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袁锋已发表医学论文吗

发布时间:

袁锋已发表医学论文吗

徐克成在《癌症专线》中提出:癌症必须有新思路。第一,癌症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单一方法很难达到良好效果,因此综合性应用不同的治疗手段殊为重要;第二,癌症在不同的人、不同时期,均可表现为不同行为,因此治疗必须因人而异,实行个体化;第三,治疗必须顾全病人整体的健康。我们是治疗患有癌症的病人,而不仅仅是治疗病人的癌肿。癌肿消除了,病人死了,这是治疗的失败;只有病人的生命得到延续,治疗才算成功。目前愈来愈多应用微创治疗(如冷冻消融)和整体“培本”治疗(如免疫治疗),可能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一种策略或途径。

2022年发表论文的明星很多,其中包括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知名科学家。这些明星在自己的领域内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的论文是对学术界的重要贡献。其中一些明星包括:1. 张国荣:著名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量子力学和宇宙学。2. 王菲:著名生物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3. 刘德华: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曾获得图灵奖,他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这些明星的论文都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对学术界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会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是问人吗:徐克成牛立志曾宗渊李朝龙穆峰好了,就记得这么多了。详细信息去百度,毕竟是正式官方介绍。

答案:2022年发表论文的明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研究热点领域:根据过去几年的趋势来看,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都备受关注,相关论文也屡获殊荣。因此,预计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的研究人员有望成为发表论文的明星。2. 突破性成果:如果某个领域出现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那么相关的论文作者很可能成为明星。例如,2021年两位药理学家因研发出治疗肝炎的新疗法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们的相关论文也备受关注。3. 发表数量和质量: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成为明星的重要因素。通常来说,发表高水平论文的研究人员数量并不多,而且他们大多数都是在某个领域内拥有深厚造诣的专家。解释:发表论文是科学界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因此,预测哪些研究人员可能成为发表论文的明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界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拓展: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研究人员的学术声望、国际影响力、合作团队等也可能会影响其成为发表论文的明星。同时,也要注意到,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即使一个研究人员在某一年没有成为发表论文的明星,也不代表他或她的研究成果没有价值。

袁锋已发表医学论文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自然》● 科学家揭示肝硬化细胞水平发病机制英国爱丁堡大学炎症研究中心N. C. Henderson和P. Ramachandran研究组合作发现在单细胞水平上肝硬化的纤维化生态位。相关论文2019年10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为了获得细胞水平的直接相关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设计提供依据,他们分析了超过100,000个人类单细胞的转录组,从而得出了健康和肝硬化人类肝脏中存在的非实质细胞类型的分子定义。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与疤痕相关的TREM2+CD9+巨噬细胞亚群,该亚群在肝纤维化中扩展,从循环单核细胞分化,并且具有促纤维化作用。他们还定义了新型ACKR1+和PLVAP+内皮细胞,它们在肝硬化中扩展,在形态构造上受疤痕限制并增强白细胞的转运。新型疤痕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与PDGFRα+胶原生成间充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多谱系配体-受体模型揭示了包括TNFRSF12A,PDGFR和NOTCH信号传导在内的几种促纤维化途径的疤痕内活性。他们的工作在单细胞水平上剖析了未曾被预料的人体器官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并提供了发现肝硬化合理治疗目标所需的概念框架。据悉,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疗法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是全世界的主要杀手。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解码胎儿肝脏造血功能剑桥大学Sam Behjati、Elisa Laurenti、Sarah A. Teichmann 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uzlifah Haniffa研究组合作解码了人类胎儿肝脏造血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号的《自然》上。研究人员对约140,000个肝脏和74,000个皮肤以及肾脏和卵黄囊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确定了人类血液和免疫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组成。研究者从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推断分化轨迹,并评估组织微环境对血液和免疫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胎儿皮肤中的生理性红细胞生成以及卵黄囊中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先天性淋巴样细胞前体的存在。研究还证明了在妊娠过程中胎儿肝脏的造血成分发生了变化,其远离了主要的类红细胞,同时伴随着HSC / MPPs分化潜能的平行变化,研究人员并对此进行了功能验证。该研究揭示的胎儿肝脏造血综合图谱为研究儿科血液和免疫疾病提供了蓝图,并为HSC / MPP的治疗潜力提供了参考。研究人员表示,胎儿肝脏中的决定性造血作用支持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但其在人类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新发现可作为黑色素瘤潜在疗法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癌症中心Robert K. Bradley小组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Omar Abdel-Wahab小组合作,发现了癌症中剪接体内非典型BAF复合物的破坏,并基于这一机制提出了对待一类肿瘤恶化的治疗方法。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上。研究人员结合泛癌剪接分析与阳性富集CRISPR筛选来优化促进肿瘤发生的拼接改变。研究团队报告说,多样的SF3B1突变集中在对BRD9的抑制上,BRD9是最近描述的非典型BA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复合体也包含GLTSCR1和GLTSCR1L57。突变体SF3B1识别BRD9内的异常的、深内含子分支点,从而诱导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衍生的毒性外显子的包被和随后BRD9 mRNA的降解。BRD9的清除引起了CTCF相关基因座上非经典BAF的减少,并促进了黑色素瘤的发生。BRD9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一种强有力的抑制剂,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或CRISPR介导诱变在SF3B1变异细胞中纠正BRD9 的错剪接可以抑制肿瘤增长。据悉,SF3B1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RNA剪接因子,但对SF3B1突变促进恶性肿瘤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癌症中U1剪接体RNA发生高频突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Lincoln D. Stein研究组研究显示,U1剪接体RNA在多种癌症中发生突变。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他们报告了在几种肿瘤类型中,U1 snRNA的第三个碱基处高频出现的Agt;C体细胞突变。 U1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碱基配对识别5C突变与肝细胞癌的酗酒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侵袭性IGHV基因未突变亚型相关。U1突变还可以使CLL患者独立接受不良预后。他们的研究证明了剪接体RNA中最早的非编码驱动程序之一,揭示了癌症中异常剪接的新机制,可能代表了新的治疗靶标。他们的发现还表明,驱动程序的发现应扩展到更广泛的基因组区域。据悉,癌症是由称为驱动因子的基因组改变引起的。已知有数百种编码基因的驱动程序,但尽管进行了深入的搜索,但迄今为止仅发现了少数非编码驱动程序。最近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改变的RNA剪接在癌症中的作用。尽管仅在蛋白质编码剪接因子)中发现了导致多种转录类型的异常剪接的驱动子突变,但仍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得到了证实。相比之下,由于表征非编码癌症驱动程序的综合挑战和snRNA基因的重复性,对剪接体非编码成分,一系列小核RNA的癌症相关改变的研究很少。相关论文信息:● 非编码RNA突变可引起Shh型髓母细胞瘤近日,加拿大病童医院Michael D. Taylor研究组发现复发性非编码的U1-snRNA突变驱动Shh型母细胞瘤的隐性剪接。2019年10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报道了约50%的Sonic hedgehog型髓母细胞瘤中U1剪接体小核RNA的高度复发性热点突变,该突变在其他髓母细胞瘤亚型中均不存在。在其他36种其他肿瘤类型的2442例癌症中,发现此U1-snRNA热点突变小于%。婴儿Shh-MB基本上不存在这种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97%的成年人和25%的青少年中。U1-snRNA突变发生在5剪接位点结合区域,并且snRNA突变型肿瘤显著破坏RNA剪接,并带有过量的5隐性剪接事件。突变的U1-snRNA介导的可变剪接使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并激活癌基因,这是治疗的新靶点,并造成了癌症中非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高度复发性和组织特异性突变。据介绍,癌症中的复发性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大多数儿童癌症中很少见。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Naveed Satta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相关论文2019年10月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搜集了2015年12月31日前四个欧洲国家基于人口的电子基础卫生数据库,其中意大利1542672人,荷兰2225925人,西班牙5488397人,英国12695046人。对120795名确诊为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平均随访了年。在校正年龄和吸烟因素后,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NAFLD或NASH患者的AMI风险比为,卒中的综合风险比为。而在风险因素数据更为完整的组别中,在校正收缩压、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使用和高血压等因素后,NAFLD或NASH患者的AMI的风险比为,卒中的风险比为。总之,对1770万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排除心血管危险因素后,NAFLD的诊断与AMI或卒中风险无关。NAFLD患者的成人心血管风险评估很重要,但无需以特殊方式进行。相关论文信息:● 中国科学家系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研究组对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7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央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和等知名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5月20日之前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研究均比较了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两种以上的疗法,且至少报告以下临床结果指标之一: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客观缓解率和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8项符合条件的试验包括4628例患者和12种治疗方法: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于培美曲塞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以及联合治疗。与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相当,奥希替尼显示出最有利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达克替尼、阿法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阿法替尼+西妥昔单抗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在提供最佳总体生存效益方面也大致相当。但联合治疗引起的毒性更大,尤其是厄洛替尼+贝伐单抗,易导致3级以上的严重不良事件。不同的EGFR-TKIs显示出不同毒性谱。两种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的亚组分析表明,在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中,奥希替尼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而在Leu858Arg突变患者中,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总之,与其他一线治疗相比,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外显子19缺失和Leu858Arg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最优。相关论文信息:●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医学院Evangelos Evangelou研究团队系统分析和批判评价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系统搜索了22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描述了408个预后模型的开发,38个模型的外部验证,以及20个针对COPD以外疾病预后模型的验证。408个预后模型建立于三个临床环境:239个针对门诊患者,155个针对住院患者,14个针对急诊患者。这408个预后模型中,最普遍的终点是死亡率、COPD急性加重和再次住院的风险。总体来说,最常用的预测因素是年龄、一秒用力呼气量、性别、体重指数和吸烟。在408个预后模型中,100个得到了内部验证,91个检测了校准开发模型。286个模型无法展示,只有56个模型可通过完整方程式展示。C统计模型可对311个模型进行判别。38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但其中只有12个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团队进行验证。只有7个预后模型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总之,该研究对COPD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评估,发现它们的开发过程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且外部验证率较低。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通过更新和外部验证来对现有的这些模型进行改进,并在临床实践中对它们的安全性、临床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估。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投稿事宜: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又到了肚子里没有墨水,只有干货的深空小编给大家吹牛...不是,说新闻的时间了。小编整理了半天,给大家带来了这篇文章。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失眠症患者通常需要依靠睡眠辅助药物才能入睡。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使用藏红花提取物形式的天然补品可以使失眠症患者摆脱烦恼。这项研究是由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并由Pharmactive Biotech Products资助-该研究中使用了该公司的Affron藏红花提取物。在为期28天的测试中,共有63名志愿者每天接受两次14毫克剂量的提取物,或服用安慰剂。所有志愿者年龄在18至70岁之间,未接受抑郁症治疗,并且至少四周未服用任何药物。此外,尽管他们都有自我报告的睡眠问题,但他们还是健康的。当55名测试受试者随后根据标准化失眠严重性指数对他们的睡眠进行评估时,发现服用提取物的人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接受安慰剂的人。实际上,第一组的大多数人在开始治疗的7天内就注意到了这些改善。此外,服用藏红花提取物后未发现不良副作用。尽管尚不完全清楚藏红花如何帮助治疗失眠症,但一项计划性的、规模更大的志愿者参与的研究可能会提供一些答案。由Adrian Lopresti博士领导的有关该研究的论文已发表在《临床睡眠医学杂志》上。欲要知晓更多《研究发现藏红花提取物可能有助于治疗失眠 》的更多资讯,请持续关注深空的科技资讯栏目,深空小编将持续为您更新更多的科技资讯。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袁锋医学论文

期刊网搜有70篇。。。排序: 相关度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显示记录数:10 20 50 显示方式列表 摘要 上页 下页 共有记录70条 序号 题名 作者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1 HPLC法分离制备斑衣蜡蝉中的吲哚类生物碱 薛公达; 原思通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期刊】中国中药杂志 1996-09-25 2 532 利用高压喷枪水击碎斑衣蜡蝉卵块的试验 陈宝玉 北京市陶然亭公园 【期刊】北京园林 1996-09-25 0 53 斑衣蜡蝉螯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董景芳 河南省汝南县三门闸公社园林科研站 【期刊】昆虫天敌 1983-12-31 2 124 斑衣蜡蝉成虫肠道细菌的鉴定研究 刘玉升; 陈艳霞; 吕飞; 何华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生物研究所;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环境生物研究所 山东泰安; 山东泰安 【期刊】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30 9 765 斑衣蜡蝉螯蜂饲养方法 董景芳 汝南县三门闸乡园林科研站 【期刊】河南科技 1987-01-31 0 126 斑衣蜡蝉的形态特征与防治方法 郭建 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期刊】科学种养 2010-10-01 57 斑衣蜡蝉产卵习性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 邱益三; 洪平; 范亦刚; 杨文勤 南京农业专科学校 【期刊】植物保护 1991-05-01 1 468 斑衣蜡蝉和东方盔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 王记侠; 张新杰; 任玉华; 何维华; 陈蕾; 张艳 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粮南王山谷君顶酒庄山东省中粮酿酒葡萄苗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蓬莱; 山东蓬莱 【期刊】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8-04-15 1 599 防治斑衣蜡蝉抓四点 张志霄 陕西省礼泉县叱干镇人民政府 【期刊】西北园艺(果树) 2006-02-10 0 4710 斑衣蜡蝉 桂炳中 【报纸】中国花卉报 2005-03-03 0 811 斑衣蜡蝉在武汉地区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何华平; 龚林忠; 顾霞; 王富荣 湖北省农科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期刊】果农之友 2007-03-01 1 4012 动物运动接触反力测试系统、实验与分析 吉爱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04-01 1 22413 两种葡萄害虫的防治 张积显 陕西省礼泉县建陵镇果树站 【期刊】西北园艺(果树专刊) 2009-02-10 0 3014 布氏螯蜂生物学特性观察研究 闫家河; 丁世民; 秦绪兵; 王芙蓉; 柏鲁林 商河县林业局; 平阴县林业局; 山东省森防站; 济南市农业局 【期刊】山东林业科技 2008-10-15 0 1115 陕西省斑蟊素资源的初步研究 袁锋; 马建奇; 雷仲仁; 高天鹏 西北农业大学 【期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8-09-30 16 3516 葡萄早春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张建军; 程国利 烟台张裕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中心; 烟台张裕集团葡萄基地办 【期刊】烟台果树 2000-02-15 0 1717 斑衣蜡蝉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邢作山; 孔德生; 刘秀才 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 曲阜市丝绸公司 【期刊】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0-10-15 2 5218 柿疯病研究:Ⅲ传病介体 俎显诗; 刘秋芬; 金立平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 【期刊】河北果树 1992-07-01 0 419 猕猴桃园的四季管理要点 李书林 本峡县猕猴桃研究所 【期刊】河南科技 1993-05-01 0 220 猕猴桃病虫周年防治月历 冯华 陕西省周至县植保植检站 【期刊】西北园艺 2000-12-15 0 27

研究领域或方向1、昆虫分类学:主要进行中国木蠹蛾科分类、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2、进化生物学:主要进行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和同域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害虫综合治理: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侧重诱集植物研究。工作学习简历-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学士学位;-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 西北农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 美国Kansas大学合作研究。学术及科研项目、成果情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级课题3项、横向课题1项。主要进行系统昆虫学、进化昆虫学和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主编出版专著1本,参编专著6本,发表学术论文40篇。1、中国鳞翅目木蠹蛾科昆虫分类研究:发表数篇论文并出版一本专著——《中国木蠹蛾志》。2、长翅目昆虫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进行长翅目的分类、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胚胎学、生物多样性等研究。3、桃蛀果蛾复合体物种分化机制研究: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现桃蛀果蛾是一个正在经历物种分化的复合体,在寄主植物的选择压力下,通过改变幼虫进入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调整滞育后发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使昆虫生活史与寄主物候期保持同步,导致不同寄主植物上昆虫生殖时间的季节隔离,使基因交流降低,最终出现同域物种分化。4、害虫综合防治:主要进行石榴害虫综合防治研究,主持省攻关课题和临潼区横行课题各1项,以种植诱集植物、使用性诱芯等技术,达到了石榴病虫害的无公害治理。花保祯,男,1962年5月出生,理学博士,昆虫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教学名师。一、主要学历与工作简历1982年7月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 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0年8月~1991年10月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研究;1993年12月 晋升副教授职称;1994年8月 担任昆虫学教研组主任;1996年7月 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2月 晋升教授职称;1999年9月获得博士生导师任职资格;2000年-- 教育部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03年8月—2004年2月 美国Kansas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二、承担的主要教学工作本科生: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专业外语。研究生:昆虫分类学、昆虫形态学、专业外语。其中昆虫分类学在1989年被评为校A级优秀课程获一等奖;1994年被评为省级重点课程; 1996年在校 课程建设评估中又被评为重点课程。三、承担的主要科研工作:课 题 名 称编号课题来源经费(元)角 色起止时间完成情况桃蛀果蛾复合体的寄主生物型和物种分化机制研究39200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完成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的进化与物种形成机制研究3957009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完成陕西省烟仓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98KN-4陕西省课题主持人完成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及控制策略与防治方法研究3977049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副主持人-完成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陕西省课题主要参加者—完成石榴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G2001横向课题主持人-完成石榴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2001K01-G11-04陕西省科技攻关主持人2001-2002正在进行中国蝎蛉科昆虫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研究3007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正在进行中国蚊蝎蛉科昆虫分类与行为生物学研究303701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正在进行无公害优质苹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50主要参加人—正在进行四、学术论文和专著:1.周尧,花保祯. 1986 中国线角蠹蛾属三新种.昆虫分类学报,8(1-2):67-732.花保祯 ,1986中国木蠹蛾科二新记录种.昆虫分类学报,8(3):1783.花保祯 ,1986芳香木蠹蛾中国亚种应提升为种.昆虫分类学报,8(1-2):43-444.周尧,花保祯 1988 木蠹蛾一新属一新种.昆虫分类学报,10(3-4):225-2285.花保祯,周尧,方德齐,陈树良. 1990 中国木蠹蛾志. 天则出版社,132页7图版.6.花保祯 1992 桃蛀果蛾学名的更正 昆虫分类学报 14(4):313-3147.花保祯,袁锋,胡小平. 1994. 烤烟留种田棉铃虫幼虫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中国烟草学报,2(1):.花蕾,花保祯. 1995 桃小食心虫寄主生物型的初步研究.植物保护学报,22(2):.花保祯,花蕾,宋金东. 1995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3(5):.花保祯 ,1995从桃蛀果蛾看同域物种形成机制. 全国昆虫分类区系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页.11.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5杏桃小食心虫的初步研究. 全国落叶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152-154页.12.花保祯. 1996 鳞翅目、毛翅目、脉翅目、蛇蛉目、广翅目 《昆虫分类学》(袁锋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3.花保祯,曾晓慧,张皓. 1996 不同采果期对桃蛀果蛾幼虫发育及滞育的影响.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4(6):.花保祯,雷耀先,赵淑芳等1996陕西烟田蝗虫种类与危害损失调查中国烟草昆虫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出版社 109-115页15.花保祯,袁锋,杨从军等. 1996烟青虫和棉铃虫在陕西烟区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中国烟草学报 4(2):8-1316.袁锋,花保祯,孙建军等. 1996 短额负蝗为害烟草的经济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植物保护,22(6):.花保祯 1997 蝎蛉属Panorpa东北一新种(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3):213-21518.花保祯,周尧. 1997 河南省伏牛山蝎蛉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19(4):.袁锋,花保祯,杨从军,张雅林,雷耀先,赵淑芳. 1997 陕西省烟田昆虫区系调查与分类体系.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5(2):.花保祯 1997 桃蛀果蛾复合体滞育后发育在物种分化中的作用. 中国昆虫学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48页.21.花保祯,张皓,曾晓惠. 1997 不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昆虫学研究进展》(杨星科、吴鸿主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36页22.袁锋,杨从军,花保祯等. 1997 陕北多异瓢虫的空间分布型与抽样技术研究. 昆虫知识,34(5):.花保祯 1998 Panorpa in Changbai Mountains with descriptions of four new species (Mecoptera: Panorpidae). Entomotaxonomia, 20(1): 37-4324.花保祯,周尧. 1998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Entomotaxonomia, 20(2): 133-13925.花保祯,曾晓惠,张皓. 1998 同寄主上桃蛀果蛾的滞育研究.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26(5):25-2926.花保祯,张爱娟,卢湘洲,花蕾. 1998 秦岭杏园桃蛀果蛾的发生规律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7(4):.花保祯、周尧 1998 河南省伏牛山的蚊蝎蛉记述(长翅目:蚊蝎蛉科) 伏牛山区昆虫(一)(申效诚、时振亚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64-67页28.花蕾、花保祯、黄卫利 1998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25(2):141-14429.花保祯,周尧. 1999 Panorpidae (Mecoptera) in Xizang,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Sinica, 6(1): .花保祯 1999 鸡公山蝎蛉一新种 《鸡公山区昆虫》(申效诚、邓桂芬主编),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31.周尧,花保祯1999长翅目《昆虫分类》(郑乐怡、归鸿主编),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66-674页32.花保祯 1999长翅目《福建昆虫志》(黄邦侃主编),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96-400页33.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梁广文,宋敦伦. 2001 普通昆虫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34.徐庆刚,花保祯.2001 线粒体DNA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9(增):.花保祯,孙桂华,李淼琳. 2001 Sichuan Panorpidae (Mecoptera) kept in the 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昆虫分类学报,23(2):.花保祯. 2002. 木蠹蛾科Cossidae. In 黄邦侃:福建昆虫志,5:6-9,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37.花保祯,周尧. 长翅目:蝎蛉科. 海南森林昆虫(黄复生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p71738.袁锋,仵均祥,花保祯,刘延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 灾害出现的空间格局与周期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31(5):96-10039.袁锋,花保祯,仵均祥,贺虹,祝传书.2003. 麦红吸浆虫的灾害与成灾规律研究 II. 灾害出现的影响因子与控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31(6):43-4840.黄蓬英,花保祯,申效诚. 2004. 蝎蛉属Panorpa一新种记述(长翅目:蝎蛉科).昆虫分类学报,2004, 26(1): 29-3141.袁锋,花保祯,仵均祥等.2004.小麦吸浆虫成灾规律与控制.北京:科学出版社42.徐庆刚,花保祯. 桃蛀果蛾寄主生物型分化的PAPD分析. 昆虫学报,2004,47(3): 379-383.近期发表论文1. Ma N, Cai LJ, Hua BZ. 2009.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eggs in some Panorpidae (Mecoptera) and their systematic implication. Systematics & Biodiversity 7(4): 403-417 (SCI)2. Liu SY, Hua BZ. 2009. Histology and ultrastructure of the salivary glands and salivary pumps in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obtusa (Mecoptera: Panorpidae). Acta Zoologica, 90: 9 pp. doi: (SCI)3. Tan JL, Hua BZ. 2009. Terro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Chinese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47): 2937-2954 (SCI)4. Tan JL, Hua BZ. 2009. Bicaubittacus, a new genus of the Oriental Bittacidae (Mecopter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2221: 27-40 (SCI)5. Liu SY, Hua BZ. 2009. Ultramorphology of the proventriculus in Panorpidae and Bittacidae (Mecoptera). Micron, 40: 899-905. (SCI)6. Cai LJ, Hua BZ. 2009. Morphology of the immature stages of Panorpa qinlingensis (Mecoptera: Panorp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Entomologica Fennica, 20(4): 215-224 (SCI)7. Du XL, Yue C, Hua BZ. 2009.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scorpionfly Panorpa emarginata Cheng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xternal morphology (Mecoptera: Panorpidae). Journal of Morphology, 270(8): 984-995 (SCI)8. Ma N, Hua BZ. 2009. Fine 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the eggshell in scorpionfly Panorpa liui Hua (Mecoptera: Panorpidae). Microscopy Research and Technique, 72(7): 495-500 (SCI)9. Cai LJ, Hua BZ. 2009. A new Neo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Deutsche Entomologische Zeitschrift, 56 (1) : 93–99. (SCI)10. Hua BZ, Cai LJ. 2009.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China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3(9-10): 545–552. (SCI)11. Tan JL, Hua BZ. 2009. Description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planus Cheng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Proceeding of the 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 111(1): 111-121. (SCI)12. 刘书宇,花保祯. 2009. 太白蝎蛉消化道形态学与组织学研究. 昆虫学报,52(7): . 李涛,蔡立君,花保祯. 2009. 南五台蝎蛉成虫复眼的超微结构. 昆虫知识,46(1):86–. 杨宗武,丁升选,花保祯. 2009. 昆虫采集新方法—飞行拦截网. 陕西农业科学,55(4):84–. Tan JL, Hua BZ. 2008. First discovery of Bittacidae (Mecoptera) in Hainan Island, China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tomological News, 119(5): 497–500. (SCI)16. Cai LJ, Huang PY, Hua BZ. 2008. Sinopanorpa, a new genus of Panorpidae (Mecoptera) from the Oriental China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Zootaxa, 1941: 43–54. (SCI)17. Tan JL, Hua BZ. 2008. Morphology of immature stages of Bittacus choui (Mecoptera: Bittacidae) with notes on its biology.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 42(31): 2127–2142. (SCI)18. Tan JL, Hua BZ. 2008. The second species of the Chinese Panorpodidae (Mecoptera), Panorpodes brachypodus sp. nov. Zootaxa 1751: 59–64. (SCI)19. Hua BZ, Tan JL, Huang PY. 2008.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China, Zootaxa, 1749: 62–68. (SCI)20. Zhang SZ, Hua BZ, Zhang F. 2008. Induction of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and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in cucumber seedlings as a consequence of Bemisia tabaci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rthropod-Plant Interaction, 2(4): 209–213. (SCI)21. Hou XY, Hua BZ. 2008. Structures of the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s in Panorpidae (Mecoptera) with remarks on their taxonomic significance.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27–. Tan JL, Hua BZ. 2008.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Bittacus (Mecoptera, Bittacidae) from Zhejiang, China.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33(3): 487–.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8. Enhancement of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olyphenoloxidase, and Peroxidase in Cucumber Seedlings by 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Hemiptera: Aleyrodidae) Infestatio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7(1): 82–. 谭江丽,花保祯. 2008. 蚊蝎蛉捕捉足构造. 昆虫学报,51(7): 745–. 陈小华,花保祯. 2008. 谢丽思夜蛾雄性记述,昆虫分类学报,30(2):. Li X, Hua BZ, Cai LJ, Huang PY. 2007. Two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Panorpa (Mecoptera: Panorpidae) from Shaanxi, China with notes on their biology. Zootaxa, 2007, 1542: 59–67. (SCI)27. Zhang SZ, Zhang F, Hua BZ. 2007. Suitability of various prey typ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pylea japonica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European Journal of Entomology, 104: 149–152. (SCI)28. 花保祯, 谭江丽. 2007. 中国大巴山蚊蝎蛉属一新种( 长翅目, 蚊蝎蛉科). 动物分类学报,32(2):455–. 侯小燕,花保祯. 2007. 刘氏蝎蛉雌性生殖系统的构造. 昆虫知识,44(2):238–. Shi H, Zhang LF, Hua BZ et al. 2006.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residual Bt protein at the second trophic level.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8): 946–951. (SCI)31. 张世泽,吴林,许向利,花保祯. 2006. 小花蝽对牛角花齿蓟马的捕食作用. 应用生态学报,17(7):1259–. 蔡立君,黄蓬英,花保祯. 2006. 米仓山蚊蝎蛉二新种记述. 昆虫分类学报,28(2):127–. 蔡立君,李军,花保祯. 2006. 陕西秦岭蝎蛉的生物学观察. 昆虫知识,43(5): 681–. 谭江丽,花保祯. 2006. 扁蚊蝎蛉的行为学观察. 昆虫知识,43(3):248–. Huang PY, Hua BZ. 2005. Four new species of the Chinese Bittacus Latreille (Mecoptera, Bittacidae). Acta Zoologica Sinica, 30(2): 393–398.五、教改研究与论文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1.普通昆虫学重点课程建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9-2000,主持人2.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体系构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03-2004,主持人教改论文:① 袁锋,花保祯、张雅林 1990 昆虫分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做法和体会。 西北高等农林教育 1990(1):29-36② 魏琮,冯纪年,花保祯. 普通昆虫学双语教学的探索,西北高等农林教育,2004,(1): 16-18③马青,花保祯. 为人师表,培养高素质的植保人才. 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2(4): 26-27六、获奖情况“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1998年获陕西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名;“昆虫分类研究”1998年获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二等奖;“陕西省烟草昆虫调查研究”2000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3名。“创建学科基地 提高人才系列化培养水平”2000年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四。

已发表的医学论文能查重吗

1、搜索“中国学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CNK查重入口”。

2、选择“选择查重系统”。

3、以“本科学位论文查重”为例。然后点击“立即查询”。

4、选择“立即查询”。

5、根据提示输入相关的信息。

6、选择“属性分类”以本科论文为例子。

7、选择“毕业论文的word文档”上传。选择支付方式,输入手机号码,然后点击“提交检查”就可以了。

扩展资料

中国知网查重报告单是以网页形式mht(或PDF,PDF还是mht,系统随机)呈现的。

mht文件可以运用浏览器打开

报告初稿系统有1-2份;定稿系统有四份,这四份查重报告分别从4个角度来呈现查重结果

1)全文对照报告单:全文的重复内容和相似来源出处对照;

2)全文对照和全文引文就是平常我们用来修改论文重复率时候运用的。全文标明引文即全文重复会标红,并且有引用文献列表,可以看到我们查重的全文内容;

3)去除本人发表文献:是你之前在发表投稿过论文,被系统收录了,这时候如果再引用之前的论文内容,就可以根据你的名字(作者)排除这些重复的内容;

查重会查自己发表的论文。

不管是毕业论文还是发表出来评职称的论文,一定要注意自己发表的论文在查重时也会被查,不能大意。

现在查处学术不端的情况十分普遍,每一篇论文自己都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对于发表类论文也是需要查重检测的。用户将论文上传至知网查重系统中,查重系统会根据连续出现13个字符类似就会判为重复的标准,对发表类论文进行严格查重,在查重结束后提供用户一份知网查重报告单,用户根据查重报告单的信息对发表类论文中重复部分进行修改降重即可。

可以查重的,提交知网查重时填写上作者的姓名,知网查重时会自动去除本人已发表的论文的,所以重复率在去除本人已发表论文后并不会很高。

可以查重,查重的时候记得设置时间是发表前的时间,这样查重的数据才准备。

医学论文发表者袁莉

主要学术论文: 补憾 -- 魏尔伦诗歌汉译评析 载《外语研究》不求同言 但求同妙--从《红与黑》复译问题看翻译批评的导向 载《文字,文学,文化----〈红与黑〉汉译研究》1996也谈文学翻译之主体意识 载《中国翻译》1996,3翻译的文化视界 载《外语研究》1996,4云游,在地中海的阳光下 载《文艺报》1997,5Sur la retraduction litteraire actuelle en Chine 载国际译联(FIT)《BABEL》杂志1998,43:4加谬式的情感教育 载《出版广角》1999,2比利时女作家阿 诺冬 载《深圳日报》,《扬子晚报》转载2000,11加谬和他的《第一个人》 载《中学生阅读》2001,7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构想 载《面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2,5主要译著: 《第一个人》 (法)加缪 18万字 译林出版社 1999《爱》 (法)杜拉斯 10万字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老人少女孤岛》 (比)诺冬 11万字 海天出版社2000《法国发现之旅丛书:基督教先驱之激情》(法)波德 10万字 译林出版社 2002 (即出)

“小柯”是一个科学新闻写作机器人,由中国科学报社联合北京大学高水平科研团队研发而成,旨在帮助科学家以中文方式快速获取全球高水平英文论文发布的最新科研进展。《自然》● 科学家揭示肝硬化细胞水平发病机制英国爱丁堡大学炎症研究中心N. C. Henderson和P. Ramachandran研究组合作发现在单细胞水平上肝硬化的纤维化生态位。相关论文2019年10月9日在线发表于《自然》。为了获得细胞水平的直接相关的发病机制,并为治疗设计提供依据,他们分析了超过100,000个人类单细胞的转录组,从而得出了健康和肝硬化人类肝脏中存在的非实质细胞类型的分子定义。他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与疤痕相关的TREM2+CD9+巨噬细胞亚群,该亚群在肝纤维化中扩展,从循环单核细胞分化,并且具有促纤维化作用。他们还定义了新型ACKR1+和PLVAP+内皮细胞,它们在肝硬化中扩展,在形态构造上受疤痕限制并增强白细胞的转运。新型疤痕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与PDGFRα+胶原生成间充质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多谱系配体-受体模型揭示了包括TNFRSF12A,PDGFR和NOTCH信号传导在内的几种促纤维化途径的疤痕内活性。他们的工作在单细胞水平上剖析了未曾被预料的人体器官纤维化的细胞和分子基础,并提供了发现肝硬化合理治疗目标所需的概念框架。据悉,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肝纤维化疗法治疗肝硬化,肝硬化是全世界的主要杀手。相关论文信息:● 研究解码胎儿肝脏造血功能剑桥大学Sam Behjati、Elisa Laurenti、Sarah A. Teichmann 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Muzlifah Haniffa研究组合作解码了人类胎儿肝脏造血功能。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号的《自然》上。研究人员对约140,000个肝脏和74,000个皮肤以及肾脏和卵黄囊细胞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确定了人类血液和免疫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组成。研究者从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推断分化轨迹,并评估组织微环境对血液和免疫细胞发育的影响。研究揭示了胎儿皮肤中的生理性红细胞生成以及卵黄囊中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先天性淋巴样细胞前体的存在。研究还证明了在妊娠过程中胎儿肝脏的造血成分发生了变化,其远离了主要的类红细胞,同时伴随着HSC / MPPs分化潜能的平行变化,研究人员并对此进行了功能验证。该研究揭示的胎儿肝脏造血综合图谱为研究儿科血液和免疫疾病提供了蓝图,并为HSC / MPP的治疗潜力提供了参考。研究人员表示,胎儿肝脏中的决定性造血作用支持造血干细胞和多能祖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但其在人类中的作用仍然不清楚。相关论文信息:● 新发现可作为黑色素瘤潜在疗法美国西雅图福瑞德·哈金森癌症中心Robert K. Bradley小组和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Omar Abdel-Wahab小组合作,发现了癌症中剪接体内非典型BAF复合物的破坏,并基于这一机制提出了对待一类肿瘤恶化的治疗方法。 这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上。研究人员结合泛癌剪接分析与阳性富集CRISPR筛选来优化促进肿瘤发生的拼接改变。研究团队报告说,多样的SF3B1突变集中在对BRD9的抑制上,BRD9是最近描述的非典型BA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成部分,该复合体也包含GLTSCR1和GLTSCR1L57。突变体SF3B1识别BRD9内的异常的、深内含子分支点,从而诱导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衍生的毒性外显子的包被和随后BRD9 mRNA的降解。BRD9的清除引起了CTCF相关基因座上非经典BAF的减少,并促进了黑色素瘤的发生。BRD9是葡萄膜黑色素瘤中一种强有力的抑制剂,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或CRISPR介导诱变在SF3B1变异细胞中纠正BRD9 的错剪接可以抑制肿瘤增长。据悉,SF3B1是癌症中最常见的突变RNA剪接因子,但对SF3B1突变促进恶性肿瘤的机制了解甚少。相关论文信息:● 癌症中U1剪接体RNA发生高频突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Lincoln D. Stein研究组研究显示,U1剪接体RNA在多种癌症中发生突变。该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2019年10月9日的《自然》。他们报告了在几种肿瘤类型中,U1 snRNA的第三个碱基处高频出现的Agt;C体细胞突变。 U1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碱基配对识别5C突变与肝细胞癌的酗酒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侵袭性IGHV基因未突变亚型相关。U1突变还可以使CLL患者独立接受不良预后。他们的研究证明了剪接体RNA中最早的非编码驱动程序之一,揭示了癌症中异常剪接的新机制,可能代表了新的治疗靶标。他们的发现还表明,驱动程序的发现应扩展到更广泛的基因组区域。据悉,癌症是由称为驱动因子的基因组改变引起的。已知有数百种编码基因的驱动程序,但尽管进行了深入的搜索,但迄今为止仅发现了少数非编码驱动程序。最近注意力已经转移到改变的RNA剪接在癌症中的作用。尽管仅在蛋白质编码剪接因子)中发现了导致多种转录类型的异常剪接的驱动子突变,但仍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得到了证实。相比之下,由于表征非编码癌症驱动程序的综合挑战和snRNA基因的重复性,对剪接体非编码成分,一系列小核RNA的癌症相关改变的研究很少。相关论文信息:● 非编码RNA突变可引起Shh型髓母细胞瘤近日,加拿大病童医院Michael D. Taylor研究组发现复发性非编码的U1-snRNA突变驱动Shh型母细胞瘤的隐性剪接。2019年10月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研究人员报道了约50%的Sonic hedgehog型髓母细胞瘤中U1剪接体小核RNA的高度复发性热点突变,该突变在其他髓母细胞瘤亚型中均不存在。在其他36种其他肿瘤类型的2442例癌症中,发现此U1-snRNA热点突变小于%。婴儿Shh-MB基本上不存在这种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97%的成年人和25%的青少年中。U1-snRNA突变发生在5剪接位点结合区域,并且snRNA突变型肿瘤显著破坏RNA剪接,并带有过量的5隐性剪接事件。突变的U1-snRNA介导的可变剪接使肿瘤抑制基因失活,并激活癌基因,这是治疗的新靶点,并造成了癌症中非蛋白质编码基因的高度复发性和组织特异性突变。据介绍,癌症中的复发性体细胞单核苷酸变异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在大多数儿童癌症中很少见。相关论文信息:《英国医学杂志》●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Naveed Satta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相关论文2019年10月8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搜集了2015年12月31日前四个欧洲国家基于人口的电子基础卫生数据库,其中意大利1542672人,荷兰2225925人,西班牙5488397人,英国12695046人。对120795名确诊为NAFLD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平均随访了年。在校正年龄和吸烟因素后,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NAFLD或NASH患者的AMI风险比为,卒中的综合风险比为。而在风险因素数据更为完整的组别中,在校正收缩压、2型糖尿病、总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使用和高血压等因素后,NAFLD或NASH患者的AMI的风险比为,卒中的风险比为。总之,对1770万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排除心血管危险因素后,NAFLD的诊断与AMI或卒中风险无关。NAFLD患者的成人心血管风险评估很重要,但无需以特殊方式进行。相关论文信息:● 中国科学家系统评价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研究组对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系统评价和网络荟萃分析。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7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在PubMed、Embase、Cochrane中央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和等知名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5月20日之前符合标准的文献。入选研究均比较了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两种以上的疗法,且至少报告以下临床结果指标之一:无进展生存、总生存、客观缓解率和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18项符合条件的试验包括4628例患者和12种治疗方法: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基于培美曲塞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以及联合治疗。与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疗效相当,奥希替尼显示出最有利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优于达克替尼、阿法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培美曲塞游离化疗、阿法替尼+西妥昔单抗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联合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在提供最佳总体生存效益方面也大致相当。但联合治疗引起的毒性更大,尤其是厄洛替尼+贝伐单抗,易导致3级以上的严重不良事件。不同的EGFR-TKIs显示出不同毒性谱。两种最常见的EGFR突变类型的亚组分析表明,在外显子19缺失的患者中,奥希替尼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而在Leu858Arg突变患者中,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与最佳无进展生存相关。总之,与其他一线治疗相比,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可显著提高晚期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对于外显子19缺失和Leu858Arg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和吉非替尼+培美曲塞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最优。相关论文信息:●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希腊约阿尼纳大学医学院Evangelos Evangelou研究团队系统分析和批判评价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这一研究成果于2019年10月4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研究组系统搜索了228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描述了408个预后模型的开发,38个模型的外部验证,以及20个针对COPD以外疾病预后模型的验证。408个预后模型建立于三个临床环境:239个针对门诊患者,155个针对住院患者,14个针对急诊患者。这408个预后模型中,最普遍的终点是死亡率、COPD急性加重和再次住院的风险。总体来说,最常用的预测因素是年龄、一秒用力呼气量、性别、体重指数和吸烟。在408个预后模型中,100个得到了内部验证,91个检测了校准开发模型。286个模型无法展示,只有56个模型可通过完整方程式展示。C统计模型可对311个模型进行判别。38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但其中只有12个由一个完全独立的团队进行验证。只有7个预后模型的总体偏倚风险较低。总之,该研究对COPD患者预后预测模型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评估,发现它们的开发过程存在一些方法上的缺陷,且外部验证率较低。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通过更新和外部验证来对现有的这些模型进行改进,并在临床实践中对它们的安全性、临床有效性和成本效益进行评估。相关论文信息:合作事宜:投稿事宜: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