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发布时间:

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资金出现问题。全科口腔医学官方发布的信息中,全科口腔医学杂志于2021年停刊,官方发布的停刊原因为杂志管理和编辑团队的变动、以及资金出现问题导致。全科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管、中国科学院口腔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口腔医学期刊,自2018年创刊以来曾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临床案例等内容,为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停刊。根据查询全科口腔医学杂志官网得知,截止2023年5月23日,全科口腔医学杂志处于正常出版状态,未停刊。《全科口腔医学杂志》是正规国家级连续型电子期刊,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可查,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系列杂志,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医院现有工作人员500余人 ,汇聚了省内70%的口腔医学博士,其中高级职称者95人,有硕、博士生导师50余人。30余名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学会和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各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常委等职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才,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领军人才、重点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共近40人。医院是江苏省唯一拥有口腔医学类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唯一的口腔医学类江苏省优势学科,在教育部全国口腔医学类学科评估中排名第六。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牙体牙髓病科 主任医师 硕导职务:牙体牙髓黏膜病科主任 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主任专家简介:担任《口腔医学》杂志编委。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7年,擅长牙体牙髓病的诊治,对根尖周炎、根管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参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20余篇。 职称:牙体牙髓科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职务:口腔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专家简介: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南京医学会口腔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中国医学文摘-口腔医学》、《口腔医学》编委、《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特邀审稿专家。从事牙体牙髓病学专业24年,对于复杂根管、超声和显微根管技术以及牙科畏惧症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军队和江苏省级课题多项,获军队科技进步奖和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各3项。主编、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0部。发表文章10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0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参编专著2部,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博士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五年,对大面积牙体缺损、牙齿美容、复杂根管治疗、微创牙体手术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科普著作1部,参编专著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兼任多个国际著名专业期刊的审稿专家。主持或作为主要承担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校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获南京市科技进步奖2次,并荣获“江苏省高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科室:牙体牙髓病科职称: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导专家简介:从事牙体牙髓疾病专业17余年,擅长疑难牙体牙髓病症的诊断和治疗,对根管治疗术和牙体大面积修复术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编专著1部,现已发表论文20余篇。

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导师性别 男职务职称 教授.所在院系 医学院所属学科 口腔临床医学研究方向 05口腔修复学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究1951年生于上海,1976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 现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际牙医师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修复教研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主任、主任医师,兼任上海口腔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同济大学教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口腔医学生物工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口腔医学学会委员,上海市口腔修复学组组长,国际组织工程学会会员,国际牙科研究学会会员,上海口腔医学杂志,口腔颌面修复杂志副主编,实用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口腔疾病防治预防杂志、医用生物力学、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委等职。荣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奖,中央保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优秀教师称号,第二医科大学优秀党员称号,第二医科大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优秀党员称号。1998年荣获国家政府特殊津贴。张富强教授长期从事口腔修复专业,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除对常规的固定修复、活动修复、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有较高治疗技能外,对牙周病口腔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损合重建治疗,疑难病例的活动固定联合修复治疗,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等有较深的研究。主要研究固定-活动联合修复(套筒冠、附着体、磁性固位体);CAD/CAM;口腔修复学基础研究;临床新技术研究等。其科研成果主要有:圆锥型套筒冠可摘义齿对牙列保存的临床应用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第二届医疗成果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SJ-1型插销式附着体固定活动联合修复的开发与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JJ-型磁性固位体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牙列缺损修复设计的仿真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磁性固位体、冠外附着体获得专利。多年来发表学术论文127篇,专著25部(主编5部)。领衔主持科研项目16项。

1 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远期疗效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 15 卷,第 3 期,第一作者2 用电子动态喉镜观察腭裂术后患者腭咽闭合功能的研究。山东医科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40 卷, 2 期,第一作者3 改良 Nance 弓打开咬合增加磨牙支抗的应用。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第 11 卷,第二期,第一作者4 正畸治疗中后牙垂直方向生长过度的控制。口腔正畸学,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 2002 年,第二期,第一作者5 用改良肌激动器 Activator 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广东牙病防治,第一作者6 用固定式前牙平导打开咬合的临床应用。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第一作者7 不同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比较性研究。上海口腔医学杂志,第 11 卷,第 3 期,第二作者8 新型多孔PLGA/HA复合支架体外细胞形容性的实验研究,张士杰,潘可风.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7, (2):98-1019 PLGA/HA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张士杰,潘可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7, (1):40-4410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对腭咽环扎术疗效的评价. 张士杰.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 (2):146-148.

自1983年毕业从事口腔病理至今。曾两次赴日本(朝日大学、九州大学)共同研究或研修各一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北京口腔医学》杂志编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教授。

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

(1)担任的社会及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医学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四川省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容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颌面创伤学组副组长第二届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组织工程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医学青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四川省医疗美容主诊医师执业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容外科技术项目组长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专员四川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成都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届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中青年委员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校内技术管理委员会委员成都医学会第七届五次口腔专业委员会秘书成都市第三届科技术顾问团顾问《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副主编《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实用口腔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编委《华西口腔医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编委《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编委《解剖与临床》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口腔疾病防治杂志》编委(2)已获科研及学术成果:1、 2003年国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2、 卫生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 四川省跨世纪青年学术带头人4、“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教学中的口腔种植学教学实践”四川省2001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六5、“《口腔颌面部手术应用解剖学》新课程的创建与实施”四川大学2001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一(3)培养研究生情况:已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22名,硕士生18名。

1946年林则博士创办了《华大牙医学杂志》,中英文出版,林则博士任主编。1950年《华大牙医》杂志更名为《中华口腔医学杂志》,中文出版,总编辑是宋儒耀。1953年中华医学会出版《中华口腔科杂志》,为避免重复,华西口腔主办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53年在成都停刊,所有遗留稿件交移北京中华医学会审用,四川医学院《中华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撤消。1983年,为了满足大量国内口腔医学科研文章的发表需求,华西口腔医院又创办了《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资金出现问题。全科口腔医学官方发布的信息中,全科口腔医学杂志于2021年停刊,官方发布的停刊原因为杂志管理和编辑团队的变动、以及资金出现问题导致。全科口腔医学杂志是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管、中国科学院口腔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口腔医学期刊,自2018年创刊以来曾先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临床案例等内容,为推动我国口腔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

口腔医学杂志社编辑部

每期杂志上都有 标明。

不是的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这里没有提到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为老年口腔医学学科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老年口腔医学专业性学术期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医学教研室主办,2002年12月创刊,刊期为季刊,每季末月出版,公开发行。主编:刘洪臣编辑部地址:北京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邮编:100853电话:

是的在CNKI上可以查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不是中文核心期刊,属于科技核心期刊。口腔类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华西口腔医学杂志、实用口腔医学杂志、上海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南京医学杂志编辑

wǔ lián dé

伍连德,字星联,()。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伍连德1879年3月10日出生于马来亚槟榔屿一个华侨家庭。早年留学英国剑桥大学医学院,1902年获医学士学位,曾在多所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从事医学微生物学研究工作,1903年获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应聘回到祖国,艰苦奋斗三十年,为我国医学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伍连德博世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总办兼总医官、中华医学会第一任会长、《中华医学杂志》第一任总编辑、北京中央医院第一任院长、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

伍连德在上个世纪初叶,受命赴东北防治猖狂肆虐的鼠疫,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浩劫,使人类避免了一次世界性的鼠疫大流行的涂炭。 伍连德博士作为现代医学先驱、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卫生保健事业的开拓者,一生创建了显赫业绩,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赤诚的爱国精神、崇高的人道主 义精神、执著的科学探索精神、忘我的献身精神。 伍连德博士于1926年9月在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及其所属滨江医院设备和技术力量基础上,创办了滨江医科专门学校,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前身。 多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传承伍连德博士“赤诚爱国、自强创业”的精神,坚持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办学方向,成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基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军中,纪念伍连德博士,弘扬他的伟大精神,对于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教育的改革创新,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伍连德精神作为一面旗帜,贯穿到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办学过程之中,为培养伍连德式的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879年3月10日     出生于南洋槟榔屿(今马来西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

1886年1896年     入槟榔屿公学就读。

1896年            获女王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意曼纽学院学习。

1899年            获科学学士学位。

1902年4月         获医学学士和外科学学士学位,从剑桥毕业。

19021903年       在利物浦热带病研究所研究细菌学。

1903年            获得剑桥医学博士学位,时年24岁。

1903年9月         在吉隆坡医学研究所研究流行病。

1904年1907年     在槟榔屿开设诊所,成为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1907年            应直隶总督袁世凯邀聘回国供职,赴伦敦、柏林考察军事医学。

1908年            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副监督(副校长)。

1910年12月        受清 *** 委派为全权总医官,赴东北调查组织防疫。

1910年12月        采取多种防治措施,扑灭震惊中外的瘟疫。

1911年4月         在奉天(今沈阳)召开 万国鼠疫研究会议,当选为大会主席。

1911年5月         受摄政王载沣代表宣统皇帝在紫禁城召见,赏蓝顶戴,赐进士出身。

被俄国、法国授予荣誉奖。

1911年7月         形成《关于土拨鼠与鼠疫关系的调查》长篇论文,在伦敦召开的

“国际医学大会上”宣读。

1911年12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鸦片会议。

1912年11月5日     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防疫机构宣告建立,他任总办兼总医官。

1913年6月         被聘为大总统侍从医官,前后十余年。

1913年7月         代表中国 *** 赴海牙出席国际禁毒会议。

1915年2月         与颜福庆等21人在上海集会,宣告中华医学会成立。

创办中华医学杂志》,出任总编辑。

1916年2月         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大会在上海召开,他被选为会长,并连任两届。

1916年12月        获香港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1918年1月27日     经过不懈努力,建成了北京中央医院,任该院院长四年。

19 年 月12日      霍乱席卷哈尔滨,伍连德领导下的东北三省防疫事务总处集中全力消灭这场传染病。

1920年10月        第二次肺鼠疫流行并未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时中国人的防疫水平已超过日本和俄国。

1921年            力主在北京建立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医院落成。

1921年            受奉天督军张作霖委托,在沈阳创建东北陆军医院,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好的                   医院。

1924年            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修学校卫生和公共卫生学,获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

1926年5月        《肺鼠疫》由日内瓦国际联盟出版发行,创立了肺鼠疫学说。

1926年9月8日      创办了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他为第一任校长,

1938年            更名为哈尔滨医科大学。

1927年3月         国际联盟卫生组织聘他为该组织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1927年            出席国际联盟第七次远东热带病学会议,当选为副主席。

1930年7月1日      全国海港检疫事务管理处正式成立,任监督(处长),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

1932年7月         与王吉民合撰的《中国医史》出版,与《肺鼠疫》同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部著作。

1932年            与刘瑞恒博士募集资金,建成南京中央医院。

1937年4月         当选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学会会长。

1937年6月         由伍连德等编著的《鼠疫概论》出版。

1937年8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被迫偕家眷返回马来亚避难。

1937年9月         定居马来亚怡保市,开设私人诊所,以行医为业。

1947年            抗战胜利后,偕夫人重返中国访问。

1950年            将北京东堂子胡同住宅捐赠给中华医学会做办公处。

1957年           《伍连德全集》编辑完成,捐赠南洋大学。

《鼠疫斗士:一名现代中国医生的自传》出版。

王汉东王汉东,男,江苏阜宁人,1961年4月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全军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学位,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指导老师。中文名:王汉东民族:汉出生地:江苏苏州出生日期:职业:主任医师毕业院校:1993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神经外科(博士)主要成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完成神经外科各类手术6000余例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余名代表作品:《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性别:男专业:外科学(神外)基本信息专业技术职务:主任医师导师层次:博士生导师导师类别:学术型最后学历:1993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获神经外科博士学位工作单位: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简介主要研究方向:1、颅内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颅脑创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任职:现任或曾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江苏省神经科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等10多份专业杂志编委;担任《医学研究生报》和《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副主编。表学术专著:1、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江苏科技出版社2013年南京2、主译《AL-Mefty脑膜瘤》江苏科技出版社2016年,南京主要成绩1.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包括脑外伤、脑出血、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和脊柱脊髓等手术共计6000余例。对眶内肿瘤和颅眶沟通性肿瘤有较深入研究,提出了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经颅手术入路,取得较好的结果。特别关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延髓血管母细胞瘤、幕上大中型血管畸形等复杂血管性疾病,积累了数百例的手术经验;擅长松果体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并对Poppen入路进行了改良:经左枕部开颅,便于右利手术者的操作,也避免了对主侧横窦的影响;并将切口下延至枕大孔区,一期进行侧脑室-枕大池分流以解决伴发的脑积水问题。精于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每年完成颅底肿瘤手术超过100例,经验丰富,治疗结果好,连年获登中国名医百强榜,系颅底肿瘤方面全国排名前十的专家。2.国内最早对弥漫性轴突损伤进行系列研究,全面介绍了弥漫性轴突损伤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提出了弥漫性轴突损伤的CT诊断标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引用。国内首次引入Nrf2基因敲除小鼠进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Nrf2通路具有保护作用。相关研究已发表数十篇SCI论文。开展脑胶质瘤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组建胶质瘤综合治疗中心,加强胶质瘤的基础研究,首先提出Nrf2-ARE通路在胶质瘤放化疗敏感性中的关键作用,相关研究已初见成果。3.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8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10余项;主编《神经外科手术彩色图解》(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主译《AL-Mefty脑膜瘤》(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四、教书育人:担任南京总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指导老师,是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含在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70余名。五.个人荣誉2001年入选“135”工程,成为首批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入选南京军区“122工程”全军级学科带头人;2003年评为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2011年被南京军区联勤部表彰为“百佳科主任”;2011年获“江苏省第二届名医民选·百姓信任的医疗专家”荣誉称号;2013-2016连续四年为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榜名医;1998年、2002年和2014年共荣立三等功3次;2013年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学术成就奖”;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张庆松.喉部变态反应症.中华医学杂志,1941,27: 张庆松.前言[《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发刊词].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3,1: 张庆松.变态反应性鼻炎及鼻窦炎.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3,1:张庆松.鼻部变态反应和其他部位变态反应的关系.中华医学杂志,1956,42:张庆松.一○八聋人调查.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6,4: 张庆松.恶性肉芽肿(附六例报告).中华医学杂志,1957,43: 张庆松.出席南斯拉夫世界聋人协会第二次大会报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8,6: 本刊编委会(张庆松执笔).解放十年来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及成就.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59,7: 张庆松.慢性化脓性鼻窦炎治疗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4,10: 张庆松.耳鼻咽喉科学(高等院校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张庆松,叶世泰.耳鼻咽喉科所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抗菌素的严重并发症.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4,10∶张庆松.我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收获.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5,11:张庆松.在农村开展耳鼻咽喉科工作的几点体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66,12:张庆松.努力提高耳鼻咽喉科学术水平——在洛阳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摘要).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78,13: 张庆松.《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复刊词.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78,13:张庆松.建国三十周年来我国耳鼻咽喉科学的发展和展望.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74,14:张庆松.《新疆花粉症》序言.见:顾之燕.新疆花粉症.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张庆松.几点希望——祝贺《耳鼻咽喉经纬》创刊.耳鼻咽喉经纬,1980,1: 张庆松.耳鼻咽喉变态反应病.鼻息肉.见:李宝实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耳鼻咽喉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张庆松.《耳鼻咽喉科学进展》序言(1981年6月为《江苏医学》编辑部编《耳鼻咽喉科学进展》作).南京:江苏医学编辑部,198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