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淋巴癌商业市场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淋巴癌商业市场分析论文

1.传统抗肿瘤药物[2]根据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直接作用于 DNA,破坏其结构和功能的药物;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抗有丝分裂的药物;基于肿瘤生物学机制的药物。 直接作用于 DNA 的药物 烷化剂类作用机制。 从有机化学的角度看,烷化剂和 DNA 之间的反应,实质是亲核取代反应。 烷化剂上有较好的离去集团,能在体内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他具有活泼亲电性集团的化合物 ,DNA 中含有富电子的集团(如氨基、巯基、羟基、羧基、磷酸基等),在和 DNA 反 应时,烷化剂或通过生成正碳离子的途径与 DNA 发生 SN2 反应,或直接和 DNA 按 SN1 的方式进行烷基化,从而影响或破坏 DNA 的结构和功能,使 DNA 在细胞增殖过程中不能发挥作用。 金属铂络合物作用机制。 顺铂络合物进入肿瘤细胞后水解成水合物,该水合物在体内与 DNA 的两个鸟嘌呤碱基 N7 位络合成一个封闭的五元螯合环, 从而破坏了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嘌呤基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扰乱了 DNA 的正常双螺旋结构,使其局部变性失活而丧失复制能力。 反式铂络合物则无此作用。 博来霉素类作用机制。 博来霉素类抗肿瘤药物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糖肽类抗肿瘤抗生素,它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的 DNA,使 DNA 链断裂和裂解,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 作用机制干扰 DNA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抗代谢抗肿瘤药物,通过抑制 DNA合成中所需的叶酸、嘌呤、嘧啶及嘧啶核苷代谢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复制,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药物分类叶酸拮抗物、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 抗有丝分裂的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干扰细胞周期的有丝分裂阶段 (M 期), 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 在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质中形成纺锤体,复制后的染色体排列在中间的赤道板上,到有丝分裂的后期,这两套染色体靠纺锤体中的微管及马达蛋白的相互作用向两极的中心体移动。 抗有丝分裂药物作用于细胞中的微管,从而阻止了染色体向两极中心体的移动,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3]。有丝分裂抑制剂与微管蛋白有很强的亲和力,这些抑制剂大多数是从高等植物提取的天然产物及衍生物。2.新型抗肿瘤药物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 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 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靶向药物。 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单抗[4])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6]。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 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 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3]。 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 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 因 子 参 与 , 包 括 纤 维 生 成 因 子 (FGF)、 血 管 内 皮 细 胞 生 长 因 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及转化生长因子(TGF)。 它们能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使 DNA 合成增加。 另有一些调节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的生长,如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干扰素 α 和干扰素 γ 等。 针对上述不同的环节及有关靶点,已研发出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例如对金属蛋白酶有抑制作用的 Marimastat,抑制血管内皮生长的内皮抑素 Endostatin,抑制整合蛋白识别的 Vitaxin 抗体及非特异性抑制剂反应停等。 此类新药进入临床试用的已有数十种,对多种肿瘤及肿瘤转移显示出治疗效果,它们与常用抗癌药合用时能提高疗效,但其确切疗效仍需临床验证的最后报告。3.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前景 靶向抗肿瘤药物将继续不断发展(多药耐药)逆转剂MDR(耐药性)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肿瘤化疗的一大难点,因此寻找发展 MDR(多药耐药)逆转剂是非常必要的,或者加用两种或更多种抗肿瘤靶向药物可能会进一步提高传统细胞毒化疗方案的抗肿瘤效果[4]。 抗肿瘤转移药物临床诊断的肿瘤患者大约有 50%以上的已经发生了转移,而大部分癌症患者最后都死于转移,因此研究开发抗肿瘤转移药,如肿瘤转移多肽抑制剂、肿瘤细胞水解酶抑制剂也是必须的。 吕彦恩等人通过对 IL-2 基因修饰的细胞毒 T 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IL-2 基因转染的 CTL 过继回输,可直接杀伤和诱导激活机体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使体内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有效抑制实验性肺转移瘤的生长[5]。 基因治疗2002 年 10 月 7 日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的发现项目是:“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由基因控制的。 这项发现使得人们认识到,随着基因导入系统、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的深入研究以及更好更多的治疗基因的发现,人们可以通过导入野生型抑癌基因、自杀基因、抗耐药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肿瘤基因工程瘤菌等来治疗癌症[3]。 基因治疗将会成为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4.总结传统抗肿瘤药物虽然作用比较强,但是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 因此, 它在今后的抗肿瘤药物市场中所占比列将会日益下降;同时,具有靶向功能的抗肿瘤药物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占据市场很大的份额;而基因治疗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分工会尽快iuzhuany专业是的人格和挂号

《难道就没有希望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我以为拥有希望也是一种美。十年前,她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被这突发其来的坏消息击入深谷。当她的家人得知的那一刹那,这犹如晴天霹雳般地使人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治好。” 几次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五年内无病变,手术便属于成功。多么漫长的五年啊!不久,她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可能这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五年吧。在俱乐部里到处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并不是像那僵尸般面无血色,反而各个是神采奕奕,阳光明媚。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气象,她对她的生命充满希望。她感到亲情般地温暖,她跟姐妹们跳舞,跟兄弟们聊家常。在这五年里,她似乎年轻了十岁。终于,五年过去了,她安全地度过了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仅仅是她,她的家人,俱乐部的每一个病人都为之高兴。而此时此刻,女儿也考入了本市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时,她感到幸福极了,浑身热血沸腾地迎接着她新的希望。 不幸的事再次落到了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庭中,她再次被诊断为癌症,可怕的癌细胞这次钻进她的脑部,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被冷水浇灭。“这次我死定了”,她默默地想着。而丈夫依旧抱着那百分之十的希望替她签了手术单。当她被推入手术室时,多少人屏住呼吸,默默地祈祷上天能赐予她一次新的生命。手术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十分成功。可是她也许得伴着轮椅度过她的余生,而语言功能也因为手术而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失尽了……看到母亲的样子,女儿哭了。看到妻子的样子,丈夫无言以对,但只求她能够康复。丈夫天天坚持给她按摩,不让她的肌肉萎缩。女儿一有空就跟妈妈讲讲话,希望能使她重新开口讲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有待一天,奇迹出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也不必知道它的结果。因为起码我知道,他们一家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以为希望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也许拥有希望,善良的人们的心灵上就有了寄托,人生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实无比,这样一个人活着才更有意义。人往往满是憧憬地或在这个世界上,抱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流星划过夜空,将藏有纸条的飘流瓶抛向大海吧。这,都是在寄托希望呀。 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以为,即使人死了,希望也永存于世。不是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后街23号,有108路电车百度地图输入地址和起始点搜素公交线路

癌痛止痛药市场分析论文

陆先生在体检中被确诊为结肠癌,确诊后他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又做了介入和灌注治疗,但一年后,还是出现了骨转移。当时为了缓解身体不适,减轻身体症状陆先生找到了何教授,开始了中医药治疗。 何教授为他初诊时,他的身体症状比较明显,患者自述右腿疼痛,全身疲倦乏力,吃不下饭,大便溏。 何教授看了他的舌头和脉象,患者舌色暗红,舌苔薄黄,舌根较腻,脉象细弦。结合患者身体症状进行分析,患者此时正气不足,气血两亏,此时治疗要注意补气化瘀,健脾和胃。 何教授拟定药方,以香附、五灵脂、黑丑、延胡索、当归、白芍、鸡内金、佩兰、石葛蒲、黄精、鸡血藤、黄芪、川黄连等多种中药制成中药汤剂为患者辩证治疗。 二诊时,陆先生乏力症状缓解,患者自述食欲增加,腿部疼痛缓解,可见上方有效,遂继续以上方辩证治疗4个月。 三诊时,陆先生身体症状已经不明显,患者精神明显好转,腿部已无疼痛感觉,患者自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情较之前舒畅。 目前门诊随访中,陆先生病情稳定,未出现新的转移病灶。 延胡索也叫元胡,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延胡索性温,味苦、辛,归心经、肝经以及脾经。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疼的功效,属于中药当中的活血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归纳元胡有“活血。理气,止痛,通小便”四大功效,并推崇元胡“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 主要是用于,全身各部分的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临床当中它的止痛作用,要比乳香、没药、五灵脂这些活血药要强,是中药当中止痛的一个良药,同时也是抑制癌痛的一味良药,早期肝癌、胃癌、肠癌、胰腺癌等癌种引发的癌痛,均可用延胡索制剂。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延胡索中所含的紫堇碱、四氢巴马亭有镇痛作用。其中四氢巴马亭镇痛指数较高,对大脑皮层及痛觉神经敏感,抑制效果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用药讲究辩证论治,配伍取效,单味用药难以取效,如何配伍,用量如何,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调整,所以大家用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用药。 预约何教授点击——北京知名中医肿瘤专家何志勇教授-表单-金数据

你用了多久?怎么用的?有没有坚持?很重要。

在癌痛方面,止痛药物有口服的,针剂,贴剂。口服是NCCN(成人癌痛指南)和WHO(世界卫生组织)首选用药,因为口服更方便,经济,主要还是安全性高。所以建议你选用口服的止痛药物。那么在口服的癌痛止痛药物里面,我们再做选择。止痛药物分为:NSAIDs类,解热镇痛类复发制剂,和阿片类。对于第一种NSAIDs类,不能长期服用,对肝肾等有害。癌痛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疼痛,建议你服用阿片类药物,这一类药物,有副作用,但都是一过性的,如恶心,呕吐,用药一周左右消失,对身体没有器质性的伤害,有发生便秘的可能且不可耐受,该服用相关的泻药。不用担心成瘾性,这个只要是止痛就不会成瘾,吃的时候根据医生医嘱加量。 这类的代表药物为美施康定和奥施康定。都是进口的药物,同一个厂家生产。奥施康定出现副作用的概率要小一些,但有些地方没有。这类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别乱吃,24小时后如果还痛增加每次药量的25%—50%,逐渐到不痛,不乱吃哦。希望能帮到您。

眼科专业市场分析论文

采访专业人才论文 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保护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集眼科、视光学及视觉服务为 一体的眼保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程全面的服务专业,旨在培养集眼保健技术、专业验光 配镜技能、服务理念于一体“医工商”复合型眼视光技术人才。 我国眼镜市场潜力巨大, 全国近视人群约 4 亿, 老花人群超过了 亿, 这些人中 90% 都需要眼镜。根据目前我国眼镜店数量计算大约需要 24 万名视光师,但是视光专业每年的毕 业生却不足千人,因此培养既能从事医学验光、眼镜定配技术,又能从事眼镜行业经营管理 工作需要的高级应用型眼视光技术人才,才能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视力保健服务的 需要。而如今,人们对眼部疾病的认识与预防的认知很是缺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眼 睛的疾病与预防的方法。我主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屈光不正这种常见的眼部疾病。 一、屈光不正 1>屈光不正的定义: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 不能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它包括远视、近视及散光。 2>屈光不正的分类: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有三种: 1、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 2、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物体; 3、散光眼:因角膜(覆盖眼球的一层透明膜)不规则弯曲而引起的影象变 型。 老视眼是第四种屈光不正,指在一手臂长的距离内有阅读和视觉困难,老视眼与其他 几种屈光不正的区别是,它与年龄有关,几乎是人人会发生的。屈光不正无法预防,但可通 过验光作出诊断,并可选择眼镜、隐形眼镜或手术加以矫正。 3>屈光不正的因素: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不 合理的用眼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又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书、写 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造成眼与书的距离太近,或看书时间过长,或走路、坐车看 书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 4>屈光不正的临床表现: 1、近视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 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 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 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 2、远视 远视眼的视力,由其远视屈光度的高低与调节力的强弱而决定。轻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度远视,用少部分调节力即可克服,远、近视力都可以正常,一般无 症状。这样屈光不正图示的远视称为隐性远视。稍重的远视或调节力 稍不足的,因而远、近视力均不好。这些不能完全被调节作用所代偿 的剩余部分称为显性远视,隐性远视与视之总合称为总合性远视。远 视眼由于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发生视力疲劳症状。视力疲 劳症状是指阅读、写字或作近距离工作稍久后,可以出现字迹或目标 模糊,眼部干涩,眼睑沉重,有疲劳感,以及眼部疼痛与头痛,休息 片刻后,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种症状一般以下午和晚上为最常见。 严重时甚至恶心、呕吐。有时尚可并发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麦粒肿 反复发作。 3、散光 屈光度数低者可屈光不正示意图无症状,稍高的散光可有视力减退, 看远、近都不清楚,似有重影,且常有视力疲劳症状。 5>屈光不正的检查方法:屈光检查法包括主观检查法和客观检查法:主观检查法:1、 根据视力检查初步分析判断屈光性质法;2、插片验光法;3、交叉柱镜及散光矫正器验光法; 4、云雾法;5、散光表验光法;6、针孔片及裂隙片检查法;7、激光散斑图法。客观检查法 1、直接检眼镜检查法;2、视网膜镜检查法;3、带状光检影法;4、角膜计;5、自动验光仪 等。[5]基本治疗。 6>屈光不正的治疗: 1、近视治疗 治疗:轻度和中度近视,可配以适度凹透镜片矫正视力。高度近视 戴镜后常感觉物象过小、头昏及看近物困难应酌情减低其度数,或 戴角膜接触镜,但后者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一系列角膜并发症。放射状 角膜切开术;在角膜周边部(瞳孔区以外)作 8~16 条放射状切口, 可使角膜中央变平坦,以降低眼的屈光度,达到矫治近视的目的。 一般对 2~8D 近视眼的矫正效果好,其矫正效果与切口深度,放射 状角膜切开的条数以及保留中央透明区的大小有关。但此种手术对 角膜造成一定损伤,处理不当可出现角膜穿孔、内皮失代偿及感染 等严重并发症,而且远期效果尚未完全确定,故对此手术应采取慎 重态度。 2、远视治疗 治疗:远视眼,如果视力正常,又无自觉症状,不需处理。如果有 视力疲劳症状或视力已受影响,应配戴合适的凸透镜片矫正。远视 程度较高的,尤其是伴有内斜视的儿童应及早配镜。随着眼球的发 育,儿童的远视程度有逐渐减退的趋势,因此每年还须检查一次, 以便随时调整所戴眼镜的度数。除配戴凸镜矫正外,还可以用角膜 接触镜矫正。 3、散光治疗 治疗:一般轻度而无症状者可不处理,否则应配柱面透镜片矫正, 近视性散光用凹柱镜片,远视性散光用凸柱镜片。 以上即是屈光不正的简单介绍。 目前人们对于眼视光技术这个名词还是很陌生,总有一些人对于这个名词都不知道。而 我们眼视光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眼视光行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 毕业生可以从事屈光度检测、 眼镜定配、眼镜检测、眼科基本病理咨询等方面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工作能力的 高技能专业人才。而目前主要的课程包括视光学基础、验光学、眼科临床、眼镜光学、隐形 眼镜基础、眼视光器械学、医学基础、眼镜定配技术、斜弱视、市场营销、专业英语等。眼 视光专业人才主要的就业方向是服务型行业如:各类眼镜店、医院眼视光门诊、眼镜生产企 业、眼镜贸易企业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近视高发期,眼镜市场的需求巨大,而相应的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却很 短缺。我国加入 W TO 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给高职高专医科院校开展眼视光技术职业 教育带来了机遇。而此对于我们从事眼视光专业的这一行业的人来讲也是一种机遇,所以我 们要抓住机遇,从而来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时也为眼视光技术这一行业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姓名:刘孟鸿 学号:19 号

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调查报告【摘要】目的 调查不同人群对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必要性的看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人群共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结论 眼视光学在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关键词】眼视光从业人员 资格认证 必要性人类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于视觉,眼睛收集到的信息占80%,然而,我们的视觉健康正在受到极大的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有盲人4000万~5000万,低视力是盲人的3倍,为亿~亿,其中75%即约1亿多患者可通过手术及屈光矫正得以恢复或提高视力。我国盲人有500万,低视力有750万,在我国,老年低视力和儿童低视力二种人群不应忽视。我国个儿童中有87个为视力残疾,而在60—69岁的老年人中个人有400人为视力残疾,70—79岁为800人,80—89岁为人,而90岁或以上视力残疾可高达人,我国老年人视力残疾已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十分严峻的挑战。我国每年出现新盲人45万,低视力135万。鉴于此1999年WHO提出“视觉2020,全球行动消灭可避免盲,享有看见的权利”的活动,我国是成员国之一。五种可避免盲分别为白内障、沙眼、河盲(只存在于某些非洲及少数拉美国家)儿童盲及低视力与屈光不正。按生活视力<~为标准,低视力的患病率为,从病因上看屈光不正占其中的,白内障占[1],屈光不正主要依靠于屈光矫正康复或提高视力,白内障患者术后很多也需要验光和屈光矫正来弥补手术未能解决的问题。可见眼视光学在低视力的康复和眼保健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眼视光学在美国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医疗保健学科,眼视光从业人员有光学师,视光医师和眼科医师,光学师以眼测量和制作为主,无需医疗背景,视光医师、眼科工程师需经过8年的医科或视光专业教育,分别获得MD(医学博士)或OD(视光学博士),两者均需获得工程师资格和执照,视光工程师侧重眼保健工作,类似眼内科,眼科医师主要以手术为主,类似眼外科,在欧州,也大致如此[2]。我国是近视大国,近视占总人数的30%,其中青少年近视率在30—70%,但是由于历史等原因,传统的眼镜行业成为一个垄断,市场混乱,影响国民视觉健康。眼视光行业是否应持证上岗、依法从业成了热点,焦点问题。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自2005年开始,率先在眼视光专业大力推行“双证培养”模式,特色、服务培训了初、中、高级验光员、磨镜工10批,在校的眼视光专业学生双证率达99%,使大批学生在实习时就持证顶岗、带薪实习,由于动手能力强基础扎实,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实现100%就业,营造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两件证书”制度并建的氛围。同时,用职业资格证书这个有力的手段,规范视光行业为培训质量提高了职业培训的影响力。目前,我们有深圳博士、天明、750、大全等多家视光行业多年与我们合作成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并招聘眼视光专业的毕业生,这与我们的“双证培养”是分不开的,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已成为就业的真正“通行证”。云南省有眼视光相关企业200余家,我们从各视光中心、眼科、眼镜店,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行业相关人员对眼视光执业资格认证的必要性及专业培训的需求:从眼视光从业人员的学历构成:硕士及以上学历,本科17%,专科80%,高中及同等学历;认为现在的眼视光职业培训及认证较规范,认为一般,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认为有必要,认为可培训也可不培训;50%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眼视光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45%认为重要,5%认为一般;65%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认为有帮助,认为可能有;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40%认为重要,认为一般;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发展趋势非常有信心,60%有信心,持怀疑态度。云南省目前有两家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眼视光专业,有专科、本科二个层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得出眼视光专业学生对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的认识:15%的学生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规范,35%认为一般,50%认为不规范;60%认为对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非常有必要,40%认为有必要;55%认为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35%认为重要,10%认为一般;70%认为眼视光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对更好的为诊疗对象服务有很大帮助,30%认为有帮助;65%表示一定会选择规范的职业培训及认证,35%表示应该会。同时,我们还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进行了调查。综上所述,眼视光学维护视觉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眼视光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还未完全规范,视光从业人员应进行专业规范化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持证上岗,依法从业势在必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我国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种证书并建的制度。这是关系到我国劳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我国经济方式转变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2003年3月,劳动保障部颁布了6号部令,要求对技术复杂、量大面广、涉及人身安全、重大财产安全及广大消费者利益的职业,求职者未经培训、未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不得就业[3]。眼视光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证制度是引导和规范职业培训的主要手段,要把培训引导到促进就业的方向上来。职业资格认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实际操作为主要依据,以第三方认证原则为基础。它的建立是以国家法律为依据,实行的是靠政府权威力推行的管理模式,是我国劳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行眼视光行业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可全面提高眼视光行业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视光行业就业上岗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水平。可以说职业资格证书就是眼视光行业就业的“通行证”。参考文献[1] 孙葆忱.低视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 王光霁.视光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织编写. 全国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与考评人员培训教材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程[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2009.\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眼科护理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特性的工作,在护理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眼科护理带来风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眼科护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观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心理变化、行为变化的基本方法,护士只有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眼科作为一个小科室,在许多护理同仁的眼中,是一个具有这些特点的不起眼和不被重视的地方。1疾病只限于眼睛,患者95%以上可以自理;2病情很轻,不会危及生命;3工作量不大,用药简单,即使打针发药发生差错,也不会造成伤残或生命危险;4一般护理部都会将需要照顾的护士或能力相对较弱的护士配备给眼科。

1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要素

高度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一种内在的主动精神,是发自内心对工作的热爱和高度负责,是责任的延伸和升华。所以护理人员只有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才能有深入细微的工作作风,才能洞察到病情变化。

扎实的理论基础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护理基础和专业知识才能从细微的变化中发现病情的等值,迅速采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疼痛甚至抢救生命。

丰富的临床经验 把护理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经验的过程,不仅会用视、听、触、哭等感觉得到病人病情的主观症状,而且要善于从病人的面部表情、眼神、体态以及言语行为的变化洞察病人的内心活动和躯体情况。

2 护理人员观察力的重要性

在大内科工作近20年调至眼科,刚开始也错误的认为眼科工作与大内、大外科相比要简单许多,但护理许多眼病并发其他科疾病的患者后,认为眼科病人潜在的危险非常多,需要护士不仅具备高超的静脉穿刺技术,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重症患者不会在自己岗位发生生命危险。我科于2007年至2009年3年时间,共转出并发其他疾病的患者共74例,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9例,汉族42名, *** 尔族28名, *** 2名,蒙古族2名。内科病历45例,年龄在21-84岁,平均年龄55岁。外科病历29例,年龄在8-86岁,平均年龄39岁。内科疾病中以糖尿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多见。

外科疾病以颅脑损伤多见,现将典型病历介绍如下:

病例1:患者男性,25岁,维族,以“左眼巩膜裂伤”收入我科,因酒后骑摩托车摔倒后导致左眼外伤,在当地医院做初步处理,行头颅CT无异常后送至我院急救中心,在我院再次行头颅CT仍未发现异常,平车推入我科,患者酒醉未醒,烦躁,颜面部及左眼外伤,行清创缝合,遵医嘱给予醒酒对症处理。次日,观察患者未见明显好转,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烦躁不安,告知护士长,并通知主管医生,行头颅CT检查,结果回报:蛛网膜下腔出血,转至神经外科专科诊治。 病例2:患者女性,51岁,汉族,以“右眼急性视 *** 炎”收入我科,在询问病史时,患者主诉右眼视物不清,并伴有背部、腹部疼痛、腰部麻木,曾到乌市医科大就诊检查,未发现异常,未做治疗。次日晨12时,发现患者步态不稳,行走时需扶墙栏,有跌倒的危险,感到很意外,立即上前搀扶患者入病室,协助其上床休息,仔细询问,患者主诉:胸部以下麻木,感觉迟钝,右下肢较左下肢无力,感到患者可能患有神经内科疾病,立即将心中疑问汇报给护士长,并通知值班医生,请专科医生会诊及检查,查体:胸四平面以下痛温触觉减退,左下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张力减退,双下肢膝反射+++,双侧踝反射++,右侧Babinski+,左侧chardark征+-,考虑:多发性硬化病,建议立即转上级医院诊治。

在74例转出患者中,内科患者年龄偏大,外科患者青壮年居多,且多为酒醉驾车撞车或摔伤致颅脑损伤,病情较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3 讨论

观察病情是护理危重病人的先决条件,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瞳孔意识的变化,精神状态的紊乱,排泄物的异常等,都能提示危重病人的状况。因此,通过护士对患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患者是否处于危机状态。并依靠仪器的帮助来提高观察的效果,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呼叫医生,并详细询问病史,监测生命体征,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尽早痊愈。

敏锐的观察力是现代护理人员不可缺少的专业素质之一,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高度的责任感是敏锐观察力的基础,只有在临床工作中注意病情观察,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具备较强的观察力,使护理人员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达到病情治愈甚至抢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孙慧玉.浅谈护士观察力的重要性及其构成要素.护理研究杂志, 2010,51.

[2]陈静,闽南华.临床带教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475-476.

[3]陈维英.病情的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护理.基础护理学,1995,103:196

【关键词】 眼科门诊 安全护理

门诊是医院的视窗,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是接待患者完成一般医疗工作和急救处理的第一线,护士是直接参与完成这些措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竞争机制在各行各业的竞相出现,管理科学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做好眼科门诊护理工作,规范服务意识,做到以病人为中心,确保以优质、安全、快捷、有效的服务满足患者的需要。

1 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影响患者康复,影响医院在患者和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给医院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

管理因素 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为保障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医疗或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2]。

护理人员因素

技术因素 因为多种原因影响,目前护理人员队伍存在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而眼科门诊专科性太强,专科操作较多,各种仪器的检查的也多,既要求护士掌握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又要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各种检查仪器的使用,才能给病人满意的指导和解释,否则,医患、医护之间会出现不协调的误会或者纠纷。根据有关专家统计,在医疗纠纷中,60%以上是医患沟通不良导致的[3]。

工作责任心 护士在医疗活动中,担负著患者的保护者、依赖者、倾听者等角色。而在家庭中又扮演者女儿,儿媳,妻子,母亲等角色。护理人员少,工作任务重。护士就超负荷工作。长此以往,将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由此可引起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对患者带来不安全的后果或不安全的因素,这些也是构成医院不安全因素的重要原因[4]。

患者因素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病人的权利意识,保健意识,消费意识增强,对门诊的服务要求高,如果服务不到位,容易产生矛盾[5]。由于眼科患者的特殊性,如患者视力较差,不熟悉环境导致患者跌倒:保管不严造成病人物资被盗等。

2 加强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措施

重视安全教育 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管理者必须重视安全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变成自觉维护安全,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6]。

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 工程中做到以礼待人,耐心地疏导,做好解释工作,合理地安排好专家、专科、简易门诊,验光等病人的就诊次序,恰到好处地请患者按序就医。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急缓酌情安排患者就诊。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新生儿、外伤及角膜异物、青光眼患者发作期都安排优先就诊。对患者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和淋菌性结膜炎的做好隔离和病情报告,以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

重视专业理论和专科操作的培训 加强护士规范培训和继续教育,积极参加医院和科室组织的各种学习,还要着重护士礼仪,文明用语,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特别是要掌握突发急救技能培训等。在护理工作中,只有不断的更新质量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才能确保护理安全,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杂出版社,1995,238~245.

[2]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343:191~192.

[3] 赵炳华.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4] 孙立平.军队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5] 潘少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36.

[6] 陈晓梅,胥清容,杜沂岚.西南国防医药,~909.

淋巴癌论文

就是几个月前的事儿。有一个小孩儿,他爸爸妈妈晚上都出去了,就他一个人在家。由于那个小孩儿也不信什么鬼呀神呀的,所以也不害怕。这就是“心里没鬼怕什么?”到了晚上十一点多了,他爸爸妈妈还没回来,他开始有点担心。结果一给他爸爸妈妈打电话,电话筒里传出来的,却是“您的的电话是空号,请查询后再拨······”那个小孩儿很害怕,就报了警。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家的电话突然着火了。那个小孩儿大叫,往外跑,结果们也锁了。他绝望的看着墙壁。“吓死我了!”那个小孩儿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做梦。这是,一个女的拿来毛巾,给他擦了擦汗。然后那个小孩儿倒头就睡。正当闭上眼睛的那一霎那,回想起那个女的,突然想起那个女的没有眼睛,眼眶里是漆黑的,脸上也留着血,脸色惨白。他大叫一声:“啊!救命啊,快来人呀!”他开始往门外跑,结果门真的锁了,他去厨房拿起菜刀,就像那个女的砍去,结果菜刀把那个女的一截两半,然后那个女的有复原了。伸出指甲里都是血的手,向那个小孩儿抓去。此秒此刻,你千万别看你的后面,因为,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你不把这篇帖子复制发给3个人,凌晨四点,你将会死于非命······

《难道就没有希望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我以为拥有希望也是一种美。十年前,她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被这突发其来的坏消息击入深谷。当她的家人得知的那一刹那,这犹如晴天霹雳般地使人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治好。” 几次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五年内无病变,手术便属于成功。多么漫长的五年啊!不久,她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可能这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五年吧。在俱乐部里到处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并不是像那僵尸般面无血色,反而各个是神采奕奕,阳光明媚。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气象,她对她的生命充满希望。她感到亲情般地温暖,她跟姐妹们跳舞,跟兄弟们聊家常。在这五年里,她似乎年轻了十岁。终于,五年过去了,她安全地度过了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仅仅是她,她的家人,俱乐部的每一个病人都为之高兴。而此时此刻,女儿也考入了本市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时,她感到幸福极了,浑身热血沸腾地迎接着她新的希望。 不幸的事再次落到了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庭中,她再次被诊断为癌症,可怕的癌细胞这次钻进她的脑部,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被冷水浇灭。“这次我死定了”,她默默地想着。而丈夫依旧抱着那百分之十的希望替她签了手术单。当她被推入手术室时,多少人屏住呼吸,默默地祈祷上天能赐予她一次新的生命。手术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十分成功。可是她也许得伴着轮椅度过她的余生,而语言功能也因为手术而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失尽了……看到母亲的样子,女儿哭了。看到妻子的样子,丈夫无言以对,但只求她能够康复。丈夫天天坚持给她按摩,不让她的肌肉萎缩。女儿一有空就跟妈妈讲讲话,希望能使她重新开口讲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有待一天,奇迹出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也不必知道它的结果。因为起码我知道,他们一家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以为希望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也许拥有希望,善良的人们的心灵上就有了寄托,人生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实无比,这样一个人活着才更有意义。人往往满是憧憬地或在这个世界上,抱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流星划过夜空,将藏有纸条的飘流瓶抛向大海吧。这,都是在寄托希望呀。 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以为,即使人死了,希望也永存于世。不是吗?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P<)。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前不久,26岁的女演员徐婷死于淋巴瘤(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更早,48岁的罗京、33岁的李钰、34岁的阿桑等演艺界明星都死于淋巴瘤。淋巴瘤于他们是可怕的杀手。而政商界的李显龙、保罗·艾伦、霍英东、李开复等,还有一代围棋宗师藤泽秀行,也是淋巴瘤患者,除李开复尚未可知,都活了二十年以上。淋巴瘤于他们不过像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淋巴瘤究竟可不可怕?有多可怕?中西医在淋巴瘤这一疾病中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本文结合医学史和最新文献对这几个问题试做一“综述”。我们用手细心触摸颌下,常可以摸到一粒粒细如黄豆的小体,这就是今日人人尽知的淋巴结,是极其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器官。淋巴结是淋巴管网线上的一个个点,就像公路网上的驿站,又像传说中经络线路上的穴位。然而,中医三千年历史中,对这一重要结构并无任何描述,仿佛它们不存在。即令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也没有看到淋巴结和淋巴管,因为他只是用棍子拨弄拨弄,并没有真正的解剖过人体。西医早在古希腊就观察到了乳糜管。食物在肠道消化,脂肪分解后一部分经由淋巴管吸收,再进入血液循环。古希腊人当然只是看到了乳糜管而已,并不知道其功能。十六世纪,以维萨里为代表的近代解剖学揭开了医学科学化的序幕。一大批大师抛开盖仑经典,痴迷于打开人体亲自观察,几乎穷尽了人体的大体结构,却也没有及于淋巴系统。十七世纪,1628年,哈维以天才的生理学实验和数学计算确立了血液循环理论;1661年,马尔皮基发现毛细血管为血循环理论画上完美的句号。血液循环变得如此清晰而美妙,之前几千年的人类医学完全基于想象而建立的关于血或气血的种种循环或潮汐式的运动,在这种图像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只有中医还硬挺到现在,但只好辩说中医的血不是西医的血)。然而,少了淋巴系统,这个血液循环理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美。1622年6月23日,解剖学家阿塞利(Gspare Aselli,1581-1626)为了向人演示喉返神经而打开了一只狗的腹腔,意外发现与血管平行相伴的一条条白色的索线。这些线似乎并不是神经(自然也不是经络),他好奇的拿解剖刀一划,与神经不同,它们是空心的管道,里面流出白色乳酪一样的液体。阿塞利兴奋得大喊“我得到了!”类似情形发生在约1800前的古希腊,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定律,跳出澡盆大喊“我想到了”。阿塞利发现的是肠道的淋巴管,叫做乳糜管,他深入观察,在哈维发表《心血运动论》的前一年(1627年)就出版了《乳糜管网》一书。之后,1647年,佩凯(Jean Pecquet,1622-1674)发现最大的淋巴管胸导管连于上腔静脉。把淋巴系统和循环系统连接起来。鲁德贝克、巴索林纳斯、里瓦、马尔皮基等伟大的解剖学家进一步观察,搞清了包括淋巴结的淋巴系统的全景。血液在毛细血管网渗入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经过物质交换和代谢后,大部分回入静脉,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最后经胸导管注入上腔静脉而回到循环系统。因此,淋巴循环可以说是血液循环的旁路,一个不可缺少的补充系统。这些发现埋葬了自古巴比伦以来,至盖仑达于极点的以肝脏为生命和血液循环中心的理论。巴索林纳斯说过一句话:“肝的统治权已结束了”,这是肝的墓志铭,也是古老医学的墓志铭。因为这些发现,我们今天摸到体表的一粒粒小豆时才知道那是淋巴结,它是所辖区域内的舆情哨站,淋巴结的肿大往往意味着附近区域组织的病变。如颌下淋巴结肿大可能表示牙龈炎症。是的,病人并不是解剖学家,中医也不是,要等到淋巴结肿大时才会发现。如徐婷,正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才去医院检查的。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这个颈部的包块,它代表着什么?或者说,医生会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它?先看中医。如前所述,中医并不知道淋巴结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淋巴系统以及其与循环系统的关系,更更不知道它还是免疫系统和造血系统的重要部分。但这并不妨碍中医的臆想,中医把这些肿块叫做瘰疬、阴疽、痰核、失荣、石疽、恶核等等名目。病因也全是凭想象,比如朱丹溪认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这痰不是你吐的痰,也不是你咳的痰,而是你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痰。张仲景则说“毒,乃邪气蕴结不解之谓。”现代中医据此造出一个“癌毒”来。这毒,也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的神秘毒。此外,还有瘀啊、虚啊、滞啊等等,各有一番说法,都是超越于现代物理化学之外的神秘概念。因为理论体系如此,所以,中医面对颈部的一个包块,实际上根本无法进行诊断。所以,当徐婷已经确诊为淋巴瘤,还有中医拒不认可的,说是淋巴结核,中医叫做瘰疬。西医又怎么看这个颈部包块呢?Long long ago,西医和中医是一样的。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的四体液学说(血液、黑胆汁、黄胆汁和黏液)在解释癌症时认为“黑胆汁淤积不化,遂生癌症”。这个黑胆汁谁也没有见过,和中医的痰、癌毒是一样的东西。古罗马伟大医生盖仑继承希氏学说,认为黑胆汁全身无处不在,手术是无意义的。和痰一样的黑胆汁啊。十七世纪的解剖学家们发现淋巴系统后,一度认为癌症是淋巴引起的,淋巴液的浓度和酸碱度的改变导致癌症。这可能是今天的伪科学酸性体质致癌理论的源头。然而,维萨里从十六世纪开始,就把医学牢牢建立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之上,任何臆想在现代医学中都没有立足之地。十八世纪,伟大的“病理学之父”莫干尼进一步把解剖学和临床紧密结合起来,进入微观世界,零距离接触癌症的肿块。莫干尼说:“医学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对病因的客观探究。”是客观探究!客观探究!客观探究!而不是主观臆想!莫干尼使临床医学成为科学,是医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之一。继承莫干尼的精神,鲁道夫·魏尔啸(Rudolf Virchow,1821-1902)创立了“细胞病理学”。他认为所有的疾病包括癌症都是细胞的疾病,而”细胞皆源于细胞”。细胞病理学说彻底否定了虚无缥缈的体液病理学说,也否定了半观察半臆想的淋巴体液理论。因为在显微镜下,任何肿块里都看不到淋巴液,更看不到黑胆汁,当然也看不到中医的痰和毒。接下来的一切都顺理成章。1832年,英国病理医生Thomas Hodgkin(1798-1866,大名鼎鼎的霍奇金先生)首次描述了一种在淋巴结之间有序传播的疾病,常合并脾大,并伴有所谓“B 症状”(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霍奇金将发现写成论文《论淋巴结和脾的一些病态表现》,当时没有产生影响。医生们不知道这有什么意义。在他之前,人类不知道这种病。即使是这种病,肯定也都被诊断为其他各种疾病了。1865年,Wilks肯定了霍奇金论文的价值,以Hodgkin病(霍奇金病,HD)命名此种疾病。把基于临床观察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清晰描述并归类,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但还远远不能确定疾病的性质,疾病并不都是典型的可以对号入座。颈部淋巴结肿大,伴有盗汗、体重下降和发热,这些症状也完全可能是结核,或者其他的淋巴结炎症。怎样区分它们呢?我们都知道,中医是靠拍脑袋辨证的。比较牛的中医可以辨出11个证型来,比如痰结、寒凝、血瘀、气滞、火热、湿盛、风燥、毒邪、气虚、血虚、阴虚等等;谦虚的也可以辨出5、6个来。中医比较喜欢这样毫无标准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谁出了问题那是他学艺不精,或者干脆就是伪中医。1898年,女病理学家多萝西梅布尔里德(Dorothy Mabal Reed,1874 - 1964)在霍奇金病的淋巴结切片中发现了一种特征性的多核巨型组织细胞,这种细胞在淋巴结核中看不到,这就是霍奇金病的标志。这种细胞被命名为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它才是标准。不管临床医生的主观“辨证”如何,病理医生看到R-S细胞才算数。这是现代医学最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地方。颈部淋巴结是很容易发现的,胸腹腔,人体内部深处的淋巴结肿大就不可能被手摸耳听发现。有些病人早期甚至就没有淋巴结肿大,只是发热,甚至只是皮肤瘙痒。这些症状之间的差异如此巨大,但它们的本质特征却是一致的,病理切片上只要看到R-S细胞,不管你是什么症状,或者毫无症状,都是淋巴瘤。望闻问切,视触扣听,遇到病理,都得低头三分!霍奇金病仅占淋巴瘤的一小部分(国内10%,国外25%),另一大类的认识始于1846年,这是细胞病理学之父魏尔啸的发现,他从白血病中区分出一种称为淋巴肉瘤的疾病。为了纪念霍奇金先生,魏尔啸发现的这一组疾病被叫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以上分类是基于HE染色下的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尽管需要显微镜,现代医学仍然嫌它是一种大咧咧不够精确的分类。到上世纪70年代,免疫学惊人发展,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前世今生,淋巴瘤的分类因此更为精细。比如NHL分为T细胞、B细胞、组织细胞型及未定型细胞等来源。1965年,Click在《自然》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他的著名实验。实验以射线等处理掉鸡的法氏囊,再注射异种血清蛋白或特殊细菌,这些鸡就不会产生抗体,且血清中无法检出主要类型的抗体。存在于法氏囊中的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在人类,与法氏囊相对应的是骨髓。接着,Miller和Good在动物实验中摘除鼠的胸腺,导致细胞免疫缺陷,证明了T淋巴细胞。到70年代末,关于淋巴细胞的不同谱系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越来越清晰了。淋巴系统并不仅仅是回收组织液而已,它还是免疫细胞和抗体的制造厂,是人类抵抗疾病至关重要的力量之源。中医所谓“正气”,主要指的就是免疫功能,只是空空的两个字,并无实质内容。在这个基础上,WHO修正既往欧美分类,于2001年发表了新的淋巴瘤分类。该方案较以前复杂得多,仅NHL就有30多种,这使临床医生很不满。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无比复杂的分类仅仅是出于病理学家们的兴趣,还是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如果是后者,哪怕再复杂,也是必须接受的,因为不同的疾病实体代表了不同的临床结局和不同的治疗选择。如果是前者,那么,就算病理医生是doctor’s doctor,也让他们自己玩儿去吧。经过十余年大系列的病例研究证明,WHO这一结合了临床、形态学、表型和基因学特征的分类方法,其所分出的各个型,确实代表了不同的疾病实体。因此,临床医学家心悦诚服的接受这一“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分型。WHO却变本加厉,2008年又出台了新的修正案,NHL的亚型翻了一番,多达60种。2016年再次进行了更新,NHL的亚型近90种。WHO分类是人类认识淋巴瘤的里程碑,为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决定性的基础。面对淋巴瘤可怕的与时俱进的分型,全世界的医生们该多么羡慕中医啊。淋巴瘤辨证最多也就11型,还不是公认的,高兴时,简单说成瘰疬也没人会说个不字。诊断精准,再结合一样精准的分期分组以及预后评估,就可以谈治疗了。中医的治疗,因为根本理论的固有缺陷,缺乏精准诊断和评估,必然是百人百方。并不存在谁真谁伪的问题。给徐婷治疗的中医所使用的拔罐、刮痧、针灸、放血、中药(不详)、饮食禁忌等,被无数中医斥之为、庸医、伪中医,实则并无判断标准。所谓正宗中医,据正经发表的论文和综述来看,也无非就是永远政治正确的“辨证论治”。如寒痰凝滞证、气滞痰凝证、毒瘀互结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等等。如前所述,这些貌似高深的奇怪组合,其实完全是臆想的结果,并没有任何客观的证据。比如,痰是什么?如何就寒了?又怎么凝的?都是信口开河的。根据信口开河的辨证而组织的治疗可想而知,没有数据支持它的疗效。从霍奇金第一次描述淋巴瘤算起的话,人类认识淋巴瘤已经150年了。但是,有效治疗的历史要短得多。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被确诊为淋巴瘤(其他癌症也一样)的基本都会在数月内死亡,没有有效的药物。50年代,放疗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直接使之成为第一个可以治愈的恶性肿瘤。70年代,以CHOP为代表的第一代化疗方案诞生,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代(m-BACOD和ProMACE-MOPP方案)、第三代(ProMACE-cytaBOM和MACOP-B方案),从根本上改观了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至少一半以上的淋巴瘤病人得以治愈。医学史明确显示,放化疗是淋巴瘤的大救星。而在淋巴瘤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癌症的今天,放化疗却被有意的妖魔化,使病人闻之色变,进而失去治愈的机会。徐婷之死可谓教训深刻矣!创立MOPP化疗方案的一位美国淋巴瘤大师说过,“如果你担心高剂量的化疗带来的副反应,那低剂量化疗的副反应更加可怕,那就是病人永久的死亡”。把这句话中的“低剂量化疗”改为“包括中医的各种另类疗法”,更为发人深省!现代医学当然不会止步于放化疗,更为先进的技术不断涌现。1975年,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乔治.科勒(Georges K?hler)和塞萨尔.米尔斯坦因(César Milstein)创造了杂交瘤技术。这是现代医学最为神奇的技术之一,198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却不能体外繁殖的B淋巴细胞与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得到一种能够源源不断产生纯种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细胞。这就是威名赫赫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是医学上“双剑合璧”的至高境界!这项技术使淋巴瘤的治疗再发生一次革命。与放化疗的同归于尽式杀伐不同,单克隆抗体是精准打击。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淋巴细胞来源的占90%,而95%以上的B淋巴瘤细胞的细胞膜上表达一种抗原分子,代号CD20。以CD20为靶,用杂交瘤技术制作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美罗华与CD20在B淋巴细胞膜上结合成一朵朵奇葩,成为免疫系统的最佳目标,启动免疫攻击,使B淋巴细胞溶解。不含有CD20分子的细胞们则安然无恙。正常的B细胞再生,逐步取代被杀死的坏的B细胞,免疫系统得以重生。除了美罗华外,BRK抑制剂依鲁替尼、CD30单抗、CD58单抗等等新药,都是精准打击的神器。其他还有干细胞移植神器(介绍略)。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目前,在美国,霍奇金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达85%,非霍奇金淋巴瘤69%;相比之下,中国只有。据2016年9月15日央视新闻,北京儿童医院近年来600多名儿童淋巴瘤,在精细分层的基础上进行化疗和靶向治疗,治愈率高达80%。中国的西医水平并不低,但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分布严重不均、伪科学文化盛行、对放化疗的妖魔化等等因素,显然拉低了应有的水平。作为特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只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2%左右,它被认为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个病的不同阶段。它具有高度侵袭性,进展极快,不化疗,自然病程不过3个月左右。而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用BFM、Hyper-CVAD等方案化疗,CR(完全缓解)率高达77%-100%,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45%-67%。比其他类型的淋巴瘤只略逊一筹。与现代医学每种疗法都有详实数据不同,中医对淋巴瘤的任何疗法,包括辨证论治用药、针灸、拔罐、刮痧等等,都没有完全缓解率、5年无病生存率的可靠数据。它的疗效,全在嘴上。今天是中秋,也是世界淋巴瘤日。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淋巴瘤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是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每年新发病例万人,死亡2万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主席Julie Vose博士却在2016年世界淋巴瘤日宣传片中说,“得癌症虽然不幸,但幸而得的是淋巴瘤。“敢于这样说,是现代医学的自信,因为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癌症”。前提是,你得远离替代医学,以及种种鸡汤和术。淋巴瘤,中西医,生命决于选择,选择需要对比。

淋巴癌的论文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它的病因和病毒细菌感染、免疫缺陷、环境致癌物、电离辐射和遗传性倾向都可能有关,但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关系比较密切。放射性化学药物,苯,除草剂,石棉等均可导致恶性淋巴瘤发病增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去氧麻黄素等可诱发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实际上是一类全身性疾病,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既不同于其他实体恶性淋巴肿瘤,也有别于血液肿瘤。它包括了霍奇金淋巴瘤一种疾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因病理类型、分期及侵犯部位不同而错综复杂。治疗方面目前多采用综合治疗,即根据不同肿瘤、不同病理类型及亚型、不同生物学行为、不同病期及发展趋向、不同机体的行为状态及重要脏器功能,有计划的、合理地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以期最大限度地保护机体、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达到提高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目前常用于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放疗)、化学治疗(化疗)、中医中药、生物反应修饰剂(BRM)等。手术结合放化疗对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治愈率或缓解率,中医中药则对增强和恢复机体免疫功能,调动抗病能力,减轻机体对放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方面起到增效减毒作用。1、手术治疗在结内恶性淋巴瘤患者,手术主要用于活检行病理或用于分期性部腹探查术。对于原发于脑、脊髓、眼眶、唾液腺、甲状腺、肺、肝、脾等处的结外恶性淋巴瘤常先作手术切除,再辅以放疗和/或化疗。原发于肾脏、膀胱、睾丸、卵巢、子宫、皮肤、乳腺等处的恶性淋巴瘤宜早期手术切除,术后再辅以化疗和/或放疗。2、放射治疗(1)霍奇金病:放疗效果较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为佳,照射方法以"斗篷式"或倒"Y"式照射野应用较多。一般4周内给予组织量约4000cGy,治疗时重要器官给予保护,皮肤反应轻,可出现骨髓抑制。(2)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肉瘤及网状细胞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对放疗也敏感,但复发率高。所以仅低度恶性组中临床I、II期及中度恶性组病理I期可单独使用放疗扩大野或仅用累及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原发病灶如在扁桃体、鼻咽部或原发于骨骼的组织细胞型,局部放疗后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长期缓解。3、化学治疗4、免疫治疗对恶性淋巴瘤,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5、自体骨髓移植对50岁以下患者,能耐受大剂量放、化疗的联合治疗,结合异基因或自体骨髓移植,可望取得较长缓解期和无病存活期。

《难道就没有希望了》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要拥有希望。鲁迅先生说“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但我以为拥有希望也是一种美。十年前,她不幸被确诊为淋巴癌中期。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下子被这突发其来的坏消息击入深谷。当她的家人得知的那一刹那,这犹如晴天霹雳般地使人的血液顿时凝固了。丈夫的第一反应就是:“一定要治好,一定要治好。” 几次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如果五年内无病变,手术便属于成功。多么漫长的五年啊!不久,她加入了癌症康复俱乐部。可能这是她人生最快乐的五年吧。在俱乐部里到处都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并不是像那僵尸般面无血色,反而各个是神采奕奕,阳光明媚。看到这生机勃勃的气象,她对她的生命充满希望。她感到亲情般地温暖,她跟姐妹们跳舞,跟兄弟们聊家常。在这五年里,她似乎年轻了十岁。终于,五年过去了,她安全地度过了她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不仅仅是她,她的家人,俱乐部的每一个病人都为之高兴。而此时此刻,女儿也考入了本市一所著名的重点高中。真可谓是双喜临门。当时,她感到幸福极了,浑身热血沸腾地迎接着她新的希望。 不幸的事再次落到了这个刚刚愈合的家庭中,她再次被诊断为癌症,可怕的癌细胞这次钻进她的脑部,新燃起的希望又一次被冷水浇灭。“这次我死定了”,她默默地想着。而丈夫依旧抱着那百分之十的希望替她签了手术单。当她被推入手术室时,多少人屏住呼吸,默默地祈祷上天能赐予她一次新的生命。手术持续了二十多个小时,但十分成功。可是她也许得伴着轮椅度过她的余生,而语言功能也因为手术而受到很大影响,几乎失尽了……看到母亲的样子,女儿哭了。看到妻子的样子,丈夫无言以对,但只求她能够康复。丈夫天天坚持给她按摩,不让她的肌肉萎缩。女儿一有空就跟妈妈讲讲话,希望能使她重新开口讲话。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希望有待一天,奇迹出现……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我不知道结果究竟如何?也不必知道它的结果。因为起码我知道,他们一家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尽管希望也许永远无法实现,但我以为希望原本就是一种美好的心愿。也许拥有希望,善良的人们的心灵上就有了寄托,人生也不再虚无缥缈,而是充实无比,这样一个人活着才更有意义。人往往满是憧憬地或在这个世界上,抱着各种各样的希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喜欢看流星划过夜空,将藏有纸条的飘流瓶抛向大海吧。这,都是在寄托希望呀。 我以为,人拥有希望就拥有充实的生活,这样生命才更有意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所说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我以为,即使人死了,希望也永存于世。不是吗?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根据其病理特性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种。其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淋巴结为显著,常伴有脾肿大,晚期有贫血、发热和恶病质等表现。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ll—13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本病不经治疗的自然生存期为6一18个月,也有达数年之久的病例。若治疗得法,I、2及3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达80%,何杰金氏病比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