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40%-50%。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作为高级别的核心期刊,40%-50%的接受率已经算是比较高的,审稿周期在1-3个月左右,编辑部沟通时效率非常高。
不是 体育核心全国就16本 有很多都是大学学报或是大学校刊 体育学校校刊。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是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应该算是 C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出版周期:月刊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4)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14年版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是由国家体育局主管,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国内唯一以运动医学为主要内容的高中级专业学术刊物,由国内著名的运动医学专家教授为本刊撰文审稿。《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主要刊登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解剖、运动创伤、运动营养、医务监督、运动疗法、中医中药、全民健身与康复医学等方面的论文与文章,每篇论文均附有英文摘要。《中国运动医学杂志》适合于从事运动医学与康复医学专业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的各个层次读者的需要。期刊编号:YDYX 期刊名称: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期刊汉语拼音:Zhongguo Yundong Yixue Zazhi 期刊外文名:Chines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刊 期:双月 创办日期:1982年9月 主管部门: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承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 主 编:李国平 责任编辑:钱金华 肖明珠 杨杨 编辑部主任:钱金华 编辑:《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出版: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编辑部通信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4号西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061 联系电话: 传真: 编辑部E-mail: 网 址: 国内统一刊号:CN11-1298/R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6710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内总发行: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总发行:北京399信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 国内邮发代号:82-77 国外邮发代号:BM709 印刷装订:中国科学院印刷厂 广告经营许可证:1000004000025 国内定价:元 国外定价:$ 出版日期:单月1日
投稿前最好先阅读本刊,以便对本刊有基本的了解。尤其要注意以下问题。 作者和单位的中英文名字、所在地、邮编分别列于中英文题目之下,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是系统内认可的、符合规范的。 个人署名作者在2人(含2人)以上以及集体作者,应指定一位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应有简短的中英文自传:姓名、性别、学位、职称、主攻研究方向,放在文稿第一页的左下方。副高职称以上的作者应有亲笔签名。 受资助的情况(资助单位、项目名称、合同号)用中英文分别列于文稿左下方。 所有稿件都应有中英文摘要。一般科技论文的摘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作者应能使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掌握该文的主要内容或数据。为便于国际读者检索并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英文摘要应比中文摘要更详细。 每篇文章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各3~8个。 缩略语、简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清楚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写出全称并注明以下所用的简称。如新术语尚无合适的中文术语译名可使用原文或译名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用于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的数字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研究对象为人时,需注明试验组、对照组受试者的来源、选择标准及一般情况等。研究对象为试验动物时需注明动物的名称、种系、等级、数量、来源、性别、年龄、体重、饲养条件和健康状况等。 药品、试剂使用化学名,并注明剂量、单位、纯度、批号、生产单位和生产时间。 仪器、设备应注明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单位、精密度或误差范围。 图和表格与文字的内容不要重复,图、表应有自明性,即不看正文就能理解图意、表意。图题和表题均应中英文对照。 所引的参考文献应仅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未公开发表或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著作如确有必要引用,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或在当页地脚加注释说明。原文作者若不超过3人应将作者姓名依次列出,中间用“,”隔开,3位以上作者则列出前3位,逗号后加“等”。
以下是运动防护专业的就业方向
1.运动队医生是指为职业运动队或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医疗保障的医生。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运动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对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运动损伤。
2.运动康复师是指为运动员提供康复治疗和训练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康复学和运动生理学知识,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运动员恢复身体功能和运动能力。
3.运动防护科学家是指研究运动损伤预防和康复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具备深入的运动医学、康复学和运动生理学知识,能够开展相关研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康复方案。
4.运动防护器材设计师运动防护器材设计师是指设计和开发运动防护器材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和机理,能够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设计出适合的防护器材,保护运动员的身体安全。
5.运动防护教练是指为运动员提供防护指导和训练的专业人员。他们需要了解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能够为运动员提供科学的防护指导和训练,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
总之,运动防护专业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包括运动队医生、运动康复师、运动防护科学家、运动防护器材设计师和运动防护教练等。如果你对运动医学和康复学感兴趣,喜欢帮助他人保持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那么运动防护专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名誉主编:曲绵域、杨天乐。主编:李国平副主编:于长隆、田野、张世明、史小才。常务编委:冯美云、敖英芳、杨则宜。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树哲、马云、马建、王予彬、邓树勋、艾华、冯连世、冯炜权、吉力立、乔德才、孙学川、苏全生、杨锡让、李之俊、李岳生、李捷、励建安、吴侔天、吴毅、余家阔、张长久、张勇、陆绍中、陆爱云、陈世益、陈启明、陈佩杰、陈家旭、林文弢、周石、周志宏、郑刚、胡扬、钟伯光、骆勤方、秦岭、钱金华、王启荣、徐军、徐晓阳、常芸、梁俊甫、葛新发、傅浩坚、谢敏豪、虞亚明。
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曾于1982年5月—7月、1987年10月—11月去美国,1986年10月—1989年7月去日本留学访问及学者交流。现任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创伤研究室主任。技术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运动创伤科研、医疗及教学工作。主讲运动创伤学。主要研究方向:关节软骨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对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原因机制、病理及临床治疗有较深的造诣。先后获国家体委委托科研基金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对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为国内先进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医疗工作:负责领导运动创伤临床的医疗及预防,担负国家级运动员的创伤防治及康复工作,多年来很多优秀运动员经过治疗重返运动场为国争光。在运动医学研究所的历史上,这位耕耘半个世纪仍在继续耕耘的前辈,为中国运动医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李宁、李小双、郎平、赵宏博、赵蕊蕊和李小鹏等我国著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心目中,田得祥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明星”。数十年的下队服务,不仅使他与运动员、教练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更为其临床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帮助。他以精湛的医术和一把手术刀使无数伤病中的运动员恢复了健康,重返体坛;为许多优秀运动员伤后重返赛场为国争光勇夺金牌作出了贡献。今天,76岁高龄的他依然坚持下队服务。田得祥主要从事关节软骨损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其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除日常的临床工作外,他同时担负国家级运动员的创伤防治及康复工作。在半个世纪的医学生涯中,先后获全国科学技术奖,国家体委(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委奖等许多奖项;1991年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者奖;曾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医疗组专家组组长;2004年被聘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医疗组专家。他结合多年临床实践,著有多部医学书籍:专著《实用运动医学》,合著《运动创伤检查法》,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运动医学分册、《膝关节外科的基础和临床》等,并写了70多篇学术论文。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1名。田得祥现兼任中国运动医学会委员,《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北京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骨科学会踝足外科组成员, 北京体育科学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医学顾问等职。
崔立刚,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
名誉主编:曲绵域、杨天乐。主编:李国平副主编:于长隆、田野、张世明、史小才。常务编委:冯美云、敖英芳、杨则宜。编委(以姓氏笔画为序):丁树哲、马云、马建、王予彬、邓树勋、艾华、冯连世、冯炜权、吉力立、乔德才、孙学川、苏全生、杨锡让、李之俊、李岳生、李捷、励建安、吴侔天、吴毅、余家阔、张长久、张勇、陆绍中、陆爱云、陈世益、陈启明、陈佩杰、陈家旭、林文弢、周石、周志宏、郑刚、胡扬、钟伯光、骆勤方、秦岭、钱金华、王启荣、徐军、徐晓阳、常芸、梁俊甫、葛新发、傅浩坚、谢敏豪、虞亚明。
这个是省级的普刊,由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主管。医学杂志的录用要看你的文章质量,现在的杂志审都已经是商业话运作,我的意思你懂的
中医的期刊特点就是选题要紧扣中医,内容要新颖,您列举的这些期刊都不容易投中,因为这些都是影响因子很高的杂志,需要很强的学术修养,如果您的稿子合格的话,编辑会主动和您沟通,您只需要回答他的问题就行了!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中医学报》和《河南中医》是两种期刊。《中医学报》(原《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1976年创刊,月刊。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为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国家级杂志),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详细介绍见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的“期刊文献”栏目。《河南中医》创刊于1976年,由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和河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定位于学术类科技期刊。这两种期刊的编辑部都在河南省郑州市,其他地方的所谓“编辑部”要当心以免上当。
zhōng yī yào kān wù
中医药刊物是系指有关中医药学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继续出版物,是中医药学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中医药期刊出现于近现代,据统计,截至1949年10月以前,我国的中医药期刊约有四百余种。清代唐大烈主编的《吴医汇讲》11卷,(1792~1801年),其编辑大旨是“奥词显义,统为求教,长篇短节,并曰无拘”,内容已包括有当时41位作者的94篇文稿,所叙有内、外、妇、儿各科及历代医家论述,经义诠释,随诊笔记,读书方法,药物真伪鉴定等。从编例及内容而言,《吴医汇讲》可以说是近现代中医药期刊的雏形。
中医药期刊开始较多出现是在辛亥革命(1911年) 前后。现知较早的中医药期刊有上海医学公报社蔡小香等所编的《医学报》(创刊于1904年4月),神州医药学会绍兴分会何廉臣等所编的《绍兴医药学报》(1908年6月),广州梁慎余等所编的《医学卫生报》(1908年7月),宁波徐友函等所编的《卫生杂志》(1911年),神州医药书报社余伯陶等编的《神州医药学报》(1913年5月)等。当时的中医药期刊反映了中医药学界锐意革新的思潮,在内容上则中西兼备,在研究探讨中医学术的同时,对西医学知识也多有介绍。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中医期刊编撰者有蔡小香、丁甘仁、周雪樵、王问樵、梁慎余、唐乃安、袁桂生、顾宾秋、丁福保、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徐友函、余伯陶、包识生等。
“五四”运动前后,到抗日战争以前,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普遍开展,以及由于中医药学界联合起来反对对各届 *** 所采取的歧视、压迫、消灭中医等政策的坚决斗争,在斗争中中医药学界学术风气活跃,中医药期刊也显著增多。据统计,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医药期刊在250种以上,其中在上海出版者最多,达90余种,其次则为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北京、天津等地。当时中医药期刊发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有:上海中医学会所编的《中医杂志》(1912年12月),上海中华医药书局所编的《医界春秋》(1926年5月),杭州三三医报社所编的《三三医报》(1923年5月),广州杏林医学社所编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山西太原中医改进研究会所编的《医学杂志》(1921年6月)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东南亚各国也多办有中医药期刊,如《医药月刊》(新加坡)(1930年2月),《菲律宾医药会刊》(1930年4月)等。这一时期的中药医期刊,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中医药学术团体机关刊物,如中央国医馆及各地分馆所编的《国医公报》;神州医药学会各分会所编的《神州医药学报》以及中医院校所编的院刊等等。
这一类期刊多为各学术团体人撰稿。论文学术水平较高,且多报告了各团体的机构、成员、沿革及动向等。其二是中医药界同人刊物。如上海中国医学月刊社所编的《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10月),广州岭南医林一锷社所编《医林一锷》(1931年1月)等,这类期刊的内容广泛,思想较为活跃。其三是中医普及性刊物,如上海中医书局所编的《家庭医药杂志》(1930年1月),健康报馆所编的《学医门径月刊》(1930年5月),广州大众医刊社所编《大众医刊》(1931年4月)等,此外,当时各地报刊如上海《申报》、《新闻报》等,多编有医学卫生副刊,其中亦有特刊中医内容者。这类期刊的特点是宣传中医药卫生知识,读者面大,影响广泛。这一时期中医期刊的内容,一般都是有社论或言论栏。多反映当时中医界讨论中西医关系,如何整理中医学术,中医教育,医学道德等问题; 学说栏多连载篇幅较长的著作和讲义;药物栏介绍各种中药的研究;医讯栏报告各地医疗法令,医学团体情况;问答栏多解答读者学医、治病的各种问疑; 此外还有随诊笔记,医林文艺,杂俎等。这一时期比较活跃的编撰者有何廉臣、裘吉生、曹炳章、樵铁樵、陆渊雷、周学海、章臣鹰、张赞臣、秦伯未、范行准、祝味菊、杨 *** 、刘民叔、余无言、赵燏黄、陈邦贤、陈无咎、张山雷、吴汉仙、陆士谔、谢利恒、张锡纯、朱仁康、杨志一、张子英、杨医亚、朱振声等。
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新出版的期刊大约有六十余种。除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各省外,各地新刊的中医期刊增多。如重庆出版有《国医月刊》(1939年4月),成都出版有《国医改进月刊》(1941年3月),桂林出版有《复兴医药杂志》(1941年4月),西安出版有《平民医学周报》(1943年6月)等。由于时局动乱,此时中医药期刊一般刊行年代不长。较有影响的是北京出版的《国医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