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学论文

首页 医学论文 问题

中医药学概论文章

发布时间:

中医药学概论文章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词解脉浮 浮脉的现代概念是脉搏位置表浅,外周血管处于舒张状态,血管弹性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时呈现的脉搏形象。浮脉的概念有两层含义:(1)指脉搏的位置表浅,轻触即应;(2)作为取脉方法中的部位,表示“浮、中、沉”取脉法的浮位。其指诊特点是,轻触脉搏应象清楚,脉来去流利,稍重按则觉脉搏力量减弱,无中空感觉。其形成机理;经实验研究证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或部位表浅时,均可出现浮脉。实验用适宜剂量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可以产生典型的浮脉图象。在临床上,素体健康者,正气盛,感外邪发热时,机体产生反应性心率加速,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因散热的需要,机体又产生调节性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现浮而有力的浮脉象。这是发热的三个时相变化中出汗散热期的表现。 语释 太阳病的症状是头疼,后颈部感到僵硬,恶寒怕冷,脉浮。解读 中医认为:太阳和卫分,都是指的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西医认为:机体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因子包括:正常菌群、遗传因子、自然抗体、完整的形态结构、正常分泌物、吞噬作用、NK细胞、非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纤连蛋白、激素及营养等。当第一道防线被突破时,机体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其临床表现是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伤寒论》里称为太阳经证,温病学说称为卫分证,传染病学称为前驱期,现代感染病学称为感冒征候群。这一组类似于感冒的非特异性征候群是所有外感热病(感染病)首先出现的,如果不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就称为太阳经病、卫分病、西医称为感冒,如果传变这一组非特异性征候群则称为太阳经证、卫分证、前驱期。其病理学基础是感染的急性期反应,也就是早期的应激反应。太阳经证、卫分证、感染病的前驱期是一个证态。许多感染病的轻型与前驱期的表现与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所以,许多感染病的前驱期、轻型很难与感冒相鉴别,即就是现代医学也很困难,而《伤寒论》提供了一些简单的方法.。

首先,你要搞明白什么是太阳!太阳是六经之一,行于体表和体外。你需要搞明白六经辨证的内容就OK了。可以百度差一下。行于体表的太阳在人体的背后,上行于头部后面。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注〕: 太阳膀胱经也。太阳之为病,谓太阳膀胱经之所为病也。 太阳主表,表统荣卫,风邪中卫,寒邪伤荣,均表病也。脉浮表病脉也。头项强痛恶寒,表病证也。 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连风府,故邪客其经,必令头项强痛也。 恶寒者,因风寒所伤,故恶之也。 首揭此条,为太阳病之提纲。凡上中下三篇内,称太阳病者,皆指此脉证而言也。〔按〕: 荣卫二者,皆胃中後天之谷气所生,其气之清者为荣,浊者为卫。卫即气中之慓悍者也,营即血中之精粹者也。以其定位之体而言,则曰:气血。以其流行之用而言则曰:荣卫。荣行脉中,故属於阴也,卫行脉外,故属於阳也,然荣卫之所以流行者,皆本乎肾中先天之一气,故又皆以气言,曰荣气、卫气也。〔集注〕: 滑寿曰:脉在肉上行,主表也。 方有执曰:表即皮肤,荣卫丽焉。故脉见尺寸俱浮,知病在太阳表也。项,颈後也。恶寒者,该风而言也,风寒初袭而郁於表,不能再胜风寒之外忤,故畏恶之。 程应旄曰:太阳经之见证,莫确於头痛恶寒,故首揭之。 吴人驹曰,头为三阳之通位,项为太阳之专位,有所障碍,不得如常之柔和,是为强痛。

根据大学论文所提出的要求撰写。如果对于撰写论文毫无头绪,可以在网站上搜索相关资料学习借鉴,提供灵感。在论文撰写以前,1.最先要搞清楚大学毕业论文排版格式。2.主题风格宜小不宜大。3.论文的参考文献是论文撰写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你的毕业论文的某些见解是不是有客观事实的根据,这个时候就需要引用参考文献,来满足科学理论的支持。4.论文的大纲构建。5.引用的量,不应当过多引证他人的稿子,相同语段中引证不超出3-5%。

大学药学概论文章

不要去学药学,没前途。

我是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专业的,这是我们专业的所学课程: 考试课:无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医用高等数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线性代数,生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药理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药学分子生物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医学统计学,药物分析学,临床药理学,药用植物与生药学。 考查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统解剖学,计算机基础,组织学与胚胎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机能学实验,生物技术实验,体育,诊断学,医学心理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生物技术制药学,外科学总论,药学英语,内科学。 限定选修课:药学概论,医用生物物理学,波普解析,药学生物信息学,形势与政策。 说实话,药学对化学的要求很高,如果没有化学的基础的话,学起来会很吃力的,望三思~~

人类对于生命与健康的珍视,是人类求知与追求的最基本动力。在人类进步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最荣耀的职业——药师,作为生命与健康的卫士;有一类最特殊的物质——药品,作为护卫生命与健康的武器。当您的求学之路和理想之旅与生命和健康紧密相连,与药师和药品密切相关时,您有理由为自己的选择骄傲!然而,踏入陌生的药学科学殿堂,面对着神秘的生命现象,眼见着疾病的无情残酷……我们应该怎样学?我们应该怎样做?药学能带给我们什么呢?为了使药学学生在入学的早期能对药学学科有初步的了解,并由此产生对药学学科的热爱,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使就读中的药学专业学生根据学科知识构建的基本规则选修课程,插上能在药学的天空中翱翔腾飞的翅膀;也为了使即将毕业的药学学生面对择业的多种诱惑有清晰的思路和尽量理智的选择;为了您能成为生命与健康的卫士!为了您能创造和应用护卫生命与健康的武器!我们编写了这本书,展现在您眼前的,是我国药学教育领域的老师们对药学学科与药学职业的理解,通过我们的描述,您将清晰地看到未来的您会从事的工作内容,从而帮助您尽早地制定学习计划与职业发展计划。希望阅读本书使您以选择药学专业而倍感荣幸,以从事药学事业而倍感责任重大。参加本教材编写的人员均在药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教材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们对药学学科的认识与理解。参加各章编写的人员依次为:第1章蒋学华(四川大学);第2章武志昂(沈阳药科大学);第3章张彦文(天津医科大学);第4章付超美(成都中医药大学);第5章丁劲松(中南大学);第6章朱东亚(南京医科大学);第7章李康(广东药学院);第8章王凌(四川大学);第9章黄华(重庆医科大学);第10章叶桦(复旦大学);第11章汤新强(大连医科大学)和第12章杜军(中山大学)。本书在编写的基本思路上与已有药学概论类教材不一样,不是以传统的二级学科介绍方式描绘药学学科,而是尝试以药学职业发展为主线,展示药学学科与职业的魅力,并突出药学职业发展对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要求,由此带给我们编写人员许多困难,虽然我们尽力追求完美,但限于个人水平与药学学科的快速发展,难免有疏漏、错误和不当之处,尤其在章节间的有机联系上有待完善之处有很多,诚恳希望广大师生和同行给予批评指正。本书的编写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各有关院校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李君责任编辑对编写提出了有益建议;沈阳药科大学杨悦、杨舒杰、杨莉、黄哲、罗刚和严明等参与了第2章的编写,南京医科大学罗春霞参与了第6章的编写,中山大学王红胜参与了第12章的编写,我的几位博士研究生张若琪、杨男、杜青青、宋林、肖妤、李婷婷、唐靖和王婷在书稿整理中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感谢。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蒋学华2013年3月

摘要 1.药与药学的概念 2.从药学历史引发的思考 3.研究药学的必要性 4.药物的发展前景 5.药学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 关键词:药 药学 历史 前景 使命感 前言         在中国药科大学学习完《药学概论》课程,引发了我对药、药学、药学工作者的未来等一系列的思索,此课程大为拓宽了我对药学的整体视野,细细思量,作为一名中国药科大学的学生,我深知自己的未来,将是与药、与药学、与人类健康事业紧密联系的未来。千百年来,人类历史生生不息,纵然有些方面已是时过境迁,今时不同往日,但人类对健康事业的追求与研究却从未停止。我必然将延续前人的智慧,秉承作为药学者以人为本的最基本原则,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在此篇小作中,我将把自己学习《药学概论》之后的认识和见解作个充分的讲述。 第一章 药的概念       要进入研究药学的殿堂,我们就必须明白自己要接触的是什么东西——药,那么药是什么?       在古代文献里,药的定义是“凡可以治病者,皆谓之药,古以草、木、虫、石、谷为五药”,从古人的言论中,能明显地明白,能治病的物质,便就是药,简单明了却直击重点。此外,古人的这一言之中,告诉了古人所用药物的绝大部分来源都出自于天然物质。       而如今对药的严格定义,则是“所有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之为药物,通常具有明确的适应证、禁忌证、用法和用量,药物最基本的属性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       于古今对比之间,可以发现现代对药的定义已然跳出了天然物质的局限,其实就是因为现代药物已经拓展到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等等。从定义中也就可以看出人类对药物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尤其希望药物的各项标准达到精准无误的标准,这也表明现代人民大众对现代健康产业提出更为高的要求,对药学工作者给予了更为厚重的希冀。 药与其他物质的区别       在非医药工作者,或者对医药认知认识较为浅薄的大众里,普遍性的对药缺乏专业性的了解。尤其在老年群体里,可以常见的是药与保健品之间相互混淆,当然此中业不乏是因为当代保健品行业销售的火热程度,但是药与保健品的区别还是非常之大的。保健品是不能以治疗为目的,可以有保健功能,通常可以长期使用,并且是不允许有任何毒性的。而药,是有针对治疗性质的,在允许范围内是存在一定毒副作用的,这也是现在许多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的一方面原因。                在另一些人眼里,则又会将一些食品或当做药来使用,其实,一般的食用食品很大部分并没有某些特定的针对性功能,也没有严格规定相对可食用人群的明确范围。而药区别于食品,自然在于药是有特定可用对象,有特定功能的。 第二章 药学的概念       药学从字面理解,就是以药为关键核心的学科。那么准确性地说,药学是以现代化学、医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管理用于治病、防病、诊断疾病的一门科学。与其他一些科学研究不同的是,药学是一门侧重于应用的科学,应用科学也就是因为药学是与实际运用相较密切的,药学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药学的一系列研究活动都需要直接性地得到实践操作。 药学的地位       毋庸置疑,药学的良性发展为人类健康提供的是极为有力的保障,形象地描述,药学是人类面对疾病时坚固的一道屏障。而在国民经济中,和药学相关的产业经济总值在占比不高的现状下,却从来没有出现过“缺席”的现象。足以见药学向来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章 从药学历史的启发       要提到药学的历史时,总该是不能忽略几位鼎鼎有名的药学世界的“圣人”,首先是神农,他为先民尝百草,留下《神农本草经》给后人;其次是孙思邈写下了《千金方》一书;而另一位则是写下巨著《本草纲目》一书的李时珍。历史虽在变迁,人类药学的探求却从未停止过。       在19世纪几十年间,伴随科学技术的革新,药物的制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合成药物逐渐兴起,发展到20世纪,合成药物已不再陌生。然而,在合成药物与世人“见面”的过程中,很不幸地发生了些不好的恶性事件。吗啡初期本是作为止痛药物使用,发展到后期,却出现了改造品海洛因,药品发展为毒品,这是多么骇人听闻。还有一则医药界的“丑闻”——反应停时间,研发的药物本是为了用于孕妇停止妊娠的,却不曾料到会导致许多畸形儿童的出生,而美国相关部门当时好在监管到位,免受其害。据了解,如今因为此事件而四肢不全的人依旧还活着,这该给他们造成多大的痛苦啊。反应停事件酿成的悲剧,一是因为相关研发生产工作不到位,二是当时许多国家没有如同于美国的药品监督管理。药若不再是给人带来希望的药,那该是多么可怕啊。 第四章 药学的任务       在化工与制药类专业大类里,有制药工程、环境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三大专业。在特定的专业领域而言,制药工程专业要求药学生具备制造新药物的能力;环境科学专业主要针对药物污染问题,要求将因为药物生产、使用等流程时产生的污染得到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看似与药的关联不大,实则其要求掌握给药品把好安全质量这一关的重要任务。         从大的方面讲,药学的任务,首先是研究新药,为了更好地应对层出不穷的疾病,难以攻克的顽疾,研究新药是重中之重;其次,是能够阐明清楚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唯有清晰地明白每种药物的治疗原理,才可以达到有效治疗的基本目的,同时有效规避不良反应带来的健康风险;再者,是需要能够研制出新的各种制剂,因为个体存在差异,对药品自然会有不同的需求,不论是用药方便与否,药物能否完全吸收,还是药物起效时间合适与否,不同合适药物制剂的研发都极其重要;此外,是能够控制药品的质量,保证用药的绝对安全,这一点药学任务是站在药物的副作用方面考虑,某些药物微量高效,却可能含有不可避免的剧毒,因而就要求药物在使用量方面达到高精准度;其次,药学另一任务,要求规范药品的管理,药品是具有商品的属性的,所以必须遏制为牟利而将药品与人类生命健康紧密联系的事实无视的乱像,因而需要有专业的人,在各个药品从无到有到安全被使用的环节严密监督,这也是让药品能真正造福人类的一道绿色盾牌;最后一点,药学任务转移为服务于大众,给大众用药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指导,以此来确实保障用药人员的健康。 第五章 药物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个人健康的关注度也会越来越高。需要有健康的生命体,合适的药物进行辅助显然是必要的。古代有帝王家对长生不老药的热诚追求,而也许人类的不远未来,新型药物将会有助于人类相比现在更为的健康长寿。未来的药物,研发生产方式将会更进一步,多学科的融合,将会给药物研发带来更加全面细致的效果。新技术的更新迭代,未来的药物使用方式也许将实现直达最佳靶点,甚至做到完全根治疾病。在药物安全性方面,未来的药物必将趋向于零副作用方面发展,药师等药物服务行业讲更为普遍化。未来可期,药物发展可望,人类健康事业可许。 第六章 论药学者的社会使命感       能成为人类健康的守护,应是每个药学生、药学工作者的一大骄傲。作为药学大学生,应当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学习研究的、未来极有可能从事的社会活动,都将与人类健康缔结在一起,因为这种特殊的关联性,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一个药学者便应当心存对生命的敬畏与敬意,以负责任的心态,将自己的学习、工作任务视为崇高的事业对待。不论未来是从事何种职业,纵使因为现代化的发展而使未来的自己与药学工作联系甚少,也应该依旧怀着一颗药学工作者的心看待生命健康。 药学生何以精业济群       一切伟大的事业,向来不是凭空产生的。如何成为一个出类拔萃的药学工作者,需要每一个药学生认真思考。中国药科大学的校训“精业济群”,是对药学生极好的一个指引,唯有做到“精业”,才会有“济群”的能力。“精业”乃是要有高尚的态度信仰,需要深入学习药学专业,将药学的科学技术加以深刻的思考和实践,“济群”则是一种目标追求,当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当药学工作者完成了“知识武装”,“济群”便是可以触摸到的美好真实。(居然.要写论文?!!!)

中医药学概论文

在运用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时候,必须正确掌握“正治与反治”、“治标与治本”两种情况: 1、正治与反治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两种治法,都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所谓“正治”,就是采用与病变性质相反的药物来治疗的方法,即“逆者正治”。如:寒证用热药,热证用寒药,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等,皆属正治法。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所谓“反治”,是采用顺从疾病外在现象而用药的治疗方法,即药物的属性与疾病的假象相一致,如见热象而用热药,见寒象而用寒药。反治法,又称从治法,故曰“从者反治”。常用的反治法有如下几种: 寒因寒用:即见寒象而用寒凉药,适用于里热极盛,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寒药是针对疾病的本质“真热”而设,内热一除,假寒之象就消失了。如外感热病中,热深厥深者,就必须用大量清热药为主进行治疗,用寒药,顺从了假寒之象,故称“寒因寒用”。 热因热用:即见热象而用热药,适用于阴寒极盛,阳气大衰,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热药是针对疾病的本质“真寒”而设,内寒一除,阳气得复,假热之象就消失了。如元阳虚脱者,本是阳虚内寒,但有时出现烦躁、面赤、身反不恶寒的假热现象,就必须急救回阳,用热药顺从假热之象,故称“热因热用”。 上述假寒证用寒药,假热证用热药,其实是假反;而不是真反。因为疾病的本质是真塞或真热,不过外面显露着假寒、假热的现象,丢开这些假象不管,只认真象,那还是以寒治热,或以热治寒,亦即正治而非反治。塞因塞用:塞是闭塞而不通畅之意。一般对塞的症状应当使用通利的方法治疗。如腹胀则当消胀,此为正治法。但是,如脾虚而致腹胀,虽胸腹胀满,但并无痰、湿、食积、瘀血等实邪留滞,若用通利,则脾气更虚,胀满益甚。必须用补脾益气药治其虚胀虚满,脾气一健,运化正常,则胀满自消。这种以补开塞的方法,就是“塞因塞用”,适于真虚假实之证。 通因通用:对一般通利症状,应当用固涩的方法来治疗,如腹泻则止泻,此为正治法。但是,如果腹泻由食积所致,则不仅不能用止泻药,反而要用消导泻下药以去其积滞,这种用通利的方法治疗通利的病证,就是“通因通用”。 上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反治法,关键在于辨清证之虚实。因为,痞满的症状多属实,若因虚致满,则用补法而益其虚,气不虚则痞满除。同理,泄泻是由于“实”之留滞,则用“泻”法去共实,病因去而泻亦止,这正是治本之法。因此,反治法实际上是正治法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变法。 此外,临床上经常遇到以热治寒而寒拒热,以寒攻治则病剧;以寒治热而热拒寒,以热攻治则病剧等,必须使用反佐疗法方能取效。所谓反佐,就是药同于病而顺其性之意。反佐法包括药物反佐和服法反佐两种:药物反佐法:治寒证时,在温热药中,佐以少许寒凉药;治热证时,在寒凉药中,佐以少许温热药。如白通加猪胆汁汤,方中既有姜附,又佐以少量咸苦寒之人尿、猪胆汁,即为药物反佐法。 服法反佐:即热证用寒凉药,采取温服的方法,如承气汤热服;寒证用温热药,采取凉服法,如姜附剂冷服。正如张景岳所云:“热因寒用者,如大寒内结,当治以热,然寒甚格热,药不得入,则以热药冷服,下之后,冷体即消,热性便发,情且不违,而致大益;寒因热用者,如大热在中,以寒攻治则不入,以热攻治则病增,乃以寒药热服,入腹之后,热气既消,寒气遂行,情且协和,而病已减”。 2.治标与治本 标与本是一对矛盾,在一般情况下,本是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而标则是次要矛盾或矛盾的次要方面。分析标本,就是分清疾病的本末主次,病情的轻重缓急,从而决定治疗原则和步骤。 大体说来,治病当求其本,所谓治本,就是治疗的根本原则。一般情况下,是先治本而后治标,因为本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要治好了本,标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气虚发热的病人,发热是标,气虚是本,所以采取补气的方法,就能退其标热。但在某些情况下,标病甚急,不及时解决可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治疗时,则应急治其标,而后治本。如:喉风患者,喉头肿闭,水浆难下,其致病因素是本,咽肿的症状是标,但由于咽肿而致水浆难下,所以必须先用刺法、砭出恶血,以消肿势,然后汤药才能下咽,因此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变通之法。由上可知,治标是在应急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治本才是治病的根本之图,治标是为治本创造条件,更好地治本。所以说,标本缓急是从属于治病求本这一根本原则,并与之相辅相成的。 病有标本缓急,所以治有先后。若标本并重,则应标本兼顾,标本同治。如:外感热病过程中,由于里实热不解而阴液大伤,表现为腹满硬痛、大便燥结、身热、口干唇裂、舌苔焦燥等正虚邪实、标本俱急的证候,就当标本兼顾,泻下与滋阴两法同用,清泻实热以治本,滋阴增液以治标。若仅用泻下,则有进一步耗竭阴液之弊;单用滋阴,又不足以泻在里之实热。而两法同用,则泻下实热即可存阴,配以滋阴润燥,即可“增水行舟”,亦有利于通下,标本同治,相辅相成,即可达到邪去液复之目的。 还须指出的是,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决不能绝对化。急的时候也未尝不须治本,如亡阳虚脱时,急用回阳救逆之法,就是治本;大出血后,气随血脱时,急用益气固脱之法,也是治本。可见,不论标本,急者先治。同时,缓的时候,也不是不可治标,脾虚气滞者,既用参术苓草等健脾以治本,又伍木香、砂仁、橘皮等理气以治标,就有别于单纯补脾以治本。总之,标本先后,是根据具体病情的缓急轻重而决定的,标急于本,当先治标,本急于标,当先图本。 最后还应指出,标本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只有掌握标本转化的规律,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邪胜于正则病进,正胜于邪则病退。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面转化。可见,扶正祛邪是解决邪正矛盾的基本方法,是指导临床治疗的一条重要法则。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虚则补之,实则泄之”(《素问•三部九候论》)。邪正盛衰,决定着病变的虚实。所以,补虚泻实实际上就是扶正祛邪这一法则的具体运用。扶正,就是补法,用于虚证。扶正的补法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艾灸、营养、加强身体锻炼等,也属扶正范畴。祛邪,就是泻法,用于实证。祛邪的泻法有发表,泻下、清热、渗湿、利水、消导、活血化瘀等。扶正与祛邪,虽然是具有不同内容的两种治疗法则,但二者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助于抗御和驱逐病邪;祛邪,排除了病邪对正气的损伤,有利于保存正气和正气的恢复。 扶正与祛邪的基本原则是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临床上应根据邪正斗争的趋势,权衡邪正的盛衰,分别采用“扶正”或“祛邪”,或“扶正祛邪并用”,或“先扶正后祛邪”,或“先祛邪后扶正”的方法。如:(1)邪气亢盛,正气未衰。新病多是邪气实而正不虚,此时应以祛邪为主,使邪气退则病自愈,所谓“祛邪正自安”。如果先扶正,反而会助长邪气,加重病情。 (2)正气已虚,邪气不盛。久病多是正气虚而邪气不盛,此时应以扶正为主,使正气复则邪自除,所谓“扶正以祛邪”。如果妄用攻伐之药,就会造成正气愈伤,病情愈重的后果 (3)正气已虚,邪气亢盛。此种情况,如单纯祛邪则更伤正气,单纯扶正又会助邪,故应根据病情采取攻补兼施、先攻后补、先补后攻之法。采取攻补兼施之法时,也要分清是以正虚为主,还是以邪实为主。以正虚较急重的,应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以邪实较急重的,则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先补后攻法,用于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正气虚弱不耐攻伐,倘兼以祛邪反而更伤正气的病证。先攻后补法,用于邪实而正不甚虚,或虽邪实正虚,倘兼以扶正反会更加助邪的病证。 (三)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了破坏,即阴阳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所以,从广义说来,调整阴阳适用于一切疾病,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在具体运用上,有“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两个不同原则。 (1)阴阳偏盛,泻其有余: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由于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阳热盛易于损伤阴液,阴寒盛易于损伤阳气,所以,当阴或阳偏盛而其相对一方没有构成虚损时,即可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如“阴盛则寒”的寒证,就需用温热药纠正其阴偏盛;“阳盛则热”的热证,就需用寒凉药纠正其阳偏盛。此外,阴阳偏盛而其相对的一方有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2)阴阳偏衰,补其不足: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不能制阳,常表现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虚则不能制阴,常表现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因阴虚而致阳热亢盛者,一般不能用寒凉药物直折其热,应滋阴以制阳,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因阳虚而致阴寒偏盛者,不能用辛温发散药以散阴寒,应补阳以制阴,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若属阴阳两虚,则应阴阳双补。 对阴阳偏衰的病证,其治疗原则,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即补阳时加补阴药,补阴时要加补阳药,因“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又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也均可以阴阳失调加以概括,如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营卫不和、气血不和等,无不属于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从广义而言,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热温清、虚实补泻、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治疗方法,也皆属于调整阴阳的范围。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季节、地区以及人的体质、年龄等不同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故曰:“圣人治病,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素问•五常政大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气交变大论》),这是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1、因时制宜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就是“因时制宜”。一般说来,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就是患外感风寒,也不宜过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免开泄太过,耗伤气阴;而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阳气敛藏于内,此时者病非大热,就当慎用寒凉之品,以防苦寒伤阳。此即《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之理。 2.因地制宜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地理环境及各地生活习惯不同,故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特点不尽相同,还会出现某些地方病。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即“因地制宜”。如:我国西北地区,地势高而寒冷少雨,故其病多燥寒,治宜辛润;东南地区,地势低而温热多雨,故其病多湿热,治宜清化。说明地区不同,患病亦异,而治法亦当有别。就是患有相同病证,治疗用药亦当考虑不同地区的特点如:用辛温解表药治外感风寒证,在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可以稍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就应稍轻,或竟改用轻淡宣泄之品。至于地方病,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治措施。 3.因人制宜 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职业等不同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叫“因人制宜”。如: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妇女有月经、怀孕、产后等情况,须在治疗时加以考虑。此外,年龄不同,生理机能与病变特点亦不同,老年人气血衰少,生机减退,患病多虚证或正虚邪实,治疗时,虚证宜补,而邪实须攻者亦应慎重,以免损伤正气。小儿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易于寒温失调、饥饱不匀,故治小儿病,忌投峻剂,补剂也须慎用。一般用药剂量,亦必须根据年令加以区别,药量太小则不足以祛病,药量太大则反伤正气。在体质方面,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不同,个体素质不但强弱不等,而且还有偏寒偏热以及素有慢性疾病等不同情况,所以虽患同样疾病,治疗用药亦当有所区别,如阳盛之体慎用温热,阳虚之体慎用寒凉等,其他如患者的职业与工作条件亦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诊治时也应注意。 由上可知,因人制宜,是指治疗中不能只孤立地看病证,还要看到人的整体和不同人的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是说,治疗时要看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只有善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而又具体地分析和认识疾病,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书为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之一,内容涵盖中医药学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理论。全书内容除绪论外分5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法、中药学基础、方剂学基础及常见病症举隅。本书强调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强化技能培养,特在每章正文内容之外设学习目标、链接、案例及小结、目标检测,并在书后附实习指导、教学大纲、学时建议及目标检测选择题参考答案,还配有全部教学内容的PPT课件。保持了中医药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完整性,内容丰富,体例新颖,深入浅出,实用性强。本书可供中职中专药剂和中药、制药和制剂工程、医药市场营销、护理等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用于医药执业资格考试或岗前培训使用,是一本“学生好学,教师好教”的教材。

中医药药学概论论文

不奇怪的我愿意给你解释一下因为我曾经是病人,我对药物的感受最深最直接第一点,你说方法怪,其实不是本草纲目的方法是对的,例如用酒送服,是因为借酒的把药引向肝经,使药力更直接这与四气五味有很大关系为什么现代不用这种方法呢?因为现代的西方医学希望把中医很多东西具体化,这些引药入经等传统的方法被现代医学误解了现在用水煎服影响也不会十分大,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有不少有水平的中医仍然懂这些方法,但不多了假如你遇到了一定要好好拜师学艺第二点是,一种药可以治好多病,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很可能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你这些所谓的几种病其实里面的中医治病原理都相近,你不要只看它治疗几种病,你还要细看她治病的原理啊,如果你那本书没有很好的解释,可以换一本解析比较详细准确的 他不同于西医,一种药可能的适应症有限每种中药灵活运用得出来的治疗效果是惊人的第三点就是,因为你受西方教育影响很多年了西方还原论思想对你的学习影响很大所以你看到中医药概论比看本草纲目要容易接受因为编书的是现代人嘛这也没有关系的,你觉得这容易接受,你可以先从这方面入手,但是有一点我希望你可以明白的是,本草纲目绝对不过时,它里面的东西非常珍贵非常有趣,假以时日,当你真的明白了中医里面的原理,你再来读,你会学到很多千万不要因为看不懂而抛弃中医经典,那样你会被西医同化如果你没有办法理解本草纲目的话,应该是没有看过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我认为每个学中医的人都应该先读,里面才是中医发展的根,或许读了黄帝内经,你会懂得更多另外推荐你读一本书,是刘力红写的“思考中医”我是中医救活的,中医的神奇我是切身感受到的现代医学仍然没有偏离本草纲目,只是人们误解了它虽然现在你还没有读懂,但你要相信他慢慢摸索,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好中医的

中药涵盖中成药、动植矿物等原始药材。中成药是利用动植矿物等原始复合药材制成的片、丸、汤、散等药剂。一般认为中药都是以人为本,根据个人病症君臣配置,达到调和阴阳虚实。而成药无法做到此点突出君药每药治一病(同西药)使用方便。

给你一篇作参考;采撷中西之长 振兴民族药业 ——中药现状及前景思考 摘要:本文指出,在制药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今天,中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真正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振兴民族药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及文化普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是任重而道远。然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灵活运用中西方的优势,民族药业的瑰丽画卷即将展开。 关键词:中药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 文化 目录 1.中药现状及前景概述 2.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制药行业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研发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生产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销售的要求 3.中药发展对文化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社境环境的要求 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2006年6月,我获得了选择药大的机会 2006年7月,我有幸被药大录取 2006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药大的土地 2006年12月,我坐在了《药学概论》的课堂上, 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接触药学 2006年底,我奋笔疾书,笔尖开始流淌那似有似无的药香 身为炎黄子孙,我为祖先留下的瑰宝感到无比骄傲 身为药大人,我为学校完备的学科设置感到无比自豪 1. 中药现状及前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保健事业需求的增长,药品已成为一类供人们防病治病与提高生活 质量并还不段“推陈出新”的特殊药品。作为“朝阳产业”的理论基础,药学的前景毫无疑问是光明的。 作为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中药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也必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中药在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所获得的成果令人惊讶不已,诸如神经系统疾病、微循环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恶性肿瘤、肝炎、爱滋病、老年性痴呆等均转向从天然药物、民族药物和传统药物中寻找出路。在全球制药市场的兼并收购中,中药题材也开始崛起。随着人们在使用化学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其副作用逐渐增多,西方近来又回过来用含有全部有效成分的生药制剂,模仿天然有效成分,以克服副作用。在西药已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中药是否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制药业带来一线生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发扬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公民,我们有责任造福人类。 但是,目前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制药行业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研发的要求 研发是制药业保持活力的关键之所在。 作为传统瑰宝,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献及技艺,我们必须善于发掘利用,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抢救性保护散落在民间的经典药方,加以研究。总之,我们必须打破封闭的理论体系,不拘泥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注重现代医学方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创新。 中药仅仅是一种载体,我们要通过现代药学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如受体学说、免疫理论、光谱与色谱技术、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以中药为蓝本,研发新药。 同时,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研发经费和利润的良性循环。但也应该避免困扰全球制药市场稳定和高速增长的问题,即官僚作风对研发的影响。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生产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要求出厂的药品质量可靠,为此,必须从原料、生产、检验、包装等各环节严加把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药材在特定产区集天地之灵,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因此,应视具体情况对中药材实施原产地保护政策,建立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的规范基地,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对于某些稀有药材,应当积极探索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而寻找替代品或人工合成,以便从中药角度开展研发,突破研发瓶颈。 在实际生产中,改变原始煎煮的生产状态,实现工业化生产,要求各环节质量可控,并实现现代化管理。 中药的前景在于中成药的推广。我们应在科学的原则下探究改变剂型,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习惯,方便消费者使用。近年来,随着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灭菌等技术的应用,口服液、胶囊逐渐成为中药制剂的主体,有些甚至制成注射剂,不但提高了疗效,还发现了一些新作用,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注重现代工艺的运用,进行二次创新。 同时,鼓励复方生产,联合用药,以避免单一用药使病原体产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如现在普遍同时使用青蒿素和奎宁联合治疗疟疾。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销售的要求 任何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消费市场对它的认同度。中药要实现最终的腾飞,文化和产品的营销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加强中药保健作用的开发,改变社会的保健观念,使社会对中药滋补品有认同感。其次,应该在全球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改变目前中医药只在华人社会步履维艰的现状,让全世界都能因中医药而受益。同时在这种文化的普及中消除偏见,改变目前有些国家以食品标准检验进口中药的现状。再次,企业应注意创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打开市场。 3.中药发展对文化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企业在振兴民族药业的道路上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除了上文已提到的加大研发投入,避免官僚作风影响研发之外,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当力求专业化,做好做精一类药,避免面面俱到,全而不精。 中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销售,离开可人才,什么都是空谈。但是,我国现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也严重阻碍了中药事业的发展。 为此,各级相关学校应该加强中药教育,中西并重,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同时,必须看到当今制药的主流已从单一的化学制药转向化学-生物制药并重,因此,学校在加强化学相关学科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大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中西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力求毕业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担当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重任。 中药发展对社会环境的要求 中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遗憾的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大部分人对中药不了解甚至存在偏见。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在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方面,除了从保健角度切入,推广中医药文化以外,还应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食疗。 另外,在国外市场的推广方面,要克服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差异,注意到中西医在理论体系上的不同,努力让全球接受东方文化。 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全球制药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由于法制不健全,相关人员意识不强等因素,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发展中药事业,不仅要求立法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也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使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 传统的总经典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站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站在这个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的时代,采撷中西之长,相信民族药业的腾飞就在明天! 参考文献:药学概论,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2005年10月

说分几成的话,这个确实没有依据。因为中医治疗疾病是根据病情而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法,汤药有汤药的优点,中成药也有它的优点,如安宫牛黄丸治疗热厥神昏证,就比汤剂效果要好的多,如复方大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证就比丸剂效果要好的多。更比如现在的一些中药制剂更是疗效显著,如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等,难道你说这些非汤药制剂的疗效真的比不上熬制的汤药吗?所以说汤药和中成药各有各的优点,不能用一些无意义的数据来做比较,他们都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条条大路通罗马,因此在治疗上根据实际病情去选择哪种治疗方法。如果你对中医有一定的认知,你就不会问这种不专业的问题了。补充:支持五号特派员的回答。

中医药学概论论文

1. 中药学实践报告的自我小结怎么写1000-2000字,最好是论文格式的那种

中药论文范文

2. 中药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如何

正常情况下,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中医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不错的,简单的说,只要你把中医学的比较过关的话,那么每个月的收入一般情况下是比较可观的,至少不会低于6000块,我的同学毕业于吉林长春的中医药大学,他目前的年龄只有36岁,但是每个月大概2万块左右的收入, 这个收入已经超过了我们同学当中的大部分人了,所以我觉得中医这一块还是比较有前景的,而且中医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学习,在不断成长的过程当中,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我们会看到越老的中医收入也就越高。那么想要做好中医的职业规划的话,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3、不断钻研

相比于西医来讲,中医更注重不断的钻研,就好像我们都知道有中医这个类型的医疗形式存在,但是没有一个中医敢说,自己已经不需要再钻研了,这非常符合我们中国所说的一句古话,那就是活到老学到老,越老越值钱。

3. 求一篇药学专业毕业论文,不需要专业知识,只是总结在校和在外实习期间的心得体会,谢谢!

药学毕业论文 药学毕业论文范文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药学是世界传统医学体系中最完整的传统医学,其独到的学科理论和突出的临床疗效,较符合当代社会和人们解决难治疾病不断增多、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日益显现、日益沉重的医疗用度等困难的需要。中药学是阐述、研究中药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立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关键课程。中药来自于自然药物,是中医用来防治疾病、保障健康的主要手段。中药学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本学科成绩,而且也将直接影响到方剂学和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学好中药学对于在校学生学习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以及其他的内、外、妇、儿、骨伤、眼等临床各科,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成为优秀的中医临床工作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鉴于中药学学科自身特点,对中药学教学应从中药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出发,从而制定一套较好的教学模式。中药学内容涉及的面广,中医学方面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以及临床各学科内容,而药学方面则包括药理、化学、炮制、药用植物等。在教授学科交叉知识的时候,应留意各科之间的相关联系,若某些方面讲解不清楚的话,经常影响学生的理解。大部分人在学习中药学的时候总觉得内容多而杂,特别轻易混,不轻易记住,结果考试考不好,要用用不上。因此,保证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以为学好中药学,要捉住以下几个要点: 1实行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 中药学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中药的基本理论(即总论中的性能、炮制、配伍、应用等)和各论中每一章节的概述部分(包括定义、功能、主治和应用范围、使用留意事项等)。这些是中药理论的精华,是正确运用中药的理论指导,必须保证讲好。尤其是每一节的总概述部分一定要讲细讲透,对这一类药物的功效主治相同之处要认真地加以罗列和讲述,然后再把每味药的特点讲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当堂课就能记住每一类药的大致功效和主治,即使是记不住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课后稍一温习就能够牢记。第二,中药的基本知识,也就是每味药物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回经、功效、主治、剂量以及炮制等内容。对这些具体药物也应采取突出重点,带动一般的讲授方法,对其中某些(约250 种) 应用多、功效广、理论深的药物有重点地讲深讲透。由于中药学的涉及面广,应与相应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方剂学、植物学等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运用联系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产生发散思维,将中药学活学透,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在学科内,如将中药治病的多种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是中药的性能,主要内容有四气五味、回经、升降沉浮及有毒无毒等,这是学习中药的基础,学生不仅要把握它们的概念、作用,还要明确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学科间,植物的门、纲、目、科、属、种,其药性,主要功效,有效部位,以及对其的鉴定分析等[2]。 2学为主、教为辅的自学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主要是以讲授为主,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自学思考题,并对要点难点给予提示。例如火麻仁的临床应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火麻仁的药性:味甘,性平,回脾、大肠经;功效:润肠通便;临床上用于肠燥便秘。中药是服务于中医的学科,在中医的指导下,对疾病进行治疗。可以在课堂上,讲述中药有关临床的实例。在期末考试包含自学的内容,可检查自学的效果,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题目的能力,进步了学生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参考来源: //c *** 剩下的部分在上面这个网址!

4. 执业中药学有没有关于药物功效的总结呢,好难记忆,老是记混,有没有什么口诀呢

1、辛温解表药copy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5. 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和诊断学六个部分。

1、生物学:生命的特征、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和生命的遗传与变异。

2、人体解剖学: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3、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能量代谢和体温、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及生殖等。

4、药理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禁忌症。

5、病理学: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概念、病理变化和病因等。

6、诊断学:发热、呼吸音、黄疸、腹水、意识障碍和头痛等三十八种病理现象的发生机制、常见原因和临床表现等。

(5)中药学基础课程总结扩展阅读:

《医学基础知识》在深入分析、研究省(市)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的基础上,综合众多命题专家的命题实践和命题思路,创造性地将考试的理论知识点与命题实践相结合,在对知识点的系统归纳总结及预测的基础上突出展现各类新题、难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以最短的复习时间获得最好的成绩”是每一个考生的心愿,本套丛书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考的众多命题研究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汇编成书,指引考生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避免由于辅导教材的选择不当而误入歧途。本套丛书不仅集权威性,时效性于一身,而且具有省(市)各级医疗卫生系统招考独有的地方特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对考生快速提高考试成绩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6. 中医药职业学校学期总结

我是**大学**系中医学专业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对贵公司的一些初步了解,本人有意加盟贵公司,为公司尽一份力。 为便于公司对我的了解,现自我简介如下:大学四年,是我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这大好时光里,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 我努力的学习基础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名列前茅,连年获得奖学金。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中医学、中医学基础、现代医学基础、中医古典医籍、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 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 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 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 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我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 *** 和他的领导。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党校活动,向党组织靠拢,并取得了党校结业证书。 在学校里,我积极参加从班到系、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并为集体出谋献策。时刻关心同学,与大家关系融洽。作为班干部,我努力为同学服务,积极协助老师的工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协调同学与集体的关系,使我们班成为一个充满生气、有活力的班集体。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三年中,我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学校党校培训,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世上,我坚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若要人敬已,先要已敬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 天大地大,世界永无尽头,这四年中,在各方面我都有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但我知道自己除了理论知识之外,我的经验与阅历还尚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还需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和学习之中不断提高!我深信机遇定会垂青有准备的人,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时刻准备着!

7. 中药学的学习内容包括什么

主要学抄习内容:

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药物的波谱分析、中药化学、药用植物学等。

中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可以参加的考试有中药学职称考试和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与复方的作用机理研究方向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实验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中药及复方的疗效进行科学的观察和验证,阐明其作用机理,为研制新药和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打下基础。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和熟悉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

2、掌握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中药质量鉴定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技能等。

8. 中药学考研的含金量高吗

中药学专业需要考研吗?中药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

中医、国画、京剧被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中医对中国人乃至世界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中药有西药没有的传承历史和特殊功能作用。一直受到中国人乃至各国人民的喜爱。

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医院、药店、药厂及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加工、制剂、营销、调剂等中药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型专业职业人才。毕业后具有参加国家中药士、从业药师考试资格。

药学专科的毕业论文要找好命题。

药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药学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技能,能够在药学领域从事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生产、药物质量控制、药物临床应用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药学专门人才。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临床医学概论、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学等。

发展简史:

药学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出现的。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药学是历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对全人类的健康发展,种族繁衍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中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珍宝,是现代国际交流中中国独具特色的优势之一。有着极其光辉的历史。是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因此,我们在介绍中药发展简史的同时,对世界药学发展概况予以简介,以保持药学的完整性。

给你一篇作参考;采撷中西之长 振兴民族药业 ——中药现状及前景思考 摘要:本文指出,在制药业面临机遇与挑战的今天,中药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真正要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振兴民族药业,在研发、生产、销售及文化普及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是任重而道远。然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灵活运用中西方的优势,民族药业的瑰丽画卷即将展开。 关键词:中药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 文化 目录 1.中药现状及前景概述 2.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制药行业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研发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生产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销售的要求 3.中药发展对文化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社境环境的要求 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2006年6月,我获得了选择药大的机会 2006年7月,我有幸被药大录取 2006年9月,我终于踏上了药大的土地 2006年12月,我坐在了《药学概论》的课堂上, 第一次系统而全面地接触药学 2006年底,我奋笔疾书,笔尖开始流淌那似有似无的药香 身为炎黄子孙,我为祖先留下的瑰宝感到无比骄傲 身为药大人,我为学校完备的学科设置感到无比自豪 1. 中药现状及前景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保健事业需求的增长,药品已成为一类供人们防病治病与提高生活 质量并还不段“推陈出新”的特殊药品。作为“朝阳产业”的理论基础,药学的前景毫无疑问是光明的。 作为祖先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中药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及世界民族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也必将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和价值。中药在疑难病症的治疗上所获得的成果令人惊讶不已,诸如神经系统疾病、微循环系统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恶性肿瘤、肝炎、爱滋病、老年性痴呆等均转向从天然药物、民族药物和传统药物中寻找出路。在全球制药市场的兼并收购中,中药题材也开始崛起。随着人们在使用化学药物的过程中发现其副作用逐渐增多,西方近来又回过来用含有全部有效成分的生药制剂,模仿天然有效成分,以克服副作用。在西药已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中药是否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制药业带来一线生机?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有义务发扬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公民,我们有责任造福人类。 但是,目前中药在国际医药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还处于劣势。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制药行业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研发的要求 研发是制药业保持活力的关键之所在。 作为传统瑰宝,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文献及技艺,我们必须善于发掘利用,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同时,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和加快,我们应该采取必要措施,抢救性保护散落在民间的经典药方,加以研究。总之,我们必须打破封闭的理论体系,不拘泥于中医理论,在中药研究中注重中西医结合,注重现代医学方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进行创新。 中药仅仅是一种载体,我们要通过现代药学的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如受体学说、免疫理论、光谱与色谱技术、生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以中药为蓝本,研发新药。 同时,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实现研发经费和利润的良性循环。但也应该避免困扰全球制药市场稳定和高速增长的问题,即官僚作风对研发的影响。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生产的要求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要求出厂的药品质量可靠,为此,必须从原料、生产、检验、包装等各环节严加把关。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药材在特定产区集天地之灵,能发挥出最大的药效。因此,应视具体情况对中药材实施原产地保护政策,建立和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的规范基地,解决中药材质量问题,对于某些稀有药材,应当积极探索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而寻找替代品或人工合成,以便从中药角度开展研发,突破研发瓶颈。 在实际生产中,改变原始煎煮的生产状态,实现工业化生产,要求各环节质量可控,并实现现代化管理。 中药的前景在于中成药的推广。我们应在科学的原则下探究改变剂型,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和习惯,方便消费者使用。近年来,随着中药成分提取、分离、灭菌等技术的应用,口服液、胶囊逐渐成为中药制剂的主体,有些甚至制成注射剂,不但提高了疗效,还发现了一些新作用,扩大了临床应用范围。 在生产过程中,还应注重现代工艺的运用,进行二次创新。 同时,鼓励复方生产,联合用药,以避免单一用药使病原体产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如现在普遍同时使用青蒿素和奎宁联合治疗疟疾。 中药现代化及产业化对销售的要求 任何一件产品的成功与否,都取决于消费市场对它的认同度。中药要实现最终的腾飞,文化和产品的营销尤为重要。 首先,可以加强中药保健作用的开发,改变社会的保健观念,使社会对中药滋补品有认同感。其次,应该在全球积极推广中医药文化,改变目前中医药只在华人社会步履维艰的现状,让全世界都能因中医药而受益。同时在这种文化的普及中消除偏见,改变目前有些国家以食品标准检验进口中药的现状。再次,企业应注意创立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打开市场。 3.中药发展对文化的要求 中药发展对企业的要求 企业在振兴民族药业的道路上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除了上文已提到的加大研发投入,避免官僚作风影响研发之外,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企业应当力求专业化,做好做精一类药,避免面面俱到,全而不精。 中药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不管是研发、生产,还是销售,离开可人才,什么都是空谈。但是,我国现有的人才数量和质量,都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这也严重阻碍了中药事业的发展。 为此,各级相关学校应该加强中药教育,中西并重,奠定人才培养的基础。同时,必须看到当今制药的主流已从单一的化学制药转向化学-生物制药并重,因此,学校在加强化学相关学科教学的同时,应该加大生物学(尤其是植物学)、中西医基础理论等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力求毕业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担当理论创新和生产实践的重任。 中药发展对社会环境的要求 中药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外部社会环境的支持。遗憾的是,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大部分人对中药不了解甚至存在偏见。培育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样,在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方面,除了从保健角度切入,推广中医药文化以外,还应在全社会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食疗。 另外,在国外市场的推广方面,要克服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差异,注意到中西医在理论体系上的不同,努力让全球接受东方文化。 4.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全球制药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由于法制不健全,相关人员意识不强等因素,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发展中药事业,不仅要求立法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也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宣传力度,使知识产权保护深入人心。 传统的总经典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站在这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站在这个古典和现代交相辉映的时代,采撷中西之长,相信民族药业的腾飞就在明天! 参考文献:药学概论,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2005年10月

中山大学的本科专业:药学,四年的专业课程如下:理学学士学位、四年、广州东校区。1-2:高等数学二I、无机化学、药学导论、分析化学、基础生物学、基础化学实验1-3:高等数学二II、有机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2-2:现代分析技术与应用、药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物理化学2-3:数理统计方法:、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药物化学I、生药学3-2:药理学I、药剂学I、天然药物化学、药事管理学、中医药学概论3-3:药物分析、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毒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合成策略与实例、药物制剂设计策略与实例、药理学案例分析、生物技术制药、药物发现中的关键技术、药用高分子材料与新型给药系统、药理学进展4-2:药物化学II、药理学II、药剂学II4-3:毕业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