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手足口病的论文文献

发布时间:

手足口病的论文文献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流行方式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有此类发病集聚现象。医院门诊的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格,也可造成传播。天津市两次较大流行,托幼单位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散居儿童。家庭散发,常一家一例;家庭暴发,一家多人或小孩子与成人全部感染发病。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临床特征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 手足口病只是可引起口腔溃疡的许多种传染病中的一种,另一种常见的口腔溃疡的原因是口腔疱疹病毒感染,它使口腔和牙龈产生炎症(有时称口炎)。 医生通常能根据病人的年龄、病人或家长的诉说的症状,及检查皮疹和溃疡来鉴别手足口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口腔溃疡。可将咽拭子或粪便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病毒,但病毒检测需要2-4周才能出结果,因此医生通常不提出做此项检查。 主要诊断依据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时须有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1、好发于夏秋季节; 2、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 3、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4、病程较短,多在一周内痊愈。 鉴别 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在大规模流行时,诊断不困难。但散在发生时,须与口蹄疫、疱疹性咽颊炎、风疹等鉴别: (1)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目前有7个血清型、65个亚型。主要侵犯猪、牛、马等家畜。对人虽然可致病,但不敏感。一般发生于畜牧区,成人牧民多见,四季均有。口腔粘膜疹易融合成较大溃疡,手背及指、趾间有疹子,有痒痛感。 (2)疱疹性口炎四季均可发病,以散在为主。一般无皮疹,偶尔在下腹部可出现疱疹。 (3)疱疹性咽颊炎,可由CoxA组病毒引起,病变在口腔后部;如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很少累及颊粘膜、舌、龈。不典型、散在性HFMD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做病原学及血清检查。 预防 本病主要通过食物、口鼻飞沫及接触传播,因此预防上主要应做到: 1.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病从口入; 2.避免与患儿接触,幼托机构发现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 3.平时应加强体质锻炼; 4.调理脾胃,及早治疗食积。 (一)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及时采集合格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 (二)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三)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四)被污染的日用品及食具等应消毒,患儿粪便及排泄物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五)流行时,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六)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七)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八)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九)医院加强预诊,设立专门诊室,严防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方法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260.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148.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手足口病论文文献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手足口病的相关预防及护理知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手足口病护理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一般在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危及生命。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为对症治疗。

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在我国广泛流行,每年均有暴发,南方地区每年流行两次,流行高峰分别为5月和10月。感染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较多,其中6月龄-2岁儿童的疾病负担最重。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的男女比例为:1。

从手足口病监测显示,每年3月底开始,手足口病开始高发,到四五月份达到高峰。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其中4~7月是全年第一波发病高峰期(主高峰期),9~11月是第二波发病高峰期(次高峰期)。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病毒的传播,虽然有空气传播的可能,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消化道传播),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手足口病是不是一定会在手、足、口、臀等部位发病?

这个不一定,有的患儿可能只有一两个部位发病,也有的患儿全身都有症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手足口病的发病区域一般比较明显。

手的发病区域集中于肘关节以下,一般多发于在手掌部位,手背也可发生,如虫咬状,多为针尖样的小泡,绿豆大小的疱疹,周围分界较为清晰,为独立水疱,水疱之间互不相连;足部集中于膝关节以下,特别多发于脚掌;臀部多发于肛门附近;嘴巴多发于咽峡部两侧或者软腭部位,多为化脓性疱疹。

典型症状:对称疱疹

疱疹:手足口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在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出现疱疹,其特点是从小米粒到绿豆大小不等,疱壁较厚,不易溃破,不发痒。80%的手足口病疱疹可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等处,但有时也会单独发生在手心或口腔、臀部等部位。不过,若是单独出现的`疱疹,而且疹子越小、数量越少时,往往提示手足口病重症,当引起注意。

疱疹出现在手足的部位,往往是在手心、脚心,很少在手背、脚背;而且一般是对称性出疹,即左右手、左右脚同时可见,很少只见于单侧。

发热: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的感染,因此,发病除可见疱疹外,还有发热、精神状态较差等症状,部分患儿可见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表现。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注射疫苗。手足口病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手段。

特别强调:如果宝宝有过敏症状发作,不建议此时注射手足口病疫苗。因为,注射疫苗后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就分不清是疫苗引起的过敏,还是原过敏症状发生反复。此外,过敏发作期间,宝宝的免疫系统功能比较亢进,容易对外来物质过敏,发生疫苗过敏的几率要大一些。

2.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 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4.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被褥。

5.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6.如果在孩子的手心、足掌心、口腔黏膜及臀部等处发现疱疹,马上带孩子到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

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

禁食冰冷、辛辣、酸咸等刺激性食物。

治疗期间应注意不吃鱼、虾、蟹。

手足口病相关用药

常用抗病毒药物:目前临床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临床使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片、罗昔韦®更昔洛韦片 、利巴韦林、罗乃韦®盐酸伐昔洛韦片和罗汀®泛昔洛韦片等。

辅助用药:维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早发现,早处理!!要注意孩子个人卫生

手足口病的论文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去淘宝买吧,这里为了点分谁会给你写?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方法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260.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148.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手足口病论文可参考文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行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出现手心、足心、臀部以及口腔的疱疹、丘疹并伴或不伴有有发热,大多数有发热,轻症一周左右自愈重症可危及生命,重症多有其他系统的病变,如脑炎、心肌炎、肺炎。。。。孩子易惊动、高热、心率快、呼吸快。。。你一定要到医院看看。如果病情可以,可喝一点流质的东西,在治疗吗,可别马虎!

手足口病(HFMP)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多发于托幼儿童,有流行趋势,以发热、手、足、口腔等处皮疹为主要特点,部分病例可发生心、肺、脑等多处脏器损伤。本资料收集1998年6月~2003年8月212例观察手足口病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212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男156例,女56例,男∶女=∶1,年龄9个月~12岁,平均岁。 SIRS诊断标准 具备以下2项或2项以上即可诊断:(1)体温>38℃或<36℃。(2)心率>平均年龄加2个标准差。(3)呼吸>正常年龄均值加2个标准差或PaCO2>(32mmHg)。(4)白细胞>12×109/L或杆状核>。 统计学方法 将手足口病分为SIRS(全身反应综合征)组和非SIRS组,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R×C)。2 结果212例手足口病患儿符合SIRS为43例,占总观察病例的,男33例,女10例,男∶女=∶1,<3岁8例,3~5岁28例,5~7岁6例,>7岁1例,其中合并心肌炎20例,脑炎1例,多发性神经根炎1例,支气管炎4例,支气管肺炎4例,所有病例均应用抗病毒药物,症状重者应用病毒唑、鱼腥草,轻者服双黄连、板蓝根,合并心肌损害的应用营养心肌药物(—二磷酸果糖,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者应用营养脑细胞类药物(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B族维生素),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用抗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病程<3天22例,4~7天138例,8~14天30例,>14天22例,最长28天(1例为心肌炎,1例为多发神经根炎),平均天。全部治愈。见表1、表2、表3、表4。表1 发生SIRS与年龄的关系(略)表2 发生SIRS与皮疹消退时间的关系(略)表3 热程与SIRS的关系(略)表4 心肌酶谱与SIRS的关系(略)3 讨论HFMD自1957年首次在新西兰发现后各国均有病例报告,研究证实为多种肠道病毒引发,主要为柯萨奇A16引发〔1〕,此外还有柯萨奇A4、5、7、9、10,肠道病毒(EV)71所致等,本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流行居多,主要由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或粪便污染手、玩具、食品等接触感染,5岁以下发病率高。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是1991年由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与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合提出的新概念,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代表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所致危重症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总称,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时,立即产生复杂的防卫对抗,引起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包括多种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这种由机体多个系统共同参与的防卫反应称为SIRS〔2〕。本组资料显示手足口病发生SIRS者占,发生几率并不低,应引起重视,且与年龄、发热持续时间、皮疹消退的时间、心肌酶谱改变有关,由治疗结果看,本病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对预后起重要作用。【参考文献】1 杨国亮.皮肤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 吴瑞萍,胡亚美.实用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05.

没有什么标准,就看皮肤表现,症状

现阶段我国的护理 教育 基本上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很多开设护理专业的医学类院校把护理教育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了护理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技术的训练方面,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护理 毕业 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倪平。 舒适护理在对疝气患儿进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7,(04):177-178.

[2]张娟慧。 舒适护理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7,(03):160-161.

[3]邱文丽,戴举响,胡小艳,仲小宁。 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预防控制中的应用[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7,(02):128-130.

[4]王满金,廖俪娣。 舒适护理在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44-45.

[5]莫然。 剖宫产术后产妇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04):53-54.

[6]毛智慧,张欢,孙晓婷,刘晓亭。 舒适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7,(05):513-517.

[7]徐建波。 硬膜外分娩镇疼孕妇中舒适护理的运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1):223.

[8]林健,杨英,何育教。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56-57.

[9]杨明英。 剖宫产留置尿管患者120例舒适度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4):99-100.

[10]吴妙君,林丹凤,周利琼,张君平,文艳。 舒适护理干预对妇产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效果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7,(04):101-103.

[1]李峰.韩杰临床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护理研究2010,24(lC):266-267

[2]谭静.朱京慈.鲁芳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 2011,(4):110-111.

[3]袁长蓉.王志红.陈国良.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发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5):42-44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李霓,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 年中国宫颈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国肿瘤.

[6]张锐,孙美榕,张正,等.基因治疗与人类健康[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 24(1):84-90.

[7]蒋超.徐丽华.ICU人工气道吸痰最佳护理实践标准研究现状及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2):18-20

[8]黄世英.李连梯.朱文平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 方法 [J].广东医学.2013,34(8):1308-1310.

[9]何秀曼.许倩茹.非定时吸痰技术及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4):335-336

[10]童亚林.缪洪城.冯小艳.等.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防治作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1):6-10

[11]刘广琴.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最佳时机的探讨[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105-106

[12]江方正.李雪.叶向红等.持续加温湿化氧疗在气管切开患者脱机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28-130

[13]蔡瑞霞.介绍一种新的气管切开换药方法.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29

[14]毕娜,王建荣.静脉输液技术环节风险评价的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1):761-763

[15]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1]杨柳凤。 舒适护理对于牙周龈下刮治患者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7,(07):146-147.

[2]窦中娜。 舒适护理在呼吸机支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医药卫生,2017,(06):928-930.

[3]余健。 舒适护理对肛肠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7,(02):238-240.

[4]左海琴。 舒适护理对老年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7,(09):1087-1088.

[5]魏虹。 浅析老年患者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舒适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8):255-256.

[6]张玉萍。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03):467-468.

[7]何敏仪,骆燕香。 慢性咳嗽应用舒适护理的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7,(08):100-101.

[8]刘燕,隗春燕,姜永光。 冠脉支架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7,(05):447-449.

[9]齐乐。 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7):223-224.

[10]胡林爱。 协同护理对白内障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探析[J]. 临床医药实践,2017,(03):230-232.

[11]陈艳。 萧式双C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对面颅骨多发骨折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03):51-53.

[12]蒋艳。 舒适护理与健康教育对降低消化性溃疡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3):48-49.

[13]黄纪媛,侯晓燕,诸运青。 健康教育结合舒适护理对阑尾炎手术病人疼痛、负性情绪及身体恢复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7,(06):650-653.

[14]王文川。 舒适护理和常规护理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06):210.

[15]孟伟。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7,(06):132-134.

2018手足口病的论文

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摘要】 从国内外手足口病流行概况、临床症状和中医药治疗近况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疫疹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其中以71型病毒最为严重)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手足口病虽然是上世纪70年代新定的病名,但同类疾病如麻疹、风疹等在历史上常见,病机、治则均有共性,暴发流行时中医统称为“疫疹”[1]。中医学对疫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切实有效的防治法则。1 国内外流行概况 自1974年Shcmidt等人首次报道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脑炎患者中分离到肠道病毒71型(EV71),EV71己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十多次爆发和流行。1972一1973年、1986年和1999年澳大利亚发生EV71流行,重症病人大多伴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无菌型脑膜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共济失调、发热惊厥等,一些病人还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1975年在保加利亚发生超过750例以婴幼儿发病为主的EV71感染,无手足口病症状,只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群体发病,其中报告无菌型脑膜炎545例、类脊灰样麻痹52例、脑干脑炎68例(死亡44例),其死亡病例主要是由于延髓受累导致呼吸衰竭而出现急性死亡。日本1973和1978年出现2次VE71感染流行,主要临床症状为手足口病,病情较温和,但同时也观察到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1973年为24%,1978年为8%)。1997一2000年EV71在日本再度活跃,流行期间的皮肤和黏膜表现证明EV71有相当大的变异,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且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倾向,与EV71感染有关的神经系统表现因小脑、脑干和间脑等受累部位不同而各具特点。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有2628例发病,29例死亡,死者平均年龄岁,17例胸片显示肺水肿。1998年台湾发生了129 106例手足口病的大流行,其中405名儿童发生了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有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和肺出血;其中死亡78例,83%死于肺水肿或出血,91%的死亡患儿小于5岁,分离出病毒的病人中,EV71占。2000年台湾又发生另一次手足口病爆发,80 677患病和41人死亡。2000年10月份新加坡发生几千名儿童感染手足口病和4名儿童死亡。1987、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也从手足口病患者中分离出2株EV71病毒。1999年厦门爆发由EV71引起手足口病,少数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2000年上海市某幼儿园爆发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分离到13株EV71病毒。我国香港地区1987年发生过EV71流行;2001年出现了首例死亡病例,1名2岁男童死于肺水肿、肺出血。深圳从1998年起监测EV71感染发现除了手足口病,还可有多种临床症状: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肺炎等。2001年广州从手足口病和下肢麻痹患儿中分离到21株EV71病毒,其中3株为急性下肢麻痹患儿病毒株[2]。2008年以来,在新加坡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手足口病疫情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并正扩散到中国全国多个地方,如今已有超过9个省市报告发现手足口症病例,分别是:北京、重庆、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和广东。重庆市5月5日报告发现15例手足口病,其中5人住院观察。重庆市卫生局已经发出首个手足口病警讯,要求各医院对该病进行每日报告制,密切防控。广东省卫生厅5月3日宣布,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例925起,死亡3例。浙江省至5月6日共1198起,死亡1例。北京、陕西、湖南、湖北、江西也发现病例,但无死亡报告。作为这次手足口病的起源地和重灾区,安徽省的情况最为严重。目前公布的病例已经达到5151起,死亡22例[3]。2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为2~7d,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EV71具有神经毒性,累及神经系统的主要表现为急性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小脑炎、脊髓灰质炎样肌麻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合并脑疝的致死性脑炎。EV71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可导致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EV71中枢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次为皮疹、睡眠障碍、呕吐、肌痉挛、共济失调、乏力。中枢神经受累出现于皮疹后2~4d,早期中枢感染最重要表现为肌阵挛和睡眠障碍。

手足口病论文答辩一般会问的问题:1、研究背景和意义:在介绍研究内容之前,需要先说明为什么要研究手足口病,这个研究对于医学和公共卫生方面有什么意义和贡献。2、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例如,本研究主要探究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病原学、防治措施等问题。3、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阐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4、结果和发现:介绍研究所得到的主要结果和发现,例如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高危人群、病原体分布情况等。5、讨论和结论:分析结果和发现,提出相关的讨论和结论,以及对手足口病防控和治疗方面的建议和展望。6、创新性和贡献:如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或者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和治疗有一定的贡献,可能会被问到具体的创新点和贡献。7、展望和不足:最后,需要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改进之处,以及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给你找了些资料:糖尿病肾病早期的营养治疗 【摘要】 目的 通过膳食控制血糖和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进展或加重。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药物治疗及科学合理的膳食治疗,维持血糖的基本稳定和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并进行膳食控制和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通过膳食营养治疗后各种生化指标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且有加重的倾向。结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科学合理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和高滤过的形成,减少蛋白尿,以达到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及延缓和防止其进展的目的。 关键词 糖尿病 早期肾病 营养治疗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多,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膳食营养疗法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措施之一。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即微量蛋白尿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使病情稳定和逆转及治愈,同时避免发展至临床糖尿病肾病。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住院患者40例,均按WHO诊断标准确诊且均为轻体力劳动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药物与营养治疗,男16例,女4例,年龄(62±8)岁,病程(±)年;对照组20例,单纯药物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58±7)岁,病程(±)年,治疗前后均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尿蛋白。 方法 治疗 根据病人的血糖、肾功能情况和饮食习惯制定适合病人的营养治疗食谱,临床治疗及出院后追踪观察均为3个月。 营养治疗的原则 (1)热量:根据病人的病情而定,热量的供给要满足机体的需要,每日总热量均为126kJ/kg体重。碳水化合物可适当放宽,不能进食者可通过输液来补充。(2)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要视病人的肾功能情况而定,一般不宜太高,如果早期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者而没有肾功能损害的情况下,蛋白质可提高到100~120g/d,但病人出现肾功能损害且有尿素氮潴留,出现氮质血症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应为·d或全日进量30g左右。必须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如蛋类、乳类、瘦肉等。因其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利用率高,营养价值最好,有利于保护肾脏。(3)脂肪:供给量占总热量的25%,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宜。(4)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充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锌、硒、铬等。(5)膳食纤维:每天摄入膳食纤维30~40g,以天然食物为好,因膳食纤维有降血糖、血脂和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的各种生化指标对比见表1,表2。 表1 治疗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表2 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检测结果对比 20例治疗组患者通过营养治疗后所检测的生化指标显示比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至正常。 3 讨论 在临床上膳食营养治疗 〔1〕 是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也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关键。糖尿病早期肾病的主要改变 〔2〕 是肾脏高灌注、高滤过、肾动脉体积增大。同时蛋白尿是肾脏受损的表现之一,当肾小球疾病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滤过的血浆蛋白增多,就出现了明显的蛋白尿。如果在此阶段能得到合理的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或治愈 〔3〕 ,因此,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预防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摄入过多,可加重肾的滤过损伤,加速肾小球毛细血管的硬化,适量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减轻肾小球的内压力,减轻高滤过和减少蛋白尿,以达到延缓和防止糖尿病早期肾病进展的目的,因此,对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防治,除控制糖代谢紊乱外,对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参考文献1 熊旭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糖尿病肾病.中华肾脏杂志,1997,13(4): 张训.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机理.实用内科杂志,1993,13:259-260. 3 王青玲,王素霞,魏玉臻.不同饮食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病影响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47-148.营养与疾病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遗传疾病多与正当的营养素摄入有关,使得营养与疾病的关系受到广泛的关注。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疾病即营养性疾病。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居民患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相关的心、糖尿病、肥胖等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在此重点介绍一下我们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关键词:营养 合理膳食 糖尿病 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状态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须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宜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合理膳食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的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又要求膳食构成的比例平衡,还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饪方法,以利于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利用。

科学家提出,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可能会越来越多,并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该如何应对 -------------------------------------------------------------------------------- 2006年02月24日06:43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禽流感、疯牛病……这些名字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恶魔”,在世界各地蔓延和传播,不少人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动物得的疾病会对人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但科学家日前却提出了更加令人郁闷的意见:在未来,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可能严重影响到人类的健康。 动物病入侵人类世界 根据科学家们的统计,在过去的25年中,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的疾病一共有38种之多。根据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家们的统计,一共有1407种病原体可能导致人类致病,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原生动物和真菌等。在这些病原体中,有58%都是来自动物。在这1000多种病原体中,有177种一旦“出现”或者“再次出现”,都可能在人类中广泛传播,但大部分从动物传染到人的疾病扩散的机会微乎其微。 但情况在现代社会中却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统计,在过去25年内,每年都有一到两种过去从来只在动物界“安分守己”的病原体向人类世界进军。爱丁堡大学的一名科学家表示:“在过去几千年中,人类总是被新的病原体攻击,但最近几十年以来,病毒攻击的速度明显加快了。”他还解释说,不用查看之前的感染率数据就能够得到这一结论,想想看,如果在过去的几千年中病原体以这样的速度攻击人类,人类早就忍受不了了。 这名科学家表示,可能在过去也有很多来自动物的病原体感染过人,但那些只是极其个别的例子,病原体没有在人的身上停留。但现在可能是“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使得动物世界的病原体很容易在人的身上扎根,并且一抓住时机就疯狂传播开来。 一名长期从事疾病防控工作的专家解释说,病原体之所以如此容易地在人类中传播,很可能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有关,现在人类居住得更加密集,交往也更加频繁,变暖的气候很可能为病原体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们频繁的旅行则更容易将病原体散播到世界各地。例如艾滋病、SARS等病的扩散就很能说明问题。 从禽流感到未知疾病 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在人类世界中的爆发只是这种来自动物的病原体加速往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例子。至今为止,禽流感在世界范围内已经不断扩散,从亚洲到非洲、欧洲都在不断出现禽流感病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其死亡率在50%左右,并且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还在不断演化,专家们正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化,并且争分夺秒地研制疫苗。世界各国政府也都在为禽流感的防控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专家们指出,目前控制禽流感的最好办法仍然是把好病原体从动物世界通向人类世界的大门,把目光放在禽类身上,将高致病性H5N1病毒控制在动物的圈子里。目前,在禽流感疫区,成千上万的禽类被宰杀,以便阻挡高致病性H5N1病毒“杀向人类”的步伐。 而一些科学家表示,禽流感很可能只是提醒人类的一个前奏,未来还可能出现更多从动物到人的疾病。目前还很难预测威胁人类的下一个疾病是什么。一名科学家说:“这些从动物到人类的疾病总是让我们感到惊奇,禽流感可能只是其中一例,我觉得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其它的疾病。真的很难说下一次又是什么。”分析人士认为,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为了健康,人类最好还是早做准备,完善检疫和疾病防控的系统工作,争取把病原体控制在动物世界之内。毕竟一旦传染到人,从该病原体疫苗的研发到特效药的生产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韩曙) 2月21日,两名游客在英国伦敦市中心公园内行走,鸟儿在他们身旁飞舞。尽管英国近期发现的数只死天鹅被证实并未感染禽流感病毒,但由于禽流感在欧洲呈蔓延之势,英国有关部门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度警惕”。新华社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