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临终关怀的医学论文选题

发布时间:

临终关怀的医学论文选题

有这样一个群体,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肉体和心灵每天都要承受重疾带来的双重折磨。有这样一个地方,集合了普通医院和托老机构的众多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国外具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家属的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却举步维艰。 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旨在让人走得安详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是一种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 美国护理学教授卡伦·凯尔在《走向安详:对于善终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优雅离世的几个特征,包括感觉舒适、能掌控、有结束感、充分享受亲友关系并有家人参与护理。而如今的医院能做到这些却很难。上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兴起“临终关怀”新医学分支,着力改善走向尽头的生命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如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对特定患者可无限量提供强力止痛药物等。 相对而言不浪费医疗资源 据报道,由于许多家属坚持对重症病人进行续命治疗,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许多医院即便有空余床位,收治晚期癌症病患的动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极小,二是普通家庭难以长期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从医院和医务人员投入产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症晚期病人,疗效和收入甚微。但对于临终关怀来说,所选用的药品多为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且相对便宜的药;相比于进行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其对病房、床位等资源的占用更为合理。 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出1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 我国临终关怀才刚起步 我国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以青岛市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万,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处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需专人照料。但目前青岛市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机构却仅有两家。 在宁波,某养老机构从 2006年开始就需要提前预约登记,1050个床位中只有5个用于周转,而预约登记的老人超过了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模式几乎还没有在占全国人口数目的农村居民中展开;多达2亿的流动人口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从医疗队伍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国内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有限、教育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心理治疗队伍则更为薄弱。 “优逝”关键在理念 推广“优逝”有其合理性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单位”养老。“单位”养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主要适用人群是指各种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单位把职工的生、老、病、死、葬等方面的需求统包起来。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工业化、城市化加之“人口观”的转变,人口数量、质量的控制,导致家庭中的子女数急骤减少,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久人们将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一对青年夫妇除要照料好子女外,还要侍奉双方的4位老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将成为广大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确有其合理性。 狭隘孝道可能造成冲击 “孝”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家属一再央求医生想尽办法延续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这种要求是否有意义。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 百行孝为先,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老人临终,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因此不愿将老人送进临终关怀机构。 需要正确看待死亡 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亲属们往往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美国兰德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韩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以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折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逝者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与安慰。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如今医疗界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都能得到治愈,但还有现如今医疗 措施 不能解决的病患,所以对于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现 报告 如下:

1 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 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 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不同的病案,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反应,护士应该因人而异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对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死者的直系亲属、长辈、年老体弱者,应该暂时撤离现场,稳定亲人的情绪,使其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如其分予以解答,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富有同情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生硬冷漠。

注重患者家属与亲人的心灵沟通 为死者家属提供倾诉情感的时间和空间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抢救患者允许家属在场时,应尽量让他们留在亲人的身旁。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医院当患者处于抢救或临终时允许家属在场已形成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家属在盲目等待时的焦躁情绪,以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可能死亡,而家属会因一直守候在亲人身边而减少遗憾,同时家属也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对亲人的死亡结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亲人去世后的悲痛。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常以大声痛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宣泄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压抑这些行为反而会延长其悲伤。因此,医护人员不仅不宜制止,还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或以肢体语言表示同情安慰,如轻拍他们的肩部,并引导他们把心理的悲痛倾诉、发泄出来。

让家属参与对死者的临终护理提高对死亡的认识老病死,天灾人祸,乃是自然规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总有一部分人因为伤势过重,无论怎么样抢救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要向家属讲明病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向亲人说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使他们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护士对患者作临终护理动作要轻稳,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应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让他们共同参与对患者临终前的护理,教会他们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尽到最后的义务,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不安与自责。另外,患者死亡后,情况允许时,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与亲人呆一会,应鼓励但不强迫家属用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在一起。许多家属感到握住死者的手或轻吻死者及用语言抒发情感,可降低过度的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 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适应压力,应付危机,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应鼓励其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外,护士应注重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最好安慰。护士要尊重家属的习俗,如有的家属提出要亲自为亲人更衣等,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亲人的突然死亡对家属来说是悲哀的高峰。面对亲人的逝去,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易疲劳、记忆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因此,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而忽略了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要给予他们有利的心理支持,必要时要协助其回避生死离别的悲愤场面。患者死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给予死者家属安抚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帮助他们接受死亡的事实,降低其悲伤程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护士可通过随访、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但注意不要在患者去世后最初几天里进行。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2 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关键词】 临终护理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临终护理学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关的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1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模式的内涵探讨

对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不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而应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模式上由过去的单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解、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面对死亡;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2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到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患者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产生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其乐观地面对,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舒适环境 临终老年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对老年患者室内东西不要做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患者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做好基础护理 除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根据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制定老年患者的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量,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弱,表现有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里有痰液蓄积而无力咳出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清楚的患者让其漱口,有义齿的应取下。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做环节按摩,也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应戴手套挖出大便,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实施心理疏导 临终老年患者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患者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 文化 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和疾病,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较舒适地度过临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对处于“否认期”老年患者,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人们的关怀;对处于“愤怒期”的老年患者,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对处于“协议期”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对处于“忧郁期”的老年患者,应允许其诉说他的哀情,鼓励与支持老年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处于“接受期”的老年患者,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老年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切实做好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老年患者的亲人,也是老年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工作,促进家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积极配合临终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年患者,促进家属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年患者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站在老年患者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患者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要根据老年患者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年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老年患者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与其他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要尊重临终老年患者的权利,使老年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其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临终关怀护理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具有解除临终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接受死亡 教育 ,对死亡和濒死的回避和恐惧程度较低,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坦然地讨论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医生、护士、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和支持,才能真正使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渡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 患者心理调查论文

4.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5.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临终关怀的医学论文题目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如今医疗界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都能得到治愈,但还有现如今医疗 措施 不能解决的病患,所以对于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现 报告 如下:

1 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 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 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不同的病案,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反应,护士应该因人而异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对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死者的直系亲属、长辈、年老体弱者,应该暂时撤离现场,稳定亲人的情绪,使其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如其分予以解答,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富有同情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生硬冷漠。

注重患者家属与亲人的心灵沟通 为死者家属提供倾诉情感的时间和空间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抢救患者允许家属在场时,应尽量让他们留在亲人的身旁。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医院当患者处于抢救或临终时允许家属在场已形成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家属在盲目等待时的焦躁情绪,以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可能死亡,而家属会因一直守候在亲人身边而减少遗憾,同时家属也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对亲人的死亡结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亲人去世后的悲痛。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常以大声痛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宣泄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压抑这些行为反而会延长其悲伤。因此,医护人员不仅不宜制止,还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或以肢体语言表示同情安慰,如轻拍他们的肩部,并引导他们把心理的悲痛倾诉、发泄出来。

让家属参与对死者的临终护理提高对死亡的认识老病死,天灾人祸,乃是自然规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总有一部分人因为伤势过重,无论怎么样抢救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要向家属讲明病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向亲人说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使他们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护士对患者作临终护理动作要轻稳,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应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让他们共同参与对患者临终前的护理,教会他们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尽到最后的义务,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不安与自责。另外,患者死亡后,情况允许时,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与亲人呆一会,应鼓励但不强迫家属用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在一起。许多家属感到握住死者的手或轻吻死者及用语言抒发情感,可降低过度的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 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适应压力,应付危机,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应鼓励其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外,护士应注重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最好安慰。护士要尊重家属的习俗,如有的家属提出要亲自为亲人更衣等,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亲人的突然死亡对家属来说是悲哀的高峰。面对亲人的逝去,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易疲劳、记忆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因此,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而忽略了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要给予他们有利的心理支持,必要时要协助其回避生死离别的悲愤场面。患者死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给予死者家属安抚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帮助他们接受死亡的事实,降低其悲伤程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护士可通过随访、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但注意不要在患者去世后最初几天里进行。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2 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关键词】 临终护理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临终护理学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关的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1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模式的内涵探讨

对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不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而应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模式上由过去的单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解、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面对死亡;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2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到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患者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产生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其乐观地面对,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舒适环境 临终老年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对老年患者室内东西不要做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患者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做好基础护理 除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根据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制定老年患者的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量,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弱,表现有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里有痰液蓄积而无力咳出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清楚的患者让其漱口,有义齿的应取下。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做环节按摩,也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应戴手套挖出大便,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实施心理疏导 临终老年患者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患者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 文化 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和疾病,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较舒适地度过临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对处于“否认期”老年患者,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人们的关怀;对处于“愤怒期”的老年患者,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对处于“协议期”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对处于“忧郁期”的老年患者,应允许其诉说他的哀情,鼓励与支持老年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处于“接受期”的老年患者,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老年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切实做好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老年患者的亲人,也是老年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工作,促进家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积极配合临终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年患者,促进家属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年患者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站在老年患者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患者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要根据老年患者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年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老年患者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与其他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要尊重临终老年患者的权利,使老年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其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临终关怀护理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具有解除临终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接受死亡 教育 ,对死亡和濒死的回避和恐惧程度较低,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坦然地讨论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医生、护士、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和支持,才能真正使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渡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 患者心理调查论文

4.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5.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护理措施。方法:对42例临终患者进行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家庭护理。结果:让临终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安祥、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结论:做好临终关怀能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的尊严,同时对患者家属予以精神上的支持。 [关键词] 临终关怀;临终患者;护理临终关怀组织是由桑得斯博士所推动,以1967年“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在伦敦的创立而开其先河。它的宗旨是减少临终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同时希望给予患者家属精神上的支持,给予他们承受所有事实的力量,进而坦然接受一切即将面对的问题[1]。恶性肿瘤患者无论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承受了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作为护士,该期的重点是想方设法为患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存质量,让患者舒适,安静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因此2002年3月至2006年3月我科对42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了临终关怀,现做回顾性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42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5岁~81岁,平均年龄5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的《现代肿瘤学》诊断标准,属晚期肿瘤患者,其中食管癌15例,胃癌10例,肝癌8例,肺癌9例,全部病例均根据病情采用免疫、中西医对症支持等综合疗法。2临终护理2.1心理护理2.1.1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基础,通过与临终患者的交流了解到临终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痛苦不堪,精神上悲观焦虑,希望知道病情,但并不想知道全部,患者有回避、抵触的心理。我们护士要及时掌握这种心理状态,并给予相应的心理援助和疏导。另外,与患者讨论共感兴趣的问题,肯定患者的生平成绩,及自我实现的程度,以兴趣刺激兴奋,实现自尊的需要,提高对生理痛苦的应激性和耐受力,予以生存有力的支持。2.1.2注意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的交流。因此,一个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术,与患者说话时措辞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应注意。另一方面,娴熟的操作技术,轻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于千言万语。2.1.3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思想上的禁区,这就使它变得神秘,使人们不能辩证地认识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患者以自己的感受中可能已经意识到病情的严重,但并不是从医生那里知道病情,而是相伴一生的爱人或守护自己的兄弟姐妹告诉的,也是恐惧、悲伤中的一种温暖,因为他知道亲人为他尽力了[2]。有的患者病情恶化时,自己又不知道真实病情,就怨医生技术不高超,怨家属治疗不积极,自己烦躁、愤怒、抑郁。患者如果知道真实病情,有可能开始承受不了,不能以正确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但是,通过护士及家属的精心护理和鼓励,患者会慢慢接受正确的死亡观念,就会面对现实,并考虑与自己病情相适应的方法活下去。护士应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患者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病情的了解等因素,选择谈话的时机与内容,并取得家属的配合,告诉患者病情,使患者以充分的心理准备配合治疗,这样,他的烦躁、愤怒、抑郁都会随之消失。2.1.4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护士勤巡视病房,让患者感觉有人关心他,有亲人始终陪伴他,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1.5尊重临终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中,护士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无论患者是清醒还是昏迷,护理工作都要一丝不苟。2.2疼痛护理2.2.1疼痛的心理护理告诉患者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临终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对死亡的抑郁,而由于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会使痛阈下降,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都难以忍受,所以恐惧和抑郁只会加重疼痛,这就需要我们护士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疼痛加剧时做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与患者共同讨论感兴趣的问题,回忆值得留念或愉快的事情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去除患者的烦躁和忧虑。设置优美舒适环境,可使癌痛患者获得安全感、舒适感。癌痛患者一般应安置在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者可安排单人房间,以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特别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入睡的疼痛患者,一般不要去惊扰他。2.2.2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逐渐提高,除非是重度疼痛,一般首选非阿片类药物(以阿司匹林为代表)属于三级阶梯的第一级,用于轻度、中度疼痛。如果达不到止痛,继续加剧,则升高到二级,在非阿片类药物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若疼痛仍未能控制或继续加剧,则应进入第三级,以用于中度到重度疼痛的强阿片类药物(以吗啡为代表)替换之,也可同时加用非阿片类药物,后者既能增加阿片类药物的止痛效果,又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3]。2.2.3按时给药强调“按时”给药而非“按需”给药,从而保证疼痛持续缓解,晚期癌症的疼痛有些是持续的,但也有强弱交替的规律,应该认真听取患者主诉,了解疼痛的规律性,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按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药峰时间给药,科学指导患者在疼痛发作前用药,用量足以完全解除疼痛,保证患者无痛生存,提高生活质量。2.3生活护理2.3.1注重舒适护士应协助临终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护士应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降到最低限度。2.3.2补充营养临终患者一般都体质消瘦,营养不良,应给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呕吐的患者饭前可给予止吐剂,严重者及时补液,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高营养。2.3.3预防褥疮护士应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交接班时注意查看患者的皮肤情况。2.4家庭护理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同样需要关怀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属的不安而加重患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有时让家属做一些简单的护理工作,患者的感觉比护士做的舒服一些,主要是心理上感觉自己没有被亲人抛弃,家属仍疼爱我、关心我,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但不可过分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3护理体会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临终关怀对我们是一个新课题,我们应该接受有关专业性教育,从生理学角度,使患者处于舒适的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使患者由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的意义;从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价值和质量,保持人的尊严。

临终关怀的医学论文

如今医疗界越来越发达,很多过去治不好的病都能得到治愈,但还有现如今医疗 措施 不能解决的病患,所以对于临终患者心理护理也是医护人员极其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探讨心外科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中,既要关心病人,也要关心病人家属的心理问题,尤其是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意外死亡患者家属心理护理

患者因意外事故或病情过重医治无效而死亡,将对家属及亲朋好友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出恐惧、紧张、焦虑、悲伤、失眠等心理变化[1],这是现代护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我科自2001年—2006年抢救39余名死亡患者,在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注重做好临终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得到了患者家属对医护工作的支持,避免了医疗冲突或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现 报告 如下:

1 患者死亡对家属的心理影响 观察意外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人们认为可大致分为以下4期[2]:(1)否定期:当患者家属得知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时,表示强烈的否定和怀疑,不敢正视现实;(2)商议期:当家属看到亲人病情危重时,心理焦虑,强烈地希望医护人员给予最好的抢救治疗,对亲人的生存寄予希望;(3)愤怒期:当亲人突然死亡后,过强的环境刺激会引起人强烈的情绪反应,与之伴随的生理变化也是极其剧烈的,具有无法预料和难以承受的突然性和超强性;(4)悲伤期:患者家属面对亲人去世的事实,心理难以承受,心情悲痛,情绪激动甚至可能丧失理智。不听旁人劝说,不相信死亡事实,甚至下跪哀求医生继续抢救,有的大声嚎哭,不能控制自己;有的甚至迁怒于他人, 大声斥责别人,把自己的忧怨悲伤情绪,投射到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当中;或者责怪医院抢救不力,不管医院怎么样积极抢救,都不能理解,埋怨医生护士没有回天之力。因而帮助死者家属和亲人适应压力,应付危机,让他们在极其痛苦的外环境中,维持身心的内在平衡,是防病治病和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对死亡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不同的病案,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反应,护士应该因人而异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介绍患者病情、抢救过程。对心理承受能力差者,死者的直系亲属、长辈、年老体弱者,应该暂时撤离现场,稳定亲人的情绪,使其有心理准备。同时要注意倾听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恰如其分予以解答,并主动询问他们有什么其他要求。语气要委婉,态度要诚恳,富有同情心,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切忌生硬冷漠。

注重患者家属与亲人的心灵沟通 为死者家属提供倾诉情感的时间和空间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当抢救患者允许家属在场时,应尽量让他们留在亲人的身旁。据有关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医院当患者处于抢救或临终时允许家属在场已形成制度。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家属在盲目等待时的焦躁情绪,以及患者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可能死亡,而家属会因一直守候在亲人身边而减少遗憾,同时家属也目睹了整个抢救过程,对亲人的死亡结局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减少亲人去世后的悲痛。患者死亡后其家属常以大声痛哭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宣泄有助于缓解他们的悲伤情绪,压抑这些行为反而会延长其悲伤。因此,医护人员不仅不宜制止,还应主动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空间;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或以肢体语言表示同情安慰,如轻拍他们的肩部,并引导他们把心理的悲痛倾诉、发泄出来。

让家属参与对死者的临终护理提高对死亡的认识老病死,天灾人祸,乃是自然规律,因为抢救无效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现实。无论医学如何发展,医生的医术多么高明,总有一部分人因为伤势过重,无论怎么样抢救都不可能起死回生,要向家属讲明病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向亲人说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在积极抢救的同时,使他们对死亡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正确认识疾病的严重性、不可逆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积极配合做好善后工作。护士对患者作临终护理动作要轻稳,处处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还应尊重患者家属的意愿,让他们共同参与对患者临终前的护理,教会他们生活护理技术,使其更好地照顾患者,尽到最后的义务,从中得到心理上的安慰,减少不安与自责。另外,患者死亡后,情况允许时,可不必立即移送太平间,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他们与亲人呆一会,应鼓励但不强迫家属用更多的时间与亲人在一起。许多家属感到握住死者的手或轻吻死者及用语言抒发情感,可降低过度的悲哀。因此,我们应当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照顾到家属的这种心理需求, 给予一定的心理安慰,使其适应压力,应付危机,引导他们面对现实,不能因为悲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应鼓励其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另外,护士应注重做好尸体料理。尸体料理是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做好尸体料理不仅是对死者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家属心理的最好安慰。护士要尊重家属的习俗,如有的家属提出要亲自为亲人更衣等,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

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亲人的突然死亡对家属来说是悲哀的高峰。面对亲人的逝去,家属由震惊而哀痛、绝望,甚至可能出现头痛、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失眠、易疲劳、记忆减退、抑郁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因此,做好死者家属的安抚工作十分重要。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重视护士的职业道德培养,而忽略了抚慰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当面对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时,仅仅有同情心是不够的,而要给予他们有利的心理支持,必要时要协助其回避生死离别的悲愤场面。患者死后,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给予死者家属安抚疏导,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帮助他们接受死亡的事实,降低其悲伤程度,促进他们的身心平衡,开始新的生活。另外,护士可通过随访、电话等方式与他们联系。但注意不要在患者去世后最初几天里进行。

参考文献

1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2 席淑华,同立.香港医院临终服务见闻.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46(4):54~55.

【关键词】 临终护理

临终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也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现实。临终护理学是一门以临终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及相关的社会、伦理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将医护的专业化及科学化知识互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

1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模式的内涵探讨

对老年患者临终护理,不仅停留在医学层面上,而应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学科,它涵盖了所有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的需要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护理模式上由过去的单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过去单纯的诊断、治疗、护理观点转向从生理学角度去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使其在有限的日子里过得舒适、有意义;从心理学角度缓解、解除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使其从容地面对死亡;从社会学角度指导患者理解自己生命弥留之际生存的意义;从生命伦理学角度使患者认识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在濒死之际受到了社会和亲人的关注。

2 老年患者临终护理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于人来说,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般认为,老年患者在经过积极治疗后仍无生存希望,直到生命结束之前,这段时间称为“临终”。临终老年患者一般经过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抑郁期、接受期,难免会产生对生的渴望和死的恐惧,难免会产生巨大的悲伤和痛苦,为了让其乐观地面对,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提供舒适环境 临终老年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房间的布置应该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同时,对老年患者室内东西不要做过多的限制,其目的是让老年患者安静舒适的休息,最大限度地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治疗环境,让老年患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度过最后时光。

做好基础护理 除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老年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根据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制定老年患者的饮食,以保证患者营养的供给量,老年患者因胃肠功能减弱,表现有吞咽困难、口舌干燥或口腔里有痰液蓄积而无力咳出者,应及时清除并加强口腔护理,清楚的患者让其漱口,有义齿的应取下。对于便秘者,可用双手在患者腹部依结肠的走向做环节按摩,也可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必要时应戴手套挖出大便,保持患者大便通畅。

实施心理疏导 临终老年患者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心理护理是临终老年患者护理的重点。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老年患者真实的想法,随时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根据各自不同的职业、心理反应、社会 文化 背景,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生命和疾病,从对死亡的恐惧与不安中解脱出来,以平静的心情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较舒适地度过临终过程的各个阶段。如对处于“否认期”老年患者,要认真倾听谈话,经常出现在患者的身边,让他感到人们的关怀;对处于“愤怒期”的老年患者,要谅解、宽容、安抚、疏导;对处于“协议期”的老年患者,应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即使难以实现,也要做出积极努力的姿态;对处于“忧郁期”的老年患者,应允许其诉说他的哀情,鼓励与支持老年患者增加和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处于“接受期”的老年患者,应尊重患者的信仰,延长护理时间,让老年患者在平和、安逸的心境中走完人生之旅。

切实做好临终老年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老年患者的亲人,也是老年患者的精神支柱。家属的精神痛苦会影响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使老年患者症状加重,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家属的工作,促进家属的心理适应。要理解老年患者家属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他们积极配合临终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要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老年患者,促进家属与老年患者之间的沟通及了解,消除以往的积怨及减轻过分的自疚与哀伤,使他们在这珍贵及有限的时光中,能彼此支持,互相谅解,让老年患者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助于减轻老年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痛苦。护理人员应站在老年患者的角度,体察他们的需要,并运用敏锐的洞察力,适当地将患者内心的情感反映出来,使他感受到被了解及接纳。要根据老年患者的需要能随时给予帮助,让老年患者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从而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老年患者的心境处于治疗的最佳的状态,愉快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老年患者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与其他人的同等权利,正因为他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一次。所以要尊重临终老年患者的权利,使老年患者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其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临终关怀护理需要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因此,护理人员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并掌握多学科的知识;要具有解除临终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躯体和精神心理痛苦的能力;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要接受死亡 教育 ,对死亡和濒死的回避和恐惧程度较低,能够与患者及其家属坦然地讨论生命和死亡的意义;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从根本上提高临终护理的质量。

总之,做好临终老年患者的关怀护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只有医生、护士、家属和社会各方面共同配合和支持,才能真正使每一位老年患者都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渡过。

有关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相关 文章 :

1.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2.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3. 患者心理调查论文

4.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范文

5. 对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分析论文

陌生而可爱地露出来。

不用教我祈祷。不必了!

陶潜来看我,我要

让我们快活在快活的蜜蜂群中,

我现在把诅咒收回。

的你一起,彼此哈哈

临终关怀并非是一种治愈疗法,而是一种专注于在病人将要逝世前的几 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内,减轻肿瘤病人的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 疗护理。

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或无意义的治疗,但要 求医务人员以熟练的业务和良好的服务来控制病人的症状。

由医护人员组织 病人家属、亲友及有关单位,联合起来从生理、心理及社会医学模式等角度 采取相应措施,对临终者提供全面支持和照护的医疗卫生服务项目。

临终关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系统工程。

临终关怀事业的开展体现出人们卫生服务观念和健康观的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前进的表现,也是优化医疗卫生服务结构,提高卫生服务效率、完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一环。

在我国,大力发展临终关怀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发展这一事业适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为临终病人,生活不能自理,80%左右依靠家属照料,加上目前“少子化”家庭的增多,家属面临极大困难,众多垂危老人呼唤临终关怀,对于临终老年人来说,传统的、机构化的卫生保健形式可能并不是帮助他们和提供爱心的最有效的途径,临终关怀便是一个节省费用、解决濒危病人家庭照料困难的重要途径。

其次,发展这一事业有利于彰显我国医疗机构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精神。

临终关怀不仅改变了无法救治的患者被拒之医院大门之外,或只在医院延长痛苦的生命而得不到真正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医务人员忽视患者家属痛苦的现象,而且使临终患者在关爱、舒适的环境中尊严地、安详地离开人间,也使患者的家属得到了心灵的慰藉,这些不仅彰显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

再次,有利于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延缓死亡成为可能,不过这会增加临终病人的痛苦,加重患者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并且将浪费大量的卫生资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在短期内还很难改观。

在这种背景下,卫生资源的分配应坚持合理、公正的原则,在尊重人的生命、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对生命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进行判断,并据此决定卫生资源的投向。

而临终关怀以提高病人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为宗旨,对临终病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疏导、姑息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病人痛苦,消除病人及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这无疑有助于节约卫生资源,也使有限的卫生资源投入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最需要、最迫切的领域,推动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

不过,正是由于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刚刚起步,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执行上,这一项事业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具体的实施和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传统观念缺失。

临终关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死亡、如何对待死亡等问题,而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即使无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人也不愿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同时受传统孝道的影响,显然中国传统的死亡观并未为临终关怀提供相应的观念基础。

第二,社会支持缺失。

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还属于新兴事业,一方面 *** 对临终关怀的投入极其有限,另一方面整个社会的支持也不足,相应的保险计划和慈善捐助很少,临终关怀机构的资金严重匮乏,这就导致我国临终关怀机构数量少,从业人员数量少、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出现。

第三,制度保障缺失。

*** 、医疗保险机构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态度如何,决定这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如何建立临终关怀机构以及如何运行?临终关怀机构设立的条件如何?临终关怀机构的治疗规范和服务水准如何这些问题也将决定这临终关怀的实际效果。

但是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临终关怀缺乏制度保障,临终关怀更需要“制度关怀”。

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是开展死亡教育,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众化死亡教育。

如可以利用学校等教育机构,开展科学死亡观教育;也可利用医疗机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观教育,同时也可利用新闻媒介对科学死亡观和科学的死亡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广泛更新人们的观念,同时也必须加强对医学界和医务人员的死亡教育,以使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积极关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认真对待临终患者的需求。

二是多元宣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临终关怀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针对目前社会各界疏于对临终关怀事业的了解,首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对此项事业的宣传,如 *** 宣传、媒体宣传等,以此来增加对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争取社会支持。

三是建立临终关怀保障制度。

首先通过立法,明确临终关怀的主管部门及其监督管理责任,明确投入主体,保证临终关怀事业的资金来源。

其次,应制定专门的卫生法规(含具体的规章制度),对诸如临终关怀对象的界定,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的设置标准,临终关怀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从业人员的资质、职责和伦理要求,临终关怀机构的设施、设备、药品以及资金的管理,收费标准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需要临终关怀的患者得到切实的、全面的临终照护。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

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

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 *** 。

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

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

2.搞好基础护理。

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

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

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

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

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

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

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

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

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

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

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

“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

“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

“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

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

“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

“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

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

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

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

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今天是4岁的小雨的第二期腿部手术,距离上次手术只有半年的时间。

很巧合,今天又是陈小雨4周岁的生日,可是她的妈妈心情却很复杂。

手术非常成功!手术总共做了五十八分钟,没出血 那么这一次足下垂的问题解决了,原来不是站不直吗?脚像跳芭蕾舞一样,脚放不平,现在放平了。

每次,当女儿小雨经历了又一次的全麻手术后,妈妈陈雪冬都会在麻药醒来之前,这样不断地呼唤女儿的名字。

她非常担心女儿会在哪一次手术中悄然地离她而去!因为小雨并不是陈雪冬的亲身女儿,二年前,一次非常奇异的经历成为了小雨的妈妈。

我这是自作自受!我自己愿意把她捡回来,愿意承担这个事情。

就是我自食其力,我自己跌倒我自己爬起来!我一直都是这样想。

这次手术是小雨的第二次右腿足部手术,半年前陈雪冬在家乡的一个医院为女儿做了第一期手术。

陈雪冬从来就没想过,她的生命中会突然闯入一个叫小雨的小女孩。

更没想到,可怜的小雨竟然会带给她那么多曲折离奇的生命故事。

还是在20多年前,陈雪冬就已经成为了两个儿子的单亲妈妈。

1998年由于单位效益不好,陈雪冬从一家工厂下岗后,为了能养育尚未成人的两个儿子,她去了商丘市的一家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员的工作。

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差,陈雪冬一直是带着两个儿子在市南郊的出租房里居住的。

这几年,随着两个儿子的相继工作和成家,陈雪冬的苦日子眼看就快熬到头儿了。

为了能给妈妈一个幸福的晚年,孝顺的大儿子和大儿媳一直没有要自己的孩子,他们用这几年南下打工积攒的钱,在商丘市中心订购了一套上百平米的商品房。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却降临到了这个家!2003年正月初六晚七点,正当陈雪冬一家沉浸在春节全家团聚的欢乐中时,她在不经意间接听的一个电话,却从此彻底地改变了陈雪冬一家人的命运! 很难忘那一天 !二月六号的晚上,第一句话说陈经理吗?我说:喂你好!我说你是谁呀?我说对不起,我真没听出你是谁,他说我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好像挺熟的,他就说前一段时间他邻居家碰了他一下, 就是出了一个车祸 。

他说这个保险挺不错的,还有一个分红。

当时我就说:对不起!确实晚上天黑了我也不能去,再说天阴得特别重。

他说你不能来咋办? 这个主动找上门来要买保险的客户,对于做了8年保险业务员的陈雪冬来说,实在是个诱惑! 在大儿子黄磊的陪同下,陈雪冬按照电话中约定的时间,赶到了位于商丘县南郊的南湖公园---睢阳古城外的桥头边。

当时到了那个地方却没看到人 ,没看到人就转了一圈 ,转了一圈车又拐过来一圈 ,才看到了看到了一对夫妇从南往北走,边走边说 ,看着就好像是谈对象的样子 ,就见到那两个人,始终就没有看见别人。

在路上根本就没有行人 ,隔个几分钟能过来个汽车 ,汽车也是很少的 ,一般都是摩托车过一个 ,很少。

陈雪冬和儿子黄磊在初春的寒风中等了大约一个小时,可是还是没见着打电话人的影子。

就在母子两人准备离开南湖回家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突然发生了。

就在公园桥头的石凳旁,突然跑出来一个只有二岁大小的小女孩,她紧紧地抱着陈雪冬的腿,大声喊她妈妈! 小女孩的口袋里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小女孩出生于2001年4月25日。

当时也深人静,小女孩一直哭闹不止。

正当陈雪冬母子俩儿诧异于在这个冰冷的夜晚,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孤独的小孩在这荒郊野外时,陈雪冬的手机这时候又骤然响起了! 他说我也知道你,连小狗小猫都是捡来的 。

你看用这种方法把孩子强加给你,我不是人 !你愿意咋骂我咋骂我! 直到这时,陈雪冬才恍然大悟:打电话的人约她到南湖来为的就是要将眼前的这个孩子完完全全托付给她的。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陈雪冬和大儿子黄磊在犹豫了片刻后,还是决定先把小姑娘带回家再说。

可是让陈雪冬感到无比惊讶的是,就在她抱着孩子上了出租车准备往北回家时,小女孩却大哭不止。

电话中的人告诉陈雪冬,这个小女孩已经被送过四户人家了。

可是让陈雪冬感到奇怪的是,当她询问小姑娘的父母是谁时,孩子的回答让她着实地吓了一跳! 她就光说这一句:“爸爸叫啥?爸爸叫啥?爸爸叫啥?就光说这一句, 你要问她妈妈叫啥:陈雪冬! 小女孩的这声“妈妈”,把陈雪冬震蒙了。

她宁可相信是一个好心人送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女儿。

可是让陈雪冬始终不解的是,到她家来了几天的小姑娘晚上说什么也不愿睡觉,并且总是时刻很警觉地防范着陈雪冬一家人! 陈雪冬一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突然闯入他们生活的这个小女孩,即将改变他们平静的生活。

小女孩一瘸一拐的样子,让陈雪冬突然想起来,那个给她打电话的人跟她提起的一件事。

他说孩子一点毛病没有,就说腿上烧了说是烫了一下,然后蚊子又叮一下发炎了,他就直接这样说。

因为拣到小雨的那个寒冷的夜晚天空正飘着小雨,于是他们给小女孩起了个名字叫小雨。

渐渐地,小雨在这个有个妈妈、二个哥哥、二个姐姐的家里,一天天地快乐起来了。

尽管到陈雪冬家已经半个月的小雨,和他们一家人的相处,逐渐地熟悉起来,可是小雨的腿却越来越瘸了,难道这背后还会有什么难言的秘密吗?陈雪...

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 的意义:①临终关怀符合人类追求高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

随着人类社会文 明的进步,人们对生命的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迎接新 生命、翻开人生历程的第一页一样;送走、合上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画上 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便让病人在死亡时获得安宁、平静、舒适,让家属在病 人死亡后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和阴影。

②临终关怀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每一个 人都希望生得顺利,死得安详。

临终关怀正是为让病人尊严、舒适到达人生 彼岸而开展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③临终关怀体现了 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

医护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病人的价值,包括 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临终关怀则通过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用科学的心理 关怀方法、高超精湛的临床护理手段,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帮助 病人减轻躯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提高生命质量,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阶 段。

医护人员作为具体实施者,充分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 务宗旨的高尚医护职业道德。

一日,见母亲盘膝坐在沙发上,苍发曲卷,饱经风霜的面孔依稀可见,她一手拿着细针,一手拿着要缝补的衣裳要缝补,手在衣裳破洞处来回几下,一件衣裳几乎完美如新,那动作是那么的纯熟。

一袋烟的功夫,母亲也许是累了,进屋歇息了。

看着沙发上还躺着几件未补的衣裤,于心不忍让母亲再度操劳,一溜烟便坐到余温未尽的沙发上,拿起针线,回忆着母亲平日里缝衣的动作,一针一线地干起来,本是关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没想到从没有缝过衣服的我这下可就十五个人抬木头――七手八脚。

这些平时不起眼的针线在手中一下变得沉重,它们似乎是厌恶被捆在我手中,不断地挣扎我依然静下心来,沉稳地为这些破旧衣裳缝缝补补,时间安然无声从身边溜去,我克服重重挑战终于将帮母亲干得活做完,忽然感到手在隐隐作痛,这才察觉手指被针刺透了几孔。

鲜血早已将白线染得嫣红……泪母亲出差几日,只留下父亲和我在家中。

一天夜深人静之时,我突然听见有碗盆破碎声,不觉惊醒。

踢开被褥,悄然下床;小心翼翼地打开门,蹑手蹑脚靠近声音出处,突如其来的一阵 *** 把我不禁吓出寒颤,倒退几步,稍稍定了定神,便又鼓起勇气直捣贼窝,到至开灯一瞧,不禁失色大叫:“爸爸!”看着瘫倒在厨房地上的父亲和身旁一团暗红的液体,方才恍然大悟,立刻拨通了附近亲人的电话,并把父亲扶到沙发上,手忙脚乱地替父亲止血、包扎。

时间流水飞逝,亲人不久赶到并把父亲接走,家中只留下孤零零的我……第二天清晨,我和父亲相见在病床上,把买来的水果放在桌上,把亲手熬的汤端到父亲面前,用昨夜烫伤得手拿着勺子喂父亲一口一口地喝汤,为父亲把被褥盖严实,把削了皮的水果送入口中……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在被亲人拖出院时,晶莹的泪珠也就随之一连串的坠落。

也许在别人眼里这些事都是如此的琐碎,但在我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艰难,从小娇生惯养的我几乎连小刀,扫把都没有碰过,而如今三思过的我开始为父母操劳。

穿越自我的情感空间,唤醒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一颗孝心……

生命是宝贵的,就像时间过去了就回不来了!哪怕是一天的生命。

有的人生命就像一根脆弱的树枝,一折就段了;也有的人生命像顽强的蚯蚓,段了又再次站起来;还有的人生命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耀着温暖的大地。

宁可牺牲自己让祖国的百姓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也值得的……那么怎样利用生命才是正确的呢?生命只有一次,要想正确地利用生命必须要靠自己的想法了!想法正确那你的生命也就是正确的。

同样,你的想法是错误的人生也是错误的。

其实要想正确地生命的利用是要靠环境的转变和经济的变化才行的,并不是乱来的。

如果经济和环境差,生命的利用空间就小,经济和环境好,利用空间就多!难道不是吗?生命是宝贵的。

大家要好好利用啊!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鐗′腹浜コ涓讳汉鍏

有这样一个群体,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肉体和心灵每天都要承受重疾带来的双重折磨。有这样一个地方,集合了普通医院和托老机构的众多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国外具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家属的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却举步维艰。 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旨在让人走得安详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是一种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 美国护理学教授卡伦·凯尔在《走向安详:对于善终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优雅离世的几个特征,包括感觉舒适、能掌控、有结束感、充分享受亲友关系并有家人参与护理。而如今的医院能做到这些却很难。上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兴起“临终关怀”新医学分支,着力改善走向尽头的生命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如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对特定患者可无限量提供强力止痛药物等。 相对而言不浪费医疗资源 据报道,由于许多家属坚持对重症病人进行续命治疗,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许多医院即便有空余床位,收治晚期癌症病患的动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极小,二是普通家庭难以长期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从医院和医务人员投入产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症晚期病人,疗效和收入甚微。但对于临终关怀来说,所选用的药品多为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且相对便宜的药;相比于进行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其对病房、床位等资源的占用更为合理。 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出1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 我国临终关怀才刚起步 我国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以青岛市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万,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处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需专人照料。但目前青岛市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机构却仅有两家。 在宁波,某养老机构从 2006年开始就需要提前预约登记,1050个床位中只有5个用于周转,而预约登记的老人超过了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模式几乎还没有在占全国人口数目的农村居民中展开;多达2亿的流动人口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从医疗队伍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国内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有限、教育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心理治疗队伍则更为薄弱。 “优逝”关键在理念 推广“优逝”有其合理性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单位”养老。“单位”养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主要适用人群是指各种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单位把职工的生、老、病、死、葬等方面的需求统包起来。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工业化、城市化加之“人口观”的转变,人口数量、质量的控制,导致家庭中的子女数急骤减少,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久人们将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一对青年夫妇除要照料好子女外,还要侍奉双方的4位老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将成为广大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确有其合理性。 狭隘孝道可能造成冲击 “孝”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家属一再央求医生想尽办法延续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这种要求是否有意义。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 百行孝为先,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老人临终,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因此不愿将老人送进临终关怀机构。 需要正确看待死亡 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亲属们往往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美国兰德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韩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以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折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逝者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与安慰。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临终关怀医学论文

我前几天做了一个“临终关怀” 的调查问卷下面是我查过的资料1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对临终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方法 对唐山市六所医院的护士进行了临终关怀态度及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 护士对开展临终关怀的态度总体是积极的,但对相关知识掌握仍存在不足。结论 应系统的向护士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 【关键词】 临终关怀 护士 1967年世界上第一个临终关怀组织-“圣克里斯多弗”关怀中心-由英国人桑德斯博士在伦敦创立〔1〕,临终关怀也由此开始逐步在世界更多的国家、地区发展。1988年,天津首创了我国第一个临终关怀研究中心。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临终关怀事业也经历了由无到有,由不被人了解到渐渐为众多人所熟悉的过程。临终关怀是指向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2〕。为更好的提供临终病人的临终关怀、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依据,调查了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认识情况、实施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取唐山市六所医院(其中三所三级甲等医院,一所二级甲等医院,一所传染病院,一所中医院)的护士。其中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岁,全为女性,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经预试验校正。由作者亲自发放,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统一指导语。共发放问卷263份,有效问卷2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科室、年龄、职称、职务、学历)。2)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及与临终关怀有关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结果 护士对开展临终关怀的基本态度 见表1。 护士对临终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见表2。 表1 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 略 表2 护士对临终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略 3 讨论 护理人员对于临终关怀的态度 “临终关怀”这一概念进入我国已有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安乐死”也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生命质量,临终关怀事业是物质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必然需要〔3〕,体现了社会的进步。调查中有护理干预对的护士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临终关怀,大部分对晚期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有效也是认可的,说明护士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总体是积极的。只有的护士认可临终关怀的目标是预防慢性症状带来的痛苦,可以看出护士对临终关怀的目标不是十分明确。而认为护理临终病人有利于护士成长的有,也是同意率较低的题目,说明护理临终病人的过程对护士有各方面的影响。 临终关怀开展的场所 开展临终关怀的场所有医院、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以及社区每种场所开展所面对的情况都不同,开展的方式、方法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对于医院是否有必要单独设立科室收治临终病人,同意者只有。医院并不是临终关怀开展的唯一场所,但每天都有病人处于临终状态,如何在医院更好的以适宜的形式开展临终关怀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提高护士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临终关怀的发展 虽然护士对临终关怀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但仍缺乏系统的认识。调查显示,护士对临终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好,除晚期镇痛药物一题外每题的答对率均低于60%,最低的一题是关于临终病室应保持的条件,答对率只有25%。医院不是专门的临终关怀机构,普通医院的护士未能很好的将对临终病人的护理区别于普通病人,临终病人需要的心理、环境、营养等方面也就不能很好的得到有针对性的“特殊”对待。因此对于护士应进行系统的临终关怀知识的教育,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体现现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医学模式,造福人民和社会。【参考文献】 〔1〕 刘艳.对临终关怀的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04,36(1):48-49 〔2〕 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3〕 余静,刘小国.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10):1489-1491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情况的调查为了解护理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北京市一所综合医院和一所肿瘤专科医院的120名护理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人员的临终关怀知识处于一般水平,优秀率仅%,以临终、临终关怀基本知识缺乏最严重。两所医院不同护龄、学历的护理人员掌握临终关怀知识程度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临床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临终关怀知识。 2 “临终关怀” 满城难寻 金羊网 2006-12-03 15:13:43 专家指出:临终关怀服务尚未进入市民视野,亟待发展 本报讯 记者 许琛、通讯员 文燕媚报道:目前临终关怀在我国几为空白!昨今两天,首届生命关怀论坛在广州举行,主题为临终关怀。与会专家表示,眼下国内每年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需求者享受到临终关怀。记者了解到,广州没有一家公立医院设有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关怀是“稀缺资源” 在论坛上,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秘书长罗冀兰介绍,临终关怀是指对于走向死亡的人进行的“全人”(身体、心理、宗教信仰等)、“全方位”(自生病到死亡到丧事过程中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压力疏导)的关怀,目的是减轻临终者及其家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人群应是众多平凡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慢性病缠身,死亡过程缓慢。要达到上述要求,既需要专业的医生、护士、护工组成的医疗队伍,也需要社工、宗教服务等人员。但目前这一服务在中国极其稀缺。 临终关怀与“孝道”相克 广州的情况如何呢?据了解,目前广州临终关怀服务工作还未大面积铺开。除宁养院外,仅有广州友好医院及一洲医院等两家民营医院专门设有临终关怀科,而公立医院都未设。 由于传统孝道根深蒂固,多数人对临终关怀持有排斥心理。广州友好医院老年关怀科一位医师称,友好医院在2002年专设老年临终关怀科,但一直生意冷清。广州一洲医院也存在病源不足的问题。为了有效利用病床,目前两家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都住进其他病种的患者。 记者采访发现,“临终关怀”并不能得到广州市民的理解。一位市民说:“让亲人在最后时刻由别人照看,怎么说我们都于心不忍,只有守着亲人才能够表达孝心。”也有市民认为:“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将病人推给别人,不是要承担不孝之名?”针对这种现象,有社会学家认为,中国的“孝道”要求父母临终时子女要守在身边,而“临终关怀”则有点背道而驰,让中国人接受还需要一个磨合期。 广州将建临终关怀大楼 据了解,2001年以来,广州市共投入亿元,建成了1239个“星光老年之家”,为老年人提供了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等多项服务。但目前一些社会机构提供的临终关怀则形形色色,甚至漫天要价。因此,亟待建立临终关怀的专业队伍及制定统一标准。 “我国每年需要临终关怀的人中,只有不到千分之一能享受得到”,论坛上专家指出。缺口为何这么大?据分析,首先是临终关怀尚属于非医保项目,无资金保障;其次是正规医院一般不收治这类病人,因为不愿影响治愈率考核;还有就是经费问题,让综合医院承担临终关怀,难免长期的住院及重复检查等,医疗资源浪费,病人也开支过大。因此,专家们认为应主要由基层乃至社区医院进行。 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广州将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国内第一座临终关怀大楼。据介绍,这座国内第一座临终关怀大楼位于市老人院,名为慈爱楼,能容纳200个床位,同时还设立ICU重症监护室,专门为临终的老人及其亲属提供服务。 3有人认为,临终关怀,其实就是把老人放到养老院等死,是子女不孝的表现。 什么是临终关怀? 几百年以前,临终关怀,是指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 而在现代,该词表示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 最早对临终病人的照料是在1967年,在英国伦敦由桑德斯首创的圣克里斯多费临终关怀医院。 其后,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 1982年,美国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 口老龄化、人们对有尊严地死亡的关注促使临终关怀的需求量大大增长。 谁需要临终关怀? 在发达国家,临终关怀的对象是那些濒临死亡的人,即通常诊断生命只有6个月或不足6个月的病人。 按照规定,临终关怀医院不向病人提供治疗。 因为临终关怀的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通过提供缓解性照料、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来改善个人余寿的质量。 其中,病人的尊严是一个最为关心的问题。 临终关怀强调病人和其家属的情感的、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和精神的需要。临终照料主要是在病人的家中提供,当病人无法选择家庭照料时,临终关怀照料可以在医院、护理院、或其他设施中进行。 我们需要临终关怀吗?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特别是城市独生子女大量涌现,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 我们需要转变观念,不要以为临终关怀是将家庭成员的工作转移到社会,使照料工作社会化,是子女的不孝。要知道,临终关怀,不只需要医院、医护工作者,社会的参与,更多的,是需要家属的支持。如此,才能让临终者走得放心,走得安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诊疗技术飞快发展,医学护理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护理综述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综述护理论文 范文 篇一:《浅谈肾病综合症护理》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3例,女性9例,年龄在14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岁。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9例,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例。32例患者均符合第十二版《使用内科学》中关于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临床护理 合理安排休息 肾病综合征患者不宜劳累,应该安排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一般至少为2至3周。此外,患者卧床期间,要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病房的舒适度,要保持温暖的室温,清新的空气,尽量减少探视和陪护。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出现特殊情况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行动,避免其过度劳累,例如:出现严重水肿的患者,必须要等水肿和体腔积液消失后,才可以下床活动;出现感染的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活动,感染控制后,才可以下床活动。 饮食护理 对于肾病综合征患者,必须严格控制其饮食,提醒并指导患者家属注意饮食中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注重饮食多样化的同时,也要减少对过甚营养的摄取。例如:对于出现水肿、高血压、尿少的患者,要严格将其的钠盐摄入量控制在3g/d以内;尿少、血钾含量高的患者,要限制其使用含钾量高的水果、蔬菜。对于血脂高的患者,要尽量减少食用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的食用量。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依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规定进食。对于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方面,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于肾功能不正常的患者需要区别对待: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kg*d)之间,热能摄入量在126-147KJ之间;肾功能不正常者,每人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该在(kg*d)之间;此外,对于重度水肿且尿少的患者,要严格控制其每天的进水量。 感染护理 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水肿,长期服用、注射大量的含激素药品,造成其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导致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在对肾病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中,首先要将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病房隔开;其次要保持患者病房的空气清新,最好每天消毒;再次要保障患者自身的卫生清洁,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最后,在对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此外,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加强营养,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并叮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不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触等。 心理护理 大多数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心理上,都存在恐惧、烦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会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对于存在负面心理的患者,医护人员要让患者及其家属及时的了解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特点、过程等,鼓励患者讲出自己承受疾病的感受;针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护理人员要及时的解答,并且注意 言行举止 。因为此时的患者最需要关心和尊重,和蔼的态度、热情服务,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安慰。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然后,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结合客观实际,向患者疏导正确的思想;确保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药物治疗护理 在药物治疗护理中,医护人员首先要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所用药物的治疗作用、用药 方法 、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对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知情权,更重要的是,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了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后,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就可以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争取到急救的宝贵时间。 出院前指导 肾病综合征的基本注意事项是合理饮食、防止疲劳,因此,在患者即将出院时,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指导,让患者回家后,根据医嘱服药,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注意合理饮食,注意防风寒,注意在不造成过度疲劳的前提下,加强体格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3结果 我院2007年1月到2010年1月间,肾内科收治的3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22例患者得到治愈、7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3例患者未治愈。 4护理体会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机理较为复杂的疾病,在临床用药中喊激素成分的药物较多,在加上此类病症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较为低下,长期服药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心理多比较脆弱,因此,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的护理是相当重要的,护理人员要坚持临床护理、心理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出院前指导等护理相结合,尽量激发患者战胜病魔的信心,让患者理解病理,懂得出院后的各种自治和护理方法,是减少患者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篇二:《肝癌晚期临终关怀护理医学论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医治的350例肝癌患者,其中死亡40例,占比。40例死亡病人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82岁,平均年龄55岁。 方法 我院医护人员从医学、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对40例临终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高超的床边护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者的心理和躯体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气氛中充实地、安详地、尊严地离开人间。 2结果 对40例肝癌晚期病人实施临终关怀与护理能有效解除病人的疼痛,使临终病人安详地走过人生最后旅程,同时对临终病人家属给予适当的安慰和指导,能使其早日从悲伤中解脱,从而达到患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3讨论 临终生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状态,是每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必须面对的过程,临终关怀是特殊的护理,会因不同的病种、不同年龄、不同的 文化 、不同的性情而有所变化。临终病人的护理一般包括心理护理、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等。 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一般分为焦虑心理,忧郁心理,极端否认心理,认可心理。对于焦虑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赢应加强同患者的沟通交流,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诉说,运用合适的口语安慰患者,尤其是在生活上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照顾,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感到安慰,稳定。忧郁心理的的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病人遭受到外界的刺激,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使其环境活跃,以便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避免在患者的面前提及病情加重、恶化、转移等刺激性的词汇。认可心理的病者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多抽时间陪伴患者在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帮助与鼓励,尤其是为临终的患者给予心理上的安慰。积极开展死亡 教育 ,死亡教育是临终关怀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国外的一些国家死亡的教育较为普遍,甚至还为大、中、小学生开设了死亡的课堂教育。死亡这个现象已经被他们普遍的接受,死亡作为生命循环中较为有意义的连贯性,也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必然性。对于死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于帮助即将临终的患者树立其正确的死亡观,降低对死亡的不安以及恐惧,一定要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从而达到使生命“活得庄严,死得尊严”,“如春之灿烂,死如秋之静美。”只要能使患者清楚死亡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必然结果,那么与其现在这么的痛苦,还不如顺应自然的生理现象,这样才能使患者真正的安心,从而消除了患者心中焦躁、恐惧、不安的心理,安心的接受“安乐死”。 家属的心理安慰 护理人员不仅要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还要为患者的家属提供一些帮助,主要是为了开导和安慰他们,稳定家属激动的情绪,如实的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家属,并指导他们进行一些护理,以便他们能在患者的最后时间好好的陪伴他。 症状护理 护理临终患者的疼痛 对与肝癌晚期的患者他们在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是生命体征的紊乱(呼吸、血压、心率变化),体内器官单个或者是多个的功能衰竭。通过情况下表现为:患病部位疼痛不安、烦躁、姿势异常、面容较为痛苦;胃肠的蠕动减缓或者是停止,患者的食欲降低,恶心、呕吐,便秘等;呼吸功能衰竭,通常出现鼻翼、潮式、间歇呼吸等;血液循环衰竭,四肢发绀;意识较为模糊,出现知觉障碍灯;患者的肌肉张力减退,大小便出现失禁,不能自主活动等。出现的症状中,疼痛是较为明显的。目前,控制疼痛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控制和非药物控制,此外催眠术和皮肤按摩术也有一定效果。 临终病人的呼吸困难扩理 护理重点应放在指导并协助病人去除或减少诱发因素,如避免痰液过于粘稠,并配合医生给予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可根据需求给予低流量低浓度吸氧,指导病人做有效呼吸及有效咳痰的锻炼。 基础性的护理 随着患者体内各种器官功能的衰竭,患者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发热、脱水、出虚汗淤积肛门和膀胱括约肌的松弛等病症,以至于患者的大小便失禁,此时应及时的给患者更换衣物和被褥,随时保持患者的清洁卫生。保证全身皮肤避免受到外界压力的损伤、坏死以及发生褥疮,在必要的时候在患者得骨突出处垫上海绵垫,并且定时帮助患者翻身,也可以帮助患者按摩受到压力的部位。保证患者的口腔清洁,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若是不能漱口的患者可采用1%的盐水棉球或者是盐水纱布擦洗腔内的牙齿、舌根、舌面;若是患者有义齿应取下义齿。便秘者,及时给予灌肠等 措施 ,必要时带上指套为其抠便,保持患者大便通畅。临终意味着死亡。护理人员对癌症晚期病人给予适当的关怀不仅可以解除患者在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缓解了癌症晚期病人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并能协助病人完成其社会义务和提高尚存的生命质量,在有限的时光体验到人生的尊严,人间的温情,使患者能善终,留者能善留。 护理综述护理论文篇三:《中医护理特色在临床中应用》 中医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它在其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诊治疾病和养病护人的 经验 ,还形成了自己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所强调的重要一点便是三分治、七分养,医护不分家,所以,我们认为,中医的基本理论便是护理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现代医院中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护理极为相似,所以,现代医院应该充分重视中医护理的重要价值,使其在医院中发挥出其应有的潜力和作用。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的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病患,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由50例患者组成,治疗组的患者行中医护理,而对照组的患者行西医护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最为常规的西医护理,而给予治疗组的患者中医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护理观察: 医院的医护人员应该先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务做好全面、详细的了解,进而做出较为科学、准确的判断,从而为护理活动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首先,护理人员应该在系统掌握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等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来收集病患的病因、病情以及病位等情况,并以此来为辩证施护做好准备。其次,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无论是寒、暑、湿、燥、火,还是喜、怒、忧、思、悲、惊、恐,都是由于内脏受损、过渡疲劳或饮食不规律等原因所导致的。护理人员只有在分清楚病位及病因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的对症下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科学的护理服务。所以,笔者认为,在整个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运用中医理论做出科学的判断,并加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累积经验,以实现中医特色的临床护理。 (2)饮食护理:中医非常重视饮食方面的护理,其中,《内经》上面提到了"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1]。由此可见,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饮食得当,不仅可以达到对身体补气养血、强身健骨的作用,还有助于机体免疫能力的提高,使患者的病情早日痊愈。但如果饮食不当,不仅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还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其他脏腑的损伤以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而言,适当、科学的饮食能够起到配合治疗的积极作用。各种疾病都有寒热表里的不同,而食物也存在着辛甘酸苦咸等五味。在食物的性味与疾病的性质相吻合的情况下,该食物便能够起到预防疾病及辅助治疗疾病的重要作用,反之亦然。此外,食物的四性无味各有归经,可以调节脏腑的阴阳变化,所以,患者应该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切忌不可挑食。 (3)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通过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衍生而来的,其主要是指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行为、态度和气质等来影响并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烦恼和忧虑,从而增强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使患者能够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以达到早日康复目的的一种治疗方式[2]。所以,作为医护人员,应该详细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不断的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对于失去信心的患者,医护人员则可以安排其与性格开朗的患者居住在一起,让其经常交谈,互相鼓励、互相影响。 (4)生活起居护理: 对患者生活起居的护理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患者自身的卫生、衣着以及生活习惯等,其二,病房的布置与管理。病房内应该保持安静和整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布局合理,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修养环境,以利于其病情的康复[3]。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比对照组好,P<。治疗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6%,对比P<,有统计学意义,如表一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3.讨论 在这个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的时代,护理理论与护理手段都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之中,中医的护理方式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临床上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应用。 这种新型的护理方式,不仅增强了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更加使患者得到了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护理治疗,它在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信心、责任心及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护理人员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4]。 临床实验的结果表明,给予患者科学、适当的中医护理,对其病情的好转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霍玉华.中医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3):298? [2] 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么金红.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8):6020-6023? [3] 张幕珍,刘燕玲.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617? 猜你喜欢: 1. 关于护理论文的范文 2. 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范文 3.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4. 护理毕业论文5000字范文 5. 有关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本 6. 护理专业论文完整范文

有这样一个群体,当生命进入倒计时,肉体和心灵每天都要承受重疾带来的双重折磨。有这样一个地方,集合了普通医院和托老机构的众多优势,可以帮助他们在通往天堂的道路上,尽可能地改善生活质量。 近年来,在国外具有相当规模的“临终关怀”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病患及家属的关注。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社会需求,这一朝阳产业在国内却举步维艰。 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旨在让人走得安详 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长度同等重要。临终关怀是一种先进的卫生医疗服务,主要针对临终病人死亡过程的痛苦和由此产生的诸多问题,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医疗环境、坚强的精神支持和亲密的人际关系,帮助病人完成人生的最后旅途,并给予家属关怀和安抚。 美国护理学教授卡伦·凯尔在《走向安详:对于善终概念的分析》的文章中依次列出优雅离世的几个特征,包括感觉舒适、能掌控、有结束感、充分享受亲友关系并有家人参与护理。而如今的医院能做到这些却很难。上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兴起“临终关怀”新医学分支,着力改善走向尽头的生命的质量,缓解病人的痛苦。如一些欧美国家规定,对特定患者可无限量提供强力止痛药物等。 相对而言不浪费医疗资源 据报道,由于许多家属坚持对重症病人进行续命治疗,因此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许多医院即便有空余床位,收治晚期癌症病患的动力也不大:一是治愈希望极小,二是普通家庭难以长期负担高额医疗费用。从医院和医务人员投入产出看,付出更多精力照料癌症晚期病人,疗效和收入甚微。但对于临终关怀来说,所选用的药品多为缓解病症、减轻疼痛,且相对便宜的药;相比于进行化疗等治疗的病人,其对病房、床位等资源的占用更为合理。 研究显示,用于临终关怀的每1美元医疗保险支出可以节省出1152美元的医疗保险费用。节约来源是病人的治疗费、药费、住院费与护理费。 我国临终关怀才刚起步 我国目前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以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为主,而全国开展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仅有150家,容量极其有限。以青岛市为例,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有万,占总人口的。8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多数人都已经病魔缠身,生活处于半自理甚至完全不能自理的状态,需专人照料。但目前青岛市以临终关怀为主的机构却仅有两家。 在宁波,某养老机构从 2006年开始就需要提前预约登记,1050个床位中只有5个用于周转,而预约登记的老人超过了1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现存模式几乎还没有在占全国人口数目的农村居民中展开;多达2亿的流动人口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外,从医疗队伍供给上,临终关怀需要的是全科医生,而国内全科医生严重不足、水平有限、教育培训尚未形成规模,心理治疗队伍则更为薄弱。 “优逝”关键在理念 推广“优逝”有其合理性 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除家庭养老外还有“单位”养老。“单位”养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形成的,主要适用人群是指各种国营企事业单位职工,单位把职工的生、老、病、死、葬等方面的需求统包起来。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到来,已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工业化、城市化加之“人口观”的转变,人口数量、质量的控制,导致家庭中的子女数急骤减少,引起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久人们将无法回避这样的现实,一对青年夫妇除要照料好子女外,还要侍奉双方的4位老人。时间、精力、金钱等因素都将成为广大普通家庭的养老负担。推广临终关怀事业的确有其合理性。 狭隘孝道可能造成冲击 “孝”的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一旦纳入临终关怀体系,护理机构就要求病患及家属明确放弃治愈性治疗,以安详宁静地走完人生为目标,药物也以镇静、止痛为主,病患及其家属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 现实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类似的镜头:家属一再央求医生想尽办法延续病人的生命,却全然不顾这种要求是否有意义。家属无望地耗尽家财,去拯救一个痛苦的生命,对病人对家人都是折磨。 百行孝为先,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有人认为老人临终,不能够亲自去侍候和照顾,这是不孝子孙。因此不愿将老人送进临终关怀机构。 需要正确看待死亡 面对亲人时日无多,亲属们往往忌讳谈到死亡,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好。 美国兰德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韩认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放弃以人工呼吸机、血液透折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而采取舒舒服服地过上几天开心日子的方法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与国外相比,我国只有极少部分学校开展了死亡教育和生命伦理教育课程,远没有达到普及。减轻逝者的痛苦,对逝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尊重与安慰。对于死亡,我们需要重新思考。

癌痛及临终关怀论文

癌痛一般都是后期了,过来人几乎没有了,几乎都是过不来的。癌症患者后期大部分都会出现严重的疼痛感,但不是多有,也有一些患者直到去世,也没什么疼痛的,还有一些患者疼痛感是可以耐受的。但是,相当大一部分疼痛难忍。

可以正视死亡,正确面对,改善环境,融入大自然,适当有些精神寄托与追求,认知上觉得死亡只是换了个环境而已,精神永远存在,在另一个世界也就没有痛苦了。这样想,其实就会很乐观的对待后续的生命。

网友们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我大姑子也是一次普通的妇科检查,查出来,当时不知道恶性还是良性,切出来检查,恶性,后来做手术,不断复发,应该做了5次手术,无数次化疗放疗,直到有一次,她感觉自己承受不了拉,把医生开的化疗单撕了,去了杭州东天幕山一个庙里吃素念佛,完全放弃吃药,偶尔也生病。一生病酒很吓人那种,有段时间很精神,我们开心啊,都以为没事了。结果去年突然扩散,她信佛,一粒止痛药都不肯吃,去年9月31号走的,死也不肯回广东,前前后后十一年。

我是乳腺癌症患者,目前正在化疗,刚做完第三个,医生说要化8个疗,还要放疗。我想说的是化疗不可怕,现在的药跟以前比已经好很多了,可以承受的了,加油吧!我就是以前生活作息不规律,因为经历苦难才让我现在珍惜余生。

我宫颈腺癌3C1期,去年五月二号手术,放,化疗都做了,目前还好,正常工作,生活,就是容易疲劳,希望五年后还能和大家聊天。

我在38岁前一直因工作压力大,长年拼命奋斗不休,结果38就查出卵巢早衰,还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后来工作很力不从心了。然后我好在果断放弃以前的职业,干点轻松的,虽然现在不挣钱了,但好在身体得到了休息,病情有所缓解。所以人要爱惜自己,该舍的要舍,有舍才有得。

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培训前调查

培训过程

培训后调查

评分与赋值

质量控制

统一方法

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

数据的`录入和整理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护士基本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癌痛专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

护士在培训前后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情况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培训对护士癌痛护理知识认知的影响

培训前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培训后癌痛护理知识掌握情况

护士对培训的认识、态度及癌痛管理行为变化

护士对癌痛管理知识认知情况影响因素

年龄

工作年限

学历

职称

疼痛培训经历

所在科室与职位

癌痛专科护理培训的经验与体会

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美分别于1967年和1974年兴起了临终关怀的护理运动,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力所能及的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延缓死亡和减轻死亡时痛苦,也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了一个共度有限时光的安静环境。这一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做好临终关怀的要求和措施一、安置舒适的环境患者应住单人房间,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充足、温湿度适中、空气新鲜、避免噪音。其目的是让病人安静舒适的休息,保护其他患者免受精神刺激。二、临终关怀护理的十项措施1.选派素质较好的护士,实行整体护理。临终病人病情变化多端,有的身体带有许多导管,如鼻导管、输液管、导尿管、引流管和其他监测导管等,护理的难度极大,因此需要设责任护士或专人守护,以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熟练地进行各种技术操作。2.搞好基础护理。除了完成常规的基础护理内容外,还要做好勤翻身、多拍背,帮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活动,以预防褥疮、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3.密切配合医疗,及时准确地完成各种治疗和护理任务。如输液、吸痰、吸氧和采集各种化验标本等,不随意终止各种维持生命的措施。4.认真书写护理病历和特护记录。按要求如实填写好每个项目,包括病情、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变化,特殊用药、出入量,为医生提供可靠的依据。5.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定时注射止痛剂,熟悉各种常用止痛剂剂量、作用和副作用。6.做好病人饮食护理。基于患者食欲下降的特点,护士应和家属以及营养师共同商量病人的饮食,既要满足患者的热量需要,又要迎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爱好,使病人感到在家一样,始终保持最佳心理状态。7.像亲人一样重视和问候病人。用发自内心的语言去安慰病人,耐心倾听病人内心的痛苦,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恐怖与不安,然后给予适当的解释和诱导,使其得到解脱。8.病情的告知应取得医生和家属的同意并统一口径,最好不要欺,否则会使患者多生疑虑,甚至不再相信医护人员而采取不合作态度。9.动员家属与社会成员多探视病人,让他们感到自己被重视,生活在温暖和希望中,忘记烦恼和孤独,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心境。10.对病人的变态心理要雍容大度,克制忍耐,切忌发生口角冲突,应耐心安抚,并从病情出发,进行劝告。三、临终护理要求做到“四美”护士在临终关怀中,必须做到“心灵美、语言美、仪表美、操作美”,给临终病人更多的爱。“心灵美”: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爱”是临终关怀中不可缺少的,可以给人以温暖,可以苏醒被病魔蛰伏的心灵,给那些破碎、痛楚的心带去自强和慰籍。“语言美”:是作为沟通心理的桥梁。护士讲话时要语气温和亲切,富有同情心,使患者处于关怀、体贴、慰籍之中。“仪表美”:穿着整齐,衣帽整洁,表情自然大方,同时面带微笑,步伐轻盈优美,充满活力。“操作美”:护士进入病房,仪表给人以第一印象,操作熟练更能获得临终病人的信任。护理操作必须动作要娴熟、准确、轻柔、优美,一举一动给人以美感。总之,临终病人的心理极为敏感、复杂,对人格、友谊、尊严倍加珍视,对护士的一言一行更为注目。因此护士高尚的道德品质,精湛娴熟的技术,和蔼可亲的笑容,都会赢得病人的信赖。哪怕能给病人带来片刻的欢愉,也要自觉地竭尽全力去做,满足病人在人世间最后要求和心愿,直到带着护士最崇高、圣洁的“爱”安然离去。

不要恐惧与焦虑、孤独和抑郁,吃长寿缄可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