9):1780-1788(通讯作者)52. 丁燕芳,梁永超*,朱佳,李兆君,2007,硅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光合参数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3:471-478(通讯作者)53. 李平远,娄运生,梁永超*,李兆君,2006,CO2体积分数升高对污染土壤中Cu、Cd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26(12)2018-2025(通讯作者)54. 张杰,梁永超,娄运生,华海霞,2005, 镉胁迫对两个水稻品种幼苗光合参数、可溶性糖和植株生长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1(6) : 774-780. (通讯作者)55. 华海霞,梁永超*, 娄运生, 张杰, 2005, 水稻硅吸收动力学参数固定方法的研究,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2:358-36256. 杨超光,豆虎,梁永超,娄运生,2005,硅对土壤外源镉活性和玉米吸收镉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8(1):122-127.(通讯作者)57. 张敏,王校常,严蔚东,梁永超,施卫明,2005,盐胁迫下转Bt 基因棉的K+ 、Na + 转运及SOD 活性的变化,土壤学报,42(3): . 朱晓军,梁永超,杨劲松,娄运生,2005, 钙对盐胁迫下水稻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土壤学报,42(3): 453-459(通讯作者)59. 朱晓军,杨劲松,梁永超,娄运生,杨晓英,2004, 盐胁迫下钙对水稻幼苗光合作用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37(10):1497-150360. Lou YS Li ZP Zhang TL and Liang YC. 2004. CO2 emissions from subtropical arable soils of China.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36(11): 1835-1842.(影响因子:)61. Liang YC, Hu F, Yang MC and Yu JH. 2003. Antioxidative defenses and water deficit-induced oxidative damage in rice (Oryza sativa L.) growing on non-flooded paddy soils with ground mulching. Plant and Soil, 257(2): 407-416. (影响因子:)62. Liang YC, Chen Q, Liu Q, Zhang WH and Ding RX. 2003. Exogenous silicon (Si) increase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nd reduces lipid peroxidation in roots of salt-stressed barley (Hordeum vulgare L.).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160: 1157-1164. (影响因子:)63. Liang YC, Yang YF, Yang CG, Shen QR, Zhou JM, and Yang LZ. 2003. Soil enzymatic activity and growth of rice and barley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manure in an anthropogenic soil. Geoderma, 115:149-160. (影响因子:)64. Lou YS, Liang YC and Yang YA. 2003.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plant growth and nutrient uptake in oilseed rape under varying boron supply.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34(7&8): 1059-1075(影响因子:)65. 杨艳芳,梁永超,娄运生,2003,硅对小麦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木质素的影响及其与抗白粉病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36(7):813-817. (通讯作者)66. 梁永超,丁瑞兴,2002, 硅对大麦根系中离子的微域分布的影响及其与大麦耐盐性的关系. 中国科学(C缉),32(2): 113-121. (影响因子:)67. 梁永超,孙万春,2002,硅和诱导接种对黄瓜炭疽病的抗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5(3): . 孙万春,梁永超, 2002,硅和接种炭疽菌对黄瓜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中国农业科学, 35(6): 1560-1564. (通讯作者)69. 夏瑶,娄运生,杨超光,梁永超, 2002, 几种水稻土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35(5):1369-1374. (通讯作者)70. Liang YC, Yang CG and Shi HH. 2001. Effects of silicon on growth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barley grown under toxic levels of aluminium.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24(2): 229-243. (影响因子:)71. Wu LH, Zhu ZR, Liang YC and Zhang FS. 2001, Plastic film mulching cultivation: a new technology for resource saving water N fertiliser and reduce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Host W J et al. (eds.), Plant nutrition—Food security and sustainability of agro-ecosystem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梁永超,胡锋,沈其荣,吴良欢,吕世华,张福锁,2000,水稻覆膜旱作研究现状与展望,见《植物营养研究---进展与展望》,冯锋、张福锁、杨新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Liang YC, 1999. Effects of silicon on enzyme activity, and sodium, potassium and calcium concentration in barley under salt stress. Plant and Soil, 209(2): 217-224.(影响因子:)74. 梁永超,胡锋,杨茂成,朱遐亮,王广平,王永乐,1999,水稻覆膜旱作高产节水机理研究,中国农业科学,32(1): . 梁永超,丁瑞兴,刘谦,1999,硅对大麦耐盐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中国农业科学,32(6): . 梁永超,沈其荣,张爱国,沈振国,1999,钙、硅对酸雨胁迫下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0(5):589-59277. Wang HL, Li CH, and Liang YC. 1999, Chapter 21,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of silicon in China, In: Datnoff et al., (eds.), Studies in Plant Science, 8. Silicon In Agriculture, Elsevier, pp. 343-35278. Liang YC, Zhang YC, Yin SX and Yang MC. 1998. Feasibility of using trichloroacetic acid soluble silicon as a diagnostic index for silicon deficiency in rice. Pedosphere, 8(1): 21-2679. Liang YC, 1998, Effects of silicon on leaf ultrastructur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barley under salt stress. Pedosphere, 8 (4): . Liang YC, Shen QR and Shen . Effects of silicon on salinity tolerance of two barley cultivar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9(1): 173-183. (影响因子:)81. Liang YC, and Shen ZG. 1994. Interaction of silicon and boron in oilseed rape plan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7(2&3): 415-425. (影响因子:)82. Liang YC, Ma TS, Li FJ and Feng YJ. 1994. Silicon availability and response of rice and wheat to silicon in calcareous soils. Commun. Soil Sci. Plant Anal. 25(13&14): 2285-2297. (影响因子:)83. Shen ZG. Shen QR, Liang YC and Liu YL. 1994. Effect of nitrogen on the growth an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of salt-stressed barley.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7(5): 787-799. (影响因子:)84. Shen ZG. Liang YC and Shen K. 1993. Effect of boron on the nitrate reductase activity in oilseed rape plants.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16(7): 1229-1239(影响因子:)
牛炭疽病的症状表现颇多,其病变特点是局部突发肿胀,初热痛,后凉,而后无痛,最后形成楔形坏死。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牛炭疽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以及一旦发生牛炭疽病用什么药最好。1、牛炭疽病的主要症状牛属本病的极易感动物之一,一般潜伏期1-5天,临床表现不一,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最急性型:病牛外表看不出症状突然倒地,全身战栗、抽动,昏迷、磨牙、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天然孔流出带泡沫的暗红色血液,数分钟内窒息而死。(2)急性型:病牛体温突然升高至42℃,惊恐不安,前冲后撤,双眼圆睁,目光凝视,吼叫,踢腹,很快虚弱。此时眼结膜发绀,呼吸困难,起初里急后重,很快粪中带有胶冻状黏膜,有时带血;尿呈暗红,有时混有血液;乳牛奶减少并带血丝;孕牛流产。一般1-2天死亡,尸僵不全,天然孔出血,血液凝固不良。(3)亚急性型:初期有热痛,数小时后疼痛消失,肿胀外表变凉。此时患牛表现出热性病的全部症状,体温升至41-42℃,精神沉郁,黏膜发绀,心跳加快,呼吸迫促,粪便中带有黏膜和血液。数日后肿胀局部发生坏死,尤其在皮薄部位,坏死表皮易脱落形成溃疡。溃疡病灶呈现暗紫色坏死组织,但无脓汁产生。如未引起败血症,病程可达7-10天。2、牛炭疽病的治疗方法抗炭疽高免血清是治疗牛炭疽病的特效药物。早期使用可获得很好的效果。治疗剂量:50~120毫升/只(羊、猪),100~250毫升/只(牛、马)。青霉素、链霉素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或二者同时用效果更佳,连续用药3天以上,效果更为显著。3、牛炭疽病的流行特点(1)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处于菌血症时,可通过粪尿唾液及天然孔流出的血液等途径排菌。若病尸处理不当,便可引起环境污染。(2)采食被污染的饲草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的机会最多;通过吸入被污染的尘埃,也可经过呼吸道感染;吸血昆虫引起感染,也不能排除其可能性。(3)在流行地区,往往在干旱多雨,尤其是洪水暴发、大范围积涝时,引起本病的暴发。
您好,皮肤病有很多种:如各种皮炎、湿疹等,这些病都于营养素缺乏相关。凡与营养缺乏有关的皮肤病患者,一定要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如以皮炎、消化道及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糙皮病患者,一定要给予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蛋、奶、肉、豆、花生,多吃水果蔬菜及杂粮。在重庆的话,华肤是个选择!祝您早日康复
重`庆`朝`天`门`医`院`0`2`3灬6`3`6灬6`2`8灬7`7..................的法国勒芒24小时汽车耐力赛是一项传统的长距离赛事。它不仅考验车手的技能,而且对由现代高科技装备起来的赛车也有相当高的性能要求。奥迪R8的初战告捷又一次向世人证明:奥迪公司一向奉行着以技术领先的承诺。2003年由德国的汽车专业杂志《汽车与运动》举办的“2003最佳房车”评选活动中,奥迪A4和奥迪A8双双在本级别车系评比中战胜了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荣膺桂冠,奥迪A4是蝉联冠军。2004年4月揭晓的由德国权威汽车杂志《Auto Straßenverkehr》与其姊妹刊物《mot》共同举办的“Autonis 2004”汽车设计大奖评比中,奥迪A8和奥迪A4在本级别车系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并双双第二次蝉联冠菜豆树喜暖热环境,生长适温为20℃至30℃。盛夏酷暑期间,当环境温度达30℃以上时,要适当给予搭棚遮阴,增加环境和叶面喷水,或将其搬放到有疏阴的通风凉爽处过夏。秋末降临,菜豆树 [2]当环境温度降至10℃左右时,应及时将其搬放到棚室内。越冬期间,最好能维持不低于8℃的棚室温度,最低不得低于5℃,以免出现冷害伤叶或落叶。家庭盆栽,可将其搬放到有空调或电热取暖器的室内,确保室温不低于8℃,使其能平安过冬。光照菜豆树为喜光植物,也稍能耐阴,全日照,半阴环境均可。其幼苗比较耐阴,夏季要搭棚遮光。盆栽植株,在室内陈列期间应将其搁放于光照充足的窗前或室内。如果长时间将其搁放于光线暗淡的室内,易造成落叶。家庭盆栽,越冬期间可将其摆放于窗前或阳台前较高的部位,让其多接受光照。水分栽培菜豆树,要求有一个比较湿润的土壤和陈列环境。育苗期,要保持苗床湿润,入夏后的菜豆树(4张)高温干旱季节,更应重视水分供应。盆栽菜豆树,为了使其不长得过于高大,在春季抽生新梢时,可适当控制浇水,维持盆土比较湿润即可。在室内陈列的盆株,除要求保持盆土湿润外,高温季节每天还要给植株喷水2次至3次。夏、秋季搁放于室外养护的植株,一定要加强植株及周围小环境的喷水,为其创造一个凉爽湿润的适宜环境。冬季搁放于室内的植株,由于一般室内温度均低于10℃,植株进入休眠状态,不可浇水太多,以免出现积水烂根,可每隔2天至3天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用稍温的清水喷洒植株一次,以维持其清秀的外貌,也可增加环境湿度。此外,菜豆树还可进行水培。土壤盆栽菜豆树,应选用疏松肥沃、排水透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培养土。通常用园土5份、腐叶土3份、腐熟有机肥1份、河沙1 份混合配制。生长季节每月进行一次松土,确保其根部始终处于通透良好的状态。梅雨季节,对搁放于露天环境中的盆栽植株,每次大的降雨后要及时检查盆土,发现盆内有积水要尽快排除,并于盆土收干后进行翻盆换土。一般情况下,作为家庭盆栽的中小植株,可每年于4 月初出房时进行一次翻盆,以满足其全年生长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肥料盆栽菜豆树,除要求在培养土中加入适量的腐熟饼肥和 3%的多元复合肥外,还应不间断给予追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于12 ℃后,均应停止追肥。 [5] 病虫防治叶斑病在高温、高湿通风不好的环境中,其叶片易感染叶斑病。防治方法:不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应加强通风透光,避免叶面长时间滞水,减少叶斑病发生的可能。发现少量病叶,及时将其摘除烧毁,定期喷洒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续3次至4次。家庭盆栽,个别植株少量叶片上出现的病斑,可涂抹达克宁霜软膏。介壳虫在高温高湿、通风透气不良的条件下,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特别是秋冬季长时间搁放于棚室期间,其茎干及叶片上,易出现介壳虫危害。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透光,注意控制环境湿度。发现少量活虫体,也可用透明胶带将其粘去。生产性栽培,可于其若虫孵化盛期,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杀。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主要的危害症状为新叶发皱、卷曲,叶面不平整。一般发生的时间在6-9月,高温、干燥有利于此虫害的大量发生,在比较潮湿的条件下虫害发生较少。防治方法:主要用达螨灵、尼索朗等杀螨药剂。蚜虫最常见的一种蚜虫是绿桃蚜。病症包括叶片发皱变形,通常还有晶莹的蜜露斑。蚜虫用肉眼就能看到。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防治方法:用锌硫磷、氧化乐果、敌杀死等喷施。 [6] 主要价值编辑根、叶、果入药,可凉血消肿,治高热、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木材黄褐色,质略粗重,年轮明显,可供建筑用材。枝、叶及根又治牛炭疽病。 [1] 观赏价值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次0.3%的磷酸二氢钾液,以增加植株的抗寒性,有利于其安全过冬。夏季气温高于32℃、秋末冬初气温低肥。生长季节可每月浇施一次速效液肥,通常可用腐熟的饼肥水。家庭少量盆栽,或对长时间作公共场所陈列的大型盆株,可定期埋施少量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的尿素加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浇施。北方地区盆栽,中秋后可连续追施2次至3学前教育大部分满3岁的儿童会进入幼稚园学习,但非强迫性。初等教育迄儿童满6岁时(每年9月1日为界定日)即须进入国民小学(Volksschule)接受为期4年的教育。期间,学龄儿童的学费、书费和上学交通费用由国家负担。可就读的学校除了一般国家设立的学校之外,在特定条件下尚可前往当地的私立学校就读,甚至在家中学习。中等教育继国民小学后,学童约10岁,可以选择进入普通中学 抑或是主干中学 ,为期4年。普通中学设有入学考试,须通过考试才可以就读;主干中学则无此限制。若学童有特殊问题可择特别学校为其学习的机构。迄顺利完成8年级(9年义务教育)的学习后,学童将面临从4种教育机构中,即普通高中,高阶职训学校 ,中级职训学校 ,多元技术学校附设进阶职校 ,择一就读,每一种皆为新的阶段,而其中只有高阶职训学校需考试且有分数门槛。由高阶职业学校及普通高中跃升至高等教育时,须通过毕业考试。[5] 高等教育奥地利大学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其中基础学习阶段为2年,专业学习阶段为2~3年。学生在规定的年限内要完成必修课、选修课的学习,通过考试取得必要的学分,学习的最后阶段写篇毕业论文,在通过之后即可毕业。奥地利只在大学里设一个高级学位──博士学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续。博士生年龄不限,博士生教育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安排,主要形式由导师指导。传统学制无学士学位,称为Diplomstudium,分为2~3大阶段(Abschnitt)。修学分通过各个阶段毕业考试及论文(Diplomarbeit)答辩后授予硕士学位(Magister;工科为Diplom-Ingenieur)。修得硕士学位后得进入博士班(Doktoratstudium),撰写博士论文(Dissertation)通过答辩后依学术分类授予不同的博士学位(Doctor)。奥地利学制严谨,原则上,攻读博士领域须与先前所修硕士同一类别。奥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与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民生实行全国社会保险和救济制度,主要有医疗、失业、养老和事故四大类保险。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33061欧元,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2910欧元,每千人拥有小汽车522辆;全国共有专业医生38313,医院267家,病床65544张。 [5] 外交编辑概况2004年,奥对外关系发展平稳。奥坚持以欧盟为外交依托,积极推动欧盟深化和东扩,大力巩固和发展与中东欧国家关系。5月欧盟东扩后,奥从昔日冷战前沿和欧盟东部边界转而成为欧洲的中心地带。如今奥外交已更多地与欧盟整体外交联系在一起,在国际事务中,尤其在事关奥和欧盟整体利益问题上,须与欧盟协调一致。奥积极寻求加强与中东欧邻国的关系,推动开展与东欧邻国的区域合作,维护该地区的稳定,为本国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此外。奥还积极拓展与美、俄、中等大国关系。奥主张欧盟与美消除分歧,建立新型的平等伙伴关系。同时,奥还积极推动欧盟与俄发展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国际立场关于欧盟一体化问题。认为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与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民生实行全国社会保险和救济制度,主要有医疗、失业、养老和事故四大类保险。2009年人均国民收入33061欧元,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2910欧元,每千人拥有小汽车522辆;全国共有专业医生38313,医院267家,病床65544张。 改革高等教育,引进学士学位,但至目前为止,仅有极少数系所提供学士课程,大部分系所仍以传统Diplomstudium修业规定授课。奥地利公立大学采分工制,各校水平平均,学生是以希望修习科目及交通便利与否作为选校依据。与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学文凭极受重视。
牛炭疽是由炭疽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可感染多种动物,甚至人。牛的炭疽病发病很急,发病期很短。一头病牛会在一周内死亡,并传染给其他牛。如果不及时治疗,整个牛棚的牛都有可能幸免。炭疽热的症状是什么?如何预防?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原因疾病的主要来源是生病的养殖动物。无论什么动物感染了炭疽热,都很容易将疾病传播给附近的动物。当处于菌血症时,细菌会从奶牛体内排出穿过牛的身体粪便、尿液、唾液、血液和其他物质。如果病牛得不到及时治疗,对环境的污染会特别大。而且,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或变质的水,被污染的饲料会对消化道造成伤害,使牛感染消化道疾病,从而导致炭疽病。而且在炭疽病流行的地方,干燥多雨的天气也非常有利于炭疽病的发病。2.临床诊断唐别看那些大牛。事实上,牛很容易生病。炭疽的潜伏期在一周以内,临床上可分为三种不同情况。最急性型:这种症状会在病牛的症状可以不要被人看见。全身抽搐,呼吸声特别大,特别急促,粘膜发绀。暗红色的血会从嘴里流出来。再过几分钟,它就会无法呼吸窒息而死。急性型:病牛体温会突然升高到40多度,眼睛睁得大大的,坐立不安,坐立不安,东奔西跑。有了这种啸声,半个小时内就会减弱,呼吸会非常困难。家庭中的粪便含有胶状物甚至血液。怀孕的奶牛会导致流产,一到两天内就会死亡。尸体的自然洞出血,血液无法凝结。亚急性型:亚急性型是三种症状中最慢的。病牛胸部、乳房和肛门等部位肿胀。初始阶段,压牛会因为疼痛而嚎叫,可以感受到更高的热度。几个小时后会出现急性症状,几天后,肿胀区域会死亡,但病程可达一周。3.治疗方法发现病牛应立即运到距离牛舍至少一公里的地方深埋或焚烧。对病牛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防止其余的被感染。销毁病牛接触过的所有器具,对牛棚进行消毒,用热碱水和漂白剂***,对牛棚进行彻底消毒,不能遗漏任何一个角落。最少三次,最多间隔一小时。给剩余的牛注射抗炭疽血清,根据说明书确定剂量,定期给牛注射无毒炭疽疫苗进行预防。生病后,牛必须仔细检查,以防止进一步恶化。如果是炭疽,不仅牛的其余部分和牛棚要消毒。我得自己完整的经历一遍,因为我前面说了,不仅牲畜可以被感染,人也可以有很强的攻击力。所以在保证牛的无菌状态之前,你要先给自己消毒,处理病牛的时候要穿上防菌服。炭疽病太可怕了,如果不及时治疗,所有的牛都可能死亡。希望大家关注一下,也希望校易搜的文章会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