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

发布时间: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药浴作为内病外治的一种传统疗法来源已久。

《礼记·曲礼》就有“头有疮则沐,

身有病则浴”。

东汉时期张仲景将浴法推广于临床,

《伤寒杂病论》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

苦参汤浴治疗狐惑病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

有关皮肤病药浴记载如下:

水萍治风热瘙痒,煎水浴取汗,

柳枝及根皮洗风肿。

到明清,药浴法发展成熟,

并探讨了相关激励,

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在外,

无殊治内”等著名论断。

首先了解“中药药浴”的机制:

药浴的作用激励是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

局部、患处,并经吸收,

循环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

因而产生效应。

药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

濡养全身等 养生 功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

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从中医角度探讨药浴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

1、药浴防治疾病,

痛内治法想必只是变换了方式而已。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表明外用方式可助阳化气,使邪从汗出。

2、人是统一的整体,

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联系。

正所谓“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

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

以药浴之方法使药物入腠理,

经经络而直达病所,以发挥其效。

3.中药药浴利用热能量与中草药相结合

产生大量的药汽及药物煎煮后

产生大量的中药离子作用于皮肤,

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加速组织的再生和细胞活力,

促使组胺样物质排出,

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肌肤、孔窍深入腠理,

疏通汗孔,从而达到驱逐风寒,

疏通瘀滞,祛风止痒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研究皮肤的生理作用

是发挥药浴药效的前提,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除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吸收,

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

在人体的生理病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药物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

同时皮肤分布的大量神经末梢

及特殊感受器再刺激作用下可以影响附近的接收器,

从而调节神经、体液、循环功能,

改善相应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

此外,皮肤的分泌、排泄、

代谢功能参与机体对尿酸、尿素及一些无机盐等

代谢产物的排泄,

同时也参与对病体毒素及堆积代谢废物的排除,

即中医所谓的“透邪外出”。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顽固型皮肤病,

其主要症状瘙痒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

有效治疗迫在眉睫。

银屑病主要症状就是在我们的皮肤表面

出现一系列的大小不等的丘疹。

患病的部位比较广泛,

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有所涉及,

像小腿、背部、上臂和前臂、胸部、

臀部和腹部等等。

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

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待银屑病发病之后,

患者身体上就会出现一些小红点,

或者小的丘疹现象,散在分布,

看上去像是一些小雨点,

我们称作点滴型银屑病,也是该病名称的由来。

而且患者还会伴有一些皮肤瘙痒症状,

而往往有很多患者对该病不是很了解,

误认为是简单的皮肤过敏,

结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

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红疹扩大融合,

皮损部位会出现银白色鳞屑脱落现象,

发展为慢性,或者重度银屑病类型。

对于刚开始出现的轻度点滴状银屑病,

人们应该予以重视,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

就要及时到专业的银屑病医院进行诊治,

以免病情出现不好的变化,

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药药浴疗法是郑州银屑病研究院

康复体系中的一项物理疗法,

中药浴对银屑病的治疗和缓解具有独特的效果,

以中药煎汤,入浴浸泡利用药物透过皮肤、

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

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

利用中药透过皮肤、孔窍、

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

达到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浴法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精髓,

它主要是一种外治疗法,简称立体疗法。

药浴法有三大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

一是药疗功效,二是水疗功效,

三是热疗功效。

通过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从而起到消退皮损的作用。

另外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

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

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

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终通过皮肤刺激作用,

能够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治疾病、

恢复患者 健康 的目的。

中药浴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是免疫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建立免疫屏障,阻止体内的血毒因子合成,

阻止外毒入侵,达到内毒血清,

外调皮肤,固本抗体最佳效果。

舒经活络,祛风燥湿,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血液循环,

使药物的有效成份直接渗透到患处,

达到内病外治的功效。

中药浴为纯中药配方,

由郑州银屑病研究院多位皮肤病、

银屑病专家共同研制配方:

内含几十种中草药,

由于银屑病有三期四型之分,

根据病情不同,药浴成份也不相同。

皮肤病的治疗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医疗法,

因为西医疗法往往是针对疗效而言的,

至于是否可以彻底除根还是需继续研究的。

而中医的疗法则是从其根本的病因出发,

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疗;

效果好,且对身体的副作用小。

银屑病药浴的效果是20多年来众多银屑病患者所青睐的,对于青少年儿童更是有益,无副作用。同时医生提醒:银屑病的治疗一定要选好治疗方法,科学应对,否则治疗无果,还会加重病情。

能够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提升人体的免疫力、缓解内分泌失调,但是泡多了会上火、阴虚、

好处:用中药泡澡有利于促进皮肤吸收,使皮肤光滑细腻,而且配合按摩,还可减少皱纹,抗衰老,达到美容养颜作用。坏处:1.选药不当导致皮肤病。2.水温过高可能导致烫伤。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范文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专业技术培养总结范文

篇一:专业技术人员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工区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始终坚持团结同志,认真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要求,注重工作程序,自觉服从组织安排,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自己一年来的工作、学习和思想状况汇报如下,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年来,本人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和广大员工一起,积极主动地配合工区领导,团结一致,主要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

1、3#热水炉和4#蒸汽炉的大型维修工作.

2、两台循环泵的检修工作

3、4t每月材料计划的上报工作

4、4t和中央空调的设备配件型号的整理工作

5、中央空调的交接验收工作

6、能够认真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性工作。

二、学习和政治思想情况

1、在工作中,本人能够虚心坚持向区队领导学习,向老同志学习,向同行业兄弟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政治思想水平,使自己逐步走向成熟。能够合理支配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学习

2、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坚定立场。能按时参加集团公司矿工区党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的重要思想,使自己的思想同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质。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一年来,我能够完成工区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这和工区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是大家密切配合、共同协作的结果。但是这和工区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工作中还存在着急躁心理,在大事面前,遇事不够冷静;二是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三是理论学习还需进一步加强,还需要学习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当然我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在此肯请组织和领导给予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以图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克服不足,发扬成绩,团结同志,努力工作,为我矿及工区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篇二:专业技术人员个人总结

篇二: 个人专业技术总结

本人一九九五年毕业于内蒙古电力学校发、配电专业分配到丰镇发电厂工作,二零零九年调入金山热电厂,至今一直从事电气运行方面的.基本操作工作,现担任电气运行主值。工作十六年来,我任劳任怨,坚守在电厂一线岗位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充分发扬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一心投入到工作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工作作风,为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零零九年调入金山热电厂,正值#2机组要投产发电,当时人员紧缺,机、炉、电主要专业岗位严重空缺。我认真、细致的学习了本厂电气一次系统,到实地检查各设备所处位置,熟练掌握了各设备的操作方法,熟知各设备原理及性能。之后我参加了#2机组的分步试运;参加了#2主变反充电;最后我担任起了#2机组试运重任。我能够充分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现场实际,通过理论与实际,实际与理论的反复学习,掌握了电气运行的倒闸操作技能,圆满完成了我厂#2机组的试运工作。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岗位培训,进一步丰富自己 的专业知识,提高现场实际操作水平,进而为我厂#2机按期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在熟悉电气一次系统的前提下对二次系统进行学习,掌握了控制回路的作用,结构和原理。不仅对发电机、变压器、厂用高、低压电动机及所属开关能够正常检查维护,而且能够对上述设备异常运行给予分析、判断和处理。掌握了

发电机的启、停机操作规范和厂用电切换操作的基本技能。利用业余时间查清新投产机组的设备系统,学习变更设备操作技能。因为发电厂中电气系统比较复杂,涉及面又广,再加上当时安装施工遗留问题太多,只有在我们实践中认真摸索发现问题才能得以解决。因此我不负众望,边学习边实践找出问题并及时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保证了新投产机组的安全运行,消除了大量的设备隐患,避免了人为误操作事故得发生。

在日常工作中,我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加强对《发电机运行规程》、《变压器运行规程》《配电装置规程》、《厂用电运行规程》、《UPS运行规程》、《安全工作规程》、《部颁反措》等各种规程的学习研究,并配合专业制定出现场一系列操作规范,切实有效地在现场实践中发挥作用,提高了对事故的判断和处理能力,能够开展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活动,加大日常技术问答和考问讲解培训力度,获得了几个千次操作无差错奖。

本人始终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厂内各种技术活动培训,二零零三年八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南京200MW仿真机学习,取得了电气主值班员的合格证书,持证上岗,担负起了电气运行主岗的重担,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没有过硬的技术是绝对不行的,因此首先严格要求自己,注重日常培训工作,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进行设备巡回检查,发现隐患、缺陷及时联系及时消除,做到“小缺陷不过夜,大缺陷不过天”。

多年来,经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加上现场运行经验积累,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并不是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要求班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自己持之以恒学习《安全工作规程》,严格按照运行部、安监部等部门的要求开展工作,兢兢业业,精心操作,一丝不苟。十几年来,无人为责任出现误操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千次操作无差错”的优异成绩。

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班组建设,提出多项合理化建议,如#1、2一次风机油泵电源不合理的改进方案被厂部采纳并进行了改进,消除了#1、2一次风机油泵不能可靠供电的隐患,避免了一次风机烧瓦或被迫降负荷事故的发生。以《运用PDCA循环方法解决电气运行人员切换厂用电出现差错》为攻克项目,组织班组主岗人员展开积极活动,分析并攻克了切换厂用电出现差错的难题,而且在专业得到了推广运用,避免了误操作造成厂用失电停机事故的发生,得到了专业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根据现场实际及机组出现的问题,积极参与科技攻关,再次以《运用PDCA循环方法解决发电机漏氢难题》为攻关课题,通过分析找出了发电机漏氢的五大原因:

1. 氢气取样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氢;

2. 发电机密封瓦结合面密封不严造成漏氢;

3. 发电机定期排污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氢;

4. 一日内因风温偏差大而不及时调整引起漏氢。

从这四大原因找出要因,制定了对策和实施方案:

篇三: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我于一九九六年七月在内蒙古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毕业后因工作调动于一九九六年九月来到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工作,从事皮肤与性病学专业。1999年4月——2000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红十字朝阳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2011年5月——2011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科进修,于2006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临床医学系本科毕业,2006年5月通过参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取得主治医师资格。

1996年开始在赤峰市巴林右旗医院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系统熟练的掌握了皮肤病与性病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能熟练完成液氮冷冻治疗,白癜风表皮移植,真菌、螨虫、疥虫的显微镜检查,伍德灯诊断,病理取材等相关临床操作,能熟练操作微波手术治疗仪、光子嫩肤机、激光治疗仪、电灼仪、紫外线治疗仪。对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如:银屑病、白癜风、各类湿疹、皮炎、荨麻疹、痤疮、各种真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结缔组织病等能够正确诊断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医学护肤的理念进行正规的治疗。尤其在银屑病、白癜风、痤疮以及难辨性真菌性皮肤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效果好,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

任现职以来,为使自己的业务水科不断提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患者,我自己始终坚持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坚持订阅了《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病学杂志》、《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等多种专业书籍。并且熟练掌握了计算机使用技术和远程会诊技术,对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向进修医院的专业教授请教垂询,网上查询专业知识难点,经常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通过学习丰富了自己的医学基础理论,更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并切实改变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及时了解皮肤性病专业及其边缘学科的新发展及动态,将新技术、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工作期间不忘记对工作的总结,撰写论文,其中《美容电灼仪治疗皮肤病40例观察》发表在《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4月第11卷第2期;《丹红注射液引起染发皮炎患者病情反复1例》发表在《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2年2月第12卷第2期。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对待患者热情周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从不索要红包,由于业务技术过硬,深得领导、同事及广大患者们的好评。任现职后对临床实习及进修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使其尽快熟悉临床工作。

本人思想要求进步,任职期间业务技术能力高,继续教育三年达到规定学时,外语、计算机考试均合格,根据上述情况本人要求申报晋升副主任医师职称,请予评审为盼!

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医养生越来越成为热门话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论文的 范文 ,供大家参考。

浅谈中医养生伦理

【摘要】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历经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养生 方法 ,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关键词】中医;养生;伦理

中医养生思想源远流长,自古有之,是中华 传统 文化 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医养生思想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1中医养生的伦理意蕴

中医养生的内涵所谓“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一词,源出自《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讲求天人之和,注重四时之变,保持阴阳平衡,实现培养生机、健康精神、延年益寿的目的,从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治未病”的境界。

养生是为了个人的健康和长寿,但健康和长寿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每天摄入多少蛋白质这么简单的事情。也就是说养生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下,其与外在客观条件密不可分。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养生理论就认识到了自然环境与健康长寿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吕氏春秋》中论述了水质与健康的关系:“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与伛人。”[1]《黄帝内经》则提出了地理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认为优美的环境、适宜的水土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

中国先哲还认识到了健康长寿与先天遗传有着密切的关联:“先天强厚者多寿,先天薄弱者多夭。”[2]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养生学作为极具生命活力的古老学科,注重客观因素在健康长寿中的作用并不是它的最大特点。事实上,中国养生学所关注的重点完全是如何在已然的客观条件中去努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节约、慎用生命的能量,以达到祛病延年的养生目的。明代张景岳认为“后天培养者寿者更寿,后天斫削者夭者更夭”,“后天之弱者常知慎,慎则人能胜天矣”。也就是说一方面先天遗传与健康的关系固然重要,另一方面更为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养”。

中医养生的特征

与现代西方医学不同的是,西医强调“与疾病做斗争”,即用化学方法对人体的干预、对疾病的斗争和除恶务尽的态度,其前提是疾病出现器质性病变。而事实上,人体在出现器质性病变之前,在能量层面已经表现出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功能性失调。现代医学对器质性病变之前的问题却无能为力,而中医养生着眼于“知未病”和“治未病”,其特征是它对生命和健康秉承着顺应自然的信念、阴阳调和的态度以及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顺应自然的信念

道家认为顺天者寿。违背自然和生命的天性是人健康长寿的第一大敌人。《吕氏春秋・重己》闪耀着顺应自然的思想光辉,大凡生命长久都是顺应它的天性的缘故。使生命不顺的东西是人的欲望,所以圣人一定首先节制欲望,使之适度。房屋大了,阴气就多了;台子高了,阳气就盛了。

阴气多就会得腿脚行走不便的毛病。阳气盛就会得肌肉萎缩活动困难的疾患。这是阴阳不适度带来的疾病。因此,古代帝王不住大房,不筑高台,饮食不求丰盛珍异,衣服不求过厚过暖。衣服过厚过暖脉理就会闭结,脉理闭结气血就会不通畅。饮食丰盛珍异胃就会过满,胃过满胸腹就会闷胀,胸腹闷胀气就会不通畅。可见,实现健康长寿的路径只能是“道法自然”,而不是“我行我素”,这是已经证实了的人类生存之道的千年智慧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阴阳调和的态度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中两个最基本的关系。阴阳和谐是万事万物和谐的根本,若根本不和谐,则什么都谈不上和谐了。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3],说明万物、人事皆以阴阳和谐为存在的条件。所以说阴阳和谐是根本之道,是客观规律。阴阳和谐论影响了中医对健康的看法,如果人体是阴阳和谐的,那就是健康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4]判断人体健康与否的首要条件,就是看阴阳是否处于一种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阴阳平衡便是阴阳双方在消长和转化的过程中,双方谁都既不太过也不太衰,呈现出的一种和谐的状态。这是生命存在的一种正常状态。在中医看来,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看作阴阳关系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对待疾病的态度应该是调和阴阳而非“与疾病做斗争”。

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完整和最完美的体现,它的生命观、健康观、治疗观等,都是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具体化。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文化,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最精彩表述。

中庸观反对“过”和“不及”,认为“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物极必反也。司马迁在《史记・田叔列传》中指出物极必反是宇宙之道,“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乃天地之常也。《吕氏春秋・重己》曾论述到:从前,先辈圣王修建庭廊园池,只要能够游目眺望、活动身体就可以了了;兴造宫室台榭,只要能够避免干燥和潮湿就可以了;制做车马衣裘,只要能够安身暖体就可以了;备置饭菜酒浆,只要能够适口充饥就可以了;创作音乐歌舞,只要能够娱情养性就可以了。……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并不是喜好节俭,厌恶奢靡,而是要使身心得到适当的调节。不一味地放纵,无过无不及是养生的一个最高境界,也是养生的基本理念。

2中医养生的伦理定位

贵生养生思想根植于道家的贵生思想,只有贵生,才能养生。养生亦即贵生贱物、重生轻物。也就是说生命本身是最可宝贵的,贵于生命之外的东西,即一个人不可以用生命去博取身外之物,诸如功名、利禄、道义和理想等。因为生命高于一切,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故“死王乐为生鼠”也。一个人如果贵生轻物,那么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健康和长寿。如果一个人贵物轻身,那么即使他得到了所有的身外之物,却可能失去生命。会有谁愿意杀身以易衣,断首以易冠呢? 《吕氏春秋・重己》有云:“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所以,“圣人深虑天下,莫贵于生。”[5]

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起因就是他认为“人命至重,贵比千金”。在贵生的基础上,人们才会去学习养生。养生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生命的量,也就是如何延长寿命。其次就是追求生命的质,也就是身心健康,要活得好,活得精彩。

重养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舒适和方便毋庸赘言,但同时也带来了疾病的施虐。也就是说经济和技术并不必然带来健康和长寿,“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才能健康长寿。一个“养”字,既是生活方式,也是生存之道,更是获得健康长寿最基本与最巧妙的关键技术所在。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伦理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甚至把“学道”和“养生”看作“一串事”。

首先,重视养德。在中国,不论儒家、佛家还是道家,自古就非常强调道德修养对人的健康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在《庄子》中有“德全而神不亏”的思想;《黄帝内经》继承了道家的思想,认为人的健康长寿和道德相关。孙思邈更是发扬了这个观点,认为“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不能延寿” 。

仁者指博爱济众,乐善好施的美好人格形象。“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宁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6]。儒家甚至把“养德”看作“养生之根”。“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

其次,重视养心。中医认为,心乃“君主之官”,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中医养生强调“重在养心”,养心的核心,就是让心态平和,清心寡欲,减少各种欲望,让气血按正常的规律运行。如果杂念重生,心神动荡不安,就会消耗大量能量;常保持心理平衡的人五脏调顺,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健康长寿。心理安宁,身体才能健康,才能长寿。

当今世界,利益至上,当思太白先生的“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境界,才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7]

参考文献

[1]《吕氏春秋・尽数》。

[2]《景岳全书・先天后天论》。

[3]《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4]《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5]《吕氏春秋・贵生》。

[6]《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7]《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试谈中医养生之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人的双足并拢恰象端坐的人体,各组织器官在双足都有其对应的解剖部位,即反射区。运用物理方法(如手指、按摩工具)在人体双足部相应的反射区上施以按、压、刮等手法,能调节人体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诊断疾病、治疗疾病、自我保健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足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足部按摩已成为时尚的、流行的养生方式和社交方式。适宜的足部按摩能够促使足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有毒有害代谢产物的排除,起到安神助眠、解除疲劳、自我减痛、自我救急、增强机体免疫力、延年益寿、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1足部反射区的分布规律

对称性如果人体的器官成双,则反射区在双足就成对存在,如肾、输尿管、肺、眼、耳等。

整体性人体的两只脚并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全息胚。除了成双的器官外人体还有一些单个器官,靠近人体左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左脚上,如心、脾、降结肠、乙状结肠等。靠近人体右侧的器官反射区在右脚上如肝、胆、盲肠、回盲瓣等。

特殊性人体的某些器官如鼻、气管、喉、胃、胰、十二指肠、膀胱等,位于人体中间部位,这些特殊位置的器官在反射区的定位上也呈对称性。在对足部反射区的认知和理解上应有立体感,如两脚并在一起,其形状就是一个端坐的人,并在一起的部位称脚内侧,是人体的正中线脊柱的反射区,也是上述器官反射区的分布区域,两脚外侧是肩、肘、膝等的反射区。

2足部按摩的理论依据

中医经络原理早在《黄帝内经·观趾篇》中就有对足部按摩的记载。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骨在脚上都有经络相连,在连接人体的十二条经脉中,有六条起止于足部,双脚是足三阴之始,足三阳之终,且分布着六十多个穴位,通过按摩,能够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化瘀止血,扶正驱邪,刺激会通过穴位接收,沿经络传导,对脏腑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生物全息论原理全息论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研究的对象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根据这个理论,每一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局部器官都包含着人体的全部信息,因此叫全息胚。在足部这个全息胚中,有与人体器官相对应的特点,当人体某器官发生变化时,足部反射区首先会出现反应。相比之下足部按摩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因为足部这个全息胚具有发育程度高,最接近整体,足部又是末端的全息胚,神经血管丰富,感觉灵敏,信息传导路径密集,足部的体积和面积比手、耳、鼻等器官都大,便于按摩。

神经反射原理神经反射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当人体的组织器官出现异常时,与足部相对应的反射区就会出现气泡状、砂粒状、颗粒状、条锁状、小结节样等改变。按摩这些反射区时就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这种痛会沿传入神经向中枢神经传导,再经中枢神经调节并发出新的神经冲动,传导到体内组织器官,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体液调节反应,激发人体潜能,调节体内失衡状态。

实践证明由足部反射区传来的触压和痛觉冲动能形成新的兴奋灶。新的兴奋灶叠加,其强度超过有病理的兴奋灶的强度,从而使病理兴奋灶受到抑制,乃至完全消失。

循环学说经测定足部血液流速为12mm/秒,按摩后血流速度可提高两倍,由于心脏有节律的搏动,血液不停地在全身循环流动,成为机体内外物质运输和交换的重要通道。当人体某个器官机能异常或发生病变时,就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代谢产物沉积在循环通道上。由于足部是处于远离心脏的部位,加之地心引力的影响,这些有害物质就很容易在足部沉积下来,造成局部皮肤组织变异的现象,如皮肤变色、皮下颗粒、索条硬结节等。通过采用足部按摩,可促进局部循环、血流通畅,最终通过肾脏等排泄器官将这些沉积物排出体外,恢复脏腑的功能。

3按摩的手法、和力度及注意事项

按摩的手法拇指按压法、拇指推法、拇指扒法、食指扣拳法、食指钩掌法、食指捏法、双拇指扒法、握足扣指法、双指钳法等。

按摩的力度应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按摩的手法重则为泻,轻则为补。由足跟向足尖方向为泻,反之为补。顺时针为泻,逆时针为补。一般敏感区按摩时有痛感。指压力度在3-5公斤,而且必须根据个人的忍耐度,在个人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内,取得最好的效果,由轻到重,慢而有规律。

注意事项

饭前30分钟、饭后1小时内不可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前后,施受双方须饮水300-500毫升温开水。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及 儿童 、老人按摩前后饮水不要超过150毫升。

女性在怀孕、月经期间不宜做足部按摩。但对月经不调、痛经者按摩时,力度要轻。

各种传染性疾病患者、足部有新鲜或未愈合的伤口,或足部骨折者、足部皮肤有皮肤病,如皮肤上的脓疮、溃疡者、.有出血性或出血倾向的疾病,如尿血、呕血、便血等或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病者。不宜做足部按摩。

病人在服药治疗期间接受足部按摩不应停药。

老人和儿童按摩时间要适当缩短,对于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糖尿病、肝病患者,按摩力度要轻,双足按摩不能超过10分钟。

有资质的按摩师才可以对孕妇和月经期妇女做足部按摩。

足部按摩师操作结束后,须用热水洗手。

4结语

足部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内经》里就有足部经络学说和足部按摩的详细记载。况且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保持足部的血液循环通畅,对全身的气血正常运行尤为重要,而足部按摩正是一种最佳的畅通足部血液循环的方法。足部按摩具有固养根气、疏通经络和调解神经的作用。通过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还可以启动机体的调节功能,激发各器官细胞潜能,增强免疫力。通过对上述理论的应用,和对实践的 总结 ,足部按摩,是获取健康生活的必要的方式和方法。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选题

何为风疹?何为荨麻疹?治疗的关键与方剂,日常需要注意的事项为何?

风疹又称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表现为风团、血管性水肿或两者兼有。

荨麻疹患者中大部分是急性荨麻疹,部分会发展为慢性(反复发作超过六周)。有调查显示,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有罹患荨麻疹的经历。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慢性荨麻疹又名“瘾疹”,中医认为其病因多与外感六淫有关,如风邪、湿邪、火邪、寒邪均可导致荨麻疹发生。

该病与先天禀赋不受、卫外不固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胃肠湿热郁于肌表,或人体气血不足,内风由生,或因情志不畅等有关,故治疗应以疏散外邪、祛风止痒、补益气血、调畅情志为主。

“风为百病之长”,外感六淫邪气之首,为阳邪,善行而数变,与湿邪共侵血脉,郁而化热,使得肌肤失养,故皮肤干燥,瘙痒难耐,患者也常因瘙痒寐差。荨麻疹的发生与营卫不和密切相关,皮肤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前提是保证营卫功能的稳定。

若卫气强大,则腠理开阖功能正常运行,可抵御外邪侵袭。若卫气不足,则外邪乘虚而入导致该病发生。营气行脉内, 以营养肌肤,若营气虚,则肌肤失养,化燥生风,风行于腠理之间,不能宣发,致风团生成,故调和营卫是治疗荨麻疹的关键。

桂枝汤

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甘草、芍药、生姜、大枣组成,既能解表疏风,又能调和营卫。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芍药与甘草,酸甘化阴,既可强卫气、祛外邪,又可补营阴、助卫气。生姜及大枣,分别助桂枝调卫,协芍药敛阴。

当归饮子

出自《济生方》,由当归、川芎、生地黄、甘草、防风、蒺藜、荆芥、何首乌、白芍、黄芪组成,是养血祛风的代表方剂。其中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为四物汤的组成,可补血养血养阴。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防风及荆芥疏风止痒。黄芪益气固表。甘草调和药。 诸药相合,加强养血祛风止痒之功。《医宗金鉴》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宜当归饮子服之。”

出自《外科正宗》,由苍术、当归、荆芥、防风、苦参、蝉蜕、牛蒡子、石膏、甘草等药物组成。方中苍术既能燥湿,又可祛肌表之风。苦参有治风疹瘙痒之功。荆防、防风、蝉蜕、牛蒡子可祛风解表透热。石膏辛寒,可解肌透热。当归补血活血。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合,具有疏风清热止痒之功,治疗风热外侵所致的荨麻疹效果显著,历代中医学者推崇为皮肤病的代表方剂。

据文献记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丹溪心法附余》、《洪氏集验方》、《儒门事亲》、《重订严氏济生方》、《普济方》、《赤水玄珠》、《外科启玄》、《疹科正传》、《外科正宗》、《济阴纲目》、《医宗必读》等31部经典书籍中载有不同组方结构的消风散共计39首,可见其推广范围之多。

小柴胡汤

出自《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组成,是和解半表半里证的首选方。荨麻疹可由外感风邪后,内隐于少阳,时出太阳而致,故荨麻疹的病位与太阳及少阳相关。少阳位于半表半里,邪气入侵少阳经时偶尔与正气相争于里,从而表现出 “时作时休”的特点,符合荨麻疹的发病特点。

方中柴胡疏肝,调理肝气,为君药。黄芩苦寒泄热,为臣药。柴胡升,黄芩降,二药配伍,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半夏、生姜和胃止呕,且生姜可制半夏毒性。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扶正祛邪。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防风通圣丸 (颗粒、散)

功效:解表通里, 清热解毒。适应症:肠胃实热型荨麻疹。

玉屏风散

功效:益气固表。适应症:气虚肌表不固型荨麻疹。

肤痒颗粒、皮敏消胶囊

功效:祛风除湿止痒。适应症:风湿热引起的荨麻疹。

乌蛇止痒丸

功效:祛风,燥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困的荨麻疹。

多以第2代抗组胺药为首选治疗用药, 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对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效果显著。

但长期服用会影响患者身体 健康 , 国际最新指南指出对于加倍剂量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使用超过2-4周仍没有缓解的顽固的荨麻疹患者,可以联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如靶向抗IgE治疗。

(1) 避免接触可诱发瘾疹的常见因素:如花粉、屋尘、动物皮屑、汽油、油漆、杀虫喷雾剂、农药、煤气等。

(2) 忌食某些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蟹、贝类、牛肉、牛奶、蘑菇、竹笋、酒类等。

(3) 避免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加强体质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药浴作为内病外治的一种传统疗法来源已久。

《礼记·曲礼》就有“头有疮则沐,

身有病则浴”。

东汉时期张仲景将浴法推广于临床,

《伤寒杂病论》载用百合洗方洗身以治百合病,

苦参汤浴治疗狐惑病等。

李时珍《本草纲目》

有关皮肤病药浴记载如下:

水萍治风热瘙痒,煎水浴取汗,

柳枝及根皮洗风肿。

到明清,药浴法发展成熟,

并探讨了相关激励,

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虽治在外,

无殊治内”等著名论断。

首先了解“中药药浴”的机制:

药浴的作用激励是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

局部、患处,并经吸收,

循环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

因而产生效应。

药浴可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

驱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调整阴阳、协调脏腑、通行气血、

濡养全身等 养生 功效。

现代药理也证实,

药浴后能提高血液中某些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增强肌肤的弹性和活力。

从中医角度探讨药浴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点:

1、药浴防治疾病,

痛内治法想必只是变换了方式而已。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

表明外用方式可助阳化气,使邪从汗出。

2、人是统一的整体,

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相联系。

正所谓“就病以治病,皮肤隔而毛窍通,

不见脏腑恰直达脏腑也”。

以药浴之方法使药物入腠理,

经经络而直达病所,以发挥其效。

3.中药药浴利用热能量与中草药相结合

产生大量的药汽及药物煎煮后

产生大量的中药离子作用于皮肤,

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循环加快,

加速组织的再生和细胞活力,

促使组胺样物质排出,

药物有效成分通过肌肤、孔窍深入腠理,

疏通汗孔,从而达到驱逐风寒,

疏通瘀滞,祛风止痒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研究皮肤的生理作用

是发挥药浴药效的前提,

现代医学认为皮肤病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除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吸收,

渗透感觉分泌排泄等多种功能,

在人体的生理病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研究证明药物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

同时皮肤分布的大量神经末梢

及特殊感受器再刺激作用下可以影响附近的接收器,

从而调节神经、体液、循环功能,

改善相应各组织器官的活动

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和修复能力。

此外,皮肤的分泌、排泄、

代谢功能参与机体对尿酸、尿素及一些无机盐等

代谢产物的排泄,

同时也参与对病体毒素及堆积代谢废物的排除,

即中医所谓的“透邪外出”。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顽固型皮肤病,

其主要症状瘙痒感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带来了诸多的负面效应,

有效治疗迫在眉睫。

银屑病主要症状就是在我们的皮肤表面

出现一系列的大小不等的丘疹。

患病的部位比较广泛,

身体的很多部位都有所涉及,

像小腿、背部、上臂和前臂、胸部、

臀部和腹部等等。

银屑病患者在发病前

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待银屑病发病之后,

患者身体上就会出现一些小红点,

或者小的丘疹现象,散在分布,

看上去像是一些小雨点,

我们称作点滴型银屑病,也是该病名称的由来。

而且患者还会伴有一些皮肤瘙痒症状,

而往往有很多患者对该病不是很了解,

误认为是简单的皮肤过敏,

结果没有及时的进行治疗,

结果导致病情加重,红疹扩大融合,

皮损部位会出现银白色鳞屑脱落现象,

发展为慢性,或者重度银屑病类型。

对于刚开始出现的轻度点滴状银屑病,

人们应该予以重视,如果出现类似的问题,

就要及时到专业的银屑病医院进行诊治,

以免病情出现不好的变化,

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

中药药浴疗法是郑州银屑病研究院

康复体系中的一项物理疗法,

中药浴对银屑病的治疗和缓解具有独特的效果,

以中药煎汤,入浴浸泡利用药物透过皮肤、

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

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

利用中药透过皮肤、孔窍、

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

达到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药浴法是中医疗法中的一种精髓,

它主要是一种外治疗法,简称立体疗法。

药浴法有三大其它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

一是药疗功效,二是水疗功效,

三是热疗功效。

通过药浴刺激可使局部血管扩张,

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

从而起到消退皮损的作用。

另外通过药物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神经反射,

激发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

促使机体某些抗体的形成,

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最终通过皮肤刺激作用,

能够达到调整脏腑功能、防治疾病、

恢复患者 健康 的目的。

中药浴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是免疫系统逐渐恢复正常功能,

建立免疫屏障,阻止体内的血毒因子合成,

阻止外毒入侵,达到内毒血清,

外调皮肤,固本抗体最佳效果。

舒经活络,祛风燥湿,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血液循环,

使药物的有效成份直接渗透到患处,

达到内病外治的功效。

中药浴为纯中药配方,

由郑州银屑病研究院多位皮肤病、

银屑病专家共同研制配方:

内含几十种中草药,

由于银屑病有三期四型之分,

根据病情不同,药浴成份也不相同。

皮肤病的治疗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医疗法,

因为西医疗法往往是针对疗效而言的,

至于是否可以彻底除根还是需继续研究的。

而中医的疗法则是从其根本的病因出发,

进行对症下药的治疗;

效果好,且对身体的副作用小。

银屑病药浴的效果是20多年来众多银屑病患者所青睐的,对于青少年儿童更是有益,无副作用。同时医生提醒:银屑病的治疗一定要选好治疗方法,科学应对,否则治疗无果,还会加重病情。

全书分为上篇和下篇两部分。上篇首先对皮肤病作了简介,阐述了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及辨证、常用中医治疗方法。下篇精选了皮肤科常用中药160余种,参考古今文献关于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论述,并结合编者的临床经验,对药物的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应用配伍、主要药理作用等进行了重新归纳和总结,附列了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古今单方、复方,介绍了这些药物在皮肤科应用的新进展,可为读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书末附有中药名汉语拼音索引。本书内容与皮肤科疾病密切相关,力求准确反映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特色,适合基层医生、中医皮肤科医生及性病防治工作者参阅。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题目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中华泡浴适合泡澡,功效很多,养颜,驱毒,治疗便秘等。。。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条中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1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1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1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1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1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1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1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1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1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2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1.中医学的知识本体解析及启示 2.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 3.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4.师承教育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5.论中西医学的差异与中医学的发展 6.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7.浅谈中医学中的全科医学观念 8.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9.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 10.实施中医学专业认证 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11.中医学相关的道、阴阳、五行学说的共性、进步和局限浅析 12.生存·发展·创新——对20世纪中医学发展道路的反思 13.西医院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探讨 14.转化医学在中医学的应用探讨 15.论中医学的优势与特色 16.情景教学在中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7.中医学与取象比类 18.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优先出 19.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 20.中医学的科学性与现代化 21.循证医学时代中医学如何发展 22.关于中医学的几点哲学思考——兼与西医学比较 23.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24.中医学证候量化诊断研究现状与思考 25.“体质”是系统生物学与中医学的最佳结合点 26.从中医学传统的文化特点探讨中医教育模式 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优 28.论中医学的生态化建构原理 29.建立符合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30.论中医学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31.对中医学专业认证实践的认识与体会 32.转化中医学:一种沟通中医基础与临床的研究策略 33.科学基金促进我国中医学事业的发展——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医学项目统计分析 34.浅谈中医学对衰老的认识 35.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与当前学科地位 36.论中医学的思维方式 37.中医学视角下城市物质空间的生命要素探析 38.探索中医复杂性之路——浅谈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39.考探中医学导引术的历史内容与现代进展 40.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思路 41.交融渗透 相得益彰——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关系 42.关于中医学学科建设的医史学思考 43.中医学“卓越医生”胜任力特征模型的构建 44.中医学的科学定位 45.中医学教育开展PBL教学之短长 46.重构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二次革命、四次浪潮的先导工程 47.初议中医学是复杂性科学——中医标准化预备研究之二 48.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与其现代化刍议 49.再论中医学的双重属性 50.从中医思维方式探讨中医学的发展 51.论模糊数学与中医学 52.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53.我国中医学期刊引用网络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数据 54.中医学的特点、特色和优势 55.中医学为何要现代化——中医学现代化再拷问 56.中医学与复杂性科学 57.试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58.客观唯心思辨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重新认识中医学的“阴阳五行” 59.从地方性知识的视域看中医学 60.瑜伽与中医学探究 61.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知识源流可视化分析——以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为例 62.中医学的科学定位——科学、哲学、人、中医、名实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 64.量子中医学、中医学、西医学的异同 65.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 66.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学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67.中医学理论体系框架结构之研讨 68.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69.取象比类——中医学隐喻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70.专业兴趣与培养潜质在自主招生中的意义研究——以中医学专业为例 71.中医学现代传承的战略思考和建议 72.中医学:健康时代及其顶层设计 73.论中医学是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完美统一 74.我国中医学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75.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76.基于CSCD统计的2015年中医学研究述评 77.发展中医学的战略思路 78.本刊对论文中医学伦理学及知情同意的说明 79.浅谈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用法 80.中医学学术争鸣论文的审读与修改 81.医学中医学名词的统一及用语规范 82.护理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3.谈中医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之思路——我校十年来中医内科学研究生 84.医学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85.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6.中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全过程管理机制的运行探索 87.谈中医学论文中关于引用古代文献记载问题 88.探讨病案专业论文中医学名词的规范应用 89.重视医学论文中医学术语的规范化 90.中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体会 91.从管理干预谈中医学 92.中医学期刊论文语句字数分析 93.中医学期刊论文作者数分析 94.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95.中医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形成过程客观影响因素的探讨 96.中医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管理干预研究 97.中医学期刊临床论文的审读评价 98.中医学期刊论文引文分析 99.中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发表中医学相关论文的趋势分析(来源:学术堂)

中药浴治疗皮肤病论文结语

药浴可以疏通血管,而且排毒养颜。同时也可以治疗一些妇科疾病。疲劳的时候可以缓解睡眠。平常建议大家可以多做一些药浴,这样对您的身体会有更多的好处。尤其是女人,对于女人宫寒特别有帮助。平常人人都会洗澡,但是懂得药浴的人很少。建议大家平常多注重一些保养。

------------------------关于运用“皮肤生物钟”规律指导美容实践-----------------------皮肤是人体(体表)最大的器官,其结构是相对稳定的,但皮肤的功能和活力在一天中是随人体机能的不断变化而在规律的变化着。这种规律性变化是人体生物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并具有一定特点,笔者暂且称它为"皮肤生物钟"。�皮肤美容和实践若能按照"皮肤生物钟"来制定治疗与护理计划,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1皮肤生物钟是人体机能规律性变化的缩影�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有规律地不停变化着,在不同时段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变化亦有所不同。根据人体机能和皮肤机能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将其活动分为以下几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具一定的代谢特点。 睡眠时段从晚上22:00至凌晨6:00,代谢速度处于最低水准,尤其在熟睡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使呼吸心跳次数减慢,血液流速降低,大脑耗氧量减少,肾上腺皮质激素(荷尔蒙)分泌量减少。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是细胞代谢峰值时段,细胞分裂速度比其它时段快7~8倍,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机能最为旺盛。 清晨、上午时段从清晨开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量增加,6:00~8:00时段达最高峰,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上午8:00~12:00,机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午后时段午后,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人体其它的代谢相应减缓,机体逐渐产生疲倦感,皮肤血液流量也减少,对各种护肤品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 下午时段下午15:00后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大量营养物质进入血循环并被机体所吸收,大脑及心肺对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比较适宜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等健身运动。 晚间时段晚上19:00~22:00机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各时段皮肤机能的不同变化,是人体整体机能变化的缩影,如果皮肤发生疾病会影响整体机能,同样机体内部不协调时也会在皮肤上表现出来。�因此"皮肤生物钟"是反映和观测人体机能变化的最好和最重要的窗口。在治疗皮肤疾病和护理皮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2运用"皮肤生物钟"指导皮肤美容实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皮肤生物钟的变化,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有利时段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并尽可能避开不利时段或采取补救措施,可取得较不择时段进行皮肤美容更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不同时段作些解释。 上午时段(8∶00~12∶00)�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对外界各种刺激的承受能力提高,抵抗力强。此时段适合各种损容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如:文眉文眼线、祛斑、除痣、换肤及治疗皮炎、痤疮、腋臭、脱毛、除疣等。 午后时段(12∶00~15∶00)�午饭后副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降低,身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量减少循环变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比较弱。除那些仅在此时段可抽空做皮肤护理的"大忙人"外,如果有条件在此时段好好休息一下,是最好的美容措施。 晚间时段(19∶00~22:00)�此时皮肤的免疫力下降,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降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及血压下降,皮肤血液循环减弱,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还有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这段时间适宜做面部清洁护理,可配合做面部及全身保健按摩和蒸汽浴等。 睡眠时段(22∶00~6∶00)�此时段,特别是22:00至凌晨2:00,是皮肤细胞代谢峰值时段,也是激素代谢最旺盛时段,因此,应注意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皮肤的良好状态。搽一些富含营养物质、透气性能好的营养晚霜,对皮肤是最好的滋润。

从现在研究来看,药浴熏洗是借温度、机械力和药物功效三者的作用,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调节经络脏腑、消淤止痛、舒筋活络、接骨续筋、温筋散寒、祛风除湿调节关节功能障碍,同时还有防病健身作用。药浴的治疗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与水本身的作用直接相关的。当药物溶于水之后即形成所谓药液,与口服及其它给药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性:直接吸收:皮肤具有吸收与其接触的化学物质的作用,水溶、脂溶及其他溶媒溶解后的药物均可由皮肤吸收,当然仍以水溶者更为主要,经由皮肤吸收的药物虽不如口服及静脉直接、迅速和可以大量给药,但具有持续、和缓、副作用小,不引起胃肠道反应等优点。因此特别适用于慢性病。另外,皮肤、外科某些疾病,药物直接渗入局部,或直接与致病因素相作用,更具有其他给药途径不可代替的优点。加强药效:借助水的特性可使原有药效加强。如扩张血管药,采用温热法,使物理效应与药理作用相结合。某些菌、毒感染,药液一方面不断持续给药,一方面清除局部致病原与代谢产特产物,要比单纯局部外用药疗效好。一引起药物采用酒(醇)溶,道理是一样的。汽雾吸入:水温高时产生的雾汽,可以部分药物成分通过汽雾由口鼻吸收或作用于其他部位粘膜及皮肤,除药理作用外,尚有湿润作用。因此特别适用于呼吸系统及五官、皮肤病。整体作用机理:药浴的整体作用是指利用药物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的直接吸收,进入经脉血络,输布全身而发挥其药理效应。近些年来,人们对中药药浴外治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认为药浴外治除药物直入血液循环发挥其本身的药理作用外,还有调整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局部作用机理:药浴的局部作用,是指中药对病灶局部发挥的治疗和保健作用。中药药浴将药物作用于局部组织,可使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其它部位,故局部疗效明显,而且收效迅捷。

他有舒筋活血保护皮肤的功效。所以药浴非常好的,你看一下,现在还有很多中药泡脚的,价钱也不便宜,也是几十元至几百元吧。现在很多有钱人都注重养生。好好照顾身体喔,记得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最后祝你们全家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望采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